教案的编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教案涵盖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其中包括了清晰的教学目标、详细的教学步骤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策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希望这些教案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敕勒歌教案篇一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敕勒歌教案篇二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歌,本节教案我精心组织,认真搜集资料,经过多次思考,最后制定了本教学设计及配套课件。课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既有成功,也有不足。
成功的地方。
1、导入设计较好,我由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入新课,学生从画面上先感受草原的辽阔壮丽,拉近了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使学生快速走进课文。
2、拓展较好。由敕勒人热爱自己的家园,激起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在此,我设计“家乡园”图片展,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家乡的风景。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3、问题设计合理。关于诗歌中为什么选穹庐比喻天空,是教学中的难点,为此,我设计介绍敕勒族的特点,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很好的理解了这个问题。
失败的地方。
1、朗读环节,学生读的太少,虽然进行了指导,但没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大部分学生掌握朗读技巧之后,我应再设计一个环节,让男女生朗读比赛。
2、对学生的评价不到位。
3、知识把握还不全面,很多预设的知识没有及时展示出来,而且语言组织不到位。
敕勒歌教案篇三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敕勒歌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乐府;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朗读诗歌;
2、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
“天似穹庐”的比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预习作业:
1、解决生字,熟读课文。
2、根据你对这首诗歌的理解,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腾格尔的《天堂》,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人对草原的热爱。
二、背景资料:(投影)。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三、诗歌朗读:
1、听范读录音。
2、学生自己读,注意体会感情,把握语气语调。
3、指名学生朗读,师生简单评议。
四、问题探究:(投影)。
2、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五、小结:
1、齐读诗歌。
2、这是一首草原的赞歌,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草原的无限热爱之情。
3、展示学生作品。
六、拓展延伸:(投影)。
1、投影展示风景图片。
2、说说自己的家乡。
七、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默写。
2、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三。
敕勒歌教案篇五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强调的是朗读在学古诗中的重要性。初读古诗时,要求学生自身对照拼音,做到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利用课件播放大草原的风景,引导学生在图中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的耳、脑、口、眼协调活动,从中感受到诗中所描写大草原的美丽和辽阔无边以和牧民富足的生活,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敕勒歌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重点:
1.学习11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语训练:
二、导入课题。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探究新知。
(一)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二)、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四、当堂作业。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
(茂盛肥壮)。
课后反思:
敕勒歌教案篇七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茂盛牛羊怎么样?肥壮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动。
(茂盛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六、作业:
(基于原诗、合理想象、注意抒情)歌曲欣赏中结束本课。
敕勒歌教案篇八
1、请用规范的正楷字默写《敕勒歌》: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敕勒()()穹庐()笼盖()见牛羊()。
3、《敕勒歌》选自,是时期北方族的一首(体裁)。诗歌表达了草原牧民的情感。同时,也表现了草原牧民们的生活景象。
二、理解运用。
蒙古人。
腾格尔。
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
我出生在牧人家里。
辽阔的草原。
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
敕勒歌教案篇九
(一)看图画导入课题。
1出示插图投影片、挂图或光盘。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
3解题。
(二)读通诗句,认识生字。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三)读懂诗句,了解字词。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句子。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四)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2学生自己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指名读,评议指导,反复练习。
3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五)看图有感情地朗诵。
1再次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小组选代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六)指导写字。
(七)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敕勒歌教案篇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诗歌。
2、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1、学生有感情背诵诗歌《忆江南》。
2、师:江南美景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同学们的诵读让我们对江南美景充满向往。今天咱们换个地方,一起去草原看看。
1、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2、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这就是草原!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了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3、齐读课题。
1、课件出示资料。
2、师简介。
1、生自由读诗,借助课文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个别读。(强调“见”的读音)。
3、全班齐读。
1、播放录音朗读,生倾听。
2、对照录音查找原因,生模仿录音练习朗读。
3、个别范读。
4、师范读。
5、分男女生读。
6、借助译文读透诗歌。(师读译文,生读诗句)。
7、再听录音朗读,生想象画面。
8、生陈述画面,并用朗读把看到的表现出来。
9、生带着感受再次读诗(自由读)。
10、小组派代表赛读(读出山高、草原大、天蓝、牛羊多的特点)。
11、全班齐读。
1、播放诗歌演唱视频,学生跟唱。
2、师生合作背诵(接读)。
3、男女生合作背诵。
4、个别背诵,并给其所在小组加分。
5、分组背诵。
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
1000多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一起,用响亮的声音读着——。
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仍会读——。
2、这就是经典,这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我们要一代代传承下去。
1、老师还带来了另外两首经典的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其一和其五)供大家诵读。
2、出示诗歌,生借助课文拼音自主读诗。
3、师范读。
4、生齐读。
1、师带领学生串读三首古诗:孩子们,当我们来到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牧民们安居乐业的美丽大草原,我们不禁吟唱:(敕勒歌);当我们看到驰骋的快马,我们忍不住大声诵读:(折杨柳歌辞其五);当我们依依不舍离开时,情不自禁低吟:(折杨柳歌辞其一)。
2、评选优胜小组。
背诵三首诗歌。
敕勒歌教案篇十一
1出示插图投影片、挂图或光盘。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
3解题。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句子。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2学生自己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指名读,评议指导,反复练习。
3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1再次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小组选代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敕勒歌教案篇十二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全诗风格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三、教学重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教学难点。
想象并体会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体会敕勒人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课件。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歌”入题,介绍诗歌朝代及民族特点。
1、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在什么情况下唱歌?
2、板书课题,讲解,齐读课题。
敕勒,指敕勒人;敕勒歌,就是敕勒人所唱的歌。
3、介绍敕勒族,了解其民族、地域特点,板书课题。
二、播放音乐范读视频,欣赏诗歌。
他们唱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讲解:野的读音,古音读ya,现在统一读ye。
三、学生练习朗读,初步识字。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识字指导。
出示生字词认读(6个生字——似、庐、笼、盖、苍、茫)。
带拼音认读,去拼音认读,认读词语。
3、指名朗读诗歌,评价字音是否准确。
四、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同桌互助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2、推荐读,读正确,读流利。
3、师生配合读,读出节奏和民歌的韵味。
4、看课文插图,想象画面,练习朗读。
五、学习诗歌,理解感受诗歌意境。
1、紧扣“歌”的特点,借助图片,学习第一句。
“川”平地;敕勒川,就是敕勒人居住的大草原,在我国北方,今天的内蒙古、阴山一带。
播放图片,理解地域特点。
2、看了图片,你觉得那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3、在敕勒人眼里,天是什么样的?地又是什么样的?
理解“穹庐”,图片出示蒙古包,指导理解。(敕勒人用自己熟悉和最亲近的帐篷的圆顶来比喻辽阔的天空,形象可爱。)。
4、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指读:谁来试着读一读这一句?
师生合作读:我来用敕勒人的话来说,你们来读诗歌。
男生、女生赛读,齐读。
3、小结:这一句,交代了敕勒人生活的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草原的辽阔,和他们对自己家园的喜爱。(板书:喜爱)。
4、借助插图,发挥想象,学习第二句。
请大家仔细看课文的插图,说说你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大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天蓝蓝的,草原没有边际)。
理解“苍苍”“茫茫”。板书:天苍苍野茫茫。
看图想象,指导朗读。
想象,引读,理解,感受草原的壮美、富饶。
6、欣赏画面,听歌曲《天堂》。
深情的歌唱,让我们仿佛走进了辽阔的草原,看到了巍巍的群山,鲜嫩的水草,肥美的牛羊。
六、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七、推荐诗歌,拓展积累。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推荐北朝民歌的另外两首名作。这两首民歌和敕勒歌一样,语言明白如话,风格豪爽,塑造了两个不同的英雄形象,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企喻歌》(其一)。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需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坡。
《木兰辞》(节选)。
开我东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户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之间说说自己的理解。
3、提出不明白的问题,集体讨论。
4、练习朗读,体会人物的形象。
八、板书设计。
敕勒歌。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热爱赞美。
敕勒歌教案篇十三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民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或反映草原风光的图画。
课文朗读录音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vcd光盘(或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不多,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采用部件分析方法记住字形,教学中要专设环节检查指导。
2、写字教学。
庐:半包围结构,字体偏斜,书写时应特别把握好字的重心。广字旁的横,不要写得过长,第三笔撇,应写作竖撇。里面户字的写得开阔些,末笔要写成竖撇。
盖:上下结构,上边是美字头,下边是皿字底。
(三)词句教学
敕勒歌: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歌。
敕勒川:川,平原。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
阴山:阴山山脉,大部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穹庐:蒙古人住的圆形帐篷,也称蒙古包。
笼盖:笼罩、遮住、盖住。
苍苍:深青色,本课可理解为蓝蓝的。
茫茫:辽远,没有边际。
本课的词语,大多数是凭已有知识理解不了的,教师应在学生通读诗句的基础上讲解。诗句的理解,要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插图加以体会,然后通过反复朗读,加深理解。这首诗的大意是:
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
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
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
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四)朗读、背诵指导
在指导读的过程中,结合看插图投影、看录像、听音乐等,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诗的意境。朗读指导可参考示例如下: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指导朗读这首民歌时,教师要多示范,必要时可领读难句。只要在教学中采取各种形式多读,就会熟读成诵。
(五)练习提示
课后1、2题,应在教学过程中完成。课后第3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读词语,体会苍苍、茫茫形容不同事物时,有不同的含义。应联系事物特点去体会。
天苍苍:形容天空蓝蓝的。
松柏苍苍:形容松柏翠绿翠绿的。
白发苍苍:形容头发白白的。
野茫茫:形容原野没有边际。
大海茫茫:形容大海没有边际。
云雾茫茫:形容云雾浓厚,看不清楚。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用1课时。
《敕勒歌》见于《乐府诗集》的《杂歌谣辞》类,是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居朔州(今山西北部)一带。这首民歌虽仅27字,却形象地展示出一幅雄浑壮丽、苍茫辽阔的北方大草原的画面。
敕勒歌教案篇十四
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所描绘壮美景色。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草原的情怀。
一、自主探究
歌曲导入
一读,读得清楚
要求:读懂诗歌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
1:这首民歌写了那些景物?作者站在什么位置?
2、发挥你的想象,把你头脑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3、小组交流、组内展示。
二读:读得好听
要求:能把握好停顿、速度的快慢;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强弱。
1、通读全诗,读准字音、节奏。
例:a、穹庐敕勒见牛羊
b、敕勒/川,阴山/下。
2、朗读展示。
三读:读得有味:
要求:仿照示例,学会品味语言。
例:(略)
我认为________最精彩,因为___________。
二、展示评价:
我自信,我成功!亲爱的同学们,请快快举起你的右手,去大胆展示自我吧!
三、达标检测:
1、基础题:加点字注音
2,课外了解有关草原的文章或者歌曲,查阅资料,了解“乐府诗歌”。
敕勒歌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目标: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出示插图投影片、挂图或光盘。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
3.解题。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句子。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2.学生自己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指名读,评议指导,反复练习。
3.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1.再次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小组选代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敕勒歌教案篇十六
欣赏视频歌曲《天堂》,一曲《天堂》了草原人对家乡的热爱、赞美,的确如此,那辽阔旷野、茫茫草原、洁白的浮云、嘹亮的牧歌,无不充满着诱人的魅力。此时,进行草原的图片展示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二个部落。敕勒族一个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住随时可移动的“穹庐”。
听录音朗诵,指导学生朗读。主要是从音调、音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上进行指导,并注意诗中个别字的读音,找几名学生进行试读,另找几名学生进行评价,师生反复揣摩进行朗读。
整体感悟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诗的内容
第一句:介绍地理位置
第二句:景色景物描写
第三句:草原景色描写
敕勒歌: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歌。
敕勒川:川,平原。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
阴山:阴山山脉,大部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穹庐:蒙古人住的圆形帐篷,也称蒙古包。
笼盖:笼罩、遮住、盖住。
苍苍:深青色,本课可理解为蓝蓝的。
茫茫:辽远,没有边际。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默写全诗
3、完成学案
敕勒歌教案篇十七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1.学习11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
一、口语训练:
二、导入课题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探究新知
(一)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二)、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四、当堂作业
五、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茫茫静
(辽阔无边)
草低见牛羊 动
(茂盛肥壮)
课后反思:
敕勒歌教案篇十八
3、师:(出示ppt9)在词典上,“川”字有三种解释,请你判断一下,“敕勒川”的“川”应当选择第几种解释?(请用手势回答)。
4、是的,“川”在此处指辽阔无边的草原,那么“阴山”指什么,你想起了哪句诗歌?诗句“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阴山”与此处的“阴山”指的是同一座山。这座山在今天内蒙古的中部,自西向东绵延数百里。读着这句诗,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5、一句“敕勒川,阴山下”,不仅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点,而且描绘出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给人以无限辽阔(板书:连阔)、无比雄伟(板书:“雄伟)的印象。请你读,读出这种辽阔雄伟的气势来——(指名读)。
6、很好,让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2句,请一名女生来读——。
7、要读懂这句诗,先要了解“穹庐”是什么,看(出示ppt10),“穹庐”就是这些白色的、供敕勒族人生活的毡帐,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蒙古包。请你想想看,“天似穹庐”,是说天空像什么?到底像不像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
师描述:现在,你来到了辽阔无边的草原中央,抬头往上看,湛蓝的天空是那么高,那么远;再往前看,一直努力向前看得更远些,远处的草原与天空仿佛连在了一起;然后,你向左看、向右看,转过身向后看,天空和草原的界线全都看不清了。这时,你感觉天空真像——(一顶巨大的蒙古包)把整个草原给——(罩住了、盖住了)。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280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