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编写教案,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编写教案前,教师需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个教案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活跃了课堂氛围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一
本单元观察物体,动手操作,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及它们的组成;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归纳出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参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等良好品质。
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包括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等内容。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7课时。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二
1、通过对圆柱和圆锥知识的复习,进一步熟练解答基本的数学问题。
2、通过猜想、估算、验证等数学活动,应用圆柱圆锥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灵活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圆柱体和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师:还记得哪些与圆柱圆锥有联系的计算公式?
生:回答相联系的数学公式。
师:到底同学们的掌握情况怎样呢?我们一起来做个抢答练习好吗?
生:回忆基本知识。
1、抢答练习,请说出你的思考过程。
(1)一个圆柱体底面周长12.56米,求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抢答,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教师板书。
2、解决数学问题:
(1) 出示一圆柱图
师:看到这个圆柱体,你能提出哪些有关圆柱、圆锥的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竞赛的形式来解决,竞赛要求:
1、时间3分钟。
2、请把问题、列式和结果写下来。比一比看谁的问题最多、列式和结果最正确。
(1) 学生独立完成;
(2) 同桌互查;
(3) 学生汇报;
(半径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多少?底面积是多少?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剩余的部分是多少?)
(4)如果出现问题下面改正。
最佳设计方案。
有一张长方形的铁板长9.42米,宽6.28米。请你设计出一种就地围装粮食最多的方案。(接口忽略不计)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小组成员汇报方案。
师:如果每立方米可装粮食400千克,能算出最佳方案中大约可装多少粮食吗?
师:刚才同学们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猜想、验证、合作、估算中,老师很高兴。哪些同学可以得到仓库保管员的应聘书呢?请来谈一谈你现在的.心情及感受。
课前思考:
潘老师设计的本课时教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与以往的复习课有所不同,重在将所学知识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系统复习,估计这样的形式会让学生对复习产生一些兴趣。
因为这一单元涉及到的知识较多,而且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也都比较复杂,所以我们在复习时还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
下面补充这样几题:
市民广场砌了一个圆柱形的喷水池,从里面量水池的底面半径是5米,深1.2米。
1.
(1)这个水池占地多少平方米?
(2)要在这个水池的四周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3)这个水池装满水,最多能装多少立方米?
(4)在池口围一圈栏杆,栏杆长多少米?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三
教学要求:
l.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根据教材第14页“练一练”第1题自制的圆锥,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的教具。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3页插图)。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2.根据教材第13页插图,和学生举的例子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体图。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1)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4.学生练习。
口答练习八第1题。
5.教学圆锥高的测量方法。(见课本第13页有关内容)。
6.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测量自制圆锥的高。
7.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体方法可见教材第14页上面的图)。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5)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h。
8.教学例l。
(1)出示例1。
(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
(3)批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强调要乘以。
2.做练习三第2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错的要求说明理由。
3.做练习三第3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第(3)、(4)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圆锥有怎样的特征?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4、5题。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四
(1)圆锥的高是。圆锥有()条高。
(2)将一个圆锥沿着它的.高平均切成两半,截面是一个()形。
(3)下图圆锥的高是()cm。
(4)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形,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
二、填一填。
1.指出圆锥的“底面”和“高”。
2.圆锥的底面形状是(),侧面是()面。
3.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五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单元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圆柱和圆柱的侧面积、“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模型,大小不同的圆柱实物(如铅笔、饮料罐、茶叶筒等)若干,圆柱模型;学生准备圆柱实物(要有一个侧面贴有商标纸或纸的圆柱体),剪下教材第127页图形、糨糊。
:认识圆柱的特征,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认识圆柱的侧面。
一、复习旧知。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板书: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通过学习要认识它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圆柱的特征。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板书:——底面)你认为这两个底面的大小怎样?老师取下两个底面比较,得出是完全相同或者大小相等的两个圆。(把上面板书补充成: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
(2)认识侧面。
请大家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用手示意侧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追问:侧面是怎样的一个面?(接前第二行板书:侧面是一个曲面)。
(3)认识圆柱图形。
请同学们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侧面,并且同桌相互说一说哪是底面,哪是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说明: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在说明的基础上画出下面的立体图形:
(4)认识高。
长方体有高,圆柱体也有高。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板书:高)谁来说说圆柱的高在哪里?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在图上表示出高,并板书: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少,怎样量出来的。提问:想一想,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
3.巩固特征的认识。
(1)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2)做练习一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不是圆柱的要求说明理由。
(3)老师说一些物体,学生判断是不是圆柱:汽油桶、钢管、电线杆、腰鼓……。
4.教学侧面积计算。
(1)认识侧面的形状。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六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看懂圆柱、圆锥的平面图;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并会测量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七
一、填空:
1,把一根圆柱形木料截成3段,表面积增加了45.12平方厘米,这根木料的底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是1分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3,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比是(),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多()%,圆锥的体积比圆柱的体积少()。
4,把一个圆柱体钢坯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要削去1.8立方厘米,未削前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5,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正好得到一个边长25.12厘米的正方形,圆柱体的高是()厘米。
6,用一个底面积为94.2平方厘米,高为30厘米的圆锥形容器盛满水,然后把水倒入底面积为31.4平方厘米的圆柱形容器内,水的高为()。
7,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体积的和是72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是()。
8,底面直径和高都是10厘米的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9,把一根长是2米,底面直径是4分米的圆柱形木料锯成4段后,表面积增加了()。
10,底面半径2分米,高9分米的圆锥形容器,容积是()毫升。
11,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圆柱的体积的计算公式是()。
12,容器的容积和它的体积比较,容积()体积。
二、判断:
1,圆柱体的体积与圆锥体的体积比是3∶1。()。
2,圆柱体的高扩大2倍,体积就扩大2倍。()。
3,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2倍.()。
4,圆柱体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
5,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9.42厘米,它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三、选择:(填序号)。
1,圆柱体的底面半径扩大3倍,高不变,体积扩大()。
a、3倍b、9倍c、6倍。
2,把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体积是()立方分米。
a、50.24b、100.48c、64。
3,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共同的`公式是()。
a、v=abhb、v=a3c、v=sh。
a、16b、50.24c、100.48。
5,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
a、扩大3倍b、缩小3倍c、扩大6倍d、缩小6倍。
四、应用题: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15.7立方分米,底面积是3.14平方分米,它的高有多少分米。
3,圆柱形无盖铁皮水桶的高与底面直径的比是3∶2,底面直径是4分米。做这样的2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分米)。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八
一、填空。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________,它们是________的两个面;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________;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________。
2、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________;宽等于________。
3、填写下图各部分的名称。
4、(1)已知圆柱的半径和高,侧面积公式________;表面积公式________;体积公式________。
(2)已知圆柱的直径和高,侧面积公式________;表面积公式________;体积公式________。
(3)已知圆柱的周长和高,侧面积公式________;表面积公式________;体积公式________。
二、应用题。
1.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1.6米,高0.7米。(2)底面半径3.2分米,高是5分米。
4、(1)两个底面积相等的圆柱,高和体积成()比例。
5、求下列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图中单位:厘米。)。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九
1、联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了解点的移动可以得到线,线的移动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转可以得到体,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圆柱和圆柱的基本特征,激发同学们的探究欲望。
2、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品质。
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
最后总结出点的移动可以得到线,线的移动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转可以得到体的结论。
2、教师出示一个袋子,里面装着各种物体(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圆台)。
游戏规则:一人上台摸,并描述你摸到的这个物体的最典型的特征,使下面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你摸的这个物体的名称。
师生共同活动。在摸出物体后,教师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引出这节课要探究圆柱和圆锥。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
1、从生活的实景图中发现圆柱和圆锥。
从书第2页找一找的实景图,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与同伴互相指一指,哪些是圆柱和圆锥,并指名回答。
2、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圆柱、圆锥的特征。
用各种方法,如摸、量、画等,观察带来的圆柱、圆锥形实物,你们有哪些发现?用手中的工具验证你们的猜想。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的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表格:研究对象。
你们猜想它有哪些特征?
你们是用怎样的方法验证你们的猜想的?把验证方法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3、小组汇报反馈。
教师抓住几个关键点进行引导:
圆柱的特征:
(1)两个底面、一个侧面。底面是由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圆组成。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
(2)认识圆柱的高,并会测量圆柱的高。如果没有学生探究这个问题,教师要示范两个底面大小差不多的圆柱,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高不同,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圆柱的高(圆柱两个底面的距离叫做高)。圆柱有无数条高,每条高的长度相等。
圆锥的特征:
(1)由一个底面(圆)、一个侧面(曲面)组成。
(2)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引导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
4、说一说。
课本3页,让学生再次系统地看一看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拿一个你准备好的圆柱和圆锥,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各部分的名称。
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的哪些物体的形状像圆柱、圆锥?指名回答。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
(一)教材简析。
我执教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二单元《圆柱》的第二课时。
本单元教学内容要求同学在认识圆柱的基础上,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会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重点是要求同学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学好这局部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培养同学的空间想象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综合等数学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简析。
这局部内容是在同学掌握长方形面积、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布置的,因而要以这些知识为基础,运用迁移规律使圆柱体的侧面积、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识纳入同学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而且六年级的同学,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维、探究能力。针对这一现状,我遵循“同学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原则,努力创设情境,让同学动手操作、观察发现,鼓励同学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促进知识的迁移,通过同学自身的“再发明”,轻松地获取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充沛体现“同学是知识的发现者”这一理念。
二、说理念。
新课程倡议让同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把操作看成是培养同学创新思维的源头活水,是实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在本节课中,我创设利于同学探究的活动,充沛调动同学的手、眼、口、脑,放开同学的思维,让同学亲自去实践,动脑去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活动中,完成探究、发现和应用的过程。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使同学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
2、能力目标:培养同学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和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同学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向同学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观点。
4、教学重点:能应用圆柱体侧面积、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难点:探究圆柱体侧面积、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知识特点以和同学的认知规律,我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引导发现等方法,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引导同学在操作中观察、发现、概括,尝试总结出圆柱体的侧面积、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练习设计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了填空、选择、解决问题等形式,使同学在交流、合作中,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充沛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同学的主体作用,能让同学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我以遵循同学的认知规律,组织合理有效的教学程序为原则,以动手操作为切入点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变魔术,激趣导入。
平面的面积同学已经会求了,而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么样才干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外表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上课伊始,我发给每个同学一张完全一样的长方形的纸和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形(这两个圆形与用长方形纸卷成的圆柱体的侧面正好可以组成一个圆柱体)。让同学采用实验法,随意卷一卷、分一分,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变成一个圆柱形的纸筒。同学带着兴趣,开始尝试,兴趣有了,自主探究的欲望自然也就强烈了。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1、动手操作,自主发现。
然后,我直接抛出问题:那么,这个圆柱的侧面的面积你能求吗?
在同学自主探究以后,我点拨同学发现长方形纸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这样抓住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布置同学动手操作,引导同学在发现问题后和时动脑考虑,不只激发同学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同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2、尝试探究,引导发现。
然后小结:他摸过的所有这些面的面积的和就是这个圆柱体的外表积。
接下来我请同学以同桌为单位,想方法求出这个圆柱体的外表积。
在同学活动的过程中,我巡视、指导,协助有困难的同学。
在本环节中,在同学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中,探究的精神得到了张扬,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实在的体现与培养。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同学的亲历探究实践中得到了突破。
3、和时巩固,内化知识。
在教学重点基本突破后,我联系生活实际投影出示例4的厨师帽,让同学认真审题,并说厨师帽有几个面,再计算出用了多少面料,同学计算完后,要求得数保存整十平方厘米。启发同学看书发现新问题,讨论计算使用资料取近似值时,要用“四舍五入”法还是用“进一法”。从而使同学理解“进一法”的意义。这样充沛发挥了同学的主体作用,也培养了同学独立考虑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尝试应用,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了多样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注重了基本训练,又注重了能力训练,在形式上注意新颖、多样,在内容上注意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这样既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又能兼顾大多数同学。
(四)总结提升,思维延伸。
在课堂小结后,我提出“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方法能求出计算圆柱体的外表积?”让同学充沛考虑、继续动手操作,将同学的思维向广度、深度延伸。例如,可以把圆柱切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由长方体的外表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外表积计算公式;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联系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把圆柱的两个底面分成若干个小扇形后拼成一个与侧面同长的长方形,然后与侧面再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那么整个圆柱的外表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底面半径),用字母表示即s=2лr×(h+r)。
这不只让同学知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的,还使同学亲自参与了对新知的探索,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并对旧知进行再发明并萌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同学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也有利于挖掘优生的潜能,还能为求圆柱的体积埋下伏笔。将课堂的尾声又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六、说教学手段。
本节课,我充沛运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手段,使同学明确圆柱侧面积与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自身探究出求圆柱侧面积、外表积的方法。
七、说板书、板绘的设计。
板书采用了图示式的设计,直观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点,与旧知的关系也表示得清晰、明了。有利于同学系统、清晰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同时圆柱的侧面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都用红色显示,更加突出了本课重点,体现了板书的记忆理解功能。
八、说预设效果:
概括的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我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是注重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本节课的教学从引入到过程的操作,我都注意引导同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对研究数学发生比较浓厚的兴趣。
二是强调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实践性。教学的引入,到教学过程的实践,乃至本节课的结尾始终都是同学在探究的过程。我力求在探究活动中增强数学内容的开放性,注重同学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强调同学学习数学的过程。
三是注重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做到让同学多考虑、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一起活动相结合,尽可能提高同学思维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同学的思维,使课堂充溢生机与活力。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一
单元总目标:
1、认识圆柱、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意义。会推导表面积、侧面积、体积的公式,认识进一法取近似值,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有条理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单元难点:
(1)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
(2)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
(2)利用圆柱体、圆锥体等底等高条件下的关系解有关复杂应用题。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进行割拼演示、实验,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单元难点的剖析:
(1)表现为:学生难于想到把一圆柱体的立体图形转化成什么图形来研究。怎样把它转化。
原因:圆柱体和长方体在表面看来并没有什么联系。并且学生还很难由圆与圆柱的联系,而想到圆能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圆柱就可以转化成长方体来研究。
解决策略:首先回忆研究圆的面积计算时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如何剪拼成了这个学过的图形?借助多媒体课件把一个个完全一样的圆形堆成一个圆柱体,通过这个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进行猜想:圆柱体能剪拼成什么图形,请学生试试看。
(2)表现为:对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容易获得,但学生对已知r或d求侧面积的问题,学生转不过,容易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而对表面积的计算,由于表面积公式中涉及的公式较多,学生往往不小心就弄混公式。
(3)表现为: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会用错公式,如:求侧面积的求成了表面积,求体积的求成了表面积等。
原因:学生可能对概念、公式记忆较熟,但在具体的问题环境下用错公式。主要还是学生对概念的感知不够。
解决策略:
(1)为新课教学做好准备,充分复习好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借助实物多让学生感知概念的意义,不能死记硬背,要能用自己话说清楚。特别对中下生应多结合实物或图形指出问题要求的部分。
(3)公式一定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到推导过程中,不能把公式直接交给学生。
(4)学生自备圆柱体形状的物体,每节课的新课铺垫、例题教学、或是练习讲评都借助于具体的实物,让学生一边口述、一边指着实物来说,加强感知。
单元策略:基于本单元是研究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教学中主要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等直观手段辅助教学。多让学生参与获得公式或经验。如:圆柱体展开图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及圆锥体的体积计算。
分析及策略:这些属于概念不清的问题,因为这些知识点本身有联系又有区别,所以易混,因此教学中重点在新授中注意让学生多体验、多感受。还要在综合练习中加强对比,沟通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分析及策略:此类型的错误主要是公式用错,原因还是对概念不清,解题思路不明,因此,教学中在保证理解概念的前提下多让学生讲思路、强调解答步骤的书写要有条理。
有关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混合题:(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的体积的,圆柱体体积比圆锥体体积多,圆锥体积比圆柱体少。
(2)一个圆柱体积是96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底高的圆锥体积是立方厘米,圆锥体积比圆柱体积少立方厘米。
(3)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它们体积之和是36立方分米,圆柱体积比圆锥大立方分米。
分析及策略:此类型题的错因主要是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还只是一个圆锥体积公式的获得过程,是停在表面上的认识,并没有真正通过实验过程对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的关系弄清楚。因此这个推导过程中应让学生把两种几何体的体积关系,能反说、正说、比多少等都能说清。
练习题的分析:重点讲解的题目:39页第10题(重点说明生活中常说的圆柱体的长也就是数学意义上的圆柱体的高)。40页的13题(体积公式与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即利用底面积一定时体积和高成正比例的关系来确定两个圆柱体体积的比,求出第二个圆柱体的体积,最后求出它们的差。)45页的第6题(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第8题(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第11题(由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1:3,那么现在它们的比是1:6,底是相等的那说明圆柱的高是圆锥高的2倍,于是圆柱的高是9.6。实际上是圆锥与圆柱体积关系的灵活应用。)。
课时安排:1、圆柱的认识31页至33页及例1。
2、圆柱的表面积33页例2--例3。
3、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36页例4及补充一道已知r求v的例题。
4、认识圆柱的容积37页例5。
5、圆柱有关公式的对比练习39页8、9(增加不同位置类型的圆柱体)39页7、10。
6、圆锥的认识41页。
7、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42页至43页例1。
8、圆锥体积的应用43页例2。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二
空间几何体。
总课时。
第2课时。
分课时。
第2课时。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概念的理解.。
1引入新课。
1.下面几何体有什么共同特点或生成规律?
这些几何体都可看做是一个平面图形绕某一直线旋转而成的.。
3.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表示.。
4.旋转体的有关概念.。
1例题剖析。
例1。
例2指出图、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的几何体构成的.。
图图。
例3。
1巩固练习。
1.指出下列几何体分别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
3.充满气的车轮内胎可以通过什么图形旋转生成?
1课堂小结。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有关概念及图形特征.1课后训练。
一基础题。
1.下列几何体中不是旋转体的是()。
2.图中的几何体可由一平面图形绕轴旋转形成,该平面图形是()。
abcd。
6.如图是一个圆台,请标出它的底面、轴、母线,并指出它是怎样生成的.。
二提高题。
7.请指出图中的几何体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构成的.。
三能力题。
adcb图1a图2dbc。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三
教养目标:
1、理解诗意,能说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2、能感情朗诵,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育目标:
1、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2、感受诗人对伟母爱的歌颂,陶冶纯洁高尚的情感。
发展目标:
1、通过学习,提高学习古诗的能力,培养记忆能力。
2、培养想象能力和听说的能力。
重点:学习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通过读懂诗句,体会作者对母爱的颂扬,并结合生活实际谈母爱。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情导入。
2、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诗篇或片段。
二、回顾学法。
1、学习古诗前,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学习的方法。
2、出示学法:
(1)一拆:把诗句拆成一个个独立的词。
(2)二释:采用换词、扩词的方法来解拆出的词语。
(3)三理:有些诗句因压韵、平仄等需要,采用了倒装句式,因此翻译时要适当调换词序、句序。
(4)补连:由于古诗语言有凝练和跳跃性大的特点,翻译时在诗句的词与词或句与句之间适当增加一些成分,使诗句的意思连贯起来。
3、小结:我们欣赏诗的语言美、意境深刻,就必须学会运用这四种自学方法来读通、读懂古诗。
三、新授。
1、知诗人,解诗题。
(1)齐读诗题。
(2)根据预习的情况对古诗质疑。
介绍时代背景: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3)范读诗文。
(4)学生练读,粗知大意。
2、解字词,悟诗意。
(1)回忆学习方法。(拆、释、理、补连)。
(2)自学一~四行诗句。
a学生用“拆、释、理、补连”的方法进行自学。
b小组自学讨论、交流。
c质疑。
(3)反复诵读加深理解,并在读的过程中在脑海里想象画面。
(4)感情诵读,小组读、赛读、评读。
(5)迁移学法,自学五、六行诗句。
a小组交流自学。
b学生汇报。
理解两行诗句的含义,再说说抓住哪些关键词来理解?
c此时,你的脑海中会呈现出母亲关爱你们的一幕幕吗?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品读五、六行诗句。(赛读、评度、小组读)。
3、连句意、明诗意。
(1)边诵读,边把诗句意思串联起来。
(2)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意。
4、想诗境、悟诗情。
反复吟诵,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诗人对伟大母爱的赞颂。
5、诵诗文、入意境。
6、感情背诵。
三、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制衣服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板书:
游子吟。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六年级数学圆柱与圆锥教案篇十四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10cm,宽5cm),小棒(可用筷子代替),备用剪刀若干。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301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