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学评课(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6 06:11:11
桥教学评课(通用19篇)
时间:2023-11-16 06:11:11     小编:念青松

总结是对过去某个时期的工作或学习进行总结和归纳的重要方式。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压力?范文中的例子和观点可以丰富我们的思考和论述。

桥教学评课篇一

11月份以来,我校各教研组开展了为期一月的微格课听课评课活动。各位执教老师精心准备,认真上课,展示了各自的教学风采。

微格课的总体质量都很高,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清晰,教学设计合理,条理清晰,注重情景的创设,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注重各种教学策略的运用,虽然完全由老师自编、自导、自演,在台上唱独角戏。但是微格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理念,以及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情况、对教材的理解与驾驭体现充分,也都相继预见良好的教学效果。

1、老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课件无错误,教学严谨。语言规范、准确、教态亲切自然。关注教材,善于联系学生实际挖掘应用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强。教学形式多样开放,善于提问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因材施教。善用丰富多彩的表扬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为学生创设各种表现的机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年轻教师教学有激情,课堂有活力,注重新知识的引入,创设情境,激疑导趣。善于应用各种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制作能力强。

2、微型课的关键“有”与“无”的矛盾处理得好。在微型课的做课现场,没有学生。但执教者心中有学生。教师在微型课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该提问提问,该布置布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做到了“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3、虽是微格,但教师认真备课,把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理念贯彻和应用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去,把一堂课能认认真真地设计好,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年轻教师在课的设计方面考虑不够周全,对学生的关注度还不够,主导意识太强,学生是主体的意识不够。教学准备也不够充分,课件有错误,缺乏公开课的经验。可罗列如下几点:

1.说课与讲课分不清楚。微格课是讲课而非说课。

2.教材、教案、课件与板书处理不当。教师不是拿着课本讲课而是在宣读教案,教案与课件内容不一致,把讲课当作是播放课件和讲解课件,板书内容与课件重复或呈现时间不当,完全没有板书或板书不得要领。

3.没有课改理念。教师一讲到底,没有学生的活动,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讲、学与练的时间比例严重失衡。

4.因为无学生授课,教者普遍缺乏激情。

5.缺乏必要的反馈与评价。

1.讲课要有激情。激情,激情,还是激情!

2.加强学法指导。不要滔滔不绝,要处处想到这时学生应该做什么,因为听者的重心放心你组织学生的“学”上面的。

3.必须要体现课改精神,必须要环节清晰,必须板书课题,必须要有课堂训练,必须要心中有学生,必须讲普通话,必须要拿着教材而非教案上课,必须要有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必须要制作课件并尽量事先预演,必须要控制好节奏与时间,必须关闭手机上课。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互相取长补短,那样我们不仅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更是一个智慧的老师。数学教研组是个脚踏实地的教研组,我们不互相吹捧,我们会诚恳的指出别人的不足,也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我们的年轻教师都虚心好问,成长迅速,我们的老教师经验丰富,且对新教师都能倾囊相授自己的教学经验。相信假以时日,我们的年轻教师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兰。

对于今后我们数学组还有几点需要思考的地方,比如我们的小结“精简”但不够“精彩”。对于新课,应以问题为平台,以讲练为主线,以双基为载体,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我们在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方面还要多做思考。关于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整合、教学有效性问题及数学课中的情感教育,合作意识的培养等共性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

桥教学评课篇二

在听课中,应能做到翔实记录,积极推敲。听课者要综合运用自己的感官,努力做到“眼到”“耳到”“手到”和“心到”,认真做好听课记录。一定要听看结合,详细记录。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评课的依据。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因此,听课时不仅要关注教师教的活动,还要关注学生学的情况。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生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由于教学是一种学习活动,其本质是学而不是教,而且教师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的,因此在关注教与学双边活动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

教师听完课后应进行反复的琢磨。在分析总结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

(一)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导。

1、评课的目的在于“增值”。评课的主要目的不是水平甄别,而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评课的标准趋向“多元”。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评课的角度可以使多种多样的。如,叶澜教授在针对“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中提到五个标准,一、有意义的课;二、有效率的课;三、有生成性的课;四、常态下的课;五、有待完善的课。做到以教促学,以学论教。把普适性的理论至于具体背景中。

3、评课的作用重在“诊断”。注意突出重点,充分挖掘亮点,避免吹毛求疵,力求深入浅出。

4、评课的方式强调“对话”。评课的过程应是一种沟通,交流对话的过程。

5、评课的成效需要行为跟进。

(二)明确新课程对评课的要求。

1、评课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评课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究与质疑,以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评课要从有利于对教学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出发。正确评价一堂课,既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对体现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的考查,以便于在评价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确保正确的导向。

3、评课要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把评课的重点放在“评学”上面。

4、评课要提倡创新,培育个性。

5、评课要从实际出发。“教学要回归生活”。

评价一堂课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指出缺点;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不要以势压人;要允许有不同意见,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提倡百花齐放。

教学工作中的听课与评课,强调相互学习、借鉴提高。作为新时代的合格教师,既要做好执教者,也要扮演好听评课的角色。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从实际出发,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更新课堂教学观的同时,也要更新课堂教学评价观。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形成自己的理念,然后通过不断实践,以检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先进的观念和过硬的理论、实践能力来实践、带动教育教学。

桥教学评课篇三

本周是我们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活动,我听了七节课,参加了三次评课活动,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也学到了很多,联系我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第一,必须对教材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只有对教材深入研究,理解充分,才能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才能知道怎么上,学生才能学得轻松。

第二,教师要多学习,多读书,提升自己的素质。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深深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到教学过程中,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注重反复朗读。好文章是用来读的,借助朗读反复欣赏感悟文章的语言美。在朗读、点评、再读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学生从中也深刻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第四,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要学会先扶后放,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品质,做课堂上的主人。

总之,这次的听评课活动,让我对自己平时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乐”。

桥教学评课篇四

为进一步加强毕业班教学管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校教导处组织毕业班教学督导活动,从10月27号开始,经过三天的时间听完了六位数学老师的课,当天下午在会议室由教研组组织评课,整个活动安排的有条不紊。活动中各位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团结协作,为全校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另外同科教师都参与了听课。讲课教师和听课教师进行评课,对每一堂课的优点和缺点进行了点评,无论讲课人还是听课人从中都有很大收获,现总结如下。

1、教态亲切、自然大方,精神饱满有激情。

2、板书字体工整,书写规范,设计合理、简要,有逻辑性。(如李乃全、潘继于老师)。

3、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广,驾驭教材能力强。

4、课堂教学组织有序,能灵活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变与调控能力强。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能从知识、能力思维品质、思想教育等方面体现。知识目标有量化要求,并体现学科特点。

2、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准确,并能抓住关键,以简取繁。

大部分老师能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以训练学生能力为核心,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特别是赵永镇老师。

授课老师都能正确使用教材,有的创造性使用教材,使所授内容贴进生活,很有趣味,这方面潘继于老师做得很好。

授课老师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师生互动启发,引导有讲、有练、有小结、有作业。

很多老师都做到了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每节课基本能达到预期目的,完成教学任务。

老师运用一问一答式,分组讨论式,合作探究式,在授课中也时隐时现。总之每位老师授课各有特色,优点很多,只是我学知眼拙,没有发现,表达不好,请大家谅解。

通过这一轮的听课,每位老师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也是有的,这方面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共大家参考:

1、教师基本功还需加强,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尤其数学更要注意语言的严密性。

2、老师授课要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这一点我们落实的都不好,可能这就是农村教学形成就该这样,放手学生不动,不会不放手,不符合学前教学形式,老师左右为难。不管怎样,我认为一堂课能让学生动起来,能以学生为主体,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能接受,能力得到发展就行。

3、我们老师在授课的方法上要多动脑筋,如何使复习与新课衔接,如何过度才自然,水到汇成,如何随机应变,如何组织学生活动,用什么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得主动,获得学习的成功的快乐。

4、我们应该在学生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上下点功夫,多传授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老师授课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先培养学生能力,学习方法,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一个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关键在教师。

5、我们应该说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博学多识,能在三尺讲台上纵横驰聘。

6、要提高认识,自己压加,报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上好每一节课。

这次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教师的队伍,又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既反映出了教师较高的基本素养和业务水平,同时也暴露出了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课堂组织常规、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设计问题、如何更好地与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问题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不断改进。

桥教学评课篇五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在肃宁县举行的小学数学听评课研讨活动。此次活动中由11位教师展示的11节数学课,及各位教师的精彩点评,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针对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原来我一直认为应用题和解决问题是一回事,只不过是换个名称而已。听了专家的点评,我终于明白二者不光是名称的改变,而且有质的区别。应用题关注的是它的结构,重点要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正确地列式;解决问题关注的是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后,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的艺术,不是传授而是激发和唤醒,所以老师要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材料,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一课中,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团体操,列方阵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数学问题处处存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接下来的数学教学进行了情感铺垫。

新课改革中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变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引导者。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只作恰如其分的点拨,并未一问一答的大包大揽。创设自由、和谐地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三位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不断。如“你说的真好”“你真棒”“你的方法可真多”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评价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本次活动,几位教师不是把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更注重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1、正确处理好了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的关系,也就是说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2、小组合作学习,在时间安排上恰到好处。

什么时间合作学习?必须在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时。几位教师都做到了这一点。

3、合作学习一定要有时间作保证。

合作学习的过程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广泛的空间,这样对问题的理解才能深入、到位。

练习设计重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不断发展。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习,所以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不同水平的题目,将数学思考融入到不同层次的练习者,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能解决这一类简单的实际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总之,本次校本教研活动,让我受到了很大的感触,感触最深的就是觉得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改进,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桥教学评课篇六

本学期学校里组织了每周一次的听课、评课活动,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锻炼青年教师能够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现将我对本次培训活动的一些心得总结如下:

听课活动有利于我们像别人学习比较先进的教学思路、方法、手段,甚至包括课堂用语和授课人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精神风貌。听课以后,大家一起坐下来评课,评课除了谈优点外,更要谈不足之处与改进方法,这对授课人和听课者都是一种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和不同层次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评课能使我们在讨论中产生智慧的碰撞和理念的升华,使我们终身受益。

听课要求我们全身心的投入,积极思考,认真分析。一节课堂教学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流动而进展,过去的不可能再“回放”;有些细节转瞬即逝,忽略某些细节,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整体认知。因些,听课一要进入“教师”的角色。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该怎样上。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已的构思进行比较,这样即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执教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则的同情理解,看不到不足与缺点。二要进入“学生”的角色。要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学生才能听得懂、能探究、能应用、会掌握。三要进入“学习”的角色。在听课中更多地去发现教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许多新教师在进行听课评课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只重视听课、而忽视评课的缺点。认为听别人上课,把上课的过程都记录下来就可以了。其实评课也是非常重要的。评课是对集体教学活动的成败、得失及原因进行分析,并能从理论的高度对现象给于评价解释。评课可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评课,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此次培训活动不仅让我知道了听课评课的重要性及方法,还从实践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了解并进行了尝试。它能够帮助我们这些新教师更好地促进自身专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桥教学评课篇七

1.该同志人生目的明确,信念坚定执着,工作敬业积极,学习认真踏实,生活简约充实,为人豁达宽厚,情绪乐观平稳,不愧是一个好同志。

2.×××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大局观念强,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勤政廉政,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其分管的**管理、政策法规、****等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3.××老师一贯认真服从安排,扎扎实实、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工作。政治学习中,她认真听、仔细记、积极发言,总能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每一次学习。教研、进修活动中,她以行动珍惜着每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与时俱进,力争于己有提高,对同事有贡献,最终惠及学生。

4.在思想上,该同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严格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5.在工作中,该同志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勇于开拓、锐意创新,能够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参与教研,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效果。

6.该同志在生活中,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团结同志,乐于助人,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认真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7.该同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师德修养。遵守劳动纪律,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8.×××注重学习,政治理论水平较高,能以大局为重,服从组织安排,勤政廉政,较好地完成了校党组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其分管的**和***等工作呈现出不少新的亮点。

桥教学评课篇八

昨天我听了彩虹城小学韩玉婵老师上的《麦哨》,感到不仅文章很美,韩老师的课也很美。韩老师准确地把握了文本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咀嚼文中出现的一些独特的语言现象。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徜徉在优美的语言中流连忘返。我想学完这节课后,像“嚼嚼”、“吮吮”、“一忽儿”、“茅穗儿”、“麦穗儿”这些有趣的词语,还有句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以及文中多处出现的比喻句、排比句,会久久地留存在孩子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韩老师没有仅仅满足于文本语言的品读和积累,她还关注到了语言的表现形式,关注到了文章的拟题、谋篇布局。课堂中不时闪现出亮点,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老师问学生:“课文中写麦哨的是哪几个自然段?”

生:1、2自然段和7、8自然段。

师:大声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1:两处都有“呜卟,呜卟,呜……”的声音。

生2:前面和后面首尾呼应。

生3:我发现它们结构一样。

师:既然是呼应的,那我们也来呼应着读一读。我来呼,你们应。好不好?

接下来,老师就和学生一起呼应着读文本开头和结尾的文字。在读麦哨发出的声音时,老师不断变化着腔调,时而短促,时而悠长,时而高昂,时而低沉,学生立即呼应老师发出的声音,老师长,学生则长;老师短,学生则短;老师高,学生则高;老师轻,学生则轻。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不仅对“你呼我应”、“此起彼落”、“忽高忽低”这样的`词语有了直观形象的理解,这种理解经久不会遗忘,而且还发现了开头和结尾结构完全一样。这是多么宝贵的发现!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发现,当老师呼读“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学生迅速做出了反应:“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老师接着呼读“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学生齐声应答“你呼我应,此起彼落”。老师再读“那么欢快,那么柔美”,学生也毫不犹豫地应和着“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老师虽然没有直接指出这样一种“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好处,但是孩子们在这样的师生合作朗读中,其实已经体会到了首尾呼应的妙处所在。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事实上,我的师傅几年前就已在不遗余力地倡导语文课要有语文意识,语文教学必须指向语言表达形式。我们欣喜地看到年轻的韩老师已经在路上了,尽管在本课的教学中“语用”还只是一些渗透,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相信在师傅的引领下,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践行中,我们的语文课由阅读走向阅读教学,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听完课后,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语用点”挖掘得再深入一些,再透彻一些呢?比如,排比和比喻是这个文本中最突出的语言现象,这样的修辞手法是孩子很喜欢也应该学会运用的,所以我们老师在处理的时候就不能仅限于朗读和感悟。就拿排比句来说吧,虽然对于这样的句式必须朗读,但是在这里朗读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是为了揣摩排比句在语言的节奏上、气势上,在前后文字的对应上、用词的准确精妙上与不用排比句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归根到底,最后都是为了指向学习语言运用。

桥教学评课篇九

今天有幸观摩了杨老师的《香菱学诗》一课,更是对红楼中那一位不起眼的女子——香菱,有了新的认识。

《香菱学诗》一文选自人教版教材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所选的内容是古代长篇小说中几个有名的片段,基于初三学生有了二年学习小说的经验与方法,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目地是进一步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个关键。

作为红楼中的一个苦命的女子,香菱文化底子不深,但她学诗终于取得成功,课文中着重描写了她的苦吟,但苦吟不是她取得成功的唯一原因,对此,教师应结合她学诗的全过程,作广泛而深入的探究,以便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对此,杨聪老师就把握得十分到位:

在学习目标的制定上,整堂课听下来,杨老师立足于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学会作者以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及香菱成功的原因。一系列环节的设计、创设后,达到让学生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即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杨老师该课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本人认为是符合学生实际的。

杨聪老师的课堂给我的感觉是两个字——“充实”。

首先是教学资源的充实。不是为了一篇《香菱学诗》而进行教学,在课堂中,他能够与原著相结合,因势利导。能根据学生的学情对教材进行组织与处理,使教材成为学习过程的重要,却不是唯一的资源。比如讲到了黛玉的情、香菱的执着之后,马上切入到曹雪芹先生写《红楼梦》与香菱学诗的共通,由此及彼,让学生对曹雪芹著文时的心绪有了新的体悟。

其次是教学策略的充实,即多样化和科学性。杨聪老师一眼看去,给人第一印象就是一个值得信赖、具有亲和力的儒师。博学,在整堂课上处处可见。幽默,比如在讲解香菱的可爱时,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就教学生去摇头晃脑地去读。并且自己带头,故作出一副“傻””样,憨态可掬。学生们忍俊之余,加以效仿,无形中与教师的距离大大缩小,与香菱的情感共鸣则大大加强。这样真正做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即师生平等;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者。

整堂课下来,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可以说,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是愉快的。愉快的学习心境在45分钟内持久保持着。学生那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整堂课上,能够持续地保持着,并和教师不断激起思维的火花。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学生和老师都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对《香菱学诗》一文的感悟更是有了新的认识。

如果说本堂课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可能就是提问的针对面太过于狭窄了,杨老师的问题还是比较有难度的,但是瑕不掩瑜,不可否认,这堂课确实达到了既定的学习目标,下课铃声响起时,老师、学生,连同听课者都成为了红楼中的苦命女子香菱的知音人了。

桥教学评课篇十

一、“乐”中悟乐,“乐”中品味。陈老师这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趣”字。《卖哨》描述的是北方乡村儿童生活的快乐。陈老师紧扣这个“乐”字,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课文的写作特点,着力创设情境,再现快乐。他以棒棒糖代替毛毛针,让学生品尝回味,利用象声词“呜卟”让学生“吹麦哨”。这就把潜藏在语言文字底下的快乐用通俗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得课堂充满欢声笑语,而真正的落脚点在于学习语言,让学生沉浸在语言之中,品味咀嚼。学生在分享乡村儿童的快乐之中尽情享受学习语言的'快乐。这种欢乐,诚如教者所言“不是肤浅的、形式的‘嬉笑杂耍’,而是发自内心的愉悦”。笔者以为,能产生这样的效果与执教者的“童心”是分不开的,正是教者的“童心”引出了真挚而美妙的童声,课堂上才洋溢着浓浓的童趣。

二、详略明显,体现“略读”。首先,教者紧扣导读提示,巧妙地结合检查预习,进行整体感知。这样学生学习方向明确,整个环节花时不多,效果明显。其次,集中重力突破重点。在内容上,聚焦于“品毛毛针”与“吹麦哨”,不枝不蔓;在语言形式上,着重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语的意蕴,体会破折号在表达上的作用并进行朗读技巧的训练,目标指向于“语用”能力的培养;在写作角度上,重在让学生细究文本内容详略的原因,懂得作者是把最独特的活动和事情写得最清楚,以达到读中悟写的不断累积。再次,合理拓展链接,穿插选学课文《可爱的草塘》中两个片段,让学生迁移读书方法,在实践中形成技能。

桥教学评课篇十一

(1)、观看。

在听课过程中,听课者首先要用眼睛来观看课堂情况。首先是观授课教师,看看教师的基本状态看看教师的施教行为。第二是观学生,看看学生的学习状态,看看学生的学习行为,看看学生的学习习惯等。第三是观班级,教室因素或多或少会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状态,也直接关系到是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学习氛围。

(2)、倾听。

听课者不但要“眼观六路”,还要做到“耳听八方”。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就是语言,听课者必须成为一个良好的倾听者。首先是倾听教师的课堂语言,听课者要认真倾听教师的每一句话,包括对教学内容的每一句讲解,向学生的每一句提问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反应。第二是倾听学生的声音,倾听学生不仅仅是注意听学生发出的声音,从某种程度上,“倾听学生”还意味着关注学生的思路是否打开,对问题的实质弄清了没有,能否通过联想进行逻辑推理,达到对新知识的认识和把握,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等等。但要注意的是,听课者在倾听学生时不可动作过大,如东张西望、频频转头等,因为这样既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和教学思维。

(3)、记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认真做好听课记录,是听课者在听课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上课观察阶段,听课者一定要“手到”,即随时记录听课感受,把听到、看到和思考的主要内容做简要而有重点的记录,但并不是做课堂教学实录。一般地做好一份全面又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听课记录,可以记录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环节、衔接过渡、细节特色、板书提纲和点评批语等。

(4)、思考。

听课者在课堂观察时除了倾听和记录外还要用大脑去思考。这种思考是听课者对各种各类课堂教学细节的及时反应,即使这种思考不够全面和深刻。但也是听课者课后进一步具体分析和反思课堂教学的依据和基础。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和运作。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1)看教学思路。(2)看课堂结构安排,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评析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评课的又一重要内容。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风格的形成等。

(四)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适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五)、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等熟练程度。

(六)、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桥教学评课篇十二

听了老师的作文指导课,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点滴看法。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姜老师能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制定了本次作文课的教学目标。

二、导入设计新颖。

姜老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一开课就拿出翻得牌,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因为亲身经历过发言特别积极。又出现举牌的场面让学生说自己的感受。并紧密结合本次作文要求,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我觉得这个导入设计得很好。

三、突出了老师的指导。

作文课,许多学生总感觉无从下笔,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从哪儿下笔。针对这些学生的困惑,我们在研究时,把重点落在了“如何指导学生写作”。姜老师是出示了一位学生写的作文片段,让学生找出其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学生共同思考的同时加以写作方法的渗透与指导,努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四、教学过程井然有序。

教师的语言精练,教态自然,亲切、大方。评价语言丰富。整节指导课的教学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结尾之处两位老师再次总结写作要点,为下节课学生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桥教学评课篇十三

5月6日,春城一小与双窖镇中心小学开展了“手拉手”“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在春城一小举行,双方都派出了实力较强的老师上课,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共上了6节课。语文上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的古诗《绝句》,上课的老师分别是春城一小的王仿和双窖中心小学的张海云。

下面是听课感受——同样精彩,各显千秋。

理解教材、熟悉教材,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熟练掌握古诗教法。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两位教师在学生熟读古诗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理解诗意,如演一演,练一练,画一画,做游戏,讲故事等。特别是在运用多媒体理解诗意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例如理解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王老师播放动画课件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教室里听到了黄鹂的鸣叫,看到了白鹭在天上飞;在教学诗歌的后两句时,老师又出示了课件“窗含雪”“门泊船”的画面。这样的直观教学,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情景逼真,一幅“色彩明丽,景色迷人”的图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在获得快感的同时又明白了诗歌的意思,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求比较低,“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根据课后的背诵要求,这首诗的教学应侧重于读,要把诗读通顺,读出感情,熟读成诵。

两位教师都重视了读书,读书的形式较多,如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有自由读、师生合作读、表演读等。特别在指导学生如何读出诗的节奏、抑扬顿挫方面,两位教师采用了同样的教法,首先出示了标有停顿的古诗课件,然后让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抽查学生或指名学生朗读,示范读或放录音读等。经过教师的不断引导、点拨,学生很快掌握了节奏,结果读得“有板有眼”。在背诵方面,两位老师都比较重视。而张老师的教学比较到位,她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背,做动作试背,做游戏试背等,然后采取了“挑战”的形式背诵古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背诗的目标。

以上三个方面是两位教师突出的共同的优点,而她们在教学中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色。

王仿老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方面,教法灵活多变,运用自如。例如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抓重点词语教学,讲故事,做游戏等,特别是在理解诗的第一、二句意思时所设计的课堂练习为后面深入理解诗意做了很好的铺垫,设计得很巧妙。大胆渗透古诗知识的教学——对仗,教师不是采用理论说教,而是通过“找朋友”的一道练习题让学生感性认识了“对仗”,学得自然,教得自然,事半功倍。

张海云老师的课堂教学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新课程理念。教师她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读诗合作找出“景物”,找出“颜色词语”,共同探究诗歌的意思。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探究品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这两节课如果学生更能入情入境地读诗,教师上课更有激情一些,那么课堂就会更加精彩。

桥教学评课篇十四

这堂由周秀娟老师执教的《风来了》一课,是湘版美术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课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对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堂常规教学做出了大胆的探讨,体现出教师重主体、重体验、重创新的教学理念。由于教法得当,美育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从中得到的德育方面的学习也收获不浅。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美育渗透德育的有效化呢?我从三个方面来评价这堂课的设计手段:

本课的特点我认为体现在“趣”、“活”、“序”三字上,是一堂有特色的美术课,同时,我也就本堂课的不足之处发表一些自己的拙见:

学习活动也是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并最终形成学习兴趣的出发点。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夸美纽斯也指出,“课堂应当是快乐的场所”。周老师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在本课一开始,教师借用电风扇给学生送来了神秘的“礼物”--原来是凉爽的风。这个有趣的“礼物”既让学生初步感知了风,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愉悦轻松的心情。新颖的导入给这堂课开了个好头。接下来,教师通过调换电风扇的风档,让女同学的长辫子和红领巾发生了有趣的变化:从微微飘荡到高高扬起,再到迎风乱舞,学生在笑声中学习观察、寻找变化、发现规律,并总结出:不同的风可以用不同形状和方向的线条表示以及同一画面中物体的变化方向是一致的。看得出,在教师努力营造的愉悦、活泼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确是学得轻松而投入。

不足: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设计了一个交互动画游戏,即让学生观察画面中哪些物体在风来时会变化,只要学生点击该处,便出现相应改变。这个形式引起了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也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风的认识。但教师一定要坚持把最后一个能动的地方找出来,因此而花费了一定时间,我个人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时候学生已经把它当成一个单纯的游戏了。如果一个活动中学生没有了质疑、反思、探索,那么我们可以果断地停止,因为它是没有教学价值的。

体验。在鲜活的生活情境中,学生的创造灵感和创新思维更容易被激活,流动起来。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也是这个意思。周老师运用电风扇让学生感知体验风的特点、在模拟的情境下表演风中的情景……都是在帮助学生唤起原有的生活经验,深化、提炼对创作有用的素材,取得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不足:教师仅仅是让学生说了说风的种类,表演了风来时走路的样子就没有再深入,我觉得还不够,是否还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对风的记忆、感受或者是跟风有关的有趣难忘的经历。我的学生是这样描述风的:“春天有风的时候我们去湘江桥上放过风筝,漫天都是各种各样的风筝。”“冬天的寒风一吹,我的脖子就缩起来,走路象这样(学生模仿)”“上次阳台上晾了好多衣服,突然刮好大的风,奶奶和我追着被风吹走的衣服到处跑。”“下暴雨前的风最恐怖,白天突然变成黑夜,好多小树枝都被刮断了。”……这样能唤起学生更丰富更有趣的生活经验,赋予“风”以情感,也能让学生创作中可以有更多样的题材。

能,不然学生就觉得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表达。周老师设计了几次练习,循序渐进,层层落实。第一次:学生回忆、讲述,并在黑板上随意画风,学习用线条表现风。第二次:学生观察,并选一个物体(电灯、柳树、衣服中的一个)画出风来了的情景,学习借用物体的变化表现风。第三次,学生给别的作品找“碴”,认识画风时要注意风向一致的问题。第四次即学生作业,学生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风。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表现风的方法,如画飓风、龙卷风一类的,有的用大面积交织缠绕的'螺旋线条和断裂的树干来表现,有的则用海啸的场景来表现。还有用飞舞的树叶、被风刮起来的物品等来表现不同的风。

不足:在很多学生的作业中都出现了人物,比如表现人在风中行走时头发、衣服等的变化。在教学中教师也组织学生表演过模拟的情景,但教师疏忽了对学生进行人物动作描画的指导,因此学生中大部分都没有准确表现出来。

此外,风自古以来是人们吟咏、寄情的对象,因此,教师应该有意地进行意境的提升,引导学生在绘画创作时表现一定的情感。

最后,我还想说一说这节课的结课环节。可能由于是比赛课的原因,周老师设计的环节和容量比较多,而且绘画课业完成所需的时间也不少,因此留给学生作业评价的时间就很短,教师以很快的速度展示完几张作业并做概括评语而结束。这样的评价意义不大,似乎只是完成该有的程序。我觉得在教学设计中还是应该给评价环节留比较充足的时间。象本次课业可以采取分类自评的方法,将展板划分为不同类属,如创意新、粗犷美、细腻美、单纯美、有进步等,让学生自己张贴,这样学生能找到自己作业的一席之地,有成功感。当然这需要老师做一定指导和甄别。然后教师进行点评,让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样的作业才是优秀的,知道自己的作业还需要修改哪些地方就能达到完善,下次往这个方向努力。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何做到更好,永远是我们教学者的追求。这堂课瑕不掩瑜,体现了教师一定的教学功底。而通过听课、反思、评课的研讨流程,我也深深体会到教材中处处含有探究的内容,生活情景的再现--它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去挖掘教材并结合实际,尽量还知识发展过程的本来面目,让美真正成为清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桥教学评课篇十五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主导者的角色,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其对课堂的参与度对一节课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而在本节课中,教师引用的策略和鼓励性的评价语言,引起学生的学练欲望,课堂中多次采用游戏,不经意间就把整节课的学习氛围提升起来,课堂气氛比较活跃。

从本节课的呈现可以看出,这节课的学生整体的参与情况比较好,练习很积极踊跃。基本上每个小组都能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积极练习,还能不断挑战难度。但个别同学的参与就没有那么积极,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充分关注孩子上课的学习状态,对他们的听课情况、小组合作情况、整体学习状态都要给予充分的关注。

2、多给这些孩子展示的机会,提高他们练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可以慢慢参与到练习的队伍中。

桥教学评课篇十六

朱老师上的是一节诗歌鉴赏课《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同时也是一节高三一轮复习课。朱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我校“三三式”课堂模式要求。

这节课围绕意象、意境组织教学。导入新课环节让学生默写《天净.沙秋思》,一方面检验了学生的背默,又顺利成章的引出了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这首曲写了什么意象,呈现出什么意境。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然后由一组学生进行展示,该曲凄凉孤寂、感伤忧郁的意境自然得出。同时使学生明了意象对营造意境的作用。

第二个环节,朱老师安排意象的探究。首先展示意向的概念,意象是寄托了诗人强烈情感的物象。然后用2015年辽宁高考题作例子进行训练,学生分组讨论10分钟,展示探究成果10分钟。意象选用上朱老师设计了对比替换环节,落帆、客航,小店、野店,侧出、倒出,船、帆,应有、犹有,一系列的对比探究让学生对意象有了清晰的认识。教师在学生展示后,及时进行了归纳,把对意境影响的因素进行了提炼。这个环节对于高三复习来说很必要,学生对概念的熟识是做好鉴赏题的基础。

第三个环节,朱老师选取2014年天津高考题进行训练。小组讨论,展示15分钟。训练使用高考真题,保证了题目训练的有效性。

整节课用时50分钟,超时5分钟,较好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在某些环节上还可以更紧凑。朱老师这节课体现了我校课改的要求,大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完成角色转变作学习的引导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教学交给学生,解放了教师。教师的双主体作用并未消解,而是把功夫放在课外,认真选题,设计教学。这样的课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最后说一点,朱乐懿老师作为本学期课改展示课的第一位授课教师,可以说为这次活动奠定了一个很好地基础,也确定了一个标高。我认为朱老师的课是一节成功的课。

桥教学评课篇十七

下面,我就韩老师的课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者,及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内容为生活,形式为生活,终极目的为生活。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新课标”在习作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习作。可是,城市的学生生活并不丰富,他们每天奔走于学校及各种特长班,日程单调,生活空间狭小,缺乏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写不好,主要症结在于没素材可选,于是只好拼凑或抄袭。针对这些情况,韩老师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充满童趣的作文题材。把写作内容生活化,具体化。精心设计了一次特殊的默写——默写一同听课的同学的名字,整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让学生“心动”、“口动”、“笔动”,解决了“作文难”的问题。学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万物皆活”。

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生动,有文采,有个性化,这取决于教师点拔的技巧与艺术。这次作文前导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韩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指点。这次自由写作的重、难点是“怎么样才能抓住场景特点”,整节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教学过程的着力点放在了这一重、难的突破上,在韩老师不着痕迹的亲切引领下,学生对自己刚开始默写时的心理,默写中遇到的困难,身边同学的表现,以及老师欣赏同学作品时的神情等,由点到面,娓娓道来,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气氛融洽,学生轻轻松松地收获了习作素材和习作方法,课堂效果好。

这次作文导写之所以能如此成功,还得益于教师成功地引进口语交际。韩老师这堂课先口语交际,再习作,融口语交际、习作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开拓思路。说和写相互配合、渗透。口语交际有效地提升了习作质量。我们知道,说话是从内部语言到书面语言的桥梁。加强学生对口头语言的训练,是保证由句列段的过渡乃至完成小学作文教学任务的需要。口头语言倾泻于笔端,便是生动的文章。

总之,韩老师的课处处以人为本,充满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是一堂难得的好课,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桥教学评课篇十八

听了付老师一节作文讲评课,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习作讲评课的做法。我们语文老师都知道,作文讲评课侧重于作文后的讲评,它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旨在帮助学生习作水平的再提高。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引导学生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节习作讲评课,付老师始终都没有脱离指导和示范的作用,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教师在总结本次习作情况的时候,分成两类:好的方面和存在的问题,这样分类分析,也是对学生习作的肯定,明确不足之处。让学生了解整体习作情况。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

2.出示优秀习作名单,让这些学生大胆地进行自我介绍,这样环节的设计,增强了学生的'荣誉感,同时也激发了孩子浓厚的习作兴趣。3.在佳作回放这一环节,让习作者在朗读自己优秀习作之前,教师就明确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听,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注意倾听他人说话的好习惯。

4.出示有问题习作,让学生进行修改,这个教学环节是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习作讲评课。教师要求学生修改习作之前,先明确修改方法,起到了指导引路的作用,学生有了修改的方法显得不慌不忙。

5.讲评课要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和生生间互评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表达不同角度的思考和独创性的见解,习作中能够进行有效合作平等交流。这节课付老师采取的是小组合作分工的修改方法,这样的分工修改节省时间,每个修改环节更能落实到位。学生合作之后,集体指导修改习作,给学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实实在在交给了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从修改过程看,学生很会修改,说明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已经在这个班级里形成了,这是一节充分体现出评价和修改味十足的习作讲评课。

再好的课堂总会有不完美的地方,主要体现在:

1.教师开始进入课堂的时候,有点慌乱,出示了一篇修改后的习作。教师说明,这是二次修改后的习作,让学生点评此篇文章的修改情况,紧接着就出示了名家赠言。比较突然,我认为第一个环节的出示,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修改的重要性,但是处理的不够到位,应该让学生对比地谈一下修改前后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明白习作修改的重要性,潜意识里明白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2.出示学生习作精彩段落这一教学环节,教师采取了包办的方法,出示一个段落学生朗读之后,教师就及时地总结这是个什么段,这个任务完全可以交给学生们,让他们去判断这段是过渡段、精彩开头段、精彩细节描写段、还是精彩结尾段?学生们会听的更认真。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注意倾听和动脑的好习惯。

总体来看,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习作讲评课。教师能联系学生作文的具体实际来评论。把学生作文中主要的共同性的问题和训练的重点呼应起来,挂起钩来。无论是采用品味优秀作文的方法,还是采用分析作文得失的方法,教师都把握住讲评的重点,把学生引导到讲评的重点上来。

桥教学评课篇十九

1、每位老师每堂课的设计思路较好。

xx实验中学的陈xx老师讲的《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一课,通过编写《我的汉书·西汉》,将本课分为三部分:废墟篇、思变篇和鼎盛篇。

2、每位教师都能运用多媒体,大量出示史料,让学生能够自己分析得出结论,培养了论从史出的能力。

3、课堂上师生互动较好,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并纠正错误。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4、每位教师都能充分挖掘课外教学资源,如将时政内容和乡土史与所教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导入或者结束新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每位教师课堂上都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认为最优秀的一节课是xx学院附中肖xx的《匈奴的崛起与汉朝的和战》。

1、导入精彩,引人入“境”。他的课堂导入,应用flash出示图片,并有文字说明,值得借鉴。

2、教学结构非常清晰,这节课分为三大块:说崛起、忆战争、唱和平。最后总结还是围绕这三大块,让学生一目了然,效果极佳。

3、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进入角色,对匈奴是战还是和的问题上进行辩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4、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教给学生学法,纠正学生不足。

在学习本节关于匈奴的崛起时,肖老师及时教给学生学法:学习本课第一段时,教给学生用标注法,划出重要知识点,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1、课堂讲授过程中,采用讲典故“落雁”由来,将本节课所学知识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把课堂放给学生,大胆挖掘深意。

昭君的“和”与卫青、霍去病的“战”都得到认可问题上,让学生大胆发言,挖掘深意。

3、练测平台,采用自选。

这种测试方法,更能表现学生的课堂效果。

1、把历史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历史知识。

2、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传统的未必是无效的。

3、教学过程中,要大量引进史料,包括音频、视频、文字、图画等等,鼓励学生去分析历史史料的内容,从中引出结论,说明自己的观点。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并且做到学以致用。

4、教学应让学生既要会学历史,还要会考历史,学习考试两不误。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31913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