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我们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可以参考他人的总结经验和方法。以下是大师级人物总结的人生智慧,与大家分享。
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一
论文摘要:树木有根,群龙有首。企业家作为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既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又是最具权威的推广者和示范者。一个企业的文化形成,往往是企业经营者主导意识的升华。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建设,也必须靠企业领导的牵引和发动,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培育和造就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俗话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体现出企业家在一个企业中不可取代的作用。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没有优秀的企业家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家在企业家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家与企业文化呈现出内在结构的静态对应关系,企业家的品质、才华和胆识等要素成为企业文化生成的原声要素,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格,制约和引导着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发展;另一方面,在企业文化的塑造、发展、传承和变革的动态过程中,企业家又扮演了设计师、倡导者实践者、变革者等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企业文化动态模型中第一位的活动因素。
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尤其是具有完整形态的企业文化,源于全体职工的创造,但不是自发产生,自然而然完成,他要靠领导者刻意规划,精心设计,言传身教,才能得以形成。在这里,企业家个人素质和个人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个人行为就是一种无声的倡导,一种无形的推动,就能形成一种厂风,从而使员工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侵润,进而仿效、接受,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在自己的行为中再进一步体现出来延继下去。没有企业家的推动,深受企业家个人文化影响的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不可思议的。
企业家的领导风格影响着企业文化。企业家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的特征、风格无不凝结在他们身上。生活在企业火热的氛围中,和员工息息相关的群体中的他们必然会感染和鼓舞这个群体。
企业家的政治立场影响着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优秀的企业家政治立场坚定,能牢牢把握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根本方向,不为突然和各种错误思潮所左右,努力创造企业自我发展的小气候。这种企业的员工必然思想高尚,为企业的发展和兴旺不计较个人得失,进而忘我工作,最大限度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反之,如果企业领导者目光短浅,看风使舵,甚至表现出唯利是图的单纯生产经营观点,就必然把员工引向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歧途。
企业家个人文化在企业文化转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时代的发展对企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企业不仅在生产经营行为方面处于变动之中,企业文化也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有所补充、修正,甚至发生根本性的转换,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色,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一个在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文化必然有重大区别。前者可能会有更多的依赖思想,后者可能更富有独立、开拓、创新的特征。由前者转变为后者,不仅是体制的转换,而且是企业经营行为和风格的变更。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个人文化对企业文化的转换起着催生作用。
我国现代企业文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而现代企业文化的确立及其运营的有效性程度,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现代企业家队伍。
现代企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其在适应市场配置资源方面呈现出高效率。而这种高效率的优越性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企业家对市场调节信号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敏感程度和认识能力,并以此做出决策的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就是使企业直接接受市场调节,自主决策。企业家作为企业最高决策者,需要其决策的问题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战略决策,即对企业的生产方向、产品开发、生产规模、发展速度、技术进步等有关企业全面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问题做出抉择。经营战略已成为现代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其正确与否取决于企业家的决策能力。企业家不能为市场短期波动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能否发挥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能否在企业中形成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不断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力量,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而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承担着创造者、培育者、倡导者、组织者、指导者、示范者、激励者的角色。企业家的文化素质类型,决定着企业文化的类型。特别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传统旧体制下形成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抵触的旧的观念和价值取向。这些旧观念和价值取向如得不到修正,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就难以顺利进行。
企业家只有以彻底开放的胸怀,不断地经历一次次涅槃,痛苦地超越自我,才能对企业文化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维持企业文化的动态平衡,永葆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二
铁路企业安全文化是铁路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的重要子系统。铁路企业安全文化,是铁路企业在安全运输生产实践中,经过长期积淀,不断总结、提炼形成的为铁路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同时它也是铁路企业安全活动创造的安全生产及劳动保护的观念、行为、环境、物态条件的总和。其实质是铁路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安全行为准则、安全意识形态的理性概括。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铁路企业在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铁路运输安全科学领域提出的一项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铁路运输安全系统工程与现代安全管理模式相结合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产生有约束力的安全控制机制,它将铁路企业从领导和员工都纳入集体安全防范的环境氛围中,使企业成为有共同价值观的、有共同追求的、有凝聚力的集体。如果把铁路运输安全看做铁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那么安全文化就是生命线中给养的血液,是实现铁路运输安全的灵魂。也是铁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
一、对当前铁路运输安全状况的认识。
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对于预防事故的发生,仅仅依靠安全技术手段和安全管理手段是不够的。技术的措施只能实现低层次的基本安全,目前的科技手段还达不到物的本质安全化,设施设备的危险不能根本避免,因此需要用安全管理的手段予以补充。但是安全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由管理者无论在何时、何事、何处都密切监督每一位职工或公民遵章守纪,就人力物力来说,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这就必然带来某些安全管理上的疏漏。从铁路企业近期公布的事故通报来看,铁路企业在抓好运输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采取了很多措施,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情况总体是好的。但是,事故隐患依然不能杜绝,甚至有的单位事故频发。铁路企业某些单位的被管理者为了部门或个人的某些利益或好处,例如省时、省力、多挣钱等,会在管理监督缺位的情况下,无视安全规章制度,“冒险”采取不安全行为。通过对铁路企业安全生产现状的调查,全路安全情况的思考分析,在铁路企业的安全文化提出之前,铁路企业在对事故致因的认识中,对于“人因”的认识还存在着深层次认识上的欠缺,这就是在常规认识到的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以外,还应正视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更为基本和深层的人文因素和人文背景。在铁路企业的运输安全管理过程中,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大量不安全行为的结果必然是发生事故。但并不是每一次不安全行为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每一次的违章都会得到及时的处理,特别是当某些不安全的行为,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会进一步强化这种不安全行为,并可能“传染”给其他人。导致部分单位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薄弱,逐级负责制不落实,现场作业失控;专业部门业务检查、指导、帮助的作用发挥不够,专业管理薄弱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不到位,在一些单位走了过场;部分单位安全管理职责及安全检查监督的界定还不是很清晰,安全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尚不十分健全;干部作风漂浮,现场检查监控流于形式的现场仍然比较普遍。因此,在铁路企业一些单位的领导和员工一谈起安全生产,依然觉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仍然处于“发生事故-整改-检查-再发生事故-再整改-再检查”的不良循环中。经过深刻的反省和系统科学的分析后,最终的出路还在于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手段的运用,正是为了弥补安全管理手段不能彻底改变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先天不足。企业的安全文化作为一项现代的安全系统工程,企业的事故预防不仅充分依靠安全技术、安全工程设施等安全的硬手段,更需要安全管理、安全法制、安全教育等安全科学的软技术。这些因素的全面归纳,就是人的文化,人类的安全文化,她全面、深刻地影响着人的观念、思维和行为,从而形成客观的物态和环境的安全质量。
一、互相交织、不可分割的整体。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是:
(一)是要以坚持强化现场管理为基础。一个企业是否安全,首先表现在生产现场,现场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员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同自然环境和机械设备等作斗争,而且还要同自己的不良行为作斗争。因此,必须加强现场管理,搞好环境建设,确保机械设备安全运行。同时要加强员工的行为控制,健全安全监督检查机制,使员工在安全、良好的作业环境和严密的监督监控管理中,没有违章的条件。为此,要搞好现场文明生产、文明施工、文明检修的标准化工作,保证作业环境整洁、安全。规范岗位作业标准化,预防“人”的不安全因素,使员工干标准活、放心活、完美活。
(二)是要坚持安全管理规范化。人的行为的养成,一靠教育,二靠约束。约束就必须有标准,有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机制,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健全安全管理法规,让员工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违反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使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对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特殊工种人员,要进行强制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使员工真正懂得违章的危害及严重的后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关键在于落实各级干部、管理人员和每个员工的安全责任制。其次是要在管理上实施行之有效的措施。
(三)是要坚持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最根本途径就是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安全文化教育,以创造和建立保护员工身心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为首要条件。人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只有高素质的人才、高质量的管理、切合企业实际的经营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保证人的行为、设施和设计等物态和生产环境的安全性,需要从人的基本素质出发,即建立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路、策略,进行系统的安全文化建设,要在提高人的素质上下功夫。企业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大多数是员工处于侥幸、盲目、习惯性违章造成的。这就需要从思想上、心态上去宣传、教育、引导,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这是一个微妙而缓慢的心理过程,需要我们做艰苦细致的教育工作。我们只有超越传统安全监督管理的局限,用安全文化去塑造每一位员工,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激发员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利用领导、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人们从被动地服从安全管理制度,转变成自觉主动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遵章守法”转变成“我要遵章守法”。同时,加强安全宣传,向员工灌输“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创造效益”、“行为源于认识,预防胜于处罚,责任重于泰山”、“安全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你自己”等安全观,树立“不作没有把握的事”的安全理念,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为安全尽责的良好氛围。才能确立铁路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实现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
(四)是要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企业要增强凝聚力,当然要靠经营上的高效益和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心灵的认可、感情的交融、共同的价值取向也必不可少。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是增强员工凝聚力,培养安全意识的一种好形式。因此,要广泛地开展认同性活动、娱乐活动、激励性活动、教育活动;张贴安全标语、提合理化建议;举办安全论文研讨、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事故安全展览;建立光荣台、违章人员曝光台;评选最佳班组、先进个人;开展安全竞赛活动,实行安全考核,一票否决制。通过各种活动方式向员工灌输和渗透企业安全观,取得广大员工的认同。对开展的“安全生产年”、“百日安全无事故”、“创建平安企业”等一系列活动,都要与实际相结合,其活动最根本的落脚点都要放在基层车间和班组,只有基层认真的按照活动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扎扎实实的开展,不走过场才会收到实效,才能使安全文化建设更加尽善尽美。
(五)是要坚持树立大安全观。企业发生事故,绝大部分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因此,以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生产为目的,从安全文化的角度要求人们建立安全新观念。比如上级组织安全检查是帮助下级查处安全隐患,预防事故,这本是好事,可是下级往往是百般应付,恐怕查出什么问题,就是真的查出问题也总是想通过走关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又如安监人员巡视现场本应该是安全生产的“保护神”,可是现场管理者和操作人员利用“你来我停,你走我干”的游击战术来对付安监人员。还有,本来“我要安全”是员工本能的内在需要,可现在却变成了管理者强迫被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硬性指标……上述的错误观念一日不除,正确的安全理念就树立不起来,安全文化建设就永远是空中楼阁。我们应利用一切宣传媒介和手段,有效地传播、教育和影响公众,建立大安全观,通过宣传教育途径,使人人都具有科学的安全观、职业伦理道德、安全行为规范,使“自控”、“联控”和“互控”成为企业职工自觉的行动。
第一,加强领导,提高各级领导的安全文化素质。领导者好比种子,通过他们把安全价值观言传身教播种到每一名员工的心里,领导者也是铁路企业安全文化最有力的推进者,通过他们充满激情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给员工以极大的信心。领导自己的行为就是员工最好的榜样,对铁路企业的安全文化不断进行培育,就能最有效地加快安全文化建设速度,以积极行为在领导的实践中,在铁路企业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第二,紧紧围绕铁路企业实际,推进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铁路企业安全文化推进过程中,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站段要注重与本单位实际相结合,在“拿来”的同时,先消化吸收,然后结合部门和站段的生产特点推行。可以按照“先简单后复杂、先启动后完善、先见效后提高”的要求,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切实抓好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第三,不断创新铁路企业安全文化的培育手段和方式。在坚持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同时,要根据铁路企业的发展和生产情况,根据员工的思想状况,及时地创新工作方法和机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吸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思想,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培训。人的文化行为一定要靠文化来影响,安全文化也是这样。我们要利用一切的宣传和教育形式传播安全文化,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和影响力,达到启发人、教育人、约束人的目的。
第四,安全文化对全体员工文明素质的提高具有导向、约束和凝聚作用,通过安全文化建设,使每一名员工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符合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利用一切手段和设施,加大对安全文化的传播。要把对安全文化的宣传摆在与生产管理同等重要、甚至比其更重要的位臵来宣传。使企业尽快走出“事故导向”的操作和思维、管理模式,实施“超前创新”,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通过安全文化制度约束全体员工的安全行为,使每一名员工自觉地增强安全意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以及应具有的安全道德,从而能自觉地遵章守纪,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做到“三不伤害”,提高整体的安全水平。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激发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良好的安全氛围熏陶人,对员工潜移默化,最终形成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奋勇拼搏、开拓前进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员工对企业产生信赖感、可靠感、依靠感和归属感。抓好安全文化建设,有助于改变人的精神风貌,有助于改进和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文化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但一旦形成,则具有变化人、陶冶人的功能。
第五,不断加大投入,发挥硬件的保证作用。铁路企业要预防事故,除了抓好安全文化建设外,还需要不断加大硬件的投入,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依靠不断采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来不断提高安全化的程度,即保证工艺过程的本质安全(主要指对生产操作、质量等方面的控制过程),保证设备控制过程的本质安全(加强对生产设备、安全防护设施的管理),保证整体环境的本质安全(主要是为作业环境创造安全、良好的条件)。生产场所中都有不同程度的风险,应将其控制在规定的标准范围之内,使人、机、环境处于良好的状态。
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三
一.什么是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实现企业宗旨、履行企业使命而进行的长期管理活动和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全员性的安全价值观或安全理念、员工职业行为中所体现的安全性特征、以及构成和影响社会、自然、企业环境、生产秩序的企业安全氛围等的总和。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延伸和渗透到安全管理工作的一脉分支,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必不可少的组成之一;创建企业安全文化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必不可少的支护,同时开展好和建设好企业安全文化又不能离开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的统一指导,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成效也将从一个侧面充分反映企业文化创建的实效。
加强铁路安全文化建设,促进运输安全长治久安,既是铁路行业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又是适应运输安全新形势、新任务,为铁路改革和发展创造安全和谐环境的必然选择。1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应是为企业职工提供安全生产的思维模式、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同时也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安全设施和生活环境,使职工自觉养成安全生产行为,自愿自律地按企业的规章制度认真工作,进而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促进企业健康、持久、良性发展。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文化渗透,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形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氛围和环境,建立起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切实有效的企业安全文化,用安全观念文化、安全环境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基础文化、安全机制文化不断规范员工的行为,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达到“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升华。
(1)安全观念文化建设。(2)安全环境文化建设.(3)安全行为文化建设。(4)安全制度文化建设。(5)安全物质文化建设。下面我们从六个方面具体分析:。
一、形成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本源。
1、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铁路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2安全文化的根本在于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安全为了一切人,每一名干部职工都要严格落实岗位安全责任,以扎实可靠、艰苦细致的工作,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安全为了人一切,安全生产是为了人的更好生存和发展,是提高人的素质、生活水平、生命质量和生存价值的前提和保证,安全既是为了自身的一切,也是为了他人的一切。安全一切为了人,企业所做的安全方面一切工作,是以职工的安全需要、人民的安全需要,社会的安全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员工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运输安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是实现铁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及基础,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牢固于心,重视安全工作前移,移到以预防为主上来,做到防患于未然,才是安全生产的治本之策,时时处处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不动摇。
3、树立安全就是和谐的安全理念。实践证明:安全不好,路无宁日,段无宁日,家无宁日。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站段、和谐车间、和谐班组,各级铁路部门的员工必须高度重视安全,认真研究安全,深刻理解安全,积极把握安全,确保运输安全,把对安全的认识提升到:安全就是政治、安全就是效益、3安全就是形象、安全就是节约、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幸福、安全就是和谐的高度。
4、树立违章就是违法的安全理念。让每一名干部职工都要明白“严是爱,松是害”“宁为安全操碎心,不让事故害人民”“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道理,尤其是当今社会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特别是独生青年职工,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庭的希望,单位的栋梁,祖国的未来。青春和生命是无价之宝,人身安全是重中之重,因此,把对违章违纪的认识必须提升到:“违章就是违法,违章就是犯罪,违章就是破坏,违章就是自杀,违章就是杀人”的高度,养成良好的安全职业道德,行成良好的安全自律行为,任何时候、任何岗位、任何地点都必须要把人身安全把握好,把握准,把握稳。
5、树立齐抓共建的安全理念。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安全理念的形成,安全行为的养成、团队精神的塑成,同样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安全文化又是企业家的文化,是决策层意志和愿望的反映,要成为一种企业文化,长期传承、发展下去,使个体思想转化为一种组织文化的过程,形成上下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追求,共同的愿景,共同的行动,必须做到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者的良性互动、和谐运作,避免决策层热热闹闹,管理层推推动动,执行层冷冷清清。树立齐抓共建的4协作理念,贵在体现民意,基层拥护,突出关键,效果明显,上下互动,齐抓共建。
二、营造安全环境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
1、加强生产环境的文化建设,发挥生产环境改造人的作用。安全生产是在一定的作业环境中进行的,规范生产环境的文化建设,丰富生产环境的文化内涵,提升生产环境的文化品位,对职工生产行为习惯、心理情绪、文明作业有着良好的潜移默化作用。
2、加强生活环境的文化建设,发挥生活环境吸引人的作用。由于铁路企业的行业特性,职工在单位的生活时间远远大于在家庭的时间,提高车间、班组职工的生活场所的文化品位,建设优美的生活环境,间休场所,文化活动场所等能大大增强职工的自豪感和安全责任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3、加强宣传环境的文化建设,发挥宣传环境教育人的作用。从安全环境宣传内容上,要提高质量,创新内容,营造催人奋进的安全文化环境;从安全环境宣传形式上,要方法灵活,形式优美,职工爱看,有吸引力,有感召力。
4、加强学习环境的文化建设,发挥学习环境塑造人的作用。
5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为载体,塑造学习型人才为目的,大力加强学习环境的文化建设,为干部职工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突出专业学习为主,个人兴趣学习为辅,关心重视干部职工的文化需要,体现个人价值追求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融合。
三、行成安全行为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体现。
1、加强思想教育,促进安全行为养成。深化安全宣传教育,强化典型激励,大力开展实例教育,典型事故教育,启发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促进安全行为自觉养成。
2、规范行为准则,利于安全行为养成。通过学习、总结、挖掘和整合,创造出具有本单位特色的行为细则和标准,为员工的安全行为提供标尺和方向,利于安全行为的养成。
3、领导带头落实,重视安全行为养成。安全文化集中体现在职工群众的自觉行为上,但这首先取决于领导者的自觉水平,管理层领导者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只要领导者高度重视,先行一步,职工的安全行为会不令则行。
4、加强互相监督,保证安全行为养成。建立健全执行者在6安全生产中的互相自控体系,突出作用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作用,不断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尽职服务,保证安全。
四、完善安全基础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
安全基础建设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目前,安全基础建设相对比较扎实,但是随着铁路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完善和充实:
1、不断提升人员的安全素质。随着铁路改革和发展的推进,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员工素质显出滞后性,不能满足生产力布局调整的新要求,不能适应铁路发展的新需要。因此,加强人员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操作层人员的业务技能,是安全基础文化建设的长期要求。
2、完善作业标准及检修工艺标准。随着新设备的采用,新机制的落实,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原有的作业标准及检修工艺存在不适应的情况逐渐增多,及时完善和提高作业标准和工艺标准,为操作层员工提供保安全的技术基础和技术保证。
7基础建设的各个环节,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构建严密的安全责任体系,构筑科学的安全施工体系,优化行车设备质量可靠体系,规范和强化基层、基础和基本功,坚持和落实先进设备保安全的可靠性、决定性作用。
五、创新安全机制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动力。
1、建立思想文化激励机制。把安全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融合起来,发挥安全文化的融合渗透作用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示范导向育人作用,增强职工与企业荣辱与的共同体意识,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企业的奋斗目标、把自己的发展需求与企业的发展壮大有机地联系起来,体现在政治荣誉、个人利益、企业需要的统一体内,形成主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2、建立双向评估考核机制。定期开展阶段任务和目标落实的双向评估考核机制,管理层对执行层,执行层对管理层进行双向评价,依据结果由决策层进行考核、评价、奖惩,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纵深持久开展,同时开展横向评估考核,交流提高,同步发展。
8宝贵资源,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因此,应建立对员工的个人价值激励机制,论功行赏,评级晋职,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平台。
4、建立落实保障机制。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软件和硬件投入,为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和人力支持。
六、实现长治久安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这条主线和一系列职工乐以接受的文化建设形式,把人员素质主动保安全,环境文化促进保安全,设备基础取胜保安全,激励机制落实保安全,规范管理强基达标保安全有机地贯穿起来,不断研究新形势,科学运用新载体,把握安全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打造一流的企业队伍,营造一流的企业环境,确立一流的企业思路,建立一流的企业机制,形成一流的企业文化,创造一流的企业绩效。全面加强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实现运输安全长治久安。
(二)构建铁路“四位一体”的安全屏障体系。
9安全文化建设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丰富和延伸,是加强安全基础建设的动力源泉,是提升职工安全理念,确保安全生产良性循性的必然要求。要抓住安全文化建设理念、加大安全文化建设力度、物化安全文化建设成果、拓展安全文化建设外延等工作重点,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铁路跨跃式发展的宏伟大业。1.安全文化建设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丰富和延伸。安全是铁路运输生产的永恒主题。安全文化的特点就是紧扣安全主题,锁定安全管理。安全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对科学技术和安全管理手段的发展和补充,是刚性管理和柔性约束的有机结合,安全文化观念的引入,是对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不仅能够进一步整合原有的安全文化资源,而且能够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提升安全管理理念,全面推进安全工作的稳步发展。
10阶、求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动力源泉。
3.安全文化建设是提升职工安全理念,确保安全生产良性循性的必然要求。安全是铁路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和局直管站段稳步向前发展的基本前提。确保运输安全生产,归根到底是职工能否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能否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感的问题。安全文化坚持人性化和科学化的人本主义思想,以确立安全价值观为最终落脚点,强调通过系统的教育和管理,使职工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实现“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的思想观念上的彻底转变。在实际工作中则体现为自觉遵章守纪、主动抵制违章违纪的行为,安全文化所独具的辐射性、稳定性、传承性等功能,不仅能使职工良好的安全习惯和风气得到传播,相互影响并一代代传承下去,而且还可以在日积月累中逐步的沉淀和深化,从而使职工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理念不断提升。因此,深化安全文化建设是确保我段运输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有力举措和必然要求。
11观、安全行为模式、安全生产规律等成果的整合和理论的完善,实践的检验,安全文化建设是对段现有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管理思想的理念补充,能更深层次地影响干部职工的观念、道德、情操和品行,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素养。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必然建立在段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基础之上,营造提高干部职工安全素养的氛围和环境,并有机融入我段各项工作中,使其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
(二)构建铁路“四位一体”的安全屏障体系。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完成的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和换算周转量均为世界第一位。但铁路的技术装备并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不是最好的,职工素质也不是最高的,在这样一种现实情况下,既要完成运输任务,又要确保畅通,安全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总结经验和教训,借鉴信息技术的成果,结合铁路行业自身的特点,按照安全管理“人、机、管、环”四要素理论,全方位构建铁路安全屏障的有机体系,是确保铁路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
一、技术装备保安全。铁路的技术装备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包括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两大部分,固定设备包括线路、信号、供电等,移动设备主要指机车车辆。这些装备的质量,构成了铁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从铁路的现实条件来看,技术装备保安全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1、精检细修,确保质量。尽管我国铁路的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但坚持精检细修,质量还是能够保证的。关键是要严格落实行车设备用、修、管制度,加强日常检查监控,对设备质量认真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机车、车辆、信号、牵引供电等行车设备故障多发,特别是机破临修、线路信号故障等危及行车安全的突出问题,组织技术攻关,在材质、管理、工艺以及检修保养手段上实现科学化管理,从根本上实现设备零故障、零缺陷。同时,要提高检修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从源头上确保设备质量。
2、预防在先,加强监控。对于运用中的设备,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如何,靠精检细修已是鞭长莫及,而且设备的状态受多种外界因素,如气候、灰尘、不可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检修人员不可能全天候跟在车上,盯在现场,要及时发现这些隐患,一方面要制定各种可能的应急预案,及时化解危机;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移动和固定设备的监控,如机车监控仪,俗称机车“黑匣子”、红外线轴温报警器等。从铁路的实践来看,利用信息技术对铁路固定和移动设备进行集中的、立体的、动态的和实时的监控,能有效的发现隐患,保障运营中的安全,是铁路技术装备保安全的重要手段。
3、整体引进,消化吸收。按照“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方针,引进国外成熟的铁路技术,特别是高速、重载技术,在快速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13消化吸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国铁路装备制造业的水平和能力。在新线建设和既有线的改造中,要提高装备的质量标准和技术等级。
二、两纪一化保安全。两纪是指劳动纪律和作业纪律,化是指标准化作业。铁路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通过对大量事故案例的总结提炼,制定了比较详细的《行规》、《技规》、《站细》、《段细》,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多,技术规范不可谓不全,但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事故频发,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职工在作业中的违章违纪,不按标准化作业。
2、强化养成,规范行为。安全在行为,行为在习惯,习惯在养成,这是铁路人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行为与习惯紧密相连,习惯与养成密切相关。职工不按标准化作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职工干惯了,干部看惯了,软、散、虚的行为随处可见,不从根本上解决标准化作业的问题,铁路的惯性事故就难以避免。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是要用制度来规范职工的行为,包括激励和约束两方面。就实际情况来看,约束有加,激励不足,制度不仅仅是监督考核作业人员的行为,更重要的还在于对行为的规范和引导。二是立标杆,学习先进典型。在实践中,我们并不缺乏对先进典型的学习,但这种学习往往是组织干部职工听听报告,文件中号召号召,领导提提要求,干部职工是听着感动、说起来激动、过后不动,究其原因,不是干部职工不愿意学习先进,而是没有真正的去立标杆。三是优化业务(作业)流程。分析事故的原因,除了人的因素以外,也应该考虑业务(作业)流程是否科学合理,不系统和不严谨的业务(作业)流程,往往存在薄弱环节、漏洞、沟通协调不畅等,成为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特别是对于那些重复性发生问题的环节,更应该研究其流程的合理性。持续性的业务(作业)流程优化和改进是规范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
三、科学管理保安全。如果说技术装备保安全侧重于物,两纪一化保安全侧重于人,科学管理保安全则是通过对人和物两种资源科学有效的配臵,来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1、努力提高管理者的素质。这是一句再普通不过的语言,但在铁路企业却是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提高管理者管理的有效性,即如何保安全,也就是做正确的事。安全形势不稳,干部职工压力很大,这是客观现实,但怎么抓,从什么地方抓,那些是关键,薄弱环节在那里,许多干部是大处无序,小处无法,凭经验管理,安全撞大运,简单粗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罚代管的现象普遍存在。铁路的管理者绝大多数是业务出身,但真正懂经营、善管理的并不多,管理滞后成为制约铁路安全的“短板”,不解决管理有效性的问题,铁路的安全就很难上台阶。管理者不但心里时刻想着安全,还要有思路如何保安全,而且通过具体的管理措施能保证安全,即“想事、干事、成事”三位一体。因此,努力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是当务之急。
2、掌握必要的管理工具。管理不仅有有效性,还有效率性。效率也就是正确的做事。怎么样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效率,除了前面提到的方向性和原则性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个工具性的问题,即管理的工具,不注重对管理工具的掌握和运用,管理的效率很难提高。总结铁路的行业特点和成功经验,借鉴先进的管理方式,把标杆管理、目标管理、关键管理、系统管理、精细化管理、零缺陷管理、标准化管理、走动式管理、看板管理、闭环管理等十项管理技能应用在铁路现场安全管理中,并通过学习型班组的创建作为载体,提高管理的效率。这十项管理技能涉及安全管理的16五大方面,包括安全管理的理念、战略、战术、流程控制、载体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3、强基础,填“缝隙”。基础主要是管理层面的制度建设和系统集成。在铁路企业,作业层面的制度比较详尽,现在缺失的是管理层面的制度建设,特别是撤销分局,实行铁路局直管站段以来,管理出现了不到位和职能不清的问题,亟需完善这方面的制度,对原有的各项管理制度要梳理。填“缝隙”主要是结合部的管理。铁路是一个大联动机,垂直指挥和横向联系是否畅通高效,将直接影响其正常运行。
四、治安环境保安全。铁路点多线长,开放性、人流物流密度大的特点,客观上需要通过治安管理保安全。
首先,铁路公安机关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治安管理的新路子,建立起以派出所为依托,以警务区为基础,以公安民警为主体,以保安、护路队员为骨干,以责任制为核心,以线路治安为重点,构筑铁路公安、铁路单位和地方政府“三位一体”的新型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公安、保安、护路联防三支力量密切配合的三道屏障,使过往客车、货车和辖区线路始终处于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下,有效遏制危及行车安全的各类案件发生,打造平安铁道线。
17其次,在大力加强铁路治安管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切实做好全社会的法制常识宣传和铁路安全知识教育,常抓不懈,形成声势,深入人心。
当然,以上四个方面只是粗略的勾画安全屏障的体系,是一个轮廓,要真正实现铁路安全的长期稳定,还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的支撑,需要全员参与,始终抓住“安全第一”这个命脉不放松,逐步积累经验,总结规律,借鉴吸收,建立起铁路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四.创新安全文化体系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要发展,安全是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创新安全理念,坚持规范管理,强化安全基础,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努力加快铁路发展步伐,在安全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为上、文化为先、职工为本、素质为根、机制为重”的指导思想,围绕“思想融合、分层整合、文化聚合、资产集合”的基本思路,不断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一、始终坚持把创新安全理念作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铁路企业具有多系统、多工种联合作战的特点,没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就无法保证运输安全稳定,就会危及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18财产安全,就会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因此,对铁路企业而言,从严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和谐铁路的前提保障。基于这一认识,不断创新安全管理理念。以“三全”为切入点,促成全员“我要安全的责任意识”提升全员安全责任意识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确保安全生产的思想基础。面对两次生产力布局调整整合后设备管辖范围广,班组、职工高度分散,各项工作压力大的严峻形势,把培育干部职工确保安全的责任意识,作为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着力在“三全”上下功夫。
一是全面营造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在整合伊始,把营造确保安全的浓厚氛围作为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持之以恒地对干部职工进行安全文化的灌输和熏陶,让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安全至上的安全价值理念。“以遵章守纪为荣,以违章违纪为耻”的安全荣辱观和“关爱自己,切莫违章蛮干;关爱他人,务必从严遵章”的安全行为观以及“安全是岗位,安全是责任,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幸福”的安全价值观。着力解决“职工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缺陷、管理的不安全隐患”作为突破口,组织干部职工认真查找问题后面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反思,进一步深化了安全第一主题教育的效果。作为统一的宣传内容,在车间、班组进行揭挂,让广大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牢固树立并不断深化安全价值理念和安全责任意识。
20标准的教育培训、高标准的作业检查考核和高标准的管理作风,本着对职工生命负责的态度,将“严是爱、松是害”真正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切实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环节。实现了“一事不出,一章不违,一人不伤”的既定目标。把加大干部盯问题、解决问题的力度作为落实责任机制的着力点,增强了干部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和工作实效。
二、始终坚持把规范安全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落脚点。
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融入在日常管理中。
21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而逐步克服不良作业习惯,以此逐步提升职工在作业中落实标准的自律能力和日常管理的自为能力。通过班组整齐划一的环境建设和职工步调一致的严明纪律,达到提升班组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生产的目的。实践表明,实施这种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对于深化安全文化建设效果是明显的。二是倡导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注重人性化安全理念的培育,力求在严管理的过程中,体现以爱求严,以严示爱。提出“职工为自己的家庭幸福负责,企业为职工的生命安全负责,共同为安全畅通负责”的安全理念。针对安全管理形势和管理格局的新变化,开展安全意识教育、职工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对干部提出“关爱每一名职工,关注每一天安全”的要求,在保证安全生产的过程中提倡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在安全生产的基石上,筑起职工与企业共同的安全观和价值取向。以达到职工在问题面前由自咎、自责到自我从严、自我提升的目的,让职工从心理上适应和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转变。三是整合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倡导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精神文化这个“软约束力”的同时,十分注重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借助制度文化的“钢性”功能来进一步强化安全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围绕适应新形势、新体制的要求,下力量对安全管理、设备质量、人员素质等涉及安全基础建设的规章、制度、措施、办法进行了全面整合、优化,进一步增强了安全管理制度的规范性。
22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建立起了统。
一、系统的安全管理格局,将涉及人身、设备和管理中的安全关键,按日、月、季三个周期进行控制,形成一个封闭循环的管理模式。
三、始终坚持把强化安全基础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点。
可靠的设备基础是确保安全稳定,加快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各级领导都在讲要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精细化管理,要落实这三点,就必须经常下去对规、对标、对制度规范检查,不断发现问题不断的改正问题,就是要思考、要研究,哪些管理不科学不规范,哪些工作不精细,考虑好了就去做,并做好、做彻底,这样问题就会越来越少,管理工作也会越来越规范、越细致。强化职工促成全员“我会安全的知识技能”掌握过硬的岗位技能,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确保安全生产的能力,既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四、始终坚持以和谐的理念来提升企业发展的根本点。
企业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职工队伍整体和谐是根本。以“三。
心”
为着力点,促成全员“我保安全的效益目标”
用和谐的理念来营造心情舒畅、共保安全的生动局面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也是促成全员“我保安全效益目标”的重要条23件。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大力实施安心、舒心、同心的“三心”程,努力打造“以稳定保安全、以和谐促安全”的良好环境。
一是落实稳定责任,形成安心的氛围。新形势、新任务对稳定工作提出的新挑战、新课题,迫切需要我们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坚持把稳定工作臵于更加突出的位臵来研究,把稳定工作放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中来谋划。
二是着力硬件改善,建成舒心的环境。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就要致力于不断改善职工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努力做到优美的工作环境使职工舒心愉悦。
三是拓宽沟通渠道,形成同心的目标。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立足于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又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原则,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不断拓展与职工群众沟通的渠道,大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为不断深化安全文化建设,确保安全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24思考题:
1.加强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1)有利于提高铁路职工的整体安全素质。(2)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3)有利于降低安全风险。(4)有利于提高铁路企业的生产力。2.铁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安全观念文化建设。(2)安全环境文化建设.(3)安全行为文化建设.(4)安全制度文化建设。(5)安全物质文化建设。
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四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任何一个企业无论规模大小,为了企业的长久发展,都应当构建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
企业文化;中小企业;文化建设
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小企业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甚至全世界对它的关注,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了社会闲置劳动力,还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发展中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1.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
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没能从根本上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强大作用力,甚至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还是模糊的概念。因此,大多企业经营者没有把企业文化纳入企业的核心战略地位,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措施时也没有考虑企业文化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只是注重外在形式主义,这就导致相关中小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员工行为举止和服饰等外显的东西而对真正的内涵却知之甚少,这也是企业文化在中小企业中并没有起到其应有作用的重要原因。
2.企业文化建设投入不足
很多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问题上,只是为了“讨好”顾客和员工,这种“讨好”是一种交换行为,企业用自己的文化建设投入来换取顾客的满意和员工的忠诚。而我国多数中小企业由于成立时间不长、规模也不大,在资金运转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往往在建立初期和中期过于追求短期利益,从而对企业文化建设投入不足。然而正是在这个关键时期,企业更应该重视企业文化问题,因为对企业所有成员来说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十分的重要,而企业文化恰恰可以从方方面面来营造一个融洽的工作环境,激发企业成员在企业工作的动力和热情,企业成员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还可以让自己的文化素养得到熏陶和提升,在企业内部还可以构成极大的向心力,将企业全体成员凝聚在一起,这样才能发挥出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从而彰显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直面解决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使企业从众多中小企业中脱颖而出。
3.企业文化缺乏独创性
很多人认为我国现阶段在对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全力引进国外先进的企业文化。因此,部分企业只是简单复制国外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并将其称作是先进的、创新的企业文化。实际上,企业文化应该把本民族的东西与自身企业的现实情况相结合,无论什么样的先进企业文化都有其适应性,一旦强加结合,它就会引起不良反应。所以,不能学习“洋学中用”、“中西合璧”的准则。因此,要想建立一个能发挥巨大作用的企业文化必须从我国的传统文化着手,仔细钻研其中的奥妙,然后提出一些创造性的建设意见,从而建立贴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1.提高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大多数中小企业家都是从一无所有逐步发展,根据其长期以来积累的工作经验或主观意愿来管理企业,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经验缺乏科学性,而企业的经营者又是企业文化的规划者、建造者和监督者,因此,企业文化在某些方面体现出企业领导者的一些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为了企业文化更好更有效的构建,企业管理者应当从自身做起、必须努力加强自身能力素质、提高科学管理企业的能力,同时要重新审视企业文化的真正内涵,理清企业文化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容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为企业文化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由于企业文化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力度,中小企业必须做好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从而为企业构建出一个和谐的内部环境。做好企业文化构建的第一任务就是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规范化、主体化。例如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开展文化价值观的征集活动,在反复研究所搜集信息的基础上确立企业的文化价值观。然后将这些价值理念装订成册,由企业专门的宣传人员将企业文化理念通过各种文体活动传递到企业的每一位成员。最后通过开展有奖竞猜和知识竞赛来考核企业成员对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的把握程度,在此考查基础上进行相关调整和改革,使得企业文化更加制度化。
3.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构建企业文化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企业能更上一层楼,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不是为了简单的摆设和装饰门槛,企业的发展也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有效的开展。因此,在这个构建准备或进行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企业文化的独创性,更要将企业文化与生产相结合,为中小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服务,为长久发展提供保证。企业的经营者还必须深刻明白,众多企业之间的不同之处不仅取决于企业生产的产品和企业外在形象上,更多的是企业文化内涵的独特性,企业文化可以从根本上反射出一个企业的特质。因此,在构建企业的文化时,不仅仅要结合企业固有的特点,还要找准企业文化定位,同时还要根据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来进行调整,为企业文化注入新鲜的元素,增强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企业文化不断向前迈进。
如今市场竞争形式已经越发严峻,中小企业要想在此竞争潮流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大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企业文化作为影响企业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重点竞争力。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关乎着企业的生存发展,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永恒话题,因此,中小企业必须积极加大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力度,要在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前提下构建特色企业文化,重视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实践发展相结合,通过企业文化的绝对魅力来提高企业管理质量,进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袁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中企业文化的作用分析[j].中国商界,2011,(2):307.
[2]申望.企业文化实务与成功案例[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3]金伯杨,杨震澎.文化胜经——低成本塑造中小企业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杨毅宏,赵新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五
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力量。要想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分离,相得益彰。
企业文化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中物质文化反映了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服务、文化设施及其相应的科学,技术管理规范所达到的文明程度;狭义的企业文化,则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文化,它是企业在社会经济环境中,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认同信守的经营宗旨和价值观念、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其中价值观念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共同目标的共同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共同信仰,它是企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教育、组织群众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的手段。从本质上讲,它主要是研究人的思想活动规律,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一项工作,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鲜明的党性、实践性和群众性的特点。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两种文化,有及其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我们只有首先把握住两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其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打下基础。
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和企业文化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系统,政治思想工作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员工和企事业领导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和工作态度,贯彻实施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和各项部署,良好的政治思想工作可以保证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完成上级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而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和风度习惯,文化理念等。政治思想工作是从企事业的外部对企事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等因素进行指导,一般是国家或者地方政府从制定经济战略的角度对企事业发展进行指导和任务的部署。一般带有政治强制性,同时也主要针对的是宏观层面,一般是公司的经营战略、经营模式和战略定位等方面。企业文化则是从企事业内部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领导的经营风格、企事业发展的具体道路选择,是微观层面的具体经营操作,一般是企事业自行选择的。政治思想工作要想收到好的效果,需要企事业的认真落实和贯彻,而这主要有企事业领导的战略理解和员工的积极参与和执行,所以企事业政治思想工作的发挥实施力度和效果取决于企业文化水平的高低。而内部发展形成的企业文化又需要外部的政治思想工作的指导和规范.企业文化是伴随企事业成长和发展壮大逐渐形成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随着企事业经营外部环境和内部经济发展面临的具体情况的变化,原来的企业文化需要做些改变,有的甚至需要重新塑造,而这就必须依赖于政治思想工作的指导和规划。
(一)应做到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职工,是人,所以我们工作的展开首先应做到,以人为本,才是展开工作的可行之道。我们只有做到满足职工的基本要求,为职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充分调动职工思想政治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工作的内容要贴合职工实际,以职工的实际水平出发,将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与职工的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
(二)不能以企业文化替代思想政治教育。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但是绝不能替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者又具有差异性,企业文化不能从思想政治的高度上对职工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企业文化不具备思想政治的完善性。
(三)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再好的企业文化、再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撑。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说明,只有在满足职工的基本要求下,才有可能进行其他万面的需求。企业的物质文化包含很多方面,企事业环境是物质文化的影响因素之一,加强企事业环境的建设,使职工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企业文化。企事业为职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职工才可能做到爱单位爱家庭,才能真正主动、深入地去了解企业文化,无论是企业外部环境还是企业内部环境,都可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良好的工作途径。
(四)完善企业制度文化建设。没有制度,就没有规矩,自然也就无规律可寻,医院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容易单一、片面地进行。只有完善医院制度文化建设,给职工一个稳定、有序的工作生活环境,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所以说,加强制度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的有效途径。
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六
(铁道党校,北京10008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是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软实力”。铁路企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理念以适应市场竞争新挑战,内聚人心以提高铁路企业软实力,外塑形象以创建铁路企业新品牌,为推进中国铁路总公司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和管理效率、实现安全、服务、效益、管理、建设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提供内在动力。
一、坚定文化自信,大力传承弘扬铁路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铁路企业首先要对铁路文化充满自信,弘扬和传承铁路优秀传统文化。
铁路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性是铁路企业文化自信的前提。中国铁路自产生以来,始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铁路文化始终站在先进文化的行列。从20世纪初叶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出资、设计、施工建造、管理运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到大革命时期铁路人用鲜血和生命诠释的“英勇、团结、牺牲、奉献”的“二七精神”,从抗日战争时期铁路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到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号”机车组“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毛泽东号’就开到哪里”的铮铮誓言,都体现了中国产业工人的先进代表——铁路工人的革命性和进步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路人用自己的双手甚至生命谱写了一部新中国铁路的创业史,也铸就了成昆精神、小东站精神、孙家养路工区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巴山精神等一座座精神丰碑。纵观各个时期的铁路文化建设,始终沿着先进文化的方向前行,与时俱进,成为传播社会文明的主要阵地。进入高铁时代,铁路文化再次以领先的面貌站在时代前沿,并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相融合,在理念、结构、体系、功能和运行等方面均有创新表现,特色鲜明、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代表铁路文化先进水平的高铁文化初具雏形。
铁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性是铁路企业文化自信的基础。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虽然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是溯其源头可谓久远。在长期的铁路建设和发展实践中,铁路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一代代铁路人的传递中一脉相承,其中所蕴含的国家利益为先的责任担当,“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意识,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等等,时至今日依旧影响着铁路干部职工,是维护铁路文化传统的精神纽带。随着铁路现代化事业的推进和高铁时代的到来,铁路文化越来越成为增强铁路行业凝聚力、激发职工队伍创造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内在驱动力量。
铁路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性是铁路企业文化自信的彰显。铁路优秀传统文化是伴随着铁路建设和运营实践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其行业特色尤为显著,可谓“铁味儿”十足。“铁文化”是铁路优秀传统文化的形象化表达,具体表现为铁的制度、铁的纪律、铁的意志等。“铁文化”已经成为铁路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也由此形成了铁路人特有的行业文化基因和行业文化性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着独具的风采和魅力。我们要通过深入挖掘铁路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这些优良的文化基因不断发扬光大,为铁路干部职工提供精神指引,为铁路改革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二、坚定文化自信,勇于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大背景下,铁路企业必须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引领和凝聚作用,确保铁路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强有力的运输保障,为建设交通强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突出系统性,明确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多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践的不断探索,铁路企业文化建设逐步进入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轨道。进入新时期,在铁路企业全面走向市场的新形势下,总公司党组审时度势,站在铁路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全路牢牢把握创新发展这一主线,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新时期铁路精神,深化铁路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经营文化建设。2017年7月13日,总公司下发了《铁路企业文化建设三年基础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握“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通过三年的时间,重点抓好阵地建设、典型引领、精神培育,深化安全、服务、经营文化建设,传承铁路传统文化,弘扬铁路时代文化,不断夯实企业文化建设基础,企业文化建设质量和效果明显提升,为铁路强国提供文化支撑。这些战略部署,为铁路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指引。
强调科学性,融铁路企业发展战略与企业文化建设为一体。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成功,失败的深层原因在于没有打造一种能引导“成功”的优秀文化。铁路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必须制订和实施有效的、正确的经营战略,而企业发展战略背后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的支持,战略措施的推进必定乏力。文化指导战略发展,文化变革引领战略转型。因此当前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站在总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铁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起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体现铁路职工根本利益、反映铁路文化发展和自身特色的铁路企业文化体系,立足于文化自信,以产业报国为追求,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发展为目的,着眼于内聚力量、外塑形象,为全面推进铁路企业健康、向上、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引领和精神动力。
坚持人文性,增强铁路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在企业管理的诸多要素中(如人、财、物、产、供、销,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等),企业文化更注重对人这个要素的管理,突出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铁路企业而言,当前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是值得关注的:一是铁路体制机制改革带来的挑战。总公司转企改制后,从传统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经营模式向市场化改革条件下的经营模式转化是一个复杂、艰巨的过程,价值理念、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的转型面临种种挑战。二是职工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80后”“90后”的新生代终将成为铁路干部职工队伍的主体,其价值观念、思想习惯、行为方式会不断渗透到铁路企业安全、经营和管理的日常工作中。现代企业文化管理追求的是人性化管理和理性管理相结合。如何培养年轻干部职工队伍健康成长,如何做好“80后”“90后”年轻一代的思想工作,都需要我们在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予以高度关注。铁路企业要通过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职业信念和道德标准,创新理念,创新方式,激发铁路干部职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效推进铁路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同时营造一种良好的职业氛围,增强凝聚力,使职工和企业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同呼吸,共命运,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职工个人的全面发展。
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迈入新境界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在以往成绩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系统推进,使铁路企业文化建设在新时代实现大发展。
全面构建铁路企业价值理念体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观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新趋势。价值理念体系是企业文化体系最核心的部分,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新时代铁路发展需要有先进的文化理念引领和支撑。铁路企业要通过明确定位找准本企业的文化个性和特征;通过描绘愿景为铁路企业指明前进的方向;通过提炼理念确立企业价值观;通过丰富要素,建立以“安全优质、兴路强国”新时期铁路精神为核心、以安全第一、服务至上、效益为先为主要内容的铁路企业价值理念体系。
健全完善铁路企业文化制度体系,保障企业价值理念有效落地。企业文化要融于企业管理,融于制度建设,才能发挥效用。铁路企业要充分认识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为铁路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通过制度建设,确保管理制度与文化价值理念保持一致;通过健全机制,细化企业文化建设关键环节,逐步建立健全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联动工作制度、物质保障机制等,使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管理,为铁路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发挥铁路局和全体职工在铁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完善铁路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估考核机制,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铁路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把握企业文化发展规律,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形成铁路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建设完善铁路企业可视化识别系统,提高铁路企业的社会认可度和信任感。企业可视化识别系统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化、视觉化、符号化的过程,包括企业视觉识别体系和企业行为识别。一方面,铁路企业要通过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将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经营方向、产品特点等各种信息要素,经过综合分析、概括和提炼后,转换成以标志、图形、色彩、字体、象征物体等直观形式表示的视觉符号,直接应用于企业名称、企业标志、企业标准色彩、企业标准字体、企业造型与吉祥(象征)图形、企业宣传标语口号、企业专用乐曲等视觉识别基本要素体系上,同时体现在包括办公用品类、企业标识类、工装工服类、企业车辆类、展示与陈列类、广告与公关活动类等应用要素体系中。在构建铁路企业视觉识别系统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企业标识、广告语、产品品牌、包装等基本要素的配套管理,同时还要注重融入铁路企业最主要、最核心、最希望表达的内容,尽量展示极具感染力、吸引力和震撼力的全新的铁路企业形象。另一方面,铁路企业要通过企业行为识别系统建设,建立企业动态识别体系及活动识别体系。铁路企业行为识别系统既包括企业基本行为的建立系统,又包括以行为表现企业特征的表达系统。企业行为表现体系是铁路企业行为识别的主体内容,更是铁路企业形象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铁路企业基本行为系统更多的是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应根据企业内部车、机、工、电、辆等不同专业领域进行相对个性化的规范与设计,围绕企业经营理念的约定,将企业基本行为(内部生产与外部服务)规范化、协调化和一致化,规范企业员工的岗位工作标准、服务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塑造新时代铁路职工的良好形象。
建立健全铁路企业宣传和传播机制,塑造企业形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对铁路企业形象进行塑造与宣传,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铁路企业确立市场化发展战略、全面走向市场的需要。要通过建立企业形象策划和宣传机制(包括建立企业形象策划机制、建立企业形象宣传机制、建立统一协调的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搭建完备的站车公共服务文化平台等),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公关策划和媒体推广,对企业形象进行全新设计与内外展示;要深入挖掘、广泛宣传一大批彰显铁路优良传统和精神气质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实施现代企业形象的深化塑造;要优化和拓展站车文化服务功能,净化和规范文化市场,打造铁路企业良好社会形象;要充分发挥社会媒体资源和企业宣传阵地的作用,大力宣传铁路企业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作用,积极推介铁路客货运输产品;要加强国际化传播途径拓展和传播能力提升,大力宣传中国高铁建设取得的成就,为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呐喊助威。通过搭建多元化传播与宣传体系,对内加强人性化管理,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对外讲好铁路故事,提升铁路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在国内外树立一个企业形象特色鲜明、企业文化底蕴深厚、企业产品美誉充盈、企业竞争实力丰厚的大型国铁企业形象,为铁路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总之,在新时代铁路改革发展进程中,我们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追求,坚定铁路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铁路行业在长期建设和发展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并结合铁路自身的行业特征,与铁路企业发展战略相融合,创新理念,创新方式,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铁路企业文化,并使之成为铁路人情感认同、内心接受、行动践行的文化自觉行为,激励广大干部职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传承铁路精神命脉,构筑铁路文化家园,彰显铁路文化价值,展示铁路工人力量,提升铁路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继续成就曾经属于一代又一代铁路人的光荣与梦想。
(执笔人:姜秀玉,铁道党校培训部副主任、副教授)。
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七
企业组织文化源自于管理学,1980年前后随着日本经济崛起产生,不久很快就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在研究经济发展因素时,发现企业组织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而企业组织文化又与其他文化截然不同,企业文化涉及到企业员工管理、企业运作以及影响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文化因素,这些共同组成了企业组织文化的主要内容。美国学者威廉1981年发表《z理论》,汤姆彼得斯与罗伯特沃特曼1982年出版《追求卓越》,这二者通常认为是企业组织文化的开始标志。此后,人们开始了对企业组织文化的研究,埃德加沙因的《组织文化与领导》被认为是美国企业组织文化的真正开始,他提出的企业组织文化概念现在被广泛认可。大多数学者对企业组织文化的看法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下,企业组织经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产生并固定下来的,被组织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准则,以及各种习惯的总和,这些文化总和在企业发展中对员工起着指导、甚至引领的作用。
企业组织文化在企业经营中作为极其重要的手段所存在,同时也是企业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在企业竞争中起着关键作用。
2.1企业和谐环境的无形指挥。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在寻求积极的外部条件的同时,也需要发展自身的内部影响因素,企业组织文化作为内部因素最重要的一环,它在企业发展中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在企业文化产生以后,企业相对于以前更加注重员工自身价值的培养与实现,而不是像以前单纯地依靠规章制度等管理手段来进行,即通过企业文化建立大家都遵守的、能够接受的习惯性要求,从而形成企业特有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使得员工能更好地组织团结在一起,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和谐的、让员工积极上进的工作文化环境。企业员工在相同的环境氛围下共同工作,更容易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相对于其他影响因素而言,只有企业文化才能发挥出如此重要的作用,促进企业向前发展。
2.2企业绩效的有效保证。
johncott认为,企业组织文化能够成为决定未来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相对于其他影响因素而言有着更多的柔性特征,同时企业组织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企业发展中能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且不易被察觉。企业组织文化对于促进企业员工形成企业价值观、企业归属感有着决定性作用,而这种价值观的形成在员工工作中具有十分明显的激励作用,能够有力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公司绩效的提高,需要员工与所在企业时刻进行沟通与互动,企业组织文化能够成为二者沟通的最好途径,而且这种互动关系如果成为良性的发展方向,能够极其有效地促进企业组织的完善与发展。
2.3企业成功的根本因素。
企业组织文化在企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对企业发展方向产生总的指向作用。一个企业成功与否和其选择的发展方向有着极大关系,通过企业组织文化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这是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在企业内部长期受同一个文化因素影响,很容易催生出向心力与凝聚力,这种向心力与凝聚力能够让企业员工之间更好地共同合作,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的成功深受企业组织文化的'影响,一个企业若想要成功,就必须从最初开始,通过长期积累建立企业组织文化,也只有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更有说服力,更能代表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渐体现出该企业的特色。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先进的企业组织文化,是一个成功企业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说是企业成功的根本因素。相关研究数据证明了这一点,一个利润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的组织文化明显优于其它企业。正确培养企业文化,为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在思想层面提高其工作意识,促进其工作效率的提高,那么企业成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21世纪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各方面都是如此,企业面对的环境也不可避免。企业为了长久的发展,就必须做出改变,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企业文化相对于企业其他资源来说,具有更明显的动态性,同时也能反映出企业的变化。建立适合企业组织文化发展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文化时刻保持先进性的根本所在。动态型的企业组织文化是相对开放的,有两方面的表现能够说明。首先是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变化极其迅速,而企业文化能够对此及时地做出相应变化;其次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外部变化更加敏感,一个先进的企业组织文化能够极其迅速地预见市场环境的变化,这样对于企业长期发展能够起到极其有利的预警作用。一个有效的、能够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企业组织文化,可帮助企业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这样的文化有着更高的主动性,或者自觉性,这两点正是一个优秀的企业所必须具备的特征,而这种特征的形成又要依赖于企业的组织文化构建。
企业文化反映的是企业工作经营的指导思想与核心价值观。新时代的发展对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正确的企业组织文化,企业家更是要责无旁贷地去履行义务。21世纪初期,我国对全国性的企业做了多项调查。调查报告显示:有4.1%的企业正处在企业自身文化建设的阶段,而只有16.4%的企业文化已经比较完善地建立起来,接近40%的企业表示打算建立企业组织文化,该项调查表明我国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依然处于落后状态,这很难在市场的新变化中取得有利地位。为了企业自身长久发展,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企业家必须树立积极建设企业组织文化的思想观念,从战略层次看待企业组织文化的作用,通过先进的企业组织文化,建立自身独特的产业形态,建立自己特色的品牌,以实现企业的价值目标。而如何实现构建企业组织文化的目标,这需要企业管理者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做好企业自身的定位,尊重员工,一切从自我做起,从自身出发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以实现组织管理的目标。
3.3加强团队建设,强调团队有效性。
企业中团队的协调至关重要。一个关系和谐、不会出现矛盾的企业团队,在工作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积极作用。一个团队的和谐关系,需要以一定的共同精神文化作为基础,在共同的文化环境下进行沟通互动就很容易得到互相的认可,而在这其中,企业组织文化的重要作用又凸显出来。只有每个企业团队的成员互相合作、共同配合,才能共享经验,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以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提高企业内部团队之间的搭配合作,需要一种共同的且能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企业组织文化。统一的企业平台是各个团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基础,在这个组织文化所搭建的平台上,企业的各团队能够为了共同的发展前景而努力。企业员工之间为了取得效益必须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思考,共同协作解决问题成为员工的必然选择,团队在集体学习的过程中即可形成,团队的进一步发展就能培养出团队文化,通过日积月累的团队文化沉淀,就能建立比较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组织文化。企业组织文化的作用更体现在其对员工的感染力上,企业组织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员工的行为方式,而这种影响无疑是深远持久的。
3.4将知识共享与个人职业生涯相结合。
作为企业员工来说,每一次的职业生涯都是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会突破原有观念,并在此基础上接受新的观念,从而获得发展。唯一不变的就是受到的企业组织文化的熏陶,使得员工在改变自己的基础上又保留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从而慢慢积累出自己的职业生涯经验,而职业生涯的过程又表明了其无法脱离知识共享的范畴。正确地将职工个人生涯与知识共享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企业的文化内涵。将员工个人职业生涯与知识共享紧密结合在一起,可有效避免对企业发展产生不必要的障碍,更快地提高企业绩效与经济收益。
3.5发挥创新对企业组织文化、知识管理的作用。
企业组织文化不能循环守旧,需要进行及时有效地创新,创新也属于文化的一种,尤其体现着创造性与自觉性的文化。在企业组织文化中注入创新要素,利用创新机制发挥创新作用,在原有企业组织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新需求,这种创新同时又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标准,知识经济在价值规律中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企业应有的特征。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完全可以通过倡导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来完成,从而树立符合企业发展的价值观,增强企业竞争力,以便创造更加有利于企业员工发展的环境。同时,还能满足员工的各项需求,打造企业独有的精神气质。综上所述,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组织文化建设研究,是在调查研究已有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其中部分理论已得到有关企业实践,并获得了认可。企业组织文化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内部因素,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企业为了更好地经济效益,务必要让自身的企业组织文化符合经济发展趋势。世界经济在不断发展,对我国企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只有不断更新自身理念,使其永远保持先进性,才能使企业长期保持较好的经营状态,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2]蔡明田.于明珠.企业文化职业生涯管理与组织绩效之关系研究——以台湾高科技产业为例[j].管理评论,(19).
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八
2.一种安全行为管理方法(behaviormanagement):对员工的安全行为进行管理。
3.一种安全文化评估方法(assessmentmethod):对企业安全文化评估,并不断改进提高。
3.1安全文化员工手册。安全文化员工手册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安全文化手册的主要作用是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并让员工对安全文化有一个全局的了解。手册可分为6个篇章:安全观念文化篇、安全行为文化篇、安全制度文化篇、安全物态文化篇、安全格言篇及安全故事篇。安全观念文化篇主要包括“安全第一”意识、“预防为主”意识、遵守安全法律法规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安全行为文化篇主要包括安全操作、劳动防护、应急自救、事故预防等。安全制度文化篇主要包括企业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物态文化篇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技术、安全防护装备等。格言篇包括安全谚语汇编、安全生产三字经等,也包括本公司领导关于安全工作的讲话,还可添加公司领导和员工家属的安全寄语。安全故事篇可以精选其他企业和本企业发生过的与安全文化建设、事故等相关的故事,并配上插图。安全文化员工手册旨在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并让员工对安全文化有一个全局的了解,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打下基础。
3.2安全行为管理。事故轨迹交叉理论告诉我们,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比较而言,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致因要素。人的行为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但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通过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宣传等方式可以极大的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加其安全知识、改变其不良的安全习惯。不同员工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安全知识水平存在差异性,不同的企业员工应接受不同的安全培训教育内容。例如,企业领导主要应进行安全意识、安全政策法规等内容的教育培训,安全管理人员主要应进行安全管理技术、安全生产责任等内容的教育培训,而一线操作工人主要应进行安全操作、劳动保护等内容的教育培训。企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应“有区别”的对待,有的放矢,切不可“一刀切”。过去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员工个体,由组织行为理论的研究可知,个人的不安全行为只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而组织原因才是导致事故的根本原因。人是属于组织的'个体,任何个人的不安全行为都是在个人所属组织的综合管理下实现的,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深层原因是组织中存在的缺陷。根据reason潜在错误理论,组织的管理决策和组织失误过程是最大的“潜在错误”,是导致系统失效的最根本的潜在原因,组织因素同时也是最不易被察觉的危险。图4为组织失误事故模型。因此,对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的管理除了采取教育培训、宣传等手段之外,最根本是要从组织层面着手,加强组织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组织过程的准确性,消除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根源,从而从源头上扼杀事故。
3.3安全文化评估改进。根据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安全文化评价指标,建立企业安全文化评价模型,定期对企业和部门进行“二级”评估。企业的安全文化评估是以时间为轴与以往评估结果进行纵向比较,部门的安全文化评估可采用各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评估指标可选取”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这四个为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再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划分为若干个二级指标。对所有的评价指标进行相应的打分,最后根据得分划分安全文化评估等级。评估的目的是改进提高。从评估结果中发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并且对不足之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二、结论与展望。
安全文化建设是做好企业安全工作的基础,为了更好的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本文提出了一种安全文化建设的“mba”模式,并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1)安全文化建设的“mba”模式是指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将安全文化员工手册(m)、安全行为管理(b)和安全文化评估(a)结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2)安全文化员工手册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旨在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并让员工对安全文化有一个全局的了解,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打下基础。(3)对员工的安全行为的管理除了采取教育培训、宣传等手段之外,最根本是要从组织层面着手,加强组织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组织过程的准确性,消除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的根源,从而从源头上扼杀事故。(4)对企业的安全文化评估可采用企业和部门的“二级”评估模式,企业的安全文化评估是以时间为轴与以往评估结果进行纵向比较,部门的安全文化评估可采用各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从评估结果中发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不足之处,并且对不足之处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安全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5)该安全文化建设模式还没有正式运用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其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待验证,并且需要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完善。
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九
南齐王融说:“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狭义的泛指了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同时说明了组织机构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伴随其发展。它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和体现形式。从企业的角度讲,企业文化是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是企业所依赖的一种文化价值观。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实现经济效益的独立核算单位。企业文化也称公司文化,是企业在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的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也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对企业员工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人的兴趣、思想意识、观念、需要和目的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文化在企业中长期延续下去。因此,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念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其中渗透了创业者个人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聚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营理念。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依靠企业的主体来形成并依靠他们传输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企业文化的主体内容包括了三个部分:
1.劳动文化。劳动文化的主体是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的基本要素。是最基本的企业人力资源。劳动文化涵盖了基础劳动的核心力量和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力的全过程。具体的就是员工的技能、素质、规范和观念。只有尊重劳动,建立优良的劳动文化,才能够更好的把劳动力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完成企业的生产任务。是体现企业生产能力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核心主体。
2.生产文化。生产文化的主体的是管理人员。它是包括企业的中、基层管理者。企业的中、基层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贯彻和实施公司精神和方案并处理和协调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传递者。生产文化是企业有计划和组织的实现生产并完成企业总体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经营文化。经营文化的主体是决策层。它是企业的战略、策划、经营方向和企业重大事件的决策者,关系到企业的盈亏和发展。同时,企业的决策层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是企业文化的源泉以及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理性上的认识是件普通的事情。然而,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有着巨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它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把企业的员工引导到企业所确切的企业目标上来。企业发展方向是什么?企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企业提倡什么?崇拜什么?员工的主力意识必然转向什么?员工的行为规范是什么?工作的态度是什么?只有明确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思路,全体员工有了战斗的目标,他们才会往这个目标而努力。在中国和外国,近代和将来都离不开企业文化的非凡作用。特别是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更是如此,这种文化到影响企业的决策、企业组织结构、企业管理体系,企业财务分析手段以及企业管理领导艺术等。如日本公司奉行的哲学“和,诚,开拓”精神。“和”即强调全体员工以“和”为贵,心心相印,主张开展非正式讨论在内部形成风气,公司一年内收到建议421万条。“诚”则是公司员工对待客户的态度,以诚相待,诚实信用;“开拓”则要求勇于创新,争取更大的成果的一种旺盛的斗志,以向“新领域挑战,百折不挠”的精神调动员工的感情。美国惠普公司则以“自己就是企业”作为精神支柱。在我们企业,上到办公室,下到车间都是公司的企业文化标语。如:“企业的学习力源自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源自企业的执行力”,“只有你为公司创造机会,公司才会给你机会;只有你为公司创造空间,公司才会给你空间;只有你为公司创造财富,公司才会给你财富”。
先进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有着提升和推动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普通的企业文化处于一般或者较低的水平。员工编造借口、推诿责任、鱼目混珠而不知所措。优秀企业的员工实事求是;有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积极的投入到工作实践之中;善于及时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他们的领导千方百计的调动员工的劳动热情和聪明才智,为推动企业发展而服务,同时给予他们个人的发展空间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优良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有一支优良的团队,依靠团队的集体协同作战精神而完成公司的工作指标。英国福特汽车总裁认为,没有任何一种企业可以归属于某一个人,企业构成的因素就是群体。企业依靠群体的力量来实现利润,推动企业走向成功。
(三)企业文化对企业具有进一步体现凝聚力的作用。
一个被企业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如同一面大旗,使员工自觉簇拥其周围,吸引后者跟入,同时对企业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产生吸引力。企业的员工需要被社会和企业所认可,并有一种个人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他们赖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合乎环境为依托,把企业看成自己的家,把自己融入到企业的团队之中,加强沟通与联系,紧紧的围绕一个目标,共同凝聚在一起,以先进的思维模式和规范的行为模式去工作,从而体现企业的整体凝聚力。
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指出:“管理是以文化为转移的,并且受其社会的价值观,传统与习俗的支配。”因此,任何企业组织和管理模式都是建立在特有的文化背景上,都打上了历史文化的烙印。“家族企业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特征。中国人十分注重“家”,把“家”看作是生活的中心和堡垒,自然也注重“家族”之中的亲情,追求“父慈子孝”、“夫义妇听”、“长惠幼顺”的境界,强调“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作风。随着“家族企业文化”的发展,加上我国企业改革开放后是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体,从而更大程度上促长了“家族文化”的发展。据统计我国民营型企业90%为家族企业。这样,企业在无形中就形成了“创业依靠家人、成功依靠亲戚、子承父业、外人不可靠”的观念,进而形成根深蒂固的民族意识,进而逐步演变成企业的“家族文化”。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是组织结构不完善或者是组织结构完善但老板一手抓,思想和观念都停止在原有的状态,不更新不转变,企业主要职位都是老板的亲戚和朋友予以担任,不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予以管理和用人。他们往往追求的是眼前的利益,而不从长考虑。家族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企业文化的良好发展。
(二)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视了内涵。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所形成的经营理念和价值是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如果只是打着企业文化建设的口号,就失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真正意义。不但使优良的企业文化难以维持,而且对企业的推动和发展将起到阻滞作用。比如有的企业天天开会倡导产品“质量”,然而天天在处理产品质量问题。没有把问题落到实处,没有把出现质量问题的根源予以切断并从根本上去分析原因,也就是没有把企业文化内涵的主体内容予以细分并实施,对企业文化的发展造成影响。
企业文化就是塑造企业精神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组织是一个实体机构,它不是教会信念而发的共同体,他们是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经营业绩来进行评价的。企业的导向,推动和发展以及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不是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渗透在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管理体系和战略之中的。也是经营理念和企业价值观的一个贯穿过程。因此,企业内外部环境在复杂的变量中时,企业文化不能脱离企业管理实践而成为一张白纸。
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该企业的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同时企业文化也受地理和风俗的影响而具备个性化的特点。其实,每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生产机制不同;产品的市场结构不同;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同,所以对环境作出的反应策略也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企业,须采用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管理才具备弹性和柔性,更能适应自身企业的发展需要。然而,当前的企业的经营理念都是一贯性标志性口号“诚信,开拓,发展”,一家企业按这个理念,另外一家企业也按这个理念。从根本上就失去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企业必须综合自己的内部结构体系,自身的优势和文化氛围来针对“企业文化”予以建设,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
(一)企业文化不是实施组织,需要一定的形式来体现,也需要一定的物力财力加以保障。
企业文化不是束之高阁的彩球,也不是哗众取宠的装饰。它扎根于员工,溶于全体员工的思,言,果之中。然而它需要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体现,如企业的形象策划ci导入;如球赛等文艺活动,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也必不可少。又如,企业的文化标语,需要管理人员按符合自己企业文化内涵的有启发性的标语标注在企业的相关位置,不仅需要耗费精力和时间,还需要支付因制作这些标语牌匾的制作费用。所以,企业要筹划用于企业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
企业中蕴涵的某个有价值的独特文化因素,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在创办和运行过程中都会客观存在的。如有的员工非常喜欢学习;有的员工特别节俭;有的员工总是想改变产品的性能等。这些细节都需要管理者去发现并加以提倡。我们要在企业当中抓典型,号召“全员”学习。把优良的企业文化氛围推入具体实践中去。这就需要我们去注重细节。
(三)寻找自身企业的优势和文化渊源,以“量体裁衣”的方法来孕育企业文化。
企业可以造就文化,文化是企业的一个反应形式。但每个企业的形式不同,则采用的企业文化内容也不同。我们要善于发现企业文化的积极因素,将这种因素加以酝酿,使之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需要。譬如,?红蜻蜓集团在文化方面的执着、努力、贡献一直被国人所称颂。但红蜻蜓搞文化并非心血来潮,1995年创业伊始,红蜻蜓就开始讲文化的故事,讲美丽的故事,因为这个品牌就来自于企业创始人钱金波儿时的一个梦想:小时侯,陪伴他最多的伙伴便是楠溪江畔飞舞的红蜻蜓,他们常常用心交流,一起玩耍在泥土芬芳的田埂和小山坡,当时钱金波就立下志愿:将来一定要为这些小伙伴们做点什么。长大后,当他有能力创建一家企业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将企业及品牌名称命名为“红蜻蜓”;康耐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品牌领先、顾客至上、崇尚知识、人本和谐、精诚精业、舒适时尚。”只有找到企业的文化渊源,企业所需要提倡的或者需要重视的脉点,以此而孕育的文化才具有意义并体现自身企业文化的内涵和氛围。
企业文化的建设、组织和实施需要事先有计划〈主要的具体方案〉、有部署、有进度、有过程的进行。同时加强在此过程的监督工作。不要走形式、摆样子、有了上文没有了下文;或者迫不及待,短期就要见效果,以致封尘日久失去企业文化的光辉。不仅要专人负责项目的实施,还要随时跟踪落实的具体建设壮况,全面规划与安排,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项目来抓。不但要明确为什么做?还需要明确怎么做?何时做?何地做?由哪些人去做?做的标准是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中,组织,实施,领导与监督尤为重要。
(五)企业文化的实施,方法上要采取“树立榜样,典型引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优秀的企业文化一般都比较发现和推崇身边的典型,树立榜样。这样可以集中体现企业文化的魅力,使企业文化人格化、模特化、使员工看得见、学有榜样、比得上、模仿有型。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领导者带头严格遵守,身教胜于言教。如此得到员工的敬佩和支持,使企业文化建设顺利进行。
(六)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实际行动”出发,走出“口号”的呼声。
把概括企业文化其特征描述,标志性事件,典型案例与代表性人物品格、思想,选择恰当的方式和途径传达给全体员工,使他们理解这种文化表现。走出“口号”的呼声,以实际行动去渗透和步入。
(七)融入员工的意识。
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接受、理解与认同。要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体现出来,即表现在日常的工作状态。刚开始可能是被动的,员工会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来约束自己、规范自己。如果这种被动和约束不能转变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企业文化建设是失败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使员工产生自觉行动,没有外在的约束,这样的文化才可以延续。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员工的文化教育和业务培训,并教育引导员工树立以“客户”为上帝,以“市场”为效应的观念。加强他们的团队精神、融入员工的意识、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八)突出以“主体”为依靠。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劳动者,生产者和决策者。他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强调突出和依靠主体,就是要主张吸收员工长期以来在实践中创造的特色文化原料,注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断充实文化的内容。只有具备强硬的领导班子,加上全体的员工与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方可取得成功。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价值观的内在核心,它与时代的环境变化同步,不能有丝毫的窒息和停滞。没有创新的文化就没有创新的思想和员工。也就是没有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服务的创新等,企业就会丧失其社会价值的依据。把创新的内核植入企业价值观,全方面融入企业文化的要素和建设企业文化的全过程,培育员工的创新精神,使之转化成为一种动力和依托,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企业文化由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四大层次构成。所以,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面面具到,不可疏漏。否则,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是不理想的。这也是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容易忽视的问题。有的企业就认为搞搞文化标语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了,这是十分片面的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不仅包括了的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企业风貌的建设,还包括企业的目标、生产环境、企业的广告、企业包装设计、企业的行为规范、企业的规章制度等。它们之间是精密联系、互为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企业文化的完整体系。
孔子曰:“不学礼,不以立”。即无一立人,无一立事,无一立国。他表明了礼仪在企业文化建设当中的重要性。礼仪不但是员工的一种素质,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反应。1990年。麻省立功学院斯学院彼得。圣吉(petersenge)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掀起了组织学习和创建学习组织的热潮。他强调了终身学习,全过程学习,全员学习和团队学习。提出了不但要自我超越,还要改善心智,建立共同愿景以及团队学习。学习不但可以强化认识和提高理论水平,还可以转变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因此,现代企业必须把“学习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来抓。奥康集团就提倡从上到下必须“全员学习”。
(十二)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管人,而人又是生活在客观的环境之中,虽然他们也在一个组织和部门中工作,但他们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可能与组织不一致。重视人的因素,就要注意人的社会性,对人的需要予以研究和探索。在一定的条件下,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以保证组织中的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地完成组织目标而自觉作出贡献。我们提倡不但制度化管理员工,还要“人性”化管理员工。真切的体现“人本管理”的内涵。比如正泰集团在使用人才时的“人本文化”为:“德才兼备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劣品;无才无德是废品。”又如奥康集团秉承“有德有才,提拔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权,无德无才,不可留用”的人才理念;康耐集团的人才观为:人才无定论康奈唯“砖”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人才,把人才的竞争力当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强调“以人为本“的理念来建设企业文化是势在必行的。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就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对企业的计划、领导和控制和整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就成了企业的一个核心项目。我们必须正确的对“企业文化”加以认识,并且要有计划和组织的予以实施,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之物质标准化、行为典范化、制度规范化、精神境界化,使企业步入一个健康飞速的发展环境。
[1]弗郎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m].海南出版社,2001.
[3]吴金法.经营管理[j].中国新闻传媒集团出版,2005,(3).。
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十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智力资源,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它的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倡导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源,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管理层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培养起来的,企业管理者把自己的经营理念、价值指向、行为方式等整合到员工中去。这不仅适用于私营企业,同时也适用于大型国有企业。
众所周知,从2010年1月到6月初,富士康公司发生员工“连跳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在痛惜之余,纷纷指责富士康公司是“血汗公司”,没有具备亲和力的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又为人力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开发环境。人是管理的资源,这种资源是通过文化的积淀、显现、发挥、开发的,因此,在突出企业文化背景下谈人力资源,更具有人文资源的特征,它更加突显人的资源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因而往往体现为人的潜能,具有很强的再生性,是最丰富、最重要的资源。目前,我国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往往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企业提拔管理者的原则是那些有能力的人被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是为了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辐射企业文化精神、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智力资源和主观能动性。
然而现在的误区是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上层管理者的附庸,大的事情不敢承担责任,日常只做一些本不应该管的小事,结果导致了员工没有了工作方向和工作热情,完全抹煞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何谈发挥员工的知识特长?鼓舞员工的信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一个“木桶定律”——木桶的容量多少,不是取决于高的木片,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片,解决的办法是努力弥补影响了木桶容量的短木片,但是现在的部分管理者却相反地运用了这一理论,并且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为了在上层管理者面前表现出其管理能力,采用了“一抹平”的方法,简单地把高的木片削平,以此来达到欺瞒上层管理者的目的,但对上层管理者来说,却很难察觉其真相。
(一)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教育培训之中。
企业的教育培训既要重视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也要重视非职业教育培训。一个企业要不断发展,就必须注重和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有的企业虽重视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也比较健全,但往往只是注重主业和技能的教育培训,而忽视非职业教育培训。
企业的职业教育培训不能仅仅局限于职业教育培训,而且还要进一步深入到员工个人生活领域即非职业教育培训。除了提高工资、福利、劳保等劳动条件外,还要通过开展非正式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例如,组织登山协会、羽毛球协会、棋牌协会等非正式团体,通过活动大大深化了员工之间的感情、增进了员工之间的了解,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出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开展劳动竞赛,争当“创效标兵”、“节油标兵”;并且收集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创立以员工命名的“先进操作法”等,积极地调动了员工干劲,使员工有荣誉感。将企业价值观念在这些活动中不经意地传达给员工,从而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
(二)企业文化引导员工正确对待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把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灌输到员工的思想中,体现在员工的行为上。
绩效管理是一项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它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必须科学,例如,河南省安阳钢铁集团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修理厂是一个汽车修理企业,对于思想活跃的青工采取工作年限与技术水平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一种工作内容都进行具体工时数的量化。
制定“经济责任制”遵循smart原则:明确具体,不能模棱两可;指标应该可以测量,同时尽可能量化;设置的指标员工应该可以达到,指标的设置应该与职责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企业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首先,应当遵守20/80原则,即抓住能够体现企业80%的目标的20%的指标,否则,有可能会因小失大;其次,考核指标的压力要适中,标准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应是大多数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再次,考核指标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一般一经制订,其基本框架一年之内不再有变化,以保证考核标准的权威性。
基本工资根据工时数分为五档,每月完成的工时数达到哪一档,拿哪一档的工资。对于高出下一档但不够上一档的,多余出的工时按每个工时1元给予效益奖励。同时,工作年限每多一年就多一年的补贴等等;充分满足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的合理愿望,让青年员工感到在企业里发展,无论是收入还是提升“都大有奔头儿”,要“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沟通是有效的绩效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从绩效指标和标准的制定,考核结果的反馈到绩效改进,都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来实现。如果不给员工反映自己想法或意见的机会,很可能导致员工在考核结果不理想时产生不满,所以必须建立双向的沟通机制。这样,富士康公司的悲剧才可以避免再次上演。
(三)选择与本单位和员工现状相适应的激励方法。
如果单位是扁平的组织结构,晋升的激励方法就不再适合;强调以团队为主要作业形式的单位,单独使用个人激励的方法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增强激励的效果还应该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相结合、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充分发挥激励的协同优势,增强激励的效果。首先,在设置激励时,管理者既要有战略眼光,又要从小处着手,即管理者既要考虑激励方法对社会的影响,又要考虑它是否适应了员工的发展需要;其次,设置激励措施要有柔性,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岗位,各个层次员工的不同需要,从而制定出详细的激励计划和方法,并顾及到应付各种不确定情况,使单位可以根据出现的临时情况灵活机动地设置激励措施;再次,建立与激励相应的约束机制,不仅给予奖赏是一种激励,约束及惩罚也是一种激励,只有建立激励与约束的机制,才能从规章制度上保证二者的统一;最后,注重激励的投资回报分析,激励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所对应的成本也不相同,管理者应该选择经济有效的激励手段,把握好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在考虑人员激励时,要分析好成本和收益的关系,争取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
总之,人力资源开发只有与企业的文化建设相结合才能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更富有生命力,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不但要处理技术性工作,也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独有的工作,而是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如此才能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能力,从而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建立起在市场竞争中特有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武欣.绩效管理实务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林筠,胡利利,王锐.绩效管理[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十一
摘要:当今企业竞争,文化已经成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发展中深刻体会到,资金可以引进、技术可以引进、管理可以引进,而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只有靠自己培养。企业只有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弘扬先进的企业精神,才能把企业文化建设好,从而凝聚全体干部职工的力量,共同推进企业发展。本文对企业树立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核心价值观是员工普遍认同的、指导企业运营和员工行为的根本原则,它集中反映了企业管理者为有效经营企业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主要思想理念。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否能够培育出符合实际、积极向上、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它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笔者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建设“愿景文化”、“标杆文化”、“发展文化”、“人格文化”、“荣辱文化”,逐步树立企业核心价值观。
1用“愿景文化”引领人。
学习型组织理论告诉我们:确立共同愿景至关重要,它能够凝心聚智,把员工的个人理想、目标聚焦成企业的统一愿景,并由此产生强大的学习、创造和实践能力。为此,要通过自下而上、层层讨论的方式,提炼确定企业发展的共同愿景,并注重引导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不同文化、不同年龄的职工规划好行之有效的个人愿景,使之与班组、科队、公司的愿景趋于一致。例如,可以通过开展主题思想教育,“我为企业献一计”等活动,实施“首席岗位”、“员工服务品牌”和“先进操作法”评聘命名以及编撰、宣贯《员工文化手册》等方式,使企业职工心同此愿、志同此向,促使企业呈现出处处是学习之所、时时是学习之机、团结凝聚文明向上的良好局面。
2用“标杆文化”启迪人。
要坚持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启迪人。在“标杆文化”建设中,可以走“三步曲”。一是标杆培育,每年坚持从党员、干部和职工中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成立先进事迹报告团,在企业内部开展层层宣讲。二是先进引领,积极开展学习身边好榜样活动,学习身边的典型,采取以事论理,以理服人的“零距离”教育,让广大职工普遍感到:先模事迹可信、可学、愿意学。三是争先创优,职工对照标杆,人人“三立”,即心中立德,立忠诚奉献之德;行为立志,立“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的志向;岗位立标,立“爱岗好、学习好、诚信好、创新好、奉献好”的工作目标。让先进模范层出不穷。
3用“发展文化”鼓舞人。
抓住企业大发展的有利契机,大力宣传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企业取得的辉煌业绩。通过潜移默化的宣传和引导,让广大职工增强自豪感,真正与企业结成事业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树立“只有企业发展的好,我才能好;只有我把本职工作做好,企业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的思想,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企业发展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同时要结合外部形势、内部实际,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大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制定出目标清晰、措施明确、鼓舞人心的企业发展战略,凝聚全体干部职工的力量,向着同一个发展方向进军。
4用“人格文化”凝聚人。
无论在哪一个企业,领导干部都是“领头羊”。有句话叫“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要充分发展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强调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事事、时时给职工做表率、做示范。例如:应该要求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倾听职工呼声,体察职工冷暖疾苦,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要坚持开展劳动调研活动,与职工同劳动,同流汗,心连心,拉近干群关系;领导干部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温暖职工的心,凝聚职工的心,激励职工的心,最后形成上下一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和谐氛围。
5用“荣辱文化”激励人。
要在企业内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重在实际行动,重在持之以恒,重在形成机制”,通过各种方式载体,让“当文明员工、当道德模范”的风气蔚然成风。要突出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各级领导带头做到荣辱分明,一身正气,敢抓敢管,干事创业,公开向职工承诺“向我学习,向我看齐”。可以在广大员工中组织开展“八进八抓”活动,即:“进班子,抓风气;进科队,抓管理;进班组,抓素质;进岗位,抓绝活;进现场,抓品牌;进家庭,抓造福;进社会,抓形象;进档案,抓奖惩”,制定岗位标准,建立“小立法”、“小公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建设,融入到企业生产发展、员工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覆盖每一角落。
当今企业竞争,文化已经成为综合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发展欧诺个深刻体会到,资金可以引进、技术可以引进、管理可以引进,而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只有靠自己培养。通过卓有成效的文化体系建设,可以激发职工的内驱力,凝聚职工的向心力,增强职工的执行力,将企业带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是企业发展所特有的,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而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最宝贵的核心竞争力。
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十二
论文摘要:树木有根,群龙有首。企业家作为企业这个经济组织的带头人,既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又是最具权威的推广者和示范者。一个企业的文化形成,往往是企业经营者主导意识的升华。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建设,也必须靠企业领导的牵引和发动,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培育和造就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俗话讲,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体现出企业家在一个企业中不可取代的作用。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没有优秀的企业家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家在企业家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家与企业文化呈现出内在结构的静态对应关系,企业家的品质、才华和胆识等要素成为企业文化生成的原声要素,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格,制约和引导着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发展;另一方面,在企业文化的塑造、发展、传承和变革的动态过程中,企业家又扮演了设计师、倡导者实践者、变革者等举足轻重的角色,成为企业文化动态模型中第一位的活动因素。
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尤其是具有完整形态的企业文化,源于全体职工的创造,但不是自发产生,自然而然完成,他要靠领导者刻意规划,精心设计,言传身教,才能得以形成。在这里,企业家个人素质和个人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个人行为就是一种无声的倡导,一种无形的推动,就能形成一种厂风,从而使员工自觉不自觉地受到侵润,进而仿效、接受,潜移默化地发生作用,在自己的行为中再进一步体现出来延继下去。没有企业家的推动,深受企业家个人文化影响的企业文化的建立是不可思议的。
企业家的领导风格影响着企业文化。企业家是时代的产物,时代的特征、风格无不凝结在他们身上。生活在企业火热的氛围中,和员工息息相关的群体中的他们必然会感染和鼓舞这个群体。
企业家的政治立场影响着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优秀的企业家政治立场坚定,能牢牢把握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根本方向,不为突然和各种错误思潮所左右,努力创造企业自我发展的小气候。这种企业的员工必然思想高尚,为企业的发展和兴旺不计较个人得失,进而忘我工作,最大限度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反之,如果企业领导者目光短浅,看风使舵,甚至表现出唯利是图的单纯生产经营观点,就必然把员工引向一味追求物质利益的歧途。
企业家个人文化在企业文化转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时代的.发展对企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企业不仅在生产经营行为方面处于变动之中,企业文化也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有所补充、修正,甚至发生根本性的转换,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色,立于不败之地。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一个在长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的企业,其企业文化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文化必然有重大区别。前者可能会有更多的依赖思想,后者可能更富有独立、开拓、创新的特征。由前者转变为后者,不仅是体制的转换,而且是企业经营行为和风格的变更。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家个人文化对企业文化的转换起着催生作用。
我国现代企业文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而现代企业文化的确立及其运营的有效性程度,取决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现代企业家队伍。
现代企业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其在适应市场配置资源方面呈现出高效率。而这种高效率的优越性能否充分发挥,取决于企业家对市场调节信号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敏感程度和认识能力,并以此做出决策的能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就是使企业直接接受市场调节,自主决策。企业家作为企业最高决策者,需要其决策的问题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战略决策,即对企业的生产方向、产品开发、生产规模、发展速度、技术进步等有关企业全面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问题做出抉择。经营战略已成为现代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其正确与否取决于企业家的决策能力。企业家不能为市场短期波动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能否发挥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能否在企业中形成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不断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力量,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而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承担着创造者、培育者、倡导者、组织者、指导者、示范者、激励者的角色。企业家的文化素质类型,决定着企业文化的类型。特别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传统旧体制下形成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抵触的旧的观念和价值取向。这些旧观念和价值取向如得不到修正,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经营机制的转换就难以顺利进行。
企业家只有以彻底开放的胸怀,不断地经历一次次涅槃,痛苦地超越自我,才能对企业文化进行有效控制和调节,维持企业文化的动态平衡,永葆企业文化的生命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1]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任志宏,张晓霞.企业文化[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王成荣,周建波.企业文化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4]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十三
1.铁路安全理念文化铁路安全理念文化是指铁路企业用以指导开展安全生产活动的各种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例如,上海铁路局南京东机务段若干安全理念:“安全是饭碗工程”、“安全生产大如天”、“遵章守纪、按标作业”、“一次做对、安全正点”、“做精细人,干精致活,修精品车”、“安全行车千万里,重在把握每一米”等。
2.铁路安全制度文化铁路安全制度文化是铁路企业外显文化,它把铁路企业安全文化中的理念文化和物质文化紧密地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铁路企业安全文化的中坚和桥梁。例如,北京铁路局唐山机务段若干安全制度:各工种、各岗位的职工必须学习、掌握有关安全作业制度和安全常识,并经安全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作业;出退勤时,一班人要同行,应走固定的走行线路,严禁以车代步、走道心或枕木头。
3.铁路安全行为文化铁路安全行为文化是指铁路员工在安全生产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活动文化,它是铁路企业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理念文化在铁路员工生产活动中的折射。例如,北京铁路局丰台西站在安全检查中实行亮红牌、黄牌、白牌的方式,强化安全行为文化建设。
4.铁路安全物质文化铁路安全物质文化是铁路安全文化以物质为载体的外部表现形式。例如,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西车辆段的安全雕塑。包头西车辆段在物质文化建设中最富特色的是他们将职工作业中发现的重大车辆故障配件制成安全雕塑,刻上防止事故的职工姓名及发现故障经过,矗立在职工上下班必经之处,既为在安全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职工树碑立传,又对广大职工起到了警示和鞭策作用,激发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一)坚持安全教育为先,培育共同安全理念。
坚持安全宣传教育为先,引导员工牢固树立“三点共识”、“安全生产大如天”意识和“三个重中之重”思想,努力培育领导干部、管理干部、基层职工共建、共享、共赢的铁路安全观念。
一是加强铁路安全法制宣传,强化安全法治意识。坚持开展《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的宣传,以及《安全生产规定》的学习教育活动,并通过组织征文比赛、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演讲等形式,广泛普及机务段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强化干部职工法制观念,依法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二是大力开展事故案例警示教育。注重剖析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案例,通过以案说法,用正面典型的先进事迹和反面事故教训推动工作,强化铁路安全生产警示教育,进一步筑牢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汇编典型事故案例,制作安全动漫、安全作业警示片;每年开展形势任务大宣讲活动,组建宣讲小分队深入车间一线巡回宣讲,讲事故的危害性,讲后果的严重性,讲工作的被动性,帮助职工算清事故背后的经济账、政治账和家庭账,并请事故当事人现身说“法”,增强了安全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使干部职工真正认清安全是企业是职工的饭碗工程,安全是最大的效益。
三是广泛开展安全理念征集提炼活动。大力倡导“三点共识”、“安全是饭碗工程”、“安全生产大如天”、“遵章守纪、按标作业”等核心理念。发动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安全格言警句征集活动,提炼固化具有段、车间、班组特色的安全理念,“一次做对、安全正点”、“做精细人,干精致活,修精品车”、“安全行车千万里,重在把握每一米”等许多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安全理念在职工中生根发芽,职工的企业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进一步增强。
(二)强化安全风险意识,规范安全行为文化。
加强安全风险管控,突出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要求,构建安全管理行为过程控制标准化体系。
一是大力推进标准化作业,增强职工尊重规章、按标作业意识。狠抓规章制度与作业程序、标准的落实,编写运用、检修等主要岗位作业标准,在职工中开展标准化作业法和作业口诀征集提炼活动,利用qq群、、咨询台等手段开展技术指导。深入推进“遵章守纪、按标作业”主题竞赛活动,组织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同时,在党员中开展“落实标准化、争创先锋岗”主题实践活动,党员带头实现“无违章、无违纪、无事故”三无目标,发挥岗区示范带动作用,在安全生产中创先争优,从而引导职工严格按照岗位职责、规章制度、作业流程和标准进行作业,让执行标准成为习惯,让按标作业成为职工的自觉行为。
二是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文化建设。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盛光祖同志指出“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管理是最大安全风险源”。要树立向干部作风要安全,向专业管理要安全,向标准化作业要安全的机务段管理理念。
三是切实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增强应急处置意识。牢固树立“变化就是风险”的理念,强化应急处置,掌握安全生产全过程。制定各类应急处置预案,规范应急响应程序。开展动车组起复、途中弓网故障等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安全应急演练,动态完善应急预案,增强乘务员的应急处置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是大力开展先进典型培树宣传活动,树好行为榜样。坚持每年开展班组“四十佳”、党员安全标兵、技术能手等各类各层次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每季度开展“四好”职工评选活动,分工种、分岗位选树典型,发挥榜样示范表率作用,深入挖掘他们的先进事迹,并利用劳模报告会、职工座谈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弘扬他们的高尚品格,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针对高铁司机队伍重大先进典型多,在动车司机休息室设立群英谱,打造“星光”走廊,广泛宣传段内涌现出的全国劳模、省劳模、全国技术能手、全路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全路“双百”人物等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三)注重安全生产环境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物质文化氛围。
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能够起到熏陶、凝聚和感召的作用,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职工的脑海中,形成强大的内驱力。要因地制宜培育作业现场文化、车间文化、班组文化、宿舍文化,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安全文化环境品牌。
一是优化职场环境。在各作业场所规范制作安全标志、警示标识、风险提示、操作规程等,在检修行车上设置大幅安全理念牌,时刻提示引导职工安全规范作业。同时,邀请职工中的书画爱好者,将征集到的安全理念、格言警句,创作装裱成一张张精美的书法绘画作品,在班组悬挂,把安全文化理念送进班组。
二是规范安全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在段、车间设置安全文化宣传栏,将上级有关精神、各类文化活动和各类先进典型及时制作成展板,开展宣传教育,传播安全文化。精选提炼60余条标准规范的安全宣传标语和格言警句,沿段内主干道统一悬挂,形成近500米长的安全文化长廊,使干部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是加强亲情文化建设。机务流动分散的工作特点,决定了职工要想安心干好本职工作,离不开亲人和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机车乘务员常年在外跑车,顾不上家,也照顾不了家中的老人和小孩,通过每年开展“二道防线”评选活动,邀请职工的爱人到段座谈,为她们戴红花、发红包,参观段容段貌,组织外出旅游;走进职工家庭,录制亲人安全寄语,在派班室滚动播放;为临退休职工摄制工作生活短片留念;在支部设立“民情日记”,及时帮助职工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让职工感受到浓浓的亲情,更加安心本职、岗位建功。
四是大力开展安全文化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的安全文化活动,既能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愉悦心情,又能在活动中使职工受到教育,增强文化认同感。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倡导“安全为本,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理念,抓好职工活动中心、职工小家建设,发挥文化长廊、图书室、文化园地、读书角等文化阵地作用;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活动需求,丰富广大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积极举办安全生产书法、摄影作品展,充分展示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激发大家齐心协力保安全的内在动力。
(四)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提高安全文化建设保障水平。
铁路机务段安全制度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铁路机务段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也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制度文化支撑。铁路机务段要大力加强安全管理制度文化建设。
一是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生产运行作业和过程管理的制度,推进管理整合。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一方面需要意识层面的引导,另一方面也需要制度层面的规范。在充分发挥安全理念文化这个“软约束力”的同时,铁路机务段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同比增强安全制度文化的“硬约束力”,更好地保障铁路机务段安全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铁路机务段要及时研究判断新形势、新要求,下大力气系统地优化、整合安全生产管理的措施办法、规章制度,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在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要力争将安全管理系统闭环化,形成一个闭环运转的管理模式。
二是通过建立系统的评价考核机制,促进制度落实。铁路机务段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办法》《干部履职督查实施细则》等,将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一方面对于通过重大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管理创新等方式为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干部职工进行小额快奖,对他们进行及时的肯定和表彰,使“安全就是最大效益”的理念充分深入人心,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像关注自身切实利益一样,时刻谨记安全生产,自觉努力,不断提高自身从事安全生产的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对发生安全问题、事故的责任人和具体案例,科学合理地进行分析定责,对责任者、责任部门和主管领导进行必要的处罚,起到警示作用。
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十四
为加强公司品牌和企业文化建设,根据集团公司《企业文化核心理念》《2015-2016年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和战略目标,充分发挥先进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发展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积极作用,推进公司品牌和企业文化延伸落地,特制定此指导意见。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积累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重要方式,由企业文化凝聚而成的文化生产力,己成为当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行品牌形象管理,让文化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结合,使其成为企业最具活力、最具稳定性、最具渗透力、最不易被竞争者模仿的生产力要素,是企业成功的根本法则。
加强公司品牌和企业文化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集团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工程公司的必然要求;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塑造公司特色管理模式、不断提高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造就高素质员工队伍、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园”战略文化为总纲,以“品牌服务,创卓越价值”所代表的“提升顾客价值 谋求自身发展”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以“和合 务实 创新 超越”的企业精神为统领,凝聚信念力量、创新力量和智慧力量,提高企业认同度,服务公司发展战略、推动公司转型升级。
基本原则:坚持服务于公司发展战略;坚持融合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坚持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坚持领导率先垂范与全员广泛参与相结合。
总体目标:用3个阶段5年左右的时间,建立适应公司发展方式转变要求,遵循企业文化和品牌发展规律,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体现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和品牌体系,为建设“现代工程公司 和谐美好家园”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工程公司品牌。
三、品牌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路径及主要措施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及主要措施
1、宣传实践阶段:发布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在集团统一的核心文化框架下,吸纳适应转型升级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的文化理念,总结提炼“金钥匙”文化。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保障机制、工作指导和载体支撑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加强企业文化以及年度形势任务教育,使其融合渗透在员工的心灵深处,转变为企业及员工新的精神风貌,成为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2、巩固凝聚阶段:发布企业文化手册,规范公司“貌、言、视、听、思”的文化标准,不断自我修炼,改变心智模式、加强团队学习、鼓励系统思考,倡导协作行动。采取学习培训、媒体传播等多种宣传方式,在一定时间内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总结评估,及时修正,巩固提高,促进企业文化的持续创新。
3、深植提升阶段:扩大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域,围绕工
程项目推出企业文化建设主题活动,打造项目文化,要用先进文化铸造品牌,建设一批在国内国际有重要影响的名牌工程项目;搞好海外经营中的文化融合,解决好可能出现的外来文化因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的深层原因而出现的文化碰撞,营造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双赢局面。
(二)品牌建设的路径及主要措施
1、共识品牌内涵阶段:发布品牌规划报告,制定具体
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提炼“品质服务,创卓越价值”的品牌核心内涵。设立品牌建设机构,建立品牌保障机制,完善品牌建设管理制度。通过宣贯、研讨共识、形象物流宣传等方式实现品牌在公司内部员工和外部客户中的共识。
2、塑造和传播品牌内涵阶段:采取外化和外向型的视
个体通过实际生产和提供的服务去传递品牌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指向不同受众的针对性更强的品牌传播活动的主动策划,通过公司的自有事件或结合社会的热点事件,把握和制造传播的机会,进行相应的品牌传播。
3、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阶段:在第二阶段的
基础上,通过业务模式创新、管理模式和手段升级、技术创新等核心举措从多方面对品牌形象进行提升,全面履行品牌的对外价值承诺。同时整合外部传播渠道,从国内、国外两个方向加大对品牌的传导,将公司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工程公司。
四、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的保证措施
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是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其理论性、实践性、探索性、创新性都很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公司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根据公司的总体部署、整体规划和相关要求,精心组织,认真落实。
1、建立领导机构。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领导机构是品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公司将建立并健全由主要领导挂帅的企业文化和品牌领导机构,负起对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的决策、规划、指导等责任,协调好党政工团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专业部门和各业务部门的作用,形成统一领导、分工明确、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2、创新载体形式。公司企业文化和品牌属于意识的范
畴,需要通过适宜的氛围来培育,也需要借助一定的形式来体现,要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市场营销等实际需求,善于运用演讲、论坛、征文等形式;通过微电影、新媒体等各种现代传媒手段;规范会议、营销、交流等礼仪;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等来传播公司核心价值观,展示公司良好品牌形象。
3、健全运行机制。公司将建立并完善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工作机制和考评机制,将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纳入各部门、分公司的年度考核目标,实现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的长期有序有效运行。要建立保障机制,设立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专项经费并纳入企业预算。
一、内外因相生,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生根萌芽
首先,这是竞争的需要。山东富尔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感到竞争的压力,从起初的一家独秀到如今的全市30多家监理企业同台竞争,监理行业的龙头领先地位越来越受到诸多方面的挑战。我们认识到:公司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从企业发展战略来看,现代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已不再单纯是人、财、物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最先进的管理是用文化进行管理。俗话说“一年企业靠产品,十年企业靠人才,百年企业靠文化”。一个企业独特而先进的文化,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必须重视文化的因素。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把目光瞄准了企业文化建设。
其次,这是提高团队素质的需要。自公司改制后,招录了一批大中专毕业生,他们要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换,必须使自己的工作能力、道德品质与岗位密切结合,同时还要学会团结协作。否则,很难形成团队精神、团队合力。作为服务型企业,山东富尔及时认识到了团队合力在竞争中的重要性,认为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源和财富,决定着企业的命运。由此,富尔把“以人为本”作为第一价值观,以企业文化建设作抓手,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质,凝聚了人心,稳定一团队,提升了整体合力。
二、企业发展与文化相伴,浇灌企业文化落地开花
xx在市企业文化研究会的帮助指导下,着手制定企业文化建设三年发展纲要,以三年为一阶段进行整体规划,制定每一年的具体方案和实施步骤。当年8月,公司印发《山东富尔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定》,举行了企业文化建设启动仪式,成为xx市建设系统第一家进行系统化、体系化、工程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正式启动标志着富尔发展进入了管理以文化为导向的全新阶段,踏上了以文兴企、内涵发展的经营管理之路,开启了富尔第二次创业。
第一年是文化启动年。重点是强化全员学习意识,提高综合素质。通过印发《“建学习型组织,做知识型员工”学习制度》,制定“1063”全员读书计划,要求高层每人每年读10本书,中层读6本书,基层读3本书。在倡导员工业余自学的基础上,组织集中学习,定期召开全员学习交流大会,评选优秀读书心得,严格实施奖惩,以此达到凝心聚力、强化战斗力和创造力的目的。同时安排精干力量,通过调研、整合、梳理、提炼,编制了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企业文化手册》,下发员工人手一册,使人人可学、随时随地可学,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文化素养。
设上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
三、以感恩为核心,助推企业文化成长壮大
在企业文化三年规划的具体指导下,富尔立足自身发展,大力倡导感恩思想,在公司内外形成了“为党旗添光彩、为政府分责任、为社会做贡献、为企业增效益”的良好氛围。 一是真诚感恩客户。对社会客户和业主客户坚持“真诚优质、满意超值”的经营宗旨和“诚信、守法、公正、科学”的行业准则。同时,公司特别制作了“感恩墙”,把为富尔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客户代表名片制作成看板镶嵌于墙上,直接映照出富尔人“饮水思源、心怀感恩”的价值理念和信仰追求。
则。同时,富尔注重对员工队伍的培训教育,加强后备人才库建设,逐步建立起了一支文化素质高、敬业精神强、技术能力精的员工队伍。
三是真诚感恩回报社会。公司先后在“慈心一日捐”、农村助教、汶川地震捐款、青海玉树捐款等慈善事业、教育事业和抗震救灾活动中捐款共计xx万余元。
四、开花结果,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几年来,山东富尔以企业文化建设为着力点,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切入点,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逐步提炼出富尔的核心价值观,确立了价值理念、管理理念、学习理念、创新理念、和谐理念等文化理念,逐步形成了富尔的党建文化、企业文化和学习型组织文化有机融合的文化特色和模式,综合效益得到了实质性提升。
1、出精品。精细化的管理,满意超值的服务,使富尔的精品工程日益增多,已有30多项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威海公园绿化美化工程、威海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工程分别荣获国家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威海市海滨南路改造工程、昆明路延伸工程分别荣获国家市政工程“金杯示范奖”,威海市立医院特检病房大楼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2、出合力。经过第一个三年规划,富尔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价值理念体系、行为规范体系、企业vi和多种载体建设正在逐步完善,“以党建引领方向,用文化凝聚力量,让学习成就未来”三者融合的特色文化模式初步形成,在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升企业形象、提高团队凝聚力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和良好影响。3、出效益。经济效益方面,合同签约率逐年提高,年营业收入连续多年以平均18%的速度递增,文登、乳山等地的分公司筹建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社会效益方面,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市“建设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捐资助学先进单位”、“建协系统先进党支部”、“文明单位”、“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建设工程造价咨询先进集体”及全省“建设监理创新发展二十周年先进企业”、“优秀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等荣誉称号。
五、企业文化建设的未来展望
富尔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走过了三年的传承与实践,正在进行的第二个三年规划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阶段,也是实现富尔五年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我们将坚持系统规划,每年有主题、有目标、有创新、有成效,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事业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强大支撑和源动力,使每位员工都成为富尔文化的优秀执行者和推动者,用文化引领富尔从优秀走向卓越。
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智力资源,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它的建设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倡导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源,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管理层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培养起来的,企业管理者把自己的经营理念、价值指向、行为方式等整合到员工中去。这不仅适用于私营企业,同时也适用于大型国有企业。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从2015年1月到6月初,富-士-康公司发生员工“连-跳事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在痛惜之余,纷纷指责富-士-康公司是“血汗公司”,没有具备亲和力的企业文化。
二、人才资源开发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又为人力资源创造了良好的开发环境。人是管理的资源,这种资源是通过文化的积淀、显现、发挥、开发的,因此,在突出企业文化背景下谈人力资源,更具有人文资源的特征,它更加突显人的资源的文化意义与文化价值,因而往往体现为人的潜能,具有很强的再生性,是最丰富、最重要的资源。 目前,我国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往往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企业提拔管理者的原则是那些有能力的人被提拔到管理岗位上,是为了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更好地辐射企业文化精神、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智力资源和主观能动性。
然而现在的误区是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上层管理者的附庸,大的事情不敢承担责任,日常只做一些本不应该管的小事,结果导致了员工没有了工作方向和工作热情,完全抹煞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何谈发挥员工的知识特长?鼓舞员工的信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还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一个“木桶定律”——木桶的容量多少,不是取决于高的木片,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片,解决的办法是努力弥补影响了木桶容量的短木片,但是现在的部分管理者却相反地运用了这一理论,并且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为了在上层管理者面前表现出其管理能力,采用了“一抹平”的方法,简单地把高的木片削平,以此来达到欺瞒上层管理者的目的,但对上层管理者来说,却很难察觉其真-相。
三、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教育培训之中
企业的教育培训既要重视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也要重视非职业教育培训。一个企业要不断发展,就必须注重和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有的企业虽重视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也比较健全,但往往只是注重主业和技能的教育培训,而忽视非职业教育培训。
企业的职业教育培训不能仅仅局限于职业教育培训,而且还要进一步深入到员工个人生活领域即非职业教育培训。除了提高工资、福利、劳保等劳动条件外,还要通过开展非正式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例如,组织登山协会、羽毛球协会、棋牌协会等非正式团体,通过活动大大深化了员工之间的感情、增进了员工之间的了解,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出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开展劳动竞赛,争当“创效标兵”、“节油标兵”;并且收集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创立以员工命名的“先进操作法”等,积极地调动了员工干劲,使员工有荣誉感。将企业价值观念在这些活动中不经意地传达给员工,从而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
(二)企业文化引导员工正确对待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把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灌输到员工的思想中,体现在员工的行为上。
绩效管理是一项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管理活动,它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绩效考核指标的设置必须科学,例如,河南省安阳钢铁集团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修理厂是一个汽车修理企业,对于思想活跃的青工采取工作年限与技术水平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一种工作内容都进行具体工时数的量化。
制定“经济责任制”遵循smart原则:明确具体,不能模棱两可;指标应该可以测量,同时尽可能量化;设置的指标员工应该可以达到,指标的设置应该与职责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企业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首先,应当遵守20/80原则,即抓住能够体现企业80%的目标的20%的指标,否则,有可能会因小失大;其次,考核指标的压力要适中,标准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应是大多数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再次,考核指标应有一定的稳定性,一般一经制订,其基本框架一年之内不再有变化,以保证考核标准的权威性。
基本工资根据工时数分为五档,每月完成的工时数达到哪一档,拿哪一档的工资。对于高出下一档但不够上一档的,多余出的工时按每个工时1元给予效益奖励。同时,工作年限每多一年就多一年的补贴等等;充分满足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的合理愿望,让青年员工感到在企业里发展,无论是收入还是提升“都大有奔头儿”,要“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沟通是有效的绩效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从绩效指标和标准的制定,考核结果的反馈到绩效改进,都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来实现。如果不给员工反映自己想法或意见的机会,很可能导致员工在考核结果不理想时产生不满,所以必须建立双向的沟通机制。这样,富-士-康公司的悲剧才可以避免再次上演。
(三)选择与本单位和员工现状相适应的激励方法
如果单位是扁平的组织结构,晋升的激励方法就不再适合;强调以团队为主要作业形式的单位,单独使用个人激励的方法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增强激励的效果还应该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相结合、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充分发挥激励的协同优势,增强激励的效果。首先,在设置激励时,管理者既要有战略眼光,又要从小处着手,即管理者既要考虑激励方法对社会的影响,又要考虑它是否适应了员工的发展需要;其次,设置激励措施要有柔性,要充分考虑到各个岗位,各个层次员工的不同需要,从而制定出详细的激励计划和方法,并顾及到应付各种不确定情况,使单位可以根据出现的临时情况灵活机动地设置激励措施;再次,建立与激励相应的约束机制,不仅给予奖赏是一种激励,约束及惩罚也是一种激励,只有建立激励与约束的机制,才能从规章制度上保证二者的统一;最后,注重激励的投资回报分析,激励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所对应的成本也不相同,管理者应该选择经济有效的激励手段,把握好成本与收益的关系,在考虑人员激励时,要分析好成本和收益的关系,争取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
总之,人力资源开发只有与企业的文化建设相结合才能在员工心目中真正形成认同感,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更富有生命力,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不但要处理技术性工作,也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独有的工作,而是要求所有的管理人员参与其中,如此才能形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能力,从而形成企业核心能力,建立起在市场竞争中特有的竞争优势。
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十五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背景下,电力企业的市场地位决定了其在市场竞争中所占的份额比例,其自身的整体实力又决定了电力企业的市场地位。而电力企业文化作为电力企业整体价值理念的集中反映,其为电力企业始终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则尤为关键。以下笔者即结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从多个角度入手就如何建设与发展优秀的电力企业文化进行粗浅的探讨,以供参考。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其所包含的准则、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内容都是被全体组织成员共同认可的。目前在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上,国内外相关专家有着很多不同的见解,而其中最为统一的说法,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成员或者说至少是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人员在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方面共同拥有的一种形态意识,进而以此为基本准则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因此,也可以说企业文化对整个企业的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其还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上,并且对企业的外部社会环境产生着巨大的作用力。尤其是当前我国企业普遍处于一个相对繁杂的社会背景下,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往往相互感应,相互作用。因此,企业文化也对社会文化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电力企业文化首先体现了电力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高度重视,这不仅仅因为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发展的根本,其也充分展现了电力企业与所处环境处于的稳定状态,可以说安全生产早已成为电力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特征。同时,由于电力企业工作内容的高稳定性,人事的低变化性,也使得绝大多数的电力企业缺乏发展上的危机意识,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则成为限制电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而这种情况,也大大的降低了电力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无法最大程度的挖掘出电力企业的最大潜力。
管理机制是一个企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结构及其运行机理,其本质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以及运行原理,是一个影响和决定管理功能的重要核心问题。可以说无论是任何企业,都必然拥有其自己的管理机制,这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管理机制的形成与运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自发地、能动地,去按照一定规律、秩序诱导与决定企业的全部行为,而这种行为最终构成了一个企业的文化。
其中,企业文化所体现出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影响员工的工作动力,还能够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成为激励与鞭策员工工作行为的重要推动力。然而,由于我国电力企业长期处于国有垄断企业的位置上,受到国有垄断管理机制、政策资源管理模式等因素的长期影响,电力企业员工所表现出的价值观与经济市场竞争下企业员工应该体现出的价值观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造成了电力企业文化脱离社会需求,无法在电力企业的发展中起到推动作用。
(1)进一步完善电力企业的工会组织。
进一步加强电力企业厂务工作的透明性、公开性,对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电力企业的厂务工作涉及到电力企业职工的生活利益,是电力企业全体员工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因此,及时并恰当的公开厂务工作,完善工会组织方式,不仅能够增强电力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也能够进一步促进电力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中应用。尤其是在电力企业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资分配、奖金分配、职称评定、大宗物资采购、日常招待费的实际使用情况上,都要加大公开力度,进而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2)注重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可以说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并不完全归咎于培训公司以及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其还受到电力企业决策层、电力企业管理层、电力企业激励制度、电力企业部门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因此,要想加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时效性,就必须将强决策层、管理层以及操作层之间的联系改为纵向沟通。并且让电力企业领导真正关心、重视电力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从而利用企业文化的.建设实现提高电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能力。
(3)创新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形式。
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创新电力企业的教育培训形式。将电力企业的实际生产、管理工作与电力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做到电力企业在实际生产、管理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电力企业就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同时,将企业文化贯彻于电力企业整个生产、管理之中,并且紧紧把握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偏差,做到对症下。做到以个人岗位为展示平台、以实践工作为学习课堂,将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切实落实到电力企业的工作实处上,从而使每个电力企业员工都能心系企业发展,与企业的价值观相统一。
综上所述,本文笔者对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粗浅的探讨,也希望通过本文笔者的阐述能够让更多的人们能够清楚的认识到,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精髓,其不仅是企业价值观的共同维系,其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正因如此,在日常工作中,电力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应该加强电力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做好优秀企业文化的构建与发展,并将建设电力企业文化作为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要点,提到电力企业管理日常中,最大程度的发挥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中的作用。
铁路企业文化建设论文篇十六
凝聚力。
关系。
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中存在密切联系,同时也是党的政策方针落实主要方法,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于解决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企业员工思想水平,为企业经营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就企业文化来看,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逐步形成全员认同的价值观念、文化素养、经营准则和企业精神,对于企业长远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由此看来,加强企业政治工作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研究十分关键,对于后续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凝聚力,创新经营和管理理念,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将自身发展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
励作用、约束功能和导向功能,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调动工作积极性,严格遵循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优势,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
可以说,现代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党建领导作用在企业内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都是无可替代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339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