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要素。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要求。通过借鉴这些范例教案,你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实施水平。
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课教案篇一
《欢乐的泼水节》是一首表现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的歌曲。歌曲欢快跳跃,表现了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热闹场面。歌曲为单段体,每乐句四小节,呈方整结构,曲调富有傣族音乐特点。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2、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着音乐自由表演;
3、初步了解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并进一步产生了解其他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兴趣和愿望。
重点:感受泼水节的气氛,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区分x·x xx和xx x·x,准确把握结束句“泼进心里开出幸福花”的节奏。
钢琴、“泼水节”影音资料、多媒体课件
1、播放课件,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少数民族的客人,请同学们看一看她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
2、请学生说说对傣族的了解,引出泼水节
“说起傣族,你都知道些什么?”
3、教师介绍泼水节的由来
傣族的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是傣族人民最隆重也是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个无恶不作的火魔王,经常危害百姓。有十二个美丽善良的姑娘机智地杀死了他,并砍下了他的头颅。可是火魔王的头颅滚到那里,那里就开始着火。为了使百姓免造灾难,姑娘们便以水泼身,轮流抱住它,直至化为灰烬。傣族人民为纪念她们,于是在每年清明节前后举行泼水节。人们身着盛装,在芒锣和象脚鼓声中相互追逐泼水,以示祝福。此外,泼水节期间还会举行赛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等传统娱乐活动。
4、观看泼水节视频资料
“想不想感受一下泼水节的热烈场面?”(播放“泼水节”视频资料)“感觉怎么样,是不是也像我们过年一样的热闹?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表现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情景的歌曲,名字叫做《快乐的泼水节》。”
1、初听歌曲(播放歌曲视频),感受歌曲情绪
“你听了心里有什么样的感受?”
2、再听歌曲,体验歌曲情绪,感知歌曲拍子
“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来听一听,听的时候注意歌曲的强弱规律,感觉它是几拍子的歌曲。”
3、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拍手伴奏
“这么快乐的歌,老师也想来唱一唱,请同学们轻轻拍手给我伴奏好吗?”
4、学唱歌谱
1)随琴轻声学唱歌谱
2)解决较难唱准的地方
3)完整演唱歌谱
5、学唱歌曲
1)、随录音小声跟唱
2)、轻声跟琴学唱歌曲第一段(注意区分“x·x xx”和“xx x·x”节奏的不同)
3)、师生分句演唱歌曲第一段
4)、轻声跟琴学唱歌曲第二段(注意“人人都像只小水鸟”和结束句的节奏)
5)、分组演唱第二段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两段歌曲
1、教师跳傣族舞,引发兴趣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泼水节上他们经常载歌载舞,以表达内心喜悦的心情。老师学了一段傣族的舞蹈,下面表演给大家看一看。”
2、学习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
3、自由练习并尝试创编动作
4、随着音乐自由表演
1、小结收获
“今天,咱们一起感受了傣族快乐的泼水节,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2、拓展知识
“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吗?”(课件播放蒙古族的那达慕、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芦笙节、藏族的雪顿节等)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日文化,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傣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请课后搜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大家一起交流,好吗?”
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课教案篇二
第一层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二层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第三层目标:根据课文写几句自己的感想.
【教学重点,难点】。
【设计理念】。
【设计思路】。
【座位摆放】四人一组,方块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和内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加字.
3.学习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自然段导入。
二,精读课文。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准备阶段)。
2,师:能告诉老师你准备了哪些东西吗指名说.可以加上动作吗。
随机采访:你手里提得什么呀。
你手里端的是什么呀。
师:来,让我们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吧!
师随机问:你是什么时候到这儿的为什么来得这么早(理解"早早地")。
师小结:看来大家都盼望着泼水节的到来,所以都"早早地"来了.
红色字体显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读读,比比谁来的最早.指名读,相机评价.
(俯身闻一闻,作陶醉状)怎么这么香啊为什么。
读读,比比谁的水最香,谁的水最美.(指名读)。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泼水阶段)。
2,师:你现在的心情怎样。
师:那就请你高兴地向大家介绍介绍泼水活动吧!
【以下部分按学生生成的先后随机进行】。
(1)师:怎样才算是互相追赶呢哪俩人表演给大家看看.
(2)师:请你舀一大瓢水,往你同桌的衣领里灌一灌,来个慢动作哦!
(板书:灌)。
3,师:说得好!演得好!相信大家能读得更好!(指名读)。
4,师:看,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师:摸摸你的衣裳,摸摸你的头发,怎么样了。
课文中哪个词语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板书:湿淋淋)。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语,要读出词语的意思.
师:不光我们,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
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板书:笑开花)。
指名读.带上灿烂的笑容,我们也来读读.(齐读)。
(板书:吉祥如意!)。
这个"!"在这边传递着人们怎样的心情(很高兴,很欢乐.)。
师:小小的感叹号传递着大大的欢乐!
出示:我想把清水泼在老人身上,祝老人.
我想把清水泼在孩子身上,祝孩子.
我想把清水泼在姑娘身上,祝姑娘.
我想把清水泼在小伙身上,祝小伙.
我想把清水泼在身上,祝老人.
6,生自由练说,指名交流.
师:送出祝福的同时,你也得到了许多的祝福!
生自由读。
你想把这热闹的场面介绍给你的亲人,朋友吗(生练习背诵)。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过渡:泼水活动结束了,我们是不是也该结束今天的旅行了呢为什么。
生自读,读后师生交流.
师随机问:小姑娘,你为什么还不回家啊。
老爷爷,累了一天了,您怎么还不回去睡觉啊。
6,师: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现在你的心情如何(高兴,兴奋,欢乐)。
带着这样的心情再读读课题.
(四)总结。
1,学写词串。
师生交流.
2,联系实际。
(五)扩展。
三,学习生字(幸,离)。
1,出示生字。
3,怎样才能把它写好看,你觉得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交流)。
4,师范写.
5,生描红,临写.
附板书:。
灌泼。
湿淋淋。
笑开花。
吉祥如意!
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课教案篇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的§2,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
云南风光之泼水节实况vcd
一、复习检查。
1、字2、词3、指名背诵§1
二、细读§2、3
1、观看泼水节实况录像
2、教学§2:
(1)轻读,要求:标一下共几句?
(2)(示句一)指名读,体会“早早地”,再读。
(3)(示句二)女生读,说说读后的感觉。做动作齐读(先同桌练)
(4)(示句三)男生读,指名做“灌”、“泼”的动作。指导读。
(5)引读句四,交流:读了这一句,知道了什么?
对照图理解人们的欢乐之情,笑容满面地读句四,读后质疑,引入句五,生自读。
(6)(示句五)范读,指名给“怎么能不高兴呢”换一种说法,体会书上句子所表达的强烈的感情。
(7)引读§2。
3、教学§3
(1)导入:泼水节的场面真是欢乐,大家想不想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傣族的泼水节除了泼水以外,还有其它活动呢!自读§3,用笔画画还有哪些活动?(交流)
(2)畅谈:如果你去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你最想干什么?
(3)朗读比赛:分四人小组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读出泼水节的热闹和欢乐。
(4)配乐齐读§3
三、创设情境,总结课文。
1、生演泼水节场面,师进行采访:
(1)我是苏州电视台的记者,请问这位老大爷,你们的水中为什么要滴香水、撒花瓣?
(2)这位小朋友,你的衣服都湿透了,你感到不高兴吗?
(3)老妈妈,天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家?还想参加什么节目?
2、怀着欢乐的心情齐读课文。
四、练写祝愿的话。
4月14日就是傣族的泼水节,你怎么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傣族人民祝贺呢?请把对傣族人民的祝愿写在纸上。
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课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
1、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感受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初步了散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描写泼水的欢乐场面的§2,体会泼水的情景和人们欢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懂得泼水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词卡 多媒体课件 《太阳出来喜洋洋》乐曲。
云南风光之泼水节实况vcd。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字 2、词 3、指名背诵§1。
二、细读§2、3。
2、 教学§2:
(1)轻读,要求:标一下共几句?
(2)(示句一)指名读,体会“早早地”,再读。
(3)(示句二)女生读,说说读后的感觉。做动作齐读(先同桌练)。
(4)(示句三)男生读,指名做“灌”、“泼”的动作。指导读。
(5)引读句四,交流:读了这一句,知道了什么?
对照图理解人们的欢乐之情,笑容满面地读句四,读后质疑,引入句五,生自读。
(6)(示句五)范读,指名给“怎么能不高兴呢”换一种说法,体会书上句子所表达的强烈的感情。
(7)引读§2。
3、 教学§3。
(1) 导入:泼水节的场面真是欢乐,大家想不想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傣族的泼水节除了泼水以外,还有其它活动呢!自读§3,用笔画画还有哪些活动?(交流)。
(2)畅谈:如果你去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你最想干什么?
(3)朗读比赛:分四人小组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读出泼水节的热闹和欢乐。
(4)配乐齐读§3。
三、创设情境,总结课文。
1、 生演泼水节场面,师进行采访:
(2)这位小朋友,你的衣服都湿透了,你感到不高兴吗? 。
(3)老妈妈,天都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家?还想参加什么节目?
四、练写祝愿的话。
4月14日就是傣族的泼水节,你怎么向远在千里之外的傣族人民祝贺呢?请把对傣族人民的祝愿写在纸上。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
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课教案篇五
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并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紧扣“欢乐”来写,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课文配有插图,生动描绘了傣族人民相互泼水和唱歌跳舞的情景。
我们班的学生家庭条件都不是很好,对这方面的积累非常少,少数学生家里有条件,可找到有关泼水节的资料,能激起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但不是很强,所以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我们班的学生在识记生字上颇有一番见地,所以对识记生字这一重难点的突破,学生掌握的情况会较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六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1、识字、写字。
2、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以第一课时为例。在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就题目提出问题,接着有几个学生说说他们在课前找到的资料,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去读课文。利用小组的能力合作总结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通读全文。记字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识记生字,显出学生自己的见地。不是局限于我说出这个字的结构,他们就按照我的话去死记。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想出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
一、谈话、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教“泼”,领读课题。
2、读了这个题目后,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
(1)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2)什么是泼水节?泼水节是怎么来的?
(3)到了泼水节的时候,人们都干些什么?
(4)人民相互泼水代表什么?
3、今天上课前,我们班有些同学说他们找到一些有关泼水节的资料,想说出来和大家分享。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请上这些同学上来讲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以及泼水节的由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4、听完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后,大家你有什么感觉?(生答想更多地了解泼水节)好,那我们就一起认真地看课文,它会告诉我么有关泼水节的具体的事。
二、初读感知
1、标出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揭示生字词。
(1)指名拼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适时纠正)
(2)小组合作,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们组理解了那些词语的意思。
各小组讨论后汇报。(有的小组课前查过字典,有的学生是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来解释词语)
(3)词语都理解了,真能干,我把拼音去掉,你们还会读吗?谁来挑战一下?(学生争相拼读,气氛活跃)
3、我们把生字词带到课文中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各小组长带领组员读)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师生共同纠正。
5、分三大组朗读。
三、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通过朗读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又解决了哪一个?从哪句话中理解的?
2、组长带领组员概括段意,然后各组交流。
3、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本课的生字你记住了哪些?是怎么记的?说给你们小组的成员听。
2、汇报:(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现把较特别的举例如下)
泼:1)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个“发”字。
2)水把头发弄湿了,就是“泼”。
3)水淋头发就是“泼”。
湿:1)雨过天晴,在太阳下写作业。
2)遇水更明显,就是“湿”。
淋:两根木头遇水,被“淋”湿了。
肯:1)上止下月。(字谜)
2)一天,嫦娥在月亮上拉板车,王母娘娘看到后,让嫦娥停下,告诉她:月亮上禁止拉板车。(小幽默)
3)嫦娥在月亮上跳,被王母娘娘禁止,怕她把月亮跳踏。
吉:士兵张大口。
祥:人们把羊送给神仙,希望自己能吉祥如意。
3、示范写生字,生书空。
4、说说写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5、同桌互助描红前五个字。
这堂课我自己感觉较好,运用了课改新理念,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学会自主学习,我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和过渡的作用。先是课前收集资料,让学生得到了自主的一点点乐趣,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兴趣;开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比较有意思,他们学会了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这是学好课文的前提,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能概括出段落大意,理解词语意思。看来,小组合作能带给学生快乐的学习体验,让他们更有信心学好。在记忆生字的时候,孩子们的表现让我自愧不如,活跃的思维,大胆的想象,他们用换部首、编口诀、编故事、小幽默、字谜等方式来记忆生字,因为是他们自己想的,而且很有趣,所以记忆也很深刻,这让我觉得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是很好的,他们的能力会提高得比较快,思维也很开阔。这些都给我以后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既然这样放手的效果好,那我以后就应该把主动权都还给他们,让他们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课教案篇六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泼水节,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来听着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看看画面(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师生背第一节。(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
a
整体感悟第二段。
1.过渡:想进一步去感受欢乐的泼水节吗?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完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是对第二段的整体感知,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3.
过渡:想参加吗?这里呀,老师刚刚接到一个邀请,傣家人要我们去过泼水节呢?大家快去准备准备,读1-2句,读好了,待会咱们就去。
b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1.学生读1-2句。
2.谈话:你准备了什么?
c.学生边说、边做,理解几个动词(提.端.滴.撒)表示的动作.随机闻一闻、看一看、读一读。
1.齐读1-2。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2.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过渡:课件出示象脚鼓声,出示3-4句。
1.开始泼水了,自读3-4句,要求:边读边想像当时情景。
2.谈话:你都想到了什么?(此处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有描述书上句子的;有谈感受的;有提出疑问的;有抒发对泼水节的向往)(学生畅谈想法,师相机评点)。
4.再读:读出体验。
5.出示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师生观看。
6.体验后,观看后,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带进句子再读,男、女生赛读3、4句。(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d第三个层次:5句。
1.角色体验:师指一学生,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2.生说:(略)。
3.出示第5句,你来读读。
4.师述:怎能不高兴呢?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5.生读3-4句。(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a.出示课件,《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一句。
b.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1.听音乐(二上音乐课本中的《金孔雀轻轻跳》伴奏带响起)师生唱、跳金孔雀。
2.
象脚鼓声响起,看:赛龙舟。
3.听、看放烟火。
4.师生读最后一句话四、回归全文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1.出示生字:“吉”、“祥”
2.给生字找朋友。
3.观察写时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祥”生字。
5.生描红临写。
提
端
滴
撒
灌
泼
吉祥如意。
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课教案篇七
《欢乐的泼水节》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精读课文。全文紧扣“欢乐”一词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渡泼水节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喜庆和深深的民俗风情。在教学中我紧扣“欢乐”一词,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真正成阅读的主人。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让他们自主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体验欢乐,品味欢乐,与文本中的人物、文章的作者、课堂中的学友、老师进行多向的对话。
师:盼望已久的泼水节终于到时了,这一天人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快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师:(板书“提、端、早早地”后出示句子)谁能读好这句话?
生:语气平淡地读。
师:你好像十点多才到,来得一点都不早,再读读。
生:再读句子,强调“早早地”
师:现在早多了,还有谁来得比他还早?
生:深情并茂地读。
师:你为什么来得这么早呢?
生:我是来准备清水的。
呀!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师:小朋友,你为什么时候来得这么早呀?
生:马上就要过泼水节了,我的心里特别激动。
师:那就请你来读读这句话吧!
生:读出了急切的心情。
你们瞧——(引读第一句话)。
生:读第一句话。
师:一切都准备好了,马上就要开始泼水了,傣族人民又是怎样泼水的呢?快读读后面的句子。
生:读第三四句话。
师:(板书:互相追赶、灌、泼)怎样才算互相追赶?
生:就是你追我,我追你,下课我们就玩过,可好玩了。
师:你的理解非常准确,现在谁想舀一瓢水往同桌衣领里灌一灌?
生:学生表演。
女孩子身子上泼一泼。
生:表演。
师:说得好,演得好,一定读得更好!谁想读。
生:快乐地读。
师:看得出,此时的你是快乐的。
生:兴奋地读。
师:你的心情一定很激动。
师:(出示图)看,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你们瞧——(引读句子)
生:读句子
师:刚才人们拿瓢灌,端盆泼,你们还想用什么泼呢?
生:用水管射、提桶泼、用水枪射、矿泉水的瓶口上扎几个洞,把水挤出来……
师:好,请准备好你们的泼水工具,让我们互相追赶,想怎么泼就怎么泼,想泼谁,就泼谁。(音乐响起)
师生共同表演泼水场面。(场面热闹、笑声不断)
师:你们刚才的心情怎么样呢?请傣族小姑娘来说。
生:我非常高兴。
师:请你读读这句话。
生:高兴地读第四句。
师:瞧,她把书读到了脸上。请个傣族小伙子来说一说。
……
师:一个人读就这么欢乐,如果大家一起读一定更欢乐。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四句话。
师:读得这么好,就请你们来欣赏真正的泼水节。(播放泼水节录相)
生:认真观看,不时发出笑声。
师:为什么时候人们身上湿淋淋,脸上却笑开了花?
生:因为清水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师:哦,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思的象征……(引读句子)
生:读句子。
师:此时此刻,你想把清水泼向谁,送给他什么样的祝福呢?(出示:我把清水泼向 ,祝福他(她) 。
生:我把清水泼向小树苗,祝它快快长大。
生:我把清水泼向校长,祝我们的学校天天都平平安安。
生:我把清水泼向老,祝老师越来越漂亮。
生:我把清水泼向奶奶,祝她长命百岁。
生:我把清水泼向我的同桌,祝她学习进步。
……
生:高兴。
师:是啊,因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引读)
生:读句子
语文实践就是听、说、读、写的实践,其中对人文素养提高起决定作用的是读。高尔基说:“读书愈多,就愈健康而勇敢。”可见读书对人的重要性。学习中熟练语文材料的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大量有阶梯性的诵读训练,不仅能积累语文知识,更能指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文,并获得不同的心灵感悟。
案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体验“欢乐”之情而设计了一系列阶梯性的朗读训练。如在学习“开始泼水”部分,先以“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再通过理解“互相追赶”、“灌”等词的理解,进行同桌表演,之后以“演得好一定读得更好”这一句话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读书欲望。接下来再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泼水,着实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孩子们也真实感受到了节日的“欢乐”与心情的“喜悦”。这样的朗读真可谓有血有肉,情真意切。在阶梯性的朗读训练中,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声,记于心,多方面感知了教材,真切感受到了“欢乐”的氛围。
我国杨再隋教授说过:“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需要适时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体验激情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师成功的关键。语文课不是品德课,也不是自然常识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情感体验。在案例中,为了让学生更形象地感受泼水节的欢乐。首先主学模拟泼水场景进行表演,再观看真实的泼水节录相,再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欣赏,把语文学习同学生的实际生少联系,把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文本的情感三者融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主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带来的欢乐。
教学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语文实践的环境。在教学中要实现“他人欢乐”与“自己欢乐”的重合,唯一的方法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在“生活化”的情景中重现欢乐的泼水节,把课文中用符号所描写的欢乐变成真正促手可及的欢乐。案例中除了运用文中插图外,还借助多媒体给学生了声像、图文及大量信息,将无声的图一连几天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变静为动,将复杂的过程变得形象、逼真,以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了他们读背的兴趣,快乐学习变得如此简单。
语文教学中深奥的道理往往只可意味不可言传,难以用语言来描述。难点的突破往往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案例中对“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的理解是一个难点,这一难点通过三个问题加以突破:
(1)为什么人们身上湿淋淋,脸上还笑开了花?
(2)你想把清水泼向谁?送给他什么时候样的祝福?
(3)小朋友们送了这么多祝福,老师也给你们送祝福,你们高兴吗?
通过这三个层次让学生联系实际深刻地感受清水的寓意,巧妙地感悟清水背后的文字内涵,深奥的语言文字学习起来也如此快乐。
总之,语文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语文反映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语文唯一的源泉,只要贴近生活,学习语文就会是件快乐的事,快乐就变得如此简单。
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课教案篇八
师:清明节过后,傣族人民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年——泼水节,他们会为泼水节做哪些准备工作呢?请同学们大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
师:谁来说一说人们做了哪些准备?
生:人们准备好了桶和盆。
生:人们还准备了清水,并在水里滴上香水,撒上花瓣。
师:同学们找得可真正确!谁愿意把这两句话读给大家听。
(学生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生:“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学生读得感情平平,不太理想。)。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想听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做一个认真倾听的小评委,好吗?
生:好。
师读。(故意丢掉“早早”和“早已”两个词。)。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你丢掉了两个词。
师:你听得可真仔细!这样好不好?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各自练读。
交流:
生:我觉得这样不好,去掉了“早早”和“早已”,就不能把人们急着过泼水节的心情表达出来了。
生:我也觉得是这样。人们非常喜欢过泼水节,去掉后就好像不太喜欢了一样。
师:是啊,这两个词把人们喜欢过泼水节,想过泼水节的迫切心情表达出来了,读的时候应该加重语气。自己读一读,试一试,感觉是不是这样。
生各自练读。
齐读这两句话。
师:这水跟普通的清水一样吗? 。
生:不一样。有的撒了香水,有的撒了花瓣。
师:闭上眼睛闻一闻,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生:我闻到花瓣的香味儿了。
生:我闻到水中还有香水味儿。
生:我觉得这水可香了,闻着很舒服。
生:我想说:“好香啊!好美啊!”
师:一起说一说。
生:好香啊!好美啊!(学生情绪高涨。)。
师:你能说一句话,也用上“有的……有的”吗?
(生纷纷举手)。
……。
点评:
这是我们二年级教研组王爱红老师讲的《欢乐的泼水节》一课中的一个教学片断,给我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一、王老师在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不是从理论到理论,搞:“空对空”的一套,而是自己有意丢掉两个重点词,既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又激起了学生“议论纷纷”的自觉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如何读出感情。二、让学生闭上眼睛闻一闻水的味道,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想象的能力。三、孩子们能用“有的……有的”说话,可见他们已不仅仅只是理解了,也达到了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总之,学生思想解放,师生处于一种完全平等的位置上,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双向交流中,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学习的积极性会得到充分发挥。
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课教案篇九
1. 读题: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课《欢乐的泼水节》。(生读题)。
2. 复习词语:
(1):出示词语:这些词语,谁能比上一节课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2):出示连线题: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了,谁来连?(指名连,齐读)。
二﹑精读。
1. 学习第一小节:
过渡:每年春天,当火红的凤凰花一大片一大片开放的时候,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出示读片及课文)。
(1):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交流:“一年一度”:一年只有一次,泼水节就像傣族人民的新年,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当这个日子伴随着温暖的春风悄悄到来的时候,傣族人民一定非常的——(高兴,开心,兴奋)。
“迎”:还能从哪儿看出他们很开心?
小结:是啊,傣族人民是多么盼望泼水节快些到来呀!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齐读)。
2. 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泼水节是傣族最有趣的节日,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1):准备。
首先老师要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第二小节的一二两句话,看看傣族人民为欢度泼水节,要准备些什么。(出示句子,生自由读)。
交流:“香水花瓣”:清水里滴上香水,撒上花瓣有什么好处啊?
小结:这清水是傣族人民精心准备的,在这滴了香水,撒了花瓣的清水里,是他们美好的祝福与希望啊!谁来为我们介绍一下这特殊的水?(指名读,女生读,很重视泼水节)。
“桶,盆”:这些工具都是用来存放清水的。小朋友们,如果你们也去参加泼水节,除了桶和盆,你还会带上哪些工具呀?(……)。
“早早地”:……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从这个早早地,你读出了什么?
谁来读好这个“早早地”?
同样意思的词,第二句中还有一个,你能找出来吗?
(早已,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指明读,我们班的小伙子们好象特别着急,泼水游戏怎么还没开始啊!男生读。)。
(2):开始。
交流:要说出动作,表情,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小结:多么开心的一群傣族人啊!他们在水中的笑脸比美丽的凤凰花还要鲜艳呢!拍照片的叔叔还在课文里留了一段描写泼水游戏的话,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你们觉得他写出傣族人民的快乐了吗?(不要早下结论,仔仔细细地读)。
交流:“笑开了花”:笑得比花还要美呢!(读好)。
“互相追赶”:玩得多尽兴啊!
老师这里还有几张泼水节的照片,看过之后,你们肯定能把这两句话读得更快乐的!
(出示图片)(指名读,齐读)。
想象:小朋友们,如果你们也在这群快乐的傣族人民中间,你们会怎样去玩水呢?
交流:……。
小结:你们玩水的花样可真多呀!洒水,浇水,喷水,可老师觉得用瓢灌水和用盆泼水更好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泼到身上的水更多,玩得更快乐呀)一起快乐地来读一读!
(清水是……)(出示句子)。
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当然是泼得越多越好了,一起读。(齐读)。
练习:看着漫天飞舞的水花,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祝福要送出去吗?
(出示练习)。
小结:吉祥如意的清水被尽情撒泼,到处洋溢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整条大街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老师要请笑得最灿烂的小朋友来演一演这群快乐的傣族人民。
(出示句子)(指名读,加上动作,齐读)。
3.学习第三小节:
过渡:真是一条热闹的大街,真是一群热情的傣族人民,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泼水游戏结束了,小朋友们,我们回去吧!
原来,你们是没泼够水呀!老师也不想回去,因为我知道在泼水游戏结束以后,还有很多其他有趣的节目呢。不信,你们自己读第三小节。(出示句子)(生自由读)。
除了泼水乐,还有什么乐?
“赛龙舟”:多么激烈的比赛啊。
“放烟花”:五彩缤纷的烟花多迷人那。
小结:泼水节的快乐还有很多很多,谁愿意就这么离去呢?让我们跟着热情的傣族人民,在这个热闹的深夜尽情狂欢吧!(齐读)。
三﹑总结。
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快乐的一天,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交流)。
四﹑作业。
(出示作业及图片)。
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课教案篇十
傣族是个爱水、恋水、惜水、敬水的民族,以水表示洁净,每年傣历六月中旬是傣历的新年(傣语称“桑勘比迈”,今年为1364年),也叫“泼水节”,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主要活动有浴佛、龙舟比赛、燃放孔明灯、放焰火、高升、丢包、跳孔雀舞等等。泼水节的水代表着吉祥、幸福和健康,因此被泼得越多越预示着新年的好运。
泼水节的具体日期每年都要按傣历计算,大致在公历4月14日、15日、16日这3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是新旧年交替中的过渡日子;第三天才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十分壮观。
(二)泼水节的神话来历。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傣族民间有一个动人的神话。
相传,创世初期,天地不分季节,世间不分冷暖,人类难以生存。创世神见此情景,委派天神捧麻点腊(又名混桑或帕雅桑)把一年划分为旱、雨、冷三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他按时降雨、放热、降温,使冷热、雨水与人间的农时相符,为人间造福。捧麻点腊自恃法术高明,神通广大,既不关心人类,又不遵守天规,乱显神通,为所欲为,想降雨就降雨,想升温就升温,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秧苗枯死,人畜遭殃,各种灾难接踵而来。
捧麻点腊死后,英达提拉便开始掌管风雨冷暖大权。从此人类又过上了风调雨顺的好日子。后来,人们把捧麻点腊死的这天定为全年之首--新年。为了纪念七位为民除害的仙女,过新年时,人们都要互相泼水为她们洗去身上的污血,扑灭她们身上的火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泼水习俗。
(三)多彩的节日活动。
除了场面壮观的泼水狂欢活动,泼水节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传统活动,主要有浴佛、堆沙、龙舟比赛、燃放孔明灯、放焰火、高升、丢包、跳孔雀舞等等。
赕佛(又叫浴佛):是指在节日的第一天,人们从寺庙把佛像搬出来用香水清洗,把从佛身上滴下来的水收集起来,带回去为朋友、亲戚清洗和净化,求吉。
堆沙:就是大家在一起把沙子堆成一堆,烧上香火,诵经念佛,求佛佑人。
龙舟比赛:节日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会举行划龙船的比赛。把木船扎上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比赛结束后,优胜者来到主席台前领奖并喝庆功酒。
放高升:夜晚,各村寨都要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射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并获得奖励。
放孔明灯: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气球"内,利用热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丢包: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青年男女通过丢包寻求伴侣,表达爱慕之情。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歌舞活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合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歌声动人。跳到兴高采烈时,或爆发“水、水、水”的欢呼,或以“玉腊呵、玉腊呵”的歌声结尾。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狂,通宵达旦,甚至醉倒在舞场上。
此外,放河船、斗鸡等,也是泼水节期间的活动内容。近几年来,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经贸洽谈等内容,使泼水节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四)周总理与泼水节。
西双版纳泼水节的声名远播与一个共和国伟人的名字--周恩来密不可分。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与缅甸吴努总理来西双版纳,正遇傣族一年一度的新年。他便和边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当年景洪交通闭塞。周总理乘飞机到达思茅后改乘汽车。澜沧江大桥正在建设中,只能乘渡船过江。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整个小城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扶老携幼,怀抱鲜花涌向街道,拥向码头,用民族的最高礼节来迎接人民的总理。
周总理和各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纪念址位于景洪市曼听村的曼听公园。它已成为西双版纳人民永远怀念周总理的纪念地。1984年公布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课教案篇十一
2、了解傣族人民生活的地域、风俗和服饰等特点。
活动重点:抓住人民生活风俗中的艺术要素开展教学活动。
活动难点: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兴趣,自主探索学习。
活动准备:关于傣族人民的(服饰、居住、乐器等)相关图片,彩笔、油画棒、卡纸。
剪刀。
活动过程:
一、 导入:舞蹈《金孔雀》。
问:这是哪个族的?你们了解傣族的什么?泼水节是傣族人们中最重要的节日,在那一天人们穿上漂亮的衣服,为免除灾难,互相泼水,相互祝福以求吉祥安康,给人带来幸福。
二、 走进傣族。
1、随着孔雀的介绍了解了关于傣族的居民、服饰、乐器等。
2、 学习歌曲。
小朋友快来,欢乐的泼水节开始了,人们唱起了优美的歌声(放音乐)。
(1)放音乐欣赏歌曲。
(2)跟着琴声用lu来哼唱。
(3)带入歌词。
(4)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两遍。
3、制作孔雀羽毛。
4、学跳傣族舞蹈。
(1)(放音乐)欣赏教师舞蹈。
(2)幼儿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
(3)尝试创编动作。
|(4)跟这音乐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5、边唱边跳,结束活动。
我们今天来到傣族和小孔雀,一起参观了傣族山寨,参观了解了他们的服饰、竹楼、乐器、歌曲、舞蹈。我们要感谢这只漂亮的小孔雀,和小孔雀说声“谢谢”吧,我们下次还会来美丽的傣族参观,小孔雀“再见”
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课教案篇十二
第一屏:
水桶 瓢 互相 泼水 幸福。
象征 意味 吉祥如意 不肯离去 。
自读,开火车读。
重点:幸 征 肯。
第二屏:
西双版纳 凤凰花 。
傣族人民 一年一度 。
自读,指名读。
二:
我们已经来到了西双版纳的大街上,你看见了什么?
[这一部分要随机点红:提端 早早地 滴 撒]。
l人们都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
(1)先让一个孩子充分说。[“我看见大街上人们都提着桶端着盆准备泼水了……”
点红动词:提、端。你能做这两个动作吗?(实物)。
做完后采访:他们此时心里在想什么?
几个人填,最后一个填完后,追问:你为什么把“早早地”读得那么重?“我觉得人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很早就来了……”
(3)早早就是——。
随机评价:真早啊,你再读读这一句。//真着急啊,你来读。
过渡:你还看见了什么?
l滴上香水,撒上花瓣。
(1)先让一个孩子充分说。[“我要看见人们在滴香水和撒花瓣……”,老师也准备了这些呢,你能来滴一滴,撒一撒吗?点红动词,同时请人上台做动作,教师准备实物:滴的那种香水,花瓣,小盆。
(3)这一提一端一滴一撒你感受到——(人们准备很充分,很重视)说到就读。
(4)小结:泼水节这天人们无比激动,早早做好了准备,还没开始泼水呢,大街上就热闹起来,到处洋溢着——!(欢乐)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欢乐。齐读。
过渡:万事具备,泼水节就要开始啦!想看看吗?
欣赏录象。
2自由读读课文,你会更加感受到这份欢乐。
3四人小组讨论:把你的感受说给同伴听。
4汇报交流:你从哪里感受到了欢乐?
l互相追赶。
先让学生充分说。“互相”就是——?[一会你追追我,一会我追追你]人们一边追赶,一边……?[笑啊,叫啊,泼水啊……]开心吗?请你读读。
l你拿瓢,我端盆。
先让学生充分说。
瓢是什么,你知道吗?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补充介绍:瓢。
有瓢有盆了,谁愿意上来泼一泼?请人上来表演。在表演过程中,理解“灌、泼”
咱们也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泼水的快乐。同桌演一演。可以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泼。
开不开心?你们刚刚是怎么泼得呀?你会用这样的句子说说吗?
我( )向你( ),你( )向我。
l笑开了花。
[看图:图上有好多人都很开心。追问:有哪些人?老爷爷,阿姨,小朋友……]。
[文字:个个就是每一个,人人就是每个人,
小结:老人、孩子、姑娘、小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很开心。
(3)为什么大家身上湿淋淋,脸上还笑开了花呢?请人说。
【1.是不是一般的水:这不是一般的水,这水代表着吉祥如意,代表着幸福,
2.你把水泼向他是——我把水泼向他是要祝福他新的一年幸福快乐,(师:也就是祝他吉祥如意,板书)。
4.人们希望越湿——人们都希望越湿越好,希望得到的幸福越多越好】。
是啊,因为大家都知道——?再次引读“清水是吉祥……”
怎么能不高兴呢?就是——不能不高兴,很高兴。
5过渡:是呀,这不只清水,她更是芳香的水,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啊!
6第二次引读——[清水是吉祥……]。
7总结,配乐读第二节。
齐读第二小节。
三
1泼水节的欢乐还在继续呢!请你默读课文第三节,还有哪些欢乐的镜头印在你的脑海里?边读边画。
2同桌之间交流交流。
3汇报:(1)先让学生充分说,一处可请两到三个人,然后用声音、图片等在说说。
(2)谁说的好就立刻请他读出这份欢乐。
l点拨:象脚鼓点敲打象脚鼓发出的鼓点声就叫做象脚鼓点。
l凤凰花:像红地毯。
l唱着歌跳着舞。
l赛龙舟加油声很热闹。
l放烟火。
l深夜 人们玩得太开心了,到深夜了还不肯离去。
说一个读一个。
四:总结全文。
早早和深夜回荡。
这真是欢乐的泼水节啊![在总结语中第三次点题:欢乐的泼水节]描红欢乐。
这样一个欢乐的泼水节,令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伴着音乐,再一次来感受一下吧!
五:拓展:
拓展: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你还知道哪些呢?(火把节、那达慕、沐浴节)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
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课教案篇十三
最近,我上了一节研讨课《欢乐的泼水节》,以下是我依据上课的思路写的说课稿.
说教材:
《欢乐的泼水节》这课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局部,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局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局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析同学:
因民族差别,同学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发生情感共鸣。同学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较活跃。
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和教材的布置,再结合二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同学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同学全面热情参入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发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四、重难点:
1.感悟用词的精当
2.融情于文,与文发生情感共鸣
说教学:
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教学授课形式,主要是以创设情境,体验情感,师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为主。
1、激发情感,引起需求
2、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时地给同学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
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同学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同学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同学饶有兴趣的读1-2句。
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同学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a.出示象脚鼓点声,引发同学读的欲望,先读,感到“快乐、好玩”。
b.创设情境:同学们,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泼吧。同学下位,互相追赶,体验泼水节的快乐。
c.读出体验
d.看课件,(傣家人过泼水节的录像)
e.体验后,观看后,男、女生赛读
(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第三个层次:5句
a.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b.出示第5句,生读。
c.师述: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d.生读3-4句。
(此环节设计是让同学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置
第一句,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
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同学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局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4、回归全文
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5、生字教学
学写“吉”、“祥”二字,引导同学观察、描红,提醒写好这两字要注意的地方。来指导同学写好两字。
说效果:
此课教学,基本上达到了我预设目标,师生都能融情于文。特别让我感动的是:
1、请他们自读二自然段后,我问他们有什么想说的吗?同学有那么多读后的感受跟我说,比我预想的“泼水节很好玩”,“人们好高兴呀”这些话要丰富的多。他们有的说了心中的小问号,有的说了当时的情景,有的说了自身的感受,当时,同学的回答激励了我,我感觉他们真可爱,真会读书,更爱考虑。
2、同学是最真实的,比方弱处置的第三段,礼炮的轰鸣,五彩缤纷的火花,象脚鼓点声中赛龙舟的局面,给了同学巨大的震憾,让他们在课堂上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
然而在唱起歌来,跳起舞来时,我放的是音乐课曾学的傣族舞蹈《金孔雀轻轻跳》我班同学都会跳,在元旦联欢会上还扮演过,然而课堂上只听见唱,没有几个人跳,课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原因有二,一是我放的是伴奏带,由听到唱到跳,于同学着想,是必有一个熟悉过程,因此不能达到伴奏带一响,马上就能唱跳的效果,因为终究是二上学的一首歌,也许在这里我放有歌词的歌带,效果会好些。二,我要学会他们音乐课上那样跳就好了,能刺激他们的回忆。因此此处为同学着想不够。
此外,我希望我评价同学的语言更精炼些,不要重复同学的答案。
-->
-->
-->
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课教案篇十四
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扩展阅读:
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课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具准备:
教法、学法:
幻灯、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泼水节”吗?
2、简介泼水解。
3、傣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
2、出示。
泼水节木桶互相湿淋淋。
吉祥幸福不肯离去凤凰花。
西双版纳赛龙舟。
a自由读。
b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d去拼音读。
e教学生字字形。
f把书翻到生字表,按笔顺描红。
3、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开火车读,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6、讨论交流。
a西双版纳:傣族主要聚居之一,在云南省南部。
b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欢乐心情。
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导入。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
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
二、指名3人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三、学文。
(一)、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4、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二)、第二小节。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
3、指导朗读。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图片:欢乐的泼水节。
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
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8、齐读第二小节。
(三)、第三小节。
1、引读。
3、出示。读一读。
4、练习:大家唱着(的)歌,跳着(的)舞,赛起了(的)龙舟,放起了(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5、指导朗读。
四、指导背诵。
五、作业: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
教后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课教案篇十六
能正确读写和使用本课中的七个生字:祖、欢、清、草、甜、暖、泥;懂得“祖国、欢乐、清清、甜甜、暖暖”等重点词的意思。
会用“……说:……有……”的句式说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会观察身边的美好事物,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1课时:(通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引入)教生字词,初读课文。
第2课时:分析讲解,精读课文。
第3课时:巩固字词,精读背诵。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复习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采用问答、朗读等方式复习生字词,重点是“祖国”、“欢乐”、“清清”、“草坡”、“甜甜”、“暖暖”、“泥窝”等词。
2.分析讲解,训练说话:
让学生通读一遍课文,熟悉文章的内容。
详解课文:
a.重点分析学生还不懂的字词。
教师:小朋友们,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的,大家一起来讨论。
b.让学生说说小白鹅与小河、小山羊与草坡、小蜜蜂与花朵、小燕子与泥窝的关系。
c.教师:小朋友你能像小白鹅小山羊他们一样用:“谁说:什么有什么。”说几句话吗?
e.让学生思考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说“祖国到处有欢乐”。
3.指导朗读:
让学生体会“清清的”“绿绿的”“甜甜的'”“暖暖的”等词,读出句子的语气。
让学生体会各角色的心理,根据每样小动物的特征朗读课文(可先进行简短的动物表演)。
全体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祖国到处有欢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由本站会员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
-->
-->
-->。
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课教案篇十七
本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其中第二自然断是重点段落。
在教学中觉得以下几点处理得较为满意。
一、交给方法,自主学习。
《新课标》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新型关系。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平台,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为此,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紧扣“欢乐”,让学生边读边想,从哪句话感受到人民泼水很快乐的。把它找出多读几遍。随后交流句子,说说从句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到欢乐。交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例如学生从第三句: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体会到欢乐。我就跟着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该句内容,让大家一起读读。然后请学生想一想,哪些词让你体会到人们的欢乐?然后和学生一起品词,感情朗读。整个过程老师始终是跟着学生在学。
二、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针对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课上注意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朗读感悟。如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读读做做,学生兴趣十足,感悟到文章用词的精当,感受泼水的快乐。当学生对泼水的场面有了一定的画面基础后,我饶有兴趣地问:假如我们就在泼水地现场,你会把水泼向哪些人?祝福他们什么?这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发言踊跃,祝福的语言让人感动。
三、训练语言,丰富积累。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离开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语文教学也就彻底地偏离了轨道。因此,语文教学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为学生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升华他们的人文内涵。
以后要多学习,勤思考。
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课教案篇十八
本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一、二句写人们做的准备,第三、四句写泼水的场面,第五句点出了泼水的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其中第二自然段是重点段落。
为了能让学生有层次地清晰而扎实地把握课文,我把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整体感知。除解决字词的问题以外,我还给学生详细地介绍了泼水节的相关知识,并播放了一段泼水节的视频,让学生对泼水节有了一个直观而形象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读课文,为第二课时的品读做好铺垫。第二课时就是精读课文,具体感知泼水节的欢乐了。
为了能让学生从这节课的学习中得到尽可能丰富的知识,我在备课时做了很多的准备。首先,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为“感受泼水节的快乐”。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补文本的空白,而不是机械地去接纳文本。针对本篇课文介绍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内容,教学时以读悟法为主,让学生通过想象、表演等手段,在情境中朗读,在朗读中感悟,获得美的体验。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比较满意:
第一,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在教学第二自然段傣族人民为泼水节做准备这一处时,为了能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傣族人民想参加泼水节的那种急切的心情,我让孩子们自己做一回“傣族人民”,我当记者来采访他们:“请问小朋友,你们提着桶端着盆这是要干什么去呀?”孩子们热情地回答:“我们这是要去参加泼水节呢!”我的问题接着跟进:“原来你们是要去参加泼水节呀,那你们现在一定非常高兴喽?能跟我们说说你们现在的感受吗?”在学生说完以后继续跟进:“你们这么激动,一定很早就做好准备了吧?”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真切地体会了傣族人民参加泼水节时的心情,同时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层次清晰,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语,扎实地学习课文内容。
第二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落,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把重心就放在第二自然段上,第一段和第三段都是简要带过,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帮学生理清思路,首先这一段写了人们为泼水活动所做的准备,其间通过“早早”和“早已”两个词体会人们的急切心情,并通过“滴香水”、“撒花瓣”等体会人们所做的精心准备;然后写了泼水的盛大场面,抓住“互相追赶”、“拿瓢灌”、“端盆泼”等了解泼水时的情景;最后这一段介绍了清水的象征意义,让学生牢记“吉祥如意”这四个关键字。整篇课文学完以后,学生基本上都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第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且高效。
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运用表演法让学生掌握“提”、“端”、“滴”“撒”等动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恰当;在体会泼水的盛大场面时,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感受人们泼水时的欢乐时,观察书中的插图理解“笑开了花”;再结合清水的象征意义给孩子讲泼水节来历的小故事……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方法的结合使这个课堂充满了活力。孩子在新鲜与愉悦的感受中完成了对知识的学习。
第四,立足文本,灵活拓展。
这节课的教学,指导朗读和背诵是基本要求,而我也把这一点贯彻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之中,每学一段,都让学生充分进行练读和背诵。因此,下课时,学生基本上都能把课文有感情地背下来。除了教学书上的课文以外,我还抓住文本中的空白点进行了适当的拓展。比如在讲到“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这一处时,我说:“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清水泼在老人身上,祝福他——;清水泼在孩子身上,祝福他——;清水泼在姑娘身上,祝福她——;清水泼在小伙儿身上,祝福他——;清水还可以泼在谁身上,祝福他什么呢?”这一设置达到了语言训练和情感延伸的双重效果。
第五,过渡语言恰到好处,简洁优美。
如:复习词语后小结:“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透过文字去分享傣族人民的欢乐吧!”学第一自然段时引入:“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看!高高的佛塔,圣洁美丽;宁静的村寨,世外桃源;美丽的孔雀在浓绿的椰树下悠闲的散步;悠悠的澜沧江水碧波连连。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到了!请小朋友们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时引入:“在热切的期盼中,最为热闹的泼水活动就要开始了!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人们为泼水活动做了哪些准备?”讲到人们为泼水活动做准备时:“是啊,泼水节这天人们无比激动,早早做好了准备。还没开始泼水呢,大街上就热闹起来了,到处洋溢着——(欢乐)!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欢乐,这份激动吧!”播放泼水的场面要展示图片时:“泼水节中最快乐的就是泼水活动了,想看一看泼水的场面吗?”感受了泼水的盛大场面后小结:“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这真是一个——(欢乐的泼水节)!”揭示了清水的象征意义以后:“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此时此刻,大街上弥漫着香气,萦绕着祝福,这真是一个——”引入第三自然段时:“泼水活动结束了,泼水节的欢乐还在继续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最后总结全文:“这样一个欢乐的泼水节,令我们流连忘返。下面,就让我们伴着欢快的音乐,再次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吧!”这些过渡语使整个课堂显得干净利落,脉络清晰,并且给人以美的享受。
当然,这节课也并不是一堂完美的课。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如背景音乐的时间太长,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听觉疲劳;要给孩子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不要急于让个别学生说出答案;泼水节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提前收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但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欢乐的泼水节音乐课教案篇十九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教材的安排,再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是这样设计的。
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读边想,体检感悟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学生全面热情参入。
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点:
感悟用词的精当。
教学难点:
融情于文,与文产生情感共鸣。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泼水节,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个自然段,来听着音乐(响起),看看画面(出示火红的凤凰花画面),师生背第一节。(开课:用上节课学的第一自然段导入,伴以《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和凤凰花的画面导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第一节,进入情境。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即感受异地风情,非常想去参加泼水节)。
二、精读课文第二段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我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不断地给学生创设情境,发挥想象,体验情感,朗读感悟。
a整体感悟第二段。
1.过渡:想进一步去感受欢乐的泼水节吗?学生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完有什么想说的吗?(这是对第二段的整体感知,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
3.过渡:想参加吗?这里呀,老师刚刚接到一个邀请,傣家人要我们去过泼水节呢?大家快去准备准备,读1-2句,读好了,待会咱们就去。
b第一个层次1-2句,体现“做一做、读一读”
1.学生读1-2句。
2.谈话:你准备了什么?
c.学生边说、边做,理解几个动词(提。端。滴。撒)表示的动作.随机闻一闻、看一看、读一读。
1.齐读1-2。
(抓住“提、端、滴、撒”这些动作,让学生做一做,(凭我以往的教学经验,低年级的学生会做的兴致盎然)从而感悟文章用词的精当,激发学生饶有兴趣的读1-2句。)。
2.第二个层次3-4句是教学重中之重,在此对学生进行读、说、演、感悟全方位语文素养的培养,因此设计了以下环节。
过渡:课件出示象脚鼓声,出示3-4句。
1.开始泼水了,自读3-4句,要求:边读边想像当时情景。
2.谈话:你都想到了什么?(此处学生的发言很精彩,有描述书上句子的;有谈感受的;有提出疑问的;有抒发对泼水节的向往)(学生畅谈想法,师相机评点)。
4.再读:读出体验。
5.出示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录像。师生观看。
6.体验后,观看后,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带进句子再读,男、女生赛读3、4句。(以上环节设计,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像,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体验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d第三个层次:5句。
1.角色体验:师指一学生,你身上湿淋淋,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
2.生说:(略)。
3.出示第5句,你来读读。
4.师述:怎能不高兴呢?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呀,带着新的感受再读3-4句。
5.生读3-4句。(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的突破重难点)。
三、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进行了弱处理。
a.出示课件,《月光下的凤尾竹》响起。师伴以音乐,渲染气氛,以读代讲第一句。
b.第二句,以声像手段烘托,让学生在乐声中唱起来,跳起来,在象脚鼓声中赛龙舟。在礼炮声中,在五彩滨纷的烟花中,感受泼水后欢快的热烈场面,读出高兴,不忍离去的心情。
1.听音乐(二上音乐课本中的《金孔雀轻轻跳》伴奏带响起)师生唱、跳金孔雀。
2.象脚鼓声响起,看:赛龙舟。
3.听、看放烟火。
4.师生读最后一句话四、回归全文用读给在座的老师听,让在座的老师听了你们的朗读也想去西双版纳过泼水节,激发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全文。
四、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吉”、“祥”
2.给生字找朋友。
3.观察写时要注意什么?
4.师范写“祥”生字。
5.生描红临写。
板书设计:
提端滴撒。
灌泼。
吉祥如意。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342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