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广告是一种用于招募人才的通知或广告,它能够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人员。总结应当具备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夸大和歪曲事实。大量优秀学生总结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供大家参考。
高淳区土地规划篇一
尊敬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新年伊始,我们在此隆重召开浐灞生态区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动员大会,我的心情感到无比的激动。在大会上,我们听取了省、市土地部门领导关于的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指示,充分认识到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工作。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离开了土地,农民就失去了生活的保障。由于各种原因,当前农村村组地坢子不清,限制了村组对土地的经营,降低了土地的收益。因此,依法确定地坢子是农民经营土地的基础。在此,我谨代表参会的各村做如下表态:
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认识。
二是积极宣传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政策,力争让更多的群众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是积极配合国土、园办、街办等部门,做好土地资料的收集整理、土地测绘等工作。
四是配合国土等相关部门处理好土地纠纷调解工作。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为村组的发展,浐灞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高淳区土地规划篇二
本要点规定了县级土地整治规划(以下简称县级规划)编制的任务、内容、程序、方法和成果要求等。
本要点适用于全国县(区)级行政区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污染或自然灾害损毁(包括地震、洪灾、滑坡崩塌、泥石流、风沙)等原因造成破坏、废弃的土地进行综合整治,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增加农用地和耕地面积的活动。
d)制定规划实施计划与投资方案;
4.3.1县级规划范围为县级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相一致。
4.5.1县级规划的编制主体为县级人民政府。
县级规划的编制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关于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号)、《农村土地整治管理暂行办法》(国×发〔2010〕**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等国家有关土地整治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b)国家有关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土地整治规划应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以内涵挖潜为重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县级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上下结合,与有关规划协调;
h)坚持政府决策、部门合作、专家论证、公众参相结合。4.8编制程序。
4.9.1编制县级规划除执行本要点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4.9.2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补充规定或要求,但不应与本要点抵触。4.9.3县级规划编制所依据的基础数据应当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规划成果数据应统一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有关要求见附录a。
5.2.1基础资料收集。
5.2.1.1根据规划需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调查收集以下基本资料:
a)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自然灾害等资料。
b)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耕地后备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资料。
c)经济社会状况:主要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农业统计、农用地分等、区域交通、农田水利、民风民俗、历史文化资源等资料。
d)生态环境状况:主要包括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及生态环境评估、监测等资料。
e)有关规划、标准及调查:主要包括土地整治涉及的土地、农业、林业、牧业、城乡建设、交通、水利、环境保护、旅游、文化等部门规划、标准及调查资料等。
5.2.1.2基础资料应由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提供。主要包括纸质文字报告、数据、图件及相应的电子文件。5.2.1.3基础资料调查时,应进行信息核查、归档整理工作。
6.1.1基础研究包括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情况评价、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研究等。
6.1.2基础研究应充分利用原有的工作基础和成果,依照相关技术标准或规定开展。
6.2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情况评价6.2.1一般要求。
结合上轮规划编制环境背景,分析上轮规划编制原则、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及主要实施措施情况。
6.2.3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总结。
总结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经验,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潜力挖掘情况,补充耕地主要途径、面临问题及困难,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实施情况。
6.2.4上轮规划目标实现情况分析。
总结现行规划保障措施及有关政策、组织、资金执行情况。6.2.7总结与建议。
6.3.1.1充分利用准备工作阶段所收集资料,当所收集资料经整理后仍不能满足规划编制需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调查。
6.3.1.2补充调查以土地利用现状图、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为基础,采用问卷、实地抽样等方法,调查确定各调查单元各类待整治土地资源总量及新增耕地系数。
6.3.1.3补充调查应在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乡镇人民政府配合下,以行政村为单元开展。
6.3.1.4补充调查一般应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典型调查方式。全面调查以全部行政村为对象开展;典型调查选择具代表性的行政村开展。6.3.1.4.1全面调查按以下要求进行:
b)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状况调查。以乡镇为组织单位,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各行政村待整理农村建设用地资源总量;或通过统计数据与有关规划分析,确定各乡镇的特色村、规划中心村、规划迁并村规模与布局;或调查统计各行政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城镇化趋势,对规划目标年农村人口数量的预测,参照村镇建设标准和当地宅基地标准等,测算规划农村居民点总规模,通过对比现状及规划,分析各行政村农村建设用地腾退规模;或通过图件分析确定各行政村待整理零散农村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等内容。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已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村庄,测算建设用地腾退规模、增加耕地面积和增加耕地系数;c)土地复垦状况调查。以乡镇为组织单位,收集独立工矿运营状况等有关资料,依据各乡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按图斑对工矿地进行筛选分析,确定待复垦废弃土地。选取若干典型,调查废弃土地的面积、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源保证情况、有无限制因素、是否适宜复垦、可复垦为耕地的面积与系数,以及可复垦为其他农用地的面积。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待复垦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工作。
d)未利用地开发状况调查。以乡镇为组织单位,依据各乡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通过有关分析,汇总可开发的沼泽地、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地、滩涂、湖泊水面、河流水面等。选取若干典型,调查未利用地的面积、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源保证情况、有无限制因素及是否适宜开发、可开发为耕地的面积与系数,以及可开发为其他农用地的面积。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待开发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工作。6.3.1.4.2典型调查。
以乡镇为组织单位,按各村集中连片耕地的总体坡度(6度、6-15度、15度)分别选取典型样区,通过数据分析,汇总耕地中沟渠、道路、林网、田坎、坟地、零星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等面积之和占待整理耕地区面积的比例,及待开发园地、牧草地总量,待复垦设施农用地总量,待填埋坑塘水面总量,与设定的当前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集约利用水平较高的耕地内沟渠、道路、林网、田坎等面积之和占所在耕地区面积的比例,及园地、牧草地开发,设施农用地复垦,坑塘水面填埋可新增耕地系数。典型样区面积不小于该村该类型耕地面积的2-5%。
6.3.2潜力功能区划分。
6.3.3.1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可依照新增耕地面积潜力、新增耕地系数潜力和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潜力分别评价,评价结果可进一步分级。
6.3.3.2结合县域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可投入资金量等因素,通过耕地后备资源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图件与数据分析等多方法确定待整理农用地资源,结合典型调查确定的各类可增加耕地系数等成果,测算可整理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将全县各行政村的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潜力、新增耕地系数潜力进行汇总并分级。
7.1.1规划成果编制阶段应提出土地整治规划的初步目标,并按照不同的技术、经济和政策条件,拟定若干规划供选方案,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充分协调,上下反馈。在多方案论证比较和与相关规划衔接的基础上,修正初步目标,相应调整方案,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综合效益较好的方案为规划推荐方案。并深化相关研究,完善规划内容,编制规划文本、图件和说明,建立规划成果数据库。
7.1.2规划成果应充分征求发展改革、城乡建设、交通、水利、农牧、林业、环境保护、文化等部门的意见,对规划目标、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以及有关实施保障措施等进行重点论证,加强土地整治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等有关规划的协调,确保土地整治目标落实到位。
7.1.3规划涉及的重大问题应由专家领衔研究和论证,充分听取专家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土地整治规划战略是土地整治的基本导向,是实现规划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政策方针。县级规划应遵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导向,落实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的任务及指引,根据县域土地及其有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结果及现有土地开发整理力度,明确县域土地整治战略。7.2.2规划目标7.2.2.1土地整治规划目标是指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规划期内通过土地整治,所要达到的特定目的,其以定性和定量的形式体现。规划目标一般包括总体目标及调控指标。7.2.2.2目标确定的主要依据包括: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上位土地整治规划的要求;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c)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d)其他地域特色要求。
7.2.2.3确定目标的方法主要包括:
a)依据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上位土地整治规划提出的任务要求,从解决当前土地利用及整治的实际问题和需要出发,并从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等角度提出规划总体目标。
b)依据规划战略及总体目标提出规划调控指标,规划调控目标应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上位土地整治规划的调控目标充分衔接。一般包括增加有效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耕地产能比率、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及结构优化等方面的内容。
7.3.1总体布局是在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为统筹安排县域内耕地、各类农用地、农村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废弃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土地整治的方向,实现土地整治目标,进行土地整治的战略分区,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d)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农用地整理基础条件较好;e)原则上一般不打破村级行政界限。
d)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比较紧张,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e)已有较好城乡空间规划基础;f)生态搬迁村庄集中地区。7.3.4废弃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划定原则有:
a)废弃土地复垦潜力较大,可通过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恢复到可利用状态;b)相对集中连片,可有效提高土地复垦效率和复垦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c)土壤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坡度适宜,有利于降低复垦成本;d)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7.3.5未利用地开发重点区域划定原则有:
a)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工作底图,依据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分布图和分区原则绘制分区草图。
b)征求相关部门和公众意见,对有争议的区域进行调整,在协调一致的基础上确定。
7.3.7土地整治规划重点区域应列表表示,同时编绘重点区域布局图,相关表格见附录f。
7.4农地保护与绿色空间格局构建。
7.4.1分析耕地、林地、牧草地、水域、沼泽地、荒草地、水库水面、城镇内部水域和绿地等绿色空间现状特征,明确生态环境建设方向,优化绿色空间结构和布局。
7.5.1结合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有关规划,提出未来村镇空间体系发展方向。
7.6.1结合县域现状基本农田及农用地、建设用地等整治潜力分布,划定基本农田整备区。
7.7.1已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地区,应结合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重点区域划定项目拆旧区备选区域。7.7.2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新区应位于允许建设区及有条件建设区内。
7.7.3暂未列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地区,可预分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预划定项目备选区域,并明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启动条件及保障措施。
7.7.4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区及建新区还应符合其他有关规定要求。
7.8.1结合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有关规划,提出水利及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框架;结合区域水利设施和交通骨干工程,提出田间工程与水利骨干工程、交通骨干工程的协调连接要点。
7.8.2依据自然本底特征,划定不同的农田工程建设类型区,详细说明农田基础设施规划布局要求。
7.9.1.1以划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为基础,立足当地经济社会条件和土地资源利用特色,以落实区域内土地整治重大任务,或解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能源、交通、水利等)、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发展规划等土地整治活动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为目的,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制定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并明确整治的区域、方向等。
7.9.1.2重点工程可以在重点区域内安排,也可以跨若干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在规模上区别国家层面的重大工程。重点工程一般通过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实施。
7.9.1.3重点工程应具有以下特点:a)土地整治规模较大;
b)对实现规划目标起主要支撑作用;
c)对落实重点区域内土地整治任务发挥主导作用;d)预期投资效益较好;
e)能够明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7.9.2重点项目。
b)进行实地考察,邀请当地干部、群众座谈,分析项目实施的可行性;c)与有关部门协商,进行综合平衡;d)确定项目的界线、测算面积。
估算实现规划目标所需的总投资和各项目的投资额。7.10.2投资估算方法。
第一步:测算典型项目单位面积投资量。分地貌类型和项目类型在本地区或类似地区选择已经完成的典型项目,分别测算出典型项目单位面积投资量。
第二步:估算项目投资量。根据典型项目与规划确定的各个项目在地形、地貌、基础设施(水、电、路)、交通条件、物价水平、劳动力价格等方面的差异,对项目单位面积投资标准进行修正,再根据项目规模计算出项目投资量。
第三步:计算总投资量。
深入研究本地区筹资环境,明确本地区土地整治所需资金的筹资渠道。可包括:
a)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b)耕地开垦费;c)土地复垦费;
7.12.2.1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主要是指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宏观社会效应。应从增加耕地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耕地质量、增加粮食产能,农田集中连片便于规模经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利于推广现代农业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改造村庄建设布局、改善生活环境、实现农村居民点和村镇企业集约用地、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等方面进行社会影响评价。
7.12.3.1分析和评价土地整治规划方案的实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预期产生的效益等,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管理或者技术等对策措施。
7.13.1围绕规划目标和方案,结合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条件制定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7.13.2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需重点关注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整治土地权属调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统筹推进土地整治等内容,提出领导责任、组织制度、财政保障和监督管理等的具体要求。
规划文本是规划决策结果的表达,是规划实施的法定依据。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任务具体、措施可行、文字表达简明、数据计量规范。规划文本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a)前言:规划目的、任务、依据,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等;
e)土地整治总体布局:整治分区与整治重点区域等;
h)基本农田整备空间安排:包括基本农田整备区的范围、规模、整治目标及措施等;
n)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阐明实施规划需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技术措施;
o)规划实施效益影响评价:阐明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
p)文本附表。要求参见附录f。8.2规划图件8.2.1图件名称。
图件与比例尺一般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相同。8.2.3图例和图面配置。
c)上一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情况评价;
规划评审的内容及要求包括:
g)重点区域划定,重点工程与重点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安排切合实际;
k)规划文本和说明的内容符合要求,论述清楚;
10.1.1县级规划成果经批准后,应向社会公告。
10.1.2对县级规划成果实施状况进行动态评估、监测和预警。10.1.3将县级规划成果纳入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化体系。10.1.4县级规划成果的调整、修改应遵照有关规定进行。
高淳区土地规划篇三
规划文本是规划决策结果的表达,是规划实施的法定依据。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任务具体、措施可行、文字表达简明、数据计量规范。规划文本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a)前言:规划目的、任务、依据,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等;
b)规划背景: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土地利用基本情况,上轮规划。
分级等;
d)规划战略与目标:土地整治战略、总体目标、主要调控指标、区县土地。
整治安排,规划期内应遵循的基本政策导向等;
e)市域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战略分区与布局、基本农田建设与农地整。
f)中心城区土地整治安排:农地保护与绿色空间格局构建、城乡空间统筹。
j)规划实施影响评价: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经济效益及环境影。
响;
k)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实施规划需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技术措。
施;
l)文本附表。要求参见附录e。
高淳区土地规划篇四
各位专家,早上好。今天我们在这里进行金沟河干休所物业服务技术标(物业服务方案)评审,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技术评审,筛选出满足金沟河干休所物业服务内容和标准的'合格企业,为下一阶段经济标竞争性谈判做好准备。本次评审由招标采购办公室组织,在正式开始之前,就本次技术标评审的有关内容、方法和要求,做几点说明:
一、项目的基本情况。
金沟河干休所营院占地2.1万平米,5栋师职住宅楼、2栋军职住宅楼、1栋办公综合楼,建筑面积6.6万平米,现住户374户。本次物业服务项目招标范围包括物业服务办公室、营院收发室、营门传达室、营院保安、地下汽车库、地下自行车库、地面车库、营院停车场、营区保洁、电梯运行、护士公寓xx项物业服务内容。前期,我们会同金沟河干休所及老干部代表,拟制了物业服务内容及要求,编制并下发了竞争性谈判文件,经过资格预审和业绩考察,确定了5家入围企业。
二、评审会程序。
根据竞争性谈判文件规定,本项目技术方案评审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首先在审计和纪委监督下,组织各投标企业办理签。
3、评审方式:评审会由专家推选一名组长统一组织,采取专家逐家听取陈述答辩、集体讨论、各专家独立评分的方式进行,最后,统一交组长汇总,计算平均得分,并形成专家书面评审意见,全体专家签字确认。技术标评审合格企业标准为综合得分90分以上,合格企业可进入下一阶段经济标竞争性谈判。
三、评审要求。
1、各评委要认真听取各投标企业的陈述内容,仔细阅读各投标企业的技术方案,并做好相应记录。
2、评委要根据各投标企业的陈述内容和物业服务方案,有针对性的提出有关问题,交由企业解答。
3、各投标企业陈述答辩结束后,评委可就陈述答辩情况和技术标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并在此基础上,相互比较,独立打分。
4、相关评审表格填写要求:每位评委均有一份评审表,评审表格共设8个明细项目,每项均有具体的评审内容和标准,各评委对照内容标准,逐项打分,每项不能超过本项最高得分,总分xx0分。专家个人评分后,在本人评分表上签字,此外,组长还有一张汇总表和评审意见表,请组长根据各专家评分表汇总填写,全体专家集体签字确认。
四、评审纪律。
1、所有评委在评审过程中不得接打电话,不得以任何方式与投标企业接触;
2、在评审前,所有评委的手机、呼机均要关闭或调成振动状态;
4、所有人员进出评审室现场必须进行登记;
5、所有评审资料均由院务部招标采购办公室保管,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带走、借阅或复印。
金沟河干休所物业服务技术方案评审会会议议程。
8:xx---8:50评委召开评审预备会。
8:xx---8:50。
9:00---xx:00。
xx:00---12:00。
12:00。
企业签到。按签到表顺序,各家企业就技术标内容进行xx分钟方案陈述、5分钟评委提问。评委打分汇总后,形成评审意见。结束。
高淳区土地规划篇五
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对未利用土地的整理,因生产建设破坏或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修复,以及未利用土地的开发等活动。包括,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工矿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等。
2.农用地整理
在农用地(主要是耕地)为主的区域,通过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与生态环境。
3.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对农村地区散乱、废弃、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进行整治,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活动。
4.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
对低效利用的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进行改进,完善配套设施,加强节地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土地价值,改进人居环境,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的活动。
5.土地复垦
对生产建设活动或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采取政治措施,使其恢复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6.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
对宜耕后备土地资源采取整治措施,增加耕地面积,还剩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7.土地整治潜力
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下,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对低效的城镇工况建设用地进行改造,可增加的有效耕地面积,起来农用地面积和节约的建设用地面积,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质量提高的程度。
8.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以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为目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政治规划,在农村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基本农田整备区等开展的土地政治活动。
9.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政治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土地复垦和调整利用,实现项目区内耕地面积有增加、质量有提高,建设用地总量不扩大,布局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措施。
一 土地利用: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
二 规 划: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的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其重要特性是未来导向性。
三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
四 契约地租:主佃双方通过契约形式规定佃户按期交给物主的租金
五 经济地租:又称纯地租,指利用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或因素所得报酬扣除所费成本的余额即超过成本的纯收入。
六 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地租的实体是剩余劳动的产物。
八 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是对一定区域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安排,土地利用规划应根据这种计划来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的方针、目标,土地资源的开发整治,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调整等,以保证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并与土地的供给协调一致。
九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最基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它作为一个规划层次,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导下单独进行编制,但最好能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任务是落实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十 预测:是指预先或事先的推测或估计。是人们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手段、预先推知和判断事物未知状况。
十一 城市化:最通俗的概念是农村人口向非农人口的转化,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变的现象。
十二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指在一个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下,从总体上对全区域的土地利用历史变化和土地利用结构、布局、程度和效益等方面所作的分析。
十三 土地质量:土地相对某种特定用途表现出效果的优良程度。
十四 土地质量评价:是针对某种特定用途,对土地的适宜性能或价值作出评估或判断,包括适应性评价,经济评价,生产潜力评价和人口承载力评价。
《土地整治规划名词解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高淳区土地规划篇六
文章标题土地股份合作社新当选理事长表态发言各位股东、各位领导我们**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市委农工办和镇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直接指导和关心下,经过筹备小组和全体股东的共同努力,今天正式成立了。
在今天的股东大会上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和监事会,本人十分荣幸的当选为理事长。
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全体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向前来参加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各位股东表示衷心感谢!现就今后的工作做如下两点表态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对土地股份合作社这一新生事物的认识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是根据农村土地流转相关法律和政策的规定,以及**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推行三大合作的新形势下进行的,是合理规划、配置和开发利用农村土地资源的需求,是进一步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不断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新路子。
随着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土地流转已经成了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成立合作社既保护了股东的合法权益,又确保了流转后土地经营权和收益权不受侵占,同时更是当前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权的有效途径。
二、努力实践,切实加强股份合作社的有效运作**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成立,表明我们的工作刚刚开始,在严格遵循股份合作社《章程》的前提下,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对合作社可经营土地将广开思路,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发挥股东代表大会和理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把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社务公开,增强经营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最终让我们合作社的全体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把合作社办实办好。
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合作社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合作社定会开好花、结好果,决不辜负各级领导和各位股东的期望。
谢谢各位!《土地股份合作社新当选理事长表态发言》来源于本网网,欢迎阅读土地股份合作社新当选理事长表态发言。
高淳区土地规划篇七
近年来,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每当我们漫步街头亲身感受宜人环境时,对城市建设成就的体会最为深刻。城市建设的档次标准在日益提高,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为此付出了千万的艰辛和努力。但在社会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也同样面临着时代进步的挑战,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实现城市规划管理质的跨越,成为规划管理工作提升的基点问题。
一、社会背景分析。
(一)信息化成为主导。
目前,全球已掀起一股信息高速公路规划和建设的高潮,国际互联网上相连的计算机已近达数千万台,全球有数亿人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换和各种业务处理。当前,我国也已进入数字化的信息时代,信息事业蓬勃发展,信息网络初具规模,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尤其随着地理基础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给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土地管理已经步入现代化管理的行列,高效、便捷、快速成为信息网络效益的代名词。信息化已成为社会的主导,各行各业都在积极靠拢。
(二)管理程序法制化。
随着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减少行政诉讼,成为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并且探讨新的规划管理模式,切实杜绝商业贿赂,廉洁勤政,也成为大家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许多城市通过网上办公的实现,减少了管理人员与建设单位的面对面接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随着我国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健全,大家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烈,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小到维护自身利益,大到维护城市公众利益,主管部门每年所接收到的反馈信息在逐步增加,城市氛围中重视的规划气氛越来越浓厚。我们在深感欣慰的同时,也感到了肩负责任的重大,城市规划涉及千家万户,影响方方面面,只有搭建好与社会各界沟通交流的桥梁,才能真正提高规划地位。
二、当前规划管理模式中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管理细化,质无差别。
自1995年规划管理机构成立至20xx年全市规划管理工作垂直上划以来,规划管理力度在逐步加强,工作制度在不断完善,工作程序越来越规范。我们认真分析多年来的规划管理手段和方式,发现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仅仅是在管理深度和细度上有所增强,管理模式基本是一成不变。而当前,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的逐年增大,造成了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且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相对较少,城市规划任务繁重,问题复杂,行政效率急需提高,如果我们还是停留在十几年以来固有的以人工制图、审图为主的规划管理模式,规划管理手段将会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二)基础薄弱,数据缺乏。
纵观当前现状,城市信息化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没有数据或没有准确的数据。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不足、投入不足、技术装备落后等原因,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数据信息的需求与现实性差的矛盾愈加突出,城市数据基础信息和建设基本图件的陈旧和匮乏,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腾飞的因素。现使用的1:20xx地形图依然是1994版的,大部分城区的1:500地形图都处于空白状态。工作中要进行局部地块现状资料的测绘,工作周期予以延长,如果我们的规划资源丰富充实的话,就可进行直接的调用和应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将是一种全新的景象。
(三)资源有限,共享受限。
虽然我们拥有的资源有限,但对它的利用并不充分,规划可向社会公示,管理内部却不能实现资源共享,成为出现重复工作的因素之一。审核项目时需要审阅批复的规划,就必须去有关科室进行案卷查阅和借阅;市局办公会上还未实现对数据库资料的应用,资源的不可传递,制约着效率的提速。
(四)距离制约,传送繁琐。
xx市作为一个组群城市,各个城区相对独立,由于审批一支笔的工作原则决定了规划管理手续办理的传递性,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传送距离上不方便的弊端,建设单位往往在中心城区和各城区间进行穿梭,时间周期长,工作效率提高受到影响。
三、规划管理模式提升需要开展的几项工作。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基础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建设,提高规划科技含量,规划管理模式提升实现质的飞跃,是规划部门形象的大提升和大跨越,也是规划工作不断前进的大方向,更是国内和国外信息化大环境下的一种必然趋势。
(一)数据库建设应用迫在眉睫。
数据是规划管理的基本前提,数据库建设是规划管理模式提升的核心,要实现质的.转变,就要先抓数据,充分采集、整合和挖掘城市各种数据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区与公众的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应用系统和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撑和保障。从基础地形图的更新和其他基础数据的获取入手,努力推进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起快速有效的数据信息更新机制,为实现规划管理模式的转变奠定基础。
数据库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应用,通过数据库的应用可实现规划管理模式的技术性革命。一是数据库应用于资源的共享。通过搭建共享平台使有限的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资料随用随查,减少额外办事环节,简化办公流程。二是数据库应用于提高规划编制的科技含量。能大大缩短规划编制工作中前期基础资料的调查周期,减少工作量,并且获得的数据更加科学、准确。三是数据库应用于提高规划审核的科技含量。使规划管理部门在图纸审查时,进行多方面技术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杜绝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可能存在的弄虚作假的情况,做出科学决策。四是数据库应用于实现超前规划。借助数据库可开展规划咨询策划工作,将规划理念和思路提前向领导汇报,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更好的服务领导,引导城市健康发展。五是数据库应用于增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尤其在旧城改造和城市执法管理中将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加快城市建设速度。
(二)强化网络建设,缩短传输距离。
网络是数据和信息传输的直接载体,网络的发展减弱了距离感和缩短了时间周期,尤其国际互联网和内部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传统的交互和工作模式正在改变,处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人们可以共享数据,进而能够协同工作。
市规划局从20xx年就开始在网络方面进行了大规模建设,已形成了畅通内、外的网络。针对xx市组群城市的特点,可继续完善网络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能满足办公、科研和管理工作需要的软硬件环境,开发各类信息库和应用系统,为建设单位提供充分的网络信息服务,缩短传输距离,提高办事效率。
(三)科学引入应用软件,实现区域办公自动化。
区域办公自动化的实现就是通过利用网络通讯基础及先进的网络应用平台,建设一个安全、可靠、开放、高效的信息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为管理部门提供现代化的日常办公条件及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并减少与建设单位的面对面接触机会,切实树立起认真专业务实作风效能形象。可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和办公事务处理自动化,以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部门日常业务工作的规范化、电子化、标准化,实现信息的在线查询、借阅。
数据库建设和网络建设都是为实现规划管理办公自动化打下铺垫,规划管理办公自动化框架可以构想为以规划管理业务工作流程为主线,以图文一体化的数据库为核心,以高速网络为依托,建设规划管理的高效运作体系。因此,办公自动化应用平台的搭建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建议到办公自动化开展较为成功的城市进行考察,结合自身的业务工作特点科学确定应用系统软件,避免出现办公自动化是靠技术设备的配置为主体,而不是以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特别是管理方案的创新为支撑点,只取得名义上的办公自动化对实际工作却毫无帮助,可谓华而不实。以这样的方式实行办公自动化将是高投入和低产出的。
(四)注重人才的培养,形成人才梯队。
同时,也要把管理人员的培训当作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有计划、系统地分期分批对每个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逐步提高计算机技术水平,确保办公自动化系统真正发挥效益。并使每一位管理人员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营造出你追我赶的浓厚学习氛围,进一步适应办公自动化的技术需求。
(五)立足节约,建立试点。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且面对着政府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各区发展不太平衡等特定环境。只有通过试点引路,发挥示范作用,以点带面,逐步推进,才能确保办公自动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避免少走弯路,在系统运行初期,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降低到最小。
高淳区土地规划篇八
(初稿)。
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1.1.1潜力调查。
6.3.1.1充分利用准备工作阶段所收集资料,当所收集资料经整理后仍不能满足规划编制需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调查。
6.3.1.2补充调查以土地利用现状图、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为基础,采用问卷、实地抽样等方法,调查确定各调查单元各类待整治土地资源总量及新增耕地系数。6.3.1.3补充调查应在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乡镇人民政府配合下,以行政村为单元开展。
6.3.1.4补充调查一般应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典型调查方式。全面调查以全部行政村为对象开展;典型调查选择具代表性的行政村开展。6.3.1.4.1全面调查按以下要求进行:
b)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状况调查。以乡镇为组织单位,通过调查问卷统计各行政村待整理农村建设用地资源总量;或通过统计数据与有关规划分析,确定各乡镇的特色村、规划中心村、规划迁并村规模与布局;或调查统计各行政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城镇化趋势,对规划目标年农村人口数量的预测,参照村镇建设标准和当地宅基地标准等,测算规划农村居民点总规模,通过对比现状及规划,分析各行政村农村建设用地腾退规模;或通过图件分析确定各行政村待整理零散农村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等内容。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已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村庄,测算建设用地腾退规模、增加耕地面积和增加耕地系数;c)土地复垦状况调查。以乡镇为组织单位,收集独立工矿运营状况等有关资料,依据各乡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按图斑对工矿地进行筛选分析,确定待复垦废弃土地。选取若干典型,调查废弃土地的面积、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源保证情况、有无限制因素、是否适宜复垦、可复垦为耕地的面积与系数,以及可复垦为其他农用地的面积。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待复垦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工作。
d)未利用地开发状况调查。以乡镇为组织单位,依据各乡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通过有关分析,汇总可开发的沼泽地、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地、滩涂、湖泊水面、河流水面等。选取若干典型,调查未利用地的面积、坡度、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源保证情况、有无限制因素及是否适宜开发、可开发为耕地的面积与系数,以及可开发为其他农用地的面积。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待开发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工作。
6.3.1.4.2典型调查。
6.3.3.1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可依照新增耕地面积潜力、新增耕地系数潜力和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潜力分别评价,评价结果可进一步分级。
6.3.3.2结合县域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可投入资金量等因素,通过耕地后备资源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图件与数据分析等多方法确定待整理农用地资源,结合典型调查确定的各类可增加耕地系数等成果,测算可整理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将全县各行政村的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潜力、新增耕地系数潜力进行汇总并分级。
6.3.4.1结合县域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及调查分析数据,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可投入资金量等因素,通过规划衔接法、人均用地估算法、散户归并法等,确定待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总量,结合典型调查确定的可增加耕地系数等成果,测算建设用地可腾退规模和可整理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并将全县各行政村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进行汇总并分级。
6.3.4.2潜力等级一般不少于三级。1.1.5土地复垦潜力评价与分级。
6.3.5.1结合县域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及调查分析数据,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可投入资金量等因素,通过耕地后备资源调查、问卷调查统计、图件与数据分析等多方法确定待复垦废弃土地资源总量,结合典型调查确定的可增加耕地系数等成果,测算废弃土地可复垦规模和可整理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将全县各行政村的废弃土地复垦潜力进行汇总并分级。
6.3.5.2潜力等级一般不少于三级。1.1.6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评价与分级。
围绕中央对土地整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规划目标,结合地方实际,组织开展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土地整治权属管理、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土地收入使用、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政策措施等重大问题研究。
高淳区土地规划篇九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及房地产开发经营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土地管理政策法规研究与实施以及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土地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规划、土地整治、测量、计算机、地籍管理、不动产估价的'基本训练,突出特点是把学生培养成既具有现代管理理论又具有土地科学与管理领域专业技术才能的专门人才。该专业学生具有突出的土地资源管理和房地产开发经营方面的技术专长,同时具备遥感和gis技术等现代专业技术特长。
高淳区土地规划篇十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市上要求,我县三堂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xx—2030年)于20xx年5月启动,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20xx年6月,根据益阳市规划修编比选方案,与修爽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了规划修编合同,开始了规划修编工作。我县三堂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xx—2030年)工作前后共完成六版专题研究修改稿、两版大纲修改稿。20xx年,在规划任务下达后,我县积极抓好规划修编工作,在市、县国土资源部门指导下,完成了三堂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上报市政府。市政府于20xx年2月批准了我县三堂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此期间,我县积极编制三堂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已编制完成。按照相关要求,要提交专家组评审后才能报市政府审批。因此,县政府确定今天专题召开三堂街镇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审会,提交专家组评审。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参加今天评审会的各位专家。他们是:湖南城市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院长、国家特许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王炀康;中国城市规划师协会高级顾问、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土地高级咨询师胡玉洁;益阳市国土资源局土地高级咨询师、规划科科长罗韬;桃江县城乡规划办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师协会资深顾问洪子昂;中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资深会员龙威伟;王炀康教授任主任评委。
规划管理局局长罗国斌、桃江县国土局局长谢微峰、桃江县城乡规划管理局副局长王仕杰),三堂街镇公众代表以及规划编制单位修爽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编制人员:项目负责人修爽、编制员王辉、编制员王俊娥。
让我们对各位专家、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的会议一共有六项议程。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请规划编制单位修爽规划设计研究院介绍规划编制情况。
(下面由修爽规划设计研究院作方案汇报〃〃〃〃〃〃〃〃〃〃)。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由城市规划方面主管领导杨林梅发言。
(为调整完善城市发展布局,科学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促进城市科学协调发展,20xx年底,桃江县委、县政府正式启动了《桃江县城市总体规划(20xx-2030)》修编工作。修编工作开展以来,在县规划局的大力支持下,在修爽规划设计研究院各位专家的辛勤努力下,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目前已初步成型。希望与会专家多提宝贵意见,进一步完善规划的可操作性,形成一个高水平、高标准,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城市总体规划。············)。
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请参会县级部门负责人发表意见。
(下面由罗国斌、谢微峰、王仕杰)发表意见〃〃〃〃〃。
罗国斌局长:〃〃〃〃〃〃〃。
谢微峰局长:(通过修爽规划设计研究院人员的汇报后,我提出两个要求:一是高度重视规划修编工作,要合理利用土地。土地是最珍贵的资源,我们要确保三堂街镇基本农田保有量不降低,要提高规划技术含量,为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原则同意修爽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方案,要求修爽规划设计研究院按大家提的意见和建议认真修改,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好环保设计,方案修改后按程序上报。〃〃〃〃)。
下面进行第四项议程,请三堂街镇公众代表发表意见。
(由公众方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公众方通过对修爽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汇报准备好问题,各抒己见。一定要准备,随机抽取公众代表。〃〃〃〃〃〃)。
下面进行第五项议程,请各位专家发表评审意见。
(由主任评委王炀康率个专家发言、并决定方案是否通过〃〃〃〃〃〃。
与会专家围绕城市总体规划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展开论述,就进一步完善规划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由王炀康总结发言:三堂街镇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思想正确、目标明确、内容完整,突出了保护耕地、基本农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保障了城乡发展用地,基本达到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该规划落实了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任务,提出了三堂街镇的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安排基本合理;落实了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划定的土地用途区基本符合各区域、各行业、各类用地的要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得到统筹安排;土地整治规划安排合理;规划实施措施基本可行;该规划资料较翔实,论证分析较透彻,成果齐全,基本符合威远县的实际情况,修改完善后可按法定程序报批。)。
下面进行第六项议程,请县人大、县政协领导讲话。
(刘慧之或孟丛讲话: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和依据,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各位评审专家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科学把握城市发展的远景和趋势,站在现代城市发展潮流的最前沿,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为我县三堂街镇的城市规划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希望规划编制单位认真梳理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尽快修订完善规划。相关部门要严格、认真地实施规划,用规划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我县也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刚才各位专家、领导、同志们对我县三堂街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下来后,还有需要补充的,请在本周五下午5:00以前,与县国土资源局规划股联系。
最后,我根据各位专家和领导的意见,强调三点意见。
一是认真完善规划。刚才,各位专家和领导按高标准的要求,从不同角度对规划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规划编制单位充分采纳,进一步完善规划,确保规划具有较高的前瞻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严格执行规划。规划通过评审后,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报批。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充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确保规划的延续性。同时,规划编制单位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规划的参谋指导作用,做好规划实施的后期相关服务工作。
三是积极配合实施规划。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相关部门要从全县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对规划的实施给予大力支持配合,形成发展合力,确保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谢谢!
高淳区土地规划篇十一
《哈尔滨市土地储备办法》,已经2007年8月22日市人民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10月10日起施行。
市长:张效廉。
二〇〇七年九月五日。
第一条为加强土地资产管理,实施土地宏观调控,合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提高行政效能,增加土地收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土地储备,是指按照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对通过收回、收购、征收等方式取得的土地予以储存,并进行前期整理和开发,以供应调控各类建设用地需求,有效配置土地资源的行为。
第四条本办法由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市土地储备机构具体负责土地储备日常工作。
市国土资源、发展和改革、财政、建设、城市规划、房产住宅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土地储备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市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根据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要求,结合土地供应计划编制土地储备计划,报经市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规划性质为经营性建设用地和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工业、社会公共事业等其他项目建设用地,应当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库,由市土地储备机构进行储备。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有土地,在按照法定程序收回土地使用权后,由市土地储备机构予以储备:
(一)土地使用权出让期届满,土地使用权人未申请续期或者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土地;
(二)用地单位因撤消、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的原划拨的土地;
(三)经核准报废的公路、铁路、矿场等用地;
(四)应依法收回的闲置国有土地;。
(五)土地使用权人违反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有偿使用合同约定被依法解除合同的土地;
(六)其他应当依法无偿收回的土地。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有土地,由市土地储备机构依法收购后予以储备:
(一)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的土地;。
(四)土地使用权人申请政府收购的土地;
(五)土地使用权人因搬迁、盘活土地资产等原因调整出的土地;
(六)其他适宜收购储备的土地。
第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土地,市土地储备机构在依法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后予以储备:
(一)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
(二)为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可转为建设用地的集体所有农用地;
(三)可转为建设用地的集体所有未利用土地。
第十条对未确定土地使用权人的国有土地,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可直接纳入储备。
第十一条土地收购储备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七)需要净地的,市国土资源、发展和改革、城市规划、房产住宅等行政主管部门凭批准的土地储备方案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二条土地收回及征收储备的程序,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储备土地按照下列规定对土地使用权人予以补偿:
(二)征收集体所有土地的,对其补偿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政府实施优先购买权的土地,按照申报成交价格补偿。
第十四条土地储备的补偿,除按照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给予土地和地上建筑物补偿外,对其他补偿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依据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储备的土地不予补偿。
第十五条市土地储备机构负责净地储备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开发整理,完成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和附着物的拆迁、土地平整等前期开发工作。
第十六条市土地储备机构可以在供地前将储备土地的使用权或者连同地上建筑物进行经营等前期利用活动,所获收益纳入土地储备专项资金。
市土地储备机构应当定期向市土地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报告储备土地的前期利用情况。
第十七条市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拟定储备土地供地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将储备土地供地信息向社会公布,进行招商、洽谈,做好储备土地供地前的准备工作。
第十八条储备土地以出让方式供应的,由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与受让人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储备土地以划拨方式供应的,土地储备成本由土地使用权人承担。
第十九条市人民政府设立土地储备专项资金。市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每年从土地出让金总额中提取20%充实土地储备专项资金。
土地储备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执行。市财政、审计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实施监督。
第二十条土地储备相关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秉公办事,不得利用职权徇私舞弊。
违反本条前款规定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2007年10月10日起施行。
高淳区土地规划篇十二
1、认真学习、贯彻规划方面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不断学习规划设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2、参与组织园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参加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讨论。
3、协助部门经理进行园区一二级开发过程中设计管理工作,达到项目设计的各项工作目标,确保项目快速、低成本、高质量的顺利进行。
4、项目确立后,参与土地现状调查及勘测设计工作。
5、会同设计单位,征求建管、消防、交通、人防、环卫、卫生及有关配套单位的意见和听取其要求。
6、负责联系、协调规划设计单位和相关部门的业务关系。
7、熟悉园区规划图纸及有关文件,并负责园区规划文件、资料的管理,并按阶段归档。
8、建立境内外知名规划设计机构及专家档案的情报收集整理,并建立相关情报管理体系。
9、负责整理会议纪要及上报工作进度。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高淳区土地规划篇十三
第一条为了加强土地市场管理,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改善投资环境,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储备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土地储备,是指政府接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将依法征用、收回、收购的土地进行储存和前期开发,以供应和调控城市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的行为。
第四条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土地储备工作。
市土地储备机构具体负责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四区范围内的土地储备工作。
榆中县、永登县、皋兰县、红古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土地储备工作。
计划、经济、建设、财政、房产、物价和政府法制等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权限,配合做好土地储备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土地储备,应当遵循规划优先、资产增值、可持续利用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六条市土地储备机构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以及市场需求情况,编制土地储备中、长期规划和计划,经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七条下列国有土地应当进行储备:
(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政府统一征用的土地;
(二)依法收回的土地,包括:
2.原划拨土地因单位撤销、迁移等原因,停止使用的;
3.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经核准报废的;
4.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连续二年未使用的;
5.非法占用的;
6.不按批准用途使用的;
7.因实施城市规划和旧城区改造或为公共利益需要,政府批准收回的;
8.原划拨土地因单位破产、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停止使用的;
9.其他应当依法收回的。
(三)闲置土地和未确定具体使用权人的土地;
(四)其他应当进行储备的土地。
第八条下列土地应当以收购方式进行储备:
(一)土地使用权人拟将原划拨土地用于联建、联营、开发和转让的;
(二)土地使用权转让申报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
(三)其他应当以收购方式进行储备的。
第九条下列土地可以以收购方式进行储备:
(一)土地使用权人申请土地储备机构收购的;
(二)土地使用权人提出解除出让合同的;
(三)其他可以以收购方式进行储备的。
第十条土地收购应当遵守下列程序:
(二)土地储备机构对初步确定收购的土地补偿费用进行测算,提出收购方案;
(五)土地储备机构与原土地使用权人共同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申办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第十一条《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收购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及权属依据;
(二)土地收购补偿费用及支付方式和期限;
(三)交付土地的期限和方式;
(四)违约责任;
(五)其他需要约定的事项。
第十二条土地收购补偿费,应当按被收购方投入土地的合法成本计算,采取下列方式确定:
(二)按照双方约定的其他方式确定。
土地收购补偿费的确定,应当接受价格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三条土地储备机构应当对依法征用、收回、收购的土地进行平整、基础配套等前期开发工作和供给前的准备工作。
第十四条城市各类建设用地应当按计划供应,并逐步由政府土地储备库提供。
除依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确需划拨的土地外,城市各类建设项目使用储备土地应当实行有偿使用,不得划拨;其中房地产开发等商业经营性建设项目用地应当以公开招标、拍卖的方式出让,不得采取其他方式。
储备土地依法划拨的,土地使用人应当向土地储备机构支付所划拨土地的储备成本费用。
第十五条采用出让方式供给的储备土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土地出让信息和土地出让结果。
第十六条已储备土地在出让、划拨前,土地储备机构可以临时使用或者出租、抵押。第十七条土地储备资金通过以下渠道筹集:
(一)财政拨款;
(二)土地储备机构信贷等自筹资金;
(三)其他可以用于土地储备的资金。
土地储备机构应当对土地储备资金实行专户管理;财政部门应当对土地储备资金的运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土地储备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由市财政部门和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另行规定。第十八条储备土地出让获得的出让金应当全额上缴财政专户。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将应当储备的土地未经储备而擅自转让或者用于联营、联建以及其他用途的,计划部门不得批准立项,土地和房产部门不得为其办理相关审批及登记手续,规划和建设管理部门不得办理建筑审批手续。
第二十条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土地储备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土地储备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高淳区土地规划篇十四
发布时间:2012-1-12浏览次数:203适用范围。
本要点规定了市级土地整治规划(以下简称市级规划)编制的任务、内容、程序、方法和成果要求等。
本要点适用于全国市(地)级行政区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农用地分等规程。
农用地定级规程。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
市(地)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术语和定义。
4.1规划定位。
市级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包括:
a)依据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土地整治的战略和目标;
b)分析土地整治潜力,合理安排土地整治的规模布局、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
e)制定规划投资与筹资方案及规划实施计划;
f)开展规划实施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社会影响评价;
g)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4.3规划范围。
4.3.1市级规划范围为市级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与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相一致。
4.5.1市级规划的编制主体为市级人民政府。
4.5.2市级规划的组织编制工作由市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市级规划的编制依据是:
b)国家有关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d)依法组织开展并公布的相关调查评价成果。4.7编制原则。
在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下,坚持科学规划、严格监管,立足于增加耕地规模及质量,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并遵循下列原则:
a)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b)上下结合,与有关规划协调;
c)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变更调查及有关调查成果为基础;
e)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确保城乡统筹发展的综合效益;
f)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优化生态空间格局;
g)在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确定规划方案;
h)坚持政府决策、部门合作、专家论证、公众参相结合。4.8编制程序。
市级规划编制一般分为以下阶段:
a)准备工作;
b)调查分析;
c)基础研究;
d)拟定方案;
e)协调论证;
f)评审报批;
g)规划成果应用。4.9其他要求。
4.9.1编制市级规划除执行本要点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4.9.2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补充规定或要求,但不应与本要点抵触。
4.9.3市级规划编制所依据的基础数据应当符合有关法律的规定。规划成果数据应统一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有关要求见附录a。
5.1.1成立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审定工作计划,落实编制经费,协调与有关部门的关系,解决规划中的重大问题,审查规划方案等。
5.1.2组建规划编制组。编制组负责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具体工作。
5.2.1基础资料收集。
5.2.1.1根据规划需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调查收集以下基本资料:
a)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自然灾害等资料。
b)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耕地后备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景观资源等资料。
c)经济社会状况:主要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农业统计、农用地分等、区域交通、农田水利、民风民俗、历史文化资源等资料。
d)生态环境状况:主要包括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及生态环境评估、监测等资料。
e)有关规划、标准及调查:主要包括土地整治涉及的土地、农业、林业、牧业、城乡建设、交通、水利、环境保护、旅游、文化等部门规划、标准及调查资料等。
5.2.1.2基础资料应由市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提供。主要包括纸质文字报告、数据、图件及相应的电子文件。
5.2.1.3基础资料调查时,应进行信息核查、归档整理工作。
5.2.1.4应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料及调查成果。当所收集的资料经整理后不能满足规划编制要求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实地补充调查。
5.2.2规划基数确定。
应以合法审定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将二调成果更新到规划基期,形成规划基数。
5.2.3基础图件准备。
6.1.1基础研究包括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情况评价、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土地整治重大问题研究等。
6.2.1一般要求。
上轮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地区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价,未开展上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地区可结合实际开展土地整治相关工作情况的总结和评价。
6.2.2上轮规划编制情况介绍。
结合上轮规划编制环境背景,分析上轮规划编制原则、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及主要实施措施情况。
6.2.3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总结。
总结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经验,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潜力挖掘情况,补充耕地主要途径、面临问题及困难,分析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实施情况。
6.2.4上轮规划目标实现情况分析。
对比分析上轮规划实施期间补充耕地及耕地占补平衡落实情况。已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地区,应分析挂钩周转指标归还情况。
6.2.5总体效益评价。
结合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从划分项目类型和重点区域等不同角度,结合土地整治项目的目标设置来选取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的总体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6.2.6保障措施及有关政策落实情况。
总结现行规划保障措施及有关政策、组织、资金执行情况。
6.2.7总结与建议。
6.3.1潜力调查。
6.3.1.1充分利用准备工作阶段所收集资料,当所收集资料经整理后仍不能满足规划编制需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调查。
6.3.1.2补充调查以土地利用现状图、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及相关规划等资料为基础,采用问卷、实地抽样等方法,调查确定各调查单元待整理农用地总量、待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总量、待开发未利用地总量及待复垦废弃土地总量。
6.3.1.3补充调查应在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统一组织与指导、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配合下、以乡镇为单元开展。条件允许的地区也可以行政村为单元开展。
6.3.1.4补充调查包括全面调查和典型调查。全面调查以全部乡镇或行政村为对象开展;典型调查在土地整治类型初步分区基础上,选择具代表性的典型乡镇开展。
6.3.1.5补充调查一般应采用全面调查方式;当调查待整理农用地总量、待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总量时,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开展典型调查。
6.3.1.6调查农用地整理状况时,重点调查分析农用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和增加耕地系数。对已开展农用地整理的乡镇,可通过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整理项目进行;对未开展农用地整理的乡镇,可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集中连片的农用地区片,并与同类型地区农用地整理项目进行对比。
当采用典型调查方式进行时,应依据地貌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农业耕作方式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划出若干个农用地整理类型区,分区一般不打破乡镇级行政区界线。在各类型区内,分别选取典型乡镇开展调查。典型调查抽取的样本应分布均匀,个数一般应不少于乡镇总个数的30%。
6.3.1.7调查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状况时,应调查现状及规划的人口、人均用地、户均用地等信息,调查村镇规划布局设想、已实施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系数等。
当采用典型调查方式进行时,依据居住方式、城镇化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划出若干个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类型区,分区一般不打破乡镇级行政区界线。在各类型区内,分别选取典型乡镇开展调查。典型调查抽取的样本应分布均匀,个数一般应不少于乡镇总个数的30%。
6.3.1.8调查未利用地开发状况时,应调查荒地、盐碱地、沙地和滩涂等未利用土地可开发利用的数量与分布等,调查未利用地成因、限制因素、可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率、开发环境风险、开发投资要求等。
6.3.1.9调查土地复垦状况时,应调查各类建设挖损、塌陷、压占、污染及灾害损毁等废弃地的数量和分布等,调查废弃地的成因、复垦限制因素、可复垦条件、复垦率、复垦环境风险、复垦投资要求等。
6.3.2潜力功能分区划分。
6.3.2.1潜力功能分区应作为各类土地整治潜力评价与分级的基础工作开展。
6.3.2.1依照市域城乡空间发展态势、重要生态功能区布局、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及地形坡度、是否已开展土地整治项目等内容,划定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明确可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范围以及不同功能分区内土地整治工作的重点方向。
6.3.3.1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可依照新增耕地面积潜力、新增耕地系数潜力和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潜力分别评价,评价结果可进一步分级。
6.3.3.2新增耕地面积潜力、新增耕地系数潜力应结合市域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及调查成果,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元,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可投入资金量等因素,测算可整理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以及新增耕地系数,并分别按照新增耕地规模、新增耕地系数等依高低顺序进行分别汇总和分级。
6.3.3.3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潜力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元,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分析耕地现状质量状况及分布,结合规划提高等级设想,确定耕地质量可提高等级及面积,进行相应汇总和分级。
6.3.3.4农用地整理潜力等级一般不少于三级。
6.3.4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评价与分级。
6.3.4.1结合市域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及调查成果,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元,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政策、规划和可投入资金量等因素,采用相关规划腾退法、模拟规划腾退法、人均(户均)用地标准法、图斑筛选法等,测算建设用地可腾退规模和可整理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并将全市各乡镇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进行汇总。
人均(户均)用地标准法见附录d。
6.3.4.2以乡镇为单元,依据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增加耕地系数及规模,并结合市情及其他影响因素,划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等级。潜力等级一般不少于三级。
6.3.5土地复垦潜力评价与分级。
6.3.5.1结合市域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及全面调查与分区调查成果,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元,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可投入资金量等因素,测算废弃土地可复垦规模和可复垦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并将全市各乡镇的废弃土地复垦潜力进行汇总。
6.3.5.2以乡镇为单元,依据废弃土地复垦增加耕地系数及规模,并结合市情及其他影响因素,划分废弃土地复垦潜力等级。潜力等级一般不少于三级。
6.3.6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评价与分级。
6.3.6.1结合市域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及全面调查与分区调查成果,以乡镇或行政村为单元,考虑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和可投入资金量等因素,测算未利用地可开发规模和可整理为耕地、农用地的面积。并将全市各乡镇的未利用地开发潜力进行汇总。
6.3.6.2以乡镇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依据未利用地开发增加耕地系数及规模,并结合市情及其他影响因素,划分未利用地开发潜力等级。潜力等级一般不少于三级。
7.1.1规划成果编制阶段应提出土地整治规划的初步目标,并按照不同的技术、经济和政策条件,拟定若干规划供选方案,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充分协调,上下反馈。在多方案论证比较和与相关规划衔接的基础上,修正初步目标,相应调整方案,最终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综合效益较好的方案为规划推荐方案。并深化相关研究,完善规划内容,编制规划文本、图件和说明,建立规划成果数据库。
7.1.2规划成果应充分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对规划目标、重点区域、重点工程、示范项目以及有关实施保障措施等进行重点论证,加强土地整治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等有关规划的协调,确保土地整治目标落实到位。
7.1.3规划涉及的重大问题应由专家领衔研究和论证,充分听取专家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7.1.4在规划编制的主要阶段,应采取公告、听证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的规划成果应在公共媒体上公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相关权利人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规划送审稿。并按照规定程序,将规划送审稿逐级上报有权批准机关审批。
7.1.5规划成果应包含以下方面:
b)土地整治分区与布局,包含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
c)基本农田建设与农地整治;
d)建设用地布局优化与整治安排,包含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范围等;
e)土地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f)土地整治基础支撑体系构建(主要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
h)重点工程与示范项目的安排;
i)规划投资与筹资分析;
j)近期规划安排;
k)规划实施影响评价,包括社会影响评价、经济效益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l)规划实施保障的主要措施。
7.2规划战略及目标确定。
7.2.1规划战略。
土地整治规划战略是土地整治的基本导向,是实现规划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政策方针。市级规划应遵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导向,落实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任务及指引,根据市域土地及其有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土地整治潜力评价结果及现有土地整治力度,明确市域土地整治战略。
7.2.2规划目标。
7.2.2.1土地整治规划目标是指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规划期内通过土地整治,所要达到的特定目的,其以定性和定量的形式体现。规划目标一般包括总体目标及调控指标。
7.2.2.2目标确定的依据主要包括: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
c)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
d)其他地域特色要求。
7.2.2.3确定目标的方法主要包括:
a)依据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的任务要求,从解决当前土地利用及整治的实际问题和需要出发,从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等角度提出规划总体目标。
7.3.1一般规定。
市域土地整治规划主要包括土地整治战略分区与布局、基本农田建设与农地整治、建设用地布局优化与整治安排、土地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土地整治基础支撑体系构建等内容。
7.3.2.1在土地整治潜力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为统筹安排市域内耕地、各类农用地、农村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废弃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引导土地整治的方向,实现土地整治目标,进行土地整治战略分区,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7.3.2.2农用地整理重点区域划定原则有:
a)农用地整理新增耕地潜力较大;
b)农用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等级较大;
c)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分布相对集中;
d)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相对优越,农用地整理基础条件较好;
e)原则上一般不打破乡镇级行政界限。
7.3.2.3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重点区域划定原则有:
a)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较大;
b)农村居民点分布零乱、分散;
c)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群众基础好;
d)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比较紧张,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不合理;
e)已有较好城乡空间规划基础;
f)生态搬迁村庄集中地区。
7.3.2.4废弃土地复垦重点区域划定原则有:
a)废弃土地复垦潜力较大,可通过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恢复到可利用状态;
b)相对集中连片,可有效提高土地复垦效率和复垦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c)土壤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坡度适宜,有利于降低复垦成本;
d)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7.3.2.5未利用地开发重点区域划定原则有:
a)待开发未利用地相对集中连片,开发潜力大,具有规模开发价值;
b)土壤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坡度、交通条件适宜,有利于降低开发成本;
c)充分考虑生态资源承载力,不破坏自然环境。
7.3.2.6土地整治规划重点区域应列表表示,同时编绘重点区域布局图,相关表格见附录f。
7.3.3基本农田建设与农地整治。
7.3.3.1结合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的基本农田集中区布局,明确耕地及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以建成大面积连片的高标准农田为重点,优先安排新增耕地项目,以利于实行规模经营。
7.3.3.2基于各乡镇土壤、水文、地形、农业基础设施、经济因素等差异性,与水利、交通、农林等相关部门充分衔接,提出适应于不同乡镇的耕地及基本农田建设重点方向。
7.3.3.3坚持“数量、质量并重,兼顾生态”,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同时,关注新增耕地及其配套设施、未来耕作方式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技术要求。
7.3.4建设用地布局优化与整治安排。
7.3.4.1结合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有关规划,提出未来城镇空间体系发展方向。
7.3.4.2优化城镇用地布局,提出旧城危旧房改造、低效污染工业用地腾退、城中村改造的模式与要点。
7.3.4.3结合村庄所处区位、经济、规划等因素,提出不同类型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模式,明确未来整治关注重点。
7.3.4.4明确市域特色村庄保护与建设方向。
7.3.4.5划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
a)已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地区,应结合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重点区域划定项目拆旧区备选区域。
b)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新区应位于允许建设区及有条件建设区内。
c)暂未列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地区,可预分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预划定项目备选区域,并明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启动条件及保障措施。
d)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区及建新区还应符合其他有关规定要求。
7.3.5土地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7.3.5.1分析气候、土壤、水文、地形、植被、地质灾害、环境保护、文化遗产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划定市域土地生态敏感性区,提出不同分区土地整治关注重点与方向。
7.3.5.2区别不同待废弃土地类型,提出废弃土地复垦过程中生态重建模式。
7.3.5.3区别不同待开发未利用地类型,提出未利用地开发过程中生态保护要求。
7.3.6.1结合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有关规划,提出水利及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框架;结合区域水利设施和交通骨干工程,提出田间工程与水利骨干工程、交通骨干工程的协调连接要点。
7.3.6.2依据自然本底特征,划定不同的农田工程建设类型区,提出农田基础设施规划布局要求。
7.3.6.3提出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的建设内容和标准。
7.4.1中心城区土地整治范围为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有条件的地区也可对市辖区范围内的土地整治进行统筹安排。
7.4.2中心城区土地整治主要任务是针对中心城区允许建设区内的城中村及范围外的村庄、旧城危旧房区及待腾退工业用地制定不同的整治模式及时序,并提出区域土地空间储备设想,促进城乡空间布局的优化;加强耕地、水系及绿地系统等生态空间建设,优化中心城区生态用地结构与布局,提升中心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7.4.3中心城区土地整治方向应与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充分衔接。
7.4.4中心城区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建新区建设时序要与中心城区发展布局要求相一致。
7.5重点工程及示范项目安排。
7.5.1重点工程。
7.5.1.1以划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为基础,立足当地经济社会条件和土地资源利用特色,以落实区域内土地整治重大任务,或解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能源、交通、水利等)、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发展规划等土地整治活动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为目的,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制定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并明确整治的区域、方向等。
7.5.1.2重点工程可以在重点区域内安排,也可以跨若干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在规模上区别国家层面的重大工程。重点工程一般通过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实施。
7.5.1.3重点工程应具有以下特点:
b)对实现规划目标起主要支撑作用;
c)对落实重点区域内土地整治任务发挥主导作用;
d)预期投资效益较好;
e)能够明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7.5.2示范项目。
7.5.2.1示范项目是指规划期内以增加耕地为主要目的,围绕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任务和重点工程,集中资金成规模进行的土地整治活动。示范项目主要在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内安排。
7.5.2.2示范项目选定应符合以下要求:
b)预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明显;
c)对推进市域土地整治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
d)有一定规模;
e)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要求。
7.6.1总投资估算。
7.6.1.1总投资估算。
结合规划目标,参照有关调查数据,按照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废弃土地复垦、未利用地开发的类型分别估算各类投资并加总,得出土地整治方案的总投资规模。
7.6.1.2示范项目投资估算。
示范项目投资可采用系数法估算,即参照近期类似项目的投资,考虑地形地貌、基础设施、物价水平和劳动力价格等因素,估算每个项目的投资规模。也可采用单位面积标准法估算,或采用其他方法进行估算。
投资估算采用的系数法和单位面积标准法见附录e。
7.6.1.3重点工程投资估算。
重点工程投资估算可由示范项目和一般项目投资估算结果汇总。具体参照典型项目和预算定额标准进行估算。
7.6.2筹资分析。
在一定筹资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本地区土地整治所需资金的筹资渠道。可包括:
a)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b)耕地开垦费;
c)土地复垦费;
d)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
e)耕地占用税、农发基金;
f)社会单位、个人投资;
g)农民个人投资;
h)其他投资。7.7近期规划安排。
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资金情况和实施条件等,对近期土地整治做出安排。
7.8规划影响评价。
7.8.1经济效益评价。
7.8.1.1规划实施的经济收益是项目实施后的总收益与未开展项目之前耕地及其他土地收益之差,即增量收益。增量收益来源于以下三部分:1)新增耕地产生的收益;2)现有耕地产能提高获得的收益;3)农业生产成本降低获得的收益,其主要包括灌溉、人工、运输成本的降低带来的收益。增量收益=(实施后现金流入-实施前现金流入)-(实施后现金流出-实施前现金流出)。
7.8.1.2评价方法:经济效益分析评价一般采用静态分析法,也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静态分析评价指标主要测算投入量、预期净产出和投资回收期等。
7.8.2社会影响评价。
7.8.2.1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主要是指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宏观社会效应。应从增加耕地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耕地质量、增加粮食产能,农田集中连片便于规模经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利于推广现代农业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改造村庄建设布局、改善生活环境、实现农村居民点和村镇企业集约用地、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等方面进行社会影响评价。
7.8.2.2评价方法:可依据评价内容,结合实际,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7.8.3环境影响评价。
7.8.3.1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要求,编写规划环境影响篇章,预测、分析和评价土地整治规划方案的实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管理或技术等对策措施。
7.8.3.2环境影响评价由规划编制机关编制或组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编制,且必须经过有关部门评审。
7.8.3.3主要评价内容有:山区主要选择森林覆盖率(或植被覆盖率),保护水源地、治理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面积等指标;平原地区主要选取农田防护林网密度、农田污染改善程度、防洪排涝改善程度、复垦损毁废弃地、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效益等指标;结合土地整治可能产生的其他预期影响,分析对环境产生的综合效益。
7.9.1围绕规划目标和方案,结合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条件制定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7.9.2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需重点关注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整治土地权属调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统筹推进土地整治等内容,提出领导责任、组织制度、财政保障和监督管理等的具体要求。
规划文本是规划决策结果的表达,是规划实施的法定依据。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任务具体、措施可行、文字表达简明、数据计量规范。规划文本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a)前言:规划目的、任务、依据,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等;
c)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各类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及分级等;
h)规划投资与筹资分析:土地整治的投资规模、筹资能力及渠道;
j)规划实施影响评价: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经济效益及环境影响;
k)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实施规划需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技术措施;
l)文本附表。要求参见附录e。8.2规划图件。
8.2.1图件名称。
规划图件是配合规划文本及其说明内容的图形表达,一般应包括以下图件:
a)土地利用现状图;
c)农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
d)耕地等级提高潜力图;
e)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
f)废弃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
g)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分布图;
k)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及示范项目分布图;
l)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分布图;
n)城乡空间体系规划图;
o)生态敏感区分布图;
p)重要基础设施布局图;
q)中心城区绿色空间格局图;
r)中心城区城乡空间体系规划图;
s)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图;
t)其他图件。
8.2.2比例尺要求。
图件与比例尺一般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相同。
8.2.3图例和图面配置。
规划说明主要阐述规划决策的依据和过程,是规划实施中配合规划文本应用的主要参考。规划说明应翔实充分,一般应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a)编制规划的简要过程;
b)规划背景分析;
c)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情况评价;
f)拟定规划实施措施的依据和条件;
g)规划影响评价说明;
h)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8.5规划附件。
规划评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
a)符合有关法规和政策,充分体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统一的要求;
b)采用的基础资料翔实可靠;
c)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测算符合实际;
d)规划目标切实可行;
e)规划方案论证充分;
f)区域政策合理;
g)重点区域划定,重点工程与示范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安排切合实际;
h)规划投资估算和预期效益评价依据充分、方法科学;
i)规划协调到位;
j)规划实施措施可行;
k)规划文本和说明的内容符合要求,论述清楚;
l)规划图件内容完整,表现清晰,编绘方法正确,符合制图要求。9.2评审应对规划成果做出结论,并提出修改或补充意见。
9.3规划成果根据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后,按照有关规定上报审批。规划成果应用10.110.210.310.4市级规划成果经批准后,应向社会公告。
对市级规划成果实施状况进行动态评估、监测和预警。将市级规划成果纳入国土资源管理的信息化体系。市级规划成果的调整、修改应遵照有关规定进行。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368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