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编写,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重点。教案的编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个性化的差异化教学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这些教案覆盖了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内容,涉及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案编写的原则和技巧,提高教案设计的能力和水平。同时,教案范例也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资料,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过程和开展教学活动。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相信对于教案编写会有所启发和帮助。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篇一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画一画、做一做机器人,使学生初步了解机器人的简单知识,了解机器人与人的关系。运用综合技法表现机器人,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
通过本课教学,感受创新的乐趣,逐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知道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2、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
3、能用绘画的方法画一个机器人,或者用多种材料制作机器人。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创作,或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难点:生动地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录像带、机器人资料和教具、学生作业、绘画工具和制作材料等。学生:机器人资料、绘画工具、多种制作材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组织学生安排好用具。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交流机器人资料(书、图片、网上下载资料、机器人模型„„)。小组交流,典型发言。设计意图:
初步了解有关机器人的科学知识。
2、机器人本领大,它能帮助人做什么?观看录像与图片寻求答案。
3、带着问题从录像和图片中找答案(生活中、生产中、科学研究中„„)。
4、如果让你设计一个机器人,你想让它帮人做什么?设计意图:
启发学生根据机器人的功能特点进行创新设计。
5、看书第18、19页书中作品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三)作品创作按要求完成作业:
(1)用绘画的方法画一个帮人做事情的机器人。(2)使用各种绘画材料进行表现,学生独立完成。
2、展示作品,比一比谁的机器人本领大、外形美观、色彩鲜艳。学生评价活动。
评比:最漂亮的、最神奇的、最实用的„„机器人。
板书设计:
了解机器人—机器人的功能和用途—创新设计。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篇二
教学。
设计教材分析: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午、端阳、龙舟节等。相传,这一传统节日活动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而举行的。
每年端午主要的庆祝活动有插艾、喝雄黄酒、挂香包、吃粽子和竞渡等。本课设计选择了“做香包”为主题活动,旨在通过教学活动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来由与相关习俗,感知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来由与相关习俗,感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2、通过了解端午香包的特点与用途,在制作香包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发展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难点:学着制作一个端午香包,并适当加上装饰图案和挂绳。
教具学具:
长条卡纸、彩笔、剪刀、针、彩线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1、师生谈话师:刚刚度过了五一小长假,接下来,我们即将迎来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什么节日?五月五是什么节日?生:端午节师:有哪些习俗,你们知道么?生:端午节……吃粽子、吃绿豆糕、挂卤鸡蛋、挂彩绳、挂香包、插艾草、赛龙舟等……2、感受欣赏端午节各种庆祝物件,如:粽子、龙舟、插艾草等。
每小组桌子上都有一个实物香包。
11、看纸香包是由哪三个部分组成?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挂绳(2)六面体(3)吊穗22、拆教师引导学生拆开香包,看看香包的基本形是什么形?两个基本形组成了什么形状?生:基本形: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组成了正方形。
33、思长条纸尾端是什么形状?怎么做的呢?至少要做几个正方形?生:尾部是三角形,直接剪去,一共要做七个正方形。
44、想装饰图案画在哪里?生:靠近尾部的三个正方形做装饰图案。
学生小组探究找方法,汇报结果。
三、
方法探究1、学生探究汇报制作步骤生:
(1)折长条纸一张,顺着一个方向对折三角形,重复折,直到尾端结束;(2)剪剪去尾端一个三角形;(3)装饰将靠近尾端的六个小三角形(三个正方形)进行图案装饰。
师指导学生上台完成一个六面体的制作。
备注:画好后,继续强化折痕。
(4)包(香料、装饰)将香料装入小三角锥里,继续朝尾部折叠。将尾端三角形插入口内,折叠成香包,用针穿插彩绳装饰完成。
四、自由探索要求:尝试用硬的长纸条折叠一两个纸香包,做到棱角分明。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观摩评析1、收集作品,悬挂、展示。
2、讲评。
六、知识延伸欣赏不同地域的香包图片。
七、板书设计。
端午节——端午香包折、剪、装饰、包。
-->。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篇三
通过观察、分析、创作连环画作品。了解连环画的特点。
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方法。【教学难点】。
故事中主要情节的环面表现及形象的连续性。【教具】。
课本、有关资料图片【学具】课本、绘画工具【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的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教师讲一个学生熟悉的小故事,如:龟兔赛跑、狐狸与乌鸦等。提问:如果把这个故事画下来再给大家讲,你们感觉怎样?学生根据教师故事的内容进行联想。教师展示故事的连环画,引导学生欣赏。
爱心。
用心。
专心1。
你们感觉用连环画讲故事如何?引出课题。
三、教授新知:
小组交流。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研究的情况。
画面的安排有什么特点?封面应该有哪些内容?
四、作品创作:
小组合作,创作一幅连环画作品。
第二课时。
通过观察、分析、创作连环画作品。了解连环画的特点。
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方法。
爱心。
用心。
专心2。
【教学难点】。
故事中主要情节的环面表现及形象的连续性。【教具】。
课本、有关资料图片【学具】课本、绘画工具【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具的准备情况。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将自己准备的东西准备好。
三、作品创作:
教师引导学生将上一课时未完成的作品进一步补充完整。
学生进行创作时可能会出现想象不够丰富,作品容易出现雷同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设置一个训练环节,以竞赛的方式,就某一创新鼓励学生比赛说出设计内容。教师巡回辅导。
四、作品展示: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参与本次学习活动的感受。2.对思维反应较慢的学生可多给与提问作答的机会,且最好安排在小组讨论及已有同学发表意见后,以鼓励参与、增强自信。3.教师针对学生作品创作情况做出小结。(鼓励学生为主。)。
五、课后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收拾整理工具、清洁课桌及卫生。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你在本课学到了什么?学得怎样?还想学些什么?【作业设计】。
继续补充完善小组的连环画作品。
爱心。
用心。
专心3。
爱心。
用心专心4。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篇四
1课时教学领域。
造型·表现教学目标。
1、了解佛山的龙舟文化。
2、了解龙舟的结构造型、装饰,并用面塑的方法表现。
3、让学生体验面塑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如何运用面塑的方法来表现龙舟。
教学难点。
面塑技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
面团、图片、自画绘本、筷子教材分析。
本课是美术湘版三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这一课我把重点放在介绍佛山本土民俗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端午龙舟竞渡的文化传统,欣赏龙舟的造型、装饰,并运用陶艺、面塑等方法进行创作表现。这一课我采用了绘本的形式进行授课,把每一个重要的环节画成绘本,学生上课时就好像在读一本有趣的绘本故事,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的学到了知识,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感受美。
1、教师出示自己创作的绘本,创设和学生一起看绘本故事《筷子变龙舟》的情景,学生初步了解佛山的龙舟文化。
筷子兄弟来到河边,看到端午节人们正在赛龙舟,通过一旁的老爷爷了解到佛山的龙舟文化,激发了筷子兄弟想变成威武的龙舟的愿望。
2、板书课题《龙舟竞渡》学生观看教师绘本,认真听讲故事参与教学活动。
绘本故事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欣赏探究、发现美。
1、学生参观龙舟制造厂,观看龙舟制做的场景,了解龙舟制造的工艺和材料。
筷子兄弟来到龙舟厂参观,发现工艺十分复杂,愿望难以实现十分失望,船工老大知道有人能帮助它们,但要答对问题才能告诉它们。
1、学生观看龙舟制造工艺。
2、学生观察龙1、让学生简单了解龙舟制造的工艺。
2、学生了解龙舟结构和。
2、学生观察龙舟模型,小组讨论。
问题一:龙舟由那几部分组成?龙头――船身――龙尾问题二:龙舟的装饰特点是什么?花纹丰富、造型精致。
船工老大告诉筷子兄弟,巧手点心铺有位高手会用面塑的方法做龙舟。
3、学生欣赏巧手奶奶的面塑作品,感受面塑工艺的魅力。
筷子兄弟在巧手点心铺看到了非常精美的面塑作品并得到巧手奶奶传授的面塑秘籍。
4、小组探究,发现面塑塑形的方法及作用。(1)面包棍――做船身(2)搓面球――眼睛、鼻子(3)压面片――龙身装饰、龙鳞(4)搓面条――龙须、龙角舟模型并小组讨论龙舟的组成和装饰。
3、学生欣赏面塑作品并说出感受。
4、小组探究面塑的技法。
装饰为创作龙舟打基础。
3、让学生感受面塑的魅力激发创作欲望。
4、用秘籍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
创作体验、享受美。
作业要求:
以二人为一组完成,创作一条造型精美、装饰花纹丰富的面塑龙舟。
(音乐背景下)学生开始大胆制作龙舟。
在欢快的气氛下让学生创作龙舟。
四、展示评价、分享美。
学生把完成的龙舟作品,摆放在龙舟竞渡展示板上展示。
1、学生自评2、学生互评3、教师作。
总结。
性评价。
1、学生自己说说作品的创作意图。
2、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及原因。
让学生在快乐中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五、拓展延伸、升华美。
1、来自我们南海九江的女子龙舟队在2007年香港国际邀请赛中荣获冠军并实现七连冠。
2、表扬同学们的合作精神,跟龙舟竞渡一样要合作才能够取得胜利。
学生认真聆听故事。
用身边的故事激励学生,表扬学生的合作精神。
板书设计。
龙舟竞渡。
龙头——船身——龙尾。
第1。
2课端午节。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起源于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后发展成集游戏节庆、体育锻炼、健康预防于一体的民间节令。
2、学会利用身边易得材料有创意地制成自己喜爱的端午节用品:用纸折叠造型;纸盒、纸板、竹片组合等综合造型;碎花布、彩色线缝制造型。
3、通过实践和体验,感悟我国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丰富的想像力过着有深远意义的端午节;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热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利用身边易得材料以多种方法制作自己喜爱的端午节用品:创造性的节目表演和游戏;用纸折叠造型做一些彩棕;纸盒、纸板、竹片等综合材料做大龙舟;碎花布、彩色线缝制一些香袋等。
教学难点:
a.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渊源的了解、探究和继承。
b.设计制造出有意义、有创造性的节日用品。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对端午节民间传统文化渊源的认识。
课前准备:教师:悬钟植像;挂艾叶莒蒲;赛龙舟;饮雄黄酒;吃棕子;佩香袋等有关端午节起源的资料(实物、图片或课件)。
学生:学生自己收集端午节的相关资料、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咙夺目的彩色纸棕子、布香袋(有十二生肖造型、有"五毒"、还有卡通造型),还有课件里赛龙舟、挂艾叶莒蒲、饮雄黄酒("青蛇传"片段)、悬钟植像;把学生带人端午节,感受端午节的气氛。
a、端午节识纪念谁的节日?有何意义?根据你收集的材料,你知道的还有哪些说法?(屈原、伍江而死、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理、纪念龙的特殊节日。)b、每年的端午节,你是如何度过的7你包过棕子吗?佩带香袋吗?你玩过碰鸡蛋、鸭蛋、鹅蛋吗?你参加或观看过赛龙舟吗?饮过雄黄酒吗?你洗过艾叶莒蒲水澡吗?(2)认知:a、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与端午节由来有关的几位历史人物(屈原: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伍子百:战国时代的楚国人;曹娥:东汉孝女;秋谨:现代革命女诗人)。
b、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课文中给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中国民间采用了哪些方式来纪念这些传说中的历史人物(赛龙舟、挂艾叶莒蒲、饮雄黄酒、吃棕子、悬钟帽像、玩碰鸡蛋、鸭蛋、·鹅蛋、佩带香袋)。
(3)实践:a、学生4一6人一组对端午节传说中的故事进行编排并表演。要求对故事情节了解,表演充分、形象合埋。
b、学生个人或分组对端午节纪念活动(赛龙舟、挂艾叶莒蒲、饮雄黄酒、悬钟道像)进行"模仿秀"表演。
(4)感悟:学生通过讨论课本、多媒体课件,迸一步了解涉及端午节由来的几位历史人物(屈原:战国时代的楚国人;伍子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曹娥:东汉孝女;秋理:现代革命女诗人)。中国民间节日纪念的特殊性:集游戏节庆、体育锻炼、健康预防于一体的民间节令。
(5)创新:结合课本知识及多媒体课件小组讨论:还可以设计出哪些更好的方式或者别具一格的形式过端午节。
表演独特的故事新传和用游戏的方式给自己设计的故事新传及游戏命名。
(6)拓展:a、去图书馆、网络查找资料了解涉及端午节由来的几位历史人物;中国民间采用了哪些方式来纪念这些传说中的历史人物。
b、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诗,用诗会的形式过端午节。
(7)总结:教师从学生编导、表演的节目和游戏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指导性评价。也可以举办"端午节模仿秀",集体评选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彩棕、香包,彩蛋的制作。
课前准备:教师:端午节用品的图片或课件资料。
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实物、图片。制作纸制彩棕、彩蛋、香包的各种彩色纸(稍微硬一些)、彩色布、香艾叶草和各种彩色线。美工刀、颜料、铅笔。
教学过程:(1)导人:教师点评学生上节课"端午节模仿秀"优秀作品,并提出:希望在道具上有所创新。如:挂饰"香包、彩棕",彩蛋游戏的装饰与创作。
(2)认知:
a、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并通过教师示范了解用彩色纸制作彩棕的一般方法;让学生了解彩线绕结方法及串接方法。
b、让学生口述彩棕的制作过程,分小组讨论用彩色纸制作彩棕的一般方法;讨论彩线绕结方法及串接方法。
(3)实践:进行彩棕制作:学生2一4人一小组,先讨论如何制作出形态可爱、五彩续纷的彩棕,再动手制作。要求分工合理,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
(4)感悟: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了解涉及端午节其他用品的制作技法,讨论制作彩蛋和香包的制作小技巧。
(5)创新:a、结合课本知识,设计制作出形态新颖的彩棕,教师可提示在彩棕的棱角上变化,在各面上进行变化或更简易地制作出形形色色的彩棕。并能够加人自己的创作风格设计香包、彩蛋。制作过程中可放民乐烘托气氛。
b、小组讨论,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制作出别具一格的彩棕、香包和彩蛋?给自已设计制造出的彩棕和香包、彩蛋命名。
c、将自己设计制造出的彩棕和香包做出各种申结造型,小组l间进行交流,组织一个交易会,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开展相互赠送彩棕和香包、彩蛋活动。
(6)拓展:a、参观博物馆或是网络资料了解中国民间各地彩棕、香包的制作特色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b、让学生尝试一下在计算机上设计制作形态各异的彩棕、香包和彩蛋,通过网络发送传情。
c、让学生对自己设计满意的作品,用简短的文字进行说明。
(7)总结:教师从学生作业中选出有创新的作或交易会。
第三课时。
“赛龙舟”游戏制作。
课前准备:
教师:中国民间端午节“赛龙舟”体育活动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制作“赛龙舟”的各种材料:纸箱、硬纸板、一次性纸杯、小木夹、纸棍、美工刀、铅笔、粘胶等。
教学过程:
(1)导人:通过影视资料了解赛龙由来及其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2)认知:a、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多媒体课件,了解龙头的结构及如何与教室环境有机结合,设计制作出自已的龙丹。
b、让学生口述龙舟的制作过程,集体讨论制作方案。
(3)实践:a、学生自行分组,讨论如何制作出有创意,能与身边材料巧妙结合的龙。
b、对龙头、龙身。龙尾及桨分别进行设计制作。可以参考教材上提供的方法,也提倡同学设想出不同方法,还可以结合体育活动,将同学排成两组以上的队形,在操场上进行"赛龙舟"竞技比赛。将龙舟的头尾进行美术装饰设计,同学的队形组合是龙身。要求分工合理,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
(4)感悟:利用老师提供的有关各地赛龙舟的风俗、风情的差异,体悟赛龙舟及其体育活动除纪念价值外的教育价值——集体要前进必须齐心协力。
(5)创新:小组讨论,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造出更加有气势的龙舟,并将制作的龙舟在教室里进行实地组合。将设计制作的龙舟组接好进行赛龙舟游戏。并能够全面地介绍龙舟各部件的功能和制作技巧(6)拓展:通过参观博物馆,了解中国各地龙舟的特色。让学生尝试龙头和龙尾、龙身各处所担任的职责有何不同,树立在一个集体中大家要前进必须“齐心协力”的信念。让学生欣赏自己设计的作品,用简洁的文字进行创意说明。
(7)总结:教师根据学生合作制作过程和游戏过程,从构思和制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肯定性的评价。对在游戏中能顾全大局,具有较强的协作精神的学生给予肯定。
-->。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篇五
课时设计:一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
1、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知道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
2、学习表现机器人的多种方法。能画或做一个机器人。
3、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和功能,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难点:
生动地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
学具准备:
机器人资料和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展示:
二、检测并导入新课。
(生:机器人)。
2、学生介绍自己课前准备的机器人。
3、机器人能帮人们做许多事情,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今天,我们就当一次“小小科学家”,来设计又本事,又神气——机器人!(板书《机器人》)。
三、讲授新课:
1、展示图片,了解当今社会进步的机器人科技。目前我们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机器人呢?——有。让我来看一看各国的科学家发明出了哪些机器人。
2、讨论:机器人的特点和功效。
(1)为什么叫机器人?
(2)机器人能做什么?
(3)机器人必须是人的样子吗?
(4)机器人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5)你盼望当前的机器人能为人类做什么?
3、观赏机器人作品的图片,剖析不同的制造方式。
(请两位学生评点最喜欢的画。)。
欣赏了这么多小朋友画的《机器人》,每幅画都与众不同,有小作者自己的想法。
四、检测。
五、布置作业。
可以小组协作,也可以独自完成创作机器人。
六、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七、作业展评。
1、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表扬有创造性的学生。
2、展示作品,比一比谁的机器人色彩鲜艳。
3、你喜欢哪个同学创作的机器人?为什么?
八、拓展提升:
1、将自己的设计和想法讲给家人听,让家人和你共同体会创作的快乐。
2、和家人一起尝试利用废旧物品组合制作一个机器人。
3、尝试制作一个适用家庭生活或者学习的科技作品。
板书设计:
机器人。
机器人的制作过程:作品展示:(1)想(2)画机器人(3)添背景(4)上色。
教学反思:
-->
-->。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篇六
本学期一年级使用了新课程标准九年义务教育人美版美术教材。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安排了四个新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即运用多中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学习领域),“设计、应用”(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梅花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组部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
这些课程内容新颖,版面美观,贴近学生的生活,受到了小朋友们的喜爱。
二、学情分析。
美术课的课堂常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鲜的内容,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指导。
一年级小朋友第一次接触正规化的美术课,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新奇、有趣、好玩的,而且新生入学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样,在绘画上、工艺制作上一定有着学生自己的创造思维、想象能力、技法的个性,但这些会造成学习的不一致性、习惯不统一化,给美术课的课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部分同学习惯于带回家去完成少数同学形象表达能力还停留在幼儿园的水平。绘画习惯养成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学习一段时间后学生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作画时才会有初步观察习惯。对于想象画、命题画就会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的描绘了。
三、本学期教学的总要求、总目标。
1、知识教育要点:(1)感知各种随意形状。
(2)认识和运用各种平面形、常用色。
(3)运用形和色,进行临摹、添画、记忆画、想象画练习。
(4)学习使用各种简易绘画工具,学习撕、折、拼、贴和揉捏、搓、挖等手工制作法,养成正确地绘画、制作姿势与习惯。
(5)欣赏祖国风光和儿童画、民间美术作品的美。
2、能力培养要点:
(1)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促进从无意想象过渡到有意想象,从再现想象过渡到创造想象。
(2)在绘画活动中大胆用笔用色,鼓励儿童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3)提高手部运动的灵活性,促进手和脑的协调发展。(4)提高对色彩美、形状美的能力。
3、审美教育要点:
(1)培养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2)让学生感受美术活动的愉悦,激发儿童对艺术创造活动的兴趣。
全册课时安排:
周前:利用封面《花狮子》熟悉美术培养美术基础(周前一课时)第一周:让大家认识我第二周:看谁涂得更好看第三周:圆的世界第四周:国庆长假第五周:各种各样的形第六周:画汽车第七周:漂亮的建筑第八周:美丽的天空第九周:
花点心第十周:有趣的勺子。
第二十周:家乡的小船。
有趣的游泳圈第二十一周:会动的嘴巴。
有趣的手表第二十二周:复习考试。
第一课大家认识我。
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游戏活动初步认识常用色彩及形状,人教版美术并用撕、剪、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2.情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造型表现活动及与交往的乐趣,人教版美术初步建立集体观念与大胆表现自我的自信心。
3.能力:通过对作品的媒体、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人教版美术培养初步的对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发表能力。
重点:感知体验剪贴艺术的美,学习以色彩、形状、线条的造型方法制作大树并介绍自己、发表想法。
难点:自我介绍及感受的发表,树干的制作,树叶的粘贴布局。
课前准备:1.教师课前制作一棵与教材中“大树”图片不同的“大树”作品,供教学中学生进行欣赏。2.教师及学生课前收集一些树木图片供教学中欣赏,增进学生的环保意识。3.师生共同准备好纸材、剪刀、胶水或双面贴,彩色水笔等。
教学活动过程:。
1、介绍导入:
老师自我介绍、姓名、兴趣、爱好等,以一片树叶为依托,加图案。也请几个同学口头自我介绍。
2、感知引导人教版美术。
引导学生赏析大自然中树叶的图片,感知树叶的形、色、制作方法。赏析教材中的学生活动图片,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鼓励学生像他们一样参与活动。
3、自由创作:教师巡视,给予鼓励及改进建议,安全作用工具的提示。
课后活动:(1)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一下自己认识的教师和同学。(2)学着制作一棵心愿树。
第二课看谁涂得更好看。
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熟悉工具,认识颜色。
隐性内容与目标:创新精神,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介绍“我”的最爱老师先热情地向小朋友介绍。
小结:今天,我们大家都介绍了自己的好朋友:水彩笔和油画棒,大家知道吗?
二、欣赏美丽的图画。
1、展示两幅儿童画,让学生说说这两幅画分别用什么绘画工具画的?
2、是的,水彩笔和油画棒。这两种绘画工具画出的画都那么美丽,色彩都那么鲜艳。
三、“我们”也来试一试。
1、用自己喜爱的工具和色彩,画一道美丽的彩虹。
2、学生分别用油画棒摆涂水彩笔平涂的方法画彩虹。
3、同时出示两张用水彩笔和油画棒画的彩虹。
想一想:(1)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2)水彩笔和油画棒有什么不同?
四、看看“我们”的画。
1、展示各组的画。
2、请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第三课:圆的世界。
教学目标:
观察圆在多姿多彩的世界中的表现,知道园在世界中无处不在。在绘画活动和游戏中体会美术课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美术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圆球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色彩和花纹的变化来表现圆的存在。
学生准备:漂亮的各种圆的物品。
教师准备:同上,示范作品。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3、学生说出园的基本特点。
二、游戏、欣赏。
1、滚动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滚滚玩玩,注意观察球体上色彩和花纹的变化,选出在滚动中最美丽的圆球。
2、请学生说说世界中的各种各样的园。
三、绘画表现。
1、要求:画出圆的特点。
2、教师巡回。
指导重点:大小的安排,帮助画的过小的学生,提示学生表现出遮挡。
四、欣赏作品。
第四课各种各样的形。
教学目标:
通过上一课园的形状的基础上对世界物体的认识,扩展认识各种各样的形。通过剪纸活动,表现各种各样的形。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形。
教学难点:感受、动手表现各种各样的形。
教具准备:剪刀,彩纸,颜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说物体让学生说它的形。
引导学生用眼看用手触摸感觉各种各样的形,获得感性认识。
二、小组探究,分组表现。
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各样形的感受?思考讨论。
在生活中的多样性?
三、板书设计: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世界是由各种不同的形组成的。
四、课后小结:
探究意识的进一。
第五课画汽车。
教学目标:
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学习概括、表现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观特征。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表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综合学习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形特点。
教学准备:汽车的图片、彩纸、彩笔、教学录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观看教师带来的教学录象。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性的探究学习。
观察分析汽车的外形特点。
从汽车的外观看,他们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特点。
每种汽车有什么本领。
(2)师生共同分析以上的问题(3)师生分别介绍集中现代化新型的汽车。
2、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师生共同分析课本上的学生作业。
(1)那些作业表现出生活中见过的汽车;那些是自己创造的汽车,有什么本领?
(2)你喜欢哪辆汽车,为什么?
3、师生共同活动。
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汽车,其他同学分析课本中的作业,并进行讨论:
(1)你准备画什么样的汽车?
(2)分析黑板上几位同学画的汽车。
(3)表扬有创意的同学。
4、学生作画,教师辅导,教师鼓励学生创新。
5、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画的汽车有什么特点,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课下延伸:请同学回家进一步研究:
(1)汽车为什么能在马路上行驶?汽车里面主要有那些机器部件?
(2)汽车是由谁发明的?
三、板书设计:
画汽车。
相同。
不同。
四、课后小结:
第六课漂亮的建筑。
教学目的:
尝试使用不同纸材,体验造型快乐。创新精神,集体合作精神,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尝试以不同纸材组织画面。
教学难点:体会不同纸材赋予作品的不同感受。
教学准备:废旧挂历纸、电光纸、海报、各种大小的纸盒、纸箱、剪刀、胶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师生一起来编一个有趣的故事:从前,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有一座漂亮的小房子„„。
联想:你们说说,这小房子会是什么样子呢?它有什么样的屋顶?什么样的门窗?
选材:师生一起选择几个大型的纸箱,作为小房子的主体,搭设在一起,以宽胶带相连接。
教学理念:自己动手,利用自己身边可以找到的材质,制作一个童话城堡,可以在里面钻来钻去,是一件多令人激动的事情。给学生这样一个动手圆梦的机会,因为美术学习不但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要贴近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装饰:城堡里的居民门,你们喜欢什么样的窗?什么颜色的墙?大门开在哪?(伴着儿歌《我是一个粉刷匠》)整体结构完成了,细节部分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谁的想法得到大家的肯定,他就挑选几个朋友一起来做这部分的细节。
大家动手,自动分成合作小组,有分工,有合作,共同装饰漂亮的建筑。既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训练,又加强合作精神的培养,一举多得。
欣赏、评述:哪一个装修小队的效果最好?他们好在那里?
再创造:各细节间的协调等。
游戏:大家伴随音乐,在小小城堡周围牵手跳舞。同学们还可以将故事继续编下去,会更加有情趣,无形中进行集体主义、合作精神的教育。
课后小结:
第七课美丽的天空。
教学目标:
用写实或想象的方法完成一幅美丽的天空的绘画或剪贴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扯谎心精神。
教学重点:尝试用各材料绘画或剪贴画的方法表现一幅美丽的天空。
教学难点:作业的新颖和富于情趣。
教学材料:纸、剪刀、胶水、水粉色、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的用具准备情况,作到查漏补缺。
二、导入新课。
1、欣赏一组与天空有关的艺术作品:康定斯基的蓝天、凡高的星空夜、摄影作品中有天空彩云、飞鸟、风筝等。
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请学生介绍自己见到的天空。
3、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绘画的方法画出天空中会出现的景象(限定时间,用线描的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想象丰富自己的作品。
4、用撕剪的方法让同学表现天空的一种景象。可以表现季节和早晚的变化,天空中美丽的色彩,千变万化的云朵、风、沙,雪、雨及雷鸣电闪,天空中还会有许多飞鸟、昆虫、飞机、风筝和气球。
5、分组后把学生的绘画作品剪纸图样组合成作品。
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6、由各组学生选代表介绍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审美能力。教师对有创意的作品给予肯定,鼓励大家都来用想象和创造的方法完成作业。
7、师生共同小结、讲评。
三、板书设计:美丽的天空。
剪贴。
绘画。
四、课后小结。
第八课花点心。
教学目标:
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自己的创造制作活动加深体验。初步尝试立体造型带来的乐趣,感受立体造型和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锻炼学生细心观察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发学生对“花点心”的漂亮外表的认识。
教学难点:“花点心”的创作。
教学准备:彩色胶泥、点心图片、课件、实物点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实物点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对本课的学习兴趣。点心(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点心小知识的学习。
小小的月饼代表团圆吉祥,月饼被成称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点心。
2、师生共同观赏点心图片,教师板书:花点心。
3、学生制作,教师和学生共同拿出橡皮泥。
教师引导:让我们用橡皮泥做花点心,注意加工。
搓成粗细不一的条形。
捏成大小不一的块点。
团成大小不一的圆形。
压成各种规则和不规则的饼。
划出各种条纹。
4、小比赛。
教师:我们开展依次小小的点心师花样大比拼,看谁作出的花样最独特?学生制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想各种造型。教师对于部分制作不精美的学生在方法上应细致,耐心。
5、板书设计:
花点心。
搓捏团压划。
6、课后小结:
第九课:有趣的勺子。
教学目标:
尝试使用各种材质进行造型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不同材质形态和使用目的进行新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
对于不同用途进行联想设计。
教具准备:
饮料、西瓜、各种勺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对老师出示的勺进行联想,鼓励其他学生放松自己的思维神经,为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讲授新课。
1,师生一起将搜集到的各种勺与各种食品进行连线,说出理由。
学生观察讨论这些勺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这些形状有什么特别的用途?
师生可以共同感受一些学生的新奇想法,教师鼓励学生立意独特,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进行分析。
说说自己喜欢的勺子,介绍用途与形状的关系。2,自己设计勺子并画出来,看看谁的最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一起分享创作喜悦,和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创作体会。
三、板书设计。
第十课剪剪撕撕画画贴贴。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认识及掌握撕纸添画、剪纸的欣赏方法、创作制作方法。
2、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
3、培养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欣赏感受剪纸、撕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造型表现的方法,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
教学难点:作品创作。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撕剪纸作品等图片。
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纸材,并准备好尖刀、胶水、油画棒、彩色笔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游戏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以变魔术的方式变出撕纸添画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1、教师用很随意的方法撕出纸张的造型,激发学生大胆想象,2、欣赏作品。
教师小结学生的意见后,发表自己对上述思考题中问题的看法,同时表扬鼓励学生。
三、启思训练。
教师鼓励学生可以运用以下两种形式进行作品的创作与表达。
四、小结:发表质疑。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型的纸艺作品及生活中纸材的运用图片,印发学生对纸的种类、用途等其他问题引起兴趣并激发问题意识。
五、板书设计:剪剪撕撕画画贴贴。
撕纸添画。
剪纸。
六、课后小结。
第十一课让我的飞机上蓝天。
教学目标:
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研究折纸飞机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折纸飞机上创新。提高学生涂色及色彩搭配的技巧;在话画画、折折、剪剪中了解才比、剪子和纸张的性能。
教学重点:学习折纸飞机的方法和简单的装饰。
教学难点:作品的新颖,折法上的变化。
教学材料:纸张、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思考:风车为什么会迎风旋转?锻炼学生的语言描述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对航空航天及人类发明、创造产生兴趣。
2、出示折纸飞机。
教师:让我们自己设计一架折纸飞机,把我们的理想带上蓝天好吗?
3、请各小组的一名代表到台前讲授折纸飞机的方法。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讲授,并对讲授的明确清楚的个人以及课堂纪律好的小组进行奖励,强调了纪律,避免学生兴趣过高,课堂纪律混乱。锻炼学生的讲解、示范的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述能力。
4、竞赛识图折纸飞机,看书上步骤图学习折纸飞机。对自己的飞机进行装饰色彩图案,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航空公司,写在飞机上。比一比谁的飞机美化的漂亮。学生进行装饰时,教师要提醒学生装饰折纸飞机露出的部分,注意可采用彩色长线或色块进行也可结合学生的爱好和生肖等进行。时间充裕,全体师生到操场试飞自己的飞机。在试飞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试飞后提醒学生注意收拾整洁活动现场。
二、板书设计:让我的飞机上蓝天。
折纸。
装饰。
三、课后小结:
第十二课卡通明星总动员。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讨论卡通形象,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
(二)启发学生大胆设计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并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进行表达。
(三)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树立真、善、美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善于合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与难点放在对卡通形象形与色的认识,让学生充分发表对卡通形象的感受。
教学准备:卡通形象图片、真实照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通过说一说、比一比、演一演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卡通形象的特点: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想一想、变一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卡通形象的造型方法,即“造型”与“色彩”的变化:
(三)欣赏卡通形象,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对卡通形象的喜爱之情:
1、欣赏:
2、小组讨论欣赏:
教师:同学们,我今天真的非常高兴,因为你们今天不仅学习了解了卡通形象的设计方法,而且我还看到了你们善良纯朴的心灵,我相信,你们和你的卡通明星已经交上了好朋友。
发现作品的艺术表现方法。
启发学生发表自己大胆的创意。
(四)作业要求:
教师:今天每个同学选择一种方法,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你最喜欢的卡通明星,可以给他起个名字,给大家讲一讲它有什么本领,带着他给大家表演一下。此外,我还要提醒大家要抓紧时间制作。
(五)学生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找朋友的游戏:与你最喜欢的卡通明星合影,做游戏。
(七)、板书设计。
第十三课。
穿串链。
教学目标:
尝试使用各种废旧材质进行艺术造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集体合作精神等。
教学重点:根据不同材质形态,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新的造型表现。
教学难点:对于不同材质进行再创造。
教具准备:彩色旧挂历,各种有眼的小颗粒,各种彩色塑料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出示做好的串链,让学生感受艺术美。
2,指出这些是各种就地取材的材料做成的。3,调动学生的制作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带串链的女人,感受串链装饰的美。2,串链是各种材料有规律的组合。
想想:身边那些材料可以做串链?珠形和颜色怎么搭配串链才能更好看?
三、艺术实践。
1,亲自制作。
2,用亲自制作的串链打扮自己或者同学。
四、课后小结。
1,我们知道有规律的变化可以产生美感。2,看看谁设计的最好。
第十四课多彩的拉花。
教学目的:
1、学习欣赏及制作拉花的方法,能够剪制一种以上的拉花,并能设计出多种用途。
2、通过活动,增进相互合作意识及师生、生生间的情感、培养保护环境及美化环境的意识。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感知、观察思考及探索能力,能主动尝试以不同的媒材工具,探索各种造型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激发学生探索欲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
2、通货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学习欣赏及制作拉花的方法,并能为拉花设计出多种用途。
教具准备:
彩纸、剪刀、胶棒、钉书机、拉花装饰的环境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检查学生的彩纸等用具,并安排小组。
二、讲授新课。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究。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索。
(三)、深入探究、激发思维。
对剪制拉花方法的进一步探索,思维方法及变通能力训练。
(四)、自由创作、大胆发表。
设计应用意识的激发,大胆自由发表的自信心。
(五)、反思学习、内化知情。
1、分小组展示表演,共享成功的喜悦。
2、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本课学习情况:
3、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想学习了解什么?
三,课后延伸:尝试不同的剪法。
第十五课神气的小厨师。
教学目标:
了解美食文化,培养热爱劳动、珍惜食物的良好生活习惯和热爱家乡、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感受食品艺术之美,学习欣赏食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感知并发现食物之美,启发想象,探索了解美食的相关知识。
教具准备:食品图片及美食录象、厨师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教师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
二、欣赏观察,激发兴趣。
三、进入角色,思考探索。
1、欣赏手工食品的形色摆放的美感。
2、展示教师示范制作“食品”过程。学习探索如何巧妙利用废旧材料去制作各式美食。
3、引导思考:你可以用一张牛皮纸制作什么“食品”
4、师生总结制作“食品”的方法:
5、小组分工合作,开始进行制作“食品”的活动。
四、明确主题,交流合作。
2、各小组根据多种美食主题命名选择其中一项进行构思设计,各组员自由选择某一类进行创作活动。
3、明确自己创作的主题后,有目的的进行讨论:
五、展示表演,自评互评。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小组自评互评。
2、思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哪些内容?
六、板书设计。
神气的小厨师。
思考。
制作。
七、课后小结。
第十六课大家一起画。
教学目标:
1、了解、体验、感受绘画的多种不同媒材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集体绘画感受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拓宽学生对工具、材料的认识,可以结合书上及教师找的一些多种工具材料表现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火车形象的表现。
教学准备: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1、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火车的外形特点。
(1)观看火车的录象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火车?他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2)集体研究以上问题。
2、分工合作。
3、全班同学到操场集体创作,分配好各组范围。
4、将每个小组画的车厢连成一列火车,请几个同学将自己小组的火车与其他组的火车连接好。
5、请同学们用大家画的火车编排一个小故事,相互讲一讲。
6、集体讨论:通过今天画这幅画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努力,使我们全班画的这列火车不仅长而且本领非常大。在学校,我们每个人就象每节车厢中的一部分,每个小组就象一节车厢,如果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们班这列火车就能跑到年级的前面,学校的前面。我们国家也象一列大火车,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加倍努力,我们国家就能跑到世界的前面。
7、课后拓展:回家后可以参考书上的一些形式,进一步尝试其他绘画形式。
四、课后小结:
第十七课谁画的鱼最大。
教学目标:
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能大胆作画、充满画面,画一条大鱼。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习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教学难点:
自然界中的大鱼与美术作品中的鱼有什么区别,如何突出特征把鱼画大。
教学准备:教学录象、图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以游戏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请记名学生到前面用同样大的纸画一条大鱼。
2、欣赏分析,直观了解鱼的种类、形象特征,色彩和花纹图案,感受自然的美。
3、展示学生优秀作业。
三、学生完成作业。
用最快的时间画一条大鱼的外形,全班同学举起来,比较看看谁画的鱼最大。
四、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帮助解决作业中的问题。
五、展示讲评作业。
六、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有哪些想知道的内容?”大家查找资料,我们课后继续讨论。知识延伸,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第九课谁画的鱼最大。
外形装饰。
八、课后小结。
第十八课妈妈和孩子。
教学目的:
接触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感受美术的多样性。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
学习观察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作品展开联想,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发表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体会艺术作品中表现的母子情,观察艺术作品中妈妈对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使小朋友认识到妈妈的爱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教学难点:让小朋友学习观察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造型、色彩、情节予以描述,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搜集自己与妈妈的照片,小动物母子情方面的图片资料一同欣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自由欣赏书上的作品,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妈妈是最熟悉的人,能唱几首有关妈妈的歌?
二、欣赏评述。
三、德育渗透。
2、欣赏书上的作品,假如你是作品中的孩子,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对妈妈说什么?
四、感受实践。
1、画一幅你和妈妈在一起的画,送给妈妈。
2、做意见小礼物写上一句爱妈妈的话,送给妈妈。
3、将全班每位同学对妈妈的知心话录在磁带上,期末家长会上放给妈妈听。
4、在课本上选一件最喜爱的作品,回家讲给妈妈听,告诉妈妈。
第十九课。
家乡的小船。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小船的历史和种类。
2、使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空间思维想象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3、能够独立制作出一艘帆船。
教材分析:
折纸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手工折纸富于变化,造型生动活泼可爱。小的纸片,可以变化出千百种不同的形状,这就是折纸的乐趣。
教学准备:长方形彩色纸、各种折纸小船。
教学过程:
一、船的知识。
船是水路主要运输工具。我们知道的都有哪些船呢?
二、揭示课题—家乡的小船。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船,他们是用什么做的呢?你们都认识吗?(纸做的;渔船、双体船、小船)。
今天老师要教大家折另外一种船——帆船。
三、示范制作步骤。
a、根据步骤提示,用合适的纸张折叠小船,并采取粘贴,绘画等手法进行装饰,让它变成漂亮,造型独特的小船。
b、你能把双体船折成有舵的船吗?c、想一想。
这些造型有什么不同?
它们是怎样折出来的?
你们最喜欢那只船,为什么?
d、评一评。
看谁的船折得好看,装饰有什么特点?教师边讲解示范边巡视指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
五、提示。
外出到江河湖边放纸船时,必须有大人陪同。教师选出部分折的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指名1~2名学生对折帆船步骤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
第二十课。
有趣的游泳圈。
教学目标:
1,用探究性观察的方法了解游泳圈性能和作用。
2,设计游泳圈。
教学重点:
学习制作游泳圈的方法和简单的装饰。
教学难点:作品的新颖。
教学材料:纸张、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歌曲《水乡什么多》导入新课。
2,游泳圈的作用?
3,说说看过的游泳圈的形状及颜色。
二、制作游泳圈。
1,使用较硬的纸张画设计好的游泳圈。
2、涂上鲜艳的色彩。
3,说明真实的游泳圈的制作区别。
三、评一评:
看谁的游泳圈画的或制作的更好看。
四、板书设计。
第二十一课。
会动的嘴巴。
教学目标:
本课学生早已经会制作这样的嘴巴了,只是不是这样玩的。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自己的创造性制作活动加以提炼。初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是设计应用课,教师引导学生将细致与大胆丰富的色彩想结合来完成创作。
教具准备:油画棒、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的准备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内心的联想,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讲解制作会动嘴的方法:
1.彩纸折叠法:
2,装饰会动的嘴,培养学生的创作力以及创作思维,引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学生对创作内容的具体认识和想象。
3、普通的绘画方法:利用线描、涂色等绘画方法进行绘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想象能力。
4,用剪刀修剪成各种动物的形状。
四、学生分成小组形式进行小小的游戏活动。
五、提醒学生注意:
1、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可采用撕的方法。粘贴时,为避免学生将胶水、糨糊涂的到处都是,最好用胶棒之类的粘贴剂,尽可能不用胶水或糨糊等材料。
2、启发学生注意形状大小搭配、色彩多少搭配得当的效果。
五、小结。
制作结束后,将学生的作业连接起来悬挂,鼓励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
第二十二课。
有趣的手表。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更好的认识及掌握剪纸添画、剪纸的欣赏方法、创作制作方法。
2、感受剪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
3、培养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
欣赏感受剪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造型表现的方法,运用想想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
教学难点:作品创作。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各种表图片。
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纸材,并准备好尖刀、胶水、油画棒、彩色笔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以变魔术的方式变出剪纸添画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展示漂亮的手表造型,激发学生大胆想象,你们喜欢吗?我们一起来制作吧。
2、欣赏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教师给予鼓励的语言。
三、启思训练。
教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逐渐引导到训练的创作。
教师进行巡回辅导的时候对进行创作的学生多给予想象力方面的启发引导,对采用剪纸画的学生多给予造型的建议。
四、小结: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发表对自己、他人作品的评议及本次活动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作品,评比看谁的手表更有趣。
五、板书设计: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篇七
近日在三年三班执教《连环画》一课。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连环画使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从孩子呀呀学语开始,连环画就与他们相依相伴。连环画中有趣的形象丰富的色彩深深的吸引着他们,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前执教过这一课,都是把学生分成几组,教师讲解示范后,小组自行创作连环画故事。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课时有限,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作业效果都不理想。总结以往失败的教训,我利用学生都很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先用水墨画《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让学生发现动画片讲故事更有趣,但是在人们还没有发明动画片之前,儿童也都很喜欢看故事书,用图画来增强故事的趣味性,从而导出课题,激发了学生想深入探究的兴趣。之后通过观赏连环画故事《过新年》讲解概念,用删减次要画面和添加儿童看的懂的简短文字来引导学生归类连环画的特点。连环画册展示学生清楚其组成部分,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住连环画的特点:
1、故事性强(和动画片一样,画面内容和形象具有连续性,但每一张图片都表现了故事的一个重要情节)。
2、图文并茂(每一张图片里都配有一段简短的文字,有助于儿童更好的理解故事。
在了解连环画的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到连环画的创作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我采取小组探究的方式,通过组内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连环画的设计方法及步骤:步骤一找出故事中的主要情节(需要有多少篇幅);步骤二找出主要情节中的关键内容(画什么);步骤三给每个情节段落配上相应的画面,并设计出文字的位置(怎样画)。步骤四:设计连环画的封面。在讲解封面上需要书名、图片、编绘后,学生设想一个连环画的书名,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一个封面,用来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把握画面比例的能力。
最后采取抽签的形式确定,确定每组成员将共同完成《猴子下山》中的哪一个情节。整个课堂流程清晰,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住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方法,并较好的用绘画表现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和形象的连续性,解决了课堂的重难点。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把握好时间,老师讲的时间长了点,学生练习的时间稍微少了点,但学生的作业完成的质量较高。
本次教学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认真解读教材、深入分析学生的学识水平、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篇八
《花手帕》。
教学。
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染纸的特点,掌握染手帕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色彩及图案的变化与韵味。
2.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体验各种材料的不同之处。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这一期间的儿童想象力取创造力很是丰富和活跃,他们乐于尝试一些新奇的事物。但部分学生缺乏耐心,不够细致,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灵感,教师的示范也是很有必要的。
教学重点:尝试并发现各种图案的折叠方法。
教学难点:折法多样,色彩搭配合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手帕的用途吗?你们用过手帕吗?师:部分同学没用过手帕,是因为现在大都用纸巾来替代手帕。虽然手帕没有纸巾轻巧、方便,但是它们卫生、环保,还印有漂亮的图案。
师:瞧,我收集到的手帕,它们种类繁多、图案各异。
揭示课题师:今天你们就是小小设计师,用自己的巧手来设计一方漂亮的———花手帕师演示拿一块宣纸,迅速折几折,将折好的纸放到几种颜色水里浸一浸,再打开,出现一块漂亮的花手帕。(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师:这块手帕漂亮吗?生:漂亮。
师:这块漂亮的花手帕是怎样做出来的呢?生:是先折再染做出来的。
二、讲授新知1.折法:
师:制作花手帕的第一步是折,折的方法除了老师折的这种方法以外,同学们还有其它的折的方法吗?学生分组讨论折的方法,并亲手试试折的方法。
师请同学上台演示新的折纸方法,并请折的好的同学当小老师,教全班同学一起折。
板书:田字格、米字格小结:从同学们刚才的折法中我们可以看出,折纸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田字格、米字格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以稍有变化,辐射状、折扇形折叠法、任意折叠、揉纸团法等也可以尝试。
接下来,玩一个关于折法的连线游戏!师小结:通过游戏我们知道了,折法不同,染出的图案也不同。
2.染法:(看课本第五页)。
板书:点染、浸染师示范浸染、点染。
师生共同分析、小结染制纸手帕的要点:注意画面色彩的控制;
色不要太多3--5种;
染色时要注意时间的控制,浸在彩色中的时间长则吸色多、染色的面积大,反之则少,染色的面积小。
3.欣赏作品。
三、
学生分组进行花手帕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老师的示范相信同学们一定是胸有成竹,跃跃欲试了!好,让我们来一个花手帕大比拼,看谁做的又快又好!做完的同学,可以帮帮没做完的同学,也可以欣赏其它小组同学的作品。
要求:
1.请注意染纸的方法。
2.能染出有规律的图案。
3.手帕要完整哟!四、展示作品,师生评价五、拓展这节课我们运用了纸和颜料初步感受了印染。在我国,印染工艺传承千年,被保存下来的蜡染、扎染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广泛的应用在服装上、乃至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品中,点缀了我们的生活,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第7课花手帕折法:田字格、米字格等染法:点染、浸染等教学反思:
浸染要到位;
要留白;
折叠方式要有变化等。
本课的制作材料是生宣纸,但是生宣纸比较柔软,吸水性比较好,纸染色后,纸已打湿极容易将纸弄破,打开时纸便撕坏了,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改用餐巾纸染,餐巾纸吸水性比较好,还原性比较好。
-->。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篇九
《端午节》。
教学。
内容美术湘版三年级下册第十二课《端午节》课时1课时教学领域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了解佛山的龙舟文化。
2、了解龙舟的结构造型、装饰,并用面塑的方法表现。
3、让学生体验面塑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如何运用面塑的方法来表现龙舟。
教学难点面塑技法的掌握。
教学准备面团、图片、自画绘本、筷子教材分析。
本课是美术湘版三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这一课我把重点放在介绍佛山本土民俗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端午龙舟竞渡的文化传统,欣赏龙舟的造型、装饰,并运用陶艺、面塑等方法进行创作表现。这一课我采用了绘本的形式进行授课,把每一个重要的环节画成绘本,学生上课时就好像在读一本有趣的绘本故事,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不知不觉的学到了知识,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感受美1、教师出示自己创作的绘本,创设和学生一起看绘本故事《筷子变龙舟》的情景,学生初步了解佛山的龙舟文化。
筷子兄弟来到河边,看到端午节人们正在赛龙舟,通过一旁的老爷爷了解到佛山的龙舟文化,激发了筷子兄弟想变成威武的龙舟的愿望。
2、板书课题《龙舟竞渡》学生观看教师绘本,认真听讲故事参与教学活动。
绘本故事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欣赏探究、发现美1、学生参观龙舟制造厂,观看龙舟制做的场景,了解龙舟制造的工艺和材料。
筷子兄弟来到龙舟厂参观,发现工艺十分复杂,愿望难以实现十分失望,船工老大知道有人能帮助它们,但要答对问题才能告诉它们。
1、学生观看龙舟制造工艺。
2、学生观察龙1、让学生简单了解龙舟制造的工艺。
2、学生了解龙舟结构和。
2、学生观察龙舟模型,小组讨论。
问题一:龙舟由那几部分组成?龙头――船身――龙尾问题二:龙舟的装饰特点是什么?花纹丰富、造型精致。
船工老大告诉筷子兄弟,巧手点心铺有位高手会用面塑的方法做龙舟。
3、学生欣赏巧手奶奶的面塑作品,感受面塑工艺的魅力。
筷子兄弟在巧手点心铺看到了非常精美的面塑作品并得到巧手奶奶传授的面塑秘籍。
4、小组探究,发现面塑塑形的方法及作用。(1)面包棍――做船身(2)搓面球――眼睛、鼻子(3)压面片――龙身装饰、龙鳞(4)搓面条――龙须、龙角舟模型并小组讨论龙舟的组成和装饰。
3、学生欣赏面塑作品并说出感受。
4、小组探究面塑的技法。
装饰为创作龙舟打基础。
3、让学生感受面塑的魅力激发创作欲望。
4、用秘籍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
创作体验、享受美作业要求:
以二人为一组完成,创作一条造型精美、装饰花纹丰富的面塑龙舟。
(音乐背景下)学生开始大胆制作龙舟。
在欢快的气氛下让学生创作龙舟。
四、展示评价、分享美学生把完成的龙舟作品,摆放在龙舟竞渡展示板上展示。
1、学生自评2、学生互评3、教师作。
总结。
性评价。
1、学生自己说说作品的创作意图。
2、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及原因。
让学生在快乐中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五、拓展延伸、升华美1、来自我们南海九江的女子龙舟队在2007年香港国际邀请赛中荣获冠军并实现七连冠。
2、表扬同学们的合作精神,跟龙舟竞渡一样要合作才能够取得胜利。
学生认真聆听故事。
用身边的故事激励学生,表扬学生的合作精神。
板书设计龙舟竞渡龙头——船身——龙尾。
-->。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篇十
帮助学生学会感知各种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
教学难点。
欣赏生活中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体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并合理运用音乐欣赏的激情作用。
课前准备。
彩笔或油画棒,水彩纸,装饰用小物品,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实例。
教学方法。
教法:激发引导、创设情境、鼓励发现。
学法:合作学习、探究感知、增知实践。
师生双边互动过程及效果共10页,当前第2页12345678910。
一、音乐切入。
师:同学们,我们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与美好,感觉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丰富的色彩世界里。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色彩、体验色彩。
(音乐切入,播放歌曲《天堂》并和同学们齐唱,旨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情绪,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白云,草地,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清清的湖水……。
(小组交流各自感受)。
效果:同学们的情绪得到充分调动,兴趣得到激发,营造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二、热身练习。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感受到的事物表现出来,最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放轻音乐)。
生:(学生活动:有的小组以诗歌的形式;有的小组以绘画的形式;有的小组以歌唱的形式……)。
效果:亲自动手感知,初步体会了色彩的独特魅力。
三、实例展示。
师:同学们,能将你们课前收集的实例展示出来吗?(要求在展示的过程中,谈谈哪些色彩搭配的好,是成功的?哪些色彩搭配还不够好,是不足的?并说出成功与不足的理由。)。
生:自己谈成功与失败,讲出自己的感受,将自己收集的各种实例(包括丝巾、帽子、花束等)一一展示。
效果:从生活中的素材挖掘色彩的魅力,体验色彩的不同感觉。
四、分析范例。
师:播放课件中的优秀案例,并和同学们共同评价。
生:(广泛发言,谈自己的看法。)。
效果:同学们在评价欣赏中产生了对色彩的想象力,增强了色彩的感染力。
五、色彩搭配。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点装饰打扮二到三个同学,体现合作性。)(轻音乐)。
效果:同学们合作学习,练习色彩搭配,进一步对色彩搭配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六、表演展示。
生:试做时装模特,进行走台练习。
(学生参与表演,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体现了综合性)。
师:播放课件中的音乐及画面。
七、师生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从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入手,学习了色彩的知识,增强了对色彩的感染力。
生:这节课很开心、快乐,在“玩”中“学”,在“学”中“得”,体验了色彩带来的乐趣。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一
本课可爱的班集体教学内容在“可爱的班集体”主题统领下,回忆师生一起欢乐的情景,学习纸版画的制作的基本方法,可爱的班集体增添学生学习纸版画的情趣性,发展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掌握制作装饰物、美化环境、装点生活的知识与技能,体验分工合作美化自己班级教室的乐趣。因此,可爱的班集体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纸版画制作集体像和美化教室两种典型的活动方式,使学生从中领悟班集体可爱的深刻含意。
可爱的班集体活动一是关注班集体成员本身,用纸版画的形式全班合作制作一张集体像。这一学习活动中,就学生个体来看是制作“儿童头像”版画,表现的是学生自己欢乐表情的头像。通过小镜子,学生可以随时观察和认识自己的五官特征和脸型特点,制作一个快乐表情的儿童头像印版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在于五官每部分的重叠粘贴,是教学中应给学生加以解决的问题。就集体制作而言,师生共同制作巨幅纸版画的全过程是这一学习活动应关注的要点。每位学生制作的头像拓印出来构成巨幅版画的整体,整体作品包含每个学生的作品,从中使学生理解简要的美术作品构图法则,如整体与局部、疏密、大小等关系。每位学生的参与构成这一学习活动全过程,促进学生对集体合作美术活动的审美领悟,这是一次很有情趣的集体美术活动体验。
活动二则是关注班集体的环境,美化和装饰教室。它借助班集体的教室环境,使学生了解制作饰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美化环境、装点生活的能力。这一活动,在制作装饰物学习的同时,就预设了设计与应用意识的渗透。饰物制作的目的在于教室美化的应用,所以教材具有重要的思考提示和图片提示,思考提示语能帮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和学习任务,图片提示给学生直观展示了窗花、彩旗、彩练、墙贴等制作示意图,能帮助学生有效获得相应的制作方法。单从教材编排的照片和图例,就可看到和想到不少问题,如哪些事情必须提前布置?哪些工作需要课前备妥?哪些东西必须当场处理?需要准备一些什么材料和工具?如何做好安全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等等,无需一一罗列。同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要有充分的估计,以便有效处理与应变。
如果说活动一是表现班集体内在的可爱之处,那么活动二便是从外在形式上呈现出班集体的可爱。
二、教学目标。
*学习纸版画儿童头像的制作方法,了解集体创作巨幅纸版画的方式和构图知识;学到一些制作装饰物、美化环境的知识与方法。
*促进手脑并用,提高审美创造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增进师生感情和集体荣誉感,感受集体学习活动的愉悦和情趣,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风尚。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教学设计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和动手实践能力,升华师生感情为发展线索,以个体学习行为服从集体行为为原则来组织教学活动。活动一教学设计侧重于个体对头像纸版画的学习与制作,拓印组合成集体像纸版画作品的活动开展,活动二教学设计则侧重于集体美化教室的方案策划,通过个体或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来促成活动开展。
教学过程可作相应的安排:
活动一:回忆班级生活、话题激趣——欣赏感受、发现方法——师生探讨、方法尝试——个体自主、制作底版——拓印形象、集体创作——自我评述、表达情感。
回忆班级生活、“话题激趣”是教学活动的开始,可利用展示师生共同参加的集体活动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班级活动时愉快的情景,引出用什么方法来留下师生同乐集体像的学习问题。
“欣赏感受、发现方法”时,通过欣赏巨幅纸版画集体像,进入对纸版画制作方式方法的发现活动,发现制作方式为“个人制版、集体拓印”。
“师生探讨、方法尝试”时,先通过互动交谈和实践,认知头像表现的内容,把握快乐表情的特点,运用小镜子,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五官特点和快乐时的五官变化;然后通过教材信息的自主学习,探讨个人制作底版的方法,即观察—画形—套剪—分层粘贴;再让学生参与,在人物脸形上将五官部件进行拼摆,多次尝试探讨,明确分层粘贴的操作与技巧,通过教师小结使学生明白分层粘贴对纸版画拓印时表现效果的作用。
“个体自主、制作底版”时是学生个体自主创作表现的环节,教师应加强个别辅导和经验提示。
“拓印形象、集体创作”时,教学活动进入集体合作制作集体像的状态。认知拓印时可从拓印方法、辅助工具使用、集体拓印构图等方面来展开。滚涂油墨可由教师来进行,拓印方法可根据教材的学习提示让学生来尝试操作,在体验中理解拓印的方法与要求。然后组织学生有秩序地选择位置进行拓印,完成班级集体像的创作。之前可让学生说说拓印的位置和理由,了解每一次拓印对整幅画的影响,教师适当给予排列要紧凑和大小搭配的提示。
“自我评述、表达情感”环节是学生对自己创作的集体作业表达感受的活动,教师应借此引导学生确立正确对待班集体的情感态度。
活动二:“六一”话题、活动畅谈——提出问题、策划方案——小组讨论、陈述方案——方法探讨、合作学习——选择方式、分工合作——活动回顾、评述表达——教师小结、活动拓展。
“‘六一’话题,活动畅谈”时,以“六一”儿童节的话题展开班级庆祝活动的畅谈,引出节日教室的美化布置活动。
“提出问题、策划方案”环节,可先根据教材的提示,师生互动探讨美化的方法和可美化的地方,然后提出策划美化教室方案的要求,分出合作小组。
“小组讨论、陈述方案”时,通过小组的充分讨论,每组由一人来陈述美化布置方案,表达在教室角落、天花板、黑板、墙壁及门窗等位置的不同装饰方式,教师应从小组方案中,引出对用于美化的装饰物及其制作方法探讨与学习。
“方法探讨、合作学习”时,在于解决各种装饰物的制作方法,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参与演示来解决如彩练、拉花、彩旗、窗花、墙贴等制作方法的问题。教师应配合学生在有难点的制作技巧上作适当的提示。
“选择方式、分工合作”环节是每小组先选择一种方式和需美化的位置,然后组内分工来制作本组需要的装饰物的表现活动。
“活动回顾、评述表达”时,应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感受进行回顾。各组先对本组的美化布置进行自我评价,发表自己通过学习的直观感受和审美体验,再各组开展互评,对布置的形式和制作精美程度进行评述。教师评价应引导学生对同学之间合作精神和获得美的愉悦的回味。
“教师小结、活动拓展”环节可在教师对教室美化布置进行整体小结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布置的情景展开相应的简单表演活动。
四、教学建议。
*观察人物头像时,同桌互相观察,或集中观察几个同学做各种欢笑表情,并认识不同的脸型特征,学习气氛会非常融洽。建议让学生都带上小镜子以便自己观察自己。
*底版制作时,可要求学生给自己做一个欢笑的头像底版,也应当允许表现同学的头像,一般在同桌之间进行。套剪时可指导学生将两张厚纸板叠起来剪,其中一张将分割成五官的各个部分,以便快速地套贴于另一张脸形板上。
*根据教材的活动一提示,需课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可在底版背面摩压使拓印的头像清晰的辅助工具,如勺子等物品。滚涂的油墨最好是版画专用油墨或油印机油墨,使用书写用墨汁时,操作动作要快,才能拓印出好效果。
*为使活动二的教学开展得扎实而又有实用效果,最好与班主任配合,结合“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本课教学结束之后紧接着就开展班队活动,使学生既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创造美的愉悦,又获取更具体、更深刻的其他方面的教育。
*美化教室的课前准备应做充分,师生都应准备相应的工具和材料,如各种彩色纸、吹塑纸、绳子、锤子、钉子、剪刀、胶水或双面胶、彩色粉笔及陈设品等等,以便为活动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除了充分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工作外,必须紧扣布置方案选择分工这个环节,力争做到周全细致,使学生各显其能、各尽其责。教师应运筹帷幄,成竹在胸。方案策划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小组讨论中,主动探讨与策划,鼓励各组提出不同的美化方案,增强创造美的内驱力。分工可按教室区域划分:黑板、墙壁、墙角、天花板、门窗等;也可按工种划分:剪裁的、折叠的、粘贴的、组装的、悬挂的、书写的、描绘的、张贴的、摆设的等等。做到事事有人操劳,处处有人照料。
(彭海鳌)。
[教案]柳州市公园路小学董国静老师的教案。
第12课可爱的班集体。
教学目标:
1、学到一些制作装饰物、美化环境的知识与方法。
2、促进手脑并用,提高审美创造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增进师生感情和集体荣誉感,感受集体学习活动的愉悦和情趣,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风尚。
教学重难点:
1、关注班集体的环境,美化和装饰教室。
2、学会一些制作装饰物、美化环境的知识与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同学们,你们热爱自己的班集吗?
导出课题:可爱的班集体。
1、引导:你们对现在的班集体环境满意吗?如何把它变成大家都喜欢的班集体呢?请同学们想想后说一说。
2、引导想象:现在同学们可以把设计的方式进行大胆想象,构思出与众不同的想法。比一比看谁想得有创新性。
三、新授。
1、欣赏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并详细说明作品在构思、构图、色彩上的独到运用。
2、请学生说说你打算如何装扮你的教室。
3、如果在节日里你又想如何装饰你的教师呢?(在节日里应该体现出欢庆的气氛)。
4、你知道有哪些材料可以制作漂亮的装饰品吗?(蜡光纸、皱纹纸等)。
三、制作装饰用品。
1、请你根据实际情况制作一、两件装饰班集的饰物。(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普遍问题,及时展示有创新性的作品。
四、课堂评价:
1、作品展示。
2、学生相互评价、交流。
五、课堂小结:
简要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及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交待下节课需准备的材料。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熟悉人物结构,知道人物的大致比例关系与站立着的人物的主要特点。
2、用学过的写生知识,画站立的同学。
3、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写生人物画产生兴趣,乐于尝试。
教学重点:
运用线描的形式写生站立的人物,注意如何表现同学的比例关系与特征。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范画8张左右。
学生:每人准备一本图画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了自己在学校的作业给你们看看。
师:他们都是老师的同学,跟老师年龄相近。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征,比如老师有一位同学是标准型的中国美女,瓜子脸,杏眼,隆鼻,樱桃小嘴,身材很苗条匀称,个子不是很高;而有些同学身材是很高挑,但脸是圆圆的,眼睛是双眼皮,嘴唇薄薄的,嘴唇薄的人特别会说话;当然也有同学长得比较丰满,单眼皮,小鼻子,小嘴巴等等这些都是他们的特征。(从年龄、脸型、头型、五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题——我的同学。
2、发展阶段:
观察思考。
师:请同学们互相观察一下同班同学的特征。
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游戏。请一位同学说出班里其中一位同学的特征,接着,其他同学去猜这位同学说的是谁。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都认识到同班同学的特征了。
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上来给老师当一下今天的小模特,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画画的步骤:
(1)画脸型(2)画发型(3)画眉毛(4)画眼睛(5)画鼻子。
(6)画嘴巴(7)画耳朵(8)画服饰。
3、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写生同学站立的姿势)。
师:老师已经把这位同学画好了,下面就由同学们画了。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纸和笔,画出你身边最熟悉的同学的站立姿势。老师这有几张范画,同学们互相传递来看看别人是怎么画的,你自己又该学习别人的什么,看哪位同学画得比范画更好。
5、展示评价激励信心(自评、互评、教师评)。
师:好了,请同学们先停下手中的笔。有哪位同学已经画好了吗?请画好的同学上来评一下自己的作品。
6、总结拓展。
师:今天同学们都学习画了什么呀?
7、宣布下课。
师:这节课上到这儿,下课!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三
9月1日——9月8日。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照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1.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
2.能否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3.能否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教师:课件、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学生: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胶水、绘图笔等。
活动一:玩一玩。
分组将各自在万花筒中看到的图案简单的画一下。
活动二:
展示各组的作业,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
放课件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只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活动三: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绿色的圆形,然后请两组同学到黑板上画一画在万花筒中这个圆形会变成什么样的图样,在学生绘画、比较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先设计一个图案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
活动四:
大家一起来画一下自己心中的万花筒中的图案,并表现记忆中的色彩的感觉。
作业展示,评价。
札记:有一位学生在画的时候想到了像剪窗花那样把纸折几下,在一个单元格里画出几何图形,再对印到其他格里。我及时肯定了这种办法,孩子们纷纷效仿,不一会就像做游戏一样完成了作业。
活动一:
教师展示用粘贴方法表现的万花筒,引起学生兴趣。
请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简单的制作万花筒中的图案。分组尝试一下。
活动二:
各组向大家介绍、交流自己组找到的简便方法。
(学生很难将对称图案表现得很精确,但这并不重要,重在找到方式方法)。
再想一下,除了用彩色纸,还可以用什么材料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讨论)。
交流:用扣子、小粘贴、橡皮、夹子、小花片……。
活动三:
试着用各种材料来表现万花筒中的图案。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一次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活动四:
收拾与整理。
在万花筒中最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边,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不一样。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图案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
试着做一个万花筒。
札记:现在的万花筒里的花片都是塑料的了,反而不如以前用纸片做的效果好。有一位学生拿来了她妈妈小时候玩过的万花筒,在班里传来传去,惹得同学们十分羡慕。有了这个五彩缤纷的宝贝,孩子们的思维便被调动起来了,作业的效果还真不错。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篇十四
帮助学生学会感知各种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艺术内涵。
欣赏生活中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的色彩现象,体验文化艺术内涵,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感受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并合理运用音乐欣赏的激情作用。
彩笔或油画棒,水彩纸,装饰用小物品,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实例。
教学方法。
教法:激发引导、创设情境、鼓励发现。
学法:合作学习、探究感知、增知实践。
师生双边互动过程及效果共10页,当前第2页12345678910。
一、音乐切入。
师:同学们,我们能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与美好,感觉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丰富的色彩世界里。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色彩、体验色彩。
(音乐切入,播放歌曲《天堂》并和同学们齐唱,旨在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情绪,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白云,草地,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清清的湖水……。
(小组交流各自感受)。
效果:同学们的情绪得到充分调动,兴趣得到激发,营造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
二、热身练习。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感受到的事物表现出来,最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现。(放轻音乐)。
生:(学生活动:有的小组以诗歌的形式;有的小组以绘画的形式;有的小组以歌唱的形式……)。
效果:亲自动手感知,初步体会了色彩的独特魅力。
三、实例展示。
师:同学们,能将你们课前收集的实例展示出来吗?(要求在展示的过程中,谈谈哪些色彩搭配的好,是成功的?哪些色彩搭配还不够好,是不足的?并说出成功与不足的理由。)。
生:自己谈成功与失败,讲出自己的感受,将自己收集的各种实例(包括丝巾、帽子、花束等)一一展示。
效果:从生活中的素材挖掘色彩的魅力,体验色彩的不同感觉。
四、分析范例。
师:播放课件中的优秀案例,并和同学们共同评价。
生:(广泛发言,谈自己的看法。)。
效果:同学们在评价欣赏中产生了对色彩的想象力,增强了色彩的感染力。
五、色彩搭配。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重点装饰打扮二到三个同学,体现合作性。)(轻音乐)。
效果:同学们合作学习,练习色彩搭配,进一步对色彩搭配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六、表演展示。
生:试做时装模特,进行走台练习。
(学生参与表演,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体现了综合性)。
师:播放课件中的音乐及画面。
七、师生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从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入手,学习了色彩的知识,增强了对色彩的感染力。
生:这节课很开心、快乐,在“玩”中“学”,在“学”中“得”,体验了色彩带来的乐趣。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五
:用构图和色彩来表现辣味的表情特征。
2课时。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以视频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播放人的表情表演视频,通过视频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辣的表情的欲望。
2、赏析探究,激发欲望。
请同学们回忆酸甜苦辣的表情,并进行分析阐述,教师引导大家谈谈酸甜苦辣的表情特征,并进行模仿。在畅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能力,进一步巩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创作欲望。
用课件请同学们观察酸甜苦辣的色彩体现,并让学生了解靓丽的色彩一般用来表现开心、愉悦的心情,灰暗的色彩用来表达难受、郁闷的情绪,通过自由想象,大胆发言,为下一步创作奠定基础。
3、发挥想象,创作作品。
当遇到问题时,如画面的节奏感、线条和色彩等问题时,教师引导大家共同分析、解决,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创作时我会播放音乐及图片,作参考,寻灵感。
五、欣赏交流,感受成功。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篇十六
1、了解物体的基本形体,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形成空间概念。
2、能根据物体的特征,用线描的方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体。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意识。
如何让学生懂得为熟悉的故事配画。
1课时。
课时:2课时。
: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师让学生带一件生活用品获图片,请学生说一件你喜欢的生活用品,说出喜欢它的理由,从造型特征、色彩、功能等方面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二、新课。
1、看一看,说一说。
我们现在的生活用品琳琅满目、美观又实用。它们都是具有长、宽、高的立体物。如:
方体柱体球体。
2、了解线描共10页,当前第1页12345678910。
师:老师把我喜欢的一件生活用品画出来了,你们想看一看吗?这种表现方法叫线描。线描是一种简便而美观的表现方法。它要求线条简练、刻画细致,表现出物体的具体特征。
3、学习绘画方法。
1)首先我们要观察物体,把它归纳成一个基本形体,如照相机是方形体、豆浆机是柱体、足球是球体等或形体组合。
2)按一定的次序细致描绘物体。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使物体造型生动。
注意:一定要先画基本形,不要一开始就画细节,抓住物体的主要形体和特征。
4、学生实践活动。
根据物体基本形体,画一两件你熟悉的生活用品。
5、作业展示评价。
学生互相评价,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展示优秀作品,分析出色的地方。
三、小结。
我们的生活用品实用美观,我们同学们要留生活用品独具匠心的设计,分析其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尝试一下自己设计你喜欢的生活用品。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七
了解车的类型、结构、功能等,并学会运用多种媒材制作造型美观的车。
掌握制作车的基本方法。
在实践操作中感受用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质地的材料制作车的乐趣和成就感。
训练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实践与创造,养成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协作精神。
利用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材料,制作汽车。
车型设计新颖美观,结构合理。
自备的制作汽车的各种材料(如,塑料瓶,易拉罐,各种蔬菜、瓜果,橡胶泥,剪刀,小刀,钻子,牙签,旧鞋,袜子,玩具赛车车轮等。)。
一、开门见山,明确目标。
1、欣赏萝卜汽车和拖鞋汽车,并分析其制作材料的特殊性。
2、板书课题。
(引起学生的兴趣,直接进入第二课时)。
二、交流讨论,呈现问题。
1、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你会选用哪些材料,制作汽车的哪个部分呢?
2、师生互动探讨:恰当、巧妙地选材。
(了解学生的创作想法与思路,教师及时予以引导。)。
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1、运用媒体,将实物图片进行恰当的`组拼,提示学生选择材料要合理、巧妙。
2、教师示范,学生参与讨论,提示学生制作“汽车”要美观。
3、对比欣赏学生作品。
(通过不同的教学途径,帮助学生解决选材、制作、装饰等问题。并指导学生欣赏作品。)。
四、学生自主表现,教师指导。
1、提出作业要求:运用多种材料,制作一辆你喜欢的汽车。
2、学生作业。
3、学生在玩耍中展示“汽车”。
(明了作业要求,引导学生在愉悦中积极的实践探索、创作表现。)。
五、赏析评价,课题延伸。
1、作品自评、互评、师评。
2、欣赏能动的“汽车”,教师小结全课。
(通过评价与赏析,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我表现。激发学生进一步创作和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篇十八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分析、创作连环画作品,了解连环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连环画创作的能力、语言表达及综合学习能力。
2、隐性目标与能力: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氛围中,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连环画的特点及其创作的方法。
难点:故事中主要情节的画面表现及形象的连续性。
彩色复印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1、欣赏感悟畅想。
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准备上课。
课件展示一本本连环画。
问:你知道到这里面的故事吗?找同学讲讲里面的故事。你知道这样的书叫什么吗?导入本课内容,并出示课件:《连环画》。
2、体验表现创新。
你知道什么样的画能称为连环画呢?(师生共同讨论)。
欣赏《老鼠的梦想》,通过欣赏让学生明白:
a.连环画是由多幅图画连续展开,阐述一个故事过程的画叫“连环画”。
b.连环画包括:图画部分和文字部分。
c.连环画从篇幅上分:长篇连环画(百幅图画以上组成)中篇连环画百幅图画以下,二三十幅图画以上组成)短篇连环画(二三十图画以下组成)。
3、展示交流评价。
继续欣赏连环画:(讲解四格连环画和六格连环画)。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作业要求:个人或与同学合作,自编或选择一个现有的小故事,画成连环画。也可以是你喜欢的成语故事、你学到的寓言故事、别人给你讲的故事等等。
指导要点:
(1)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再分成四格或六格。
(2)把握住主人公的动作。
(3)整个故事一定要简单概括、完整。
4、小结:
展示各组同学画的连环画,组与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组的画的连环画的作品。
教师总结本节课作业情况。引导学生课后将所画的连环画作品在班级中展览,供大家欣赏。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教案篇十九
教学重点:
1、学会唱《童年的小竹笛》这首歌曲;
2、通过音乐的欣赏、学习,让学生进行艺术构思与创作(绘画、表演、制作等)。
教学难点:通过音乐的欣赏、学习,唤起学生对儿时的回忆,进行创作,以反映儿时的稚爱、童真。
教学目标: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出发,通过童谣歌曲的学习,为学生能够和体会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提高对语言节奏的感受能力,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自己的和情感,积累合作、交流、反思、创作、分享等方面的体验。
教学准备:
1、歌曲《童年的小竹笛》、的光盘或录音带。
2、不同风格、内容的童谣及录像、录音、光盘等资料。
3、绘画、折纸材料及节奏乐器等。
欣赏引导。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生共同说一说各自耳熟能详的童谣,边说边表演,并说说个人的理解等,引导学生的兴趣。
2、例如,《小老鼠》: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咪咪咪……猫来了,咕噜咕噜滚下来。
3、《笑一笑》: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两只黄狗会抬轿。
4、《不倒翁》:说你呆你真呆,胡子一大把,样子象小孩。说你呆你不呆,把你一推你歪。要你躺下去,你又站起来。
5、《鞋子和茄子》:一个孩子,拿双鞋子,看见茄子,放下鞋子,去拾茄子,忘了鞋子。
6、《手指歌》:伸开手,数指头,大牛不吃草,二牛不吃料,三牛不拉车,四牛不上套,剩下五牛要不要?要!
二、学唱歌曲:《童年的小竹笛》。
1、引导学生反复听、轻声哼唱、拍手唱、配合律动唱。
2、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和旋律等,待音律、歌词、节奏。
3、准确后可加进行打击乐集体演唱,并录音来反思。
三、进行绘画、制作。
1、听赏歌曲《小牧童》、《童年的小摇车》和电子琴曲《童谣》,欣赏国画《牧童》,观看美术片《牧童》,引导学生听赏,观察歌与画中的情景寓意及表达的情绪等。
2、启发学生给唐诗《咏鹅》或童谣《九九歌》配画,如引导学生描述情景,分析鹅和黄牛的线条、形状、神态等进行绘画和简单描述。
3、补充:让学生欣赏一幅跳皮筋的活动场面的绘画,请学生看图编童谣或给童谣配画。使学生体会运用不同艺术形式创作、游戏及生活的快乐。
四、学生练习、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1、让学生选择一首童谣进行配画(古诗亦可)。
2、对儿时场面的回忆、重塑,进行绘画创作。
3、用手工制作表现形式让学生进行创作。
4、用舞蹈、歌曲、童谣表现儿时的快乐、纯真。
五、教学:
1、在歌唱、绘画、表演、创作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
2、将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的童谣,绘画作品等存入挡案夹。
六、教学思路拓展:
1、欣赏表现童谣的舞蹈、结合律动展开教学。
2、通过自制乐器,更加了解乐器的性能和用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457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