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诊常态化方案(汇总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6 13:25:14
发诊常态化方案(汇总14篇)
时间:2023-11-16 13:25:14     小编:文轩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制定合理的方案来应对各种挑战。一个好的方案应该具备可持续性和适应性。以下是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案案例,供大家参考。

发诊常态化方案篇一

随着冬季到来,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段,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形势依然严峻,全体医务人员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底线思维,树立风险意识,把握轻重缓急,针对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风险和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趋势,全力做好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各职能部门统筹调配院内医疗资源,加强医务人员和医用物资调配储备,做好人员、床位、设备、物资等应急准备,开展培训、演练,做到有备无患。在做好预检分诊、门急诊就诊、住院治疗等重点环节管理同时,有效满足区域民众日常医疗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按照省、市、区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全体医务人员做好长期应对疫情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保持疫情防控领导不变、组织不变、人员不变,始终保持战时状态。医院一办三组及成员,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常态化疫情防控责任。各科室部门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细化任务措施,靠实责任落实。

领导小组(办公室)及职责。

组长:

组员:

主要职责:

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沟通衔接、督导调度等职责;贯彻落实省、市、区关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指挥防范应对工作,研究解决疫情防控工作的问题,加强各部门信息沟通与措施,安排部署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实施;完成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管理部办公室。

联系人:

(二)院感医务组。

组长:

组员:

职责:

发热门诊及感染疾病科病房开设;预检分诊、门诊病例筛查及上报;发现确诊病例及危重症病例通知领导小组;接待疾控部门的监督、检查;协助临床做好流行病学分析;协助临床调整患者住院科室,保证疑似患者转送专科医院前的救治工作;医院感染、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监督完善各类防控措施记录;接到临床报告后按照传染病报告流程完成上报,做好日报告零报告。

(三)物资保障组。

组长:

组员:

职责:

采购疫情防控所需的相关物品,保障医疗人员的安全;采购疫情防控所需的相关药品,保障临床急需药品的'供应;保障医疗设备的完好运行;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保障水、电、气、暖的正常运行;值班、加班人员的就餐、车辆派遣等。

(四)救治诊断专家组。

组长:

成员:

职责:

全力做好对新冠肺炎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对接诊的具有高热、肺炎等症状的病例做到快速检诊,认真观察,尽最大努力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减少其他后遗症的发生率。

(一)重点部门、区域管理。

1.加强门急诊预检分诊管理。

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规范设置预检分诊场所,严格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加强发热患者的筛查和转诊,对预检分诊检出的发热患者,应当立即予以防护,详细追问流行病学史,对可能罹患传染病的,应当立即转移到发热门诊就诊。

2.加强发热门诊管理。

加强发热门诊到达指引,设立科学、规范、清晰的引导路径;做好患者体温的准确监测,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以及相关症状,严格排查可能存在风险的患者,做好信息登记;落实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要求,对于流行病学史较为明确且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在进行相关检查后不得离院,必须在隔离病房收治,严防患者随意离开。全面加强和落实发热门诊“三区两通道”的分区管理制度,保证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防护措施和相关诊疗流程符合相应防控管理要求。

3.加强普通病区管理。

做好新入院患者的管理,严格执行陪护制度,严禁探视,每日给陪护人员定时测体温。病区要提高敏感性,在日常的诊疗护理过程中,加强对住院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生命体征变化;对无明确诱因的发热、或者虽无发热症状、但呼吸道等症状明显、罹患传染病可能性大的患者,都要立即进行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二)人员监测。

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和传染病首诊报告负责制,对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新入院患者、陪护人员、医务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核算检测。对核酸检测阳性人员,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

(三)防控应急准备。

1.后备医院准备。

按照收治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要求对隔离病区进行升级改造,使之符合新冠肺炎救治和院感防控需要。按照总床位数的10%准备救治床位,按照救治床位数的10%准备重症监护床位。

2.医疗物资准备。

根据甘肃省《应对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做好医用耗材、防护物资、消毒用品等物资的储备工作,储备量原则上满足30天满负荷运转需要。建立医用耗材物资储备清单(见附表1)及紧急物资采购供应商目录(见附表2),保障防疫物资储备充足,为可能出现的冬春季疫情做好物资准备。

3.提升核酸检测能力。

尽快提高核酸检测能力,把提高检测能力作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基础性工作,加强核酸检测工作的规范管理,对于发热门诊患者的核酸检测,争取缩短至4小时报告结果,对于普通门急诊、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等人群的核酸检测,原则上在12小时内报告结果;强化核酸检测能力储备,按照要求储备8名检测技术人员;加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培训,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技术人员培训方案》等文件要求,加强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标本接收整理、核酸提取、试剂使用、荧光定量等检测方法、结果报告、生物安全等全流程培训。通过培训,确保各环节操作规范,进一步提高检测技术水平。

4、应急队伍准备。

按照要求组成不少于10人的应急队伍,加强培训及实战演练,提升联合作战和快速处置能力,确保一旦疫情出现,快速出动,有效处置。

组长:

成员:

职责:应急队伍按照上级指挥部门统筹参与处置疫情防控工作,落实24小时备勤值班制度,承担医疗救援、卫生防疫、卫生监督、健康教育及患者转运工作。

发诊常态化方案篇二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对高校的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根据《教育部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方案(试行)》要求,现就在疫情防控期间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上线的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在慕课平台和实验资源平台服务支持带动下,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1、面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全部优质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截至20xx年2月2日,教育部组织了22个在线课程平台制定了多样化在线教学解决方案,免费开放包括129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401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在内的在线课程2.4万余门,覆盖了本科12个学科门类、专科高职18个专业大类,供高校选择使用(见附件)。

2、立即制定在线教学组织与实施方案。针对疫情防控需要,高校要合理调整、统筹安排春季学期与秋季学期课程教学计划。在当前疫情防控期间,要暂停所有寒假社会实践,原计划进行的寒假社会实践推移到下一年度或下一学期内进行,可视疫情发展情况酌情减免寒假社会实践学分。根据校情学情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实施方案,充分利用线上教学优势,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改革创新,推进学习方式变革,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3、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高校要以文件、校园网公告等方式公布课程资源质量要求、在线教学课堂纪律和考试纪律要求、学生学习评价措施等管理措施;要引导教师择优选用适合的慕课、专属在线课程(spoc)以及校内在线课程资源,应用公共课程服务平台、校内智慧教学系统和网络学习空间以及数字化教学软件等方式,开展线上教学、组织线上讨论、答疑辅导等教学活动,布置在线作业,进行在线测验等学习考核;要与课程平台建立教学质量保障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学习行为分析数据,了解学生在线学习情况。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充分发挥各专业“虚拟教研室”的组织载体作用,加快研发一批有特色、代表性强、数量充足的在线试题,服务学生在线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程挑战性。

4、发挥“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示范引领作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和团队要上线提供全程教学服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国慕课教师团队开展线上教学服务。

5、开放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服务。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实验空间)全天候开放,免费提供2000余门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资源,并提供在线实验教学支撑和教学考核管理。

6、倡导社会力量举办的在线课程平台免费提供优质课程资源和技术支持服务。倡导课程平台以及更多在线教育机构面向全国高校和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优质在线课程。在线课程平台要有组织地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疫情严重地区高校乃至更大范围高校建立联系,了解高校情况和教学需求,结合平台课程资源特点和技术优势,为高校制定丰富多样的在线教学解决方案;要为教师提供教学平台及软件支持服务,支持教师利用慕课等在线教学资源自主开展在线教学;鼓励开展网上在线教学培训,帮助广大教师适应新型教学环境、掌握在线教学技能、提高在线教学效果。

7、加强对高校选择在线课程平台教学解决方案的支持服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组织在线教育机构研发多样化在线教学解决方案,及时向高校提供解决方案及联系方式,保障教学需求和技术服务支持对接畅通,为高校选择资源和技术服务提供便利。

8、发挥专家组织指导、整合、协调作用。各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要充分发挥教学指导作用,整合名校名师名企力量,推动快速上线一批前期有工作基础的优质慕课和实验课程,丰富线上教学资源。慕课联盟联席会要充分发挥专业性、区域性、跨区域性纽带作用,团结慕课联盟单位,通过专家工作组指导等方式,与高校有组织地开展以慕课主讲教师为主的线上教学、“慕课主讲教师+慕课课程工作组”为主的跨校协同教学、“慕课主讲教师+本地教师”的协作式跨校教学、借助慕课作为参考课支持本校教师校内在线授课教学等多种形式协同教学,指导高校选好课、用好课、讲好课。

9、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鼓励慕课平台开设有关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的慕课专题,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实验空间)开通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虚拟仿真实验专题等针对性实验,供全国大学生及社会公众了解相关知识与政策,提高科学防控能力。

1、加强组织领导。中央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所属高校实际,帮助高校制定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方案,整合公共服务平台和省级课程平台资源与服务信息,指导所属高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

2、强化政策激励与引导。高校要将慕课教师以及承担教学任务的所有任课教师线上教学计入教学工作量,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与创新,积累实战经验,产生更多更好教学成果。贯彻落实有关政策要求,引导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积极选修线上优质课程,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强化在线学习过程和多元考核评价的质量要求。制定在线课程学习学分互认与转化政策,保障学生学业不受疫情影响。

3、确保在线教学安全平稳运行。高校要与课程平台就在线教学组织进行充分沟通,择优选取符合本校实际、与网络环境条件相匹配的方案,保证在线教学平稳运行。要与课程平台密切配合、规范管理,强化对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采取安全有效手段,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在线教学运行安全。

4、建立信息报送渠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建立数据统计报告制度,及时将在线教学组织实施情况和意见建议报送教育部。教育部直属高校直接报送教育部,其他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抄送教育部,地方高校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后报送教育部。联系单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课程教材与实验室处。

发诊常态化方案篇三

当前境外疫情加速蔓延,多国发现传播力更强的变异病毒,国内面临境外输入病例导致本地传播的风险增大。为指导我乡农村地区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科学精准做好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1.强化疫情监测机制。在人群聚集公共场所如超市、商场、菜市场等开展体温监测;在学校、民政服务机构、宾馆等重点场所开展发热、干咳等症状监测;在连锁药店开展退烧、止咳等药品销售情况变化监测。落实“早发现、早报告”要求,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提高对新冠肺炎疑似病例表现的发现报告意识,加强对发热、干咳、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病例的监测和报告。乡卫生院对所有省外返乡人员进行全员核酸检测采样。

2.关注重点人群防控。加快建立健全疫情防控村网格化管理制度,密切关注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调整信息,村委会定期不定期要组织村两委人员开展全面摸排,做好农贸市场工作人员、乡卫生院医护人员和村医、春节返乡人员(特别是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相关工作和边境地区返乡人员)、外来人员、来自疫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入境异地隔离期满返(来)人员等重点人群的信息登记和日常健康监测工作,督促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做好核酸检测,强调出现发热等症状后立即就地自我隔离和报告等候医务部门处理。外地返乡人员(特别是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相关工作返乡人员)、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入境异地隔离期满返(来)人员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并落实14日隔离政策,其他省外返回人员全部及时进行核酸检测。

其中对来自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要立即集中隔离。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入境来(回)皖人员摸排管控,实行“14+7+7”健康管理,确保第一入境地隔离期满后,属地落实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7天健康监测和3次核酸检测,同时加强每日早、晚体温观察。加强巡回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核实和报告,最大限度防范由入境人员引起的疫情输入和传播。

3.加强重点场所防控。各村、乡直各单位要督促辖区内的企业和学校等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做好村内企业、宾馆、餐馆、文化室、养老院、学校、幼儿园、农贸市场、商场等人员聚集场所的日常防护和健康监测等工作,做好日常消杀并储备必要的防护物资。持续推进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海鲜市场)和冷冻食品销售批发等重点场所的环境整治,切实落实清洁、消杀、通风和个人防护措施。

4.推进农村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农村公共卫生设施,发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保持环境和家庭清洁卫生。提倡村民勤洗手、勤消毒、随身携带口罩并定期更换,保持室内定期开窗通风,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封闭场所佩戴口罩,降低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物等传播风险。对遗弃的垃圾和医疗垃圾如口罩要进行集中处理,并做好预防性消毒措施。

5.倡导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通过应急广播、流动宣传车、微信群、qq群宣传画和上门宣传等多种形式,持续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增强村民防护意识和发热后第一时间报告、就诊意识。强化流感等多病共防措施,倡导养成勤洗手、咳嗽打喷时注意遮挡、聚餐使用公筷、外出佩带口罩、回家做好消毒、合理膳食、适度运动等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倡导节庆文明新风,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宗教活动和聚会活动停办,尽量少摆席、少串门、少走动,避免人群聚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各村和乡直有关单位要严格审批监管人员密集型活动,对于不符合疫情防控和安全要求的活动不予批准。企事业等单位举办活动应当控制人数,50人以上活动必须制定防控方案,严格落实有关防控措施。人员集会要坚持“谁审批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提倡家庭私人聚会聚餐等控制在10人以下,提倡家庭每天注意开窗通风,做好个人防护,坚持佩戴口罩、手消毒,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状,要及早就医。

6.做好应急物资准备。各村、乡直各部门要根据防控工作安排,储备好应急防控物资备存,通过多渠道采购当前紧缺的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物资,切实保障防护用品等医疗物资供应,确保医院、重点场所和一线人员的防护用品供应以及适当的市场供应,真正做到有备无患。另一方面要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哄抬物价行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做好应急演练,提升防控能力。对春节期间的人员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发生疫情后的生产生活保障等做好应对准备工作。

1.做到快速响应。各村委会发现疫情后要立即上报乡疫情防控指挥部,并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应对工作。

2.精细疫点管控。在疫情发生后,乡疫情防控指挥机制要科学划定风险等级区域,管控区域范围可精准划至最小单元(如居民小区楼栋、自然村组等),依法依规按程序报批后采取交通管制停工停业停学等措施。规范设置进村检疫点,落实出入人员测温、询问登记、扫码、消毒等措施,并提前做好隔离期间村民的基本生活物资供应和医疗卫生保障工作。乡政府、村委会要协助将新发现的核酸检测阳性者,转运到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规范治疗。

3.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乡政府、村委会和村医要积极配合县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争取最短时间摸清可能的感染来源、判定、踪迹、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并最快时间联系接触者,最短时间内对其进行医学调查和管理。

4.完成核酸筛查。乡疫情防控指挥部快速组织开展核酸检测工作,依托医疗卫生机构、县疾控中心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坚持“应检尽检”的基础上,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及时对疫情可能波及的人群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根据人群可能感染的风险高低,按照密切接触者、重点人群、全体村民等顺序依次开展核酸检测筛查,及时发现并管控感染者),对其他人群落实“愿检尽检”的要求。必要时组织开展多次核酸筛查,排除潜在风险。对乡村摸排的返乡人员,由乡政府直接推送至乡乡卫生院保证第一时间釆样、送样,并同时将摸排数据报县指挥部;另外对上级、公安等部门推送的重点人员数据,由乡指挥部推送给相关村落实核查,随后尽快反馈核查结果至县指挥部。

6.及时采取医疗救治。要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及时发现并转诊可疑病例。乡卫生院要在相对独立区域设置发热门诊和留观室,对所有前来就诊的发热患者提供核酸检测采样和血常规检查服务。对于确诊病例要尽快安排救护车转运至县级及以上定点医院隔离、治疗,重症危重症病例转运至市级基地医院救治。疫情防控期间,县域内救护车归口至120急救中心统一调度。

1.强化网格化管理。建立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分包组、队干部包户的三级网格分包体系,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制,密切关注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调整信息,强化冬春季、节假日等重点时段防控。落实党委政府属地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单位主体责任、个人和家庭自我管理责任。发挥村干部、网格员、党员和志愿者的积极作用。健全乡村公共卫生服务,强化乡村卫生健康治理,组织村民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2.确保物资和人员保障。加强对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务人员新冠肺炎防控技术与院感防控培训。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完善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并开展演练。根据疫情进展和防控工作需要,乡疫情防控指挥部及时组织防控和医疗力量进行援助,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工作统筹和政策衔接,按已出台的《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20xx年元旦和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要求,统筹做好本村“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

3.强化督查问责。乡疫指部将不定期对各村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堵住漏洞,对疫情防控中不愿负责、消极应付,甚至带来严重安全隐患的单位和个人,发现一起依规查处一起,并从速从快从严办理。

各村、乡直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如有相关建议,请及时反馈至乡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办公室。

发诊常态化方案篇四

按照《关于完善绍兴市上虞区农村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虞农防专班〔2022〕1号)精神,为切实加强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结合卫生健康系统实际,现就做好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农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筑牢基层疫情防控网,通过加强核酸采样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保障服务工作,切实强化春节期间农村地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地落实,有效降低或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从即日起至2022年x月底。

(一)加强风险监测预警。指导做好农村地区区域预警风险等级确定和调整部署;指导各乡镇街道做好农村重点场所和重点环节防控、环境核酸检测和消毒等工作。(牵头科室:公卫科,配合单位:疾控中心)。

(二)强化基层“哨点”管理。推进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传染性疾病专用诊室)的规范化建设;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检分诊、发热患者闭环管理及院感防控职责;指导乡镇街道建立驻村(社区)疫情防控指导员制度;强化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的监管,发挥哨点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检查。(责任科室:医政科,配合单位:卫健行政执法队)。

(三)开展疫情防控督导。做好疫情防控和健康宣传教育;配合区疫情防控督导检查组开展农村疫情防控工作督查;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牵头科室:公卫科,配合单位:疾控中心、卫健行政执法队)。

1.加强组织领导。区卫生健康局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长和专业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工作专班(见附件),强化对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指导工作的组织领导。

2.强化措施落实。局各相关科室、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指导各乡镇街道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扎实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同时要根据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制定配套的工作方案和计划,确保各项工作措施任务的落实落地。

发诊常态化方案篇五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常态化疫情防控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引导公众适应常态化防控形势,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疫情防控的良好氛围。根据中央、省、_州市及我市工作部署要求,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宣传时间。

二、宣传重点。

一是持续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全市各乡镇(城市社区管委会)、各部门(单位)、各网格单位要加强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防治知识和防控指引宣传,向全市市民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媒体适时发布动态中高风险地区名单,引导公众树牢“每个人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养成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加强通风消毒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提高自我防护能力。(责任单位:各乡镇、城市社区管委会、各单位各部门、各网格单位)。

二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微博微信和客户端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大力宣传爱国卫生运动,宣传健康的饮食和卫生习惯,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有效降低病毒感染风险;全市各网格单位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志愿服务宣传,发放宣传单,引导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各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志愿服务宣传。(责任单位:市直新闻单位、各网格单位、各乡镇)。

三是大力开展重点区域公益宣传。在景区、商场、酒店、商铺、农贸市场、火车站、汽车站、学校、医院、广场、文化公共场所、居民小区、机关单位、窗口服务行业以及圩镇等重点区域,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手机、户外广告牌、电子显示屏、交通站台、围挡、宣传栏、宣传橱窗、易拉宝、宣传手册、宣传单等形式,在醒目位置设置1至2条疫情防控知识及健康教育宣传标语。(责任单位:各有关单位、各乡镇、三大电信运营商)。

四是全力抓好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宣传。广泛开展我市疫情防控措施宣传,对境外入境人员和中高风险地区来返瑞的人员,要有针对性的科学宣传,让其了解并配合落实好相应的防控措施。通过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切实提高来瑞返瑞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保护好群众的身体健康。(责任单位:各有关单位、各乡镇)。

三、具体分工。

1、对__大道、__大道、__路、__路、__路等城市主次干道及绵江湿地公园、__广场、博物馆广场、体育广场、各高速路口、__桥、博物馆等沿街公益广告牌、公交车站台、公交车、旅游大巴及的士,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责任单位:各乡镇、城市社区管委会、各单位各部门、各网格、文旅公司,经费自行承担)。

2、各乡镇(城市社区管委会)、各部门(单位)、各网格、各村居社区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及健康教育知识,至少要有1块疫情防控或健康教育知识广告宣传栏。各乡镇(城市社区管委会)、网格单位要上户向市民发放新冠疫情防控宣传单并上户宣传,宣传内容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印制(责任单位: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各网格单位,印制上户宣传单位由指挥部承担,其余经费自行承担)。

3、沿街机关单位、汽车站、火车站、学校、商场、医院、酒店、景区、农贸市场、文化公共场所、窗口服务行业、沿街金融机构、沿街店面经营户等自今日起至疫情常态化防控结束,有led电子屏的要循环滚动播放疫情防控知识及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标语(责任单位:各有关单位、各网格单位)。

4、各建筑工地围档要对疫情防控知识广告、健康教育宣传栏进行制作。(责任单位:住建局,经费由各建筑工地自行承担)。

5、利用手机短信对外省市来瑞人员及全市市民,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及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每周推送2次。(责任单位:三大电信运营商,经费自行承担)。

6、利用微信朋友圈推送疫情防控知识及健康教育知识,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外省市来瑞人员及全市市民做好精准推送宣传引导。(责任单位:联通公司)。

7、影院、ktv、酒吧及网吧等公共场所自今日起至疫情常态化防控结束,有led电子屏的要循环滚动播放疫情防控知识及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标语,无led电子屏的要制作宣传栏或者利用宣传单、易拉宝等形式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及健康教育知识宣传。(责任单位:文广新旅局,经费自行承担)。

注:各乡镇(城市社区管委会)、各部门(单位),若宣传广告涉及创卫或创文,可视情况,适当增加一些疫情防控知识或健康教育知识,可不用删除。

四、相关要求。

(一)压实责任,强化落实。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按照任务分工和工作要求,抓实抓紧抓细,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宣传工作落实到位。

(二)上下联动,精准宣传。针对不同群体和受众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宣传,努力做到防控知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严格纪律,加强引导。统一宣传口径,规范宣传内容,严格审核把关,及时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网信、公安等部门要加强舆情监测和处置,确保舆情平稳、社会稳定。

附件:1、__市新冠状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标语。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宣传。

3、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

附件1:

__市新冠状肺炎疫情防控宣传标语。

1、防疫有我,爱卫同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树立健康生活新理念。

2、爱国卫生人人参与,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健康生活人人共享。

3、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坚持群防群控、群防群治,全员参与、共建共享。

4、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5、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让“公筷公勺、聚餐分餐”成为生活新风尚。

6、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

7、预防冠肺炎,保持身体健康请您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多消毒、不吸烟、喝开水。

8、全民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共建洁净__,共享卫生健康。

9、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力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全民共建共享健康生活。

0、环境清洁搞起来,卫生死角堵起来,防疫知识学起来,公筷公勺用起来。

1、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食用野生动物。

2、摒弃陋习预防疾病,人人动手创建美好__。

3、保护环境,打扫卫生,健康每一天。

4、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5、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参与卫生单位创建。

6、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

7、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8、增强卫生意识养成卫生习惯提高健康水平。

9、加强健康知识教育,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0、强化生态文明意识,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1、推广分餐公筷,拒食野生动物。

2、翻坛倒罐清理积水,全民运动防控登革热。

3、无积水就无蚊虫,无蚊虫就无登革热。

附件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宣传。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一般症状:

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严重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怀疑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应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特别应注意的是:诊疗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外科口罩,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二、如何保护自己远离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1、勤洗手,保持手卫生。

在咳嗽打喷嚏、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接触动物或者处理动物分辨后,使用肥皂和自来水吸收,或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手液。

2、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掩住口鼻,包好扔进垃圾桶;如果没有纸巾,请弯曲手肘掩盖口鼻,防治飞沫传播。

3、做好通风和清洁。

房间应每日开窗通风,上下午各1次,每次通风时间30分钟以上,可选择阳光充足的时段进行,保持房间内空气清新。定期对房间易摸易触的物品进行简便有效的物理消毒。

4、佩戴口罩。

尽量减少到封闭、空气流通差的公众场所和人员密集的地方,乘坐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时,建议佩戴口罩。

5、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及时就医。

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就诊,就诊或陪护就医时,要佩戴好医用外壳口罩。

6、不要接触健康情况不明的动物。

尽量不要接触健康情况不明的家禽家畜和野生动物,尽量减少到贩卖销售活禽的市场,一旦要去,要佩戴好口罩;不食用野生动物。

三、在公共场所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到人流密集和空气流通不畅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儿童、老年人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必须去,应戴口罩,人员保持适当距离;在自己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将口鼻完全遮住,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防止病菌传播。

四、在医院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传染?

2、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3、密切关注自己及家人健康,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发诊常态化方案篇六

鄂伦春旗中蒙医院为有效防范和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做好本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及自治区关于秋冬季新冠疫情防控和建立健全中蒙西医协作机制相关要求,及时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组织制定各项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按照“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理、有效救治”的总体要求,加强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等科室特别是发热门诊建设,提高医院对新冠肺炎等传染病诊疗水平,加强院感防控管理,提高医院对新冠肺炎的筛查、预警、防控和医疗救治能力,积极有效应对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规范建设发热门诊,提高对新冠肺炎的筛查预警能力。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的《发热门诊建筑装备技术导则(试行)》,医院将旧址设为发热门诊,发热门诊符合“三区两通道”,可满足日常诊疗工作及生活需求。有独立设置的dr检查设备。旧址的发热门诊布置了13间留观室,其中一楼设置3间,二楼设置4间,床位4张,三楼设置留观室6间,床位6张。医务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并配备了相应防护用品、药品、消杀用品,可以随时接诊患者。

(二)强化预检分诊,发挥好医疗机构“哨点”作用。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在门诊大厅规范设置预检分诊台,严格对进入医院人员进行“健康码”查验、测温并指导做好戴口罩等个人防护,遇有发热疫区就诊患者,详细登记患者姓名、家庭地址和电话、是否到过疫源地或途径疫源地等信息,以备及时报告。如遇到发热患者或者由疫区接触史的发热患者,立即通知急诊科专人负责(个人防护后)转运至医院原旧址感染性疾病科(发热门诊)就诊。转运患者由医院指定车辆及专人负责转运。做好患者的分诊分流和风险管控,八号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控的第一关。

(三)严格首诊负责制,做好新冠肺炎疫情的早期识别。各科室要提高认识,增强防控工作紧迫感,高度重视防控工作,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完善工作预案,做好传染病医疗救治的医务人员调配,实行弹性排班,确保发热门诊能够应对传染病的患者就诊,首诊医生要切实做好传染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遇有发热及传染病症状的患者,要高度警惕,要负责对发热病人基本身份信息进行真实、准确、详细的登记,开展流行病学史问诊、核酸检测、影像检查和会诊、先期治疗,发现疑似和确诊病例时要认真登记,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感染性疾病管理科,对非本科室、本专业范畴的发热病人及疑似病例,首诊医生不得拒诊,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把好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控的第二关。

(四)落实“应检尽检”,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和水平。对发热门诊、住院患者及陪护全部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实现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他人群“愿检尽检”。积极筹建实验室。核酸检测采样人员要加强培训,规范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样本采集、运送、保存和检测,把好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控的最后一关。

(五)加强门诊住院管理,多途径限制诊区病区内人员聚集。落实非急诊预约就诊制度,对门诊量大、诊区内人流密集的科室应逐步推行分时段预约就诊方式,减少现场就诊量,避免患者在就诊大厅、候诊室聚集;要优化就诊流程和诊疗管理,坚持“一人一诊一室”。要加强住院管理,设置过渡病房、隔离病房。为患者陪护及探视人员发放陪护证,每位患者由一名家属陪护。由病区护士负责陪护家属的体温测量及信息登记,无陪护证的`探视人员禁止到病区进行探望,以减少病区人流聚集要严格探视和陪护管理,避免人群聚集造成交叉感染,把好院内感染控制第一关。

(六)严格转诊转院管理,避免新冠肺炎疫情传播扩散。医护人员要当好“守门人”,对发热和有呼吸道可疑症状的患者要立即隔离,并请院内专家会诊,或请上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不允许擅自转科转诊。医院要做好“把门人”,对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例,做到详细登记相关信息,按照有关规定迅速上报,积极救治。要严格落实《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严防病例向区外(市外)输出的“九不准”要求,坚决把好新冠肺炎等传染病输出关。

(七)做好院感控制,严防医疗机构院内感染。按照《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和《关于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防控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院感防控、消毒隔离的各项措施。要严格执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防护技术指南(试行)》、《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进行分区管理、标准防护、清洁消毒和医疗废物处理,把好院内感染的扩散蔓延关。

(八)重视防控物资储备,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能力。应急办,设备科,药械科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准备工作,保障疫情防治的相关药品、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及时供应。药械科要积极配合临床,保障抗病毒药品供应要尽量满足临床需求。积极协调必备药品的采购,保障药品供应。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和值班,加强个人防护用品、实验室检测试剂、消杀药品、医疗救治药械等应急物资储备,同时严格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做到人员到位、联络畅通、反应迅速,一旦发现疫情,确保及时有效处置。

(九)持续培训演练,不断提升应急反应和疫情防控水平。按照蒙医中医医院在疫情防控中的功能定位,积极查找薄弱环节和防控重点,要不间断地对医护人员进行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控各项制度、防控预案、诊疗方案、处置原则、工作流程等进行全员培训,同时开展病例发现、分流转运、医院感染防控、急危重症抢救等专项演练,强化防控意识,提升应急和防控水平。做到拉得出、展得开、抢得住。

(十)发挥特色优势,推动蒙医药中医药深度介入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积极研究制定新冠肺炎等秋冬季传染病蒙医药中医药防治方案,在防治疑难疾病和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康复等方面彰显蒙医药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按照当地气候变化和体质特性、发病特点研究制定大众预防调养方,蒙医中医医院向社区居民和企业单位发放健康宣教材料、体质辨识健康处方和强身健体防病茶包、茶饮等,指导开展穴位按揉、健身操、膳食情志调理,提高群众养生保健意识和防病抗病能力。认真总结学习国家和自治区蒙医药中医药治疗经验,进一步完善蒙中西医治疗方案,对医学隔离人员、轻症和普通型患者尽早介入,防止转阳或转重。要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蒙医中医康复指导建议,有计划、分阶段对有不同后遗症状恢复期病人进行蒙医药中医药康复指导和治疗,进一步改善愈后,减轻后遗症影响。

(十一)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尽量满足群众正常就医需求。在保证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的同时,要维持正常医疗任务。进一步推进蒙医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建设,强化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重症的诊疗能力,保证在疫情突发时能够第一时间有效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和特殊群体就医需求。要注重发挥医院在县域医共体和远程医疗协作体的牵头作用,构建好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结合互联网医疗,通过预约诊疗、分时段就医等方式,加强医疗管理和诊疗服务,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

发诊常态化方案篇七

为扎实推进医院疫情防控工作,按照省市卫健委和医院党委关于全面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精神,结合我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方案》要求,在全院范围内开展防控督导检查,特制定本工作方案如下。

围绕医院防控方案落实、病人救治流程规范和医护人员防护等三个核心,以政策为依据,以问题为导向,以细节为关键,以实效为核心,检视工作,查摆问题,严督实导,督促整改,以强有力的监督保障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实落地,进一步提高全院思想认识,压实工作责任,严肃工作纪律,坚定信心决心,确保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医院工作秩序和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成立督导工作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督查各部门各科室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卫健委、省委省政府、省市卫健委工作安排,以及医院措施方案等,切实做好医院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情况。重点对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工作流程制度执行、在岗在位值班值守、防控物资储备与领取、后勤保障情况及防护工作等开展监督指导,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序推进。

1.责任落实情况。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措施落实情况;是否认真传达学习上级有关疫情防控等政策文件精神,有无开展舆论引导、政策措施宣传,畅通解疑解惑渠道;正常医疗工作谋划及实施情况,是否认真研究制定正常工作的应急组织方案,指导各科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是否周密部署,细致安排,研究制定周密疫情防控措施,并切实予以落实;是否压实责任,加强监管,掌握实情;是否制定突发疫情应对措施等。

尤其是重点环节管理: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布局及工作流程实施;诊疗规范、防控流程执行,门诊病历书写及预检分诊问诊登记;检验、ct等重点检查科室处理流程;疑似病人上报转诊;发热患者就诊流程管控;普通病人就诊流程、入住筛查标准执行;流动人员体温检测管理等。

2.值班值守情况。是否严格落实在岗在位或24小时值班制度,有无脱岗、离岗情况;是否认真落实重要情况请示汇报、实时如实登记记录有关情况;突发疫情应对措施掌握情况、重大情况及时报告等。

3.培训与宣教情况:充分利用多渠道、多层次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培训与宣教,全院工作人员对新冠肺炎防控相关规范、指南和流程的培训知晓掌握情况;引导职工做好个人防护及心理疏导,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是否建立有效沟通交流机制,及时掌握职工健康、工作、生活动态等。

5.医务人员管理与防护情况。是否严格遵守防控相关要求,服从管理;一、二、三级防护是否知晓,防护范围是否正确,戴(穿)脱是否规范;发热门诊专职人员休息、生活及精神状态;工作人员的心理状况;各科人员配合情况等。

6.住院病人及陪属管理情况。综合科病人及配属均戴口罩,一个病人固定一个配属,相邻病床不聚集,新病人单间隔离;精神科新病人专科收治,实行“三分开”:新老病人分开、男女病人分开、发热与非发热病人分开;所有病区谢绝探视,病人及配属每天监测体温;对病人、陪属关于疫情知识宣教、防护、手卫生指导等落实情况。

7.医疗物资保障。主要督导疫情防控物资储备、采购、调拨、管理及合理使用情况。有无紧急采购内控制度,是否符合紧急采购程序,是否详细登记、单账管理,留存相关采购项目文件和凭据;接受捐赠是否规范;物资验收、储备、分发、请领监管,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满足需求;是否做好相关工作台账登记和资料保存工作。

8.后勤保障与安全。医院环境卫生情况,院内公共场所、物表清洁消毒;后勤物资保供;餐饮供应满足疫情防控要求;对护工、食堂、保洁、保安人员防护、手卫生、消毒方法的培训与监管。安全保卫、消防巡视、车辆管理、门卫值守及医院封闭巡逻管理等。

9.责任担当情况。

(1)在防控工作中是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监督查处在疫情防控中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以及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有没有在防控工作中作风漂浮、消极应付、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的.;有没有存在对疑似患者接诊不及时、冷硬横推现象;信息统计报送是否全面及时准确,是否存在瞒报、错报、谎报、漏报、迟报重要信息行为等。督导组接受职工、群众各种形式的质询、举报等,并立即核实上报,限时整改。

(2)是否切实履行职责,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相关诊疗和防控措施。监督查处不服从组织安排、擅离职守、违抗命令、临阵退缩、推诿扯皮、贻误工作、贪污、挪用、截留、挤占疫情防控资金和物资等行为。对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重点岗位人员进行提醒谈话,不定期对其部门工作进行抽查监督。

(3)党员、干部、职工是否存在歪曲党中央决策部署言论、造谣传谣等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问题。监督查处违反保密制度、私自泄露疫情信息、违反宣传纪律、在社交媒体或者其他渠道发布未经官方确认的信息等行为。通过会议、微信群等通告全院干部职工,教育在先、约束在先、监督在先。

10.各部门配合情况及其他相关防控工作情况。

1.持续全面开展:督查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不划时段,不分节点,疫情防控期间持续全面开展,直至疫情解除。

2.多种督导方式相结合:督查工作以不影响科室(部门)正常疫情防控工作为原则,采取重点检查与随机抽查、现场检查与电话网络访谈相结合等方式,针对各部门贯彻落实党委工作部署、履行工作职责等情况,不打招呼,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3.专项督导与综合督导相结合:为确保各项疫情防控工作有效落实,结合工作实际,院督导工作组分设4个督导小组,分别为医疗督导组、护理督导组、感染防控督导组、纪律督导组。每个督导组可单独开展工作(院感、医务、护理由相应负责人组织;纪律督导组由纪检监察室组织,党办、院办、人力资源部配合),也可综合性督导,每周综合性督导不少于2次,由院督导组组长或副组长带队,确保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4.及时反馈:对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当场反馈,督促整改,或协调处理。督导情况每日汇总,次日晨会对需要相关部门协作的、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反馈通报;需规范完善的,给予《督导提醒书》,推动责任落实。

1.提高政治站位,明确职能定位。明确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全院干部职工要发扬顽强斗争精神和连续作战作风,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2.强化责任担当。党员领导干部要把职工和病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强化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要针对督查重点工作内容,以最严要求、最硬举措、最实作风,认真开展工作落实情况的自查自纠,补齐短板和薄弱环节。要坚决杜绝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到情况清、底数明、把关严,确保各项安排部署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严明纪律作风。紧盯疫情防控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关键环节,严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工作纪律,保障疫情防控各项部署和措施落地落细落实。加强对党员干部在疫情防控工作表现的考察,对表现突出、堪当重任的将予以培养使用,对不敢担当、履职不力、作风不实、失职渎职的,将坚决从严从快查处,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发诊常态化方案篇八

根据岳突发公卫指〔20__〕14号文件、岳突发公卫指〔20__〕25号文件文件要求,为进一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我镇疫情防控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按照“平战结合、科学调度、精准防控”的工作原则,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重点,做到思想不松、机制不变、队伍不散,确保防疫工作机制发挥作用,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促进”的结合文章,努力实现全年工作目标。

二、重点工作。

(一)全面加强信息工作。

1.各村、各部门单位要转换思维,按照疫情防控管理要求,继续保持现有的组织架构,完善优化值班值守制度,落实领导带班,成员值班制,值班人员保持24小时联络畅通,随叫随到,确保有人管事,有人做事。

2.各村、各部门单位要按照分区分级防控的要求,继续强化网格化管理,推进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不落一人,做好测量体温、对健康码红、黄码人员和体温异常人员进行严密监控。

3.各村、各部门单位,进一步完善信息收集、研判、监测、预警、共享等机制,及时、准确、动态掌握境外入川人员、中高风险地区入川人员和四类人员(即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信息。

4.办公室要主动发声,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做好与情管控。

(二)建立健全快速报告和应急处理机制。

1.各村、各部门单位要根据职能职责,采取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防控举措,做好发现、排查、管控、隔离、救治等处置方案,加强涉疫信息登记、整理、甄别、报送,建立快速报告和应急应对制度,进一步筑牢疫情防控阵线。

2.各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主体、村、个人及家庭落实疫情报告主体责任,做好境外和中高风险地区入川人员信息登记、健康管理和跟踪服务,要及时向镇卫健办、镇防指报告所发现的异常情况。

3.对上级部门和有关方面推送来的异常情况信息,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责和分工,迅速核查到位,并将详细情况反馈至镇防指。

(三)切实落实重点人员管控措施。

1.所有我镇入境人员、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抵达我镇后须主动向所在单位、村报告,配合镇政府采取相应健康管理措施,健康码是红码人员在核酸检测是阴性的情况下一律到集中隔离点隔离,黄码人员在核酸检测是阴性的情况下一律居家隔离,做好个人及家庭防护措施。

2.我镇有在入境口岸所在地集中医学观察期满14天后、再在汨罗集中隔离7天,在解除隔离后要进行14天的自我健康监测,每天向村或工作(接待)单位报告其健康状况,期间如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时,要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配合村或工作(接待)单位到定点医院就诊。

(四)完善流调机制。

1.卫健办、派出所、卫生院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在接到疫情报告或发现四类人员信息时,及时上报镇防指,并按要求管控到位。

2.对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的人员,所在单位、村要立即上报镇防指,及时安排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医,一旦发生影响疫情防控的异常情况,各有关单位要立即启动应急应对预案,实行精准管控。

(五)加强人员密集场所管理。

对人口密集场所坚决按岳突发〔20__〕14号管控到位.对敬老院等特殊单位,要强化风险防范,做好人员防护、消毒等日常防控工作,控制探访人员数量和探访频次,限定活动区城,确保不出任何纰漏。各村、各部门单位要做好红白喜事的操办劝导工作,做到白事简办,红事缓办、余事不办,严防聚集性疫情反弹。

三、工作要求。

1.坚持机制不变,坚持防控以来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及时沟通情况,研判形势,紧急工作、重要工作随时调度。

2.进一步压实责任,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发诊常态化方案篇九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民政部门职责出发,协同推进兜底保障与乡村振兴,聚焦农村低收入人口,以统筹帮扶资源、增强兜底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强化措施、加强衔接,用准用好用足各项民政政策措施,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二)基本原则。坚持保障基本、兜住底线,着力解决低收入人口的基本生活困难,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形成稳定可持续的兜底保障机制。坚持聚焦重点、精准发力,聚焦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病重残等特殊群体,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在更好履行民政部门职责的同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兜底帮扶合力。坚持改革创新、统筹推进,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改革完善各项民政兜底保障制度,促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要强化“七个帮扶”。

(一)强化“政策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农村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依规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做到应帮尽帮。持续实施“收入豁免”政策,“十四五”期间扶贫项目保底收益、基础养老保险金不计入家庭收入;持续实施“支出核减”政策,加大对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帮扶力度;持续实施“单人户”政策,帮助低收入家庭摆脱困境;持续实施“低保渐退”政策,防止过渡期内困难群众返贫致贫。

(二)强化“分类帮扶”。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办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涵盖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和急难救助对象在内的多层次救助体系,依据救助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困难,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符合条件应救尽救。对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2倍,且财产状况符合低保对象财产认定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和重病患者,经个人申请,可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对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低保标准2倍(含),但低于上年度当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减基本医疗、基本教育、基本照护等必需支出后,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支出型困难家庭给予适当救助。

(三)强化“精准帮扶”。统筹考虑家庭人口结构、健康状况、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刚性支出等因素,建立救助对象综合量化评审指标体系,综合评估救助需求,进一步提高救助对象认定的精准性。依据综合量化评审结果确定补助金发放标准,对一般救助对象根据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与低保标准的实际差额发放低保金,设定补差额度最低标准;对低保家庭中重病重残、70周岁以上老年人、未成年人等人员给予重点保障,在差额补助的基础上参照当地低保标准一定比例增发补助金。

(四)强化“主动帮扶”。会同相关部门通过大数据对比等手段,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以及专项救助对象、失业人员、患有慢性病的困难群众、大病专项救治患者、重度残疾人、受灾人员、临时救助对象等易返贫致贫人口开展常态化监测,避免发生规模性返贫。各地民政部门要根据比对发现的风险信息开展入户摸排核查,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对不符合兜底保障条件的做好登记备案,加强跟踪监测,按需转介相关部门予以帮扶。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将走访、发现困难群众列为村(社区)自治组织和基层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工作中发现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难以为继的,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五)强化“统筹帮扶”。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扩大到低收入家庭及其他困难残疾人。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积极开展孤儿助医助学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加强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做好身故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服务,为其减免相关费用。持续开展“爱心助行”“精准康复服务”和家庭无障碍(适老化)改造等关爱服务。

(六)强化“社会帮扶”。以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为支撑,整合民政领域用于政府购买服务经费来源,依托乡镇(街道)现有社会救助经办机构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设立社工站,支持社工站开展社会救助和其他社会工作服务,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民政社会救助和其他帮扶服务。持续开展“圆梦大学”“慈善助医”等助学、助医、助困慈善项目,对政府救助后仍存在生活困难的家庭予以重点帮扶。积极发挥志愿服务在汇聚社会资源、帮扶困难群众、保护弱势群体、传递社会关爱等方面作用。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

(七)强化“智慧帮扶”。完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加快实现信息跨部门和机构共享。建设社会救助资源库,将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等开展救助帮扶的各类信息统一汇集、互通共享。加强“金民工程”全国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应用推广,推进统建系统与自建系统整合联通,提升兜底保障信息化保障能力。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救助事项“掌上办”“指尖办”,让困难群众申请救助更快捷、更高效。

(一)完善帮扶政策措施。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两办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为抓手,完善低保、特困和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等配套政策。合理提高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和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标准,实现可持续增长。

(二)健全帮扶工作机制。继续推进低保、特困供养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到乡镇(街道),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在全省全面推行救助对象综合量化评审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止返贫监测预警机制、主动发现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完善省级和各地困难群众生活基本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与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相适应的工作规则。

(三)提升帮扶经办能力。指导各地全面落实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的救助需求。对接民政部“金民工程”信息系统,适时在全省启动应用。进一步扩大省级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范围,推进社会救助家庭存款等金融资产联网查询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各地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强化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下足“绣花”功夫,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确保兜底保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落实主体责任。各地民政部门要切实担起职责范围内政策制定、进度安排、督促检查等工作责任,按照本方案要求,坚持“五化”统筹,明确重点任务,拟订工作计划,细化责任分工,加强内部协同,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列出任务清单,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合力。

(三)加强调研督导。各地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实际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听取意见建议,加强工作指导,及时帮助基层发现和解决业务领域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巩固拓展工作成效。要把作风建设贯穿始终,对兜底保障工作与乡村振兴衔接推进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地方,将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工作约谈、通报批评等方式督促整改。

发诊常态化方案篇十

优化完善社区(村)防控措施。进一步压实社区(村)属地责任,立足防控常态化特点,强化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加强社区(村)网格化管理,以党员干部为主要力量,用好社区(村)防控志愿者队伍,发挥监督作用,筑牢防控安全屏障。进一步加强进出人员管理,严格落实进出社区(村)人员“身份必问、体温必测、信息必录、口罩必戴”,凭健康码“绿码”有序出入。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深入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倡导文明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责任单位:乡组织办,各村、社区)。

(二)加强重点场所管控。

强化特殊场所防控和人员防护措施。继续加强沙河乡福利院风险防范,开展预防性卫生防疫,落实体温检测、健康监测、日常消毒、亲属探视、人员出入管理等制度,保障防护物资供给,重点防控输入性疫情和内部疾病传播,确保不出问题。(责任单位:乡民政办、乡福利院)。

强化各类公共场所管控。对网吧、培训机构、农贸市场、商场、超市、餐馆等重点公共场所落实进入人员“扫码+测温”管理,采取措施限制客流量,推荐群众自助购物、自助结算,科学调整排队时间,减少人员聚集。各类公共场所要按规定做好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加强室内通风,完善手消毒设施配备。对各类经营生鲜、冷冻肉品及冰鲜冰冻水产品的市场经营户实行全面排查,重点加强冷冻畜禽肉类,海鲜、水产品制品及其冷链物流环节的监管,督促市场开办方和经营户落实索证索票来源管理责任,排查海鲜、冷冻肉类食品来源检验检疫情况。(责任单位:乡市场监管所、李店社区)。

强化企业日常防控。按照“谁经营谁负责、谁用人谁负责”的原则,压实全乡各企业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上岗人员合理佩戴口罩、体温检测、健康登记、场地消毒、发热人员转运等措施,周密做好办公区域、车间、宿舍、食堂等场所防控,加强室内通风、环境清洁消毒等日常管理,严防出现疫情传播。完善企业内部疫情防控体系,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报告疫情并配合做好调查处置。(责任单位:乡项目办、各企业)。

强化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做好环境整治、卫生消毒、物资储备、校医配备、隔离场所建设等工作。加强校园封闭管理、健康监测、就餐管理、住宿管理、卫生管理、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置。(责任单位:乡学区、各学校)。

强化医疗机构管理。完善门急诊预检分诊管理,做好患者的分诊分流和风险管控,对所有进入医院的患者、陪护及其他人员进行实名登记、测温及流行病学调查,严格落实“双分诊”,实施“双缓冲”。加强发热门诊设置管理,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加快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建设,独立设区,出入口与普通门急诊分开,通风良好,有醒目标识,有独立卫生间,有醒目的标识和备用诊室,并设立独立的医护人员工作区域、专用通道和隔离留观室。落实院感防控责任制,实行医疗机构分区管理,开展全员感染防控培训,做好消毒、隔离、预防职业暴露、医疗废弃物处置管理等工作,严防院感风险。推行非急诊预约挂号、预约检查,引导患者分时段就诊,科学间隔每名患者就诊时间,严格执行“一人一诊一室”,降低人员密度。(责任单位:乡卫生院)。

强化“孝感场所码”推广应用。继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扩大“孝感场所码”知晓度和使用范围,督促各类公共场所引导群众在出入时主动扫码,提升使用率。(责任单位:各村、社区,各重点场所主管部门)。

(三)加强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排查管理。

加强境外及中高风险地区来云人员排查和管理,严格落实申报登记制度。计划来云的入境人员,其本人、亲友应当提前72小时向目的地社区(村)报告其身份信息、入境时间、来云方式等情况。所有入境人员来云后,应当在到达目的地时立即向所在社区(村)申报登记。各社区(村)应在获取入境来云人员及中高风险信息后,第一时间上报,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每日重点地区入云人员排查及信息上报工作,协助做好相关人员对接、接送、核酸检测和隔离相关工作。对发现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配合做好流调排查。(责任单位:乡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村、社区)。

(四)加强重点人员服务管理。

乡卫生院(发热门诊)要发挥哨卡作用,加强发热病人监测,严格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措施,严格执行预检分诊制、首诊负责制、发热病人登记转诊报告制。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不得接诊发热病人。通过体温筛查、96120、医疗机构发热诊室发现且难以排除的发热病人,统一由专用车辆转运至县中医院预检分诊。要按照上级要求,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抓好相关人群核酸检测工作及“五类人员”管理工作,落实“应检尽检”“愿检尽检”要求,全力排查疫情感染传播风险隐患。(责任单位:乡卫生院,各村、社区)。

(五)切实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卫生防疫知识的普及。因时因势调整宣传重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宣传工作。注重加强新冠肺炎患者及家属、病亡者家属、困难群体、一线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心理疏导、心理干预和心理服务。加强疫情相关舆情信息处置,突出正确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疏导群众情绪。(责任单位:乡宣传办,乡卫生院,各村、社区)。

(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加强健康教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卫生防疫知识的普及,引导公民个人和家庭提升防护意识,增强“戴口罩、不聚集、不聚餐、勤洗手”的自觉性,严格遵守公共场所文明秩序。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十大专项行动,不断改善乡村卫生环境,切实把爱国卫生运动作为疫情防控的突出任务和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好。(责任单位:乡城建所,乡宣传办,各村、社区)。

发诊常态化方案篇十一

为深入贯彻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各级关于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健全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机制,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各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发诊常态化方案篇十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届八次全会和县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现场会精神,全力打好扶贫“双到”硬仗,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宜居幸福新,特制定本方案。

通过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帮扶方案,加大帮扶力度,提升开发水平,确保20xx年被帮扶的80%(7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500元,基本实现“八个确保”;被帮扶的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元,基本改变落后面貌。

(一)突出抓基础工作,确保有序推进。主动与帮扶单位沟通联系,组织驻村工作组继续深入调研,进一步了解贫困村经济收入、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生产生活状况等情况,结合实际,科学制定今年的扶贫工作计划。同时,及时完善电脑资料档案,对已实施的项目及时录入电脑,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档案资料收集齐全、数据详实准确可靠,及时反映帮扶成效,为迎接上级考评打下基础。

(二)突出抓产业扶贫,加快脱贫步伐。一是计划投入资金85万元,采取入股水电站分红、兴办经济实体等方式,稳定增加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二是以建设产业发展平台为抓手,结合贫困村实际,找准有效帮扶方式,扶持发展蜜柚种植、禽畜养殖等项目,积极构建与特色主导产业对接、与农业龙头企业对接的产业发展体系,做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项目、市场机制健全,使每个贫困村有1家以上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与之对接发展。三是引进企业在xx村兴办千亩蜜柚场、在xx村兴办大型养鸡场和在密坑村兴办大型养兔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蜜柚种植和鸡兔养殖,增加贫困户收入。

(三)突出抓设施完善,改善村容村貌。按照“多个一点”的方法积极筹措资金,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完成贫困村村庄整治规划,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二是解决行路难问题。在实现自然村通机耕路的基础上,今年计划投入资金143万元,完成贫困村自然村道路硬底化改造4.15公里。三是解决用水难问题。今年计划解决1个村112人安全卫生饮用水问题,兴修水圳、陂头8条(座),改善农田灌溉面积800亩。四是继续推进大自然村通电、通邮、通讯、通电视广播等公共设施建设,促进贫困村的基本生产生活环境有大改善。五是积极开展“洁净家园”创建活动,今年计划投入资金11.5万元抓好贫困村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村容村貌整洁、卫生的目标。六是实行重建与修缮相结合、政府(帮扶单位)补助与贫困户自筹相结合,组织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确保按时完成54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工作任务。

(四)突出抓宣传教育,加强技能培训。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抢抓发展机遇,增强脱贫信心,破除“等、靠、要”思想,在外力的帮助下,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加快脱贫致富。二是继续抓好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特别是抓好贫困家庭中有劳动能力青壮年的定向培训、短期培训,确保有意愿的贫困家庭都能接受免费技能培训,提高转移就业能力,促进转移就业增收。今年计划组织157名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免费职业技术培训,实现转移就业75人。三是加强种养实用技术培训。今年计划投入资金10.4万元,组织举办贫困户种养实用技术培训班和开展“三下乡”、“送农技上门”等活动,确保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贫困家庭劳动力能接受免费技能培训2次以上,学会一至两门种养技术或者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劳动技能。四是把初中生巩固率和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列入绩效考核内容,每月考核,严格检查,确保贫困户子女不发生因贫辍学。五是大力开展扶贫助学,今年计划筹集助学资金13万元,资助95名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各阶段的学历教育。六是开展智力扶贫,实现有意愿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初中毕业生免费入读智力扶贫技工学校。

(五)突出抓保障帮扶,改善生活条件。建立贫困户基本生活保障机制,对老、弱、病、残无劳动致富能力的贫困户,实施救济式扶贫。一是加大落实农村低保政策工作力度,目前,符合低保政策的农村贫困家庭人口已全部纳入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二是积极筹措资金,把60周岁以上的仍未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61户贫困户家庭老年人全部纳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贫困村贫困户家庭全部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特困农民实行医疗救助。同时,完善村级卫生站建设,加快实现“小病不出村”。

(六)突出抓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广筹帮扶资金,整合各种资源,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如期完成贫困村的道路改造、饮用水安全、医疗卫生、垃圾收运、义务教育、农田灌溉设施、危房改造等工作任务。同时,严控扶贫资金的投向和使用范围,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高效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

(七)突出抓示范带动,提高扶贫实效。重点建设好xx村万只养鸡场、xx村千亩蜜柚场和密坑村千只养兔场等产业帮扶示范点,每村办好3户示范户,推动产业帮扶上水平。

(八)突出抓基层党建,强化组织保障。围绕“双到”工作,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创建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围绕中心、服务“双到”的积极作用。扎实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加强贫困村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增强贫困村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

(二)加强责任落实。实行“一把手”亲自抓,镇党政班子成员带头挂村办点和挂村帮户,镇机关干部全部安排到村到户,集中时间、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全力打好扶贫开发“双到”攻坚战。同时,坚持每月召开扶贫“双到”工作汇报会,由镇分管领导、驻村领导汇报各村的扶贫开发工作;每季度召开扶贫“双到”工作座谈会,加强情况沟通,交流工作经验,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各项帮扶措施得到落实,并取得明显成效。

(三)加强督查问责。成立由常务副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督查组,严格按照《xx镇扶贫“双到”包村包户责任制考评办法》,加强对各村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实施、落实情况的督查考评,定期予以通报。对工作抓得紧、抓得好的,给予表扬;对工作不落实、考核不达标的责任人进行问责。

发诊常态化方案篇十三

根据xx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文件x疫指办xx号文件《转发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关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规范医疗机构诊疗流程的通知精神》,结合我乡疫情情况以及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方案。

1、扎实做好预检分诊工作。

积极申领安康码提升预检分诊效率,完善预检分诊排班值班制度,做到无缝隙式预检分诊排班制度。无安康码人员,应做好预检登记,登记应齐全完整,使信息具备可追溯性,并嘱病人佩戴好口罩。

2、规范医院感染管理。

认真落实“一人一诊室,一人一陪护”政策,减少人员的聚集,做好1米线的宣教,提高病人的防护意识。所有医务人员应严格落实每日上下午测体温制度,佩戴好口罩,穿好防护用品。

1、我乡域内出现1例确诊病例暨启动院级三级响应。院长带领全院各力量对全乡各村进行密切接触者摸排和健康监测;发现发热或干咳病例由院转运小组立即转运至xx县第三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并将及时将信息上报县疾中心和县卫健委,落实日监测、日报制,三级包保入村督导。院消杀小组协助做好密切接触者环境消杀工作。

2、我院接诊1例疑似病例,立即上报县卫健委和乡疫情防控指挥部,将病人转诊至xx三院进一步确诊。并启动二级响应,首先对该病人接诊区域应立即停诊全面消杀,密切接触者(含接诊医务人员)在过渡隔离区进行留观,待病例结果出来后进行下一步处理。其次若该病人为确诊患者,安排所辖村卫生室做好该病人密切接触者排查做好健康监测上报,前期留观病人应转xx县第三人民医院进行隔离观察。该病人排除新冠可能,密切接触者方可解除隔离。

3、我院出现门诊和住院多个区域内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启动一级响应,上报卫健委和乡疫情指挥部,全院停诊。以上人员的隔离观察按照上级疫情防控部门指示进行操作。对院区进行无死角式消杀,待疑似病例结果出来后进行下一步工作安排。

各级各类人员应严格按照院公卫办〔202x〕2号文件《关于成立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以及公卫办xx号文件《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进一步压实包保责任夯实基层防控措施的紧急通知》中所规定的职责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发诊常态化方案篇十四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持续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补齐短板,消除风险,切实织密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制定本方案。

深入贯彻党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党史的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面摸排困难群众,建立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坚持城乡统筹,以农村低收入人口为重点,兼顾城市低收入人口,构建监测预警平台;统筹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定期更新;坚持部门协同,实现常态化救助帮扶。

(一)低保对象。指按规定程序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家庭或个人。

(二)特困人员。指按规定程序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三)低保边缘等易返贫致贫人口。指不符合低保、特困条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1.5倍,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的低保边缘家庭,以及乡村振兴部门认定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

(四)支出型困难人口。也可称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其所在家庭称为支出型困难家庭。具体认定办法由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制定。

(五)其他低收入人口。指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特殊困难家庭或人员。

对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或者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专项救助范围的困难人口,重点监测相关社会救助政策是否落实到位,是否还存在其他方面的生活困难;对未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的低收入人口,重点监测其是否符合相关救助条件,一旦发现符合救助条件,及时按程序纳入相应救助范围。

(一)自主申报。困难群众可通过设在乡镇(街道)的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或政务服务“一门受理”窗口提出低收入人口申报,也可通过设在村(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工作站或社会工作站代为提出申报,并按要求提供家庭相关信息。

(二)主动发现。各地要将摸排、走访、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列为村(社区)基层党建重要工作内容,主动发现、及时上报困难群众有关情况。重点摸排走访未纳入低保或特困救助供养范围的残疾人家庭、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力家庭、有重病患者或慢性病人的家庭、遇到急难事项或意外事故的家庭等。

(三)数据比对。各地要主动与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应急、医保、乡村振兴、残联、工会等部门和组织对接,通过信息比对,及时汇总更新获得专项救助的低收入人口信息数据,筛查出未登记在册的低收入人口。

(四)其他方式。通过社会救助热线电话、群众来信来访以及媒体报道信息等,及时分析、调查、研判出有潜在风险的困难对象,将信息汇总到县级民政部门,纳入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符合条件的帮助其申请救助;对已按程序退出低保或特困救助供养范围,但仍属于低收入人口多困难群众,继续予以监测预警。

各地要坚持信息化手段与传统手段相结合、线上预警与线下调查相结合,做好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工作。以“天府救助通”智慧救助平台为支撑,形成“信息采集—动态监测—预警核实—救助帮扶—数据归集”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体系。

(一)形成低收入人口数据库。依托省级低收入人口信息库,市县两级分别搭建本地低收入人口基本信息库,以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数据信息为基础,将低保边缘家庭、农村易致贫返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特殊群体及时录入,逐步将相关部门实施专项救助的信息、工会等机构掌握的相关困难群众信息录入,进一步丰富完善数据库。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和工作安排,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集中排查,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范围。

(二)开展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依托省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基础平台,市县两级分别建立本地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平台。通过实时上传、数据比对、定期复核、自动提示等办法,强化信息平台的监测预警能力。乡镇(街道)按照收到的预警信息等级划分,完成入户核查并及时反馈核查情况,同时将走访、发现需要救助困难群众信息及时上报或转办。

(三)实施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各县(市、区)、乡镇(街道)通过预警发现和入户核查,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单人保”政策、临时救助的,按程序纳入救助范围;符合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受灾人员救助等救助政策的,通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转由相关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办理。对于监测预警特殊困难情形且缺乏相应救助政策的,充分利用当地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进行个案研究解决;对于监测预警不再符合救助条件的,要及时核实情况,并终止救助。

在监测预警范围内的低收入人口如需获得救助,应授权县级及以上民政部门核查其家庭经济状况等信息,乡镇(街道)及县级民政部门及时启动审核确认程序。

(一)给予基本生活救助

低收入人口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相关规定的家庭,经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核确认,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参照“单人户”依规纳入低保。低收入人口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成年人,经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核确认,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参照“单人保”纳入低保的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属于低收入人口的,按照低保政策及低保边缘政策执行;不属于低收入人口的,救助渐退期结束后按规定退出。

(二)实施专项社会救助

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根据低收入人口对象困难类型、困难程度等,由相关部门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各地要结合当地的医疗、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受灾人员救助和其他救助帮扶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可将救助范围扩大至低收入人口。

(三)给予急难社会救助

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或突发公共事件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后仍有困难的低收入人口,给予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用足用好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

(四)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

发展“物质+服务”救助方式,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低收入人口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探视巡访和照料服务。推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为低收入人口提供物资救助、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

(五)积极开展慈善救助

支持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社会力量以捐赠、设立帮扶项目、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工作。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机制,对于遭遇重特大疾病的低收入人口,引导支持慈善组织依法依规开展慈善活动,及时提供救助帮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将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和低收入人口基本信息库及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细化落实措施,定期督促调度,确保低收入人口摸底排查、监测预警和救助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地要以低收入人口摸底排查为契机,主动加强与相关社会救助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做好数据比对、信息共享、常态更新等工作,全面摸清低收入人口底数,及时录入低收入人口数据库,为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力量开展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提供支撑。同时要及时核实预警信息,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措施,进一步明确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的具体救助政策和帮扶措施。

(三)加强宣传培训。各地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新媒体、各类信息公开栏等载体,向社会宣传党的兜底保障政策,传达党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和关怀。有条件的县(市、区)可以制作图文并茂、简单明了的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政策解读和申请指引,方便困难群众了解掌握、便捷申请救助帮扶。要加强对联村干部和村(社区)干部的政策、业务培训,确保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46734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