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实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6 15:45:12
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实用21篇)
时间:2023-11-16 15:45:12 小编:XY字客

总结是锻炼思维的好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以便更好地自我提高。看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能给你带来一些灵感和启示。

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篇一

按照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简称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因药物本身的作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而产生或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该定义排除有意的或意外的过量用药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临床上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引起不良反应,只是反应的程度和发生率不同。随着药品种类日益增多,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液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中药注射剂通过血管给药方式大大提高了中药对人体药物的有效供给和生物利用率,提高了功效。目前在心血管系统,抗肿瘤,抗细菌抗病毒感染等方面有明显长处[1]。中药注射剂应用于临床具有显而易见的效果,但也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而且死亡案例也常见报道。因此应高度重视并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药注射剂使用的安全性。我们在临床实际用药过程中,对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篇二

麻醉、手术对机体干扰很大,围术期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可谓是雪上加霜。由于麻醉过程中时常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正确、及时发现和判断何种药物发生adr尤其重要。麻醉科医生对adr知识的掌握,有助于adr监测相关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麻醉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围术期并发症。我们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有关麻醉药物adr文献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对麻醉工作者有所启迪和帮助。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文献统计数据来自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78―),该数据库收录了1978年以来1600多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以及论文汇编、会议论文的文献题录,总计3532206条。

1.2研究方法以检索词“(麻醉药or镇静催眠药)and(副作用or过敏or不良反应or中毒or毒性)”检索了cbmdisc上的全部文献。从检出的文献中删除提及上述检索词而非麻醉药物adr的文献(包括局部麻醉药和静脉、吸入麻醉药),并根据文献研究内容进行分类,最后作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麻醉药物adr文献量的年代变化趋势cbm-disc(1978―)共收录了相关文献601篇。为进一步观察文献数量随年代变化的详细情况,以年代为x轴,文献量为y轴,作出曲线图(图1)。

图1文献量与年代的关系(略)。

2.2麻醉药物adr文献类型和内容麻醉药物不良反应的文献类型包括病例报告、临床研究、动物实验、综述、译文等类型(图2)。其中,以丙泊酚、局麻药adr的文献量最为丰富(图3)。

图2文献类型(略)。

2.3麻醉药物adr文献期刊分布刊载麻醉药物adr的文献期刊共264种,具体分布情况详见表1。2.4麻醉药物adr文献地区来源麻醉药物adr文献来源于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广东63篇(10.48%),上海46篇(7.65%),江苏45篇(7.49%),山东43篇(7.15%),北京40篇(6.66%),四川29篇(4.83%),辽宁28篇(4.66%),湖北25篇(4.16%),其余25个省市自治区共282篇(47.00%)。

图3adr涉及的药物(略)。

表1麻醉药物adr文献期刊分布(略)。

2.5麻醉药物adr文献涉及的科室著者群统计除麻醉科外涉及22个其他科室,其中护理22篇(3.66%),眼科10篇(1.66%),妇产科7篇(1.16%),耳鼻咽喉科6篇(1.00%),口腔科3篇(0.49%),消化内科3篇(0.49%),其他6个科室各2篇(0.33%),其他10个科室各1篇(0.17%)。

3讨论。

我国adr监测起步较晚,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计划始建于1968年,我国于成为正式成员国[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国内麻醉药物adr文献发表的情况大致可分为2个阶段:1978―1993年处于初始阶段,文献量很少,处于了解掌握信息、少量研究阶段,故曲线呈水平状态;从1994年开始,文献量突增,并迅速上升。这表明,麻醉药物adr已得到重视,其研究已形成一种趋势,并且发展较快。曲线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近年来麻醉药物adr研究文献量的增长趋势符合指数曲线。可以预测,我国麻醉药物adr研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会保持发展的势头,相应的文献量也将持续增加。

分析显示,麻醉药物adr的文献类型分布较广,不仅局限于病例报告,而且涉及临床研究、动物实验、综述、译文等,文献量以丙泊酚、局麻药最为丰富。局麻药adr的文献量多,与其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并且包含多种药物有关。丙泊酚在国内临床广泛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优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代谢快、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2],其不良反应包括局部注射痛、肌阵挛、呼吸暂停、低血压、血栓性静脉炎等。短时间内出现这么多丙泊酚的adr文献,主要与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以及无痛人工流产、无痛胃肠镜等手术麻醉的开展有关。门诊手术丙泊酚作为主要麻醉药物,合并用药较少,出现adr较易判断,所以文献量也较多。该结果提示,其他麻醉药物的adr文献量少并不代表其发生adr的概率比丙泊酚低。普通麻醉特别是全身麻醉时,常同时使用多种麻醉药物,如何迅速判断出是何种药物所致的adr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阅读期刊是麻醉科工作人员获取adr相关知识的主要方法之一。一般认为,《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中国药房》、《药物流行病学杂志》、《国外药讯》、《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新药与临床》、《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期刊为刊载adr文献的核心期刊[3]。但本研究显示,上述“核心期刊”刊载麻醉药物adr文献量较少,而作为麻醉专业的主要期刊《中华麻醉学杂志》、《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临床麻醉学杂志》等期刊,其载文量较多,位列前3位。由此我们认为,了解麻醉药物adr应首选麻醉专业期刊。刊载麻醉药物adr的'264种期刊中,占1.14%的3种期刊刊载了占文献总量的21.8%的文献,平均每种期刊载文43.67篇,这就体现了信息的高度集中性;另外261种期刊平均每种期刊载文1.8篇,这表明麻醉药物adr文献的分布又是十分分散的。

麻醉药物adr文献来源于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文献量居前8位的是广东、上海、江苏、山东、北京、四川、辽宁和湖北,共发表319篇,占文献总量的53%。说明全国各地对麻醉药物adr的重视程度及研究有着很大的差异,如何加强麻醉药物adr的监测与宣传,减少地区差异,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篇三

《xxx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是民事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民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侵权责任法》已由xxx第十一届全国xxx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从2010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对于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侵权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减少民事纠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侵权责任法》也为解决药品不良反应法律责任的法律适用和救济提供了新的思路。

1药品不良反应法律责任适用存在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对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以下简称adrs)的定义是:“在预防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给予正常用法和用量的药品时所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管理办法》也作了同样的解释:“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可以分为3种情况:药品常见且可预期的不良反应、药品常见且可预期之外的不良反应以及特异体质型药物过敏反应。adr不同程度地损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害生命。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了数起重大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在诸如“万络”、“龙胆泻肝丸”、“拜斯亭”等一系列adr事件中,受害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了严重的侵害。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世界各国住院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为10%~20%,我国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占住院患者的10%~30%,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入院的患者达500万人次,每年约有19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1]。

首先要明确的是adr侵权责任是属于民法调整的范畴,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在《侵权责任法》实施之前,我国的法律体系中一直没有专门针对药品损害赔偿方面的民事法律。在adr责任的法律适用上,主要依赖民法和其他部门法来调节,比如《民法通则》、《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民法、经济法、行政法的规定。但是上述不同的部门法由于其调节的对象不同,因此一方面存在法律适用的问题,另一方面对adr法律责任的规定也存在不完善或者规定不明的地方。

广东药学院学报第26卷第4期詹振兴,等.《侵权责任法》对药品不良反应法律责任的影响《药品管理法》第93条规定:“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违反本法规定,给药品使用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药品管理法》是属于行政法中的特别法,为adr的受害者的救助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该条规定中的“违反本法规定”,一般是指药品质量不符合《药品管理法》要求,才承担药品侵权责任。药品发生不良反应并不能归因于药品质量不合格。此外法规中虽然写了“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没有专门针对药品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或者规定,可以说是无法可依。

《民法通则》第122条规定:“因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运输者、仓储者对此负有责任的,产品制造者、销售者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只有产品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下造成的损害,受害者才能要求赔偿损失。只要生产、销售的产品符合有关质量标准,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即不用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对于符合有关产品质量标准却仍然存在缺陷导致人身或财产损害的情况留下法律适用的空白。恰恰adr是使用质量合格的药品导致的药源性伤害,受害者依此规定无法进行求偿。

《产品质量法》明确规定了产品缺陷责任,该法第41条规定:“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人身、缺陷产品以外的其他财产损害的,生产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是第41条有免责条款:“生产者能够证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承担赔偿责任:未将产品投入流通的;产品投入流通时,引起损害的缺陷尚不存在;将产品投入流通时的科学技术水平尚不能发现缺陷的存在的”。有了上述条款,药品生产者便可以依此主张免责。因此目前我国医药界的主流认识是:药品不良反应是伴随药品而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一种医学风险,药品不良反应是当前水平下科技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药品生产者或经营者只要没有过错,一般不必承担法律责任[2]。

与此同时,法律没有明确承担adr法律责任的主体。没有规定药品生产者,销售者,医疗机构如何承担各自的法律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当发生严重adr时,一些受害者自认倒霉,一些受害者在企业和医院之间奔波“讨说法”,却往往索赔无门,遭受精神和经济上的双重打击。即使有所赔偿,很大一部分也只是药品生产者、销售者或医疗机构出于人道主义的一点象征性补偿,而不是赔偿,或者是受害者花费了大量的司法成本而换取的,“齐二药”假药案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受害人艰难求偿的实例,从2006年5月一直持续到2008年12月,历时近3年才取得了终审结果。

《侵权责任法》实施前,无论是《民法通则》还是《产品质量法》,都没有涉及adr法律责任的问题,没有明确的损害救济制度,用药者遭受药品损害后都在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求不同的方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但往往因无法可依得不到相应的赔偿。药品与使用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息息相关。保障消费者、患者的用药安全是世界各国产品责任和药品管理法律制度的最高宗旨。因此有必要形成一部法律就药品侵权责任专门做出规定。

2《侵权责任法》实施后药品侵权责任的法律。

适用《侵权责任法》将于2010年7月1日起实施。该法按照不同的侵权行为的类型规定了各自的侵权责任,第一次专章规定医疗损害责任[3]。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侵权责任法》为解决因药品受到侵害的患者的问题提供了法律支持。针对药品侵权事实,该法将药品侵权责任按照药品所处的生产、销售或使用的环节,分为产品责任和医疗损害责任两种。

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篇四

临床上,药物不良反应十分常见。而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一般都会认为是医疗事故,向医院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投诉,有的甚至向法院提起诉讼。笔者认为,医院应合理规避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以下案例可供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参考。

案例:某患者因反复腹痛3个月到某基层医院就诊。接诊医生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后,诊断为肠道蛔虫症,给予某药厂生产的左旋咪唑片150毫克口服(睡前)。患者服药后第二天早晨出现头晕目眩、步如腾云、胡言乱语等精神症状,家人以为他睡眠不足,劝他再睡一会儿。睡至中午,患者上述症状仍未见好转,并出现神志模糊的精神症状,家人急送其到医院求诊。医生诊断为急性脱髓鞘性炎(口服左旋咪唑所致),收入院治疗1个月好转出院。出院半个月后,患者上述症状再发,并出现视力、记忆力、计算能力、思维能力明显下降等症状。家人即向当地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后认为,患者此病确由口服左旋咪唑所致,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患者被评定为伤残四级。患者家人即将某基层医院告上法院,要求赔偿患者看病花费的人民币73235.67元。法院认为患者此病确由口服左旋咪唑所致,故判医院败诉。医院认为患者使用左旋咪唑有适应症,医院没有违反诊疗常规。于是医院以左旋咪唑为某药厂生产为由,上诉至上一级人民法院,要求免除主要责任。上一级法院审理后认为,患者按药物使用说明书和医嘱服药无过错;医方遵守诊疗常规也无过错;药厂按照国家有关药品生产标准生产也无过错。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判药厂承担患者为口服左旋咪唑所致的`急性脱髓鞘性炎医药费的70%共计人民币51264.96元,医院承担30%共计人民币21970.70元,而患者则无须为此病负担任何医药费用。

剖析:在此案中,医方根据临床诊断给予左旋咪唑口服,符合诊疗常规并无违反操作规程,故无过错。药厂按照国家规定药品生产标准生产销售合格药品,也无过错。但由于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药物损害补偿制度,患者除了为药物不良反应付出身体伤残的巨大代价外,还付出了巨额医药费,这极不合理,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所规定的公平原则。患者遭受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经济损失应由药厂和医院共同负担。

由于药厂在药物不良反应中处于主导地位,故赔偿额应占“大头”;医院在药物不良反应中处于次要地位,故赔偿额占“小头”;而患者因已付出身体和精神上的惨重代价,故应不再负担医药费。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承担。”而这位患者为乡镇企业下岗职工,每月仅领取下岗补助350元。发生此类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后,患者花了巨额医药费,使家庭经济雪上加霜。而某药厂属大型国有企业,效益尚佳;某基层医院也是效益较佳单位,二者抵御风险能力均较患者强。故上级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判某药厂和基层医院分别承担70%和30%的医药费。而某基层医院也依法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风险,把药物不良反应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减至最小。

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篇五

摘要:“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设立,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了“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探讨了安全工程专业面临的新特点及新挑战,指出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内容体系、优化知识结构、教学手段等方面改革、评测教学效果、产学研基地建设和提高综合化程度。

关键词:“安全科学与工程”;安全工程;一级学科;培养模式;人才。

安全工程高等教育不仅是培养安全专业人才的途径,也是安全科学发展的基础,更是安全工作的保证,对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1]。近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采矿、建筑、石化、机械制造、交通、电力、能源等行业都迫切需要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关键技术、知识面广的人才进行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为了适应现代化大工业化背景的要求,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日益受到重视,全国许多高等院校新设立安全工程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共计8000名左右。为了更好的完善和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加速安全专业高级人才培养。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月)新修订学科目录可知,“安全科学与工程”(代码0837)已经新增为一级学科[2-3],以便达到安全专业高级人才知识结构优化的目的[4]。目前我国一方面迫切需要具有高素质的安全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全面提高人们的安全素质也迫在眉睫。所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培养安全类人才主要途径的“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以满足新形势的需要。

1“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人们对安全的需求,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人们享有的安全权利,这就需要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培养出具有扎实安全科学技术知识的高级安全人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安全科学与工程”设立为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将有利于安全科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与安全工程本科教育相配套,并且对其产生重大推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应用领域以及其外延领域,几乎覆盖人类生存的各个领域。(2)目前,国际上安全领域成果丰富,说明安全学科有着广泛的科学研究领域,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安全科学与工程人才。(3)“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设立,弥补我国在安全科学技术领域高级人才的巨大缺口,从而直接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2安全工程专业面临的新特点及新挑战。

目前我国在教育部备案开设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140余所,每年招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分别为7000名、1000名和280名左右[5-6]。新世纪,社会对安全工程人才需求特点可以归纳为安全内容的大空间、安全需求的广阔性、安全教育的全民性及终身性、安全手段的时代性[7-8]。针对以上社会对安全工程人才需求特点,所以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方面面临新特点和新挑战。

2.1面临的新特点。

(1)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淘汰与更新迅速。面对信息爆炸的新形势,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的知识结构不仅关注安全专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且关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科学人文素质。(2)社会需要具有时代特征和能够主动适应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将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3)安全工程专业向新的方向发展,边缘学科、新兴学科不断出现,某些专业的界限逐步消除,应进一步扩大学生自由选课的自主权。

2.2面临的新挑战。

(1)学校要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使其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探索一条综合个人能力,发挥个人个性的人才培养途径。(2)学习方式要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灌输式教育为启发式教育,改单纯书本教育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3)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正确的意识,即大学毕业不是学习的终止,而应该是真正学习的开始。(4)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为学而学,为教而教。需要将学生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将专业基础打扎实一点。(5)教师要加速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要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发掘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创新意识。(6)专业课的教学要创新。使学生花费较少的时间了解专业课程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用于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

3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社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巨大,但是安全工程专业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1)目前,安全工业专业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和实验条件虽然较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和改善[9],但是各个学校整体实力相差较大,尤其是新设立安全工程专业的学校依然存在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和实验条件需要进一步提高。(2)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选择在企业的就业比例出现下降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些特定行业的企业相对于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来说,对于毕业生的就业吸引力有所下降。(3)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尚未达到共识。目前开办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各自具有特点,各高校共性核心的'内容少,分散有余,集中不足[10];存在某些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缺失现象。(4)由于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受到考研、就业与评价标准等因素影响,导致学生在实践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大打折扣,造成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应用与创新能力受到削弱。这已经成为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一个重要障碍。(5)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安全工作必然从单纯的生产安全扩展到生活、交通、环境等与安全相关的各个领域,形成大安全体系[11]。安全工程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基本、系统的安全科学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才能从基本、系统的安全理论中寻求出针对性的原则操作方法处理各行业具体而特殊的安全问题。

4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4.1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思想方法培养,深化知识内容,提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通过少讲多练或者边将边练,从生产实践归纳理论,由实习实践掌握理论的教学模式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总学时数限定的情况下,要求对安全工程学科所应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教学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应该建立安全工程学科的基本平台,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进行发挥,从而培养出既合格又具有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4.2改革课程内容体系,优化知识结构。

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出现,导致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应该以新世纪人才要求着眼,优化安全工程学科的知识结构,在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体系上进行较大改革与更新。深入探讨专业理论基础的内容,强化专业基础理论的教学,减少传统内容,压缩学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通过具体案例介绍国内外应用和开发的最新技术成果,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训练,加强安全工程知识的应用能力。

4.3教学手段等方面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教育发展,各种教学媒介也日益增多。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同时,应该注意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到安全工程专业的课堂教学,利用计算机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并且注重教学实验与模拟,以便加强对学生的直观教学。

4.4评测教学效果。

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应强调学生参与、强调过程,强调在受教育中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安全工程专业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训练,密切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教育和教学工作。

4.5产学研基地建设。

突出安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性环节。通过建立能满足学生实习内容和要求的安全工程专业产学研基地,增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目标性和自觉性,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工程,成为企业需要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

4.6提高综合化程度。

安全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致力于实现安全工程专业学生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的结合,科学知识与先进技术的结合,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科学技术与管理体系的结合,知识、能力和伦理的结合,并且将创新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5结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不仅为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同时也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这一新形势,分析了“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探讨了安全工程专业面临的新挑战,提出了新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篇六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是指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对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和调节生理功能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世界各国住院病人发生adr的比率为10-20%,其中5%死于严重adr。我国的adr发生率约占住院患者的10-30%,每年因adr入院患者达500万人次,每年约有19万人死于adr[1]。

1961年震惊世界的反应停事件为代表的多起严重药害事件后,世界各国对adr高度重视,严格了新药审批制度,许多国家先后开展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2004年3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xxx联合签发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实施两周年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已由点到面地逐步开展,对保证人民用药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起步迟、开展时间短,加之有关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进展缓慢、覆盖面低。笔者通过对近百家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这项工作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提出做好这项工作的建议。

1药品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其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指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性进行调查分析,及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提出对有关药品加强管理的意见、建议,同时,认真做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反馈工作,防止adr的重复发生,确保人民用药安全。药品不良反应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我们必须了解adr产生的原因,为开展监测工作找准了切入点,以及了解开展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药品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药物药理作用的二重性,如山莨菪碱解痉时引起口干、颜面潮红;药物体内外的相互作用,如药物吸收与代谢、肝药酶、血浆蛋白结合点竞争的影响;药品剂型的影响,如异山梨醇酯的普通片和控释片的影响;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辅料、杂质的影响,如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品贮藏保管条件的影响,如xxx注射液、硝酸甘油注射液等。

机体因素。

主要表现为患者年龄的差异,如氟喹诺酮类药物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使用;种族的差异,如阿司咪唑对心功能影响在美洲人与亚洲人之间的区别;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影响,如肝功能或肾功能受损时对强心苷的代谢,会引起不同的adr;此外还有年龄、遗传因素、特异质遗传等方面的原因。

药品研究的局限性。

药品上市前的动物毒性研究,主观上侧重与主要药理作用相关的adr的直接毒性,对主观症状和过敏反应等价值研究深入不够,对存在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重现性研究数据不充分;药品上市前临床试验人群、人种选择的局限性,治疗方案、剂量、适应症控制的局限,样本量及观察时间的局限性;药品上市后继续进行安全性研究的局限性,主要指特殊人群、脏器功能异常等安全性,药品相互作用安全性,药品上市后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对药品不良事件的自发报告局限性,特别是中成药注射剂生产技术的局限性等等。

药品使用管理。

目前,某些药品生产缺乏计划性,市场是供大于求的格局,各种不规范的促销行为屡禁不止,临床用药过度,药学服务滞后;社会零售药房开办过火,公众自行购药行为空前,驻店执业药师寥寥无几,缺少合理的用药指导,这样肯定使adr发生率升高。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防止严重药害事件的发生、蔓延和重演,应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新药上市前审评、上市后再评价提供依据,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源性疾病发生,防止医药资源的浪费。

为遴选、整顿和淘汰药品提供依据,展示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促进新药的研制和开发,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药物。

促进临床药学的开展和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

2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

我国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法规体系已经建立,在政策上有了保障。1999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xxxxxx颁布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在这以后陆续颁布的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医药条例、执业医师法等法规的相关条款对adr监测都作了明确规定,特别是2004年3月15日,国家药监局、xxx联合签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标志着adr监测工作正式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2004年底,从国家到地方的药品安全行政监管机构、adr技术监测中心等的技术组织框架已基本建成,机构建设、人员力量配备及工作覆盖面有了极大的提高,应该说这项工作的组织体系已现规模。因此,如双黄连注射剂,马兜铃酸及其相关中成药安全性文献评价,葛根素注射剂、甘露聚糖肽注射剂、鱼腥草注射剂等的adr才得以反馈给社会公众,保证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信息化建设为adr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篇七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是指导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一部最重要的法规。2011年7月1日,该办法新的修订版正式实施,此次修订无论是在篇幅和内容上都做了重大调整,与原办法相比,新办法的相关规定更加完备和有可操作性,并引入了暂新的管理理念,将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开展创造新的局面。

1新版管理办法概述。

199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xxx共同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对该办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7号令,将法律层级由规范性文件提升为部门规章。2011年5月4日xxx签发了再次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并以xxx第81号部令颁布,于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版《管理办法》共分8章67条,包括总则、职责、报告与处置、重点监测、评价与控制、信息管理、法律责任以及附则。与2004年版相比,除了在原有6章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完善外,还新增了2个章节的内容,即药品重点监测和信息管理。主要修订内容包括:明确了省以下监管部门和监测机构的职责,进一步规范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处置,强化了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核实及处置要求,引入重点监测制度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和研究,强化了药品生产企业在报告和监测工作中的作用等[1]。

《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也较广,在xxx境内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均适用此办法,包括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机构、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和报告单位(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从适用范围可以看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不是哪个部门的孤立工作,其职责贯穿了政府管理部门、监测技术机构、药品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各相关单位。

2《管理办法》重点内容解读。

对《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首先依赖于对该办法的理解和认识。笔者参与了该办法的制定和培训,希望通过以下重点内容的解读使广大读者对新法规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2.1职责。

《管理办法》第3章明确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根据职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仍为全国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的主管单位,地方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本辖区范围内行使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与实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有关的管理工作。

2008年xxx机构改革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改由xxx管理,一些具体职能也将由xxx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完成,如共同制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管理规定和政策,联合开展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和处理等。

此外,新办法还明确了市县级药品监管部门和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职能。近2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步入快车道,尤其是医改相关政策文件的,使我国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迅速向基层延伸。截至2011年,全国333个地市均成立了专门的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或指定了专人开展监测工作。体系的扩展迫切需要法规的支持,新版《管理办法》明确赋予了市县级监测机构报告的收集、审核、评价、上报以及严重不良反应和群体事件调查等职能,不但为基层开展工作奠定了法规基础,也为基层监测机构的进一步完善埋下伏笔。

《管理办法》的第2章进一步规范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与处置,这也是修订篇幅最大的部分,由原来的10条增加至26条。新办法共明确了4类不良反应报告形式,即不良反应的个例报告、群体报告、境外报告和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对各类型报告的报告范围、报告内容、报表格式、报告程序和时限等也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篇八

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定义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随着药品种类日益增多,adr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就我国而言,每年约500万患者因adr而住院,有19.2万人死于adr。

其临床表现及特点可归纳为几个方面。

1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理学作用所引起的反应。

例如舒喘灵在治疗支气管痉挛时引起的双手震颇,阿托品在治疗胃肠痉挛时可引起口干、心悸、尿闭、视力模糊。

副作用是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药物器官选择性愈低,其副作用可能愈多。

一般副作用在停药后很快减轻或消失,但有时也会造成较严重的后果。

2毒性作用: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对机体产生的有害作用。

例如利福平所引起的肝损害,庆大霉素所引起的肾损害。

3后遗效应:停药后仍残留在体内的低于最低有效治疗浓度的药物所引起的药理效应称后遗效应。

这种作用有的非常短暂,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发生的宿醉现象;有的比较持久,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停药后因垂体前叶的负反馈作用引起的肾上腺皮质萎缩,致使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较难很快恢复。

4依赖性: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后,若停药可出现一系列的症候群,致使病人强烈要求继续服用以避免因停药而引起的不适,这种现象称药物依赖性。

5特异质反应:指少数人用药后发生的与药理作用完全不同的特殊反应。

目前认为特异质反应大多数是由于个体酶缺陷所致,这种酶缺陷在正常并无表现,而仅在应用有关药物时才显示症状。

例如有的人肝内缺乏乙酞化酶,使异烟麟在体内延迟灭活,易引起维生素b6缺乏症及多发性神经炎;又如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变异者对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耐受,这些都是遗传决定的异常。

6变态反应:是机体被药物致敏后,药物再次进人机体时发生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

该反应通常造成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紊乱。

药物变态反应可表现为全身反应,如血液样反应、血清病样反应、支气管哮喘及心血管、神经系统、肾脏、呼吸道等变态反应或胶原系统病变等,甚至变态反应性休克,也可表现为皮肤反应,如皮肤痰痒、粟粒样疹、尊麻疹、固定性药疹等,重者出现剥脱性皮炎、大疤表皮松懈萎缩型药疹等。

7继发反应:是由于药物作用诱发的效应,而非药物本身的作用,如应用某些抗菌药物引起的.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等均属继发反应。

它可以通过合理用药来避免产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篇九

20xx年上半年,全院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43例,医疗器械监测报表零报告。

一、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相关情况分析。

根据《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和在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工作要点,应坚持“可疑即报”原则,增加报告数量,以推广“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系统”为契机,大力提高报告质量,要求二级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都要突破零报告,而我院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上报为零报告。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分析,我院医疗器械监测报表为零报告的原因可能为以下几点:

3.没有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

件监测记录;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体系;加强医务人员对药品与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概念的宣传,组织专家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的上报意识。

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篇十

来源于国家中心对我省16个地市级监测机构2013年调研问卷和文献检索。

依据各地市监测机构性质、机构设置情况、经费来源情况、机构队伍建设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利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全面了解我省各地市监测机构建设情况,并提出合理建设。

2结果。

2.1各地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运作现状。

2002年,安徽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正式成立,挂靠原省药品检验所。随后各地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相继开展,但多数只是确立了监测职能,监测工作由所在市药品检验所承担,处于无正式工作人员和专项经费的状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展缓慢。2010年起,各市相继由当地编办批准建立了独立的监测机构或把监测工作加挂在市药品检验所,办公场所、人员、经费等问题得到统筹解决。2011年5月,安徽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经省编办批准,正式成立独立法人机构,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履行安徽省药品、医疗器械、药物滥用等监测与评价三项工作职能,隶属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至此,我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随着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监测工作的发展需要,以挂靠为主的监测机构现状难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监测机构定位模糊、人员短缺等现实问题亟需得到解决。

2.2地市级监测机构建设基本情况。

2.2.1机构性质全省16个地市级监测机构中,明确机构性质的调查问卷共计16份,机构性质均为普通事业单位。

2.2.2机构设置目前安徽省16个地市均经当地编办批复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其中阜阳、池州、铜陵、芜湖、安庆5市经当地编办批准成立了独立的监测机构,配备了编制,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其他11个地市均挂靠在当地药检所,工作人员由药检所协调安排。

2.2.3经费来源。

全省16个地市级监测机构经费来源主要靠上级监测部门拨付,只有6个市本级人民政府地方财政部门给予办公经费及部分专项工作经费,占总数的37.5%。

2.3各地市级监测机构队伍建设情况。

2.3.1岗位情况。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工作人员需要专业基础扎实的人员来承担,而且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更新知识,要求工作人员相对稳定。从2013年调研问卷我省地市监测机构人员配置情况来看,拥有2名专职人员的比例不到50%,其中一部分专职人员属于管理人员;另外均为兼职人员。反映大多数基层监测机构领导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当作一般事务性工作,随着监测工作广度和深度的增加,这样的人员现状将难以完成这一使命。

2.3.2学历情况。

地市级监测机构的现有人员以本科学历为主,共计37人,占75.5%。

2.3.3专业背景。

全省16个地市级监测机构现有人员主要以药学为主,占总人数的61.2%;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仅占比例的8.2%和6.1%。其他专业占14.3%。从中可以看出我省监测人员专业相对单一,医学人员所占比例偏小。2.3.4专业技术职称全省16个地市级监测机构中,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0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0名,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20%;中级专业技术职称20名,占40%;初级专业技术职称10名,占20%;暂无职称6名,占12%;其他占8%。

2.4各地市级监测机构基础建设情况。

2.4.1办公场所。

全省16个地市级监测机构中,有2机构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占12.5%,其余均与同级药品检验所和食品药品xxx合署办公,占87.5%。

2.4.2监测装备。

全省16个地市级监测机构监测装备配置统计显示,大部分机构监测装备配置还不能满足现有工作需要。

2.52014年机构改革情况。

2014年,由于各级食药监部门进行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省中心对16个地市机构建设情况进行了重新调查,结果表明我省各市级监测机构性质均没有发生变化;16个市中只有黄山市中心增加了药物滥用和化妆品监测职能;其他事项均没有太大变化。

2.6我省地市级监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各地市虽都经当地编办批准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但大多地市仍以挂靠为主,即使是独立的监测机构编制依然没有到位,从而形成了编制短缺,人员以兼职为主,专业技术人才偏少,专业素质不高,监测工作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差,监测技术力量较薄弱的现状;由于政策保障不到位,缺乏经费支持,监测设备落后,信息化建设亟需加强。这些都制约了监测工作的长期稳定持续发展。

3讨论。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逐渐成为药品安全监管、促进公众合理用药、药品更新、保护公众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随着监测工作由最初的信息收集向分析评价、科学预警方向的发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职能和任务不断增加,对监测机构的专职化、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地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的作用越来越加重要。承担着引导报告单位关注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全面审核报告表,提高报告质量;发挥报告表的分析、评价、信息反馈作用;开展新的和严重、死亡病例或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的现场调查及加强与报告单位的交流与沟通等工作[2]。完善地市级监测机构建设,建立独立的监测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监测经费,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地市级监测机构要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资料的收集、核实、评价、反馈和上报;开展本行政区域内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调查和评价;协助有关部门开展药品群体不良事件的调查;承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的宣传、培训等工作。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地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组织体系建设提供了依据。从我省原有监测机构建设情况来看,机构建设完善的地市级监测机构,监测工作开展成效明显。这些都为我省探索地市级监测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4建议。

4.1设立独立的地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地市级监测机构应按照本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直属专职技术机构建设,设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机构,配置人员和办公场所。接受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技术指导,负责本辖区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既要承担本辖区内的具体监测工作,又要指导好辖区内县区监测机构开展监测工作,为药品安全监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作用。市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还应与市局相关科室在不良反应监测的职能上,形成很好的承接。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既有组织者,又有承办者;既有监管者,又有技术指导者,相辅相成,形成比较完善的监测体系[3]。

4.2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条款,提高监测工作可持续性。

药品不良反应专业监测机构的建设之所以推进较慢,监测工作的制度依存性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监测机构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报告主体的责任规定过于笼统,缺乏科学的行政手段、工作程序等[4]。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全社会受益的公益事业,因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经费必须依靠政府的直接投人和政策支持为主,其它社会资金支持为辅。加强地市级监测机构设施建设,提高基础保障能力[5]。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监测工作专业性要求高,必须通过有效培训建立监测专业骨干队伍。采取各种形式扩大宣传范围,利用行业协会、药学会等机构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宣传[6],推动全社会对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了解,加强对公众合理用药知识的普及,营造全社会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良好氛围。

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篇十一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人体接受治疗时,药物引起的不良副作用或者不适应反应。作为学生,我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接触到了各种药物,也经历了一些不良反应。通过这些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药物使用的重要性和谨慎性,体会到了健康的珍贵。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所学到的一些药物不良反应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和对健康的思考。

第二段:了解药物的重要性。

在学生时代,我们经常会因为上课、考试和课外活动等原因感到疲劳和压力。有时候我们为了缓解症状,或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会选择使用一些药物,如镇静剂、咖啡因等。然而,我们必须了解到,药物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很多药物都有副作用,如果滥用或者错误使用,会对我们的身体带来不可逆转的损伤。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健康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和足够的休息来维持身体的健康。

第三段:谨慎使用药物。

当我们在面对一些健康问题时,药物或许是必要的。然而,正确使用药物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我们应当阅读药物说明书,并且根据医生的建议正确用药。其次,我们要注意药物对我们的身体的影响,并及时咨询医生。有时候,我们可能会产生一些不适应或者不良反应,但我们不应该随便停药。需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我们的不良反应,以便医生能够调整治疗方案。最后,个体差异很大,我们不应该根据他人的经验来决定自己的用药方法。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是不一样的,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案。

在我的学生生涯中,我也曾经遭遇过药物不良反应。由于曾经长时间熬夜学习和过量饮用咖啡因,我出现了失眠和焦虑的症状。这个时候,我错以为增加咖啡因剂量能够缓解症状,然而事实恰恰相反。我的健康状况越来越糟糕,我感到无法入睡,焦虑不安,甚至影响了我的学习和生活。后来,经过医生的指导,我慢慢地调整了饮食和生活习惯,同时逐渐减少了咖啡因的摄入量。通过这个经历,我深刻地认识到药物不良反应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害的,我们不能滥用药物,更不能自行调整剂量。

第五段:对健康的思考。

药物不良反应给了我对健康的思考,让我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和脆弱性。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注重健康教育,增强自己对健康的认知和保护意识。除了药物的正确使用,我们还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来维持健康。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心理健康,积极应对压力和困难。只有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业,追求自己的梦想。

总结:

药物不良反应是我们学生应当重视的问题。通过正确使用药物,我们能够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并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在实践中,我们应当谨慎对待药物,阅读说明书、咨询医生,并根据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案。同时,药物不良反应也给了我们对健康的思考,我们应当注重健康教育,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和追求梦想。

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篇十二

(一)输血反应质量控制流程:

1、严格执行医嘱。

2、认真核对医嘱并到血库取血。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取血时仔细核对患者及供血者姓名、血型、编号、采血日期、血液成分、有效期及交叉陪血结果。

4、取血后必须经两人核对并签字。

5、血液放置不可过久,以防变质:血液不能过凉,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6、输入前应再次核对。

7、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8、按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调整书页速度,观察数学后的反应,如皮疹、高热、寒战及生命体征变化。

9、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10、护士长随时检查各班工作,定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输血后的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严格执行医嘱。

2、患者用药的种类、性质分类放置。

3、根据药物的种类、性质分类放置。毒麻药品要加锁,每日清点、用后登记。

4、常用药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如出现沉淀、变质、过期等严禁使用。

5、输液卡、输液用药由两人以上核对,签字。

6、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无菌技术原则,用药应现配现用,掌握配伍禁忌。

7、按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药品性质调节输液速度,观察用药后反应,如生命体征变化、皮疹、药物热、胃肠道等变化。

8、发现异常反应及时通知医生。

9、护士长随时检查各班工作,定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

-->。

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篇十三

奥美拉唑是一种新型高效的胃酸分泌抑制剂,它特异性地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降低壁细胞中的h+一k+一atp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基础胃酸和由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其抑酸作用超过h2受体拮抗剂,且作用持续时间长。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返流性食管炎、卓-艾氏综合征等,疗效显著。随着该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adr)报道增多,现就其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的adr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检索1994~年万方数据库及《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国内公开发行的各种医药学期刊,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分析,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规定的adr类型进行分类,通过统计、分析、探讨adr发生的有关特征。

2结果。

病例及文献情况:共检索到有关文献48篇,40篇系应用奥美拉唑的个例报道,8篇系综述,统计40篇个案报告共涉及患者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以中青年为主,全部病例为口服以及注射给药,经治疗后49例痊愈,1例救治无效死亡。对全部adr病例按类型进行系统性的统计分析。

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篇十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的进步,药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然而,药物不良反应仍然存在,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困扰。作为学生,我们应当更加关注并正确处理药物不良反应问题,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在我自己的经历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并总结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体会。

首先,了解自身身体状况对于避免药物不良反应至关重要。作为学生,我们通常忙于学业和社交活动,可能会忽略身体的变化。然而,只有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才能做出正确的药物选择。在一次感冒期间,我没有仔细分辨自己的症状,导致使用了不适合自己病情的药物,引发了不良反应。从那以后,我开始注重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了解不同药物的作用和适应症,以便在需要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其次,正确使用药物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许多学生在使用药物时存在一些不良习惯,比如滥用药物、随意更改剂量等。这些行为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我们应当遵循医生的建议,在正常情况下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时间使用药物,并坚持服用完整疗程。同时,我们要注意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用法和注意事项,避免因为无知而加重自己的病情。

再次,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药物不良反应至关重要。学生时期,我们的生活压力普遍较大,很可能导致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倾向于通过药物来缓解症状,而忽视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使我经常感到疲劳和头痛,这时我过度服用止痛药来缓解不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药物的效果越来越弱,并且药物本身带来的不良反应逐渐增加。通过这次经历,我意识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包括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的锻炼等。

最后,及时咨询专业人士也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有效途径。作为学生,我们通常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了解不深,难以判断药物的有效性和副作用。因此,及时与专业的医生或药剂师咨询是明智的选择。在一个出差期间,我开始感到严重的胃痛,而胃痛药并没有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我在咨询了医生后,才得知原来我的病情可能与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并且得到了正确的治疗建议。通过这次咨询,我明白了及时咨询专业人士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他们能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给出正确的药物选择和用法。

总结起来,作为学生,我们应当关注并正确处理药物不良反应问题,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了解自身身体状况、正确使用药物、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及时咨询专业人士都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方法。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享受健康的生活。

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篇十五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药物的使用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态。然而,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这些副作用不仅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我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与药物不良反应斗争中的体验和感悟,以及我对于药物治疗和健康的新认识。

药物是我们身体健康的“救命稻草”,但它们也会带来很多不良反应。我曾因为患上一种顽固的皮肤病而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这段时间,我每天都要吃一些我从没听过的药物,而这些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给我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我的肠胃受到了极大的刺激,每天都活在胃痛和腹泻的痛苦中。同时,我还经历了失眠、食欲不振等副作用,这些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药物不良反应所带来的困扰和痛苦。

然而,我这段时期的痛苦也给了我一些宝贵的体会。首先,我意识到药物治疗不仅是为了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更是需要关注整个身体的健康。药物治疗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解决一个问题,同时也可能给身体其他部分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等,以促进身体的平衡和康复。

另外,我也从中意识到身体的自愈能力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人体拥有强大的自愈能力,它可以抵御很多疾病的侵袭,只有在身体的基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药物才能发挥更好的疗效。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我们也要调整好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这样有助于身体的康复。

此外,药物不良反应也启发了我对于健康的新认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更是一种全面的身心康泰。只有我们的身心得到了良好的平衡,才能拥有真正的健康。因此,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身体的“内外兼修”,既要通过适度的运动、良好的饮食来保持身体的健康,也要通过良好的心理疏导,保持心灵的富足。

最后,药物不良反应也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和理性。人类的医学还远未达到完美的境地,我们需意识到我们自己的医学知识是有限的,在药物治疗的选择上也要谦虚和谨慎。如果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协商解决办法,而不是自行判断并随意停药或更换药物。

通过与药物不良反应的斗争,我对于药物治疗和健康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和认识。药物不良反应的存在是一种提醒,它提醒我们要保持身心的平衡,注重个人的健康管理,保持谦虚和理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践行健康的理念,享受真正的身体健康。

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篇十六

1.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该类型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所引起,使固有药理作用持续和增强。由于不同个体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单位时间内药物浓度异常升高,引起有关组织器官的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以及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后遗作用等。该类型具有剂量依赖性和可预测性,个体易感性差异大,并受年龄、性别、病理状态等因素影响,一旦发生,后果十分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

2.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应该类型与药物固有的正常药理作用无关,而与药物变性(如药物有效成分降解产生有害物质)和人体特异体质(指患者的特殊遗传素质)有关。该类型与用药剂量无关,难以预测,经常规的毒理学筛选也很难发现,发生率虽较低,但危险性大,病死率较高。此类伤害又可分为两种。

3.与中药配伍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常由发生配伍禁忌及中西药配伍发生相互作用等引起。

4.药物依赖性分为躯体依赖和精神依赖,前者是一种机体的'适应状态,临床表现为对某一类药物特有的停药综合征;后者即所谓的成瘾,是一种原发性、慢性、神经生物学疾病状态,遗传、社会心理和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成瘾的产生和临床表现。

1.功能性改变系指药物引起人体的器官或组织功能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多为暂时性,停药后可以恢复正常,无病理组织的变化。但有些功能性改变如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等亦可十分严重,甚至引起器质性改变,常需住院治疗。

-->

-->

-->

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篇十七

2012年第三季度药品不良反应总结:

本季度共报告药品不良反应3例,均为18aa复方氨基酸(兰尼),多出现在输注5-10分钟后,表现颈部发紧、口唇颤抖1例,发热、寒战1例,轻度胸闷1例,均停用后缓解。但由于对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不熟练,报告不良反应后未及时在病程记录中记载,之后在科室组织业务学习,重新对该药的用药指征、用药注意事项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做了医护培训,以避免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对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流程进行培训。

2012年第四季度药品不良反应总结:

本季度共报告药品不良反应29例,其中涉及凯因益生10例,涉及派罗欣13例,涉及利巴韦林2例,涉及左氧氟沙星(左克)1例,涉及18aa复方氨基酸1例,涉及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天晴甘平)1例,涉及还原型谷胱甘肽(双益健)1例。

具体表现:因干扰素导致流感样症状2例,凯因益生及派罗欣各1例;干扰素导致骨髓抑制17例,其中粒细胞减少17例,涉及凯因益生7例,派罗欣10例,血小板减少3例,涉及凯因益生1例,涉及派罗欣2例;干扰素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者2例,均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涉及凯因益生及派罗欣各1例,干扰素导致脱发1例,涉及凯因益生,干扰素导致药物疹1例,涉及派罗欣;利巴韦林导致红细胞破坏2例;18aa复方氨基酸导致恶心等消化道不良反应2例;还原型谷胱甘肽导致腹泻等消化道不良反应1例;甘草酸二胺肠溶胶囊导致双下肢水肿1例;左氧氟沙星导致静脉炎1例。以上不良反应均经较轻,多经过减慢滴速、停用或药物对抗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分析:经过对比发现本季度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集中表现在干扰素类药物,其中普通干扰素(凯因益生)多于长效干扰素(派罗欣),与药物分子结构及全身分布特点有关,提示对于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患者选用长效干扰素可能能减少干扰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经过对复方氨基酸用药的培训,本季度该药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

本共报告药物不良反应32例,多集中在第四季度,第1、2季度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与临床医师对药物不良反应上报制度不熟悉有关,通过对这两个季度出院病历追踪发现干扰素不良反应亦有出现,医生已作出处理,病程中亦有记录,但未上报。之后经过对相关制度的学习,大家对药物不良反应上报制度熟悉并掌握,开始注重处理并及时上报,因此出现了第四季度的药物不良反应增多。今后还要多对医护人员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及报告制度的培训,注意及时发现并处理、上报药物不良反应,避免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规避药物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篇十八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药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药物的出现为人类解决了许多疾病问题,给患者带来了福祉。然而,药物不良反应也是在使用药物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在我的亲身经历中,我深刻感受到了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也意识到了正确使用药物的重要性。在此,我将分享我的一些感悟和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首先,对于药物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感悟。我曾患有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依赖药物来维持生活。在刚开始使用药物时,我并没有注意到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能带来的问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寻常的反应,如头晕、恶心和失眠等。这些症状让我倍感困扰,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适感?通过咨询专业医生,我才意识到这些是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从这次经历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和不可忽视性。

其次,正确使用药物的重要性也是我在这次经历中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尽管我之前并未过多关注药物的使用方法,但这次经历让我开始重视起来。我发现,只有正确理解和按照医生的处方来使用药物,才能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例如,根据药物说明书指导的剂量和用法来服药,避免过量或不当的使用;同时,也要避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正确使用药物,不仅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疗效,还能减轻不良反应对身体的伤害。

此外,我还意识到了药物不良反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在发现自己的不适症状是由药物不良反应引起后,我开始感到焦虑和担忧。我开始怀疑是否继续使用药物,担心不良反应会进一步恶化自己的健康。这种负面情绪对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通过与专业医生的交流和心理辅导,我逐渐恢复了信心,并学会了正确面对药物不良反应所带来的困扰。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通过积极的心态来应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问题。

最后,我还体会到了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视和控制在医疗领域的必要性。作为患者,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药物的使用,包括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以及与医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而医生在处方药物时也应该更加注重对患者的详细询问和个性化定制,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此外,药物监管部门也应当加强对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过程的监督,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药物不良反应是我们无法避免的问题,但我们可以借助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应对它。通过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感悟和体会,我更加意识到了正确使用药物的重要性,以及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视和控制的必要性。希望通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更多的人能够正确使用药物,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安全的社会。

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篇十九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过程中,与药物治疗效果无关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药物不良反应,我参加了一门药物不良反应课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学习和实践,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感悟。

首先,在这门课程中,我深刻认识到药物治疗并不仅仅是为了控制和治疗疾病,而是要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在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往往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医学专业人员需要采取措施来减轻和管理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例如,通过合理的用药计划和监测以及患者教育,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其次,我在课程中学到了识别和管理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和技巧。在临床实践中,识别药物不良反应是保证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要前提。通过学习课程,我了解到了不同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征和表现,掌握了常用的评估工具和方法。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药物不良反应管理,包括合理停药、改变剂量或治疗方案等。这些技巧在临床实践中将帮助我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第三,这门课程还强调了患者参与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患者在药物治疗中的参与和自我管理被认为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如何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的教育和指导。这种患者参与的理念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药物治疗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此外,通过这门课程,我还认识到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药物不良反应往往与用药不当有关,因此,合理用药对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至关重要。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了不同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掌握了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这些知识的应用将有助于我在临床实践中更加科学地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参加药物不良反应课程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重要影响,并掌握了识别和管理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我也意识到了患者参与和自我管理以及合理用药的重要性。这些体会将对我今后的医学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我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和护理。

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篇二十

在我国,药物的使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生病需要服用药物来进行治疗,但是我们有时会发现,使用药物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物作用,如药物的过敏反应、不可预测的药物毒性反应等。这些药物不良反应不仅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也会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困扰。

我记得有一次,我患了感冒,去医院开了一种药物来治疗。在使用过程中,我开始出现了一些不适的反应,如头晕、恶心等症状,我非常担心自己是否对这种药物产生了过敏反应。于是我立即停用了这种药物,并前往医院咨询。通过医生的检查和解释,我得知这种不良反应是正常的药物副作用,并不是过敏性反应。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药物不良反应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在面对药物不良反应时,我们需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首先,我们要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了解自己对某些药物是否具有过敏反应,并在使用药物前咨询医生。其次,我们要及时向医生反馈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以便医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我们还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丧失信心,坚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第四段: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为了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我们要正确使用药物,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剂量进行使用,不得随意更改。其次,我们要了解药物的使用说明,特别是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等内容,以免因为自身情况而选择了不适合的药物。另外,我们还要遵循饮食和日常生活的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增强自身免疫力,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在我国药物使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下,药物不良反应成为了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学会正确对待药物不良反应,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提高生活的质量。我们要时刻注意自身药物的使用情况,及时向医生反馈不良反应,并且遵守医生的指导和建议。此外,我们要加强对药物的了解和研究,积极参与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为促进药物安全做出自己的努力。只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有效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人民的健康。

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篇二十一

药物不良反应已经成为现代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我参加了一门药物不良反应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对药物不良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首先,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和分类。通过系统性的学习,我明白了药物不良反应并不仅限于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过敏反应、药物滥用等多种情况。我认识到,不良反应的形式多样,我们需要对每一种不良反应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更好地应对和处理。

其次,课程中,我们重点学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了解发生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测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学习,我得知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包括药物本身的毒性、患者个体差异、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多个因素。这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让我们能够从根源上预防和处理不良反应。

然后,在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预防是最好的治疗,掌握预防和控制措施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通过课程,我了解到了对于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预防措施是不同的。例如,对于过敏反应,及时的皮肤测试和过敏试验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发现过敏体质患者,避免给其使用过敏源药物;对于副作用,我们需要提早掌握不同药物的主要副作用,避免在特定患者群体中使用。学习了这些措施后,我深深地感到,只有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才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健康。

另外,在课程中,我们还了解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讨论让我对处理药物不良反应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在处理不良反应时,我们需要迅速停用有问题的药物,同时注意对症治疗和积极处理各种不良反应的并发症。学习了这些处理方法后,我明白了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不仅仅是停用药物那么简单,我们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以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最后,在课程的总结中,我深深地意识到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和预防的重要性。药物不良反应可能给患者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害,我们需要加强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和监测,以便更好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同时,我们作为医学从业者,还应该加强对于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服务。

综上所述,通过参加药物不良反应课程,我对药物不良反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课程中包括了概念和分类、发生机制、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及处理方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药物不良反应带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服务。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51351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