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电路教案(汇总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6 16:03:18
物理电路教案(汇总23篇)
时间:2023-11-16 16:03:18     小编:紫薇儿

教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编写,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要教授的知识点、能力和情感态度目标。其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有趣、生动的教学活动。编写教案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结构合理,操作性强。希望通过这些努力,我们能够编写出一份完美的教案。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份优秀的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

物理电路教案篇一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电流和电路》。

一.教材分析。

《电流和电路》是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学好电学的基础,贯穿整个初中电学的教学,从前后联系来看,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电荷的知识后,可以更好的理解本节课内容,而在本节课里学生要知道电流的形成和方向规定,电路的构成,能规范地画出电路图和识别电路的三种状态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为后面的电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学生对“电”并不陌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但由于电是摸不着,看不到的,所以学生对“电”还是感到非常神秘,这为教师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前提;同时九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能,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为本节课的探究实验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学生还没有真正地连接过电路,再加上年龄小,抽象思维较差,所以,在连接电路、理解电流的形成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使用多媒体来辅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的电路元件的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3)能辨别通路、短路和开路(断路),并能说出短路的危害。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电池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四.重难点分析。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电的世界里,也许你会感到它很神秘,为什么录音机通电就能播放音乐,冰箱通电就能工作,这些看似复杂的东西实际都是由最简单的元件组合而成,让我们走进这个电的世界,利用我们手中的器材,怎么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激发学生兴趣)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二)围绕目标,展开探究。

实验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由于学生首次连接电路,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

(1)任何时候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2)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要断开。在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教科书中的实验警示,并对他们示范,老师再一次提醒如果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此时通过导线的电流会很大,会将电源烧坏。在学生做实验时,要有科学的实验习惯,必须有正确的实验操作,先结合实验的进程,规范实验操作,(利用教师给出的一些器材即两节电池、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和一些导线来连接电路,小灯泡亮)。

实验结束后让完成“灯泡亮”的学生展示电路,利用学生展示的电路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电流的定义、电流方向的规定,以及在电路中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在归纳过程中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来辅助学生的理解)。

然后,教师设问:“刚才连接的电路中有哪些元件?在教师引导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认识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元件的作用。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容易分析归纳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以及导线。并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各种电源、用电器、开关,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根据平时的观察,列举知道的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并说出它们的作用。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接着用多媒体展示电饭锅内部的复杂电路,引出画电路图的必要性。(从日常生活的现象入手,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由于学生首次学习画电路图,所以对学生要求规范十分重要。进行规范的画图示范,结合元件符号的特点,针对学生容易马虎的地方,提出画好元件符号的要求。规范画电路图的电路图的要求,并结合同学们的实验,让同学们把实物连接电路画成电路图,学生经过训练,认识电路、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能力会有较快的提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最后,教师再次设问:“在刚才的实验中,有的小组的同学满怀信心地连接了电路,并与电路图相符,应该是正确的,可是闭合开关后却发现用电器不工作,原因何在?”从而引出电路中的断路(开路)、通路、短路三种状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短路带来的危害,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讲完如何画电路图和电路的三种状态后都设置相关练习题,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练习,既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以知识树的形式进行课堂小结既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回顾、梳理,又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知识体系。

(五)布置作业。

物理电路教案篇二

(一)看实物画电路图,关键是在看图,图看不明白,就无法作好图,中考有个内部规定,混联作图是不要求的,那么你心里应该明白实物图实际上只有两种电路,一种串联,另一种是并联,串联电路非常容易识别,先找电源正极,用铅笔尖沿电流方向顺序前进直到电源负极为止。明确每个元件的位置,然后作图。顺序是:先画电池组,按元件排列顺序规范作图,横平竖直,转弯处不得有元件若有电压表要准确判断它测的是哪能一段电路的电压,在检查电路无误的情况下,将电压表并在被测电路两端。对并联电路,判断方法如下,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方向找到分叉点,并标出中文“分”字,(遇到电压表不理它,当断开没有处理)用两支铅笔从分点开始沿电流方向前进,直至两支笔尖汇合,这个点就是汇合点。并标出中文“合”字。首先要清楚有几条支路,每条支路中有几个元件,分别是什么。特别要注意分点到电源正极之间为干路,分点到电源负极之间也是干路,看一看干路中分别有哪些元件,在都明确的基础上开始作电路图,具体步骤如下:先画电池组,分别画出两段干路,干路中有什么画什么。在分点和合点之间分别画支路,有几条画几条(多数情况下只有两条支路),并准确将每条支路中的元件按顺序画规范,作图要求横平竖直,铅笔作图检查无误后,将电压表画到被测电路的两端。

(二)看电路图连元件作图。

方法:先看图识电路:混联不让考,只有串,并联两种,串联容易识别重点是并联。若是并联电路,在电路较长上找出分点和合点并标出。并明确每个元件所处位置。(首先弄清楚干路中有无开并和电流表)连实物图,先连好电池组,找出电源正极,从正极出发,连干路元件,找到分点后,分支路连线,千万不能乱画,顺序作图。直到合点,然后再画另一条支路[注意导线不得交叉,导线必须画到接线柱上(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等)接电流表,电压表的要注意正负接线柱]遇到滑动变阻器,必须一上,一下作图,检查电路无误后,最后将电压表接在被测电路两端。

(三)设计电路方法如下:

首先读题、审题、明电路,(混联不要求)一般只有两种电路,串联和并联,串联比较容易,关键在并联要注意干路中的开关和电流表管全部电路,支路中的电流表和开关只管本支路的用电器,明确后分支路作图,最后电压表并在被测用电器两端。完毕检查电路,电路作图必须用铅笔,横平竖直,转弯处不得画元件,作图应规范。

(四)识别错误电路一般错误发生有下列几种情况:

1、是否产生电源短路,也就是电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电源负极;。

2、是否产生局部短接,被局部短路的用电器不能工作;。

3、是否电压表、电流表和正负接线柱错接了,或者量程选的不合适(过大或过小了);。

4、滑动变阻器错接了(全上或全下了)。

物理电路教案篇三

问题引入。

3)通过考试考试协帮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

2.光发生反射光阴路可逆.

一、引入新课。

考试考试外,边演示,边引见名词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随后板书光路图,如图5-2-1,并标收支射角、反射角的度数.

准备两块小镜女.用软纸片做两个曲角弯头方筒或方筒,曲径比小镜女稍大.正在纸筒的两曲角处各开一个45度的斜口,将两面小镜女相对插入斜口内(如图5-2-16所示),用纸条粘好,把两个曲角筒套正在一路,即成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正在遮盖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只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窗及四周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那是什么启事?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流,无人说坐正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从命什么纪律?引入新课教学.

1.光的反射定律。

探究勾当。

体例2:从反射面入手分析。

2)入射光取界面夹角60°,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入射光线取反射光线夹角多大?

体例1:演示考试考试分结纪律,按照书67页考试考试进行教学.

初中物理教案初外物理物理教案-电路图教案,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反射光线取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分结光的反射定律很主要.虽然误差不成避免,但因为要获得定量的角度关系,阿谁考试考试的切确度很是主要,做好阿谁考试考试能为学生分结反射定律奠基无害的根本.

教学过程。

潜望镜的用途很广,正在步卒的和壕里察看前方的和况以及正在坦克的驾驶室及炮长的瞄准都用到了潜望镜.同窗们通过制制简单的潜望镜可以或许加深理解光的反射现象以及光路设想本理.

用光具盘演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光的反射现象,对于光的反射定律要寄望它的研究体例,寄望用数学体例分析考试考试现象(三线、两角的关系),并正在分析那些关系的根本上,逐渐注释它的物理本量,形成物理概念,成立物理纪律.那样无帮于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纪律成立过程的理解,那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主要体例.

演示前,将演示器材一一展现给学生.其外,软纸板的可合叠性及软纸板上的刻度必然要让学生看清晰.

4)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必然要清晰,言语要切确,要寄望入射光取反射光,入射角取反射角的果果关系.

因为我们把光的反射定律最末落实正在纸面上的光路图,很容难形成学生的错觉,认为光现象都是平面的,要无认识的借帮立体模子或初中物理教案初外物理物理教案-电路图教案微机模仿使学生笼统的认识光现象的空间感.

正在讲完反射定律当前,可正在讲堂上添加以下根基操练.

分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特点和同同.

演示:如图5-2-2图,a点发出的光经o点反射后达到b点,正在b点再放一光流,使其发出的光射向镜面某点如c点,调零光线bc的标的目标,使其取bo沉合,发觉其反射光线取oa沉合,从而申明反射光阴路可逆.

4)完成光路图.(图略,可选不合类型的题目问题,参考习题精选5、6、7题形式)。

教学难点:指点学生通过考试考试试探反射现象的纪律。

【课题】廉价潜望镜。

演示: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到平面镜上,调零镜面的标的目标,会正在墙上发生一个敞亮的光斑,送灭反射光的标的目标看,很刺目;用一驰白纸取代镜面,从各个标的目标都看不到耀眼的亮光,同时墙上也没无敞亮的光斑.提出问题:那是为什么?然后再用光路图申明启事.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体例1:教室内无阳光射入的情况下可用那类体例.

体例2:探究光的反射纪律(对于根本较好的学生可利用)。

教学沉点:准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2)要给学生树立空间的概念。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考试考试试探并得出结论.

二、新课教学。

【参考方案】。

教师指点归纳出光的反射定律.

【备注】。

【勾当流程】设想光路图,准备器具,制制过程,交换取合做,安拆改良.

【组织形式】学糊口动小组。

3)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垂曲,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

【勾当目标】。

四、板书设想。

物理电路教案篇四

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第二节,第五章是初中电学内容的开篇,本节也是初中电学的基础。本节内容包括电流、电路和电路图三个部分,其中电流概念十分抽象,电流的学习也直接影响到电压、电阻,乃至后续的欧姆定律的学习,属本节内容难点,教材在本章第一节通过若干实验对自由电荷和自由电荷运动等内容作了初步介绍,为学生了解电流概念做了铺垫。为降低学习梯度,教材回避了以往教科书中规定的电流方向与金属中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在“电流”的学习中侧重其应用,而不拘泥于那些难于理解的物理学概念。另外,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知识也要求“知道电流,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所以,教材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逻辑的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而是尽可能多的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个“想想做做”等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和动脑中认识理解电流电路知识,学会电路元件符号和规范的电路图画法,从而有效践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学习者分析。

初二学生对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多数是基于从前科学课等课程的零碎认识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对“电流和电路”的认识更是不明确不具体。初中生正处于心智的迅速成长阶段,对新知识、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电既熟悉又陌生、既好奇又有一定的胆怯,而且他们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思维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因此需要创设情境,尽可能多的联系生活,设计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思维,在活动中学习。

三、教学策略。

根据对教材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是: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将学生已有的认知从生活经验上升为学科知识,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学习任务。本节课设计以学生探究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层层递进完成学习任务。首先,以夜景图片为情景,提出问题,引入课题。然后通过连续四个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分组进行实验:先组织学生“想想做做”,让小灯泡发光,获得“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的形成”的知识;然后通过让led灯发光的分组实验获得“电流具有方向性”的结论。接着通过画电路逐步过渡到画电路图,提出电路元件符号和电路图的方法。最后在知识形成的基础上迁移拓展——让学生动手拆装“海宝”小电风扇,认识“海宝”小电风扇的电路和画出“海宝”小电风扇的电路图。

物理电路教案篇五

本节课由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引入光的反射现象,然后转入研究光的反射纪律,通过考试考试分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并指出光发生反射光阴路是可逆的.随后引见了光的两类反射现象: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时申明我们能从不合标的目标看到物体反是因为漫反射的启事.本节进修的沉点是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难点是准确确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过考试考试分结出反射纪律.

初外物理教案向学生引见书67页的考试考试器材,并引见根基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正在纸板上垂曲插入几根牙签如图5-2-3,指点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标的目标无什么特点?随后将纸板随便弯合,如图5-2-4,那时学生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指点学生想象当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的标的目标无什么特点?由此引入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学生猜想并设想考试考试(可超出书上所给的器材)。

教学设想示例。

1)光线垂曲射到镜面上,入射角和反射角各等于几多?

问题引入。

3)通过考试考试协帮学生对光路可逆的理解.

2.光发生反射光阴路可逆.

一、引入新课。

考试考试外,边演示,边引见名词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角、反射角.随后板书光路图,如图5-2-1,并标收支射角、反射角的度数.

准备两块小镜女.用软纸片做两个曲角弯头方筒或方筒,曲径比小镜女稍大.正在纸筒的两曲角处各开一个45度的斜口,将两面小镜女相对插入斜口内(如图5-2-16所示),用纸条粘好,把两个曲角筒套正在一路,即成一个简单的潜望镜.

为什么我们既能看到发光的物体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如正在遮盖门窗的教室内,打开电灯,我们不只能看到发光的电灯,同时还能看到桌椅、墙壁、同窗及四周一切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那是什么启事?从而引出“反射”的概念,还可举例我们看到月亮是因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流,无人说坐正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个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进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问题:光线的反射从命什么纪律?引入新课教学.

1.光的反射定律。

探究勾当。

体例2:从反射面入手分析。

2)入射光取界面夹角60°,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入射光线取反射光线夹角多大?

体例1:演示考试考试分结纪律,按照书67页考试考试进行教学.

初中物理教案初外物理物理教案-电路图教案,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反射光线取入射光线的关系,对学生分结光的反射定律很主要.虽然误差不成避免,但因为要获得定量的角度关系,阿谁考试考试的切确度很是主要,做好阿谁考试考试能为学生分结反射定律奠基无害的根本.

教学过程。

物理电路教案篇六

“傲娇断开法”是物理阿汤老师自创的一种方法,并且是识别较难电路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原理就是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在串联电路中,假若断开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傲娇不能工作,因为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其他用电器就没有电流通过;在并联电路中,断开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支路上的用电器仍有电流通过,其他用电器还能继续工作。

物理电路教案篇七

2重点、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认识串联、并联电路,会画串联、并联电路图。本节难点是根。

据要求或根据电路图,画出实物图或连接实际电路,尤其是连并联电路。

3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简介串联、并联电路及其各自的特点,会画它们的电路图;第二部分是连接串联、并联电路,探究开关在串、并联电路中的作用。

在编写第一部分时,让学生思考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作为讨论。

两种最基本电路的出发点。通过观察课本图13—22和13—23,并画出其电路图,给出串联、并联电路的定义,进一步分析其特征。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分析、比较、交流与合作来得出结论。

第二部分则是让学生动手连接由两三只带灯座的小灯泡,装有两节干电池的电池盒,几个开关和若干导线来组成的不同电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同时探究开关在串联、并联电路中可以发挥不同的作用,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

4课标要求。

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理解串、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尝试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选择实验器材根据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同学交流与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措施与建议。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思考题以及学生亲自动手探究,逐步掌握画电路图和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这些技能。连接电路时,要注意教给学生连接电路的方法,加强示范与校正,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让学生观察,教师边讲、边操作,起到示范作用。

教学中不宜引入混联电路,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的定义不必追求严谨,只需要指出电路元的连接特点。教师要多举例介绍判断串联或并联的方法,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动手紧密结合起来。建议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分析,帮助学生对其连接方式的领会和理解。

探究串联、并联电路实验后,应注意让学生交流与讨论,得出开关在串联、并联电路中的作用与位置关系。同时对于学生观察到,在不同的接法中灯泡的亮度不一样,应给予鼓励,至于原因可告诉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去解释。

物理电路教案篇八

1.首先从正极出发,然后回到负极.

2.遇到复杂的电路图,先按照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的画法一点一点分解.

3.要注意画的导线不能够交叉.

4.注意电流表和电路表的区别.

5,画完电路图后,自己按照正极出发的方向,走一遍,看看行不行.

6.重点注意电表要从正接线柱到负接线柱。

7.注意电路是否会短路.

物理电路教案篇九

演示实验:先用一只小灯泡组成一个简单电路,同学们观察它的亮度。然后再串联进去一个相同的灯泡,观察第一只小灯泡的亮度是否变化。

问题:为什么两只灯泡串联在一起亮度会变暗呢?

环节二:科学探究。

问题1:回忆关于电压的知识。

回答1:电压符号“u”,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还有千伏、毫伏等单位。

问题2:还记得电压表怎样使用?

回答2:(1)电压表要与被测电阻并联。(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入,从负接线柱流出。(3)注意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量程。

教师引导:为什么串联之后小灯泡变暗了呢?这其实和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有关,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串联电路电压有什么特点。

1.猜想:串联电路中,每个灯泡电压小于总电压。

上述实验。

3.进行实验:6人一组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教师巡视。

4.得出结论:通过多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发现uac=uab+ubc。

5.交流讨论:实验中哪些数据不符合结论,为什么?操作是否正确?小组分工是否明确?

6.总结: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电压之和。

问题3:我们已经通过实验得出了结论,谁能解释一下课前老师演示的小实验呢?

回答3:当电路中只有一只小灯泡时,它的电压等于总电压。而两只小灯泡的电压之和才等于总电压,所以此时没个小灯泡电压减小,亮度变暗。

环节三:巩固提高。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浅谈本节课收获。

作业:填写实验报告,整理实验流程。

物理电路教案篇十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2.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即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

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电流和电路”一节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等抽象知识的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教学器材。

1.电教器材: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两节电池组成的电源,开关,小灯泡,小电动机,小门铃,导线,铅笔,橡皮,金属钢笔帽,塑料笔杆,硬币。(以上器材均为两人一套)。

三、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课题。

设问讨论。

问题:(1)世界上如果没有了电,会是什么样子?

(2)你想知道有关电的哪方面的知识?

筛选本节学习内容,告诉学生其他电的知识,以后将逐步学到。

展开联想,积极讨论回答问题。

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电学知识。

创设情景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电流和电路。

学生实验。

(1)讨论。

提示实验警钟。

巡回指导学生实验。

三次动手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小门铃发声,小电机转起来。

讨论探究,为什么小灯泡会发光,小门铃会发声,小电机会转。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发现用导线将电池、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有了“电”的流淌路径,从而产生电路的概念。

计算机投影演示猜想。

演示、点拨学生思路。

观看、讨论、猜想.

了解电路是如何形成的。

利用现代化手段使抽象变为形象。

电路的组成。

观察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观察自己所连接的电路,联系自家的家庭电路讨论、回答问题。

培养观察能力。

由简单电路联想到家庭电路及其他复杂电路的组成。

电源。

用电器。

设问学生实验(2)讨论。

思考探究。

用一节干电池、开关、小电机组成电路,观察小电机转速变慢,讨论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猜想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路图。

设问启发(电脑投影)。

问题:请大家想一个法子,把你连接的电路记录下来,回去告诉爸爸妈妈,看谁想的办法最简单,最明白,最能说明问题。出示电脑幻灯片,电路实物图。巡回指导。

物理电路教案篇十一

1、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和方向的规定。

2、知道电路的组成,认识电源和用电器。

3、能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4、通过实验认识短路、断路、通路。

二、过程与方法。

1、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实验现象,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

2、通过活动认识短路并了解短路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于动脑动手。

2、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

会连接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判别通路、短路和断路。

【教学难点】。

电路的短路及其危害。

【实验准备】。

教师用:简单电路示教板、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电池(2节)、开关、小灯泡及灯座、电子门铃、小电机、若干导线。

物理电路教案篇十二

(2)了解用试电笔判断火线、零线的方法;

(3)了解三线插头与漏电保护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活动,认识家庭电路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提高安全用电意识。

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功能。

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各部分功能。

家庭电路示教板、多媒体课件、保险丝、试电笔。

一、引入新课:

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家庭电路的图片,然后依次点击墙上的三个开关,提出以下问题:

1、家庭电路的电压是多少伏?所需要的电能是怎样来的?

2、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都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连接的呢?

二、教学互动: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及作用。

(1)出示多媒体图片,展示家庭电路组成部分,一一介绍各部件的名称。然后出示家庭电路示教板,让学生逐一说出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并演示各部分的功能。

(2)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原件,做出自我介绍:

进户线:是家庭电路的电源。有零线和火线两根。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伏的电压;火线和大地之间也有220伏的电压;零线和大地之间没有电压。

电能表:显示用户一定时间消耗的电能。

总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保险盒:如果电流过大,或出现短路现象,就会自动切断电路。

电灯:用电器,消耗电能。

开关:控制和它串联的用电器。

(3)教师补充说明:

a保险丝熔点低(可以把相同粗细的保险丝和铁丝放在火上烤,保险丝会熔断),当电流过大时就会熔断,“牺牲自己,保全别人。”

b而空气开关,使用方便,而且“在保护别人的同时,也保全了自己。”

c保险丝和开关都要接在火线上(并通过作图说明原因。)。

火线:

零线:

2、试电笔。

作用:判断火线和零线。

使用方法:手指按住笔卡,笔尖接触被测导线,如果为火线,氖管就会发光,如果是零线,就不会发光。但手指千万不能碰笔尖。

(边讲解边示范,并让学生练习使用)。

测电笔构造:有大约一百万欧姆电阻,导致电流很小。

3、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通过观察多媒体课件——同是漏电反差不同,让学生明白家用电器接地线的原因:

漏电保护器:

有些总开关带有漏电保护器,如果不小心接触火线,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它会迅速切断电流,对人身起保护作用。

三、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练习。

火线:

零线:

地线: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关于安全用电的科普作文。

物理电路教案篇十三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简单电路》,教材第30页至32页。

1、科学探究:

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一个简单电路的构成,初步学会连接一个简单的电路。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简单电路的探究,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做科学的热情,体会探究、合作、交流的乐趣。

3、科学知识:

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认识简单电路的组成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能连接稍复杂的电路。

电池、电池盒、导线、小灯泡、小灯座。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新课。

二、亲身经历,科学探究

1、试一试。

用给定的材料,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并观察是怎样连接的。

2、画一画。

用图表示出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

3、换一换。

提问:如果把小灯泡换成其他用电器又会怎样呢?

(1)把小灯泡换成小喇叭,会怎样?

(2)把小灯泡换成小电机,会怎样?

4、问一问。

(1)在连接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元件材料?

(2)怎样连接才会使小灯泡亮起来?

5、做一做。

(1)小灯泡亮时,怎样才能让它熄灭?

(2)小灯泡熄灭时,怎样才能让它亮起来?

(3)有更方便的办法来控制小灯泡的亮和灭吗?

请大家分组合作连一连。

6、说一说。

(1)这个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你知道这些材料各自的作用吗?

三、合作参与,探索发现

指导学生分组动手组装一个简单的红绿灯,并使红绿灯按指令工作。

(1)红灯亮。

(2)绿灯亮。

(3)红灯、绿灯都熄灭。

四、回顾亲历,自主小结

1、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知识?

2、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简单电路

物理电路教案篇十四

1、知道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概念,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

2、知道“与”门、“或”门、“非”门电路的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与”门、“或”门、“非”门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

2、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

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的意义。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声光控感应灯、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三种门电路演示示教板、电压表等

(1)演示:一盏神奇的灯

接通电源,灯不亮;

有声,灯不亮;

挡住光线,全场安静,灯不亮;

挡住光线,拍手,灯亮。

点评:通过演示声光控感应灯,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

(2)教师简介:

身边的“数字”话题:数码产品、数字电视、dis实验、家电等。

这些电器中都包含了“智能”化逻辑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逻辑电路。

教师介绍:

a、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1)数字信号在变化中只有两个对立的状态:“有”,或者“没有”。而模拟信号变化则是连续的。

(2)调节收音机的音量,声音连续变化,声音信号是“模拟”量。

(3)图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息:

点评:引导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不同特征。

b、数字电路 逻辑电路 门电路

数学信号的0和1好比是事物的“是”与“非”,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数字电路,因此,数字电路就有了判别“是”与“非”的逻辑功能。下面我们将学习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逻辑电路---门电路。

1、“与”门

教师介绍:所谓“门”,就是一种开关,在一定条件下它允许信号通过,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就被阻挡在“门”外。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2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与”逻辑关系。

思考与讨论:谈谈生活中哪些事例体现了“与”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与”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简称“与”门。

符号: 。

(1)“与”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与”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图2.10-2的情况可以用表2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表格称为真值表。

投影:

(2)总结“与”逻辑关系:有两个控制条件作用会产生一个结果,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结果才会成立,这种关系称为“与”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与”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与”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与”逻辑的真值表。

(3)演示“与”门电路实验,如图2.10-5。

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与”门电路实现“与”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或”关系及“或”电路作准备。

(4)声、光控感应灯的再讨论:

2、“或”门

锁门方式的讨论,引入“或”门:家中的门锁能用“与”的关系吗?

学生讨论:不能用“与”的关系。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6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或”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或”门电路,简称“或”门。

符号: 。

(1)“或”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或”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将表3制成表4。表4就是反映“或”门输入输出关系的真值表。

投影:

(2)总结“或”逻辑关系:在几个控制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结果就会发生。这种关系称为“或”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或”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或”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或”逻辑的真值表。

(3)演示“或”门电路实验,如图2.10-8。

点评: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或”门电路实现“或”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非”关系及“非”电路作准备。

3、“非”门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9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非”逻辑关系。

教师:仍然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请同学们自己探究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说明什么是“非”逻辑。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成相反的逻辑关系,叫做“非”逻辑。

教师指出:具有“非”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非”门电路,简称“非”门。

符号: 。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画出“非”门的真值表。如下表。

教师:介绍集成电路的优点。让学生了解几个“或”门的集成电路和几个“非”门的集成电路的外引线图。

投影:

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物理电路教案篇十五

2.理解电路中的总电流随用电器功率的增大而增大。

3.知道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作用。

4.知道安全用电常识和安全电压。

本部分知识与之相关的考点有:火线和零线及测电笔的使用,家庭电路的正确连接,家庭电路常见故障的判断分析,白炽灯的安装与功率的计算问题,过载和短路的概念,熔丝的特点与选择,家庭用电的计算,电能表的读数和作用,人体的安全电压值,触电发生的原因,安全用电常识。这部分知识的呈现形式多以实验、作图、简答和计算题的形式出现,例如电路的设计,电路故障分析,电能消耗的计算等。另外较新电器设备也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考试题中,如自动空气开关的使用。

1.家庭电路的组成:主要由低压供电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盒、开关、用电器、插座等部分组成。

(1)火线和零线:家庭电路靠低压供电线供电,分为火线和零线,火线和零线间的低压是220v,火线和大地之间的电压也是220v,零线和大地之间的电压为零。

(2)电能表:用来测量用户消耗的电功(能)。

(3)保险丝:家庭电路的保险盒和闸刀都装有保险丝,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它能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护作用。

(4)插座:为了给家用电器供电,家庭电路中都装有插座,插座有两种。两孔插座:一孔接火线,一孔接零线;三孔插座:一孔接火线,一孔接零线,另一孔接地。

(1)电路中发生了短路,短路是指电流没有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构成通路。这种情况下的电流将会很大,甚至远远超过保险丝的熔断电流。

(2)用电器的功率过大。

三、安全用电。

安全用电主要是指:

1.触电的含义:触电是指一定大小的电流通过人体,影响人体健康或造成伤亡的现象。

2.安全用电: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3.触电的类型。

4.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物理电路教案篇十六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持续电流的条件:要有电源;电路处处闭合。

电流的方向。

我们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电路中电流的方向:

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正好相反。

电路的组成。

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通路就叫电路。

电路的基本组成。

电源。

用电器。

开关。

导线。

1.电源:提供电能(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3.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

4.导线:连接电路元件。

电路图。

1、定义:用统一规定的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元件的符号。

1、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

2、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要横平竖直。

3、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4、按顺序从正极依次画到负极,或从负极依次画到正极。(元件顺序必须两图一致)。

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

处处连通的电路。

开路。

在某处断开的电路。

短路。

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跟电源两极相连接的电路。

短路的危害。

短路时,电流很大,会烧坏电源和导线,在生产和生活中发生短路,轻则用电器不能工作,重则会引起火灾。

注意。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物理电路教案篇十七

学生认识了灯泡为什么发光以后,此时会很自然地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教室和房间都能有电照明呢?本课就和学生一起来通过实验验证这个问题。

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已经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总结概括,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简单电路的构成,提升为复杂线路的认识。

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线路,知道线路的组成情况,了解线路的用途。

2、能力目标:实验和观察常见的简单线路,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简单线路的兴趣,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线路的理解。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1.讲解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老师这儿有只箱,里面装的会是什么呢?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看一看,描述一下,但不能说出它的名字以及它独有的特征。

4、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1、各小组先讨论一下想怎么做?

2、汇报你的实验方案?

3、要想知道你们的方案是否可行,我们要做什么?(实验)

4、使用灯泡发光需要注意什么呢?

5、你认为在做这个实验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6、在注意安全的情况下仔细观察并做好记录开始实验。

7、学生汇报得出结论

8、你观察过现在的线路吗?有什么特点?你能解释为什么这样做吗?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 各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是不是有好方法。

4、真的和你们说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5、汇报同过实验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6、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7、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8、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9、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3、在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相关的现象

5、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线路?

6、通过本课学习,你什么收获吗?

设计一个简单的线路,并按照线路图做一个实验

板书设计:

简单电路

电池 导线 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学生的个性等到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有主见、有思维的个体,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学习探究,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探究活动深入有效;学生能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学生没有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学习的起点和终点,课后的后续探究是对本课研究内容的一个巩固和延伸。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课堂。学生在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之后,其实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接下来的制作活动势必会涉及由“猜想结果”到最后的“表达交流”,学生又进行了一次科学探究的实践。

物理电路教案篇十八

1、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

2、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认识电池的正负极与科学符号。

3、体会探索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电池和导线若干,小电珠

一、教师出示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幼儿认识、操作探索:利用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1、观察了解灯泡。

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请你们观察一下小灯泡,想一想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小灯泡里面有钨丝。中间有灯丝。(它是灯泡的发亮部分)灰色的小圆点叫连接点,一共有两个。

2、观察了解电池。

师:我们生活中用到电池吗?谁能说说电池的外形是怎样的。电池分为两极,正极和负极。负极为锌皮的一端,正极是一根碳棒上有铜帽的一端。电池上有两个符号,正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负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

3、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电池。

师:你能说说你见过哪些电池吗?遥控器里的圆形的7号电池,手电筒里的.1号电池,圆形的5号电池,手表里的圆形的电池。

4、幼儿合作尝试,点亮小灯泡

师:大家观察了小灯泡、电池,现在想不想点亮小灯泡呀?

幼:想。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已经准备好了材料,先尝试一下,好不好?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哪几组亮了?我们请接亮小灯泡的小组上来展示一下。

5、幼儿探究小灯泡电路的连接方式。

师:小灯泡亮了,说明有电流过小灯泡了。那你猜测一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

师:说得没错,通常我们是这样认为的:电从电池的正极出发,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回路。这条路一通,小灯泡马上就亮了。

6、教师总结。

三、活动结束

物理电路教案篇十九

2、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要素,认识电池的正负极与科学符号。

3、体会探索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电池和导线若干,小电珠。

一、教师出示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幼儿认识、操作探索:利用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

1、观察了解灯泡。

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请你们观察一下小灯泡,想一想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小灯泡里面有钨丝。中间有灯丝。(它是灯泡的发亮部分)灰色的小圆点叫连接点,一共有两个。

2、观察了解电池。

师:我们生活中用到电池吗?谁能说说电池的外形是怎样的。电池分为两极,正极和负极。负极为锌皮的一端,正极是一根碳棒上有铜帽的一端。电池上有两个符号,正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负极用“-”一样的符号表示。

3、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电池。

师:你能说说你见过哪些电池吗?遥控器里的圆形的7号电池,手电筒里的1号电池,圆形的5号电池,手表里的圆形的电池。

4、幼儿合作尝试,点亮小灯泡。

师:大家观察了小灯泡、电池,现在想不想点亮小灯泡呀?

幼:想。

师:每个小组的桌上已经准备好了材料,先尝试一下,好不好?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哪几组亮了?我们请接亮小灯泡的小组上来展示一下。

5、幼儿探究小灯泡电路的连接方式。

师:小灯泡亮了,说明有电流过小灯泡了。那你猜测一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

师:说得没错,通常我们是这样认为的:电从电池的正极出发,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了回路。这条路一通,小灯泡马上就亮了。

6、教师总结。

三、活动结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物理电路教案篇二十

1、知道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概念,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

2、知道“与”门、“或”门、“非”门电路的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与”门、“或”门、“非”门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

2、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难点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的意义。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声光控感应灯、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三种门电路演示示教板、电压表等。

教学活动(一)引入新课。

(1)演示:一盏神奇的灯。

教师介绍:

a、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1)数字信号在变化中只有两个对立的状态:“有”,或者“没有”。而模拟信号变化则是连续的。(2)调节收音机的音量,声音连续变化,声音信号是“模拟”量。(3)图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息:

点评:引导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不同特征。b、数字电路逻辑电路门电路数学信号的0和1好比是事物的“是”与“非”,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数字电路,因此,数字电路就有了判别“是”与“非”的逻辑功能。下面我们将学习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逻辑电路---门电路。1、“与”门教师介绍:所谓“门”,就是一种开关,在一定条件下它允许信号通过,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就被阻挡在“门”外。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2。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与”逻辑关系。

思考与讨论:谈谈生活中哪些事例体现了“与”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与”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简称“与”门。

符号:。

(1)“与”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与”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图2.10-2的情况可以用表2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表格称为真值表。投影:

(2)总结“与”逻辑关系:有两个控制条件作用会产生一个结果,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结果才会成立,这种关系称为“与”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与”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与”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与”逻辑的真值表。(3)演示“与”门电路实验,如图2.10-5。

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与”门电路实现“与”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或”关系及“或”电路作准备。

(4)声、光控感应灯的再讨论:2、“或”门。

锁门方式的讨论,引入“或”门:家中的门锁能用“与”的关系吗?学生讨论:不能用“与”的关系。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6。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或”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或”门电路,简称“或”门。

符号:

(1)“或”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或”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将表3制成表4。表4就是反映“或”门输入输出关系的真值表。投影:

(2)总结“或”逻辑关系:在几个控制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结果就会发生。这种关系称为“或”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或”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或”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或”逻辑的真值表。(3)演示“或”门电路实验,如图2.10-8。

点评: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或”门电路实现“或”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非”关系及“非”电路作准备。

3、“非”门。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9。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非”逻辑关系。

教师:仍然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请同学们自己探究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说明什么是“非”逻辑。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成相反的逻辑关系,叫做“非”逻辑。

教师指出:具有“非”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非”门电路,简称“非”门。

符号: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画出“非”门的真值表。如下表。

教师:介绍集成电路的优点。让学生了解几个“或”门的集成电路和几个“非”门的集成电路的外引线图。投影:

(三)实例探究。

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活动。

作业。

1、思考并回答p81“问题与练习”中的题目。

2、课下阅读课本80页“科学漫步”中的文章《集成电路》。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物理电路教案篇二十一

1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2知道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3、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体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悟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2探究,用实验的方法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区别。

2组织学生、归纳。

3教师检查各组结果,归纳。然后引出串、并联电路的概念。

(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学生观察思考)。

4让学生展示的实物连接图画出其电路图。教师巡视。

5教师选三个有代表性的电路图,讲评,并示范画法,强调注意。

6教师学生所画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教师巡视。

8问题:哪种电路电流一条路径?哪种电路电流有多条路径?

1实验探究的目的:用你想到的连接把灯泡和开关接入电路,使灯泡都可以发光,让开关可以用不同的控制电灯泡的工作。

2组织学生分组,实验。

3教师把学生设计的可行电路图汇总,分成三类:

类:1只开关控制两盏电灯的通断。

类:电路中有两只开关,每只开关控制一盏灯的通断而不另一盏灯的通断。

类:设计电路。

类和类电路图如图所示。

4组织学生回答教材“交流与”问题。学生串、并联电路特点。

串联电路特点:电流路径一条,开关只需,开关的作用与位置无关。

并联电路特点:电流路径有多条,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用电器可以独立工作,互不。

5教师投影教室的照明灯泡连接,让学生先判断连接,再画出其电路图。

课堂练习,反馈矫正。

物理电路教案篇二十二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

(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

(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保证每个学生都会使用。)

4、学生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请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

2、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当尝试成功后,再去尝试其他的连接方法。

3、教师提醒学生将各种方法的电路图画出来,以便交流。

4、根据各小组电路的连接情况,再发给每个小组一节电池和一个电池盒,探究两节电池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并画出电路图。

5、实验结束,小组汇报,互动交流。

(交流要点:小灯泡亮了吗?用了几种连接方法?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灯泡同时发光?指出电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1、挑战:我们能连接更多的小灯泡和电池,让它们同时亮起来吗?

2、讨论他们的想法,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板书设计:

3、简单电路

电池导线用电器(电池盒和小灯座)

连接方法

点亮小灯泡

物理电路教案篇二十三

1、知道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概念,了解数字电路的优点。

2、知道“与”门、“或”门、“非”门电路的特征、逻辑关系及表示法。

3、初步了解“与”门、“或”门、“非”门电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突出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数字技术对现代生活的巨大改变;

2、体验物理知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

三种门电路的逻辑关系。

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的意义。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声光控感应灯、投影仪、多媒体教学设备、三种门电路演示示教板、电压表等。

(一)引入新课。

(1)演示:一盏神奇的灯。

接通电源,灯不亮;

有声,灯不亮;

挡住光线,全场安静,灯不亮;

挡住光线,拍手,灯亮。

点评:通过演示声光控感应灯,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探究欲望。

(2)教师简介:

身边的“数字”话题:数码产品、数字电视、dis实验、家电等。

这些电器中都包含了“智能”化逻辑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逻辑电路。

(二)进行新课。

教师介绍:

a、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

(1)数字信号在变化中只有两个对立的状态:“有”,或者“没有”。而模拟信号变化则是连续的。

(2)调节收音机的音量,声音连续变化,声音信号是“模拟”量。

(3)图示数字信号和模拟信息:

点评:引导学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不同特征。

b、数字电路逻辑电路门电路。

数学信号的0和1好比是事物的“是”与“非”,而处理数字信号的电路称数字电路,因此,数字电路就有了判别“是”与“非”的逻辑功能。下面我们将学习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逻辑电路---门电路。

1、“与”门。

教师介绍:所谓“门”,就是一种开关,在一定条件下它允许信号通过,如果条件不满足,信号就被阻挡在“门”外。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2。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与”逻辑关系。

思考与讨论:谈谈生活中哪些事例体现了“与”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与”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与”门电路,简称“与”门。

符号:。

(1)“与”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与”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图2.10-2的情况可以用表2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这种表格称为真值表。

投影:

(2)总结“与”逻辑关系:有两个控制条件作用会产生一个结果,当两个条件都满足时,结果才会成立,这种关系称为“与”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与”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与”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与”逻辑的真值表。

(3)演示“与”门电路实验,如图2.10-5。

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与”门电路实现“与”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或”关系及“或”电路作准备。

(4)声、光控感应灯的再讨论:

2、“或”门。

锁门方式的讨论,引入“或”门:家中的门锁能用“与”的关系吗?

学生讨论:不能用“与”的关系。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6。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b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或”逻辑关系。

教师指出:具有“或”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或”门电路,简称“或”门。

符号:。

(1)“或”逻辑关系的数学表达,寻找“或”电路的真值表。

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将表3制成表4。表4就是反映“或”门输入输出关系的真值表。

投影:

(2)总结“或”逻辑关系:在几个控制条件中,只要有一个条件得到满足,结果就会发生。这种关系称为“或”逻辑关系。

点评:让学生理解数字信号“或”逻辑关系间的联系,对“或”逻辑关系的仔细分析,理解记住“或”逻辑的真值表。

(3)演示“或”门电路实验,如图2.10-8。

点评: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演示讲解,理解“或”门电路实现“或”关系处理的电路原理,为下阶段探究“非”关系及“非”电路作准备。

3、“非”门。

教师:(投影)教材图2.10-9。

引导学生分析开关a对电路的控制作用。体会“非”逻辑关系。

教师:仍然把开关接通定义为1,断开定义为0,灯泡亮为1,熄为0,请同学们自己探究输入与输出间的关系。说明什么是“非”逻辑。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输出状态和输入状态成相反的逻辑关系,叫做“非”逻辑。

教师指出:具有“非”逻辑关系的电路称为“非”门电路,简称“非”门。

符号:。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画出“非”门的真值表。如下表。

教师:介绍集成电路的优点。让学生了解几个“或”门的集成电路和几个“非”门的集成电路的外引线图。

投影:

(三)实例探究。

投影: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例题的分析和求解,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52005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