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内容应该有足够的教学资源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教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新课标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案篇一
3.使学生树立现代海洋观念,激发学生热爱海洋、开发海洋、建设海洋的雄心壮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意识。
重点:海洋渔场分布。
难点:海洋油气开发的生产过程。
1.洋流是如何形成的?
2.洋流的`分布规律?
21世纪被称为是海洋世纪,为什么呢?
1.海洋资源类型。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6,了解。
人类主要利用的是海洋的哪类资源?
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相比,优势何在?
思考并明确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源和常规能源的关系。
(2)小结:种类多、蕴藏量大、海洋资源的优势是什么(用具体事例说明)。
2.海洋渔业生产。
指导学生读图3.15,了解渔业资源的分布,思考:
(1)什么是大陆架?
(2)为什么大陆架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指导学生读图3.16,了解世界主要渔场,思考:
(1)了解世界主要渔场有哪些?分布在哪里?是什么寒流和暖流交汇?
(2)为什么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在寒流和暖流交汇的地方?
(3)主要渔业区集中在哪个温度带?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7最后一段,思考:
(1)为什么世界主要渔业国都分布在温带地区?
(2)比较中国和日本渔业的不同特点。
读图3.17,知道繁忙的渔场。
3.海洋油气开发。
(2)读图3.18,认识海上钻井平台,知道海上钻井平台是实施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基地。
(3)海上油气资源一般离炼油厂较远,那么怎么运到炼油厂呢?
(4)为什么说海洋油气生产是一项三高(高投资、高风险、高技术难度)工程?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又是神秘而富有挑战性的,我们要不懈地努力,探索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
新课标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案篇二
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组,使搜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各类资料。
【教学过程】。
【课件演示】唐山地震图片,有配音。
【学生回答】略。
【课件演示】主要地质灾害目录。
【观看录像】地震基础知识。
【提问】地球为什么会有地震呢?
【学生回答】(板块边缘,地壳不稳)。
【观看录像】地震发生的原因。
【教师总结】知道了地震发生的原因,我们不难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
【观看图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图”和“六大板块的分布图”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补充】我们很容易看到地震带来的直接危害,而实际上,地震常常会带来其它一些间接危害,这些间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为惨重的损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灾,引发的瘟疫等等。
【过渡】刚才我们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图,事实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础知识。
【播放录像】“火山的基础知识”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总结】科学家们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说明了我们对于火山喷发规律的不甚了解。要确切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学研究。
【过渡提问】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动频繁的国家?火山喷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课件演示】展示板块碰撞的动画。
【分组讨论】火山喷发也是破坏性很大的地质灾害,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喷发有没有有利的方面呢?请举例说明。
【课件演示】对火山喷发这种地质灾害应该有正确的评价。
(1)从灾害的角度看,
(2)从资源的角度看。
【承接过渡】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危害非常大的地质灾害。它们分别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和岩浆活动在地表的体现,而另外两种地质灾害同样不容忽视。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课件演示】请大家看下面的这组图,思考后面的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我们应该积极的防御,尽量减少这些危害造成的损失。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质灾害的发生也十分普遍。
【动画演示】请大家观看我国的地质灾害图。
【提问】这么多的地质灾害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但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实,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防御呢?请大家观看下面的录像,看看日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录像】日本地震灾害的防御。
【分组讨论】在地震多发地区的人们,应该如何防御地震?(分地震前,地震来临时和地震发生后三个阶段各应该做些什么事?)。
【教师总结】请参考扩展资料“地震发生时的应变”,接着总结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三方面)。
新课标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案篇三
一)、使学生了解羽毛球运动规则,帮助学生学会观赏羽毛球比赛,进而激发他们对羽毛球的学习兴趣。
二)、强调课堂教学秩序,培养良好组织纪律性。
一、上课依常规要求进行(特别强调课堂教学秩序);
二、慢跑600m;
三、徒手操6节。
一、羽毛球运动规则简介:
1、挑选场地或发球权。
2、局数和分数。
3、发球权、得分和交换发球权。
4、交换场地。
5、发球和接发球。
6、单打的发球和接发球的'方位及顺序。
7、违例。
1)、发球时的几种违例。
2)、接发球时的几种违例。
3)、击球时的几种违例。
二、分组教学比赛。
要求:6—8人一组,自定规则和裁判。
1、分组比赛6—8人一组。
2、教学比赛过程中,教师旁观、了解学生实际水平,以便于今后教学能有的放矢。
三、课课练:移动步法练习。
1、整理放松;
2、小结、讲评、宣布下次课内容地点;
3、器材收拾;
4、下课。
新课标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案篇四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2.通过日常经历体验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性,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形成。
1.通过读图、析图理解地球环境整体性的含义和表现;。
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等观念。认识陆地环境的复杂多样和规律性,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正确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能够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实际问题。
同学们你们学过地理学吗?
学过,初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都学过!
你们还没学过地理学!你们只学了第一章行星地球属于地球概论学,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属于气象气候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属于水文学,第四章地地表形态的塑造属于地质地貌学。今天要学的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才真正进入了地理学的'殿堂。
地理学(geography)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它是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部分。
【教师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简单讲解】(一般了解即可)。
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板书】1、生物循环。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板书】2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
读图5.2,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
(2)水在各要素间是如何转换的?
(3)太阳能在各要素间是如何传递的?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讲解】(具体答案详见教参)。
我们现在总结一下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面这幅示意图说明:。
【教师分析、讲解】从图中可以看出,五大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例如,气候与水文之间,我们常说,“天上下雨地下流”,降水多的地方,地表水资源丰富;反之,地表水资源则贫乏。而地面湿润、空气中水汽含量大,又会增加降水量。又如,水文与地貌之间,地表水流发育,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往往形成沟谷、冲积扇、冲积平原等地貌;地表水量短缺的干旱地区,往往风沙较大,一般形成沙丘、戈壁、风蚀洼地等。而不同的地貌对水文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如平原上的河流流速较慢,河道较宽,有利于航运,但泥沙较多;处在高原、峡谷地带的河流,河流的流速较快,河水较清(尤其上游段),由于落差较大,所以河流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再如,土壤与生物(植被)之间,一般肥沃的土壤植被丰富,贫瘠的土壤中植被稀少;而丰富的植被类型又可以给土壤中增加大量的有机质,可以增强土壤的肥力。
例如:以本市陆地环境为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首先表现于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转折】我们都知道10根筷子分开折能够折断,而放在一块却折不断的故事。这其中的道理说的就是集体的力量大于部分之和。这是一个道理具有普遍性。。同样适合我们今天所讲的陆地环境的功能性。也就是说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到底具有哪些新功能呢?这就是我们要讲述的下一个问题。
【板书】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新功能?并对其作一阐述。
【学生回答】1生产。
新课标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案篇五
本课内容与1.4课《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紧密相连,与1.5课《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是并列的内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产生了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了太阳直射点一年中有规律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又因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纬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季节)发生变化,就形成了四季。同一时间(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五带。因此1.6课又是1.4课、1.5课内容的继续。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和太阳直射点南北回归运动的规律。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形成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的思想意识。因此,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目标。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学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的基本概念。
b.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四季五带的形成。
(2)能力目标:
a.能根据太阳直射图分析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季节情况。
(3)德育目标: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变化的。
确立以上教学目标的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是地理学重要基本概念。学生必须理解。四季、五带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规律变化的结果。因此,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涉及到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晨昏线的倾斜的空间想象、而绝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基础差,空间想象力薄弱,所以理解和掌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设疑导学法。
2.图例导析法。
3.归纳推导法。
有些提问是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概念,有些设疑是图例导析过程中学生加深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必要补充。
图例导析是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最直观手段。为学生构建直观空间想象的平台。因为课本的三幅“二分二至全球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分布图,很多学生看不出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动态变化规律的关系。因此我在图例导析过程中比教材多了两幅图,如后图所示。
1.阅读法。
2.图画法。
学生可以结合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理解基本概念,如: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
学生与教师一起画,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图,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以后的复习深化。
1.说导入:通过前两节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地球公转产生了二分二至自转与公转叠加产生了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来回移动。太阳直射点来回移动又会产生怎样的天文现象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我采用复习导入和反问法导入,一方面复习前两节知识引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有利于本课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用反问法激发学生的求知。
2.说新课教学:
我在黑板中间春分太阳直射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1.26c图,从c图上来掌握判断p地昼夜长短的方法。过程如下:
学生地理基础薄弱,教师必须在黑板上边画边讲,帮助学生掌握判断昼夜长短的方法。
(2)从6月22日到9月23日p地昼夜长短怎样变化?
(3)昼夜长短与纬度有何关系?
(4)北半球昼长大于夜长的是哪段时间?此时太阳直射在哪里?
(5)北半球昼长小于夜长的是哪段时间?此时太阳直射在哪里?
(6)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是什么节气?此时是南半球的什么季节?
(7)何时全球昼夜平分?哪个地方全年昼夜平分?
教学过程中,把重要的知识点写成板书,如后图所示。
在讲解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时,先通过提问“一天中有几个太阳高度?何时太阳高度?”来帮助学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然后出示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纬度间隔(太阳直射点与所求地之间的纬度距离),要求学生把五幅图上的p地所在的纬线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离用红笔画出来,叫一学生到黑板上去画,从板图上很快能看出p地不同季节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同一季节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其间配合下面提问就可帮助学生理解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p地何时正午太阳高度?其他地方正午太阳高度怎样变化?
(2)p地何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这是p地的什么季节?
(4)冬至日哪些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值?哪些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
同样把重要的知识点写成板书,如后图所示。整个过程直观而有逻辑,紧紧围绕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规律。
后面的四季、五带的形成与划分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阅读教材即可完成目标,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加强知识的体系性我还设计了下面两个问题:
(1)四季是怎样划分的?若黄赤交角不存在,还有四季吗?
(2)五带是怎样划分的?若黄赤交角增大为25,五带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3、说课堂练习。
本节课的课堂练习基本上在新课教学过程中完成,新课结束时,看时间还可以按学生情况增加几个提问。
4说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可以把地球自转与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到四季五带形成复述一遍。这样既可把前面1.4课与1.5课所学的的知识纳入新学的知识体系中,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与五带形成的根原所在。
新课标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案篇六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一节是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二节内容,它是在第一节介绍城市个体内部空间结构的基础上,走出个体城市内部,站在宏观高度上进一步对较大范围区域中的城市体系进行研究,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区域中城市群体之间的空间分布规律。这一节主要介绍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范围的差异。教材从城市大小等级的划分到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差异,再到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由点到面,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本节教材由正文、“阅读”、“活动”、“案例”和“读图思考”四部分组成,这样的设计优化了教材结构,其内容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以提高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知道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等级划分的标准是不同的。
(2)理解不同的城市等级不同,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是不同的。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理解城市的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
(4)理解不同等级城市服务范围的嵌套理论,理解不同等级城市空间分布特点。
2、过程和方法:
(1)利用实例引导学生分析什么是不同等级的城市以及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和标准。
(2)利用学生所在的'河源市,理解什么是城市的服务范围以及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不同。
(3)利用案例如上海、深圳、攀枝花等城市的发展变化分析城市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城市等级与城市的功能、服务范围、数目、距离之间的关系。
2、城市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
不等级城市服务范范围的嵌套理论。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城市的不同等级。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用多媒体分别展示仙塘镇、河源市、广州市的多幅图片。
1、这三个城市是不同等级的城市,这三个不同等级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同,正是由于这地域结构的不同,导致这三个城市的服务功能是否一致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内容。
2、教师板书课题认真听讲引出新课新课教学。
一、城市等级的划分依据。
1、多媒体展示三个城市的图片,同时展示广州市、河源市、仙塘镇的城市人口规模。
2、提出问题:我国最大的城市是哪个?城市的等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分析讨论,得出不同等级城市的划分依据是城市人口规模。
提供背景辅助知识,培养学生提炼有用信息。
国家。
国土面积。
人口。
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化水平。
德国。
35.7万。
8237万。
发达国家。
高
中国。
960万。
13亿。
发展中国家。
低
置根据以上资料,你认为不同国家对人口规模的定义和等级划分是否相同?为什么?
1、分析讨论,得出不同国家由于疆域、人口、经济发展程度及城市化水平不同,对城市人口规模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不完全相同。
2、通过阅读材料,明确我国城市等级划分标准,并分别判断出仙塘镇、河源市、广州市的城市等级。
3、通过材料对比分析,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4、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过渡城市是某一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企业和机构,如河源市集中了大量的商店、工厂、医院、学校、政府机构等,正是由于这些部门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服务。认真听讲引出下一主题内容。
三、城市等级与服务种类、服务范围的关系。
1、多媒体展示河源市图片。
3、过渡:我们上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能在河源市完成学业,那么上大学能否能在本市完成了呢?由此得出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不同。
4、安排学生活动:
自由分组(8人一组),调查自己或家里人下列几组不同服务的地点选择状况:
(1).购买纸、笔、米、面等日常消费品,看头痛、感冒等常见病,上小学等。
(2).购买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看一些大病或者上重点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等。
(3).购买时装等高档商品,看疑难杂症,上大学或者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等。
新课标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案篇七
1、了解gis的基本构成。
2、了解gis的基本功能,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3、会使用常见的gis产品,能使用电子地图查询所需信息。
gis基本原理;了解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导入:探索活动:问题:gis是如何做到预防犯罪的?(学生答)其操作过程是什么?
问题:gis具有哪些功能?空间分析(犯罪的空间分布),模式分析(犯罪案件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趋势分析(分析哪些地方可能发生案件),决策应用(分配警力)。
一、gis。
1、概念:依靠计算机实现地理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系统。
2、功能:
制作电子地图数据采集。
空间查询数据分析。
空间分析决策应用。
模拟空间规律和发展趋势。
3、工作流程:如p96图。
4、构成: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其中软件是核心)。
gis与其它系统的区别。
gis有别于dbm。gis具有以某种方式对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管理,这gis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dbms,gis必须包含dbms。
gis有别于mi。gis要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mis则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
gis有别于地图数据库。地图数据库仅仅是将数字地图有组织地存放起来,不注重分析和查询,不可能去综合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和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它只是gis的一个数据源。
gis有别于cad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gis:突出空间数据,反映的信息为地理信息。
二、gis应用:(可以解决的.四类基本问题)。
1、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
显示了gis对信息空间表达的功能,它实际是回答了以下两个问题:
(1)对象(地物)在哪里?
(2)哪些地方符合特定的条件?
2、趋势分析:
传统地图:某个时间的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
gis:可以表示空间特征与属性特征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因此:可以分析该地物的发展趋势,即回答:从何时起发生了哪些变化?
3、模式问题:
对象的分布存在何种空间模式?即揭示各种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gis由许多图层组成,每图层都表示不同的地理因素,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的融合表示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例:三层数据:交通、人口密度、商业网点分布。
通过图层的融合可以看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用途:决策商业网点的布局。
4、模拟问题:利用数据及已掌握的规律建立模型,就可以模拟某个地方如具备某种条件时将出现的结果。
即回答:如果……将如何?
高程与被淹没地区的关系温室效应与海平面上涨的关系。
三、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功能的应用:
电子地图空间查询空间分析空间模拟趋势分析决策应用。
1、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电子地图、查询。
2、规划:决策应用。
3、道路交通管理:查询——决策应用。
4、抗震防灾:分析模拟。
5、环境管理:分析、决策。
案例:gis在抗击非典型肺炎中的应用。
168.160.224.167。
板书设计:
教后感:
新课标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案篇八
【导入】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这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讲授】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一)复习: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授课: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情况1: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时,我们可以按照一般地图辨别方向的方法来辨别方向。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情况2: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没有指向正上方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辨别方向(出示实例,边分析边讲解)
2、例题一(电子白板演示某学校平面图)并向学生说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
(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例题二、通过给陌生人指路的事例来加强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1、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图来辨别方向
2、平移指向标
3、旋转地图法(即把指向标地图转化成一般地图)
新课标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案篇九
教学。
目的:
一、诵读。
二、感受陶潜的隐士情怀。
三、
教学重点:
1、知识: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了解宾语(疑问代词)前置的规律。
2、能力:赏析“三美”(田园美、人情美、志趣美)。
3、人文:鉴赏、诵读,陶冶性情。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诗句内容、意境;积极意义和消极性。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预习准备。
1、自读课文,熟悉字音(将注音及生字写在练字本上)。
2、了解背景材料(含作者生平)自读新课堂p101陶渊明资料介绍(课堂上让学生复述)。
陶渊明(367-427)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的第一位田园诗人.散文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辞”是一种古代文体。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也称楚辞;又因屈原所作《离骚》是这种文体的代表,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赋并称,统称为辞赋。这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富于抒情和浪漫气息,很象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
3、参照课下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齐读初中《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
问:这些文章诗歌的作者是(齐答:陶渊明),他的作品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
二、教师检查课文预习:
1.学生个读课文,其他学生纠正评价2.学生齐读课文(两遍)。
三.整体把握。
《归去来兮辞》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文章是如何逐层表达这种情感的。
1.本文是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时所写。时间是晋义熙元年(405),作者41岁。序中写了就任彭泽的心境及弃官归田的缘由。全文流露出对仕宦生活的鄙弃和归隐田园的乐趣。
2.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开头至“恨晨光之熹微”为第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对官场的厌弃和归家时的急切心情。
“乃瞻衡宇”至“感吾生之行休”为第二部分,主要写归家隐居后的家园之乐、劳作之乐和田野之乐。
其余文字为第三部分,主要表达了年寿有限,应顺天应命,不必遑遑追逐的人生态度。
3.本文叙事思路:
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
4.本文的情感思路:
(一)归心似箭,自责自悔:辞官。
(二)天伦之乐,自安自乐:归途抵家。
(三)田园之乐,隐居之乐:家园之乐--田野之乐--劳作之乐--出游之乐。
(四)综述情志,乐天安命:如何度过余生。
四.文言知识探究。
(一)指出下列句子是何种文言句式。
1.既自以心为形役。
2.农人告余以春及。
3.复驾言兮焉求。
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5.乐夫天命复奚疑。
(二)解说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情况。
1、眄庭柯以怡颜。
2、园日涉以成趣。
3、时矫首而遐观。
4、悦亲戚之情话。
5、乐琴书以消忧。
6、或棹孤舟。
五.讨论探究。
(一)、读解课文。
在封建社会里,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大济苍生”,实现人生价值,往往是和仕途紧紧联系起来的,而陶潜不愿为官,难道是当官不好吗?(指名朗读本段)陶渊明为什么要选择一条归隐田园的道路?明确:1.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
2.在当时的现实条件下,作者既不愿卖身求荣,又不愿服食求仙,顺乎自然、乘化而归、回归田园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3.作者显然是经过大彻大悟之后才作此决定的。
怎样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某种消极情绪?
世与愿违——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岁暮年衰——善万物。
设问:结合此诗和本段内容,可看出陶潜有什么样的情怀?
明确:蔑视权贵,鄙弃官场,向往田园的隐士情怀。
赏析三美:田园美;人情美;志趣美。好一个桃源世界!
六、课堂小结。
陶潜,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读《归去来兮辞》,是了解陶潜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的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
七、布置作业。
(一)作文训练。
将《归去来兮辞》改写为记叙文。
要求:。
1.注意刻画人物的心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有场景描写。
2.改写时不改变文章的原义,忠实于原文的主旨。
(二)、以《我眼中的陶潜》为题,写一篇随笔。
(三)背诵全文。
新课标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案篇十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2、阐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利用图表来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掌握基本的读图技巧。
2、通过城市化的阶段图,分析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
3、通过分析、比较,来区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的差异性,从而学习运用比较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探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的热情,预测家乡城市化的发展动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
城市化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自城市开始出现以后,城市化的过程就已经开始。但是,在人类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化过程所影响的范围和城市化的速度在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表现。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
展示图片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图“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思考: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1)城市化的发生是在什么时期开始的?
(2)城市化的时间变化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以及世界的城市化曲线,基本上都是呈一个被拉长了的“s”形态。
2、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展示图片阅读教材,结合图2.19“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英国的城市化进程资料”,思考问题并完成表格: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资料:伦敦1801、1851、1981年的城市扩展。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动手设计表格:从城市化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张趋势和常见问题四个方面概括城市化不同阶段的特点:
教师总结: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小组探究:对照图2.19“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和2.13中几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差异,思考: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1)城市化的开始时间有什么不同?
(2)目前各处与城市化的那一阶段?
(3)近20年来,各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有何差异?
(4)各国城市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5)概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教师总结:
《城市化——世界城市化的进程》教学设计。
环节三:课后作业。
全班各自然小组依次为空气污染调查组、水污染调查组、噪声污染调查组、固体废弃物污染调查组、光污染调查组、交通组、住房组、人口组、就业组、社会秩序组,调查连云港市近年来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要求:
1、网络搜集或走访调查。
2、图文资料真实,且具概括性。
3、注意安全和中学生形象。
新课标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案篇十一
一学习目标分析。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必修模块要求选修模块要求。
《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课程标准》要求《模块学习要求》。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1、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2、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合金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对教材和教师给出的合金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概括,引导学生信息加工。
(3)体验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互相影响的过程。
(4)通过完成小论文,体验科学研究和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活动,增进感情,培养合作的精神。
(2)通过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材料发展的历史从生产力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使,鉴于金属材料在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学习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如何正确选用金属材料等。此外金属材料自身还在不断发展,传统的钢铁工业在冶炼、浇铸、加工和热处理等方面不断出现新工艺。新型的金属材料如高温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储氢合金、永磁合金、非晶态合金等相继问世,大大扩展了金属材料的应用范围。所以介绍金属材料面临的挑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基于以上观点确立教学重点为:
(1)生活中铁合金及铜合金的主要成分及性能定为本节的知识重点;
(2)培养学生的获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3)解决怎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
难点为: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金属种类选了“钠、铝、铁、铜”,具有代表性:除钠外,其他三种金属都是常见金属,学生有感性的认识,能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相结合。鉴于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编写一节金属材料的内容,以体现教科书内容的时代性,反应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1第三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是金属知识的应用,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实物、图片、录象等展示,让学生对金属材料形成一个初步概念再学习。
合金的性能、常见合金的组成和重要用途。
第二部分:再通过金属材料及有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意。
义。
合金以及金属材料的内容学生在初三已有一定知识基础,课标要求也仅为“能列举铁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了解铜合金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应用”故不应过多介绍各种合金材料组成、性质、用途,以致过多使用课堂资源。应该着力开展实践活动(小论文要延伸至课外,做好动员和指导即可),组织好关于选用材料的讨论。这些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理应获得相应的重视和教学资源。
(三)学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利用大量的图片信息和视频材料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可展示常见铁和铜金属材料的实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展示多种金属材料的图片或视频,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认识。
(二)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三)可充分利用相关网站。
五、教学方法、学习指导策略。
这节课在“知识与技能”上要求不高,教学的重点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落实“过程与方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灵活地应用多种学习方式,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1.独立思考。
2.交流讨论。
3.展示交流。
4.学生小结。
六、教学资源建议。
(一)上网查阅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史。
(二)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就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交流讨论。
(三)任选你感兴趣的关于合金的课题进行调查,完成一篇关于合金的小论文。
七、课堂评价建议。
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度,可以通过活动表现评价表的方式进行。
小组成员:
小组分工:
评价的内容评价细目结果备注。
abc。
主题选择1、为什么选择此设计思路?
2、对能否完成好此设计思路是否进行论证?
活动过程评价1、学生的参与意识。
2、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
3、收集资料对所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是否有恰当的帮助?
资料收集与整理1、小组成员能否分工?通过多种手段收集相关资料?
2、能否对收集资料进行有序的分类整理?
3、收集的资料是否充分并能围绕设计思路?
交流与表达1、能否对所选设计思路作准确、有条理的表达?
2、能否对他人观点做准确、恰当的补充?
3、能否对他人的观点提出合理的质疑并能正确回答他人质疑?
整体评价1、参与意识。
2、合作意识。
3、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交流表达能力。
5、查阅和整理资料能力。
6、处理现场提问的应变能力。
新课标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俄罗斯的地形、河流、气候。
3.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如矿产分布)对其经济带来的影响。
4.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
5.了解俄罗斯的地方名胜、文化、技术方面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巩固学习描述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理解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认识俄罗斯交通运输特点和城市分布规律,将这种能力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情感与价值观:
俄罗斯有发达的航天航空工业,这一切是建立在先进技术基础上的。由此联系到我国,我们国家要想在世界上具有巩固的地位,必须要发展科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俄罗斯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教学难点:
1.俄罗斯气候成因。
2.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学准备:
1.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俄罗斯风土人情的资料;。
2.相关地图、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哪个国家吗?(同学回答:俄罗斯)。
俄罗斯的面积有1700多万平方公里,也是与我国接壤的国家中疆界最长的国家。既然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就会多种多样。
设疑:你想了解有关俄罗斯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活动:分组提出问题,把问题进行归纳、筛选,选择主要的问题。
教师小结:问题归类,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国土辽阔。
课件:投影世界政区图,并让学生找出俄罗斯的位置。
教师:先让学生读图说出俄罗斯的纬度位置。
同学回答:50°n~70°n。
同学回答: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其大范围是温带和寒带气候,没有热带气候。所以总的来说,气候比较寒冷。
教师:谁能说出俄罗斯的海陆位置。
同学回答: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南临黑海、里海。陆上邻国有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中国、蒙古、朝鲜。隔白令海峡与美国的阿拉斯加相望。
教师:读图,找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
(同学活动)。
教师:大家还记得这是哪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吗?
同学回答:亚欧分界线。
教师:所以说俄罗斯是一个濒临三大洋、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教师:再读图,看俄罗斯所跨的经度。
同学回答:20°e~180°e。
教师:俄罗斯从东到西大约跨160°经度,实地距离相差10000多千米,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国家。而我国东西距离相差5000多千米,是我国的2倍。
从图上可以看出: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
课件:投影几大国家的面积,进一步证明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的国家。
国家: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面积:1710:997:960:937:851:768。
活动:1.读图7.45,找出北冰洋、黑海、里海、贝加尔湖、太平洋、白令海峡。
同学回答:略。
同学回答:略。
课件:点击出俄罗斯的地形、河流图。
教师提问1:看分层设色地形图,指出俄罗斯地势倾向及主要地形区。
同学回答: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是其地势倾向。自西向东有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提问2:有哪些河流,其流向如何?注入哪里?
同学回答: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伏尔加河,全长3600km,是俄罗斯最长的内流河,自北向南,注入里海。
提问3:读图,看中俄边境上还有一条河流,是什么河?
同学回答:阿穆尔河,为中国的黑龙江,向东注入太平洋。
课件:投影完成下表俄罗斯地形、河流:
活动:读图7.46。
1.看等温线分布图,分析俄气温变化有什么规律?
同学分组讨论回答:从南向北,气温降低,同一纬度地区,大陆西部气温高,东部气温低。
2.看降水分布情况,你又能总结出俄罗斯的降水有什么规律?
同学回答:南多北少,西多东少。
教师:俄罗斯由于所处纬度较高,因此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又由于东西距离长,出现了在东西方向上的差异。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的影响,气候比较温和。西伯利亚地区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冬季非常寒冷,而且时间很长。在俄罗斯北部从亚洲到欧洲,亚寒带针叶林绵延很广。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极地气候。
活动:试着描述雅库茨克•奥伊米亚康一带——“寒极”的气候特征。
(同学讨论)。
教师: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冬季十分寒冷,北部的雅库茨克、奥伊米亚康一带,曾达到-71℃的低温,因而有“北半球的寒极”之称。西伯利亚的冻土,深度可达几百米,在短暂的夏季,表面融化变成泥沼,能吞没货车、拖拉机等。房屋要建在深埋在土层里的高桩上,以免冻土解冻,建筑物倾斜或下沉。所有的住宅墙都很厚,都装有三四层门窗。放在露天的钢铁也会失去韧性,变得像冰一样脆,容易折断。有人说,新来的人头一次注意到自己的鼻子,鼻孔里每根毛不出一秒钟都已冻僵,每吸一口气你都能感到鼻毛弯腰。你能够“看”到自己的呼吸,更出奇的是你能够听见它变成冰。
所以,俄罗斯的气候特征是:
活动:阅读“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进一步了解俄罗斯。
新课标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案篇十三
1、2008年11月2日云南楚雄等地相继发生泥石流滑坡等重大地质灾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日,全省因灾死亡四十一人,失踪四十三人。其中,楚雄市西舍路乡灾情最为严重。由于楚雄灾区一直降雨,通往西舍路等重灾乡镇的道路全部中断,并难以在短时间内抢通,这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和压力。
2、2008年中国的自然灾害共造成近1,110亿美元的损失,国际减灾策略组织(isdr)表示,从经济方面来看,汶川大地震和极端天气使中国成为2008年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2008年,洪水、风暴、火山爆发、山火和乾旱等自然灾害共造成全球经济损失1,810亿美元。
1、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坡度大,便于集水的沟谷;(2)植被破坏,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开矿、修路等工程建设的大量弃渣;(3)暴雨、山洪等。
专题四、大气环境。
长沙县实验中学。
周维。
〖主干知识整合〗。
一、气温高低。
1.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
(2)地面状况如热容量大小(水体热容量大,陆地小)地形等;
(3)大气运动与洋流的热能输送和交换情况;?
(4)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与地面状况,释放人为废热等)。?
2.分析方法:?
(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
(4)人类活动--影响大气和下垫面。
新课标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案篇十四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原电池的概念,理解原电池原理及其形成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规律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电池起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广泛学习的科学习惯。
经历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勇于探索问题的本质特征,体验科学过程。
新课标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案篇十五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师生活动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完成p3活动一(1)(2)
引导:了解一个地区的位置还要了解其海陆位置。观察亚洲周围的大洋,各位于亚洲的方位。亚洲周围的大洲,各位于亚洲的方位。
学生看图回答。
小结:这样我们就明确了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完成p3活动二(1)(2)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
引导:亚洲和其他大洲之间,有些是以海洋作为天然洲界,有些大陆相连的地方则是人为划定的洲界线。如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欧洲之间。
提问:参照地图能描述出亚洲与周围其他大洲的界线吗?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亚洲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分界;西南临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洲界;东北隔着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州隔海相望。
过渡:让学生大致读出亚洲所跨的纬度位置,与其他大洲比较一下,看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先大致目测,与亚洲相比,只比较南美洲和非洲)
顺承:亚洲不但所跨纬度最广,而且还有许多世界之最。
(展示“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从此图可以看出亚洲面积最大。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比较亚洲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得出亚洲东西距离最大。
小结:根据以上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亚洲的位置、面积、范围。
(通过双边活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展示亚洲地理分区图)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继续引导:其他的分区是不是都与中国接壤?分别位于中国的哪个方位?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过渡:要了解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除地理位置外,还需认识它的地形、湖泊、河流及气候等方面。讲述世界第一大洲的亚洲地形的特点。
(展示“亚洲地形图”)
引导:这种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高度,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地形类型,这是哪类地形图?生:分层设色地形图。
(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下方的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的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他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活跃气氛,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
a组:青藏高原、喜玛拉雅山及主峰
b组:帕米尔高原、蒙古高原
c组:西西伯利亚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伊朗高原
d组:阿拉伯半岛、马来半岛
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出各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两方面考虑,看出亚洲地形特点: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3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40度北纬的地形剖面图”)观察区别两图。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西高东低。
过渡:河流是构成自然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展示“亚洲地形图”)
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注入的海洋。
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特点:
受地形影响,亚洲地势的中高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向四周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在这些高山大川之间,还有一些著名的湖泊。请大家在图上找出:里海、贝加尔湖、死海。(展示阅读材料只能感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一步结合地图理解其特征)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610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