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撰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教材教法以及课程目标等因素。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小编整理了一些编写教案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思路,供大家参考修正。
连乘教案设计篇一
总序号:第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观察,掌握利用连乘、连除列出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列式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
重点: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难点:理解并说出算列算式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调整补充意图。
前口算:
41×20=。
61×30=。
1×80=。
2×40=。
0×20=。
640÷8=。
40÷7=。
280÷7=。
30÷7=。
20÷6=。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
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
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本节要解决的问题。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
教师利用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
师: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
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信息。
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然后教师利用演示综合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的理解。
2,教学“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再看情境图,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导学生列出分布算式。
在学生自主学习、列式的基础上,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
学生:96÷2=48(盆),表示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48÷4=12(盆)表示一个花架有四层,每层有12盆。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先算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层花架有多少盆花。然后教师利用进行演示讲解。
师:谁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小组内可以进行合作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板演展示。
学生板演:96÷2÷4。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除以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96除以2表示96盆花放在2个花架上,每个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4,表示一个花架上的花分放在4层,每层有多少盆花。教师利用演示,讲解。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2题,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做一张这样的画需要多少个贝壳?
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画面,找到已知信息和问题,明确数量间的关系,并独立解决。
教师提示:每箱8个什么?每盒6个什么?
四、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出示教材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可能说:摆一摆,操作方面。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休息一下吧。
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合作回答。
学生选择学具,利用摆一摆,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操作,利用小纸板摆一摆,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连乘教案设计篇二
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这是做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
在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以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儿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准备表达一个什么思想,这就是回忆材料,确定中心。中心明确了,就要环绕中心,选择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这就是环绕中心,选择材料。
我家的“侠女”———纪晓旭。
你不要小看这个女生哦,她可是我们家的“侠女”,只不过这个称号至今没有被人认同而已。看在我和她的交情非同一般的份儿上,在此宣扬一下她多方面的特点,看你到底怎么定位她。
感评:第一段总体写主人公的外貌特征,描写比较传神,抓住了典型的特征。语言简练,又深刻勾画出了人物外貌,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到床上;要么就用牛肉臭儿然后都它双脚独立前进。有时兴致起来了干脆全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还自命为“特效蒸汗减肥法”。可怜的小狗儿受尽了折磨,却又偏偏离不开她,夜里总钻到她的被子里,自以为惬意的找个温暖的小角落舒服的卧下,却被她睡梦中一招“连环夺命腿”踢到床下,唉。你肯定以为这小狗早已瘦的像非洲难民,可它却比谁都肥嘟嘟呢!因为这“侠女”其实也很疼它的,所有好吃的东西都分一半给它,每天又好细心的照顾它,它不肥才怪呢!
感评:此段意在表现“侠女”活泼而略显疯狂的一面。抓住了典型的动词,动作描写很逼真,让人真的有一种“侠女也疯狂的”感觉。同时也能看出她对小狗的那种怜宠,展示了她性格的两面性。
她也有软弱的一面,“侠女”也会哭吗!记得那时她看《蓝色生死恋》的时候,真是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看上去好不凄惨!她喜欢看言情小说,对于琼阿姨的作品如数家珍,总是感慨世间的悲凉。她也爱看柯南,每次看的时候是她一天中表情最丰富的时候:开始看到血腥的尸体总是“哇”的一声大叫,所以通常别人看尸体没什么,到被她的叫吓得魂都没了;然后就开始深思,时而皱眉时而傻笑,时而又坐立不安,真是让人不明白她到底在想什么;最后等真相揭露她又一阵阵惋惜,说自己怎么那么笨。反正看她看电视可比看电视有趣多了。
感评:这段意在写“侠女”安静淑女的一面,但是所选事例不恰当,让人觉得还是在写她疯狂的一面,应当修改。
别看她,可她对待却是一点也的!她很好,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会为了目标努力。她很能吃苦,可以晚上只睡几个小时,第二天扮熊猫吓我们这些胆小的人,所以她的成绩也一直是不错的,让很多人都恨得牙痒痒。
感评:这一段写出了“侠女”并非傻玩傻闹,而是有自己坚定的人生目标,划线的词语写出了她这一特点。语言较幽默,不刻板。
她的初中老师曾评价她说,她是那种会用200%的精力去享受生活的人。她看书,写作,听歌,聊天;她上网,运动,郊游,打游戏,她感慨,多愁,爱哭又乐观。她就是我们家的“侠女”,她就是我。哈哈,我没有骗你,我真的是“侠女”哦!我可是“绝对快乐派”的第一代掌门人!我们的信物就是开心的笑快乐的笑。加入我们这个门派吧!因为我们的宗旨是没有什么不快乐,快乐万岁!
感评:最后一段揭晓谜底,这个“侠女”就是“我”。引用老师的话高度概括了“我”的特点。并且引出了新奇的“绝对快乐派”,让人回味。
她也有安静的一面。别看她平时好像很神经质,可是她却疯狂的迷恋文学。看过她作文的人都会比较诧异,有点不相信那柔美的文字,纤细的心是属于她的。她看书的时候,和平常的样子完全不一样了。她喜欢在阳光洒满屋子的下午躲在床上的小角落里,捧一本琼瑶的小说,放上一张唱片,细细的接受小说中意境的洗礼。那时候的她会出奇的淑女,因为她爱文学,爱写作,爱这世间上所有的快乐所有的痛苦,爱这美丽的文字,这柔和的世界。
感评:改过之后就比较容易凸现“侠女”与“淑女”之间的对比。是作者读出主人公安静柔和和女孩的一面。
同学点评:
1:文章通顺连贯,人物的特点突出,内容生动有趣,吸引读者。如果在内容上再多安排一些突出自己的事例将会更好。
2:语言个性活泼,角度独特,人物个性鲜明写真。
3:语言生动,形象的刻画自己,吸引读者,个性突出,题材新颖。
连乘教案设计篇三
知识与技能:掌握连乘、连除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在基本应用的基础上,学会数学化能力。从单乘单除迁移到连乘,在分步计算的基础上过度到两步计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连乘、连除的每一步意义;锻炼发散性思维。
从单乘迁移到连乘,在分步计算的基础上过度到两步计算的过程。
一、课前练习。
二、新知学习。
(用多媒体或投影片展示包装车间包装奶粉情景)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参观一个地方:奶粉包装车间。
1、师:装了3箱奶粉,一共有几听?小组讨论、汇报。
师:你们是这么想的?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先算出一箱有几盒,再算出6盒有几听)生:先求出一箱有2盒,3箱有3×2=6(盒),再求出1盒有4听,6盒有6×4=24(听)板书:3×2=6(盒)6×4=24(听)。
2、师:通过分开的几个算式来完成所求,这叫分步计算。不过数学中,聪明的人会把分步计算转换为综合计算,也就是把两个式子合并成一个式子。谁来试试?(3×2×4)师:这道题是连乘的类型。(板书:连乘。)那应该怎么计算呢?(电脑演示)让我们在这个基础上看一下小巧是怎么做的?板书:3×2×4=6×4=24(听)答:一共有24听。
师:连乘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板书:连乘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
【小结:通过例题知道连乘的算式,它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3、练一练p74×2×9。
5×6×2。
师:怎样计算?为什么?(连乘的算式,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生:学生独立练习,汇报。
4×2×9。
5×6×2=8×9。
=30×2=72。
=60。
2、师:两个式子也可以合并成一个式子,谁来试一试?学生汇报。
(板书:32÷4÷2)师:这道题是连除的类型。(追加板书:连除)连除的算式又如何计算?并讲清每一步的算式意义。(按从左往右次序除)。
板书:32÷4÷2=8÷2=4(箱)。
答:32听奶粉可以装4箱。
3、师:连除的运算顺序也是:从左到右(追加板书)。
4、练一练p7独立完成核对。
81÷9÷9。
三、拓展练习。
1、说说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
72÷8÷3。
8×3×2。
100÷10÷1072÷8+3。
8-3×2。
100+10-10师: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下图是由珠子串起来的花朵。(先讨论,再独立完成)。
(1)这幅图共用了几颗珠子?(2)100颗珠子可以串几朵花?
四、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列综合算式,并进行计算。)。
五、布置作业。
1、算一算。
2×2×2。
2×3×7。
72÷8÷3。
64÷8÷49+36÷4。
4954。
2、应用题。
(1)1箱装2盒月饼,一盒装3块,24块月饼可以装几箱?
(2)水果店运来3车水果,每箱里装2只水果,每车装4箱。一共运来多少只水果?
连乘教案设计篇四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美丽的风景总是可以给人以无穷的美的享受。不过,现在我要给大家看一幅特殊的图画。请看投影屏幕,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师:我们习惯了用眼睛去观察世界,我们更要学会用心灵去感知世界,今天让我们阅读《窗》这个故事,用我们的心灵去解读窗内外的世界。(2)。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小说,读完后说一说,从故事中你看到了什么?
师:对学生的回答作简要评价后导入下一个环节。
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走进病房,走进两位病人的内心世界…(4)。
连乘教案设计篇五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使学生经历用分数连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并正确掌握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2、在研究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例6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分数连乘,既为学生提供练习分数乘法计算的机会,又为学生学习分数连除以及乘除混合运算作准备。教材在呈现实际问题之后,先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分步解答之后,再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教学三个分数连乘,教材通过具体的示范,告诉学生:计算分数连乘时,要先约分,再把约分的结果相乘。学生已经掌握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主要突破2个重点内容,一是解决分数连乘的实际问题,二是对于3个分数连乘可以先进行约分,再计算出的数。在突破第一个重点时,要注意资源的有效利用,学生的资源要注意典型性和有效性,而不是问题出示之后让学生直接在黑板上写出来。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在出示例6之后,让学生自己来分析题意。而不要老师说什么,学生就跟着做什么。学生自己可以写写数量关系,也可以画线段图来理解题意。在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学生可能会出现分步式,也可能会出现综合式。在进行3个分数连乘约分时,要注意约分时策略的指导,比如说以分子为准约分,或以分母为准约分,约分时也要有序思考,而不是胡乱约分的。最后教会学生约分的书写格式。
连乘教案设计篇六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1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使学生能养成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良好习惯;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学习难点: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二、自主学习。
预习(课前)任务:探究小数连乘乘加乘减运算顺序。
1、计算并想想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读懂100块砖够吗?的解答过程。
3、阅读110块砖够吗?的两种解答方法:第一种是先算块砖的面积,再算。
;第二种是先算块砖的面积,再加上块砖的面积.
4、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
5、我发现小数连乘、乘加、乘减运算顺序与整数是,就是先算。
后算.
1、阅读教材第11页例7。理解:计算0.9×0.9×100时,先算一块砖的面积,再算100块砖的面积;在算0.81×10+81时,是先算10块砖的面积,再加上100块砖的面积.
2、计算。
1.5×0.3×4=90.8-50×0.6=。
这四道题时,第一步分别先算。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运算顺序;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是.
2、脱式计算:(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3、要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我认为要做到。
过关检测: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9.4×6.1×2.33.25×4.76-7.818.1×0.92+3.93。
2、下面各题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出示:50.4×1.95-1.93.76×0.25+25.8。
=50.4×0.05=0.9776+25.8。
=25.2()=26.7776()。
改正:。
连乘教案设计篇七
今天教学分数连乘,从例题看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学习时比较轻松,本例中虽然有两个单位“1”,但是它没有讲分数乘分数时的两个单位“1”理解起来困难,此例题的两个单位“1”,就像连环套一样,一环套住一环,无论是画图,还是从数量关系上去理解都是很容易的。学生在计算连乘时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但往往约分没有完全,正确率较低。
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画线段图上,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并画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条件中单位“1”的转换,分析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于分数连乘的计算,有一些学生约分时不太熟练,感觉速度较慢。
在课后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中发现有个别学生是先把两个分数相乘进行计算的,这样的计算我觉得可以理解成是把间接的分数表示转化成直接的分数表示。比如题中的8/9×3/4,计算的是三班做的花占一班的几分之几,这样的数量关系也可以通过绘出的线段图得到验证。看来有些学生只是对照着“分数连乘”的课题机械地列式计算,关键是要帮助他们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列式计算。总的来说,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不理想。希望通过多做题来补救。
连乘教案设计篇八
1、赏析亮点:精练、含蓄的题目,对比的写法;精巧、耐人寻味的结尾。
2、探讨人性的美与丑。
1、赏析亮点:精练、含蓄的题目,对比的写法;精巧、耐人寻味的结尾。
2、探讨人性的美与丑。
诵读、赏析。
1课时。
早晨我们打开窗,会看到冉冉升起的朝阳,夜晚我们打开窗,又会看到灯火阑珊的都市,今天我们要打开泰格特的小说《窗》,听到的却是一段美丽的谎言,一起感受人间的善恶美丑。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这篇小小说发表在了1987年7月号的《外国小说选刊》上,不久入选了中学教材,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可想而知,他一定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小小说是训练作家的最好的学校”,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赏析小说的亮点,通过这篇小说让同学们学会一些写作的方法。请看大屏幕上我为大家提示的亮点(题目、写法、结尾)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一会儿我们一起来一一赏析亮点。
小说为什么以“窗”为题?
明确:《窗》更简洁含蓄,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窗”展开,一语双关,既指病房的窗,也指心灵之窗(美好、丑陋),以窗为题,更能突出主题。
以后同学们在给文章定题目的时候也应该像《窗》一样,精炼、含蓄。
人物的对比。
明确:靠窗的人:乐观善良、热爱生活、品德高尚(善、美)。
不靠窗的人:自私自利、冷酷残忍、卑劣丑恶(恶、丑)。
孟子曾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莎士比亚也说过:“任何一只猛兽也有点恻隐之心。”小说中的不靠窗病人连一只猛兽都不如,自私心理多么可怕!
看到的景物的对比。
明确:靠窗的人:风景优美。
不靠窗的人:秃墙一堵。
第4、5自然段:描写景色非常优美,充满生机活力,幸福美好。我相信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和我一样对这一部分有很深刻的影响,接下来请大家在我的朗读声中去感受这些美好吧!
明确:更能够突出靠窗病人为病友苦心着想,说明他心地善良,道德高尚。小说中的美景,是靠窗的病人想象出来的,编织的美丽谎言。在自己病重的情况下,还竭尽全力为病友描述窗外的美景。可见他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因为一个心灵里没有美景的人,不会也不可能编造出如此生动丰富的美景。公园美景描绘越生动,我们就越信以为真,我们越信以为真,就越为下文不是公园,而是光秃秃的一堵墙,造成了一种落差。
人物心灵的美与丑,善与恶表现得十分突出。对比手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更有力的表现了人物性格。无比赞美高尚的靠窗的病人,无情地嘲讽和鞭挞自私冷酷的不靠窗的病人。我们在《孔已己》和《范进中举》中已学过对比手法,希望同学们在作文时也要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增强文章表现力。
准确地表现人物心理变化和人性的扭曲的曲折过程:
享受——羡慕——妒忌——恨——取代。
本文的结尾巧妙在何处?
这个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心灵的震撼和思考的余地。这个结尾正是文章最具震撼力的部分,文章到此戛然而止,出人意料而又耐人寻味,这正是“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美国短篇小说作家欧亨利的很多文章都具有这个特点,同学们课下可以阅读他的《最后一片藤叶》、《麦琪的礼物》和法国小说家莫泊桑的《项链》,进一步品味这结尾的无穷魅力。
连乘教案设计篇九
1、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学会用方程及算术解法去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它是在学会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后进行的,这节内容是学生学好以后的复杂分数应有用题的基础,但是要学好本节内容就先要让学生学会分数除法的计算,学好了本节内容对下一个例题的学习就会水到渠成。
2、学习了本节内容能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明确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平时单元测试及格以上的人数不到一半。
2、学生对于整数的方程解题有一定的基础,对分数的方程解题刚接触时不好理解。学好本节内容我打算先做一题内容相近的整数方程题,然后再换成分数应用题进行解答。
3、能用方程解题后,还要让学生会用算术解法,教本里没有讲述,但这种方法要让学生学会,这是以后能熟练用算术方法解题的'关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内在的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2、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等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之间的内在的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连乘教案设计篇十
1、学会计算分数的连乘,知道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分数乘法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重难点。
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
二、新课教学。
1、p1312题口算。
2、笔算9/149/10。
问:分数乘法怎样计算?怎样约分计算比较简便?
1、教学例4。
(1)出示例4。
问:这样的乘法算式你能算吗?
(2)讨论计算过程。
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
(3)比较不同算法。
问:两种算法各是怎样算的?
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2、归纳方法。
问:今天的分数乘法,和以前计算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在计算时它是怎样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2、做练习二15、1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分数连乘怎样算比较简便?
五、作业。
练习二第13、14、17。
课后感受。
在三个数一起约分的过程中,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约分是分子和分母约。
连乘教案设计篇十一
1、首先出几道题咱们一起复习回忆原来学习过的整数运算的知识。(大屏幕展示)
先自己快速浏览这三道题。然后找三个同学填空。(只有乘法算式的叫做“连乘”板书课题)能不能用简单的几个字概括一下运算顺序呢?(板书:从左到右、先乘后加、先乘后减)(同学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也这么帮,真不错)。
板书完后,再重温一下运算顺序。
2、谈话:刚才我们复习整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其实,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学习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运算。
1、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三张纸条,
先抽出一张,它是一道什么算式?运算顺序是什么?放在相应的位置上,并固定在黑板上。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是一道什么算式?运算顺序是什么?
2、谈话:
了解了运算顺序了,同学们能不能独立计算出它们的运算结果呢?
(鼓励:认真的孩子最可爱,你愿做一个认真、可爱的孩子吗?老师希望同学们认真书写,细心计算,能做到吗?)
汇报:学生边汇报结果,教师适当评价。
3、出示例题7图示:图上是什么人?他在做什么?
因为现在是数学课,所以老师提问几个数学问题:
(1)正方形地砖的面积怎么计算
(2)要想知道地面的面积有多大,应该怎么办?
出示例题7的题目,自己读题后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思考后汇报,提问:0.9x0.9求出的是什么?再乘100求出的又是什么?(在这个算式中,我们就用到了连乘)
再看第二个问题:
110块够吗?独立尝试完成。
汇报结果,汇总两种可能性(如果学生想不出第二种方法,教师要适当提示)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就用到了连乘、和乘加两种运算)
1、选择(先小试牛刀)
2、请你当小老师,下面的运算顺序对吗?
3、先说出下面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小玲一家去逛公园,买门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连乘教案设计篇十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场景。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例题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及计算的书写格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互帮互助的学习态度,同时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应用价值。学情分析:“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四则运算的知识学生在低年级已有所体验,这是学好本课的基础。为了能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我立足教材为学生创设既有趣味性又有数学味的问题情境。并以问题导引为主线,激励评价为手段,任务驱动为途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数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因此我为学生创造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把四则运算的顺序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理解四则运算的顺序,然后让学生利用四则运算的顺序去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四则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你能介绍一下这个季节最美的景色吗?
生1:我喜欢春天,春天鸟语花香,春暖花开,非常漂亮。
生2:我喜欢春天,春天细雨蒙蒙。
生3:我喜欢秋天,秋天果实收获的时候黄橙橙的,可漂亮了。
生4:我喜欢在夏天光着脚丫在沙滩上跑……。
生5:我喜欢冬天,冬天可以锻炼我们……。
师:老师和你一样也喜欢冬天,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特别向往白雪皑皑、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雪景。今天,老师领着同学们到有“冰城”之称的哈尔滨去欣赏美丽的雪景,好吗?(课件出示雪景图,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
师:生命在于运动,看我们“冰城”4.2班的同学在“冰雪天地”里玩得多高兴啊,咱们也一起到“冰雪天地”里去感受下一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谁来说说他们正在干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溜冰,有的在滑雪,有的在做冰雕……。
师:“冰雪天地”分为几个区域?在图中同学们还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我们从图中可以知道:分为三个区域,其中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大家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滑雪区比冰雕区少多少人?
师:你提的`数学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生1:用减法解答。
生2:滑冰区的人比滑雪区多多少人?用减法解答。
生3:三个区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解答。
师:根据三条信息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而且还懂得解决的方法。同学们真棒!
三、学习新知算法探究。
(一)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列式计算,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二)展示成果,反馈交流。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我发现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谁愿意上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上黑板展示)。
方法1:方法2:方法3:
=113(人)=113(人)。
(三)交流评价。
师:这几种解题方法都对吗?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方法2和方法3,在计算的顺序上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方法2是先算减法,方法3是先算加法,哪个在前面就先算哪个。)。
师: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和方法3,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师:观察这些题目,它们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生1:它们都是加减法混合运算。
生2:它们都没有小括号。
师:运算顺序又有什么共同点?
生:它们都是先算前面的一步,再算后面的一步。
师:把我们的发现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四、练习巩固。
师:“冰雪天地”参观完毕,4.2班的同学依依不舍的乘上了回校的公交车。在公交车上,同学们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同学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题目)。
师:到校了,部分同学直奔图书室,图书管理员给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来比赛,看谁能最快解决问题。
师:学校在新学期安排了一个社会调查活动:这是部分同学调查到的一些信息,我们一起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有没有信心?好,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第一、二组完成第一题,第三、四组完成第二题,看哪个组完成的最好!
(2)城北路口1小时内各种汽车通过的数量如下表。这个路口1小时共通过多少辆汽车?
种类公共汽车小汽车货车。
数量/辆98703594。
五、巩固提高。
师:运动会上同学们如火如荼地参加竞赛,场面是那么热闹,这是同学们参加比赛人数情况,你能根据下面的条件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并解答吗?(课件出示题目)。
希望小学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开始啦:
(1)参加集体跳绳比赛的人数是160人。
(2)有96人参加团体接力赛。
(3)参加50米短跑比赛的有58人。
师:以前后桌同学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提出并解决问题。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好。
六、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七、延伸拓展。
根据老师给出的三个数据(3;987;6),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连乘教案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让学生从多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谢老师非常高兴能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来学习数学。在上课之前,老师问了本校的其他老师说我们班的同学上课特别积极,老师特想在这节课上看到大家的风采。看谁的耳朵最会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发言,看谁的脑筋动得最快并且能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一个方阵。
生1:横着排的有5人。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横着排的叫做行。板:行。
师:那有几行?每行几人?板:每行有5人,有4行。
生2:竖着排的有4人。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竖着排的叫做列。板:列。
师:那有几列?每列几人?板:每列有4人,有5列。
生:一个方阵有20人。
师:很棒,你还看出了一个方阵的人数。
师:紧接着又走来了一个相同的方阵,看着这两个方阵,现在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2个方阵一共有几人?
3、探究方法。
师: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安静独立地思考,把算式写到本子上;写好后,思考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巡视一圈,同时听取和指导完善学生说的过程。
4、汇报交流。
(1)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说算式师板,再说思路)。
生1:54=20(人)。
202=40(人)。
师:那你的这个算式是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生:先求一个方阵的人数,就是54=20(人),再求2个方阵的人数,就是202=40(人)。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
师:谁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再来说一说?(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2)师:除了这种方法,谁有不同的算法或思路?
生1:25=10(人)。
104=40(人)。
师:那你的这个思路是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生:先求合并后一个行的人数,就是25=10(人),再求4个这样一行的人数,就是104=40(人)。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第一步先求哪部分?
师:谁能根据这幅图把刚才这名同学的思路再说一次?(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3)师:还有另一种方法吗?
生1:42=8(人)。
85=40(人)。
师:42=8(人),表示你先求哪部分?(生:先求合并后一个列的人数)师移动方阵。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第一步先求哪部分?
生:先求合并后一个列的人数,就是42=8(人),再求5个这样一行的人数,就是85=40(人)。
师:谁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再来说一说?(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预设】:若学生出不来第三种方法,则师出示。
师:你能上来指一指吗?你可真聪明!
(4)师:那我们能把这2条算式,写成一条综合算式吗?
生1:452=40(人),生2:254=40(人),生3:245=40(人)。
5、对比提升。
(1)师: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我们得出了这样3种方法。(课件出示3种方法)。
(2)观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预设:答案相同,都用乘法计算(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连乘解决问题)。
不同点预设:方法不一样。方法怎么不一样?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小结:真了不起!,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师:学习了方法,就来解决具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这么多鸡蛋会有多少个呢?(课件出示堆成一堆的鸡蛋)。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这里有信息吗?你能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张图片的内容吗?独立解题。
(2)师:如果用一个正方体换掉鸡蛋,你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个正方体的问题吗?
生1:从上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45=20(个),203=60(个)。
生2:从侧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34=12(个),125=60(个)。
生3:从前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35=15(个),154=60(个)。
(同步媒体演示,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小结:真棒!同一个问题,不仅能自己收集信息,还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在数学中有很多题目是类似的,只要你掌握其中最本质的方法,其实我们的数学就这么简单。
40个队,每队有20位运动员;每人要3个面包,2瓶矿泉水,共要多少个面包呢?
(1)40202=1600。
(2)40203=2400。
(3)32040=1600。
师:怎样改一改其他两个也是正确的。
小结:在解决问题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非常重要。
师:在信息中,你觉得那个是需要特别提醒其他同学的?
小结:我很佩服大家,不但能用乘法解决问题,还能灵活的找出题中隐含的信息。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老师也非常高兴与同学们一起还学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先求一部分,再求整体。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645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