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编写一份完美的教案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能力。在这份教案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篇一
3、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
5、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灵活运用恰当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拓展练习2、3。
一、创设情景:若a=101,b=99,求a2-b2的值。
利用因式分解往往能将一些复杂的运算简单化,那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因式分解和怎样来因式分解。
二、知识回顾。
1、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因式分解?(让学生先思考,教师提问讲解,让学生明确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与乘法的关系)。
2、.规律总结(教师讲解):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互逆过程.
分解因式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解的对象必须是多项式.
(2).分解的结果一定是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3).要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
4、强化训练。
教学引入。
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动画演示:
场景一:正方形折叠演示。
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
[学生活动:各自测量。]。
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近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
讲授新课。
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
动画演示:
场景二:正方形的性质。
师:这些性质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矩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三:矩形的性质。
师:同样在这些性质里寻找属于菱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菱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四:菱形的性质。
师:这说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
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师:根据这些性质,我们能不能给正方形下一个定义?怎么样给正方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有同学做跃跃欲试状。]。
师:请同学们回想矩形与菱形的`定义,可以根据矩形与菱形的定义类似的给出正方形的定义。
学生应能够向出十种左右的定义方式,其余作相应鼓励,把以下三种板书: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师:根据定义,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
(1).1-x2=(1+x)(1-x)(2).4a2+4a+1=(2a+1)2。
(3).4x2-8x=4x(x-2)(4).2x2y-6xy2=2xy(x-3y)。
三、例题讲解。
例1、分解因式。
(1)-x3y3+x2y+xy(2)6(x-2)+2x(2-x)。
(3)(4)y2+y+。
例2、分解因式。
4、-1-2a-a2=5、x2-6x+9-y26、x2-4y2+x+2y=。
例3、分解因式。
1、72-2(13x-7)22、8a2b2-2a4b-8b3。
三、知识应用。
1、(4x2-9y2)÷(2x+3y)2、(a2b-ab2)÷(b-a)。
3、解方程:(1)x2=5x(2)(x-2)2=(2x+1)2。
四、拓展应用。
2、20042+20xx被20xx整除吗?
3、若n是整数,证明(2n+1)2-(2n-1)2是8的倍数.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对因式分解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篇二
知识点:
因式分解定义,提取公因式、应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十字相乘法、求根)、因式分解一般步骤。
教学目标:
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等因式分解方法,掌握利用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分解二次二项式的方法,能把简单多项式分解因式。
考查重难点与常见题型:
考查因式分解能力,在中考试题中,因式分解出现的频率很高。重点考查的分式提取公因式、应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及它们的综合运用。习题类型以填空题为多,也有选择题和解答题。
教学过程: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分解因式要进行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分解因式的常用方法有:
(1)提公因式法。
如多项式。
其中m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m既可以是一个单项式,也可以是一个多项式。
(2)运用公式法,即用写出结果。
(3)十字相乘法。
(4)分组分解法:把各项适当分组,先使分解因式能分组进行,再使分解因式在各组之间进行。
分组时要用到添括号: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5)求根公式法:如果有两个根x1,x2,那么。
2、教学实例:学案示例。
3、课堂练习:学案作业。
4、课堂:
5、板书:
6、课堂作业:学案作业。
7、教学反思: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篇三
“整式的乘法”是整式的加减的后续学习从幂的运算到各种整式的乘法,整章教材都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依据原有的知识基础,或运用乘法的各种运算规律,或借助直观而又形象的图形面积,得到各种运算的基本法则、两个主要的乘法公式及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学生自己对知识内容的探索、认识与体验,完全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利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时,注意把握多项式的特点,对比乘法公式乘积结果的形式,选择正确的分解方法。
因式分解是一种常用的代数式的恒等变形,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公式的逆向变形,它是将一个多项式变形为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积。
2、教学目标。
(1)会推导乘法公式。
(2)在应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感受乘法公式的作用和价值。
(3)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5)在因式分解中,经历观察、探索和做出推断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乘法公式的意义、分式的由来和正确运用;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难点:正确运用乘法公式;正确分解因式。
关键:正确理解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的意义。
二、本单元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3.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事实与数学活动经验,减轻不必要的记忆负担.。
三、课时安排:
2.1平方差公式1课时。
2.2完全平方公式2课时。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篇四
课标要求: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选用教材: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第3节。课题是《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课时为1课时。
教材地位:本课学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对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基础作用,在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平方差与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以及杨辉三角等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掌握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能够按步骤进行简单的多项式乘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创设情景中的问题的探索,体验数学是一个充满观察、归纳的过程;
3、通过为学生提供自主练习的活动空间,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4、借助具体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探索法则和拓展探索等的学习活动,领悟转化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的理解和应用;
4、教学难点:将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防止漏乘、重复乘和看错符号。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因此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习旧知上,而是让学生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新知。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发现总结规律,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选配一些变式练习,通过书上的基本练习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习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
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1、自主学习归纳
2、小组讨论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篇五
因式分解定义,提取公因式、应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十字相乘法、求根)、因式分解一般步骤。
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等因式分解方法,掌握利用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分解二次二项式的方法,能把简单多项式分解因式。
考查因式分解能力,在中考试题中,因式分解出现的频率很高。重点考查的分式提取公因式、应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及它们的综合运用。习题类型以填空题为多,也有选择题和解答题。
因式分解知识点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分解因式要进行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分解因式的常用方法有:
(1)提公因式法
如多项式
其中m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m既可以是一个单项式,也可以是一个多项式。
(2)运用公式法,即用
写出结果。
(3)十字相乘法
(4)分组分解法:把各项适当分组,先使分解因式能分组进行,再使分解因式在各组之间进行。
分组时要用到添括号: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5)求根公式法:如果有两个根x1,x2,那么
2、教学实例:学案示例
3、课堂练习:学案作业
4、课堂:
5、板书:
6、课堂作业:学案作业
7、教学反思: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篇六
2.理解完全平方式的意义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4.通过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把一个代数式看作一个字母”的换元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运用完全平方式分解因式.
难点: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公解因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
1.问:什么叫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因式分解的方法?
答: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我们学过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有提取公因式法及运用平方差公式法.
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ax4-ax2(2)16m4-n4.
解(1)ax4-ax2=ax2(x2-1)=ax2(x+1)(x-1)。
(2)16m4-n4=(4m2)2-(n2)2。
=(4m2+n2)(4m2-n2)。
=(4m2+n2)(2m+n)(2m-n).
问:我们学过的乘法公式除了平方差公式之外,还有哪些公式?
答:有完全平方公式.
请写出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是:
(a+b)2=a2+2ab+b2,(a-b)2=a2-2ab+b2.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如何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把多项式因式分解.
二、新课。
和讨论运用平方差公式把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思路一样,把完全平方公式反过来,就得到。
a2+2ab+b2=(a+b)2;a2-2ab+b2=(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式子a2+2ab+b2及a2-2ab+b2叫做完全平方式,上面的两个公式就是完全平方公式.运用这两个式子,可以把形式是完全平方式的多项式分解因式.
问:具备什么特征的多项是完全平方式?
答:一个多项式如果是由三部分组成,其中的两部分是两个式子(或数)的平方,并且这两部分的符号都是正号,第三部分是上面两个式子(或数)的乘积的二倍,符号可正可负,像这样的式子就是完全平方式.
问:下列多项式是否为完全平方式?为什么?
(1)x2+6x+9;(2)x2+xy+y2;
(3)25x4-10x2+1;(4)16a2+1.
x2+6x+9=(x+3).
(2)不是完全平方式.因为第三部分必须是2xy.
(3)是完全平方式.25x=(5x),1=1,10x=2·5x·1,所以。
25x-10x+1=(5x-1).
(4)不是完全平方式.因为缺第三部分.
答:完全平方公式为:
其中a=3x,b=y,2ab=2·(3x)·y.
例1把25x4+10x2+1分解因式.
分析:这个多项式是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项“25x4”是(5x2)的平方,第三项“1”是1的平方,第二项“10x2”是5x2与1的积的2倍.所以多项式25x4+10x2+1是完全平方式,可以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解25x4+10x2+1=(5x2)2+2·5x2·1+12=(5x2+1)2.
例2把1-m+分解因式.
问:请同学分析这个多项式的特点,是否可以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有几种解法?
答:这个多项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项“1”是1的平方,第三项“”是的平方,第二项“-m”是1与m/4的积的2倍的相反数,因此这个多项式是完全平方式,可以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
解法11-m+=1-2·1·+2=(1-)2.
解法2先提出,则。
1-m+=(16-8m+m2)。
=(42-2·4·m+m2)。
=(4-m)2.
三、课堂练习(投影)。
1.填空:
(1)x2-10x+()2=()2;
(2)9x2+()+4y2=()2;
(3)1-()+m2/9=()2.
2.下列各多项式是不是完全平方式?如果是,可以分解成什么式子?如果不是,请把多。
项式改变为完全平方式.
(1)x2-2x+4;(2)9x2+4x+1;(3)a2-4ab+4b2;
(4)9m2+12m+4;(5)1-a+a2/4.
3.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a2-24a+144;(2)4a2b2+4ab+1;
(3)19x2+2xy+9y2;(4)14a2-ab+b2.
答案:
1.(1)25,(x-5)2;(2)12xy,(3x+2y)2;(3)2m/3,(1-m3)2.
2.(1)不是完全平方式,如果把第二项的“-2x”改为“-4x”,原式就变为x2-4x+4,它是完全平方式;或把第三项的“4”改为1,原式就变为x2-2x+1,它是完全平方式.
(2)不是完全平方式,如果把第二项“4x”改为“6x”,原式变为9x2+6x+1,它是完全平方式.
(3)是完全平方式,a2-4ab+4b2=(a-2b)2.
(4)是完全平方式,9m2+12m+4=(3m+2)2.
(5)是完全平方式,1-a+a2/4=(1-a2)2.
3.(1)(a-12)2;(2)(2ab+1)2;
(3)(13x+3y)2;(4)(12a-b)2.
四、小结。
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的.主要思路与方法是:
1.首先要观察、分析和判断所给出的多项式是否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如果这个多项式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再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把它进行因式分解.有时需要先把多项式经过适当变形,得到一个完全平方式,然后再把它因式分解.
2.在选用完全平方公式时,关键是看多项式中的第二项的符号,如果是正号,则用公式a2+2ab+b2=(a+b)2;如果是负号,则用公式a2-2ab+b2=(a-b)2.
五、作业。
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1)a2+8a+16;(2)1-4t+4t2;
(3)m2-14m+49;(4)y2+y+1/4.
2.(1)25m2-80m+64;(2)4a2+36a+81;
(3)4p2-20pq+25q2;(4)16-8xy+x2y2;
(5)a2b2-4ab+4;(6)25a4-40a2b2+16b4.
3.(1)m2n-2mn+1;(2)7am+1-14am+7am-1;
4.(1)x-4x;(2)a5+a4+a3.
答案:
1.(1)(a+4)2;(2)(1-2t)2;
(3)(m-7)2;(4)(y+12)2.
2.(1)(5m-8)2;(2)(2a+9)2;
(3)(2p-5q)2;(4)(4-xy)2;
(5)(ab-2)2;(6)(5a2-4b2)2.
3.(1)(mn-1)2;(2)7am-1(a-1)2.
4.(1)x(x+4)(x-4);(2)14a3(2a+1)2.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提取公因式法及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重点放在判断一个多项式是否为完全平方式上,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2.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和灵活运用公式把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让学生从不同侧面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例1和例2的讲解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分析和解答,使学生当堂能够掌握运用平方公式进行完全因式分解的方法.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篇七
本节课主要讲解的是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是在前面学习了幂的运算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学习单项式的乘法并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是以后学习多项式乘法的关键,单项式的乘法综合用到了有理数的乘法、幂的运算性质,而后续的多项式乘以单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都要转化为单项式的乘法,因此单项式的乘法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整式乘法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2、课标要求: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的运算。
3、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索,类比得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训练,加强法则的应用,提升运算能力。
(3)、通过运算法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
(这是因为要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就必须掌握和深刻理解运算法则,对运算法则理解得越深,运算才能掌握的越好)
难点:
1、掌握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应用
2、单项式乘法法则有关系数和指数在计算中的不同规定
(这是因为单项式的乘法最终将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法、同底数的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难于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不同的运算及运算所使用的法则,易于将各种法则混淆,造成运算结果错误。)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1、在新课学习阶段的单项式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中,采用了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用已学过的知识可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既掌握了新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2、在新课学习的例题讲解阶段,采用了讲练结合法。对例题的学习,围绕问题进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展开思维。与此同时还进行多次有较强针对性的练习,分散难点,对学生分层进行训练,化解难点,并注意及时矫正,使学生在前面出现的错误不致于影响后面的解题,为后面的学习扫清障碍,通过例题的学习教师给出了解题规范,并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在归纳小结这个阶段采用师生共同总结,旨在训练学生归纳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系统,进一步防范学生在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4、本节课训练量大,利用投影仪,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温故知新(复习幂的运算性质)
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最终将转化为有理数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故通过复习幂的运算性质为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教学作好铺垫。
2、单项式乘法法则的推导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两个单项式如何相乘,使学生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同底数幂的运算性质等知识探索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通过类比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最后得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以实现教学目标。
2、应用新知
例1引导学生观察,根椐题目特征,辩认出它们是哪种运算,应选用什么样的法则进行计算,使学生逐渐分清运算类型,正确实运用法则,以实现难点的分散和突破,并提高学生运算的熟练程度。例2是单项式的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例2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例题的教学过程中除学生给出计算过程,教师要给出规范的解题过程,并要求学生按规范的书写格式进行练习。
在每道题完成之后,都配有与例题相近的巩固练习,由学生板演和自主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实现教学目标2、3。
1、设计分段练习。主要解决重点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扫清后续学习障碍。
2、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如口答、笔答、板演等,以增加反馈层面。通过练习使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能及时反馈,做到对教学情况心中有数。
3、及时矫正。对每次练习情况进行讲评,对正确的解答及时给予肯定,发现问题及时评讲。
4、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5、锤炼语言的准确性。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篇八
“整式的乘法”是整式的加减的后续学习从幂的运算到各种整式的乘法,整章教材都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依据原有的知识基础,或运用乘法的各种运算规律,或借助直观而又形象的图形面积,得到各种运算的基本法则、两个主要的乘法公式及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学生自己对知识内容的探索、认识与体验,完全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利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时,注意把握多项式的特点,对比乘法公式乘积结果的形式,选择正确的分解方法。
因式分解是一种常用的代数式的恒等变形,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公式的逆向变形,它是将一个多项式变形为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积。
2、教学目标。
(1)会推导乘法公式。
(2)在应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感受乘法公式的作用和价值。
(3)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4)了解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5)在因式分解中,经历观察、探索和做出推断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乘法公式的意义、分式的由来和正确运用;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难点:正确运用乘法公式;正确分解因式。
关键:正确理解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的意义。
3.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事实与数学活动经验,减轻不必要的记忆负担.。
2.1平方差公式1课时。
2.2完全平方公式2课时。
初中优秀......
初中(通用1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篇九
1、会运用因式分解进行简单的多项式除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因式分解在多项式除法和解方程两方面的应用。
教学难点:
应用因式分解解方程涉及较多的推理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讲授新课。
一个小问题:这里的x能等于3/2吗?为什么?
想一想:那么(4x—9)(3—2x)呢?练习:课本p162课内练习。
合作学习。
等练习:课本p162课内练习2。
(三)梳理知识,总结收获因式分解的两种应用:
(四)布置课后作业。
作业本6、42、课本p163作业题(选做)。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篇十
2、巩固因式分解常用的三种方法。
3、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
4、应用因式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一、创设情景:若a=101,b=99,求a2-b2的值。
利用因式分解往往能将一些复杂的运算简单化,那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因式分解和怎样来因式分解。
二、知识回顾。
1、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因式分解?(让学生先思考,教师提问讲解,让学生明确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与乘法的关系)。
(7).2πr+2πr=2π(r+r)因式分解。
2、.规律总结(教师讲解):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互逆过程.
分解因式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解的对象必须是多项式.
(2).分解的结果一定是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3).要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
4、强化训练。
试一试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3).4x2-8x=4x(x-2)(4).2x2y-6xy2=2xy(x-3y)。
三、例题讲解。
例1、分解因式。
(1)-x3y3+x2y+xy(2)6(x-2)+2x(2-x)。
(3)(4)y2+y+例2、分解因式。
4、-1-2a-a2=5、x2-6x+9-y26、x2-4y2+x+2y=。
例3、分解因式。
1、72-2(13x-7)22、8a2b2-2a4b-8b3。
三、知识应用。
1、(4x2-9y2)÷(2x+3y)2、(a2b-ab2)÷(b-a)。
3、解方程:(1)x2=5x(2)(x-2)2=(2x+1)2。
四、拓展应用。
2、20042+2004被2005整除吗?
3、若n是整数,证明(2n+1)2-(2n-1)2是8的倍数.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对因式分解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因式分解的概念;2、巩固因式分解常用的三种方法。
3、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4、应用因式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因式分解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恰当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拓展练习2、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若a=101,b=99,求a2-b2的值。
利用因式分解往往能将一些复杂的运算简单化,那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因式分解和怎样来因式分解。
二、知识回顾。
1、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因式分解?(让学生先思考,教师提问讲解,让学生明确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与乘法的关系)。
2、.规律总结(教师讲解):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互逆过程.
分解因式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解的对象必须是多项式.
(2).分解的结果一定是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3).要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
4、强化训练。
(3).4x2-8x=4x(x-2)(4).2x2y-6xy2=2xy(x-3y)。
三、例题讲解。
例1、分解因式。
(1)-x3y3+x2y+xy(2)6(x-2)+2x(2-x)。
(3)(4)y2+y+例2、分解因式。
4、-1-2a-a2=5、x2-6x+9-y26、x2-4y2+x+2y=。
例3、分解因式。
1、72-2(13x-7)22、8a2b2-2a4b-8b3。
三、知识应用。
1、(4x2-9y2)÷(2x+3y)2、(a2b-ab2)÷(b-a)。
3、解方程:(1)x2=5x(2)(x-2)2=(2x+1)2。
四、拓展应用。
1.计算:7652×17-2352×17解:7652×17-2352×17=17(7652-2352)=17(765+235)(765-235)。
2、20042+20xx被20xx整除吗?
3、若n是整数,证明(2n+1)2-(2n-1)2是8的倍数.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对因式分解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篇十二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恒等变形。《数学课程标准》虽然降低了因式分解的特殊技巧的要求,也对因式分解常用的四种方法减少为两种,且公式法的应用中,也减少为两个公式,但丝毫没有否定因式分解的教育价值及其在代数运算中的重要作用。本章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运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事实上,它是整式乘法的逆向运用,与整式乘法运算有密切的联系。分解因式的变形不仅体现了一种“化归”的思想,而且也是解决后续—分式的化简、解方程等—恒等变形的基础,为数学交流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分解因式这一章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章的教育价值还体现在使学生接受对立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正确预见、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平方差公式和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活动中,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1、在分解因式的过程中体会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之间的联系。
2、通过公式a-b=(a+b)(a-b)的逆向变形,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等能力,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3、能运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综合运用。
4、通过活动4,能将高偶指数幂转化为2次指数幂,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
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因式。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及其运用,两种因式分解方法(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的综合运用。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篇十三
会应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感受数学知识的完整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互动交流的习惯,体会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1、重点: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2、难点:领会因式分解的解题步骤和分解因式的彻底性。
3、关键:应用逆向思维的方向,演绎出平方差公式,对公式的应用首先要注意其特征,其次要做好式的变形,把问题转化成能够应用公式的方面上来。
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推进自己的思维。
一、观察探讨,体验新知。
【问题牵引】。
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式。
(1)(a+5)(a—5);(2)(4m+3n)(4m—3n)。
【学生活动】动笔计算出上面的两道题,并踊跃上台板演。
(1)(a+5)(a—5)=a2—52=a2—25;
(2)(4m+3n)(4m—3n)=(4m)2—(3n)2=16m2—9n2。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两道题目,并运用数学“互逆”的思想,寻找因式分解的规律。
1、分解因式:a2—25;2、分解因式16m2—9n。
【学生活动】从逆向思维入手,很快得到下面答案:
(1)a2—25=a2—52=(a+5)(a—5)。
(2)16m2—9n2=(4m)2—(3n)2=(4m+3n)(4m—3n)。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a2—b2=(a+b)(a—b)的同时,导出课题: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平方差公式:a2—b2=(a+b)(a—b)。
评析:平方差公式中的字母a、b,教学中还要强调一下,可以表示数、含字母的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
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例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投影显示或板书)。
(1)x2—9y2;(2)16x4—y4;
(3)12a2x2—27b2y2;(4)(x+2y)2—(x—3y)2;
(5)m2(16x—y)+n2(y—16x)。
【思路点拨】在观察中发现1~5题均满足平方差公式的特征,可以使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从平方差公式的角度进行因式分解,请5位学生上讲台板演。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解:(1)x2—9y2=(x+3y)(x—3y);
(5)m2(16x—y)+n2(y—16x)。
=(16x—y)(m2—n2)=(16x—y)(m+n)(m—n)。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篇十四
3、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
4、应用因式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灵活运用因式分解解决问题。
灵活运用恰当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拓展练习2、3。
一、创设情景:若a=101,b=99,求a2-b2的值。
利用因式分解往往能将一些复杂的运算简单化,那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因式分解和怎样来因式分解。
二、知识回顾。
1、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因式分解?(让学生先思考,教师提问讲解,让学生明确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与乘法的关系)。
(7)。2πr+2πr=2π(r+r)因式分解。
2、。规律总结(教师讲解):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互逆过程。
分解因式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解的对象必须是多项式。
(2)。分解的结果一定是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3)。要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
4、强化训练。
教学引入。
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动画演示:
场景一:正方形折叠演示。
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
[学生活动:各自测量。]。
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近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
讲授新课。
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
动画演示:
场景二:正方形的性质。
师:这些性质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矩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三:矩形的性质。
师:同样在这些性质里寻找属于菱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菱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四:菱形的性质。
师:这说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
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师:根据这些性质,我们能不能给正方形下一个定义?怎么样给正方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有同学做跃跃欲试状。]。
师:请同学们回想矩形与菱形的定义,可以根据矩形与菱形的定义类似的给出正方形的定义。
学生应能够向出十种左右的定义方式,其余作相应鼓励,把以下三种板书: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师:根据定义,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
试一试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1)。1-x2=(1+x)(1-x)(2)。4a2+4a+1=(2a+1)2。
(3)。4x2-8x=4x(x-2)(4)。2x2y-6xy2=2xy(x-3y)。
三、例题讲解。
例1、分解因式。
(1)-x3y3+x2y+xy(2)6(x-2)+2x(2-x)。
(3)(4)y2+y+。
例2、分解因式。
4、-1-2a-a2=5、x2-6x+9-y26、x2-4y2+x+2y=。
例3、分解因式。
1、72-2(13x-7)22、8a2b2-2a4b-8b3。
三、知识应用。
1、(4x2-9y2)÷(2x+3y)2、(a2b-ab2)÷(b-a)。
3、解方程:(1)x2=5x(2)(x-2)2=(2x+1)2。
四、拓展应用。
2、20042+20xx被20xx整除吗?
3、若n是整数,证明(2n+1)2-(2n-1)2是8的倍数。
五、课堂小结:今天你对因式分解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篇十五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因式分解复习》。我准备从如下几个方面展示: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程序设计,评价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因式分解的内容是多项式因式分解中一部分最基本的知识和基本的方法,今天所复习的内容包括因式分解的有关概念,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区别和联系,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方法(即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及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多项式因式分解是代数式中的重要内容,它与前面的整式及后一章的分式联系极为密切。因式分解的教学是在整式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因式分解的理论依据就是多项式乘法的逆变形。这部分内容在分式的通分和约分有着直接的应用,在解方程、二次根式及将三角函数式进行恒等变形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可以说因式分解是代数恒等变形的一个重要工具,所以这部分知识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对代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从教材作用及适应中考要求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b、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及一般步骤。c、会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2、能力目标:a、通过知识结构图的复习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b、通过因式分解综合练习,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a、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b、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迎难而上的坚强品质。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方法的运用难点:学生对分解因式的方法、技巧的掌握。
二、教法与学法。
因式分解是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本堂课我采用知识点归纳因式分解的有关知识,使因式分解教学条理化、系统化,达到分散难点,最终突破难点的目的;因式分解的理论比较深,分解因式的方法多,变化技巧性较高,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的内容,我采用“提供练习――引导观察――发现归纳”,让学生总结出分解因式的方法的对应关系,再通过适当的练习实践,及时消化巩固,让学生获取知识。在引导观察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肯定成绩,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通过知识点复习,达到单元回顾,知识梳理的目的。我采用知识点归纳分解因式的有关知识,使学生能够条理化、系统化地掌握分解因式。其中知识点一回顾了因式分解的基本概念。通过练习强调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因式分解的定义。
知识点二回顾因式分解的四种方法,为了帮学生及时巩固因式分解几种常用方法,习题的筛选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考虑:1.巩固分解因式的概念2.巩固分解因式的方法的直接应用,也进一步感知分解因式中“整体”思想的应用。通过每种方法的题组练习,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然后对如何应用各种方法进行讲评,要使学生明确学习因式分解重在抓住关键,“提公因式法”关键是准确、彻底、随时随地;“运用公式法”关键是善于识别“平方项”;“分组分解法”关键在于分组。通过讲评,使学生在进行分解因式时,能较快检索到恰当方法。让学生在分解因式的时候,能做到“瞻前顾后”。即一般来讲,我们在分解因式时,先看式子中有没有公因式,再看能否利用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最后检查是否分解到不能再分解。学生对因式分解方法有了进了一步了解之后,让学生完成练习,本组练习题难度加大,学生有疑问,可借助小组的智慧,共同解决。
(检测)通过这几道题目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四.评价与反思。
新课标要求我们合理选用教学素材,优化教学内容。所以我在教学中,选用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并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忠实于教材,但不迷信教材,在研究的基础上使用教材,对于课堂和课外练习一部分取材于课本,而概念的引入却有别于教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热情。教学方法合理化,不拘泥于形式。在教学中,通过问题串与活动系列,实施开放式教学,随处可见学生思维间碰撞的火花,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教学环节设计,还是题目练习的安排上,我都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关注人的发展,意到个体间的差异,注意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感悟,都有着各自的数学体验,不同的人在数学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以上是我对《因式分解复习》一课的说课,不当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篇十六
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1、理解因式分解的含义,能判断一个式子的变形是否为因式分解。
2、熟练运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逐步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现实情景,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提高学生关注生存环境的环保意识。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篇十七
3、通过总结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4、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严谨的数学思维品质。
2、理解法则导出的根据。
一课时。
投影仪、胶片。
(1)用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
(3)计算:
(4)填空:
规律: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商式与被除式的项数相同,不可丢项,如(1)中容易丢掉最后一项。
(2)要求学生说出式子每步变形的依据。
(3)让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利用乘除逆运算,检验除的对不对。
说明:注意弄清题中运算顺序,正确运用有关法则、公式。
练习:
(1)p1501,2。
(2)错例辩析:
有两个错误:
第一,丢项,被除式有三项,商式只有二项,丢了最后一项1;
第二项是符号上错误,商式第一项的符号为“-”,正确答案为()。
2、运用该法则应注意什么?
正确地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问题转化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问题。计算不可丢项,分清“约掉”与“消掉”的区别:“约掉”对乘除法则言,不减项;“消掉”对加减法而言,减项。
p152a组1,2。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篇十八
知识点:
因式分解定义,提取公因式、应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十字相乘法、求根)、因式分解一般步骤。
教学目标:
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等因式分解方法,掌握利用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分解二次二项式的方法,能把简单多项式分解因式。
考查重难点与常见题型:
考查因式分解能力,在中考试题中,因式分解出现的频率很高。重点考查的分式提取公因式、应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及它们的综合运用。习题类型以填空题为多,也有选择题和解答题。
教学过程: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分解因式要进行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分解因式的常用方法有:
如多项式。
其中m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m既可以是一个单项式,也可以是一个多项式。
(2)运用公式法,即用。
写出结果。
(3)十字相乘法。
(4)分组分解法:把各项适当分组,先使分解因式能分组进行,再使分解因式在各组之间进行。
分组时要用到添括号: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5)求根公式法:如果有两个根x1,x2,那么。
1、教学实例:学案示例。
2、课堂练习:学案作业。
3、课堂:
4、板书:
5、课堂作业:学案作业。
6、教学反思:
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教案篇十九
教学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体系;设置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应用。
学法: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拓展学生探究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701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