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在读完一本书后,通过对书中的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进行思考和概括,从而形成的一种个人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和观点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对所读书籍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促使我们对自己内心的思考和感悟。读后感不应该只是简单的书评,更要注意整理自己的思绪,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所以,写一篇有价值的读后感是我们读书学习的重要一环。如何在读后感中体现自己的独特观点和思考?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或许能够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考和理解。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篇一
在20xx年8月8日的上午,伦敦奥运会的会场十分激烈,这是中国队特别感到自豪的刘翔110米跨栏。赛场里透着从外面洒下的金色阳光,阳光温和地照着赛场里奋力训练的队员们。眼前闪过一道绚丽的光,往赛场中央望去,那是两个背影,两个高大的背影。再往近处看,是刘翔和他的教练。
刘翔正蹲在起跑线上,随时等待着教练手中的枪声响起。“砰!”那把样式老式的黑色在令人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发出了震耳的声音,使得全场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那个如剑般飞速奔跑的男子――刘翔的身上。只见刘翔如兔子一般,飞快地跨过了第一个栏。随即又立刻跨到了下一个栏。他成功了!他的训练和准备一切都正常,所有人都期待着他下午的那场更为精彩的比赛。
中午,太阳十分刺眼,火辣辣地照耀着大地,仿佛要把一切期望和美好都毁掉。
正当刘翔所有的赛前准备都做好时,任何人的没有想到会发生特殊的意外。
当来自各国的选手统一站到起跑线上时,中国队的刘翔也坚定地站着,神情十分严肃。“砰!”声音从枪内发出,全场立刻肃静,选手们都纷纷努力地跑着。忽然,刘翔在跨第一个栏时,重重地摔了下去。全场死一般的基金,仿佛象征着希望的玻璃也在那一刻重重地摔了下去!谁知,刘翔竟然站了起来,不过他已经无法再继续参加比赛了。刘翔哭了,那种绝望而又深沉的眼泪浸透了他的衣衫,他咬了咬牙,最终单脚跳到了终点,全场人都沸腾了!
原来,刘翔的脚部跟腱没有彻底好,复病又复发了。而这一次的复发,却可能使他永远告别赛场!
刘翔赢了!他凭着他的坚持赢了。也许在当时换另外一个人,或许还不能接受现实,更不能凭着自己仅有的能力单脚跳向了终点。这一点是我们任何人都值得敬佩的。
而当天晚上却有很多网友发微博指责刘翔,认为他给中国丢了脸,其实不是。得不得奖杯,真的很渺小,重要的是,他能把这种坚强的意志坚持下去,这是非人能比的。
刘翔,虽然你没有得到最终的冠军,但你永远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中国的英雄,我为你感到骄傲!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篇二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刘翔的生活》,读后,我真正体会到了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付出汗水!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刘翔从小就不怕困难,也从不肯向困难低头,他始终相信“流泪不如流汗”这句话。所以他才能取得成功!在全世界一举成名。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流泪不如流汗”,“不如”在哪里?就在于前者一无所获,后者能取得成功。我们不妨想一想,当你滴下汗珠时,成功的果实一在萌芽,收获已在眼前了,就多下点儿功夫,多留点儿汗,开创自己的一番大事业吧!所以,我也认为刘翔所坚信的话是成功者必经之路。
我在生活中,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爸爸在暑假给我报了一个游泳班,一开始,我们先学憋气,我当时怎么也学不会,就失声大哭起来,那时,我妈妈走过来,对我说:“流泪不如流汗,你就算流再多的泪,又有什么用呢?它能让你学会游泳?”我听了,想了一会,觉得自己哭也没有用,不如多下些功夫。于是我又跑到老师那里,认真地学起来,尽管汗珠一滴滴流了下来,但是我也不去擦拭,因为我知道了“流泪不如流汗”的道理。
我想,大家都在农村看过农夫翻松泥土,虽然他们脸上都有汗水,但他们不在乎,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流血汗,就会有收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滴泪水和一滴汗水是不同的,经常动不动只会流泪的人,将来他必定一无所获,因为他没有付出汗水;相反,那些流出汗水的人,他们一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所收获!因为他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篇三
1.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的决赛上,有一个身影让中国铭记,有一枚金牌改写了历史,一个让中国骄傲、让人们自豪的运动员,他就是刘翔!
2006、2007、2008年刘翔再创佳绩,甚至跑出了12.88的好成绩,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
就当人们沉浸在喜悦中,期盼着刘翔能在北京奥运上再夺金牌时,2008年6月13日古巴小将戴伦·罗伯斯竟跑出了12.87,就在这时刘翔的教练又说出他受伤的消息,这让很多中国人捏了一把汗。就在比赛的前几天,刘翔的跟腱又受伤了,一发力就站不稳。
2008年8月18号,上午11时45分,万众瞩目的刘翔终于出现在跑道上,全场沸腾,但刘翔的面部表情却格外难受,腿也总是踉踉跄跄的走来走去,这个景象让全场中国人的`心都揪起来了,在比赛前还在贴膏药。准备比赛了,刘翔正准备舍命一搏,谁能想到有人抢跑了,刘翔无奈的揭下了号码牌……。.
接下来的比赛,是让所有中国人为之心痛的一景:刘翔揭下号码牌,无奈的转身,踉踉跄跄的走向出口,脸上无奈的神情,走出场地,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一块挡板前,痛苦的坐下了,接着低下了头……然后只听见场内的广播说:“刘翔因伤退出比赛。”后来有一个特写是写观众看屏幕关注刘翔,很失落的神情“镶嵌”在他们脸上。
比赛结束后,有一个新闻发布会,刘翔的教练孙海平泪流满面,在交谈中,好几次因为伤心哽咽了,他说:“刘翔在进场前,有三个医生为他治疗,用冰冻、喷雾等等都不管用,最后……他都站不起来了,全身都在抖,因为跟腱是个发力点,一用力就发软,我……”
比赛后,有记者采访了刘翔,他这样说:“不是万不得已,我不会做出这个决定,我也不会退出!”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篇四
上体校时,我是寝室年纪最小的,加上平时不太爱说话,很快就沦为被欺负的对象。室友训练回来,总会叫一声:“来,给我放松放松。”我就得上前,帮他按肩捶腿。
我的成绩冒尖很快,又不怎么和别人一起疯玩,所以,大家都把矛头集中到我身上,以拿我“开涮”为乐。有人把我的自行车轮胎戳破,有人在我被子上浇水,最过分的一次,师兄竟然把我的牙刷浸到小便池里。
一个周日,父亲开车送我到体校。见我闷闷不乐,他问我:“刘翔,你老实告诉爸爸,你是不是不想去?”我眼含企盼地望着父亲,半晌才吱声:“你肯让我放弃训练吗?”
我不想待在市体校,但我知道,我的文化课已落下好多年,只有运动这条路了。爸爸如果坚持让我呆在体校,我也只能继续忍受。
没想到,父亲很快把我从体校转到宜川中学,父亲对母亲道出了良苦用心:“刘翔成材固然重要,但成人是前提。孩子继续在被压抑的环境中忍下去,会个他留下心理阴影。不如换换环境,让他缓一缓,去普通中学读书。”
父亲的开明让我很感激,我在心中暗暗鼓劲:一定要为父亲争气。
在宜川中学读书的日子,我的文化课没落下,体育专长也没有荒废,比赛成绩不降反升。这段岁月对十五六岁的我而言,可以说是成长途中的一处心灵港湾。也正是父亲的这次“曲线战术”,让我等到了孙海平教练的垂青。
在我成长境遇中最困难、最压抑时,父母无比体谅地“缓一缓”,让我拥有了“柳暗花明”的世界,让他们拥有了一个“先成人后成材”的儿子。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篇五
自从12秒91惊艳雅典以来,来自四面八方的荣誉与金钱飞向中国“飞人”刘翔,令他眼花缭乱,应接不暇。但刘翔能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该拒绝就拒绝,该避让就避让,从容应对。
央视春晚是亿万中国人眼中的一道“饕餮盛宴”,为了上春晚,有多少人梦寐以求,又有多少演员、明星“打破头”挤着要上。按原定计划,刘翔将出现在200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组织者要求刘翔在晚会上献歌,刘翔表示,作为嘉宾在春节联欢晚会上露面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一定要唱歌,那么他将放弃这次机会,最后刘翔婉言谢绝了邀请。他说:“我是一名运动员,我的职业是跨栏,不是唱歌。”他的不俗之举,赢得了众多媒体和“翔迷”的赞叹。
早在2004年雅典归来,刘翔在“同一首歌——为奥运喝彩”晚会上一展歌喉后,各大唱片公司就趋之若鹜,要为其出专辑,有的开价竟达到了500万元人民币,让人好不眼热。但刘翔非常清醒,他没有为金钱所动,去灌制唱片。随后在9月4日上海各界庆祝奥运健儿凯旋的仪式上,他又立下誓言:“2008年正是我创造成绩的黄金年龄,我唯一的任务就是打破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续写中国田径辉煌。”结果,清醒的刘翔在2006年7月11日晚举行的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上,以12秒88的成绩提前打破了沉睡将近13年之久、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的12秒91的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
针对一些体育明星频频出场和走马灯似的作秀。有记者不厌其烦地问刘翔:“你会进入娱乐圈吗?”刘翔很清醒地回答道:“就算别人再怎么说我唱歌唱得好、人长得帅、广告拍得有型,我都不会加入娱乐圈。我很清楚。我只是一名运动员……”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换届改选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2007年12月11日,国际奥委会传来消息,中国飞人刘翔的名字也出现在候选人名单中。
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是运动员和国际奥委会官员之间交流的重要纽带,运动员一旦入选,任期将长达八年,等到任期结束后还有可能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难怪听到消息的刘翔父亲说:“成为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候选人是很大的荣誉,仅被提名也值得高兴。”父亲很想让刘翔今后往这个方向发展,争取在更高级别的体育舞台上,为中国体育多做一些事。但刘翔有自己的选择,面对提名,他宠辱不惊,在深深感谢国际奥委会厚爱的同时,表示一切荣誉都先放到一边,备战奥运会才是头等大事。
荣誉与金钱,曾让多少人迷失了自我,又让多少人忘记了自己的祖国。但刘翔,这个让全世界瞩目的飞人,却将一切荣誉与金钱都暂放到一边,而将备战奥运会看成头等大事,这种选择,无疑是一种大智慧。智慧的`选择来源于刘翔的清醒,因为他清楚,自己的价值在跑道上,哪怕未来光明一片,但现在自己只是在路上,甚至可以说,才刚刚上路。在奥运重压面前,刘翔坦然面对,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卫冕”呼声中,他说:“顺其自然。运动员没有必要自寻烦恼,还是要开心一点,我希望能享受更多快乐。”
在一片喧嚣纷扰之中,我们看到,夺得雅典奥运冠军之后的刘翔没有变,他的脑子一直很清醒,心态一直很平稳,而且变得更加从容淡定。刘翔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了解竞技运动的规律,善于自己给自己减压,他注重做好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注重日常训练和状态调整,注重自我发挥,顺其自然,对结果并不强求,他的确称得上是一个享受运动快乐的人。
刘翔的这份清醒,对其他奥运冠军以及各行各业做出点成绩的人们,都有很大的启示:淡看荣誉,淡看成败,拒绝诱惑,拒绝浮躁,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如何搞好本职工作上,沉下心来,继续为祖国的荣誉、为自己的理想而拼搏奋斗,这才是人生的大境界。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篇六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刘翔的生活》,读后,我真正体会到了要想取得成功,必须付出汗水!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刘翔从小就不怕困难,也从不肯向困难低头,他始终相信“流泪不如流汗”这句话。所以他才能取得成功!在全世界一举成名。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流泪不如流汗”,“不如”在哪里?就在于前者一无所获,后者能取得成功。我们不妨想一想,当你滴下汗珠时,成功的果实一在萌芽,收获已在眼前了,就多下点儿功夫,多留点儿汗,开创自己的一番大事业吧!所以,我也认为刘翔所坚信的话是成功者必经之路。
我在生活中,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我爸爸在暑假给我报了一个游泳班,一开始,我们先学憋气,我当时怎么也学不会,就失声大哭起来,那时,我妈妈走过来,对我说:“流泪不如流汗,你就算流再多的泪,又有什么用呢?它能让你学会游泳?”我听了,想了一会,觉得自己哭也没有用,不如多下些功夫。于是我又跑到老师那里,认真地学起来,尽管汗珠一滴滴流了下来,但是我也不去擦拭,因为我知道了“流泪不如流汗”的道理。
我想,大家都在农村看过农夫翻松泥土,虽然他们脸上都有汗水,但他们不在乎,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流血汗,就会有收获,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滴泪水和一滴汗水是不同的,经常动不动只会流泪的人,将来他必定一无所获,因为他没有付出汗水;相反,那些流出汗水的人,他们一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所收获!因为他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篇七
雅典奥运会上,尽管刘翔在赛前并不被广泛看好能夺取110米栏金牌,但是他在决赛中,完美地发挥了自己的技术优势,以近三米的优势率先冲过终点,并且以12.91秒的`成绩平了当时的世界纪录。7月12日,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中,刘翔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沉睡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刘翔是第一位在奥运会田径项目上获得金牌的中国男运动员,在获得这枚奥运会金牌时,刘翔仅21岁。
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因伤退赛,并引发了争议。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篇八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我是刘翔》的书,这是一部非常出色的自传体作品,生动地记述了奥运冠军刘翔如何从一个顽皮的男孩成长为奥运冠军、世界飞人曲折而多彩的过程,也展示了一个追风少年在现实世界中慢慢成熟的心路历程。全书文风亲切、坦率、幽默,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和细节,展示了刘翔真实的想法,澄清了不少不实的误传和谣传,并配有近200幅精彩照片,其中大量为首次公开。可说是一部极具震撼力的由真实人物、真实事件、真实感情构成的中国式励志读物。
假期,我也怀着崇拜的心情读了《我是刘翔》这本书。原以为刘翔的成功有着辉煌的经历,但是通过书里刘翔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小故事使我看到刘翔其实原本是一个平凡的人,从他的故事中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没有谁生来就伟大,只要你不懈的努力,才能换来成功。刘翔小的时候只是一个普通、顽皮的孩子,但是从小时侯打玻璃球开始,他的好胜心便十分的强。别人比他厉害,他就要比别人厉害,不知道这点是否影响了他以后的跨栏生涯。但他总是给他自己设立目标。他的训练十分枯燥,但他却一直以坚强的毅力刻苦地训练,比如,跨栏时的手臂挥摆练习,本来训练就很苦,师父孙海平还经常给他加大训练量,但无论训练有多苦,他都忍着。
刘翔还在书中提到:“我原本应该叫“刘吉”,显然,这个看似吉利的名字,因为与“留级”发音完全一样,被望我成龙的众亲戚一致否决……谁会知道,我的第一个全国冠军,是在手忙脚乱中诞生的……”
刘翔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我要向他学习,朝着目标,不懈地努力,成为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篇九
最近,我读了一个叫《刘翔的`故事》的文章,有所感想。
文章的大意是:刘翔从小酷
爱
跑步,十岁就到了城市体育学校去上学,他常常在其他
同学
都走-光了还在练跑步。有一次,他的教练要回家了,还看见刘翔在跑步,便劝他早点睡觉,明天还要早起。可是,当教练来到学校时,却见刘翔早已开始练跑步了。后来,刘翔去练跨栏了,他还是像练跑步一样勤奋、刻苦的练习跨栏。由于刘翔练习的时间比别人多,再加上跑步的基础,刘翔很快就超越了学校里所有练跨栏的同学。后来,刘翔去参加奥林匹克跨栏比赛,得了世界第一,并打破了世界纪录,成了世界上一名伟大的跨栏运动员。刘翔为
什么
会有如此好的成绩呢?就是以为他在平时用心、刻苦的练习,所以才能够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再有那么多高手的环境下得到冠军。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也应该
学习
刘翔这种刻苦、勤奋的精神,刻苦、努力的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真去在将来赚大钱,为世界做出贡献。刘翔的故事读后感篇十
雅典,爱琴海的夜风轻拂古老的阿提卡平原。夜色中,灯光骤然聚焦在一张年轻的黄皮肤的脸上——中国的刘翔。
今天,他站在了奥运会短距离径赛决赛的起跑线上。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因为在1的奥运会历史上,他是第一位站在这里的中国人。
少年之星险夭折。
刘翔走上田径场是非常偶然的。前,少年刘翔就读于上海市普陀区的管弄新村小学,因为他个子比同龄的学生高,手大,力强,扳手腕从来不吃亏,而且脑子活络。教体育的钟老师让刘翔参加跑步训练,由此成了他田径生涯的起点。
一开始的那段日子并不顺利,少体校录取了他,家里的长辈都不同意。妈妈说:“我们翔翔是要读书上大学的。”
唯有父亲刘学根是刘翔最有力的支持者。他的理由是,小时候参加体育锻炼对身体有好处。父亲年轻时喜欢体育,玩耍石锁、石担,知道好身体的重要性。
最初的几年里,刘翔练的是跳高。现在想来,那段“歧途”使少年刘翔对田径的栏架有了初步的感觉。一直到四五年级,刘翔赢得了市“跳高小能手”的荣誉,长辈们方才转变了态度。
初一时,刘翔的身高窜到了1.70米以上,在上海市的中学生比赛中100米拿了亚军。有人说,刘翔是跑步的料,他的爆发力强,冲刺好。这样他又进入了市体校,开始练跨栏,一年多就进入了全国少年前3名,然而这时的刘翔心理上出现了一个非常强烈的“排斥期”,少年星途差一点就此夭折。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篇十一
20xx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的决赛上,有一个身影让中国铭记,有一枚金牌改写了历史,一个让中国骄傲、让人们自豪的运动员,他就是刘翔!
20xx、20xx、20xx年刘翔再创佳绩,甚至跑出了12.88的好成绩,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
就当人们沉浸在喜悦中,期盼着刘翔能在北京奥运上再夺金牌时,20xx年6月13日古巴小将戴伦・罗伯斯竟跑出了12.87,就在这时刘翔的教练又说出他受伤的消息,这让很多中国人捏了一把汗。就在比赛的前几天,刘翔的跟腱又受伤了,一发力就站不稳。
20xx年8月18号,上午11时45分,万众瞩目的刘翔终于出现在跑道上,全场沸腾,但刘翔的面部表情却格外难受,腿也总是踉踉跄跄的走来走去,这个景象让全场中国人的心都揪起来了,在比赛前还在贴膏药。准备比赛了,刘翔正准备舍命一搏,谁能想到有人抢跑了,刘翔无奈的揭下了号码牌……..
接下来的比赛,是让所有中国人为之心痛的一景:刘翔揭下号码牌,无奈的转身,踉踉跄跄的走向出口,脸上无奈的神情,走出场地,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一块挡板前,痛苦的坐下了,接着低下了头……然后只听见场内的广播说:“刘翔因伤退出比赛。”后来有一个特写是写观众看屏幕关注刘翔,很失落的神情“镶嵌”在他们脸上。
比赛结束后,有一个新闻发布会,刘翔的教练孙海平泪流满面,在交谈中,好几次因为伤心哽咽了,他说:“刘翔在进场前,有三个医生为他治疗,用冰冻、喷雾等等都不管用,最后……他都站不起来了,全身都在抖,因为跟腱是个发力点,一用力就发软,我……。”
比赛后,有记者采访了刘翔,他这样说:“不是万不得已,我不会做出这个决定,我也不会退出!”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篇十二
你一定还记得令人兴奋的那一幕: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2秒91的突破性成绩,成为中国田径项目上的第一个男子奥运冠军;你也一定还记得令人沮丧的那一幕: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刘翔却因为脚伤无法支撑,枪响后跑了几步就停下脚步选择了放弃,提前认输告别比赛。
这让刘翔承受了许多批评甚至是谴责,有不少人指责刘翔缺少一个运动员应有的奋斗精神,甚至还有人拿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中的马拉松选手阿赫瓦里和刘翔作对比。阿赫瓦里的事迹确实很感人,在当年的奥运会上,阿赫瓦里因碰撞而摔倒,导致膝盖部位的肌肉组织破裂,肩部脱臼,但他并未就此退出,而是一瘸一拐地继续向终点跑去。由于剧痛,他的慢跑比寻常人散步还要慢,他的膝盖不断地流淌着鲜血。
他在到达终点后,说:“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开始比赛,而是要我完成比赛!”阿赫瓦里那勇敢坚韧的精神使他受到了远比冠军更隆重的礼遇,人们甚至忘了统计他的确切成绩,在奥运成绩册上只有他获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排在他之后的18位选手,都是因各种原因中途退场的。
不可否认,与阿赫瓦里坚持到底的精神比起来,刘翔的认输确实非常干脆,这似乎也并不是体育精神所提倡的。尽管如此,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刘翔选择了一次认输,却并没有选择永久放弃。所以,从2008年放弃比赛后,刘翔一边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治疗他的脚伤,一边放弃了许多小比赛,直到2010年年底,他才陆续参加了一些比赛,并且一直保持着“并不十分投入”的状态,虽然也曾拿到过一些名次,但对于“世界飞人”的刘翔来说,那根本不算是成绩,有不少人甚至沮丧地认为——刘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然而,随着有效的治疗和适度的训练,刘翔的脚伤恢复得越来越好,在2012年这个新奥运年里,2月18日,刘翔终于参加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比赛——在英国伯明翰举办的室内田径60米栏赛,结果,刘翔以7秒41的个人生涯最好成绩击败古巴名将罗伯斯,取得了自己在新赛季的“开门红”,他也由此刷新了自己所保持的亚洲纪录!
刘翔信心十足地预计,在不久的伦敦奥运会上,他完全有能力维持甚至是打破自己所创造的前世界纪录!
再一次成功突破自己的刘翔在和记者谈论起2008年的“认输”时,冷静地说:“我很佩服阿赫瓦里的精神,但阿赫瓦里也是因为这样而把自己的脚彻底弄垮了,再也不能参加比赛了,这应该也算是一种遗憾。而我当初之所以认输,就是希望将来自己能够赢得更加精彩!”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篇十三
2011年4月13日,在北京体育大学参加有关活动的“飞人”刘翔,向外界透露了他的一个惊人动向:起跑技术已经从原先的“八步”改为“七步”上栏,并且将在5月15日的黄金大奖赛上海站采用这一新技术。
所谓“七步上栏”或者“八步上栏”指的是从起跑到第一个栏架之间13。72米的距离中,选手所跑的步数。目前世界110米栏最快的两人:美国的奥利弗、古巴的罗伯斯,采用的都是七步跑———那是一种对选手身体素质及爆发力要求很高的技术。
刘翔小时候,他的爷爷为了接送他上学,在70岁的年纪去学骑自行车。这件事给刘翔的触动很大,他一直记得爷爷的教诲:“没有什么事是不可以改变的',如果你决定改变,就一定要做好。”
在去年亚运会夺冠后,尤其是今年2月参加完德国两站室内赛后,刘翔的感觉还不错,认为自己还是行的,但他同时认识到,要想突破和超越,光有这点感觉可能还不行。所以,在从德国比赛回来后,刘翔主动找到了师傅孙海平,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想从起跑上做文章,我觉得‘七步上栏’是一门技术,罗伯斯和奥利弗都掌握了,我也应该去尝试一下,通过‘八步’改‘七步’,去掌握新技术,去缩小前半程与他们之间的差距。”
孙海平一听,内心非常高兴,不过,孙海平十分清楚其中的难度,十几年的习惯,突然要改,能做到吗?他提醒刘翔说:“因为这个改变涉及神经系统,很多形成了条件反射,要改变的难度是非常之大的。”不料,刘翔回答说:“罗伯斯和奥利弗都能改成功,而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最近我又发现一名身高只有180cm的跨栏运动员也可以采取7步上栏,那么我刘翔为什么不可以呢?”
“说改就改,必须完成!”刘翔给自己下达了死命令,马上付诸行动。除了按照师傅制定的“一整套改造计划”认真训练外,刘翔还非常注意从一些生活细节上来配合调整,他以前穿裤子是先伸右脚,然后左脚,而自从改七步上栏后,他现在则是先左脚,再右脚。
八步变七步,也许只有千分之一秒的差别,但是对于十几秒的110米栏来说,它却关乎最后的成败。孙海平在介绍这一新技术的“亮点”时说:“以前,刘翔八步上栏,中间要调整一步,就好比中间有个小碎步,不能太发力,否则就直接冲到栏架前了,那第一个栏就不是跨了,而是跳栏了,而现在改成七步后,就不用倒脚了,可以比较顺脚地跨第一个栏。这样一来,就可以相应缩短起跑到上栏的时间,起跑尤其是前3个栏好起来后,就可以更好地衔接后面7个栏,会越跑越快!这就是新技术的优势所在。”
功夫不负有心人,梅花香自苦寒来。目前,经过两个月来的艰苦训练,刘翔的“七步上栏”技术已经初步练成,经过多次测试,效果不错,成功率已达到了80%。这也标志着,刘翔从此成为了中国第一、世界第四能够使用该技术的运动员。
得知刘翔“七上八下”的成功,人们无不为他这种敢于挑战、勇于超越自己的精神所感动。一位翔迷说:“刘翔没有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在面临瓶颈的情况下,勇于转型,积极寻求突破,他的这种自信、敬业和不服输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相信刘翔一定能重回世界巅峰,夺取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胜利!”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篇十四
通过翻阅史籍,发现一个在跑步方面能与刘翔有一拼的人物,此人名叫杨大眼,生活的时代是北魏。
杨大眼,人如其名,给人第一感觉就是眼睛比较大。三国时期张飞的眼睛也不过大如铜铃,而他的却是“大如车轮”。除了眼睛大之外,杨大眼还有一项绝技,那就是跑步快,这一点和刘翔的特长一样。遗憾的是,杨大眼没有赶上好时候,当时正值封建社会初期,统治者对体育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田径比赛,自然也没有奖金。普通人饭都吃不饱,哪来的力气去跑步——吃饱撑的人除外。
杨大眼家境很好,祖父杨难当,在南朝宋,先后被封为冠军将军、秦州刺史、武都王,后来投靠了北魏,拜征南大将军,秦、梁二州牧、南秦王等职务。总之,杨大眼的家族算是一个有影响力的'豪门。
跑步快不能用来吃饭,杨大眼就利用这项特长当敲门砖,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当时正值乱世,北魏孝文帝准备南伐,兵蛋子可以随便抓来一些充数,领兵打仗的人却不能这么做。
不想当将军的兵不是好兵,所以很多人都来应聘,竞争十分激烈。然而选了一大圈,李冲发现,人虽不少,但合格的并不多。杨大眼知道后,认为属于自己的机会来了,就前去毛遂自荐。
杨大眼没有利用家族的影响托关系走后门,在面试的时候,他除了眼睛大些之外,长得也不比别人粗壮,根本不被重视,尤其是负责这件事的李冲。但杨大眼并不气馁,恳求李冲给他一次机会来展示绝技。李冲很好奇就答应了。杨大眼的绝技就是跑步,但不是绕操场转圈圈,而是从腰里抽出一个三丈多长的绳子,系在发髻上,向前奔跑,竟然“绳直如矢,马驰不及”。李冲看完后大喜说:“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材若此者也。”(《魏书·杨大眼列传》)遂以杨大眼为将官。
通过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知道,身怀绝技有时候并不能直接转换成生产力。比如刘翔,如果他不通过比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即使跑得再快十倍也没有什么意义。杨大眼依靠自己的特长当上了将官,但真正领兵打仗的时候他的绝技对胜利的作用不大。杨大眼利用自己的特长当上了将官,刘翔自然也可以借助自己的优势成为教练。
杨大眼南征北战,战功赫赫,这一点与刘翔在体坛取得的成绩很相似。然而,杨大眼并没有为此沾沾自喜,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弱点——文化水平不高,基本上是目不识丁。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也为了甩掉大老粗的帽子,他努力学习。利用战争间隙,“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日积月累,倒也听会了不少字,后人称他的读书方式为“耳读法”。别小看他只认得几个字,在文盲普及率极高的古代,他已经算是正宗的知识分子。可以说,杨大眼作为一名将官,十分够格。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篇十五
刘翔,1983年7月13日出生于上海市普陀区,中国男子田径队110米栏运动员。中国体育田径史上、也是亚洲田径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冠军、室内室外世锦赛冠军、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
2004年,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91秒的成绩追平了由英国选手科林·杰克逊创造的世界纪录,夺得冠军。2006年,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保持13年的世界纪录夺冠。2012年6月,世界110米栏排名第一,刘翔时隔五年后重登榜首。2012年8月7日,伦敦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中,刘翔因伤结束奥运比赛。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篇十六
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的决赛上,有一个身影让中国铭记,有一枚金牌改写了历史,一个让中国骄傲、让人们自豪的运动员,他就是刘翔!
2006、2007、2008年刘翔再创佳绩,甚至跑出了12。88的好成绩,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
就当人们沉浸在喜悦中,期盼着刘翔能在北京奥运上再夺金牌时,2008年6月13日古巴小将戴伦·罗伯斯竟跑出了12。87,就在这时刘翔的教练又说出他受伤的消息,这让很多中国人捏了一把汗。就在比赛的前几天,刘翔的跟腱又受伤了,一发力就站不稳。
接下来的`比赛,是让所有中国人为之心痛的一景:刘翔揭下号码牌,无奈的转身,踉踉跄跄的走向出口,脸上无奈的神情,走出场地,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一块挡板前,痛苦的坐下了,接着低下了头……然后只听见场内的广播说:“刘翔因伤退出比赛。”后来有一个特写是写观众看屏幕关注刘翔,很失落的神情“镶嵌”在他们脸上。
比赛结束后,有一个新闻发布会,刘翔的教练孙海平泪流满面,在交谈中,好几次因为伤心哽咽了,他说:“刘翔在进场前,有三个医生为他治疗,用冰冻、喷雾等等都不管用,最后……他都站不起来了,全身都在抖,因为跟腱是个发力点,一用力就发软,我……”
比赛后,有记者采访了刘翔,他这样说:“不是万不得已,我不会做出这个决定,我也不会退出!”
再回顾一下吧当央视动用直升飞机转播刘翔的比赛,当鸟巢座无虚席地等待中国飞人像他的名字一样轻灵地飞翔,当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亿万双眼睛目睹刘翔因伤退出比赛,让我们一起祈祷,祈祷刘翔早日康复,期望他在不久的将来再次站在110米栏的跑道上,向世界彰显自己的力量。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篇十七
刘翔,田径运动员。
他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他所表现出的自信、踏实和努力使他在中国青年中的偶像地位更加牢固。
回顾20xx年的国际体坛,除了德国足球世界杯和多哈亚运会之外,没有举行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的大比赛。然而,在中国体坛却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件—田径运动员刘翔创造了一项新的短跑世界纪录,他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的12秒91的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而这0。03秒的时间,却让各国选手争先恐后地在跑道上追了整整13年!
“狂言”与行动。
记得20xx年,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得男子110米栏决赛冠军之后,当中外记者把刘翔团团围住,让他谈谈夺金牌的感想时,谁都没料到从刘翔嘴里吐出这样的话来:“亚洲有我,中国有我!我,是奥运冠军!”习惯于谦虚做人的中华民族,被他的这番话震惊了,那一刻,就连最挑剔的媒体记者都向他伸出了大拇指,感谢他说出了压在中国人心头已久的“狂言”。当世界田径把中国人远远地抛在身后,我们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在跑道上创造世界纪录时,这样的“狂言”太需要了。它就像一针强心剂,不仅刺激了中国体育人的神经,也刺激了普通百姓的神经。
如果没有当年的这番“狂言”,恐怕也就没有刘翔在20xx年x月xx日瑞士洛桑国际田联大奖赛上的刷新世界纪录。自雅典奥运会之后,人们再也没有听到过类似的“狂言”,但刘翔却一天也没有忘记自己是谁,应该干什么,他用每一次认真的训练、每一场尽力的比赛,一步步朝着既定目标前进,那就是打破世界纪录。
但是,仅有一个宏伟目标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把其他杂念抛到九霄云外,一门心思地做一件事情,还要有一种舍我其谁的勇者气概,刘翔就是这样的典范。20xx年年初以来,刘翔由于脚伤,5月份以前基本上没有参赛,训练也不系统。所以当他7月份出现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大奖赛的跑道上时,人们并未对他抱有希望,只当是一项平常的比赛,热热身。况且,刘翔两侧齐集了几乎所有世界上最优秀的110米栏选手,他们中既有美国人阿诺德和特拉梅尔,又有法国人杜库雷和古巴小将罗伯斯。结果,冠军却被刚刚伤愈的刘翔夺走了,不但如此,还创造出12秒88的世界新纪录。尽管刘翔的对手们嘴上没说什么,心里的郁闷可想而知:轮到谁也不该轮到这个中国人。特别是那个阿诺德,他的12秒90也打破了世界纪录,却无奈落在刘翔之后,只能看着纪录向刘翔微笑。
还有一点十分重要,那就是刘翔用行动粉碎了世界的质疑。对于雅典奥运会的胜利,世界体坛多少是有些怀疑的,原因很简单,他们认为中国人短距离直道的能力不足以拿到奥运金牌,至少是个意外。所以在过去的两年里,对刘翔的“飞行药检”在国内外共有近百次,几乎是每周一次。如此密集的药检,至少说明国际田联想要证实中国田径的能力。
在田径界,人们把刘翔的腾飞称为“刘翔现象”或“刘翔模式”。他的进步之迅速、之稳定,既来自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更来自于敢想敢做,不把外国名将当做神的勇气,你能做的,我为什么不能?如果像有些人那样,一说中国田径不行,就拿出“亚洲人与欧美人的体能不一样”的理由搪塞,那么,中国人永远都不可能把自己的名字写进短跑的世界纪录中。
盘点20xx年的比赛,“翔飞人”还有一个值得骄傲的赛事—9月10日斯图加特国际田联黄金联赛总决赛,他以12秒93的成绩赢得了自己第一个总决赛的冠军,进一步确立了在世界短跑项目上的领先地位,也让怀疑他的人彻底心服口服。
感恩与回报。
刘翔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他的知恩图报是个因素。他不仅有感恩之心,也有感恩之举,在这一点上与夺得金牌同样值得称道。
刘翔习惯将自己的教练孙海平叫师傅,而他的行为也如同旧时的徒弟一样,言听计从、毕恭毕敬,对待师傅如同父母。有几件事能说明师徒俩的关系。20xx年10月,孙海平继刘翔之后,也在上海市普陀区有了一套四室两厅的大房,而且师徒俩能隔窗相望。这套房可是弟子“挣”来的。刘翔不怕师傅的房子比自己的大,“师傅就该比徒弟住得好”,这是他的真心话。当然,在这件事上普陀区领导和开发商都做了贡献,但没有刘翔后来的“免费”代言,即使能够兑现,师傅心里也难免会忐忑不安。
刘翔还有个习惯,就是每年的大年初二,都要去师傅家拜年,此举足见他的感恩之心有多么真诚。刘翔觉得自己应该这么做,因为师傅为了专心训练他,把年迈的母亲都送到了敬老院,他怎能不心存感激。而孙海平对弟子也有回报,那就是多年如一日地教导他,培养他、设计出“刘翔模式”。这个模式的核心就是遵循科学的训练规律,不揠苗助长,每天只练三个小时,寻求持续发展。但是,在当今追求既得利益、虚伪浮躁的社会现实中,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而孙海平做到了,他从长远着眼,逐渐把刘翔的优点展现出来,避免了司空见惯的伤病。即使是20xx年2月15日的左脚踝软组织挫伤,也是刘翔经历的一次意外。可以说,没有孙海平,就没有刘翔在跑道上不停地飞奔,冲刺,获胜。
由此,师傅与刘翔如同父与子的关系,对世界纪录的诞生所起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自从孙海平把刘翔重新要回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之后,两人便再没分开过,刘翔从全国冠军、世界青年冠军、亚运会冠军到奥运会冠军,每个脚印都有孙海平的心血与付出。
看看现在体坛上司空见惯的师徒失和事件,真正从始至终走下去的能有多少?而师徒失和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影响显而易见。
团队与个性。
还有一个现象令人欣喜,刘翔现在不再孤独,他的队友史东鹏正在后面追赶,多哈亚运会摘走亚军就是明证,而其他师弟、师妹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中国田径男女栏项目向世界的整体冲击。虽然到达终点需要时间,但我们会耐心等待。
诚然,土壤环境再好,是颗种子才能发芽。“刘之队”上下和谐,最关键还在于刘翔自身的努力。幸运的是,刘翔鲜明的个性为这个团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奠定了基础。
不说别的,只拿刘翔在洛桑打破世界纪录后,一屁股坐到计分牌上的动作就足以显露他的个性。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这个举动有些狂妄,不就是个冠军吗?至于吗?于是乎,网络上出现了批评之声。但这就是刘翔,他有理由做他想做且不违规的事情。比赛结束后,他脱下背心,赤膊披上五星红旗庆贺自己的胜利,也是中国人的胜利,这有何不妥?张扬的个性,正是刘翔与众不同的地方。更为可贵的是,教练孙海平从不打击和压制弟子的张扬,让他淋漓尽致地抒发,鼓舞了他们自己,也鼓舞了全体中国人。
刘翔还有其他优点:幽默、风趣、热爱生活。他也有别的爱好,上网、唱卡拉ok、听音乐,所有年轻人喜爱的东西,他都喜爱,绝不因为是个世界冠军就把自己束缚起来。做广告,他挑选的是知名品牌,做就做得响当当的。其实,年轻人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偶像,看得见,学得来,用得上。更重要的是,刘翔的偶像魅力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不是谁吹出来、树起来的,他的榜样作用深深地打动着、感染着青年一代,是最好的精神文明教育。
当然,刘翔也不可掉以轻心。正如他和师傅在多哈亚运会演播室接受央视体育频道采访时所说,最大的目标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夺冠,相信他们会按计划完成自己的夙愿。而在此之前,他们要准备好在今年计划参加的8项国际赛事中,开始新一轮的冲击。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篇十八
今天,我看了《谁说飞人刘翔是折翅?信念的翅膀永浩翔》这篇文章。
内容讲的是:今天上午11点50分,在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中,刘翔哥哥因脚受伤而退出比赛。他很痛苦,他的老师孙海平更是泪如雨下,泣不成声,就连在场的很多观众和记者都失声痛哭。人们的痛苦之情溢于言表!
我看完这篇文章的感想是:如果我是110米栏运动员,我就会替刘翔哥哥去比赛,我就会努力为他、为中国争夺第一名。刘翔哥哥,中国人为你骄傲和自豪!我也为你骄傲和自豪!你一定要战胜心中的痛苦,勇于面对自己的。伤痛。刘翔哥哥,你不会折翅的,你会在辽阔的天空上永远的飞翔!
刘翔哥哥,你说的你一定会东山再起的,所以你不要放弃。我想给你送一束鲜花,但是太远了,因为你远在北京,而我身处甘肃省的白银市,所以我用这种方式表达我的心意——别哭,刘翔哥哥,你永远是我心中最棒的运动员!谁说飞人刘翔是折翅?信念的翅膀永浩翔!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篇十九
奥运退赛和13个月的疗伤,让刘翔从聚光灯下回到一个真实简单的运动员身份,经过一年的蛰伏,他想清楚了自己需要的是找回做自己的心态和勇气,可他身后的人们却未必这么想。
在央视田径专项记者冬日娜眼里,复出后的刘翔有很大的变化。“我能感觉到刘翔是真的放下了,”冬日娜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从对他的赛前采访看,以前不大敢多打扰他,会有意识地保持距离;但18日对他的赛前采访,我觉得他的谈话欲望特别强烈,一个问题抛出去他可以说一堆。”这位刘翔最“贴身”的记者感觉是“经过这一年,他现在放松、自信,也淡定了很多。”
过去这一年,刘翔的生活变得很安静,他最主要做的是疗伤和恢复训练。他和师傅孙海平几乎阻绝(或被阻绝)了所有媒体和各种活动的“骚扰”,成为一个普通的正在治疗的运动员;而另一方面,公众对他的期待,以及因期待失落的不满一直包围着他,正在恢复中的刘翔,需要承担的不仅是来自身体和心理的信心重建,同时还必须对抗外界的`各种声音,让自己不受干扰。
安静的幸福夹杂着重生的痛苦,大概刘翔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一年。这或许是他最坏的一年,也是最好的一年。
最难熬的日子。
2008年8月18日,刘翔退赛一个小时后,《解放日报》记者张玮拨通了刘翔爸爸刘学根的电话,想安慰他一下,电话却被对方挂断了。
张玮是刘翔个人传记《我是刘翔》的整理者,也是刘翔一家的好朋友。他给刘学根打过很多次电话,从来没有被挂断过。过了一分钟,刘学根回电过来,这时张玮反倒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气氛一度很僵。“后来还是他先开口说,‘没关系的,下次再来嘛’。”张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刘翔的父亲在赛后当天就哭得一塌糊涂。“那段时间他很痛苦,每天晚上都会一个人哭。”
至于好友刘翔,张玮根本就没有打电话给他——因为肯定关机。他只是发了一条短信过去,大概内容是“大家一样会支持你”。
第二天,刘学根去运动员公寓看刘翔,儿子正趴在那里接受按摩。看见爸爸进来,刘翔抬头看了一眼,又脸朝地趴下了。刘学根没跟他说话,隔了一会儿,忽然发现儿子头下的地板湿了,他的眼泪正在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从北京回到上海,刘翔拒绝了所有的媒体和活动。电视里反复重放奥运的精彩画面,他从来都不看。家里基本不敢开电视,所有人都有意地避开“奥运”“08”这样的字眼。10月,张玮和同事去刘翔家问候,那时候他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的,刘妈妈在家里开玩笑地说,“哎呀,瘸子来啦,瘸子来啦。”刘翔跟平常一样乐呵呵地同他们聊天,但午饭时,大家还都是心照不宣地岔开了有关北京奥运的话题。
“刘翔是那种嘴硬的人,有压力他不会说出来。”张玮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一个更残酷的现实是,退赛之后,拖着一只伤腿的刘翔只怕还来不及调整情绪,就必须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未来。
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保守疗法和手术。
其实,刘翔的脚伤已经积累了好几年,但迫于比赛压力,他一直选择保守疗法,根本没有办法像普通运动员那样停下来根治。
“刘翔是特别爱惜身体的一个人,”央视田径专项记者冬日娜说。跨栏是最容易摔倒的体育项目之一,几乎所有的职业选手膝盖上都有疤,但刘翔很注意身体的协调性,极少摔跤,身上从来没有动过一个小手术。
与刘翔相熟的冬日娜曾在那时给他发短信说:“你可千万别开刀”。刘翔的回复是:“我才不开刀,开刀就完了,人就伤了元气了。”动过好几次手术的姚明也劝他认真考虑,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手术:“就算做得再成功,一旦开刀,你的脚就不再会像你原来的脚了!”
但是,保守疗法意味着,情况还会跟北京奥运之前一样,只能继续“”。“如果不开刀的话,熬着、养着也可以,但是说不定哪天又崩溃了。”张玮说。
究竟做不做手术?国内没有治疗跟腱病的专科,“会诊的时候,北京上海各处的医生都吵翻了,足足争了三个月,”冬日娜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道,“他一直跟他爸说‘你们别担心,我挺好的’,但其实等待的那段日子他挺不开心的,也有过退役的念头。”
10月底,刘翔决定去美国休斯敦做一个检查。专家们发现他右脚的几个钙化物已经很大了,靠中药敷是消不掉的。经过跟教练组、田管中心的商议,刘翔终于忐忑不安地做出了手术的决定。
2008年12月5日上午,刘翔在休斯敦接受了跟腱手术。1小时20分钟后,医生成功地从刘翔的脚中一共取出来3个钙化物和1个骨刺。而他迷迷糊糊地醒来时,却问周围的人:“我在哪啊?”
手术顺利结束。但那只是他康复万里长征路上的第一步。
刘翔的故事读后感篇二十
今天,我们全家兴奋极了,因为今晚要进行110米的跨栏决赛,中外闻名的刘翔叔叔是代表中国参赛的选手。
刘翔叔叔刚上场的时候,我觉得他有点紧张,但他看到现场那么多观众为他加油,他轻松多了。只听一声枪响,比赛开始了,刘翔叔叔象一支离弦的箭射了出去。他抿着嘴、咬着牙、奋力摆动着手臂,腿有节奏地跨着栏。在前三个栏,刘翔叔叔和其他对手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我着急地大声喊:“刘翔叔叔快超过他们啊!”刘翔叔叔好象听到了我的加油声,跑得更快了,一下子把其他选手远远甩在了后面。结果刘翔叔叔第一个冲过了终点。我兴奋得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大声叫道:“刘翔叔叔你真棒!”
我知道在2008年奥运会刘翔叔叔因腿伤退出比赛,但是由于他不气馁,继续练习,终于在这次亚运会取得了金牌。我觉得他能战胜自己很了不起,我要向他学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703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