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方向。写总结时要注意结尾部分,可以用激励和展望未来的方式来提升文采。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不同行业对总结的要求和展示方式。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篇一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初中美术课程是一门艺术性学科,具有较强的鉴赏性、主观性和抽象性,极易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教师教学任务的开展。因此这就需要初中美术教师积极开展愉快教学,形成愉快教学氛围,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美术技艺。
一、愉快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愉快教育,简单地说就是教师通过各种科学方式的引导,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动脑、动手,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让学生从知识以及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感、满足感的一种教学方式。这其中,调动学生的持久学习兴趣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环节,贯穿于整个愉快教学过程的全过程。对于初中美术教学而言,愉快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能够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力,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将过去教师对学生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双向交流的教学模式;同时,愉快教学还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授课过程的各个环节,在欢声笑语中拓展学生的美术思维、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完成初中美術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任务。
二、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如何融入愉快教学。
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实施愉快教学法,老师要以美术科的特点为出发点,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愉快因子,施展灵活多变的且学生又十分欢迎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美术兴趣,最终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美术知识。针对这一基点,笔者提出了自己的尝试方法。
1.老师展现出亲切自然的教态,与学生一起共同营造愉快的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老师的教太是老师的内在气质与外部表情的综合反映,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学生当时的情绪和心理。老师的教态好,对学生就会产生轻松、亲切、愉快地感觉,显然对学生是有积极作用的。对老师的微笑,学生一方面能够受到感染,使其领悟到老师的爱护、关心、友谊与理解,另一方面,学生也会从中感受到老师的鼓励,从而产生爱老师的热情和爱老师所教的那门课的激情,所以,老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要做到自然与亲切。特别是老师在面对差生时,更是要做到一个好的教态,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教育效果会远远超过严厉批评所产生的效果,还会有效地消除师生间的情绪对立。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拥有良好的教态,给师生间的情感和认知方面的沟通创造良好的心态环境卫生,消除所有的消极因素,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2.合理充分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兴趣。
美术,是通过视觉获得信息,其实就是视觉艺术,这就要求美术教学必须是直观的。所以,在美术课堂上,恰当地引入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充分地把学生的听觉、视觉调动起来,感知到美,从而激发起学生深厚的.兴趣,对愉快教学的实施是十分有利的。
3.强化课的导入充满艺术性。
一堂成功的课,必须在开始就能引人入胜,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课堂的导入是十分重要的,需要老师认真钻研教,精心设计。导入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种教学艺术,要求老师以教材内容特点为出发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创造性的、精心的设计。教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艺术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展现了老师的审美性和创造性,通过创造性的表现,才会形成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才会使学生体会到艺术美的感受。
4.老师努力促使教学气氛活跃而轻松,对学生进行释压。
就目前的初中教育来看,学生由于大量的作业、考试而压力很大,使得很多初中学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诸如脆弱、依赖、孤独、焦虑、固执等等心理障碍。所以,美术教学理应充分发挥其育心的功能,尽可能地释放学生的压力,能够给学生一个愉快、轻松的成长环境。这种环境的创设可以借助小游戏、小故事、玩一玩、小魔术、赛一赛、做一做、猜一猜等等,使学生能够心情舒畅、愉悦地进行学习,对学习产生一种由衷的欲望,而不会感觉到是一种压力,其学习的心态是积极的、主动的。
5.努力在教学活动中设计趣味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
分析研究人类进步的历程后发现,文明程度的提高其实是以人类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前提的,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是以创造为重要手段的。对美术教育而言,长期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过分偏重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大量积累,而进行机械地大量训练,在这种教学形式下,扼杀了许许多多本身就很赋艺术灵性的学生,使他们在幼小时就成了艺术的奴隶。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老师努力设计出富有趣味性的且与教材相关的教学活动,可以很好地有效地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愉快教学的有效进行还需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了解到愉快教学的美好成果预测愉快教学在学生中发挥的作用是进行愉快教学的前提。愉快教学的方式有很多相信重视初中美术的教师会创造出更多更有用的方法让学生的美术情操、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的愿望我相信只要努力愉快教学的教学方式肯定能达成这个美好的愿望。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篇二
美术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上好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堂富有特色的教学课能让学生们印象深刻,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上好美术课呢?其实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教学特色。而要形成一定的特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过程要富有特色。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许多时候会增加一些内容。然后教师往往以自己的爱好选择作品,从而一味地追求“纯艺术”忽视了学生的已有认识与欣赏水平及欣赏的心理倾向。这种教学方式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开始出示范作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教学成了老师的一种演讲。美术教学也是主客体的统一,教学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学的情趣,获得深刻的体验。这样的教学则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发展。
二、在教学艺术上要讲究特色。
小学美术教学在教学上要讲究艺术。意境教学就是这种艺术上的一种方式。什么是意境呢?唐代大画家张璨论画有两句话:“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和心源的凝合,成了一个有生命的结晶体,鸢飞鱼妖,剔透玲珑,这就是“意境”。一切艺术的中心之中心。意境是造化与心源的合一。广义来说就是客观自然景色与主观生命情感的认识交融和渗透。在教学时要发掘这件作品的意境,抓住作品的意境来教学。让学生明白一个没有意境的作品只是一些色彩、形状、线条的机械堆砌。因此,我们要教学生体会作品的意境,然后从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让学生从作品的色彩、形状、线条、空间、明暗、质感等方面充分挖掘作品意境,教师可用电脑特效、音乐陪衬、语言的生动描述、适当的形体语言以及亲自绘画等来渲染意境。
三、深入大自然感受美。
在教学中,晴朗的日子里,我会带着学生走出课堂,看天上变幻无穷的云朵,看太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的绿叶,听鸟儿清脆的叫声,闻各种花香,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是如此的奇妙。记得在教学《生活中的暖色》这一课前,我带领学生仔细观察了校园中的树叶,(时值深秋)并且告诉他们,可以捡拾一些从树上掉下来的你喜欢的树叶。上课时,我让学生交流这次活动的收获,其中有位学生这样说:“老师,我以前一直以为秋天的树叶都是黄色的呢?其实不是这样的,秋天的树叶是五彩缤纷的呢?有的变成黄色了;有的变成红色。”而学生在深入大自然之后便会深刻的感受到美。
四、教学方法上要富有特色。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提倡快乐教学。文艺理论家贺拉斯提出应“寓教于乐”理论,深刻指出“教”与“乐”的辩证关系,教寓乐中,乐为教存。美术课的快乐教学从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抓住教材特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快乐因素,采用学生喜爱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快乐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的教态应自然亲切,师生共同创造一种和谐快乐的气氛。比如老师一个微笑,一个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话,一个暗示的动作,有时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让学生接受。
第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增强课堂趣味性。美术是一种欣赏的艺术,通过各种现代化教学让学生引人入胜。通过视觉、听觉来感知,从而更好地激发兴趣。
第三,拓展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的情感。在教学中,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了解古今中外的美术知识,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更加喜爱美术课。第四,增强学生自信,体会成功的快乐。自信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一个人有了自信心,不论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将成为强者。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境中,参与其中,体会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让他们体会自己身临其境的存在价值,并在成功创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第五,多与学生谈话,掌握谈话的技巧。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提问的目的要明确,要带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的麻烦情况要有充足的预计,并为此还要准备好正确的答案。对此法的运用要带有启发性,所提问题要构成前后连贯,层层深入、逐步引向结论的问题系列,还应讲究谈话技巧,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要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应搞突然袭击,而且谈话的形式要活泼多样。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有明确的表示,要鼓励他们敞开思路,大胆发言,错了也不宜过多批评。
总而言之,现代的美术教学是多元化的发展,美术具有最广泛的内容。在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身个性。教师构建特色美术课堂可以把学生们从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优势。经过我本学期以来的实践,我认为适当地进行特色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夏一铭.生活,美术教学的源泉――小学美术特色教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5,19.
[2]李勇.浅谈小学美术的特色教学[j].科学中国人,2015,7.
[3]孙桂霞,张燕燕.基于“课标”的小学美术地方特色教学初探――《精美蒙古刀》教学案例分析[j].中国美术教育,2014,1.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篇三
:艺术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地域文化构成优秀的中华文化,各地区的文化特色是艺术教育创作和学习最主要的素材。所以,现在很多从事艺体教育的学者都深入各地区,融入不同的地域去考察地域文化,并成立课题进行研究。
教师通过传授美术构图技巧将美术文化传递给儿童,这也是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而儿童对美术的学习,就是一个接受优秀中华文化的过程,同时也能够培养美学意识和美学鉴赏能力。通过研习各地域的文化,可以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的影响力和其文化价值,同时扩展美术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延伸教学文化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学品鉴能力,同时开阔学生的眼界,认识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从而更好地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以特殊的地理位置划分地区的文化,包括地域内人们的生活习性、特色风俗习惯、思考方式、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每个地区的文化都是地方人民的精神支撑,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地域文化是进行学校艺术教育最重要的教学辅助。世界各地的高校艺术类学生可以查看地方馆藏资源、浏览文化博物馆以及观赏地方名胜古迹,这些都可以快速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其次,地域文化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地方特色,有助于学生技能的提升。高校学生来自不同地方,地域差异较为明显,而艺术类学生的就业通常具有突出的地域性,往往喜欢回归故里。所以,把地域文化融合到艺术教育的范围,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和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从而扩展学生的眼界和思维,让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地域文化和艺术教育一起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创新和创作。学校传授地域文化知识,能够激起学生对地域文化的保护和关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再次,二者的结合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地域文化的传播,地区特色的弘扬,能够带动经济发展,也能够设计出更多地域特色的产品。最后,艺术类学校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高校艺术学生提出新的.人才要求,学校也要开设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提升学生的技能和培训强度,学习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充分挖掘地域美术资源。
对于从事美术教育的学者来说,对挖掘美术资源有着非常敏感的嗅觉,如武夷山山水如画,文化与古典建筑物历史悠久,是进行艺术教学活动的必选之地。山川秀丽、风景奇秀、河水灵动,山水相逢、人文与自然搭档恰到好处。九曲江缠绕山间,丹霞单面山、块状山、柱状山偎依河畔,姿态万千,这些自然风景在美学授课中都是很好的地域资源。武夷山一直都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所以,在进行美术取材授课过程中,简单的阐述和归纳并不能完全展示武夷山的美,必须到实地身临其境地领略它的山美、水美、人文美。尤其是作为一名美术学者,更应该亲自去感受,同时也要组织带领学生去实地写生,让他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习美和欣赏美。
2.建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
要系统地学习地域文化,就必须开设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课程。课程是开展教学的基本载体,所以,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加强地域文化学习,必须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学校应与周边景点或者地域特色景点展开合作,促进学校地域文化课程的参观和学习。设计的地域文化课程体系需要含有两方面的内容:基本的文化课程和实操课程。基本的文化课主要是开阔学生的眼界,传播地域特色文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操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让他们主动去感受和理解文化,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进行设计创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实操能力。此外,教师要带学生去实地观察和欣赏,感受地区的文化习俗,并总结当地的特色艺术设计,同时教师应该在旁提点学生,向学生传播当地的文化底蕴,激发学生的创作思考。
3.找准地域文化与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切合点。
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是地域文化艺术产品设计。而艺术产品的价值表现来源于社会公众的喜欢程度,社会公众的接受和购买程度反映艺术产品的经济价值。中国地大物博,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非常多,因此包含的地域特色文化也就特别多,然而很多地区的地域文化还没开发,都属于自然景点,不符合美术创作设计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教师应多走访我国具有美术指导意义的地区,寻找具有浓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地域,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操活动。同时教师要注意兴趣导向,带领学生进行课堂技能的训练和理论知识的传授,多进行外地实地演练,让学生多欣赏地域文化景点和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还可以邀请一些知名的艺术大师,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地域文化参观活动中来,与学生互动,为学生讲解艺术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开设校企合作的实践课程,为地域文化发展培养人才。
通过与企业建立人才对等机制,为艺术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地域文化设计平台,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与学校建立联系的地方企业,要有象征性的艺术品,所以,学校要主动与地方企业展开合作,地方企业则应尽力帮助学校成立实训基地,从而与学校签订人才输送协议,学校提供优秀的毕业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动手能力培训,为地域文化艺术产品的设计提供集美学文化知识和实操动手能力于一体的优秀人才。
文化的繁荣昌盛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域特色突出,地域文化能够为艺术教学提供最好的素材。艺术类大学生需要研习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知识,学习不同的艺术表现技能,加强自身文化的熏陶和技能的提升,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作出贡献。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也就对艺术人才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艺术人才应该是全能型、综合型的人才,不仅仅要熟知各地域文化知识,也要学会地域产品设计,培养全面技能,让学生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提高我国艺术学生的设计能力。
[3]吴琛玮.论实验剧场在儿童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d].北京:中国美术学院,2016.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篇四
现代教育比传统教育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教育理念到教育手段都有了改进。在美术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对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体艺术的快速发展也对学生熟悉与掌握现代化工具进行艺术学习和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育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当今的中国教育正经历着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型,现代化教育成为将这种转变引向深入的重要前提。除了观念的转变以外,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走教育信息化的道路,这已成为一个广泛的共识。美术教育在教育领域中有着自己重要的地位。美术能够培养感知能力和分析客观事物的方法等重要作用。信息化教学在美术教育中起步较早,且新媒体艺术在中国日趋发展成熟,从平面的架上绘画创作扩展到视频、声音等加入时间元素的四维空间的艺术创作,它成为架上绘画以外的另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新的艺术形式要求教育方法和新教育体制的变革。多媒体教学在美术教育中的直观性、灵活性、生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术教育是一种图式化的视觉艺术范畴,直观可感知的形象让学生获得体验更为直接有效。在美术传统教育中,教师的理论讲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最多加上教师的示范演示就是教学活动的全部了。多媒体的介入使优秀艺术作品图片全方位展示,和一位或多位画家的作画方法及步骤的视频进入课堂,学生在直接欣赏绘画、多角度观摩雕塑作品的同时,还可以观看不同画家的作画方法和作画步骤,并在课堂上体验一些行为艺术家的艺术作品的视频影像和国内外优秀艺术家的新媒体艺术作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同步传输世界各大博物馆的绘画、雕塑、装置、声光视频艺术作品的数字技术也变成可能,坐在家里或课堂欣赏世界名画,感受不同媒介的艺术作品的梦想得以实现。
现代的美术教育已经从“技术化教学”走向“艺术化教学”。在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不仅可利用图像、视频的直观性,还可以加入不同风格、地域、历史文化元素的音乐作品,在欣赏不同国家、民族的艺术作品时配合适宜的音乐,使得艺术作品的感染力得到极大的加强。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介绍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加入古筝、琵琶等古曲,音乐与图像的结合使这件作品得到了完美的诠释,把音乐纳入美术课程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音乐进入课堂的“音乐教学法”在很多国家的教育机构都得到广泛推广。所以,有人称绘画是凝固的音符,而音乐则成了美术课堂上流动的色彩,色彩与旋律交织成一幅绚丽的艺术画面。因之美术教育的课堂变得更为丰富、轻松、灵活了。
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当代的艺术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开发者、利用者和设计者,如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校内外学习资源的利用以及国内外优秀画家的作品的学习,并且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方法进行艺术学习和创作。再融入教师创造性教学方法,共同探究全新的艺术教学理念,使教师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并履行职责。美术教学必须研究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方法,才能落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多媒体课件中可以运用图像、文字、影像、音乐等手段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这些方法的运用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也为教师教学方法的丰富性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多媒体教学也带来了新的思考,那就是那些绘画技能掌握得不太好的学生,是否可以运用图像、视频影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不一定非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回答是肯定的,利用视频影像表达艺术主张的艺术家的新媒体艺术,在中国有了飞速的发展。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批较优秀的作品和成熟的艺术家。与此同时,中国声像艺术的活跃引起了国际艺坛的瞩目,北京2008奥运会开幕式的声光电的艺术运用,对中国5000年文化做了最为完美的诠释。所以,让学生掌握多媒体技术和利用图像、视频等综合手段来表达艺术观点和主张,也就成为现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最早是由钱梦龙同志提出的,自古就有关于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应以“双主体”观点进行教学,“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发挥能动作用。“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所以,教与学都是主体,每堂美术课前都必须对整堂课的教与学进行整体合理的设计,更多地强调了教师的引导。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课外,教师可以把课件作为学生课余进行专业学习的师生关系的延续。学生可以更多地参与,学习更为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当然,在自由发挥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每位教师在实践中探索更科学、更适合的教学途径,不断改进存在的不足,以适应现代课程的不断变革。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人们的各种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美术教育的内涵也在日益丰富。教师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应当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如何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方面大胆尝试、不断创新,使美术课堂教学优化为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当代网络及多媒体可扩展性的特点,进行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更新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时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成果。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篇五
生交流,形成一种新型师生关系对于师生而言,也存在着鉴赏能力与审美经验的差异。教育主体和客体各有不同的生活经验、情绪记忆,面对统一作品的内容,就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想象、体会,在某种程度上,主体与客体都参与了作品内容的再创造。可以说,美术课件制作的内容所产生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即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共同完成的。因此,美术课件质量的优劣至关重要。自由、平等的愉快氛围能促进学生获得审美快乐。
二、在欣赏美术课件过程中陶冶情感。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它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是其他任何载体都无法替代的。情感教育在美术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美术教学课件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美术专业知识的传授,使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美术课难讲、难学。因此,美术课件一定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服务的原则,使学生真正能看懂、能理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在制作美术教学课件时,要改变原来的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倾向,或太在乎美术知识和技能,以至于在课件的制作中摆脱不了传统教材的'束缚。从学生主体发展愿望出发,将主导要求内化为自主发展,使学生愉悦地实现发展的可能。
首先,要摸透学生的美术兴趣、教材内容、学生学情;其次,要坚持四条原则,即客观分析、主动适应、积极引导、促进转化。在《布置理想的家居》一课中,学生的兴趣在于图案构成的色彩美感,教材需掌握的内容是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感,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先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
由生活中家居图案导入,师生共同欣赏,激发学生兴趣;结合三维动画展示图案的制作过程和设计原则,以及单元组合的形式,教师在现场演示,学生自主观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在探索中理解涵义。学生以图案的构成形式为依据,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完成一幅图案设计作品;自我展示,分享创作愉悦,激发学习欲望,快乐地学,学得快乐。
三、结语。
学生倘若具备了审美快乐,就相当于拥有了巨大的心灵财富,对这种艺术形式的直觉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和相关技能便会逐步提高。所以,美术课件具有审美快乐的功能应该被重视。笔者相信,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美术教学的课件应用一定会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篇六
微课是借助互联网技术而衍生出来的新型教学模式,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简言之,微课就是一种微型的课堂,一般利用视频播放的手段为学生讲解知识,视频中会针对性地把课本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系统性地阐述出来。微课的重点就在于这个“微”字,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利用很简短的教学视频为学生讲解知识,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掌握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对每一个知识点只能讲解一遍,如果有的学生当时没有听懂,在课后复习起来就非常困难,教师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指导每一位学生;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去观看教学视频,在课余时间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授课不受时间限制微课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点在于,微课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教师完全可以不用站在讲台上讲课,只要出现在视频中,用语音为学生进行授课,教学生动、有趣,也可以不受场所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远程直播方式来为学生传播知识,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观看教学视频。学习具有针对性微课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知识讲解具有针对性,一目了然。在微课视频教学中,其中讲解的知识一般都比较清晰,重点知识会进行详细讲解,主题简洁鲜明。这种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利用很短的时间就掌握重点知识,提升学习效率。课堂不受场所的局限微课的课堂之所以能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发生飞跃改变,这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由于微课教学方式观赏性强,师生可以通过在线观看和下载的模式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反复剖析,直到完全掌握。学习也不受场所的局限,学生可以在家利用电脑或者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实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律意识[1]。
微课的生活化微课并非一个简单的利用视频播放来完成教学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的目标是让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在生活中学习,才能将学习到的有关知识最大限度地利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微小性与完整性微课教学的显著特点就是“小”,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课必须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知识点的详细讲解。也就是说,微课中学到的知识必须是一个系统性的完整知识点,只有保证知识的完整性,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完全掌握。教学的辅助性微课是一种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一般可以利用动画、视频技术、语音播放等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形象地将所要学习的知识展示出来。但是,微课是教学辅助手段,而不是简单的技术展示。所以,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时刻要牢记,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主要目的,不能完全对其产生依赖心理。
微课为探究性学习提供方便微课教学要做到以新课程的教学标准为基础,针对性地开展针对某个知识点的重点教学,同时也要做到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可以以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展示某个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性地观看这些教学视频,做到反复观看和探究性学习[2]。如在“造型、表现”教学中,一些学生受到观看时间和角度的影响,会感觉看不清楚或者不太明白其中的含义。教师可以将此类知识点以微课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呈现出来,这样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并制定微课教学设计表。比如在“剪对称鱼形”一课中,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对称剪纸的具体方法。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将折、画、剪一系列程序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做每一步时都能注意每一步的注意事项。首先是学生将自己手中的纸对折。问题出现了:对折后的纸上该怎么画鱼呢?是画一整条,还是半条?这时候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谈论完成后请各小组代表谈一谈本组成员的看法。待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教师可以做以下总结:鱼肯定是只需要画一半,同时还需要画在靠近折痕的那边。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鱼种,根据鱼的外形特点,仔细地画在纸上。教师可以简单地绘制几种常见的鱼类,如热带鱼、鲤鱼、飞鱼等示意图。待学生画完自己的鱼后,教师可以让他们谈一下自己所画鱼的特点,每种鱼的头、身、尾、鳍都有什么不同,有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各不一样。最后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鱼种。本节课的微课设计如下:微课名称:剪对称鱼形知识点描述:掌握对称剪纸的具体方法教学内容来源:小学美术教材教学目标: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个自己喜欢的鱼种适用对象:小学1~6年级学生;小学美术教师及相关从事人员教学设问:对折后的纸上该怎么画鱼呢?是画一整条,还是半条?教学实践表明,在美术微课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微课让探究性学习变得生动、形象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生动、形象。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虽然有好动、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特点,但独立思考问题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教师要善于抓住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通过生动、形象化的教学,让学生学到更多未知的知识。如在“画太阳”一课中,教师在微课中以视频播放的形式为学生呈现一场视觉盛宴:太阳一会儿变成一个可爱的姑娘,过一会儿又变成一个调皮的小孩,一会儿又变成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奶奶。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现在每位同学可以想象一下,在一年四季中,自己想让太阳变成什么样子?有的学生说:“夏天很热,我想让太阳戴一副墨镜。”有的学生说:“冬天很冷,我想给太阳戴一顶帽子。”这时候,画面中的太阳便会根据学生的心愿变成一个戴墨镜的男孩,过一会儿又变成一个戴着帽子的老爷爷,学生看到后,露出了开心的笑脸。利用技术手段将学生的想法真实地表现出来,让学生内心产生无比的向往。最后,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太阳形象,并进行交流互动,评比出画得最好的学生,将其作品在校园中展示出来,向其他学生分享。这种教学模式让美术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将一些网络信息资源合理地运用在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习惯得到更好的培养。同时,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这是美术教学的基本观点。在美术教学中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感悟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如在“美丽的昆虫”一课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感知昆虫的形态美,可以在微课上利用简短的视频向他们展示出各种各样的昆虫,如蚂蚁、蟋蟀、蝴蝶、知了等,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每一种昆虫的形态来发现其中的色彩美、外形美。图片给予学生的视觉冲击,可以让学生了解每一种昆虫,从中获取美学知识和灵感,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发现”“欣赏”和“评述”过程中增长自己的美术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理想效果的最佳条件。只有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利用色彩斑斓的画面和优雅动听的声音,让学生产生一种对艺术的享受,进而将课本中静态的知识在微课中以动态的画面展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3]。如“春天的消息”一课中,让学生以绘制自己心目中春天景色的明信片为背景,让他们感受春天的景色。这样就能很好地将课本上描绘春天景色的文字信息用绘画的方式呈现在眼前,让人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学生通过绘制自己心目中春天景色的明信片,并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每位学生能看到的春天的景色有绿叶存生、蝴蝶飞舞、燕子筑巢、冰雪融化等,鲜明生动。这时候,教师可以放一些轻柔的音乐作为背景,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再次感受春天的气息,学生通过观赏后都发出由衷的赞叹和对春天的向往。微课在情境创设中利用试听一体化的优势,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让学习变得轻松而快乐。
微课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衍生而来的新型教学模式,采用微课教学让课堂变得生动、趣味、方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高效思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小学美术教学可以利用微课教学的优点,让学生体验到美术教学的艺术观赏性和情感价值,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篇七
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谈谈在今天的学习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学生的回答令人满意:“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应该相互学习”;“要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要学会生存”;“团结就是力量”;“我们要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利用多样化的语音、文字、图像等信息,使教学内容更直观,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起来更快乐。通过这些小故事、动画片展开问题讨论,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体验“三生教育”,逐步让学生了解“三生教育”的意义,认识到人与人交流合作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感知真善美,逐步懂得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
在美术活动中不断为学生创造机会,通过网络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渗透“三生教育”的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学习的探索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增长了技能,还提高了效率。通过美术课程与“三生教育”的渗透融合,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提高生存能力,培养生存意识;帮助学生认知生活,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进而对“三生教育”有更深层次的领悟。2008年曲靖市麒麟区举办了“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美术比赛活动,以此项活动为契机,利用网络,创造学习机会,增强学生对“三生教育”的感悟,帮助学生以更加成熟的生活姿态融入生活,在更大意义上实现生存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理想。本次活动,是美术课程与“三生教育”融合的最佳体现。笔者用三个课时在三年级、四年级的部分学生中开展以“关注消防、关注交通、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美术活动,在其中渗透“三生教育”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当我把活动主题和思路与学生交流时,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太难了,怎么画,很难完成。“”我画人物还可以,但消防器材与背景很难画。“”我会画建筑物、汽车,可有的场景想不出来。”“主题内容太难画了。“”交通安全太难表现了?”等等。根据这一情况,我很理解地对同学们说:“就因为难,才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亲自体验,讲述不同的看法,来分享彼此的经验,根据各自的特长,扬长避短,分工合作,完善创作思路,让我们并肩作战、团结互助,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的。”
内容1:根据活动主题,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如,“如果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发生火灾时,有没有简单易学的逃生方法呢?”
内容2:安全小知识。在学习“消防小知识“”交通安全小知识”“自护小策略”活动中学生积极展开讨论,纷纷举手发言,畅谈心中的感受。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消防、交通安全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自护意识,让“三生教育”融入其中。第二课时:内容1:欣赏与练习。第一环节,通过大屏出示,观看消防、交通安全宣传图片。
第二环节,开设安全自救知识训练营,出示练习题,让学生选择与判断,学习安全自救知识,掌握安全自救技巧。内容2:体验活动。根据所学的安全自护小常识、小方法进行演练。教师参与其中,让学生进行评议,哪些做得正确,哪些做得不对。通过演练体验活动和入情入境的表演,学生掌握了简单的逃生方法,提高了自护能力,学生在快乐中体验“三生教育”,唤起了大家对“三生教育”的思考。第三课时:内容3:观察与构思,合作与交流,启发与创作。结合前面两个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把他们分为五个小组,每组有组长、协调员,各6人。各组必须团结一致,共同策划,促进交流,形成合力,达成团体目标。如,有一组的学生在创作“消防叔叔灭火时”,人物的刻画不够生动、动态基本相同,显得呆板,其他小组同学发现后立即提醒他,画消防叔叔工作时很辛苦,应加上汗水,充满动感,形态各异,这样内容才更丰富,人物才更形象、生动;有一学生发现本组同学在画交通警察指挥时,显得单一,就建议动态画应各种各样,所表现的是交警叔叔的风采,能不能把他们画得高大些呢?那样我们的画会更生动、更有特色;有一个组的同学们在交流后说:我们画消防、交通安全时,应该宣传珍爱生命,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把我们的城市生活画得更美好,更和谐;有一个组长说,一定把消防、交通安全的理念、口号加上。与此同时,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中了解情况,与学生共同研究,进行调控,加强引导,启发创作,及时鼓励学生。我们不仅要把各组的创作内容表现好,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交流中共同研究、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合作充分、扬长避短,表现好主体内容,最终达到作品主题鲜明,既有思想性,又有艺术性,整体协调、统一、美丽、有创意,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有实效。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按时完成了绘画创作工作。主题有:“心系消防心系交通”“为消防叔叔加油”“我是小小交通警察”“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好”“和谐美丽之城“”超级灭火机器人”等,许多作品体现出少年儿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活、保护环境、奋斗生活,团结互助、顽强拼搏,对明天更加健康、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地向往追求。
根据“三生教育”的理念与学校制定的十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美术学科特点,与学校的规章制度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努力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充分利用教师大会、学生大会及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美术廊等宣传阵地,对“三生教育”加大力度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切实做好实施“三生教育”宣传舆论引导工作,使师生充分意识到“三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在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切入点,让“三生教育”深入学生、教师和家长,营造良好的“三生教育”氛围。通过教育,在校园里大声喧哗、追逐打闹的学生少了,上下楼梯,轻声慢步的多了;讲粗话的少了,说“您好”、“谢谢”、“对不起”和互相礼让的学生多了;乱扔垃圾的少了,爱护环境的多了;违反纪律的少了,文明守纪的多了;排队拥挤现象少了,遵守交通规则,平安出行的多了。整个校园处处洋溢着和谐与文明的气氛。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三生教育”活动,推进了“三生教育”在美术课程中的渗透,把“三生教育”融合在美术课程学习中,不仅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三生教育”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深深感受到合作的力量与集体的智慧,了解“三生教育”的内涵。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与感悟“三生教育”;通过活动,学生对生命的珍爱和生活的热爱已深入于心,不仅影响了广大学生,还辐射到每一个学生的家庭,也影响到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学生在实现梦想的进程中感知真善美,逐步懂得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篇八
当前,幼儿分级阅读越来越收到老师与家长的亲睐,但是在具体的落实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偏差,主要表现在:市场上幼儿分级阅读材料鱼龙混杂。巨大的经济利益驱使一些出版企业涉足幼儿分级阅读市场,但是企业素质参差不齐,对分级的标准胡乱标记,书籍内容杂乱,标记不统一不规范,导致分级阅读的“级”的界限模糊不清。很多老师与家长对把幼儿阅读当成识字教学。把阅读当成识字教学的老师眼里面就不存在分级问题,因为她看不懂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中幼儿情感的培养等,枯燥的识字压制了幼儿阅读的情感与智慧,消磨了阅读的兴趣。很多幼儿家长没有参与幼儿的阅读引导。很多家长愿意为孩子买书,却不愿意与孩子分享阅读。其实,分级阅读的目的之一就是方便家长与老师对幼儿阅读的帮助与引导,尤其是一些低龄幼儿的阅读。在西方,亲子阅读是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环节,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学会自主阅读的基础工作。过重的阅读负担反而适得其反。阅读是有益的,但是有的家长为此强加给孩子很多阅读负担,采取任务模式,这样的阅读很可能违背幼儿的意愿,让原有的兴趣消失。
二、对提高分级阅读效果的策略思考。
注重研究幼儿发展差异与规律。不同年龄的幼儿其语言发展能力是有差异的,例如:小班的幼儿喜欢听故事,中班的幼儿喜欢讲故事,大班的幼儿喜欢遍故事与表演。在教学中,我们要立足这个基本的分级要求,采取不同方式的阅读教学方法,迎合孩子们的喜好来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同时,针对一些幼儿的个体差异,要分别对待,在实践中我们不能够一刀切式地对学生进行分级阅读训练,而是要研究每一个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在这一点上需要鼓励家长的积极参与,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例如:有的中班孩子还停留在喜欢听故事的水平,说明其阅读能力发展较慢,就要加强其口语训练,请他讲故事,给小朋友讲、给家长讲、给玩具讲等。如果大班孩子还停留在口语表述阶段,就要鼓励孩子自己编创故事、表演故事。在阅读能力培养中尊重幼儿自主权。首先,要重视幼儿阅读环境的营造。幼儿早期是语言的形成期,这个时候特别要注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与环境对幼儿进行熏陶。这一方面家长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早期可以通过“听”的形式营造环境,后来可以通过口语交流以及通过图画书等加强幼儿与书本的交流的形式,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家里的时候家长给幼儿读故事,不在家的时候家长给幼儿写信(或者纸条),告诉幼儿你多么地爱他;学会与幼儿倾听、用眼睛与幼儿交流;走亲访友的时候,提前给一点时间让孩子做一个计划,让孩子出出注意如穿什么衣服、送什么礼物;当孩子说出新名词的时候积极鼓励等等。这些方法都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的好奇心,为加强阅读能力培养打下基础。其次,要重视孩子自主阅读的权利。
幼儿的自主阅读权利的实现是培养兴趣与保护兴趣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们要加强亲子共享式的`阅读,例如:在阅读过程中,家长以及老师要逐步让孩子们参与阅读图书计划的制定,带着孩子一起去新华书店购买图书,去邮局订阅图书杂志,一起选择图书;家长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取得孩子的爱好,幼儿时期的读物选择一定要以幼儿的兴趣作为基础的出发点,否则会扼杀幼儿的兴趣。打破“识字”阅读及所谓的经典阅读模式。目前的一些识字类的出版物以及教师中识字教学的方法,正在严重破坏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在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我们以识字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生动的阅读变成了枯燥的图画,以识字多少衡量幼儿学习效果的恶习至今仍然流行。同时,一些所谓的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经典占据了过多的阅读题材,强调过多的经典阻挠了幼儿的阅读广度,脱离了幼儿生活的社会与空间,虚构的情节与一厢情愿的结果,让孩子的发展与社会脱离。例如:目前的幼儿阅读教材缺失科学书籍,缺失科学的印象与概念的渗透,有的虽然含有一些知识却难以与幼儿的生活结合,例如《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科学书籍并不适合于幼儿的阅读,因为幼儿时期的阅读不能够如此的精确的知识,而应该以科学概念的模糊渗透为主,与幼儿的思维以及生活结合起来。
三、构建家校及社区的儿童分级阅读体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纸书、电脑阅读、电视阅读等方式对阅读产生极大影响,社群化的互动阅读及因材施教的个性阅读得以实现,这对促进幼儿分级阅读是有益的。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促进幼儿的分级阅读工作,例如:城市要充分发挥社区图书馆的作用,让图书馆加入到分级阅读中来,学校的图书室要科学按照分级阅读进行图书分类标识工作,配备专门的分级阅读指导教师到图书室中。在图书馆中建立儿童阅读的试验田,在教室建立分级阅读的图书角等。要充分加强父母在儿童阅读中的责任,对家长加强阅读观念的教育,改变一些家长不喜欢阅读,不重视亲子阅读,不尊重幼儿自主阅读,认为读书就是识字等现象。同时,儿童分级阅读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立足于学校、地区、家庭等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阅读要求与计划。
四、结语。
儿童时代是养成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分级阅读是为养成儿童终身读书的习惯,让儿童学会终身学习。我们要以更加宏观的眼光,以更加科学的态度认识分级阅读这个新鲜事物。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篇九
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是整个美术教育链条上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利用美术社团的组织与管理,在初中开展较为有效的美术课外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初中学生美术素养和能力的全面提高的较为理想的美术教育目标。在长期的社团组织和管理过程中,得出了一系列少儿漫画教学与学生素质培养的可参考、可指导、可操作、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参考方法。
现代教育要求在学科综合理念下,使学生横向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产生知识迁移的正向效应。因此新课改要求美术教学必须做到“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即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动漫社团活动是将美术课与其他活动课完美结合的有益形式,它包含着创造、审美、劳动技术、科学技术、卫生、行为习惯等内容。在动漫社的组织中我们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学习动漫知识,通过因特网以及动漫网页等渠道获取信息,并收集、整理、归纳所学知识,用多媒体形式与全班同学分享研究成果。其次,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动漫创作,借助多媒体器材运用美术或艺术的形式(如绘画、雕塑、剪纸、表演等)进行各种动漫活动,表现他们自己的理想和生活,同时体会动漫的艺术魅力,尝试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综合,深化对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相互关系的思考。最后,展示艺术作品进行多维的评价。
学生从生活中选择主题,描述、表现、设计反映自我感受的动漫作品,编写动漫剧本,设计表现主题的动漫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综合思维,综合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社团活动在动漫教学的大前提下,内容涉及信息技术、美术、文学、时事、科学等多领域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素质的综合培养。
通过动漫社的活动,学生在欣赏、创作动漫的同时进行交流和表达,在愉悦的环境中,学生思维得以发展,绘画技能得以提高,鉴赏能力得以较快增强,正确世界观得以逐步形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众所周知,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掌握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大量的练习和实践的体验。而目前初中的美术课每周只有一节课时,时间短,不能保证美术学习连贯性和有效性,导致初中学生的美术学习只能是走马观花,根本谈不上技能技巧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在长期的“眼高手低”的失落状态下逐渐消磨了意志,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动漫社团在组织活动上采取了在美术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社团活动和二课堂活动作为辅助,采用集中辅导与业余创作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社团活动利用每周三、周五两个中午时间,主要以讲座的形式向成员介绍动漫的知识,传递动漫信息,欣赏动漫作品并进行动漫的创作,有效地拓展了教学空间,解决了美术课教学课时太少的问题;又通过办简报、开网站、阅杂志、搞活动等灵活的形式成功地实现了教学互动,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在动漫社的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制定帮扶计划,由能力强的学生定点进行帮助辅导,并保证一定的作业量,以数量带动质量的提高;对高材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加强其技术技巧的辅导。
动漫的创作有一点与其它美术作品不同的是,动漫在注重技法的同时,更讲究原创精神,更讲究构思,其它的美术作品更多关注的是技法,有的构思相同的或者有的临摹的作品,只要技法不错也可以发表,但动漫则不行,动漫更讲究独立的构思。动漫的艺术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其他绘画技巧的学习,它首先更侧重于思想的叙说性、深刻性和开放式的思维活动,它要求孩子们细致观察生活,捕捉和挖掘带有深刻思想亮点的情节,用夸张的造型、幽默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及观点。动漫创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动漫教学就是引导孩子们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全面掌握动漫的一般创作规律,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动漫社团活动通过开发与学生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依靠研究推动了学校的美术课外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产生了一批有质量有水平的作品。学生动漫作品不仅填补了本地儿童美术作品中的空白,而且连续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的相继出现,使得原有的一些美术教育资源已不能有效地满足新时期少年儿童的需要,因此必须深人挖掘美术教育资源。动漫艺术是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文化艺术,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塑造着我们的新一代。动漫对于设计富有活力的美术教育课程是一个很大的资源。
笔者所在学校自2005年以来,一直将动漫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长抓不懈。采用动漫社团的组织和管理,可以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获得更为灵活的研究阵地。所以“开发动漫教学资源的美术教育研究”是我们在长期的社团组织和管理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并随着课题研究的开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的活动模式,在实践中把社团活动与科研紧密联系起来,在活动中搞科研,以科研促动漫活动。
在组织和管理学校动漫社的过程中,我们紧密结合中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智力水平的不同层面,相应安排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动漫教学课程资源,使学校美术教育开发出与学生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通过实践,课题组收集了一部分有研究价值的作品与文字资料,开发出可以灵活、互动、符合学生思维和接受能力的教学内容,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备的动漫教学课例体系。
学校课外美术教育是学校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继续。通过动漫社团的课外美术教育活动,有效地探讨了动漫教学活动符合初中生特点的诸多内容和形式、动漫教学活动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以及动漫教学活动与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系,在培养教师的科研精神、科研能力,提高业务水平、业务素质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实践证明,在初中阶段学生中开展社团形式的动漫课外美术教育活动,对丰富和活跃初中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开发智力,激发美术学习兴趣,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周围生活中美的感受力和造型的艺术表现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能力,培养学生专心致志、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等良好个性品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篇十
美是无处不在的,美术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让学生了解美、发现美、品味美,使学生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欲望,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的一个重要过程。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美术教学的特点,将美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生的潜意识中,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美术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一下就能够成为世界知名的大画家。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我们就是学生了解美丽的使者,应当引导学生去寻找美、了解美。美是什么?这个概念涵盖了太多的内容。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要通过我们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美术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品味大自然中的、生活中的美好。我们要利用各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能看到美丽的东西:我们寻找美丽的山水图片,让他们了解高山流水的美丽;我们寻找著名的景观影像,让他们了解人类建筑的美丽;我们带着他们走向大自然,让他们观察风云变幻,让他们观察花草树木让他们用画笔记录住这些美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过程中,真正地了解美。
美丽无处不在,我们要教会学生发现无处不在的美,即使一件丑陋的事物,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也有可能发现美丽的一面。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静止的、运动的,让学生在细致的观察中去发现它们在不同角度的不同形态。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立体图形通过不同的角度进行放置,让学生们在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让他们发现相同的物体在不同角度摆放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美,并让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讲述各种美丽的不同,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学习中去发现美。
美术教学是小学生开发智力、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教育方式。在学生智力开发过程中,色彩艳丽的图片,让人震撼的美丽影像,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学生欣赏这些美丽的过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让学生能够品味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深,如何让他们能够品味美呢?对美的品味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发展变化的过程,是一种心灵体会,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也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尝试让学生去品味美,让他们在看到美好的事物后将看到的东西说出来,并引导他们在自己的绘画过程中进行运用,让他们能够感觉到原来自己也能够创造美。
小学美术教学应当让学生产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欲望,只有有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欲望,才能让学生去追求美,产生追求美的潜意识,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过程中追求美好事物。美术教学在很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很短暂的,很多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中会放弃美术学习。但是,作为小学美术工作者,我们要在短暂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欲望。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媒体让学生去观赏美好的事物,拍摄精美的纪录片,品鉴商场里精美的物品,欣赏优美深邃的自然景观让他们在行走的过程中去追求美。
审美是人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实践过程,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我们不仅仅是画者,同时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美术教学中,我们既要让学生感知自然美,也要让学生感知心灵美。我们首先应当为学生提供那些大艺术家的画作图片让其欣赏,看那些大艺术家们是怎样用画笔体现美的,并在学生欣赏的同时为他们讲述那些大艺术家的成名之路,让他们能够发现那些艺术家持之以恒的心灵美;其次应当为学生提供众多自然景观的资料,让他们去观赏大自然的美,能够去体会大自然,促使他们去了解自然景观所在地的人文文化;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用画笔去展现自己所看到的美,通过大艺术家、众多自然景观体现出来的美来促进学生们对美的深层次体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篇十一
多媒体教学概念多媒体教学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多媒体构建立体化、层次化教学内容,将静态教学转变为动态教学,给学生视觉、听觉上不同的课堂享受。
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依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特点对教学体系进行合理编制,依托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结构进行改善,依托多媒体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从而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与教师积极交流,与教师共同进行课堂内容的教与学,完成教学结构的全面调整,达到教学体系的优化,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生动、形象的知识体系,将小学美术学习变成简单、有趣的事,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改善和学习热情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将静态的教学画面转变为动态的教学体系,通过动态图画、视频等直观、清晰地为学生展现了小学美术教学内容,让学生与美术能够近距离接触,从本质上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多媒体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美术欣赏水平。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资料对小学美术内容进行展现,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拓展,开阔学生视野。在该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多媒体资料充分了解美术,对美术的奥秘进行挖掘,从而全面改善自身的审美水平,提升审美观念培养效果。尤其是在不同流派画作对比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然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在不同流派的对比过程中充分了解不同美术流派知识,提升学生对美术的认知,改善学生审美水平。
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美术认识。传统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只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性教学,只是单纯进行课本知识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知,影响了小学美术的发展。而多媒体技术可以从多媒体资源出发,对小学美术教学体系进行丰富,信息量非常庞大,可以让学生在美术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扩大学生知识容量,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学习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知识认知,这对小学美术教学效益的提升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定位教学地位,优化多媒体教学关系传统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为核心开展小学美术教学,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各项知识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新时期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要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体系,在学生需求上合理设置多媒体教学内容,确保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教师要对多媒体技术进行把握,通过多媒体技术全面展现多媒体内容,对多媒体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从而形成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小学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环境。该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及时依照学生学习状况对多媒体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合理筛选材料,改善多媒体教学氛围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多媒体材料进行合理筛选,依照小学美术教学需求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运用,将网络资源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在一起,全面拓展小学美术教学内容。笔者在“建筑艺术欣赏”教学过程中,就在课本图片欣赏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在网络上搜集多样图片资源,通过多媒体对上述图片进行展现,让学生对上述建筑内容进行分析。这种课堂资源的拓展让学生加深了对建筑艺术的印象,从不同方面提升了学生对建筑艺术的认知,对学生小学美术学习效益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态环境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通过多媒体对小学美术资料进行对比,让学生在该对比过程中了解美术作品之间的差异,提升学生对小学美术的认知。
丰富教学设备,提升多媒体教学效益在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完善,要适当拓展投影仪和摄影器材,对多媒体教学体系进行丰富,从而全面提升多媒体教学质量,改善多媒体教学效益。教师要善于利用投影仪进行示范,通过投影仪对小学美术中的剪切画、图片等进行展示,让学生能够快速、清晰地看到示例样本,大大降低课堂中因为示例样本观赏导致的时间浪费。教师要善于利用摄影设备,通过摄影设备对学生课堂学习及美术教学中的画面进行展现,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学生能够在立体的空间中感受小学美术教学的美妙,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益,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在对基础色彩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通过投影仪对“红、黄、蓝”色光三元素进行展现,让学生通过投影仪观察上述三原色组合后的色彩效果,通过观察效果直接进行记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色光三原色组合后各种色彩的认知,提升了学生对色光三原色的学习效益。
完善教学设计,改善多媒体教学质量在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设计结构进行合理把握,要依照教学要求对教学层次进行完善,为小学美术教学创建良好基础。教师要在多媒体教学中适当融入其他教学方法,在多媒体中设置探究式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情境进行小学美术探究,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让学生对小学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把握,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质量,改善小学美术学习效益。教师要设置实时交互环节,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从而让学生能够紧跟教学进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设置小学美术评价内容,让学生指出美术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与学生就上述问题实施交流,及时修改和调整,从本质上提升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质量,达到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的全面优化和提升。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篇十二
随着国家提出深化文化艺术类职业教育改革,重点培养文化创意人才、基层文化人才,传承、创新民族文化和民族工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创意型设计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培养创意型设计人才,设计专业应该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等。而课程教学改革是实现创意型设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一、项目化教学的反思。
vi设计课程随着专业改革的深入,逐步开展了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把项目融入专业核心课程特别是创意设计类课程,按照项目设计的工作流程,学生自主完成项目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商业设计能力与职业素养,为学生适应工作岗位奠定基础。vi设计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跳出学科体系的框架,拓展传统vi设计的范畴,借助工作室平台实施项目化教学,让学生按实际的工作要求完成设计任务,培养了学生的项目设计能力,课程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vi设计课程实施存在学生创意能力培养、评价方面尚存不足的现状,尤其是在设计项目过程中,创意培养与预期尚存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课程融入社会项目,也进行教学化改造,但是课程有时是为了项目教学而进行项目教学。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存在“灌输、演示、程序化”的教学现象,课程的课题或案例实施主要以“教师出题、学生解题和自我展示、教师打分”的方式进行,过于偏重技术的表现,不太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学生往往只会按照教师设定的目标,采用同一技巧进行表现,取得教师预定的效果,以致学生的作业往往缺乏创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而创造力偏弱。二是课程评价过多强调结果性(终结性)评价,没有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增量和知识掌握的过程。制订的课程标准普遍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以及学生意念发展过程的评价。教师在成果评价中也往往重点关注学生作品的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对学生的内在思想、创意、创新思维、文化修养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事实上,对设计体验、意念开发、个性特点的评价是设计业界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符合艺术设计人才的个性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
二、创意类课程的创意培养与评价的对策。
1.创意类课程树立创意为荣的理念。
受到过度包装、图形剽窃、违法广告等设计视觉污染的影响,一些学生与教师陷入了技术化驱使的“形式至上”泥潭,造成文化传承底蕴的缺乏和艺术创造力的缺失。学生和教师要分别在学习和教学中树立“以创意创新为荣,以抄袭为耻”的学习观和教育观。心手合一、传统与现代结合、艺术与技术融合等观念贯穿于教育过程的每个环节,教育者要通过正式与非正式交流,提升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社会责任感、审美情趣等,促进学生在设计中自觉遵守设计伦理规范。
2.借用“cdio”,形成创意培养教学范式。
灵感一现的创意不是无端生发出来的,创意需要经验积累。教师能做的是给学生一个创意训练的框架。有框架意味着学生可以回过头看在设计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并对此认知清楚,从而体验创作作品的过程,而不是完成的设计流程。
首先,借用“cdio”理念,形成教学五步法。“cdio”倡导的“做中学”和项目教学与高职高专所倡导的校企合作办学具有相同的理念。vi设计课程依据项目重点工作任务,安排项目设计流程,将项目设计划分为五个阶段,方便学生在各个阶段有参照性地学习,项目设计的具体内容见表1.其次,以项目为载体,实践五步法。
在vi设计教学中实施这五个步骤是个框架,我们需要框架帮助学生形成创意过程并更好地进行思考,而不是让学生回到枯燥的检查-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设计流程,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创造角色,激发创造激情,增长创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一,检查与构思。学生依据项目,及时与客户沟通,获取客户需求和设计要求,收集项目资料,整理材料,确定设计主题,展开设计并保存设计过程图。学生应改变只基于一两幅简单的草图、示意图,就快速进入计算机辅助设计,对设计的任何修改都没做保存的做法。学生要把所有的环节做好,才能做出好的设计。
第二,在设计实施阶段强调过程,学生应根据用户需求,提交三到五个设计方案。要求学生提交方案时进行演示和讲解,让客户或设计委托方了解和体验学生创作作品的过程,更好地接受学生的设计方案。
第三,在项目整理归档阶段,学生在整理过程中,回味设计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并思考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在面对企业和客户要求时的缺陷及优势,从而积累工作经验。实施五步法,可帮助学生建立创意设计框架,从而更好地运用设计框架进行项目的设计,使设计更加出色。
vi设计课程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实施简易vi设计项目。教师规定四类项目设计内容,学生自主选择,形成项目小团队,学生在项目操作过程中要依照检查、构思、设计、实施、运行五个环节实施,熟悉项目的整个生产流程。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教师传授学生理论和技法,同时对学生进行设计意识、创新能力和文化传承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流程如下:学生接到设计任务后,教师解读项目背景,学生收集相关材料(以小组进行);学生依据调研结果,确定设计方案,并汇报调研情况及方案(教师与其他学生提问);学生依据设计方案,进行设计创意,并完善设计(学生展示作品并解读,教师和其他学生提问);学生设计完成后,ppt展示(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教师选择优秀作品制成案例。
3.推行过程与成果并重的多元化评价。
课程严格规定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的要求,注重草案、方案、全案等过程评价,展示学生设计成果,并对设计成果进行集体评价。
一是过程评价。过程评价重在设计过程而不仅仅是设计结果,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全面考核。将整个设计教学过程按照教学要求进行量化打分,可以有效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vi设计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意、批判思维能力,重点放在促进学生进行体会、自我探索、相互评价、学习借鉴。
教师可以采用设计讲评、作品评价、过程观察、档案袋评价(课程小作业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设计进行评价。
设计讲评、作品评价采取开放式的评价。设计作品的讲与评主要锻炼学生的表达、沟通及推销作品等能力,为学生今后进入市场做准备。方案的设计由指导教师、企业设计师、学生自己评价。教师应构建设计教育与社会、企业的互动互联机制,使学生的设计更贴近市场。过程观察、档案袋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情感,如,学生是否学会与人合作,对同一项目是否有自己不同的艺术表现和独特的创意,考虑问题时是否系统,是否具有开阔的视野,在方法的选择和专业知识的应用方面是否巧妙。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是成果展示与评价。对于设计成果,邀请设计师、专业教师、学生、客户代表共同进行讲评。教师利用现有课程网络,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实时沟通,还方便兼职教师对项目教学的课外指导。同时鼓励和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相互沟通、相互学习。项目作业展示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项目任务完成后利用网络展示作品,邀请企业设计师、专业教师、相关客户群的客户一同参观展览,并对设计项目作品进行讲评或评奖,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主动性和市场竞争意识。
具体来说,vi设计课程评价中,学生出勤率占总成绩的10%,项目一作品成绩占总成绩的40%,项目二作品成绩占总成绩的50%.项目一作品成绩构成为:学生作品展示演说占40%,学生作品效果占40%,学生互评占20%.项目二作品成绩构成为:学生作品展示演说占40%,集体评占50%,学生互评占10%.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发展,同时要重视行业评价,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学生的设计作品必须接受市场和社会的检验,要得到设计对象和行业内人士的认可。
结语。
vi设计课程创意培养与多元评价改革已实施多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项目运作和课程教学的经验,这种教学范式已经被推广到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形成了改革的合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基于创意培养的多元评价还存在不少困难,以往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还不够完善,特别是教师与学生的惰性还存在,有待相关学者进一步探索。
课题:2013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文化自觉的创意设计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jg2013264)和2013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创意培养与多元评价的创新实践--以vi设计为例”(课题编号:kg20136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唐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教育与职业,2010(9)。
[2]马乐。浅谈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商情,2009(9)。
[3]于讴。论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和策略。中国高等教育,2010(5)。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篇十三
在小学阶段,做好美术教学工作,对于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生进行良好的美术教育是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就简要谈谈实施小学美术教育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希望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帮助。
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这一特性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
美术学科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其他学科的教师羡慕地对笔者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笔者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教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而这与笔者对美术课美术教师的期望正好吻合。
笔者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笔者又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为此,通过平时教学工作以及课外的学习探索、实践与反思,笔者认为想上好美术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笔者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教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教师长期的积累。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笔者想谈谈自己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教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笔者认为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地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美术课程标准》是新的,儿童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确实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所以笔者认为:在评价作业时,可以采用开放的评价标准。例如:“教师肯定――学生满足,树立自信心、自尊感――需要学习――再肯定、再满足――渴望学习更新的有难度的东西。”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予激励和支持。
以上所述,为笔者的一些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笔者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会不断地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篇十四
中小学生承载着无数家长的殷切希望,学生的安全问题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深入分析中小学校火灾隐患原因,通过强化学校及家长消防安全教育意识,建立健全学校消防安全管理机制,通过编制消防安全教学教材、设立消防安全教育课程等措施,为消除中小学校校园火灾安全隐患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
中小学校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构成了其生活的主要部分。校园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幸福,然而校园火灾事故却一次次揪着每个家长与学校的心。据统计,2015年至2017年全国共发生校园火灾3122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85.1万元。2012年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濠头乡蓝天幼儿园因使用蚊香不慎导致火灾,造成幼儿两死三伤。2015年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三星乡三星小学因放火引发火灾,造成一人死亡。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市在举行文艺晚会时,因舞台纱幕被灯光烤燃引发火灾,遇难的325人中有288人是中小学生,虽然这次火灾已时隔26年之久,但其带来的惨重教训仍让大众警钟长鸣。数字是冰冷的,但消失的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原本幸福的家庭。探索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避免火灾事故发生,保障祖国的花朵不仅学得好、更要安全地学,便成为了学校与家长的紧迫任务。
(一)学校及家长消防安全意识不够2002年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羊街县三元庄村小学火灾事故,学校救援不力,老师竟忙着抬家具而忽略了救学生。再如前所述的1994年克拉玛依市火灾事故,未做好安全保障工作,造成了此次火灾事故,惨剧震惊全国。中小学校为人口密集区,且已设立实验室,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薄弱、自救能力差,一旦发生火灾,容易惊慌失措,增加了救援难度,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家长在平常的生活中疏忽了关于消防安全的教育,意识不强,直接导致中小学生自救能力差。
(二)中小学生消防安全意识薄弱、自防自救力弱2005年广东省吴川市中心市场一楼店铺发生的火灾,一店铺主人的四名小孩因为不懂火灾逃生方法、选择躲在房中不出而丧命。1997年云南省富宁县洞波乡中心学校火灾事故,系学生在床上蚊帐内点蜡烛看书,不慎碰倒蜡烛引燃蚊帐和衣物引起。前述的2012年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濠头乡蓝天幼儿园火灾事故亦是同样的原因引起,还有的因宿舍使用电加热器具不慎引发火灾、实验过程中引发火灾。在校青少年消防安全意识薄弱,遇到火灾容易惊慌失措。特别是个别地方重理论教学、自救逃生演习等实践演练少,致使其在遇到火灾事故时手足无措。
(三)消防安全教育形式简单、内容单一现阶段,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多流于形式。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多采用宣传栏、海报及科普宣传教育形式,形式单一、枯燥,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不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消防安全教育更是匮乏。有些学校忽视了对中小学生进行消防法制教育,中小学生中谎报火警、恶意拨打119、甚至恶意纵火的现象仍旧存在。提升中小学生的消防法制观念,使其自觉遵守消防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
(四)中小学校消防安全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一方面,抓成绩、抓升学率,依然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对考学的要求是重中之重,以致于学校忽略了消防安全教育,尤其是由于缺少相应的考评要求,学校的消防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成效不明显。另一方面,学校消防安全教育仅停留于传统的授课灌输知识层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践体验,导致学校消防安全教育效果不显,学生在真正面对火灾的时候不知所措。
(一)强化学校及家长消防安全教育意识校园消防安全教育,学校的作用不容忽视,学生日常生活、学习都是在学校进行,学校开展消防教育是责任更是义务。学校足够重视,校园消防安全教育才能有效开展,使学校消防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消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生活中学,从教材中学,不能仅停留于每年的“119消防日”的宣传形式上。另外,全社会应该形成统一,合力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不应该只是学校和消防机构的义务,特别是家长,也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另外,“家、校”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也不失为一项行之有效的办法。
(二)完善管理机制,健全消防安全措施中小学校应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计划,而不是一味地抓成绩、抓升学率。落实消防责任制,做到有人查、有人管、出了问题有人负责,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倒逼机制,在全校形成一种合力,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为提高全校师生的抗御火灾的能力、减少直至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具体措施如下:
1.明确学校应承担的消防安全教育职责具体可建立以校长为首要负责制的校园消防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消防安全防范措施。使学校树立消防安全教育的意识,认识开展校园消防安全教育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落实责任与义务。
2.建立定期消防安全巡查制度完善各项消防安全规章制度,通过海报、宣传栏等方式在学生宿舍、教室等场所进行张贴宣传、在易发生火灾的地方设立警示标语等。特别是学生宿舍、实验室这些最易发生火灾的地方,需要更换的消防器材及时更换,特别是灭火器更要及时更换。对于建筑安全疏散通道、消防通道、楼道等进行检查,清除阻碍通行的障碍物,保障其通畅性。定期检查实验室、宿舍等重点楼栋的用电情况、排除火源、用电隐患,必要时可检查学生宿舍,排除学生违章用火用电隐患,做到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3.加强对教职工消防安全培训,提高其应对火灾的能力教职工是保证学生校园安全的第一守护者,也是学生消防安全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主力军,教职工的消防安全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消防安全素质,也关系到整个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成效。可以在教职工中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奖惩机制,对在消防安全教育方面表现突出、优秀的教职工予以奖励。
(三)编制消防安全教学教材、设立消防安全教育课程编制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教材,教材的内容图文并茂,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易于理解掌握。教材内容包括怎样预防火灾的发生、火场逃生方法等。设立适合中小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课程,包括理论授课与实训演练,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学会消防安全知识,从小抓中小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贯穿于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授课方式要多样,注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强化教育效果。青少年承载着千万个家庭的梦想,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其自防自救的能力,将使其终生受益。保证中小学生在校时的安全,社会应形成合力,共同筑起保护中小学生消防安全的防火墙,使其能够高高兴兴进学堂、平平安安回家去。
[2]王荷兰.加强中小学消防安全教育应注重全环节[n].中国应急管理报,2020,03(10):007.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篇十五
:随着大众文化趋于多样,电子、数码等技术不断创新带动起影视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动漫文化也开始繁荣起来。即便中国的动漫行业起步晚发展慢,但是它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动画作为动漫的形式之一,以影像播放即动画片的方式呈现,对小学生成长影响巨大。
动画片的蓬勃发展,塑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耳熟能详的动画角色,毫不夸张的说,21世纪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喜爱的动画人物。众多的动画人物以其乐观、幽默或者正义和平的形象,促进着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如中国的孙悟空,日本的柯南,美国的雷神等。动画片对小学生美术教育的影响深刻,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激发想象、提高审美;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心理不成熟,智力发育不完全,动画片中的不健康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的全面的健康发展。
由于文化差异、技术差异,各国的发展重点不同,但是他们的本土特色都浓厚。中国动画致力于创作,民主特色重,注重传承历史和教化意义,如《秦时明月》《大闹天宫》;日本动画注重超现实题材,如《天空之城》《龙猫》;美国注重高科技的应用,如《美国队长》《雷神》。
由于影视行业的发达,儿童的生活充斥着卡通动漫,小学生经常乐于研究动画片中鲜明的人物,喜欢在一起讨论人物的外表即穿着打扮和外貌,也乐于模仿人物的特色动作,由此可以看出,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对小学生的审美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对其美术教育也有影响。小学生由于阅历低,智力发育不成熟,对于美术的认识基本是从看和想、描和摸的方式展现,也基本以这种方式了解现实中的新鲜事物,并把它融入进美术绘画中,动画片就是由天马行空的想象结合实际生活创作而成,因此小学生经常观看动画片可以激起学生灵感迸发、激发学生想象和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想象与兴趣是创作灵感迸发的重要条件,动画片以其曲折的故事情节提高兴趣、以其多彩的画面激发想象;不仅如此,小学生由于年纪小,难以看到课本外的世界,通过观看动画片可以开阔视野、增多阅历。以《天空之城》为例,这部动画电影通过感人的情节,奇幻的环境吸引学生的目光,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切身的体验美术创作的魅力,使其对美术创作具有期待性,唤醒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再比如《创世纪传说之世界的彼方》这部动画电影的场景、人物完全是以美术的形式,用动漫软件逐帧刻画创作而来,真实性强,而且电影中的大部分场景都贴近实际原型,可以说是以实物对其美术创作的,这对学生想象力和审美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动画片对小学美术教育具有审美教育功能,美术教育实质上也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审美的能力,但是审美不仅局限于美术方面,审美教育也包括情感、道德审美,小学美术教学万不能因为学生小,就忽视审美教育,以免影响小学生的道德缺失。小学生由于阅历不足以及审美经验少导致审美心理结构不完整,因此他们审美情感的经历都来自于审美愉悦的体验,只有能让他们内心接受的美术教学内容,才能够让他们投入到美术当中,就像是动画片中图像的颜色一样,明亮的纯红纯黄等饱和度高的颜色更容易让小学生接受。还有就是动画片中具有语言艺术,能熏陶小学生审美意识。动画片的展现形式具有美感,它是用画稿一张张联系连接起来展示出来,因此动画片本身就具有线条美的审美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小学生的辩知能力差,对很多事物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动画片的影响下,很多学生的心理道路一定有偏差,而且当今社会的发展,暴力、色情的画面充斥在一些动画片中,这对小学生的心理和语言、行为有着极大的危害,他们可能在行为、语言上模仿,以及在心理上造成错误的暗示,最终深陷泥潭,无法自拔。很多动画片中搞笑、夸张的情节仅是为了满足部分人的需求,但并不具备教育需求,这样的动画片不仅可能会导致学生为了求异而肆意模仿,更严重的是可能会消极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更不用说能对美术教育产生积极影响了。制片商不能为了一味的追求高播放量带来的经济利益而轻视道德和社会责任,不管不顾小学生的成长健康,因此在创作动画片的时候一定要怀有高责任心、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由于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心理不够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弱,而观看动画片又占据孩子们的大部分的娱乐生活时间,若是动画片的内容不健康,就会对孩子们的思想健康造成消极后果,照此发展,动画片不仅消极的影响小学美术教育,还会消极的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由于小学生阅历不足,身心发育不完整,还无法正确的辨别美丑善恶,学校要合理利用动画片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大力开展小学美术教育,引导学生思想健康发展,成就一个美好的未来。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篇十六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育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也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本文主要探讨了网络教育自身突出的优势,以及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引言。
网络教育是我国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教育的战略措施。网络教育不但能提高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其全新的教学模式,而且能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特别是其时空分离、宽进严出的特色,为从业人员的不脱产学习提供了可能,也极大地提升了在职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在教育资源不均衡、幅员辽阔的中国,网络教育是满足社会对多层次人才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
网络教育指的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思想和学习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网络的各种教育功能和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向受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一种网络教和学的环境,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非面授教育活动。
我国真正意义的网络教育始于1994年教育部实施的“中国教育科研网示范工程”。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浙江大学和湖南大学为现代远程教育第一批试点院校。截止到目前,现代远程教育的高等院校已达68所,网络教育学生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网络教育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尽管网络教育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下面笔者就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我国网络教育的现状。
网络技术和教育的结合,使得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1.学习促进性。
现在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需要创新发展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网络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这种模式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方便地获取学习的资源和信息,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决定学习方式和自我评价等,这样更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自主学习的热情。
2.交互共享性。
网络教育实现远程双向实时交互式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师生的交流与协作因为不受时空的限制而变得丰富。我国的传统教学都是班级讲授模式,互动活动较少。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则为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方便。
中国人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等国内比较成熟的网络学院都采用这样的师生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聊天室交流学习经验和心得,有些还有答疑板和论坛等工具,学生可以直接在网上向教师提问,教师也可以及时答复。
网络教育在提供网络课程的同时,也提供丰富的在线资料库,不同地区学习者可以跨地区与其他学习者分享学习资源。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教育资源的地区差异。
3.自主平等性。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交往的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交往方式也由单向性向交互式转变。在网络教育中,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师生交往关系更趋于平等、宽容与和谐,教师不再是至高的权威,而是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习者,建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影响学习者,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普遍交往的关系[1]。
4.丰富高效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从中接触到绚丽多彩的文化内容,获得更丰富的资料。网络教育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习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料和方式。对学生而言,通过网络,他们可以自由、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学制变得更加灵活。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有了选择的权利,学生对学习有了更大的兴趣,因为他们不再是被迫地学习,而且这种选择既不费时,也不费力。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就相应地得到提高。
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强大的采用文字、声音、图表、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表现的信息处理功能,这些都能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认知,促进思维与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国家高度重视和支持这种具有明显优势的教育形式。网络教育已成为人们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形式,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和平台。
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运用网络进行教育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近年来我国网络教育发展迅猛,但是呈现良好态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
1.沟通方面。
网络教学可以真实地模拟这些传统教育中的方面,但不可以完全取代。与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网络远程教育强调学生个别化学习,教师辅导为辅助的学习形式。在这种师生分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及时指导学生,解答也不能满足众多学生个性化的需要,难以因材施教,教书不能育人。虽然有一些交流平台能实现师生的互动交流,但是与传统的课堂师生沟通方式相比,相对较弱。
2.自主学习方面。
网络教育中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它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高度的学习灵活性,这会使学生太过自由而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学习效率降低。这种问题正在逐渐得以改善,现在很多网络教育学院都有专门的导航学习板块,并且把网络学习指南作为入学的必修课,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逐步提高。
3.基础设施方面。
网络教育基础设施不完善。在农村地区和一些偏远地区,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率还比较低。宽带问题一直是制约网络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有地方网络传输速度慢,传输质量和稳定性差,影响学习的效率。现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建设宽带网,而且上网费用较高。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不完善,制约和影响了网络教育的健康发展。
4.教学资源建设方面。
实现资源共享是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我国的网络教育处于探索阶段,目前网络资源共享量还比较少。现在各高校都是各自开发自己的学习的平台和管理体系,在网络课堂中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很少能实现共享。这样势必会造成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人力财力和网络资源的'浪费。
5.监管方面。
目前,没有完善的、系统的网络教育管理方面的法规。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信息产业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都有管理的职能,又都不十分明确各自的责任,这导致目前网络教育比较混乱,对于网络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利。
为了解决教育资源的匮乏,实现资源的共享,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把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作为重要的战略决策,制订专门的计划,并组织实施。远程教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一种重要教育手段和发展方向,也成为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知识管理方式。
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制定了相应政策,使远程教育手段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中得以利用。在一些企业里还出现了虚拟大学,这可能是21世纪世界一流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英国开放大学作为远程教育的一个典范,经英国大学拔款委员会评估,在全英国101所大学中,其学科教学质量名列第10位,科研水平排名第27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这说明远程教育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
我国的远程教育正处在起步阶段,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的数据:底试点高校累计招生670万人,年招生规模已接近全国年招生规模的1/8,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表明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国家很重视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将其作为解决我国教育资源短缺、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效途径。随着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远程教育还将有更大的发展。
四、结语。
现在网络教育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尽管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络教育的发展速度,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教育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虽然网络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只要我们能正确分析和逐步竭力解决这些问题,网络教育事业一定会健康有序地发展,网络教育也将步入崭新的时代。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篇十七
目前,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存在着两种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教学方式,它使幼儿在美术教学中不能充分发挥,阻碍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幼儿绘画水平停滞不前。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误区一:模仿固定的形式设定绘画的总体模式,过去强调基本功、技能技巧的训练,以临摹为主,一般由老师在黑板上画好范画,然后再让幼儿依葫芦画瓢。这种方式产生消极效果是造成儿童画的模式化、概念化、容易使幼儿在学画时陷入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之中,阻碍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
误区二:任其自由发展过分强调儿童的自然发展,放任自流,幼儿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至于主题思想、方式技巧,老师管的很少。这种方式产生的消极效果是可能导致幼儿绘画主题、绘画总体水平的停滞不前。这样的误区应如何解决呢?我认为,幼儿虽已初步具备认知、记忆、想象能力,但审美意识毕竟淡薄,绘画的表现内容主要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表现感受。重要的是教师千万不可用单一的、固定的形式,要加强启发和辅导。
二、设计思路要清楚。
1、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应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在幼儿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幼儿下一阶段能达到目标。虽然幼儿的思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由于受到直觉的限制,幼儿时期形成的概念还不是真正意义的概念,所以,教师要避免把固定的形式作为目标,把画出某一具体的图象当作目标。教师应逐步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来创造不同的图像。当然,目标并不一定都是按老师的主观意愿制定,有时它是幼儿提出的,这是教学目标与幼儿的需要吻合。
2、内容的选择幼儿美术主要表现造型能力和表现方法两个方面,教师应把握幼儿的认知水平,为幼儿提供多种工具材料及运用的机会,使幼儿不断变化、创造,习得各种表现方法。教师应选择那些有吸引力的内容进行加工,认真研究内容与技能的内在联系,把技能表现自然的融入内容中。
3、教学过程安排通常幼儿美术教学过程由引起兴趣、出示范例、示范讲解、巡回指导和结束评价五个环节组成,这五个环节都以完成技能要求为目的。在实践中,将五个环节调整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讨论、鼓励独创和展示判断,这是以鼓励创新,激发创造为目的的。
三、活动指导要有策略幼儿美术创作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美术创作中,幼儿的创作是个体化的,教师应有策略的来指导。
1、帮助幼儿提高创造力很多教师要求幼儿画的跟老师的一样,这样会阻碍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影响幼儿的创造力。所以,老师应提倡幼儿创新,使作品不同于教师的范例,不满足与自己已经掌握的方法,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自己想象的物体。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表现了美好的愿望,由此带来的成就感会成为幼儿继续进行创造的'动力。
2、不断提出问题当幼儿经常采取某种形式表现时,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幼儿改变思路,以避免形成一种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如画太阳时,教师可提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怎样的彩条才更象阳光呢?”幼儿可根据教师的提问,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提高创造力。
3、站在幼儿角度上去理解画面幼儿对许多图像的理解都是与日常生活联系的,教师经常观察、学习幼儿的造型,善于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去解释画面,只有这样才能和幼儿进行交流。
4、鼓励幼儿大胆修改图像教师应鼓励幼儿,对画的不满的地方不对的地方大胆的修改,启发幼儿结合创作内容,对已有的图像进行大胆想象,并用改变图像、添加特征等方法进行弥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5、展示作品,相互学习教师应及时介绍幼儿有创意的表现,引导幼儿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想象和创造。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应把幼儿作品全部拿来展览,引导幼儿观赏那些技能高、创造性强的作品,也在一些不太优秀的作品中发现指出优点。
6、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创作力,超越教师教师应引导幼儿创造性的开展活动,应给幼儿留有较多的创造余地,以展示他们的才能。可以提供一些不完整和错误的图形启发思考,使幼儿有超越教师的机会。
四、创设美工活动区为了减少局限性,让艺术教育真正成为尊重幼儿意愿,能吸吸引幼儿积极投入的活动。
教师要创设美工区,在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美工活动区给幼儿一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能获得更的乐趣和满足。在美工区的指导中,教师要进行这样一些探索。
1、根据幼儿的兴趣随机教育教师应及时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抓住幼儿的兴奋点,因势利导。教师要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来吸引幼儿进行活动,并在操作中练习基本技能。原本是教师的的准备活动,现在通过孩子们的参与,变成了美工区的活动内容。由于幼儿对活动感兴趣,所以他们会一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2、开放工具和材料,刺激幼儿的创作欲望在美工区中,所有的工具,都应放在较矮的架子上,幼儿可按需要随意取用。此外,还要收集种类繁多,可以用于美术作品制作的材料,让幼儿能发挥想象,尽情的使用不同的材料,让幼儿能发挥想象,尽情的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构图和塑造。教师应对幼儿做积极的肯定,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意愿。
3、促进幼儿自我学习在美工区活动中,教师应让幼儿通过看看、想想、做做进行知识技能的自我学习。让幼儿边观察边对比边操作,自我思考、自我纠正。在这种自我学习过程中,幼儿既有探索体验的机会,又不至于因尝试失败而丧失信心。在这些探索过程中,孩子不仅掌握了一定技能,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去获得知识。
4、美术活动的延伸幼儿在美工区的作品利用的好,可以培养幼儿大胆参与的精神,幼儿看到自己创造的价值,有成就感。如:幼儿用黄豆做的响铃,可以成为音乐活动的乐器。幼儿通过画画、剪贴而制成的手指木偶,可以在语言活动中讲故事。幼儿的美术作品极大的美化生活环境。它的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使幼儿自由地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总之,对于美术活动教育,教师要起到启发和辅导的作用,给幼儿留出创造空间,充分发挥幼儿想象,拓展幼儿的思路,提高创作能力,并对他们做出鼓励性的评价。使每个幼儿都能信心十足的走好艺术第一步。
浅谈美术教育论文篇十八
摘要:
针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笔者在南北两所高校进行了调查,并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在阅读内容、目的、媒介等方面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并存在着阅读计划不合理、阅读时间少等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阅读现状;统计分析。
一
阅读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品质。毋庸置疑,阅读,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书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他们不必再拘泥于教科书之间,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其他的书籍。
然而,随着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水平的发展,互联网等媒介涌入大学,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书籍,成为大学生业余时间消遣娱乐的主要工具。电影、游戏更是由于其立体生动的形式被多数大学生接受,甚至有部分学生沉迷网络。电子书作为一种新的阅读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由于其方便、更新速度快、价格相对较低等优点,在学生阅读群中独树一帜。然而,网络信息庞杂,很容易产生内涵较肤浅的快餐文化,混淆视听,对大学生思想、生活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
那么,变化了的社会环境究竟对大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有什么影响?传统的阅读习惯有没有消亡的趋势?本次调查运用社会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领域知识,在南北两所高校调查了21个专业的200名学生,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结合spss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整理及分析。结果显示:总体上,当代大学生在阅读内容、目的、媒介等方面均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大多持积极态度,几乎都热爱读书,但存在着阅读计划不合理阅读时间少等问题。具体来说:
现状一:阅读内容多样化,依旧推崇经典调查结果表明,如今大学生读书内容逐渐趋于多样化,不再拘泥于专业或专业相关内容,知识范围的拓展适应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新时代多样化的知识储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阅读面扩大的同时,不变的是东西方经典小说、散文集仍旧是大学生的最爱。其中西方作品《飘》、《小王子》、《傲慢与偏见》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最为学生所喜爱。
现状二:专业特征明显。
专业差异较明显,理科生更偏爱逻辑性较强的小说,而文科生偏爱哲学性的散文等。
有少数学生将专业型书籍视为自己最爱的图书,其中男生居多。例如生命与环境科学院的学生会将《有机化学》等专业性较强的书目列入最爱图书中,而法学院学生则会选择《现代西方法理学》等。
现状三:很多同学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在行动上却相差甚远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热爱读书,但这种积极的态度在读书时间和读书量上却没有体现,也有超过2/3的同学没有制定学习计划。
现状四:在读书时间、阅读量方面呈两极分化趋势调查显示,在每周花在读书时间方面,大学生明显呈两极分化,读书时间不足3小时与超过10小时的各占1/3左右;打算一年读书少于6本的与多于24本的也各占30%左右。读书方面的两级分化也从侧面体现出对知识追求程度的两极分化。
现状五:公共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低通过调查发现,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几乎没有去过院系资料室,而近1/5的人没有从图书馆借阅过书籍。这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资料室不完善、图书馆的书籍质量不高、学校及社会对读书的宣传力度不够等客观因素。
三
针对以上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及有关方面应增加对读书活动和社团的投入,支持各种读书讲座、读书报告会的举办。同时,大学应该加强硬件设施,比如校图书馆的建设、院系资料室的完善,为学生提高良好的阅读条件和环境。
2.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提高自身素质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不能忽视阅读对于个人品质提高及知识储备的重要作用,应该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并付之行动。大学生应该明确读书目的,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在博览群书的同时,根据自己的不同需要用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书籍,在阅读中获得最大的收益。
总而言之,读书可开阔眼界,可增长见识,可陶冶情操,可升华思想。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预备力量,肩负时代和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在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多读书,从而掌握知识,增强知识储备。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746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