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要适应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编写教案要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阅读这些优秀的教案范文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和思维方式。
湘教版初一地理教案篇一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湘教版初一地理教案篇二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自然灾害与环境。
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应急措施。
人文地理。
人口增长类型及特点、分布。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其中经济因素的具体内容)及例子。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迁入地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人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影响人口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城市功能分区的特点。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
商业区在市中心的原因。
工业区分布的影响因素。
城市形态的类型及优缺点。
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影响因素。
城市的区位因素(形成城市的原因)。
城市化的含义(标志)。
城市化的特点,逆城市化的原因。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措施。
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我国主要的农业类型及分布、特点、区位因素。
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区位因素。
传统工业区的区位因素。
新兴工业区的区位因素。
新兴工业产品的特点,新兴工业生产的特点。
鲁尔工业区形成的原因、衰落的原因、整治的措施。
美国硅谷形成的原因。
工业集聚的优点(原因)。
工业分散的原因。
工业主导因素划分的工业类型的特点和部门。
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特点)。
铁路或公路选线的影响因素。
修建铁路的意义。
影响港口的区位因素。
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交通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交通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
人地关系三个阶段的观点。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具体内容。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及具体内容。
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道路、方法)。
工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及优点。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我国三大自然带,三大经济地带,三大工业地带,四大工业基地的概念。
我国三大自然带的特点。
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和发展经济的优缺点。
跨区域资源调配对调出地和调入地的影响。
解决资源短缺的途径。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产业转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1、旅游资源的类型,
旅游资源的分布:记住我国主要的世界遗产。
2、旅游资源的内涵:
3、旅游资源的特点:
4、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5、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6、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7、中外著名旅游景观的特点和形成的地理原因。
黄山四绝及其成因。
夏威夷主要的旅游资源及成因。
大堡礁的成因。
云南元阳梯田的成因和特点。
长城是那些地理事物的界线,及各部位的作用。
巴黎城市景观主要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8、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相互作用。
9、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
10、旅游点的确定及旅游线路的合理选择。
11、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
12、旅游安全防范措施。
13、旅游业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14、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5、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东亚。
1、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成因。
2、日本气候特点及成因。
3、日本冬季西北多雪灾的成因。
4、北海道渔场的成因。
5、日本城市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成因。
6、日本农业类型及特点。
7、日本主要的自然灾害。
东南亚。
1、东南亚被称为“十字路”的成因。
2、东南亚多火山地震海啸的成因。
3、马来群岛的主要农业类型及发展的区位优势。
4、东南亚发展出口加工型工业的区位优势。
5、克拉地峡的作用。
6、泛亚铁路选择东线的原因。
7、泛亚铁路的意义。
南亚。
1、喜马拉雅山,此处多地震的成因。
2、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3、岂拉朋齐作为世界雨极的成因。
4、印度河平原5月气温最高的成因。
5、印度西北部热带沙漠的成因。
6、恒河三角洲多洪涝的成因。
7、孟加拉湾沿岸多海啸的成因(6、7题对比记忆)。
8、印度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不足。
中亚。
1、中亚位置重要的表现。
2、中亚东南山区降水多的原因。
3、“白风暴”的成因、措施。
4、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3、4题对比记)。
西亚和北非。
1、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的表现。
2、死海的成因。
3、红海的成因(2、3题对比记)。
4、西亚气候干旱的成因。
5、两河流域农业发达的成因、问题。
6、石油输出线路(尽量细)。
7、苏伊士运河的作用。
8、阿斯旺大坝的利与弊。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1、东非大裂谷的成因。
2、非洲大陆气候特点及成因。
3、马达加斯加东热带雨林气候成因。
4、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5、南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
6、非洲西海岸多沙漠的成因。
7、非洲三大问题及成因、措施。
欧洲西部。
1、欧洲西部地区内外力作用的表现。
2、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的成因。
3、欧洲内河航运发达的成因。
4、欧洲西部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
5、乳畜业发达的成因。
6、德国的地理位置重要性。
7、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区位优势、问题、措施。
欧洲东部和北亚。
1、俄罗斯气候类型,成因和特点。
2、俄罗斯地形特点。
3、俄罗斯河流的水文特征。
4、贝加尔湖的成因。
5、俄罗斯的资源类型。
6、俄罗斯农业集中在本国西南的成因。
7、俄罗斯工业集中在本国西南的成因。
8、俄罗斯交通以铁路为主的成因。
北美。
1、北美内外力作用的表现。
2、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温和降水)。
3、密西西比河的水文特征。
4、纽芬兰渔场的成因。
5、美国农业的特点。
6、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7、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优势。
8、美国西、南部工业区发展优势。
拉丁美洲。
1、安第斯山脉成因(地震火山)。
2、两小块热带雨林的成因。
3、热带沙漠成条带状延伸到赤道的成因。
4、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
5、人口、城市、工业集中在西南的成因。
6、热带雨林的作用、问题和措施。
7、巴西迁都的成因。
湘教版初一地理教案篇三
1、运用图文资源描述拉丁美洲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
2、在地图上找出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说出其主要的国家和首都,读图说出改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3、运用地图描述拉丁美洲的地形分布特点,说明地形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4、认识正确处理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拉丁美洲的位置和范围,主要地形区和河流。
教学难点。
地形对于拉丁美洲人类活动和气候的影响。
教法学法。
直观演示,分组讨论[来源:学科。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阅读教材51-----55。
导入新课。
展示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图。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完成:(1)拉丁美洲的组成。(2)拉丁美洲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3)拉丁美洲主要的国家及首都。
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印第安人的故乡。
展示拉丁美洲地形图。
分析讲述:拉丁美洲的地形分东西两部分,西部的高耸的安第斯山脉,他是世界最长的山脉,阻挡了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使东部平原降水稀少,草原广阔,因此阿根廷以畜牧业为主,是出口牛肉最多的国家。东部高原平原相间分布,有世界最大的'巴西高原和亚马孙平原。亚马逊平原上有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巴西高原蕴藏着丰富的铁矿。
二、地形与人类活动。
学生活动:阅读54页课本资料,了解安第斯山脉的情况。
展示拉丁美洲移民构成图。
讲解:这里的居民构成非常复杂,原始居民是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和奴隶贸易使白种人和黑种人也大量进入,各种族相互通婚,形成混血人种。现在的拉丁美洲以混血人种为主,同用西班牙语,巴西通用葡萄牙语。
三、多姿多彩的文化。
展示玉米节,狂欢节的图片。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说说拉丁美洲的不同文化相互交融形成的多姿多彩的文化形式。
总结应用。
拉丁美洲是一块美丽而富饶的土地,这里生活着勤劳勇敢的印第安人,由于殖民入侵和奴隶贸易使这里人种复杂,以混血人种为主。地形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板书设计。
第7课拉丁美洲。
一、印第安人的故乡:[1、原始居民:印第安人2、位置和组成3、主要国家。
二、地形与人类活动:1、地形特征:2、地形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湘教版初一地理教案篇四
1.人口增长量庞大,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每年出生人口超过万,净增人口在1400万左右。每年有2000万以上人口进入劳动年龄等待就业,每年新增的国民收入有l/4以上用于新增人口。
3.近年来出生婴儿比例失调,男性比例偏高。
4.人口老龄化使老年人的社会抚养问题日益突出,1993年,我国65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2%,老年人口达7350万。在一些出生率较低的地区,如上海、天津、江苏、浙江等地,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5.贫困地区人口与发展面临严重挑战,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紧迫而又艰巨。我国目前没有稳定解决温饱的人口估计有近7000万。1993年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15.5%,其中80%以上分布在农村、贫困地区。
湘教版初一地理教案篇五
1、来人口增长。
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
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
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
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
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湘教版初一地理教案篇六
-->。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用约20分钟时间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掌握课本基本知识,并能够建构基本知识体系。
2、完成本节的教材助读中的问题,并用红笔标记出自己不会的问题。
3、预习中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归纳,并注意联系实际。
学习目标:
1、知道自然资源的含义及类别。
2、知道水资源问题的基本情况及产生的原因。
3、知道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以及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4、知道我国矿产资源问题的主要特征。
教材助读:
1、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和的总称。
2、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将自然资源分为和两大类。
3、的迅速增加和的加速增长是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基本因素。水资源在和上的分布不均,是水资源危机的客观因素。
4、、和等,是对水资源及其再生功能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
以及等,使土地资源严重退化,农业生产空间趋于萎缩。
预习自测:
1.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b.生物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非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2.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天然气b.稻谷c.土地d.液化气。
我的疑惑:
探究案。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
1、结合课本p20页文字,完成课本p21页活动第1题。
2、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并思考课本p22页活动1—2题。
3、我国土地资源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怎样保护土地资源?
4、预计到2010年,,我国20种主要矿产有半数以上不能满足建设需求,特别是一些基础性矿产和大宗支柱型矿产,如石油、、铁、铜等,缺口大,供需矛盾突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
当堂检测:
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缺水的原因是()。
a.北方江河径流量年际变化不大。
b.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少。
c.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属于半湿润地区。
d.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少,加剧了缺水现象。
湘教版初一地理教案篇七
1.岩石圈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
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的热力环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
4.大气运动。
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
季风环流。
5.天气与气候。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简单天气图。
锋面、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6.水循环。
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水资源分布及其合理利用。
7.洋流。
洋流的形成。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及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3.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四、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一页更多精彩“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复习提纲资料”
湘教版初一地理教案篇八
1、铁路网(文科要求)。
五横:。
京包-包兰陇海-兰新线。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滨洲-滨南昆。
七纵。
京沪京九京哈京广焦枝-枝柳宝成-成昆兰青-青藏。
2、修建铁路的意义作用:。
政治战略意义--(1)有利于人民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2)有利于巩固国防安全。
湘教版初一地理教案篇九
1魏格纳(德国科学家)大陆漂移假说: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成为“泛大陆”。
2现在科学家研究表明,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运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3板块构造学说(目前最流行最科学的学说)认为: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4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通常表现为张裂拉伸,俯冲碰撞,断裂错动。火山与地震带:板块与板块交接处.
5世界两大系列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两大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6海洋面积广大,占地球总水量的95%以上,蕴藏着及其丰富的矿产,油气,生物等资源,被人们称为“天然的鱼舱”,“蓝色的油田”,“盐类故乡”,“乐的胜地”,“资源的宝库”等是人类重要基地。
7《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94年经联合国批准并生效实施。
湘教版初一地理教案篇十
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2)分清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
(3)、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4)、能简单地说出大洋与海的区别,记住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其各自的主要特点。
能力目标:(1)、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初步了解如何用统计图表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几何图形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相互位置关系。
(2)、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3)、主动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4)、材料的收集和整理能力及报告的撰写能力的培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逐步体会学习和生活必须具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重点:海陆分布情况,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识记和相对位置的空间关系。
难点:学生空间感的建立。
关键点:灵活运用地图掌握各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及海陆分布是关键。
教学媒体:地球仪、地图册、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4.学会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
2.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
3.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
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设疑,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创设情境:
我们叫地球叫的很习惯,顺理成章,但是有人却偏偏认为,叫“水球”才合理。为什么呢?引导学生看图,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通过看图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的,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广袤的海洋。
读图,分析卫星图片或各种地图上的颜色。
思考、看地图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过渡,对新旧知识承上启下。
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印象,将孤立的知识点穿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海洋与陆地的分布。
组织游戏,任意抛出一个有海陆轮廓的气球状地球仪,接住时记录右手大拇指接触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抛接10次以上,统计接触到的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做游戏、统计,得出结论: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海陆面积比为7:3。学看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指导学生读图总结地球上水多于陆。
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好奇心;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陆地与陆地的差别,海洋与海洋的差别:
介绍: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洋:海洋的主体部分,离大陆较远,面积广阔,深度多在20xx米以上;海:海洋的边缘部分,靠近大陆,面积小,深度浅。海峡: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通过阅读书上的课文及教师的讲解理解各概念的含义,并落实到图上。
文字与图结合。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对大洲有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设计海洋与陆地:1、地球、水球。2、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大陆、岛屿、海峡、大洲、大洋、海。
七大洲:名称、面积大小、轮廓、分布。
四大洋:名称、面积大小、分布。
湘教版初一地理教案篇十一
1、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热带雨林的危机。
3、巴西主要的热点经济作物。
4、巴西的工业布局及城市分布特点。
1、运用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分布图,掌握巴西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分布。
2、运用巴西的矿产资源图及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巴西工业区的影响。
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热带雨林对于全球气候的影响。
教学媒体。
1、教学环节。
2、教学内容。
3、补充与反馈。
4、课前预习。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导课。
大家看录像,说出展现的内容。
播放日韩世界杯,巴西队获得冠军时的录像片断。
说说看,你还知道巴西的哪些事物?
总结: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巴西。
重难点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巴西。
2、展示世界政区图。
要求:指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总结:巴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纬度较低,光热资源丰富。
板书:位置、环境、热带面积广大。
电脑播出巴西的地形图(多媒体课件)。
读图回答:
1、二条特殊的纬线:赤道、南回归线。
2、巴西所处的温度:热带。
3、巴西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景观图展示)。
(提问):
(一)为什么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国家?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1、地理位置决定。
2、亚马孙流域经过这里。(让学生自己来介绍亚马孙河并展示图片)。
3、安第斯冰雪消融带来大量流水。
(二)热带雨林有何作用它为人类提供了那些资源?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并推选代表举例说明。
教师提供图表总结。
1、经济价值——提供木材。
2、提供全球气候。
3、提供新鲜空气。
4、环境效益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5、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6、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三)巴西是怎样开发和利用热带雨林的?
(活动):由学生出示资料进行角色扮演:角色分工。
1、林业部长。
2、外国开发商。
3、当地农民。
4、生态学家。
(小组成员认领角色,通过讨论,然后上台表演。各小组经过角色之间引起的争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总结):开发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二、热带经济作物王国。
1、看图9.35请回答: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分布在哪一地带?
咖啡、甘蔗、柑橘、橡胶、可可、玉米、棉花、大豆等,分布于东南沿海一带。这里地形平坦,海拔较高,气候宜人,沿海多港口,海运便利;这里城市密集,人口众多,便于就地消费。
总结: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热带土地广阔,为热带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三、民族工业的发展。
1、导入: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工农业生产又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这些是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阅读课本,自学探究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
(1)殖民初期,出口“巴西木”。
(2)16世纪中期,种植甘蔗,制糖业兴起。
(3)17世纪末,掀起采金热。
(4)19世纪初,大量种植咖啡。
总结: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
3、展示“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图,观察该图,看看巴西有哪些丰富的矿产?分布在何处?对巴西的现代工业有何影响?(主要矿产有铁、锰、金、煤等,集中分布于东南部。富的铁、锰等金属矿产,便于发展重工业;而矿产的分布,又影响着工业的分布在接近东南沿海的矿产地。
总结:的确,依据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巴西的钢铁、造船、汽车、飞机等制造业都已跃居世界重要生产国家的行列。
提示:从交通、气候等方面考虑。(东南沿海多港口,便于海上运输;这里纬度较高,气候凉爽宜人。)。
(1)利用水能,合作修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2)进口能源。
(3)大力发展生物能源等。
(4)研究利用太阳能、风能、潮夕能等。
板书设计:
一、位置和自然环境。
1、位置: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南半球,热带。
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
2、地形和河流: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
3、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二、热带雨林的危机。
1、经济价值——提供木材。
2、提供全球气候。
3、提供新鲜空气。
4、环境效益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5、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6、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7、热带雨林的保护。
三、热带经济作物王国。
1、主要作物:咖啡、甘蔗、可可、剑麻。
四、民族工业的发展。
1、主要城市: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巴西利亚。
2、人口和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
湘教版初一地理教案篇十二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4)亚洲面积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的湖泊:里海(咸水湖);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和墨西哥。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人口增长率的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1、日本是一个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自北向南依次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的是本州岛。东临太平洋,西临日本海。
2、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最的火山是富士山。地形以山地为主,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图7.2p18,活动p19)。
3、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的港口城市是横滨。日本由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二战以后,经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增多,加之国内供给不足,对外依赖很强。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第三节东南亚。
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图7.17-18p26-27)。
2、东南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的内陆国是老挝。
3、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产地。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世界上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3、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城市附近大河所在国家。
河内红河(上游为元江)越南。
金边湄公河(上游为澜沧江)柬埔寨。
万象同上老挝。
曼谷湄南河泰国。
仰光伊洛瓦底江(上游为怒江)缅甸。
湘教版初一地理教案篇十三
千米,领土跨越了亚洲和欧洲两部分。首都为莫斯科。
2、俄罗斯的主要地形自西向东依次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3、俄罗斯境内的伏尔加河为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贝加尔湖为世界上最深的湖,是一个淡水湖。
4、俄罗斯地处中高纬,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天短而温暖。
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是冬季冷空气的源地,年平均气温低。
5、在图上找出俄罗斯主要的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均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6、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在图上明确库尔斯克铁矿、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的位置。
工业区等,能在图上找出来。
和亚洲部分分布不平衡。
(2)美国。
1、美国位于北美洲大陆,由50个州组成,其中本土有48个州及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哥伦比亚特区,另外还有两个海外的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美国的主体(本土)位于北温带,阿拉斯加州位于北寒带,夏威夷州位于热带。
2、美国的主体部分(本土)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3、美国地形呈南北纵列分布,西部为落基山脉,中部为中央大平原,东部为阿巴拉契亚山脉。
4、美国境内的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与加拿大交界处的五大湖群为世界的淡水湖群,其中苏必利尔湖为的淡水湖。
5、美国的农业和工业都非常发达,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
6、美国的农业具有区域化的特点,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很小,但效率很高,产量很大,美国是世界上出口农产品最多的国家。利用地图记住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7、美国工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三大工业区中,东北工业区以传统工业为主,南部工业区以航天工业为主,西部工业区以电子工业为主。
8、美国工业发达,资源消耗和浪费严重,需要大量进口。
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6、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7、赤道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最长的纬线。纬度自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8、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9、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10、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1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12、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
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
1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的大洲。
14、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5、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6、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7、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8、非洲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积的盆地;世界上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上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19、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七年级新生如何学习初一地理?
七年级新生如何学习地理:学会使用课本。
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七年级新生如何学习地理:课前预习不可少。
地理自古以来有“文科中的理科”之称,大家上了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就会知道了。上了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后是要开始分文理科的,如果七年级的同学们想要学好地理,现在就应该为地理打好基础。课前预习是最不可少的,老师讲课是不会因为你一个人没跟上就会停下整个班级的节奏的,所以不想被落队的,就要课前做好一个预习才是最重要的。
七年级新生如何学习地理:手脑并用。
上课时一定要跟上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时最希望能把学生带入到她的世界中,一定要跟上老师思路。跟上老师的思路的同时别忘了记笔记,很多同学上课时只知道听讲,然后一到下课了就把讲过的知识点给忘了,这样是非常的没有效益的。课堂上光跟住老师的思路还不够,一定要做的边听边记,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脑并用学习效果才是!
七年级新生如何学习地理:课后习题不可少。
不要以为老师讲完课就是完事了,课后一定要做习题的!这个步骤是一定不可缺少的。把知识点灵活的运用到习题上会让你所学的东西能很好的吸收进去,否则课堂上学的再多听的再多都是无用工的。
七年级新生如何学习地理:劳逸结合。
学习时很重要的,当然了,适当的休息还是必要的,休息的时候可以看看地图,背背各个国家的地区,了解一下各个州都是什么气候,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地理真是一个很好玩的科目!
学会使用课本。课本的目录提示了全书的要点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做到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学会使用地图。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湘教版初一地理教案篇十四
[教材分析]《墨池记》是曾巩于庆历八年(1048年)应抚州州学教授王君盛之请为墨池写的记文。作者把介绍古迹人物、记事和议论结合在一起,从墨池引出书法家王羲之的勤学苦练,又扩展到道德修养问题。本文语言生动灵活简洁明快。并多用设问句和感叹句。这些句式的大量运用,使本文平添了一唱三叹的情韵。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多朗读课文,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难点是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和写作意图。[学情分析]学生对王羲之的故事有粗浅的了解,知道他是位名书法家。但对他的勤学苦练缺乏深刻的了解且对做人的道德修养缺少体会。教学中应串联补充,唤起学生“勤学苦练方有佳绩”的情感共鸣,进而体会文本思想及写作意图。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查找了解王羲之的轶事和历史上的勤学故事及典故。教师可以作简要补充。[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能力目标: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3.情感目标:结合自身的学习实践,进一步体会“以精力自致”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含义。
2.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勤学苦练对于道德圆满、事业有成所具有的决定作用。[教学方法]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培养语感。
王羲之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艺术家之一,被后人誉为行书天下第一,他的书法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风流潇洒。前人评他的笔势说“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人称他为“书圣”。他的字是天生如此,还是别有决窍?今天我们学习曾巩的《墨池记》,解开我们的疑惑。
除荀伯子《临川记》中有王羲之墨池的记载外,浙江省永嘉县积谷山中也有一个水池,池旁刻有米芾所题“墨池”二字,庐门归宗寺内也有王羲之的洗墨池,此外湖北蕲水(蕲春、浠水一带)等地亦有类似遗迹。这些遗迹有些当然是后人的附会,但也可见人们对王羲之勤奋精神的钦佩和仰慕之情。
1.多媒体播放视听材料《墨池记》朗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句读,听明语气)2.朗读课文。朗读方法可以多样。自读、默读、范读、齐读等。3.根据工具书及注释,疏通文意。4.积累:
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然。
有地隐然而高岂信然邪?
及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而因以及乎其迹邪书。
羲之之书晚乃善。
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能。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夫人之有一能。
(4)以小组为单位细读课文,讨论交流,积累语句: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5)合作探究文中设问句的特点,积累:
(6)你觉得文中还有哪些重要的字词句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说出来,大家共同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多层次的诵读,运用合作讨论探究的学法,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上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环节四精读课文,理解主旨。
1.记是古文中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说一说本文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本文的写作主旨?参考:
文章开头,先写墨池处所、形状,再交代有关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是记叙部分,其行文曲折,构思缜密。其中“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八个字,为下文的议论提供了论据,埋下了伏笔。接着,作者由叙述转到议论,就王羲之书法艺术“晚乃善”“非天成也”这一点,引出“欲深造道德者”“学固岂可以少哉”,点出本文的主旨。其中“晚乃善”三字,是本文立论的重要依据,而“精力自致”、“非天成”则是作者的正确论断。
第二部分先叙述州学教授索文的经过,接着又发议论,推测王君此举是为了“勉其学者”,最后归结到“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对“来世者”的作用,借以鼓励人们勤于学习完善自己。
本文通过记述墨池的位置、地形、形状,及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想有所成就,学习就要刻苦,修养道德更要刻苦。
2.探究文本。(先自读思考,再小组讨论明确)(1)本文记叙王羲之的一件轶事是什么?课文中的相应原文是什么?(2)作者认为王羲之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么?(3)抚州学官王君盛,书“晋王右军墨池”六字于楹柱间并邀曾巩为墨池作记的目的是什么?(4)“羲之之书晚乃善”原因有哪些?讨论交流。
(5)王羲之的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原因是什么?
(6)曾巩想借墨池的传说阐明什么道理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课文材料,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文章的写作主旨。)。
环节五拓展延伸,活动体验。
1.你还能举出几个专心致志、勤学苦练、成就事业的名言和事例吗?
参考资料:
悬梁刺股(孙敬、苏秦)囊萤映雪(车胤、孙康)凿壁偷光(匡衡)韦编三绝(孔子)。
闻鸡起舞(祖逖)程门立雪(杨时)磨杵成针(李白)。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天才出于勤奋。
(高尔基)。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让学生对本文做小结。总结不完整的,其他人补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反思习惯,查漏补缺调动学生积极性。)。
环节七推荐作业(任选二题)。
1、熟读成诵,掌握内容。
4、了解了这么多通过勤学而终于成就事业的人的事迹,你一定深有感触,请写下你的感受,并抄写一句名言或自拟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勉励自己努力上进。(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多种方式及时加以运用和巩固,并做到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本文通过记叙故迹而生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理解文中的反问句、疑问句、感叹句对表达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一切学问都是“以精力自致”而“非天成”道理,体会本文平易朴实、婉转沉着的艺术风格。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围绕中心、层层推进特点,弄清议论句的含义并能正确解释。
湘教版初一地理教案篇十五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772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