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实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13:45:07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实用16篇)
时间:2023-11-17 13:45:07 小编:GZ才子

编写教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步骤和知识结构等因素。教案中的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要求。《地理》教案范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一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周围自然景物的变化。

2、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草》。

2、揭示课题。认识“晓”,读准课题。

二、简介作者和课文。

1、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

2、以故事形式介绍古诗。大意是诗人夜读入睡,半夜被风声雨声惊醒,一会儿又睡了。直到鸟鸣声传来才发现天亮了。起身后,边听鸟鸣边吟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忽然,他想起夜里听到的风声、雨声,走到窗前,边张望边吟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由此,留下了一首好诗《春晓》。

3、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读通古诗。

(2)画出本课要求学会、认识的生字,读正确。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一、二行中的生字,眠、觉、啼,再读一读这两行诗。(指名读——齐读)。

2、认读三、四行中的生字:夜、雨、声、知、少(注意三个翘舌音的字),再读一读三、四行诗。(指名读——齐读)。

3、连起来读一读古诗。

五、指名朗读、背诵。

1、朗读古诗,注意诗句的节奏,作者的心情。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背诵课文。(指名、分组、齐背)。

六、指导写字。

觉:“学”下面的的“子”换成“见”。

夜:第四笔是“竖”,不要写成“竖钩”。注意指导笔顺,提示不要漏写第七笔“点”。可与熟字“衣”比较字形的异同。

雨:仿佛隔窗观雨。里面左右各两点,上下排列,像檐下滴水。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下面的最后一笔是“丿”,不是“竖弯钩”,不能写成“巴”。

知:左边是把“午”的“竖”改撇,再加一点。右边是“口”表示知道了要用口说出来。

少:上面与“小”不同,第一笔是竖,没有钩。

七、抄写生字(完成课后练习2)。

八、巩固练习。

1、填空。(完成课后练习3)。

指导:先数一数每个字的笔画,边数边在字下注上笔画数,再把相同笔画数的字写在一起。

2、朗读、背诵课文,填空。(完成课后练习4)。

3、补充诗句吟诵。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写下了不少咏春的诗句,我抄了几句,你们想读吗?(出示诗句,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推荐朗读的诗句:

(1)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2)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4)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以上诗句都注上拼音,供同学自由朗读,不必讲解。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二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学习自识字。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可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再加以归纳。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等。

3、掌握和运用两种识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本处列出的字中,发现其它的识字方法,还可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课外看见的字。

4、生字条中的7个生字,让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巩固、检查认读和识记情况。用生字卡片巩固,通过读词语巩固。如:评比、家访、挤进、邮车、局长、轿子、钱包等。

这个教学安排中出现的识字方法,同学们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并学会了应用,发现规律不会很难,可以联系口语交际把意思表述完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识字的两种方法,并练习运用。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三

《江南》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字。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拼音和课文插图,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借助拼音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教学难点。

初步具有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具、学具。

教具:自制cai光盘,课文放大彩图,生字卡片,画有小鱼、荷叶、东南西北图案的头饰。

学具: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利用cai课件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们采莲和水中鱼儿戏游的情景。(学生一边看画面、听音乐,一边想象)。

小朋友,看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个地方美吗?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书课题。学生借助拼音齐读课题两遍。

教师讲解:江南就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的鱼米之乡。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地轻声读课文。要求:先读读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话组成的。

3、检查自读情况。问: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抽几个同学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用“・”画出生字,教师抽查。

4、教师范读、领读。

三、学习生字。

1、指名分句朗读,结合学习生字词。(出示生字卡片)。

第一句:江、可、采;第二句:叶、何;第三句:鱼、戏、间。

2.学生拿出生字卡自读,教师相机正音。

注意“江”、“间”的读音一个是后鼻音,一个是前鼻音。“采”的读音是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可”和“何”韵母相同,“叶”和“鱼”的读音是自成音节。

3、检查识字情况。先打乱顺序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抽读,开火车读,齐读;再朗读包含这些生字的句子。

4、指导写字:可、江、采、鱼。

(1)记住字形。

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识记生字。可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和熟字来分析记忆字形。

“可”:有五笔。扩词:可爱、可口、可以。

“江”:三点水加“工”。江与水有关,所以有三点水。口头组词:江水、江边、江上、长江、江岸。

“采”:上下结构,采要用手,注意上面是一个爪字头。口头组词:采花……。

“鱼”:下边的一横是“鱼”的尾巴,利用课件展示。口头组词:鱼儿、鱼尾巴……。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5)生练习写生字后师点评。

四、精读课文。

1、学习诗的一、二行。

(1)指名朗读诗的一、二行。

(2)指导学生看图,观察荷叶。荷花长得怎样。“何”:表示感叹,惊讶;“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

(3)指导反复朗读,展开联想,从这两行诗中你知道了什么?从中感受荷叶茂盛鲜亮、非常可爱的样子。

2、学习诗的后五行。

(1)指明朗读诗的后五行。

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荷花、莲蓬之外,还有什么?(鱼儿)鱼儿在干什么?(游水嬉戏)。

(2)鱼儿在莲叶间是怎样游动的?哪些地方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

指导反复朗读:“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北。”

课件展示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的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感受鱼儿的快乐和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理解方位词:东、南、西、北,并让学生动手画出方位图。这里的东南西北是指荷叶的四周。

展开想象:鱼儿在莲叶间游玩,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同桌互相描述鱼儿在莲叶间游玩的欢快情景。

教师揭示:鱼儿在莲叶间,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又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了北面。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东、南、西、北”则写出了鱼儿在水间自由自在、逗人喜爱的样子。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问:小朋友,当你看到鱼儿那样欢快,你心情怎么样呢?

怀着高兴的心情朗读鱼儿戏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顿。

五、背诵课文。

1、尝试背诵。(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背诵课文。)。

2、抽生背诵,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诵课文。(看图记、根据重点字词记、想象记)。

六、戴上头饰表演鱼儿在荷叶中戏游的欢乐情景。

4个同学戴着东、南、西、北的头饰扮演东、南、西、北,3个同学戴着小鱼的头饰扮演小鱼,6个同学戴着荷叶的头饰扮演荷叶,边背诵边表演。

七、总结。

-->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四

1.指导学生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4.鼓励学生用画笔画出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味家乡之美,感受家乡之情。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感受家乡美在哪里,能读出家乡的美。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课文。

谈话:你的家乡在哪儿?你喜欢吗?想画出来给大家看吗?

课文中的几位小朋友也都画了自己的家乡,他们画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老师配乐朗读,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

2.学生自由朗读,图文结合认识生字。

3.交流,画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读一读。

板书:涛涛 山山 平平 青青 京京。

海边 山里 平原 草原 城市。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

(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确保读书活动的实效性。)。

三、学习生字词语。

1.出示标有拼音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2.去掉词语中的拼音。指名读,齐读。

3.四人小组学习生字,并说说怎么记住它。

4.单个生字变序抽读。

四、再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己选择最喜欢的段落练一练。

五、巩固练习。

1.圈出正确的拼音。

奔(benben?)宽(ku?nk?n)市(sishi)原(yu?ny?n)。

2.比一比。

四?匹下?虾贝?见现?宽。

六、写字。

1.出示前4个生字“贝、原、男、爱”,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2.选择不好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强调注意事项。

3.学生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七、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

2.朗读课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五

佚名。

语文教学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

――于永正。

于老师教学古诗《草》,进入复习阶段。

生:妈妈,我今天学习一首古诗,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诵)我的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我背首古诗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生答《草》)弟弟,这首诗我也学过。他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哥哥,你记错了,是白居易写的。

生: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众笑)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生到前面)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生答背《草》)。

师:草?那么多花儿不写,为什么写草啊?

生:因为草有一种顽强的精神,野火把它的叶子烧死了,可是第二年春天,它又长出了新芽。

师:哦,我明白了。你背吧。(生背)“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叶子黄了,干枯了;荣,就是茂盛。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呀?(众笑)。

这个教学片段受到了华东师大李伯棠教授的高度称赞,已经成为于老师教学中的经典片段。笔者认为这一教学环节的最大成功就在于富有情趣!于老师匠心独运,一会儿变成妈妈,一会儿变成哥哥,一会儿又变成奶奶,把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教学环节通过角色换演绎得曲折有致、情趣盎然。尤其是能过耳朵有点聋的奶奶,巧妙地引导学生准确说出了诗意,强化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肯定能够在学生心灵深处留下鲜明的印记。可见,情趣犹如教学的润滑剂,它让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让学习成为愉快的享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动作演示、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教师播放儿歌,学生边读边拍手。

铃声响,坐坐好。

腰挺直,脚放平。

手放好,头摆正。

眼睛看老师,上课专心听。

这是第一节识字课,将学前常规教育融于语文课。

2.教师出示傅抱石的国画作品,引导学生看图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显示课题:天地人。

二、朗读课文,内容归类。

1.学生打开书本,教师及时纠正读书姿势。

2.教师带读。先读课题,再读课文。全班学生跟读,齐读。

3.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将这6个汉字分为哪两组?(第一组:天地人;第二组:你我他)。

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将国画与汉字联系,引导学生理解汉字的内涵。

三、形义结合,学习“天地人”

1.学习汉字“天”。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天”字。在人的头顶上,那无边无际的就是“天”。出示晴天、阴天、雨天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

2.结合图画,学习汉字“人”。教师出示“人”站立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和图画的相似性,帮助学生识记字形。出示男人、女人、老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人”的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正音。

3.结合图画,学习汉字“地”。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了解字义。出示草地、菜地、雪地、沙地的图片,联系生活加深理解字义。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自己组词读。

利用图片,联系生活,帮助学生识记和正音。

四、谈话交流,学习“你我他”

1.营造氛围,感知“你我他”。

从“人”出发,引出“我”。教师出示汉字“我”,启发说话:我们都是人。师生对话,引出“你、他”。教师提问:“你叫什么名字?”指定学生回答。教师再指该学生的同桌提问:“他是你的同桌。他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

2.仔细观察,认识“你我他”。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找一找“你、他”有什么共同点。教师移动单人旁的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3.游戏互动,理解“你我他”。教师请三位学生上台,引导学生选生字卡片并交流。如一名学生说:“我是。

__。

很高兴我们成为好朋友。”“你喜欢踢足球吗?”“他是你的同学吗?”小组练习轮流说话。

创设生活场景,在师生、生生对话中,帮助学生认读、理解生字。

《天地人》教学建议。

一、识字。

本课6个生字以三字一组分两行的方式呈现,易于学生朗读、记忆。针对课文编排的特点,建议教学时以3个字为一组进行教学。第一组可以充分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在看图说话中引出“天地人”3个字。第二组可以通过师生对话引出“你我他”,把识字和日常表达结合起来,充分借助日常用语进行听读、正音。

本课要认的6个生字中,“人”的声母是卷舌音,“你、我”是第三声,单个字读要注意读到位。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建议借助图片、听读、创设情境交流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1)图片示范正音。可以依次出示一组相关图片,如“老人、年轻人、男人、女人”,教师手举对应的生字“人”示范读,学生跟读,理解字义。

(2)场景听读正音。如,借助生活场景认读“地”,教师可以用枚举法展示各种生活场景:铺满土的叫土地;铺满沙的是沙地;长满草的是草地;铺满雪花的是雪地。教师手举生字卡片“地”,听学生的发音,并及时正音。

(3)日常交流正音。“你我他”是日常交流用语,可以衔接入学教育的内容,创设交流氛围。如教师一手举生字“你”,问“你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你”递交给学生;一手举生字“我”,说“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出示生字“他”,指学生问“他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他”递给这名学生。在交流递送生字卡片的过程中正音识记生字。

本课要求识记6个生字。“天、人”结构较简单,“地、我”结构相对复杂,“你、他”带有相同的部件。教学中可以借助图片、动作、生活场景等,形象化地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感受汉字的趣味性。

(1)生活语境识字。

本课6个生字都是常用字,我们可以呈现各种生活中带有生字的图片,通过不同语境帮助学生识记、认读生字。

(2)比较识字。比较“地”和“他”,说说不同在哪里。

(3)动作猜字。辨认“天”和“人”,可以根据字形请学生上台演示动作,其他同学猜汉字。

学有余力的话,可以结合生活,积累“天地、他人”等词语。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朗读课文,因此读正确是本次朗读教学的主要内容。

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要重视正确示范和听音纠正。教师示范朗读时,要把声调读清楚,特别注意“你、我”的声调都是第三声,三字连读时,“你”要读成半上,与第二声相似,“我”的声调要读完整。

本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仅呈现了6个汉字,中间没有标点符号。朗读时,教师应结合内容理解,引导学生一组三字连贯读,要避免6个汉字一字一顿地读。

2.理解运用。

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天地人”的教学在借助插图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语境带学生读一读,在新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字义。如:

晴天、阴天、雨天。

草地、菜地、雪地。

男人、女人、老人。

“你我他”的教学可以三人小组互相交流,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拿着生字卡片进行自我介绍、询问他人的方式,在交流中巩固生字,如,“我叫李小明。”“你叫什么名字?”“他是你的同桌同学吗?”

引导学生理解感受“你我他”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三人小组互相交流的形式,但要重在生字的识记、认读,避免将这一实践活动变成口语交际。教学时,可以为三人小组准备一套“你我他”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以选生字、递送卡片的方式促进对生字的识记认读和理解运用。

1.国画《一望大江开》。

配合课文,用一幅画家傅抱石的国画作品作为铺底。画面近景是岩石松枝,龚半千和费密同游,吟诗唱和,眺望远处。中间大片留白,远处空旷无垠,咫尺之间似有万里之遥,让人可以充分感受天地之广袤。取苏轼《前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意。

2.“天地人”三才之道。

“天地人”来源于《周易说卦》,天地人被视为宇宙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三大要素,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才”是指本质,“三才”是三方面具有实质的内容,在《周易》中具体指天、地、人。“三才之道”就是天道、地道和人道了。“天道”是阴和阳,“地道”是柔和刚,“人道”是仁和义。“三才之道”的探讨和论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相当广泛,在古人启蒙读物《三字经》中也有“三才者,天地人”的说法。民间春联也有:“福禄寿三星拱照,天地人一体同春”。由此可见,“天地人”三才之道在我国经几千年而流传不衰,对传统文化有深远影响。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6个生字。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课文动画。

思考: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自学质疑。

1、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解决疑难。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2、小组内交流自学。

3、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拨。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简述诗意,熟读成诵。

1、教师简述诗意。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联系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

(六)拓展:诗中写的牧童捉到蝉了吗?

(七)指导生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4、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增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自学存疑。

1、小组合作,试读课文、讨论词义,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交流自学。课堂讨论疑难词句,教师可以通过投影或多媒体课件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

(二)简单讲述诗意。

(三)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4、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朗读反馈。

6、练习背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

4、指导写字。

(五)总结全文。

(六)拓展:自渎诗集,找两首描写夏天的古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八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诗的诗意。

2、通过想像,拓展空间,感受诗的简炼。

3、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本诗的诗意。

通过想像,拓展空间,感受诗的简炼。

教学难点。

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诗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准备:

师:课件。

生:默写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5。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古诗,(师板书诗题),生读题目。

2、在自已本子上写下来,想想题目什么意思,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3、解题:知道什么是隐者吗?(板书隐者)隐者是哪一些人?(隐居山林的,有一定才能,但不原出去做官的人),你知道哪些比较有名的隐者。

这些隐者,在隐居时一般不说姓名,只有雅号,如诸葛亮,人称卧龙先生,陶渊明,人称五柳先生。有些出家为僧为道的,只有法号。

4、寻:寻找,不遇:没遇到。

5、完整地请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同意他的解释吗?

6、是谁在寻找隐者呢?(板书诗人)。

知道贾岛这个人吗?你了解的贾岛是个怎么样的人?谁来介绍一下。(师相机补充,出示课件。)。

苦吟可能学生会说到,现只要结合课件随机梳理一下。

其实,贾岛早年也算是一个隐者,知道原因吗?

做过和尚,法号无本。后来还俗了,因为遇上了谁?韩愈,当朝的大官,韩愈看中他的才华,劝他去搏取功名,结果他在京城考了三十年,一无所成,所以只能苦吟。

二、检查预习,初解诗义。10。

1、师板书,反馈默写情况。

对照黑板,检查一下,有没有写错的字?全对的举手。有没有觉得写得不太美观的字?给你时间,再调整一下。格式安排是否合理,一句一行。改一改。

2、指名学生读古诗。

3、解疑,有不理解的地方吗?提出来。学生相互帮助,理解诗意。

童子何人?与隐者什么关系?(待童,徒弟,是儿子吗?)。

言师,言,说,谁在说?(童子)说谁?(师父),童子在说师父什么?

此:这,此山,这座山。

深:云雾弥漫,浓得遮人视线。

不知处:不知道去向。

4、同桌练说,再指名说说诗意。

5、练习朗读。

三、体会诗的凝炼,精妙。5。

1、看出来了没有?这里面还省去了几个具体的提问。

2、你能根据回答猜猜看,这里边诗人是怎么问的?(发言,初步了解)。

3、(出示练习题目)那你能把这一段诗人与童子的对话补充完整吗?自已说说。

诗人问:

童子回答:

诗人问:

童子回答。

诗人问:

童子回答:

4、同桌对练,指名表演。

5、读诗。

四、体会诗人的情感起伏。10。

(出示试题,图画)。

诗人来到松下,只见()。

诗人问:

童子回答:

听到童子的回答后,诗人()。

于是诗人又问:

童子回答。

听到童子的回答后,诗人()。

于是诗人再问:

童子回答:

此时,看着(),诗人()。

2、同桌练说,指名分角色练说。

3、总结:表扬好的同学,你看,这一段练习中有语言描写,有景物描写,还有心理活动的描写,如果我们把刚才同学们说的组合一下,那就是一篇挺不错的作文啊。这么具体的一件事,诗人描述的时候用了多少字?(20)这看似平淡的20个字背后,诗人留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想象空间啊,来,带着你的想像,再来读这首诗。

4、读诗,读出情感的起伏。

五、体会诗人炼字的精妙。10。

1、这首诗现在就学完了,接下来我再带大家学另外一首。

花间问童子,

言师挖菜去。

只在南山中,

马上就回来。

3、感受并比较一下,你觉得这首诗和贾岛的诗比起来如何?

4、请自由讨论,感受贾诗遣词的妙处。

花间vs松间vs松下。

花易凋零,松四季长青,花矮,松高,用松更显高洁,坚韧,有力松间,显窄,体会不出松的高大。松柏忌出山,出山先为薪。

采药vs挖菜。

挖菜,俗不可耐,采药,飘逸,神秘,符合隐者的身份。

寻药干什么?济苍生,可做官,为已治病,何能爬山?求仙,求不老,寻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之药。

在他们眼里,再险恶的老林也是桃花源,再陡峭的山峰也只是难得的风景。

此山vs南山。

南山太具体,童子不会知道的如此确切。

云深vs云浅。

真隐者隐得深,不会这么快回来。为何要到云深处?因为仙药在云深处嘛。

感受,从上面的这些字词中,你能感受到,这是一位怎么样的隐者?(逸,超脱,与世无争,清高,若即若离,时隐时现。)。

相机完成板书(松下山中云深处药仙)。

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5、遇到了没有?

贾贾岛此番去,虽然没有见到隐者,但是有收获吗?(感受到了隐者的境界逸,超脱,与世无争。)与隐者比起来,诗人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一个世俗的世界。(板书,俗,逸)。

6、回到题目,诗人到底在寻什么?

寻找一个理想中的自己,但是苦寻不到。追求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但是无法摆脱俗世的干扰与诱惑。

结合诗人的人生遭遇,俗世有什么?有诱惑,哪些诱惑?做官,做了官以后呢?

感受贾岛的内心世界,矛盾,痛苦,遗憾,无奈,向往隐者超脱的境界,又受世俗羁绊,为无法再做一个纯粹的隐者而遗憾。(结合“推敲”的故事,以及后半生屡试不弟的挫折,进一步理解苦吟,一旦入了红尘,那就人在江湖,身不由已了。)难怪会“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啊”!

六、师结语。

1、系统总结,完成板书。

我们再来完整地看一下,又能体会到更多的意味。

隐者在松下寻隐者,而隐者在山中采仙药。只有谁最无欲无求,童子嘛,(不随师父采药,求仙得道,也不招待远来的客人,博得对方的常识,是真隐者,何需寻隐者,是真洒脱,何需采仙药?)童子在哪里?松下嘛!就站在贾岛的对面嘛。这就叫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

你看,贾岛要追求的这种真正超脱的,无求的人生境界,看似很远,实则很近,看似很近,实则又很远,永远不可“遇”。贾岛将这种不遇的感慨凝聚在这淡淡的文字中,在今天,在课堂上,与我们相遇了。

2、这首诗,初看平淡实则深远,其实对于一首诗也好,其它体裁的文学作品也一样,有时你以为理解了,不过如此,其实,你只是来到了“松下”,再往里边走走,有新的感悟了,以为真懂了,也许只是到了“山中”,真正的意味,可能还在“云深处”呢!那就让我们把自己的感受,送到这松下,送到这山中,送到这云深处,来,闭上眼睛,做一回真隐者,吟诵这首诗,不求一致,吟出自己的感觉。(配乐)。

六、布置作业。

把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板书设计。

俗逸仙。

贾岛寻隐者采药。

松下山中云深处。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九

1、知识目标:认识、积累字词;读句子,并学会扩写句子;认识标点,并正确使用标点。

2、能力目标:通过读、背积累知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培养学生正确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积累字词;读句子,并学会扩写句子;认识标点,并正确使用标点。

教学难点:认识、积累字词;读句子,并学会扩写句子;认识标点,并正确使用标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积累字词;读句子,并学会扩写句子;认识标点,并正确使用标点。

2、激发学生主动识字、词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识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正音)。

2、教师范读词语,学生跟读。

3、从这些字词里你们有什么发现?(每一行都是不同种类的东西,都和夏天有关)。

3、小组比赛读。

4、集体齐读词语。

二、字词句运用。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2、这三句话有什么不同?(扩写句子)(谁做什么,谁在哪里做什么,谁怎样的在哪里做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4、认识标点“,!?。”,了解其使用。

5、学生独立完成标点练习。学生汇报。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生活中识字。阅读、背诵、积累语句。

2、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看图片识字。

2、学生齐读。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学生讲述语句的含义。(教师提示、引导)。

3、学生小组读。

4、集体齐读,学生背诵。

三、布置作业。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夏夜多美》。

四、课堂总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十

教学目标: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钟、零”等8个字,会正确书写“欠、元”等8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读、议、演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在读中体悟到时间的重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

教学准备:

闹钟一只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揭示课题。

1、师有感情地朗诵一首小诗。(闹钟显示朗诵时间为1分钟。)。

2、这首诗好听吗?有谁知道,老师用了多长时间朗诵完这首小诗?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将生字词多读几遍。

2、指名读生字词-开火车读(结合书33页,“找找说说”来认记生字)。

3、再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将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

4、指名分段读-评议-齐读。

三、读第一自然段,指导书写“元、哈、欠、迟”等4个生字。

1、课件出示这一段内容,指名读。

2、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些什么?

板书:闹钟响-元元打哈欠-再睡一分钟-不会迟到。

3、我的。发现,在这一段中,有哪些字是我们这课要书写的生字。

4、元元又睡了,让我们把这其中的4个生字各写一写吧!

指导书写4个生字、重点指导“”欠“、的写法。

过渡:事情真的正如元元所想的那样吗?他有没有迟到呢?

四、自学课文2~3自然段。

1、自由读:教师个别指导。

2、汇报:自己读后知道些什么?

3、观察书上32页的图,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一说元元此时的心清。

4、投影显示句子:“元元非常后悔。”

(1)理解“后悔”的意思。

(2)元元因为什么而后悔。

(3)元元是不是迟到了以后进教室才后悔的?找出能表现元元后悔的句子,读一读。

(4)朗读下面三句话,读出相应的语气:

a、元元打了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b、他叹了口气,说:“我要是早一分钟就就好了。”

c、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五、拓展课文,实践体悟(完成目标4)。

1、你们有没有和元元类似的经历?

(也许也是起床耽误了一分钟,还可能是什么情况耽误了?)。

2、你想对元元说些什么呢?

3、大家愿意演一演编故事吗?题目“第二天的元元”。

故事发生时间段为:闹钟响了……到学校上课。

学生自由编、演。

4、汇报演出(在演中议一议)。

六、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齐读课文。

2、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调查: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提示:思维要发散一些,不要仅限于同学,还可以是其他职业的人,甚至可以是动物,交通工具……)。

(3)通过调查这些数据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建议?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十一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读课文,了解台湾是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体会大陆小朋友与台湾小朋友渴望团聚的心愿。

3、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掌握生字。

体会大陆小朋友与台湾小朋友渴望团聚的心愿。

教师中国地图、台湾地图台湾风光的图片资料。

学生找找有关台湾的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背诵第一课。

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可是在我国东南有一个宝岛,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让我们乘着小帆船一起去那里看看吧。

二、课文学习。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找台湾省的位置。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教师巡视发现学生在自读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3、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了解台湾),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年龄小,课文中的台湾的日月潭、阿里山可能不知道,在这里出示阿里山和日月潭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它们是台湾的风景区是台湾的象征。

适当讲讲历史背景,告诉学生台湾迟早要回归祖国的怀抱。这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

讲日月潭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此时学生对课文内容已有了解,让学生自由朗读。指名到前面读。

二、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读出风和海浪能将小船送到台湾去和台湾的小朋友捎信的友情。

引导学生读出我们一起在夏令营中联欢。

注意读出诗的韵律。

背诵课文。

三、生字教学。

归类比较记忆字形(告、台)(伙、伴)。

书写。

告:字中间一横是主笔要拉长,还有个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

问:注意右边的横折钩要垂直不要向里斜。

令:上面人字的撇捺要伸展开盖住下边部分。

伙伴:两个字左窄有宽。

四、认读字教学。

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生字,自己学习,找出不好记的生字。

教师将生字组成的词板书在黑板上,结合学生不好记的词语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学生领读,抢读,开火车读。

五、拓展想象,解决课后问题。

让学生自己读课后二题,让他们自己弄明白题目要求,然后再开始引导发言,让他们说说自己想写什么内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十二

1.认识“燕”等10个生字,会写“瓜”、“发”、“什”、“说”、“现”、“样”、“好”、“点”等字。积累词语:“菜园”、“仔细”、“发现”。

2.正确、流行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演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妈妈为什么满意地笑了,从中受到启发,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1.认字、写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演一演。

3.从中受到启发,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菜园挂图,燕子图,冬瓜和茄子实物,生字词语卡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填句练习,导入新课

1.出示练习题目: 笑了。

2.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3.追问:xxx为什么笑了?(学生根据实际,回忆生活中的事例说一说)

4.教师板书课题:燕子妈妈笑了。

5.指导读题目。

6.质疑导人新课: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呢?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l.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3.小组内互相帮助,读好课文。

4.指导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5.再次自由读课文。

6.集体读。

7.教师总结;你们读得真棒。刚才我认真听了,你们在读课文的时候都能把生字读准。接下来。老师请你们把书合上,看看你们单独读生字时能否读好。

三、认读生字

1.学生认读教师出示的生字卡片。

2.指名个别认读,其他正音。

3.用生字组词练习。

4.大家一起读生字以及词语。

5.开火车,再次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

四、图文结合,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l.教师出示菜园挂图,学生观察:菜园里有什么?

2.指名反馈。

3.文中,妈妈让小燕子到菜园干什么呢?(学生读文后反馈)

4.教师将燕子图贴到菜园里,第一次燕子发现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

“妈妈,妈妈。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

5.教师出示冬瓜和茄子。让学生感知一大一小。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7.第二次小蒸子又去菜园里看了看,它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

“妈妈,妈妈,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

8.引导学生观察冬瓜和茄子的颜色。

9.指导感情朗读这句话。

10.同法找出燕子第三次的发现的句子。

11.指名上来摸一摸冬瓜和茄子实物,体会“细毛”和“小刺”。

12.指导朗读。

13.三次的发现,妈妈都有什么不同的反映?(学生找出妈妈说的三句话,教师出示句子)

14.指导朗读这三个句子。

15.讨论,为什么第三次,燕子妈妈才满意地笑了?

16.集体反馈,教师小结;小燕子对冬瓜和茄子的观察一次比一次仔细,他对冬瓜和茄子的异同也越来越清楚,所以最后,燕子妈妈满意地笑了。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巩固复习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大家跟读。

2.大家齐读。

3.开火车检查读。

4.说说燕子三次到菜园观察冬瓜和茄子的不同发现。(学生反馈,教师小结,导入新课。)

二、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小组讨论:为什么燕子每次到菜园看到的都不一样呢?(引导生从不同的结果,体会燕子每次观察的角度不同)

2.集体反馈。

3.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燕子每次观察时都更认真了。

4.从中,你们受到什么启发?(学生自由反馈)

5.教师总结:小朋友们,观察事物的时候要仔细,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这样才能把事物看清楚。

三、角色朗读,情境表演

l.学生自由分角色读课文。

2.指名读一读,集体评一评。

3.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小组比赛读。

5.激发学生表演课文。

6.学生自由组合,把课文演一演。

7.反馈自由组合表演的情况,其他同学们当导演,给各小组提出表演建议。

8.再演一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指导写字

1、教师出示本次写字的内容,学生看生字认读并说词。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说说生字书写的注意要点。

3、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集体反馈,教师再强调。

5、教师强调“发”、“好”的笔画笔顺,学生跟着书空。

6、学生写生字,教师巡视辅导。

7、作业评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十三

1、认识“具、次、丢、哪、新、每、平、她、些、仔、检、查、所”13个二类字,会写“文、次、找、平、办、让、包”7个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认识“斤字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1、认识13个二类字,会写7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小朋友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他们有什么用吗?

2、教师归纳: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出示捡到的玩具)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他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记自己不认识的字。

1、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教师领读生字并扩词。

3、齐读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火眼金睛”游戏。

4、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5、送字宝宝回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画出生字,并读一读。

6、读后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7、组织讨论:怎样做才能不丢东西呢?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1、开火车读生字卡。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

1、在《文具的家》里你学到了哪些词语?

2、你能选一个说一句话吗?

1、(出示7个要写的字)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边指导边示范。具:里边是三横。丢:先写一撇,再写一个去字。皮:第一笔是横钩。已,区分“己”和“已”。

(一)想象训练。

2、“失物招领”会。把自己遗失的文具领回家。

(二)说说你书包里有哪些小伙伴,你是怎样疼爱它们的?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十四

1、学会本课“山、石、土、田、人”5个生字。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按笔画记字形,能结合插图了解字的意思。

2、认识新笔画“竖折”,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本课生字。

3、继续认识田字格,能依照田格里的范字写字。

4、会读指定的词语。

学会本课生字,能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了解字义,正确书写。

“山、石”的书写。

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我们是怎么记住他们,和他们成为好朋友的?愿意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生字卡片复习前两课学习的生字)生字朋友认识的越多我们的本领就越大,你们愿意认识更多的生字朋友吗?好,这节课我就在给大家介绍5位新朋友。

(一)识记。

1、学习:山。

(1)出示图片:看图,你看到了什么?用图画引出“山”的象形字,进一步认识生字“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电脑出示象形字“山”,古时候的人就是用这样的符号记录的,我们把这样的字叫象形字。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为了便于书写,就把这弯曲的笔画拉直,逐渐规范就成了今天这样的字了。)

(2)出示小朋友爬山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3)我们应该怎样记住“山”字呢?“山”共有几笔?课件演示按笔画记字形,同时认识新笔画“竖折”。(学生伸出小手和课件一起写,边写边说笔画。)

2、学习:石。

(1)看图认识“石”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石”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3)按笔画记字形。

3、学习:土。

(1)看图认识“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土”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3)按笔画记字形。

4、学习:田。

(1)看图认识“田”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田”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3)按笔画记字形。

5、学习:人。

(1)看图认识“人”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用“人”字组词或说一句话。

(3)按笔画记字形。

课中休息:找朋友

(二)指导书写。

1、让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2、观察后,说说每个字的笔顺和笔画的位置。

山:第一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写到下半格的中间靠上一点收笔。

第二笔“竖折”,起笔在左半格中间横中线下边一点,注意竖短折长。

第三笔“竖”,起笔比第二笔竖折的“竖”略微高一点,要写对称。

石:第一笔是“横”,起笔在上半格中间竖中线左边一点写,横不要太长。

第二笔“撇”,起笔在横中间偏左一点写,注意不要出头。

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第四笔“横折”的“横”靠近横中线,注意“口”不要写得太宽。

田:“田”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注意里边的“横”写在横中线上,两边不要写满,“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土:上边是十,“横”要写短,写在横中线上,“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一笔横上边的竖和下边的竖应一样长。最后一笔“横”稍微长一点。

3、让学生按笔顺把书中的红色笔画描一遍,及时巩固笔顺。

4、学生在书上把每个字独立试写一个。

5、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如:“石”字,教师范写,具体指导。

6、学生照书上范字把每个生字再写一遍,写后评一评。

课件演示:数笔画。

写生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十五

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咏华山》,它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根据课文叙述寇准跟老师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我为本课制定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从而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交流、检查读课文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等,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创新见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因此,我这堂课的教学也注意到这一点: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华山挂图来创设情境,让生首先对华山有感性的认识,再激发学生去爬山的欲望,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七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赞美华山的诗。这样,学生便会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而去自发性进入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在读书时,利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去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水平。

文包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诗文联系,借文悟诗。因此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品描写华山高、雄伟壮丽的句子上,让学生通过观察,贴图的形式,理解华山高耸入云的壮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在充分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华山巍巍,耸入云霄的特点后,出示诗句,让生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诗文对应,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我设计的教案:

1、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2、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导入。

请大家看这座山(指图)-这就是华山。

2.你觉得华山怎么样?

是呀,我也觉得华山雄伟壮丽,高耸入云。看到这么高的山,老师情不自禁的想吟诵一首诗来赞美它(只要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底。)。

3.喜欢这首诗吗?这首诗是古代一个7岁小孩写的。

4.你想不想知道他是谁,为什么写这首诗,

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24课《咏华山》,读了以后,你就懂了(板书)。

请大家翻开书p135页,自己读读课文,不会读的先拼拼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二.初读课文。

1.自读。

2.同桌相互检查。

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可真高(像这位、这位同学读得可认真了,他们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反反复复的读,那么现在请你们把认为难读的地方,读给同桌听。如果还有读不准的词,就请他教你)(生互相练习)。

3.检查。

我瞧瞧,哪位小老师教了同桌(请生回答)你教了哪些词呀?(学说,师板词。板后齐读)。

4.生第一次读课文。

我们把难读的词语读会了,现在试试读读课文。

5.生边读,师边板词。

老师还发现,有几个词语也很难读,谁能来教教老师读。(齐读词语)。

6.再读课文。这回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得比上次好。

三.品读。

1.导语。

刚才大家看了华山,都觉得华山非常高,如果让你去爬这么高的山你会觉得怎么样?(生答)。

2.引句子。啊!华山真高哇!

3.品读句子。

a自由练习好,大家自己先练一练,看谁能把华山读得最高。指名读。

你们读得都很高,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高的。齐读。

4.品后两句。

华山到底有多高呢?让我们一起跟小孩(帖小人)到山顶去看一看(出示句型)。

a自己读。同学们,先好好的读读这两句,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什么?

b生答:a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跑到我们脚下去了呢?

b太阳为什么显得这么近呢?说明什么?

c白云不在天上,干嘛跑到山腰去了?

c结束语。我们看到的这些景色都说明了什么?

d分组合作练读。我们分组练一练,练习读这些句子。争取每个人都能把华山的高读出来。

e检查反馈。那一小组先来,比一比哪组读得最高(指黑板读)。

f师范读。讲朗读的方法。要读得好,有个小窍门,就是一边读一边想。

g生齐读。好,照老师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到太阳那去。

5.品古诗。

a、说说自己的心情。

b、引诗。

c、练习读诗。

a自读。

b诗文对应这些诗与这些句子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他们对应起来吗?

1、讨论交流。

2、提问你认为哪句话,对应哪句诗?(这两句诗应该与哪句话对应呢?)。

3、总结、读诗句这首诗和前面的句子一样,都是写华山很高很高。

男女赛读(读出华山的高来)。

四.品第三、四段。

你们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写得好吗?

1.课文中老先生怎样夸他(好诗好诗)。

2.生夸我们一起也来夸夸他!

3.他是谁?(寇准)我们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读。他今年几岁?(7岁)用手指表示出来!

他和谁一般大呀?

4.总结。(再读全文)。

五、总结结束。

1、华山的雄伟、壮丽。

2、小寇准的聪明、能干。

3、鼓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篇十六

1.巩固已学的生字词,积累词句。

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优美句子。

3.知道北京的夜景很美,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通过体会重点词句,读出北京夜景的美。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北京的夜景”。(学生齐读课文。)

2.上节课我们已经和文中的生字朋友、认读字朋友打过招呼了。好学的孩子们,快叫出它们的名字吧。

美丽的夜景金色的项链高耸的大厦

l有了这三个词的帮助,夜景更美了,项链更亮了,大厦更高了。多神奇的词语呀!让我们通过美美地朗读记住他们吧。

l还可以说美丽的什么、金色的什么、高耸的什么?今后同学们还可以在连一连、填一填中积累更多这样的词语,让它们帮助我们使所说的景物更形象、更具体,在脑海中留下更深的印象。

二、细读感悟,入境悟情。

师:天渐渐黑了,北京就要到了,飞机慢慢下降。我们坐在飞机上从窗口向下望。(示图)望你看到了什么?――夜晚的北京城灯光明亮而美丽,成了灯的世界,成了灯的海洋,此时,我们不禁高声赞美:啊,整个北京灯火辉煌!(师板书:灯火辉煌)认真的孩子们,快用心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感受到北京的夜景灯火辉煌?也可以试着用笔画一画。

你是从文中哪句话感受到北京的夜景灯火辉煌的,能读给大家听听吗?(生交)

那是一条条高速公路,一盏盏路灯连在一起,有的像金色项链环绕京城,有的像一串明珠伸向远方。

1.老师听出来了,你是说高速公路灯火辉煌,美丽极了!

3.你们看,这是一张北京的交通地图,这上面有我们知道的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五环路,这些环形公路环绕着我们的首都北京。除了环行路外,还有北京通向全国各地的高速路。我们最熟悉的京石高速,就是从北京到石家庄的快速路。到了晚上路灯连在一起,从空中看就像是给北京戴上了一条条金色的项链,就像是一串串明珠伸向远方。(示图。)看到这如画的夜景,你想说些什么?想象图片,把这么美丽的景色读出来。

生:(自读、指名读、评价读、齐读)。――再现北京高速公路的灯火辉煌。

你们还从哪句话感受到北京的夜景灯火辉煌,读给大家听一听。

那是一座座高耸的大厦,五颜六色的彩灯给它们披上美丽的衣裳。

1.五颜六色的彩灯给它们披上美丽的衣裳,“它们”指的是什么呀?(板书:大厦)

2.你想象一下,都会有什么颜色的彩灯呀?这么多颜色汇聚在一起,多美呀,就像给大厦披上了美丽的衣裳,大厦多漂亮呀!(示图)看,在颜色变幻中的大厦,多像神话故事里的承包呀。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夜晚大厦灯火辉煌的亮丽之美告诉给更多的人们吧。

还有一个地方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北京夜景的美,你找到了吗?

那是一片片住宅小区,闪闪的灯光,比天上的星星还多还亮。(板书:小区)

3、看到同一个美景,读到同一句话,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请你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这句话,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前后住同学一起读,用朗读将小区的美景清楚地印在脑海里。

4、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老师提个要求:请听的同学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着我们的朗读,静静的欣赏大厦和住宅小区的美丽夜景。

坐在飞机上的我们,看到这灯火辉煌的北京,会有怎样的心情?(示图)

1.生:非常高兴、很激动、很惊喜。

2.出示:看见了,看见了!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句话。

(指导朗读:读出激动惊喜的心情。)

3.继续保持这种心情,把我们刚才所看到的公路、大厦、小区的灯火辉煌之美读一读,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都看到北京美丽的夜景。我们齐读二、三自然段。

一条条高速公路的建成,使北京的交通更便捷了;一片片住宅小区的建成,使人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的改善,咱们北京的变化可真大呀!除了这些地方,还有好多地方的夜景也特别美呢!你们想不想看看。

(放录像)。

l天安门----天安门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l中央广播电视塔----最神奇的塔,我们喜欢的大风车节目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l西单文化广场----是北京城区的休闲区,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l北京西站――每天从这里去往全国各地的乘客很多很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

l中华世纪坛――传承着中国的文化,是走进新世纪的标志。

l奥与会比赛场馆“鸟巢”、“水立方”,它们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展现了中国人民用行动争办成功奥运会的信心和决心。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课文,欣赏了北京的夜景,你能说说北京的夜景怎么美吗?我听出来了,我们大家听出来了,北京的夜景真美呀!用甜美的声音放声朗读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借此来抒发我们的赞美之情!

让我们想象着美丽的景色,再来读读这篇课文吧,愿北京的夜景越来越美,北京的明天越来越美!

三、积累句子。

1、课文中还有一些句子向北京的夜景一样很美很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背一背。(出示课件)

2、一边欣赏北京夜景图片,一边背诵文中优美句子。

3、走下飞机,走出机场,行驶在公路上,各式各样的路灯排列在公路两旁。各式各样的路灯像什么呢?请你读一读,看一看,说一说。――各式各样的路灯,有的像(),有的像()。

4、把你们刚才说的句子写在纸上,要求:书写整洁、字迹规范、注意标点,用心再一次感受北京夜景的美丽。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当个小导游,把美丽的北京夜景介绍给家人听,介绍给小伙伴们听,别忘了用上文中优美的句子。

课后反思

五、有层次指导朗读,使学生读中感悟。

“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但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把写景文章的情感用读书的方式表达出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原则,我设计了有层次的指导朗读,使每一次的读都有一定的目的,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本,从而感悟语言文字魅力。

例如:感悟高速公路夜景美,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读。

第一层:读课文,追问::高速公路上一盏盏路灯连起来像什么?从中感悟美。

第二层:出示图片,理解高速公路上一盏盏路灯连起来和金色项链、一串明珠的关系,再读提升美。

第三层:介绍用朗读表达情感的方法,运用多种读的形式,学习表达美。

力求学生能够读得一次比一次体会深刻,一次比一次有感情,从而真正走进文本,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

六、激发学生兴趣,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它不仅是认识活动而且是精神活动,只有激发学生动态生成需要,课堂才能充满活力,而这动态生成的关键,我认为应该是学习兴趣。为此,我在“北京的夜景”一课设计中采取了以下手段。

1、我设计了我们乘飞机在北京的上空看夜景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兴趣盎然,融入文本。

3、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入情入境。学习第三自然段时,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着我们的朗读,静静的欣赏大厦和住宅小区的美丽夜景,缩短了学生与课本距离。

七、注重词句积累,促进学生能力养成。

文中的优美词句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乘此东风,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我进行了读、看、说、写为一体的说句写句训练――走下飞机,走出机场,行驶在公路上,各式各样的路灯排列在公路两旁。各式各样的路灯像什么呢?请你读一读,看一看,说一说。――各式各样的路灯,有的像(),有的像();把你们刚才说的句子写在纸上,要求:书写整洁、字迹规范、注意标点,用心再一次感受北京夜景的美丽。

学生们积极地参与着,在老师的引导下,句子内容由单一到具体,再到形象优美,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对学生能力养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77376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