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大全(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18:02:37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大全(22篇)
时间:2023-11-17 18:02:37 小编:薇儿

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评价和反思,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给予他们恰当的学习支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可以从中借鉴一些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通过学习这些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教案的编写原则和技巧,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一定会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诗中辞旧迎新的愿望。

教学难点:明诗意,悟诗韵。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诗,题目是《元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能结合预习说说对诗题的理解吗?(板书:解诗题)。

预设一:生1:“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板书:正月初一,春节)。

生2:“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

师:对!像元始、元旦、元年、纪元这些词语中的“元”都表示开始、第一的意思。

预设二:生1:“元日”就是过年。师:对!农历正月初一(板书:正月初一,春节)。

生2:元旦师:你说的是公历新年,如2013年的第一天,而元日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春节。

4、再读诗题,显然王安石的一首描写春节的诗,说到春节,你会想到什么?

a: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5、是的,每到春节我们总会感受到这样的欢乐场面。那么宋朝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到底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呢?一起来读读古诗。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读古诗,明诗意。

任务呈现:1、自由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自主学习: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展示交流。

(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第一个展示你的朗读?(指名读。)。

2、你读得真响亮!音真准确!谁还想读?

(第一次读就读出了诗的节奏和韵味,真了不起!谁还能像他一样读?)。

3、不仅字音准确还读出了诗的韵味,很欣赏你!我们像他们一样一起读。读准,读响,读出节奏。(生齐读)。

这么短的时间就把古诗读正确了,真不错!不过学习古诗仅读正确还不行,还得!(理解诗意)。

你们平时都有哪些理解诗意的好方法呢?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改怎么办呢?

(二)理解生词,学习生字。

任务呈现:2、再读古诗,用你喜欢的方式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自主学习:自由地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展示交流:通过自学,同学们都有了不少收获,谁来说说你掌握了那些词语的意思呢?

1、“爆竹”是鞭炮的意思师:在古代过年有这样一个习俗,在竹筒里装销石,然后把它放到火里烧,这时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现在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鞭炮。

1)生字“爆”怎么记住它?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2)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除”的意思就是过去。“岁”是年的意思,“一岁除”什么意思?(一年过去了)。

3、屠苏:古代一种酒名。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瘟疫。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师:谁对喝屠苏酒这一风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喝屠苏酒吃从年少者开始,庆祝年少者一天天长大。

师:“屠”现在的意思是宰杀牲畜,屠杀。

4、“曈曈”是太阳刚刚升起时光亮的样子。

(你说的真好,他是日字旁,跟太阳有关)。

5、桃:桃符.桃和符指的是同一样东西,我们可以连起来用——桃符。瞧!这就是桃符(出示课件:门神对联)古人认为桃木是一种神木,可以避邪。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或像这样画上画,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明代以后演变成现在的春联。都是祈求全家平安、生活幸福。

师:新桃就是:新春联;旧符:就是旧的春联。“新桃换旧符”就是——?

7、理解词语的同时还认识了3个生字。现在我们把这三个生字来描红。注意写字姿势。

(三)理解诗意。

借助字词的意思我们能很快读好诗句的意思。谁愿意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大家?

要求:先读诗句再说诗意。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或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问、补充。

1、课件出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意思是: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开怀畅饮屠苏酒。

2)、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举杯畅饮屠苏酒,人们是那么开心、快乐。把你此刻的感受读出来。

(读出送旧迎新的喜庆!)(读出欣喜、兴奋!)。

2、课件出示;“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意思是千家万户迎来了初升的太阳。人们用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

2)、阳关普照着大地,家家户户都换上了崭新的大红春联,沉浸在暖洋洋的喜庆中。多么美好的景象!谁来读?指名读。

3、、刚才两位同学给我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现在我们同桌合作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可以一人一句,也可以你说前两句,我说后两句。

4、了解了诗意,我想你的感受肯定不一样了。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

指名读。

齐读。读着读着,你的脑海里涌现出哪些四字词语?指名说。

出示词语,齐读。

鞭炮连连欢天喜地举杯同庆欢聚一堂旭日东升喜气洋洋红联祝福辞旧迎新。

任务二:想画面、悟诗情。

同学们,经过努力我们读懂了词语,理解了诗句。当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的时候,老师相信我们还会看到诗背后的画,进一步体会到诗背后的情。再来默读古诗。

{学生默读}。

谁来说说透过每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1:“爆竹声中一岁除”

(到处都响起了鞭炮声,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

4、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场景吗?

生:辞旧迎新万象更新欢天喜地喜气洋洋。

是啊!一年之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

3、再看“除”字。在清脆的爆竹声中送走的是什么?(生:一年的不如意。一年的烦恼。苦涩的一年。)迎来的是什么?(生:充满希望的新年)。

4、让一切陈旧的东西在爆竹声中逝去!读。

从你们的读中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正在放鞭炮,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四处响起了鞭炮声,一片热闹的景象。

预设2:春风送暖人屠苏。

1、1)(爆竹声响起的时候,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新一年。在这送暖的春风中,每家每户都有在喝屠苏酒。)。

(教师板书:喝屠苏)。

2)课件出示: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节日的快乐,喝着屠苏酒,心里暖暖的。孩子们会说:()年轻人会说:()老年人会说:()。

师;说的真好!把全家人的理想蕴含在酒中。

3)这浓浓的屠苏酒中蕴涵着全家人对新得一年的?(希望,祝福,理想,企盼,希冀)。

2、再读这句,有一个字值得我们品味?(暖)说说你体的理解。

(生1:鞭炮声中辞旧迎新的快乐温暖。生2:喝了酒心里暖洋洋。生3:小孩子长大了感到快乐,年轻人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心里又责任感,老年人非常幸福,健康长寿,心里高兴。)。

(所有的中国人在春节这个创痛节日里的欢天喜地。)。

真实人暖、心暖、天地暖,神州一片暖洋洋。读出你体会到的暖。

预设3:“千门万户曈曈日”

1生1:家万户迎来了初升的太阳。(教师板书:迎红日)。

3、对~!有阳光就有温暖,有温暖就有希望。让人觉得前途无限光明美好!读出这种感觉。

4、让新年的太阳更温暖更明亮一些。

预设4:“总把新桃换旧符”

1、从这首古诗中,你还仿佛看到了什么?

我仿佛看到了人们再用新的春联换下旧的春联。(教师板书:换春联)你帮家长换过春联吗?当时你有什么想法?人们的这个举动有什么含义呢?(除旧布新)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4、同学们,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户户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的灯笼,人们走家串户,到处洋溢着一片喜庆。同学们,把你们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吧!

(学生齐读第二句古诗。)。

5、短短的28个字在同学们的细细品读下成了一幅幅热闹的画面。相信同学们读了这段资料后,会对这首诗有更深刻的理解。

(五)、(联系背景,领悟诗情)。

1、出示:背景资料。

王安石:宋朝政治家、文学家。20岁以前随父亲南北各地游历,了解老百姓的疾苦。21岁中进士;当过十年地方官,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和老百姓的事情。49岁时被任命为宰相。《元日》这首诗就写于这一年的春节,那时他正在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在他心中新的国家政策能改变当时社会积贫积弱的现象,使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实现千门万户曈曈日情景。所以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思想。

“爆竹声中一岁除”过去的不仅是旧得一年还有.不合理的制度,陈旧的法规.....

师:理解的真好!把你的理解放进读中。生读。

师:一个“总”感受到王安石除旧布新的坚定决心,,我们一起向他一样读。

3、再读题目“元日”。(齐读)仅仅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吗?

生:美好生活的开始。心得政策的开始.......

元日仅仅是描写春节欢庆的吗?

生:抒发自己为民造福的情感。

4、四年级的孩子能基本读懂几千年前的经典诗句,真了不起!边读边品味文字给你的感受。汇聚成诗中的一个字就是“暖”

这是经典诗词传递过来的温暖,这是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温暖。

生:当上宰相心里快乐。

师:这是一个成功者的喜悦,一个智者内心的温暖。

此时,王安石刚刚当上宰相,对改革充满了信心。在他眼里,那声声爆竹是那么悦耳,那迎面而来的春风也有了暖意,就连刚哪出的屠苏酒也有阵阵暖意,一切事那么美好。

让我们带着这份踌躇满志,这份春风得意,带着这美好祝愿再读古诗。

5、暖洋洋的晨光中,响起阵阵喜庆的鞭炮声,这时王安石看着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崭新的对联,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忍不住大声吟到:“爆竹---”(男生齐读)。

诗人的志向就是在全国上下推行新政策,让老百姓过的更好,当时身为宰相的他对做好这件事充满了自信,口中不由吟到:“爆竹---”(女生齐读)。

学生自由背诵。

师:这热闹的场景已经深深地的扎根在你的心中。指名背。

师:王安石的志向就在这28个字中。指名背。

6、同学们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把一首诗读懂了,记住了。真了不起。老师还想考考大家。

出示检测题:

和煦的阳光普照着大地,家家户户忙着张贴大红春联。当我们沉浸在这祥和的气氛中,你想到的诗句是:

(),()。这句诗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写的。

看能不能与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体会到他诗中景,心中情。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这座宝库,再次领略古诗的美妙情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篇二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时不确定的。

2、结合具体情境或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通过实验操作、分析推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4、对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进行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5、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结果。

6、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并在和同伴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会借助操作活动,说出某一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

(2)能够将某一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一一列举出来。

(3)能用“可能”“一定”“很少”“不可能”“偶尔”“经常”等词描述事件可能性的大小。

(4)结合具体情境,对某个问题进行推理。

2、难点:将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一一列举出来。

课时安排:2课时。

摸球游戏。

教学目标::1、通过“猜想--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猜想--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具准备:小黑板、布袋、一定数量的白球、黄球。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一个布袋、9个白球、1个黄球(白球、黄球的大小和轻重一样)。

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

1、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组内的同学。

2、实践探索。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摸球游戏,把每次摸得的结果记录再下表中,然后把球放回去再摸。

第几次12345678910。

颜色。

第几次11121314151617181920。

颜色。

(2)统计摸球的结果,看一看;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多?摸到什么球的次数少?

(3)各小组将摸球的结果进行交流,看一看是不是得到同样的结果。实际摸到的结果与原来的猜测是否吻合。初步感受到再日常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三、解释和应用:

1、下面三个地方的冬天下雪吗?请用“一定”“很少”“不可能”说一说。

武汉。

2、从下面的五个箱子里,分别摸出一个球,结果是哪个?连一连。

8白2红可能是白球。

一定是白球10红。

5白5红一定不是白球。

很可能是白球。

8白2红白球的可能性很小10白。

课后反思:

生活中的推理。

教学目标::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2、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3、把自己推理的过程和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其结果。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幻灯。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做的是摸球游戏,有趣吗?今天我们继续做游戏。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吧!

二、探索新知:

1、请三名同学分别扮演淘气、笑笑、小明,约定他们三人分别参加了足球、航模、电脑兴趣小组中的一项。扮演绦子的同学说:“我喜欢航模。”扮演笑笑的同学说:“我不喜欢踢足球。”扮演小明的同学说:“我不是电脑兴趣小组的。”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可能再什么兴趣小组,并说一说理由。

2、小组内交流,让每一位同学都猜一次,都能经历一次推理、判断的过程。

3、引导学生利用表格,把知道的信息记录再表格中,进行判断。

足球航模电脑。

淘气。

笑笑。

小明。

4、让学生把推理的过程说一说。

三、拓展应用:

美术音乐体育。

王老师。

李老师。

张老师。

王老师教:李老师:张老师:

2、小红、小青、小芳、小丽四个人中,小青不是最高的,但比小红、小丽高;而小红又比小丽高。请在图中标出她们的名字。

课后反思: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一的练习题目,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基础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时间分配:2课时。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28页“练一练”和第33页“练习一”的第1---7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强化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计算习惯,提高学生口算、心算的能力,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2、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谁能给大家出一道这样的题?

学生汇报所出的题,教师把学生出的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问:怎样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先省略因数中的0,先算出乘积,最后在积的后面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

(二)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3题。

集体订正。

2、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图:苹果每箱30元,梨每箱40元。

买苹果16箱,梨18箱。

(1)两种水果各应付多少钱?

(2)一共付多少元?

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0×16=480(元)。

40×18=720(元)。

(2)480+720=1200(元)。

提问:求第(2)问时,你能列综合算式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板书:30×16+40×18。

提出问题: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乘除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一种运算进,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加法和乘法,或者有减法和乘法,或者有加法和除法,或者有除法和减法时,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

(3)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独立完成,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然后同桌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作业设计。

1、练一练的第4、5题。

2、第33页第1——7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计算能帮助我们解决诸多的实际问题,也是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希望大家平时多煅练自己的头脑,成为一个思维敏捷的好学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练习一8---15题。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到。

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重点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概括总结,点明课题。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完成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研究,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把这部分内容进行一下复习。

板书:复习课。

(二)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口算下面各题(投影出示):。

200×8=17×100=12×400=。

42×20=50×60=14×200=。

23×30=43×200=21×40=。

2.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小学共有24个班。运动会前夕,学校为每个班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又买了12套飞镖玩具作为奖品。请你算一算:。

(1)买羽毛球拍需要多少元?羽毛球拍19元每付。

(2)买飞镖玩具需要多少元?飞镖25元/套。

(3)一共需要多少元?

教师:先估算一下,然后在练习本上独完成。

集体订正:。

学生甲:羽毛球拍19元/付,把它想成20元,2ox24=480(元),买羽。

毛球拍的钱数不会超过480元。

学生乙:我把它想成20元/付,24个班想成25个班,20×25=500(元),买羽毛球拍不会超过500元。

学生丙:飞镖每套25元,把12套想成了10套,25×10=250(元),买飞镖的钱数比250元多。

计算准确结果:

(1)19×24=456(元)。

(2)25×12=300(元)。

(3)456十300=756(元)。

质疑:有什么疑问?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丁:在计算25×12时,我想成25×4×3,就很快地算出了300。

3.数学规律。

(1)先口算下面各题,然后观察这些算式,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怎样计算?

2×25=200÷4=()。

4×25=()400÷4=()。

6×25=()600÷4=()。

8×25=()800÷4=()。

12×25=()1200÷4=()。

(2)集体交流,得出结论:。

一个数与25相乘时,可以把这个数先扩大100倍,然后再除以4,结果不变。

(3)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

因为扩大100后再除以4(缩小4倍)实际上就是扩大25,就是求25,所以存在这样的规律。

小结:对于这样的规律,同学们要灵活运用,分析一下是乘25简便还是除以4简便,切不可盲目计算。

(三)思维训练8---13题。

(四)课堂作业设计14、15题。

(五)课堂小结。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2、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认识区别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没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的图形。

教学重点难点:

进行小数的加减计算,区别运动现象,并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能正确地画出平移后图形。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元角分与小数的复习:

1、教师板书“元角分与小数”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哪些有关知识?

(1)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进行板书。

2、出示主题题图(足球29.50元,篮球28.80元,网球6.50元)。

(1)说说你从图中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4)如果要提一个加法的数学问题,你准备怎么提问题?

如果要提一个减法的数学问题,你又准备怎么提问题?

1、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a)出示一组森林医生的题目(同步练习第8页第4题)。

二、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复习:

1、出示“对称、平移与旋转”

(1)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这些知识之间都有什么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2)指名反馈,教师板书知识点。

2、轴对称图形:

(1)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对称图形吗?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还见过对称图形,请举例说说。

3、平称与旋转:

(1)你能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动作吗?试试看。

(2)让学生明白:平移是向什么方向平移多少距离;(方向、距离)。

师:如何能清楚知道一个物体平移的距离(或格子数)?(起点到起点或终点到终点,选择一个点进行比较)。

(3)平移和旋转的练习:

四、课堂总结。

(2)学生独立思考,总结;同桌互相交流;

(2)读一读这几个小数,并把读数写下来。

引导学生自己提问、交流、解决、再交流。

(5)集体反馈:

a)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列式;

反馈同一个问题的计算方法。

b)说说每道题目对错,错的原因是什么?

c)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出题目,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

d)反馈,交流。

(学生先是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交流)。

(2)说说这些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同步练习第11页第1题)。

(3)说说有哪些汉字是轴对称图形?举例说明。

(4)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图略)。

(4)你对平移和旋转是怎么理解的?说说看。

a、填一填;b、画一画;c、我说你画;

三、学生完成综合复习卷(一)。

板书设计。

元角分与小数的关系。

对称、平移、旋转教学反思。

课题第二节复习课课时54。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回忆本学期已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分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进而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的生活情境,独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将知识分类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回顾知识点线。

要求: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了什么内容?想想当时我们是怎么学习的?

每1课都是解决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是什么问题呢?

你认为这个单元你学得最好的是什么?对哪个知识点还有困难?

二、计算的复习:

1、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2、口算练习(出示口算题)。

12×324×213×541×511×2。

230×3120×4620×230×2020×40。

师:说说可以怎么口算?

3、计算题:

32×4454×26。

(1)师:估计一下,你觉得它们的积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的?

(2)交流计算方法;

师:你认为哪里容易出错,你有什么好建议呢?

(3)27×1331×1243×26。

师:先估计一下;再用竖式进行计算。

1、脱式计算:

三、解决实际问题:

1、一架飞机每分飞行21千米,每时飞行多少千米?

1、出示题目;在学校捐书活动中,三年级捐了12包,还多35本;四年级还差5本就够15包了。

问题一:三年级和四年级分别捐了多少本书?

问题二:五年级捐了597本书,50本包成一包,包了11包,还余下几本书?

师:你们能看懂吗?请已经清楚的同学来说说是什么意思?

四、学生完成综合复习卷(二)。

2、学生独立思考,四人小组合作;

3、集体反馈、交流。

(1)学生独立计算;

(2)反馈。

(3)说说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开火车口算。

(3)独立计算;指名学生进行板演;

指名学生板演。

(1)学生分析题意;此题中强调“时”和“分”的单位换算。

(2)学生独立计算;21×60=1260(千米)答:每时飞行1260千米。

(1)学生独立审题,交流题意:

学生列式,反馈:

三年级:12×50+35。

四年级:15×50-5或14×50+45。

板书设计。

三年级:12×50+35。

四年级:15×50-5或14×50+45教学反思。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课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地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反思。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地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反思。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你学到了什么?与同学进行交流。

1,第一单元的内容。

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知识整理的过程。

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第二单元的内容。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第三单元的内容。

除法的意义,除法的计算方法,倒数的含义,用方程解决问题,算术方法解决除法问题。

二,决问题。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对答案,表扬做全对的同学。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3.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要向学生讲清怎样才知道10包纸巾的长、宽、高。师生共同讨论。

4.第4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题意。

5.第5题,首先鼓励学生看懂图意,然后分析图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2/9ⅹ=140。

6.第6题。鼓励学生理解题意,然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独立解决问题。

7,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讲评。

8.第8题。小组交流,然后师生共同完成。

9.第9题。以统计表的形式出现复习分数乘法,但是很容易解决。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说一说题意的策略。

三.总结。

通过这两单元的整理与复习,你学到了什么?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数学与生活(粉刷墙壁)。

教学目标和要求1.综合应用图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解决生活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发展实际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要粉刷教室的墙壁,我们需要调查哪些数据。

(一),测量计算。

1.小组合作一。

(1),教室前后黑板共多少块?分别测量每块黑板的刹那感和宽。

(2),教室左右两面墙共有多少个窗户,多少个门?分别测量每个窗户的长和宽,每个门的长和宽。

2.小组合作二。

(1),左右两面墙(除去窗户和门)的面积分别为()平方米和()平方米。

(2),如果想粉刷除去地面以外的五面墙,那么需要粉刷的墙壁面积总和约为()平方米。

(二),购买材料。

某种涂料分大桶和小桶两种规格包装。

大桶:容升6升,57.00元/桶。

小桶:容升4升,40.00元/桶。

(1),根据经验,第一遍粉刷时,每平方米约用涂料0.5升,此时粉刷教室共需涂料约()升。

(2),粉刷墙壁时,一般需要刷两遍。按照工人师傅的估计,刷第二遍时需要涂料约升()。

(3),刷两遍共用涂料约()升,买()打通和()小桶最省钱,总费用约()元。

二,练一练。

1.第1题。启发学生思考,工人师傅在用涂料粉刷墙壁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际粉刷时会出现的“损耗”的原因。

2.引导学生发现打通包装的涂料便宜,因此尽量买打通的,但不同时也要根据需要的量,不要浪费太多。因此可以利用列表的形式出现不同方案的价钱,并选出最省钱的方案。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学内容(课题)折叠。

教学目标和要求1.经历折叠和展开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教学重点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备注栏。

一,想一想。

出示教科书第38页的图形,并让学生准备这样的图形。按虚线折叠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图形,它的形状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先想象这个平面展开图折叠以后像什么。)。

二,画一画。

动手操作,将附页3图1剪下,按虚线折叠后,形状是一座小房子。

三,做一做。

通过折叠后的小房子来确定天窗和门的位置,然后在平面图上画出来(天窗可以在平面图中上数第二个或第三个长方形内,门可以在第一个或第四个长方形内,也可以在两边的五边形内。)。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个问题进行拓展,首先将附页3图1中的各个图形标上号码,长方形从上到下依次为1,2,3,4,5,左边的五边形为6号图形,右边的为7号图形。然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1)与图形6相对的声纳个图形?(2)和图形1相对的是哪个图形?借助想象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练一练。

1.第39页第1题。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作出最初的判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并交流,得出结论。

2.第39页第2题。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多余信息。学生独立完成本题,教师允许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篇六

小学数学总复习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习过的知识材料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缺漏,使六年来所学的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更好地掌握各部分知识的重点和关键。”而小学数学总复习面广量大,内容较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又极易引起两极分化。

复习中我们又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书本编排重讲知识或每课练,免得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消沉厌烦,费时费力效果又低。为了使复习课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从而可以用较少的时间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一、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小学数学总复习是学生完成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数的整除、分数和百分数、计量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统计表、应用题八大部分后进行的,前后知识情况间隔达六年,如果我们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不能全面了解,就不能做到对症下药,如何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情况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1、复习前探测,找准存在的问题。即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于每一部分知识中的基础、重点和难点内容,在复习每一板块之前,选择六、七个中等难度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自己复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的完成。我们通过批改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平时作业情况和各单元测试情况,照准学生在该板块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及问题所在。找准各知识点容易出错的原因。老师复习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对症下药。

(1)根据教材的几大板块安排进行复习。

(2)再分概念、计算、应用题三大块进行训练;

(3)最后适当进行综合训练。切实保证复习效果。

二、分类整理,梳理、强化复习的系统性。

1、复习时应建立了基础知识结构网络。

让学生重新去品味基础知识、归纳要点,理清每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全方位出发,促提高。作为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系统原理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把分散的知识综合成一个整体,使之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章,可以整理成表,使学生对于本章内容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分类与互化,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再如,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可把除法的商不变的规律、比的基本性质与之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

2、辨析比较,区分弄清易混概念。

对于易混淆的概念,首先要抓住意义方面的比较。如:质数和奇数的比较;合数和偶数的比较;质数和质因数;比和比例等。对易混概念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把握概念的本质,避免不同概念的干扰。对易混的方法也应该进行比较,以明确解题方法。如求比值和化简比。

3、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不要只顾单一的知识总复习,更重要的是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综合运用。有些题目,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如解应用题时,同一道题,可以看成是工程问题,也可以看成是归一问题,还可以看成是比,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解题的能力。不同的分析思路,列式不同,结果相同。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同时也给其他的学生以启迪,开阔解题思路。

有些应用题,虽然题目的形式不同,但它们的解题方法是一样的。如工程问题和相遇问题中的部分习题,题目的类型不同,但解题的思路和分析方法是一样的。复习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对各类习题进行归类,这样才能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4、把握住复习中的重难点。

我认为,小学毕业复习中的最难点是应用题,在复习中特别要多下工夫。对应用题的复习,我觉得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分类复习。

小学的应用题,按知识性分类,可以分为一般应用题、平均数应用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按解题方法可以分为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等几类。复习时按照一定的标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类复习,弄清各种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方法。

分类复习完后,还要进行各种应用题的整合训练,练习用不同的方法解应用题,使这部分知识彻底系统化。

(2)、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掌握得不好的一类或几类应用题加大力度训练,精心设计练习题,注意内容的层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把握好“会”、“熟”、“活”三个阶段,最后形成较强的解题能力。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篇七

《失踪的森林王国》是一篇童话故事,我的教学设想是让学生通过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与第七到十二自然段的森林王国失踪的前后对比,并出示课件图片前后反差对比,由此让学生体会到乱砍滥伐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树立保护森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本课时,我抓住图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更易理解本课的四字词语,如“鸟语花香”、“接二连三”、“铺天盖地”等。我在让学生体会森林王国失踪前后的巨大反差之后,让他们带入感情地朗读,读出人们渴望“瓦蓝的天空”的心情,读出怀念“绿树浓荫和鸟语花香”的渴望,读出妖魔鬼怪的手舞足蹈,读出热魔的狞笑……我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学语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说说我们周围环境的变化,学生还指出我们应为保护环境行动起来,不用一次性筷子,节约用纸,少开车,做到节能减排……上到这里,我想至少学生的感悟是深刻的。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上课的.时间把握不够到位,留给学生读的时间较少,学生读课文的感悟相对来说就会比较被动。我还应该多向其他老师学习,注意从失踪前后的对比到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这两部分的过渡语的连贯自然的使用。另外,虽然第一课时已经学习过生字词语了,但第二课时应该还要再稍微复习一下。

文档为doc格式。

-->

-->。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3、了解借助生活媒体测量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4、感受周长与生活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周长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从各种具体物体中正确找出物体表面的周长。

教学准备:课件、带图形的练习纸40份、教具图形4个、水彩笔(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从字面上理解,你觉得什么是周长?(指名回答)。

过渡:物体外围的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那么树叶的周长是指它的哪部分?

(示课件)。

二、感受周长。

1、感受实物的周长。

学生看四只甲虫爬过树叶的动画,并说说三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有什么不同,指出树叶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

结语:小甲虫从树叶的某一点开始,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这一周的长度,我们就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

板书:边线周长。

摸一摸课本、课桌的边线,摸时用指尖去摸,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部分。(我从这里开始摸一圈,经过的边线就是书的封面的周长。)(几名学生重复说)。

2、感受图形的周长。

(1)刚才我们摸到的都是物体表面一周的边线,那么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师示教具图形)。

()你能描出它们的边线吗?试试看。

学生自己描,师巡视(在巡视过程中了解学生情况,寻找提高的对象)。

描好后,师先取两名同学的作业展示,并对全班的作业作出简单评价。

师相机问:在这几个图形中,你最喜欢描哪一个?为什么?

根据生说的图形特点,师板书:曲直。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

图形内部边线是否也为周长(书p45第一题,说一说它们的周长是指哪部分?)。

三、感知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请你从四个图形中选择两个图形,量一量各边的长度,再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它们各自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量、试算,师巡视个别指导。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及结果(学生把计算过程板演在黑板上对应图形的下方)。

问:你是怎么计算三角形周长的?(根据学生所说,师板书:量算)。

剩下的两个图形()大家怎么没有选择呢?(学生自由说)。

追问:难道我们就没有办法知道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思考、交流后,汇报。师整理学生发言并形成板书:圆滚。

课件演示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小结:由直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只要知道各边的边长,再将围成图形的所有边的边长加起来,就能知道图形的周长。(板书:各边长之和)。

而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们的周长。(板书:化曲为直)。

四、练习。

1、判断:课件。

2、口算周长。课件。

3、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出示:

(师现场演示:第二个正方形剪去四分之一)。

课件演示。

小结:都看清楚了吗?移动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观察与判断图形的周长。

2、指导完成书p45第三题的图(1)。

看一看,议一议。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周长,你现在觉得周长就是什么?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用到周长吗?(腰围、鞋底等)。

六、生活中的数学(课件演示)。

根据头围的大小,选择大小合适的帽子。

根据胸围的尺寸,选择合身的衣服。

板书:

周长。

曲化曲为直。

圆滚。

边线周长。

直各边长之和。

直量。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篇九

本篇课文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十二单元“走进森林”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对森林王国失踪前后的描写,说明乱砍滥伐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树立环保意识。这篇童话故事篇幅较长,但内容浅显易懂,可指导学生通过默读了解内容,而不必细致分析,也可让学生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设计思路。

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前期预备状态和学生学习的爱好需求,并结合本篇课文的特点(蕴含一定道理的童话故事),我设计了“读、悟、演”三个环节的教学方法,即:读一读,把课文读通;悟一悟,把课文读懂;演一演,把课文读活。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始终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感悟和想象思维的空间。

三、教学目标。

1、学习快速默读课文,能用文中话概括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保护森林,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关注个性体验,学生能运用自己独特的体悟,去朗读课文,演绎课文。

四、教学重难点、关键。

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和后果,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齐读课题,理解“失踪”的意思。在你心目中,森林王国会是什么样子呢?(指名学生发言)。

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提问)。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神奇的童话故事吧。

(二)读一读,把课文读通。

1、自主读书。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和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交朋友。

注重: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生词。

出示课件,形式多样地认读课文中生词。

(三)悟一悟,把课文读懂:

1、读文质疑。

课文大家能读通、读顺了,那就看看自己能读懂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学会默读方法:即不出声,用眼睛看。可用手指着读,边看边思考问题,碰到不懂的地方,用小问号标出来,待会解决。

2、合作探究。

老师刚才下来走走看看,发现同学们的书上有了不少小问号。有了问题,大家一起解决,就请同学们先到合作小组中去探讨交流一下。(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师参与其中)。

3、汇报交流。

看见你们激烈地讨论和满足的微笑,老师知道你们已经解决了不少问题,那还有没有大家不能解决的呢?在下面的学习中,老师将和你们一起来探讨。

敦煌市南街小学刘英琴。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2、能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

们继续来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复习。

1、回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怎么进行简便计算的?进行简便算法时要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个别汇报。

当一个两位数可以分解为两个一位数相乘时,可以把两位数除法改为除数是一位数的连除式题。

要注意:不是所以的题目都可以这样的,有些题目这样并不能很简便,做时要灵活运用。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篇十一

【知识点】:

1、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数学情境,通过描一描树叶的边线,摸一摸课桌数学书的边线,再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从而知道了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2、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可以画出并能计算出图形的周长。

第二课时游园。

【知识点】:

1、为学生创设游园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去计算小公园的周长。就是把围成小公园的所有线段加在一起。

2、算一算中出现了4种不同的图形,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作好铺垫。

第三课时花边有多长。

【知识点】:

1、学生要明确已知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发现(长+宽)﹡2是求长方形周长最简便的方法。不必用公式化的算式去约束学生,他们可以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

2、在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不同的长方形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周长。

第四课时地砖的周长。

【知识点】:新课标第一网。

1、学生要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利用学习长方形周长的知识经验,知识迁移到怎样求出正方形的周长,就是把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加起来,还可以用边长乘4。

2、做一做中出现的两个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可以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

3、练一练中的第2小题要让学生明确求篱笆长多少米,就是在求正方形实验园地的周长。

第五课时练习六。

【知识点】:

1、练习六中的1--8小题通过计算各种图形的不同周长,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计算周长的方法。

而第9小题则是让学生发现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从而发现这四幅图形的周长是相等的。

2、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先计算三个周长的大小,并说出估计的过程或理由,然后再让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可以独立测量,也可以是小组合作进行,最后组织学生对其估计和测量的结果进行对比,修正自己的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第六课时交通与数。

【知识点】:

在这节实践活动课中,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图片中的数学信息,从而运用周长、乘除法、搭配方法等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初步体会到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

3、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及已知道用钱才能买到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接下来学习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正处于以直观形象为主向抽象思维发展的初期,注意规律则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而且注意力的保持时间短。

教学方法:

依据《新标准》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理念,及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激趣、直观演示、引导点拨、启发谈活法等展开教学。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因此,学法上主要以自。

主探究为主,观察、比较、操作、小组合作法为辅等多种学法相结合,借助多媒体,通过学生的看、思、试、说等多感官协调参于到学习中。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音乐、文字补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课件出示:在碧绿的青草地上,喜羊羊和它的同伴们为即将举行的联欢会而忙着……羊村长要发东西奖励大家:喜羊羊要尺子、沸羊羊要铅笔、暖羊羊要橡皮、美羊羊要小本本,可把羊村长难住了。)。

1、谈话:每只小羊要的东西都不一样,该发什么好呢?

2、交流钱在生活中的用处。

3、揭示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自主探究、引导点拨。

(一)认识人民币。

1、元、角、分。

(2)人民币单位:元。

(3)爱护人民币教育。

(课件闪动人民币左上角的国徽)。

(4)介绍人民币的种类:新币、旧币、纸币、硬币。

(课件出示不同的1元)。

(5)单位:角。

(课件出示纸币1元和1角各一张:这张纸币上也有数字1,为什么它是1角而不是1元?)。

(6)认整套人民币:谁还想当小老师,上台介绍你所认识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整套人民币)。

(7)单位:分。

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面额太小了,现在几乎都不用。

(8)小结认的方法:我们在认人民币时,不但可以看图案、形状、大小、还可以看数字,更重要的是别忘了数字后面的单位。

2、分一分。

(1)小组合作:把桌面上这些乱乱的人民币分类摆放。

(2)多媒体展示交流。

(3)小结:可以按纸币、硬币分;也可以按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来分……。

(二)认识1元=10角、1角=10分。

1、认识1元=10角。

(课件出示:羊村长给每只小羊都发了个红包,沸羊羊很得意——红包里有很多张;美羊羊很伤心——只有一张。)。

师:沸羊羊的红包里一共有几张这样的1角呢?全班大声地数出来……(课件闪动10张1角)。

师:10角就是1元,原来1元和10角同样多。咱们安慰安慰美羊羊。(板书:1元=10角)。

2、1元=(2)张5角。

师:暖羊羊也有一个1元的红包。咱们来看看——这是一张5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5角?为什么?(课件出示2张5角)。

3、1元=(5)张2角。

师:美羊羊也有1元钱的红包,瞧瞧吧——这是一张2角,一共有几张这样的2角?为什么?(课件出示5张2角)。

4、1角=(10)分。

5、小结。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课件出示逛福福超市:瞧,柜台的商品可好了——练习本1元、橡皮1角、铅笔2角、尺子的价格怎么没标上?)。

1、猜尺子的价格:买一本练习本的价格可以买两把尺子,尺子一把多少钱?

2、思考:喜羊羊想买一把尺子,该怎么拿5角钱,有几种拿法?

3、汇报展示:一张或一枚5角、5张1角、3张1角和1张2角、2张2角和1张1角四种拿法。

4、1元钱能买什么?怎么买?

师:刚才买的都是同一种物品,如果要买不同的物品还可怎么买?

5、模拟购物:学做小买卖。

(2)小组活动。

(3)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你买什么?是怎么付钱的?清点一共卖了多少钱?

6、买这四样物品,2元够吗?为什么?

7、小结。

四、畅谈收获、延伸课外。

1、这节课玩得开心吗?说说有什么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篇十三

1.知识目标: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寻找对称轴(特别是不能对折的物体)。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探索镜面对称的一些特征。

感知镜面对称现象,发展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课件,镜子。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边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问题:“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在生活中,你们好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光滑的地板也会出现倒影等。)。

2.揭示课题。

(1)总结,说明以上几种现象的特征。

(2)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黑板上贴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看到“王”字,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图形的对称图形。)。

(4)让学生试一试。

2.试一试。

第(2)题。

(1)镜子中的`小女孩是举起了左手,小女孩其实举起的是哪只手?

(2)从镜子你能知道现在是几点吗?

(3)小组讨论:你发现了镜子中有什么数学学问?究竟小女孩照镜子时是几时?

(4)小组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

3.小游戏。

模拟照镜子的游戏。

师:假设苏老师站在镜子前,谁来做镜子中的苏老师呢?

(师生表演。)。

采访镜子中的人: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准确?

(同桌互相做游戏,请一组学生全班展示。)。

三、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关注学生情感。)。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父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哈尔滨的冰灯节就要开幕了,今天,我就和同学们提前去欣赏。(出示冰灯图片)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师:的确,冰灯非常美丽。阳光下的冰灯晶莹如玉,月光下的冰灯万紫千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冰灯有关的文章。

教师板书课题:冰灯(生齐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生字。

1、自读课文,标注段落,圈画生字。

2、小组合作识字。

3、整体读文,巩固生字,读通句子。

4、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声音要高,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字音正误给与评价。)。

学生评价。

5、结合同学们的评价通读课文。(做到熟练朗读)。

二、研读课文,感悟体验。

(一)小组合作学习1—4段,谈谈学习的收获。

生班内交流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灯笼对孩子们的重要,及父亲答应给我做灯笼的喜悦心情。

(二)父亲答应给我做灯笼我的心情非常高兴,但文章后面为什么说我后悔了呢?

1、生默读课文5—10段,从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班内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用力”“太凉”“很暗”等词语体会父亲做冰灯不容易。

指导感情朗读。

生交流:父亲爱自己的孩子。

4、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找出体现父亲爱孩子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赶快”“一把按下”,有感情的朗读。

生班内交流,借机引导学生用“一边……一边……”练习口语表达。

6、如果你就是作者,你会对父亲说什么?

7、齐读11段,思考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怎样?

学生班内交流。

(2)冰灯凝聚着父亲深深的爱。

三、拓展延伸,行为指导。

每个人都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我想我们与父母之间也有一些感人的小事,愿不愿意与大家共同分享。

生班内交流。

在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要懂得疼爱父母,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篇十五

1、课件展示课本内容。

2、提出问题。

3、根据学生提的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4、该怎样列式呢?

5、多种方法尝试解决。

6、揭示课题。

1、由情境提出问题。

2、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几个?怎样列式呢?

3、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4、学生汇报:

(1)质疑。

生:我也会用竖式,但我不明白怎么把算式和分法联系起来;

(2)释疑。

师:谁来解释一下呢?

5、总结归纳计算方法。

6、共同归纳出:笔算除法时,应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巩固强化。

1、只小猴子拿着分到的桃子高高兴兴回家去,在路上碰到了智慧老人,智慧老人想考考它们,给它们带来了一组练习题,做对了就拿着桃子回家去,否则就留下桃子,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帮小猴子吗?(愿意)。

2、出示55页练一练第一题(小猴回家)先估计,再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篇十六

宁安市是黑龙江省的一个小镇,这里有着北国特有的物产及人文景观。我所执教的班级有63名学生,作为课改的第一批孩子,他们有思维活跃、自信心及表现力强的特点。《冰灯》这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恰逢岁末年初,正值隆冬。北国的孩子爱冰雪,冰雪铸就了一代代北方人粗旷、豪放、纯朴的性格。做为冰城雪乡的孩子,对冰灯的感受更是亲切,加上这篇课文浓浓的亲情及北方特点,学生乐于品味,利于达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

2.激发学生去用心感受自己父母的爱,从而用实际行动去爱自己的父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上节课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作者看到大军有漂亮的玻璃灯,也让他爸给他做一个。

生2:我知道爸爸很爱他。给他做了一个最漂亮的冰灯。

(二)品读感悟,深入理解。

师: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有更大的收获。首先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看哪部分最让你感动。

(生读,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哪部分最让你感动?

生:我看到爸爸给我做冰灯的时候和爸爸的对话部分,我最感动。

师:把这部分最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师:请你自己找同学说说听了你的朗读有什么感受。

生:选付贵彬。

生:张帆,你读得很有感情,尤其是“爹,你到我这里来暖暖手”这句我听出了你关心爸爸。就是你读的“我不冷,小心冻着,要过年了”不像爸爸的语气。爸爸的声音再粗点,就更好了。

生:谢谢你付贵彬。

师:付贵彬评得真好,爸爸的声音是要再成熟和深沉些,表现出父亲疼爱儿子那种亲切的感情。

生:对,我就是这么想的,没说出来。

师:张帆,那请你再读读这句吧!(生读)。

师:有进步了。谁再说说,还有哪个部分让你最感动。

生:我最感动的是第10自然段。“我的鼻子发酸”我觉得小作者后悔得都要哭了。

师:你能读出这种要哭的感觉吗?

生:我试试吧。(生读)。

师:老师觉得你读的不错。你们选择这部分,我也很受感动,我也想读读。听老师朗读8――10自然段,大家边听边想,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老师你读得真好。第一句“我再也睡不着了”。“再”字重读得很好。

生:老师,你读的“我鼻子发酸”这一句听得我都要哭了,非常感人。

师:谢谢你们的鼓励,这就是有感情朗读,用自己的感情打动听众,就是朗读的高境界。听了这部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众生举手)先把你的问题说给小组同学听,让大家试着回答。

(生交流问题,并解答)。

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最感兴趣或认为最重要的问题。

生:我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看到父亲做冰灯,小作者为什么后悔了?”

师:你们组谈谈体会。

生1:因为他看到父亲暖手,知道冰很凉,心疼爸爸了。所以后悔了。

生2:爸爸“用力磨”做冰灯很费劲,所以后悔了。

生3:作者后悔的是我要是不要透亮的灯,爸爸就不用挨冻给我做冰灯了。

师:你们回答的不错,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爸爸那么早就起来,我还睡着呢,所以后悔不应该让爸爸早起。

生:爸爸那么冻手,还不到我的被里暖手,我更后悔了。

师:大家说得真好,其实,作者后悔就是看到了爸爸做冰灯很不容易,体会到了爸爸那种深沉而伟大的爱。你还从哪能看出爸爸爱孩子。

生1:作者要灯,他爸就答应了,是因为爸爸爱他。

生2:他爸爸明知没钱给儿子买灯,却答应了儿子。还给他做了个透亮的冰灯。

生3:爸爸起来了,却让儿子再睡一会儿。

生4:爸爸把棉被按下去也是爱儿子。

生5:“冰灯融化了,却留在我的心里”其实留下的就是爸爸对他的爱。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了解了父亲的爱,让我们再在小组中深情地读读这一部分。

(三)拓展延伸。

师:父爱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点点滴滴都有着父母的爱,想想你的爸爸妈妈对你有没有像课文中这样感人的事。先和小组同学说说。

师:谁和大家说说你感到的父爱。

生1:我看到小饭桌有溜肉段,和爸爸说我想吃,那天中午我爸爸就给我做了溜肉段,那是他打电话问别人学着做的。我知道,那盘溜肉段就是爸爸的爱。

生2:我的小车子扎了,我爸修了一晚上,第二天,我又骑上小车子了。这也是爸爸的爱。

生3:我叔叔家买了一台游戏机。我去玩,给弄坏了。我以为爸爸能打我呢。结果他没打我,帮叔叔修理好了游戏机,还给我买了一个新的游戏机,那就是爸爸的爱。

师:他们说得老师都感动了。爸爸是如此地疼爱我们,文中小作者是怎么对爸爸的呢?

生:小作者也爱爸爸。

师:从哪能看出来呢?

生1:他让爸爸到被里暖手。

生2:他后悔就是爱爸爸。

生3:他说把冰灯留在心里,也是记住爸爸的爱。

师:大家看得真明白,说得也很清楚。那么你想怎么对待爸爸妈妈呢?

生1:我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回报爸爸妈妈。

师:不错,可有点远,现在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生1:我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洗碗、擦桌子,扫地。

生:到他们过生日的时候,我给他们礼物。

师:小时候,爸爸妈妈给你洗过脚吗?

生:洗过。

师:今天,让你给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能洗吗?

生:能。

师:那好,今天的作业,就是给爸爸或妈妈洗脚,并且写成一篇日记。看谁做得好。看谁写得好。

(四)结束。

让我们带着真挚的情感,再把课文朗读一遍,进一步体会父母的爱,表达子女对父母的爱。

〖教学反思〗。

《冰灯》这节教学结束了,我还沉浸在课文那浓浓的亲情中,沉浸在课堂上学生那活跃的思维中。如今的孩子,享受着亲人的爱已习以为常。感受别人的爱却很迟钝。真诚回报亲人的为数不多。本节课,通过对课文的品读、理解,感悟和拓展。擦亮了学生爱的心灵之眼。有的学生下课还围着我说:“老师今早我还感到妈妈的爱。出门时她让我系围巾,怕我冻着。”

尤其是“洗脚日记”这一课外延伸,还有颇多趣事、乐事、感人事。一个学生写道:我给爸爸洗脚,以为爸爸的脚很臭,结果,爸爸的脚不香也不臭。又一个学生写道:妈妈说养女儿真好,还能给妈妈洗脚。我感到给妈妈洗脚,她很幸福,我很快乐。

班级有一个学生的父亲是聋哑人,只靠装车挣钱。这个孩子写道:爸爸的脚上有土又有泥,还有水泡,我一点点洗着,一块块搓着,爸爸哭了,我也哭了,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再不让爸爸干这么重的活。

也许我执教的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但我觉得让学生有情可感、有话可说、有事可记也算是有所收益了。

〖案例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上讲:“阅读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听完张老师执教的《冰灯》这一课,我深深地被感动着。我被这篇优美的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深所感动。被张老师为孩子搭建的平台所感动,为孩子们精彩的发言所感动。张老师在本节课中真正起到了组织、引导、激励的作用。引导着孩子和书本一次次地对话,在充分的对话中,孩子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张老师趁热打铁,又将话题引入到生活之中。让孩子们想一想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没有感人的事,这也是张老师把学语文延伸到家里,延伸到学生的情感中的一种巧妙的做法,既培养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爱自己的父母,受到了深刻的情感教育,使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冰灯是北方的孩子非常熟悉的事物,在熟悉的事物中,孩子们的心灵又经受了一次洗礼,得到了净化。同时,张老师还特别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篇十七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探索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一、情境导入: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学生独立观察,“它们一共摘了几个桃子?”

2.树上一个桃子也没有。

3.试着帮他们分桃子。

4.汇报做法。0÷4=0。

5.继续观察,这时又来了一只小猴子。

6.学生试做。0÷5=00÷7=00÷8=0。

引出:

三、拓展应用。

四、总结:你学到了什么?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篇十八

两位数的乘法。

1、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知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2、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交流计算(含估算)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

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1、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篇十九

1、在游戏比赛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知道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通过判断,辨析和验证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并认识对称轴,根据特征会找和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何图形的美,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并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根据特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媒体、图形等。

女:蝴蝶、飞机、

男:木梳、电筒、

宣布比赛结果,激化矛盾。

男生觉得比赛内容不公平,女生猜的图形另一半与看到的一半一样,他们猜的图形两边不一样。

女生猜的图形两边真的一样吗?(媒体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认识完全重合(板书)。

5、再次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出示:半张电话图形,男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b、能用最简单的方法验证电话图形两边完全重合吗?

c、演示:“对折”、“完全重合”

d、学生动手验证树的图形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说验证结果。

学生得出结论: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板书)。

6、认识对称轴。

1、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双喜图在判断中进一步明确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中间的直线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一方向的一双鞋对折后,图形两边没有完全重合,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

c、两条相对的鱼。

d、叶子图。

2、用手式比划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字母:et汉字:中田)。

3、判断图中红线是对称轴吗?(小组讨论)。

只有沿红线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红线才是图形的对称轴。

4、小结:我们怎样来判断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1、以小组为单位挑出轴对称图形。

a、每组都有一张信封,信封内有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圆各种图形,学生动手验证出轴对称图形。

b、学生动手找出各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c、小组汇报。

2、小结: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生活中有许多轴对称现象,你能举例吗?

媒体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欣赏对称的美。

3,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

总结:你是怎么剪的?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篇二十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堂实录】。

同学们看过电影吗?喜欢看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电影院看一看。

(一)创设情境。

师:认真观察,说一说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要组织500人去看电影;还知道电影院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500人看电影,电影院的座位够吗?

生2: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棒!请大家解决第一个问题,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组内的小伙伴听。

(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

(二)引导探究。

1.估一估。

师:电影院的座位够吗?你们是怎样估算的?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

(1)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2)学生组内讨论时,教师参与到小组中,倾听学生的不同见解,对学生的各种策略做到心中有数,再组织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生1:20×25=500。假如是20排,每排25个座位,能坐500人;那么有21排,每排26个座位,能坐的人数大于500,所以够。

生2:20×26=520。假如20排,每排26个座位,能坐520人,520大于500,所以够。

生3:21×25=525。因为20排,每排25个座位,就能坐500人,再加上一排25人是525人,525大于500,所以够。

师:通过交流,我们又学到了许多估算的方法。现在,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2.算一算。

师: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请同学们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1)学生自主探索,独立解决。

(2)组内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组内的小伙伴听。

(3)小组长汇报,教师讲评。

师小结:请大家观察以上几种算法,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特别是用竖式计算时,同学们要注意进位的算法。

3.趣味练习。

师:我为同学们准备了几道题,想看一看大家的计算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是又有新的提高。

(1)试一试。

24×285×3635×43。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教师重点指出:5×36除了用口算方法以外,还可以交换乘数的位置后用竖式计算。)。

(2)抢算(教师读算式,学生抢答。)。

6×3016×7030×127×90。

60×725×6035×2050×12。

生1:洗完手立即把水龙头关掉。

生2:看到有浪费水的现象及时劝阻,并讲明原因。

(4)算一算。

38×1232×1661×3438×25。

56×2437×1842×2818×23。

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a.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然后小组长组织在组内核对,并作好记录。

b.小组长汇报组员的完成情况。

c.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生,针对共性问题,组织集体讲评。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篇二十一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记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于孩子的那种深沉的爱。全文11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活动:游戏——猜猜看。

1、规则:只能用手摸,不能说出来,在心中猜。

2、学生逐一摸。

3、师问:感觉如何?指名回答。

板:发麻、冰凉。

那是什么东西?

谁敢把这块冰捧在手里坚持一会儿?(生试)。

感觉如何?生答。

板:刺骨、寒冷。

二、揭示课题。

1、有一位父亲,就用这样寒冷、刺骨的冰,为他的孩子做了一盏灯。板书:灯。

2、齐读课题。

三、检查预习。

1、出示生词,检查认读情况。

走街串巷 习俗 菱形 适应 炕 爹。

棉袄 扭过来 废玻璃 后悔 融化称赞。

2、自己和词语打招呼、指名教读、抢读。

3、谁有不明白的词?

学生提出、解答(联系生活,比如:“习俗”一词,可问:你们家有什么习俗?)。

四、初读课文。

1、看书上插图:你都看到了什么?这是一个怎样的家?(贫穷)。

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在贫穷的家庭中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2、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不好的地方就多读几遍(2)读不明白的地方,就用笔把它画下来(可以在书上圈圈点点)。

3、课文共几个自然段?指名分段读课文:1-5、6-10、11。

4、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学生评议)。

五、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1、在你读的过程中,有没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好吗?

3、父亲为什么要给“我”做冰灯?自己读1-4自然段,找找。

(1)指名读画的句子,谈原因。

划出描写大军的玻璃灯笼的句子。应该用什么语气读?

自己练读。

指名用羡慕的语气读。

看到大军的玻璃灯笼,“我”怎么做的?

(2)师:你们从书中解决了你们提出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真了不起!

(1)生读、画。

(2)谈感受:

出示句子:“大年三十的早上……暖一会儿”

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句子。

师:寒冬腊月,父亲打磨这块冰,手凉吗?身上冷吗?

可是父亲全然不顾,让我们齐读——。

屋外寒风凛冽,屋内父亲在做冰灯,下面再请一名同学读读这段,请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父亲做灯的情景。(配上寒风的音乐)。

通过同学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再次出现插图,父亲做冰灯的情景出现在你面前,多么令人感动!

5、读5-10自然段,师领读。

(1)你体会到什么?

(2)父亲疼爱儿子,儿子心疼父亲,此时此刻,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你们都想起来自己父母对你的爱了吗?说说。

(3)生活中爱的故事太多太多,让我们带着父母的爱,再读父子对话(配乐)。

6、父亲虽然连连说着“不冷不冷”,可是——。

(出示:“父亲的手碰着了……灯笼”)生齐读。

我为什么后悔?

应该用什么语气读?

同位之间练读。

7、当我提着这盏透亮的灯笼——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组讨论:

(1)为什么“这一年春节我的灯笼是最特别的?”

(2)提着这盏灯,我是什么心情?

(3)联系课文想一想,是什么留在了“我”心里?

千言万语,融成一个字——爱(板:爱)。

让我们再齐读这一段,感受父亲对儿子的关爱。(配乐)。

8、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小作者,你最想对父亲说些什么?

六、总结全文:

让我们永远把父亲的爱留在心里!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

板书设计:

冰 灯。

父亲亲手做 爱 留在我心里。

三年级北师大版教案设计篇二十二

《冰灯》北师大版第五册第十二单元“过年”这一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主要叙述了作者的父亲为他制作冰灯的故事。反映了父亲对孩子那伟大、无私的爱。课文文风朴实,浅显易懂,字里行间流露出父子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来感悟、体会父亲对孩子那伟大、无私的爱。这篇课文计划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了解父亲做灯的艰辛困苦,体会那深深的父子情深。

二、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学习课文,了解父亲为“我”做冰灯的艰辛,体会那深深的爱子情怀。

2、体会“我”内心后悔的复杂心情,教育孩子体谅理解父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

读中感悟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学会体谅父母。

四、设计理念。

1、本课教学以阅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读中悟。

2、创设情境,设计多种活动,给学生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3、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书中,在丰富的语境中,潜移默化的认识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从而有所感悟,达到了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81687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