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读书笔记摘抄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3:34:03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摘抄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优秀10篇)
时间:2023-11-18 03:34:03 小编:雅蕊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摘抄篇一

我国早期阅读的热潮应该说是源自于早期识字。但必须要强调,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早期识字”曾经是我国儿童早期教育的代名词,很早就存在于我国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三字经》等一些经典的识字教材,强调阅读、朗诵、记忆。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学术界对早期阅读概念的引入、大量阅读书籍的出版,以及媒体对早期阅读的报道共同促成了我国早期阅读的研究热潮。

二、正确理解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是儿童接触书面语言形式的机会,是儿童发展语言和元语言能力的机会,是儿童掌握词汇构成和文字表征的机会,同时,也是儿童发展学习读写倾向态度的机会。

在理想的阅读活动中,孩子可以阅读到许多有趣的图画书,自然地习得一些常见的熟悉的文字。然后他还可以涂涂画画地写出自己的名字,或者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文字知识,从而成长为对阅读充满热情渴望并能有效阅读的人。

三、早期阅读和早期识字是一回事么

早期阅读不等同于早期识字,更不等同于诵读古文。它的目标是让孩子享受阅读的过程、获得阅读的技巧,从而对阅读充满热情,并能够有效阅读,而不是会认多少字、会背多少古文。

四、早期阅读与早期识字差异何在

1、识字和阅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识字只是阅读的基础,一个好的阅读者除了识字,还必须有运用已有的知识、口语词汇和综合认知策略来理解文字意义的能力,流利地认读文字从而理解阅读内容并保持阅读兴趣的能力。

2、阅读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获得阅读能力的阅读和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阅读。8岁以前的阅读主要是第一个层次上的。3~8岁是儿童学习基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口语学习的关键期。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的阅读主要是促进儿童的口语能力发展,在口语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同时开始认识文字符号、声音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3、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口语及审美联想以此获得书面阅读策略能力,单纯的认字是无法达到的。根据皮亚杰的研究,这一阶段孩子对于外界的反应主要是依靠自己的肌肉运动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他们的审美感觉是从对客观现象片面的、零碎的反应逐步发展到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对认知形象进行整体感知,即产生审美知觉。如果我们将这一时期简单地定义为早期识字,让孩子提前学习下一阶段才该学的文字,那么就会使他们失去口语发展、审美联想培养的最佳时机,从而严重影响儿童获得书面阅读新策略的能力,使他们对文字和阅读产生厌倦的心理,导致进入小学后的厌学情绪。

五、早期阅读的价值在哪里

在早期阅读中,儿童应该学会阅读、学会想像、学会创造,完成从前阅读到阅读行为、前识字到识字能力、前书写到书写技能的转变。对于这一过程的价值除了刚才提到的学习能力外,还具有审美的价值,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是这样描述的,他说“图画书是成人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向幼儿传递着他们无法现实感知的外部信息,扩展了幼儿的想像和创造的内容和范围,为他们提供了使用语言进行交往的机会,因此对幼儿的语言、想像、思维、情感、社会化及审美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六、需要一个怎样的阅读过程才能使其得以实现其价值

在早期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这既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又是一个生命体验的过程。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我们要挑选出合适的书籍用作阅读文本并予以。

七、如何选择图书

忠实于艺术、可以解放儿童的心、使他们喜悦的书;能把人类高贵的情感吹进儿童心灵的书;承认游戏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书;含有高尚道德的书。

八、如何指导孩子阅读

1、创设多元阅读的情境。即我们要把书放在孩子伸手可及的地方,营造一个自在、有趣而且丰富的阅读情境。比如家里的书房、客厅,幼儿园的教室、图书室,公共场所的儿童书房、文化中心等都可以成为孩子阅读的场所,这是将孩子引进阅读世界的第一步。

2、帮助孩子独立自主阅读,引导他们选书、看书、读书,引导他们提问、讨论和思考,进而让他们将自己的生命体验融入到阅读中。在具体策略上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比如对于故事我们就可以将其分为读故事、讲故事、玩故事、编故事、演故事等很多形式,通过复述故事、推测结局、分享对书中人物的看法、讨论图画内容等让他们体会到阅读不仅仅是听故事,而且还可以自己尝试。

3、在材料的选择上要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唯有多样化的方式和题材,才可以为孩子提供多元的知识并体验多元的情感,感受到不同语言的多元风貌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培养出自主的阅读能力。在题材上,从儿童生活到科学知识、从环境问题到生命教育,都可以让幼儿接触;在文体上,从童谣、诗歌、故事、传记、散文到知识性图书,都可以成为幼儿的读物;在形式上,从纸质图书到能操作的立体书、玩具书、塑料书和布书,都可以进行尝试。

九、如何判断开展早期阅读是有益的、有价值的?有何标准

1、是否有利于提升幼儿对书籍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2、是否有利于帮助幼儿阅读中建立起良好的阅读习惯;

3、是否可以运用口头语言理解阅读内容

4、是否让幼儿获得了基本的阅读技能与阅读策略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摘抄篇二

在这个技术宰制一切的时代中,教育封闭了通向灵魂的大门,对生命的异化和遮蔽使其迷失了方向,越来越远离生命的原点。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的到来,呼唤教育回归生命的本真。

冯建军教授的《生命与教育》这本书就是基于对生命与教育本体关系的理性思索,探讨了教育的生命本质和生命化教育的理念、特点,构建了生命化教育的体系,书写了有“人”的生命教育学。它让人们重新审思教育的过去,向着生命的未来行进。

此书的前言就点明了全书的主题——回归生命的教育。作者认为生命的教育要尊重个性,尊重儿童的自由,但并不是放任不管。要制定“保障自由”的纪律,同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约束”,“学会自由”。他强调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生命是完整的,是自由的,是独特的,致力于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地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使命。新世纪的教育应该走出“异化的洞穴”,回归生命本身。

读《生命与教育》的第一章“生命:教育的原点”中,我体会到冯教授以“人”的方式来认识人,指出人具有种生命与类生命的双重性。种生命是自由生命,是自在的;而类生命是价值生命,是自为的。所谓自为,就是自己做主,自己有所为。要实现自为的境界,达到种生命向类生命的超越,无疑,教育是关键。教育,就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当然,这种存在,并不单单在于“活着”,而更在于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回归生命的本真,实现生命的灵动。因此,对生命来说,最基本的原点便是教育。因为教育对人的生命来说确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育除了有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在一定的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冯教授又归纳出生命化教育的四个特征:敬畏生命、解放儿童、融入生活、充满人文关怀。这每一个特征,都值得教育者去身体力行。同时,他还列举了关怀生命的研究方法,其中的叙事研究、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是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得比较多的方法,也是教师走进生命个体,关注生命成长,倾听生命律动,记录生命足迹的最佳方法。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摘抄篇三

《我的教学生涯》这是关于中国教坛的泰斗人物——斯霞的一本书。这本书我是向学校图书管借阅的,说实话最初刚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十分感兴趣,一方面作者从事的是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这与我自身的状况大相径庭;另一方面这本书已经出版二十多年了,那发黄的书页里的理论,我担心对于这天的我们来说并没太大帮忙。可是随着一天天的阅读,当初的想法一点点的烟消云散,读过之后真是受益非浅。

在《我的教学生涯》一书的扉页上,诗人臧克家为斯霞题诗一首:“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齐的人,她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热情培育小苗的人,她会欣赏它生长风烟。一个忘我劳动的人,她的形象在别人的记忆中活鲜。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她自我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这是斯霞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她“童心母爱”的真实写照。

斯霞教师从事教学72载,包括解放前20多年和建国后各个历史时期,她所走过的是一条很不平坦的道路。在旧社会里被人嘲笑、瞧不起,受尽贫苦的折磨,在新中国成立后又曾被打压和评判,但即使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她都不悔做一名小学教师。有人说过:“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颗明珠,既能在阳光下熠熠发亮,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信念在支撑着她的行为,又是什么让她身处逆境却对教育事业义无反顾在书中我找到了这样的答案:“关于信念,斯霞自我也是说过的。‘当我在党的教育下,逐步树立了一切为着孩子的成长,一切为着祖国的未来这样的信念时,我感到我是幸福的。……有了对所从事的工作执着的热爱,再平凡的岗位也能够做出不平凡的贡献。’”正像苏霍姆林斯基以前说过的:“信念仅有在用心的行动之中才能够生存,才能够得到加强和磨炼。”斯霞教师正是如此,她没有让自我的信念成为“花瓶”,而是用她的实际行动丰富了她的信念,让它看起来是有血有肉的。她用她的信念和行为诠释了爱岗敬业的真正含义。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什么是爱岗敬业呢,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第二条是这样说明的“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它是一个标准更像是一个方向标。这让我想起了一则故事:有人问三个砌砖的工人:“你们在做什么呢”第一个工人没好气地嘀咕:“你没看见吗,我正在砌墙啊。”第二个工人有气无力地说:“嗨,我正在做一项每小时9美元的工作呢。”第三个工人哼着小调,欢快地说:“你问我啊朋友,我不妨坦白告诉你,我正在建造这世界上最伟大的教堂!”这也许就是问题的症结。有些人,不明白尊重自我的工作。他们把工作视作取得面包、衣服、房子的一种厌恶的“需要”,一种无可避免的苦役。而在一个人将他的工作视为苦役与痛苦时,他是决不能在工作上竭尽所能的。爱眼下的工作吧,选取了做教师,就努力做一名像斯霞一样的人民教师。也许不能像她一样成功,但只要我们努力了就不愧教师这个称谓了。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我们的工作,就是我们的生命的投影。它的美与丑、可爱与可憎,全操纵于我们的手中。人们常说:教师是红烛,牺牲了自我,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人梯,让别人踩着自我的肩头攀登辉煌;教师是艄公,把一批批的学生送达梦想的彼岸。这些都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赞许,但同时也强调了教师的平凡。教师这个岗位是平凡的,一个人选取了教师这个职业,同时也就选取了平凡和奉献,在芸芸众生中,他平凡得像银河里的一颗星,大海里的一滴水。在他的一生中,也许不会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然而,只在真正做过教师的人,仅有把自我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摘抄篇四

尊重个体差异是多元智能的核心理念。重要的是一种多元地认识、理解和研究智能的方式。素质比智能更重要,一个人很聪明,但不用这些智能来服务社会,那是无益的。教师不应为智能而教,而是用智能理论来促进教学。学生的多元智能是在他们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间接得到发展的。智能本身是中性的,智能不是人人多少都拥有的一般能力或潜能,而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同时,每种智能都必须受到至少一种社会文化的重视。多元智能代表着每个人不同的智力潜能,这些智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内省智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同等重要性,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些智能。

就教育而言,教师必须考虑想要解决的问题和教学内容是什么。多元智能只有几种,教学内容却千千万万,多元智能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教学内容的本身,对学科的理解、公民意识、适应竞争社会的能力、形成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艺术修养等才是教育的目的。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大量时间进行教学准备,如何从不同角度强调同一个概念,好比让学生从不同的门进入一个房间,这时你会发现有两件重要的事情发生:一是你可以从不同方面更多地理解学生,二是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一个概念,让学生自己提出不同的看法。无论如何,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没有必要创造全新的东西去教给他们,而这些内容却和他们的知识基础有很大距离,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即可,别让理论成为花花绿绿、热热闹闹的点缀。

数学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摘抄篇五

最近,我读了《教师的20项修炼》这本书,时光飞逝,两周的学习,使我如沐春风,收益匪浅。郭教师在前言中写到:“这是我用10年时间写成的,但却是我自我和有志成为有品位的教师朋友们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一本书。”。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读完后,不禁掩卷遐思,这本书的确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去用心读的书。本书提出了引领教师体悟“教育人生”的主张,从细节入手,阐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读了教师提升素质的有效途径,探讨了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新理念,描画了有活力的教育生活方式。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修炼教师的形象、精炼教师的生活、锤炼教师的专业。文中讲到“修炼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修炼是一种对卓越境界的追求;修炼是一种自我提升的策略,修炼是教育之真、之善、之美的内在要求,是领悟“教育人生”的必由之路。”教师的修炼,其实是教师的一种内在精神活动,是教师实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径。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炼。每一项修炼都让我受到启发和深思,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平日自我在日常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哪些地方不完善,读罢此书,我惊讶地发现,原先自我还有那么多的地方做得不够完善。每个修炼甚至都能够成为我们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指领,但对教师的宽容这一节,我感受更为深刻。

宽容是一种好处上的严格。宽容就应因人而异,因事而别。作为教师,我们在拥有宽容的同时也就应做到:原则问题不让步,是非面前不糊涂。应对眼前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学生在爱的抚慰下欢乐成长。

学生们对教师是宽容的,只要你对他们付出过爱心,那么你以前对他们的冷言冷语,暴跳如雷,他们都能够原谅。他们崇拜你、爱你。我又常常想,教师也就应对学生宽容再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我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必须有辉煌的未来,可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可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有利得多的。整体的社会潮流、教育氛围和工作生活压力,有时候让我们教师偏离了方向。

如果说爱是一条河,那么宽容就是加载河上的一座桥,教师应以博大的胸怀为桥墩,以良好的教养为桥面,以广播的知识做路灯,以清明的才智做护栏,唯有如此,学生站在这座师德的桥面上才会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并对学习产生用心而热烈的情感。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摘抄篇六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召唤着教育走向关注学生自身及其发展的方向,这不仅对学生意义重大,对教师更是如此,有人曾经把教师的幸福分为三个层次:

幸福的第一层次是物质生活有保障。人活在世上,首先需要物质条件,这一点众人皆知也无需多说。

幸福的第二层次是艺术生活。因为艺术能净化心灵,释放心中郁闷,排遣生活中的不如意,达到精神自由境地,使人获得幸福感。其实生活本身就是艺术,作为教师,如有艺术的眼光与心灵,那你会发现,面对学生就是在进行艺术创作。

幸福的第三层次是独立思想。一个人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应该是一种较高的境界。对教师来说,思想是相当重要的。我们要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经常思考教育问题,为什么而教,怎样教。

诚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工作。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

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能读到智者对教育的诠释和剖析,读到一种精气神,这种东西依附在老师身上,会使老师带有生气和灵动;这种东西弥漫在课堂中,会把所有学生的心紧紧抓住。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摘抄篇七

马斯洛指出,健康的生活就是与世界进行能量的交换。一切生理的和精神的疾病,都源于能量交换渠道的堵塞。

让我们在有耐心的时候付出足够的耐心,在没有耐心的时候拥有放手的勇气。并非热情减退,而是听从自然的命令,调整了热情倾注的方向。正如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最关注的是孩子的饮食健康,当孩子上学,则更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精神成长。

对弱者而言,超出能力的期待和要求,往往带来不能承受的压力,往往导致不可逆转的两级分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给予完全的耐心,付出全部的努力——然后是等待,等待思维的苏醒。

很多时候,放过了孩子,就是放过了自己。很多时候,看似负责的步步紧逼、穷追不舍,其实是错把毒药当美味,其实是把孩子那点原本微弱的信心之火、力量之火给彻底扑灭了。

既竭尽全力又顺其自然,既要儿童的发展也不放弃教师的幸福——这才是使得我们劳动的“创造性大河”拥有充沛水源的正途。

有多少个备受压抑的教师,就有多少个班的备受压抑的孩子。

一个班级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一个班级的家长也一样,不过相对松散一些。一种消极思想出现了,如果我们不去做工作,就会丢失阵地,削弱生机。很多时候,教育就是一种抗衡——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原则问题,寸土不让;错误观点,止于苗头。

在面对一个比较混乱的场面的时候,学生乱,教师的方寸不能乱。因为急躁、愤怒正是你无计可施的表现。一种没有信心的情绪,可以通过你的表情传达,而镇定则将你的信心传达给学生。每当这个时候,请你以平和的心态,穿透混乱的喧嚣的表面,看见很多孩子对安静的期待,对教师能力的呼唤,你且对乱孩子视而不见,你点名表扬那些保持安静的人,试试看——安静和信心,便从这里传染开去。

什么是第一重要的教育原则?连续性。什么叫智慧?就是对值得做的事情专心致志。杜威和洛克,说的其实是一个道理。

简单的招数练到极致,就是绝招。

在我这里,24年如一日持之以恒的就是:竭尽全力让每一个孩子成为终身读书人,让班级成为书香班级;竭尽全力让每个孩子所在的家庭成为书香之家。最聪明的人不是善于解决问题的人,而是善于消灭问题的人,即让问题不出现的人。读好书,走正道。当班级里的孩子大多带着书卷气息的时候,很多令人头疼的问题将不出现。

施行“学校——家庭教育”不仅可以很好地培养年轻一代,而且还可以使家庭和父母的道德面貌完美。没有对子女的教育,没有父母对学校生活的积极参与,没有成人与孩子之间经常的精神上的接触和相互充实,就不可能有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家庭本身,不可能有学校这个最重要的教育教学机关,也不可能有社会在精神上的进步。

生活雄辩地批驳了那种认为未来属于脱离家庭的寄宿学校的主张。凡属削弱家庭经常教育孩子的一切,同时也会削弱学校。由此引出学校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向家长传授教育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苏大师说,在涉及善恶的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教师一定要表现出强烈的爱憎——这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摘抄篇八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少的不是知识,也不是职责心、爱心等,而是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等,这些都是消极的、无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是一种压抑,一种挫伤。

此刻,很多教师都明白这样不好,但又苦于无处借力,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们学习了《有效教学》一书。《有效教学》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它不像一般理论书籍那样深不可测,而是植根于现实教育,用质朴生动的语言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教学实践一个重要问题:有效教学。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凡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我思考着,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仅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实质上就是放弃教学的职责,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方法。但加个问号不等于提出一个问题,这样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的本事培养没有什么价值。

经过学习《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当是学校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想做到“有效教学”,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真实的人,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现自己。其次要做一个善于反省的人,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包括我们的学生,包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其实自身都有较全面的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认识,可是真正会去反思的还比较少。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是一个进取的思维活动过程,同时也是进取的行为改善过程。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本事提高的职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己监督、自己调节、自己激励、自己强化的过程。

在“有效指导”中的有效“提问”与“倾听”一节中提到:“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教师高质量的提问,能够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够说提问贯穿在每一天的教学中,贯穿在整个课堂中,可见,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

的确,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以往的“教师主体”发展为今日的“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更多地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和相互理解。而课堂提问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本事的重要途径。正如书中所说:“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进取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书中对“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的”给出了提议:一是使问题具有必须的开放性,二是使问题坚持必须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提问要精心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依据教学资料的重点,抓住知识的关键,注重提问的质量和效率,到达以“精问”促“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难易适度,把握好分寸,善于寻找学生的“已知区”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即在知识的“增长点”上布设悬念,使学生“跳一跳能把果子摘”。

其次,提问还要有层次性,问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随之逐步提高;此外,我们还应尽量为学生供给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指导学生对学生提问,学生对教师发问等提问的多元模式,这些都是贴合学生学习需要的。

关于有效讲授,书中提到了一条就是要幽默风趣,令学生坚持简便活泼的心境。能给学生创造一个简便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必须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可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旦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数同学会把注意力转移出课堂,这样便需要教师花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

究其原因是教师的任务导向不明确。教师应当为学生供给较多的机会去学习那些将要学习的材料,而不应当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与教学资料无关的事情上,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影响教学的事件有一个预测和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对授课资料在时间上要做出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够充分有效的传授教学资料,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

读完本书,我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那就是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我们要多读书、多学习,掌握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在其指导下积极开展有效教学实践,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摘抄篇九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

通过认真研读《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先,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在发生很大的转变,结合新纲要中提出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学习新课程之后,我们的教学活动近年来以“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形式来展开。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获得了自身的发展,积累了许多有意义的经验。这是一个具有发展潜质和蓬勃生命力的活动形式,它给幼儿园素质启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近年来的学习与实践,也使我们老师对主题活动有了认识,对新纲要有了新的理解。

幼儿是探索型主题活动中的“主体”,让幼儿在公开无限制环境中,允许自由学习、自由发展和自我实现。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经验往往是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中获得的。幼儿有意义的学习所要得到的东西,常常不是依靠每天一二节集体教学活动所能实现的。真正有意义和有效的学习,可以打破单一性和封闭性,在时间与空间上充分地开放、在内容与方式上充分地多元化,使幼儿能尽兴地探索、尽兴地活动,因此课程设计应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天赋为中心,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被及时地纳入课程和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我们看到,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幼儿自主生成、自主探索的主题,大都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觉得奇怪的现象、幼儿感到困惑的问题,如在“新年”这一主题中,通过对幼儿询问:“你喜欢过新年吗?”“为什么喜欢过新年?”“过新年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通过这些话题,得出幼儿最感兴趣的内容,从而从“外国人过新年”、“新年服装”、“新年里的活动”等活动便在幼儿的兴趣下铺展开来。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是幼儿所喜欢的、所感兴趣的时候,幼儿就会积极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向儿童生活回归有了新的启示。

幼儿有学习的需要,也有学习的潜能。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的学习,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索型学习”。这种探索性、直接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强调的是注重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经验水平、思维方式,能动地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直接的“对话”。如在主题“我要上小学”中,幼儿对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产生了诸多的疑问,我组织了一次采访活动,让幼儿带着问题,到小学里去,亲眼看个明白,亲自去问小学生和小学老师,去寻求自己想要的答案。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有充分的支配权,因而他们的学习也就更自主、更快乐。

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依幼儿的发展、兴趣、经验、认知以及不同的主题,布置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主动去实验、操作以及不断发现。因此活动也不拘泥任何教学形式,集体活动,分组教学和个别化的区角活动等,教师亦可由幼儿学习过程中了解并比较幼儿差异性,而引用不同的教学法。例如:我们看到班里的孩子特别喜欢玩棋类游戏飞行棋、跳棋等等,课间孩子们经常三五成群,或桌子上,或地上,聚在一起掷小骰子玩棋。看到孩子们对棋类游戏如此感兴趣,联想到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开心一刻”,灵光一闪,主题大棋应运而生。我们把废旧报纸做成跳棋格子铺在地上,将主题活动中的各种开心不开心的事以及各种情绪设计成跳棋中的障碍或好运,而幼儿就是棋子,在大大的棋盘上跳跃。这个游戏既融合了主题活动中的内容,又顺应幼儿的兴趣、需求,给幼儿一种前所未有的身临其境的游戏感觉。

总之,主题活动的探索过程是幼儿不断主动学习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在发展中实施教育,教育能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其次,在读书活动中,更深的感受到爱心的重要,育人之道,爱心为先。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

“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教育教学读书笔记摘抄篇十

在今年暑假期间,我读了《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我认为,《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一书,无论是促进我的课题研究还是提升我对科学教育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摘录了书中的一些观点。

1、什么是科学?

通常科学是指近代科学,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对实证方法的确立,看作是现代科学诞生的标志。科学原指自然科学。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的新的定义,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小学科学中论及的科学,至少包含科学知识、科学研究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还可以包括科学素质等。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的特点?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过程,它主要表现为:

(1)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要求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强调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3)探究式科学教育依靠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4)探究式科学教育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谈论和合作;

(5)探究式科学教育希望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

3、“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简介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给出了定义: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他包括:进行观察;提出问题;通过阅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来了解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知识;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方面的证据,评价已经知道的知识;用多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结果。探究需要对假设进行证明,需要运用批判和逻辑思维,并考虑其他可供选择的解释。

5、要正确理解探究式科学教育

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它大致包括:根据实际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儿童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概念(想法)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实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 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的问题……在有些探究课题中,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联系。

在科学教育中,经常争论的问题是:探究式科学教育究竟是一种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的学习科学的方法,还是本身就作为一种课程的'目标。〈科学课程标准〉认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对年幼的学生来说,可能学习探究的过程比掌握具体的知识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86681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