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理论论文(通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5:48:16
法学理论论文(通用21篇)
时间:2023-11-18 05:48:16 小编:书香墨

坚持是实现目标和梦想的关键,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收获成功。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和路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动相关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法学理论论文篇一

摘要:基于对海口市公共体育服务现状的详细调查和实地走访,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归纳和总结出海口市的公共体育服务场地和器材设施数量严重缺乏、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以及体育社会指导员的数量不足等诸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意见,以促进海口市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

关键词:海口市;公共体育服务;多元化。

自公共体育服务被纳入政府报告开始,到国内第一本公共体育服务蓝皮书《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报告(2013)》问世这十几年间,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逐步走向高潮,这期间也出现了许多走在公共体育服务研究领域前头的学者,如肖林鹏、鲍明晓、吕树庭、冯云廷、郝海亭等,他们从各个角度去研究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如公共体育服务的困境、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公共体育服务的体系构建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海口市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使其公共体育服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从地理环境来说,海口市地处热带,全年平均气温为24.2℃,人们常年可以穿背心短裤进行体育锻炼,这就对公共体育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从人文环境来说,海南人的生活节奏比较慢,生活方式也以休闲娱乐、运动健身为主,所以从这两方面来说,海口市的公共体育服务就要比内地的公共体育服务更加具有特殊性。

1海口市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

1.1公共体育服务的设施供给现状。

1.1.1公共体育服务的场地数量供给现状。

自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虽然海口市的公共体育服务场地数量有明显的提升,但对外开放的场地数量仍明显缺乏。截至20底,海口市共有体育场地约为2697个,体育场馆约有274个,健身路径为172套,大型公共体育场馆3000座以上观众席的只有2个,0座以上观众席的体育场只有1个,游泳馆1500座以上观众席也寥寥无几。在进一步的体育场地统计中,体育系统管理的场地占2.37%,属体育部门管理对外开放的公共体育设施占3.13%;教育系统管理的场地占31.45%;其他系统管理的场地占63.05%。由于因学校的管理和安全等问题并未完全向社会开放,只有大学和少数大专等几所高校允许市民自由出入,中学和小学出于安全考虑是不允许随便出入的,这也就使许多公共体育服务资源不能与市民共享。

1.1.2公共体育服务的器材数量供给现状。

随着海口市市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锻炼的人数不断增多,原有的器材数量和种类已不能满足其需求。海口市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必须加大公共体育器材的数量,因此,与往年相比政府对器材的数量和种类投入资金也在逐步加大,但就目前来看,公共体育服务器材的总量仍明显不足,器材质量问题也时有发生,器材的总量和质量无法从正面反应,只能从市民对于质量的满意度和市民等待锻炼的现象中反映出器材的数量不足和质量的一些问题。(见表1、表2)。通过表1、表2可知,市民对于公共体育器材的质量上还算比较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已经达到将近50%,但对于器材的数量上,市民等待锻炼的现象较为严重,排队时间3~5min的人数已经占到48.28%,这说明市民对于器材的数量不满意,也同时说明器材的数量严重不足。

1.2公共体育服务的体育活动供给现状。

1.2.1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现状。

海口市作为海南省的省会、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城市,也为打造“四宜三养”“双创”之城不断努力,群众性各类体育活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截止到10月底,海口市全年共举办了700场次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参加的人数已达到12000人次以上,包括农村体育、社区体育、青少年体育和社会体育,如表3所示。通过表3可以看出,参加青少年体育活动的人数和场次最多分别为4087人和411场,远远多于其他三项。值得一提的是,社区体育活动的赛事场次最少,参加的人数也只有120人,这说明社团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社团和协会等非营利组织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名无实,不能充分发挥其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的作用。

1.2.2重大体育赛事活动现状。

调查发现,海口市每年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场次在50~70场。截至月底,海口市举办的主要大型体育赛事有7个共34场次,7208名运动员参加,这些赛事分别是中国海南世界(hash)野外跑步、第八届海口热气球节暨h1中国热气球巡回赛、pkra世界职业风筝冲浪巡回赛(中国海口站)、第二十三届世界脑力锦标赛、国际旅游岛武术大赛、全国国际象棋棋协大师赛,这些赛事的举办也积极地带动了群众性体育运动开展,同时也为体育设施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资金保障。

1.3公共体育服务的资金供给现状。

良好的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是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3种渠道,一是政府直接出资支持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二是企业和个人直接投资公共体育服务;三是以政府委托企业或个人出资支持公共体育服务。就目前来说海口市主要是以第一种供给方式――政府直接出资支持共体育服务的发展。近些年海南省共兴建了15批40多套全民健身路径工程,这些工程主要是以体彩公益金投入为主,省体校运动场共投入4000多万元,其中体彩公益金投入将近3000万元,全民健身活动综合训练馆总共投入3700多万元,其中体彩公益金投入3500多万元,最大的贡献还是要数海南体育彩票与“全民健身”风雨同行活动,共筹集体彩公益金4亿余元,其中的60%的公益金支持投入“全民健身计划”,特别是投资兴建的健身路径,更是缓解了市民的健身需求和场地器材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1.4公共体育服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供给现状12月,海南省首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海南师范大学正式成立,它的成立改变了海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需出岛的历史。但由于成立的时间相对较晚,每年培训的人数也相当有限。从到年全省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人数分别占全国的0.01%、0.004%、0.01%、0.03%、0.01%、0.01%。在5年时间里,可以说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依然没有增长,以至于全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相当缺乏,这说明政府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还不够重视,还没有完全统一的监督与管理机制。

2.1建立多元化的.公共体育供给模式。

海口市公共体育服务场地和器材的匮乏,主要原因在于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模式较为单一,政府对于公共体育的大小事务一手操办,且不说政府的越位问题,单单由政府直接投入公共体育服务,就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反而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应该考虑向多元化主体转型,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种组织并存的公共体育服供给模式(见图1)。

2.2建立合理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制度。

海南省之所以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政府对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不够重视;二是政府没有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三是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成熟的管理体系和评价体系;四是没有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保障制度。政府应从这些方面入手逐一解决问题,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来服务群众。

2.3开展多元化的公共体育服务活动内容。

公共体育服务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全面加强人的身体素质。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是公共体育服务的生命所在,以活动激发兴趣,以兴趣来参加活动。群众性体育活动要坚持大型与小型相结合原则,以小型、传统、特色为主。如海南的竹竿舞,顶缸等。大型重要赛事则以效益、赞助、观赏为主,如海南省举办的国际自行车大赛。海口市应当致力于打造国际体育都市,打造自己的特色的体育文化品牌,这将给海口市配上除国际旅游岛以外的另一张国际健康名片,同时给海口市发展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海口市公共体育场地器材整体表现不足,以资金支出方式以政府直接投入为主,其中体彩公益金发挥重要作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严重不足,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综合以上原因海口市公共体育服务的多元化发展任道而重远。

3.2建议。

政府应采用多元化的供给模式,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和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企业、市场和非营利性组织,使其投入到公共体育服务事业当中,灵活资金的周转与运用,加强公共体育服务的监督与管理,以减少政府多元化供给的压力。

参考文献。

[1]朱大珩.海口市公共体育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

[2]龙丽娟.海口市全民健身路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4.

法学理论论文篇二

根据我国近年来法学研究情况,在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关系问题上,我国存在着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相脱离问题,法学理论显得无力。尽管后来法社会学的出现为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结合做出了努力,但这个问题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法学研究有所起步。由于我国法律的移植背景,所引借的国外法条与法学理论面临本土化过程与问题。当时法学理论研究状况是部门法学的研究主要关注法律规则与解释,而法理学的研究则主要包括一些政治性和道德性的问题,并且研究水平较低,基本上处于一种靠法理学者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来对法理学研究。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关注实际的法社会学研究,使法学开始注重本土的司法实际运作知识和理论,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法学理论与法律实际严重脱离状况有所改善,法治转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包括依法治国、法制建设等主题受到关注。然而,在学者研究报告中,对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问题的总结仍然是我国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相脱节的状况在根本上还是没有改观。

对理论“无用”的说法既来自法律实务工作者,也包括一些学者本身。法律实务者总抱怨当实践寻求理论指导的`时候,总是找不到相应的理论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实务工作者对司法实践中所做的理论研究能否产生有效的作用持一种怀疑的态度。有些学者直言:“中国当代法学院所提供的理论知识有许多不是法官所需要的,而法官需要的又并非法学院所能提供的。”近三十年来学者的理论研究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法学教授与法官各自为营,从自己的角度来研究。对于理论“无用”的偏见,我们应谨慎看待。

导致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脱节出于多种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国的法律移植背景。由于我国法律的移植主要是翻译,中国近现代法学在理论知识生成过程中忽略了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关注,法学理论与其研究对象之间存在断裂,法律的理论规范和社会现实之间不相适应。与其他学科相比,当代法学研究更缺少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传统。法学的研究方法也因为法学不能深入社会,以及缺少对社会其他学科的了解等,显得比较落后。即使是关注实际的法社会学研究,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状况。有人认为,理论研究所依据的主要是书面的资料,而不是出于对现实经验的提炼和总结,这是发生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相脱节的首要原因。

导致理论“无用”的原因有很多,第一,法律实务工作者要求的理论与法学学者面向实践所做的研究存在一定距离。有实务工作者认为法学理论不能为法律实践给出明确的答案,当实践寻求理论指导时没有具体理论指导,因而更加轻视法学理论,甚至对法学理论产生抵触。甚至更有学者认为,理论只有与实践相分离,才能保持学术独立的品格。法学理论是以理论形式出现的,法学理论如果不高于法律实践,那就不能称为法学理论。虽然法学理论来自法律实践,但并不一定都面向法律实践。第二,理论“无用”与法律实务工作者法学理论素养不高有关,也与法学理论比较高深有关。比如,法律方法论书籍,几乎没有几个法官能真正读懂。这使部分法官怀疑理论研究的实际作用。此外,法学学者的研究也受到客观现实条件的限制,所研究的法学理论不一定能满足法律实践需要,是导致法学理论“无用”的客观原因。

上述对法学理论的批评说明:我国目前主要的问题是法学理论难以在法律实践中发挥作用,法学理论的意义和作用受到了轻视。如果长时间这样下去,必定导致法学理论的实践功能被贬低,甚至把法学理论视为无用的,最近有学者呼吁法学家与法律家之间要加强沟通,将学者们的理性思维变为法官的办案经验。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年会把人民法院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理论与实践作为主题,说明在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互动关系中,我国已开始关注法学理论在法律实践中的具体运用问题。因此,从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关系的角度,对法学理论的实践品格给与肯定,对于改善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脱节的情况,发挥法学理论的作用至关重要。

在实际生活中,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是不可脱离的,就法律实务者而言,首先应了解和把握法学理论。第一,实务工作者应了解和把握理想法层面的理论,使法律实践能体现人道主义,实现公平正义;第二,了解和把握面向实践的可操作性知识,使法律适用有可用的方法和手段。庞德认为:“对正义的判断就是一门艺术。但是要研究判决依据的那些权威性资料,这些资料实际上是如何被运用的,它们可能被运用以及应当如何被运用的问题,就需要一套系统的知识体系了。法律实务者只有了解和掌握法学理论,才能将理论的实践功能运用于实践。比如,法律实务者如果熟练掌握法理学说,掌握法律解释学、法律论证等方法理论,便能用来解释和适用制定法,使具体个案论证更客观和准确。其次,法律实务者应在法学理论的指导下从事法律实践活动,使理论与实践形成互动。法学理论能够扩展法律实务者对世界的认识,增强调查和探究能力,对于实务者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和适用法律具有重要意义。再次,法律实务者应正确认识法学理论的意义和作用,不能将面向法律实践的法学理论当作是具体的行动方案,更不能因法学理论不是具体的行动方案便轻视法学理论,认为法学理论“无用”。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之间的联系是不直接的,要正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之间的关系。最后,理论与实践的互动,需要法学学者将法学理论研究扎根于法律实践,使所构建的法学理论要合乎实际,也能经得起法律实践的检验。同时,学者所构建的法学理论,应当让法律实务者能够看得明白。如果法学理论太高深,使大多数法律实务者都难以看懂,这样就更容易造成理论“无用”。实现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互动,需要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同努力。

总之,法学理论具有实践性,也是超越实践性的。它不仅仅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重要的是对实践活动的反思和指导,并能使法律实务者具有更强的法学知识,从而更好的作用于法律实践。西方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关系已经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成效。在我国的法治进程中,认清法学理论的实践功能,谋求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与结合,从而使法学理论能在法律实践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法学理论论文篇三

笔者认为,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同时是一级政府和预算收支活动说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是一级政府,其主要原因是:财政机关在编制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时,是站在一级政府的立场上编制的,而不是站在财政机关的立场上编制的,即财政机关编制的财政总预算会计报表,是财政机关代表一级政府编制的会计报表,而不是财政机关本身作为一个行政单位编制的其自身的会计报表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一级政府是会计工作特定的空间范围,是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说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又是预算收支活动,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的政1府预算采用复式预算的方法编制,即整个政府预算由两个以上的性质不同的预算收支活动组成按照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规定,在中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中,存在着四个性质不同的预算收支活动,它们是一般预算?基金预算专用基金和财政周转金这四个性质不同的预算收支活动分别运行,各自平衡即对这四个预算收支活动来说,“资产-负债=净资产”的会计等式分别成立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预算收支活动也是会计工作特定的空间范围,是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

笔者认为,预算收支活动也是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是现代会计理论中有关会计主体的理论在预算会计中的特殊表现之一另外,财政总预算会计的主体也是一级政府,但财政总预算会计报告并没有全面完整地反映一级政府的全部经济信息,例如一级政府占有或者使用的实物资产并没有得到反映(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报告等中反映)等,这是现代会计理论中有关会计主体的理论在预算会计中的又一特殊表现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的主体分别是什么?这个问题现在比较简单笔者认为,它们就是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我国从1月1日起,对于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开始实行统筹运行、综合平衡的管理和核算办法因此,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分别运行、各自平衡的做法现在已经没有了。

另外,我国也不比西方有些国家,它们在非盈利组织中设置若干个基金(如普通基金、特种目的的基金、固定资产基金等)作为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我国将整个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组织会计核算在我国,整个预算会计的主体是什么?是一级政庥预算收支活动或其他什么?笔者认为都不是主要原因是: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并不联合编制一套会计报告,而且事实上即使编制了也没有意义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收支与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收支是拨款与接受拨款的关系,两者放在一起并不能说明一级政府的收支,也不能说明是预算活动的收支,它们不能抵销,也不能相力口。

二、预算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也称记帐基础,是指会计事项的记帐基准从根本上说,会计基础主要解决收入和费用(支出)会计要素应以什么标准、在什么时候及如何记录和在会计报表中报告的问题当然,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净资产会计要素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但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收入和费用(支出会计要素确认连带产生的结果。下面我们主要讨论会计基础在预算会计中的选用问题讨论时,笔者将分别就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以及事业单位会计并主要针对其收入和支出会计要素展开阐述先讨论财政总预算和行政单位会计基础我国现行预算会计规范规定,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均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5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政府预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为切实贯彻预算会计主要为加强预算管理服务的指导思想,财政总预算会计基础就需要与政府预算基础保持一致行政单位预算收支大部分纳入政府的财政决算报告,因此,其会计基础也应当与财政总预算会计一样在这里,笔者认为,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作为政府预算收入的一个最主要的来源即政府的税收收入,按照现行有关税法的规定,在预算年度结束也即每年年底时,通常不能全部进入国库按照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财政总预算会计也不能对其作出记录然而,这些税收收入应当是政府在当年预算年度内的收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年预算年度内政府预算收入的正确性如果有可能的话,笔者认为,在会计基础方面,应当适当考虑税法、预算制度和会计制度的协调如果实际上较难协调的话,在会计上可以提供一些按照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基础计算出来的政府预算收入的数据,以作为按收付实现制基础计算出来的收入数据的补充。再讨论事业单位会计基础事业单位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社会组织,它们主要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但又没有政府的行政权力。

三、预算会计要素。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设置了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个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个会计要素构筑资产负债表收入和支出两个会计要素构筑收入支出表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先讨论构筑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在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三个会计要素中,资产和负债可以说是所有组织共有的两个会计要素,但尽管如此,笔者认为,在预算会计中,资产和负债这两个会计要素依然有其特点。

这些特点主要是:第一,财政总预算会计中的资产仅由货币资金(如国库存款、其他财政存款等)和债权(如暂付款、预拨经费等)两部分组成,没有实物资产如固定资产或存货这样的资产类别;行政单位中的资产具有取得的无偿性(行政单位中的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通常由政府预算直接保证供给,而不需要行政单位依靠其业务收入去购买)和使用的非经营性的特点,另外,在行政单位中没有无形资产这一资产类别,行政单位中的资产通常也不使用“控制”这一企业常用的确认标准来确认资产,而使用“占有或者使用”这一标准来确认资产;事业单位的资产具有使用的非盈利性的特点,另外,在事业单位中,通常没有递延资产这一资产类别第二,财政总预算会计中的负债具有主要表现为高信用度的国债以及因财政周转金的融通而形成的借入财政周转金和因体制结算等而形成的与上级往来的特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中的负债主要表现为高流动性即绝大部分负债均为流动负债的特点,因为国家规定,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都不可以以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集长期资金,银行借款一般也只可以取得短期借款而不可以取得长期借款净资产是预算会计中特有的一个会计要素,其主要特点是:它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这个差额不存在明确的所有者权益这一特点主要是由向政府及事业单位提供资金的有关方面具有无需出资回报的特点所决定的。

再讨论构筑收入支出表的会计要素。笔者认为,预算会计中的收入会计要素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目的性财政总预算会计取得收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即国家的国防、治安、行政、外交、教育等都需要有资金作为保证;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取得收入的目的是为了开展各自的业务活动。第二,合法性财政总预算会计取得的收入应以预算法和税法等作为主要的法律依据;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取得的收入应以《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等作为主要的法规依据。第三,非偿还性。即财政总预算会计取得的税收和收费等收入,行政单位取得的拨入经费和预算外资金等收入,以及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收入等收入,都是不需要偿还的。预算会计中的支出会计要素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支出事实上是一级政府为实现其职能而对财政资金所作的再分配,这笔财政资金的`正式消耗是在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有关政府需要对其进行补助的单位。第二,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支出数以资金拨出数为标准确认,一般不考虑实际耗用资金单位的实际使用数,政府支出决算数也主要以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支出数为标准第三,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支出事实上包含了按照预算关系向其所属单位转拨资金的拨出经费数。

四、预算会计报告与预算。

会计目标相适应,我国预算会计报告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两张主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和附表等其他有关会计报告。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先讨论资产负债表在预算会计中,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政府和事业单位在某一时日财务状况的一张会计报表在我国,预算会计中的资产负债表事实上分别由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资产负债表、行政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和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表组成,这三张资产负债表不进行合并显然,预算会计中的资产负债表没有全面完整地反映一级政府的财务状况笔者认为,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国是否可以考虑编制一张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一级政府财务状况的资产负债表在这张资产负债表中,为一级政府占有或者使用的所有资产需要由一级政府承担的所有负债以及归一级政府所有的净资产全部纳入其中。当然,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要编制这样一张资产负债表也确非易事,它需要根据有关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国有独资企业应当全部纳入,非国有独资企业中的国有成份也应当纳入)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对其采用适当的编制程序如合并或抵销程序才能编制而成但尽管如此,笔者认为,编制这样一张资产负债表依然很有必要,因为它可以全面完整地反映一级政府的财务状况,从而对于一级政府全面了解本级政府的财务状况、进一步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再讨论收入支出表在预算会计中,收入支出表是反映政府和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内收入和支出以及结余情况的一张会计报表犹如资产负债表,在我国,预算会计中的收入支出表事实上也分别由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收入支出表、行政单位的收入支出表和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表组成,政府的财政决算以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收入支出表为主要依据。

以财政部19发布自19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以及《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为标志,中国的政1府预算已分别由一般收支预算基金收支预算以及债务收支预算三部分组成,政府预算支出一般实行以拨作支,即以财政拨款数作为财政支出数。笔者认为,政府预算采用复式预算并在预算会计规范中规定相应的做法以及政府预算支出确认方法的改革等在我国都非常有必要,但在反映政府预算收支情况的收入支出表方面,仍有以下三点可以进一步展开讨论:。

第一,目前反映政府一般预算收支情况的收入支出表称为“政府的财政收支决算总表”,该表的名称似乎改称为“政府一般预算收支决算表”为好,因为该表的收支内容并不包括基金预算收支目前,在国家统计局的有关统计资料中,财政总收入和财政总支出的数据事实上并不包括基金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支出的内容,但基金预算收支的数据在我国已有一定的数量,如年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1066.09亿元,占中央财政总收入的22%。第二,财政支出采用以拨作支的确认方法尽管与财政部门将财政资金分配出去之后即不再能重新安排这笔财政资金的理论相一致,而且,这样的确认方法也确实比较简单,便于及时编制出财政总预算会计的收入支出表,但财政部门对使用财政资金的单位以及这些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和结余数额依然不可忽视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编制这样一张收入支出表,即在这张收入支出表中,反映有关方面(如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等)实际取得的财政资金数和实际使用的财政资金数以及相应的财政资金结余数第三,现行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表都需要分别提供预算内收支和预算外收支的数据,这对于加强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确实具有一定的作用,但目前由于《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都要求预算内、外资金统筹运行、综合平衡,因此,在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表中,预算内、外收入的数据可以做到分别反映,但预算内、外支出的数据事实上就只能采用统计的方法填列,为此,应当加强对统计方法的规范和解释另外,财政总预算会计目前还没有与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相配套的预算外资金核算办法,应当加紧规范最后讨论其他会计报告。

预算会计报告除了上述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外,还有诸如会计报表附注和附表等其他有关会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主要是为帮助信息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的有关项目等所作的解释,如采用的主要会计方法、预算执行情况的说明等。附表是以表格的形式对有关重要的内容所作的补充性报表在预算会计中,比较特殊而且也比较重要的一张附表是基本数字表基本数字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情况、设备情况和工作成果等的一张报表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数字表,其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不亚于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这可能与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业绩评价指标中非经济指标占一定比重直接相关为此,笔者认为,应当充分重视并认真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数字表。

法学理论论文篇四

摘要: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展开,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本文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对c语言课程的宏观和微观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法;c语言。

c语言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应用的一种计算机语言,它功能丰富,表达力强,使用灵活方便,目标程序运行效率高,兼有高级语言与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几乎任何一种机型、任何一种操作系统都支持c语言开发。但c语言涉及的概念比较复杂,规则繁多,使用灵活,不少初学者难以掌握、易出错。多年来,按照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积极改革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

项目驱动教学法。

所谓项目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个项目为主线来展开,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项目。通过对问题的深化或功能扩充,来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项目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项目驱动教学法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在头脑中对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的过程,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意义建构的主体,教师是这个建构过程的指导者、帮助者,教师组织教学过程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注意学生意义建构过程自身的特点,帮助而不是代替学生实现这个建构过程。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其中,前三者是教学的手段,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意义建构是教学目的。在项目驱动教学法中,“情景”即是指整个课程的学习处在实现教师提出的.设计项目的环境中,“协作、会话”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而“意义建构”则是指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最终完成项目并基本掌握实用软件的开发要领。

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

(一)课程宏观设计。

所谓宏观设计是指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课程教学以一个合适的课程设计项目为引导,以该实例设计和改进中的问题为动力,逐步深入、全面展开课程内容。全课程以核心内容贯穿,同时每次课也从有关的实际问题入手,由实例引入本堂课的内容。这样,无论是对整个课程还是对每堂具体的课程,学生的学习目标都十分明确、具体。教师授课时先演示自己开发的系统,使学生在明确任务的同时产生浓厚的兴趣。宏观设计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教师要明确每次项目拓展所引出的c语言知识点及学生应掌握的技能,使其能够涵盖c语言程序设计的所有基本内容。如完成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必须学习以下知识:掌握文件的建立、打开、读、写等操作;系统的组织包含数据输入、修改、查询、统计、输出等功能,必须掌握函数的调用;数据内容的组织涉及数组、结构体、链表,必须掌握数组、结构体、链表等数据对象的操作;功能的实现必须设计算法控制流程,掌握不同的流程图表示方法;功能算法的实现必须根据算法描述进行符号化语句表示;根据编写程序的源代码进行程序调试。该项目难度适中,囊括了c语言课程的大纲要求,而且与学生联系密切,使学生不必进行复杂的项目背景分析就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功能扩展。同时项目的实现能够突出程序设计“以算法为中心”求解问题的方法,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项目。学生从开始模仿单一的记录添加、排序、查询、统计和记录浏览等简单程序,到利用函数、结构和指针等知识对模仿期开发的各功能模块进行扩充和完善,逐步组建学生的管理系统。

(二)课程微观设计。

微观设计是指对每一单元、每一堂课的安排方式、教法和教学特点进行设计。在微观设计中应注意项目与授课内容的结合,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授课开始,提出问题,指出该问题的难点,围绕授课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学习结构体一章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存放全班同学的信息(姓名、年龄、成绩等)?以往的基本数据类型可以完成吗?由此引入结构体数组的概念。以“选择结构”一章为例,说明微观课程设计的步骤。该单元的教学知识点是掌握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和条件表达式,会使用if语句和switch语句。在教学过程中,从简单的问题着手,先要求学生自己编写程序,引入条件语句,同时在程序中讲解相关的语法知识点,提升高度。具体步骤:

(1)任意输入两个数,求最大值,并输出最大值。(以此为例讲解if…else语句的用法及其执行过程)。

(2)扩展第一步,任意输入三个数,求最小值并输出。(引入介绍六种基本关系运算符并给出优先顺序,学习计算关系表达式的值,强调值为逻辑值。)。

(3)扩展第二步,任意输入三个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注意讲解其中的算法,为循环语句打基础。介绍三种逻辑运算符及其优先顺序,学习计算逻辑表达式的值。)。

(4)移植第三步,求解符号函数,强调else子句与if语句的匹配原则。

(5)推进第四步,进行if语句的多重嵌套。从键盘上输入成绩并按原则输出其等级为习题供学生练习。

(6)改写第五步程序,使用switch语句构成多分支结构。(引入switch语句和break语句)。

(7)进行嵌套if语句与switch语句互换。

同时,还要注重算法分析,培养学生以算法为中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对于c语言所涉及的算法,在精讲多练的同时还应注意这些算法之间的联系,与课程的相关内容结合。如选择法可以结合选择程序设计结构,筛选法、起泡法等算法可以结合数组、函数部分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在熟练掌握这些算法的同时,也学习并掌握了相关课程内容,并逐渐养成在程序设计时进行触类旁通的思维模式。

第一个层次是基本的,体现课程主要内容,

第二个层次略为扩充,体现一定的技巧和算法,

第三个层次就是要求学生的设计无论从界面、风格、完整型还是算法、技巧、易用性等方面接近专业程序员的习惯和水平。

经实践检验,项目驱动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程序设计综合能力,为今后较快地参与实际软件项目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而广之,在很多课程中都可以实施该教学法,只有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时从本课程的实际应用角度出发,选取一个可以贯穿本课程主要内容的项目,使之在教学过程中一步步完善,这门课程的教学才会成功。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王明富,徐人凤.高职软件专业技术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2).

[3]邱建林,等.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8).

法学理论论文篇五

摘要: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高度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法律和科学技术的关系成为法律界和科学界共同关注的重点。

法律与科学技术有着多种多样的关系,掌握法律与科学技术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法律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都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法律科技促进。

法律作为调整某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体系,是评价人们行为适格与否的标准,指引着人们的行为并预测未来行为及其后果,是警告和处罚违法行为的根据。

国家政治稳定繁荣需要法律,国家的经济发展需要法律,一个国家的法律建设成熟的程度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达程度的重要保障。

科学是人们发现世界探索真理的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表现为一种动态的知识系统,是系统的、具体的关于客观自然世界以及人类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活动与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法律活动相互影响。

科学技术对法律的影响十分广泛。

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法律方法的扩展和法律观念的更新,法学研究和法制宣传都受法律科学技术的影响和制约,交通工具和通讯传播技术发展建设减少了时空阻隔,不同法律文化间沟通和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加强,促使人们对传统法律价值观发生变革,对人权、平等、自由等观念有了更高程度的认知。

法律信息库和法律信息传输网络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更好的物质手段,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许多法律、法规的产生及其法律体系的发展。

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社会关系和新的法律问题,需要新的法律法规来加以规范和调整,这就促进了新兴领域的科学技术法的产生,如知识产权法、环境资源保护法,国际交流合作法等。

专门性的立法技术由此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再次,法律的理性化、形式化和技术化借助于科学技术理性进一步发展,许多科技成果成为确立法律规范的依据,大量科技领域的专业术语、概念被吸收到法律之中,大量的技术规范被赋予法律效力。

科学技术则正在强势地影响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法律能否恰当地调整社会生活反映客观规律,往往取决于立法者的科学知识水平和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最后,科学技术成果为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工作提供新的装备、手段和技能,影响着立法司法体制、过程和方法,促进法律运作机制的专门化、民主化科学化,提高了行政执法的效率。

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法律的立法、执法等各个层面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在近代以前,科学技术活动属于很少为法过问的领域。

近代科学技术活动的社会化、复杂化有了国家干预和法律调整的必要。

现在社会中,法律对科学技术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首先,法律特别是法治之法通过其形式理性和价值理性抑制科学技术的负面的影响,保证科学技术为人类福祉服务的方向。

法律在控制由科学技术发展所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调整科学技术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以及防治对科学技术的不当使用所引起的社会危害方面,都具有十分广泛而重要的作用。

其次,法协调、指引和组织科学技术活动,为科学技术研究和科技管理提供民主科学的规则和程序。

法律确认和保证科技发展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优先地位,使之固定化、制度化,并将国家科协技术发展战略具体化、细则化、程序化,促进科技发展的合理布局和高效运行。

最后,法律调节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中产生的利益关系,保证和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合理使用和推广。

科学技术服务于社会与研究和法,发明者对科技成果享有专有权,是一个二者都具有合理性的两难选择,这种两难选择借助纯粹的权力或道德手段都难以合理解决,法律却能以其理性的、权威的权利义务设置使这一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

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有既有其社会运转规律,又有其自然规律。

因此,对于现代社会的广泛的科技活动,需要以法律规范的形式,特别是以科技法律规范的形式予以保障,使这两种规律都得到尊重。

法律在控制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所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方面,在调整科学技术内部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以及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抑制其消极作用方面,都具有十分广泛且重要的作用。

科技活动中不良行为对社会的消极影响,科技的迅猛发展与人类的适应能力和社会生活习性的矛盾,科学技术成果的巨大能量与人类控制能力的矛盾等都需要法律加以调节。

同时相当一部分的科学技术研制活动具有风险性和人身危害性,需要法律严格规定研制试验的防护措施和补救措施。

法律同时可以协调科学技术宗旨和本质属性与社会经济现实以及物质生产的关系,有关科学技术商品化市场化的法律能够疏通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循环渠道,保障科学技术成果的转让和应用,有效地将科学技术及时的转化为生产力。

明确法律和科学技术的相互影响的关系是正确处理好法律和科学技术关系的必然要求,虽然在某些层面法律和科学技术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但本文法律和科学技术的关系中主要以双方互相促进的积极作用为主。

科学技术促进法律的产生,协助法律的实施,法律调整由科学技术成果产生的社会关系,将科学技术成果有效地运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处理好法律和科学技术的关系,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对法制建设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都有着实为重要的影响。

法学理论论文篇六

内容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城市化建设的进程,社会犯罪不断出现新手段和新形式,其中社区犯罪就是社会犯罪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加强社区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社区犯罪防控体系提上了维护社会治安的日程。要建立健全人防和技防相结合与警民联防并重的社区犯罪防控体系,就必须认真审视现行的社区犯罪防控体系,从而确定可行的指导思想,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从而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论文关键词:社区犯罪防控体系社区法制建设社区警务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社区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场所,社会的矛盾和犯罪率也随之向社区蔓延,社区犯罪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稳定的重大因素。怎样防控社区犯罪,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治安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试图探讨在我国多元化社会正在形成、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的社会大背景下,建立以社区支持为基础的违法犯罪防控系统。

一、我国社区犯罪防控系统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处在走向成熟的历史转型时期,随着整个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城市管理体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旧的犯罪防控体系也已经不适应城市社区犯罪防控系统的需要:社区法制建设严重滞后、社区警务建设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已经成为社区犯罪率提高的一大因素,不但影响了社区的和谐和稳定,也给社区建设提出了迫在眉睫的新课题——建立健全社区犯罪防控体系。

(一)社区法制建设严重滞后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来看,和谐社区是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之一,而社区法制化建设的理论和实务的研究还滞后于社区建设的发展,落后于法治社会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立法滞后。

目前,对社区概念的认识不一,共有76种说法。正因为社区本身概念的不明确,各省市、各地区对于社区的界定也不尽相同;当前社区管理和建设所依据的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以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基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关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和职能却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对于构建有效地社区犯罪防控系统,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社区的各种关系难以理顺,影响了社区法制建设和社区犯罪防控体系的有效性。居民委员会与居委会党支部、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城市社区管理和建设中的老大难问题,也是制约社区法制建设和社区犯罪防范体系建设的瓶颈。在一些新的小区,这四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一般认为,居民委员会是上级指派的,代表官方立场;居委会党支部与居民委员会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业主委员会却是民间组织,代表业主利益;物业公司是一个企业,业主是它的客户。可见,它们之间相互牵制又相互独立,但其职能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所以职责具有不确定性,只有通过立法规范他们的行为,进而促进社区法制建设,推动社区犯罪防范建设。

(二)社区警务建设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社区警务兴起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发源于英美等发达国家。此后,为许多国家所接受。现在已成为主流的警务思想和警务改革的基本模式。社区警务思想是对单纯强调警务工作职业化、警务装备现代化、控制犯罪被动反应式的近现代警务观念和做法的反思,以及对强调以预防为主的古老警务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现代社区警务思想认为社区警务是在政府倡导和警方积极参与及指导下,充分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以调查、发现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为导向,以预防和减少社区犯罪为根本目标,不断增强公众安全感,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社区综合治理模式。它不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还要求警方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封闭式、机关化的传统警务管理运行机制、领导指挥方式、工作方式方法和习惯,从而逐步探索形成一整套以社区警务哲学为指导,适应推行社区警务战略的开发式、社会化的新的警务管理运行机制。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社区警务工作在我国处于初创阶段,社区民警的配置、社区警务室的建设、社区警务工作的全面开展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标差距仍然很大,尤其是对社区警务的理解上还存在着偏差,对社区警务的财政投入明显不足,社会参预也不够,群众参与维护治安的积极性并未全面调动起来。社区警察多沿袭过去管片民警的工作方法,对本身角色还不太适应。总之,社区警务的优势尚未发挥出来。对此,人们无不期待在预防上多下功夫,发挥出社区警务的优势。

二、建立健全我国社区犯罪防控体系的重要性。

建立健全社区犯罪防控体系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决定因素之一。

由于社区的社会化功能,社区的组织机构、各种社会团体、社区人群、家庭、学校等正式或者非正式组织,是社会化的重要基础,所以社区的稳定、和谐和安宁直接决定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发展主题的今天,和谐社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构成部分,和谐社区建设已成为是基层执政能力的新目标。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切入点就是社区公共安全,社区公共安全既是社区居民的需求,也是全社会的需求,而保证社区公共安全的核心就是构建社区犯罪防控体系。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和大、中、小城市居民居住的社区化,以及犯罪手段和技术的先进性,决定了当前建立健全社区犯罪防控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特别是加强人防和技防、利用高科技技术防控社区犯罪成为该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三、如何建立健全社区犯罪防控体系建立健全社区犯罪防控体系是一个系统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一)加强社区法制建设,促进社区犯罪防控体系的建立加强社区法制建设不但可以维护社区治安,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救意识,还有助于建设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文化,促进社区良好氛围的形成,对防范、控制和打击社区犯罪具有积极的意义。

加强社区法制建设,要在加快有关社区立法和明确界定社区内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做好以下3方面的工作:

1、明确社区治安的目标,并加以实现对社区进行明确的目标规划并指导社区制定实现目标的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对构建社区犯罪防控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基层政府,还是社区治安管理者,都应当利用多种手段宣传社区建设及社区警务的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社区居民、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对社区警务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指导和帮助社区建立社区自治组织,整合社区的资源和力量,积极维护社区治安,防范、打击社区犯罪,从而减少社区治安问题,避免或尽量避免案件的发生,降低社区犯罪率。

2、开展各种“社区共建”活动,着力发展各类“志愿者”,建立各种形式的社工队。社区治安管理者要主动与社区居民联系,为防止社区内未成年人犯罪、等犯罪事件与案件的发生,共同发展各类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和社区和谐的社会活动,如:开展社区普法教育,组织社区居民学习,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和帮助社区居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维护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召集和主持社区居民会议或社区居民代表会议,依法制定和实施本社区发展规划或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年度工作计划等;开展“法律走进社区生活(或学校课堂)”活动,为青少年和广大居民提供学习法律、参与社区治安的机会等;制定和实施《社区资源共享公约》或《社区资源共享承诺书》,优化整合社区建设项目和资源,循序渐进地办好与居民利益和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社区服务、资信、科技、卫生、文化、教育等公共事务与公益事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和宗族观念,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另外,社区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建设志愿者活动,发动居民以适当形式在节假日、周末参与社区建设;等等。这样既可以为社区治安建设融入新力量和新思维,又可以为居民提供参与和了解社区治安的窗口,为居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3、开设社区法制教育业余课堂,帮助居民解决内部摩擦,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在青少年犯罪日益猖獗、社区犯罪成为社会犯罪重点的今天,社区应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设法制教育学校,聘请学校教师、社会公益人士等,针对家长如何教育子女、社区居民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邻里之间如何相处等,指导家长建立科学的子女教育观,引导居民形成宽松、和谐的邻里关系,并对具体的家庭个案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提高他们维护社区稳定的法律意识。不断加快犯罪防控社区化的进程,加强社区公众治安意识的培育和提高,并通过社区治安成果的积累逐步推动犯罪防控社区化的进程,才能确保社区治安文化的丰富和健全。在社区公共生活中,一方面要真正实现立法、司法与用法相统一,另一方面也要有效地引导社区公众自觉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护法来维护自身的权益,并敢于、乐于、善于运用法律解决涉及权利、义务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的长期的公共选择,可使社区公众真正理解、认同和接受社区治安文化(实质是法治文化),并把它们内化为自己的观念、价值准则和态度,外化为社区治安行为。

(二)加强社区警务建设,实现警务工作的战略性转移在社区犯罪防控体系中,警察根植于社区又超越于社区,拥有国家强制力和行政组织资源。其基本责任是管理社区治安事务,所以加强社区警务建设是建立健全社区犯罪防控体系的关键因素之一。

社区警务是在政府倡导和警方积极参与及指导之下,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的功能,以调查、发现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为导向,以预防减少社区犯罪为目标,不断增强公众安全感,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治安战略思想及战术方法。社区警务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到社区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基层平台和可操作的基本单位,是社会治安资源和力量整合的基础工程,也是社区犯罪防控体系的重要支撑。3月,公安部在全国派出所工作会议上提出,全国公安机关应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力争到20全国大中城市全面实施社区警务。现今随着“十一五”规划和全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社区警务和社区犯罪防范体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实现警务工作的战略性转移。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各级政府及主管领导应对社区警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把社区警务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改革措施来抓。要在财政上保证社区警务资金的安排,在行政管理方式方法上作出相应调整,在人力投入上予以最大的支持,以保证各市各区有合理的警力。同时,要对公安机关进行宏观指导和监督,保证警务改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避免失误。其次,要做好社区警务规划,合理配置社区警力。在当前社区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政府部门要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地做好警务人员的合理配置,注重警务工作的科技投入和信息化的建设。通过使用高新技术,改变社区犯罪防控要素的组合形式,提高社区犯罪防控的效率及社区治安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以提高社区公众对本社区内违法犯罪的免疫力和对本社区所遭受的“外侵”性违法犯罪的抵御力(预防、发现、警示、对抗、处置等能力),使社区形成犯罪防控的技术网络。再次,公安机关应当组织力量收集国内外社区警务的先进经验和方法,并结合不同社区的情况推广使用。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总结自身经验,加强内部交流和培训,以保证社区警务人员知识够用,素质过硬。

(三)建立健全社区犯罪警民联防体系,共同建设和谐社区建立健全社区犯罪防控体系当前最为紧迫的工作是建成警民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为此,我们要尽快形成五个体系,构建四个网络,完善三个机制,强化两项管理,使社区警务能够在治安防控体系中真正发挥作用。所谓“五个体系”是真正形成并科学运行“治安行政管理部门创新体系--公安高等学校治安创新体系--社会科研机构公共安全创新体系--社区治安创新体系”一体化的社会治安创新体系。“四个网络”是指社区治安防控网络、社会面治安控制网络、单位内部治安防控网络、临界地区的治安防控网络。“三个机制”是指信息共享机制、高效、权威的指挥调度机制、以及指挥中心为龙头的快速反应机制。“两项管理”是指对实有人口的管理和对危险物品的管理。我们应该认识到,以上工作与社区警务工作和社区犯罪防控体系建设密切相关,是维护社区治安、防控社区犯罪的关键。

因此,要做到以下基础工作:

1、依托街道办事处做好社区犯罪防控体系工作。街道办事处具有辖区管理的法定资格,具有政府派出机关的权威性,并且具有最为接近社区组织机构的特点,所以它可以起到协调、管理等基层政府的作用,可以调动区内不同级别、不同规模、不同隶属关系的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力量参与社区犯罪防控体系建设。

2、根据社区科技防范不足的特点,鼓励社区及社区成员配备技防设施,构建技术防范网络,充分借助科学技术来防范违法犯罪。

3、对一些特别问题应当组织力量进行重点研究,比如;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与社区警务的关系,出租屋治安问题的业主责任,复杂治安场所的控制等。

4、加强警民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建立新型的警民公共关系,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比如:社区民警根据收集掌握的信息,加强安全防范;加强对实有人口的管理和社区治安管理;强化社区民警的公仆意识,服务意识,与社区公众建立亲密伙伴关系和警民鱼水关系,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等。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更加深入的“十一五”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发展趋势下,城市社区法制建设和建立健全社区犯罪防控系统将是今后我国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长期任务。只有加强社区法治建设,才能实现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目的的规范社区管理,提高社区成员的法律素质,促进社区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从而面对新形势形成新的犯罪防控思路,构建出适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社区犯罪防控系统,推动和谐社区和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均平,《我国社区犯罪防控模式的反思及重构》,《法商研究》200205。

2、廖斌,《社区法治建设浅谈》,《学习论坛》200509第21卷第9期。

3、多吉才让.《城市社区建设读本》.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125.

4、冯晓英,《北京城市社区管理的创新:经验,问题,对策》.新华文摘,2001,(3).

6、何显兵,《建立社区犯罪防控系统的新构想》。

7、陆正明,《试论社区犯罪控制对上海市普陀区长寿街道办平安创建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8、廖斌,《社区建设与犯罪防控》: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11-019、何显兵,《论建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区防控系统》10、徐勇、陈伟东等:《中国城市社区自治》,第10页,武汉出版社2009年版。

11、周沛:《社区与社会工作》,第13—1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2、吴增基、吴鹏森、苏振芳主编:《现代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第126—128页。

13、周建棋、杜育群:《论社区安全服务的社会化》,《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2期。

法学理论论文篇七

比较法学就是世界法学,是世界法学的代名和学名。比较法学实际肩负着实现人类法律文化大同的世界使命和责任。探讨、追求和发现这种人类共同法,乃是比较法学固有的胸怀。没有这种世界胸怀与人类关怀,就无法进入比较法学的殿堂。

法律移植作为作为一种推进法制现代化开展的主要途径,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显而易见,但法律移植不只仅是将先进地域的法律移植到落后地域这么简单,它还隐含着不同不同文化之间以及传统与理想之间不时碰撞和交融的过程。因而,在讨论法律移植这一重要论题的过程中,不得不注重不同国度与地域之间的法律传统及法律文化差别,只要在充沛认识和认真剖析了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差别后才有可能顺利停止法律移植并最终完成推进法制现代化开展的目的。

一、为什么要停止法律文化比拟。

所谓法律移植,正如有的学者所概括的,“在鉴别,认同,调适,整和的根底上,引进,吸收,采用,摄取,异化外国的法律包括法律概念,技术,标准,准绳,制度和法律观念等,使之成为本国法律的有机组成局部,为木国所用。”但是法律移植并不是简单地引进或者自创兴旺地域的法律就能够万事大吉了,深思我国曾经发作的各种法律移植,我们会发如今这种法律运动与开展的活动中有胜利也有失败,因而在法律移植过程中关于如何停止移植停止深化的考虑与剖析是很有必要的。

当前中国所停止的法律移植属于移植中的异体移植,较之于经济文化政治处于相同或根本相同阶段和开展程度的国度或地域间的法律的互相自创吸,致使交融与趋同,如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间的法律技术的自创,我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开展中国度直接采用移植兴旺国度或地域的法律,难度显然要大得多。原有的法律制度崩溃后,新树立的法律制度由于种种缘由,特别是观念上的不认同,使法的效能难以完成,有的法律制度遭到质疑,有的法律制度以至遭到抵抗。面对这样的窘境,不少学者提出要注重外乡资源,尊重我们原有的传统与习气法。但是在关于探寻外乡资源的这条道路上,同样艰难重重。在如何界定传统与习气的问题上至今还有很多争议,而将习气与传统坚持到什么水平也是值得讨论的。因此法律移植方而搅扰最大的便是:一方面,认识到必需留意外乡资源;另一方面又不能从外乡资源找到一个适宜的切人点,全盘移植西化的道路又走不通,因此无所适从。在面对这样的窘境时,我们不可能选择逃避或放弃,固然不可能到达移植进来的法律与我们原有的社会环境完整交融,但是努力减少这种差距是大有可能的。要做到这一点,最先决性的条件就是要充沛理解法律在我国的和国外的开展进程和当前状态,在这其中法律文化又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范畴,因而,法律文化比拟是我国停止法律移植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二、中西法律文化比拟。

1、伦理化的中国法律文化。

所谓中国传统法律的伦理化,并不是说中国法律的全部标准为伦理,而是强调儒家的伦理准绳支配和标准着法的开展,儒家的伦理肉体浸透了法的全部内容。在青铜时期,法律与宗教伦理并无严厉区别,至春秋战国时期,法律与宗教伦理有了一定的别离,但从西汉开端,法律与伦理之间又开端交融,之后儒家的准绳和肉体逐步影响着法律的演进与开展,到隋唐使中国法律彻底伦理化,这一情形不断到清末都未变化。中国传统法律伦理化的影响极端普遍,我们能够再传统中国法律文化的各个范畴中察看到它的表现,也能够在每一部法典以至每一法律条文中,体察到伦理肉体和准绳的浸透。中国传统法律的伦理化详细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在国度政治范畴表现为君权至上和中央集权,从北宋开端这种趋向不时增强并于明清抵达顶点。第二,在家族与社会范畴表现为族权与父权的延伸和扩张,在传统中国社会,无论是国法还是民间习气法都给予这两项权益特殊的维护。第三,在经济财富方面,传统法律遵照礼的请求强调重义轻利,常常将对私人财富的维护置于公益及道德之后。第四,在人们的社会位置和生活方面,传统法律根据儒家理论,极力维护等级特权制度。伦理化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特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历史传统等条件综协作用所构成的',这种文化在一定水平上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开展,是传统中国社会中合理又适宜的一局部。同时还有一点我们不能不留意到,传统的中国法律走的是一条兼具理性和人文颜色的道路,固然以现代观念来看,它对人性的扼杀是无可置疑的,但是传统中国法律中“仁”的要素,如对老弱病残妇幼者实行怜惜的规则,对死刑特别谨慎的会审制度等,这对机械化和功利化的现代社会及其法制来说,未尝没有一点积极的启示意义。

2、带有宗教性的西办法律文化。

在西方,宗教对法律有着深入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管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不能与中国法律遭到儒家伦理的影响相提并论。因而,相关于中国传统法律的伦理化,西办法律只是具有宗教性,而没有到达宗教化的水平。这里所说的宗教指的是基督教,它是独一一个对整个西办法律产生宏大影响的宗教。所以,西办法律的宗教性实践上是有关基督教对西办法律的影响问题。

关于基督教对西办法律文化的影响,沃克是这样阐述的,“这种影响至少表如今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它对自然法的理论产生了影响;第二,直接提供经过整理,并已付诸施行的行为规则;第三,强化伦理准绳和提出一些根本根据,以支持国度制定法或普通法的规则;第四,在人道主义方面影响法律,包括强调个人的价值,对家庭成员及儿童的维护、生命的崇高性等;第五,证明和强调对道德规范、老实观念、良好的信仰、公正及其他方面的支持。”除此之外,基督教不断是西方国度的国教或主要宗教,大多数立法者、法官和法学家已普遍承受和持有新教的信仰,其普遍观念,如个人的价值、尊重人格等,对西办法律的制定和施行已产生相当的影响。还有,在近代西办法律学校的树立、法学教育和研讨的兴起与传播方面,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三、比拟法律文化对法律移植的启示。

在比拟了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别后,如何才干在今后的法律移植工作中保证移植的效果呢?下面,将法律移植过程中应当留意的方面试论如下:

首先,法律的移植是法律准绳的移植。准绳,拉丁文为语意为开端,来源,根底。法律准绳指构成法律规则之根底或根源的综合性根底性的原理和原则。它分为政策性准绳和公理性准绳。政策性准绳与国度的实践相关。公理性准绳是从社会关系的实质中产生出来的,并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从而被奉为法律之原则的公理。它是各种不同性质法律之间得以沟通并以之得以完成认同的文化要素的中心。较之于移植顺应特定生活习气及社会背景的法律规则,从而对木土社会停止削足适履的改造与整合而言,准绳的移植更有利于维护法律体系的稳定性分歧性,更有利于补偿法律的破绽,起到大纲挚领的作用。同时,准绳确立后,新的规则与制度得以因而树立,从社会实践动身,它的成果与效能都是可取的。

其次,从技术层而思索,移植法律概念的承受,有一个表达方式的转化过程。即由一种言语思想方式想另一种言语思想方式的转变。要到达肉体层而的认同,首先必需在技术层面应以本民族的言语方式表达出来。用本民族曾经有的概念经输人新的内容而表达新的内涵是文化吸收的重要途径。法律术语的翻译固然应该严谨,但僵硬到连专业人士都搞不懂的话,其效果不可思议。正如语义剖析法学派所以为的,对概念的提炼,论述,经过剖析其要素,构造,语源,语境,语脉,从中央到中央寻求合理的契合时期肉体的民族文化的能使人们构成共识与可承受的意义。只要这样,才有肯能个将移植来的法律内化为我国文化的一局部。

再者,法律的移植应处置好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虽然关于文化及法律文化并没有一个通行的说法,但有一点能够肯定,即它关于民族心理的构成与维系具有宏大的作用,产生重要的影响。它的改动过程是自然演进的。时至今日,宗教在西方社会仍其有重要影响。法庭作证是手按圣经并不是方式,而是基于一种信仰。比拟而言,我们对本人的传统的态度是不明智的。儒家思想把道德置之法律之上,对法律的开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但无论如何不能承认道德与法律之间的亲密关系。关于传统道德文化应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取其精髓,弃其糟粕。

法学理论论文篇八

为了向社会输出更多合格的机械车工技能人才,使机械车工毕业生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职业技术学校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法能,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现实的商业经营活动直接关系,提前将学生社会化。我国经济迅猛的开展带动各行各业飞速的开展,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中职院校以培育我国中等技术人才为目的,需求紧跟时期的请求,进步教学质量,做好专业教学理论锻炼的指导,培育出社会与企业需求的中等技术人才。

一、中职机械专业车工科目教学理论锻炼的现状。

随同着中等技术人才紧缺的现状,中职院校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中职院校的教育不完善,存在着很多问题,并没有到达为社会与企业保送合格的中等技术人才的目的,许多中职院校毕业生对技术的控制并不理想,或者学生所控制的技艺与学问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近些年,中职学校的数量与范围都在不时扩展,扩招趋向十分明显,学生的素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传统的教学形式在中职院校曾经行不通,无法满足对不同质量的学生的教学。中职院校机械专业车工科目是一门对入手操作才能请求十分高的科目,理论锻炼是教学的关键,但是很多中职院校正学生的理论锻炼教学质量并不高,达不到理论锻炼的请求。采用怎样的教学理论锻炼形式是当下必需研讨的问题。

二、进步中职院校机械专业车工科目教学理论锻炼效果的对策。

(一)做好中职院校机械专业车工科目教学理论锻炼模块的设计。

中职院校在停止机械专业车工科目理论锻炼教学设计时,应该充沛思索我国关于车工技艺的审定方式,分离技艺等级的审定方式有针对性地停止理论锻炼的教学,并且思索到学生的不同窗习才能,采用“分阶段锻炼法”的模块教学方式,要理解我国对车工专业人员的详细技术请求,设计有针对性的详细教学办法。

依据模块教学形式,剖析中职学校车工专业的实践状况,能够将车工专业理论锻炼教学停止模块的划分:车床与切削根本学问、平安操作学问、台阶、外圆、断面的车削、切断与车槽等。依据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模块锻炼项目。

(二)对机械专业车工科目学生停止车工技艺“分阶段锻炼”

在停止中职机械院校机械专业车工科目教学理论锻炼时,停止各阶段锻炼模块的相应锻炼项目设计后,学生与教员都能愈加明白技艺理论锻炼的目的.,能促进教员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及学生有目的性的锻炼,并且依照这个目的一步一步有方案的施行教与学。在这个阶段,教员应该多与学生沟通,理解学生学习的特性以及对技艺控制的状况,以便更好的停止理论锻炼教学的改良与完善。

(三)合理的运用项目作为理论锻炼的导向。

在停止中职院校机械专业车工科目理论锻炼教学时,要将详细项目融入到理论锻炼中,把项目作为学生理论锻炼的导向。教员要注重实践项目内容的划分,把项目依据实践的课程教学相关学问停止合理对接,使学生在实践项目的锻炼中控制学问与技艺,并进步处理实践问题的才能。

例如,某校的车工项目,其中一个是神舟七号运载火箭模型,该项目能惹起学生的猎奇心与兴味,并且涵盖了中职机械专业车工科目的根本学问与技艺,触及的学问点包括:公差、机械制图、金属资料加工工艺等等;还触及到实践操作技艺,如车端面、车外圆、车普通螺纹、车孔、钻孔等。能使学生在停止项目理论的过程中,扎实控制车工科目的根底技艺。

(四)在中职院校机械专业车工科目理论锻炼中运用案例教学。

教员在停止理论锻炼教学时,要特别注重案例的作用,选用具有代表性的、新颖的、典型的案例来丰厚理论锻炼的教学内容。经过案例率领学生停止案例的剖析与研讨,将锻炼内容与案例有机的分离,培育学生独立考虑的才能。

在传统的机械专业车工科目教学中,教员常常只会停止理论解说,通知学生应该怎样做,学生只能机械的承受学问,教学内容十分单调乏味,使学生的学习兴味大打折扣。假如经过案例教学,教员并不会直接通知学生应该如何操作,在学习中,学生需求本人考虑,或者经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去理解道具量具、零件加工计划制定等操作办法,在考虑与讨论中停止学问与技艺的控制。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扬长避短,并进步学生的考虑才能与发明才能。这是中职机械专业车工科目理论锻炼的有效教学办法。

综上所述,教员在停止中职院校机械专业车工科目教学理论锻炼时,要思索到课程的特性与学生的特性,在教学办法上要灵敏多变,将实践项目应用到中职机械专业车工科目教学理论锻炼有机分离起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育学生实践的入手操作才能,进步学生的职业才能。

法学理论论文篇九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加快,行政法学的研究也出现了一定的进展,并对我国行政法学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公共服务理论作为行政法学的基础和支点,为行政法学的转变提供了一个研究的正确方向,使行政法学不断朝着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因此通过对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分析我国行政法学转变方向,促进行政法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行政法学的特点和缺陷。

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为我国行政法学的转变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和背景,我国行政法学一直以来深受西方国家理论的影响,再加上自身的起点比较低,使行政法学的研究不得不思考与本土化的特点相结合。公共服务理论为行政法学的转型提供了发展的支点,实现两者在意义上的融合,从而使我国的行政法学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从公共服务的视角下研究我国的行政法学,还存在着许多方面的不足:。

(一)当前行政法学的不足。

当前的行政法学首先对国家行政主体重视和规范,在内容上很少提及社会行政和私人行政等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行政法学对行政主体的规范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法律主体进行明确的规范,从而忽视了社会和私人行政主体以及社会和私人的法律权利,这也成为当代行政法学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缩小了行政法学的范围和主体。其次行政法学对非强制性的行为不重视,也并没有加以规范,违背当前公共服务理论中的建立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公共行政理论。因此由于行政法学采用传统的控权理论强制性的规范和维护公民权利,从而忽视对公民利益和公共服务相关的非强制性的公共服务行为的规范。最后行政法学在行政救济方面缺少相关的审查,尤其是社会行政以及私人行政,由于行政法学对公民的公共利益行为缺少一定的规范,因此在司法审查上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审查的对象和主体不明确,有关国家和社会行政等有关的诉讼解决方法与职责权限不清楚。

二、公共服务理论下的行政法学的转型方向。

(一)从控权论向管理和服务过渡。

从公共服务的角度下思考我国行政法学的转型方向,那么我国的行政法学就必须走公共服务道路。公共服务理论下的公共利益是其发展的目标,也是公共服务理论的重要特征。公共服务理论下的行政法学要建立公共利益和公共服务,不能通过委托行政主体来完成,在这里必须要解决公共行政机关和公共利益和服务之间矛盾,既能保障公众的权利,又能发挥政府行政主体的重要作用。公共服务视角下的行政法学是实现了行政权利与公民服务之间的一种融洽关系,运用公共服务理论的模型为行政法学的转型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框架。

(二)从国家行政向公共行政转型。

行政法学以公共服务理论作为支撑点,为自身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发展的前景。在公共服务理论的角度下提出了公共行政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将公共行政当做在行政法意义上的相关结果和影响,将行政职权的应用以及行政权的相对人作为公正性的判定标准,这些标准和概念等方面的界定为行政法学的转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方向,并在公共行政的范围中排除部分的私人行政行为和社会团体中的劳务关系。

(三)从行政行为模式上向公私合作转变。

从公共服务理论的角度出发,行政法学的行政过程体现在行为模式上,因此需要对行政行为进行变革,利用政府的行政行为弱化公民权利于行政权利之间的矛盾关系,倡导政府的行政行为遵守一定的行政指导和行政合同,从而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从公共服务理论的角度出发,在国家行政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从事的与公共利益相关的活动过程中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安排,创新一种全面的.行政模式,创新出的行政模式要能够有效地反映出政府的作用,能够确定政府相关的法律权限和职责,防止政府权力过大。其次要营造不同领域的竞争关系,更好的为公共服务。充分的协调公共与私人才选择机制之间的关系的,达到两者之间的和谐,防止政府在公共服务中失去作用,实现公私之间合作。

(四)促进行政救济的多元化。

公共服务理论下强调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并且强调公共事务在各种民间组织中的作用,但仍旧以政府为中心。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起着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公共服务主体的多元化能够有效的促进政府救济建设。当前政府的救济方式过于单一,而行政法学的转型也要建立多元化的救济方式,根据行政专业的不同应当体现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的特征。

三、总结。

通过对公共服务理论角度下传统行政法学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借助公共服务理论的模式和框架对行政法学的转型提供了正确科学的发展方向,促进行政法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法学理论论文篇十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初中地理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对于信息化教学来讲能够实现信息多媒体化、学习资源共享化和自主学习个性化的特征。将信息化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信息化教育;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应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当前教学逐渐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发展中。打破传统教学黑板知识传授的方式,进而转向为互动式的多媒体教学中。另外,将原始抽象化的文字表述向具体图文并茂的方式转化。在教学工具上将多媒体融入其中,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将针对信息化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一、信息化教学的特点。

(一)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多媒体而言,信息化教学是一种新型的信息表现形式,能够将信息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结合起来,是一种综合性的传播媒体。将图像、文字以及动画等结合为一体,运用优雅的文字以及生动的画面吸引学生,进而产生较强的冲击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之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初中地理教学“海陆变迁”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做相关的课件,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海陆变迁的过程,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在传统教学方法下,都是由老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进行仔细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教材内容全部搬到课堂中,没有创新意识。因此,在新的教学形势下,老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学会创新,进而能够掌握到全面的地理知识。在讲述“中国的行政区划”这部分内容时,应将民族以及山脉和高原盆地等结合在一起,将制作后的课件运用在服务器上进行教学。这样的方式能够将重、难点进行区分,学生能够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对老师的恐慌心理能够全部消除,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不仅能够使学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探讨,还能与老师进行探讨,形成一种交互式学习。

二、信息化教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运用动态模拟方式将教学重点进行阐述。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地理现象来讲具有较强的空间感,运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接受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将多媒体运用其中,能够实现模拟动态的过程,学生能够对一些地理现象拥有更为直观的了解以及掌握。例如,针对“地球板块运动”这部分内容进行讲解时,将多媒体融入其中,能够将地球板块运动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方式学生在理解时较为轻松。对于教学课件制作时,老师应突出难点以及重点,这样的方式能够方便学生的目标性学习。

(二)加强对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地理教学中,应加强对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老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在现代教学技术全面掌握的情况下,应对知识储备进行全面的改善。另外,在实际教学中应更新教学观念,学校应加强对老师课件制作技术的综合性培训,同时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对于教学课堂中的难点问题应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三)体现其辅助性作用。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于老师而言应具有正确的多媒体观念。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际运用中应坚持适度的原则。将教学方式进行全面的结合,进而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另外,一些老师在运用信息化教学中,过度将信息化手段夸大,整节课都用多媒体进行展现。利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应强调其辅助性。例如对于世界气候类型以及河流径流的流量与变化等内容进行学习时,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以及图表制作功能,融入教学实践中,进而起到辅助性作用。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老师应提高自身的理论化素养,将信息化教学融入地理教学中,不仅提高课堂效率,还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而言不能将教学中的所有问题全部解决,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就整体而言多媒体教学处于一种辅助性地位,进而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消化,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纪玲.优化初中地理教学的信息化,提升教学效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4):116.

[2]赵萍.浅析新课标下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7):47.

[3]骆秦俐,陈小冬.“初中地理信息化教学”课题探讨[j].地理教育,2013(3):29.

法学理论论文篇十一

摘要: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核心要素是对人的管理,幼儿园管理也同样如此,关键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是管理学中最难做的,最考验管理者能力的,需要管理者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了解、关心被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达成心与心的沟通,让被管理者更加用心工作。本文笔者就如何管理幼儿园教师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管理者;关心;需要;成长;欣赏。

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核心要素是对人的管理,幼儿园管理也同样如此,关键是对人的管理。的确如此,每一个搞管理工作的,在管理岗位上的人,都有自身的深切的体会,幼儿园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这也是最难做好的管理,因为人毕竟是有思想,有不同想法的,再加上人的.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受我们控制的,我们不可能知道每个老师的大脑里在想些什么。作为管理者需要在了解别人思想,顾及别人感受上进行管理。从这个角度上来考虑,幼儿园管理中最难的,最不稳定的就是教师的管理了,加之现在社会教师地位并不高,很多教师一旦有好的去处,就会抛下幼儿教育工作高就了,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还有一部分教师却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因此,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也就越来越难,越来越让管理者感觉头疼。

一、关心老师生活,不断改善教师生活条件。

每个老师因为家庭情况不一,生活条件并不相同,要考虑的生活问题也就不一样,他们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要都不相同。作为幼儿园管理者,要让他们心甘情愿接受管理者的管理,乐于在他们的带领下开展工作,就要与他们一条心,打成一片,了解每一位老师的不同需求,尽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教师们才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比如,教师中如果有小孩无人带,需要老师自己亲自接送的,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开开绿灯,给他安排课程尽量在一天的中间,避开早晨和下午,让他有时间接送孩子。如果哪位老师的孩子病了,除了主动准假外,还可以代表学校去看望一下孩子。这样就会增加管理者与教师的感情,拉近两者的距离。

另外,还可以学校能够办到的情况下,帮助教师们改善生活条件,可以在学校给家住外地的老师安排宿舍;免费给老师们提供早餐,让午餐更丰富,更营养等等。只要管理者是真心的为教师着想,付出的真心就自然会得到更大的回报。

二、积极支持教师学习,满足老师培训提高需要。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满足教师学习的需要,为了让教师有学习的机会,管理者要创造学习条件给教师们,让他们想学有条件。可以每学期让教师自行选择多少费用以内的幼儿教育类书籍,购买这些书籍的钱由幼儿园支付;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培训、考察、交流学习的时候,除了管理者自身参加培训外,还要把机会更多地留给老师,让他们走出去,多看看,多学学,这对于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更换教育理念,拓宽教师视野,丰富教师学识是大有裨益的。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有竞争才有差距,有差距才有促进,有促进才有提高,有提高才有效果,通过参加竞赛活动,教师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的。对于教师的在职进修,也要大力支持,这是提升教师能力的重要途径,要鼓励他们参加进修,还要给他们留出时间学习。

三、学会欣赏赞美老师,及时表扬鼓励。

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美的眼睛”。对幼儿教师不能老是吹毛求疵,看这个教师不顺眼,那个教师不中顺心。要用欣赏的眼光和赞美的心理去看待每个老师,要睁大眼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长处,并用放大镜去“放大”这些闪光点,并给予欣赏和赞美,让他们感受到教学所带来的成就感,带来的乐趣,更加增强他们教学的兴趣和信心,发挥他们教学的特长。对教师们在平时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教师们哪里没做好,哪里做得不对上面,班级哪里又有了问题。这样就会给老师们增加无形的压力,老师就会刻意去注意让自己不犯错误,少犯错误,就不会在教学中有创新,就会影响老师积极性的发挥。所以,在幼儿园对教师的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多肯定老师的表现,给予一些积极的引导,充分调动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鼓励老师与幼儿园一起成长。

任何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目标,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远,有的近,不尽相同,但无论是哪种目标,都是值得肯定的,毕竟这些目标是让人积极向上的。因此,作为教育管理者,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幼儿老师制定个人发展目标、规划自己的工作岗位。要与教师一起,帮助和引导老师分层次写出自己的人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同时,要让教师结自身实际和目前的工作情况,把与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幼儿园的长远规划结合起来,将长期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短期目标,并拟定为实现这些短期目标需要付出的努力和行动的计划方案。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分期目标,让教师能让自己拟定的目标而努力,有了目标,也会激励教师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为实现自己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而努力奋斗。幼儿园的美好愿景和共同使命使每一位教师脚踏实地的做好本职工作,使老师们着眼未来,降低职业倦怠感。

参考文献:

[1]黄晓秋。幼儿园管理体制中的“以人为本”[j];校长阅刊;2007。z2期。

[2]张荣华。浅谈幼儿园人性化的管理[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西卷)[c];2010。

法学理论论文篇十二

摘要:工业锅炉的运用在当今社会变得极为普遍。作为一个工业领域的重要供热设备,工业锅炉在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带动之下,需要大大地提高使用效率,那么从锅炉水处理方面来进行控制,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文章从工业锅炉的锅外水处理设备调试方面与锅炉运行中的水质检测方面,探讨了与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工业锅炉;水处理;水质检测;节能减排。

锅炉作为一种能源转换设备,是许多工业生产会选择的特种设备,但随着我国环保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全国各地的企业均对锅炉进行升级改造,降低污染物排放量,以达到节能环保的排放要求。而水处理作为工业锅炉运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更是可以降低工业锅炉的能耗,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1、江苏省工业锅炉运行现状。

工业锅炉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利用水为传热介质的蒸汽或热水锅炉,另一种利用有机热载体作为传热介质的有机热载体锅炉。江苏省内的工业锅炉数量较多,但面对全国范围的节能减排和相较于以前更大强度的环保整治要求,江苏省内现今的工业锅炉数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少,其中采用水作为传热介质的蒸汽及热水锅炉数量减少的幅度更是超过了有机热载体锅炉。面临这种发展趋势和政策的要求,蒸汽及热水锅炉的节能减排则更显得刻不容缓。

工业锅炉目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有两种:锅外水处理,即钠离子交换软化法;锅内加药法。选择对进锅炉的原水进行处理,其原因是如果不进行处理,直接将原水作为锅炉给水,使其进入锅炉,原水中硬度高,容易在锅炉受热面产生水垢,水垢导热性差,极有可能导致锅炉发生变形、过热,严重甚至可能发生爆炸,同时也会增加工业锅炉的能耗,降低工业锅炉燃烧的热效率,所以采用锅炉水处理对锅炉的原水进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采用钠离子交换的锅外软化方法则可以去除原水中的硬度,避免锅炉结垢,因此大多数工业锅炉使用单位采用了钠离子交换的方法对原水进行软化处理,并搭配上锅内加药来控制锅炉的给水与炉水的相关检测指标。钠离子交换仅仅只能去除原水中的硬度,经过钠离子交换的水碱度与含盐量并不会变化,甚至有可能会增大,考虑到这一层问题,相关检测单位建议搭配上锅内加药,选择正确的药剂,与锅内的结构物质发生反应,减少结垢物质的析出,或形成沉淀,随着锅炉排污一起排出,可以更有效的减轻和预防锅炉的结垢、腐蚀等问题。锅炉结垢与腐蚀问题的解决,可以更好地降低工业锅炉能耗,提高工业锅炉的热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对于工业锅炉,锅外化学处理与锅内加药处理在理论上可以很好地降低锅炉的能耗,并减少事故的发生,对工业锅炉的使用单位有着极大的帮助,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和常规的特种设备日常检验中,我们发现仍然存在许多不足。

3、工业锅炉节能减排与水处理的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水质检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虽然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锅炉的使用普及率大大提高,但是使用单位对于工业锅炉的水处理重要性认识仍然不够,日常的锅炉水检测没有跟上,并且一部分使用单位没有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水处理操作工。日常锅炉水检测的缺乏,使得使用单位对于锅炉水质缺乏了解,在发生问题时,无法第一时间做出有效的处理措施。然而事实上如果锅炉水处理得当,在锅炉正常使用过程中能够降低能耗,提高锅炉运行效率。在特种设备检验单位锅炉的内外检与锅炉水质的年检过程中,向使用单位积极宣传锅炉水处理的重要性,多与工业锅炉使用单位沟通交流,从而改善水质检测的整体环境。

(2)日常监测不到位,排污不合理。锅外钠离子交换软化加上锅内加药固然可以改善水质,使其满足锅炉运行要求,但是在锅炉的日常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一部分使用单位对于工业锅炉水质并没有聘请专门或兼职的化验人员,对工业锅炉水质进行日常的监测,从而调整加药量。同时在面对锅炉水质不达标的情况下,更是会选择盲目加大排污量,这不仅是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也是对能源的极大浪费。特种设备检验单位在对工业锅炉水质进行年检的同时,不光要对水质指标进行化验,也应在报告中为使用单位锅炉水质的不合格项提出整改意见,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赶赴现场,为使用单位排忧解难,提供可靠的改进措施,改善锅炉水质情况。在工业锅炉水质年检的情况下,锅炉的使用单位还是应该在经济允许范围内,聘请相关人员定时对工业锅炉的水质进行检测,根据水质实际情况,调整加药量与排污量,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的浪费。

(3)锅外水处理软化装置设置不合理。采用锅外水处理的工业锅炉使用单位多选用时间型的钠离子交换软化法,但往往多数交换器的时间设置并不合理,比如交换器再生的设定时间内的产水量远远超过工业锅炉正常运行所需的周期用水量,这同样也会造成资源的较大浪费和企业投入的增大。面对这种情况,特种设备检验单位应在自身的职责允许范围之内,为使用单位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验证交换器出水量与工业锅炉的周期用水量,提高锅炉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在同时,也希望新装工业锅炉的使用单位能够与交换器的安装单位多及时沟通,增加对于工业锅炉本身和交换器使用方面的了解,将交换器的再生时间设置的更加合理,并且在之后的锅炉使用过程中,也可以和交换器安装单位保持联系,为之后降低锅炉能耗和增加资源使用率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相较于以前,工业锅炉水处理检验的总体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许多工业锅炉使用单位也开始意识到锅炉水处理的重要性,在锅炉的日常使用过程中,针对锅炉水质也开始一些较为简易便捷的检验,不光为锅炉运行提供了安全保障,也在与特种设备检验单位的沟通交流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现场数据。

4、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锅炉分布广,容量小,对于整个环境的污染物排放和资源的使用来说,其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勿需多言,而锅炉水处理在工业锅炉日常使用中更是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解决工业锅炉水处理现今面临的问题,改善锅炉水处理浪费资源、污染排放的现状,能在满足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的同时,提高工业锅炉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能降低工业锅炉使用单位的资金投入。而作为特种设备检验单位,应依照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切实与使用单位保持联系与交流,做好工业锅炉水质的检验工作。

法学理论论文篇十三

法学简历模板在写个人求职简历时大学生下面提供这一篇法学应届生个人简历模板为写简历时参考。大学生还为求职者推荐这份法学毕业生应届生简历模板为模板,更多的专业简历在大学生。

基本信息。

个人相片。

姓名:

性别:

-->。

民族:

汉族。

1987年8月7日。

-->。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

未婚。

-->。

身高:

158cm。

体重:

45kg。

-->。

户籍:

广东湛江。

现所在地:

广东湛江。

-->。

毕业学校: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学历:

本科。

-->。

专业名称:

法学。

毕业年份:

-->。

工作年限:

职称:

-->

-->。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职。

职位类别:

其他类。

-->。

职位名称:

律师助理;行政人员;。

-->。

工作地区:

湛江市;。

-->。

待遇要求:

-3000元/月不需要提供住房。

-->。

到职时间:

可随时到岗。

-->

-->。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英语cet-4;普通话标准。

计算机能力:

-->

-->。

教育培训。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9月-207月。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本科。

-->

-->。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9月-2012月。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普通话水平二级乙等证书。

3月-207月。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省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课程培训合格证书。

-->。

年3月-2010年7月。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省教师资格认定心理学课程培训合格证书。

-->

-->

-->

-->

-->。

工作经历。

其他信息。

自我介绍:

在校期间,我系统地学习专业所有课程,掌握法学理论与运用知识,并努力的扩展知识结构,开阔视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意志坚强。诚实守信,社交范围广、热心服务社会。勇于迎接挑战,突破自我,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动手能力强。通过在法院与检察院的实习,特别是参加“9.21”特大案件调查过程中提高了专业实际运用与操作能力,在任校级社团干部期间,培养组织管理能力,使自己组织、协调能力得到锻炼。

另外,我积极参加各种学校活动,不断完善自己。参加青协举办的各种户外活动:献血、环保宣传、法制宣传、慰问残障儿童,让个人能力更好的发挥和培养团队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此外,我还参加了许多校外社会活动,用课余时间做家教、推销、市场调查、实习等增加了社会经验,提高竞争力。

我对未来满怀期盼,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以后的工作中克服各种困难,用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协调,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

发展方向:

其他要求:

-->

-->。

联系方式。

法学理论论文篇十四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年**月

户口:广西省。

学历:硕士。

毕业院校:**北方工业大学。

外语水平:英语(cet-6)。

联系方式: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全部。

单位性质:不限。

期望职位:律师、法律顾问、律师助理、法务人员、公/检法系统。

工作地点:地球就好。

期望月薪:不限/面议。

20**/9–20**/6**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法理学硕士研究生。

专业方向:法社会学。

20**/9–20**/7**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法律系本科,获法学学士学位。

专业方向:经济法。

20**/3—20**/8****射击场管运行团队业务培训以及涉外礼仪培训。

工作经验。

20**/11–20**/9**市环京跃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法务人员。负责合同的起草,审核.以及项目的`谈判.还包括公司户外电子对抗项目的组织策划实施.

专业技能。

司法职业资格证书。

工作业绩。

20**/3于《政法研究》期刊发表《冲突中成长融合中前进-日本民法的法律现代化》一文。

20**/11撰写论文《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获“科园杯”大学生科技比赛二等奖。

自我评价。

tec业务口prd团队成员,吃苦耐劳,能承受工作压力。多次获得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团员。

法学理论论文篇十五

在素质教育中,各门学科都应该受到重视,各学科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有正确对待每一门课,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地理是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一门基础课,但是,在众多的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习科目中,地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长期以来,地理被放到了副科的位置之上,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在平时,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语数外、理化生的学习之上,地理学习不重要,也不需要深入理解,只要在考试之前结合课本简单看看,记住相关的内容就可以了。即使学不会地理也没有关系。由于学生对地理学习存在着误区,导致学生们在地理课堂上表现不积极,地理课堂的教学气氛沉闷,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高。

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作为一名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师,首先自己要认识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摆在地理教学的位置。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向学生逐步渗透地理学习的重要性,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地理教学工作,以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

作为一名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举措。

(一)教学方法单一。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不能做到“教”和“学”的有机结合。这种“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更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厌倦、乏味,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课,自然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对地理学习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一直以来,许多学生和家长都地理学习都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地理学习不重要,没有给予学习地理的充足时间。及时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时,他们也是根据教材和教师的讲解进行进行机械记忆,不能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进行知识的学习,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导致地理学习的效率低下。

(三)学生的认知及思维能力方面有所欠缺。

地理知识包括的内容广泛,有些地理知识比较抽象。由于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的生活阅历有限,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没有发展成熟,在学习地理时,对于一些不熟悉,尤其是抽象的地理知识难以理解,在地理学习上遇到了拦路虎,削弱了他们地理学习的兴趣,影响力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运用直观教学法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于形象的事物他们最感兴趣,印象也更深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直观教学法,以便于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地理课上,教师可以使用地理图册、地理挂图、图片、实物等为学生再现地理现象,进行直观教学。通过直观教学教学,能够让学生从生动形象的画面中获得感性认识,学生对感性认识进行处理加工之后,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理性认识。运用直观教学法进行教学时,还可以把问题深入浅出的为学生讲解清楚,学生在理解知识时会感到更容易,教师讲解起来也更加方便,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辅助课堂教学的先进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地理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地理场景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让学生感到兴奋,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多媒体技术能够把教学内容以丰富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由于多种展示形式相结合,学生感到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教学内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公转》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地球绕日运动”、“太阳光照射地球示意图”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能够把众多的信息生动、有序的展示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兴趣更浓。

(三)理论联系实际。

地理是一门实用的课程,在我们生活当中,我们身边的许多地方都要用到地理知识。单纯按照课本讲解地理教学内容,就会使地理课堂变得空洞,脱离实际。在地理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能够帮助学生轻松理解地理知识,又能够促使学生把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

为了更好地做到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就要深入研究教材,从中挖掘出地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有联系的部分。在平时,教师还要多读书看报,关心时政热点,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以便于把教学内容和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手段丰富多样,每种教学手段都有着自身的优势,我们不能单纯的评定哪种教学手段的优劣。只要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就是有效的。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找到当前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问题寻找解决对策。只有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从而构建出高效的课堂。我相信,只要教师不断努力,一定能够发挥出教育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法学理论论文篇十六

【内容摘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的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本文结合思维品质的特点及旅游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充分利用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图、设置障碍、模拟情境等教学方法,探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以达到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能力。

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应用能力,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中国旅游地理是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向学生传授旅游工作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的能力,和其他学科一样承担着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任务。该门学科不仅涉及地理学的诸多知识,而且还涉及到同旅游有关的学科,如社会学、民俗学、地质学、建筑学、宗教等众多学科。学习中国旅游地理,不但可以掌握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并且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景中陶冶情操,使学生树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学生在光辉璀璨的中华文明中受到启迪,激发爱国热情,成为具有现代服务与管理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将结合教学实例探讨旅游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旅游目的地景区实地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思维的最活跃因素之一。旅游地理知识本身具有丰富性、趣味性、实用性、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特点,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使旅游地理的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把教学活动同学生今后要从事的旅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如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今后从事的工作有更直观的体验和感受,通常要安排一次旅游目的地景区实地讲解。教师在旅游景区讲解时要做到讲解全面,从地理知识、景区历史沿革、文化背景等方面声情并茂地进行现场导游讲解,使学生增加对旅游地理课程的兴趣和热爱。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配合景点讲解,教师还可以将录制好的、图文并茂的景点视频发到班级qq群里。在景区,结合手机的视频,教师带领学生边游览、边讲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旅游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旅游地理的认知,为培养出合格的、有较强专业素养的旅游从业人员作准备。

二、充分利用地图,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中国旅游地理的内容是与中国一定地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各地域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对各地旅游特色的形成影响至深。旅游地理课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较强的空间地域意识。因而学生不仅要会识别地图,更为关键的是要树立较强空间地域意识。换句话说,每个学生的心中都要有多张地图,如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旅游交通图、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图等。而中职生和普高生相比,在主动性、积极性、学习能力等方面还有所欠缺。上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结对子、一对一的指图识图,还可以再让学生回答所指地点有什么美景、美食等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如在上课时,教师给学生布置一道“特殊”作业,要求学生在教室地面空白处画出一幅中国行政区域图。在布置作业之前,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区域。对于这样特殊的“作业”,学生感觉很是惊奇,带着迷惑、好奇的心情完成作业。

在画图过程中,各组学生潜意识中会比较图的质量,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团队竞争意识。布置让学生独自画出中国行政区图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增强学生对中国行政区划熟悉的过程、树立空间地域意识。通过画图,实现三个教学目标。第一,熟悉、记忆中国的行政区划及其所在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记忆能力是很重要的思维能力之一。第二,随着学习旅游景点数目不断增多,面对众多旅游景点所在地理位置的记忆也出现了困难。教师可充分利用画在地上的行政区划图,像玩跳房子的游戏一样,把每一个省份、自治区当做一个“小房子”,教师每提问一个景点,要求学生能够迅速从一个“小房子”跳到另一个“小房子”,以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识记地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熟练掌握景点地理位置后,进行旅游路线的设计,而旅游路线的设计始终离不开地图。通过利用地图设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三、巧设障碍,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思维的内容、途径、方法的重要一环。教学活动中要设计一些思维障碍,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战胜困难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尽可能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教授“黄山”这个景点时,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假如你是一名导游员,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黄山呢?请撰写一篇黄山导游词并进行现场导游模拟讲解。学生需要结合教材、网络或其他文本资料进行搜集、整理黄山导游词。一篇优秀的导游词,不仅需要旅游地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需要导游实务等其他相关学科中学到的知识才能完成。通过布置作业,给学生设置了一道道“障碍”,学生在越过“障碍”的过程中,不仅要查阅大量资料,还要对资料进行筛选、语言上的组织和再创作,形成独特讲解风格导游词。在上课检查学生现场模拟讲解导游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在模拟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表情、肢体语言的使用,语言要幽默、语速快慢得当、抑扬顿挫和亲和力等导游讲解技巧。教师和其他学生充当“游客”,对讲解的景点进行提问。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发表不同看法,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从而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类似作业的完成,学生不仅温习了旅游地理学科知识,而且还将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应用到课堂上,使所学知识形成体系。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收获了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如果教学只凭教师的语言或教材的文字符号,从一个抽象概念到另一个抽象概念,很难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深层兴趣,尤其是对于旅游地理这种应用性的学科更是如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在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来分析、判断问题,把问题层层解开,最终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在讲授宗教古迹类景区时,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假设你是一名导游,带团到五台山旅游,见到僧人时最常见的见面礼仪是什么”?学生在经过教师点拨、思考后回答:“合十礼”;接着教师继续设置情境,“假如你自己就是一名僧人,你能够示范施礼的动作吗”?有了前面的`启发,学生做出了规范的“合十礼”动作。教师继续播放有关“藏族民众对藏传佛教无限尊崇、在寺庙前深度行礼”的视频,并且设置情境“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说到五体投地这个成语,实际上五体投地是佛教中的最高礼仪,“五体”指的是人体的哪五个部位”?请学生思考后回答并示范动作。

学生面对情境的设置参与意识强烈,兴奋点不断强化,大脑潜能被充分释放,思维的主动性增强,在教学过程中同时也将职业教育思想融汇在学习过程中。再比如,讲授到江南风姿、山水园林———华东旅游区安徽省旅游资源时,课前把学生分成若干课题小组,准备了包括交通工具、酒店、景点、游客类别等相关内容的数据材料和图片资料,供学生查阅。上课时教师先对安徽省的概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接下来的时间由学生做主角,请他们以导游员的身份,通过对课本的探讨、研究分析,设计四条针对不同特色旅游团队的游览路线,要求每条路线配上简单路线图,具体要求如下:a.如果游客是从未到过安徽的国内游客,应如何根据他们的需要组织安排线路?b.如果是一个欧美团队,且其中的大部分是第一次到中国旅游,你在安排线路进行讲解时要突出哪些方面?c.如果是一个老年旅游团,你该如何安排?d.如果是一群以学生为主的夏令营活动,你在安排旅游线路时要注意什么?在上述问题的引导下,再加上学生对安徽主要景点有了较清晰的了解和掌握,他们很快进入到情境之中。面对来自不同地域的游客,如何让来到安徽的游客在离开安徽时留下“美好安徽”的印象呢?各组的学生积极思考、分析问题,这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通过上述情境教学,以动手、动脑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活泼、紧张、高效的课堂气氛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探究性和思维的主动性。

五、对比分析,扩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旅游地理教材涉及景区众多,具有空间性、地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对比、组合,使学生狭隘的思维扩展延伸为广阔性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列表比较分析是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如华北旅游区、华中旅游区、华南旅游区等八大旅游区可以在地理位置、旅游资源优势、气候类型、最佳旅游季节等方面进行比较,岩溶地貌和熔岩地貌进行比较,花岗岩地貌和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丹霞地貌进行比较等等。把分散在各章的同类知识点串联起来,通过对比分析“同类知识点的不同点、异类知识点的相同点”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对同类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探究,加强思维的交错和发散,锻炼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

六、设组竞争,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取必答、抢答、互问互答的方式,是提高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最好途径之一。学生小组之间不仅形成一种竞争意识,同时培养了小组成员间的团队合作精神。旅游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的景点众多,知识点之间基本上都是独立存在,少有共性。教师在课前准备竞赛题目时,可以把要竞赛的内容进行分类,比如说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点有哪些?我国哪些地方的建筑拥有“世界建筑博物馆”之称?哪些名山属于丹霞地貌?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等等。这些内容可以作为抢答题或必答题来进行设置。另外一种竞赛题型是分组设计旅游线路。要求各小组之间根据线路进行互相提问。比如,旅游路线经过哪些省份?省份的简称是什么?省会是哪?沿途会经过哪些铁路线和水路线?途径哪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等。学生在考问别人的同时,自己首先要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实际上也是处在被考问状态中,时时准备解答其他小组可能提出的质疑。在这种模式状态下思维得到了积极的开发,学习情绪异常兴奋,达到了理想的学习目的。

再比如,在讲解旅游地理学的概念时,也可以设置竞赛题目分小组抢答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如“旅游地理学起源于什么时候?”、“什么叫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教师预设的问题,要求学生课前必须进行教材阅读,找出答案,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做好充分准备。上课时,教师提问,由小组代表进行抢答,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当各小组对他组答案有分歧时,教师可以指导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教师再对问题进行点评、补充。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不仅得到了加强,同时培养了思维的敏捷性。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所作为,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思维品质培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锡畴.中国旅游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2]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98。

[3]王凤华.观念更新: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先决条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9.

-->

-->

-->

-->。

法学理论论文篇十七

听我们科学邹老师说:“发生日全食的前几天,大象脾气变得有些暴躁,可能跟日全食有所关系。

”我半信半疑,会吗?也有可能是近来天气炎热的缘故啊,大热天,连我们人都会暴躁一些,更何况动物呢!我决定在日全食来临之日,亲自前往动物园一探究竟。

日全食那天,我和妈妈早早的就来到了动物园,直奔大象馆,真希望亲眼目睹大象的异常反应,但两头大象还象往常一样嚼着干草,唯一不同的是象背上撒了一些干草,就像非洲草原上的大象一样,替自己做顶草帽,一来可以遮太阳,二来可以防蚊虫。

大约九点三十四分的样子,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就跟晚上八九点一样,这时,惊喜的一幕发生了:两头原本正在吃草的大象,慢悠悠地转身往家走去,于是,边上许多人在喊:“啊,大象误认为是晚上,回家去了。

给了大象饲养员,据她说,大象也有生物钟的它是知道白天与夜晚的,所以绝不会是误以为是晚上才回家的,可能是因为害怕。

而这次,大象的步态一点也不焦急,缓慢而悠闲,倒像是散步;再说,大象是不怕黑暗的,曾发生野象趁着夜色偷吃玉米地,以及为复仇在夜深人静时,催毁人的房屋。

为了证明我的猜测,我还特意到网上查了资料,但只能查到大象的视力不太好,只能看到一百米之内的物体,但对于大象对黑暗的适应力却没查到,所以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大象回家,以及日全食来临之时它的真实想法,仍非我们人类所能理解,这或许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来了解这些庞然大物。

“鬼压床”的解密。

杭州市萧山区体育路小学601班倪泓指导教师施丹丹。

奶奶的一次经历让我第一次听到了?鬼压床?这个词,虽然听得我感到毛骨悚然,不过我都是听过就罢并没有放在心上。

但是一次亲身的体验却让我感受到了?鬼压床?的恐怖。

那天,我白天打了网球还去游了泳,晚上回到家时非常累了,所以很早我就睡了。

当我蒙着头在睡觉的时候,突然觉得有个人压在我身上,胸口闷闷的,四肢无力,想动却提不上劲来。

幸亏妈妈进来看我推了我一把才让我恢复了知觉。

在这一阵恐惧之后,我不禁觉得纳闷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吗?老师都告诉我们了要相信科学,世界上是没有什么鬼神的,但是我亲身的体验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鬼压床?挑起了我的疑惑,于是我就对这个现象进行了一些调查。

我首先问了妈妈,发现妈妈有几次加班很晚,回到家也是很累了,早早睡觉的,晚上反而有了?鬼压床?的现象;阿(转载于:www.

的时候,她都觉得身上有个人压着,四肢动不了,但是脑子却是很清醒。

看来?鬼压床?这个情况跟疲劳还是关系很密切的,但是除了这个以外就没有其他原因了吗?我回想了一下,那天我睡觉的时候是仰着睡的,还闷着被子,那这个和睡觉的姿势有没有关系呢?我又去问了妈妈他们。

发现,除了姐姐也有闷着被子睡觉的习惯以外,其他几个人都不是。

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几个人都是喜欢仰着睡觉的。

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查归纳,我大概觉得?鬼压床?只是一个生理现象,并不是真正的鬼神之类的东西,为了了解的更详细,我借助了网络,进行了查阅,发现?鬼压床?又称之为?睡眠麻痹?是人的意识是清醒的,但是身体却不听人使唤。

这最直接的原因是白天的疲劳,当人入睡以后再次醒来时,身体上的肌肉因为白天的疲劳而使不出尽,而仰睡的习惯往往会把手放在胸前,这就会使人感到胸闷,好像有人压在身上一样。

还有压力大的人容易脑疲劳,而体质较弱的人身体往往容易超负荷了但他自己还不知道,容易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也会有这种?鬼压床?的情况产生。

经过了这次简单的调查我更加发现,我们要相信科学,任何问题都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和解释才是真理。

比如?鬼压床?我们只要多多锻炼自己的身体,增加体质,注意劳逸结合就不会出现所谓的?鬼压床?的现象了。

茶水变墨水。

杭州市萧山区劲松小学604班张雪儿指导教师杨善福前言:寒假里的一天,我写完了作业,随手翻起一本科技类书,无意中看到一个?茶水变墨水?的小实验,书上面写道:?茶水内放入生锈的金属物件,就可以制成墨水了。

我觉得很奇怪,茶水遇到生锈的金属物件,茶水会变黑吗那么遇到不生锈的金属物件,茶水会不会变黑呢让我猜猜:茶水遇到生锈的金属物件,茶水会变黑,遇到不生锈的金属物件,茶水不会变黑。

为了证实这个想法,我决定亲自来做一个实验。

实验课题:。

茶水内放入生锈的金属物件,茶水会变黑。

茶水内放入不生锈的金属物件,茶水不会变黑。

实验过程:我准备了两只玻璃茶杯,编号为1号、2号。

泡了差不多的两杯茶,然后把生锈的铁钉倒进1号杯,把不锈钢小勺子放入2号杯。

等待中……。

第二天一早,我便冲过去看那茶水,1号杯茶水变成了咖啡色,2号杯颜色浅多了,和我们一般放久了的茶水没什么两样。

看来这个实验会成功的,我心里有说不出来的喜悦,等着看茶水变成墨水吧。

法学理论论文篇十八

财富效应(thewealtheffect)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指某种财富的累积存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必然产生对相关领域的传导效应或者是控制效应。由于财富本身是多元的,比方说有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之分,所以财富效应也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财富效应是指涵盖了所有财富的更为广泛的概念,有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物质上能满足你各种生产生活需要的物品就是财富;精神上能让你愉悦舒畅的就是财富。50年代的“财富”是激情:中华儿女们豪情澎湃、高歌猛进,金钱是多余的羁绊!70年代的“财富”是斗争:斗出一片火红的天,金钱是一种锻炼觉悟的战场!80年代的“财富”是变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金钱挤进了发展的硬道理!90年代的“财富”是组合:忙碌发展的中国在创造、在变革、在试验、在组合各种被解放的元素们,金钱是组合品的标志!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经说过:真正的财富=观念+时间,成功者知道一百个失败的原因同时知道一个成功的方法,失败者知道一百个失败的原因却不知道一个成功的方法。

狭义的财富效应是指货币财富效应,由于金融资产价格上涨(或下跌),导致金融资产持有人财富的增长(或减少),进而促进(或抑制)消费增长,影响短期边际消费倾向(mpc),促进(或抑制)经济增长的效应.简而言之,就是指人们资产越多,消费意欲越强。财富效应又称实际余额效应。这一概念是c.哈伯勒提出来的,在研究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况的可能途径方面,哈伯勒把注意力集中在货币财富上,并指出在价格下降时,这种财富的实际价值会增加;因此货币财富的持有者会通过支出过多的货币,来减少他们增加的实际货币余额,从而提高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总需求水平。这种价格诱致的财富效应在理论上的正确性,已被各种类型的货币财富所证实。

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归属感、对经济发展的信心等等,都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而这种不以实际物质计量为单位的财富,其财富效应更加明显,更有财富传导和控制效应。

财富包括两种形式: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财富的增加或减少意味着两种资产总额的净增减,而不是某一种资产的增减,因而公众手持货币资产的增加或减少也并不意味着其持有财富的增减。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利用公开市场操作,向私人部门购进政府债券,这样会使得社会现金资产增加,债券资产减少,这改变的只是财富的构成,但财富持有总额未变。同样,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财富效应”理论认为,股价上升会刺激消费,过度的消费反过来又会提高公司利润和就业,然后造成通货膨胀。利润的提高使股价继续上升,收入的增加又刺激着对股票的需求。然后股价的上升继续刺激消费,于是在理论的永动机上,整个循环将重新开始。

有一种理论要好得多,认为股价对经济作出反应,而不是恰恰相反。根据这种观点,企业家的进取行为创造了能提高生产率的新技术。生产率的提高使收入增加、带来了预期的利润及投资。这提高了就业率,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抬高了股价。

这种发展的核心是低税收、稳定的货币、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自由贸易。只要存在这些条件,财富就会以惊人的速度创造出来,股票市场也会有好的表现。这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如果财富效应起了作用,我们应该能看到股价上扬与消费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但两者之间几乎不存在什么关系。从1965年到1982年,标准普尔指数平均每年只上升14%,而消费开支的年增长率从7.5%上升到了12%。1981年以来,股票价格上升了约1200%,而消费开支的增长速度实际上有所减缓。如果财富效应的确存在的话,那么它竟然隐藏了近40年,直到才表现出来。

谈到通货膨胀,该理论的证据就更少了。1965年,除食品与能源以外的个人消费减缩指数(减缩指数剔除了物价变动因素,又称消除通货膨胀指数)按年率计算增长速度仅为13%。到80年代初,虽然股市萧条,但通货膨胀的年增长速度达到10%。自从80年代初经济繁荣开始以来,通货膨胀率一直在下降,到今年4月,“核心”个人消费减缩指数只比一年前高了1.7%。这一切证据都没有动摇格林斯潘和美联储的其他成员。

法学理论论文篇十九

摘要: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制药行业药品品牌的开发和管理已受到制药企业的高度重视,除去新产品的开发和上市作为企业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外,对已上市产品品牌的成功建立和维护,也日益成为制药企业占领市场、保持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方面。成功的品牌管理已成为企业延长产品生命周期,为企业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品牌管理在制药行业中的意义的基础上,就如何推进制药行业药品品牌策略的实施提出了相关意见。

关键词:

制药行业药品品牌品牌管理。

长期以来,作为需求量最大的消费品之一,药品的销售较少依靠品牌的力量而蒸蒸日上。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各国政府都对药品生产、销售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办法和监督措施;由于消费者普遍缺乏医药知识,制药企业在向消费者介绍和宣传他们的产品及特性方面又受到严格的限制,因此消费者用药选择主要根据处方医生的建议。而购买药品的费用主要依靠政府和保险公司来支付。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的保护使新上市的产品在其专利期内享有垄断地位。近年来,人们对自身保健的意识和兴趣不断增强,愿意对自己的健康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非处方药市场迅速扩大,失去专利保护的药品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而新药的开发费用又不断增加,这些因素使得制药企业需要面对消费市场的变化采取更好的措施来提高消费者忠诚度、巩固市场份额。药品品牌的建立和管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品牌管理在制药行业中的意义。

制药行业的新药开发费用巨大,并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而成功开发出新药的概率并没有提高,因此充分利用上市新药获取高额回报是制药公司十分迫切的愿望,而品牌管理是提高成功的有效方法,当一个品牌的价值被开发的时候,就可为卫生管理人员、处方医生和病人创造利益,而这一利益反过来也将加强药品买方和卖方的联系。

(一)强势品牌能直接与顾客建立稳定的关系平台。

一个药品品牌在卫生管理部门、处方医生、专业人士和患者的心目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时,在医院药房和零售药店也具有其优势地位,成为经销商必然销售的药品。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广告和互联网都有助于品牌拥有者和消费者建立这样的关系,而且一旦这种关系得以确立,外界的干预和影响将变得很小。

(二)强势品牌能够提高具有显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强有力的品牌管理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尤其是在药品专利保护过期以后,成功的品牌管理能加强消费者对品牌药品的认知,使消费者很容易区分品牌药品和仿制药品,并形成了品牌药品性能更优的信念,愿意为自己接受的品牌支付较高的价格,从而使品牌拥有者获得竞争优势,使制药企业获得最大的利益回报。

(三)强势品牌能够跨越国家和市场疆域的限制。

在制药行业中,随着非处方药市场的拓展,将一个处方药品牌的价值延伸到非处方药市场已变得越来越具吸引力,品牌管理能使该品牌在转换后继续加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影响他们在品种繁多的非处方药市场的购买决定。同样,在药品营销趋于全球化的今天,强势品牌所形成的声誉也保证药品更容易获得广泛的认同。

(四)强势品牌能够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和态度。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关注程度的日益提高,愿意更多的了解有关疾病和药品的知识,直接面对消费者营销的品牌建设过程提供了方便、可靠的途径,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疾病和治疗的正确认识,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效果。

(五)强势品牌能保持消费者的忠诚度。

品牌管理已经成为一种管理的重要工具,品牌代表着产品的特点和带给消费者的利益,在处方医生、药剂师和患者的心目中形成了这一品牌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的信念,能持续支持其购买决定,保持消费者的忠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二、药品品牌策略实施的对策。

制药行业是非常特殊的消费品行业,其药品品牌管理也不同于一般的消费品。从确立品牌策略到品牌管理的实施,都需要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药品的特性和竞争市场等方面做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并将品牌策略整合到产品开发的各阶段,明确品牌承诺带给消费者的最大利益。

(一)建立品牌管理组织。

创建隶属于公司最高决策者的战略性品牌管理组织,是必然趋势。如品牌管理委员会、品牌领导团队、全球性品牌经理等。这些战略性品牌管理组织负责人均位居公司高级执行层,资历较高,经验丰富,富有战略头脑,能应付更复杂的状况,竭尽全力推动品牌发展。品牌管理组织要负责品牌管理程序的制定、执行及控制,令企业全部活动都围绕品牌展开。并且品牌管理组织还要负责寻找专业的品牌管理咨询机构合作,更加精细、专业地进行品牌管理工作。

(二)选择时机启动品牌策略。

药品品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是否能获得先行者的优势。对一个刚上市的处方药而言,一旦这一新产品的疗效得到确认,其可能的市场定位已经粗略地确定时,品牌策略就应该开始实施。在理想状态下,应该开始于二期临床阶段。这样能使产品在进入三期临床时,医学界、科学界就已经开始讨论各自的看法和需求了;对于一个准备开始大规模销售或准备作为非处方药销售的产品,只要这样的转换已经进入考虑阶段,也应该开始实施品牌策略;随着消费者对了解疾病和健康知识兴趣的增加,制药企业不仅要最大限度的扩大品牌在商业上的吸引力,而且要保证潜在消费者接受到能决定选择的产品信息是公正和实事求是的,因此,决定产品定位和沟通的品牌发展战略应该越早越好。

(三)确定战略目标及品牌承诺。

设计品牌信息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品牌的长盛不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品牌名和品牌价值必须附加承诺-品牌承诺。对于药品而言,品牌承诺应该能够提高处方医生或患者对治疗效果的信任,是值得患者期待的、可以测量的结果,是药物在疗效、安全性以及方便性等方面卓越性能的表述。这样可以提高患者忠诚度、减少沟通障碍,从而实现长期利润。品牌承诺的有效传达可以有3个标准进行衡量:更高的初次使用率、更低的转换脱离治疗率、更高的转换加入治疗率。

(四)做好客户研究——分析、定位。

第一,分析市场上竞争产品的位置和消费者认知的价值。这样的分析过程明确了消费者的心目中每个产品品牌所占据的特定或独一无二的位置。产品的定位再加上产品在营销和科学上的准确评价,就可以形成关于这个新产品的独一无二的产品信息和描述语言。

第二,细分市场。对药品的两大客户——处方医生和病人进行更仔细深入的分析,对他们的动机、感受的强度、失望和被满足的需求都做出明确的界定。这一过程可以进一步地确认细分市场的界限和需求的范围,揭示未被目前已有药品所占据的未满足需求的市场空白。客户研究可以探索品牌形象、首要描述语和描述语调等语言和形象的表现。一个由病人需求推动的产品和一个纯粹由技术推动的产品在品牌设计和执行、临床和药物经济学研究的途径都不同。营销人员也应该认识到,在以病人需求推动的和以技术推动的产品,在各个治疗领域的市场是不同的,其创新能力、市场复杂性和目前临床需求也是不同的。

(五)积极进行品牌形象设计。

医药行业品牌形象设计主要包括品牌词汇和产品促销材料。将一个产品的科学基础和市场理解转变为适合的品牌语汇需要丰富的医学经验。为了在医学和医药管理界达到最广泛的认同,品牌语汇表现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满足不同的要求时,保持品牌核心信息的连续性。最有效的品牌语汇是能推动客户对产品进行深入研究的语汇,是能包涵疗效、安全性和品牌价值的语汇。品牌语汇包括:产品承诺和信息、商标、品牌标志与形象。

产品促销材料的视觉形象,从展会展台、病人教育资料、到销售的详细辅助材料和品牌广告,都应该以同一品牌语汇进行宣传,并揭示品牌核心价值观。如果品牌的视觉学习能得到市场研究和于二期临床开始的以品牌为核心的策略支持,那么在品牌上市前和上市时的努力就能为各级顾客所接受,包括最终消费者和影响病人选择的人士。这也是成功上市新产品的.标准。另外有效的公司内部沟通、培训和控制过程要为品牌建设提供支持,品牌首先必须在整个组织内部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许奕,朱昌蕙,魏端.试论非处方药的品牌定位、管理与传播[j].西部药学,,(4).

[2]刘莉,杨晓斐.佛慈药业品牌策略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j].甘肃农业,,(11).

法学理论论文篇二十

法学基础理论课程一向是法学专业学习的难点,如何改善学习效果,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是个值得探讨的命题。本文借鉴项目教学法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路,尝试对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思路进行重新构建,探索教学范式的改变。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的研究对象我国各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立法活动、法律内容、司法制度和法律对当时社会产生的作用及其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和基本规律。这门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课程内容与现代生活距离较远,教材信息量过大,内容涉及到多学科交叉,历史典籍浩瀚,生僻术语文字较多。当下大多数学生的阅读能力、深度学习能力较薄弱,又觉得该课程缺乏实用价值,容易缺乏学习兴趣。

目前法学教育提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对于中国法制史这样的基础理论课程也有不同看法。一方面,有部分观点认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减少或删除基础理论内容,增加实践教学。但是,我们要明确,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基础课论学习并不冲突,理论教学不能放松,这是法学教学规律自身的必然要求,真正的理论对法律实践有极大的指导、推动性作用,各国的法律人才培养上也都很重视法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另一方面则认为基础理论教学也应按照实践教学方法来进行,比如大力提倡案例教学法。个人认为,虽然案例教学法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但并不适合于所有的法律课程,中国法制史可以选择的案例,是历史上的过往实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程中某个知识点的含义,但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没有明显改善。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能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强调知识与任务的整体联系,设计与工作结构相匹配的课程结构,最终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的教学模式。这种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解读。主要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明确中国法制史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首先,学习中国法制史,能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分析能力。法律职业人员需要的不仅是对法律文本的认知能力,更重要是建立起法律文本与具体案例之间的.法律解释能力,后者的培养比前者更重要。中国法制史是中国历代法律制定成例范本,结合当时社会环境,讨论立法思想和法律内容的变迁,可以让学生有效练习如何深入分析立法目的,学习建立法律规范与具体事例之间的解释能力。该能力的建立和培养,对学生未来法律职业生涯的成熟和上升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学习中国法制史,能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法治和法制观。法治观念是我国进入现代化以来建立的,我国传统法律文化背景中成熟的是法制,而非法治。学生在学习具体的部门法之前,必须建立起正确的法治观念,才能理解我国当前法律制度的规定和执法要求。学习中反复对比每个历史时期法律制度与法治理念的差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正确的法治观。

第三,学习中国法制史,能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可以在历代法制规定的学习中,反复练习推导“时代背景需求——立法思想变化——正式立法活动——具体法律内容——配套司法机制”之间的逻辑关系,即“社会需要——指导思想——立法活动——法律规定——司法执行”的流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建立起自己的职业逻辑能力、专业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路径,该能力对学生未来法律职业生涯有重要意义。

2通过中国法制史课程培养职业能力的方法。

明确中国法制史的课程培养最终目的之后,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据此有所调整。

首先,不再局限于教材中所有的知识点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完成。过于追求知识点讲授的面面俱到,课堂会变成传统教学方式中“满堂灌”的方式,容易令学生疲惫。可以对知识点进行分层,明确属于知识记忆、领会能力、应用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评价能力中的哪个类别,对于比较基础的记忆、领会,主要通过课下任务布置来进行学习,重点进行能力方面的培养。

其次,项目设计不必过度拘泥于实例操作。项目教学法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在项目设计上提倡“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工作项目为参照点”设置课程项目,认为课程设置必须与职业能力相匹配,只要能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必拘泥于项目设计是否是职业操作和执行的练习。个人目前主要尝试过以下几类项目设计:案例分析、背景解读、立法思路逻辑推演、法律执行讨论、宏观和微观历史评价等。项目内容和活动形式上尊重学生的切人点和表达形式,使学生有较强的参与感。

第三,充分发挥教师对项目活动的引导作用。项目教学实际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项目是否能起到预期效果,需要教师及时的保驾护航和纠偏。以秦朝法律制度一章的学习为例,学生基本可以完成的是“秦国——秦朝”立法背景的综述、秦朝法律制度主要内容的总结,但是对法律制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理解不足,比如提到秦朝法律制度中的分户令,能评价分户令打破大家族“大锅饭”式的生产模式,促进耕织,增强秦国国力这一立法目的。不能进一步研讨周朝宗法一体社会模式的惯性和分户令之间的冲突,秦朝短期灭亡中的法制因素,以及对之后汉朝立法思想转型的影响。总的来说,对法律实施效果评价不足,问题思考深度不够。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带领学生进行深度讨论,不停以设问方式进行引领,让学生感受深人思考过程中不断“下潜”的快乐。

中国法制史的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给予了很多教学中的启示和思路,也有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有些内容的学习至今没有找到特别满意的项目设计;学生普遍知识积累薄弱导致有些学习目的实现效果不令人满意;项目设计广度可以普及到每个学生,但是深度不能有效普及等等,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和解决。

法学理论论文篇二十一

梦想和愿望是引领前进的旗帜,是凝聚力量的保障,是催人奋进的动力。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人、每个团队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于我们地税部门来说,就应当立足本职,认真履行好“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光荣职责,以建设勇于担当、服务大局的服务型地税为目标,以建设公正执法、依法行政的法治型地税为灵魂,以建设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创新型地税为动力,以建设风清气正、廉洁从税的廉洁型地税为保障,努力把地税部门建设成有梦想、有奋斗、有担当、有成就的坚强集体,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凝聚力量筑牢梦想根基。

梦想要激发力量、鼓励奋斗,离不开现实的深厚基础;梦想要开花结果、落地生根,有赖于现实的强力支撑。近年来,南昌市地税局团结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上下一心、奋勇拼搏,努力为建设服务型、法治型、创新型、廉洁型地税,助力实现“中国梦”奠定基础。

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按照省地税局“收好税、服好务、执好法、带好队”的工作要求,在认真调研、科学谋划、积极探索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六个一”的工作理念;明确了加速实现税源管理专业化、信息平台一体化、纳税服务品牌化、管理创新成果化、队伍建设体系化,将南昌地税建设成为地税形象“示范区”、改革创新“领先区”、干部培养“集结区”的奋斗目标;形成了“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南昌地税精神;确立了“全省第一、中部领先、全国一流”的共同愿景;作出了完成“六大任务”、构建“八大体系”、“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战略决策;细化了全面构建“五位一体”地税工作新格局,积极探索“五举并重”队伍建设新途径的工作思路。这些发展思路和理念已深入人心,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认可,成为建设服务型、法治型、创新型、廉洁型地税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

强化征管、优化服务。通过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征管创新实现了新突破,纳税服务构筑了新格局。在征管创新方面,初步建成南昌市税收信息共享平台,存量房评税系统平稳上线运行,成功试点税收电子地图系统,信息管税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健全行业税收及单项税种管理办法,积极探索专业化管理模式,税源分类管理取得了重大突破;提请南昌市政府研究通过20多项税源监控事项,综合治税取得重大突破。在纳税服务方面,推进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建成并开通12366纳税服务热线,设立“税收教育基地”,成立纳税人学校,服务平台全面拓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行国地税联合办税、免填单服务、纳税人维权、审批事项前移试点,服务手段持续创新。在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方面打下的扎实基础成为建设服务型、法治型、创新型、廉洁型地税的双核。

梦想之旅,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满怀信心、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地朝着梦想前进。

全力以赴服务发展大局。地税部门是政府重要的职能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应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的工作主题,牢固树立科学的税收观,坚持服务大局促发展,着力建设服务型地税。要认真加强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南昌市委、市政府“双轮驱动、二三并举”、“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区域聚焦、产业聚焦、政策聚焦、资源聚集”的战略决策深入调研,针对如何培植地方税源、加强专业市场税收管理、策应“营改增”等内容形成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依法组织地税收入,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工作宗旨,坚持组织收入原则,狠抓收入质量评价,强化税收分析预测,严格收入计划考核,确保地税收入稳步增长,为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提供强大财力保障;全面落实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省地税局支持打造核心增长极60条、南昌市地税局服务打造核心增长极50条等优惠政策措施,全力为南昌市实施“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战略提供服务;全面落实服务民生、促进就业优惠政策,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促进社会和谐;大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着力构建“大服务”格局,完善纳税服务平台,强化服务需求管理,加强行风效能建设,从维权、减负、提效入手,进一步优化纳税服务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地税政务环境。

矢志不渝坚持依法行政。应把依法行政作为税收工作的生命线,把法治要求融入各项税收工作中,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着力建设法治型地税。要规范税收执法行为,认真执行税收实体性和程序性法律法规,保障纳税人的知情权、申辩权和监督权,坚决落实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执行标准,减少执法随意性;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加强税收法制教育,引导地税干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税收政策和管理制度出台前的论证和实施后的评估改进机制,严格执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和个案批复制度,从源头上预防执法风险;强化税收执法监督,推进政务公开,大力推行阳光征收、网络评廉等有效手段,加强监督制约,通过“倒逼机制”促进地税干部阳光执法,深入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积极探索执法责任制电子化考核,利用综合数据分析平台开展执法督察。

攻坚克难推进改革创新。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是进一步冲破思想观念障碍、打破利益固化藩篱、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的必然要求。为此,应把坚持改革创新作为推动地税事业科学发展的动力源泉,着力建设创新型地税。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坚持改革理念,树立创新思维,同时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营造求实改革、科学创新的浓厚氛围;把握改革创新重点,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改革财税体制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出台的税制改革措施,做好“营改增”准备和实施工作,稳步推进税收征管改革,积极探索税收专业化管理、风险管理、重点税源管理的有效模式,大力推行内部行政管理、干部人事制度等领域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地税管理服务水平;创新地税工作方法,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地税工作的新方法,理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既注重工作的连续性,保持既定的合理规划、决策部署和制度办法稳步实施,又增强进取意识,积极探索创新,形成改革创新、稳步前进的良好局面。

踏石留印强化廉洁治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党风廉政建设成效和地税工作业绩成正比,廉政建设是地税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应坚持惩防并举、廉洁治税,着力建设廉洁型地税。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坚持领导率先垂范,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主动接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深入开展税收执法风险和预防职务犯罪等警示教育活动,发挥廉政文化的渗透作用,筑牢地税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大力推进制度完善和创新,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围绕税收“征、管、查、减、免、罚”等重点环节强化巡视检查和执法督察;严厉查处违纪案件,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处税收违法违纪行为,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91040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