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探索未来、珍惜现在的重要途径。总结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怎样才能更加全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技巧,供大家参考学习。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篇一
通过20xx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标的学习,我明白了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3、三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在初中阶段核心素养的.内涵和阶段表现为:抽象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四基”、“四能”是形成数学核心素养的载体,核心素养的形成促进“四基”、“四能”的发展,因此今后教学中要注重四基的培养,四能的训练,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篇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中规定:小学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其中对于综合与实践部分的描述是:“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重要领域。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和其他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下面,我通过学习新课标结合自己实际教学情况,谈谈在“综合与实践”领域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些思考。
特级教师华应龙在他解读新课标的讲座中提到:在小学课程内容中,综合与实践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很多老师不教或者不会教,考的时候不考也没法考,导致这一部分的教学根本就没有落实到实处。这句话确实戳中了痛处,实际上,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确实是直接被忽略的,认为耗时太长,学生能力有限,不考就无需浪费太多时间。在初步学习完新课标之后,对于今后综合与实践部分的教学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也认识到强调综合与实践学习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综合与实践”以主题活动为主,区别与常规教学,主题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思考进行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要用到哪些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学生的参与感也会更强。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三)》时,我绘制了一幅学校的大致的平面图作为教学背景,创设“寻宝”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背景中学习新的知识,但是学校平面图的.作用仅限于激发学生学习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个知识点,别无它用。结合新课标中的教学实例,可以融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的知识,组织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但也是全面考核和评价学生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绝佳契机。
以绘制学校平面图这个主题活动为例,在测量学校实际面积之前,学生可以合理估计学校的相关数据,这是对测量知识的回顾,也是新课标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量感”的积累。根据位置与方向的知识,确定学校的布局,综合比例尺的知识,选取合适的比例尺,最终将学校平面图绘制在纸上,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知识不在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融入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开始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新课标中指出“主题活动分为两类:第一类,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第二类,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在现实生活中,所有学科的知识都不是独立存在的,知识的横向联结在现实世界中随处可见,跨学科的主题活动能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激发探索力和创造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力。
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三)》时,利用图形的旋转,结合轴对称的知识,可以绘制美丽的图案。数学和美术的有机融合,巧妙地运用艺术元素,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视觉图像相结合,实现数学问题与图形的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时,结合书上提供的上海十年间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折线统计图,在对比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二孩”和人口老龄化的话题,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思维思考当前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
普通的常规教学整体性比较强,知识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有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会因为对新知教学消化能力不强而失去继续探究的热情。但是综合与实践的学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又依托小组分工合作的学习形成,加上任务难易程度能覆盖所有层次的学生,这样就能保证每名学生在实践中有事可做,极大地增强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参与感。教师在学生进行综合与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应充分关注到全体学生,尤其是对数学有畏难情绪的学生,重视过程性的评价,重视差异化的评价,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
学生面对的现实世界是不确定的,充满变数的,“综合与实践”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在真实情境下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机会,建立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强化了学科知识与现实世界的沟通,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创造力,增强求知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进行合理完整的设计,强化小组合作的作用,注重多元评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篇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xx)》中指出:设计丰富多样的习题,满足巩固、复习、应用、拓展的学习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需要;满足不同完成作业方式的需要,如综合与实践的习题可以包括查阅资料、校外调查、自主探索等。
教师的课堂教学固然很重要,但是对于作业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合理的设计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设计时一定要融入更多的趣味和实践性内容。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达到训练的真正目的。本文根据小学数学的实例来进行作业设计,并通过高质量的作业设计来提升小学数学的综合教学效果,也让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下面我就谈谈对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作业设计的方法和思路很多,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特点和认知有针对性的开展作业设计。我们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作业训练,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并对知识进行吸收和消化。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逐步提高作业难度,先易后难。
如: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中,我们所学习的“千克和“克”,这些重量的计量单位,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称物品,厨房的鸡蛋、盐、馒头等它们的重量,还可以称一些大件物品的重量。还可以到超市进行调查实践,自己选种了某种商品,可以先估算他们的重量,在估算时也需要加上重量单位,有的是用千克来表示,有的是用克来表示。最后再让售货员称,根据实际重量来进一步理解千克和克的运用。一些大件物品、重的一般都用千克表示,一些小的商品、轻的都用克来表示。也可以跟自己的估算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只有经过亲自调查实践才能真正的理解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切标准。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动手探究的作用类型,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还能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时,很多学生在遇到这一类型的题目时,经常会出错。有时候单纯的讲解概念很多学生似懂非懂,但是教师要设计一些动手探究的作业,学生就会明白很多。
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课下自己动手剪出一张长方形的纸、一张正方形的纸、画出一张圆形的图形,让学生找出对称轴并以此为中心进行对折,如果上下、左右能够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这三种图形都能完全重合。还可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例如:一条小鱼的图片、一个台灯的图片、一个铅笔的图片等,让学生思考一下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学生思考和分析得出结论这几个都不是轴对称图形。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让学生不仅轻松掌握了知识,还推动了教学效果。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提升作业的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可以设计多样化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遇到不同的想法时可以互换思维,学生的思维也越来越灵敏,能够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合作探究的实践性作业,让小组合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在二年级的数学课本中,他们学习了统计知识,教师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统计的知识。可以根据家庭住址给学生分组,要求他们放学后可以在一起进行合作,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长负责并给组员分配任务。例如:可以让小组统计一个小时内校门口有多少量小轿车经过、多少量电动车经过、多少量自行车经过、多少量三轮车经过,每个组员统计各自的数据,组长负责制作表格和统计数据,最后由组长汇报和总结。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统计知识进行了掌握。在学生完成了统计作业以后,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统计哪种车辆出现的最多?电动车和自行车一共有多少车辆?这两者比小轿车多多少?等,可以让学生自问自答。这样通过统计数据、提出问题、生成报告,这样的实践不仅让学生巩固了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统计数据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也让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得以提高。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有效的课后作业设计,不仅可以让数学教学有效开展,还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要不断变革和创新作业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注重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多安排生活调查作业、实践探究作业以及小组合作的作业,这样让学生在理解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也能从生活中找出数学问题,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这样的作业设计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篇四
通过“新课改”师资培训和“新课标”的学习,改革应试教育,提倡素质教育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虽然各地学校在教育教学的诸多领域进行了各方面的尝试,但要将这项任重而道远的改革具体深入地落实在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转化上,还需要深入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增强学习、研究、实践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逐渐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作者:周红红作者单位:秦安县王尹乡中心小学,甘肃,秦安,7416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39)分类号:g62关键词: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篇五
炎炎夏日,丝毫不减弱我校教师对专业成长的渴求。这段时间,我认真研读了20xx版《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聆听了多位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收获颇深。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组成,以数学核心内容和基本思想为主线循序渐进,每个学段的主题有所不同。
1、“数与代数”之变。
数与代数在小学阶段包括“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大主题,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加强了字母表示数的理解,把负数、方程和反比例移到初中学习,对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把一些常见量的学习内容移动到了综合与实践领域,把百分数相关知识移动到了统计与概率领域。
2、“图形与几何”之变。
图形与几何领域内容第一学段变化不大,第二学段要求会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可借助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周长,把三条边画到同一直线上,感知线段长度的可加性,一般性地理解图形的周长。第三学段要求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三角形,探索为什么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基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基本事实推导出相应的结论。总体来说,强调几何直观,增加尺规作图的内容,通过动手操作环节理解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概率”之变。
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新课标把百分数作为统计量,放到统计与概率里,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百分数的统计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可以更好地表达和理解百分数,体会百分数中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4、“综合与实践”之变。
新课标把部分学习内容调整到综合与实践领域,以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的形式呈现,强调跨学科融合,与生活和传统文化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第一学段包含“数学游戏分享”、“欢乐购物街”、“时间在哪里”、“我的教室”、“身体上的尺子”、“数学连环画”六个主题活动,第二学段包含“年、月、日的秘密”、“曹冲称象的故事”、“寻找‘宝藏’”、“度量衡的故事”四个主题活动,第三学段包含“如何表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校园平面图”、“体育中的数学”这三个主题,还提出两个项目学习活动——“营养午餐”和“水是生命之源”。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担当等综合品质。
5、其他变化。
新课标由之前的三个学段变为四个学段,其中小学1—2年级一个学段,3—4年级一个学段,5—6年级一个学段,初中7—9年级一个学段。学段变化是为了更好的衔接知识点,凸显数学教学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新课标还增加了“学业质量”的内容。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依据义务教育各阶段学生核心素养表现、各学段课程目标及学业要求,评估学生核心素养达成及发展情况;新课标在小学注重符号意识、数感、量感、空间意识和几何直观,在低年段数学核心素养表现更具体,更侧重意识,高年级学段更侧重能力培养。
1、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和“启智增慧”的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课标明确界定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指向三个维度: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数学核心素养的本质就是“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结合我校“适子教育”的育人理念和“适子课堂”、“适子强师”等办学特色,教学中我们要以生为本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和理解数学,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德育素材,结合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有教育家说过,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将停止教学。教师必须先成为学习者。新课标要求“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需要创设合理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积极践行新课标,配合学校信息技术2。0提升工程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扎实掌握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技术,利用好101教育ppt软件、粤教翔云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电子白板等设备和资源,尝试使用articulatestoryline等软件制作互动式微课,提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为学科融合奠定技术基础,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方式,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准备。
3、实现跨学科融合的教育要求。
新课标指出,教学要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等,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体验、反思、合作、交流等学习过程中感悟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发挥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在数学主题活动中,学生将面对现实的背景,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项目学习的设计以解决现实问题为重点,综合应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我校数学科组正积极研究有关数学“项目式学习”的课题,探求跨学科融合的规律、途径、模式、策略,我们将结合北师版小学数学教材学习内容,从数学“综合与实践”部分选取适合跨学科学习的内容,按pbl任务法建构项目式学习的课堂模式。这一课题的研究,将对我校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积极投身教学工作,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篇六
阅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版)》,可能给你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核心素养”四个字。课标在阐述课程理念之前增加了这样一段导语:
课程理念约1250字中9次出现“核心素养”一词,这也意味这教育理念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更加关注“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
核心素养是什么?
如果把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看作是学生的三大核心能力,那么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品格是学生的三大核心素养。任何一门学科的目标定位和教学活动都要从素养的高度来进行。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是学校和教师的三大核心任务。
就一门学科而言,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但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就数学学科而言,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包括数感、量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
怎样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它主要表现在观念、能力、语言、思维、心理等方面。包括数学意识、解决问题、数学推理、信息交流、数学心理素质几个部分。
数学意识是指用数学的观点和态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和数据信息。课标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将核心关键词进行了阶段的区分:在小学要强调推理意识、模型意识、数据意识,在初中强调推理能力、模型思想、数据观念。尤其在低年级学段数学核心素养表现的更加具体,更侧重意识;到了高年级学段,则倾向于一般,更侧重能力。
因此,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应重点落实学生的“用数学”意识的培养,做到“学以致用”。如,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可以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用数学的知识来说明,用数学的方式来分析,用数学的思想去来处理,真正让数学学习跳出“学校数学”的圈子。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数学教学的大众化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能力和可以用数学解决的其它问题。简言之,就是运用“数学化”的思维习惯去描述、分析、解决问题。如,计算家里的水电费、存款利息、装修所用的地砖块数等。凡有适宜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这也是新课标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增设“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的目的。
数学既是科学的语言,也是日常生活语言。数学语言是以精确、简约、抽象为特点。它可以使人在表达思想时做到清晰、准确、简洁,在处理问题时能将问题中的复杂关系表述的条理清楚、结构分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交流这一手段有助于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一是那些积极参加讨论的学生,在不同的争议中将对数学知识获得更好的理解;二是在数学课堂上给学生听、说、读、写数学的机会,他们在数学的交流中获得更多来自同伴的学习互助。
《数学课标(20xx版)》对推理意识表述为:“推理意识主要是指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初步感悟。推理意识有助于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增强交流能力,是形成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掌握比较完善的推理能力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和主要标志,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认真的“看”,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自信的“说”,培养表达能力;让学生大胆的“想”,培养创新能力;让学生活泼的“动”,培养操作能力;让学生勇敢的“做”,培养探索能力,潜移默化地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当然,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积极的生命情态,是心地善良、有情有爱、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对社会肩担道义,对工作爱岗敬业,对生活乐观向上,对困难愈挫愈勇,对他人团结合作,对自我勤奋进取。其次要具有强烈的育人情怀,教书是途径、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是根本。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篇七
双基:52年提出,63年作为文件,92年进一步强调。
本世纪初开始的教育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课程改革,源于20xx年国家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理论到实践,引起了很大的变化。
形式: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
理念:从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
目标:从一维目标到三维目标。
一维目标:知识技能。
三维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技能:结果性目标。
过程方法:过程性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必要性不言而喻,体现在教育方针之中。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过程性目标,问题也出现在过程性目标。
在描述过程性目标时,仅仅使用行为动词,经历、体验、探究。基于这样的描述,过程性目标只能作为教学目标,不能作为课程目标。
需要思考:什么是过程?什么是结果?
知识是一种结果,可能是思维的结果,也可能是经验的结果。
以知识为本的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结果的教育。
过程是指学生思维的过程和实践的过程,重视过程是为了培养智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把结果性目标与过程性目标融为一体,把数学课程的过程目标描述为:通过数学的'学习,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从双基到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从两能到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提出素质教育。十八大(十九大)进一步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数学眼光:数学抽象、直观抽象;
数学特征:数学的一般性。
数学思维:逻辑思维、数学运算;
数学特征:数学的严谨性。
数学语言:数学模型、数据分析;
数学特征:应用的广泛性。
三、数学核心素养与十个核心词。
数学抽象:符号意识、数感。
逻辑推理:推理能力。
数学建模:模型思想。
直观想象:空间观念、几何直观。
数学计算:运算能力。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观念。
数学抽象是指通过对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素养。
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事物的具体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结构,并用数学语言予以表征。
最简单的推理需要三个性质命题:前提命题、论据命题、结论命题。
有逻辑的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有逻辑的推理,命题之间具有传递性。
无逻辑的推理:苹果是酸的。酸是一种味道。所以苹果是一种味道。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篇八
我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标解读”,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学习,我得到了许多收获,既增长了理论知识,又对工作有很大启示。课程标准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观念。我深深的感受到要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的意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培训学习,转变观念,投入课改,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下面我就谈一下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国加入wto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介入,给教师以新的挑战。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的`这桶水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时时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努力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是“一桶活水”。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否则,就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
从课标中,我更加了解到《数学课程标准》在各方面的变革。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方法,力求减负等特点。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新课标经过了10年的不断实践总结比20xx版的新课标有了如下八点变化:
1、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
2、关于数学观的变化;
3、基本理念的变化;
4、课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5、“双基”变“四基”;
6、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
7、课程内容的变化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其中让我影响最深的是:基本理念的变化,20xx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良好的数学教育”它强调的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比20xx版的说法意义更加广,它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还获得了数学思想,这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只有终身学习,终身研究,才能超越现在,走向未来。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篇九
小学生大都好动,活泼,有意注意时间较短,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很难适应纯粹的理论知识教育,也不会因为老师知识渊博而认真听课。不到一年的小学教育改变了我的教学观念。
1、创造贴近生活的故事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古语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导学生产生与课堂教学、学习活动本身相关联的兴趣,使他们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非常重要的。在数学课堂中设计一些新颖的导语,有趣的故事经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我以童话引入:在一个美丽乡村的清晨,公鸡早早的起床了,它跳到高出“喔喔喔”的叫着,请你猜猜公鸡打鸣是叫人们干什么呢?每天早晨是谁叫你起床上学呢?那你想认识钟表娃娃吗?这样导入,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使他们迫切的想了解钟表。又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请大家数一数我班四组有几名学生,再请你数一数老师今天带了几个磁扣,说明生活中10以内的数够用吗?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还有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我用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在数学王国中,有一群漂亮的图形娃娃,它们快乐的生活着,经常一起玩捉迷藏游戏,瞧,有些调皮的图形娃娃藏在我们教室来了,大家愿意与他们做朋友吗?”这样导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为课堂教学营造了一个轻松地学习氛围。
2、在玩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在生活中渗透数学知识。
整堂课以玩为主线,在愉悦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动手实践能力、无形中渗透了数学思维的训练。促使学生对图形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
小学教育比中学教育要困难多了,低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越具体的东西,越能唤起他们的兴趣。因此,直观教具的运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贴近生活的事例,愉悦的课堂氛围都是非常重要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篇十
可能的一篇例文如下: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程也开始了创新与改革。这些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强化发散性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通过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促进他们对高层次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这一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更加聪明、自信、掌握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段,创新课改之所以必要:当今时代对数学素质的要求不同于过去。
事实上,当今社会对人们具备的数学素质有不同的要求。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注重重复性强的计算和算式,完全没有考虑到将数学应用于真实世界中。然而,现在随着信息化和科技化的发展,数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数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比如利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探究经济、金融、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规律等。因此,有必要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创新改革,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第三段,创新课改的目标与设计。
在小学数学创新课改中,需要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例如,通过创新的授课方式、教学设施和课程内容设计,建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不断发掘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和能力。与之相对的是,传统的数学课程重组方面重复且机械,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四段,创新课程带来的具体改变。
小学数学创新课程使得传统数学教育得到了深刻的改变: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式学习获得知识;采取互动式的授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场景模拟等方式进行课程展示和学习;逐步提高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程度,以便让学生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此外,围绕数学的创新课程也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课外学习,融合到不同的课程中,促进了学生的学科间交叉学习。
第五段,总结与要点:创新课程的成功需要老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
在创新课程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考虑到如何创新课程,还需要让学生和家长了解这些创新的改变对于他们的价值以及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为此,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身教以及准确的引导来鼓励、塑造、支持学生的创新素质,启发他们的思维,促进科学的人文精神发展和学业成绩提高。同时,家长也应与教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支持学校和老师的教学工作,共同把小学数学创新课改推向更高的层次,为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篇十一
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为了优化教学效果,实施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一项具体要求,采用这样的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就现阶段来看,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重视。
只有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连,才能够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可以随处发现各种各样的数学元素,如时间、零用钱等等,在计算时,必须要应用到基本的数学知识。从这一层面而言,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对于学生生活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效果,此外,还可以转变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让他们从新的角度看待生活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二)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可以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元素上挖掘数学知识,就能够迅速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可以说,生活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教学资源,将这些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在实践中,这对于实现学生的创新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这可以采用如下的教学方式:。
(一)鼓励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生活。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传达这样的思想: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处处有丰富的数学知识,鼓励学生带着疑问,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生活,用心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是学生的观察对象,这也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条件,采用这样的措施可以让数学学科变得更加具有亲和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熟悉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背景,注意观察学生在校园中的.表现,通过电话、家访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挖掘出学生生活中蕴含的各类数学知识。
(二)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简单的生活知识。
小学阶段的孩子理解能力偏低,对于他们而言,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抽象、复杂的,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简单的生活知识,将复杂的数学难题转化为简单的生活问题,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效降低了数学教学的难度。当然,这需要注意到做到以下几项:第一,教师要积极的走入学生生活,努力挖掘出生活中的素材;第二,要注意到的是,并非所有复杂的知识都能够转化为简单的生活元素,教师必须要考虑到知识应用与后续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从全局角度来考虑问题,不能顾此失彼。
(三)知识的应用设计和呈现应体现生活情景。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应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方法的呈现上,应具有开放性,不把教师的思路和教材的方法强加给学生,也不强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要给学生留有充分讨论的时间,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思维途径,形成创新的土壤,培养实践能力,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满足感和自我实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在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渠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于生活,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不仅要重视课内学习,还要抓好课外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课题需要由教师来选定,单独探究、小组探究的形式均可,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进行全程的指导,只要进行适度的点拨即可。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只有小学的基础打好,才能更好地理解更高层次的数学理论。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数学生活化”理念将会慢慢地被教师的自觉执行。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的生活和数学课堂相结合,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发展,提升学生理解数学的能力。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元素,这就要求我们以学生生活元素为切入点,优化教学方法并加深和丰富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篇十二
近年来,教育部门在小学数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课改,旨在推进数学教育的发展,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在参加创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其中的改革思路和经验,受益匪浅。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创新课程中所获得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小学数学创新课程的课改理念区别于传统数学教育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如今多元化个性化、知识更新快速、道德素养培养等方面的需求。创新课程强调了课程的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乐趣、体验感、创新思维。这种课改理念还注重课程间知识的结构性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系型、系统性认知。
教学方法是小学数学创新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创新课程中,我发现教学方法的体现包括启发提问法、让学生自由探究法、游戏式学习法和教学上的互动。这些教学方法是小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和火热性情感体验的重要保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创新课程中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思维训练包括创造性思维、复杂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合作性思维和全局性思维。在创新课程中,学生将有机会在数字游戏、拼图、色彩配对等活动中锻炼各种思维能力的运用和处理。这样的训练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创新课程的开展是助力未来教育发展的有力措施。首先,创新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创新课程之间具有很高的加法原理,帮助学生建立全局、综合性的思维模式,培养出智慧、可持续、人性化课程的概念。最后,创新课程不仅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数学本质,还让学生通过语言和行动深刻感受到数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提高教育质量的需求,小学数学创新课程也会随之发展。未来,小学数学教育将会更加注重全球化视角下的创新教育,在构建智育中培育全面的素养。小学数学创新课程将致力于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知识储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全球化、掌握多语言和多元文化的人才。
结论:以上是我的小学数学创新课改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小学数学创新课程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潜力的深度知识集和智慧架构,也是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载体。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这种开放性、全面性的课程来进行改革。我相信,在这样的课改理念和实践支持下,小学数学教育必将迎来从传统的生命周期式到现代的多元发展式、趣味化式的转化。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篇十三
摘要:数学是人类数形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从学生发展角度来说,掌握各学段数学知识和技能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学实践,立足课堂探究,着眼学生综合发展。在教学中,要思考教学问题,把握课改重点,采取教学策略,促进教育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改思考。
小学数学教育,无论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活动还是教学评价、教学实践,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新的“教研教改”理念也在教学环节中逐步渗透和深入,根据学科性质和学生成长需求,教材内容编排有所侧重。我觉得,小学数学具有“与生活联系密切,内容开放,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建立学生主体地位,探索式学习方式明显,注重创新思维培养”等特点。笔者现就新课程理念下的一些教学问题粗谈几点思考,与同行商榷。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以课程内容学习活动为主线,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练习等方面,应该把握以下要求:
1.要深化理念认识,立足教材内容。小学数学内容要求我们要树立新教材观,灵活运用教材。现行教材经过了历次改革,融合部分国外课程及教改成功的经验,结合义务教育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特点,具有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学习氛围等性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性与感性协调发展。
2.要注重角色转变,精细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前提下,要联系生活,在数学中创设童真童趣教学素材,注重学生情感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学生差异,安排教学内容要有“弹性”,应在过去已有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灵活运用,选择探究式教学手段和体验式学习方式,有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从新课程改革思想看,小学数学要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1.注重联系生活。农村学生对数学有一种畏惧感,觉得数学遥远,无法触摸、感知,太抽象,不容易理解。
所以,教学时,要尽量提取学生生活中看得见、用得着、听得懂、体会得到的内容,举出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深化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信心。2.注重主动学习。新课程改革体现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主动、全面、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保证人才规格的多样性。按学生是主体、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开展合作式、探究式、自主式、交流式的学习方式。
3.注重课堂活跃。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由被动学习向探知科学转变。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设疑诱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转变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丰富生动、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动手实践、尝试练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1.教学内容生活化。密切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提供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教学应与学生生活充分融合,让他们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和探究数学,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是实践再创造。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科学研究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就是“再创造”。因此,教学时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形成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实践数学、运用数学”。
3.教学评价多元化。新课程要求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即时评价与长期评价来评价学生,但并不表明要完全抛弃考试分数。新课改要求不能把考试分数当“靶子”,不能让“形而上学”泛滥,要把形成评价与考试分数有机结合使用,学生好的、正确的、新颖的观点,应肯定和表扬,要注意表扬与批评的有机统一,注重学习成果评价导向。
数学是社会数形交流的语言,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应立足学生数学思维“转化”,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数学思维品质。数学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有教学评价、教学实践等方面都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中,教师能不断思考教学问题、把握课改重点,采取教学策略,依照数学本身的发展规律来构建生动、优质、高效的教学课堂,就会不断提高数学教学实效,促进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峰数学课:亮出你精彩的结尾[j].小学教学参考,。
[2]邢宝志小学数学教学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j]教改研究,。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篇十四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新课标的教学精神符合当前社会人才要求。为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传播这种精神,本文以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为载体,从有效教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氛围和发挥学生个性这几个维度进行了探讨。
一、概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而且还需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性的控制。有效教学的宗旨是提升教师的工作质量,在提高工作质量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在新课改下,这种教学理念越发明显,在这种教学氛围下,有效教学主要包括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心智的全面发展,学生情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激发自我学习兴趣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任务就是挖掘、培养、发展学生的巨大潜力,而这种潜力应该从小培养。
在新课标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为此目标不断努力,也求日常教学工作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有效性,在课堂中不断体现出时间与效益的有效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时常找不到章法,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拼命地讲,而学生在下面认真地学,岂不知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需要一种坚持的精神。现在的小学生大凡都缺乏这种精神,如果还用传统的方式,刚开始可能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到后期,定然会导致学生的整体成绩的下滑,教学成果没有有效发挥。新课标小学教学是教育教学课程观念上的改革和教学策略上的革新。这种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主题传播的作用,与学生直接发生联系,新课标的教学精神,培养的人文理念应该由教师将其潜移默化地传播到学生的思想中去。所以新课标下,教育教学工作成果高低的主要环节还取决与教学老师。如果教师还没有真正领悟到新课标的教学思想,或者是已经领会了教学思想与目的,但是不知道具体的操作方法,那也就无从谈思想传播,更不用说对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应该丰富而且多样,并且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虽然教学过程追求多样性,但是教学内容主题应该不变,需要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方法”“解决问题方法”“情感态度”四个维度去出题与教学思维引导。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和解决课本上的基本数学问题,而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这些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将其联系到实际生活,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去解决生活中数学应用技能,并加深对数学的了解,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其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我们都知道口算不是在课堂上能够练习出来的。为了陪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可以在课堂上教其方法以及基本算术然后布置其家庭作业,让其随同父母一起逛市场,然后在买卖过程中让学生对其进行应用,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家庭生活实际作业,但是这种小事,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数学教学课堂应该有个和谐的氛围。
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初级小学教育,教育教学的过程都应该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氛围的关键。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的教学对象,而老师是教学主导。小学生都比较聪明可爱,天真无邪,我们除了在教学知识上给予其帮助外,在课外活动、课间时间对其生活进行关怀,让这些学生在心里可以真正喜欢老师,这样就能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来。学生也不会因为教学内容的难度而感觉到恐惧。除此之外,作为老师,作为孩子的长辈,也在日常的教学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
四、发挥学生自主特性。
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导者,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以学生自己的主观意识通过动手、动脑等主动去获取知识的一个教学过程。比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中,我们应该讲解长方形、正方形等基本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让学生自主去学习探究由基本四边形组成的多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推演出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等教学内容。
合作学习是以自主探究作为基础,如果人没有自主探究能力,那就谈不上是合作交流学习。例如在学习几何《圆》时,可以从日常的车轮进行引导,可以先设计了一组马拉车的图画,车轮的形状各异,可以有正方形、正多边形、圆形等不同的形状,整个画面要求活泼有趣、直观形象,然后再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对车轮的形状进行讨论,请各组成员自己动手整理、归类,并派代表汇报、交流整理物品的新感受,以此来完成合作教学工作。
总之,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应该遵循社会现实,将教与学引入到实际生活,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篇十五
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是师生间的双向活动。无论是学生的变化、课程的变化、教学形式的变化,还是考试的变化都足以引起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改变。因为任何一点变化都可能影响教学成效,教师要时刻紧绷思想井绳,随时准备对教学的实施做出调整,灵活机动地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笔者就初中数学新课改下教与学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反思,以期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
1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
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学”不时地做出反思,使学生以更好的思路和方法进入后一阶段的学习。首先,要求学生作好课堂摘记、作业反思、考试分析等。课堂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使其学习活动有了目标。在作业中认真反思,尤其在教师批改之后,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解题情况,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每次考试之后总结自己的阶段性成果,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定下新思路和新目标。其次,由于课堂教学是学生开展反思的主阵地,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学习。
1)在回顾问题解决后反思,进一步升华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获取知识后反思解决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提炼出应用范围更广的思想。反思所解问题的结论,并在反思中形成新的知识组块。
2)在集体讨论探究中反思,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交流,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过程。
3)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劣,解题中不要满足于解对题,而要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提高学生思维创造性水平,深化对问题本质的认识。
2加强教师对“教”的反思。
1)摒弃旧的教学观念,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改变自己在以往课堂教学中主角的身份,将要讲述的内容编好“剧本”,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演绎,自主、合作地获取知识,使教学过程由指令性操作活动向自主性探索实践转化。《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对新事物的学习,除了自身感兴趣外,还要使其体会到学习的必要性和价值。如教学《探索规律》一课时,老师可提出问题:日历的套色方框中的9个数之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问题的提出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初中数学新课改下关于教与学的思考朱宏伟(重庆市开县温汤井初级中学)动机,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一步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这才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真正将课堂的主导权还给了学生,且使整个教学氛围轻松愉快,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2)备课要做到“新、勤、准”。老师只有认真钻研教材,为集体备课和学习材料的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成功开好课、引好题,使学生进入预设的教学情境之中。新,要注意新旧教材的对比,把握新教材的新要求、新动向,力求使学习材料的设计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勤,老师备课要常备常更新,不可照搬教案,也不可吃老本,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准,老师备课要针对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针对于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唯有准确把脉才能对症下药,从而药到病除。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时,老师可紧紧抓住“训练学生各种运算技能”这一主干,对全章教材进行整合,效果比课本的做法更好,学生对加减的算法掌握也更好。另外,老师还可充分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辅助工具开展教学,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3)尊重个体差异,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基于“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承认差异,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做到不挖苦、不讥讽。相反在问题情境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中,都要尽可能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处在民主、平等、宽容的教学环境中,确保他们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主动探究的心态,常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欲望。如在学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后,老师可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给出方程编写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并让学生交流评议,这样有能者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理解不深者也可以仿照例题的背景通过借鉴书本来完成,充分照顾到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
4)常回顾自己的教学,借鉴他人可取之处。教师应时时回顾自己的教学,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及时梳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生的表现,并根据学生日常检测情况对教学做出调整。一节课或一个阶段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应想想这阶段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目的是否达到,学生是否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应时常走出课堂,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吸收有益的养分,尤其是优秀教师的优质课,要学会“拿来主义”,多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这种方式能不能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通过不断的比较和总结会让自己受到很多启发,从而促进教学,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5)科学全面评价每位学生。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要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不以考试成绩的高低单一地对学生做出评价,而应综合考量、全面观察,才是对学生负责任、有价值的评价。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让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不懈地追求,不断地探索和攀登,从而实现评价真正的目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篇十六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在下面的几个方面做了点点尝试:
一、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众所都知: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首先,我觉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例如:带领学生大扫除时,我与学生一道擦窗子,抹电扇,重活我领头做,有危险的工作我单独干,这样大家个个积极干,总会出现热火朝天的场面。锻炼时,我与学生一同打球,做游戏,赛跳绳,人人都会积极参加锻炼。升国旗时要求学生站正行礼,我首先自己严肃认真,站在队伍里我就端端正正,学生也就自然照样守纪律了。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记得有一次,小预备铃声响了,我象往常一样,拿着书往教室走去,走到教室门口,原来喧闹的教室“刷”地一下就安静了。看得出这里刚发生一场“战争”,教室门边的一大块地上到处都是纸屑,我没有批评他们,也没问是谁扔的,弯下腰就开始捡起来。孩子们慢慢聚拢来,一个,两个,三个,大家一起动手,教室很快就干净了。我什么话都没说就接着上课了,整节课上,同学们都很认真,教学效果很好,下课后,两个坐在门口的学生主动跟着我进了办公室,承认了错误,表示了改错的决心。(原来,他们为了一点小事闹起了矛盾,互相撕了对方的本子,并赌气的扔了一地)。另外,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好大量的准备,备好课,做好课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觉得要学生守的规矩,我们自己要做到,只有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因此,我们老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用我们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影响他们。用我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我就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和我们浏阳近几年来的财政收入等数据让学生进行读数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我们家乡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我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我告诉学生: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教材中,还有许多象“你知道吗?”的小知识栏目里的小知识,既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第八册教学小数的意义时,就有一段小知识是这样的:“你知道吗?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这个小知识就能起到既让学生学到有关小数的有关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为有我们伟大的祖先而自豪、并树立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大的作用的,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好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如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所有家庭在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里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让学生们谈谈我们该怎么办。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又如,学完小数的加减法后,我让学生开展“当一回小管家”的活动,要求同学们每天晚上问一下爸爸妈妈当天的开支情况,用一个表把每天开支的各个项目、金额记录下来。记完一个星期后,让大家计算一下自家每天花多少钱,一周花多少钱,照这样算一个月要花多少钱,爸爸妈妈一个月有多少收入,通过计算、比较、谈谈你的想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让学生了解了家长的不容易,从而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其必要性、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篇十七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作者:王克文。
工作单位:湖北省石首市大垸乡焦家铺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434400。
联系地址:湖北省石首市大垸乡焦家铺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13593816790。
email:wangkewen6@。
个人简历:本人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在平常的时候喜欢看一些有关教学和教育方面的书籍,并希望能和所有的教师朋友共同探讨教育方面的问题。
论文未发表,属于自己创作。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篇十八
新课改正在教学领域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依靠实际生活,优化教学资源。
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12,再去掉10,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注重感性教学,体验学习乐趣。
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三、创设学习情境,感受学习魅力。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了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大嘴,做着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碰面了开始对话:大青蛙说:“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3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自豪地说:“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56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的过程。同时,老师利用学生的表演,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篇十九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实际作用受到不小的冲击,虽然数学作为我国小学的优势型学科,相比国外的学生已经领先。但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是,课堂的教育效果其实并没有占到太大的作用,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效率地下,学生多以课后作业和题海战术来弥补课堂上不能及时消化的内容。当前来说中国的数学教学水平虽然能保持平稳,但不少教师对新兴的教育形式还有理解的误区,在教学能力上仍然有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其实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冲击之下已经跟不上时代脚步,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很大成都上已经可以摆脱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急需要抓住新课程的发展契机,不断地提升自我,从学生的情况出发,满足现代小学课堂教学的要求。
1.新课程背景的要求
(一)新课程需要学校和教师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以学生学习的基础能力和拓展思维为前提,全面提高小学学生数学的能力,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了解数学,懂得数学的教学意义和作用,以数学的学习为出发带动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设计理念和课程安排,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出发,让学生能够更加扎实的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成绩有客观、科学的评价,认真的做好教学安排,对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兼顾,整体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不能有偏袒和照顾思想,做好教学日志、合理安排内容、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四)新课程背景下还要求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善于利用情境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打造理想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推理能力,多元化的教学开发学生多角度的解题方式[1]。
2.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在一些发达国家比较常用,但是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可见教学本来就是有章可循但不生搬硬套的。但是不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有效”和“课堂”这两个关键词,特别是对有效的理解,就是因人而异的,而课堂又对有效的应用进一步的限定了时间和范围。所以,课堂有效教学可以解释为在课堂中教学提高工作效率、强调过程细节和目标内容的现代化教学管理模式,它更关心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所得到的进步,课堂上的利用率和教学手段是评判的标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是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好坏的依据。
3.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3.1提高教材内容的成效
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课本内容相对比较重要,因为所学的公式和法则都依托课本的陈述。数学教材的概念性承载能力强,是教学的主要理论来源,缺少了课本学生很难从其他地方获得系统和严谨的指导,因而新课程背景下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实现空间。对于教材内容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意图和目的,了解和领会教材的基本走向,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方法,就能更好的利用课堂的时间,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对于教材的范围和限度的掌握,也不至于让教学进度失去控制,教学时浅层的就带过,深层的就挖掘,把握课堂节奏,提高学生关键知识的学习。
3.2适当结合情境教学法
集中注意力,学生进入所设立的情境更好的理解数学的本质。特别是通过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来给学生出题,引导学生去进行一些数学以外的行为来实现数学的运算。学生会自己作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在丰富的想象中解决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观察和记录学生比较能够接受的故事,设立一个连续性的情节,在不同的课程中慢慢推进,也让学生的记忆和应用形成逻辑的关联性和延续性[2]。
3.3营造有效教学的氛围
教师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对于还处于懵懂状态的小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不健全,学校应该多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从学习、生活和游戏等各个环节上加以保证。不能以学生在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好坏,自由、平等、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提高学生成绩,不论是学生与学生,还是学生与教师都应该相互交流和学习,学生才会主动的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融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条件,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融入学校的前提。
3.4学生互助小组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初探》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新课改下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篇二十
近年来,人们对于素质教育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早期教育思想更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关注,小学数学是素质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和改革思路开始被社会广泛关注。尤其在新课标实施后,经过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小学数学教育已经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难以解决。本文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入手,深入分析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新课标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希望能有效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水平提升,并为广大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借鉴。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各学校的广大教师人员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原来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逐渐被淘汰,师生关系也显得更加民主和谐。
但随着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改变,在其实施和改革的过程中,仍表现出诸如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尚未得到全面落实、教学资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教学方法传统呆板、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实效差等问题。由此也证明,新课标下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还有一些明显不足,目前仍处于改革初级阶段,今后的深入改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一)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发展。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教学就是“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新课程标准实施后,对教学要求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进取心和学习性都不强,还是犯了“穿新鞋走老路”的错误,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较差,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陈旧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数学教学与实际联系不足。
在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都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状况,就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备课、上课,而且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强,这一脱节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即使在新课标中,教师也未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导致新课本与教学老方法不融合。
(三)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严重失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学校的年级教师都普遍存在素质不高的问题。在新课标下,教职人员的整体素质并未跟上新时代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任课教师仍旧把教学工作当成一种任务,缺少教师责任感。学校的领导管理水平也较差,缺少必要的监管,甚至监管不到位,导致新课标教学成为了一种应付上级检查的形式,而没有真正将教学改革提上日程,使教学改革和实际教学质量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
(一)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营造学习气氛。
新课标实施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摇身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了教学过程的组织、引导和合作方,不再占据主导地位,数学教学也已演变为一种数学活动的教学。新课标主张将数学抽象问题具体化和生活化,通过模型等方式来解释和应用,营造真实且紧张的学习气氛,教职人员尽量通过生活情景模拟的方式来创设条件,提高其真实度,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身为教师的小学数学教职人员,首先要认真读懂教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特别是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教学中,切不可为了追求形式,而盲目地进行预想,否则会适得其反,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自主活动,提高学习乐趣。
在新课标对小学教学提出一定的要求之后,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点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自己动手体验能力入手,合理设计以“自主探索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案,再配以用合作交流的模式来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共同讨论,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思维开阔性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找出自己的解题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做到探究情境设置简单化,探究内容精华化,探究过程直接化和探究方式灵活化,以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获得超价值的知识能力。
(三)重视激励评价,培养学习态度。
在新课程标准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的'基础上,尊重其个性化的表现,有效实施“因材施教”的灵活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中展现自己,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方面的随时发现,并及时、适度、多样地对个体学生进行恰当的激励性评价,能快速端正其学习态度,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评价要客观,鼓励要有方。不能盲目地进行表扬,而应该将重点放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的情况中,身为教师一定要知道,只要方法是可行的,不管是笨法还是快速法,都应予以鼓励。
(四)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还原课堂教学的朴实面目。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也发生了新的变化,需要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重新去理解和把握总体教学目标。不能将新课程标准随意曲解和误读,让原本朴实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面目全非。
在此过程中应该注意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能滥用鼓励和夸奖,不加干预放任学生“放羊式”的自主学习,在合作性学习方式中只流于表面形式主义,将主动探讨变成实际应付,不能产生实质性的收获。
总之,在新课改中,教育核心理念发展已经转向学生这个主体。开创新的教学思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学习方法已经成为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通过新课改尝试教学阶段中发现的问题,大胆转变数学教学的传统方式,制定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
【参考文献】。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978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