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种推动社会进步、改变生活的重要力量,我认为创新是不可或缺的。总结需要有一个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时也要对自己的不足有清醒的认识。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古诗词教学心得篇一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很热爱教学,并且深知古诗词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也是幼儿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将古诗词教学融入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关于幼儿园教学古诗词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第一,创造适合幼儿的环境。幼儿是没有耐心的,他们只会短暂地集中精力。因此,我在教学的环境中,会创造出一种轻松愉悦、有趣味性、有互动性的氛围,采用手工、认知游戏、晨间会等等方式,让幼儿对古诗词有更深入的认识和兴趣。这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让幼儿乐在其中,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借助儿歌、故事等方式开展教学。幼儿时期是语言的敏感期,他们对于声音和语言的吸收是非常快的。因此,我会利用儿歌、故事等方式,将古诗词与幼儿熟知的歌曲、故事相结合,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古诗词的故事含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
第三,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差异。每个幼儿的接受能力都有所差异,有的幼儿可能很擅长语言表达,而有的则不太擅长。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发掘每个幼儿的特长和优势,给予每个幼儿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古诗词的乐趣和自豪感。
第四,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古诗词虽然内容是几百年前留下来的,但是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弘扬的是孝亲、友爱、勤奋、诚信等传统美德。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培养幼儿的美德情感,引导幼儿主动向上,养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让幼儿的人格健康全面发展。
第五,与家长配合,共同推进教育。幼儿教育并不是仅仅在学校中完成的。家庭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学习,我会在课堂上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让家长更深入了解幼儿的学习状况,也可以在家中配合我进行课程的巩固和帮助,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总之,古诗词教学应该深入浅出,以适合孩子们的方式进行,开展课程之余,还要让孩子们感受到这是一种爱国主义和民族责任的表现。通过营造积极、活泼、富有特色的教育模式,我们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并且激发孩子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也将为每个孩子的心灵成长注入一股新鲜的动力,为我们的社会构建一种更加美好,更加和谐的文化环境。
古诗词教学心得篇二
初中青年诗歌教师听课活动已经圆满结束,这次活动为我们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作为一名诗歌教师,我深受启发,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真可谓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在诗歌方面的一点听课感受:
在听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2、善于利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诗歌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
这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听课我发现教师的教学理念都发生了转变,都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整个课堂还给了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教学中互动模式多样,多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或创造一个语境,让学生展开联想,激起了学生们对诗歌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在这次听课中我发现课前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较好的,课堂都比较成功,老师们大多数从自身的生活着手活跃课堂气氛,得学生们的喜欢。
我认为大多数的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到位。课程开始后,从单词的讲解,到听力练习,再到对话讨论,一环扣一环可以说衔接得非常自然,学生们都能很好的理解,并且在每一环节和环节之间的过渡中都在反复应用本节课的语法重点,很多老师还打破常规,大胆创新,改变课本原有的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紧迫感,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同时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问题去思考,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课?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能拉近距离,不断进步。
古诗词教学心得篇三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那就是:
首先是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并且是小学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体现年段教学目标。
是不是仅仅把课文当成了教学内容,要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找好三个点来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的能力。
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生动活泼的学,包括恰当有效的合作学习;老师的作用就是导学,看指导是否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上。
是否做到省时高效。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就具备了一堂好课的条件。
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跟原来的实验稿有哪些区别。从课程理念的调整、教学目标的升和降、教学建议更加明确具体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明了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省时高效,整合简约”。
(1)在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出现偏向人文性的倾向。
(2)教学目标阶段性不明,都在分析内容上用力,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现象严重。存在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赏析课。对教学内容进行繁琐分析,没有深刻把握年段目标。
(3)字词教学普遍有所忽视,应做到该识的识、该写的写、该积累的积累、该解释的解释。
(4)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浪费在过于细抠深挖课文内容上,往往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5)口号提的太多。小学语文要主要把握语言文字的教学,提倡百花齐放。
(6)儿童阅读还没提到日程上来。
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教学,我发现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于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中,应真正的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思考。
(1)继续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总的概括为低年级学段目标是:字识得巩固、写得端正;能正确朗读;在背诵中积累词句;敢于说、乐于写。中年级学段目标是:有初步识字能力、把字写好;加强朗读学习;继续加强词句训练,加强段的训练,向篇过渡;多读书、重积累;自由表达、有内容、有真情;在口语交际中要听得懂、说得通。高年级学段目标是有较强识字学词能力,吧字写美观;会朗读、默读、略读、浏览;在词句段练习基础上加强篇的训练;会写记事作文、想象作文、应用文;在讨论中有较强的表达和应对能力。
(2)把握好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小学课本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学生阅读数量要增加,且要经典;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进行语文训练。要从课文提供的语文材料出发找准三个点。既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3)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母语的兴趣。
(4)小学语文目标要明确恰当。
(5)牢记语文学习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过分地依赖课内阅读,把培养阅读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分析课本阅读上,由于量小,则不能产生质变,即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地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知识,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6)教师要时刻学好反思。伴随着反思才能进步,才会有发展,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古诗词教学心得篇四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它既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陶冶人情趣的有效手段。在学校的课堂中,教师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能力。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古诗词教学的秘笈和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现在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精选适宜内容。
教师在设计古诗词课堂时,建议精选适宜的内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古诗词的教学。可以根据课程要求,挑选符合季节或主题的古诗词,避免过于复杂或抽象的作品,尽量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教学中可以借助古诗词欣赏、诵读、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发学生的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第三段:注重形式与内涵并重。
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形式美和内涵美同等重要。教师除了侧重学生对古诗词的语言感受外,还要注重其多维的文化内涵。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着优美的语言表达形式,更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比如,可以通过文化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古人的思想、风俗、生活习惯、道德观念等,让学生通过古诗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第四段:互动参与与评价。
鼓励学生的互动参与与自我评价,是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例如学生互相朗读诗词、独自感悟、小组合作分析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通过听同学表演、互相点评或小组展示等方式,提高自我反思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和兴趣。
第五段:结语。
总体来说,古诗词教学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的培养,通过各种适宜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欣赏、分析、理解和传承古诗词的意义,提高其语言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为此,教师应该不断寻求方法、剖析规律、探究趋势,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让古诗词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促进文化自信和国家形象的提升。
古诗词教学心得篇五
优秀作文推荐!初中青年诗歌教师听课活动已经圆满结束,这次活动为我们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作为一名诗歌教师,我深受启发,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真可谓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在诗歌方面的一点听课感受:
古诗词教学心得篇六
在听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几个共同特点:
2、善于利用多种手段辅助教学,使孩子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
3、教态亲切,表情丰富,在课堂上能轻松,活泼,潇洒地进行授课,富有艺术性;。
4、有扎实的诗歌基础知识作为后盾,词汇丰富,课堂充实。
古诗词教学心得篇七
古诗词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之一。它们大都具有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的特点。在语文教材中小学、初中都会渗透到,而且每一个学期都会有。可想而知,古诗词教学的重要。
我认为,在学习古诗词中,要欣赏诗词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础。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会。这也是我在这次学习后的一点体会。
怎样更好地组织教学,让孩子们领略古诗词的美首先要让孩子们反复吟诵,感受语言美。古诗的语言精确、凝炼。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
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古诗的形,读出古读的神,读出古诗的味。用z老师的话讲就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诵读,就是因声解义,因声传情,因声求气的诵读,就是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的诵读,就是眼与口谋,口与耳谋,耳与心谋,心与神谋的诵读。从这个意义上讲,古诗的美有50%是吟诵出来的,是朗读出来的。
其次,深入理解,体验情趣美。古诗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例如《村居》一诗教师通过散文诗似的语言感受到春天,又能让学生从教师如诗的语言中得到熏陶。孩子们的生活经历是再学习最大的资源库,教学中启发孩子巧妙联系自己的生活记忆,孩子们从教师、学生的描述中唤醒对春天的记忆。利用以往春天的趣事放风筝为依托,奠定起春天真美的情感基础,顺理成章地进入春天这个美好的情境中,在学习古诗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感悟到诗中的乐趣,情趣。
最后,拓展延伸,领悟意趣美。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这次的五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好地进行了拓展延伸,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时间虽短,收获颇丰,让我对古诗词吟诵有了全新的认识。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留心做一个有心人,我的古诗词教学之路会越走越敞亮。
古诗词教学心得篇八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思考如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美,更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内涵。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些教学秘笈,下面将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第一段:导入。
我认为古诗词教学的导入非常重要。可以选择一段诗词、一幅图画或一段音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和感受古诗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以《静夜思》为例,我会先引导学生欣赏一幅寥寥几笔的夜景图画,再让学生听一段轻柔的钢琴曲,最后再读诗。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更容易理解。
第二段:注重历史背景。
诗词是文化遗产,每一首古诗词都有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以《满江红》为例,我会让学生了解该诗句出自明朝嘉靖年间,通敌降清的叛徒严嵩被起义军所杀的历史背景,从而深入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
第三段:重视韵律与节奏。
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是其独特之处,也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把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引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比如,让学生用歌曲的方式演唱古诗词、用舞蹈的形式展现韵律节奏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自然地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第四段:培养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采取了很多方法。例如开设古诗词朗诵课堂、设计多样性的听写等,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加深对古诗词的了解和感受,从而慢慢地培养出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五段:课外拓展。
除了课堂内的教学,在课外拓展也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我安排学生到诗意的山川河湖,感受诗词描绘中的自然风光,了解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和创作背景,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与古诗词有关的故事、绘本等形式,增加对古诗词的了解。
总体而言,古诗词教学需要注重历史背景、韵律与节奏、阅读兴趣和课外拓展等多个方面的培养。通过这些秘笈,我相信学生的古诗词欣赏能力会有所提高,营造出更多欣赏美好诗词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优美的中华文化。
古诗词教学心得篇九
每一位授课老师以配乐、吟唱、朗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中华古诗文诵读成果汇报演出,这几堂课让我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唐宋、明清的历史脉络,尽显古今诗文的博大精深、醇厚芳香,散发出浓郁的书香气息,荡气回肠,令全体老师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总而言之,从这样一堂集古典与现代、文学与艺术之美于一体的课堂中传递出了中华文化的神韵和不朽魅力,并足见各位老师的功底之深厚!
这次活动有省内特级教师设计全新的观摩课,各位老师虽然授课的风格、运用的教学艺术各有特色,但每位老师都展示出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将我们带到经典诗文教学的神圣殿堂,让我们回味无穷。每一场报告都呈现出老师们精湛独到的教学艺术,一个个教学案例让我们感到真情荡漾,自然流畅,活泼生动,受益匪浅。其中让我深感眼前一亮、受益匪浅的是黄吉鸿老师上午讲座,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熟悉让我们深深折服。
整场报告中他旁征博引,妙语如珠,他对古诗词文本独到的理解与深刻的解读,是我在过去的教学中所不曾用心关注过的,这一点让我们望尘莫及,带给大家的震憾是无穷的。张英老师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听课的人如同走进了一个诗意的天地,整堂课中,张老师始终是如此的沉稳,一字一句,细细推敲,优美的视频,生动并带有回味的声音将学生们慢慢地带入诗境中,学生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到了古诗文的经典魅力,同时用朗读、吟诵、想象、小练笔等教学手段更是将诗文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这四个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看似简单,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极大的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既弄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看到各位名师的风采,使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的心中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了一种新的感受和认识,多了一层深刻的理解。再反思自己的工作,还缺乏更多的思考与钻研,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要想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就必须要注重充分挖掘文本,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脚踏实地,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也只有这样,我们方能点燃和引发教学的火花,不断提高教学的境界,谱写美丽的教育人生。
古诗词教学心得篇十
教师的教态很重要,在讲课过程中,要做到语言清晰,语速适中,声音洪亮,不但学生听得明白,听课人也会觉得赏心悦耳。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决定了一节课的成败。第三位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说话抑扬顿挫,感情很丰富,语言和蔼,亲和力强,这样易于低年级学生接受。虽然我也是教二年级的,但我在讲课时没能做到这些,说话语气平缓,经常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是我需要我改进的地方。
教学时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我们才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新老师,我们没有教学经验,需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很多。老师就是变教边学,跟着学生一起学习并成长。
通过这次的集体听课活动,我对新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教学改革就是创新,观念的更新是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先进经验。
2、努力开发多方面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上课时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我个人在听课中的一点体会和心得,我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积累经验,在学习的基础上努力钻研教学,让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
古诗词教学心得篇十一
根据课文的不同情况,我把范读分为以下几种:
叙事性课文有时放在解题后范读,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时讲完课文后进行总结性范读,给学生完整的印象,使其融会贯通。
有些课文重点段的语调较难处理,有的是衬托人物内心活动的地方,学生对语速不好掌握,教师应对就选择这样的段落进行范读。
对于关键性的语句,声音重轻强弱难以处理的语句要范读。
语文课应着重教给学生吸取知识的方法,吸取精华部分,扩大自已的知识视野,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既有社会科学知识,也有自然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生活、社会和历史,学生通过阅读吸取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
2.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刻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也已有了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感情朗读,可使自身思想与教材内容产生共鸣,使学生能“走”进教材,设身处地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从各方面表现了人类的创造精神和审美过程。因而,教师要根据文学的审美特性,通过语言文字反复朗读,将文学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形象渗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一种沁人肺腑的情感陶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如果只是一味地齐读,个别读,则会显得十分单一,乏味,势必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如领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轻声读、评读、快速读、竞赛读、配乐朗读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评读、竞赛读和配乐读。
评读可以是自评或他人评,可以是老师评学生,也可以是学生评老师。既评朗读的感情,又评朗读技巧,长期坚持这样训练,就会找到朗读的感觉,逐步形成良好的朗读意识,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有很大的作用。
学生的好胜心较强,采用竞赛朗读,不但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还可以激发他们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精神。
例如教《草原》一课,为了使学生深入体会中心,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老师让学生听配乐朗读,在优美的音乐中,在脑海重现课文中叙述的优美意境,使学生沉醉于祖国江山分外妖娆的美感之中。
在教学中,教师由于受统考升学率的影响,往往会重写轻读,狠抓字、词、句、篇的落实,把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挤掉了,结果造成学生朗读能力低的现象。我在教学中,坚持把“朗读”放在教学的一定高度,并加强朗读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加强朗读教学和朗读训练决不是绊脚石,而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金钥匙。
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放录音带、组织学生认真听读,要有明确的要求,听什么内容,教师要告诉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读的效率。
教师可以从吐字发音、理解内容和技巧等方面给予指导。朗读时吐字发音,要尽量做到正确、清楚、规范。理解内容的指导,教师首先要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意图、人物性格等,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也很重要,主要是对声音、停顿、快慢、语气、语调等的指导。
教师制定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时,要辅之朗读计划。全书中那些是重点指导朗读训练的文章?这些文章各具有什么特色?哪些是全文指导?哪些是片段指导?都要事先安排好。在朗读基本功的训练方面,本期要达到什么要求等,都要明确提出来。只有朗读计划周密,教学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课内阅读要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博采众家之长。首先要激发兴趣,使学生有阅读的欲望,想阅读。二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随时能读到好书。三要教给方法,如浏览法、摘抄法、剪报法、批注法等等,促使学生养成动笔墨、动工具书、动脑子的良好习惯。同时,再定期举行一些诗歌、散文朗读比赛或朗诵会,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形式。
总之,语文学科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长此下去,学生的读书能力以至说话能力、写作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必能实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这一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古诗词教学心得篇十二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和一首词《渔歌子》。
《乡村四月》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蚕桑又是插秧,突出了“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范成大。诗人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以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种田地的情景。展现了农家夏忙时热烈的劳动场面,塑造了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尤其是后两句写得意趣横生,意味深远:那些孩子们,他们不会耕地也不会织布,但却在茂盛成阴的桑树下学种瓜。这些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十分有趣,也颇有特色,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诗人对热爱劳动的农村儿童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张志和。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看,初春的远山刚蒙上几分绿色,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鸶在山前低徊,粉红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渔翁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绿原、白川、子规、烟雨,作者寥寥几笔就把江南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
(2)“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才”“又”平实的用词,充分地说明了农民的劳动的繁忙紧张,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心赞美之情也体现无遗。
(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生动描绘了乡村里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
(4)“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一个“学”字,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5)“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这两句点明时间是在春季,正是鳜鱼上市的时节,地点是在西塞山前。全句为: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桃花盛开,白鹭飞翔,碧波粼粼,鳜鱼跳跃,好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
(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语不须归。”全句意思为: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悠闲自得之情溢于言中。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耘田、箬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1.“词”这种体裁在教材第1课已经出现,教师应事先了解一下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是否会背诵一些词,对“词”有哪些了解。
对于古诗,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课前,如果有条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查阅作者翁卷、范成大、张志和三位诗人的生平、诗歌特色,诗的创作成就,以便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容,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准备挂图。
2.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田园风光,内容浅显,生字不多,应当指导学生先自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为画面,读中感悟,体会诗中意境。教师可重点点拨《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可对词的知识再稍作介绍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学。
教学第一步,可让学生自读古诗词,对照诗词后的注释,想一想诗词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然后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再要求学生把诗词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使学生对诗词的意思有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比如有的小组可以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画笔描绘下来,画好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重点说说画了什么景物,他们的色彩、形状、位置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画。本小组的同学做出评价,看是否把诗词中的景象描绘了出来。无论学生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只要可以激发想象,能够加深对词句的理解,教师都应鼓励,并给以必要的指导。
第三步,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有条件的可配上优美、舒缓的乐曲,渲染气氛,达到在朗读中加深体会,在朗读中获得审美感受,在朗读中自然成诵。
3.注意诗的语言的丰富意蕴。如《乡村四月》中的“才”“又”二字,《四时田园杂兴》中的“也”、“学”二字使用都简洁传神。《乡村四月》和《渔歌子》两首诗词色彩明丽,其中写颜色的词语有很多,如“绿原”、“白川”、“青山”、“白鹭”、“桃花”、“青箬笠”、“绿蓑衣”,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4.课后,可以动员学生从课外书中寻找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练习朗诵、背诵,为后面的“展示台”做准备。
5.关于识字写字,“蚕”、“桑”、“蓑”、“塞”的声母是平舌音,“昼”、“箬”的声母要读准翘舌音。识记字形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以前掌握的方法帮助记忆。教师重在引导交流识记方法。要及时表扬识字巧、写字好的同学。
1.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2.范成大(1126—1193)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宋四大家”。存诗1900余首。诗中忧国恤民,多有佳作。官至参知政事、资政殿大学士。曾奉命出使金邦,坚强不屈,不辱使命,几乎被杀。使金途中所作绝句一卷,表达了渴望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主义思想。诗人在晚年回到苏州石湖开始过起隐居的生活,根据自己在农村的生活写成《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每组12首。这些诗反映了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和生活以及民生的疾苦,内容极为丰富。这里选的是《夏日》中的一首。其词亦风格多样,颇具情致。著有《石湖居士集》、《菊谱》、《梅谱》等。
3.张志和(730?—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州金华(今浙江金华市)人。十六岁时,举明经。献策于肃宗,令待招翰林,授左今吾卫录事参军。后被贬官,不再复仕,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著有《玄真子》。今流传《渔歌子》五首。
4.词牌词的调子的名称,如“西江月”、“蝶恋花”。词调是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渔歌子》就是写渔父的,《忆江南》,就是写对江南的回忆。但是后人所写的《渔歌子》、《忆江南》,其内容就和渔父、忆江南无关了。有的词牌对于句子的多少、句式的长短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但与声情、词的内容无关,所表示的仅是词的句式、平仄和用韵。起初,只是以某一词牌的代表作品为模式,按照它的句式,平仄和韵律来创作词。后来,就有人把各种词牌的句式、平仄、韵律标出来,编成词谱,供他人照着填写,所以创作词就叫填词。词牌既和内容无关,有的作家就在词牌之外另注明词题,如苏东坡《江城子(密州出猎)》。也有的在词牌下作一小序,如辛弃疾《摸鱼儿(淳熙己亥)》。
5.拓展阅读:
过故人庄山居秋暝。
孟浩然王维。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古诗词教学心得篇十三
近年来,古诗词在青少年中重新引起了关注。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古诗词不仅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情感,更是一扇窥探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其深邃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同时也增长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古诗词美不仅在于其文字之妙,更在于其意蕴之深。通过研读古诗词,我发现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意义。比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对成功和追求的描绘。古人通过这样简练而深沉的文字,表达了对于追求的坚持和对于事业的执着。这种执着精神,值得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去学习和借鉴。通过阅读古诗词,我学会了这种精神力量,激发自己更加努力地追求梦想。
古诗词之美,还在于它的艺术表现形式。诗词是一种紧凑而优美的文学形式,它采用的语言短小精悍,意境深远。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通过在极简的文字中营造出的意象,使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韵律。这种以诗意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富有想象力和艺术性,让我感悟到了文字的魅力和表达的重要性。
古诗词的学习,也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入了解。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了解了中国古人的思想、生活和情感。比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对生命流转和光阴消逝的表达。古人通过形象的描写和比喻的手法,抒发了对于光阴流转和岁月无情的感叹。这种深邃的情感和对于生命深层次的思考,使我受到了启发,学会了对生活更加珍惜和品味。
古诗词的学习也使我受益于自身的文化素养的提升。作为一名学生,学习古诗词不仅让我接触到了经典的作品,更让我学会了欣赏和品味。通过研读经典的优秀作品,我学到了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和角度欣赏一首诗词。正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首词具有明快活泼的风格,既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又展现了文人对于时光的感慨。学会欣赏古诗词,使我对于文化艺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增强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力。
总的来说,学习古诗词不仅是学习一种文学形式,更是学习一种精神和一种文化。古诗词的深邃意蕴、艺术表现形式、文化背景以及对个人素养的提升,使我受益匪浅。古诗词之美,正如一首绚丽的诗,不仅给予了我极大的艺术享受,更使我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感知到了人生和世界的美妙。因此,我相信学习古诗词会对于每一个人都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
古诗词教学心得篇十四
这次有幸参加了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为期四天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为主题的32学时培训。聆听了xx和xx老师的关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古诗语教学的讲座及xxx五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受益匪浅。
古诗词是我国灿烂传统文化之一。它们大都具有语言优美精炼、想象丰富新奇、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的特点。在语文教材中小学、初中都会渗透到,而且每一个学期都会有。可想而知,古诗词教学的重要。
我认为,在学习古诗词中,要欣赏诗词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础。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会。这也是我在这次学习后的一点体会。
怎样更好地组织教学,让孩子们领略古诗词的美首先要让孩子们反复吟诵,感受语言美。古诗的语言精确、凝炼。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炼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
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古诗的形,读出古读的神,读出古诗的味。用xx老师的话讲就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诵读,就是因声解义,因声传情,因声求气的诵读,就是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的诵读,就是眼与口谋,口与耳谋,耳与心谋,心与神谋的诵读。从这个意义上讲,古诗的美有50%是吟诵出来的,是朗读出来的。
其次,深入理解,体验情趣美。古诗经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例如《村居》一诗教师通过散文诗似的语言感受到春天,又能让学生从教师如诗的语言中得到熏陶。孩子们的生活经历是再学习最大的资源库,教学中启发孩子巧妙联系自己的生活记忆,孩子们从教师、学生的描述中唤醒对春天的记忆。利用以往春天的趣事放风筝为依托,奠定起春天真美的情感基础,顺理成章地进入春天这个美好的情境中,在学习古诗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感悟到诗中的乐趣,情趣。
最后,拓展延伸,领悟意趣美。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情感,更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诵读古诗的兴趣。这次的五堂课,每一位老师都很好地进行了拓展延伸,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突破教学内容的单一性。
时间虽短,收获颇丰,让我对古诗词吟诵有了全新的认识。“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留心做一个有心人,我的古诗词教学之路会越走越敞亮。
古诗词教学心得篇十五
《宿建德江》属于山水田园诗,诗人寄情山水,在山水风光的描写中抒发自己愁苦的情怀。“愁”是全诗的诗眼,全诗围绕“愁”字显示着作者高超的艺术构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上饶时的一篇名作。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给我们展现了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图。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感受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想象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怀。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通过对比读,让学生知道忧愁的古诗与描写景物的古诗的读在质的上面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师范读,即给这首诗定调,老师是带着怎样的一种心情去读这首古诗的,从诗中找出一个字来形容,让学生知道,这首诗原来是这么去读的。三是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得字正腔圆,饶有韵味。四是精读,做到在读中去理解诗意。五是情景交融读,想画面,在老师的导语创设情景下,引导学生读,从而体会诗人的忧愁与孤寂。在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时,我始终围绕“日暮客愁新” 这句诗,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品味,让他们真切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初读此诗,觉得它是写雨的一首诗。后来我翻阅资料,品读苏轼的诗后。一遍又一遍地读诗,发现每一次感悟都是不同的。起初被美景疾风骤雨所吸引,再后来,便感动于苏轼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历经坎坷,他有过青年得志的骄傲,有着红粉佳人的诗意人生,有着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自信。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本该享受的时刻却因为政见不合而不容于朝廷,满腔的爱国情意得不到抒发,他便自请外调,来到杭州做一个小小的通判。此诗就写于此。
3、古诗语句精炼,意境丰富,内涵深远。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诵读。自主读,小组读,男女对读,集体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另外,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品读文字之美。品味的过程中创设情境,以情导读。最后,再拓展古诗,进行语文积累。
4、在古诗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诗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能有效地变枯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更好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对产生学习兴趣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乐沟通起来,尽可能的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旋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如:教学伊始,我选用了充满古韵的《琵琶曲》,那舒缓、悠扬的旋律带领学生走进古诗词的天地。学生朗读时的配乐我选取了古曲《西江月》。来自古琴的乐音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那深情的乐曲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一千多年前的作者身畔。
学生在感受作者创作这首诗的心情时,不能很好地把握。在感悟诗人的性格品质时,还不能准确地感受。同时,个别学生交流的时候用词不精确,暴露了孩子们词汇的贫乏,也暴露了我日常教学工作的不足。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拼音把每首诗词读正确,读流利在此基础上,从整体上对诗词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结合注释,采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理解每句诗词的意思,进而理解整首诗词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词,背诵诗词。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应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和机械的朗读腔调的模仿。结合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结合自己的感悟和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诗中呈现的情景,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古诗词教学心得篇十六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采”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1、书写难点:
首:第二笔是短撇,第四笔撇要从竖中线上起笔,落笔在横中线上,第七笔和第八笔的横左边挨着竖,右边不能挨着横折钩。
采:第一笔撇要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第二笔点写在撇的外边,第四笔的撇略短,起笔位置大致与第一笔的起笔位置相同。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竖写在竖中线上,撇捺舒展。
2、朗读指导:
本课为古诗,同学们要学会:
(1)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
(2)借助停顿符读出古诗的节奏。
3、理解诗意:
同学们在试着说古诗大意的时候,要学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回答问题时要有条理,先读出诗句,再说出诗句的意思。
古诗词教学心得篇十七
谓“以诗传情、以诗言志”,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翁,而是江南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此外,我注重学生对课内外诗词的积累,在教学中适时穿插相关诗句,丰富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以致用。
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及上课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力图体现“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营造融洽、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参与引导,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使学生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十分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不仅“学会,还会学”!
在执教完本首词,我的脑海里便开始反思其中的遗憾与愧疚,收益颇多:
1.时间应该可以控制得更好一些。朗读指导的环节里可以再花多一些的时间,让学生读得更到位。吟唱古词,一来是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来是想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但这部分花的时间比预计多。
2.课堂上学生的发言积极性高涨,但我倾听时却不够细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也是一门艺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当出现学生的回答有些偏离主题时,应该要仔细捕捉有关信息,作适时引导。
3.其实整堂课下来觉得自己还是不够淡定,内心不够平静,没把自己的情绪控制得刚刚好。
古诗词教学心得篇十八
这首古诗同学们已经会背诵了,所以一上课我的问题时:你读懂了这首诗歌的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学生只能解释注释里面的词语。于是教学进入我为学生解疑的环节,我引导学生看图明白“一树高”意思是“高高的柳树”启发学生思考:春天来了,柳树上应该有什么?让学生弄明白,“碧玉”意识是青绿色玉,这里比喻成嫩绿的柳叶。让学生在整首诗歌中,在图中理解,“绿丝绦”是指绿色的柳枝,这里比喻成用丝编成的带子。我还让学生把第三句和第四句话的“裁”“剪”圈起来,告诉他们这两个词语互相解释。弄懂了整首古诗的意思,在煽动学生感情让他们读出感情。
学完这首古诗,我则让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1、看注释。
2、看图理解。
3、根据语境理解。
4、发挥想象理解。
5、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出诗中的诗眼。
学习《春日》这一首古诗时,我则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刚才总结出来的方法自己学董古诗。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每当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弄懂了词语或者一句话的意思时,他们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
古诗词教学心得篇十九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反思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部分古典诗歌形成的环境及构成的意象距离学生生活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学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秉承“字词句段篇”剥竹笋形式,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抑制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激情,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枯燥无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
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学生学得有味。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有效性进行概括分析,寻求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合理途径。
1、加强诵读,积累古诗词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词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中,不反复诵读,又如何体会得出?只有反复吟诵,才有可能把握诗词的感情脉搏、理解诗词要表达的中心。
但“一口却吃不成胖子”,古诗词的教学不是一夜春雨、杏花满树的快捷,它需一点一滴的积累沉淀,积小流才能成江河,到达一定程度时,进行“质”的飞跃。当然,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宝贵、最精彩的部分,而作为语文老师,还有诸多的语文教学任务等着我们去完成,因此我们没那么多时间,也没那个条件去大量的积累。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得靠语文老师平时注重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古诗词的好习惯了。如:每节语文课前由语文课代表在黑板一侧抄好一首诗词,语文课预备铃一响,由课代表带领大家反复朗读,每堂语文课把师生相互问好的时间改成让全体学生齐背这首古诗词,开始先由教师赏析,后来逐渐转变为学生赏析,为学生提供大胆展示自己的空间,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得以提高。
利用这短暂的课前几分钟,每周可熟记并理解两三首诗词,日积月累,就是一笔不小的古诗词财富了。
2、结合背景,理解古诗词凡是有生命力的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之作,诗所传达出的思想主旨无不与作者的平生、阅历、遭遇及他所处的时代的社会生活相关。
因此,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就必须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易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古诗词教学心得篇二十
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是最贴近自己的,本册的《古诗词三首》为大家展示了千年以前的儿童生活,虽然年代久远,但童真童趣依然,极易引起孩子兴趣,产生共鸣。
诗词的意境大多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于是在学《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我用了直观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情。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出示一个天真孩童卧在溪边剥莲蓬图画,看图描叙小儿“卧剥莲蓬”的动作、神态,品味“无赖”,体会孩童的天真可爱。联系生活中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理解到这是一种喜爱。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我给孩子出示了一对白发夫妇面带醉意的画面,让学生说他们会用乡音亲热的说些什么呢?孩子们有猜测是谈论丰收的、谈论他们可爱的小儿子的、谈论大儿子能干、谈论二儿子懂事….之后再品味了“醉”字,难道仅仅是因为酒而醉吗?我让学生看着画面去体会,学生很自然地说出他们看着三个儿子都那么可爱,生活那么平静,是为这种幸福的生活而陶醉。
乡村生活虽简朴但却不失优美,夫妻恩爱,孩子勤劳可爱,温馨的生活令人陶醉。最后我让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有感情的朗读。
用画意解诗情,以更直观的形式让学生理解诗人精心营造的意境,体会字里行间传达的情意,更好的理解了诗词。
复兴小学:刘国录。
古诗词教学心得篇二十一
《课外古诗词诵读》是部编教材中特有的板块,每册安排两次,每次四首。所选古诗词除课程标准推荐的诵读篇目外,另增加若干经典名篇,要求学生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培育对传统文化及汉语美感的体认,加强文化积累。
《课外古诗词诵读》可以不安排课时施教,学生结合文本中的注解及赏析文字一般都能达到背诵默写的要求。但果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大多学生往往止步于背诵默写,不会在进一步诵读欣赏,不断加强文化积累的课程要求上下功夫。而文化积累、欣赏能力直接关乎“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这些在新一轮课改中特别推崇的“核心素养”之要素。因此,有必要适当安排一定的课时,引导学生以课外古诗词的学习为载体,进一步夯实古诗词诵读欣赏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尤其在初始年级阶段,这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需要不断强化。
《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四首古诗,如果按部就班、面面俱到地一一学习显然不妥。考虑到初一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已有的知识积累,我将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定为“在揣摩诗人情感的基础上诵读欣赏”。揣摩情感是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品位的前提和关键。我曾在一篇发表过的文章中称之为“打开古诗词鉴赏之门的钥匙”,中考中的古诗词鉴赏题,尽管形式多样,但或多或少都与准确揣摩诗人的情感有关联。因此,这一目标还需在今后的课堂中不断强化。至于“在理解诗句大意的基础上正确默写”这一目标,须要求学生课前基本达成,课堂上则通过检查反馈,让学生增强准确理解诗句大意的意识,同时通过“霄”“蹄”“犹”等易错字的辨析,引导学生初步进入诗句的鉴赏层面。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按照我校新修订的校本化课堂模式——建构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
普天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尽管名目繁多,层出不穷,但其所依据的新课程理念具有共通性,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课堂结构一般也不外乎课前自学、课堂导学、达标测学、拓展固学几个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是大家努力朝向的课程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是大家崇尚的学习方式;课标学情是大家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是大家又将努力体现的核心素养三要素。我们的建构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一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具有一定的前卫性与自主性。我以为,这一模式的运用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特别是“智慧”二字,对我来说,恐怕用一生的心力也难以修炼到位。但人还是要有梦想的,智慧课堂便是我们戴泽人永远的梦想和追求。
建构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流程分四个步骤:
第一,创设情境,方法引领。
本节课的设计,围绕两个教学目标分别创设“默写互评”与“诵读比赛”这两个教学情境,第一个情境重在强化学生对诗句理解的意识,第二个情境重在构建在古诗词赏析活动中揣摩诗人情感的方法。两个教学情境的设计,均按“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要求,通过引导学生已有的认知(默写现状),并回顾相关知识与方法(第一次学习诗歌时“想象情景,体会情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等要求),建立准确默写与揣摩情感的最近发展区,引领学生结合新学内容进行“辨析错别字”“准确揣摩情感”的方法与能力的迁移。
第二,自学交流,构建新知。
本节课,围绕既定教学目标,共设计了两个主问题:1.你认为在古诗词默写中,避免写错别字的关键是什么?2.你在古诗词诵读欣赏中是如何揣摩诗人情感的?第一个问题,学生在默写后互评的基础上很快能形成初步感知,教者有意识地列举学生易错的三组形似字(“宵”与“霄”、“啼”与“蹄”、“尤”与“犹”)让学生辨析、讨论。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教者适时提供图片资料(潼关北临黄河,南依秦岭的地形图)作为学生准确认知“河流大野犹嫌束”这一难句的脚手架。第二个问题则在学生感兴趣的课堂竞赛的基础上自然抛出,学生由于有了感情诵读的铺垫,对揣摩古诗词情感的方法一般能说出自己的一两个经验来。但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想象情景,学生可能已经淡忘,需要老师适时点拨,唤起他们已有的认知并结合新的认知情境尝试运用,从而再一次构建“想象情境、揣摩情感”的新的认知。教学目标与重点由此而得到很好的落实。
第三,互动体验,提升能力。
这一环节在本节课中与第二个环节实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学生围绕两个主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互动体验、不断提升能力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须密切关注学情,并在课前较为充分的课堂预设的基础上,适时点拨敲打、灵活引导驾驭。教者的教学智慧、课堂的精彩生成主要应在这一过程中展现。不过,这一过程的结果一般很难如愿以偿,我在这一环节的表现概莫能外。
第四,智慧建构,检测反馈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实际展示的“课堂演练”与“课外巩固”加以体现。这一环节的“智慧建构”重在设计的精心。比如,《嫦娥》一诗的选择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作者,刚刚学过他的《夜雨寄北》,便于学生从“知人论世”的角度揣摩情感。二是出处,选自学生的《补充习题》(经省教育厅审定的义务教育免费资料),为学生进一步解答《补充习题》中相关的赏析题提供了很好的铺垫。三是内容,诗中每一句都有值得学生想象的情景。四是联想,嫦娥的飞天之梦在我国又有重大突破。20xx年元月3日,嫦娥4号探月器经过26天的飞行第一次在月表背面成功实现软着陆,玉兔2号登月车顺利巡月探测并传回许多高清图片。“课外巩固”中所设计的诗歌赏析题全部源于课本中的四首诗,且与情感的揣摩密切相关。
1.今天的课堂氛围有点沉闷,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不够理想。这一方面说明了我的课堂智慧远远不够,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选择《课外古诗词诵读》作为课堂教学的理由是成立的。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在初始阶段确实需要反复强化,尤其是通过“想象情景”揣摩诗人情感这一及其重要的赏析技巧的把握还远远不能到位,因此,我对这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还是合宜的。
2.从当堂的检测训练中可以看出,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即通过“想象情景”揣摩诗人情感的方法基本达成。另外,学生整体诵读能力的提升由于指导恰当,在本节课表现得比较明显。这也得益于根据学情变化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理念。原以为学生的朗诵水平是比较理想的,朗诵展示只是一个课堂过渡,但鉴于学生朗诵现状并不理想的实情,我觉得宁可压缩后一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也应当根据学生朗诵问题的症结所在适时点评,让他们收获成功的自信。从学生自信的表情中,我觉得这样调整是正确的。
3.建构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四个步骤,在本节课中基本展示出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得到切实的遵守。只是在建构体验、互动生成方面表现得还很不够,当然,这也在预料之中,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多研讨,多反思。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2981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