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 在研究生开学典礼讲话(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5:21:09
最新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 在研究生开学典礼讲话(优秀15篇)
时间:2023-11-18 15:21:09 小编:字海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篇一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金秋时节,我们欢聚一堂,隆重举行201x级研究生开学典礼。251名博士生和2740名硕士生新同学,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来到南京师范大学继续深造。各位新同学的人生历程,从此将和南师大的历史和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各位新同学,也是我以南师大校长的身份,迎来的第一届研究生。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各位研究生新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

历史上的今天,也就是192019年9月7日,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当时的中国处在“分割荐至,覆亡无日”的生死关头。面对国运衰颓、民族困苦,无数志士仁人苦苦求索济世救国的良方。两江总督张之洞等先贤,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教育主张,于192019年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成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各位新同学来校之前,对学校的历史可能已经有所了解。三江师范学堂,就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办学源头之一。经过12019年的变革、发展,如今的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已经成为一所“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正在奋力开启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的新征程。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也是一所大学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高水平大学需要有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早在20世纪60年代,南师大的研究生教育就已经起步。1963年,著名苔藓学专家陈邦杰招收了我校新建以后的第一名研究生。改革开放以后,我校是全国首批恢复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也是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现在,我们学校已经拥有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二级学科专业130个,有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二级学科专业199个,还有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多年以来,学校已经培养了博士和硕士人才3万余名。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已经成为我校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生力军”。以理工科的sci-top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为例,目前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占全校总数的60%;而人文社科类研究生,每年发表的权威期刊论文也不断增长。今天,各位新同学的到来,为我们这所百年学府增添了新的活力、新的光彩,也为我校研究生培养和学术研究充实了新鲜血液,新生力量。

同学们,32年前,我本人和你们一样,站在研究生学习的新起点上。今天,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研究生的学习与本科生有什么区别?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大家分享。

研究生的学习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为什么能够称为“研究”生,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区别在哪里?我想,就在于“研究”。如果说,本科生的学习,主要在于获取某些领域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就主要是“研究”,主要是“创新”。如果说,本科生做老师布置的习题,习题是有答案的;而研究生做导师提出的课题,对于课题,导师也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和老师通力合作把答案找出来。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经说过:“大学存在的理由在于,它联合青年人和年长者共同对学问进行富有想象的研究,以保持知识和火热的生活之间的联系。”探究新问题、创造新方法、发掘新知识,正是研究生生活的魅力所在。

围绕研究生学习的特点,建设高水平大学,培养高水平研究生,就要培养研究生的研究能力、创新素养、学术思维。而如何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这是学校和各位同学面临的共同课题。作为校长、一名研究生导师,我也在认真思考学校究竟能给大家的成长、成才提供些什么?接下来,我想谈谈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

首先,高水平研究生的培育,需要有高水平的学科氛围来滋养。我们的学校已经建成了综合性的学科体系,并且拥有一批全国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学科。我校学科专业已涉及13个门类中的12个,其中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动物学;在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教育学、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语、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心理学等7个学科进入全国高校前十;在esi评价体系中,我校化学学科、工程学科的学术影响力进入全球相应学科领域的前1%。高水平、综合性的学科体系,为同学们的求索、钻研提供了优质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

其次,高水平研究生的培育,需要有高水平的导师与出色的研究来引领。我们的学校在历史上就是名家大师辈出,学术成就斐然。著名心理学家高觉敷坚信“小才易骄,大智若愚”,将治学精神概括为勤、钻、恒、谦四个字。词学大师唐圭璋“以一人之耳目,十年之岁月”,撰成鸿篇巨制《全宋词》。著名地理学家李旭旦周游天下,刻苦求索,奠基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现在更是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这里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新世纪以来,地科院汪永进、沈冠军、刘健三位教授的团队,分别在世界顶级权威期刊science和nature发表第一作者论文5篇,使得我校在2019中国大学nature & science论文排行榜中,论文发表数排全国高校第11位,总被引频次排第6位。文学院赵生群教授带领团队,历时八年完成点校本《史记》的修订,以涓滴之功成就名山伟业,成为轰动文化界的重大成果,入选《光明日报》“2019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9十大文化事件”。在一大批名师的引领下,我们的研究生同学也创造出了令人骄傲的成绩。新世纪以来,我们有4位博士毕业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其中2019届至2019届更是连续5届获得7篇提名,并有2篇正式入选。这些名家大师和他们一流的学术成就、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为我们研究生同学树立了为人为学的示范和楷模。

第三,高水平研究生的培育,需要创新的管理模式和坚实的服务保障。我们的学校在建设“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过程中,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努力为研究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2019年,学校以成立研究生院为契机,启动实施博士学术新人培育计划、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之后,又陆续实施学位论文相似性全面检测、委托第三方盲审评阅、采用“申请—审核”制招收博士生等举措。今年,针对国家研究生学费和资助体系的新变化,专门出台《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意见》,并从在座的各位新同学起开始实施。通过大幅提升对研究生的资助力度,切实解决同学们的后顾之忧,使大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去。

同学们,作为校长,我愿意同全校教职员工一起,为你们的发展成长竭尽全力。但是,我想,成为一名高水平的研究生,最重要的还是每一位研究生同学自主的探索,积极的创新、不懈的追求。每一位新同学,都应该思考:接下来几年研究生的生活该如何度过?对此,我有三点希望和期许,与各位新同学共勉。

第一,珍惜时间,科学规划研究生生活。纵观人类科技进步的历史,许多重大科学技术成果都是青年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创造的,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时分别是22岁和28岁,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是26岁,提出广义相对论是37岁。《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是30岁,恩格斯是28岁。各位同学正值青春勃发,年富力强,正是潜心向学、厚积薄发的好时候。希望同学们早日明确人生新阶段的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沉下心来学习、钻研、探索,充分利用好这一段难得的宝贵时光。

第二,勇于创新,不断攀登学术新高峰。乔布斯说过,“领袖和跟风者的明显区别就在于能否创新”。当前,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创新时代,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对于同学们来说,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扎实的学术训练、独立的研究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都将成为你受益终身的宝贵财富。在创新的征途中,毫无疑问,在座诸位都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开拓精神的优秀群体。和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思想比较成熟,专业特征更为突出,希望同学们勇于探索、勤于思考、敢于创新,在科学研究、学术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第三,修身立德,自觉肩负时代使命。一所大学如何回馈社会?最根本的,是培养能够致力于社会进步与公共福祉的卓越人才。如果我们造就的只是失去灵魂的卓越,培养的只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不仅是大学的失败,也是社会的悲哀。希望同学们立足现实,面向社会,在自己的研究和实践中,勇于面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希望同学们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通过导师的引领,自己辛勤的劳作,收获创造的喜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更长远的人生道路上,希望同学们秉承“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训精神,注重修身立德,见贤思齐,砥砺奋进,用自己的美德善行,引领风尚,造福社会,为这个国家和社会增添更多的正能量!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同学们,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的学校也正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式发展。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学校,都对你们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在你们人生最美好的岁月里,你们选择了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你们崭新的人生驿站,希望你们继承和发扬南师大百年优良传统,沉潜精进、学有所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谱人生新的美好华章!

后天就是中秋佳节,在此,提前祝各位同学、老师及你们的亲人,节日快乐,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篇二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教师代表,对201x届新入学的研究生同学们表达最诚挚的欢迎。欢迎大家加入微固的大家庭!

从今天开始,大家就要开始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了。经过了四年本科或是更长时间的大学学习,想必大家对自己的定位和未来的规划都有了初步的打算。但是大家又没有认真考虑过,未来几年的研究生学习对你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或许研究生学习是通向更好工作的道路,是迈向出国留学的桥梁,是获得社会认同的凭证。但在我看来这只是短期的意义。如果大家把眼光放长远一点,研究生学习对于你们人生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此。它是你们人生中的一次系统培训。研究生和本科生学习的本质不同,是你们要学会解决从未解决的问题,而不是学习已经成型的经典。打个比方来讲,你们要从一个听从命令的士兵,转变为一个发号施令的将军。在我看来,研究课题本身的成败,远没有这场培训对你们人格和能力的塑造来得重要。在座的诸位无论未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研究生学习对于大家都会是宝贵的财富。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研究生应磨炼并具备三个重要的品质。第一是远大的志向,第二是执着的热情,第三是坚定的意志。在这里我不想讲太多它们多么重要的话,只想和大家分享我经历的三个故事。故事里的人物并不伟大,都是和大家一样的研究生或本科生。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启发。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志向的。20xx年,当我开始在清华的研究生生活时,我的导师冯嘉猷教授向我介绍了一位师兄的硕士毕业论文。这位师兄在20xx年到20xx年间从事的是硅化物材料的研究。我惊讶的发现,他花了很大的工夫在镍硅材料热稳定性的研究上。当时半导体产业还没有推出90纳米工艺,钴硅材料的研究仍然是主流。但这位师兄敏锐的觉察到了未来的发展,立下了解决未来问题的志向。8年后,我在micron公司的一次例会上再次看到了他的工作,一位来自中国台湾半导体代工厂的工程师采用了和他几乎一样的方法,实现了生产中镍硅化物的热稳定。当我告诉大家这个技术的来源时,在座的工程师无不惊讶这一成果是来自于一位仅仅从事两年研究的硕士生。同学们,志向的远近决定了成就的大小。不仅在学术界如此,在工业界,在商界,在政界,在各行各业也是如此。这位师兄叫,现在在美国x大学任助理教授。希望大家和我一样,把他当作学习的榜样。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热情的。20xx年,当我进入麻省理工学习时,我清华的一位同班同学yyy正在为他的项目策划书奋战。大家知道,研究生学习通常是做导师交给的项目,但是我这位同学却独辟蹊径的自己策划和申请项目,为自己的研究生或支付工资和生活费。这一切来源于他对所从事研究工作的热情。光学领域的非标记传感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无论对于科学研究还是对于环境生物监测技术都有重大意义。我的这位同学正是从中找到了极大的热情和动力。在与导师协商之后,他开始了一次次的预实验和一次次的项目申请。作为研究生写申请书谈何容易。我经常看到他半夜两三点多还在教学楼和超净间之间奔波。正是这种执着的热情,让他在研究生阶段就获得了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和能源部的资助。现在他已是拥有两百多万美元在研经费,近十位研究生的美国yyyy大学助理教授了。同学们,热情总是能激发人意想不到的潜能。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也能找到让自己全情投入的切入点。今年yyy教授已被评为我们学院的协议教授,希望以后大家有机会能多和他交流。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意志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大家的身边。20xx年,当我刚刚回到电子科大任教的时候,一位光电学院的本科生找到了我,想做我的毕业设计学生。我当时正犹豫有些设备未到位的问题,担心是否能支持他的毕设研究。但是在接下来的四个月中,这位同学展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完全打消了我的顾虑。为了清洁一个真空设备,它可以工作到半夜12点,为了弄懂一个未解的知识点,它可以到图书馆阅读十余本参考书。他主动要求用全英文写作本科毕业论文。他的毕设论文第一章被我打回去四次,但每次他都百折不挠的学习和修改,而每一次我都看到他明显的进步。就是凭这样的坚定意志,他在毕业时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创新工作,发表了一篇sci期刊论文,并用全英文论文为自己的本科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同学们,没有坚定的意志,很多事情看起来都是不可能的,再远大的志向,也要脚踏实地的奋斗努力。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体会这种精神带来的力量。这位同学叫zzz,现在在中科院zzzz所开始硕士研究,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我和他联络。

我的三个故事讲完了,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样的领悟呢?研究生的生活从今天起就要在大家的面前铺展开来,我希望大家能全情的投入自己的身心,实现品质和能力的升华。三四年后,无论你们走向什么样的岗位,研究生经历都会成为你们力量的源泉和难忘的回忆。

祝大家新学期学习研究愉快!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篇三

-->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20__级院研究生新同学开学典礼。在此我代表院党委、院行政机关及全院干部职工对20__年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昨晚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就是从社科院的角度今天要给大家讲点什么。就以三句话与大家共勉“希望大家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快乐的学习、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度过三年研究生时光”。

热爱专业快乐学习。曾经我的一个学生对我讲:“我不喜欢法学。”我问:“不喜欢法学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劲考研呢?”学生说:“是我爸爸让我考的。”读一个不愿意读的专业,做一件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样怎么会快乐学习呢。因此要快乐的学习,前提是要喜欢学习、要热爱你的专业。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快乐的学习就要转变学习的心态。人生苦短光阴似箭,如果把你宝贵的光阴浪费在一个你不喜欢的领域里,是非常可惜的。所以这个事情大家要思考一下。只有喜欢自己的专业,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做到快乐的学习。

调整心态快乐生活。有个学生,我约他讨论论文开题报告的事情,他说:“我就周六、日有时间。”所以如果以这样的心态读书,怎能读好,兼职比学习重要,老板比导师重要,这种错位的学习是不可取的。一个人一生能不能有所成就,能不能贡献多一点,成就大一点。取决于每个人的资质。但每个人的时间、是一样的,上天的安排很公平,如果你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做一件正确的事情。那你的生活是充满光明的。如果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一件错误的事情。那你的生活是非常灰暗。做事情不要错位。当今社会诱惑太多,人们也比较浮躁,因此我们要把心静下来,首先你要明确我们的追求是什么、自己的定位是什么。自己的生活不要听从别人的安排,不要看到大家去经商,我也去经商,大家做兼职,我也去做兼职。不要看到没考研的同学一个月挣多少钱。所以大家一定要把心收回来、静下来。用三年的时间好好读书。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

我们要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情。生活里,不要认为生活就是下过大雪的北方草原白茫茫的一片,了无生气。生活是五彩缤纷的,自然也有阴晴圆缺。我们如何调整心态,要多看事情的积极面,多看乐观的一面。社科院在办学方面有自己不利的一面,也许我们校舍没有其他学校宽敞、居住环境没有其他学校舒适。这些硬件设施我们与其他学校存在差距。但我们社科院绝对有其他学校所不具备的对大家有利的一面。我们有一大批科研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导师。有给每一位学生提供科研实践的平台。有充足的图书资源和后勤保障。所以不利的一面会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便。而有利的一面会使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一名真正的科研型人才。因此要求大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如对于同一半杯水,悲欢主义者说:“可惜,就剩下半杯了。”乐观主义者则说:“太好了,还有这么多水啊,”目前各大学都在争取办成“研究型大学”,他们的目标正是我们的初衷和现状。研究生,你们是学生但是已是研究型人才了。所以大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融入社科院的氛围。

另外,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加强、充实我们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信息网等公共资源,并以各种可行的方式来满足同学们对图书资料的需求,尽可能为同学的学习提供最大的便利条件。

最后,希望大家在某省社会科学院过一个充实、快乐、留给人生美好记忆的三年。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篇四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是北京最美的季节。在这美好的时节,我们校园又迎来了朝气蓬勃的新同学。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举行中国政法大学20xx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首先,我谨代表学校、代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同学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开学典礼是大学薪火相传的标志。你们的加入,使法大这个大家庭更加壮大了,而法大的精神、传统和文化也将因为你们的到来而得到传承和升华。从今往后,我们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那就是法大;我们都有了一个共同而响亮的名字,那就是法大人。

可以想象,同学们入校以来肯定一直在观察,在思考,中国政法大学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大学,我们在这里该如何充实而快乐地度过研究生这段时光。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法大是一所历史已满一甲子的大学。法大发轫于1952年,那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和辅仁大学四校的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学院正式成立,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新中国的法学教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1983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北京政法学院基础上组建的中国政法大学成立,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新校名,法大从此走上励精图治、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从1952年建校至今,法大已走过了61年的光辉历程。在这非同寻常的61年里,法大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积极推进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和法治建设的发展,探索走出了一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国际发展、和谐发展的强校建设之路,已成为中国公认的法学教育中心、法学研究中心、法学文化交流中心、法学图书资料信息中心以及国家法治建设咨询服务中心。

法大也是一所具有深厚底蕴的大学。61年来,一代又一代代法大人秉承“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始终坚守“以人为本,尊重人权”的人文精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学术精神,“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而不同、和谐发展”的团队精神,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使命意识,追求着学术卓越和法治梦想。法大人“信仰法治,守护正义”的价值观成就于此,法大人“凡我在处,便是法大”的身份文化认同构建于此。如今,这种以法治为理想、信仰和目标的使命特质,已经成为鲜明的“法大标识”。正是在这样一种使命感的感染、鼓舞和激励下,一代又一代的法大人众志成城以振之,矢志不渝以兴之,推动着法大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而豪迈地走向未来。

法大还是一所充满生机活力的大学。学校始终坚持“学术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以“经国纬政、法治天下”,“经世济民,福泽万邦”为办学使命,以建设“开放式、国际化、多科性、创新型的世界知名法科强校”为办学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参与国家立法和普法宣传,主动服务执法司法实践。学校先后培养了20多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名师、政法英才,创造了一系列有价值、有影响的法学研究成果,为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天的法大,不仅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今年更成为国家实施“20xx计划”首批认定的14个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之一。而且,法大已经完成了“四个华丽转身”:从最初的单科性大学转变为以法科为特色和优势,兼具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和理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从早期的教学型大学转型为今天的创新型、研究型大学;从过去行业办学汇入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主流;从一所普通大学发展为如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大学,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重镇”。

同学们,你们能考上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成为法大的一员,实属不易,自当感到骄傲和自豪。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短板和不足,法大校园不大,硬件设施非常有限,不少办学条件还难以充分满足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需要。比如,大家今天就只能在露天举行开学典礼。著名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法大虽然缺少大楼,但法大拥有德高望重的名师和一大批德艺双馨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尽管在这个校园里,你们暂时还没有宽敞的教室、恢宏的礼堂和明亮的图书馆,但师长们高尚的品格、渊博的学识、深邃的思想将成为你们求学路上的明灯。我想,这也正是大家义无反顾地选择、报考法大的初衷。当然,我们这个校园的硬件设施正在随着学校的发展逐步完善,我们正在积极将校园建设成为一个精致而富有文化内涵的现代化校园。毋庸讳言,学校滚动建设的长过程,会给大家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许多不便。我诚恳地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这是学校发展的必经阶段,大家在注意自身安全的同时要多多支持配合,与法大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成长。

同学们,作为研究生,你们在进入法大研究生院之前,应该说已经在知识储备和学习方法上有了相当深厚的积累。我相信,只要大家能够保持对学习的热忱和对学术的追求,你们在研究生阶段就一定能够在学业上有所精进。作为你们的师长,我更希望看到大家在法大完成学业的同时,不仅成才,更要成为大写的人,就是成为一个真正有美丽心灵的人,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一个真正有品位的人,一个真正有修为的人。

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都是忧国忧民也忧己的,曾子就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古代读书人还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理想。宋代读书人的理想特别崇高,令人感佩,如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今天不想说这些读书人的崇高理想,只想对大家说:从今往后,你就是法大;凡你在处,便是法大;你是“神马”,法大就是“神马”;你有光明,法大就会更加明亮。

我希望大家在校园里别把自己当外人,你是法大的主人,这里的一切都与你有关,要爱护校园环境,爱护法大的一草一木,爱惜公物;无论在校园何处,要随手清理好自己的垃圾,不要乱扔;看到破坏校园正常秩序的要敢于上前制止;对学校管理弊病和不足要通过合适的渠道提出来,要善于沟通,不是简单地谩骂、谴责几句了事,而是要让你的建设性的建议变成现实。

我希望大家在校园里过简约的生活,明白快乐并非建立在物质和金钱之上。其实,简简单单就是福,有时苦中有乐。学习本来就要刻苦,如你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你就会乐在其中。当你体会到简约生活也可以很幸福时,你就是一个快乐的人。你要记得,离开没人的宿舍、教室和自习室时关灯,离开水房时关掉水龙头,毛泽东主席曾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我希望大家在校园里彼此尊重、平等相待、友善相处。与人相处,与事相随,要乐于吃两样东西:一是吃亏,二是吃苦。做人要不怕吃亏,做事要不怕吃苦。吃亏是福,吃苦也是福。在校园里,你是学校的主人,不错。但教师、职员、工勤人员也是学校的主人,你当然要尊重老师,但不要只对老师尊重,对其他人就不尊重。大家尤其要尊重校园内负责看门的保安、打扫卫生的阿姨、管理宿舍的大叔、在食堂为大家做饭做菜的师傅,尊重他们的工作,尊重他们的劳动。记住孔子的格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希望大家在校园里活得高尚而有品位。大学的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我们法大所培养出来的法大人的价值,并不在于其今后所处的地位,也就是说不在于其权位高低、富足与否,而在于其丰富的内心和所承载的精神,在于其坚守法治理想、追求公平正义,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品格。这就要求大家不仅要尊重他人,还有尊重自己,看重自己,做到正直公道、诚实守信、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增强自己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坚守自己的良知和底线,不要为分数妥协,不要为评优、评奖妥协,更不要为尽快毕业妥协。在学习和研究中忽视遵循学术规范,甚而抄袭、作弊、剽窃,是万万不可的。要“知耻近乎勇”,要“吾日三省吾身”而自省,争取别犯这类错误,如果犯了就马上改。

同学们,你们研究生阶段的生活真正开始了,我衷心希望大家去梦想、去学习、去拼搏、去创造。我相信,大家只要努力了,你们每一天都会有所感悟和收获。

我真诚祝愿大家在法大的学习生活充实而快乐!我相信,美好的未来一定属于你们!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篇五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11级法律硕士__。今天能够老生代表站在这里,与众多师弟、师妹们分享我这一年来,研究生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感到十分荣幸。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法学院研究生会以及法学院全体研究生老生欢迎__级师弟师妹们的加入。你们的到来将会使我们这座年轻的法学院焕发出更加青春与激情。

无论我们出于何种原因选择读研,选择华科,在开学伊始我们都应当思考未来的三年研究生生活该如何度过。是随波逐流后的迷茫与逃避?还是开拓进取,在实践中成长,在思考中创新?是挤过独木桥后的花前月下?还是专注学习,不让光阴虚度?是在浮躁的社会和学术风气中迷失自我?还是潜心研究,努力培养个人的科学精神,提升人文修养,用心经营好自己的人生?这里我想通过1,2,3.这三个数字和大家分享一下。

2是拥抱两种热情:对待学习科研的热情,对待生活的热情。同学们,无疑,现在是我们人生中最富有激情,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时刻。对待学术,只要我们保有一份考研时候的热情,保有一份对知识最热切的渴求,保有一份对理想最纯真的渴望,保有一份最无私的责任感。那我们在这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中,必将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这一切都源于你最初对学术要饱有最诚恳的热爱。除此之外,我们对待生活也要始终充满热情。长久以来,在学校、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有。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人文讲座,有研究生会、研究生创新基金、职业发展研究会等实践平台。学院的研究生会、知识产权协会等等这些平台都可以让我们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促进自己成才。

3是期待三个美好:学术成果收获的美好,综合能力提高的美好,华中科技大学法学未来充满美好。与本科的四年相比,研究生生活的三年转瞬即逝。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三年宝贵的时光,当我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严谨的学术作风完成三年的学业,回过头来再看,我们会对自己的学术成果报以会心的微笑,那是春华秋实后收获的美好。当你们勇敢地接受这三年的历练与考验,积极地融入研究生生活的竞争与挑战,丰富和充实好三年的课余生活,临近毕业,面对即将迈入的复杂社会,你们将会自信于自己这三年的沉淀和进步,这份自信也是美好的。毫无疑问,我坚信华中科技大学的未来会更加美好因为,今天,法学院又吸收了176名优秀的学生,你们的到来为我们这个年轻的法学院注入了更新鲜、更活泼的血液,今日你以华科大为荣,明日华科大以你为荣!

最后祝大家在1037号森林公园里,成长成才创造新的辉煌。同时也借此机会对在第28个教室节来临之际,给各位老师拜个早节!愿老师们工作顺利,事业有成。谢谢。

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篇六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百年清华又一次张开双臂,迎接级研究生新同学。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研究生是求学生涯的新阶段,也是人生旅途的新起点。选择深造,因为你们怀揣着更大的梦想;选择清华,因为这里是圆梦的舞台。我知道,你们当中很多同学是第一次来到清华,你们是清华园的新主人,也是清华的新生力量。我相信,清华会成为你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你们中有些同学曾在清华学习过,我希望再次成为新生的你们,与母校一起继续成长进步。你们中还有来自88个国家的留学生。毕业于哈佛大学教育专业的timothyhesler,曾在清华英语夏令营为大一本科生短期授课,对清华浓厚的学术氛围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考虑继续深造时,清华-mit全球mba项目成为他的首选。我相信,未来的清华会成为全球更多优秀学子圆梦的地方。

清华大学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在“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和“行胜于言”校风的熏陶下,一代代清华人在这里学习成长,并从这里走向广阔的天地。创新同样也是清华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1926年毕业的校友们赠送给母校一块刻着“人文日新”的牌匾,如今这块牌匾仍高悬在大礼堂南墙上。其中的“日新”二字出自古代典籍《大学》中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为学绝不能因循守旧,而要革故鼎新,勇于突破。实际上,追求创新的精神,早已深深融入清华人的血脉,并化为探索未知、创造新知的具体行动。

,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实验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其论文被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誉为“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就在今年8月21日,施一公院士领衔的团队在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同时发表两篇论文,首次解析了真核细胞剪接体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并揭示了其基本工作机理,多位诺贝尔奖得主都评价这一成果为“巨大的突破”。

朝气与活力是青春的标志,创新也应当是青春的标志。研究生阶段是奠定学术基础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产生创新成果的重要时期。事实上,很多学术大师都是在研究生阶段获得了一生中第一个甚至是最重要的学术成果。

因为电影《美丽心灵》而为公众熟知的纳什,在其22岁时完成的博士论文中就提出了后来被称为“纳什均衡”的博弈理论,而这正是他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最重要的基础。

著名生物学家克里克也是在他的博士生阶段揭开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奥秘,开启了分子生物学的新时代,从而获得1962年诺贝尔奖。青年永远是创新的生力军,希望你们在研究生阶段充分发掘自己的创新潜能,为青春岁月刻下最难忘的印记。

成为优秀的创新者,要敢于质疑。北宋哲学家张载说过:“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人类历史上重大的学术进展,往往都是在最熟视无睹、人云亦云的地方取得突破的。成为优秀的创新者,要善于合作,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创新火花,在交流合作中提升学术水平。当然,成为优秀的创新者,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给知识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你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质疑、合作、想象力都很重要,但今天我更想强调的是,创新者要敢于选择有挑战性的目标,不畏惧创新之路的艰辛。正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爱好登山的人都知道,攀登珠穆朗玛峰有南北两条路线,南坡易、北坡难,攀登北坡除了要克服严寒缺氧,战胜陡峭悬崖外,还需要跨越“北坳”冰陡坡、“大风口”以及被称为不可逾越的“第二台阶”三大难关。真正的登山者更愿意选择北坡,在极限挑战中锤炼无所畏惧的勇气。无论选择南坡还是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勇士,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但我相信,选择北坡的人一定能看到更加奇异的风景,沿途的艰辛以及经历艰辛的过程一定会使他们变得更加强大。创新同样是一个攀登的过程,探索的道路越艰险,达到的境界越高远。

同学们,未来属于每一个朝气蓬勃、充满理想、敢于创新的人。你们是清华园的主人,你们将在这里播种耕耘,并收获属于你们自己的创新成果。我相信,美丽的清华园一定会因你们而更加精彩,你们的青春足迹也一定将为清华园所铭记!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篇七

同学们:

大家好!

其实,研究生的开学典礼单独举行可能更为合理。毕竟,四年的高等教育,使你们与本科新生有着很大的区别。认真论述这种区别,可以成为一篇教育学的论文。我在这里只讲自己模糊的感觉:受过高等教育,目光远大一些。“远”者,认清发展趋势,看到明天、看到未来;“大”者,关心社会利益,想到国家,想到世界。

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伴随工业革命兴起,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如果从18xx年洪堡创立柏林大学算起,不到二百年。中国呢?研究生教育80年,学位制度21年。应该认识,正是研究生教育,将大学的功能,从单一的传授知识扩展到创造知识,把高等教育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而研究生呢,也就因此被赋予一项天职:站到科学前沿,探索核心技术。

前沿在哪里?在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的分界面,在学科专业的边缘,在不同专业和方向的交叉点。描述前沿工作有两个关键词:“original”和“precompetition”,即“原创”和“竞争前”。研究生的论文一定要体现“原创”;研究课题应该是商业产品竞争以前的内容。

科学家、教授、工程师和企业家公认的前沿就会变成研究的热点。判断热点并不难,那些优秀人才流向的地方、巨额资金流向的项目、大量信息交流的领域就是热点。

两年前,我去日内瓦参加四年一度的世界电信展,那真是电信科技、电信行业的盛大节日:川流不息的人流、价值昂贵的展台、高学历的讲解员、高层次的报告会,让我产生两点感受:第一,中国电信、中国普天和华为这样的中国公司终于在世界电信展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第二,这么多优秀人才的涌入,这么多资金的投入,电信注定要高速发展,北邮注定要热、要红、要发展、要走运。

看看北邮这几年是怎么越变越热、越走越红的。1997年北邮成为首批《211》国家重点工程学校,全国共64所。1998年,北邮招收mba研究生,全国50所。同年,北邮成为第一批远程教育试点大学,全国共4所。去年十月,北邮成立研究生院,全国52所。今年2月,教育部批准成立网络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全国44个。两星期前,教育部批准北邮创办示范性软件学院,全国33所。近年来,先后有中外著名企业计10家在北邮成立研发中心,投资总额达3697万元。两年前,北邮招博士生77名,硕士391名,今年我们招收博士生210名,硕士生1149名,其中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137名。今年硕士生入学考试中,报考北京各高校的考生数学及格率8.4%,报考北邮的考生及格率为14.8%,名列北京市第一,最高分97,他今天就坐在你们当中。(掌声)报考北京的英语及格率25.9%,报考北邮的考生呢,35.7%。

北邮热、北邮红,这不奇怪,有道是,少之时血气方刚。青年人、有能力的人当然是奔着热点来。现在说"扩招惹的祸",那么又是谁惹出扩招呢?校长没这个能耐,部长也没这个能耐,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才流、资金流惹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惹的。

正是一届又一届的博士、硕士生的加入,使北邮极大地提高创造知识的能力,论文、著作、专利逐年增加,质量稳步提升。去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北邮榜上有名。新世纪的北邮,有一项既定的建设目标就是“多科性”、“研究型”和“开放式”。美国卡耐基教育基金会曾经对“研究型”大学有过定义,中国教育部也在探讨这个问题,不管文字的准确表达为何,我相信,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是保证“研究型”的最基本的指标。没有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北邮就不可能实现"信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著名"。

不久前,一个记者问我,通信行业,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有多大?我对他说,在我看来,就采用的技术讲,我们并不落后。多年前我们的程控交换机普及率名列世界前茅;电信网规模世界数一数二;上个月移动网用户已成为世界第一;采用gsm又同时开通cdma的恐怕只有我们中国,还有光纤、卫星、接入网所采用的技术,我们都不落后啊。但是问题在于,设备是买的、技术也是买的。诚然,网络运营商可以收取用户的钱,国际贸易中介商可以收取代理费,海关也会有进口税收入。再说,创造就业机会,上交国家税收,满足市场要求,这些也都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但是你不得不把最大的利润收益让给那些掌握核心技术的外国公司。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于对核心技术的掌握。

我这里有几组数据:第一组,1984年至1998年xx年间,中国电子行业48家研究所6万多人,发明专利400多项。日本富士通公司1998年当年专利1万项,技术创新方面的差距难道还不明显吗?第二组每百名公民中大学文化的人数,美国46.5,日本20.7,韩国13.4,中国2.7。第三组,18岁-23岁大学年龄段的入学率:美国、德国、加拿大近似100%,中国两年前低于10%,今年扩招约12%。凭你们的高智商,应该可以得出技术发达、自主知识产权与高等教育具有怎样的相关性的结论。同学们,这其实就是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生高学历教育的原因。因为只有高等教育、高学历教育才能培养掌握高科技、探索核心技术的人才。

最近20年的经验表明,在信息技术领域,在电信行业,许多中小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来自于教授指导下的研究生的成果。qualcomm和她的cdma技术是证明这一点很好的案例。qualcomm的创立人jacob曾在mit工作,后来到cusd任教授,当他的研究组发明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cdma技术后,他便创立公司。qualcomm在北邮与我们也建立一个联合实验室,你们当中将有几十个同学参加这个实验室的工作。前天晚上,我接到一个半小时的国际长途,我们讨论一个宽带无线英特网接入协议,在电话那一头的朋友告诉我,这项技术,在美国势头很猛、市场前景看好、大有与3g、蓝牙一决高低的架势,他还告诉我,核心技术的贡献者中有一位是中国去的女研究生。

新世纪北邮的研究生教育一定要强调站到科学前沿,探索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北邮不仅要为培养科学家、工程师提供最好的课程,还应该营造环境,让你们当中更多的人,具备企业家和个体科技企业经营者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北邮有能力做到这一点。上个星期公布的全国重要学科评定的第一轮结果,北邮的4个核心学科均排在全国高校的前五名,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列全国第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列全国第二。正是这些整体的学科优势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当然,我们还要做得更好,从师资到教材、从教学手段到实验室建设。下星期起,研究生选修课表中将会增添一门英语授课的“switching & routing”,由美籍华人郭更生教授主讲,他是电信院新近聘请来的。郭教授今后将有一半时间在北邮工作。全校各学院都会尽全力聘请更多的高水平师资。在这里,我还愿意告诉你们另一个消息,上个月,北邮创建一个风险投资公司,注册资金1亿,公司名称北邮创业投资,学校希望在你们求学过程中或毕业后,掌握某项核心技术、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由北邮创投为你们的项目投资,创办成功的科技企业。

亲爱的研究生同学们,前两年,硅谷的人们调侃说ic有新的含义,它代表indian和chinese,现在又有人说,高科技领域,论文、专利的作者中,以w、x、y、z字母开头的名字越来越多。这当然就是指中国人。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不知是不是太早。但是,只要我们年青一代研究生能明白,并且在实际上站到科学前沿,探索核心技术,中国的科技进步、经济发达就是一定的。到那时候,我们回头看一看"扩招惹的祸"就会发现,当年的扩招对我们自己其实只是惹一点麻烦、添一点可以克服的困难。对谁才是真正的祸害呢?对那些希望中国落后的人,希望中国贫穷的人,希望赚中国黑钱的人,如果真有这种人的话。

我担任校长三年多,迎接四届新同学,只有今年的开学典礼是两个典礼,于是还得多讲这一次话,也许还是最长的一篇开学典礼讲话,都是扩招惹的"祸"。

谢谢大家。(热烈掌声)

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篇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计算机技术的研究生王中元,很高兴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代表新生发言。我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因为憧憬烟台大学机控学院的师资力量所以来到了这里。能和大家一起在未来的三年里共同见证烟台大学这所学府的厚重与蓬勃,我感到十分荣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0__级研究生向各位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一份录取通知书,承载了太久的向往与期盼,承载了太多的努力与汗水,更承载了太多人的殷切希望。今天,一切都不再是梦想。很高兴能够与各位相聚在烟台大学,一同来放飞新一段旅程的梦想。我们要把一颗颗梦想和希望的种子深埋在这块沃土之中。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不仅要扩充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科学观念,立足学科前沿,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双手在实践中铸就明天的辉煌!

此时此刻,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常常问自己:"路是选好了,如何走下去才能无悔当初呢?"面对更高的平台,我们必须再接再厉。在接下来的三年研究生生活中,我们需要做到:

第一,明确目标,学会学习。硕士阶段是要对自己有更高要求的学习过程,这种定位要求我们树立明确的专业目标,不仅要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要掌握求取知识的方法。

第二,博采众长,厚积薄发。在开放、严谨、和谐的氛围凝聚下,我们学校拥有一支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每一位导师的魅力都是值得我们慢慢品味和认真学习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只有加强自己的新陈代谢,以低姿态、高效率"融智",方能练就高飞的双翼。

第三,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要学会做事,先学会做人,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能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暴雨冲过,更显青松巍峨!经过考研磨练的我们,经过工作磨砺的我们,更加成熟、稳重而自信。如今,在这研究生新的起点上,我们心中更充满了期待:期待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期待着结交各方英才,期待着更为硕果累累的三年!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奋斗,一起努力,走向烟台大学更为光辉的明天,走向我们人生更加辉煌的起点。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篇九

亲爱的同学们,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下午好!

今天,我们因交大而结缘,因学术而相聚。从此刻开始,交大将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文轨车书”、“交通成和”将成为我们共同的人生使命。作为xx交大的第65任校长,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同学们成为新一代交大人表示最衷心的祝贺!

xx交通大学是一所伟大的学校。说她伟大是因为她首开中国近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先河,享有“东方康奈尔”的美誉;说她伟大是因为她竢实扬华,培养了茅以升、林同炎、竺可桢、黄万里等多位彪炳史册的科学大师和工程泰斗,培养了以57位海内外院士、3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为代表的30余万优秀人才,创造了百余项“中国第一”;说她伟大是因为她自强不息,历经18次迁校和5万里跋涉,虽历经坎坷却始终薪火相传,深刻融入国家、民族顽强奋斗和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说她伟大,还因为她为打造“中国高铁”这张金灿灿的名片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当前,学校正在大力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国际化战略”和“数字化战略”三大战略,深入推进“工科登峰”、“理科强基”、“文科跨越”和“生命振兴”四大行动计划,正加速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高水平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奋力前行。今日交大正以更具实力的学科平台、更具国际化的学术环境、更加厚重的大学文化,迎接全国及世界各地的优秀学者和莘莘学子。

大学是关乎学问的,从根本上讲大学是学术共同体,是研究高深学问之所。什么是研究?“研者,磨也;究者,穷尽也”,研究就是持之以恒地探求真理。学术研究是大学的题中之义,追求学术本位,是大学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应有的本然价值。没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大学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为交大这样的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生,同学们今后几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研究。同时,作为未来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在你们即将开启的学习和研究生涯之际,我和大家共勉一句话:视学术为志业。

为什么说是志业,而不是职业,甚至也不是事业?志业、事业、职业差别何在?概言之,职业(profession)是“身、生”所迫,是为衣食生计;事业(cause)则受“情、意”所驱,由情感、意志、信仰和抱负引导;志业(aspiration)固然可简单理解为“志向与事业”,但它根本上是“心、灵”使然,是一种让内心变得更加淡定从容的执念。《说文解字》曰:“志,从心之声。志者,心之所之也”,志业超越功利,追随本心,不忘初心。

20世纪中国极具传奇色彩的一代学人梁漱溟,说自己一生都只有志业而没有职业,他一生都在做自己心想之事。今天,之所以重提将学术作为志业,旨在强调在当下这个越来越物质、功利和浮躁的社会,要“为学术而生”,而不要“靠学术而活”。须知,一个真正视学术为志业的人,绝不会把学术异化为谋求功名利禄的工具,而是将学术看成自己的生命,只为探寻和遇见更好的世界——这恰是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所推崇的。

要真正做到视学术为志业,需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

一是力戒浮躁,耐得住寂寞。

做学问就得板凳甘坐十年冷,就得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耐心和恒心。年青学子应向竹子学习,要熬过那“三厘米”。周知,竹子开始要用整整四年的时间才长三厘米,但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迅猛生长,仅用六周时间就能长到15米。其实,在开初的四年竹子是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同样,做学问需要扎根,需要储备,需要厚积薄发。2015年5月14日,科学界权威期刊《自然》宣布:数学界的重大猜想已被敲开大门。一位名叫张益唐的中国人,证明了存在无数多个素数对,且每一对中的素数之差不超过七千万。这一孪生素数猜想的破冰性工作,让全世界为之侧目。

数学神话的背后,是一位孤独数学家的长期执着。在取得这一突破性成果之时,年近六旬、志业清敏的张益唐先生还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讲师,且经济上穷困潦倒,但他始终宠辱不惊、初衷不改。即使现在已成为世界重量级数学家,他仍然低调淡定。“我的心很平静。我不大关心金钱和荣誉,我喜欢静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如是说。张益唐先生的精神及成就,对青年学子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正能量。他的故事昭示我们:只有视学术为志业,才能淡然面对生活的清苦、社会的功利,才能克服物欲的诱惑和内心的欲望,才能战胜科研之路的艰难险阻。

二是踏实勤奋,孜孜以求。

《尚书·周书》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思是取得伟大的功业,需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的努力。做学问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需外绝声华,内无假借,潜心钻研,持之以恒,惟此,学问局面方能逐步展开。当代中国史学大家钱穆,一生以学术为志业,从18岁起就致力于学术,以后研究、讲学、教育、著述70余年未尝中断,为历史研究和教育劳心尽瘁。晚年专致于讲学与著述,虽目力日弱仍随时提出新观点,赖夫人诵读整理出版,谦称为《晚学盲言》。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穷其一生精力撰写百科式著作《日知录》,他手不释卷,记事必求贯通,引证浩繁,精严过人,并自谓“生平之志与业,皆在其中”。这些大师的毅力和精神,非常值得青年学子效仿。

三是锤炼对问题的感受力和学术质感。

爱因斯坦曾讲,在科学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本质、更重要。牛顿因苹果而发现万有引力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其实每天也有无数“苹果”落向他人。差异在于有多少人能像牛顿一样意识并提出问题:“苹果为什么朝地下掉,而不往天上飞”。现在,学界有一种不好的倾向,为数不少的学者对周遭丰富、鲜活的现实问题熟视无睹、麻木不仁,习而不察、浑然不觉,对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重大实践和社会变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味埋首于自我世界,习惯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从范式到范式,几近丧失了对自然界和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其研究成果若去掉洋洋洒洒的文献综述、晦涩艰深的数理工具和貌似精当的标新模型,理论的空洞和思想的苍白立马可见,更可叹的还自以为是,孤芳自赏。这非常值得学界警惕。

今年上半年,有一篇硕士论文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一名社会学的研究生以“生命历程”的视角,讲述了自己的母亲因企业破产,经过抗争之后选择买断工龄,并在一所中学从事保洁员的故事。再普通不过的下岗再就业的经历,之所以成为研究对象并登上学术之堂,就在于作者从看似不起眼的个体活动,管窥中国发展转型、社会变革的时代大背景。这篇论文的成功,得益于作者良好的问题意识和对平凡现象敏锐的感知能力。由此可知,研究对象并非一定“高大上”,若能见微知著,小事情也许就蕴含着洞悉自然与社会的大文章。

四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20世纪50年代,我国尚无力制造蒸汽机车,当时我校孙竹生教授就已着力研究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20世纪80年代,在国产机车速度不到100km/h之时,孙竹生教授又开始研究牵引动力和重载运输。他的研究总是大大超前时代。同时,孙教授治学严谨,审慎论证,其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上意义重大,而且为二三十年后形成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孙教授的学术人生启示我们,要敢于打破旧有观念束缚,挣破旧有体系牢笼,敢于质疑、反思、检讨、追问、解构乃至颠覆,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大胆创新和批判性思维,对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新的假设或解决的可能。在此基础上,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坚持严谨求实的态度,将假设或可能进行充分论证。

五是平正笃实,求真务实。

“学问观其会通,性行归于平正”是学者追求的境界。为此,在治学态度上,要力争成为开放型的现代学人,既融贯中西、通释古今,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又择善固执,不倚傍前贤时俊,坚持自己的学术路向。在治学精神上,追求学问精纯、缜密、谨严,思想疏通知远,识力深透。在探究工具理性的同时,注重价值理性,关切理性背后的正义性和正当性,发展各种知性美德。在学术操守上,矢志不渝地捍卫学术尊严,力戒学术功利,遵循学术规范,杜绝学术腐败,尤其要对沽名钓誉、曲学阿世、趋炎附势高度警醒,保持学人应有的风骨和气节。

同学们!硕者,大也;博者,广也。从学士到硕士,从硕士到博士,改变的不单单是称号,更重要的是称号下的意义。希望大家从心底热爱学术,有做学问的真性情,秉承对学术的挚爱和诚笃,肩负时代使命,努力成为“有社会担当和健全人格,有职业操守和专业才能,有科学素养和人文情怀,有历史眼光和全球视野,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的“五有”交大人,成为具有学术竞争力、科技创新力和思想影响力的栋梁之才!

祝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业有成!

谢谢大家。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在座的4134名同学顺利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即将开始新的人生旅程。我代表学校,向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每一位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向悉心指导你们的导师,向辛勤养育你们的父母,向支持鼓励你们的亲友,致以诚挚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

最近,我与你们中的一些同学座谈,感受到你们都充满了青春的理想和激情。同学们有的将继续追求学术,有的要投身经济建设,有的将扎根西部和基层,还有的想自主创业。在告别校园步入社会之初,可能会有同学觉得自己身上带着清华的光环,顶着博士、硕士的帽子,有一种优越感。但是,我想告诉大家,清华从来就没有光环,清华只有求真务实、行胜于言的传统。我们尊敬和怀念的陈寅恪先生,当年受聘清华国学院时,没有文凭、没有著作等世俗的光环,却因学识广博而被尊为“教授的教授”、“全中国最博学的人”。“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为了新中国的原子弹事业,曾化名“王京”长达17年,像王先生这样的清华人“以身许国”所绽放的光芒,“比一千颗太阳还亮”。在座有一名硕士毕业生,当年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进入清华,6年后在江苏省选调生考试中取得第一名,今天之后就要赴基层工作。有人问他:“你以后到工作岗位上,以前的光环都会褪下,害怕被学校忘记吗?”他回答说:“每年这么多毕业生,如果母校都记住的话,内存也不够啊!对我来说,与其被清华记住,不如被人民记住。”我相信,你们也会和这位同学一样,褪掉光环,静下心来,靠创新、实干、担当,用知识、智慧、热情来造福社会、书写人生。

从今天起,同学们无论干哪一行,也无论站在什么舞台上,我们都有着“清华人”这个共同的称谓。清华的声誉是前辈清华人用智慧和汗水铸就,是清华精神文化的长期积淀,而不是浮华虚无的光环。即便有所谓的光环,也不过是外在的形,是虚有的名。只有把清华精神融入血脉、化为行动,才能抛弃本不存在的清华光环,做一个实实在在、真真正正的清华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在面对困惑与迷茫的时候,在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时候,我们要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用责任和奉献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理想指引下坚定前行。正如最近xx学长语重心长的嘱咐:“在今后的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不要只想着一路上鲜花铺路。当取得成绩的时候,不要骄傲自满,要谦虚谨慎;当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要越挫越奋、自强不息。”清华人要赢得社会和他人的尊重,不在于你说什么,而在于你干什么;不在于你当什么,而在于你做出什么;更不在于你曾经拥有什么,而在于你付出了什么!希望大家走出校园以后坚守理想、坚定信念,在社会这所大学中继续磨练成长,受得了委屈,经得起考验,耐得住寂寞,在顺境中把握机遇,在逆境中矢志不移,始终坚持原则,永远乐观向上。我相信,十年二十年之后,你们都将会有所担当,有所作为,为社会进步留下你们的印记,为清华声誉增添你们的光彩。

同学们,家人对你们寄予厚望,母校对你们寄予厚望,祖国和人民更对你们寄予厚望。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清华母校永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永远支持你们、永远祝福你们!

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是xx的节日,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5年研究生开学典礼,我代表胡凌云书记和全体师生员工,向各位新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在这沁人心脾的金秋时节,xx迎来了 4124名研究生新生和来自六大洲46个国家的留学研究生209人,其中硕士生3293人,平均年龄23.4岁,最小的只有18岁;博士生831人,平均年龄26.8岁,最年长一位同学48岁,这让我想到知识的魅力与求索的执著。目前,xx在校生已近28400人,男女生比例达到3:1,其中硕士生男女比例2:1,本科生3.7:1。多年来,新同学平均年龄基本稳定,但这两年,xx新生超过了8000人,这是一个富有青春活力和知识的群体,她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力,也预示着xx和国家的无限生机,需要我们共同激发和珍惜。

刚才的视频短片《筑梦xx》,给了我们很多回味与遐想。王宇和张晨两位同学的发言很精彩;刘红教授以铸就月宫之梦中的研究感悟和实践讲述了导师的期待,值得各位思考。

同学们,从统计数据看,你们不仅在过去的学习和研究中取得了骄人成绩并从竞争中胜出,为xx这个大家庭增添了活力;而且你们之中有一半多的同学来自外校,更会丰富并融入xx的文化和精神!你们中,还有许多我熟悉的同学,从你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你们热爱学习、品学兼优,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曾为自己和学校赢得了荣誉,经常在国内外科技与学科竞赛中获奖,如航空学院的郭阳和孙义成同学分别获得欧洲大学生航模和英国航模赛冠军,张啸迟同学曾获第十三届“挑战杯”竞赛一等奖;经济管理学院的丁丽婷同学去年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一等奖,曲安琪同学已在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3篇论文。同时,你们还致力于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如陈晓波、王军杰等同学,以及17位从西部载誉归来的支教团成员,他们刚刚获得宁夏和新疆的嘉奖。

同学们,当今世界和中国正处于深刻的转型期,创新驱动是当代发展的特征。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学科交叉与融合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驱动力,持续催生着传统学科焕发新的生机,推动着国际大科学合作,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也愈加强烈地依赖于科技创新来解决。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每一次科技突破都会催生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推动着人类文明迈向新的更高台阶。历史还告诉我们,强国崛起与发展无一不依赖其教育质量与发展能力;一个国家拥有的什么样的大学基本决定了其现在和发展的能力,而大学的能力则取决于其所传承和创造知识的能力,取决于其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的竞争力。

常听人说,人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也许,很多人太在意不能输,而较少关注如何才能赢,如何才能引领,这是一种视野,也是一种勇气。大学如此,个人亦同。因此,如何才能扬长补短、发现并创造竞争优势,去做到最好?我想,xx人只有追求敢为人先的与众不同,才能把握住赢的机遇,也才能输的少、赢得多,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我认为,真正的成功更在于主动把握转折点并坚定的前行,而不是随波逐流的被动响应。也许,各位曾回顾自己的许多经历,也许你会发现,经历也是一种财富,而过往中一定会有那么几个人、几件事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是那样攸关,难以释怀。也许,那正是一次转折点或是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心点。

今天,为了使各位更好地把握人生转折点,我用三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思考。

第一个问题,研究生阶段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从人才成长规律看, 25-35岁期间是人生中最富创造与激情的时期,许多科学家和著名学者的成功大多源于研究生期间的发现及其养成的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例如波动力学创始人、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的德布罗意,32岁时以“物质波理论”获博士学位,并以此在37岁获1929年诺贝尔奖;量子物理学家康普顿,24岁获博士学位,并持续探索7年,发现了x射线散射效应,33岁获得1927年诺贝尔奖。据统计分析,要成为一流科学家,没有博士阶段的严格规范的科学训练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大学生活是人生的一次转型期,是从以获取知识为主的被动学习到创造知识的`主动学习转变。那么,研究生阶段的标志则是知识的应用和创造能力的转变,是丰富想象力的筑梦阶段,这仍是人生的一次转型。而你们在xx的转型之路,将在思想的碰撞和执著中,经受质疑和实践的考验;你们的研究也许会在兴奋和挫折中起伏,但它会铸就你们探索的胆识和理性的思维;或许你们还将经历选择与等待中的困惑与焦虑,但它会使你们收获一份勇气与坚定。

当前,学科知识的深度分化与高度融合是当代科技与发展的特点,没有人能够成为万能学者;即使在同一领域,随着专业化分工和市场化完善,一个人或团队也已经很难获得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到市场的全链条成功。这些变化对学者和大学来说意味着什么?需要我们理清并主动把握自己的价值和目标。我理解,我们既需要从只做项目到做学术研究转变,又需要多学科合作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去创造知识,这是研究走向成功的转折点;我们还需要建立产学研和国际化的开放多元合作平台,理性地认清和把握自己优势和发展重点,让大学的价值充分发挥,挑战科技的极限。我认为,对学者和大学而言,知识的应用与创造都重要,但对于杰出的学者和大学而言,知识创造的价值却远大于知识应用的价值。在我看来,0到1的距离远大于1到1万的距离!因此,保持对未知问题的冲动和永恒追求才是知识创造的源泉;而且,进行有价值的研究打开的不仅是一扇门,她将引导我们把全部知识、能力和勇气融入其中,去探索和发现智慧的宝藏。我觉得这应该成为各位选择xx的原因,而无论今后各位在何种岗位,研究生时代的思考与行动将与你们的成功成正比,因为,这是你最富创造和激情的难忘时代。

第二个问题是,成为xx人的你们应该如何思考和行动?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建校以来,xx始终坚守育人为先、学术至上的价值追求,把大学的精神与服务于国家需求和学术前沿的使命融为一体。建校伊始,xx没有自己的校园和校舍,学生在工棚里上课,在路灯下读书,但艰苦的条件却锻造出xx人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在首届毕业生中,培养出以王永志、钟群鹏、陈懋章、戚发轫等院士为代表的学术楷模和李沛瑶、朱开轩等领导人。60年多来,从这里走出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兴业人才和治国栋梁,15万海内外校友不断拓展xx的骄傲和自豪,为国家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xx人崇尚知识,其血脉中永恒不变的基因是创造知识的能力与价值观。在这里,你们与富有创新激情和梦想的学者相互学习和交流,与勤奋、聪明的同龄人砥砺前行,共同致力于永无止境的探索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这是你们实现人生转型的最宝贵财富,也是xx在人才培养中创造知识,在创造知识中培养人才的目标追求。

近十年来,xx不断刷新中国大学科技创新的记录,获得了8项国家科技奖励一等奖和一批国家级奖励,去年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今年有望再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和3项二等奖。特别是去年,赵沁平、张广军、张军等3位教授因其杰出的科技贡献当选为工程院院士。杰出学者为国家做出贡献,也为xx创造了巨大荣誉,例如王华明教授及其团队,在世界上率先突破钛合金大型主承力结构件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实现了“3d打印,让中国飞机中国造”;房建成教授及其团队在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后,不畏艰难,毅然开始了原子陀螺技术的探索;还有,刚才发言的刘红教授及其团队在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三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系统,完成了我国首次长期多人密闭试验。现在的xx,平均每月有一项重要学术发现,每两个月有一项重大科研成果产生。

上述杰出的成果不仅表达了xx人的智慧和创新能力,而且其背后有着许多美丽动听的故事,特别是师生置身于共同创造知识的过程更是xx最难忘、最珍贵的。在xx,研究生一直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据统计,五年来,先后有500多人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其中70余人获得国家级成果奖。今年毕业的材料学院博士生陈海宁同学,致力于电池光电转换性能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总影响因子超过60;计算机学院博士生刘祥龙同学,突破了大规模图像搜索技术,并应用于医学图像与大数据处理,在国际重要会议与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5篇;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牛晓旭和侯潇逸同学,关于创业者伦理矛盾的研究成果,被哈佛大学案例库推荐收藏;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生卢瑞娜同学,多次获得国内外奖励和图展,出版了9本儿童图画书。

xx人敢为人先,这是激发创新活力和人才培养的灵魂。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建设并持续优化与“科学基础、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相适应的“三个课堂”,以实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和养成品质的和谐统一。学校坚持学问至上,面向海内外引进和培养一流人才,初步建立了以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际交叉科学研究院和北京先进产业技术研究院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科研布局。今年,学校以国际化和深化改革为主题,正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胆识,融入到社会和世界中,建设我们的“大xx”,全面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能力提升,更加满怀信心地实践“有温度的教育、有高度的研究、有广度的合作”,坚定地向着建设根植于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目前,学校正在研究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发展和机制双重转型,通过人事政策、资源配置和全成本核算等机制改革,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活力;通过一流师资队伍与重要科研平台建设、国际学术交流合作,以及访学交流、学位互授和国际暑期学校等培养机制,为探索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国际能力的创新、创业、创造性人才提供基础。

今年6月,我以视野、勇气、心态三个关键词作为本科毕业生的临别赠言。今天,也与你们分享和共勉。我理解,视野决定方向,目标源于视野,这是一种智慧;勇气,因其难得而可贵,勇气能坚定信念,这是一种品质;第三个是心态,因为通往成功之路往往是困难而寂寞的,需要一种境界。

xx人不可能靠继承历史和荣誉而持续成功,成功是要把握机遇,赢在转折点,更要创造机遇,敢拼才能赢!我真诚地希望,所有xx人都能拥有志存高远的视野、不畏艰险的勇气和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实践个人和xx的梦想!

同学们,一代人才一代使命,xx未来的新篇章要靠xx人续写!我相信,转变观念可以改变人生轨迹,我也相信,提高执行力可以提升人生品质。但我更相信,如果xx人能找到勇气改变自己,他,就能改变世界!

祝愿各位在xx转型、超越,并创造未来!

谢谢各位!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武汉理工大学201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学校领导和老师,向同学们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武汉理工大学继续深造,表示衷心祝贺和热烈欢迎!

每年的9月都是大学收获的季节,各方青年才俊汇聚大学,为大学增添了无限生机,这是每一所大学引以为荣的时刻,与这种荣耀相伴的也有一种大学责任。有人说,大学要对永恒做出承诺,面对你们,武汉理工大学应该有怎样的责任和承诺?你们奔着美好的前程而来,我们将如何助你们一臂之力?你们有自己向往的学科、老师以及学术目标,但这些还不是大学承诺本身。我一直认为,大学的承诺最核心的应该是你们的“立身成人”,正如爱因斯坦所言:“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因此,“立身成人”才是我们教育的重大责任和大学的根本承诺。

同学们作为研究生再一次跨入大学校门,身心已经历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心理上已告别了梦幻年代,这是你们知识积累和人生经历的必然;二是年龄上已跨入了人生最重要的创造期。这种变化究竟意味着什么?1831年,大学刚毕业年仅22岁的达尔文,踏上“贝格尔号”,历经5年的环球考察,孕育了生物进化论思想;1844年,年仅26岁的马克思起草了《哲学经济学手稿》,1847年起草了《共产党宣言》,开创了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1905年,年仅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论物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如果我们不认真地回顾这些历史,同学们可能很难想象,这些划时代的思想,这些构成我们现代人世界观的理论,竟都出自于你们的同龄阶段,也就是你们的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你们的身上究竟蕴藏着怎样惊人的财富?你们可曾真正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几千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对人的一生有一些基本的判定。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三十而立”是你们今后面临的第一个人生关口,也是最重要的人生台阶。这是一种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心鞭策,也是一种巨大压力。背负着这样一种财富和压力,面临着这样一个人生关口,你们将如何应对?面临着这样一个人生台阶,你们将如何实现跨越?今天我想与你们共同探讨这个问题,以成就你们的而立之年。

如何认识你们身上蕴藏的财富?我最近看到两项著名的调查结果。一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研究中心通过对2.3万名年龄在17-85岁的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23岁的人感觉最为自由和幸福,认为“这个年龄的人已经成熟却没有经历根本性挫折”。二是美国经济研究局通过对5.5万名专利产品发明人的调查,结果发现29岁的人最为耀眼,认为“人确实需要近30年时间,了解学习现有知识,作为发展新概念的基础,从而创造人生第一个震撼性的意念。”这两项调查客观地说明了30岁之前是人生创造的黄金时期,这也诠释了我们传统文化所说的“而立之年”的内在因素。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现在入校的年龄大部分在23岁左右,通过硕士、博士阶段学习,也就到29岁上下,你们面临的正是而立之年前的这7年左右时间,可以想象你们身上所蕴藏的这种巨大财富。这种财富究竟是什么?我把它归结为“三个无限”,即“无限想象”、“无限行动”、“无限可能”。

是因为你们站在一个最为自由的起点,有时代眼光,有人生视野,有精神高度,也就是说已有的知识和人生经历已经给你们的想象力插上了可以腾飞的翅膀,而想象力恰恰是一切创造的源泉。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是因为你们尚未经历人生大的挫折,无所顾忌,无所畏惧,已有的知识和人生经历给了你们披荆斩棘的强大武器,想什么就做什么,而且不会盲目。行动是理想与成功之间的桥梁,行动的能力是一个人年龄、勇气、知识、经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造化之功恰恰把这种“无限行动”的能力赋予了你们这个年龄和层次的人。

是因为你们拥有的无限想象和无限行动,将打造一个无法预知的自我和无法预知的世界。你们有理由给自己以无限的期待。试想,如果没有达尔文、马克思、爱因斯坦等在你们这个年龄阶段的伟大创造,我们可能仍然生活在一个神权和皇权的宿命世界而自生自灭。正是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大胆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才可能实现。

“三个无限”是你们身上蕴藏的财富,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和开发好自己所拥有的巨大财富,真正为实现“三十而立”做好准备?我想送同学们三句话,也就是你们立身成人的“三种境界”。

这是我每年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都要重复的一句话。同学们要想掌握和开发好自身的无限想象力,就要做到“心所至,无所不至。”这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人类之所以有永无止境的真理追求,之所以不断解开自然和社会之谜,是因为拥有比海洋和天空更为广阔的心灵世界。古往今来,人类的心灵所激发的想象力和使命感,让我们的无数先驱投身于伟大的创造活动,使人类对自然和自我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点燃了智慧的灯塔,推动了历史发展。他们那一颗颗伟大的心灵仍然照亮着后人创造之路,激励着后人前进的脚步。遵循心灵的指引,激发想象的活力,到达创造的极限,心所至,无所不至,这就是作为一个理工大人的人生境界。

这是成书于三千多年前《周易》中的一句千古名言,伴随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全部历史。同学们要想真正拥有无限的行动力,还是要回到这条千年古训上来,真正做到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行动能力的一种经典表述。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正在催生一个崭新的世界,特别是正在崛起的古老中国正处于一个“需要巨人和产生巨人”的伟大时代。总结和提出的“中国梦”,就是对这个伟大时代高度概括和完美的描述。武汉理工大学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就是以我们每一个理工大人的共同追求来铸就这个“中国梦”。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充分把握你们的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国家的发展需要你们成为杰出人才;“地利”就是大学的发展需要你们有杰出表现;“人和”就是你们的巨大财富需要造福于时代。因此,自强不息,实现个人梦,成就大学梦,托起中国梦,这是时代对你们的要求。

这是所有成功者的共同感受,也是很多有识之士的经验之谈。你们确实拥有“无限可能”,但美好的结果往往是漫长的等待和出人意料的惊喜,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学校都是如此。今年4月,世界三大权威大学排名机构之一英国《泰晤士报教育周刊》的大学排名出炉,中国大陆高校仅15所入围亚洲100强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名列亚洲百强大学第58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泰晤士报教育周刊》主编在解释武汉理工大学入围的原因时说:“论文引用率和国家级研究设施成就了武汉理工大学。”这是一个客观的描述,因为它反映的是我校学科几十年的创新发展。特别是材料学科,以1987年成立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要标志,进入交叉、融合、创新与国际化的进程,其中一批又一批年轻学者包括很多研究生的不懈奋斗和追求,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提升了整个学校的办学水平。这么多年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想象这种奋斗和追求带给学校的变化。学校的进步是一种鲜活的启示,也为你们未来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要你们能够把握自己,坚持不懈,自强不息,成功就一定会拜访你们。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以“立志于学,三十而立”为题来谈你们所面临的研究生学习这段关键人生,也是有感而发。所谓“三十而立”,我们的古人有很明确标准,上升到人生的高度就是要“立德”、“立功”、“立言”,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就是要“为人”、“处世”、“做学问”。在去年的研究生开学典礼上,我曾谈到“成功的边界”,要求同学们深刻把握你们的时代所需之处、视野所及之处、精神所达之处,尽力拓展你们成功的边界。今天我所说的“三个无限”和“三种境界”,就是为你们尽力拓展成功的边界提供一种思想。我衷心地希望你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地去实践它。

亲爱的同学们,时代在呼唤着你们,世界在注视着你们,成功在等待着你们。我相信,你们一定做好了充分准备,你们一定不会辜负这份命运的关切。

再一次祝贺你们、欢迎你们、祝福你们!

朱崇实校长在厦门大学2015届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e#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这雄伟的建南大会堂隆重举行201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厦门大学向在座的2015级557位博士生同学和2995位硕士生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

在座的3000多位新同学中,有一部分曾经在厦门大学这个校园里学习过,大多数是第一次迈入这个美丽的校园。不论是否曾经在厦门大学学习过,今天,对于在座的各位来说,都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从今天开始,你们将翻开自己人生新的一页,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发起新的冲击!作为同龄人中知识层次最高、思想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群体,我相信在座各位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都有美好的理想和规划。我由衷地期望在座各位的美好理想和规划都能圆满地实现,为此我想与各位交流一下我对研究生学习阶段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首先,我想谈一谈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在大学里,本科生、研究生都属于学生,因此都还处于学习的阶段。但关键的是,同属学生,我们要认识到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区别。最基本的说,本科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低级阶段,其学习要求仍以接受和汲取知识为主,所以世界各国一流大学对本科生的要求都比较明确,例如哈佛大学为其本科生制定的五项标准是:1、必须能够清晰而明白地写作;2、应该对认识和理解世界、社会和我们自身的方法具有一种判断鉴别的能力;3、必须对自己的文化和其他文化有一个广阔的视野,并在这样的视野之下安排自己的生活;4、了解并思考过道德和伦理问题,在做道德选择时具有正确判断的能力;5、在某些知识领域应当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从这五条标准中可以看出,哈佛大学对本科生的要求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接受并把握已有的文明,并正确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打好基础。那么研究生呢?世界各国一流大学基本上没有对研究生的培养设定明确的标准,但是一致的培养模式就是让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学的研究工作,在研究中学习。因此,可以这么说,对于研究生来说,其学习方式就是研究或探索,他与本科生的学习方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研究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接受和汲取,而是主动的研究与探索。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高级阶段,他要学习知识、感悟知识、还要探索知识、创新知识。由于种种的原因,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包括厦门大学)最大的不足在于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研究生教育实际上是本科教育的简单时间延续,研究生是五、六或五、六、七、八、九年级的本科生。可以说,这种状况,造成了中国高等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一个最大差距。这也是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但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作为国家创新力量主要来源的研究生群体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一种状况如果不能改变,中国要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国家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当前中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如何让研究生的学习方式有一个根本的改变,让学会研究与探索、热爱研究与探索成为我们研究生的自觉追求。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对这个问题不能再展开讨论,在这里我只是希望在座的2015级新同学从今天开始,就把研究与探索作为自己的追求,把导师作为自己的朋友,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与导师就你感兴趣或感到迷惑的各类问题进行讨论,让创造性的思维成为研究生的思维习惯。当然,学校将尽最大的可能来保证研究生能有这样的一个学习氛围与条件。

第二,我想谈一谈研究生的人生目标。这是一个大话题,又是一个简单的话题;这是一个让人感觉空泛的话题,其实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话题。什么是研究生的人生目标?如果有人问我,我的回答很简单,就是要成为社会精英!什么是社会精英?社会精英就是有理想、有抱负、有才干而又愿意脚踏实地地为社会作贡献的人。社会精英是理想主义者,为了自己的理想,他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社会精英又是现实主义者,为了自己的目标,他会非常坚忍地去排除万难夺取胜利。社会精英不一定是领导,但他一定是领袖,他不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岗位,在他的身边总能聚集起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志跟他一道为理想而奋斗。我由衷地希望在座的各位都能是一个真正的社会精英。在座各位都是有理想、有才干的青年。去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共有15000多人报考厦门大学,只有2000多人被录取;博士研究生考试,厦大也是报考人数最多、最热门的学校之一,因此可以说,在座各位是有志青年的佼佼者,所以,我对你们的远大抱负和卓越才干毫不怀疑。但是根据我的观察我还希望我们的研究生能更加宽容、更加感恩!研究生是社会的宠儿,就单个群体来说,社会对研究生这个群体的培养所耗费的成本肯定是最高的,除了你们的家庭,你们的政府、你们的社会、你们的学校都为你们的成长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是有些研究生过于自我,他们把自己的成功都看作是个人天赋和自我奋斗的结果,他们看不到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因此,这些同学一有胜利,只愿独享,因为他认为这胜利是自己的个人所得;一有挫折,便怨天忧人,因为他们认为这挫折都是他人不好的结果。这样的同学是不可能成为社会精英的,他缺乏社会精英的基本素质。社会精英应该具有的个人特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宽容与感恩,知道宽容、知道感恩,他才会善待这个社会,报效这个社会。我再次期望在座的各位都有这样的情怀!

第三,我想谈一谈研究生体育锻炼。我在bbs上看过一个帖子,写的是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较,我在准备今天的讲话稿时想去查一下这个帖子,可惜我上网的技术不行,没有查到。这个帖子给我留下的大致印象是:本科生生龙活虎,研究生暮气沉沉;本科生一切好奇,研究生一切知道;一到研究生,好象都成为了小老头、小老太了,背也驼了,走300米路就冒汗,爬4层楼就气喘,到了研究生一切都惨不忍睹。在bbs上说话总是有点夸张,但这个帖子看完后,我脑子确实在想研究生的体育锻炼问题。我问了一下有关部门的同志,他们告诉我在学校的体育运动会上研究生的比赛成绩一般都不如本科生,我听了有点失望。我想,单从年龄上看,这是不应该的,有资料显示,一个青年人,通常在22岁到26岁时,体能是处于巅峰状态!刘翔1983年出生,今年24岁,他创造最好成绩时,与在座很多同学年龄相近;姚明1980年出生,今年27岁,可以说他目前的体能状态比20岁时更好!因此,为什么研究生比赛成绩不如本科生,只有一个解释了,就是体育锻炼不够。体育锻炼不够,自然走路冒汗,爬楼气喘了。

同学们到了研究生阶段,要考虑的问题多了,烦恼也多了,任务也重了,自然而然,容易放弃体育锻炼。但这是非常不对的!越是烦恼多,越要锻炼,一锻炼,烦恼就没了;越是任务重,越要锻炼,一锻炼,任务就轻了!身体是根本,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你们很难承受今后自己要面对的激烈竞争和艰苦的工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你们根本不可能去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因此,我由衷地希望在座的各位千万不要放弃体育锻炼,学历越高,越要热爱体育锻炼。厦大的校园很美,依山傍海,四季如春,是锻炼身体最佳场所。在这样的校园里若不锻炼身体,以后终生都要后悔。因此,象我们运动场上悬挂的那幅大标语所说的那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同学们、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将翻开自己人生篇章新的一页,我衷心祝愿各位能把这一页写得更好、更美!

谢谢大家!

-->

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篇十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接触并使用讲话稿的人越来越多,讲话稿也称“发言稿”,是指在讲话前拟定的书面稿子。那要怎么写好讲话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稿,欢迎大家分享。

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一个不很方便又不很便宜的研究生公寓,让我们不得不推迟一个月开学,还得举行第二次开学典礼。用bbs上批评家们的话说,“都是扩招惹的祸”。(笑声)

其实,研究生的开学典礼单独举行可能更为合理。毕竟,四年的高等教育,使你们与本科新生有着很大的区别。认真论述这种区别,可以成为一篇教育学的.论文。我在这里只讲自己模糊的感觉:受过高等教育,目光远大一些。“远”者,认清发展趋势,看到明天、看到未来;“大”者,关心社会利益,想到国家,想到世界。 前沿在哪里?在已知世界和未知世界的分界面,在学科专业的边缘,在不同专业和方向的交叉点。描述前沿工作有两个关键词:“original”和“precompetition”,即“原创”和“竞争前”。研究生的论文一定要体现“原创”;研究课题应该是商业产品竞争以前的内容。

科学家、教授、工程师和企业家公认的前沿就会变成研究的热点。判断热点并不难,那些优秀人才流向的地方、巨额资金流向的项目、大量信息交流的领域就是热点。

两年前,我去日内瓦参加四年一度的世界电信展,那真是电信科技、电信行业的盛大节日:川流不息的人流、价值昂贵的展台、高学历的讲解员、高层次的报告会,让我产生两点感受:第一,中国电信、中国普天和华为这样的中国公司终于在世界电信展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第二,这么多优秀人才的涌入,这么多资金的投入,电信注定要高速发展,北邮注定要热、要红、要发展、要走运。 北邮热、北邮红,这不奇怪,有道是,少之时血气方刚。青年人、有能力的人当然是奔着热点来。现在说"扩招惹的祸",那么又是谁惹出了扩招呢?校长没这个能耐,部长也没这个能耐,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才流、资金流惹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惹的。

正是一届又一届的博士、硕士生的加入,使北邮极大地提高了创造知识的能力,论文、著作、专利逐年增加,质量稳步提升。去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北邮榜上有名。新世纪的北邮,有一项既定的建设目标就是“多科性”、“研究型”和“开放式”。美国卡耐基教育基金会曾经对“研究型”大学有过定义,中国教育部也在探讨这个问题,不管文字的准确表达为何,我相信,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是保证“研究型”的最基本的指标。没有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北邮就不可能实现"信息领域、国内一流、国际著名"。

不久前,一个记者问我,通信行业,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有多大?我对他说,在我看来,就采用的技术讲,我们并不落后。多年前我们的程控交换机普及率名列世界前茅;电信网规模世界数一数二;上个月移动网用户已成为世界第一;采用gsm又同时开通cdma的恐怕只有我们中国,还有光纤、卫星、接入网所采用的技术,我们都不落后啊。但是问题在于,设备是买的、技术也是买的。诚然,网络运营商可以收取用户的钱,国际贸易中介商可以收取代理费,海关也会有进口税收入。再说,创造就业机会,上交国家税收,满足市场要求,这些也都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但是你不得不把最大的利润收益让给那些掌握核心技术的外国公司。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于对核心技术的掌握。

我这里有几组数据:第一组,1984年至1998年14年间,中

-->

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篇十一

各位研究生新同学:

下午好!

欢迎你们来到武大哲学学院从事哲学的学习与研究。武大哲学学院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有深厚的学术积淀,有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大家、名家、名师,正在以踏实、坚定的步伐走向更加广阔的国际学术舞台。你们正赶上武汉大学新的发展时期,也赶上哲学学院新的发展时期。在今年的专业外语教学的课堂上,我们聘请的两位外籍教师已经上岗。这对你们既是一个好的机遇,也将是一个严峻而真实的挑战。我们将逐步按照国际上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方式来要求你们。希望你们能振奋精神,迎接挑战。

在座的研究生当中,有武大哲学院的学生,但作为研究生,你们的身份仍然是新生。对于研究生的新身份而言,无论是博士生还是硕士生,大家在学习与生活中,都面临着一个身份的转换,那就是要以研究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与研究之中。博士生在研究的程度与难度上要更大一些,但性质上与硕士生没有根本的区别。现代汉语中作为动词“研究”一词中的“研”字,就是“磨”,即用石头将物慢慢的磨碎。如果大家有写毛笔字的经验,在砚台里磨墨,就可以称之为研墨。那是要慢慢、均匀地用力,才能磨出好的墨汁。“研”还有穷、熟、精诸义。而“究”的主要意思就是穷尽、探明、阐明的意思,其原初意思是探穴。可见,“研究”一词不是我们官场上打官腔时说的',我们研究、研究,而是一种“深入虎穴,以得虎子”的活动。这一活动,既要勇气,也要耐力,还要有好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而与中文“研究”相应的英文词,非investigate莫属。该词有探查、仔细研究之意,与普通的study一词相通,但意思更为凝重。所以,研究生期间的学习,不能像本科生阶段那样主要靠老师的课堂教学,而是要靠自己的深入钻研,带着问题去学,带着问题去请教老师,在老师的指引下,自己尝试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因此,我希望大家回去后,把中、英文中的“研究”一词好好地琢磨一番,从理智上确立对自己“研究生”身份的认同。

当然,我们的研究生当中,特别是硕士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未来并不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毕业后会从事其他工作。但这也不妨碍你在三年的学习期间用研究的态度来要求自己。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中的研究生培养制度中还没有严格地实行淘汰制,如果是在英美,研究生期间学习不好是要被淘汰的。我们刚刚试行毕业与学位分开的制度,做不出好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满研究生的课程学分后可以毕业,但你拿不到相应的学位。这样的研究生也不能说完全是失败者,但至少是一种重大的缺憾。美学中有残缺之美,但我不希望在座的各位研究生毕业时,带着一种残缺美离开我们的哲学学院,离开美丽的武汉大学。所以,从今天起,大家要彻底地改变自己的身份,尤其是要从灵魂深处改变的自己的身份,把自己当作一个从事学术研究的新手。新手上路,我为你们鼓掌、加油,我也代表哲学学院的所有老师为你们鼓掌、加油。

如果说,一切艺术创作都要依赖激情,那么,一切学术活动都要依赖理性。而作为哲学研究的工作者,其研究活动本身就不外在于我们人生的整体活动。从原则上说,是知、情、意的高度统一。研究生的学习,三年或四年后的外在结果可能是一张文凭、两个证书,这些外在的证明是我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行走的通行证,很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过研究生的学习过程,培养起一种凡事都要认真研究一番的理性精神,从而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以一种清醒的理性方式处理问题,尤其是处理一些复杂的人生问题,从而化解人生的危机,让自己的人生不断地走向新的境界,这才是我们的研究生学习过程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原始的巫术与算命行为,已经很难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了,但现代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制度规定,有时让人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从而让我们屈服于现代的命运。而一些披着现代科学外衣的各种变相的算命行为,因此还在影响着我们很多人的生活。当我们学会用一种研究的态度来对待一切错综复杂的问题时,哲学理性就会慢慢地向你展示出她固有的魅力,让你运用在研究生期间习得的第二天性——研究的态度,化解各种危机,解决各种困难,从而走向新的生存境界。因此,大家在研究生期间的学习,不要总是想着为了毕业论文而钻故纸堆,长时间地端坐于图书馆,像狗一样的坐在电脑旁,不断地写啊写,为发表文章而苦恼,而要把研究生期间的所有学习活动提升到自我精神训练的高度,以“乐之”的态度来学习,去研究,这样,我们的研究生生活就不会是一种枯燥无趣的精神炼狱,而将是一种充满着朝气与昂扬向上的生命成长过程,用“日新其德”的精神态度,去迎接每一天的学习生活。那样,我们就会在美丽的武大校园里领略她所固有的四季之美,并能将这种无意识的审美情怀积淀为一种精神的底气与美好的精神故乡情结,化作你们在未来人生道路上持续前进的内在动力。

过几天,校园的桂花就要开了,我相信所有在座的同学都会一次又一次地闻到桂花沁人心脾的香味,因为现在你们的心情正如桂香飘逸,甜蜜而美好。明年、后年,在进入紧张而严肃的学习生活之后,你们还能如今天一般,敏锐地捕捉到珞珈山的梅馨月影,听到樱瓣飘落时的叹息,那你们在武大哲学学院的研究生活就是正常而健康的。为着这美好的研究生生活,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期待。

最后,我把哲学学院中国哲学学科点以萧萐父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学者培养研究生的20字方针赠给大家,供大家参考、选用:“德业双修,学思并进,史论结合,中外对比,古今贯通。”

祝大家在未来的学习岁月里,开心每一天!

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20__级__专业的硕士研究生__,今天很荣幸地站在这里,代表全体老生,向在座的级的新生道一声:欢迎你们加入和回归到我们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大家庭的怀抱!

说“加入和回归”,因为在座有一部分人是从外校或外单位第一次新来到我们中大地院,那还有一部分人是本科就已经在中大,或保研、或考研、或支教、或工作之后,又再一次回到我们中大地院。无论是新近加入或是再次回归,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对大家来说都是一段新的开始。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希望以经历了一年研究生生活的学生的身份与大家分享一点点心得与体会。

我们总会问到这样一串问题:为什么要读研呢?这个问题会被外人甚至被自己问过很多遍,即便我们现在都已经是研究生了,但每每给出答案时,我们都可能会觉得有一些含糊不清或者不那么坚定。最笼统的回答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接着就会问,读了研就好找工作了么?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处境还是挺严峻的,并不比本科毕业好多少。接着又会问,那读研都不一定能保证找到好工作,那为啥还要读呢?也有一个笼统的回答,叫做可以拿个高文凭。那又要问,在这个注重能力,文凭贬值的年代,高文凭又能如何呢?这时候,往往我们会安慰自己,想着走一步看一步,既然已经读研了,不可能就放弃不读了,等毕业了再说。就是这样一串问题,每每问到最后都会变成自我安慰,然后不知道哪天,这串问题又会再次出现。

我去年这个时候也曾被这串问题所困惑,走出这段迷茫期是需要自己花时间去思考去经历的。在这里我也只能说一些自己感悟到的结论性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读研的目的应该是人生的目的的一个子集。如果只把读研的目的简单地考虑成/为了找一份好工作,那便是过于狭隘了。好工作只是能营造好生活的手段之一,而想要拥有好生活不单单只是拥有好的工作,而是要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目标。如果站在这个角度去思考,读研也好,工作也好,都只是我们人生中的阶段。不论你是先读研再工作还是先工作再读研,人生在于能力的不断积累,只要我们没有荒废时间,每天都在让自己进步,那就是在不断地向着人生的价值与目标前行。

害的经济损失风险评估。我们地理学院并没有灾害学这样一个专业,然而,可以想象这里要研究的内容所用到的理论与技术并没有超出我们所学或者可学习的能力范围之外。我们任何一个地理学院的研究生,如果擅长在短时间内完成最有效率的文献回顾与分析,在文献中找到足够的方法、技术和点子来解决这一问题,不管你是人文也好,gis也好,水系也好,就完全有能力去应聘这份实习,并且从中持续的吸收新知,更新自己的技能。

积累提升自己的能力,因为当你意识到你的优势特长更适合职场而不适合做学术的时候,这对于你自己来说本身就是自我认识的提高与进步,并没有什么可丢人的。自己去体会做人之道,自己去寻求疑惑的答案,因为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毕业的。那些毕业之后从事其他行业的师兄师姐同样掌握着对知识的检索、筛选、阅读、分析以及创新的能力,并且也按照自己的特点去提升其他的能力。这样的读研生活也是有意义的。

地理学本来就是大杂烩,不像医科,读研的选择,要么从事医学科研,要么临床做医生,你从来不会听说那个中山医的研究生去了腾讯、华为,或者去了奥美公关、广汽集团,但是地理学院的研究生,除了可以做学术科研,做专业技能人才,也完全可以去应聘其他领域的公司。也许有人说,本科毕业生就可以去到这些地方了,那又为什么要读研呢?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公司做事的时候,需要有人指导他,正规一点说,是帮他从事批判性的检验,帮他找出缺点和建议改进的可能性。但是一个毕业的研究生,做事情时应该做到不需要有人指导,就可以分析自己做事方法的优缺点,并在不足处主动向上级或平行单位要求支援。如果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比起本科生的优势所在的话,那么只能说我们并不是一名合格的研究生。

总之,读研只是人生数十年的短暂的一个阶段,没有必要患得患失,无论做学术,搞专业技能,跨专业领域,我们要做的宏观目标是为自己的人生添砖加瓦,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我们要享受在地理学院在中山大学的每一天。

当你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你会说出怎样的遗憾呢?

读研,是给我们一个与中山大学,与地理学院的美丽邂逅。邂逅师生情,邂逅同窗情,邂逅真爱情。

当有人再问我们,为什么要读研呢?你会怎么回答呢?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篇十三

亲爱的研究生同学们,前两年,硅谷的人们调侃说ic有了新的含义,它代表indian和chinese,现在又有人说,高科技领域,论文、专利的作者中,以w、x、y、z字母开头的名字越来越多了。这当然就是指中国人。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不知是不是太早。但是,只要我们年青一代研究生能明白,并且在实际上站到科学前沿,探索核心技术,中国的科技进步、经济发达就是一定的。到那时候,我们回头看一看“扩招惹的祸”就会发现,当年的扩招对我们自己其实只是惹了一点麻烦、添了一点可以克服的困难。对谁才是真正的祸害呢?对那些希望中国落后的人,希望中国贫穷的人,希望赚中国黑钱的人,如果真有这种人的话。

我担任校长三年多了,迎接了四届新同学,只有今年的开学典礼是两个典礼,于是还得多讲这一次话,也许还是最长的一篇开学典礼讲话,都是扩招惹的“祸”。

谢谢大家。(热烈掌声)

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篇十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需要使用讲话稿的情况越来越多,讲话稿可以起到整理讲话者的思路、控制时间的作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研究生开学典礼讲话稿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研究生开学典礼讲话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诉讼法学专业20__级新生邱睿,非常荣幸能够在九月旖旎的风光中和大家相聚在树木葱茏、绿荫如画的南财大校园。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0__级全体研究生向为我们入学作出精心安排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学长学姐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首那段挑灯夜战,奋力备考的日子,今天的开学典礼让人感慨万千。那一个个求学路上的悲喜瞬间见证了我们履行誓言、坚守信念、执着梦想的青春岁月,曾经挥汗如雨的付出已变为今天踌躇满志的希望。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作为研究生,我们将发挥青年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专心学术,潜心科研,让学术的火炬薪火相传。作为法律人,我们将不忘初心,秉承正义信念,保持客观、理性,将法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交相辉映。作为法学院的一员,我们将融入“清新、有为”的学院文化氛围,积极参与法学院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各项事业建设,将个人前途与学院发展紧密结合。作为财大人,我们将牢牢把握“全面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精神,以“自谦,自信,务实,超越”的校训为指引,努力提高自身素养,为财大新时期的新发展贡献力量。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本色;暴雨冲过,更见青松巍峨。经过考研磨练的我们,将更加成熟、稳重而自信。我们心中充满了期待:期待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期待着结交各方英才,期待着更为硕果累累的三年。我们将从思考中认识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追求中收获力量。

最后,衷心地祝愿各位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法学院全体同学能够在南财大这片沃土上,收获真知,扬帆远航!

谢谢!

研究生开学典礼讲话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11级法律硕士__。今天能够老生代表站在这里,与众多师弟、师妹们分享我这一年来,研究生生活的点点滴滴,我感到十分荣幸。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法学院研究生会以及法学院全体研究生老生欢迎__级师弟师妹们的加入。你们的到来将会使我们这座年轻的法学院焕发出更加青春与激情。

无论我们出于何种原因选择读研,选择华科,在开学伊始我们都应当思考未来的三年研究生生活该如何度过。是随波逐流后的迷茫与逃避?还是开拓进取,在实践中成长,在思考中创新?是挤过独木桥后的花前月下?还是专注学习,不让光阴虚度?是在浮躁的社会和学术风气中迷失自我?还是潜心研究,努力培养个人的科学精神,提升人文修养,用心经营好自己的人生?这里我想通过1,2,3。这三个数字和大家分享一下。

2、是拥抱两种热情:对待学习科研的热情,对待生活的热情。同学们,无疑,现在是我们人生中最富有激情,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时刻。对待学术,只要我们保有一份考研时候的热情,保有一份对知识最热切的渴求,保有一份对理想最纯真的渴望,保有一份最无私的责任感。那我们在这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中,必将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这一切都源于你最初对学术要饱有最诚恳的热爱。除此之外,我们对待生活也要始终充满热情。长久以来,在学校、学院领导的支持下我们有。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人文讲座,有研究生会、研究生创新基金、职业发展研究会等实践平台。学院的研究生会、知识产权协会等等这些平台都可以让我们接触更多的人和事,促进自己成才。

3、是期待三个美好:学术成果收获的美好,综合能力提高的美好,华中科技大学法学未来充满美好。与本科的四年相比,研究生生活的三年转瞬即逝。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三年宝贵的时光,当我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严谨的学术作风完成三年的学业,回过头来再看,我们会对自己的学术成果报以会心的微笑,那是春华秋实后收获的美好。当你们勇敢地接受这三年的历练与考验,积极地融入研究生生活的竞争与挑战,丰富和充实好三年的课余生活,临近毕业,面对即将迈入的复杂社会,你们将会自信于自己这三年的沉淀和进步,这份自信也是美好的。毫无疑问,我坚信华中科技大学的未来会更加美好因为,今天,法学院又吸收了176名优秀的学生,你们的到来为我们这个年轻的法学院注入了更新鲜、更活泼的血液,今日你以华科大为荣,明日华科大以你为荣!

最后祝大家在1037号森林公园里,成长成才创造新的辉煌。同时也借此机会对在第__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给各位老师拜个早节!愿老师们工作顺利,事业有成。谢谢。

研究生开学典礼讲话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20__级__专业的硕士研究生__,今天很荣幸地站在这里,代表全体老生,向在座的级的新生道一声:欢迎你们加入和回归到我们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大家庭的怀抱!

说“加入和回归”,因为在座有一部分人是从外校或外单位第一次新来到我们中大地院,那还有一部分人是本科就已经在中大,或保研、或考研、或支教、或工作之后,又再一次回到我们中大地院。无论是新近加入或是再次回归,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对大家来说都是一段新的开始。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希望以经历了一年研究生生活的学生的身份与大家分享一点点心得与体会。

我们总会问到这样一串问题:为什么要读研呢?这个问题会被外人甚至被自己问过很多遍,即便我们现在都已经是研究生了,但每每给出答案时,我们都可能会觉得有一些含糊不清或者不那么坚定。最笼统的回答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接着就会问,读了研就好找工作了么?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处境还是挺严峻的,并不比本科毕业好多少。接着又会问,那读研都不一定能保证找到好工作,那为啥还要读呢?也有一个笼统的回答,叫做可以拿个高文凭。那又要问,在这个注重能力,文凭贬值的年代,高文凭又能如何呢?这时候,往往我们会安慰自己,想着走一步看一步,既然已经读研了,不可能就放弃不读了,等毕业了再说。就是这样一串问题,每每问到最后都会变成自我安慰,然后不知道哪天,这串问题又会再次出现。

我去年这个时候也曾被这串问题所困惑,走出这段迷茫期是需要自己花时间去思考去经历的。在这里我也只能说一些自己感悟到的结论性的东西。简单来说,就是:读研的目的应该是人生的目的的一个子集。如果只把读研的目的简单地考虑成/为了找一份好工作,那便是过于狭隘了。好工作只是能营造好生活的手段之一,而想要拥有好生活不单单只是拥有好的工作,而是要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目标。如果站在这个角度去思考,读研也好,工作也好,都只是我们人生中的阶段。不论你是先读研再工作还是先工作再读研,人生在于能力的不断积累,只要我们没有荒废时间,每天都在让自己进步,那就是在不断地向着人生的价值与目标前行。

害的经济损失风险评估。我们地理学院并没有灾害学这样一个专业,然而,可以想象这里要研究的内容所用到的理论与技术并没有超出我们所学或者可学习的能力范围之外。我们任何一个地理学院的研究生,如果擅长在短时间内完成最有效率的文献回顾与分析,在文献中找到足够的方法、技术和点子来解决这一问题,不管你是人文也好,gis也好,水系也好,就完全有能力去应聘这份实习,并且从中持续的吸收新知,更新自己的技能。

积累提升自己的能力,因为当你意识到你的优势特长更适合职场而不适合做学术的时候,这对于你自己来说本身就是自我认识的提高与进步,并没有什么可丢人的。自己去体会做人之道,自己去寻求疑惑的答案,因为不管怎样,我们还是要毕业的。那些毕业之后从事其他行业的师兄师姐同样掌握着对知识的检索、筛选、阅读、分析以及创新的能力,并且也按照自己的特点去提升其他的能力。这样的读研生活也是有意义的。

地理学本来就是大杂烩,不像医科,读研的选择,要么从事医学科研,要么临床做医生,你从来不会听说那个中山医的研究生去了腾讯、华为,或者去了奥美公关、广汽集团,但是地理学院的研究生,除了可以做学术科研,做专业技能人才,也完全可以去应聘其他领域的公司。也许有人说,本科毕业生就可以去到这些地方了,那又为什么要读研呢?一个大学毕业生在公司做事的时候,需要有人指导他,正规一点说,是帮他从事批判性的检验,帮他找出缺点和建议改进的可能性。但是一个毕业的研究生,做事情时应该做到不需要有人指导,就可以分析自己做事方法的优缺点,并在不足处主动向上级或平行单位要求支援。如果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比起本科生的优势所在的话,那么只能说我们并不是一名合格的研究生。

总之,读研只是人生数十年的短暂的一个阶段,没有必要患得患失,无论做学术,搞专业技能,跨专业领域,我们要做的宏观目标是为自己的人生添砖加瓦,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我们要享受在地理学院在中山大学的每一天。

当你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你会说出怎样的遗憾呢?

读研,是给我们一个与中山大学,与地理学院的美丽邂逅。邂逅师生情,邂逅同窗情,邂逅真爱情。

当有人再问我们,为什么要读研呢?你会怎么回答呢?

谢谢大家!

研究生开学典礼讲话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国际法的__,很荣幸今天在这里代表全体研究生新生发言,首先,欢迎在座各位来到贸院大家庭,你们的加入,将给贸院带来更加充沛的活力和激情。

作为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的研究生新生,本科生老生,在贸院的四年,我有幸与母校一起成长,见证了学校办学新格局的开辟与发展;见证了学校在诸多大型比赛的道路上斩获一等奖乃至全球总冠军等等优异成绩;在春去秋来的四年里,我感受到贸院严谨的学术底蕴、优秀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学设施,不仅如此,贸院拥有的住宿和生活条件,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贸院优秀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相信也将为在座的各位同学提供一个学习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对于刚刚步入贸院的各位来说,也许会带有几许疑惑和几许希冀,然而在研究生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各方面的接待及引导工作井然有序的展开,使新生们快速的解决了入住问题,之后辅导员逐个寝室耐心一一走访,他们的热情关心帮助我们清除了一切疑虑。他们认真地给我们排除难题,耐心的解答疑问,真诚地嘘寒问暖,让我们感受到来自贸院的温暖与亲切。在即将到来的选导师环节里,我们将与教授们一一见面,他们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学术造诣,将带领我们领略学术前沿,开拓视野,极大地扩大知识面,相信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无论我们当时是因为随波逐流时的迷茫,还是因为坚定的人生目标的追求,还是因为尚未能正面社会竞争压力的逃避,我们选择了读研,我们选择了贸院,在经历过考研的洗礼后,我们如何在实践中成长,在思考中创新?如何努力培养个人的研究精神与人文修养,如何用心经营好自己的人生?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毕竟,研究生不同于本科,是以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明确目标,虚心学习,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同时,不断拓宽知识面,勇于在传承中创新,恪守学术道德。因此,没有严谨勤奋、求真务实的态度,没有坚持到底的信念,没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就很难在研究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今天,对于在座的各位同学来说,即将迎来人生一个崭新的起点!我们挥手告别的昨天,它是一张底片,多少遗憾,多少悔恨也都变成美丽;我们翘首企盼的明天,它是一个梦想,将昨天,今天一一串起;而我们能够把握的今天,只要我们有接近梦想的巨大勇气和努力,再大的梦想都能够被我们牢牢抓在手里,摊开手心,它是一道掌线,它已经属于我们,它就是我们的未来。

谢谢!

研究生开学典礼讲话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生命科学学院20__级研究生李锐,很荣幸能够作为新生代表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0__级全体研究生对一直为我们默默付出的老师和家长表示感谢。

去年六月,我们带着一纸毕业证书离开校园,列车滚滚前行带着相同的教育理念驶向四面八方,梦想也伴着汗水在不同的土地上慢慢生根发芽。而现在,我们因为手里的录取通知书,带着满怀的向往和期盼汇聚在烟台大学,开始一段新的追梦之旅。

四年前,我带着好奇与憧憬开始了我美好的本科学习生涯。第一次离家千里,第一次在火车上过夜,第一次经历学生会面试,第一次组织团日活动,第一次和四个班的人一起上课……本科时间总是匆匆而过,也有许多美好在不经意间错过,所以作为一名研究生,也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大学四年,守信求实,好学力行,多走,多学,多听,多看,多交流,当离开校园的列车驶向下一个地方的时候能够有骄傲的故事可以说。

与本科生活相比,研究生生活也将更加充实多彩。从今天开始,我将是烟台大学一名20__级研究生,和在座很多同学一样,我对即将开始的学习和生活充满期待。我想象着每天教室,宿舍图书馆连成一线,想象着在操场上将奔跑的足迹画成一道弧线,想象着在实验室感受科研的魅力,想象着在学生组织中发现另一个自己,想象着在科研大赛中挑战自己。

在烟台大学,有美丽的校园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面对更高的平台,我们必须再接再厉。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活我们需要做到:

第一,明确目标,自主创新。研究生阶段要对自己有更高的学习要求,除了树立明确的专业目标,更需要我们注重自主性和创新性。知识的积累是为创新提供基础,实验是为探索未知提供路径。我们要怀揣学术探究的热情与好奇,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去发现,在学术领域内积极探索、刻苦钻研。

第二,博采众长,厚积薄发。烟大拥有一只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每一位老师的个人魅力都值得我们慢慢品味与认真学习。身边的同学也是各有所长,去发现周边同学的闪光点,取长补短,遇见更好的自己。

第三,修身立德,志存高远。作为研究生,我们不但要加强学术修养,更要加强道德修养,要把修身立德作为一生的功课。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守信求实,社会就不会虚伪;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好学力行,社会就能充满希望。作为一名烟大人,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功利和浮躁误导,而是要树立高远的人生志向,将知识转变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当然,科研的道路并非一路平坦,需要不断的寻找与探索,年轻的我们总会遇到未知与挑战,生活便是寻求新的知识,面对未知与挑战,勇者才能无畏,我们应该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带着“务实”的态度,大胆地去尝试和摸索,一步一个脚印,也许会有弯路,但转过头你会发现沿途也有美丽的风景。

生活需要畅想,没有对明天美好的期待,就难以迈开今天的脚步,今天的幸福与快乐就是憧憬的'种子结出的果实,但是畅想如果没有脚是走不远的,我们不能停止奋斗的脚步,不能在为明天的人生走向上虚废太多光阴,珍惜当下的日子,走好眼下最坚实的那一步,这样离梦想也又更近一步。梦想的实现,不在能知,而在能行!因为我们面朝大海,所以总能等到春暖花开。

最后,我谨代表20__级全体研究生祝愿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心,也祝愿所有烟大学子学业有成,也祝愿我们烟大明天会更好!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完毕。

;

-->

研究生开学典礼发言篇十五

亲爱的研究生同学们,前两年,硅谷的人们调侃说ic有了新的含义,它代表indian和chinese,现在又有人说,高科技领域,论文、专利的作者中,以w、x、y、z字母开头的名字越来越多了。这当然就是指中国人。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不知是不是太早。但是,只要我们年青一代研究生能明白,并且在实际上站到科学前沿,探索核心技术,中国的科技进步、经济发达就是一定的。到那时候,我们回头看一看“扩招惹的祸”就会发现,当年的扩招对我们自己其实只是惹了一点麻烦、添了一点可以克服的困难。对谁才是真正的祸害呢?对那些希望中国落后的人,希望中国贫穷的人,希望赚中国黑钱的人,如果真有这种人的话。

我担任校长三年多了,迎接了四届新同学,只有今年的开学典礼是两个典礼,于是还得多讲这一次话,也许还是最长的一篇开学典礼讲话,都是扩招惹的“祸”。

谢谢大家。(热烈掌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09127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