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一种向特定对象传达信息或呈现研究结果的书面形式。报告的分析和解释应该具备客观性和中立性,避免主观偏见的介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主题,包括市场调研报告、项目进展报告、学术研究报告等,且都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水准。大家可以借鉴其中的写作思路和结构,以及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提升自己的报告写作能力。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一起来看看吧。
省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篇一
师教委、师环保局:
根据兵教综发[20xx]23号文件《关于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并按照《全国环保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小学环境教育大纲》的要求,北屯中学于20xx年5月开展了“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目前创建活动的各项工作已按计划完成,已具备兵团“绿色学校”基本条件。现根据新疆兵团中小学“绿色学校”评估标准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向师教委、师环保局汇报:
1、领导重视。为加强对我校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领导和管理,我校于今年5月成立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对环境教育宣传、教师环保培训、环境教育教材开发,课程设置,学科渗透,校园绿化、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进行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并制定了北屯中学创建“绿色学校”实施计划,按照兵团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步骤,部署安排创建活动的各项工作、定期检查,整改,及时总结。(自评分7分)。
2、资料齐全。为更好的开展环境教育,增强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我校教研室专门编写校本教材《环境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认真撰写教案,积极开展论文研讨活动。(自评分4分)。
3、宣传教育。我校根据“绿色学校”创建活动计划于20xx年6月举行了创建“绿色学校”板报比赛,并在艺术节期间举行了创建“绿色学校”为主题的手抄报展。学校广播室、图书馆、阅览室有环保书籍20余种。并在“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自评分7分)。
4、环保培训。我校根据兵团创建“绿色学校”的步骤制定有学校环保培训法,定期对教师进行环保培训。(自评分4分)。
1、课堂渗透。我校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都能够积极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渗透内容贴近生活,注重实效。学校各学期举行一次环境教育研讨课,并有教案。在学校组织的期未考试中有环境保护的内容。(自评分11分)。
2、活动课程。我校积极开展环境教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十一”期间校团委、少先队举行了“创建绿色学校”演讲比赛,“我爱绿色”盆花展,“绿色家园”征文等活动,全校3000余名师生参加了活动。同时各教学班每学期都要定期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自评分5分)。
1、小组活动。我校小学部和中学部都成立有环境保护小组和环境保护青年志愿者小组,积极开展争创“环保章”,收集废纸,环境保护宣传等活动。环保小组有辅导老师。(自评分6分)。
2、实践活动。我校每周都安组织全校学生进行大扫除,每年春秋季节都要到北屯平顶山立体植物园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积极组织学生搜集和整理环境保护的资料。在社区宣传方面,我校组织学生到北屯油脂厂参观冶的工艺流程,暑假期间开展了“北屯环境污染与治理”的社会调查活动。学生参加各类环境教育活动的普及率在90%以上。(自评分9分)。
3、专题教育。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校积极制定活动计划,并且各班开展了讲环保小故事,自编自唱环保歌、讲演比赛、板报比赛、交流会等活动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教育教学显著。(自评分6分)。
1、校园绿化。我校绿化面积是达17000平方米,基本实现春绿、夏花、秋、冬树,同时加大了花园式建设的力度,使校园环境到四化(即硬化,美化、绿化、化)(自评分4分)。
2、卫生状况。我校校园绿化无乱扔垃圾现象,课堂环境优美整洁,食堂、宿舍干净整洁,测所为水冲式无害化处理,无臭味、异味。所有共公场所均要定期消毒,无卫生死角。(自评分6分)。
3、学校实验室,垃圾池,锅炉房产生的污染能够有效处理,学校在各主要道没有10个果皮箱,3个厢式垃圾箱。使校园污染有效控制(自评分6分)。
4、环境意识(自评分8分)。
1、环保行为。我校为无烟学校。校园内无乱丢、乱吐、乱乱画的行为,学生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学校每周一对学生进行仪容仪表检查、促进了学生在家、学校、社会养成卫生、健康、环保的生习惯。(自评分10分)。
2、教育效果。今年我校向兵团报送综合实践课程环境教育方面的课题9份,有1人获兵团一等奖,2人获兵团二等奖。6人获兵团三等奖。我校教师黄玉华编写的《走进金山》,毕惠编写的《我的家乡》分别被选入国家综合实践教材。20xx年我校学生参加兵团环保有1人获奖。(自评分5分)。
(自评总分为98分)。
1、我校毕慧老师编写的《我的家乡》报送入国家综合实践实验(3分)。
2、我校学生参加自治区生动物保护知识比赛,有12人获一等奖、24人获二等奖、29人获三等奖(2分)。
3、我校把环境教育列入必修课(3分)。
(加分项自查为8分)。
省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篇二
洞头县第二中学是浙江省b类普通中学,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办学竞争力因此而无法实质性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领导班子确定了从“和谐校园”到“品牌学校”的办学路子,着重从学校的内涵积淀入手改变学校自身品质,并由内涵而外延地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绿色学校”创建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载体,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完善管理,为创绿奠定组织和制度基础。
环保教育一直作为我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普遍重视,而且我们将“绿色学校”的创建视为提高办学品位、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创建市“绿色学校”的准备阶段,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创建“绿色学校”的有关文件,学习各地学校创“绿色学校”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对“创绿”活动的认识,确立了“创绿”要以人为本,着眼于引导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着力于师生环保素质提高的意识,我们的环保口号是:抓环保教育、创绿色学校,建生态家园。
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加强了对“创绿”工作的领导,学校于20xx年3月成立了创建市绿色学校的领导小组和环保教育教研组,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办公室主任担任副组长,其他处室负责人及有关人员为成员,环保教育教研组由教务处主任担任组长,生化及其他相关老师为成员。并将此项工作融入到学校环境教育的全过程,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议事日程,落实到学校、教务处、德育处、团委、总务处、教研组、学生会及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和班主任老师工作计划中去。
20xx年9月,由于人员变动和创绿工作进入实施阶段等实际原因,我们对创建市绿色学校的领导小组和环保教育教研组进行了调整,充实了骨干力量。本学期以来,多次召开行政会议专门讨论研究“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并专程前往“国家级绿色学校”洞头县城关二小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制定了洞头二中创建温州市“绿色学校”具体实施方案,对环境教育宣传、环保培训、课程设置、学科渗透,校园绿化美化等各项工作进行细致明确的分工和布置,将责任落实到人,进一步健全学校各处室、各岗位的创建“绿色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系统,多层次地推进环境教育,全方位地进行管理督促。同时学校在经费投入上为创建“绿色学校”提供了保证,在环保教育、校园环境建设、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为了创建“绿色学校”,几任校长先后投入资金近40万元,本学期在学校园绿化、美化方面投入已经超过10万元。。
这一切都为我校创建市“绿色学校”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组织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二)科研先导,学科渗透,注重实践,让“绿色”走进课堂、走近学生。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当中,我们认识到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是建设“绿色学校”的重点,因此,我们在创建“绿色学校”之初就把环境教育作为重点来抓。并在创建过程当中,我们逐渐认识到环境教育应以学科渗透教育为主,努力探索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注重开设环境教育综合活动课程和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使师生既对环境有感性的认识,又增强“有效参与”的环保能力的实践和训练。
1.增强教师环境意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首先,我校定期对教师开展环境知识讲座,通过网络了解环境教育信息。其次,倡导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探讨和不断推进教育科研,进行了与环境教育有关的教育课题研究。我们要求教师善于研究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机、有理,提高环境教育的实效。再次,在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体现对环境教育这一指标的重视,保证了环境教育的持久有效地进行。经过努力,我校教师的环境教育意识、能力正随着教育科研意识、能力不断增强而提高。
2.充分挖掘课程内涵,有机渗透环境教育。
实施环境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基本途径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环保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坚持以立足课堂,增强绿化意识为指导思想,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负担,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针对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有机渗透环境教育。尤其是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都与环境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渗透的内容很多,因此其环境教育开展得较好;另外,语文、美术等学科阅读、鉴赏和创造方面也突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主题。高一的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则由林德荣老师进行专门的知识讲座。在学科中教学渗透环境教育,我们特别注意处理好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目标所达成的关系,不喧宾夺主,不主次颠倒,力求恰到好处。
3、注重学生行为实践,增强绿色环保能力,
实践活动是提高环境教育实效性、增强师生参与环保教育的最有效形式。我们非常讲究课内外结合,在学科渗透的同时,适当把环境教育向课外延伸,做到“渗于课内,寓于课外”,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结合学校德育处、团委的工作计划,开展了融行为习惯教育、爱国爱乡教育和环境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并将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的效果与《德育学分手册》挂钩。在环保教育教研组的指导下设有环保兴趣小组,开展有关人口、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性学习、尝试环境监测和保护考察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加强了学生对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生活习惯,使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通过教育科研、学科渗透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真正做到让师生充分地了解“绿色”,亲近“绿色”,让“环保”走进课堂、走近学生。
(三)重视宣传,氛围熏陶,环境育人,提高环境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首先,学校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营造环保教育的浓厚氛围,把环保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利用以纪念日或节日为契机进行宣传,如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22日的“世界水日”,4月22日的“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7月11日的“世界人口日”等与环境保护这一教育主题有密切的关系的日子,组织学生配合社会开展有关活动,如我们的青年志愿者、团员经常参加居委会、街道环境保护活动。同时围绕这些节日的不同主题,在学校内举行专题性纪念活动、教育活动,以强化环保意识。
其次,我们开辟了环保教育宣传栏,增添了环保宣传标语(牌),图书室、阅览室增置了大量有关环保知识的书刊,教师办公室、学生寝室、教室开展净化、美化评比,举行班级绿色环保黑板报竞赛,开展环境教育周活动,等等,不断为环境教育营造浓郁的氛围。利用学校的广播台、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晨会、班会课等载体进行环境教育,并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评比。此外,还发挥团委、学生会以及语文组下面设置的各种语文社团(记者团、演讲团、书画手抄报团、读书论坛团等)的功能和优势,开展了一系列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如手抄报展览、现场作文竞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等。
再次,学校将硬件设施的改建、添置,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一年来对学生寝室、浴室、食堂、教室的墙面等进行改造;添置了不少电脑、体育器材等教育教学设备;增建了雕塑、趣味小品;扩展了绿化带,校园可绿化面积的绿化率达98。4%。同时,非常重视绿色环境和学校设备的维护:对卫生死角进行大清除、大检查;对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定期对食堂饮食卫生进行检查;定期开展对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的设备安全检查;按班级对校园绿化场地进行分管养护,各班都提出了鲜明的环保口号;我们通过严格训练使每个学生养成爱护、保护环境的习惯,成为自觉维护学校优美环境的“使者”。
最后,我校通过诸多实际工作的积累,充分认识到环境教育不仅已成为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创建“绿色学校”和长抓不懈的环境教育使得广大师生的环保知识、科普知识日渐丰富,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越发强烈,环境教育、环境保护的能力逐渐提升,这一些可以在每学期组织的教师和学生环保知识测试的成绩中得以体现,更能在师生平时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得以证明,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当中,我们加大了绿色宣传的力度,重视宣传熏陶,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真正做到将“绿色环保”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综合活动中,切切实实地提高了环境教育的实效性,成为我校“和谐校园”创建的有力保证。
在整个创建“绿色学校”过程当中,虽然我们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是学生虽然在行为习惯和内在意识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学校的风貌因为创建而继续超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广度上还不是所有学生的自觉行为,在创建过程当中,还有学生仍游离于学校氛围之外,在深度上环境保护有许多仍然是外在的行政要求,还不完全来自学生的内在需求。
其次是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虽然学校环境绿意盎然,师生行为规范有序,绿化、美化效果明显,但是环境教育由于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而还没有完全形成学校的固有特色,环境建设、环境教育还停留在浅层次的融合之中,还没有与学校文化建设形成深层次融合的、完全的有机整体。
因此,今后工作在继续发扬优良的环境教育传统的同时,应该着重在改变观念上狠下工夫,环境教育与学校的建设、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的基本方向是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首先是环境建设必须发挥庭院优势,努力让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表现出洞二中“健、严、勤、特”的校训精神,使环保意识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
其次是环保活动必须体现人本化思想,以学生主体活动式教育为主,积极引导“勤勉、乐学、多思、独创”的学风朝更深的层次发展,使环保行为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再次是环境营造必须宣扬文化品味,宣传上不断体现人的责任和价值,以生命意识来促进“文明、进取、求实、创新”校风的强化,使环保观念成为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精神。
各位领导,洞二中今后的办学思路是从“和谐校园”到“品牌学校”,绿色学校的创建是我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载体,在这一过程当中,全校师生已经非常真切地看到了“绿色学校”创建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应该说“绿色学校”的内涵非常丰富,我们的创建还只是开始,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将义不容辞地沿着这样的路子继续走下去。
根据温州市“绿色学校”评估标准以及教育厅环保局有关文件,结合我校“绿色学校”创建的实际,现自查自评如下:
项目一:学校管理(15分,自评15分)。
1、学校建立了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和环保教育教研组,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办公室主任担任副组长,其他处室负责人及有关人员为成员;环保教育教研组由教务处主任担任组长,生化及其他相关老师为成员,并结合具体学科教学和学校实际开展有关环境教育教研活动。(5分)。
2、学校具备近期环境教育规划和创建绿色学校的实施方案,每学期都有环境教育的工作计划和总结。(4分)。
3、近几年来,学校在环境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近40万。(2分)。
4、校长、办公室主任于20xx年10月参加温州“绿色学校”培训班学习,有关环境教育的教师都能定期参加各级培训。(2分)。
5、学校各处室、各岗位具有创建“绿色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系统,将教师参与环境教育的情况列入晋升职称、评优评先的参考条件。(1分)。
6、学校有创建“无烟学校”的规定,并将规定悬挂于学校的显眼位置,现已符合“无烟学校”的条件(1分)。
项目二:环境教育过程(25分,自评25分)。
1、学校有开设环境教育课,并与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相结合,有与环境教育相关的教材、教案和教学设计以及学生的作业。(10分)。
2、教师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并注意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环境教育,有具体的教案和相关资料。(5分)。
3、环保教育教研组的指导下设环保兴趣小组,开展了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性学习并尝试环境监测活动。(5分)。
4、每学期均有组织学生开展环境监测、志愿者环境打扫等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同时能够围绕各种环境宣传日开展活动(见环境教育1、2)。(5分)。
项目三:绿色宣传(25分,自评25分)。
1、学校围绕植树节、地球日、环境日等有意义的日子,突出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义务劳动(如植树)以及到环境破坏较严重的地段考察、参观。(8分)。
2、学校定期组织学生或发动团员、青年志愿者到校外参加环境保护活动。(4分)。
3、校园内设立了环保宣传栏,还利用校广播台对环境教育进行宣传,图书室、阅览室有环保科普宣传书籍、报刊杂志。(5分)。
4、学校宣传栏和班级黑板报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刊出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内容。(8分)。
项目四:校园环境(20分,自评20分)。
1、校园可绿化面积是2573平方米,已绿化面积有2532平方米,可绿化面积绿化率达98。4%。(4分)。
2、校园和教室环境整洁、优雅,食堂卫生达标,节约用水,无卫生死角。(5分)。
3、学校对自身产生的污染能进行有效地控制。(5分)。
4、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处理,使用可回收垃圾桶,并尽量做到回收利用。(4分)。
5、生物、物理、化学三个实验室均安装了换气处理设备和消防安全装置。(2分)。
项目五:教育成果(15分,自评15分)。
1、学校每学期都有组织师生举行一次环保科普知识,且平均分基本上都在85分以上。(5分)。
2、学校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上级有关环境类的竞赛,且成绩优良。(5分)。
3、学校的师生都能比较自觉地做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良好的环境道德和行为习惯。学校曾被评为县级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和县级庭院式先进单位,并多次被评为市文明单位。(5分)。
项目六:特色加分(5分,自评4分)。
1、我校全面实施了德育学分制度,将学生的环境道德、习惯和劳动实践列入《德育学分手册》,与学生的学期德育学分直接挂钩。
2、由于我校被甲山环抱,因此利用依山之便利,在西面的山脚增建了绿色趣味小品,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植物挂牌介绍,使学生在了解植物习性的同时,潜移默化提高环保意识;对全校绿地进行分块包干,各班提出绿色维护口号,以实际行动促成学生的环保意识。
3、结合社会热点进行环保宣传,本学期以来着重突出对禽流感的介绍。
项目指标完成情况分值分项自评总分自评。
学
校
管
理
1、有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和环保教育教研组。5分5分15分。
3、有环境教育规划、计划和总结。4分4分。
2、有投入环境建设的经费保证。2分2分。
4、校长、办公室主任参加过环保培训。2分2分。
5、将教师参与环境教育的情况列入晋升职称、评优评先的参考条件。1分1分。
6、学校符合“无烟学校”条件1分1分。
环境。
教育过程1、有开设有环境教育课。10分10分24分。
2、环境教育注重学科渗透,有计划、教案、案例等。5分10分。
3、有环境兴趣小组并开展有关活动。5分4分。
4、每学期均有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5分5分。
绿
色
宣
传1、学校有围绕相关节日开展活动8分8分25分。
2、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活动。4分4分。
3、校内设立环保宣传栏,广播台对环境教育进行宣传,有环保科普宣传书报。5分5分。
4、学校宣传栏和班级黑板报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刊出环境教育内容。(8分)8分8分。
校
园
环
境1、可绿化面积绿化率达98。4%。4分4分19分。
2、校园和教室环境整洁,食堂卫生达标,无卫生死角。5分5分。
3、学校对自身产生的污染能进行有效地控制5分4分。
4、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尽量做到回收利用。4分4分。
5、实验室均安装了换气处理设备。2分2分。
教
育
成
果1、每学期组织师生举行一次环保科普知识测试。5分5分14分。
2、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有关环境类的竞赛。5分5分。
特
色
加
2、绿色趣味小品,成为校园风景线。植物挂牌提高环保意识;绿地包干、绿色口号,促成环保意识。
3、结合社会热点进行环保宣传。
省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篇三
我校自创办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学校的环境绿化工作,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特别是自成立学校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以来,环境教育工作更是呈现出一派新景象。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1、实施“一把手”工程,形成绿色环保教育体系。
健全的组织建设,强有力的领导,是学校更好地进行环境教育的有力保证。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德育处、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形成了多角度、多侧面的环保教育管理体系。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要求各部门落实责任,在工作中做到了“六个到位”,即计划要求到位、活动场地到位、受教育学生到位、辅导教师到位、检查评比到位、总结奖励到位。为了巩固绿化成果,在师生群体中树立起“人人爱绿、人人护绿”意识,做到“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环境”,全校班班有责任区域,并建立环境监督岗,由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成员轮流带队,不定期对全校环境进行检查监督,有问题及时记录并反馈,使有问题的班级及时采取改善措施。
2、始终把环境教育列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
我校历年来始终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特别是成立了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后,更是做到有规划、有目标、有落实。每学期校长室在制定学校工作思路时,都把全校的环境教育工作列为重要的一条,德育处、教务处、总务处等部门都落实了相应的措施,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个方面,让环境教育的理念牢牢树立在全校师生心中。
3、工作开展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有实效。
学校不仅每学年把环境教育纳入学校工作思路,而且每学年由德育处负责制订环境教育专项工作计划,做到学期初有计划、学期中有落实、学期结束有总结,环境教育工作富有实效。学校结合环境教育,积极开展各项创优工作,把环境教育与文明办公室、文明班级、文明个人等评优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借助校园广播、宣传橱窗、专栏等媒介深入广泛开展环境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4、设备和场地、经费有保证。
我校地处城郊,环境清静、优美,空气清新怡人;校园四周树木葱茏。学校拥有200m环形跑道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齐全,建立了一个可容纳近200人的阶梯教室。有标准的实验室,建有植物园及劳动基地。学校订有几十种报刊杂志以及环境知识刊物,有宽敞的图书阅览室,有学生开展手工制作、开展书画活动的美术活动室。学校每年拔出专款进行场地修护、添置设备,今后还将建造塑胶跑道、环境监测站等,为学校的环境教育切实提供保障。
5、注意合理使用资源。
学校在水、电使用等方面采用落实责任和环境教育相结合的办法,除正面引导学生珍惜资源外,公共场所的水电使用由总务人员专门负责,教室的水电使用由各班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2009年上学期,学校还号召全体师生献计献策,提供节约用水的妙计,受到了师生的好多建议,如:每天洗手、洗抹布的水用来涮墩布拖地;每天放学拖一次地,早晨只扫地不拖地,注意卫生的保持,减少用水量;定时开放水房,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随手关好水龙头,发现漏水现象及时找老师修理……经过一个月的实践,果然减少了用水量。
6、重视校园的“三化”建设。
绿化校园成园林化,讲究建筑造型与色彩的搭配,讲究树木与场地的和谐,讲究整体与个体的协调,学校的各种大小建筑与花草树木自然融为一体。既有丰富的景观层次感,又有鲜明的校园特色。
美化注重人文因素的设置,国旗旗杆设在校园的中心,校门口的人性化造型建筑,以及独具一格的橱窗宣传栏的设置都充分体现了人文性。教学楼走廊悬挂着高雅的师生山水画作品,餐厅布置得格外温馨,有种宾至如家的感觉。(加自查报告“环境布置”一段)。
净化重视环境卫生的净化,重视污染物的有效控制。校园、教室整洁,厕所干净,餐厅符合卫生标准。锅炉有登记证书,有除尘装置。
1、建立制度,使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有章可循。
学校领导一贯将环境教育、环境建设和绿色学校创建,视为提高全体师生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并在学校工作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学校校务会多次对学校有关环境教育工作进行研讨;组织教师学习兄弟单位开展绿色学校的工作经验;对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工作进行学习和布置等。
2、走进课堂,让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融入教学。
学校强调教师在各学科中均应注意渗透环境教育、有渗透环境教育的计划、教案及有关的资料积累;要结合教学内容开设有关保护环境的主题研究项目,组织一定规模的环境类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社会环境考察等实践活动;定期开展有关环境教育的教研活动。例如:科学老师充分利用课堂这一主阵地,从植物到动物、从水质到空气污染、从日月星辰到气候变化、从节水节电到资源分布……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来体验环保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
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将有关教学内容与环保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教学《云雀的心愿》、《黄河为什么会变坏》这类课文时,有意识地渗透环保思想,使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离不开同学们对绿色的呵护。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从网上搜索、下载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与学生一道制作以环保为主题的电脑小报,充分发挥了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的学科特色。同时还开展“为校园添份绿”的种植、研究活动。
学校努力建立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环境教学过程,使学习建立在自主和探索的基础上,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环境教学体系。
近年来,我校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环保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环保气氛,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创建绿色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突出视听功能,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如在校园内设立环保教育宣传栏、环保宣传标语(牌),班级进行环保板报竞赛,不断为环境教育营造浓郁的氛围。我们力求学校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走道、每一个楼梯口都会说话,都有温馨提示,都有教育意义。
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通过感染力较强的直观听觉效果,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共鸣。学生经常观看环境教育录像片、录像资料,并将学校组织的各种环保活动及时录像,及时播放。学校红领巾广播开办了“环保专栏”固定栏目,及时反馈学校中存在的不环保、不文明现象,告诫师生环保的重要性,使之成为学校环境宣传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2、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开展环保知识教育。
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讲话中,加入“珍惜地球上的水资源”,“爱我蓝天、还我清水”,“让校园充满绿”等内容,使环境教育渗透到国旗教育中,提高了师生的环境意识。
3、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专题活动。
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四二二”地球日等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发动学生为班级献花,教室里、教师办公室都摆上了几盆绿色盆景,令人神清气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植绿护绿、垃圾分类、废电池回收、爱鸟护鸟、对周边环境进行监督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保护环境的行动;鼓励学生撰写环境论文、调查报告进行环保方面的小发明、小设计;参加社区开展的环境保护活动,通过不同方式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节约水电、节约用纸美化、绿化、净化……在这些活动中,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同时也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否定并批判了污染环境、破环生态的不文明行为,促进全社会都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4、兴趣小组活动丰富多彩。
环境教育不仅渗透到各科的日常教学中,而且贯穿于兴趣小组活动中。充分利用爱鸟周、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无烟日等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举办环保书画比赛、绿色校园黑板报设计、征文等比赛,这些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反映了师生们有良好的环境意识,大大促进了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
5、与德育工作整合起来,开展了全校性的“星级少年”的评选工作,2008年12月份是第一次评选活动,为了使这次活动顺利开展,我们先后组织了五次方案的论证工作,做了精心的安排。在同一时刻,全校18个教学班同时开展了自评、他评,颁发星级徽章及喜报,让家长在第一时间与孩子分享成功的喜悦。
我校地处国家4a景区“集发观光园”附近,独特的地理优势、优越的环境资源、丰富的文化积淀,为我校开展环境教育,构建校园绿色文化,提供宝贵资源。学校积极参与观光园绿色生态建设,以“爱我家乡、美化家乡”为主题,参观观光园生态建设,通过参观生态农业基地,初步感受资源循环利用和节水灌溉技术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参观之余,四年级学生针对激发观光园接待游客的特点,还进行一项综合实践活动——环保垃圾桶的设计。看着学生稚嫩的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环保、美化的意识已经深入到了每个学生的心中。
“绿色学校”的创建,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环境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学校找到了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在环境教育活动中,师生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了爱绿、护绿、培绿的意识。学校通过养成教育和环境教育,校园更绿、更美了。学生养成了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学校花草树木郁郁葱葱;道路、运动场、教室地面洁净无纸屑杂物;学生不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爱护花草,不乱折乱踏;不高声喧哗,不干扰他人学习;做到了“地面无纸屑、门窗无乱画、墙壁无鞋印、桌面无乱摆、走廊无高声、人人衣冠整、个个讲卫生”的要求。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使德育、美育自然融为一体,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陶冶了学生情操,激发了他们爱绿、爱美的高尚志趣;使学生自觉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学校、爱动物、爱大自然,培养其纯洁的爱心。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开展的环境保护活动,通过不同方式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节约水电、节约用纸,美化、绿化、净化校园。在这些活动中全体学生不怕脏、不怕累,认真仔细地清除垃圾、清污、除尘,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培养了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高尚情操;同时也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否定并批判了污染环境、破环生态的不文明行为,促进全社会都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这些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扩大了社会影响,使得一名学生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辐射一个小社区,净化了环境,提高了学生的文明素质,带动和影响家庭、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将在环境保护教育实践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一如既往地以满腔的热忱深入开展学校环境保护教育活动,努力开辟适合小学生环境保护教育的有效途径,开创素质教育的新局面。进一步争取环保教育更高层次、更丰富的内涵、更好的品味,真正地为我们共有的家园——地球充满绿色而努力。
省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篇四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学创建省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们高埠镇中学位于绍兴市越城区银高埠郊区,南有省级风景名胜区——后山,北有104国道,北有古枕渠。解放初期,这所学校的前身是范姜小学。1969年,成立了一个初中班,后来它被命名为范姜中学。经过近40年的转型发展,从最初占地仅3亩的“戴帽”初中,发展到如今的“浙江省示范初中”、“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城市绿色学校”、“城市卫生学校”、“城市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城市青年文明”、“区文明单位”。学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有200名教学和行政人员。学校教育和教学设施齐全,现代教学设备也越来越齐全。多功能厅、电视演播室、机房、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室、校园网站、校园网络管理平台等现代化教育设备一应俱全。
20世纪90年代初,学校加快了旧学校的改造,以此为契机,建设文明学校和示范学校,逐步建立起一流的教育文化环境和一流的现代化教育设施。学校用审美和整体的眼光进行校园环境的同步改造和不断优化。构思巧妙的校园广场钢雕塑、中央花坛和近百米的宣传走廊,将美与张力融为一体。从1995年开始,开展校园绿化环境教育工程建设,从1999年开始,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程。现在校园绿地覆盖率超过35%,有近百种花草树木。绿树成荫,四季盛开,花园里绿树成荫,是学生的理想学校。20xx年底,在绍兴市被命名为“绿色学校”。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认识
我们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提高办学质量、拓展和深化素质教育内涵的.重要环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尊重和完善人”的宗旨,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和指导思想贯彻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融入学校环境教育的全过程,与知识、实践和责任有机结合。
(二)明确目标,建立科学的管理组织。
明确“依托环境教育,倡导绿色管理,促进学校素质教育整体提升,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办学理念,环境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领导小组,由教务处、政治教育处、团委、学生会、少先队、教研组负责人以及家长和学生代表组成。环境教育的具体活动要落实到人,责任要落实到人。教务处要保证学科渗透。一线教师要对学科的实施负责。政治教育部门、团委、学生会、少先队负责环境活动的实施和指导。理科老师要负责环保知识的讲座。总务室应负责校园环境的建设和管理。采取多层次、多角度的措施,全方位推进环境教育。
(三)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让“绿色”走进课堂,走近每一个学生。教师是实施环境教育的关键,基本途径在课堂。
1、强化教师的环境意识,注重提高教师的环境教育能力。首先。定期向教师讲授环境知识,通过网络了解新的环境教育信息。其次,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研究,对“环境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以提高课堂环境教育的效果。第三,在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增加了“环境教育必须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中”的指标,保证了环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校教师的环境教育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2、充分挖掘课程内涵,有机渗透环境教育。学校坚持综合特色办学目标,有计划地实施“渗透”环境教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根据教学部门的调查,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或《学科教学指导纲要》(课程标准)中的环境教育内容组织教育,教师对环境教育越来越感兴趣;与环境教育密切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学科中的环境教育较好。随着语文课外阅读的延伸,以“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和科技说明文逐渐成为阅读的主流。
-->
-->
-->
省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篇五
我校按照重庆市《关于印发重庆市人文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渝教宣200921号)和江北教20118号《关于20xx年“五个校园”建设实施意见》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注重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把创建绿色学校,培养绿色使者作为学校的重要任务,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学校的绿化、净化、美化工作成绩突出。根据(江北教办201216号)《关于对申报“五个校园”考核评估学校进行检查验收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对“绿色校园”建设情况进行了自查,现报告如下:
学校创建于19xx年,目前占地19.6亩、校舍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绿化面积7536m2,生均绿化面积6.3m2,2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00余人,教职工111人。我校十分重视环境教育,不断加强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历经20多年的发展,学校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生机盎然,师生在优美的环境中爱岗敬业,乐学善思,逐步把观中建设成了理想智慧的家园,成功愉悦的乐园,科学人文的花园,自主互动的学园,受到各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为保证创建工作的落实,学校成立绿色校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夏军、童建军。
副组长:柳兴军。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郭鸿彪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本项创建活动的具体工作安排。学校将设立绿色校园建设的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使得人力财力物力得以保障到位。
保护环境,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保护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创绿色校园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优化措施,校长亲自抓,德育处和总务处紧密配合,把环境教育工作与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紧密结合,我们的口号是:“人人都是清洁工,人人都是责任人”。我们的卫生标准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我们坚持做到学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期末有评比、有总结,每月都按时召开绿色环保工作会议,把各项具体工作落在实处。同时,认真制定环保培训计划,每学期两次组织师生开展环保知识学习,使环保教育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案,加大对环保知识的渗透教育,使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潜移默化。
为配合课堂教学,学校德育处又开展了环保主题活动,从而保证了教育的一致性。为保证校园环境卫生,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去年,我们开展了“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学校学生团委、少先队发出倡议,全校师生积极响应,每个学生都写出一份“争当环保小卫士”征文,用实际行动净化、美化环境,此项活动的开展使校园中主动拣纸、拣杂物的多了,乱扔乱弃的少了,学校学生团委、少先队又评选出多名校园环保小卫士,利用广播、板报,大力宣传,以点带面,增强全体师生的卫生意识,提高了卫生质量。
学校学生团委、少先队组织学生会、大队委成立了环保、护绿小队,并配有专职辅导教师,利用节假日、双休日深入到社区开展环保知识宣传及红领巾文明行动。学生们常年坚持深入到小区清理卫生,使学校教育得以延伸,受到社会好评。我们十分注重在日常活动中渗透环节教育。通过召开各种环保主题班会,把环保教育作为中学生的创先争优的必修课,并把环保教育活动把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有机结合,先后召开“呼唤绿色的明天”、“小树小树快快长”、“环保在我心中”等几十个大、小环保主题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环保,寓教于乐,效果良好。多次组织学生参观南山植物园,利用“3.12”植树节、“4.22”地球日、四五月份的节水日、爱鸟周、“5.31”戒烟日、“6.5”世界环境日等环保宣传的好时机宣传环保理念,组织师生收看环保类节目、录像,开展环保演讲、知识竞赛活动,走出校园开展环保活动等,这些举措既丰富了学生的环保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既带动了家庭,又影响了社会。
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我们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明确提出“校园无处不育人,校园无时不育人”的口号。先后建立了形式新颖的板报,在走廊墙壁上悬挂绘画及书法作品,这些景观陶冶了学生情操。另外,为提高卫生标准,我们实行了垃圾袋装化。学校还制定了《规范化班级评比制度》、《校园环境卫生共同责任制度》,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增强自我管理意识。目前,学校可绿化地均得到绿化,校内鲜花盛开,树木枝繁叶茂,我们真正做到了校园清洁优美,课堂规范整洁,厕所清新洁净。现在,我们继续开展“从小事做起”活动,要求学生做到“随手关闭水龙头、少吃口香糖、节约纸张,回收废纸、不吃野生保护动物”等10项随手可做的小事,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污染。
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我校环保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绩,师生无乱扔乱弃现象,人人讲文明,个个讲卫生。更为可喜的是全体师生具有了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懂得了应该爱护森林,爱护动物。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将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把我校变得更美、更绿,更富诗情画意。
省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篇六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环境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之一,环保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中学生中开展环境保护宣传,培养环保意识已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和现实需要,因此我校主动申报创建瑞安市绿色学校。并参照市环保局和教育局的《瑞安市创建绿色学校考核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启动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
一、学校概况。
我校是在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农村初级中学,创办于1990年,现有15个班,在校生496人(其中民工子弟居多),教职员工54人,具有中高职称教师3人,中级职称的教师37人,具本科或以上学历的有45人,占全体教师的83%;校园占地面积约55亩,校舍建筑面积5267平方米,学校建有教学楼两幢,综合楼、办公楼、餐厅各一幢,各功能室一应俱全。校园环境优美,视野开阔,绿草成茵,绿树成行,千年塘河的活水从校内流过,具有不可多得的“小桥流水”独特景致。学校总面积和人均占地面积皆多,是一所很有发展前景的学校。
我校以“团结、奉献、拼搏、争先”为校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定不移地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xx年获瑞安市平安学校,20xx年获瑞安市文明单位等称号。
在我校的办学历史上,有过一段辉煌的体育运动史:我校赛艇队曾代表温州市参加浙江省比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省九运会先进集体;特别是运动员陈爱娜,是我校赛艇队培养出来的,在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上获得两枚赛艇金牌。
二、工作绩效。
在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中,我校认真落实常中央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依据瑞安市创建“绿色学校”的精神,从理念到实践不断推进和深化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学校的生态建设,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促进青少年的环境教育工作,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并在创建中注重创建工作的群众性、实效性、教育性、可持续性,将环境教育与学校的日常工作和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环境教育系列活动,取得了可喜的创建成果。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爱护生态环境”这是创建绿色学校的根本所在,确立这样的一种认识,就要引导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着力于师生环保素质的提高。思想统一了,才能更好地组织创建工作。在创建初期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政教处、总务处、教务处、团委、班主任等,同时下设由4人组成的环境教育教研组,具体负责环境教育和创建活动的开展。我们还把创建“绿色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制定了创建“绿色学校”的两年规划,使创建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加大了监督考核力度,使环境教育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学校创建领导小组要求各部门落实责任,在工作中做到“六个到位”,即计划要求到位、活动场地到位、受教育学生到位、辅导教师到位、检查评比到位、总结奖励到位。几年来,学校在环境教育、校园环境建设、校园绿化等方面投入资金20多万元,有力地保证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依托课堂、强化渗透。
让“绿色”走进课堂,走近每一个学生。实施环境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基本途径在课堂。
1、增强教师的环境意识,提高教师环境教育能力。
首先,我们定期对教师进行环境知识讲座,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及网络了解新的环境教育信息。利用每一个环境日让教师直接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不断的通过检测来提高教师的环保知识。二年来,我校教师的环境教育意识与能力正在不断提高。
2、充分挖掘课程内涵,有机渗透环境教育。
学校成立环境教育教研组,在自然、数学、社会、语文、信息等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根据学科特点,有机渗透环保教育。各学科都将环境保护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自觉行为。各教研组均制订了适合各自学科的环境教育计划,在学科教学中,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环境知识的教育,做到环境渗透教育“四有”,即备课有意识、教案有体现、课堂有落实、考试有题目。学校自编《低碳生活》校本教材,在初二段开展专题低碳教育。做到指导教师有教案,学生有课堂笔记,课后有作业。
3、发挥班会课作用,每学期召开一次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班会,开展了一系列环保主题活动,培养他们对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的初步能力,从而坚定每一位学生对创建绿色校园的信心。
4、依托实践课程,探索绿色活动。我们以学校特有的劳动基地,开展富有特色的、乡土气息的劳动,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环保,在实践中保护环境。
(三)、丰富活动,注重实效。
通过丰富的活动,体现校本特色的“绿色德育”,提高创建活动和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是创建工作一个最重要的环节。
1、营造“绿色文化”氛围,创设“绿色德育”情境。
几年来,我校对校园进行了全面改造,操场景观工程,宿舍楼改花坛工程,内操场改花坛工程,一个接一个的绿化美化工程,使学校的整体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绿色德育的推行,营造了良好的绿色气氛。绿色首先在环境的改造上为师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上了一个新台阶。
2、丰富“绿色体验”,强化“绿色德育”实践。
我们将时势教育、传统活动、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坚持以“学生为本”,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召开由全校师生参加的绿色学校创建动员大会;学生集体告别“白色污染”;组建了两个环保志愿者组织;开展环境污染社会实践调查;定时定人对调查项目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开展环保绘画、黑板报、手抄报、演讲等比赛活动,并对一些作品进行了展出。
每年的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3月26前后的地球一小时,4月10-16日浙江省爱鸟周,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们利用这些纪念日的教育作用,一方面组织学生配合社会开展一定的活动,另一方面在校内举行专题性纪念活动,比如演讲、上街宣传等,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并且逐步成为他们自己生活的一种习惯和自觉行为。
3、深化“绿色内涵”,落实“绿色教育”意义.
积极开展“您好-母亲河”系列主题活动活动,活动样式多样,有黑板报、征文、演讲、主题班会、手抄报、参观流域污染整治企业.塘河公园环保实践活动等。前后持续了两年,影响广效果显著。
总之,我们在学校管理中,积极探索“绿色理念”的渗透,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我们对学校软硬环境,包括人、环境、财物、信息在内的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配置;我们动员学生、教师、家长都能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过程,形成愉悦、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扎扎实实地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共同营造更加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参与实践,升华意识。
从组织学生校内美化、绿化、治污,拓展到校外参与各类社会环境公益活动,是环保教育的升华。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生动的环保实践中受到教育和启迪,从他律走向自律,进一步提升环境意识。在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中,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在创建中学习,在创建中提高。我们特别策划了三大实践活动,一是参与街道的清洁志愿者活动,刚开始学生还有点不好意思,慢慢地也就放开手脚、二是组织志愿者到塘河边的小公园进行一次彻底的护绿净化工作,得到了广大人民大众的支口称赞、三是开展一次住宅周边环境考察,让学生进一步重视身边的环保,并和家长配合做到学校家长社会三方的协同作战。
对照《瑞安市创建绿色学校评估标准》,我校已积极准备了有关档案、资料,指导、督促各科室做好落实、整改、完善和提高工作,自查23项评估指标,共得98+5分,其中学校的管理15分,环境教育过程25分,绿色宣传25分,校园环境20,教育成果13分。(另特色加分5分)具体说明如下:
(一)学校管理(15分,自查得分15分)。
1、学校在活动开始时就成立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由谢瑞兴校长担任组长(后期由于校长变动调整为林初存),分管副校长林碧和政教处主任金文亮为副组长,具体负责工作的开展。教务处、总务处、团组织、各教研组负责人及教师代表组成领导小组。4名教师组成环境教育教研组,开展有关环境教育教研活动(5分,自查得分5分)。
2、学校制定了环境教育二年规划,并每学期制订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在学期结束时对计划实施情况做出总结和评价。
通过开展系列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师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培养环境保护的自觉行为。具体措施有:加大宣传,提高认识;坚持课内渗透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坚持日常教育和管理,促行为养成。(4分,自查得分4分)。
3、学校对创建与环境教育有经费保证。在环境教育规划制订时就把经费保障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做到优先考虑,保障需求。年初有预算,各项建设按计划支出并有发票凭证。(2分,自查得分2分)。
4、学校重视教师环境教育的培训工作,政教副主任参加温州市教育局、温州市环保局举办的环保培训。政教处主任参加过瑞安市环保局举办的绿色学校专题培训。(2分,自查得分2分)。
5、学校把教师参与环境教育的情况作为晋升职称、评先评优的参考条件。学校在讨论教师绩效工资时把绿色环保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并由教代会通过。(1分,自查得分1分)。
6、学校符合“无烟学校”条件。学校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各功能室符合无烟办公的条件,并由工会和学生组织监督(以绿色无烟作为重要的标准)(1分,自查得分1分)。
(二)环境教育过程(25分,自查得分25分)。
1、学校以“低碳生活”为主题在八年级开展环境教育课,有自编环保教材,教师上课有教案,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同时布置有意义的环境作业。(10分,自查得分10分)。
2、学科渗透环境教育,各教研组根据各自学科的课程特点制订有相应的环境教育专门计划,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教案。(5分,自查得分5分)。
3、学校组建了环保小卫士兴趣小组和志愿者组织,在专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环境监测。并要求学生写出简易环境监测报告(5分,自查得分5分)。
4.每学期至少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由两个班以上学生参加的环境保护考察等实践活动。参观万业电器的电镀污水净化装置等。(5分,自查得分5分)。
(三)绿色宣传(25分,自查得分25分)。
1、围绕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学校举行爱护环境活动。如护树爱鸟活动、征文比赛活动、爱护环境倡议书、不文明行为调查、讲文明爱卫生活动、开展“环保卫士在行动”活动。(8分,自查得分8分)。
2、政教处、团委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和校外的环境保护活动。定期清理学校杂草、参与保护塘河活动等(4分,自查得分4分)。
3、校内每学期有环境保护宣传栏宣传;学校广播站经常有环保为主题内容播出:倡议、环保通知、环保活动结果等;图书室、阅览室优环保宣传书籍、杂志。(5分,自查得分5分)。
4、每学期定期刊出环保专题,并在初二段有环境保护专题黑板报。(8分,自查得分8分)。
(四)校园环境(20分,自查得分20分)。
1、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办公区、活动区安排有序,可绿化面积达到95%以上。近年来在绿化方面投入巨资极大地改变了校园的面貌。(4分,自查得分4分)。
2、校园窗明几净,学生卫生习惯良好。食堂卫生达标,没使用一次性用品厕所干净无异味,无卫生死角。(5分,自查得分5分)。
3、校园自身产生的污染源已有效控制,厕所采用沼气净化,食堂油烟、污水排放符合标准。(5分,自查得分5分)。
4、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并尽量做。
到回收利用。(4分,自查得分4分)。
5、生物、理化等实验室安装了换气、处理设备。(2分,自查得分2分)(五)教育成果(15分,自查得分13分)。
1、我校的环境教育主要采用“学科渗透”和“活动结合”的方式进行,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每个学期环保科普知识测试平均成绩都在82分以上。
(5分,自查得分5分)。
2、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环境竞赛,并在市及学区科技节(利用废弃物)小制作比赛中获奖。。(5分,自查得分3分)。
3、教师和学生都能自觉做到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有良好的环境道德和习惯。学校净化、美化、绿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个安全、文明、绿色的校园。(5分,自查得分5分)。
(六)特色加分(5分,自查得分5分)。
1、学校注重水资源的利用,特别是设立三个大水箱,利用河水来冲洗公厕和日常洗漱,环保又经济。
2、学校重视劳动教育,设立劳动基地,积极种植无公害蔬菜,让学生在低碳环保的氛围中享受劳动的乐趣。
四、今后方向。
创建“绿色学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环境教育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学校的各项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发展规划,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进一步更新办学观念,提升办学理念,争创一流的教学环境、一流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拼搏,使汀田镇三中的明天更加美好。
创建“绿色学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我们决心把创建“绿色学校”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继续牢牢抓在手上,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把学校的办学水平推上一个新的高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省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篇七
(一)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与目标设定。
1、指导思想。
2、工作目标。
(2)学校创建工作的分期目标。
到2002年6月,编制完成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意见,分解学校创建工作职责。
到2002年底,完成校园环境和文化整改,为创建省级绿色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到2002年8月,完成学校厕所改造。
到2003年8月,完成学校食堂改造工程。
(二)创建工作思路与行动规划。
1、基本思路。
2、行动规划。
(1)统一全校认识,形成集体意志。
(2)落实德育首位,改善人际关系。
(3)夯实特色基础,增强学校个性。
(4)推进课程建设,提升办学档次。
(5)挖掘社区资源,建设人文校园。
(一)自查得分和结论。
(二)自评要点。
1、学校加强对市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组织管理。
2、大力加强课内教育。
3、形式多样地开展课外环境教育活动。
4、不断加强校园建设。
5、环境教育成果显著。
(三)存在问题。
学校绿色教育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环境教育进一步深化必须得到环保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支持、指导。必须得到社区组织的支持、配合。
-->。
省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篇八
浙江省xxx小学座落于杭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翠苑四区内。学校创建于1992年9月,原名为杭州市翠苑第三小学,20xx年4月更名为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并成为浙江省新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总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3542平方米,学校有“口”字型教学楼一幢,南面大楼为四层,北面大楼为三层,共有教室22个。学校教学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教育设施齐全。1994年学校自建房屋400平方米,配有实验室、仪器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教学楼南面有5000平方米的大操场,内有200米的标准环形塑胶跑道,标准塑胶篮球场,双杠、单杠、云梯、乒乓球台等各种体育器械设备;20xx年,宝洁公司又捐助了价值十万元的宝洁娱乐体育器材,为学生锻炼和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障。经过十一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仪器和电教设备已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于20xx年建成了校园网,大大推进学校现代化管理。今年暑假,学校又投入60余万元装修了教学楼,使学校的整体环境又有较大的改善。
省教研室附小在1992年9月创建时只有1个班,学生26人,教师5人。如今学校已基本实现规模办学,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541名学生,37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36名,小学高级教师13名,占教师数30%,大专以上学历25名,占教师数67.6%。学校有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其中有1人被授予省“春蚕奖”的荣誉称号,4人被评为市优秀园丁、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师,2人被评为市教坛新秀、市教改之星,9人获得区教坛新秀荣誉称号。
几年来,学校坚持全面贯策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三届毕业生均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上一级学校的赞赏。20xx年起学校开始进行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并成为杭州市小班化教育研究课题的骨干学校。学生整体素质逐年提高,并在全国、省、市、区各类比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坚持依法治校,不断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抓好校风、校纪、校貌,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我校的办学目标是:逐步把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先进、质量全面、团结向上、和谐文明、社会信任、家长放心、学生喜爱的学校。我们的校风是“勤奋、进取、和谐、向上”。学校曾被评为区行为规范达标单位,区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区优秀团支部,区档案先进集体,区读书活动先进集体,区“绿色学校”,区满意单位,杭州市文明单位。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的共识,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消费已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全球正在掀起绿色的浪潮,二十一世纪将是充满希望的“绿色世纪”,作为培养未来“绿色世纪”主人的“绿色学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钟情和青睐。
作为一所普通小学,我们没有底蕴,没有资本,如何发展?我们以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学校的实际,以“办学人性化,管理柔性化,教育开放化”为学校追求的目标,并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具体来说,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创造一种适应学生的教育,使学生能够获得和谐、持续的发展,从而主动地适应未来。”办学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确立了创建“绿色学校”的目标,并以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我们高度重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在20xx年5月,我校被评定为西湖区“绿色学校”后,又积极投入到市“绿色学校”的创建中去,尽管没有取得成功,但是依然得到了领导的好评与热情帮助,全校上下坚持以“以人为本”贯穿“创绿”工作的全过程,立足于学校,渗透于课堂,服务于社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对于环境来说,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说,人对于环境具有主观能动性,可创造优美的环境,也可以破坏环境,并使之日益恶化;说人是消费者,即人可以从优美环境中得我们所需要的动力,享受环境带来的快乐。基于此认识,学校党总支和行政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教育工作,把环保教育列为学校重要的议事内容。建立领导体制,确定运行机制,构筑保障体系,是抓好环境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是保证环境教育实施的前提和条件。
绿色学校要充分重视环境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搞好学校的环境教育,关键在于强化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大队部、总务处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省教研室附小创建绿色环保学校活动的领导小组。制定学校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和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不定期召开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动员宣传会,小结会和环境教育工作的研讨会,总结得失,及时掌握校内外动态,调整工作思路和修订计划,以更好地开展活动,使环境教育落到实处,取得更大的效果,同时协调各部门工作,体现环境教育管理网络化。
学校根据上级要求,联系本校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省教研室附小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计划》,同时每年度均有环境教育实施的具体措施。根据计划各部门分工明确,管理到位。教导处负责教学,落实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实践和研究;科研室负责教师培训,学习和提高;大队部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活动和社会宣传;总务处负责环境规划,环境设备器材到位。内容细致到年级组、教研组、班级、教师、学生的具体工作或行为。学校利用教师学习和教研活动时间,进行环境教育等专题讲座和学习,并邀请环保专家到校给师生上环境教育课,使教师受到环境教育的启发,认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明确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而调动教师参与环境教育的积极性、自觉性,推动学校的“绿色”活动。同时设计了一系列的环境教育活动,在不同层面的活动中,使学生树立环境意识,理解和巩固环境知识,培养、提高环境技能。
(1)建立会议制度;。
(2)形成学习制度;。
(3)设立奖励制度;。
(4)制订经费专款专用制度。在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内容过程中要求做到四落实:即计划落实、措施落实、检查落实、总结落实。
小学环境教育应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一些环境科学、环境法规的基本常识,逐步培养环境道德及伦理观念,养成较好的环境行为习惯。
1、mi,学校教育理念识别。为了使环保教育深入人心,学校特提出十六字口号“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
2、bi,学校行为识别。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行为。为此,学校启动“绿色”工程,鼓励学生争当环保志愿者,学校每年对环保做出一定成绩的同学给予表彰,发给“绿色证书”。
3、vi,学校视觉识别。发动全校师生,共同设计了具有我校特点的环保教育标志:标志的含义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葱郁的树木,丰茂的花草是美丽的外衣,生活在省小的学生是自由飞翔在天空的小鸟,他们将掬翠而起,结伴在蓝天碧水之间,为地球抹上亮丽的一笔。
4、ai,学校听觉识别。由我校音乐教师高华老师填词创作的《同唱一首歌》,在全体师生中广为传唱。它唱出了全体师生共同的心声,唱出了大家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唱出了现代文明人强烈的环保意识。同时,绿色还被定为我校的标准色。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环境教育应立足课堂,利用课内教育的主渠道,持之以恒地进行渗透。为了提高师生关于环境科学知识和自身环境意识,我校每学期都组织教师进行环境科学知识和环保法规的学习、考核,组织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活动。还要求各教研组组织教师根据大纲和教材编列了环境教育在各学科渗透的知识要点。做到立足课堂,依靠各学科教科书,尽量发掘,找出那些与环境教育有联系的课文,采取融合、引伸、扩展的方法将环境保护的内容渗透进去,使环境教育与各学科教学融合为一体,相得益彰。现行小学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与环境保护有联系的。例如:语文教材中的《秋天》、《森林老爷爷》、《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自然教材的《水域的污染和保护》、《空气的污染和保护》、《土壤的保护和改良》、《保护大自然》等等都是很好的环保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对可以进行环境渗透教育的课文可采用感官启发式教学法。在把握好教材中心内容的同时,注意找好渗透结合点,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大胆改革课堂学习形式,采用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环境教育。如科学课研究《操场的昆虫》,教师带着孩子来到有生机勃勃的竹林,有着各种果树的芳草园,让学生观察昆虫,了解生命的意义;语文课根据《庐山的云雾》的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研究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庐山云雾的形成原因;综合实践活动课《美丽的树叶》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观察各种树叶,说说自己的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责任;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上,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把他们关心地球,爱护地球的感情表述得淋漓尽致,更有一番改造地球的雄心壮志。学生在作文《我给地球披衣裳》中写到:我为地球妈妈设计的这件衣裳是一个人造“臭氧层”,人们就再也不用为空气污染而忧心忡忡了。通过该活动不仅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还启发学生改善环境的信念。考虑到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的新颖性,多学科性和边缘性、综合性,单一依靠课堂进行环境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学校还根据自身场地优势,在操场南面专门开辟了900平方的“芳草园”,供学生观察、研究和种植实践,增强了环境教育的形象性、真实性,加深了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此外,我校特将金家浜居民区和金家浜干休所,翠苑第四社区、城西花鸟市场、省立同德医院、省自然博物馆、杭州四堡污水厂、杭州植物园等多家单位定为环保基地,为学校环境教育开辟了一块新场所,以便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形成学校与社区有机结合,密切协同的关系和机制。这样一来,使得学校的环境教育有目标、有计划、有内容、有系统地全员参与,逐步探索、逐步深入地开展起来。
当前小学教学中尚缺少较适宜的环境教育课本,多是参考性的宣传材料;有关学科中虽也有所渗透但不失“零碎”。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环境教育活动,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还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兴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综上原因,我校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充实环境教育内容。
在环保课外活动当中,把活动内容变成计划,每隔2周到3周就进行一次参观或实验;组织学生参观花圃、文明街区等。并结合这些参观和实验请环境专家进行具体的环境保护素质教育专题讲座,组织环保小论文评比、手抄报评比,使学生的环境意识逐步由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学生就“一次性用品好吗?”这一问题进行了一次家庭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家庭图方便,热衷于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杯子、筷子,一次性洗发精,对此学生发起倡议“少用一次性物品,从我做起”。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学生进行专项的科学环保调查统计活动,通过对临近水域或资源;学校、家庭居住周围垃圾的调查;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同时学校还向家长、周围居民致信发出倡议——创造美好环境,共同护绿家园。大队部致西湖区全体少先队员《争做文明小市民倡议书》,动员全体少先队员积极行动起来,共创杭城美好的未来;《致家长朋友的一封信》,请家长共同承担起创设良好环境的任务;《致邻居朋友的公开信》,让周围居住户携起手,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清洁、美好、高尚的学习氛围。
在环境教育中,注意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产蕴藏等情况,使他们为我国的物产丰富而感到自豪,对我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无限向往,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晨会讲话上,团员老师以《地球我们的家园》、《海洋生命摇篮》、《杭州我们可爱的家园》等为主题进行了生动地讲解和介绍。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数量少,环境污染严重,水土流失,沙漠蔓延,森林锐减,野生动物灭绝等等令人担忧的状况,大队部组织学校各年级各班,召开多场环保主题班会并出版一系列的班级教育专刊,如《保洁大家谈》、《地球上的生物》、《节约用水》、《保护母亲河》、《幸福的儿童重环保》……通过国情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使他们为祖国的前景担忧,产生忧患意识,从小就把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当作自己的责任,积极参加社会的各项环保活动。学校成立了环境保护志愿者小组,并配备了辅导教师,定期组织环保活动。通过开展“绿色志愿者在行动”的活动,引发了全校学生爱绿护绿的热情,涌现出多位绿色之星、环保小天使。每逢节假日来临或有重大校园活动,都组织全校同学共同开展校园大清洁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切身的劳动感受,教育学生要注意环境卫生的保持与清洁。参与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劳动。每周大扫除时,有专门的废纸收集员上门收取垃圾,既节约用纸又保护环境。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之一。1998年12月26日,我国通过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使我国的环境保护有了法律依据。学校在第二课堂或“国旗下讲话”活动中把《环保法》教育编入计划,并在校园网中专门编制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使学生逐步地了解到《环境保护法》等内容,了解到我国“以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的基本策略,增强学生的环保法制观念。同时还在校园网中专门编制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如《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防治污染法》等。
全体师生员工是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主力军,各班分有卫生文明管理区,他们既要负责此区域内卫生,又要负责环境保持和管理。每遇植树节、爱鸟周等特殊日子,还开展专题活动,提高环保意识。校园内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垃圾。学校在校内全面实施袋装垃圾行动,取消垃圾堆,垃圾箱,卫生环境大为改善。同时组织学生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开展“你的学习、生活环境好吗?”,“为环境出点力”等活动。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学习的环境,并对这些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改进意见,从而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让他们明白“爱护环境就是爱护自己”、“从我做起,美化家园”、“爱护环境是你我共同的责任”等道理,并通过多角度、多方式的参与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感性认识和自身活动中,主动乐意、轻松自然地接受变为自觉行为。每个班级都有自己开展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小小生物角”、“环保知识窗”等,利用这些资源开展“记环保日记”,写“调查环境研究报告”等活动;更有班级环境布置体现环保意识,使用工具体现环保意识,行为语言体现环保意识。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环保知识。日常生活中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机会也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求学生平时轻声走路,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等。日常生活中教师就要注意观察,随时加以引导,并把学生的认知接受与行为纠正有机结合。因此,我们除了积极利用环境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外,还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校园规化整治”专题活动,通过辩论会、演讲会的热烈讨论,通过劳动技能课让学生亲身参与校园环境整治如设计林荫小路,垃圾箱造型及摆放等活动,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开展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校园环境与自己息息相关,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美化自己,进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
在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集会、墙报这些宣传工具。学校规定每周必须有一天进行环境知识的宣传广播,定期出好墙报。在进行升旗仪式时,也适当地进行一些环境知识的宣传和发动,使环境教育的开展有一个坚实的宣传阵地。在此同时,学校的《星星河》、《信息报》也为环境教育开辟了天地,不时登载一些环保知识和环保活动掠影。今年我们又在校园网专门开辟了“校园天地”栏目,分设“绿色家园”、“组织管理”、“环保教育网”、“环保资料库”、“绿色行动”、“班级绿网”、“环保留言板”7个小版块。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绿色规划、有自己的绿色之星。“绿色天地”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师生学习环保政策、法规;为教师开展学科渗透,查询、了解环保信息和知识提供了方便,也为孩子提供了一片绿色的精神家园。
歌德说过:“演奏笛子单靠吹气是不行的,还必须使用手指头。”单纯的课堂教说,如不结合实际,没有的活动载体,总是显得苍白无力。课学教育和课外活动及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取得预期效果。学校专门设立环保兴趣小组,并特派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负责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环保活动(一周一次)。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利用每年的环境日和每个学期市、区组织的环境活动,以校环境课外活动小组为中心,广泛地发动学生参与这些环境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中队召开以“环保”为主题的队会;校大队部和城建学校团委共同在学生中举行“回收废旧电池”的活动,学生纷纷把家中和亲戚朋友家中的废旧电池拿到学校,学校统一收齐和城建学校团委学生一起送有关单位统一处理,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对废旧电池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又是现代人应有的良好的素质,“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大队部组织学生开展了主题为“童言来提醒,护绿我家园”的活动。通过让学生悉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学习等周边环境,并对所见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改进意见。这不,一句句稚嫩的童言中,无不闪现着小小环保卫士的身影:“少一个脚印,多一份绿色”、“让我们呼唤蓝天,把握生命的脉搏”、“今天浪费的一滴水,将是地球明天的眼泪”、“保护动植物=保护自己=保护未来”、“芳草青青,踏之何忍”、“多种一棵树,让大自然多一份洁净”、“要绿化,靠大家,齐动手,花草笑”。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把这些标语牌安插到了校园里,居民区内,同时,大家穿梭于居民区的绿化带,清除着白色垃圾,用自己的行动唤起市民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义务感。大队部还组织学生开展了“认养校内和各居民区小树”的活动,增强学生爱绿、护绿、养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为洁美杭城作出贡献。结合春、秋游活动开展“绿色自愿者在行动”和向游客赠送环保卡等活动,绿色志愿者们拿着在艺术节中获奖的环保作品,来到物美超市进行画展,起到了很好的环保宣传效果。最近学校秋游组织了主题为“小手动一动,扮靓新西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爱绿、护绿、养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为洁美杭城作出贡献。结合夏令营开展《寻访自然——千岛湖夏之旅》活动。此外,大队部还组织学生参加翠苑街道组织的环保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世界环境日,科普周组织学生对市民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义务擦岗亭,为居民区绿化带、金家浜干休所搞卫生,成立绿化小卫士等,与教育基地“城西花鸟市场”共同开展了以环保、自然、生命为主体的绘画比赛,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活动为学校环境教育注入无限活力。
创办“绿色学校”应高度重视学校环境建设。要认识到学校是师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及整体素质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绿色教育”的实施。因此,学校把“建设洁净、文明、规范的校园”作为每年的中心工作之一。校园内专门设有宣传环境保护的橱窗,有“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珍惜资源、节约用水”等有关环保的宣传画、大幅标语和图文并茂、色彩鲜明的墙报。通过植树栽草,使校园内可绿化地均得到绿化,所有花草树木均挂牌保护。公共区从教职工的各科室到学生各班级实行分片包干,校园内明令禁止吸烟。学校还添置常用的、初级的单项监测设备,用以环境监测,购买资料用于环境教育活动。我校提出校园环境力求做到三化一控制:三化即绿化、美化、净化;一控制是控制污染。
校园绿化美化即指校园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逐步实现立体化和平面绿化。20xx年学校投入近60余万元资金,建造了塑胶跑道,塑胶篮球场,操场里面、周围种植了草坪,还在操场四周种了各种树木,既增加了学校的绿地面积,又美化了校园环境。校园美化注重儿童化、教育化的效果。学校在20xx年12月正式建造“芳草地”公园,该园地占地900多平方米,开辟了“果树园”、“蔬菜地”、“花卉苑”等场所,学生可以自由获取知识。学校还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了投入,给校内水管道进行了全面改造,提高了供水能力,学校电网连接了双电源,20xx年学校又投入近60余万元对教学楼进行了装修。
校园净化即指学校按照《小学卫生工作条例》进行卫生管理,经常保持校园及课堂的干净、整洁。学校食堂符合卫生标准。今年学校又对所有的厕所进行全面装修,并加强厕所、垃圾桶管理,每处都贴环保标语,做到厕所少臭味,垃圾无落地,水电资源无浪费。学校努力控制污染物。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周围的环境也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近几年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环保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它还是关系到我们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环保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公民意识,不仅教师要意识到,更重要的是要在我们的小公民的大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树立保护绿色地球的信念!
营造“花园式”校园,争创“绿色学校”,是全体附小人孜孜以求的目标;筑绿色风景线,育自觉护绿人,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积极领导和热情关心下,在附小人的共同努力下,省教研室附小在争创“绿色学校”的征途中定能扬帆起航,再创佳绩。
绿色,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无价之宝。我们将再接再厉,让美丽的绿色深植在师生们的头脑中,永驻在可爱的校园里,为绿色长留在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上而永不停息地奉献力量!深植在师生们的头脑中,永驻在可爱的校园里,为绿色长留在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上而永不停息地奉献力量!
省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篇九
我校自20xx年12月开始,根据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中央宣传部《关于环境教育行动纲领》的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档次,加强学校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启动创建省绿色学校工作。近两年来,学校在市区教育局与环保局的关怀和领导下,制定并严格实施了创建工作计划,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创建工作,根据《浙江省创建绿色学校考核标准》,我校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现将学校的创建工作和自查自评情况报告如下,敬请审核。
河天第一小学坐落在东海之滨、罗山之麓,悠悠环川、渊源远长,创建于民国18年8月(1929年),至今已有八十多年坎坷而辉煌的历史。校园总占地面积为23046㎡,建筑面积8877㎡,绿化面积4718.5㎡,绿化率达90%以上。学校环境满目青翠、四季花开、绿树成荫,窗明洁净,宽畅整洁,树木、花坛与草坪的相互映衬,石头、假山布局合理,宣传板画与标语,楼层布置和学生作品展示栏等人文景观别具一格,人工建筑和自然美景得以巧妙结合、相得益彰,营造了一个优雅、舒适的育人环境,真可谓是“校园文化建设日臻完善,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学校先后获得了“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学校”、“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温州市行为规范达标学校”、“温州市示范学校”、“温州市花园式单位”、“温州市素质教育示范校”、“温州市教育信息化i类达标学校”、“温州市消防教育示范校”、“温州市文明单位”、“温州市绿色学校”等称号。
近年来,学校围绕“河天一小创建浙江省绿色学校”的方案,始终将环境教育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师生共同参与美化绿化净化校园,创造美丽、绿色、和谐的学习环境;以“培养绿色环保素养,创建绿色和谐校园”为创建理念开展系列活动,让全体学生在传承、感悟、弘扬、实践的过程中,提高环保意识、增长知识、锻炼才能、激发灵性、陶冶情操、收获理想。以“小手拉大手”活动把环保教育拓展、延伸到社会,扩大环保教育的社会效应。在创建过程中,我校学生及家长的环保意识逐步提高,环保教育取得初步效果。
一、实行绿色管理,展望环境发展新图景。
1.建立领导体制,树立绿色理念。
一支好的管理队伍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是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有力保证。我校历来重视环保工作,把创建省绿色学校纳入到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并制定学校环境教育规划,参照规划每年度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创建计划,有具体的指标与实施方案,对照评估指标,认真排找差距,分解创建任务,落实创建措施。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主要成员有政教处、总务处、教务处、教科室、工会、大队部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并以“责任制”的形式将工作落实到各处室和班主任,大队部负责行为实践,开展课外、校外绿色活动;教务处负责各学科环保渗透及环境教育课、兴趣小组的正常开展;教科室负责环境教研组有序开展;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建设与管理;各班主任负责环境教育主题活动,形成班级特色。每学期对班级开展的环保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对在创建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予以整改,围绕“用绿色环境熏陶人,用绿色思想培养人,用绿色行动影响人”的宗旨有条不紊,有序推进。
2.完善制度建设,做好评价保障。
我校先后出台了《河天第一小学创建省级“绿色学校”实施方案》,建立完善了一体化的绿色管理制度,如《环保特色班级管理制度》、《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绿色办公室管理评比制度》、《学科环境教育渗透实施细则》、《学校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制度》等,构成了有效的环境教育网络,自觉地将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与学校的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将创建活动融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将环境教育纳入了学校整体工作之中。
3.提倡人人参与,共建绿色环境。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班子多次讨论研究,将学校经费优先投入到校园环境的重新布局和改造,并动员全体师生发挥主人翁精神,人人参与,共同创绿。
学校定期开展绿色文明科室、绿色文明班级布置和评比,全校上下积极参与管理,学校领导以身作则,以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影响和带动师生员工。并倡议人人有绿化地,班班有责任区,采取责任到班,责任到人的管理措施,使全体师生形成了“人人有责”的群体意识。值周班级、值日老师、值周领导定期对全校环境进行检查监督,对问题及时记录并反馈,采取整改措施。
省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篇十
我校继20xx年被命名为“扬州市绿色学校”以来,一直持续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并对校园规划进行了完善,对照省“绿色学校”评估要求,我校对近年来的校园建设和环境教育工作,进行了认真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我校创建于19xx年,历经90多年,积淀着深厚的人文底蕴。三易校址,目前校舍于19xx年再次新建而成,占地近30亩,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绿化面积达5600平方米,整个校园布局合理,整洁美丽,环境宜人。现有26个教学班,1345名学生,共有56名教职工。
近年来,我校在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传承古校文明、道德精神的同时,不断加强环境教育,增强师生环保意识,取得较为可喜的成绩:19xx年以来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扬州实验小学、扬州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扬州市少先队基础建设达标乡镇、扬州市优秀家长学校、扬州市红领巾示范校、扬州市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学校、高邮市优秀学校、高邮市综合督导优秀学校、高邮市红领巾示范校等光荣称号。
工作回顾:
近年来,我们广大师生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不仅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存亡和兴衰,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而且这与我们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保护和改善环境,取决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奋斗,不懈努力。儿童和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未来环境的主人,祖国的明天靠他们去建设,优美的环境靠他们去创造。从小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这既是少年儿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我们进行环境教育的总体目标。为此,学校狠抓措施的落实,平时做到定期出好环境教育宣传专栏、宣传手抄报,定期安排学生阅读环保教育书籍。同时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新苗电视台”在有关环保节日前后(如植树节、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进行环境保护的专项宣传,并适当地开展了一些主题活动。
1、加强环境教育课程的开发和管理。
每学年初,我校能根据课程计划及目标要求,制订了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并且在部分年级按一定的课时比例,将环境教育纳入到地方课程中,专门征订了《环境教育》教材,配备环境教育教师,把环境教育课程管理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做到了课程化、制度化、规范化。
2、积极地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仅仅靠一堂环境教育课,难以完成既定的目标,更难以奏效。因此,我们严格要求各科老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努力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尤其是在语文、社会、自然、劳技等学科中,做到渗透自然贴切,内容通俗易懂,学生容易接受。如教《只有一个地球》、《黄河》这些课文时,我们不仅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进行很好的生动的环境保护与教育课,课上师生通过课前收集来的有关地球的资料,由浅入深地讲述了保护地球,保护母亲河的意义,让学生懂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积极践行环境教育社会实践课程。
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了环境保护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结合植树节,组织开展了“我为校园添片绿”、“我为校添笔彩”等活动;针对农村不讲卫生的一些陋习,组织开展了“我是环保小卫士”、“环保知识竞赛”等主题班队会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一些家庭的、学校的、家乡的、祖国的环境保护常识,而且逐步扩大了认识环境的视野,初步了解环境保护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意义,我们还通过走出校门踏青、秋游等形式,走出课堂到家乡的环境中走走、看看,让他们感受家乡的环保与发展,从而增强了他们观察环境、认识环境、改善环境、适应环境的能力。学校少先大队还创办了少儿自办读物——《绿色小诗社》、《绿色童谣》等期刊,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场所、互动的机会和展示的平台。
开展环境的实践活动,既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平时,我校在校内课堂教育的基础上,正确有计划、有组织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环境保护活动。我们还通过广播、闭路电视、图片、橱窗、自办小报,开展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利用节假日,成立了“环保假日小队”,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走上社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我为向阳河通通气”、“我给墙壁擦擦脸”、“大家一起来种树”、“我与小鸟做朋友”等活动,不仅养成了他们热爱劳动,自觉保护环境的习惯,还对他们进行了爱祖国、爱家乡、爱大自然的爱心教育以及环保观念的启蒙教育,增加了保护环境的应有的道德和责任感。
一、二、三等奖,学校荣获组织奖。
1、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搞好校园绿化。自99年新校园建成以后,我们对校园建设进行了认真构思,首先确立了“一次性规划,分步骤实施”的总体设想。对校园环境布局进行了总体规划,并逐年进行了种树、植草、栽花等绿化、美化等工作,目前绿化面积达5600多平方米。同时,还注意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做到了校园建设有新意,环境装点有内涵。点点滴滴相映成趣,方方面面皆能生辉。
以校风引导:“团结文明,活泼向上”的校风,不仅引导师生共同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而且激励大家努力创造自己美好的明天。
以绿化陶冶:百草园内,怡情益智,在校园内种植花草树木,既陶冶了儿童的情操,又增长了儿童的知识。种花滋草,寓情于景,确实起到让每株花草说话的作用,自然此时无声胜有声。草的耐性、花的灵情,辅之精当说明,让学生自己去揣摩、体会,学生从观赏学到很多很多的知识。
以美化温馨:美化、香化学校环境,融知识、情感、育人于一体,
使环境富于较高的知识含量,使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陶冶、熏陶作用。
以爱国激情:地图面前,放眼世界,在校园内的墙壁上张贴了两幅陶制地图,让学生从小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从小立下走向世界的志向。橱窗画廊,增知展才,学校开辟橱窗画廊,既有知识介绍,又有学生自己的作品展览,让学生在这里学习,在这里展示。
学校精心装点每一个角落,让学生从不经意中得到了美的教育,让学生在绿化、美化、香化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人文气氛,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
2、狠抓卫生管理,严格控制不良卫生状况和环境污染。
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我校师生的健康安全,关系到许多家庭的幸福安宁,我校时时刻刻绷紧卫生安全这根弦。对校园的净化、教室的整洁,厕所的洁净,尤其是饭堂的卫生管理做到反复抓,抓反复,发现隐患立即解决,坚决做到严禁发生任何卫生安全事故,百分之百的保证师生身体健康。
今后设想:
回顾我们的工作,我们虽然在环境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还须进一步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做到: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师生环保教育力度,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
2、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的广泛开展,发挥环保“大教育”功能,真正做到人人参与,争做“环保卫士”。
3、进一步加强环境教育的深入研究,求实求效求质。
xx镇中心小学。
20xx年x月x日。
省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篇十一
管
理
1、有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和环保教育教研组。5分5分15分。
3、有环境教育规划、计划和总结。4分4分。
2、有投入环境建设的经费保证。2分2分。
4、校长、办公室主任参加过环保培训。2分2分。
5、将教师参与环境教育的情况列入晋升职称、评优评先的参考条件。1分1分。
环境。
教育过程1、有开设有环境教育课。10分10分24分。
2、环境教育注重学科渗透,有计划、教案、案例等。5分10分。
3、有环境兴趣小组并开展有关活动。5分4分。
4、每学期均有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实践活动。5分5分。
绿
色
宣
传1、学校有围绕相关节日开展活动8分8分25分。
2、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活动。4分4分。
3、校内设立环保宣传栏,广播台对环境教育进行宣传,有环保科普宣传书报。5分5分。
4、学校宣传栏和班级黑板报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刊出环境教育内容。(8分)8分8分。
园
环
境1、可绿化面积绿化率达98.4%。4分4分19分。
2、校园和教室环境整洁,食堂卫生达标,无卫生死角。5分5分。
3、学校对自身产生的污染能进行有效地控制5分4分。
4、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尽量做到回收利用。4分4分。
5、实验室均安装了换气处理设备。2分2分。
教
育
成
果1、每学期组织师生举行一次环保科普知识测试。5分5分14分。
2、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有关环境类的竞赛。5分5分。
特
色
加
2、绿色趣味小品,成为校园风景线。植物挂牌提高环保意识;绿地包干、绿色口号,促成环保意识。
3、结合社会热点进行环保宣传。
省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篇十二
我们皋埠镇中学地处城郊,位于绍兴市越城区"银皋埠",南临省级风景名胜--吼山,北靠104国道,近枕古运河。学校前身为解放初的樊江小学,1969年始初设初中班,后曾名樊江中学。经过近40年的改造、发展,从最初占地仅3亩多的"戴帽"初中,发展成今天的"浙江省示范初中"、"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市绿色学校"、"市卫生学校""市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市青年文明号"、"区文明单位",学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师资力雄厚。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齐全,现代教学设备更趋完备。多功能厅、校电视台演播室、电脑房、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室、校园网站、校园网络管理平台等现代化教育设备一应俱全。
90年代初学校加快旧校改造,学校以此为契机,以创建文明学校、示范学校为载体,集中资金和力量逐步建立一流的教育文化环境,一流的现代教育设施。学校运用审美化、整体化的观点进行校园环境的同步改造和不断优化。匠心构思的校园广场钢雕,中心花坛和近百米的宣传长廊,寓美与张力于一体。从1995年开始实施校园绿化环境教育工程建设,1999年起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程。现校园绿地覆盖面积35%以上,已有近百种花卉树木。绿树成荫,四季花开,满园绿色,是莘莘学子的理想学园。20xx年底被命名为绍兴市"绿色学校"。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认识。
我们将绿色学校的创建作为提高办学品位、拓展并深化素质教育内涵的重要环节。紧紧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本着"尊重人和完善人"的宗旨,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指导思想落实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融入到学校环境教育的全过程,将知识、践行和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明确创建目标,建立科学的管理机构。
明确"以环境教育为依托,倡导绿色管理,带动学校素质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作为办学理念,将环境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中。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负责,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各教研组负责人以及家长、学生代表组成的领导小组。并把环境教育的具体活动落实到人,责任到人,教务处把好学科渗透关,一线教师负责在学科中实施,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少先队负责环境活动的执行与指导,科学课教师负责环保知识讲座,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建设与管理。采取多层次、多角度,抓结合、促渗透的措施,全方位地推进环境教育。
(三)结合新课程实施,让"绿色"走进课堂,走近每一个学生。实施环境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基本途径在课堂。
1.加强了教师的环境意识,注重提高教师的环境教育能力。首先。定期对教师进行环境知识讲座,利用网络,了解新的环境教育信息。其次,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进行"环境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课题研究,从而提高课堂环境教育的效果。再次,在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增加了"环境教育必须有机地渗透在学科教学中"这一指标,保证了环境教育的持久进行。几年来,我校教师的环境教育意识与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2.充分挖掘课程内涵,有机渗透环境教育。学校坚持全面加特色的办学目标,有计划地实施了"渗透式"环境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据教科室调查显示,教师能够按照教材或《学科教学指导纲要》(课程标准)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组织教育,教师对环境教育的兴趣越来越浓;与环境教育密切的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其环境教育开展得更好;语文学科随着课外阅读延伸,"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科技类说明文已渐成阅读主流。
在重视"渗透式教学"的同时,着重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案例讲座、思辩讨论、主题班会、利用学校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以及其他教育媒体,全方位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大自然复杂性、多样性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环境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决策的初步能力,为学生营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时间,建立能展示其才能的平台。
3.探索"绿色活动"综合实践课程。结合新课程实施,已逐步构建起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艺术""人与健康""人与网络""人与创造"等六大版块为主的课程内容。通过活动与交往,让学生不仅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而且促使学生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作出有效的行动。探索丰富多样的课程呈现形式,正在开发"案例式校本绿色课程"。
(四).实施具有校本特色的"绿色德育",提高创建活动和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提高初中学生的环境意识,不仅表现在现代的环境理论、时尚的口号里,更重要的是将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态度,体现在学生的世界观、环境观、价值观和道德行为中。
“绿色德育”是我校今年在市规划立项课题《构建"绿色德育"体系,提高学校德育效果》中提出的学校管理、德育工作新理念。旨在使"绿色学校"特色的形成、学校德育的内容和途径等方面有所创新,为学生创设多彩的"绿色平台",使每一个学生在"绿色活动""绿色实践"中接受"绿色"的体验,陶冶美的情操,在和谐中发展。使学校环境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树立"绿色理念",构建"绿色德育"网络。"绿色德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而是融合了"绿色"所象征的自然、和谐、人文、民主等思想的一种现代德育观。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绿色德育"的辅导员,成为"绿色种子"的传播者,成为"绿色校园"的耕耘者。学校已初步建立起"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领导-教师-学生"层层互动的"绿色德育"网络。
2、营造"绿色文化"氛围,创设"绿色德育"情境。在旧校改造、硬件环境建设过程中,学校运用审美化、整体化的观点进行校园环境的同步改造和不断优化。本学期初,更新了所有室内外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标牌,再造了30余米的宣传长廊(原有60余米),成为校园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使校园环境更体现出教育性、艺术性、科学性和愉悦性。我们还充分利用学生自编自播的天天播出的"校园之声"广播站、校"绿苑"电视台等现代化教育媒体长期进行宣传,还组织"文化艺术节","才艺表演""美化教室""美化寝室"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强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的舆论导向,努力为每一个学生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
3、丰富"绿色体验",强化"绿色德育"实践。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着重抓好"五建",突出"五还"即:创建"绿色班级基地"把选择权交还给学生;创建"绿色校园基地"把创造权交还给学生;创建"绿色家庭基地",把宣传权交还给学生;创建"绿色社区基地",把参与权交还给学生;创建"绿色社会角色基地",把体验权交还给学生。政教处、团委、学生会联合,通过学期系列"学生自主活动"、"共青团绿地认养"、"环保志愿者活动"、"小记者校内外采风""参与文明社区创建"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载体,使每一个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里,在富有青春朝气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绿色情感体验。
4、细化"绿色评价",凸现"绿色德育"效果。在学校管理中,我们把"绿色体验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坚持"人文、自然、和谐、民主"的要求,大胆创新,制订了既有科学性又有激励性的绿色评价指标,切实转变传统的德育观、评价观,进一步规范"教育常用语""学生评价用语""推广使用普通话和礼貌用语",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学校正在开展一系列的"绿色评价"活动,如"绿色班级""绿色寝室""绿色课堂""绿色家庭"的创建和评比,突出团队精神,营造和谐集体,让每一个学生在团结、进取、宽松、和美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
(五).初步探索把"绿色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
逐步形成关于"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共识。对学校软硬环境,包括人、环境、财物、信息在内的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动员学生、教师、家长、教辅人员都能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过程,形成愉悦、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扎扎实实地开展创建"省绿色学校"活动。共同营造起更加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
根据省教育厅、环保局有关文件,对照浙江省创建"绿色学校"考核标准和我校绿色学校的创建实际,自查自评如下:
1.学校经过二轮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建立了务实性的环境教育管理工作小组和争创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制定了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
2、在学校分年度教学计划中都以学校工作目标纳入计划中。20xx年在成功创建"市绿色学校""省示范初中"的基础上,又主动规划创建省绿色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基础知识及绿色学校的各项标准的学习培训,具体措施落实。
3、学校按年度制定环境教育活动计划,根据初中三个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选择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学校、家庭及周围环境中有代表性的具体环境问题案例,开展生动有益的教育活动,如环境科普宣传、校外考察访问、环保知识竞赛、绿色志愿者行动、探究性活动等。这些活动都能体现生动性、层次性、直观性和有效性,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保能力。由政教处团委以及领导小组对活动进行考核,并纳入班级量化考核。是创建活动持久开展。
4、我校从改扩建以来,就把环境建设放在首位,一期绿化就投入20多万元,着力营造校园互动式教育环境。以块化与绿带相结合的多样布局,美化、绿化校园。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构筑美育效能。绿色资产在不断增值。有以吼山风景区果园为主的绿色教育基地和劳动实习基地,建立了校园花木档案,编制花木名录,给校园所有花木命名树牌,成了很好的课程资源。
5、环境教育与所有的课程有关。学校积极做好结合与渗透环境教育的指导和研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在自然学科、思想政治课、社会学科、语文学科中具体落实环境教育内容。组织环境教案观摩、评比。利用校园网络,畅通信息渠道,共享资源。
6、从1996年来,特别是创建市绿色学校以来,学校更注重资料的积累,原始记录都归入学校档案,集中管理。
1.我校的环境教育主要采用"学科渗透"和"活动结合"的方法进行,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环境教育列入学校素质教育中,环境教育内容有教案、有说课、有讲评,各学科教师积极优化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教学中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学习效果明显。积极开展环境教育教研活动。
2.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要使学生掌握环境基础知识,除了通过有关课程教学之外,还必须进行深入浅出的培训和教育。学校多次邀请镇、区的有关行家来校作环保、食品卫生、防疫等专题讲座。学校还多次组织了"绿色伴我行""我和环境""告别陋习"等主题班会,还举行"我爱校园"的演讲、征文比赛,开通"绿苑"校园广播电视台。诸多的宣传教育,促使学生切实掌握环境基础知识和环境保护的基本能力。
3.学校利用"青年志愿者服务站""青年文明号""绍兴晚报小记者站"阵地,在校内成立了"绿色志愿服务小队"等环保社团,团委、学生会成立了"绿苑"之声广电台,自然科学教研组组织了"环保科技活动小组"。创办〈金牧场〉校刊8期。开展以环境科学、环境保护为题材的摄影、绘画比赛5次,使学生受到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
4.学校强化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绿色德育"工程的启动,使创建活动又有了新的抓手。学校一直来开展班级量化考核,绿色班级、绿色寝室评比指定,实施爱校公约、卫生公约,美化绿化教室、寝室,把绿色行动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紧紧的联系起来。几年来的"示范初中"建设,已促使学生良好的环境、卫生、文明意识,环保行为已渐成风气。
5.学校布局相对合理,绿化率在35%以上。新教学大楼、综合楼、餐厅都有设计部门负责设计,校园环境做到了绿化、亮化、美化、净化。针对学校住校生多的特点,经常性地开展节电、节水、垃圾减量分类处理的教育,食堂禁用一次性木竹筷,使用校园"一卡通"。学校设有四只废物回收箱。
6.目前学校使用由小舜江水厂输送的自来水,学校生活废水均进入排污沟,建有男女厕所10个,水冲式蹲坑。教室、校园一日三扫分区包洁,在教学楼过道放置垃圾筒,寝室卫生一日三查,定期消毒、灭害。学校成立了膳管会,食堂设施一流,有卫生许可证、卫生防疫证,用蒸汽蒸饭,所用锅炉安全合格,煤烟采用高烟道处理。
(三)创建绿色学校,特色教育、管理创新、获奖情况(加分部分分值待定)。
1.课题研究方面:已立项并正在实施的市级课题《构建"绿色德育"体系,提高学校德育效果》,学校课题《绿色学校创建与人的全面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3.学生有关环境教育、环保作品、比赛等获奖:如以环保为题材的舞蹈《鹤之舞》获区文艺汇演一等奖;柳晓华同学获省中小学"崇尚科学,挑战未来"读书活动征文比赛二等奖,鲁雪芳等6位同学在越城区中小学生"告别网吧,争做合格小公民"征文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出版了青青校园《银埠情结》一书;《绍兴晚报》以及校刊《金牧场》中有关环保的作品,累计发表作品50余篇。学生参加环保知识竞赛、征文等活动获奖18人次。
省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篇十三
我校建于19xx年学校总面积16711平方米,20xx年被评为县级安全文明单位,20xx年被评为县级“五个好”党支部,20xx年被评为县级“基层先进党支部”,20xx年我校被评为县级精神文明单位,20xx年被评为县级“输送区内初中班先进集体”,20xx年我校组织召开了全县“三项措施”现场会、20xx年组织召开了全疆“乡村艺术教育”现场会、20xx年被评为县级“德育工作达标校”、20xx年我校组织召开了“反分裂、反渗透”为主题的升国旗仪式现场会。我校由党支部,行政,4个教研组,团支部,工会等组成学校教职员工34名,18班级,665学生,1个实验室,2个信息技术教室。学校有一个勤工俭学的农场(33亩耕地)。
加强领导,组织学习,特成立了创建“文明学校,绿色学校,稳定学校”领导小组,制定了有关的计划、制度、措施、实施方案等等.各项工作分配到人,为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制度保证,加强日常环保宣传教育,并开展实际活动,使学校每年进行2-3次环保活动,2-3次演讲,知识竞赛,专题讨论,并结合每班的状况进行教育,时时刻刻把各项教育灌输给每个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几年来,从勤工俭学创收资金1万元,投入到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育人环境,使我校的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
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无论是任何课程,结合本科内容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把环保教育渗透到了每节课上,环保,搞好花园式工作已经列入到我校日常工作规划中,并组织教师进行环保教育科研,材料归档,学校组织团委活动,勤工俭学劳动、绿化劳动、好人好事得到了实际的`落实。
各办公室,走廊,教室内外,都有花盆,每年都有三期的黑板报,书法画展活动,采取实际措施,做到了人人爱护花草、保护环境,不乱涂、不乱画、不乱扔东西、爱护公物,每年进行两次回收废电池、塑料废品、以实际行动做到了保护环境的`工作,在“六·五”世界环保日中在全校进行了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活动,师生员工的参加率达到了100%,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对搞好花园式工作常抓不懈,每年都组织师生员工植树,种花,种草现在学校可绿化地已得到绿化,绿树成荫,葡萄长廊,葡萄长廊中经常可以听见朗朗的读书声,学校的卫生,环境教育,各项制度全面落实,为全校师生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环境.学生会每天进行两次大检查,一个月进行一次卫生流动红旗评比活动,使广大师生员工养成了人人讲卫生,人人保护环境的习惯。
经过落实环保,绿化,稳定的各项计划、制度、措施、教育、宣传实际活动,校园成了无烟区、无乱丢东西、无乱写乱画等行为、不大声喧哗的现象,在环保考试中,师生的及格率达到了100%,通过上街宣传,利用学校广播宣传,种种宣传得到了上级、学校家长、社会的好评.根据花园式学校评估标准,通过我们的严格自查,我校能得97分,因此,我们特申请县级“绿色学校”。
省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篇十四
我们皋埠镇中学地处城郊,位于绍兴市越城区"银皋埠",南临省级风景名胜--吼山,北靠104国道,近枕古运河。学校前身为解放初的樊江小学,1969年始初设初中班,后曾名樊江中学。经过近40年的改造、发展,从最初占地仅3亩多的"戴帽"初中,发展成今天的"浙江省示范初中"、"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市绿色学校"、"市卫生学校""市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市青年文明号"、"区文明单位",学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师资力雄厚。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齐全,现代教学设备更趋完备。多功能厅、校电视台演播室、电脑房、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室、校园网站、校园网络管理平台等现代化教育设备一应俱全。
90年代初学校加快旧校改造,学校以此为契机,以创建文明学校、示范学校为载体,集中资金和力量逐步建立一流的教育文化环境,一流的现代教育设施。学校运用审美化、整体化的观点进行校园环境的同步改造和不断优化。匠心构思的校园广场钢雕,中心花坛和近百米的宣传长廊,寓美与张力于一体。从1995年开始实施校园绿化环境教育工程建设,1999年起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程。现校园绿地覆盖面积35%以上,已有近百种花卉树木。绿树成荫,四季花开,满园绿色,是莘莘学子的理想学园。2001年底被命名为绍兴市"绿色学校"。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认识。
我们将绿色学校的创建作为提高办学品位、拓展并深化素质教育内涵的重要环节。紧紧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本着"尊重人和完善人"的宗旨,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指导思想落实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融入到学校环境教育的全过程,将知识、践行和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明确创建目标,建立科学的管理机构。
明确"以环境教育为依托,倡导绿色管理,带动学校素质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作为办学理念,将环境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中。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负责,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各教研组负责人以及家长、学生代表组成的领导小组。并把环境教育的具体活动落实到人,责任到人,教务处把好学科渗透关,一线教师负责在学科中实施,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少先队负责环境活动的执行与指导,科学课教师负责环保知识讲座,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建设与管理。采取多层次、多角度,抓结合、促渗透的措施,全方位地推进环境教育。
(三).结合新课程实施,让"绿色"走进课堂,走近每一个学生。实施环境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基本途径在课堂。
1.加强了教师的环境意识,注重提高教师的环境教育能力。首先。定期对教师进行环境知识讲座,利用网络,了解新的环境教育信息。其次,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进行"环境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课题研究,从而提高课堂环境教育的效果。再次,在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增加了"环境教育必须有机地渗透在学科教学中"这一指标,保证了环境教育的持久进行。几年来,我校教师的环境教育意识与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2.充分挖掘课程内涵,有机渗透环境教育。学校坚持全面加特色的办学目标,有计划地实施了"渗透式"环境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据教科室调查显示,教师能够按照教材或《学科教学指导纲要》(课程标准)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组织教育,教师对环境教育的兴趣越来越浓;与环境教育密切的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其环境教育开展得更好;语文学科随着课外阅读延伸,"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科技类说明文已渐成阅读主流。
在重视"渗透式教学"的同时,着重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案例讲座、思辩讨论、主题班会、利用学校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以及其他教育媒体,全方位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大自然复杂性、多样性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环境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决策的初步能力,为学生营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时间,建立能展示其才能的平台。
3.探索"绿色活动"综合实践课程。结合新课程实施,已逐步构建起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艺术""人与健康""人与网络""人与创造"等六大版块为主的课程内容。通过活动与交往,让学生不仅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而且促使学生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作出有效的行动。探索丰富多样的课程呈现形式,正在开发"案例式校本绿色课程"。
(四).实施具有校本特色的"绿色德育",提高创建活动和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提高初中学生的环境意识,不仅表现在现代的环境理论、时尚的口号里,更重要的是将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态度,体现在学生的世界观、环境观、价值观和道德行为中。
“绿色德育”是我校今年在市规划立项课题《构建"绿色德育"体系,提高学校德育效果》中提出的学校管理、德育工作新理念。旨在使"绿色学校"特色的形成、学校德育的内容和途径等方面有所创新,为学生创设多彩的"绿色平台",使每一个学生在"绿色活动""绿色实践"中接受"绿色"的体验,陶冶美的情操,在和谐中发展。使学校环境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树立"绿色理念",构建"绿色德育"网络。"绿色德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而是融合了"绿色"所象征的自然、和谐、人文、民主等思想的一种现代德育观。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绿色德育"的辅导员,成为"绿色种子"的传播者,成为"绿色校园"的耕耘者。学校已初步建立起"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领导-教师-学生"层层互动的"绿色德育"网络。
2、营造"绿色文化"氛围,创设"绿色德育"情境。在旧校改造、硬件环境建设过程中,学校运用审美化、整体化的观点进行校园环境的同步改造和不断优化。本学期初,更新了所有室内外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标牌,再造了30余米的宣传长廊(原有60余米),成为校园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使校园环境更体现出教育性、艺术性、科学性和愉悦性。我们还充分利用学生自编自播的天天播出的"校园之声"广播站、校"绿苑"电视台等现代化教育媒体长期进行宣传,还组织"文化艺术节","才艺表演""美化教室""美化寝室"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强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的舆论导向,努力为每一个学生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
3、丰富"绿色体验",强化"绿色德育"实践。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着重抓好"五建",突出"五还"即:创建"绿色班级基地"把选择权交还给学生;创建"绿色校园基地"把创造权交还给学生;创建"绿色家庭基地",把宣传权交还给学生;创建"绿色社区基地",把参与权交还给学生;创建"绿色社会角色基地",把体验权交还给学生。政教处、团委、学生会联合,通过学期系列"学生自主活动"、"共青团绿地认养"、"环保志愿者活动"、"小记者校内外采风""参与文明社区创建"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载体,使每一个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里,在富有青春朝气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绿色情感体验。
4、细化"绿色评价",凸现"绿色德育"效果。在学校管理中,我们把"绿色体验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坚持"人文、自然、和谐、民主"的要求,大胆创新,制订了既有科学性又有激励性的绿色评价指标,切实转变传统的德育观、评价观,进一步规范"教育常用语""学生评价用语""推广使用普通话和礼貌用语",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学校正在开展一系列的"绿色评价"活动,如"绿色班级""绿色寝室""绿色课堂""绿色家庭"的创建和评比,突出团队精神,营造和谐集体,让每一个学生在团结、进取、宽松、和美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
(五).初步探索把"绿色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
逐步形成关于"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共识。对学校软硬环境,包括人、环境、财物、信息在内的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动员学生、教师、家长、教辅人员都能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过程,形成愉悦、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扎扎实实地开展创建"省绿色学校"活动。共同营造起更加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
根据省教育厅、环保局有关文件,对照浙江省创建"绿色学校"考核标准和我校绿色学校的创建实际,自查自评如下:
(一)创建绿色学校的管理(30分,自评30分)。
1.学校经过二轮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建立了务实性的环境教育管理工作小组和争创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制定了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
2.在学校分年度教学计划中都以学校工作目标纳入计划中。2001年在成功创建"市绿色学校""省示范初中"的基础上,又主动规划创建省绿色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基础知识及绿色学校的各项标准的学习培训,具体措施落实。
3.学校按年度制定环境教育活动计划,根据初中三个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选择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学校、家庭及周围环境中有代表性的具体环境问题案例,开展生动有益的教育活动,如环境科普宣传、校外考察访问、环保知识竞赛、绿色志愿者行动、探究性活动等。这些活动都能体现生动性、层次性、直观性和有效性,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保能力。由政教处团委以及领导小组对活动进行考核,并纳入班级量化考核。是创建活动持久开展。
4.我校从改扩建以来,就把环境建设放在首位,一期绿化就投入20多万元,着力营造校园互动式教育环境。以块化与绿带相结合的多样布局,美化、绿化校园。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构筑美育效能。绿色资产在不断增值。有以吼山风景区果园为主的绿色教育基地和劳动实习基地,建立了校园花木档案,编制花木名录,给校园所有花木命名树牌,成了很好的课程资源。
5.环境教育与所有的课程有关。学校积极做好结合与渗透环境教育的指导和研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在自然学科、思想政治课、社会学科、语文学科中具体落实环境教育内容。组织环境教案观摩、评比。利用校园网络,畅通信息渠道,共享资源。
6.从1996年来,特别是创建市绿色学校以来,学校更注重资料的积累,原始记录都归入学校档案,集中管理。
1.我校的环境教育主要采用"学科渗透"和"活动结合"的方法进行,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环境教育列入学校素质教育中,环境教育内容有教案、有说课、有讲评,各学科教师积极优化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教学中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学习效果明显。积极开展环境教育教研活动。
2.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要使学生掌握环境基础知识,除了通过有关课程教学之外,还必须进行深入浅出的培训和教育。学校多次邀请镇、区的有关行家来校作环保、食品卫生、防疫等专题讲座。学校还多次组织了"绿色伴我行""我和环境""告别陋习"等主题班会,还举行"我爱校园"的演讲、征文比赛,开通"绿苑"校园广播电视台。诸多的宣传教育,促使学生切实掌握环境基础知识和环境保护的基本能力。
3.学校利用"青年志愿者服务站""青年文明号""绍兴晚报小记者站"阵地,在校内成立了"绿色志愿服务小队"等环保社团,团委、学生会成立了"绿苑"之声广电台,自然科学教研组组织了"环保科技活动小组"。创办〈金牧场〉校刊8期。开展以环境科学、环境保护为题材的摄影、绘画比赛5次,使学生受到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
4.学校强化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绿色德育"工程的启动,使创建活动又有了新的抓手。学校一直来开展班级量化考核,绿色班级、绿色寝室评比指定,实施爱校公约、卫生公约,美化绿化教室、寝室,把绿色行动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紧紧的联系起来。几年来的"示范初中"建设,已促使学生良好的环境、卫生、文明意识,环保行为已渐成风气。
5.学校布局相对合理,绿化率在35%以上。新教学大楼、综合楼、餐厅都有设计部门负责设计,校园环境做到了绿化、亮化、美化、净化。针对学校住校生多的特点,经常性地开展节电、节水、垃圾减量分类处理的教育,食堂禁用一次性木竹筷,使用校园"一卡通"。学校设有四只废物回收箱。
6.目前学校使用由小舜江水厂输送的自来水,学校生活废水均进入排污沟,建有男女厕所10个,水冲式蹲坑。教室、校园一日三扫分区包洁,在教学楼过道放置垃圾筒,寝室卫生一日三查,定期消毒、灭害。学校成立了膳管会,食堂设施一流,有卫生许可证、卫生防疫证,用蒸汽蒸饭,所用锅炉安全合格,煤烟采用高烟道处理。
(三)创建绿色学校,特色教育、管理创新、获奖情况(加分部分分值待定)。
1.课题研究方面:已立项并正在实施的市级课题《构建"绿色德育"体系,提高学校德育效果》,学校课题《绿色学校创建与人的全面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3.学生有关环境教育、环保作品、比赛等获奖:如以环保为题材的舞蹈《鹤之舞》获区文艺汇演一等奖;柳晓华同学获省中小学"崇尚科学,挑战未来"读书活动征文比赛二等奖,鲁雪芳等6位同学在越城区中小学生"告别网吧,争做合格小公民"征文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出版了青青校园《银埠情结》一书;《绍兴晚报》以及校刊《金牧场》中有关环保的作品,累计发表作品50余篇。学生参加环保知识竞赛、征文等活动获奖18人次。
4.被命名为2002年"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服务站"。
省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篇十五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自查汇报如下: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如何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环境质量,已成为全世界人民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建立对环境的正确价值观,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学校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工作,成立了以党、政、工、团队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专家、教师与学生干部组成的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和协调开展各项环境教育工作。为了做到环境教育与学校整体教育活动的有机结合,学校“四年”发展规划和学校学年度工作计划中,对环境教育都有统筹的安排。学校提出了“倡导绿色文明,促进和谐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围绕学校总体布署,学校德育处学期工作计划和少先队工作计划中,都对环境教育做了专门的安排,使学校绿色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让学生置身在一个充满环保理念的氛围中,让学生认识环保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受到环保观念的熏陶,开展环保宣传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为了发挥宣传的功能,学校发动各班每期都办一至二次专门的环保墙报,刊载各种形式的内容丰富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学校大队部和德育处均要对此进行专门的检查。校园的花坛上设立了专门的制作精美的警示牌,上面写上了“我是花儿,请您呵护”、“保护绿色,依赖你我”等宣传语。教室的走廊、楼道随处可见“请节约用水”、“请不要随地乱扔、乱吐、乱刻”等警示牌。同时学校少先队利用升旗仪式、小白鸽报、小白鸽广播站、小白鸽电视台等宣传阵地,对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纪念日等进行全校性的主题宣传活动,教育师生认识各类环保主题纪念日,懂得当前面临的环境任务的艰巨,增强参加环境实践活动的动力。根据区第九届中小学生环境征文的要求,学校开展了让学生了解自然,认识生活环境的环保活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后写出了大量的调查报告和论文,获得较好效果。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课外实践活动,是环境教育的有效载体。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开展多种多样的有主题、有成果的实践活动,为促进学生良好环境意识的形成和自觉环保行为的养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1、以“绿色的誓言”主题活动为起点,深化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继续开展“绿色中队”创建活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号召大家投身到“争做环保小卫士”的行列中来,积极为环保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2、组织学生参与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的活动。结合六·五环境日、地球日和春游实践活动等组织学生清扫校园,拾捡垃圾,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美化教室。同学们给教室种上了美丽的鲜花,为花坛种上了美丽的小树,为大树挂上鸟巢。同时在专家的指导下,认识了校园的主要植物,了解了这些植物的特点,增长了学生们的知识。
3、结合学校“家长开放日”、“植树节”的有关活动,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教育,感恩自然教育,创节约型班级教育活动,外出实践活动,找春、赞春、说春、画春;结合xxx团区委“建文明城,做文明人”活动和区环保局的有关活动安排,发动学生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和社区,发送宣传单,做义务清洁监督员。几年来,学校一共开展这样的社区宣传、清扫、监督活动十余次,不仅塑造了学校的形象,为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开展,是学校环境教育进入了家庭,使家长也积极参与学校的环境教育。
4、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环保的技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学校成立了校级的环境科学实践小组。由xxx老师任组长,由自然老师和环境老师为辅导员,在高年级抽调几十名同学参与活动。
5、学校每期都要开展环保征文竞赛。这些主题鲜明的竞赛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学校每次都以全班为单位组织竞赛,然后把班上获奖的同学的文章送到学校参评。学校再把这些文章筛选,把最优秀的送到区市参赛,其作品多次获市区一、二等奖,其中学生肖琪、秦维佳写的《关于xxx滨江长廊用电情况的调查报告》(指导教师吴谦)获得区第九届环境征文一等奖,肖琪同学被区教委、环保局推荐为xxx市第三批环保小卫士;蒋雨言写的《“我”的流浪记》(指导教师潘建华)获得区第xx届环境征文一等奖。
6、认真开展好“书香校园”、“节约型校园”、“书香班级”“节约型班级”的创建活动。通过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七校学生既个性张扬又和谐发展的人文素养教育。要结合崭新的校园环境建设,充实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打造书香班级、书香校园,提升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通过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节约一毛钱的“五节约”,培养学生节约俭朴的生活作风和行为意识。
7、围绕“诚信xxx”为主题,继续开展好诚信教育,组织学生参加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做诚信人、办诚信事”读书、实践、征文活动。重视对学生网络道德的规范,教育学生养成绿色上网的行为规范,提高抵制网络诱惑的能力。要重视对“灰色文化入侵校园”的认识,用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占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一年来,学校被授予xxx市教育系统安全文明校园,xxx市“十x五”期间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集体,xxx市红领巾示范学校,xxx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荣誉是生命,我们一定倍加珍惜取得的成果努力工作。荣誉就是压力,我们一定不满足取得的成绩,要站在新的高度,再接再励,努力营造环境优美、安全、稳定、文明的育人环境。
xxx市xxx区xxx小学。
20xx年xx月xx日。
省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篇十六
洞头县第二中学是浙江省b类普通中学,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办学竞争力因此而无法实质性提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学校领导班子确定了从“和谐校园”到“品牌学校”的办学路子,着重从学校的内涵积淀入手改变学校自身品质,并由内涵而外延地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绿色学校”创建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载体,几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创建工作: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完善管理,为创绿奠定组织和制度基础。
环保教育一直作为我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受到普遍重视,而且我们将“绿色学校”的创建视为提高办学品位、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创建市“绿色学校”的准备阶段,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创建“绿色学校”的有关文件,学习各地学校创“绿色学校”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对“创绿”活动的认识,确立了“创绿”要以人为本,着眼于引导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着力于师生环保素质提高的意识,我们的环保口号是:抓环保教育、创绿色学校,建生态家园。
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加强了对“创绿”工作的领导,学校于3月成立了创建市绿色学校的领导小组和环保教育教研组,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办公室主任担任副组长,其他处室负责人及有关人员为成员,环保教育教研组由教务处主任担任组长,生化及其他相关老师为成员。并将此项工作融入到学校环境教育的全过程,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议事日程,落实到学校、教务处、德育处、团委、总务处、教研组、学生会及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和班主任工作计划中去。
209月,由于人员变动和创绿工作进入实施阶段等实际原因,我们对创建市绿色学校的领导小组和环保教育教研组进行了调整,充实了骨干力量。本学期以来,多次召开行政会议专门讨论研究“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并专程前往“国家级绿色学校”洞头县城关二小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制定了洞头二中创建温州市“绿色学校”具体实施方案,对环境教育宣传、环保培训、课程设置、学科渗透,校园绿化美化等各项工作进行细致明确的分工和布置,将责任落实到人,进一步健全学校各处室、各岗位的创建“绿色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制度系统,多层次地推进环境教育,全方位地进行管理督促。同时学校在经费投入上为创建“绿色学校”提供了保证,在环保教育、校园环境建设、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为了创建“绿色学校”,几任校长先后投入资金近40万元,本学期在校园绿化、美化方面投入已经超过10万元。。
这一切都为我校创建市“绿色学校”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组织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二)科研先导,学科渗透,注重实践,让“绿色”走进课堂、走近学生。
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是建设“绿色学校”的重点,因此,我们在创建“绿色学校”之初就把环境教育作为重点来抓。并在创建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环境教育应以学科渗透教育为主,努力探索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注重开设环境教育综合活动课程和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使师生既对环境有感性的认识,又增强“有效参与”的环保能力的实践和训练。
1.增强教师环境意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
首先,我校定期对教师开展环境知识讲座,通过网络了解环境教育信息。其次,倡导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的探讨和不断推进教育科研,进行了与环境教育有关的教育课题研究。我们要求教师善于研究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机、有理,提高环境教育的实效。再次,在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体现对环境教育这一指标的重视,保证了环境教育的持久有效地进行。经过努力,我校教师的环境教育意识、能力正随着教育科研意识、能力不断增强而提高。
2.充分挖掘课程内涵,有机渗透环境教育。
实施环境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基本途径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环保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坚持以立足课堂,增强绿化意识为指导思想,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负担,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针对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有机渗透环境教育。尤其是地理、生物、化学、物理等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都与环境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渗透的内容很多,因此其环境教育开展得较好;另外,语文、美术等学科阅读、鉴赏和创造方面也突出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主题。高一的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则由林德荣老师进行专门的知识讲座。在学科中教学渗透环境教育,我们特别注意处理好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目标所达成的关系,不喧宾夺主,不主次颠倒,力求恰到好处。
3、注重学生行为实践,增强绿色环保能力,
实践活动是提高环境教育实效性、增强师生参与环保教育的最有效形式。我们非常讲究课内外结合,在学科渗透的同时,适当把环境教育向课外延伸,做到“渗于课内,寓于课外”,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结合学校德育处、团委的工作计划,开展了融行为习惯教育、爱国爱乡教育和环境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并将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的效果与《德育学分手册》挂钩。在环保教育教研组的指导下设有环保兴趣小组,开展有关人口、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性学习、尝试环境监测和保护考察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加强了学生对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的生活习惯,使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通过教育科研、学科渗透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真正做到让师生充分地了解“绿色”,亲近“绿色”,让“环保”走进课堂、走近学生。
(三)重视宣传,氛围熏陶,环境育人,提高环境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首先,学校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营造环保教育的浓厚氛围,把环保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利用以纪念日或节日为契机进行宣传,如3月12日的“植树节”,3月22日的“世界水日”,4月22日的“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7月11日的“世界人口日”等与环境保护这一教育主题有密切的关系的日子,组织学生配合社会开展有关活动,如我们的青年志愿者、团员经常参加居委会、街道环境保护活动。同时围绕这些节日的不同主题,在校内举行专题性纪念活动、教育活动,以强化环保意识。
其次,我们开辟了环保教育宣传栏,增添了环保宣传标语(牌),图书室、阅览室增置了大量有关环保知识的书刊,教师办公室、学生寝室、教室开展净化、美化评比,举行班级绿色环保黑板报竞赛,开展环境教育周活动,等等,不断为环境教育营造浓郁的氛围。利用学校的广播台、升旗仪式的国旗下讲话、晨会、班会课等载体进行环境教育,并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评比。此外,还发挥团委、学生会以及语文组下面设置的各种语文社团(记者团、演讲团、书画手抄报团、读书论坛团等)的功能和优势,开展了一系列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如手抄报展览、现场作文竞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等。
再次,学校将硬件设施的改建、添置,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一年来对学生寝室、浴室、食堂、教室的墙面等进行改造;添置了不少电脑、体育器材等教育教学设备;增建了雕塑、趣味小品;扩展了绿化带,校园可绿化面积的绿化率达98.4%。同时,非常重视绿色环境和学校设备的维护:对卫生死角进行大清除、大检查;对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定期对食堂饮食卫生进行检查;定期开展对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的设备安全检查;按班级对校园绿化场地进行分管养护,各班都提出了鲜明的环保口号;我们通过严格训练使每个学生养成爱护、保护环境的习惯,成为自觉维护学校优美环境的'“使者”。
最后,我校通过诸多实际工作的积累,充分认识到环境教育不仅已成为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创建“绿色学校”和长抓不懈的环境教育使得广大师生的环保知识、科普知识日渐丰富,珍惜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越发强烈,环境教育、环境保护的能力逐渐提升,这一些可以在每学期组织的教师和学生环保知识测试的成绩中得以体现,更能在师生平时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得以证明,在创建绿色学校的过程中,我们加大了绿色宣传的力度,重视宣传熏陶,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真正做到将“绿色环保”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综合活动中,切切实实地提高了环境教育的实效性,成为我校“和谐校园”创建的有力保证。
二、存在不足和今后工作:
在整个创建“绿色学校”过程中,虽然我们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是学生虽然在行为习惯和内在意识上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学校的风貌因为创建而继续超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广度上还不是所有学生的自觉行为,在创建过程中,还有学生仍游离于学校氛围之外,在深度上环境保护有许多仍然是外在的行政要求,还不完全来自学生的内在需求。
其次是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虽然学校环境绿意盎然,师生行为规范有序,绿化、美化效果明显,但是环境教育由于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而还没有完全形成学校的固有特色,环境建设、环境教育还停留在浅层次的融合之中,还没有与学校文化建设形成深层次融合的、完全的有机整体。
因此,今后工作在继续发扬优良的环境教育传统的同时,应该着重在改变观念上狠下工夫,环境教育与学校的建设、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的基本方向是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首先是环境建设必须发挥庭院优势,努力让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表现出洞二中“健、严、勤、特”的校训精神,使环保意识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
其次是环保活动必须体现人本化思想,以学生主体活动式教育为主,积极引导“勤勉、乐学、多思、独创”的学风朝更深的层次发展,使环保行为成为学生的自觉追求。
省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篇十七
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如何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环境质量,已成为全世界人民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帮助正确认识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建立对环境的正确价值观,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高度重视环境教育工作,成立了以党、政、工、团队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专家、教师与学生干部组成的绿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和协调开展各项环境教育工作。为了做到环境教育与学校整体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四年”发展规划和学校学年度工作计划中,对环境教育都有统筹的安排。学校提出了“倡导绿色文明,促进和谐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围绕学校总体布署,学校德育处学期工作计划和少先队工作计划中,都对环境教育做了专门的安排,使学校绿色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让学生置身在一个充满环保理念的氛围中,让学生认识环保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受到环保观念的熏陶,开展环保宣传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为了发挥宣传的功能,学校发动各班每期都办一至二次专门的环保墙报,刊载各种形式的内容丰富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内容,学校大队部和德育处均要对此进行专门的检查。校园的花坛上设立了专门的制作精美的警示牌,上面写上了“我是花儿,请您呵护”、“保护绿色,依赖你我”等宣传语。教室的走廊、楼道随处可见“请节约用水”、“请不要随地乱扔、乱吐、乱刻”等警示牌。同时学校少先队利用升旗仪式、小白鸽报、小白鸽广播站、小白鸽电视台等宣传阵地,对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纪念日等进行全校性的主题宣传活动,教育师生认识各类环保主题纪念日,懂得当前面临的环境任务的艰巨,增强参加环境实践活动的动力。根据区第九届中小学生环境征文的要求,学校开展了让学生了解自然,认识生活环境的环保活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后写出了大量的调查报告和论文,获得较好效果。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课外实践活动,是环境教育的有效载体。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开展多种多样的有主题、有成果的实践活动,为促进学生良好环境意识的形成和自觉环保行为的养成,起到了积极作用。
1、以“绿色的誓言”主题活动为起点,深化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继续开展“绿色中队”创建活动,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号召大家投身到“争做环保小卫士”的行列中来,积极为环保工作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2、组织学生参与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的活动。结合六·五环境日、地球日和春游实践活动等组织学生清扫校园,拾捡垃圾,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美化教室。同学们给教室种上了美丽的鲜花,为花坛种上了美丽的小树,为大树挂上鸟巢。同时在专家的指导下,认识了校园的主要植物,了解了这些植物的特点,增长了学生们的知识。
3、结合学校“家长开放日”、“植树节”的有关活动,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教育,感恩自然教育,创节约型班级教育活动,外出实践活动,找春、赞春、说春、画春;结合xxx团区委“建文明城,做文明人”活动和区环保局的有关活动安排,发动学生走上街头,清扫街道和社区,发送宣传单,做义务清洁监督员。几年来,学校一共开展这样的社区宣传、清扫、监督活动十余次,不仅塑造了学校的形象,为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家长开放日”活动的开展,是学校环境教育进入了家庭,使家长也积极参与学校的环境教育。
4、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环保的技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学校成立了校级的环境科学实践小组。由xxx老师任组长,由自然老师和环境老师为辅导员,在高年级抽调几十名同学参与活动。
5、学校每期都要开展环保征文竞赛。这些主题鲜明的竞赛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学校每次都以全班为单位组织竞赛,然后把班上获奖的同学的文章送到学校参评。学校再把这些文章筛选,把最优秀的送到区市参赛,其作品多次获市区一、二等奖,其中学生肖琪、秦维佳写的《关于xxx滨江长廊用电情况的调查报告》(指导教师吴谦)获得区第九届环境征文一等奖,肖琪同学被区教委、环保局推荐为xxx市第三批环保小卫士;蒋雨言写的《“我”的流浪记》(指导教师潘建华)获得区第xx届环境征文一等奖。
6、认真开展好“书香校园”、“节约型校园”、“书香班级”“节约型班级”的创建活动。通过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七校学生既个性张扬又和谐发展的人文素养教育。要结合崭新的校园环境建设,充实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打造书香班级、书香校园,提升校园、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通过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节约一毛钱的“五节约”,培养学生节约俭朴的生活作风和行为意识。
7、围绕“诚信xxx”为主题,继续开展好诚信教育,组织学生参加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做诚信人、办诚信事”读书、实践、征文活动。重视对学生网络道德的规范,教育学生养成绿色上网的行为规范,提高抵制网络诱惑的能力。要重视对“灰色文化入侵校园”的认识,用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占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
一年来,学校被授予xxx市教育系统安全文明校园,xxx市“十x五”期间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集体,xxx市红领巾示范学校,xxx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荣誉是生命,我们一定倍加珍惜取得的成果努力工作。荣誉就是压力,我们一定不满足取得的成绩,要站在新的高度,再接再励,努力营造环境优美、安全、稳定、文明的育人环境。
xxx市xxx区xxx小学。
20xx年xx月xx日。
省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篇十八
我们皋埠镇中学地处城郊,位于绍兴市越城区“银皋埠”,南临省级风景名胜--吼山,北靠104国道,近枕古运河。学校前身为解放初的樊江小学,1969年始初设初中班,后曾名樊江中学。经过近40年的改造、发展,从最初占地仅3亩多的“戴帽”初中,发展成今天的“浙江省示范初中”、“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市绿色学校”、“市卫生学校”“市青年志愿者服务站”“市青年文明号”、“区文明单位”,学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现有教职工2800余人,师资力雄厚。学校教育教学设施齐全,现代教学设备更趋完备。多功能厅、校电视台演播室、电脑房、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课件制作室、校园网站、校园网络管理平台等现代化教育设备一应俱全。
90年代初学校加快旧校改造,学校以此为契机,以创建文明学校、示范学校为载体,集中资金和力量逐步建立一流的教育文化环境,一流的现代教育设施。学校运用审美化、整体化的观点进行校园环境的同步改造和不断优化。匠心构思的校园广场钢雕,中心花坛和近百米的宣传长廊,寓美与张力于一体。从1995年开始实施校园绿化环境教育工程建设,起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程。现校园绿地覆盖面积35%以上,已有近百种花卉树木。绿树成荫,四季花开,满园绿色,是莘莘学子的理想学园。底被命名为绍兴市“绿色学校”。
我们将绿色学校的创建作为提高办学品位、拓展并深化素质教育内涵的重要环节。紧紧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本着“尊重人和完善人”的宗旨,把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原则、指导思想落实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融入到学校环境教育的全过程,将知识、践行和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明确创建目标,建立科学的管理机构。
明确“以环境教育为依托,倡导绿色管理,带动学校素质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作为办学理念,将环境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中。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负责,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少先队、各教研组负责人以及家长、学生代表组成的领导小组。并把环境教育的具体活动落实到人,责任到人,教务处把好学科渗透关,一线教师负责在学科中实施,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少先队负责环境活动的执行与指导,科学课教师负责环保知识讲座,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建设与管理。采取多层次、多角度,抓结合、促渗透的措施,全方位地推进环境教育。
(三).结合新课程实施,让“绿色”走进课堂,走近每一个学生。实施环境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基本途径在课堂。
1.加强了教师的环境意识,注重提高教师的环境教育能力。首先。定期对教师进行环境知识讲座,利用网络,了解新的环境教育信息。其次,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进行“环境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课题研究,从而提高课堂环境教育的效果。再次,在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增加了“环境教育必须有机地渗透在学科教学中”这一指标,保证了环境教育的持久进行。几年来,我校教师的环境教育意识与能力正在不断增强。
2.充分挖掘课程内涵,有机渗透环境教育。学校坚持全面加特色的办学目标,有计划地实施了“渗透式”环境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据教科室调查显示,教师能够按照教材或《学科教学指导纲要》(课程标准)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组织教育,教师对环境教育的兴趣越来越浓;与环境教育密切的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其环境教育开展得更好;语文学科随着课外阅读延伸,“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科技类说明文已渐成阅读主流。
在重视“渗透式教学”的同时,着重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案例讲座、思辩讨论、主题班会、利用学校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以及其他教育媒体,全方位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大自然复杂性、多样性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环境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决策的初步能力,为学生营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时间,建立能展示其才能的平台。
3.探索“绿色活动”综合实践课程。结合新课程实施,已逐步构建起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艺术”“人与健康”“人与网络”“人与创造”等六大版块为主的课程内容。通过活动与交往,让学生不仅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而且促使学生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作出有效的行动。探索丰富多样的课程呈现形式,正在开发“案例式校本绿色课程”。
(四).实施具有校本特色的“绿色德育”,提高创建活动和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提高初中学生的环境意识,不仅表现在现代的环境理论、时尚的口号里,更重要的是将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态度,体现在学生的世界观、环境观、价值观和道德行为中。
“绿色德育”是我校今年在市规划立项课题《构建“绿色德育”体系,提高学校德育效果》中提出的学校管理、德育工作新理念。旨在使“绿色学校”特色的形成、学校德育的内容和途径等方面有所创新,为学生创设多彩的“绿色平台”,使每一个学生在“绿色活动”“绿色实践”中接受“绿色”的体验,陶冶美的情操,在和谐中发展。使学校环境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树立“绿色理念”,构建“绿色德育”网络。“绿色德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而是融合了“绿色”所象征的自然、和谐、人文、民主等思想的一种现代德育观。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绿色德育”的辅导员,成为“绿色种子”的传播者,成为“绿色校园”的耕耘者。学校已初步建立起“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领导-教师-学生”层层互动的“绿色德育”网络。
2、营造“绿色文化”氛围,创设“绿色德育”情境。在旧校改造、硬件环境建设过程中,学校运用审美化、整体化的观点进行校园环境的同步改造和不断优化。本学期初,更新了所有室内外的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标牌,再造了30余米的宣传长廊(原有60余米),成为校园又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使校园环境更体现出教育性、艺术性、科学性和愉悦性。我们还充分利用学生自编自播的天天播出的“校园之声”广播站、校“绿苑”电视台等现代化教育媒体长期进行宣传,还组织“文化艺术节”,“才艺表演”“美化教室”“美化寝室”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强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的舆论导向,努力为每一个学生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
3、丰富“绿色体验”,强化“绿色德育”实践。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着重抓好“五建”,突出“五还”即:创建“绿色班级基地”把选择权交还给学生;创建“绿色校园基地”把创造权交还给学生;创建“绿色家庭基地”,把宣传权交还给学生;创建“绿色社区基地”,把参与权交还给学生;创建“绿色社会角色基地”,把体验权交还给学生。政教处、团委、学生会联合,通过学期系列“学生自主活动”、“共青团绿地认养”、“环保志愿者活动”、“小记者校内外采风”“参与文明社区创建”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载体,使每一个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里,在富有青春朝气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绿色情感体验。
4、细化“绿色评价”,凸现“绿色德育”效果。在学校管理中,我们把“绿色体验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坚持“人文、自然、和谐、民主”的要求,大胆创新,制订了既有科学性又有激励性的绿色评价指标,切实转变传统的德育观、评价观,进一步规范“教育常用语”“学生评价用语”“推广使用普通话和礼貌用语”,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学校正在开展一系列的“绿色评价”活动,如“绿色班级”“绿色寝室”“绿色课堂”“绿色家庭”的创建和评比,突出团队精神,营造和谐集体,让每一个学生在团结、进取、宽松、和美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
(五).初步探索把“绿色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
逐步形成关于“可持续发展学生”的共识。对学校软硬环境,包括人、环境、财物、信息在内的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动员学生、教师、家长、教辅人员都能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过程,形成愉悦、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扎扎实实地开展创建“省绿色学校”活动。共同营造起更加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对照《标准》自评说明。
根据省教育厅、环保局有关文件,对照浙江省创建“绿色学校”考核标准和我校绿色学校的创建实际,自查自评如下:
1.学校经过二轮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建立了务实性的环境教育管理工作小组和争创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制定了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
2.在学校分年度教学计划中都以学校工作目标纳入计划中。20在成功创建“市绿色学校”“省示范初中”的基础上,又主动规划创建省绿色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基础知识及绿色学校的各项标准的学习培训,具体措施落实。
3.学校按年度制定环境教育活动计划,根据初中三个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选择与他们密切相关的学校、家庭及周围环境中有代表性的具体环境问题案例,开展生动有益的教育活动,如环境科普宣传、校外考察访问、环保知识竞赛、绿色志愿者行动、探究性活动等。这些活动都能体现生动性、层次性、直观性和有效性,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环保能力。由政教处团委以及领导小组对活动进行考核,并纳入班级量化考核。是创建活动持久开展。
4.我校从改扩建以来,就把环境建设放在首位,一期绿化就投入20多万元,着力营造校园互动式教育环境。以块化与绿带相结合的多样布局,美化、绿化校园。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构筑美育效能。绿色资产在不断增值。有以吼山风景区果园为主的绿色教育基地和劳动实习基地,建立了校园花木档案,编制花木名录,给校园所有花木命名树牌,成了很好的课程资源。
5.环境教育与所有的课程有关。学校积极做好结合与渗透环境教育的指导和研究,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在自然学科、思想政治课、社会学科、语文学科中具体落实环境教育内容。组织环境教案观摩、评比。利用校园网络,畅通信息渠道,共享资源。
6.从来,特别是创建市绿色学校以来,学校更注重资料的积累,原始记录都归入学校档案,集中管理。
1.我校的环境教育主要采用“学科渗透”和“活动结合”的方法进行,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同时,环境教育列入学校素质教育中,环境教育内容有教案、有说课、有讲评,各学科教师积极优化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教学中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学习效果明显。积极开展环境教育教研活动。
2.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要使学生掌握环境基础知识,除了通过有关课程教学之外,还必须进行深入浅出的培训和教育。学校多次邀请镇、区的有关行家来校作环保、食品卫生、防疫等专题讲座。学校还多次组织了“绿色伴我行”“我和环境”“告别陋习”等主题班会,还举行“我爱校园”的演讲、征文比赛,开通“绿苑”校园广播电视台。诸多的宣传教育,促使学生切实掌握环境基础知识和环境保护的基本能力。
3.学校利用“青年志愿者服务站”“青年文明号”“绍兴晚报小记者站”阵地,在校内成立了“绿色志愿服务小队”等环保社团,团委、学生会成立了“绿苑”之声广电台,自然科学教研组组织了“环保科技活动小组”。创办〈金牧场〉校刊8期。开展以环境科学、环境保护为题材的摄影、绘画比赛5次,使学生受到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
4.学校强化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绿色德育”工程的启动,使创建活动又有了新的抓手。学校一直来开展班级量化考核,绿色班级、绿色寝室评比指定,实施爱校公约、卫生公约,美化绿化教室、寝室,把绿色行动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紧紧的联系起来。几年来的“示范初中”建设,已促使学生良好的环境、卫生、文明意识,环保行为已渐成风气。
5.学校布局相对合理,绿化率在35%以上。新教学大楼、综合楼、餐厅都有设计部门负责设计,校园环境做到了绿化、亮化、美化、净化。针对学校住校生多的特点,经常性地开展节电、节水、垃圾减量分类处理的教育,食堂禁用一次性木竹筷,使用校园“一卡通”。学校设有四只废物回收箱。
6.目前学校使用由小舜江水厂输送的自来水,学校生活废水均进入排污沟,建有男女厕所10个,水冲式蹲坑。教室、校园一日三扫分区包洁,在教学楼过道放置垃圾筒,寝室卫生一日三查,定期消毒、灭害。学校成立了膳管会,食堂设施一流,有卫生许可证、卫生防疫证,用蒸汽蒸饭,所用锅炉安全合格,煤烟采用高烟道处理。
(三)创建绿色学校,特色教育、管理创新、获奖情况(加分部分分值待定)。
1.课题研究方面:已立项并正在实施的市级课题《构建“绿色德育”体系,提高学校德育效果》,学校课题《绿色学校创建与人的全面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3.学生有关环境教育、环保作品、比赛等获奖:如以环保为题材的舞蹈《鹤之舞》获区文艺汇演一等奖;柳晓华同学获省中小学“崇尚科学,挑战未来”读书活动征文比赛二等奖,鲁雪芳等6位同学在越城区中小学生“告别网吧,争做合格小公民”征文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出版了青青校园《银埠情结》一书;《绍兴晚报》以及校刊《金牧场》中有关环保的作品,累计发表作品50余篇。学生参加环保知识竞赛、征文等活动获奖18人次。
4.被命名为“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服务站”。
省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篇十九
xxx小学座落于xx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翠苑四区内。学校创建于1992年9月,原名为xx市第三小学,20××年4月更名为xx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并成为xx省新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学校总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3542平方米,学校有“口”字型教学楼一幢,南面大楼为四层,北面大楼为三层,共有教室22个。学校教学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教育设施齐全。1994年学校自建房屋400平方米,配有实验室、仪器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等专用教室。教学楼南面有5000平方米的大操场,内有200米的标准环形塑胶跑道,标准塑胶篮球场,双杠、单杠、云梯、乒乓球台等各种体育器械设备;20××年,宝洁公司又捐助了价值十万元的宝洁娱乐体育器材,为学生锻炼和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障。经过十一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仪器和电教设备已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并于20××年建成了校园网,大大推进学校现代化管理。今年暑假,学校又投入60余万元装修了教学楼,使学校的整体环境又有较大的改善。
省教研室附小在1992年9月创建时只有1个班,学生26人,教师5人。如今学校已基本实现规模办学,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541名学生,37名教职工。其中专任教师36名,小学高级教师13名,占教师数30%,大专以上学历25名,占教师数67.6%。学校有一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其中有1人被授予省“春蚕奖”的荣誉称号,4人被评为市优秀园丁、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师,2人被评为市教坛新秀、市教改之星,9人获得区教坛新秀荣誉称号。
几年来,学校坚持全面贯策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三届毕业生均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上一级学校的赞赏。20××年起学校开始进行小班化教育的研究,并成为xx市小班化教育研究课题的骨干学校。学生整体素质逐年提高,并在全国、省、市、区各类比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坚持依法治校,不断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抓好校风、校纪、校貌,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我校的办学目标是:逐步把xx省教育厅教研室附属小学建设成为环境优美、设施先进、质量全面、团结向上、和谐文明、社会信任、家长放心、学生喜爱的学校。我们的校风是“勤奋、进取、和谐、向上”。学校曾被评为区行为规范达标单位,区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区优秀团支部,区档案先进集体,区读书活动先进集体,区“绿色学校”,区满意单位,xx市文明单位。
创建工作回顾。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的共识,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绿色消费已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全球正在掀起绿色的浪潮,二十一世纪将是充满希望的“绿色世纪”,作为培养未来“绿色世纪”主人的“绿色学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钟情和青睐。
作为一所普通小学,我们没有底蕴,没有资本,如何发展?我们以现代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学校的实际,以“办学人性化,管理柔性化,教育开放化”为学校追求的目标,并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具体来说,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真正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创造一种适应学生的教育,使学生能够获得和谐、持续的发展,从而主动地适应未来。”办学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确立了创建“绿色学校”的目标,并以创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我们高度重视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在20××年5月,我校被评定为西湖区“绿色学校”后,又积极投入到市“绿色学校”的创建中去,尽管没有取得成功,但是依然得到了领导的好评与热情帮助,全校上下坚持以“以人为本”贯穿“创绿”工作的全过程,立足于学校,渗透于课堂,服务于社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对于环境来说,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说,人对于环境具有主观能动性,可创造优美的环境,也可以破坏环境,并使之日益恶化;说人是消费者,即人可以从优美环境中得我们所需要的动力,享受环境带来的快乐。基于此认识,学校党总支和行政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教育工作,把环保教育列为学校重要的议事内容。建立领导体制,确定运行机制,构筑保障体系,是抓好环境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是保证环境教育实施的前提和条件。
(一)建立领导体制。
绿色学校要充分重视环境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搞好学校的环境教育,关键在于强化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大队部、总务处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省教研室附小创建绿色环保学校活动的领导小组。制定学校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和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活动,不定期召开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动员宣传会,小结会和环境教育工作的研讨会,总结得失,及时掌握校内外动态,调整工作思路和修订计划,以更好地开展活动,使环境教育落到实处,取得更大的效果,同时协调各部门工作,体现环境教育管理网络化。
(二)确定运行机制。
学校根据上级要求,联系本校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省教研室附小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计划》,同时每年度均有环境教育实施的具体措施。根据计划各部门分工明确,管理到位。教导处负责教学,落实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的实践和研究;科研室负责教师培训,学习和提高;大队部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活动和社会宣传;总务处负责环境规划,环境设备器材到位。内容细致到年级组、教研组、班级、教师、学生的具体工作或行为。学校利用教师学习和教研活动时间,进行环境教育等专题讲座和学习,并邀请环保专家到校给师生上环境教育课,使教师受到环境教育的启发,认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明确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而调动教师参与环境教育的积极性、自觉性,推动学校的“绿色”活动。同时设计了一系列的环境教育活动,在不同层面的活动中,使学生树立环境意识,理解和巩固环境知识,培养、提高环境技能。
(三)构筑保障体系。健全制度:
(1)建立会议制度;。
(2)形成学习制度;。
(3)设立奖励制度;。
(4)制订经费专款专用制度。在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内容过程中要求做到四落实:即计划落实、措施落实、检查落实、总结落实。
小学环境教育应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一些环境科学、环境法规的基本常识,逐步培养环境道德及伦理观念,养成较好的环境行为习惯。
(一)以cis导入,整体设计学校环境教育理念,视觉听觉识别系统,以塑造学校形象。
1、mi,学校教育理念识别。为了使环保教育深入人心,学校特提出十六字口号“珍爱生灵,节约资源,抵制污染,植绿护绿”。
2、bi,学校行为识别。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行为。为此,学校启动“绿色”工程,鼓励学生争当环保志愿者,学校每年对环保做出一定成绩的同学给予表彰,发给“绿色证书”。
3、vi,学校视觉识别。发动全校师生,共同设计了具有我校特点的环保教育标志:标志的含义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葱郁的树木,丰茂的花草是美丽的外衣,生活在省小的学生是自由飞翔在天空的小鸟,他们将掬翠而起,结伴在蓝天碧水之间,为地球抹上亮丽的一笔。
4、ai,学校听觉识别。由我校音乐教师高华老师填词创作的《同唱一首歌》,在全体师生中广为传唱。它唱出了全体师生共同的心声,唱出了大家对美好家园的向往,唱出了现代文明人强烈的环保意识。同时,绿色还被定为我校的标准色。
(二)学科渗透。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环境教育应立足课堂,利用课内教育的主渠道,持之以恒地进行渗透。为了提高师生关于环境科学知识和自身环境意识,我校每学期都组织教师进行环境科学知识和环保法规的学习、考核,组织教学观摩和教学研讨活动。还要求各教研组组织教师根据大纲和教材编列了环境教育在各学科渗透的知识要点。做到立足课堂,依靠各学科教科书,尽量发掘,找出那些与环境教育有联系的课文,采取融合、引伸、扩展的方法将环境保护的内容渗透进去,使环境教育与各学科教学融合为一体,相得益彰。
现行小学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与环境保护有联系的。例如:语文教材中的《秋天》、《森林老爷爷》、《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自然教材的《水域的污染和保护》、《空气的污染和保护》、《土壤的保护和改良》、《保护大自然》等等都是很好的环保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对可以进行环境渗透教育的课文可采用感官启发式教学法。在把握好教材中心内容的同时,注意找好渗透结合点,使这些课文的教学与环境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大胆改革课堂学习形式,采用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环境教育。如科学课研究《操场的昆虫》,教师带着孩子来到有生机勃勃的竹林,有着各种果树的芳草园,让学生观察昆虫,了解生命的意义;语文课根据《庐山的云雾》的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研究让学生收集资料研究庐山云雾的形成原因;综合实践活动课《美丽的树叶》让学生置身于大自然,观察各种树叶,说说自己的发现,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责任;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上,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把他们关心地球,爱护地球的感情表述得淋漓尽致,更有一番改造地球的雄心壮志。
学生在作文《我给地球披衣裳》中写到:我为地球妈妈设计的这件衣裳是一个人造“臭氧层”,人们就再也不用为空气污染而忧心忡忡了。通过该活动不仅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还启发学生改善环境的信念。考虑到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的新颖性,多学科性和边缘性、综合性,单一依靠课堂进行环境教育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学校还根据自身场地优势,在操场南面专门开辟了900平方的“芳草园”,供学生观察、研究和种植实践,增强了环境教育的形象性、真实性,加深了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此外,我校特将金家浜居民区和金家浜干休所,翠苑第四社区、城西花鸟市场、省立同德医院、省自然博物馆、xx四堡污水厂、xx植物园等多家单位定为环保基地,为学校环境教育开辟了一块新场所,以便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从而形成学校与社区有机结合,密切协同的关系和机制。这样一来,使得学校的环境教育有目标、有计划、有内容、有系统地全员参与,逐步探索、逐步深入地开展起来。
(三)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环保课外活动。
当前小学教学中尚缺少较适宜的环境教育课本,多是参考性的宣传材料;有关学科中虽也有所渗透但不失“零碎”。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环境教育活动,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还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的兴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效。综上原因,我校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充实环境教育内容。
1、讲课、参观、实验相结合。
在环保课外活动当中,把活动内容变成计划,每隔2周到3周就进行一次参观或实验;组织学生参观花圃、文明街区等。并结合这些参观和实验请环境专家进行具体的环境保护素质教育专题讲座,组织环保小论文评比、手抄报评比,使学生的环境意识逐步由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学生就“一次性用品好吗?”这一问题进行了一次家庭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家庭图方便,热衷于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杯子、筷子,一次性洗发精,对此学生发起倡议“少用一次性物品,从我做起”。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学生进行专项的科学环保调查统计活动,通过对临近水域或资源;学校、家庭居住周围垃圾的调查;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同时学校还向家长、周围居民致信发出倡议——创造美好环境,共同护绿家园。大队部致西湖区全体少先队员《争做文明小市民倡议书》,动员全体少先队员积极行动起来,共创杭城美好的未来;《致家长朋友的一封信》,请家长共同承担起创设良好环境的任务;《致邻居朋友的公开信》,让周围居住户携起手,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清洁、美好、高尚的学习氛围。
2、环境教育与国情教育相结合。
在环境教育中,注意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物产蕴藏等情况,使他们为我国的物产丰富而感到自豪,对我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无限向往,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晨会讲话上,团员老师以《地球我们的家园》、《海洋生命摇篮》、《xx我们可爱的家园》等为主题进行了生动地讲解和介绍。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数量少,环境污染严重,水土流失,沙漠蔓延,森林锐减,野生动物灭绝等等令人担忧的状况,大队部组织学校各年级各班,召开多场环保主题班会并出版一系列的班级教育专刊,如《保洁大家谈》、《地球上的生物》、《节约用水》、《保护母亲河》、《幸福的儿童重环保》……通过国情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使他们为祖国的前景担忧,产生忧患意识,从小就把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当作自己的责任,积极参加社会的各项环保活动。学校成立了环境保护志愿者小组,并配备了辅导教师,定期组织环保活动。通过开展“绿色志愿者在行动”的活动,引发了全校学生爱绿护绿的热情,涌现出多位绿色之星、环保小天使。
每逢节假日来临或有重大校园活动,都组织全校同学共同开展校园大清洁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切身的劳动感受,教育学生要注意环境卫生的保持与清洁。参与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劳动。每周大扫除时,有专门的废纸收集员上门收取垃圾,既节约用纸又保护环境。
3、环境教育与法制观念相结合。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三大基本国策之一。1998年12月26日,我国通过并颁布了《环境保护法》,使我国的环境保护有了法律依据。学校在第二课堂或“国旗下讲话”活动中把《环保法》教育编入计划,并在校园网中专门编制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使学生逐步地了解到《环境保护法》等内容,了解到我国“以防为主”、“谁污染、谁治理”的基本策略,增强学生的环保法制观念。同时还在校园网中专门编制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如《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防治污染法》等。
4、环境教育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美的教育相结合。
全体师生员工是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主力军,各班分有卫生文明管理区,他们既要负责此区域内卫生,又要负责环境保持和管理。每遇植树节、爱鸟周等特殊日子,还开展专题活动,提高环保意识。校园内的污染源主要是生活垃圾。学校在校内全面实施袋装垃圾行动,取消垃圾堆,垃圾箱,卫生环境大为改善。
同时组织学生注意观察自己身边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开展“你的学习、生活环境好吗?”,“为环境出点力”等活动。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生活、学习的环境,并对这些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改进意见,从而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让他们明白“爱护环境就是爱护自己”、“从我做起,美化家园”、“爱护环境是你我共同的责任”等道理,并通过多角度、多方式的参与和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感性认识和自身活动中,主动乐意、轻松自然地接受变为自觉行为。每个班级都有自己开展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小小生物角”、“环保知识窗”等,利用这些资源开展“记环保日记”,写“调查环境研究报告”等活动;更有班级环境布置体现环保意识,使用工具体现环保意识,行为语言体现环保意识。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环保知识。日常生活中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机会也很多,关键在于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求学生平时轻声走路,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等。日常生活中教师就要注意观察,随时加以引导,并把学生的认知接受与行为纠正有机结合。因此,我们除了积极利用环境向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外,还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校园规化整治”专题活动,通过辩论会、演讲会的'热烈讨论,通过劳动技能课让学生亲身参与校园环境整治如设计林荫小路,垃圾箱造型及摆放等活动,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开展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校园环境与自己息息相关,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美化自己,进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
(四)利用校园网、广播、集会、墙报进行宣传。
在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集会、墙报这些宣传工具。学校规定每周必须有一天进行环境知识的宣传广播,定期出好墙报。在进行升旗仪式时,也适当地进行一些环境知识的宣传和发动,使环境教育的开展有一个坚实的宣传阵地。在此同时,学校的《星星河》、《信息报》也为环境教育开辟了天地,不时登载一些环保知识和环保活动掠影。今年我们又在校园网专门开辟了“校园天地”栏目,分设“绿色家园”、“组织管理”、“环保教育网”、“环保资料库”、“绿色行动”、“班级绿网”、“环保留言板”7个小版块。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绿色规划、有自己的绿色之星。“绿色天地”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师生学习环保政策、法规;为教师开展学科渗透,查询、了解环保信息和知识提供了方便,也为孩子提供了一片绿色的精神家园。
(五)以环境课外活动小组为中心,推动全校环保活动的开展。
歌德说过:“演奏笛子单靠吹气是不行的,还必须使用手指头。”单纯的课堂教说,如不结合实际,没有的活动载体,总是显得苍白无力。课学教育和课外活动及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取得预期效果。学校专门设立环保兴趣小组,并特派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负责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环保活动(一周一次)。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利用每年的环境日和每个学期市、区组织的环境活动,以校环境课外活动小组为中心,广泛地发动学生参与这些环境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中队召开以“环保”为主题的队会;校大队部和城建学校团委共同在学生中举行“回收废旧电池”的活动,学生纷纷把家中和亲戚朋友家中的废旧电池拿到学校,学校统一收齐和城建学校团委学生一起送有关单位统一处理,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对废旧电池的危害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又是现代人应有的良好的素质,“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要爱护地球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大队部组织学生开展了主题为“童言来提醒,护绿我家园”的活动。
通过让学生悉心观察自己的生活、学习等周边环境,并对所见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改进意见。这不,一句句稚嫩的童言中,无不闪现着小小环保卫士的身影:“少一个脚印,多一份绿色”、“让我们呼唤蓝天,把握生命的脉搏”、“今天浪费的一滴水,将是地球明天的眼泪”、“保护动植物=保护自己=保护未来”、“芳草青青,踏之何忍”、“多种一棵树,让大自然多一份洁净”、“要绿化,靠大家,齐动手,花草笑”。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把这些标语牌安插到了校园里,居民区内,同时,大家穿梭于居民区的绿化带,清除着白色垃圾,用自己的行动唤起市民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义务感。大队部还组织学生开展了“认养校内和各居民区小树”的活动,增强学生爱绿、护绿、养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为洁美杭城作出贡献。结合春、秋游活动开展“绿色自愿者在行动”和向游客赠送环保卡等活动,绿色志愿者们拿着在艺术节中获奖的环保作品,来到物美超市进行画展,起到了很好的环保宣传效果。最近学校秋游组织了主题为“小手动一动,扮靓新西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爱绿、护绿、养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为洁美杭城作出贡献。结合夏令营开展《寻访自然——千岛湖夏之旅》活动。此外,大队部还组织学生参加翠苑街道组织的环保教育的一系列活动:
世界环境日,科普周组织学生对市民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义务擦岗亭,为居民区绿化带、金家浜干休所搞卫生,成立绿化小卫士等,与教育基地“城西花鸟市场”共同开展了以环保、自然、生命为主体的绘画比赛,丰富多彩的环境保护活动为学校环境教育注入无限活力。
创办“绿色学校”应高度重视学校环境建设。要认识到学校是师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师生的身心健康及整体素质的发展,直接影响到“绿色教育”的实施。因此,学校把“建设洁净、文明、规范的校园”作为每年的中心工作之一。校园内专门设有宣传环境保护的橱窗,有“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珍惜资源、节约用水”等有关环保的宣传画、大幅标语和图文并茂、色彩鲜明的墙报。通过植树栽草,使校园内可绿化地均得到绿化,所有花草树木均挂牌保护。公共区从教职工的各科室到学生各班级实行分片包干,校园内明令禁止吸烟。学校还添置常用的、初级的单项监测设备,用以环境监测,购买资料用于环境教育活动。我校提出校园环境力求做到三化一控制:三化即绿化、美化、净化;一控制是控制污染。
校园绿化美化即指校园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逐步实现立体化和平面绿化。20××年学校投入近60余万元资金,建造了塑胶跑道,塑胶篮球场,操场里面、周围种植了草坪,还在操场四周种了各种树木,既增加了学校的绿地面积,又美化了校园环境。校园美化注重儿童化、教育化的效果。学校在20××年12月正式建造“芳草地”公园,该园地占地900多平方米,开辟了“果树园”、“蔬菜地”、“花卉苑”等场所,学生可以自由获取知识。学校还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了投入,给校内水管道进行了全面改造,提高了供水能力,学校电网连接了双电源,20××年学校又投入近60余万元对教学楼进行了装修。
校园净化即指学校按照《小学卫生工作条例》进行卫生管理,经常保持校园及课堂的干净、整洁。学校食堂符合卫生标准。今年学校又对所有的厕所进行全面装修,并加强厕所、垃圾桶管理,每处都贴环保标语,做到厕所少臭味,垃圾无落地,水电资源无浪费。学校努力控制污染物。
远景展望。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周围的环境也时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近几年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环保问题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它还是关系到我们下一代能否拥有真正的绿色家园,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环保意识作为一种重要的公民意识,不仅教师要意识到,更重要的是要在我们的小公民的大脑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让我们的下一代从小就树立保护绿色地球的信念!
营造“花园式”校园,争创“绿色学校”,是全体附小人孜孜以求的目标;筑绿色风景线,育自觉护绿人,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积极领导和热情关心下,在附小人的共同努力下,省教研室附小在争创“绿色学校”的征途中定能扬帆起航,再创佳绩。
绿色,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无价之宝。我们将再接再厉,让美丽的绿色深植在师生们的头脑中,永驻在可爱的校园里,为绿色长留在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上而永不停息地奉献力量!深植在师生们的头脑中,永驻在可爱的校园里,为绿色长留在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上而永不停息地奉献力量!
省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篇二十
綦江县环保局、綦江县教委:
提高学生文明素质和环境保护意识,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发挥绿色环境熏陶人、教育人的作用,使学生自觉养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绿色行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重要任务之一。我校从20xx年建校伊始,一直把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当成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来抓,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对照《綦江县绿色学校评估验收标准》进行全方位自评检查,我们认为,我校已经达到了县级“绿色学校”标准,特此申报,请上级部门对我校的“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我校创建于20xx年9月,是县城一所年轻的小学。坐落在綦河畔的营盘山森林公园山麓,位于文龙街道五福路19号。
学校现有35个教学班,学生总数2112人,教职工88人,教师平均年龄33岁,大专以上学历占90%,各学科均备齐专任教师。
校园占地面积4306.5平方米,生均9.9平方米,建筑面积3314.77平方米。绿化面积451平方米,绿化率100%。学校拥有教学楼和生活综合楼各一栋。
环境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世界性的重大问题之一,环保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基于1以上认识,我校自20xx年建校以来一直非常重视校园环境建设,以创县、市级“绿色学校”为目标,坚持不懈地开展各种有关环境教育的活动。
(一)、加强创建工作的管理领导,分解责任,各部门工作责任落实。要创建“绿色学校”,必须明晰创建的责任和措施。我们认为只有教育者一方的硬件和软件都“绿化”了,才能达到受教育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质变,持续飞跃的教育最高境界。而实现人的“绿化”,有许多的工作要做。比如: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技术、教师队伍、教育管理以及教育方法等都需我们从领导和制度上去“绿化”。因此,学校成立了以胡光发校长为组长,副书记熊颖为副组长,德育处、教导处、总务处、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和社区代表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宏观调控。
(二)、建设校园环境,强化育人功能。
2请勿吸烟”“禁止吸烟”等宣传标语,以教师的亲历亲为去感染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如今的校园整洁漂亮,花香四溢,树木初长成,与郁郁葱葱的营盘山森林公园和谐一致。
(三)、扎实开展环境教育活动。
1、健全环境教育管理制度,各项环境教育活动有章可循。学校对各项教育活动进行分解,并制定了各活动相关评估方案,如《营盘山小学班主任环境教育考评方案》、《营盘山小学各班绿化带分配表》、《营盘山小学各班卫生责任区安排表》等。
2、在实践中渗透环境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1)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2)班主任有计划有目的地上好环保主题班会课。
(3)每个学期进行环保主题班会课的观摩评比活动。
(4)每个班级每学期刊出1至2期环保知识的黑板报。
(5)每学期开展一次拟撰并设计制作绿化标语警示牌比赛。
(6)鼓励学生制作环境教育网页。
(7)每学期举行一次环保知识竞赛。
3、注重学生参与,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环境教育的主体是学生,面比较广,为了更好地实现环境教育的成效,学校还设立各种环保小组,如环保兴趣小组、环保宣传小组、环保气象小组、环保小卫士等,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通过以上活动,使环保教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4、把环境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
3学生环保理念的提高,影响到家庭、社区的环保意识形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师生的一些与环保背道而驰的行为已基本消除,学生家长来校时不再乱扔烟蒂、纸屑、果壳,也不再随地吐痰了。学生参与社区的护绿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5、利用晨会、班会课、黑板报、宣传窗渠道,向全校师生宣传“绿色学校”的内涵,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和创建工作的意义,要求全体师生参与各项有益的环保活动。
6、注重环境教育的学科渗透,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备好环境教育的有关资料,课堂要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
(四)、构建环境教育体系,加强学科渗透。
一年多来,我校在环境教育实践与探索过程中,做到了环境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初步形成了环境教育体系。具体而言,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学生养成教育,促课堂环境教育。
根据我校“习惯成就一生”的办学理念,重点抓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采取了一系列的常规措施。如坚持了校园环境卫生监督岗、校园环境标语征集活动,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展环保系列活动等。营造了班级和学校的教育氛围,做到科学化、经常性。我们还利用橱窗、板报、漫画、手抄报、广播站、征文等阵地和载体开展环境教育。
2、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作用,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学校每学期安排相关学科进行环境教育的公开课,提高环境教育渗透效果,已成为一项重要教学工作。教导处不定期检查有关环境教育的备课,强化环境教育。
3、在教育科研中渗透环境教育。为了深化环境教育,提高教育水平,
4我们积极发动了师生平时多观察、多总结,撰写环保论文。
(五)巩固课堂教育,延伸课外环境教育
我们在环境教育方面,做到一手抓课堂,一手抓活动,养成教育不松懈,课外活动促特色。结合“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人口日”、“地球日”、“爱鸟日”、“水日”等与环境有关的重大纪念日,举办主题班会或团会活动课,举行演讲、征文、绘画、小论文等活动。设立各种环保小组,如环保兴趣小组、环保宣传小组、环保气象小组等课外兴趣活动小组。
创建县级“绿色学校”只是我们在环境教育工作中力争达到的阶段性目标,如能申报成功,我们决心以此为起点,重点抓好以下工作,向市级、全国级“绿色学校”目标奋斗,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真正培养起师生的文明素质和环境保护意识,达到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发挥绿色环境熏陶人、教育人的作用,使师生自觉养成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绿色行为。
1、进一步加强领导,深化“绿色学校”的建设工作
继续把建设“绿色学校”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并把建设市级和国家级“绿色学校”作为努力和工作的目标,贯穿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把环境意识和行动教育与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创新和实践中体现环境意识,使人的.行动与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协调起来,为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切实将绿色学校建设体现在办学理念和校风建设上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习惯成就一生”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3、努力将绿色学校建设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上
我们把创建绿色学的理念落实到办学的各个方面,并努力使之充分体现这种思想和理念。学校把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与改善办学条件、现代化学校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合理配臵资源,努力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构建艺术文化走廊,德育橱窗,让报刊、壁画、橱窗说话。要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的作用,使读书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不断地改善办学条件,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争取资金,重新改造室内厕所,增加蹲位数量,满足师生需要;想方设法改造操场;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确保校园周边1000米内无网吧、200米内无小商贩,确保师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4、真正将绿色学校建设体现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之中,使之常态化。
(1)要把师生的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也就是把师生的环境意识和行动纳入素质教育体系。
(2)要引导师生掌握环境科学知识,具备基本的保护环境素质,懂得人类要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3)引导师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家庭、影响社会,让周围的人都来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
(4)要积极宣传保护环境的巨大意义,在把校园环境建设好的同时,使师生从关心学校环境出发,扩展和推及到关心周围、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社会。
(5)要引导教师树立“绿色”意识和具备与“绿色”意识相适应的行为。杜绝体罚、心罚和变相体罚、心罚行为,无“三乱”现象,保持无烟学校的传统。
以上是我校在创建“绿色学校”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取得的成绩,我们决心把此项工作常抓不懈,成为学校的传统和特色。
特此报告!敬请领导、专家给予审议并检查指导!
綦江县营盘山小学
20xx年5月24日
省级绿色学校自查报告篇二十一
近几年,我校根据义环保55号文件要求,为创建义乌市“绿色学校”做了许多工作,现以基本达标。请教育局、环保局予以考核。
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工会、少先队、教导处、总务处负责人为成员的“绿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形成了多角度、多侧面的环保教育管理体系。
开展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是一项综合性的需要全方位开展的工作。根据义乌市“绿色学校”考核标准,我们制定了符合学校实际的多项落实措施,责任到人。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问题。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环境课程体系,包括目标、结构、教材内容、教学模式与评估机制,是落实环境教育的基本保证。
1、确立课程目标。
普及环境教育,帮助正在成长为合格公民的小学生,对环境科学综合性的基础知识体系应有较系统的认识;对环境观念(持续发展观念、基本国策观念、环境资源观念、环境价值观念、环境公德观念、环境法规观念)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2、改革课程结构。
活动课程的设置纳入正式课程安排,包括知识类、技能类、艺术类、自然类、社会类和环境课题研究等。从内容到活动形式和规模,灵活多样。
3、开展课程实践,注重相关学科的教学渗透。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各相关学科(自然、语文、思想品德、美术、社会)的课程纲要和现行的教材均有环境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道德伦理。学校组织各相关学科协同编写了各学科、各册教材、各章节有关环境科学知识的纲目,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序列,明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纳入各学科的教学计划。
1、突出视听功能,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如在校园内设立环保教育宣传栏、环保宣传标语(牌),班级进行环保板报竞赛,不断为环境教育营造浓郁的氛围。
学校经常性利用多媒体教室、电脑室、组织学生观看远教环境教育录像片、光盘资料,并将学校组织的各种环保活动及时录像,及时播放。学校广播台开办了《环保之声》固定栏目,定期向全体师生广播,使之成为学校环境宣传教育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2、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开展环保知识教育。
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讲话中,加入“珍惜地球上的有限资源”、“爱我星期天、爱我清水”,“以实际行动清除地球上的污染”等内容,使环境教育渗透到国旗教育中,提高了师生的环境意识。
3、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专题活动。
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四、二二”地球日等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扩大环境教育的成果。
学校坚持每学期组织同学们净化、绿化校园,利用节假日组织同学走上街头进行卫生清扫和环保宣传活动。
1、做好绿化、养护工作。
2、有效控制学校自身产生的污染。
学校多年来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活动,使全校师生环保素质得到大大提高,环境保护教育宣传蔚然成风,环保宣传、环保实践、环保监督已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092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