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面对挑战和困难,坚持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在总结中要注意重点突出和重点强调,突出问题的关键和重要性。最重要的是,总结不仅是一种写作技巧,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我们要将其融入到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舞蹈赏析论文篇一
摘要:本文针对在知网发表的关于布里亚特蒙古族舞蹈的相关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进行分析整理与统计,根据知网中对布里亚特舞蹈所进行过研究的论文加以分析整理。文章从布里亚特族群历史现状分析到布里亚特舞蹈风格特征整理再到布里亚特舞蹈的传承与保护进行阐述,经过多方应对布里亚特舞蹈资料的整理期望能够把握最新热点,为接下来的研究供给思路想法。
关键词:布里亚特族群;布里亚特舞蹈;舞蹈传承;
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文献调查研究,主要是对中国知网这个平台进行文献检索调查。其中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期刊文献为五篇,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文化的硕博士论文为两篇。在知网中使用“布里亚特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布里亚特族群文献共有350篇。其中博硕士论文53篇,期刊论文270篇。在此众多文献中包括了历史文化、民族教育、民族艺术(舞蹈、音乐、美术、服饰)、宗教等方面资料。
布里亚特族群是蒙古族的一只古老部落,其先民一向在贝加尔湖附近生活游牧。在《蒙古秘史》文献中介绍过在1207年孛儿只斤·术赤,也就是成吉思汗的长子降服了一个林木中百姓的一个部落,名字为“不里牙剔”,也就是我们此刻所说的布里亚特人。13世纪末,蒙古帝国崩塌后,布里亚特人民为了躲避战争与俄罗斯人建立起了贸易联系和军事联盟,促使不少布里亚特部落加入到俄罗斯国籍中,最终成为俄罗斯土地下的属民。在1689年,满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将布里亚特部落划分为俄罗斯区域,从此布里亚特人民一向生活的贝加尔湖区域也成为了俄罗斯土地下的一块版图。
在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因为战争与革命的动荡生活,使生活在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反动官员,富人以及喇嘛们有了逃离革命寻找安逸之所的想法。自此在1918-1922年期间,一部分俄罗斯布里亚特人迁徙至我国锡尼河地区开始定居,并且于当地的边邻民族过着季节性的游牧生活。
布里亚特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历史与内亚草原游牧所有礼貌紧密相连。该地区历史上以往是匈奴帝国、鲜卑国、契丹国,也以往是突厥汗国和成吉思汗帝国,一向处于边境地带”.1在近现代时期随着中俄之间的地区争夺导致了边境战争和冲突,随着战争而来的则是异族文化的入侵。在1922年布里亚特迁入呼伦贝尔地区后在与周边其他少数民族部落的不断地交融、延续之后文化互融现象十分明显。可是布里亚特族群即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又在这文化互融中保存了自我本族群传统文化以及自我的独特性。
布里亚特族群的舞蹈文化和舞蹈风格特征不一样于蒙古族的其他部落,在蒙古族舞蹈的璀璨文化中自成一系。本文在调查研究关于布里亚特族群的舞蹈文字文献和音频文献的过程中针对布里亚特舞蹈中的萨满教和图腾崇拜文化、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布里亚特舞蹈中蕴含的民族精神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1、舞蹈中的萨满教和图腾。“布里亚特的古代居民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了宗教信仰萌芽,信奉原始的自然宗教-萨满教。公元三世纪前半期驼鹿在布里亚特蒙古地区当地人的崇拜中占了主导地位,成为最早的图腾崇拜物。”2可是在如今的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文化中,原始的萨满宗教特性减少,大部分的布里亚特族群歌舞目的性都是自娱。可是在布里亚特族群男性舞蹈元素中依旧透露着萨满宗教舞蹈元素的影子。并且男性舞蹈吸收融合了原始宗教舞蹈的动作大、动律小、回旋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布里亚特族群男子舞蹈中,既有宗教文化的神秘色彩,又有如今草原儿女的洒脱大气之美感。
2、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布里亚特民间舞蹈有其古老的传统,风格古朴,游戏性强。这种民间舞蹈又被称之为”幺呼儿“,通常是以游戏开始,有众多的舞者手拉手,边歌边舞。”3布里亚特族群最初是生活在贝加尔湖附近的林木中,是“林中百姓”的其中一个部落,之后迁徙到了广阔的草原与多个不一样民族为邻,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不一样族群文化的互融,使其舞蹈也有了独特的步伐和自成一派的表演方式。布里亚特民间舞蹈较为有代表性的三种步伐分别是跑跳步、跺步和晃悠步。
在《蒙古秘史》中记载:“蒙古各部和泰亦赤兀剔人在斡难河谷聚会,推立忽图刺后,与众人在河边川地的一课大树下欢宴,舞得天旋地转,跳得地动山摇。”4由此记载,布里亚特舞蹈中男性的手拉手跺步的舞蹈形式与蒙古人的树木图腾崇拜有所关系。而此刻的男子跺步特征为,舞蹈时力量雄厚,彪悍,且在双脚跺踏时下身沉稳,身体下压,呈厚重质感。
在布里亚特舞蹈《布里亚特舞韵》中“每当节奏缓慢,歌声悠扬,进入舞蹈慢板之时,演员们便开始身体随步伐摆动,左右脚进行交替向旁迈步、向内摆动。”5舞姿曼妙优美,身体随动律起伏,这便是晃悠步的魅力。布里亚特舞蹈是以“横摆”动作为特色,跑跳步、跺步和悠晃步为基础,队列方式多以圆圈为主。布里亚特舒展、奔放的舞蹈风格,表现出布里亚特人特有的民族精神,这是源于古老的布里亚特古先民几经搬迁,饱经沧桑,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培育出的团结合作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
在第四届小荷风采舞蹈比赛中,由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民族艺术学校选送的布里亚特民间舞《布里亚特儿童》让我们看到了布里亚特民族的新生力量-布里亚特的儿童们。在这部视频文献中小演员们用他们曼妙的舞姿以及动人的神态为我们演绎出了一群充满着生气代表了布里亚特民族未来期望的布里亚特儿童。小演员们在舞蹈里主要是以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特色“横摆”为主动律,其中伴随音乐的快慢夹杂着活泼的跑跳步以及悠然自得的晃悠步。此视频文献中,小演员们其中的一个动作是双腿打开下蹲呈马步,左右脚交替靠步。上肢在胸前交叠,头部随身体上下律动不断点头。这个动作在整段舞蹈中虽然不是最多次出现的动作,可是我认为此动作具有不一样的意义。动作形式简单可是又象形,以观众的视觉观看十分像是一群孩童骑着骏马在草原奔驰。《布里亚特儿童》这部视频文献让我们看到了草原的新生力量以及布里亚特民族对生活热爱的态度和蓬勃向上的朝气。
在调查研究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时,借用知网进行文献梳理归类时发现,我国学者对于布里亚特的人文历史研究较为广泛,可是对布里亚特的艺术范围尤其是民族音乐和舞蹈领域研究甚少。有关布里亚特的音乐文献在知网中数据为15篇,舞蹈文献数据为5篇。在舞蹈方面这甚少的文献中,有两篇文献提及了关于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
《简述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6阐述了布里亚特蒙古人歌舞艺术的主要特点,以及如何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些团体民间舞蹈。文章提出怎样才能更好的将这些团体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下去这样的论点,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解答。
第一方面是民间舞蹈保护的研究。文献提到对于民间“原生态”的舞蹈应当尽可能坚持其原貌,不要随意变化。且保护资料应当是包括舞蹈、服装、道具、音乐、歌词以及表演场地和表演特定功能等方面。我认为在进行布里亚特民间舞蹈保护研究时,我们能够多在布里亚特族群的婚宴中进行采风和调研。布里亚特族群的婚宴中的歌舞文化目前在舞蹈市场中令人知晓的作品屈指可数,可是婚宴中的歌舞却又是十分淳朴自然的。
第二方面是课堂维护。因为我们现如今我们学院民间舞都是根据最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为元素所提炼和发展的。可是关于布里亚特的民族民间舞蹈课堂教材却是空白,所以文献中提出期望政府能够进一步重视修改整理民间舞教材工作,这也是保护和传承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重要环节。我认为我们也能够在高雅艺术进学校的活动中多多邀请布里亚特的民间艺人进入高校,相互学习和演出,让布里亚特族群的歌舞逐渐让大家熟知。
第三方面是舞台保护。文献中认为“舞蹈价值是舞台作品对民间舞蹈保护的重要依据,能够分为文化内涵、舞蹈研究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7我国目前舞蹈作品市场中,经典的获奖的舞蹈作品数不胜数,可是在蒙古族的分支布里亚特族群中,脱引而出的舞蹈作品却是少之又少,并且很多人还不了解。可是在布里亚族群部落的日常生活中,歌舞又是大家的生活必备。那么为什么流传到市面上的布里亚特舞蹈作品这么稀缺呢?我认为布里亚特的舞蹈文化没有全面的系统化教学教案,而民间艺人也仅是在部落中演出,没有舞台编舞的经验和实践,导致布里亚特的舞蹈文化在舞蹈舞台上一向数目较少。
两篇文献对于布里亚特民间舞的传承与保护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对群众自娱性的团体舞应当怎样进行传承,怎样进行保护。不仅仅是对布里亚特民间舞的传承具有很好的提议,也是对我们很多优秀的民间舞蹈的一个很好的提议。
布里亚特蒙古族是在旧石器时代就有所记录的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在文献检索中发现关于布里特民族的文献很多,可是关于布里亚特舞蹈的文献却极为稀缺。尤其是针对布里亚特的舞蹈音频文献的分析以及以布里亚特的文化背景进行布里亚特舞蹈风格特征的分析这两方面的研究甚少。而现有的两篇关于布里亚特民间舞蹈风格的论文对于布里亚特的舞蹈步法特征以及舞蹈变换的舞阵还有舞蹈素材构成的因素这些方面的描述基本话语都一样,并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挖掘的资料很少,这些相关的名词描述在两篇论文中出现的也都是几近相同。尤其是布里亚特舞蹈的体态,步伐,形式以及舞蹈的种类都没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虽然关于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方面的研究资料甚少,可是终归还是有学者发现这一领域的空缺,已经在对布里亚特舞蹈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研究。关于布里亚特民间舞的未来发展,知网中仅有一篇文献提及此方面。
该文从布里亚特民间舞的的育人层面进行分析,“认为布里亚特民间舞有着能够演变为少数民族大型团体舞、歌舞的潜力。”8文献对布里亚特民间舞所蕴含的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层面入手,分析布里亚特民间舞的优势,根据其独特的舞蹈优势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走向。作者更独特的是站在了教育的角度上对布里亚特民间舞的发展进行了阐述,说出布里亚特民间舞有着演变成大型少数民间歌舞、团体舞的未来潜质。此文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十分具有意义!
我们目前所获得的文献资料都是比较浅显和表面。虽然目前仅有五篇布里亚特舞蹈方面的文献,可是这也是为我们的布里亚特舞蹈理论研究方面奠定了基础,也对将要研究布里亚特舞蹈的后者供给了材料和着手点。
参考文献。
注释。
1马克思.中俄当代萨满教发展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5李晓甜.布里亚特舞韵--观舞蹈《盛装舞》分析布里亚特舞蹈[j].经贸实践,2016,(20):171.
6塔娜.简述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j].价值工程,2011:328.
7塔娜.简述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j].价值工程,2011:328.
8春玲.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核心素养及发展未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203.
舞蹈赏析论文篇二
摘要:主要介绍了汉族民间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彝族舞、朝xxx舞七种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以及部分作品赏析。
民族舞蹈是代表各个民族的风格特征,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汉族民间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彝族舞、朝xxx舞,这七种民族舞。
1汉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
汉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的有龙舞、狮舞、灯舞、绸舞、秧歌等等。现经专家整理加工已进入课堂的有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山东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等。
2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在素称“世界屋脊”的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上,生活着能歌善舞、具有悠久歌舞传统的藏民族。几百万藏族同胞勤劳、纯朴,善于以歌抒怀,借舞抒情。银白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莽原,正好引吭高歌,河谷飞平坦的坝子上可以尽情欢舞。大自然造就了藏族人民优美的歌喉、矫健的体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豪迈的现实生活则是他们即兴歌舞创作的源泉。人民在歌舞中欢庆佳节,也在歌舞中祭祀祈祷,用歌舞来伴随劳动,也以歌舞赞美爱情与生活,歌舞活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而舞蹈与歌唱艺术密切结合,以歌中有舞、舞中有歌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
3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大草原上,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由于长期的游牧狩猎生活和受草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蒙古族与其他东方民族差异很大,形成了强悍、矫健的体魄和桀骜不驯、勇往直前的性格,同时也创造了富有草原文化气息的、具有游牧民族特色的草原游牧舞蹈——蒙古族舞。他们的民间舞蹈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鲜明特点,洋溢着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豪放与自信的“天之骄子”的气概。
4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中国维吾尔族自古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新疆,它是我国最大的省区之一,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遗产,其中歌舞艺术更是绚丽多姿,因此自古以来即以“歌舞之乡”著称。维吾尔族舞蹈与其他民间舞蹈一样来自于生活。维吾尔族人民早先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后移居至西域(今新疆),由草原牧骑生活发展到地区的农业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信奉过萨满、摩尼、佛、xxx等宗教。这种经济生活和宗教文化在维吾尔族舞蹈中留下了多重的文化印迹,使之既有历史中《胡腾》、《胡旋》的风韵,又有萨满跳神的姿态;既有古波斯、阿拉伯舞蹈的神态,又有邻近民族舞风的余味。维吾尔族舞蹈在继承古代鄂尔浑河流域和天山回鹘族乐舞的传统基础上,又吸收古西域乐舞的精华,经过历代新疆各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和长期发展与演变,不断追求完善,形成具有多种形式和特殊风格的深受人民喜爱的民间舞蹈艺术。
5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傣族主要聚居在我国西南地区云南省西双版纳和德宏自治区以及耿马、孟连自治县等地,那里江河纵横、绿树繁荫,蕴藏着许许多多天然的美丽。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的哺育熏陶下,以及随着社会发展和中原文化和南亚文化的影响,傣族民间舞蹈逐渐形成极具东方韵味的艺术风格。
6彝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舞蹈赏析论文篇三
摘要:本文以高等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课程的设置研究为切入点,以重庆市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教育学、社会学、文献学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对各类具有典范意义的师范类院校实践考察与调查问卷的形式,深层次的剖析师范类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旨在从教学理念、培养方式、教学模式的方向梳理师范类舞蹈专业学生究竟该如何培养,挖掘其深层的意义,以前人的理论研究结合本人的实践经验,探研出一套适用于具有师范类舞蹈专业学生特点的课程设置,并揭示出师范类院校舞蹈专业的教学内涵,倡导更多的教育家与理论家能够关注并重新审视师范类舞蹈专业的未来发展,以期到达在各地方上设置舞蹈专业的师范类院校能够根据自身特色更好更快发展的目的。
二十世纪50年代之后,我国艺术教育受到前苏联教育体系的启蒙渐渐在文化领域中开始萌芽,它的主要任务是培育以舞蹈表演为职业的人才。以往的学校基础教育中的舞蹈教育一向是依附在别的教育中,开始是结合体育进行教学,之后又融入到音乐的教育中。在制定课程时没有特地的给高等师范院校舞蹈专业撰写编排大纲和相贴合的教学目标和方法,而是照本宣科专业院校或者是以前音乐系的教材和课程安排,导致学生在舞蹈理论方面的学习量明显不够,而偏重于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所以对高等师范院校舞蹈课程的整改和发展已经是迫不及待的事情。在欣赏舞蹈时不但能够让大学生获得感觉器官上的知足,还能引发自身情感和舞蹈情感之间的共鸣,到达陶冶情操的目的,全方面提高自身素质。依据学生欣赏水平的高低来选择教材进行教学,这才是高等师范院校舞蹈教学的原则。
当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舞蹈教育专业的课程是由音乐基础课、教育类课程还有相关舞蹈课程组成,其中音乐基础课程所占课时最多,这就显得促进学生“专业”知识提高的相关舞蹈课程相对减少。这种不平衡的教学导致了毕业生在各方面都略有精通可是所学专业不够扎实的结果。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舞蹈技巧技能课程课时大于理论课程课时导致学生在舞蹈理论基础的学习上不够多,这归结于我国舞蹈理论课程发展较缓慢,也揭示了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舞蹈教育注重技巧教学忽略理论教学的基本现状。加强舞蹈理论基础的学习才能提升对舞蹈技巧技能的把握。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才能促进舞蹈理论课程的发展。比如经过增设对《舞蹈编导常识》、《中国舞蹈发展史》、《舞蹈基础理论》这类课程的教学来灌输舞蹈定义、题材、分类、美学特征、艺术概念等涉及舞蹈艺术认识方面的知识,分析舞蹈作品在音乐的引导下的创立构造过程,一个舞蹈动作是如何萌芽、发展以及转变过来的都是需要对学生进行讲解的;还有完整舞段和舞剧的出现。
实践课程对学生完善自身知识的结构、本事的培养和技能的增强、早日投入教学与研究中以及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都发挥着有重要作用。这门课程在培养本事结构、全方面的知识、极具创新力和实践力的人才上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走出学校这个环境以后需要有普及舞蹈教育和了解基层文化这两方面的编导本事才能立足社会,而舞蹈编导课程恰恰在塑造艺术人格、构建知识框架、激发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上起着关键作用,它弥补了单一专业课程的不足,两者互相结合,相辅相成。
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促使高师舞蹈专业加大了培养满足多方面需求的舞蹈专业人才的力度,师范院校本身拥有的多元化发展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此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资料。充分发挥这种良好气氛和环境是进行高等师范院校舞蹈教学的前提。学舞蹈的学生也不是单一的喜欢舞蹈,他们在唱歌、演讲、书法绘画、表演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大的潜质。他们不仅仅仅是一科精通,还有很大的活力去发挥他们其他方面的特长。学生勤奋好学、兴趣广泛都是好的兆头。为了把学生这种进取学习性坚持下去,我们除了抓专业课之外,还能够增设哲学、文学、表演、美学方面的课程,并把这些课程也纳入平时成绩中,给学生更大的选择范围,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把专业知识的范围从单一的舞蹈领域扩展到别的艺术领域所带来的有利帮忙是有目共睹的。第一,学识和修养的提高能够增加自身的理解、感染力,对学习舞蹈专业有正面促进作用;第二,把学生创造的活力带动起来,让学生逐渐开阔视野,获取丰富的知识,引发无限联想和塑造艰苦钻研的精神,带动学生富有创新的思维去实践中扩散出去。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多一门技能就能增加自身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为工作创造更多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在以开发学生天赋和潜质为目的的前提下安排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才,从长远角度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本事。
舞蹈美育只是整个美育工程中的一个分支,经过艺术教育这个关键部分的教学来实施美育是新的世纪培养高素质、高水准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舞蹈教育不但能够锻炼学生体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还能提升学生对美的鉴赏本事,对塑造完美的人格起着关键性作用。
舞蹈赏析论文篇四
踢踏舞(英文:tapdance)是现代舞蹈气概的一种。形成于在20世纪20年月的美国。那时爱尔兰移平易近和非洲奴隶把各自的平易近间舞蹈带到美国,逐渐融合形成了新的舞蹈形式。这种舞蹈的形式斗劲开放自由,没有良多的形式化限制。舞者不注重身体的舞姿,而是着重趾尖与脚跟的冲击节奏的复杂技巧。表演者穿戴出格的踢踏舞鞋,用脚的各个部位,在地板上摩擦拍击,发出各类踢踏声,加上舞者的各类美妙舞姿,形成踢踏舞特有的诙谐、诙谐和默示力很是丰硕的一种魅力。
踢踏舞与音乐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甚至有一种说法认为一位伟大的踢踏舞家更是一位音乐家。一般的舞蹈教学在老师示范时主要是模仿动作,然后合音乐。欣赏踢踏舞不仅仅要看,还要听节奏、感觉节奏更为重要。经多年成长,踢踏舞领受了爵士乐节奏、即兴表演等元素,也是一种很是有趣的行为,更具自娱性,也加倍开放而具有挑战性,给人的感受是轻快,活跃,自由与节奏感实足。舞者在跳爱尔兰舞时,是没上半身动作的,双手自然下垂,贴与髋部,下半身双脚老是连结交叉的姿势。
踢踏舞有多种风格。
美式踢踏舞,在美洲大陆的民族大融合中,将爱尔兰木屐舞和非洲民族的传统音乐以及那祭祀时的原始舞蹈结合,发展形成。以自由轻松为形态,追求节奏的复杂表达。作为非洲民族艺术的一种新大陆的提升,美式踢踏舞继承了黑人那种天性中深蕴的原始自由。
英式踢踏则是强调以芭蕾优美肢体动作为主,在舞步方面有较多的旋转、滑步等,舞者在演出时常带给人们一种贵族的气息,另外英式踢踏在节奏这部份切分音的变化比较少,但是重复的音节比较多。
爱尔兰风格的踢踏舞由于保留了强烈的爱尔兰民间舞蹈传统而自成一派。其重要的特征就是保留了爱尔兰民间舞蹈中身体的舞姿和舞步:上身基本保持直立挺拔,脚步以小腿的动作为主,手臂动作简洁,多为直线的运动。其舞步充满了跳跃性,活泼而欢快。音乐也多运用传统的爱尔兰民间音乐。爱尔兰风格的踢踏舞是独特的、区别于美国踢踏舞的一大流派。
在这里,介绍一下爱尔兰风格的踢踏舞的审美特征。
1.形象性。
踢踏舞展现了爱尔兰人民的热情,充分体现了爱尔兰人民的激情。此外,舞者们的服装、道具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舞者的内在气质。
2.感染性。
踢踏舞非常具有艺术感染力,它能够激起观众情感上的浪花,震撼观众的心弦。人们会被踢踏舞的磅礴气势所吸引,甚至会让觀众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
3.技艺性。
在踢踏舞中经常会看到舞蹈演员技巧性的表演,如高跨度的腾空跳跃,急速的多圈旋转,柔软的身体滚翻和慢动作的控制,以及身体各部分的表现能力等等;此外,在场面调度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等方面所具有的艺术技巧和表现能力。在观看《大河之舞》时,舞者的场面调度非常出色,舞者性格的刻画也通过表情、动作等方式表现出来。踢踏舞给人以深刻和强烈的审美感受。
通过本学期的舞蹈鉴赏,我觉得自己对于舞蹈再也不是不知所云的喜欢,而拥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我更加热爱舞蹈。我非常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我觉得一点也不枯燥。原以为选修课会很没意思,但是上了第一节舞蹈鉴赏课之后,我一下子就改变了我的想法。并且每个星期都没很期待上舞蹈鉴赏课。下课后,还会回去搜搜有关的舞蹈视频、量量自己的腿长、测测角的开度。很希望可以学到一门舞蹈。
希望舞蹈鉴赏课可以多一些舞蹈练习,我知道老师已经很努力的在课上尽可能的带动学生做一些肢体动作。但还是不能满足我对舞蹈的追求。希望校方可以建一件形体教室,这样在上舞蹈鉴赏课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跟着练习起来。也希望老师可以多介绍一些舞种,比如拉丁舞、街舞等。
舞蹈赏析论文篇五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也同时得到了升华,也使得舞蹈艺术以一种意识形态展现在人民面前,舞蹈艺术就是通过鲜明的形象,以人物为主题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以他的价值观和审美走向来定,以其突出的形态来表达对当今社会的看法和影响。
关键词:舞蹈审美能力艺术。
舞蹈就是一种以肢体表达为主的艺术动作,是一种反映了舞蹈者思想和情感的艺术,舞蹈艺术最初的源泉就是来自于人们的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反映了人民最初的生活品质,是一种现实生活的升华。只有融入其中才能体会他们的生活和快乐,才能拥有敏锐的眼睛看透舞蹈艺术中的真正的精神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舞蹈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是以肢体语言为主,以淡淡音乐为辅,并联系日常生活,以社会生活为背景的舞蹈。首先提高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舞蹈者必须肢体协调能力过关,肢体能力行云流水,以静态、动态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才能使观赏者也深深地融入其中品位舞蹈的真谛,品味舞蹈的美。舞蹈动作是丰富的是美好的。一方面他能刻画描绘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示表达出人物性格的特征和人物形象,把人物的思想情况彻底的展示给大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小天鹅》《天鹅湖》。《天鹅湖》最为突出它以天鹅为基调,以“阿拉贝斯克”为主这个就把天鹅的美丽和高傲展现得淋漓尽致,把天鹅最为美丽的一面表现得栩栩如生,从中体现了人物形象的美,把人物形象的性格和品质都展现给了观众,给观众留下了最为美好的一面,使人印象深刻。
又例如:舞蹈作品中的典型动作代表《蒙古人》,把草原人民的形象全面地展现在观众面前,配合着二玄的基调以各种丰富形象的骑马动作,表现了木马人在草原的生活,体现了骑马人民的英姿飒爽。而《丰收歌》这个舞蹈中就和《蒙古人》不一样,它是以简单的民间生活为主,以简单日常的生活动作,生活习惯表达的一种简单的舞蹈,以最为基础的舞蹈元素表现了人民丰收时候的喜悦,另一方面展示出了人民眉目传情高兴的情感,展示出了人物行动和目的,这种动作有明显的模仿性和再现性。但是它却给了观众一种体验民间风土人情的感受,这是有生活繁衍而来的舞蹈,这些舞蹈都是以刻画人物,以现实为背景的舞蹈,不同的舞蹈风格不同的感官,使人们深刻地了解了舞蹈不同形式的美好,观众这通过不同的舞蹈形式,不同的舞蹈动作,对不同风格的舞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了不同的标准,才能更好地欣赏舞蹈,体会舞蹈带来的快乐,提升舞蹈的鉴赏能力。
舞蹈也有高低难度之分,不同的技巧给人们展现的情感服务业不一样。例如:舞蹈中的“圆场”、“水袖”、“碎步”、“蹉步”都是不同的身法,舞蹈是净化心灵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对美好心灵的向往,对恶势力的一种抗争,都是以舞蹈艺术展现出来的,这种无声的表演是有心灵来驾驭的,表里如一,身灵奇景,人心和一才是舞蹈的品格,没有任何杂念。例如:《红绸舞》《天鹅之死》都是抒发人物情感以物拟人,突出了拼搏抗争之情,这种亦无拟人的手法数不胜数。而人物代表作就如:《玉卿嫂》相信很多没看过的观众也听过,这就是以典型的中国寡妇形象塑造的人物,表现她对爱情的至死不渝。轰轰烈烈的人物形象来刻画的,通过她对爱上一个丧失生活能力,身体多病的青年,但由于身份差距和年龄情感的差异导致的情感悲剧,以舞蹈的形式在舞蹈展现给大家才有了如此震撼的强大情感。由此可见,不管是以物拟人,还是以物喻人,都是表达了人对人的情感化,这才是舞蹈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
舞蹈艺术对审美要求非常高,既是考验表演者的能力又是突出欣赏者的一面,表演者和观赏者同时得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如:霹雳舞、现代舞、芭蕾舞、各个国家典型的舞蹈、中国的传统舞蹈、民间舞蹈,在中国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以民间舞蹈为代表为背景来进行的,舞蹈产生的各种文化和历史。才能掌握其固有的审美特征。就像:《天鹅舞》一样以芭蕾舞的动作为主,主题就是美感,以轮廓的线条为主,以西方文化为代表,西方主张开放和扩张文化,芭蕾舞的动作主要就是开、直、立为基础动作。以一套连贯的形体动作为主将舞者的全身能力集中在脚尖和手指之间,将舞蹈表现得淋漓尽致,以放射性的舞姿展现给观众。这就是一种独特的舞蹈艺术,芭蕾舞者必须全身成一条直线,这就构建了美好的线条舞蹈者以四要素为准,肢体,头躯干为点,成为一个整体,以脚尖为发力点将整个动作为中心降低重心到脚尖,这才能让欣赏者赏心悦目,充分地了解舞蹈的基础知识,让他们也融入其中,以专业的角度来看待舞蹈者,才能获得更美的享受。
舞蹈艺术是人与人之间的传递,是借物拟人,以人物姿态为主通过连贯的形态和有序的节奏感创作出来的,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一门抒发情感的艺术,想要融入其中,认识舞蹈就必须喜欢它爱护他,它也是一种文明,一种艺术。只有不断地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才能鉴赏出更优秀的舞蹈作品。才能提高自己的舞蹈艺术审美意境和层次。
舞蹈赏析论文篇六
摘要:民族舞蹈作为一种文化,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民族舞蹈的创作。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的过程中,合理运用编舞技法,能够有效提升所创作民族舞蹈的水平。对此,本文对民族舞蹈及其编舞技法进行概述,分析了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的过程,编舞技法的运用现状以及在运用时应当注意的要点。
关键词:民族舞蹈创作;编舞技法;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运用要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经过观看演出,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民族舞蹈表演是各种文艺演出舞台上经常出现的演出形式,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为了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民族舞蹈也应当不断创新和发展。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时,应当重视编舞技法的运用,以此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实现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和提高。
民族舞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在各民族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构成的,不仅仅仅具有娱乐的作用,还能够传达情感。编舞技法是指在进行舞蹈创作时所用运用技巧和方法,是舞蹈创作者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根据舞蹈特质的不一样,能够分为多种,例如,在对舞蹈动作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有重组法、重叠法以及拆分法等等。在进行编舞时,能够根据实际情景,综合运用多种编舞技法。
民族舞蹈创作包括选材、处理和编舞三个环节,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时,要想创作出优质的作品,不仅仅仅需要创作者具有高超的水平和专业的本事素质,还应当灵活合理的运用编舞技法。
3.1民族舞蹈创作缺乏创新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更加注重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对于所观看的舞蹈表演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此种情景,民族舞蹈的创作应当不断创新,但就实际情景来看,很多民族舞蹈表演大都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缺乏创新性。这与没有深入进行理论研究有很大的关系,民族舞蹈理论是进行民族舞蹈创作的基础,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对于编舞技法的运用也不够合理,导致民族舞蹈创作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3.2创作者文化内涵有待丰富。
民族舞蹈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民族舞蹈还能够体现一个民族的风貌以及特色等等。所以,要想创造出高水平高质量民族舞蹈作品,对于创作者的本事素质具有很高的要求。现阶段,虽然一些创作者的本事和素质很高,但由于其文化内涵不够丰富,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时,不能够根据民族文化的内涵合理运用编舞技法进行创作,只是单纯的表此刻舞蹈动作上,这很难提升作品的艺术性。
3.3编舞技法的运用较为单一。
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编舞技法,能够实现系统优化,从而到达部分大于整体之和的效果,提升作品的艺术水平。但当前由于创作者存在思维局限,在进行民族舞蹈的创作时,仅仅运用一种编舞技法,这导致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显得较为单调,达不到良好的演出效果,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1将民族精神融入创作过程中。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构成的,其中包含着文化、风俗、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资料。所以,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的过程中,融入民族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对此,在进行创作之前,创作者应当对该民族的民族精神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将其中具有代表性以及鲜明特色的素材,融入到舞蹈创作中,不仅仅仅只体现的表面的动作,更体此刻精神层次,从而创作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舞蹈作品。
4.2丰富创作者的文化内涵。
目前,存在多种编舞技法,是否能够将其合理运用于民族舞蹈创作的过程中,与创作者的水平、本事和素质具有很大的关系,异常是创作者的文化内涵对编舞技法的合理运用具有很大影响。在此种情景下,应当不断丰富创作者的文化内涵,仅有如此,创作者才能够在深入分析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合理运用编舞技法,进行民族舞蹈的创作。
4.3综合运用多样化的编舞技法进行创作。
民族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舞蹈的呈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仅仅仅与民族风俗习惯有关,还与必须的自然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进行民族舞蹈创作时,也需要结合各民族的实际情景,综合运用多种编舞技法,实此刻舞蹈动作以及时光和空间方面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例如,对于不一样的动作应当配合相应的表情,以此来表达作品的情感。还例如,在不一样的时光和空间状态下,应当配合相应的舞蹈动作。
综上所述,民族舞蹈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应当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和创新,做好民族舞蹈创作。对此,应当合理运用编舞技法,在民族舞蹈创作的过程中,融入民族精神,以此来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民族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3]高洁.浅谈现代舞编舞技法在民族民间舞当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30):183.
[4]孟泽婧.浅议编舞技法在民族民间舞创作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6,36(7):176.
舞蹈赏析论文篇七
摘要:云舞隶属“字舞”范畴,是古时百姓祈雨仪式中的舞蹈。安徽现存云舞保留下来较为完善的有郎溪县的“姚村云舞”、休宁县的“云舞”与潜山县的“十二月花神”.为了探寻云舞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脉络,实地考察并采访了传承人,现场记录表演仪式全过程,并查阅当地现存史料,比较三地的云舞表演形式,归纳了云舞在当地山区的存在价值。
关键词:云舞;类型;舞蹈;渊源;
安徽民间云舞是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舞蹈目的是祈求上苍降雨沐浴大地万物,以实现庄稼茂盛、五谷丰登的愿景。安徽境内现存云舞一支分布于徽州地区(现为黄山市)休宁县海阳、万安、五城等村镇,舞蹈名曰“云端舞”,又称“扯云端”“舞云端”;另一支分布于郎溪县姚村乡,舞蹈名曰“云舞”.二者同属舞蹈中的“字舞”范畴。
云舞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提炼加工而成的。云舞的发祥地是典型的山区,如姚村乡石佛山,其巅有“石佛撑云”之美景,一年四季云雾缭绕,人居其间如入仙境。山里人长期体会着这种出门抬头见云彩的生活,于是有人用竹片和硬纸扎成云朵状玩具供孩童玩耍。众孩童手执“云朵”,追逐蹦跳,嬉戏舞蹈,便有了云舞的雏形。当地民间艺人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创作出独树一帜的舞蹈。起初的云舞仅仅作为龙灯、马灯的伴舞,后逐渐发展成能在广场和舞台上独立表演的一种舞蹈艺术。
这一形式在当地有深广的民众基础。据记载,“祈求雷公场面,进香求拜天神,渴望风调雨顺,人民扎龙为嬉,以兆丰年”的民间舞龙活动在南宋时期就已流行。如姚村每年的农历七月三十是石佛山庙会节,方圆百里数万百姓纷纷前往石佛山敬香拜佛,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随着时代的变迁,古老的跑云灯形式得到变更,此刻的云舞就是在跑云灯基础上不断提炼、反复加工升华而成的,无论表演形式还是主题资料,既有民间传统古典口味,又有从不一样角度进行的艺术表现形式创新。
安徽云舞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丘陵地带。虽然沿江有充足的水源,但丘陵山区无法靠天然水源灌溉,当地的农耕主要靠自然降雨解决。由此,在长江沿岸的丘陵地带,按地域与当地风俗划分,由西向东依次是姚村云舞、休宁云舞、潜山云舞。
1.姚村云舞。
当地民间艺人从生活实践中获得创作灵感,创作出独树一帜的舞蹈,后逐渐发展成能在广场和舞台上独立表演的一种舞蹈艺术。据老艺人回忆,独立出来的云舞仍沿袭原有跑灯的活动习惯,由该乡群众自发组成的云灯会负责人召集,筹措经费、排练指导。会首由云灯会推荐地方有才艺且德高望众的老艺人担任。除夕试灯焚香放鞭炮,演练跑云阵式,做好春节玩灯的准备。正月初五正式开灯,会首率领出灯队伍首先前往石佛山大庙及山庙朝拜,敬香祭祖,求天神赐恩赐福;之后回到古戏楼进行一年的首场演出;随后便到周围各村庄送灯贴,表示贺春,通常称“送灯”.那里的百姓通常有接灯的习惯,家家户户都事先准备好糕团、糖果,齐放鞭炮迎接。跑云灯进入自家堂屋绕行一圈,象征着“云灯进堂,人丁兴旺”.
随着时代发展,云舞歌舞的演出没有了昔日那种带着大地温度的“庄重”与“繁华”,主要是参加各种表演和比赛,失去了诸多前奏与后缀。云舞,顾名思义,以跑云为主,“云”的编排是重中之重。这其间不知经过多少代艺人之手不断被改善,但其基本形态数百年来一向坚持[2].
表演人数根据场地大小、实到跑云的多少确定。一般为二十一人,其中跑云者十六人。两人各持一云片,云片系马粪纸做架,再彩绘云形。男女各半,男的头扎白毛巾,穿白布短褂,白灯笼裤,代表白云;女的穿彩绸褂裤,腰围绣花兜兜,代表彩色云朵。穿花跑四角或摆字亮相,犹如天女散花,舞姿造型优美。另五人为捧花主角,一般由容貌姣好的少女组成。她们的衣着与跑云女相同,道具则为花篮。篮内插满鲜花和五谷,象征着吉祥美满、五谷丰登。尾声,舞者用手中的“云朵”排成汉字造型。一声锣响,在三秒钟之内排成一个字。舞步轻盈欢畅,舞姿翩翩柔美,往来穿梭,忽如祥云轻移,恰似福祉降临。
根据实际情景和主题不一样,又可贯穿不一样资料于其中。如在云片背面写上不一样资料的文字,由演员手持列出,进一步突出演出宣传的主题或明确其纪念意义。云片大小规格不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加入了表演队伍,其云片尺寸变小,龙灯、马灯、花篮皆相应缩小。整个舞蹈过程中,“云”的形态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暗合节奏的进程,阴云、乌云、墨云、彤云、祥云、彩云等皆有展现。
云舞的热烈高潮之处,穿插龙灯马灯表演,有游龙穿云之势、深蛟潜海之威,更有翻江倒海之猛烈和龙争虎斗之雄壮。全程演出舞中有歌,以歌伴舞,集歌、舞、吹打乐于一体。锣鼓在云舞过程中的使用,使得演出场景更加浓重热闹,烘托了气氛。演出过程中的锣鼓采用长套和快番两种节奏,将龙灯、狮子、旱船、锣的各种打法相结合,同时用戏剧中的锣鼓点,联合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联曲锣鼓套路。演出时色彩浓郁的民间唢呐、清脆的笛声及二胡均由司鼓指挥,时快时慢,伴奏交替交换,渲染舞蹈欢乐气氛。云舞表演场面宏阔热烈,动静相衔,完美融合。伴奏多为打击乐和唢呐曲牌两种,热闹纷呈。当前,云舞的舞蹈部分已基本定型,适宜演出,效果受到肯定。但唱词及唱和部分还处于脱节状态。当然,此刻少了古代祈求降雨的场合,那种祈求雷公赐雨的经道语(上天神灵,为我黎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已几乎失传[3].
2.休宁云舞。
休宁县境内流行的云端舞都由民间的一种叫“灯棚”的戏班表演。每到一地,白天舞狮舞叉,舞水流星、火流星,舞刀枪棍棒,并表演其他歌舞、杂耍、武术;晚上则演一些徽昆小戏,如:《大财神》《万花》《跳加官》等。为了吸引观众,不论白天和晚上,演出前都喜用云端舞造成欢快气氛,以招揽观众。
云端舞在流传过程中构成两种表演形式:秀阳乡钗坑村用云片表演;五城区洪里乡唐川村及万安区潜阜乡里余村用云旗表演。一人执大旗翻筋斗领队,8~12人执小旗变化各种队形图案。
云端舞队形变化复杂,技巧较高,要经过长时光训练方能胜任表演。表演者均为贫家男性少年,拜民间的昆曲、徽剧老艺人为师,在冬季农闲时排练。新春佳节、喜期吉日在本村演出,或应邀到外村,近则本乡,远则百十里之外。邀请者管吃而无工钱,仅有灯棚中出名的艺人才能得到少量报酬。灯棚是临时聚集的半职业性民间艺术团体,洪里乡唐川村的胡永平(1906年生)曾带班至江西婺源、浙江开化等地演出,受到群众称赞。云端舞带有很强的竞技性,群众常以能否表演该舞及演技优劣作为衡量班社技艺高低的标准,所以表演者总是想方设法年年创新。
据秀阳乡钗坑村舞狮班艺人金阿荣(1916年生)、巴富贵(1921年生)及唐川村老艺人胡永年(1892年生)介绍,清同治年间,徽班已趋向衰退。一些身怀绝技的徽戏艺人离散异乡,走向农村教艺。较大的村庄青年人多,财力雄厚,就演出一些大戏;有的村庄人少力弱,只能演一些小戏或折子戏。云端舞备受一些交通闭塞、文化落后、资金不足的乡村欢迎,因而一时光在休宁流传开来。休宁境内能演此舞的班社最多时有20多个。但到民国三十年(1941年)时,仅存少数戏班表演此舞。1952年,钗坑班、唐川班及其他班恢复演出。1953年休宁县业余民间艺术会演时,钗坑村戏班表演的云端舞获奖,之后又参加过芜湖专区业余民间艺术会演,之后再未演出。
云端舞的音乐结构为徽、昆腔曲牌体,歌词浅显易懂,感情流畅,唱法工整对称,为七字句或十字句。伴奏乐器以徽胡为主,配以笛子和琐呐(当地称“大清”).打击乐器音色较低沉、浑厚,有时光杂使用京锣,产生出欢快、喧闹的交响特色,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生活气息。
3.潜山“十二月花神”
“十二月花神”流传在潜山县黄泥镇一带,是当地民间灯会、庙会中的主要表演节目之一。十二名少女扮成代表十二月花卉的花神,左右手各持云片一枚,翩翩起舞。祈求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霖雨苍生”,老百姓的生活完美,如花儿绽放般美丽。
表演时,“观音”手持云帚(又称拂尘)盘坐在莲台上。左侧站立一名童子(文童),左手捧盛清水的净瓶,右手拿杨柳枝叶,用柳叶蘸清水挥洒,表示“霖雨苍生”,滋润百花。另一名童子(武童)在莲台前翻筋斗,然后回头向观音一拜,谓“童子拜观音”.十二名少女扮成代表十二月花卉的花神,在莲台前翩翩起舞,表现受到观音挥洒的甘露滋润,应时开放。十二月花神多随灯会或庙会舞队在行进中表演。到了商店或居民门前,如果主家放鞭炮迎接,便开始表演(即演唱一段或两段歌词),唱完又向前行。莲台是一个长方形木架,四脚处都安装滚轮,木架上头是用钢筋、白布做成的一朵如澡盆大的白莲花。木架左右两边各有一人,一手拿竹竿,一手扶木架。表演时,莲台停住不动,站在莲台左右的人挥动竹竿维持演出秩序,防止观众拥挤,表演完毕用于推动木架向前徐行,接上前面的游舞行列[4].
音乐《抱妆台》原是用笛子和洞箫演奏的一首古曲。据民间传说,《抱妆台》曲谱来源于上古殷商时代。商纣王轻信妲己谗言,铸造炮烙,残害忠良。周武王伐纣灭商,除暴安良,黎民百姓演奏《抱妆台》,揭露商纣暴政,载歌载舞共庆升平。
据潜山县清朝廪生张伯祥考证,早在明朝天启年间(1573-1620)就有“十二月花神”这舞蹈,这一说法从旧道具莲台木架上所刻“天启四年六月置”字样得到了证实。到乾隆年间,“十二月花神”以完美的舞蹈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潜山县黄泥镇一带流传更广。至清咸丰、同治年间,由于连年兵乱,“十二月花神”几乎失传。1916年农历十月间,黄泥镇举行每年一次的大王庙会。庙会前夕,人们从镇上项义源老店后楼上发现了一批陈旧破烂的道具和服装,其中有彩色衣裙十二套、白色衣裙一套、童子服装两套和莲台木架一座。经两位老秀才郝万馨、熊楚才(当时郝己八十多岁,熊已年逾古稀)的鉴别,才明白这些东西是表演“十二月花神”的服装和道具。青年们在这年的庙会中穿上这些服装,由会吹奏《抱妆台》的老艺人程树台(当时已年过花甲)指导并亲自吹笛伴奏,此节目才得以恢复。
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云舞再也不是起初的简单嬉戏、追逐蹦跳,而是具有鲜明的创作思路。百姓把手持云片祈求雷公赐雨的经道语看成吉祥的预兆、求雨降临的重要法宝。在中国历史上,百姓以各种方式求天神赐雨的民间活动是较为普遍的,但用舞蹈的艺术表演却是独一无二的,所以说它在民间传统艺术活动中更具特殊性,其丰富的蕴含让人们回味无穷。
云舞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奇葩是由南宋时期的舞龙活动而演变而来的,它形象地体现了人神合一的思想理念,表达人民群众渴望安居乐业的完美愿望。舞姿唱词中带有浓厚的宗教敬神色彩,是体现汉民族古代民间信仰的一种代表性仪式。
云舞是安徽地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保护、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云舞不仅仅是祈求降雨的仪式,经过演化还构成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健身舞蹈。每逢节假日,乡亲们聚在一齐演跳云舞,凝心聚力,共同畅想完美生活,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舞蹈赏析论文篇八
摘要:本文针对在知网发表的关于布里亚特蒙古族舞蹈的相关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进行分析整理与统计,根据知网中对布里亚特舞蹈所进行过研究的论文加以分析整理。文章从布里亚特族群历史现状分析到布里亚特舞蹈风格特征整理再到布里亚特舞蹈的传承与保护进行阐述,经过多方应对布里亚特舞蹈资料的整理期望能够把握最新热点,为接下来的研究供给思路想法。
关键词:布里亚特族群;布里亚特舞蹈;舞蹈传承;
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文献调查研究,主要是对中国知网这个平台进行文献检索调查。其中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期刊文献为五篇,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文化的硕博士论文为两篇。在知网中使用“布里亚特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布里亚特族群文献共有350篇。其中博硕士论文53篇,期刊论文270篇。在此众多文献中包括了历史文化、民族教育、民族艺术(舞蹈、音乐、美术、服饰)、宗教等方面资料。
一、布里亚特族群历史与现状。
布里亚特族群是蒙古族的一只古老部落,其先民一向在贝加尔湖附近生活游牧。在《蒙古秘史》文献中介绍过在12孛儿只斤·术赤,也就是成吉思汗的长子降服了一个林木中百姓的一个部落,名字为“不里牙剔”,也就是我们此刻所说的布里亚特人。13世纪末,蒙古帝国崩塌后,布里亚特人民为了躲避战争与俄罗斯人建立起了贸易联系和军事联盟,促使不少布里亚特部落加入到俄罗斯国籍中,最终成为俄罗斯土地下的属民。在1689年,满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将布里亚特部落划分为俄罗斯区域,从此布里亚特人民一向生活的贝加尔湖区域也成为了俄罗斯土地下的一块版图。
在俄国十月革命时期,因为战争与革命的动荡生活,使生活在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反动官员,富人以及喇嘛们有了逃离革命寻找安逸之所的想法。自此在1918-1922年期间,一部分俄罗斯布里亚特人迁徙至我国锡尼河地区开始定居,并且于当地的边邻民族过着季节性的游牧生活。
二、布里亚特族群地理环境的独特性。
布里亚特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历史与内亚草原游牧所有礼貌紧密相连。该地区历史上以往是匈奴帝国、鲜卑国、契丹国,也以往是突厥汗国和成吉思汗帝国,一向处于边境地带”.1在近现代时期随着中俄之间的地区争夺导致了边境战争和冲突,随着战争而来的则是异族文化的入侵。在1922年布里亚特迁入呼伦贝尔地区后在与周边其他少数民族部落的不断地交融、延续之后文化互融现象十分明显。可是布里亚特族群即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又在这文化互融中保存了自我本族群传统文化以及自我的独特性。
三、布里亚特民间舞蹈风格特征。
布里亚特族群的舞蹈文化和舞蹈风格特征不一样于蒙古族的其他部落,在蒙古族舞蹈的璀璨文化中自成一系。本文在调查研究关于布里亚特族群的舞蹈文字文献和音频文献的过程中针对布里亚特舞蹈中的萨满教和图腾崇拜文化、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布里亚特舞蹈中蕴含的民族精神这三方面进行了分析。
1、舞蹈中的萨满教和图腾。“布里亚特的古代居民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了宗教信仰萌芽,信奉原始的自然宗教-萨满教。公元三世纪前半期驼鹿在布里亚特蒙古地区当地人的崇拜中占了主导地位,成为最早的图腾崇拜物。”2可是在如今的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文化中,原始的萨满宗教特性减少,大部分的布里亚特族群歌舞目的性都是自娱。可是在布里亚特族群男性舞蹈元素中依旧透露着萨满宗教舞蹈元素的影子。并且男性舞蹈吸收融合了原始宗教舞蹈的动作大、动律小、回旋多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布里亚特族群男子舞蹈中,既有宗教文化的神秘色彩,又有如今草原儿女的洒脱大气之美感。
2、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布里亚特民间舞蹈有其古老的传统,风格古朴,游戏性强。这种民间舞蹈又被称之为”幺呼儿“,通常是以游戏开始,有众多的舞者手拉手,边歌边舞。”3布里亚特族群最初是生活在贝加尔湖附近的林木中,是“林中百姓”的其中一个部落,之后迁徙到了广阔的草原与多个不一样民族为邻,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不一样族群文化的互融,使其舞蹈也有了独特的步伐和自成一派的表演方式。布里亚特民间舞蹈较为有代表性的三种步伐分别是跑跳步、跺步和晃悠步。
在《蒙古秘史》中记载:“蒙古各部和泰亦赤兀剔人在斡难河谷聚会,推立忽图刺后,与众人在河边川地的一课大树下欢宴,舞得天旋地转,跳得地动山摇。”4由此记载,布里亚特舞蹈中男性的手拉手跺步的舞蹈形式与蒙古人的树木图腾崇拜有所关系。而此刻的男子跺步特征为,舞蹈时力量雄厚,彪悍,且在双脚跺踏时下身沉稳,身体下压,呈厚重质感。
3、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精神。
在布里亚特舞蹈《布里亚特舞韵》中“每当节奏缓慢,歌声悠扬,进入舞蹈慢板之时,演员们便开始身体随步伐摆动,左右脚进行交替向旁迈步、向内摆动。”5舞姿曼妙优美,身体随动律起伏,这便是晃悠步的魅力。布里亚特舞蹈是以“横摆”动作为特色,跑跳步、跺步和悠晃步为基础,队列方式多以圆圈为主。布里亚特舒展、奔放的舞蹈风格,表现出布里亚特人特有的民族精神,这是源于古老的布里亚特古先民几经搬迁,饱经沧桑,在艰难困苦的逆境中,培育出的团结合作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
在第四届小荷风采舞蹈比赛中,由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民族艺术学校选送的布里亚特民间舞《布里亚特儿童》让我们看到了布里亚特民族的新生力量-布里亚特的儿童们。在这部视频文献中小演员们用他们曼妙的舞姿以及动人的神态为我们演绎出了一群充满着生气代表了布里亚特民族未来期望的布里亚特儿童。小演员们在舞蹈里主要是以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特色“横摆”为主动律,其中伴随音乐的快慢夹杂着活泼的跑跳步以及悠然自得的晃悠步。此视频文献中,小演员们其中的一个动作是双腿打开下蹲呈马步,左右脚交替靠步。上肢在胸前交叠,头部随身体上下律动不断点头。这个动作在整段舞蹈中虽然不是最多次出现的动作,可是我认为此动作具有不一样的意义。动作形式简单可是又象形,以观众的视觉观看十分像是一群孩童骑着骏马在草原奔驰。《布里亚特儿童》这部视频文献让我们看到了草原的新生力量以及布里亚特民族对生活热爱的态度和蓬勃向上的朝气。
四、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在调查研究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时,借用知网进行文献梳理归类时发现,我国学者对于布里亚特的人文历史研究较为广泛,可是对布里亚特的艺术范围尤其是民族音乐和舞蹈领域研究甚少。有关布里亚特的音乐文献在知网中数据为15篇,舞蹈文献数据为5篇。在舞蹈方面这甚少的文献中,有两篇文献提及了关于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传承与保护。
《简述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6阐述了布里亚特蒙古人歌舞艺术的主要特点,以及如何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这些团体民间舞蹈。文章提出怎样才能更好的将这些团体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下去这样的论点,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解答。
第一方面是民间舞蹈保护的研究。文献提到对于民间“原生态”的舞蹈应当尽可能坚持其原貌,不要随意变化。且保护资料应当是包括舞蹈、服装、道具、音乐、歌词以及表演场地和表演特定功能等方面。我认为在进行布里亚特民间舞蹈保护研究时,我们能够多在布里亚特族群的婚宴中进行采风和调研。布里亚特族群的婚宴中的歌舞文化目前在舞蹈市场中令人知晓的作品屈指可数,可是婚宴中的歌舞却又是十分淳朴自然的。
第二方面是课堂维护。因为我们现如今我们学院民间舞都是根据最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为元素所提炼和发展的。可是关于布里亚特的民族民间舞蹈课堂教材却是空白,所以文献中提出期望政府能够进一步重视修改整理民间舞教材工作,这也是保护和传承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重要环节。我认为我们也能够在高雅艺术进学校的活动中多多邀请布里亚特的民间艺人进入高校,相互学习和演出,让布里亚特族群的歌舞逐渐让大家熟知。
第三方面是舞台保护。文献中认为“舞蹈价值是舞台作品对民间舞蹈保护的重要依据,能够分为文化内涵、舞蹈研究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7我国目前舞蹈作品市场中,经典的获奖的舞蹈作品数不胜数,可是在蒙古族的分支布里亚特族群中,脱引而出的舞蹈作品却是少之又少,并且很多人还不了解。可是在布里亚族群部落的日常生活中,歌舞又是大家的生活必备。那么为什么流传到市面上的布里亚特舞蹈作品这么稀缺呢?我认为布里亚特的舞蹈文化没有全面的系统化教学教案,而民间艺人也仅是在部落中演出,没有舞台编舞的经验和实践,导致布里亚特的舞蹈文化在舞蹈舞台上一向数目较少。
两篇文献对于布里亚特民间舞的传承与保护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出对群众自娱性的团体舞应当怎样进行传承,怎样进行保护。不仅仅是对布里亚特民间舞的传承具有很好的提议,也是对我们很多优秀的民间舞蹈的一个很好的提议。
五、结语。
布里亚特蒙古族是在旧石器时代就有所记录的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在文献检索中发现关于布里特民族的文献很多,可是关于布里亚特舞蹈的文献却极为稀缺。尤其是针对布里亚特的舞蹈音频文献的分析以及以布里亚特的文化背景进行布里亚特舞蹈风格特征的分析这两方面的研究甚少。而现有的两篇关于布里亚特民间舞蹈风格的论文对于布里亚特的舞蹈步法特征以及舞蹈变换的舞阵还有舞蹈素材构成的因素这些方面的描述基本话语都一样,并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挖掘的资料很少,这些相关的名词描述在两篇论文中出现的也都是几近相同。尤其是布里亚特舞蹈的体态,步伐,形式以及舞蹈的种类都没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虽然关于布里亚特族群舞蹈方面的研究资料甚少,可是终归还是有学者发现这一领域的空缺,已经在对布里亚特舞蹈的未来发展进行了研究。关于布里亚特民间舞的未来发展,知网中仅有一篇文献提及此方面。
该文从布里亚特民间舞的的育人层面进行分析,“认为布里亚特民间舞有着能够演变为少数民族大型团体舞、歌舞的潜力。”8文献对布里亚特民间舞所蕴含的培养人的核心素养层面入手,分析布里亚特民间舞的优势,根据其独特的舞蹈优势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走向。作者更独特的是站在了教育的角度上对布里亚特民间舞的发展进行了阐述,说出布里亚特民间舞有着演变成大型少数民间歌舞、团体舞的未来潜质。此文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十分具有意义!
我们目前所获得的文献资料都是比较浅显和表面。虽然目前仅有五篇布里亚特舞蹈方面的文献,可是这也是为我们的布里亚特舞蹈理论研究方面奠定了基础,也对将要研究布里亚特舞蹈的后者供给了材料和着手点。
参考文献。
注释。
1马克思。中俄当代萨满教发展的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
5李晓甜。布里亚特舞韵--观舞蹈《盛装舞》分析布里亚特舞蹈[j].经贸实践,2016,(20):171.
6塔娜。简述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j].价值工程,2011:328.
7塔娜。简述布里亚特蒙古族民族民间舞蹈保护和传承[j].价值工程,2011:328.
8春玲。布里亚特民间舞蹈的核心素养及发展未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203.
舞蹈赏析论文篇九
舞蹈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人们的心灵世界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作为一名多年的舞蹈爱好者,我有幸观赏了许多不同类型的舞蹈演出。通过这些经历,我进一步加深了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获得了一些宝贵的体会和心得。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通过五个段落来分享这些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首先,舞蹈通过优美的动作和姿态传递情感。当我第一次观赏一场芭蕾舞演出时,感受到的是一种强烈而又美妙的情感共鸣。舞者以流畅而优雅的动作表达出爱情、忧伤和喜悦等情感,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中。这种令人心动的传情方式,使我不禁被舞者们的优美身姿和精湛技巧所折服,深陷于舞蹈艺术的魅力之中。
其次,舞蹈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在观看不同类型的舞蹈时,我深深体会到了每一种舞蹈风格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审美享受。例如,拉丁舞强调的是热情与动感,舞者们的快速节奏和火辣的动作令人目不转睛。而中国古典舞则注重优雅与内敛,通过细腻的手势和舞步表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不同的审美风格给予了我广阔的视野,拓宽了我的艺术眼界。
第三,舞蹈演出是一种身心愉悦的体验。无论是作为观众还是作为舞蹈者的一员,舞蹈都能够给人带来极大的身心愉悦。在观看舞蹈表演时,我常常能够感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舞蹈的动作和音乐能够唤起我内心深处的情感,让我暂时远离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而当我自己在舞台上跳舞时,身体的自由运动和舞台上的光芒给予了我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愉悦感。
然后,舞蹈是一种身心协调的运动方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舞蹈是需要极高的身体协调性和动作准确性的。跳舞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柔软和协调,还需要心灵和肢体上的默契配合。在进行舞蹈训练时,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身心的协调性所带来的乐趣和挑战。当舞者们在完美的动作展示中一举一动都完美契合时,无论是舞蹈者还是观众都能够感受到身心的和谐与美好。
最后,舞蹈是艺术与创造的结晶。观看一场舞蹈演出,往往是在欣赏一种独特的艺术创造力。舞者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和天赋,在舞蹈的舞台上创造出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这种艺术创造力不仅需要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意,还需要漫长的艰苦训练和磨砺。因此,当我欣赏一场舞蹈演出时,我常常充满敬意地思考这背后所蕴含的艺术和创造的力量。
总之,舞蹈赏析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体会和心得。通过舞蹈,我体会到了优美动作与情感的交融、独特的审美魅力、身心的愉悦与协调,以及艺术与创造的力量。舞蹈艺术以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在我的心灵世界中种下了永不消散的种子,让我对舞蹈充满了更多的热爱和敬意。我相信舞蹈将继续在我生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断激励我向更高的艺术境界迈进。
舞蹈赏析论文篇十
摘要:舞蹈是一种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能够表现出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一般用音乐伴奏。舞蹈艺术欣赏能够围绕舞蹈动作、舞蹈情感、舞蹈音乐三方面来进行。舞蹈动作是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承载着塑造形象、叙述情节、表达情感等多种功能。欣赏舞蹈动作要结合各个舞蹈种类的风格特征、历史背景以及人文内涵,把握舞蹈动作所赋予的相关文化。情感是舞蹈的原动力,是舞蹈作品中人物行动的内在驱动力。表达情感是舞蹈艺术的本质和目的,情感是舞蹈作品打动观众的真正原因,舞蹈中所有的表现手段都为情感服务。舞蹈音乐不仅仅承担着舞蹈的器乐伴奏,且其本身就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主角内心境感的作用。舞蹈所表现的情绪变化,与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形态相一致,它是经过形体动作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来塑造艺术形象的。音乐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舞蹈艺术同时要进行舞蹈音乐的欣赏。
关键词:舞蹈艺术;欣赏;舞蹈动作;舞蹈情感;舞蹈音乐;。
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舞蹈艺术的相关知识。舞蹈,是一种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能够表现出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下头我围绕舞蹈最主要的三个元素:动作、情感、音乐谈谈我对舞蹈的欣赏感受。
一、舞蹈动作。
舞蹈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是形体动作,它承载着塑造形象、叙述情节、表达情感的多种功能。舞蹈中的形体动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形体动作。舞蹈作品中的动作具有必须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翻腾、柔软、控制等难度较大的技巧本事。
芭蕾舞的动作是程式化的,有一套完整而严谨的动作和体系,它的标志是演员用脚尖跳舞。芭蕾舞对演员动作的要求极其严格、苛刻,如:脚尖向外要到达180度,踢腿要到达必须的高度,旋转必须快而稳,动作要做到“开、绷、直、立”的标准,要能精准地控制手、脚、臂、腿的动作。芭蕾舞剧《天鹅湖》“白天鹅独舞”:舞者伴随着音乐向上舒展;舞者两臂波动,两腿带着身体平稳地旋转。这一系列动作完美地展现出白天鹅优雅、楚楚动人的形象,表现出她在碧波中浮游时的孤傲和悲痛。当我们置身于布景真切的剧场,单单是这一系列舞蹈动作,足矣打动我们的内心,感受到舞蹈的魅力。
民族民间舞的动作最为贴近生活,往往汲取当地群众劳动生活中最典型的人物或动物形象,运用艺术加工,将其凝练为简明生动的舞蹈动作。如傣族舞蹈中孔雀的形象最为常见,舞者充分运用身体、头、和手臂的动作模仿孔雀的优美动态,或优雅地梳理羽毛,或缓步徜徉于水畔,动作惟妙惟肖。朝鲜族舞蹈中,较为常见的仙鹤形象,朝鲜族人民崇拜仙鹤,在其民族舞蹈中有许多类似仙鹤的动态,典雅而舒展,舞者手臂像柳枝摆动,脚步像仙鹤迈步。蒙古族舞蹈中最常见的是模仿骏马和雄鹰的动作,舞者用肩部的抖动来表现马的奔跑,以手臂的波动来表现雄鹰的展翅飞翔。如傣族舞蹈《邵多丽》,以曼妙的舞姿、清新的风格、新颖的舞蹈形式,把观众带入神秘的傣族文化中。“邵多丽”是傣族人对已成年尚未婚嫁少女的称谓,一般指十四五岁到十八九岁的漂亮少女。舞蹈传承了傣族舞蹈“三道弯”和“一顺边”的传统风格和动律,并融入现代舞的元素,丰富了舞蹈语汇。表现形式上突破了以往傣族舞常用的独舞或群舞形式,采用三人舞的形式,描绘了三位年轻美丽的傣族姑娘穿着漂亮的傣族长裙,在春天的阳光下欢乐嬉戏的美妙画面。在道具上也一改传统,巧妙地运用了斗笠、竹竿和花,配合不断变换的动作姿态,增强了舞蹈的观赏性。
情感是舞蹈的原动力,是舞蹈作品中人物行动的内在驱动力。表达情感是舞蹈艺术的本质和目的,情感是舞蹈作品打动观众的真正原因,舞蹈中所有的表现手段都为情感服务。
优秀的舞蹈作品,必须是在情感上富有感染力,能激起观众情感上的浪花,拨动观众的心弦,从而唤起人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引起一种或喜悦、或欢欣、或激越、或振奋、或愤怒、或憎恨的情感,这种情感的产生是人们在精神生活中所需要和渴求的,经过欣赏舞蹈作品,体验到这种情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如欣赏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部作品反映出伟大的中国人民艰苦卓绝、前赴后继,将革命推向前进的英雄气概。秋收起义的革命风暴,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岁月,革命圣地延安的壮丽风光,抗日游击队的战斗情景,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伟大壮举,这种种历史斗争场面,都经过感人的音乐舞蹈形象,生动地展此刻观众眼前。整个舞蹈丰富多彩,既刚健又柔美,既活力又抒情,时而动人心魄,时而感人肺腑。欣赏完这部作品,感觉理解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情感的革命洗礼。
再如舞蹈《同行》讲述了两个女兵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因为水而产生的一段生离死别的感人故事。舞蹈沿袭“革命的活力,战斗的抒情”这一“前线”艺术风格,汲取军旅舞蹈独特的养分,把两个女兵相互支撑、艰苦同行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她们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舞蹈主要经过双人造型和人与水壶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对水和生命的渴望。两个女兵在行军过程中运用了整齐划一的步伐和刚健的技术技巧动作,表现出女兵的坚强信念。舞蹈中运用了很多的托举等高难度的舞蹈动作,表现了行军路上的艰辛和两人团结奋战、克服困难的巾帼英雄气概。小提琴二重奏的音乐背景下两人深情的交流,烘托出军中姐妹的深情厚谊。舞蹈结束在一个富有动感的造型中,强调了“同行”二字。
三、舞蹈音乐。
音乐与舞蹈有着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
音乐不仅仅承担着舞蹈的器乐伴奏,并且其本身就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主角内心境感的作用。舞蹈所表现的情绪变化,与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形态相一致,它是经过形体动作与音乐的有机结合来塑造艺术形象的。
比如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斗笠舞”,万泉河边,黎族姑娘们手捧新编的斗笠,载歌载舞慰问红军。舞蹈音乐为一段合唱,主题音调源自黎族民歌《五指山歌》,音乐亲切热烈,在音乐声中,黎族姑娘们翩翩起舞,热情多姿;娘子军英姿飒爽,豪迈干练。音乐既表现了军民一家的鱼水深情,也塑造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欣赏舞蹈作品时,这三个因素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不能孤立地从某一个方面去欣赏。总之,舞蹈欣赏并不神秘难解,多了解学习、熟悉了舞蹈,自然会逐步提高舞蹈欣赏的水平。《文心雕龙》有言:“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一个人“晓声”和“识器”的欣赏本事,来自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对于优秀的舞蹈作品,仅有很多欣赏,深入体会和理解,才能充分感受到舞蹈艺术散发出的艺术魅力,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前,刘清华.音乐与舞蹈[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隆荫培,徐尔充,欧建平.舞蹈知识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3]潘志涛.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4]冯双白.新中国舞蹈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5]田静.中国舞蹈名作赏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6]高彩荣等.芭蕾舞剧歌剧名曲精选[m].北京:蓝天出版社,.
[7]贾安林,金浩.中华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8]刘青弋.中外舞蹈精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9]赵铁春,田露.中国汉族民间舞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欧建平.外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1]袁禾.大学舞蹈鉴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黄小明.中外舞蹈鉴赏语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舞蹈赏析论文篇十一
昨晚,打开电视,忽然看见舞蹈《小城雨巷》,虽然舞蹈已经进行到中间部分,但我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屏住呼吸、凝神观看。这是我除在2007年春晚看过后,第二次看见这个舞蹈。只因这个舞蹈曾深深打动了我,记得当年自己看完晚会后,急忙写下了诗歌《舞春》。
《小城雨巷》夺冠,媒体使用了“年夜热点”、“不负众望”等字眼给以极高的评价,更有人认为《小城雨巷》堪比前年春晚的《千手不美观音》。
理当认可,在今年春晚的众多歌舞节目中,《小城雨巷》夺冠是当之无愧的。这是因为:场景安插带来诗情画意。3d动画建造的布景年夜屏幕上,独具江南特色的徽派建筑秦淮夫子庙风光,漂移的粉墙黛瓦青石小桥,配膳缦阍蒙的细雨,美丽的绸伞,淡雅美丽清白与藕荷相间的丝质旗袍,把人们带入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联想。此其一。
其二,音乐极富激情默示力。悠扬的丝竹声,一唱三叹,娓娓道来,悦耳心弦;空灵的旋律陪衬了艺术空气,增强了舞蹈的激情色彩,传神地默示了江南水乡的清爽秀丽。
其三,舞蹈气概具有极强传染力。20位姑娘,手持绸伞,在迷蒙雨丝中如斯起舞,游玩穿行,步态轻盈统一,舞姿同步超脱,甚至每把伞伸出来的高度、角度都一致,既浮现出演员的内在涵养和理解力,也浮现了整个舞蹈的内与外、神与形统一,透射收支道之美、精神气质之美。
其四,舞蹈具有文学意境。《小城雨巷》美丽而富有梦幻的默示力,让人发生文学联想:想到戴望舒的诗《雨巷》,想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句,想到长桥送此外祝英台,想到孤山解囊的苏小小,年夜中品味到久违的诗情和传统文化的内在。
作为综合性艺术,舞蹈《小城雨巷》真是“人美、景美、意境美”,无愧美的化身。这就难怪,春晚表演这个节目时,现场悄无声息,没有看小品、相声表演时的笑声和掌声;也难怪,年夜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看这个节目都面前一亮。《小城雨巷》夺冠,实至名归。
可是,《小城雨巷》也出缺憾:一是服装设计不太撼萍玻穿旗袍打绸伞与清爽纯净的舞蹈空气尤其显得不撼萍玻有人攻讦称,《小城雨巷》的舞蹈表演,“把江南的小家碧玉编成了年夜腿舞,弄得风尘味儿实足”。话虽很重,却并非没有事理。即便艺术加工,花枝招展穿旗袍也非与澹泊秀气适宜的服装。况且,穿旗袍跳舞,露出经练功而尤显粗壮的年夜腿,也确实破损了江南女子身段姣好的小家碧玉形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败笔。
二是炒冷饭,贫窭立异。虽然,《小城雨巷》在舞蹈编排、美术设计和音乐创作上都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但《小城雨巷》是几年前的作品,曾在中国舞蹈“荷花奖”等公家关注的电视表演勾当中多次露脸。在良多不美观众眼里,《小城雨巷》是一再表演的节目,贫窭新奇感,虽然场景安插、演员队形、服装道具、舞蹈动作也有所调整,但整个节目并非始创。这虽非节目自己的问题,但在晚会表演中艺术评价必打折扣。
正因为如斯,我觉得与昔时的《千手不美观音》所浮现出的对真善美和艺术完美至极的追求对比,《小城雨巷》还存在一点差距。但瑕不掩瑜,《小城雨巷》仍是堪称中国现代舞蹈的经典之作。
它再一次告诉我们,唯“真、善、美”的艺术,才能震撼人心;唯尊敬传统文化的艺术,才更轻易获得认同。2005年春晚因《千手不美观音》而经典,2007年春晚因《小城雨巷》而添诗意。
舞蹈赏析论文篇十二
摘要:
近些年来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已经被相关院校列为特色专业,并且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根据社会调查显示,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日渐增多,学校和家长逐渐增强对学生艺术的培养,并且艺考资料也显示近些年来舞蹈专业的艺考生比例在不断的升高。目前,舞蹈在很多普通高校已经成为一门系统的专业,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是许多学校在对学生的日常训练中往往忽视了很多关键性问题,尤其是舞蹈表现力,笔者主要针对此刻舞蹈专业表现力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提议。
关键词:
一、引言。
舞蹈是一门形体艺术,在动作的表现上不仅仅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并且也是内心境感的充分表达。[1]舞蹈也是一种表演形式的艺术,观众在进行舞蹈欣赏的过程中会加入自我的生活中的感悟和理解。舞蹈表达着舞者的精神世界,经过自我的专业性动作和一些创新风格的融合,引起观众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人才的要求开始产生多样化的特征,普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逐渐开始真正的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不仅仅仅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全面发展。那么在舞蹈的过程中就会涉及一个深刻的问题:舞蹈表现力。
二、舞蹈表现力的深刻内涵。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能够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能够从本质上打动人的内心世界。舞者主要是经过自我的肢体语言与观众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将自我的感情世界传达给观众。当年的“千手观音”引起了观看者的震撼,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效果是因为舞者的舞蹈表现力。相对于普通高校的舞蹈学生而言,仅仅具备基础的舞蹈动作是绝对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具备细腻的情感,然后与自我的舞蹈动作相结合将情感表达给观看者,仅有这样舞蹈才会成为真正的艺术品。总而言之,根据相关学者的阐述舞蹈表现力分析能够这样来解释:首先,基本形体动作构成了舞蹈的基本模式,可是舞者必须要从情感的角度出发,运用相应的舞蹈技巧将自我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传递给观众,真正的将自我和舞蹈融合为一体,让观众从舞者的动作和情感中能够看出表演者的欢乐、喜悦与忧伤,让观众从舞者的动作、神态、表情中体会细腻的情感世界,从而产生共鸣。
三、舞蹈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一)传达精神内涵的重要途径。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不仅仅仅是为了愉悦观众或者给观看者必须的审美享受,更重要的是经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和相应的神态来传达该舞蹈的精神内涵。[2]同样的舞蹈作品不一样的表演者会诠释出不一样的风格,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不仅仅在舞蹈的编排上独具创新,并且最为重要的是舞蹈者会传达出舞蹈的精神内涵,这才是舞蹈真正的魅力所在,仅有将精神层面的的文化内涵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二)评价舞蹈演员的重要标准。
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仅有单纯的舞蹈基本功是远远不够的,也不是看舞蹈的难度系数到达了多少,而是看重舞者是否具备很强的舞蹈表现力。舞蹈是由一个个舞蹈动作组成的,可是这些都只是机械的肢体语言,舞蹈动作要想到达艺术语言的层面,就需要舞者具备较强的误导表现力。
四、普通高校增强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措施。
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与普通的文化课知识学习不一样,舞蹈专业的学习具有必须的特殊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也在与时俱进,素质教育被提上日程。传统的舞蹈教育也属于“填鸭式”教学,授课教师知识根据传统的教学习惯进行舞蹈知识的传播,这在很多程度上就损害了学生自我的创造本事,并且很多的教师片面追求舞蹈技巧,导致的是舞蹈表演毫无新意而言,很难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针对以上种种现存的实际问题,我们提倡教师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身体发展的特质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差异进行不一样程度的改善。一方面教师要进行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有一个扎实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要求学生不断地观察生活并且热爱生活,仅有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会具有生活张力。[3]课下教师要与学生进取的沟通和交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提议,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改善。
学校也能够增加一些舞蹈比赛或者不一样形式的舞蹈演出,让每一个舞蹈专业的学生都充分的参与进来,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会加强对舞蹈的创造性。也能够实行舞蹈学习小组,同学之间充分发挥自我的创新本事进行舞蹈再创造,一方面加深了对舞蹈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与同学之间的友谊。
五、结语。
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普通高校应当注重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经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行之有效的手段加深学生对舞蹈的创新,不断的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的落到实处。所以,舞蹈表现力是提高学生舞蹈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只掌握单纯的舞蹈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的加深自我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要注重自我表现力的培养。学生和教师都应当从舞蹈动作、眼神、舞台表现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提升,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普通高校的舞蹈专业会有一个更加光明的前景。
舞蹈赏析论文篇十三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情感表达,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我近期参加了一场舞蹈赏析活动,深深体会到了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与读者们一起赏析舞蹈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
在舞蹈赏析的过程中,我注重表演者的技巧和专注力。无论是热情四溢的街舞,还是优雅迷人的古典芭蕾舞,我都能感受到舞者们的激情和付出,他们通过肢体语言传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理念。舞蹈是一种默契的交流方式,观众和舞者之间能够产生无声的情感共鸣。不仅如此,观众还能通过舞蹈的音乐、舞台道具和服装等细节,更加深入地了解舞蹈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舞蹈赏析不仅仅是静静地坐在观众席上,而是通过自己对舞蹈作品的理解和感知,深入感受其中的内涵和情感。在赏析一场古典芭蕾舞剧时,我注意到舞者们优雅流畅的动作背后所展现的是他们对于生活、爱情以及人性等问题的理解。通过观看舞蹈演员们的精湛技巧和情感表达,我仿佛也能够感受到他们身上所流淌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这样深度的感受,我对舞蹈艺术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和欣赏。
第四段:舞蹈赏析的启发与感悟。
舞蹈赏析不仅能让人得到欣赏艺术的快乐,更能帮助我们思考人生的问题,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理念。通过观看一场街舞赛事,我看到了年轻舞者们对于梦想的执着追求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他们在舞台上奋力表演,展示出自己的技巧和独特的创意。这激励了我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不断努力和坚持。舞蹈赏析还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审视问题,理解多样性和包容性,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第五段:舞蹈赏析的价值和意义。
舞蹈赏析不仅对于个人的艺术修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更是对文化艺术的传承和推广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参观舞蹈演出和参与舞蹈赏析活动,观众们能够深入了解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和表演技巧。同时,舞蹈赏析也促进了不同地区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带动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舞蹈赏析还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人们的审美价值观和情感品味。
通过这次舞蹈赏析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舞蹈不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艺术语言,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和思考。通过深入的感受和体验,我在舞蹈赏析中感悟到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舞蹈不仅能够传递情感,还能够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的问题,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因此,我坚信舞蹈赏析在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舞蹈赏析论文篇十四
摘要:
艺术表现力是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感染力,是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和灵魂所在。舞蹈作为一种源自自然、来自人类灵魂深处情感的生动肢体表达,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是经过舞者而传达给观众的,使观众受到触动,从而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这对从事舞蹈专业学习的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艺术实践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探讨艺术实践对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
艺术实践;舞蹈;艺术表现力。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走出课堂,从社会这个广阔的舞台不断汲取舞蹈艺术灵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地理解知识,主动重组和重建自我的知识体系,让学习充满乐趣,这是每一名学生和教育者期望看到的。艺术实践正是舞蹈专业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吸纳的一种转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发掘学生的潜力,对培养舞蹈专业的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及综合本事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舞蹈艺术实践的定义及内涵。
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一书中,称舞蹈专业的艺术实践就是舞蹈实习,他认为舞蹈实习包括了舞蹈表演、编导、教学、写作等,舞蹈表演专业的实习主要是舞台表演,侧重学生舞台表演本事的锻炼。舞蹈教育专业实习的资料包括模拟教学、实际教学和论文。作者认为,舞蹈作为一门集音乐美、形体美、服装美、舞美设计等多项艺术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以其高雅时尚的艺术品位和凝聚着中华文化的翩翩风韵,无论是生动活泼的舞台演出、还是严谨科学的教育教学、论文书写,对于从事舞蹈专业学习的学生来说都有着“感于外、发于心”的本质提高,是艺术表现力来源的沃土。
三、艺术实践对舞蹈专业学生艺术表现力的作用。
(一)舞蹈艺术实践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为艺术表现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舞蹈课和舞蹈实践活动(如舞蹈比赛)结合提高学生审美观舞蹈课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教学方式主要围绕讲解——训练——讲解进行,教师以主导地位的主角传授舞蹈基础知识,学生基本是被动理解者,周而复始,学生对舞蹈课学习的兴趣就会降低。为提高舞蹈课的教学质量,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舞蹈艺术实践比赛活动,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舞蹈实践比赛中去,注重学生对舞蹈知识的应用,体验、赏析和创造。要强调艺术实践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它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也是对舞蹈课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检验,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注重舞蹈课和艺术实践比赛活动的相结合,为给学生供给艺术实践的机会,经常参加艺术实践比赛活动的学生同没有参加艺术实践比赛的学生相比,他们之间是有必须差距的。所以,经过必须的舞蹈知识学习后,要安排和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比赛活动,把理性认识上升为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舞蹈知识更广泛的学习兴趣,到达培养舞蹈艺术表现力的目的。
(二)舞蹈艺术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模仿力,进而提高其艺术表现力。
舞蹈是一门不仅仅注重形式美,同样还十分注重思想情感内涵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讲,舞蹈美不是一般的人体动态美。而是一种饱含诗情,富于乐感的人体动态美。学生在舞蹈艺术实践中经过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创造性模仿,能够提高其表现力,如挤奶舞就取源于劳动,它是模仿牧民给牛羊挤奶的动作来表现人民的智慧、劳动的美。经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如“三下乡”、“舞蹈采风”等方式,学生缩短了舞蹈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逐渐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作者认为,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态的反映,它属于上层建筑,“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艺术的再现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离开了人类社会生活,离开了劳动实践,也就没有舞蹈艺术,在文字记载的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各个不一样的历史时代,有过各种不一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资料,舞蹈艺术正是在这些多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资料的基础上,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时代的印迹,从无到有,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资料、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不仅仅能够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演和创作灵感,从而提高舞蹈的艺术表现力。
舞蹈实践包括舞蹈创作和舞蹈表演,而这两者都经历着从客观现象到主观意象再到舞蹈形象这二种时空状态的两度转化过程。从素材到舞蹈艺术的转化就是创造过程。舞蹈艺术源于生活。人们在生活中会有很多感悟,但表达不清楚,而创造本领的前提就在于发现、升华,例如,讲解舞蹈《小金鱼》时,我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观察鱼的形态、觅食、嬉戏的全过程,并要求低年级学生设计一组舞蹈造型动作。学生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想象出的肢体动作也十分丰富,有身体的扭动、面部表情的夸张表演、手部动作的配合,十分具有创造力也十分可爱,回到课堂再度讲解《小金鱼》时,学生情不自禁的发出了“原先是这样”的感慨,学习效果十分好。对于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参加辽宁电视台春节晚会演出、电视台“双拥晚会”、去日本昭和大学演出、去法国演出等一系列艺术实践活动,不仅仅能够开阔学生眼界、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创作、艺术表现力等多种本事,从而是各种艺术实践成为了舞蹈艺术表现力的“活化剂”,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在自我的舞蹈艺术专业上发挥创造力。
四、艺术实践是艺术表现力的沃土,需要教育者不断探索艺术实践的新途径。
学生的舞蹈感受力和艺术表现力,是学生的外部形态动作和内部情态动作的综合培养。只要教育者努力探寻舞蹈教育的发展趋势、发展规律和发展途径,创造性的开展艺术实践活动,那么,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外部舞蹈动作与内心境感语言的技能,来进一步创编舞蹈动作,发挥其表演才能,并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美的创造本事就不在是一句空话。艺术实践,对于每一位教育者来说,不仅仅仅是单纯的“演出”、“表演”;更应当是“教和学”的完美统一,是学生主动吸纳知识过程,更是“教学实践”、“舞台实践”、“创作实践”的沃土,每一位教育者都应当开拓思路,创造性的开展艺术实践活动,使舞蹈教育、教学告别“机械化”的操练,让学习充满乐趣,到达教育的最佳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236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