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学本课堂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8:49:13
追问学本课堂范文(17篇)
时间:2023-11-19 08:49:13     小编:曼珠

总结是对过去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可以帮助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有效的时间管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典型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追问学本课堂篇一

10月22日,我有幸在第一小学观摩了3节语文优质课,可谓感触良多。三位老师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高超的专业素质,深厚的教学功底,令我佩服。他们在课堂的引导、调动学生学习气氛以及个人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对教材的处理及课堂驾驭能力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王文炎老师的.课堂,整堂课始终保持着自信的笑容,对学生循循善诱,语言严谨而不失关切,鼓励无处不在。学生积极参与,充分的表达,课堂气氛宽松、民主、和谐。可见这是多年教学历练出的经验。这一点是我们需要多学习的地方。

方小松老师的习作指导课,更是凸显了深厚的教学功底。这堂课,方老师首先教学生学会观察画面,再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漫画的理解,弄清习作主题。课件出示生活中与画面相关的种种现象,让孩子们展开联想,并总结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类似现象,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时间,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写作素材,然后总结写法。让孩子们轻松作文,写下真实的感受,变枯燥乏味的作文为兴趣主动地写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创新能力。

听完这几节课,我深深感受到身为教学一线语文老师的我们,应注重锤炼语文功底,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不负众望的好老师。同时要学会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总之,通过这几节观摩课,使我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要加强学习,要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指导自己的实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教好每一名学生。

追问学本课堂篇二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职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目前中职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教师讲得多,多而杂,多而全,一讲到底;出现满堂灌的现象;教学刻板;教师照本宣科,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师讲课杂乱无章,没有重点难点。实践证明“注入式”教学方法无法实现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对此,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巧妙地提出问题,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实现培养目标。

追问学本课堂篇三

根据目前中职学生来源基础差且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不能“一刀切”、“一个模式”,而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有区别地制订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促使每个学生在最合适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处理好“吃不饱”和“吃不消”的关系。

追问学本课堂篇四

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重视发展智力。增知识与长智慧,两者在教学中既相统一又相促进,基础知识教学是中职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目前中职生源基础差、素质低、基础知识不扎实的情况下,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决不能将传授基础知识教条化,而应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旺盛,具有创新发展能力,教师应利用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促使学生在吸收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追问学本课堂篇五

从以教材来传授知识转变为在教好教材的基础上,渗透新技术、新工艺等内容,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学观念,处理好现行教材和科技信息发展的关系目前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不统一,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不能适应教学的要求。中职课堂教学既不能脱离教材,但也不能照本宣科,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中职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我,在教学中不断地渗透新技术、新工艺等内容,让学生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科技信息,为培养创造型人才奠定基础,处理好现行教材和科技信息发展的关系。

追问学本课堂篇六

追问1“表现”还是“思维”

回顾“奠基期”的课改,一些薄弱学校向传统课堂挑战,以“小组合作”与“学生展示”为特征,创生了不少“方法模式”,学生的表达力与表现力有了质的变化,“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学生”,改变了传统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

然而,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先期课改存在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许多学校看似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却仍然没有解决学生学习不投入的问题——参与讨论展示的永远是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学生依然是课堂的旁观者。

此外,许多课堂过于追求“表现”,学生展示时载歌载舞、精彩纷呈,但展示的内容却浮于表面,缺乏深入的思考,更缺乏思维层面的深度发掘。这样的课堂,仅仅是表面繁荣,热闹过后学生收获不多。

为了让课堂从浅层走向深层,我们迫切需要突破现有观念,寻找新方法,创生深度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课堂为什么而改,课堂应该更加注重什么?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曾说,“学会多听别人意见,考虑各方看法,协力实现梦想”,“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独立思考”;在世界各国教育目标中,最为一致,也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由此可见,课堂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改革课堂教学,必须找准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追根溯源,才能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向、选用科学的改革策略。如果只是把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归结于教育体制、应试需要、教学方式,则不可能解决根本性问题。

诚然,表现是思维的外化,我们无须怀疑表现的价值,也不能排斥课堂活动的形式创新,但“表现源于思维,内容决定形式”,二者不可偏颇。因此,从聚焦学生“表现力”到关注学生“思维力”,实现“表现与思维有机结合,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这是深度课改必须迈过的一道门槛。

追问2“输入”还是“产出”

学习是“知识输入”还是“思维产出”?这是一个从根本上动摇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的许多问题,比如厌学、精神不振等,都是由于学生没有看到自己的力量与才能所造成的。学生学习的最大苦恼,是看不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如何解决学生“看不到学习成果而厌学”这一难题呢?解决这一难题可以逆向思考,以“产出”为导向,组织课堂活动、搭建交往平台。何谓“产出导向”?“产出导向”即由学习产品(创作作品、实验报告、解决方案……)为固着点组织教学行动,让学生在搜集、探究、展示、反馈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启迪思维、提升智慧、养育人格,并通过获得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让学习者体验到知识收获的成就感与解决问题的实践智慧。

传统教学把知识看成定论,把学习看成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学习就是要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在以后需要的时候提取应用,这种“输入观”导致了教学的简单化倾向,并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后果。

与“输入观”不同,由苏格拉底“产婆术”引申出的学习“产出观”认为:只有学生“思维产出”的知识,才可能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教学的一个中心任务是产生新知识、新技能以及概念性框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把知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学识,并呈现出来。交往与沟通是教学的核心,但交往与沟通必须以产出成果为目标,否则课堂活动就难以保证有效。

产出即创造,产出即体验。以成果创造为引领,评价、分析、应用、理解、识记均在创造的统领之下,为创造所需而建构,这是本质意义上的课堂翻转。以产出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既可以让学生高效率地接受、内化现成的定论性知识,又可以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探求知识、复演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与预见未知的能力。

“输入观”的最大不足,是难以回答“学生是否已经发生了学习”,因为输入的知识难以外化,教师只能通过抽取一些知识进行验证,这就是应试难以割舍的重要因素;“产出观”可有效地改善这一不足,因为“产出观”强调思维外化,形成显性或隐性的学习产品,这为明确“学习是否已经发生”与衡量“学习成果是否有效”提供了可能。

学生的思维产品至少应该分为内隐与外显两种形式,外显产品可以通过口头、文本、肢体语言表达,内隐产品如智慧、情感、价值观虽难以外显,但也能够以产品形式植入学生的思维体系之中。

传统的学习产出主要包括平时作业与试卷,用这种单一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有失偏颇,而且会使学生普遍缺乏成就感。因此,深度改革需要以产出为导向,改变传统课堂中单一僵化的模式,“让作业作品化”,使学生在创造与体验中成功学习、主动发展。

追问3“组合”还是“颠覆”

毋庸讳言,先期的成功典型基本来自薄弱的农村学校,如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这些学校“穷则思变”、“破釜沉舟”,以课堂为突破口,强力限制教师的授课时间,“把课堂还给学生”、“砸掉讲台闹革命”,从而推动学校层面的深化改革。

这些典型学校的共同特征:一是师资薄弱,困难重重,学校陷入“生存危机”;二是校长强势,雷厉风行,敢于“壮士断腕”;三是模式统一,强制执行,改革方式“疾风暴雨”。可见,先期改革基本属于“颠覆性突破”。

然而,相对于“为救亡而改革”的典型来说,大部分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较好,学校发展稳中有升,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认可,并没有生存危机。如果单纯模仿上述学校经验,采取“颠覆式改革”,势必带来风险。

在课堂教学进入深度改革阶段后,走“组合性突破”的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组合性突破”需要循序渐进、组合优化。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切地盼望出成效、成正果,能够“立竿见影”,缺乏期待与从容。其实,课改也是“慢的艺术”,不可能“不改则已,一改惊人”。“组合性突破”需要科学兼容、智慧施教。其实,传统教学中也有许多精华,比如注重传授系统知识、倡导启发式教学、利用“变式练习”培育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等。因此,对待传统教学应扬弃而不应抛弃,利用现代教学理论加以改造,把传统教学的特色与优势发扬光大。

“组合性突破”需要借鉴创新、继承发展。对于先期课改经验,既不能“比照葫芦画瓢”,只顾形式不得实质,也不能“不加分析地批判”。只有不断超越,才能走向卓越。深度改革应该善于汲取先期课改的一切营养,扬长避短,“借鉴而不盲从,创新而不越轨”,让课堂教学改革走向健康的发展道路。

深度改革的路径选择:优化组合——集“传统”与“改革”之长,提炼校内外课堂“成功碎片”,建构具有民族特色与现代意识的本色课堂;教学平衡——师生双主体,教学两平衡,让两者有机统一;回归基础——追寻课堂基本元素,回归学生思维发展,遵循教学规律,不搞极端创新;志在高远——立足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力求让“生命活力”与“学习成绩”双赢。

追问4“展示”还是“反馈”

通过课堂展示,学生的表现力被激活,课堂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于是,展示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词,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是走进高效课堂的“金钥匙”。然而,也有人认为,展示会消耗大量的课堂时间,应该寻求一种实现课堂生命活力与教学质量双赢的策略。

其实,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展示之前的准备与展示之后的反馈上,展示如同扁担,挑起备学与反馈这两种学习活动。因此,更深度的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把聚焦点从展示转移到反馈上。

理由如下:课堂倡导对话,没有反馈就难以形成对话。展示强调的是展现、显示,未强调互动特质;反馈则是在沟通过程中信息接收者向信息发出者的回应。一个完整的沟通过程既包括信息发出者的表达与信息接收者的倾听,还包括信息接收者对信息发出者的反馈。

思维对话有两个层次,低层次的思维对话是“对话、共享”,实质是信息的呈现与简单交流;高层次的思维对话是碰撞、共建,实质是思维互动与智慧共生。展示是引发对话的一种方式,而交互式反馈则是深度对话不可或缺的元素。

真正体现课堂生命活力的教学活动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充满思维碰撞式的对话、生成精彩观念等思维产品。围绕问题而展开的交互式反馈则为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搭建了互动平台。

交互式反馈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英国教育家伊恩·史密斯指出:“反馈被称为‘学习的生命线’、‘冠军的早餐’。”他认为,给学生高质量的反馈是教师的核心职责之一,也是学习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

可以说,改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提高反馈质量,具有补充、完善、修正、扩展、提升等不同性质的交互式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问题的再思考、对内容的再丰富、对知识的再加工、对过程的再论证……最好的参与是思维参与,最好的对话是思维对话,唯有此,课堂品质方能提升。

可见,交互式反馈有利于实现“课堂生命活力与教学质量的双提升”,能有效地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难题。

追问5“模式”还是“要素”

课堂教学模式一般要具有以下要素:所依据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所运用的教学策略、教学实施的基本程序、教学评价的标准与方式,等等。

显然,把某种教学策略的发现、教学流程的确立理解为建构一种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夸大其词、以偏概全的做法。那么,课堂教学需不需要模式?这是一个长久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

模式可“求”而不可“贪”。模式的建立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对于外来经验,不能“拿来主义”,而是应该结合校情,创生实践智慧。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追寻教学规律、回归教育本质。因此,我们应该抛弃建构“速生模式”的幻想,跳出改造“流程与环节”的窠臼,挖掘模式之后的基本要素,从“轰轰烈烈的改革”走向“静悄悄的革命”。如果深度研究课堂,我们会发现,问题、活动、评价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可以称为课堂教学的“三块基石”。没有“三块基石”,课堂教学就无从实施,教学组织、教学过程也都成了空中楼阁。

问题、活动、评价指向课堂学习“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好”,三者结合才能实现课堂高效。课堂活动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课堂中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问题。问题解决得怎么样?教学活动是否有意义、有价值?这就需要评价作支撑。有此三者,课堂教学才能形成一体,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教学思想才能得以贯彻。

问题是成功学习的本源,活动是有效学习的基点,评价是智慧学习的保障。立足课堂“三块基石”,教学设计就有了依托。教师需要发掘学习问题,将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养育人格;此外,教师还要科学有效地运用评价,调控并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保障课堂目标有效达成。

设计优质问题,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是挑战;学习活动设计,是许多课堂的一大不足;用好课堂评价,又被称为世界性教学难题。如果改革能够突破这三大难题,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价值意义,同时也能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搭建发展平台。

追问6“解惑”还是“激辩”

问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问题设计,为学生学习提供优质问题。

问题设计应立足“消解疑难、呈现知识”,还是“激发冲突、引导思辨”呢?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策略问题,而是涉及思维行为习惯的问题。“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是点燃学生的思维火把,而不是浇灭学生的思维火花。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惹事”,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产出成果而不是复原结论。可见,优质问题的基本特征应该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思维碰撞”。教师应该如何设计优质问题呢?一般说来,高层次思维问题易激发思维碰撞,低层次思维问题不利于引发思维碰撞;批判性思维问题易激发思维碰撞,再现性思维问题不利于引发思维碰撞。

因此,教师的问题设计——应面向高层次思维。低层次思维问题是指“知识、理解、运用层次的问题”,如记忆性的“什么时间、是谁”,描述性的“这道题运用了什么原理”,运用性的“50元钱能买几张8元钱的电影票”,等等。高层次思维是指“分析、综合、评价类的问题”,如对比性的“植物和动物的异同点”,创造性的“给某某写200字颁奖词”,判断性的“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够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少”,等等。低层次思维较为肤浅,容易让学生产生思维惰性,而高层次思维需要“与自我对话”并“冲破自我”,利于学生深度思考。

应面向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让学生自己去伪存真、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一般的课堂提问如“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这个段落的关键句是什么”,都属于再现性思维,而批判性思维的提问类似“为什么提出这个观点”、“推导过程合乎逻辑吗”、“这些论据可信度高吗”,等等。这种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质疑推理、评估材料,比起阅读句子、标注重点、总结观点,更利于学生突破思维模式,创造性地接受并建构知识。

优质问题是教学目标的转化,是教学内容的提炼,是学习评价的依据。优质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黏和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教师要设计出优质问题,首先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变“解惑”为“思辨”,变“消事”为“惹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让学生“真动脑、动真脑”,在高层次思维问题解决中发展低层次思维,而不是在低层次思维问题解决中积累高层次思维。

当然,课堂中的优质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教师预设,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问题设计,或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这种做法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在操作上,可以设定这样的评价标准:没有学生发问的课算不上好课,“答必正确”的课不是真正的好课,把学生教得“提不出问题”的课也不能算是好课。变“消灭问题”的课堂为“暴露思维”的课堂,变“师问生答”的教学为“共同设问”的教学,这应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

追问7“分散”还是“整体”

许多教师的课堂活动设计都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重视教、轻视学,教师想的是“如何教”而不顾“如何学”;二数分随意,教师在课堂上常常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并没有在课前精心设计;三是学习活动琐碎,缺乏整体意识。

其实,活动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忽视学习活动,课堂缺乏生命活力;而另外一些课堂活动偏离了学习本质,又导致了形式主义的出现。那么,应该如何设计课堂学习活动呢?我认为,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至少应该包含“活动任务、组织形式、活动方法”3个要素。比如,“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皇帝的新装》”这一学习活动,学习任务是“朗读《皇帝的新装》”,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方法是“分角色朗读”。在此基础上,学生明确了“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就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深度学习的活动之中。

优质活动应该是“主题活动”,即针对一个具体的主题或主问题,有计划、分步骤、递进式展开的学习活动,要明确阶段内容、实施方式以及评价建议。

好的活动设计,一是从低到高具有层次性,可以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利于解决问题;二是符合探究式教学的程序,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支架”支持下,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发现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三是体现了“做中学”的原则,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亲力亲为,能体验到知识建构的快乐。

主题化活动是体系化学习的基本要求,需要把教学内容蕴含于整体的活动设计之中。课堂教学应该“低起点、小台阶、大容量、快节奏”,仅仅为了突破重点、难点而设计的一些分散、琐碎的小活动,容易导致学习碎片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追问8“外在”还是“嵌入”

在一个学习任务开始前,学生应该清楚他们将要学什么,以及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已经学会了。付出就要得到回报,这是人之常情,学生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的努力得不到及时回报,即无法得知“我学会了吗”,就容易产生挫败感,甚至会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让我们先看看常见的三种评价形式:一种是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打分或对错),一种是以学生表现为依据的小组量化评价(捆绑式评价),另一种就是嵌入教学过程的教师口语评价。

这三种评价各有优势,但也问题明显:结果性评价是“事后诸葛亮”,小组量化评价经常“扰乱课堂对话”,教师口语评价又“过分随意”,难以做到“严谨、准确、科学”。

更重要的是,这些评价严格意义上都是外在的,学生个体往往被排除在评价之外,很难指导学生自我反馈、改善学习。“如果一种评价,总是很关注获奖、贴星、排名,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想方设法得到最好的评价,而不是思考如何学得更好。或者,他们也可能得过且过,逃避困难的学习任务。更糟的是,他们干脆就放弃学习以逃避这种评价带来的伤害”。有没有一种真正嵌入学习过程且对学生来说是内在的评价反馈方法呢?有,这就是交互反馈与嵌入评价。嵌入评价是与学习同时发生的评价,将评价融合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评价不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载体。

这种嵌入评价实现了“学习力”的可视化,能够让每一个学生明确自己的问题解决水平,也能够指导学生完成自我评价、自我反馈,极大地改善了学生处于被评价地位的消极影响。

这种评价具有“导向性”作用,暗含问题解决要求,可引领各层次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质量,起到了“以评价引领学习”的效果。不仅如此,嵌入评价还能为解决“一放就乱”以及“教书育人两张皮”的难题提供支持。

例如,组织一场辩论活动,教师可以先提供评价量规:观点与他人不同加1分;列举理由准确,每条加1分;能发现别人漏洞并进行适当辩驳加2分;能有理有据地对话辩驳加2分。

在这种评价量规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敢于表达、敢于质疑,有理有据地论述观点,还会注意倾听、搜集、处理对方的发言信息。这样的评价既保证了辩论的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与交往礼仪,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很有意义。

追问9“扬弃”还是“抛弃”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围绕导学案的存与废也出现了对立的意见。有人认为,导学案限制了学生的自由,让学生成为新傀儡,导致课堂同质化,应该退出课堂;也有人认为,导学案可以有效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教师集体备课的载体,应该发扬光大。那么,导学案还有没有保留的必要呢?我认为,许多学校的导学案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试题化倾向严重;“课后练”变成了“课前练”;栏目众多、内容繁杂,不注重学习活动设计;“学生围绕学案学,教师围绕学案教”,削弱了课堂生成,限制了学生思维发展;等等。

不过,导学案也有不少优势:取代了原有的教辅、学辅,实现了学校对学生课内外作业的可控化;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出导教、导学的作用,引导学生有序推进学习活动;改善了教学的随意化问题,为校本教研搭建了平台;等等。

其实,类似导学案的课程资源载体还有许多,比如“工作纸”“任务单”等。导学案是一种学习工具,其价值与多媒体课件、平板电脑一样,只有设计与使用是否合理之说,不应有“存废之争”。

如果我们能正确定位,导学案就能发挥帮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反之,如果滥用,就会成为课堂学习的“绊脚石”。因此,我的观点是:导学案要扬弃不要抛弃,要用长避短、优化改进、寻求突破。

我建议,可以把导学案改造成学生的“学习支架”与思维的“产出媒介”,让其具备以下特点:

凸显思维特征。思维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导学案可以设立“思维导引”“思维碰撞”“思维迁移”“思维导图”等栏目,引导师生把课堂学习重点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上。

促进师生发展。导学案应该紧扣“问题设计”“活动设计”“评价设计”,让学生明确课堂上“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促进教师整合课程,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

引领学生学习。导学案是学生课堂活动的路线图,要围绕主问题从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进行探索,最后完成整体知识结构。同时,导学案还要给予学生资源性支持、方法性帮助,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支架”。

面向多元发展。简洁、实用、多元是导学案的发展追求,教师设计时应该取消形式、栏目限制,变为“个性化产品”。教师个体或团队应该自我创作导学案,不要再由学校统一要求并使用。

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使用导学案要在继承中发展、在扬弃中创新,给学生适时、适当、适量的支持与帮助,让课堂教学重新焕发青春。

追问10“粗放”还是“精细”

如何提高小组学习的质量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摆脱“知识中心”的窠臼,从育人角度思考小组学习的价值。对学生来说,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应该学会遵守规则,“规则即育人”;其次,要学会表达、倾听、总结、评价等技巧,“表现即创造”。

“有心就有教育”。解决小组学习的困难,除了必须转变观念,还需用心磨炼。从组织方面讲,小组学习要比个体学习复杂得多,需要师生都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而技能培养与知识学习不同,只有“学而时习之”,才能熟能生巧,“不敢用、不愿用”就无法“运用之妙,存乎于心”,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阶段,教师要“瞄准”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研究,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更加精细化。事实上,如果我们能够把研究细化、深化,就能找到一些好方法。

以小组活动为例,可以分为“小组竞争、小组论辩、小组协作、小组交流、小组讨论”等类型。小组竞争是有输赢的比赛,小组论辩是有组织的辩论,小组协作是有分工的做事,小组交流是有成果的分享,小组讨论是无成果的磋商。许多教师诟病的“低效、杂乱”,主要指小组讨论,而其他任务类别的小组学习则效果较好。

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要解决“缺乏培训、缺乏规则、缺乏组织”等问题,只要教师潜心研究、精心设计、用心操作,就一定能找到“破障”的智慧。

围绕高效课堂发展趋势,我想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第一,虽然要“打造高效课堂”,但我们也不能说高效课堂就是包打天下的课改范式——这里需要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即高效课堂到底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还是通往教育目标的工具?多年来,围绕课堂教学改革涌现出许多模式,包括整体性课堂教学改革模式,也包括单个学科的模式。改革中,这些模式都会和每所学校的实际、教师的驾驭能力、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结合。我认为,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问题都是解决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其中的关键是制定一个规范化的流程。

第二,高效课堂面临的问题其实和我们厘清这个关系也是相关的。因为我们要让教师接受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去推进,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价值认同。现实中,一些校长比较认同某种课改模式并在全校推行,但教师的认同度不高——这时候需要我们反思,学成功的课改经验到底要学什么?他们成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想是整个学校学教文化体系的建设,而不单单是课堂模式的单一变革。所以许多学校课改推行不下去,问题就出在适合学校的文化体系没有建立起来,脱离了学校的管理,脱离了课改整体性的构建去谈课堂教学,不可能真正成功。

第三,未来高效课堂发展的趋势,一是将更加关注学校文化建构的问题,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必须要有整体价值观的导向;二是将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科学化的问题,现在的教学已经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虽然学生的学守注的重点,但如何处理好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在操作层面上还存在困难,因为传统的教师已经习惯了用自己丰富储备的知识体系来教学生,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今天的课堂上并没有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同时,高效课堂也不能脱离课程谈课堂。教学离不开课程,课程改革必须是一个完整的链条,所以未来需要在课程实施的背景下谈教学,并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

追问学本课堂篇七

教育是在师生互动基础上,教育工作者对被教育者全面施加影响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师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互动,即师生共同参与教育。因为只有当教育的教学指向与学生的学习动机趋于一致时,才能达到最经济、快捷的教育效果。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教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教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在中职学校中,和谐的师生关系越来越显得重要。因此,教师应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追问学本课堂篇八

课堂教学中,语言和粉笔是必不可少的。讲课的艺术表现在语言,语言的幽默动人、和谐自然,可以诱发、感悟学生,使师生产生共鸣;粉笔是板书工具,好的板书是无声的语言,起到良好的效果。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工具、教学设备、教学手段不断更新,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的先进教学手段的推广应用,使课堂教学更具体、直观、鲜明、形象,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中职课堂教学既不能脱离传统的粉笔和语言,又不能没有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师应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追问学本课堂篇九

在教学过程中,45分钟的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充分利用,发挥其应有的教学效果。但根据目前中职学生的特点和中职教学的培养目标,重视开展第二课堂也是十分必要的,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二课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学生除了在课堂中学习之外,还应在第二课堂中学习,在网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社会中体验,通过各种渠道,吸取知识,增长才干。中职课堂教学应是开放式的教学,教师应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追问学本课堂篇十

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职课堂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师资培训,让教师接受现代化的教育,鼓励教师兼职,鼓励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为课堂教学积累经验,彻底改变教师知识单一、操作技能低下的情况,改变不能很好地将传授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结合起来的课堂教学结构,使中职教师成为“双师”及拥有更多专业资格证书的综合型教师,以更好地适应现代课堂的教学需求。

追问学本课堂篇十一

教学是师生双边的共同活动,教师是教学的主要方面,中职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业务理论水平,还要熟练多门专业技术操作,更要有积极细致的工作态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高,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在信息时代,由于网络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职学校的学生一方面接触社会面宽,获取知识渠道多,他们的优点是注重实际,思想活跃,独立思考,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但由于他们年龄较小,因而思想比较幼稚,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性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因此,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必须根据以上情况,有的放矢,变“讲堂”为“学堂”。抓住开发人脑,发展智能,熟练技能,建立以学生为主、自学为主、开发为主、动手为主的“四自”的课堂教学结构,变学生被动为主动,以发展智能、突出操作为重点;以启发、点拨、质疑、释疑、练习、掌握为手段;以开拓思维,发展创造型、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为核心;全面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职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追问学本课堂篇十二

作为一名大学生,每天面对的课堂时间是必不可少的。而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是每个学生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参加学学本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关于课堂学习的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以下将从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多样学习、及时复习和团队合作这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积极参与是有效课堂学习的关键。在学学本课堂上,老师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学生的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我意识到积极参与对于我个人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积极参与不仅能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能提高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领导力。

其次,课堂学习需要主动思考。只有主动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开展小组活动以及解答问题等形式,我学会了用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力来分析问题。这种主动思考的习惯使我对某些知识点和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我还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己的学习有了更多自主性。

第三,多样学习方法是课堂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学学本课堂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多样学习方法的实用技巧。例如,通过参加课外讨论小组、利用互联网资源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模拟实验等形式,我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多样学习方法的运用使我的课堂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更能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

同时,及时复习是巩固课堂学习效果的必要步骤。在学学本课堂中,老师强调了课后复习的重要性,并提供了许多复习和巩固学习成果的机会。通过及时复习,我能够更好地巩固和理解所学知识,并有助于回顾、总结和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及时复习不仅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也有效地帮助我在考试前及时准备,提高了我的成绩。

最后,团队合作是课堂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在学学本课堂中,我们经常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合作,通过合作学习,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到的知识。团队合作不仅能够促进友谊,还能够培养参与者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与他人交流合作,我也更好地了解到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观点,从而开拓了自己的思维和知识视野。

总之,参加学学本课堂学习,我深刻认识到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多样学习、及时复习和团队合作对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性。这些经验和体会将伴随着我今后的学习生涯,帮助我更好地探索和实践。我相信,在坚持这些原则的指引下,我将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

追问学本课堂篇十三

认真查阅区有关“学本式课堂”的行动方案与有关文件,使我初步了解“学本式课堂”是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所进行的一种教学改革;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要体现学为中心的特点,要建构“先学后导、互助展评”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强调“当堂自学”“学然后导”、“活动展评”、“同伴助学”让课堂真正属于学生......细细研读感觉是否这与我们树人凤天小学推行的“321”教学模式不谋而合,与洋思学校提出的先学后教的教育思想异曲同工。从而让我们真切地认识到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学本式”教学的模式被更多的专家、领导、学校认同推行,而作为一线的教师注定将是改革的弄潮儿。如何实践,如何在课堂上操作?以前的教学彻底改变?还是合理改善有效利用?我一路实践着、困惑着。半学期来,从第一次观摩凤天老师的示范展示课和自己平时模仿实践,沿着“学生当堂自学---小组互学交流---全班汇报点评---教师归纳总结----课堂巩固检测”这样的模式教学,我看到了孩子在课堂上的自信与快乐,看到了部分孩子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然而课堂上的可变因素、时间的仓促、练习量的大量减少、练习课、复习课中的难以操作让我困惑、举步维艰。然而在一次学习中袁校长的一席话:课堂教学无论是先学后教、边学边教、先教后学,只要课堂上老师教的酣畅淋漓,学生学得小脸通红、小手高举、小嘴常开,这就是一堂好课。让我警醒:是啊,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模式是否一层不变、是否堂堂都如此、课课都适合呢?这又使我进入了新的思考。

上周三,回到树人聆听刘洪斌校长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的家长开放日一课,使我对学本式课堂教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刘校长课前把《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先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在教师引出课题,简单讲解介绍立体图形、面、棱、顶点概念后,放手让学生小组互学交流学案,然后在全班以小组形势汇报展示,自己板演完善板书。其余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补充完善,汇报交流中教师时时参与点拨。最后分层达标检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而教师则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刘校长的亲自实践与引领让我们与“学本式”教学有了零距离的接触,开始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然而学生的组织与汇报、课前导学案的研究与编写,课后分层达标检测的拟定与打印。这一切对老师的自身知识、教学技能与技巧要求更高,备课所需的时间更多,而我们平时的每一节课真能做到这一点吗?教学改革是为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而增加老师的负荷为目的吗?是否有二者都兼顾的两全之策呢?从课堂中,我们也感受到,当课堂交给学生去互学交流汇报时,40分钟时间是短暂而仓促的,学生的练习是没有真正落实的。

或许每一次的改革都需要阵痛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思辨与总结才会渐行渐远。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与探索,让自己真正走进学本式教学!

特色:以学生为核心的“271高效课堂”

昌乐二中始终坚持“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教育价值观,以“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为培养目标。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入先进管理理念,将人本管理、文本管理、目标管理有机结合,提出“学校的产品是服务”,明确了学校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学校教育服务质量。

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只有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素质教育才有意义。一直以来,昌乐二中在对课程、课标、教材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完善“271高效课堂”,实现了课堂个性化、学科化突破,育人水平进一步提高.所谓“271高效课堂”,就是把课堂时间划分为“2、7、1”三个部分:大约20%的时间,老师诠释学习目标,组织、引领、激励、点拨学生学习;大约70%的时间,学生分组合作,展示点评,质疑拓展;大约10%的时间,总结反刍,当堂检测。“271高效课堂”的主旨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

“271高效课堂”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小组建设和导学案编制为重点,营造自主、积极、合作、主动、创造的学习氛围,带给学生全新的生命体验,学生自信心、思维水平、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学习兴趣大幅提高。昌乐二中多年来中考、高考成绩名列山东省前茅。

追问学本课堂篇十四

《“学本式”课堂:走向卓越的教育改革行动》学习心得这个暑假非常有幸聆听了龚雄飞院长的“学本教学”专项讲座。短短一天的时间,我感觉自己在不断地成长,收获颇多。

龚院长通过结合自己数十年的教育教学与办学管理经验,理论联系实际,针对目前国内中小学校课堂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卓越课堂的一个模式,即先学后导、互助展评;三大特征,即先学、互助、展评;三中心,即学生中心、学习中心和体验中心的核心观念。给我们思想带来巨大共鸣的同时,也为我们下一步开展高效教学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参考。结合目前自己课堂教学实际,深入反思龚院长所提出的观点,很多地方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我就自己印象深刻的几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学生先学。

龚院长在卓越课堂中提出了先学后导的模式。先学即学生自主学习,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自主学习把学生激活而不是教死,是为了避免思维方式的单一化、同质化、模式化。这也是为什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区别所在,在传统教育中提倡“先教”,而现代教育中提倡“先学”。龚院长同时提出了在学生先学的过程中,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即自主学习的时间、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自主学习的工具。尤其要注重解决好自主学习的工具问题,现行中小学校注重导学案或者导学单,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工具。

二、关于导学案。

在谈及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龚院长针对目前国内中小学校导学案或导学单开展自主教学进行了剖析,并指出导学单的开发原则是功能导学化,即要做到导学问题化、问题思维化、思维品质化。在导学案或者导学单的运用过程中,要避免其使用泛化和功能虚化两大误区,要强化导学案的自学引导功能,要将习题化导学案改为问题化导学案,将学案的后侧性检验改为前瞻性引导。

三、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龚院长在讲座中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了合作学习的三种有效方式——知识互查式合作、活动互助式合作、问题互解式合作。明确了三种合作方式具体应用场合。知识互查式合作主要用于巩固强化基础知识,依靠小组,做到堂堂清、人人清。三种合作方式的运用均需明确分工、强化成员职责,做到人人有事做。明确了适宜合作学习的情形:首先是基本能够达成共识的;其次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最后问题要具有一定难度,能激发学生思维兴奋点。

合作学习有利于矫正传统学习方式所带来的固步自封的缺陷,倡导竞争中的协作,改变畸形的竞争文化;有利于弥补教师群体化教学所带来的辅导不足与指导不力,确立学生是最大教育资源的新理念,形成“点对点”的精准帮扶机制与管理格局;有利于改变传统讲授型课堂的教师主讲、学生接收、生生独立的局面。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防止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避免合作学习的边缘化、浅层化、低质化现象。

四、关于展评学习。

展评式的学习即展学,有利于调动学生之间围绕问题开展讨论、互动,具有学习激励、学习反馈、学习提升职能。龚院长针对目前展学环节存在的优生展示多差生展示少,被动展示多主动展示少,知识性问题展示多思维展示少,简单展示多有效提升少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一是加强评价指导,走向展评一体,在生生互动中实现展学增值;二是活化导学方式,走向展导一体,在师生互动中实现增值。龚院长带来的卓越课堂的全新理念和可行的方式方法,带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自己也越来越知道到底该怎么教学。一堂高效的课堂,首先必须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也就是一节课所要解决的主问题。围绕这个主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诸如小组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真正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他们乐学、愿学,做学习的主人。

追问学本课堂篇十五

学本教学课堂改革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这种模式的改革给学生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首先,学生在课堂中更主动地参与讨论和合作,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积极主动探究和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通过学本教学课堂改革,学生更加关注实践和应用,能够更好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

段落2:学生利用学本教学课堂更好地发展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学本教学课堂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在学本教学课堂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能够自主选择专题和方向,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探索。通过参与项目、实践和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可以结合各自的想法和观点,创造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这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未来的就业竞争力。

学本教学课堂改革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要求。在学本教学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模式下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更像是学生的学习导师和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思维的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和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活跃性。

学本教学课堂改革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学本教学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组织和安排学习活动,发展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学生也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认识到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虽然学本教学课堂改革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和效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学本教学课堂改革需要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其次,学本教学模式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素材,包括实验设备、图书和网络资源等。最后,学本教学课堂改革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这对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持续改进和完善学本教学课堂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

结语:学本教学课堂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它以问题导向的学习方法为核心,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本教学课堂改革给学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然而,学本教学课堂改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以推动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追问学本课堂篇十六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学本教学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教师,我深感学本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对学本教学课堂改革的实践和探索,我积累了一些开云官网app下载安装手机版 。我认为,学本教学课堂改革需要追求有机结合,注重引导和创新,关注学生参与和自主发展等方面,才能真正做到“学本”和“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首先,学本教学课堂改革要追求有机结合。学本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完全放弃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往往需要一定的引导和激励,尤其是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因此,学本教学课堂改革要注重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其次,学本教学课堂改革要注重引导和创新。学本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师通过合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我的经验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积极给予肯定和评价。通过这种引导和创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再次,学本教学课堂改革要关注学生参与和自主发展。学本教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解答问题,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该创造一个积极互动的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引导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同时,教师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平台,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潜能。

最后,学本教学课堂改革要追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学本教学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改革中,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深化对学生的了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调整和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通过这种持续不断的改进,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学本教学课堂改革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完善。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学本教学课堂改革要追求有机结合,注重引导和创新,关注学生参与和自主发展等方面。只有通过这些努力,学本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学本”和“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我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本教学课堂改革必将在未来的教育中发挥更加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追问学本课堂篇十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创新。学本课堂改革培训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最近我参加了一次学本课堂改革培训,通过此次培训,我对学本课堂改革培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受益匪浅。

首先,学本课堂改革培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往往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学本课堂改革培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出问题,发言讨论。在培训中,我亲身体验到了作为学生的角色。在课堂上,我可以和其他学员进行思想碰撞、思维交流,而不再是单纯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这种交流和讨论的过程可以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我的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次,学本课堂改革培训注重创造性任务的设计。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按照一定的课堂内容进行知识灌输,学生则需要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理解和背诵。而学本课堂改革培训突破了这种传统的束缚,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任务设计。在培训中,我参与了一次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都需要根据已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创意性的产品,并在一定时间内向全班进行展示。通过这个任务,我不仅要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整合,还需要运用自己的创造力进行创新设计。这种任务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再次,学本课堂改革培训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依靠黑板、纸质教材等传统的教具进行教学。而学本课堂改革培训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包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培训中,我们使用电子白板和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展示,利用网上资源进行课堂互动。这种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和掌握所学内容。同时,学本课堂改革培训还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借助学习平台和在线资源进行深入学习。

最后,学本课堂改革培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更多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评价。而学本课堂改革培训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在培训中,我们组建了小组进行各种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并对合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这样的团队合作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同时,学生们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也加深了对自己不足的认识,提高了个人的自我学习能力。

总的来说,学本课堂改革培训是一种富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它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创造性任务设计,注重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我通过参加学本课堂改革培训,不仅加深了对教育改革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借鉴学本课堂改革培训的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平台。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25262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