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读者在阅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基于个人的心情、经历和观点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在写读后感时,可以适度援引作品中的语句和描述,用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以下是一些读者分享的读后感,他们对书中情节的理解或许与你有类似的观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一
作为整个封建社会来讲,它是创造了灿烂文化,但同时它也有很多的、包括一系列的上层建筑,它有很多违反人性的这样一些不合理的东西。因此呢,你是农民也好,你是市民也好,对于这一些不合理的东西,表示抗争、表示反抗,这个是应该歌颂的。水浒传里的108将,他们都是在自己人生道路上,在不同的人生道路上,走到了水泊梁山的。官逼民反,不得不反。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的这个豹子头林冲,他上梁山真正是最典型意义的逼上梁山了。明代的一些评点家,包括金圣叹、怀林有些人的评点,说林冲这个人物,用两个字来评价他:一个就是“忍”,一个就是“狠”。金圣叹说这个人简直不得了,太可怕了,“忍”也非常可怕。高俅、高衙内那样的欺负他、那样的那样的侮辱他、那样的坑害他,但是他都可以忍下来,到最后把他弄到草料场,他还是在忍着。他总是想,我将来能够还回到东京去,还怎么样,还能维持这种正常人的生活,忍耐。这个林冲的“忍”实在是惊人。一步一步地他都忍了下去,只有到最后了,到了火烧草料场以后,他的几个仇人还要来杀他,一定要把他置于死地。这时候林冲才起来了,而这一起来,就不得了,就“狠”。杀人上山,态度是非常坚决的。他就是这么一步一步的。到了山上。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二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时数2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1.介绍作者和作品。
在预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简要介绍,再由教师补充。
施耐庵,生于12,卒于1370年,元末明初人。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
2.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预习提示介绍了有关情节的梗概,可让学生自己阅读。
3.分析林冲的性格。
教师:关于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课文的“预习提示”概括为“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下面,我们按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作具体分析。
提问: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提问: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提问: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第一点,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败落。第二点,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迫民反”。《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布置作业:
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分析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内容与步骤。
1.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师介绍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提问: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把文中几处主要细节描写找出来,分析它的作用,然后总结归纳。举例: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三
也许频繁的忍让是一种懦弱,而不必要的懦弱是给敌人得寸进尺的动力。
读这篇文章我们要了解前面一些章节的资料,这样才能更好的明白主人公林冲的处境,和他与高俅等人之间的过节。
高衙内因为与林教头的妻子有一面之缘,见她貌美如花,便心存非分之想,与奸人联合陷害林冲数次,从教头一职沦落到看守草料场,从家庭幸福美满到家破人亡。林冲却因为逆来顺受的性格一次又一次的忍让,最终被逼上梁山。主人公林冲是一个正直,善良,细心,具有侠肝义胆的人,但是逆来顺受和忍让是他唯一的缺点,正是因为如此,才使他失职丧妻。
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比如勤劳朴实的农民工,辛辛苦苦的`打工赚钱,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一次又一次忍让老板的斥骂,和很多扣工资的理由,忍气吞声,到了年底却拿不到工资,打老板电话一向都关机。
这个社会是“贫困”与“富裕”的社会,富裕的人总是瞧不起穷困的人。在那么多的是是非非中,我们要持续一颗正义的心,做一个善良,有道德的人,遇到坏人不能忍让,遇到老实人不能耍诈,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成为社会的福利。
在学校也一样,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帮忙有困难的同学,踏实勤奋。不能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利而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导致和同学之间的关系矛盾,产生不必要的纠纷。所以我们要坚强,不能懦弱,不能以强欺弱。
文档为doc格式。
-->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四
也许频繁的忍让是一种懦弱,而不必要的懦弱是给敌人得寸进尺的动力。
读这篇文章我们要了解前面一些章节的内容,这样才能更好的明白主人公林冲的处境,和他与高俅等人之间的过节。
高衙内因为与林教头的妻子有一面之缘,见她貌美如花,便心存非分之想,与奸人联合陷害林冲数次,从教头一职沦落到看守草料场,从家庭幸福美满到家破人亡。林冲却因为逆来顺受的性格一次又一次的忍让,最终被逼上梁山。主人公林冲是一个正直,善良,细心,具有侠肝义胆的人,但是逆来顺受和忍让是他唯一的缺点,正是因为如此,才使他失职丧妻。
其实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比如勤劳朴实的农民工,辛辛苦苦的打工赚钱,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一次又一次忍让老板的斥骂,和很多扣工资的理由,忍气吞声,到了年底却拿不到工资,打老板电话一直都关机。
这个社会是“贫困”与“富裕”的社会,富裕的人总是瞧不起穷困的人。在那么多的是是非非中,我们要保持一颗正义的心,做一个善良,有道德的人,遇到坏人不能忍让,遇到老实人不能耍诈,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成为社会的福利。
在学校也一样,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踏实勤奋。不能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利而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导致和同学之间的关系矛盾,产生不必要的纠纷。所以我们要坚强,不能懦弱,不能以强欺弱。
读后感范文汇总。
读后感大全汇总。
中外名著读后感汇总。
四大名著读后感汇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五
在《水浒传》里,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像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等等,而豹子头林冲则是比较早出现的其中一位。他有一个美丽且贤惠的妻子,有美满的家庭和很高的社会地位。可在“官逼民反”的背景下,却使林冲这位本不会造反的人偏偏铤而走险,走上了梁山。
林冲从屡遭迫害却不愿反抗,到横竖是没有活路,只有奋起反抗在灾难中杀出一条血路。使他成为“官逼民反”的代表和象征,终于显露出真英雄的本色。
在林冲上梁山故事的前一部分,《水浒》以十分细腻的艺术笔触,反复描写林冲虽屡受迫害,却不愿反抗的心态。在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时,他为了不得罪他的顶头上司,而又保住他那“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的职位,所以他忍受了这奇耻大辱,以求平安无事。
“误入白虎节堂”是高俅陷害林冲的一个大陷阱。由于当时“上司如父母”的封建社会,他怎么也不敢把上司往坏处想,更不会想到上司还会无端地陷害他。此外,恐怕他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利用这次机会与高俅套近乎。所以,他把一个骗局当真了,自己把自己的眼睛捂起来,往陷阱里跳。直到被捉,才醒悟过来。
到了被刺配沧州牢城,由于柴进的书信,他暂时在牢中过得还不错,也只等着有一天遇赦,便回东京去。然而高俅仍然不放过他,派陆谦和富安来谋害他。草料场得一场大火,林冲侥幸没有被烧死,可是会东京的路却被烧断了。于是林冲只好把陆谦三人都杀了,并且剖开了陆谦得心。
尽管林冲的杀人手段是残忍了一些,可是他有好好的一个家庭,这样顶天立地的一个禁军教头却被高俅,陆谦迫害得家破人亡、有国难投,就更应该用这种严厉的手段惩罚仇人!只是这个时候,林冲才显露出他那真英雄的本色!终于是气魄宏大得造反英雄!
林冲在奔往梁山的途中,在朱贵酒店的粉墙上写了一首诗: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东。
这首诗概括了一个朝廷命官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和经过,显示了林冲丢掉幻想以后激发出来的反抗精神,回荡着一股悲壮的英雄气。
总而言之,林冲终于是英雄了,终于是一个气魄宏大的造反真英雄!
读后感范文汇总。
读后感大全汇总。
中外名著读后感汇总。
四大名著读后感汇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六
因为高俅的干儿子想娶林冲的'妻子,但被林冲逮着,被林冲痛打一顿,他三个月不能起床。高俅很生气,决定要害死林冲。
宇迎虾蟹,残垣破庙卧真神。心机算尽全无用,天道昭然不由人。
因为高俅的干儿子想娶林冲的妻子,但被林冲逮着,被林冲痛打一顿,他三个月不能起床。高俅很生气,决定要害死林冲。
他将林冲发配到沧州让董超和薛霸在路上杀死林冲,没想到被鲁智深跟踪,计谋没有得逞。为了让林冲置于死地,让林冲去看草料场,想让人烧死林冲或嫁祸给他。
那一天大雪纷飞,非常寒冷。林冲为了防寒下山买酒。回来的时候他住的茅屋被雪压塌了,然后他找了一个山神庙在里面休息。午夜时分,林冲听见噼里啪啦爆响,扒着门缝往外一看草料场附近着起了大火,林冲正要去救火听见外面有人在说:“林冲这回死定了!高衙内的病也该好了。”林冲听完,大怒一脚踹开门,跳了出去。取出花枪将富安和差拨挑死,后又用尖刀将陆谦的心挖了出来。
林冲因杀了这三人,林冲被官府缉拿,只好上了梁山,做了第四把交椅。
读了这一篇我感到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做人要有原则,当别人欺负你的时候一定要反击。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七
主要突出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通过老师指导、探究阅读、课堂讨论、鉴赏评价,达成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师:“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介绍作家作品〕。
施耐庵,生于1296年,卒于1370年,元末明初人。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
生1: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
(设计意图:以点带面,希望通过阅读过《水浒传》的同学的'讲述激发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也给这些孩子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
〔品读探究课文〕。
师问2:高尔基说,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水浒》中的人物,尤其是林冲的性格,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过程。谁先来说说这篇小说的情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生2:情节可以划分为“林教头沧州遇故友、陆虞侯设计害林冲、林教头接管草料场、豹子头山神庙复仇”。
师:这个概括如何,谁来说说?
生3:概括得不错,但是不够简洁、不够统一。
师:你来试试。
生3:我的概括是“沧州遇故交、买刀寻仇人、接管草料场、杀仇上梁山”
师:我觉得这两个概括各有千秋。前者具体明确,一目了然,但角度不够统一;后者角度一致,简洁明快,但内容上稍有疏漏。
(多媒体投影3)。
沧州遇旧开端。
买刀寻敌发展。
管草料场发展。
杀仇上山高潮、结局。
〔探讨人物性格〕。
过渡语:根据刚才的情节概括,我们来探讨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一)沧州遇故旧。
ppt1:“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
(常人称作“高俅那厮”“高俅老赋”,林冲却称高俅为太尉。这种彬彬有礼的背后是一种油煎般的苦痛,然而他也认了,因为他要苟延残喘,要挣扎地活下去。)。
(二)接管草料场。
ppt4:“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了泥水匠来修理。”“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
师问4:在这样的话语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大难临头,林冲却想安稳过冬,却想山神庇祐自己可以在此安稳度日。)。
ppt5:“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
从这些细微的动作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盖”,怕着火;在旷无人烟的地方,“拽上”门,这还不够,又上锁;先前已盖了的火炭,因草屋塌了,还要用手去“摸”,探探有没有火星;一间崩塌的草屋,离开时,还要“拽上”“锁了”。林冲真是太谨慎、太尽职。)。
师5:小说为何刻意表现林冲的谨慎、尽职?
(小说想告诉我们,林冲是多么忍辱负重、克制内敛。他只想安心做一个囚徒——一个模范的囚徒。这与下文的血刃仇敌形成强烈的反差,以渲染主题。)。
(设计意图:所谓“细微处见精神”。通过发现、探究,既认识到精彩的细节描写是明清小说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元素,又感受到无论是小说的创作还是小说的解读,都要在细微处下工夫。)。
(三)一腔怒火刃仇敌。
就是这样一位苟且容忍,心存幻想,牙断往肚吞、血流往嘴咽的林冲,却为朗朗乾坤所不容。高太尉逼他,高衙内逼他,好友陆谦逼他,管营、差拨也逼他。逼,犹如一张巨大的网,使林冲无处藏身。于是他大吼一声:“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在火光白雪的映照下开始了他的复仇。这是最惊心动魄、最淋漓尽致的一个片段。请一位像“林冲”的同学,用他的声音演绎这一段落。(也可以让学生听听田连元的评书。)。
(先搠倒差拨和富安,再杀陆谦。先收拾次要角色,再对付主要敌人。差拨是杀害林冲的阴谋的直接献计与执行者,富安是陆谦的伴当,是个走卒,他们都听命于陆谦。陆谦不仅是主谋,还是背叛朋友的无耻之徒。)。
杀人的武器有讲究吗?
(前二人用花枪利索地结果了,而杀陆谦则用那口解腕尖刀。为什么?用尖刀,距离短,更“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解恨,痛快。尖刀本为复仇准备,此时不用,更待何时?)。
杀陆谦前为何还要宣言“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杀人本不可恕,但你陆谦“情理难容”,所以“杀人可恕”。论情,你我自幼相交,情同手足,自不当背弃我;论理,我遵纪守法,规矩做人,你也不当助纣为虐。这句话,不但是说给陆谦听的,也是说给全社会听的。从东岳庙受辱以来的种种新仇旧恨、种种酸楚义愤,全都落到这句话。先前林冲的委曲求全、忍辱偷生,现在终于求无所求、忍无所忍。)。
(设计意图:“手刃”的顺序与武器,本似无趣,细加品析,也另有滋味;“手刃”的宣言,很耐人寻味,自当认真品读。)。
师问6:林冲性格由“忍”到“不忍”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在雪夜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这就是“官逼民反”。
(多媒体投影)。
林冲性格由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反抗增强-苟安求生-大怒杀敌-逼上梁山,让读者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是《水浒》的突出特点,作品对人物思想性格不加任何评点,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自己随着情节的发展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来,对林冲的描写是如此,对其他人的描写也是如此。
〔鉴赏景物描写〕。
师问7:同学们的交流中多次提到“雪”与“火”,给我启发很大。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文章中哪几次写到雪,作用是什么?(学生速读课文)。
生:从林冲接管草料场开始,大雪初起“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沽酒时,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回来时,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还有,林冲进庙“把身上雪抖了”,雪地杀仇,把陆虞侯“丢翻在雪地里”,最后,雪夜上梁山。
师:风雪描写的作用,有何作用?
生:雪越来越大,是不是预示情况越来越危急,矛盾冲突越来越尖锐?
生:阴冷的雪还是林冲孤苦命运的一种象征。
生:烘托人物心理。最后,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果不是风雪,林冲不会沽酒御寒,不沽酒御寒就见不到山神庙。见不到山神庙后来就不会到那里栖息。而没有风雪,草厅就不会倒塌,林冲也不会逃过一劫。另外,如果不是风大雪紧,林冲可能不会用大石头抵住庙门,那就听不到仇人的自供,林冲由懦弱到坚强,由屈辱到反抗,也就失去了依据。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八
一、了解《水浒》的写作背景与全书的梗概及艺术特色。
二、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三、掌握重点词语。
【能力目标】。
一、理解环境描写的对刻画人物性格与表现主题的作用。
二、学习小说应用伏笔与照应推动情节的方法。
【情感目标】。
在特定环境中正确评价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体会“官逼民”的道理。
【课时】二课时。
【教学方法】速读法评鉴法。
【重点与难点】。
一、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是重点。
二、理解环境描写的对刻画人物性格与表现主题的作用。学习小说应用伏笔与照应推动情节的方法是难点。
第一课时。
一、结合注解指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与基本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水浒传》〗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是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h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赤日炎炎似火烧,野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于王孙把扇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相关情节〗。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乃禁军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他们设计使林冲买了―把宝刀,又传高俅的命令,说高大尉要看那宝刀。于是林冲奉命带着宝刀去见高俅,没想到竞被他们诬陷为“行刺”,无辜被刺配沧州,路上,陆虞侯买通押送公人董超、薛霸,多次要杀害林冲,被鲁智深在野猪林解救。林冲一刺配沧州后被派去管理天王堂。不久陆虞侯又贿买沦州管营、差拨。调林冲去草料场,想借机烧死林冲。林冲被逼无路可走,终于走上了杀人报仇的道路。后来林冲辗转到柴进家,躲避官府追捕。由于官兵追杀很紧,柴进就把他介绍到粱山泊白衣秀士王伦那里。此后林冲加入到农民起义的队伍中。
二、小说欣赏要素知指导。
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社会主题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环境是塑造人物性格与展开故事情节的关键。
环境:自然社会。
作用:反映社会风貌、揭示社会本质、暗示主题。
渲染特定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果。
三、思考与探究。
1、林冲本来是怎样的人?
2、他为什么会到草料场?为什么回目不叫“风雪草料场”?
3、影响林冲命运改变的有几个重要人物?
4、林冲为什么走上梁山?他不去行吗?
5、作者为什么要塑造林冲的矛盾个性?
第二课时。
一、交流分享,谈谈自己欣赏的情节及理由。
1、风雪――环境描写的作用。
2、人物形象刻画的妙处――动作细节语言描写。
3、情节的曲折语伏笔、照应。
二、鉴赏林冲的形象与性格。
武艺高强――富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
奉公守法――忍辱负重――逆来顺受――软弱善良。
林冲的才能和社会地位,使他养成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思想性格。
他面对社会现实的黑暗,明知自己受了天大的冤屈,也自认是“罪囚”;尽管对李小二有恩,还“恐怕玷辱”,自惭形秽。
他去草料场,认为是“好差使”,想修理草屋、求神明庇佑等――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随遇而安,有服完刑后与家人一团一聚的幻想。
当他得知陆虞侯前来追杀时,愤怒寻找,要报仇,找不到人,就“心慢了”。得知火烧草料场真相后,终于醒悟,拼死抗争――思想性格飞跃:彻底摆脱温良恭让的君子之风.走上反抗的道路。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深刻地揭示“官逼民,民不得不反”的真理。
三、品读欣赏,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节选部分的回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也是贯穿这个情节的线索。
试简析对风雪描写的不同角度:
〖直接描写风雪〗三处对风雪的直接描写。
初到草料场时写风起雪下。彤云密布,朔风渐起,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纷纷扬扬――雪花之大;“卷”――朔风之烈;―天――时间之长。
林冲出门沽酒时,写雪势。“那雪正下得紧。”
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紧”字,突出雪越下越大,渲染紧张的气氛,为下文情节做了有力的铺垫。
【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牡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伏笔铺垫。
林冲回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摇振”“被压倒”突出狂风之烈,雪势之大,也暗示下文情节的发生。
【描写人物动作不忘风雪】。
林冲“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
林冲出“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烘托环境险恶。
林冲回来时“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烘托忠于职守。
林冲到山神庙时“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用人物的动作衬托风雪。
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突出林冲时时处处处在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又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林冲性格的突变做了有力的铺垫。
【小结】描写风雪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
烘托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林冲毅然投东而去,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二是推动情节发展。
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犀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杯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才能听到敌人的-阴-谋。为了避风雪,陆虞侯―伙才直奔庙里来。
四、探究思考: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反映当时的社会的什么本质?
林冲本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一一棒教头,有社会地位,生活较富裕安定,他妥协软弱,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可想而知。由此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败。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
《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五、细节欣赏。
1、林冲离开草料场的细节。
3、林冲杀仇人的细节。
4、林冲窥听仇人阴谋的细节。
六、实践与联系。
1、课外阅读《水浒》全书。
2、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最欣赏的《水浒》的一个情节或一个人物。
3、预习《装在套子里的人》。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九
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
3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学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
【教学重点】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作品及作者介绍。
小说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组要内容。
作者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安,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施作罗续。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对于施我们现以有的资料很少。施耐庵,元末明初人(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代表作《水浒》。
作品《水浒传》和《红》《三》《西》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水浒》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中都曾提及。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元代出现了大批的水浒戏。这说明水浒故事是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完善的。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在小说里有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他们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本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第十回。而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水浒》的版本以很多,推荐大家读一读金圣叹点评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安水浒传》。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理论评论家。他是当时的出名才子。他认为从古至今有六部书是天下才子必看的经典之作,他打算要逐一评点。《水浒》是第五。其他的分别为《庄子》《西厢》《离骚》《杜诗》《史记》。但是他没有完成他的计划和理想。后来因为复明祭庙的案件被斩首,很是可惜。我说的这部是由他腰斩过的,只有70回,但是这70回都是相当精彩的,在这70回里,他都加了评注,非常精到,可以帮助同学理解,许多地方经他点拨后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分析正文。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快速的阅读或浏览课文,同时思考这样的问题:
1、按地点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同时注意体会林冲的心理变化。
(可以按地点分大致为三部分:(酒店1~6;草料场7~10;山神庙11~12)。
2、在酒店里都曾发生过什么事情?事和事之间有什么联系?酒店起了什么作用?
林冲在街上偶遇了曾经救济的李小二,由此就走进了李小二的酒店,开始了在困境之中的常来常往,也算开始了感情的投资。
而来谋害林冲的陆虞侯和富安也恰是来到了这个酒店来商议此事。而恰好李小二与林冲相好,特意留心了这“好尴尬”的人,让自己老婆偷听打探消息。可惜的是听得并不清楚,却好为下文打下了铺垫。陆走后林冲进来了,李传递消息。
林冲辞别也是在酒店。正是机缘巧合,正应了那句古话“无巧不成书”。
李小二的出现为传递消息做了铺垫,陆富的出现为放火做了铺垫,一步一步,徐徐铺开来。林冲得了消息,发怒寻仇人,但是没几天也就懈怠了。等到分配他去看守草料场时,虽有疑惑但是也很乐意的去了。后来到李小二的店来告别,此处李小二的职责已尽,该谢场了,酒店的作用也到此为止。
在酒店里为各路英雄开辟了一个战场,你来我往,同时也是信息交通的所在。在这里每个人物都露了面,出了场,开始为后文的发展打了个前锋。此处可以列为故事的前奏,事事铺垫好,紧锣密鼓敲起来,好戏还在后头呢!
3、请同学找找这一部分描写林冲的地方,看看他的性格是怎么样子的?
(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对仇人认识不清,复仇心理并不强烈)。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第一部分,下面我们继续上节课的内容。
是去买酒的路上。英雄喜喝酒,况且天寒地冻。于是我们的林大侠就去买酒!大家找出有酒的地方!
他们去草料场的路上,标明了“又没买酒吃处”,与老军交割时老军说“你若买酒吃时……有市井”,遥相呼应,使小说叙事周密,同时又为林冲出门买酒发现山神庙而躲过祸事打下铺垫。转眼差错之间,就可能不被烧死,这个酒可算推动故事向下发展的动力之一!
因为风雪!大家找出对风雪的描写!在去往草料场的路上已然“彤云密布……卷下一天大雪来”,天气的确不好!林冲去买酒时候已然是“那雪下得紧”大家注意这个“紧”它特别形象的刻画出了当时的雪势。鲁迅曾评说“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花边文学•大雪纷飞》)”等到林冲买好酒,出小店时“到晚越下得紧了”可见,这雪是越下越大,大到足以压倒草屋,所以草屋倒塌也不会很突兀,林冲因此而躲出借住,躲过祸事也就顺理成章!此雪亦是推动故事前进的动力之一!
同时请想想这里的雪还营造出什么气氛?(烘托环境,渲染紧张气氛,催得情节也紧张起来!)。
5、草料场起火,其中有林冲的过失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大家找找看,林冲是怎样处置火的!林冲出门时,特意“将火炭盖了”,当买酒归来看到倒塌的草厅,又特意查看“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可见失火并非林冲的过失!林冲纯粹是被陷害和冤枉的!体现他的被逼。那么此火亦可算做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动力之一!
6、在这一部分里面,我们看看到林冲的什么性格呢?
(随遇而安,委曲求全)。
小结:
有酒,有雪,有火,一步一步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故事已成“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此时正是小说的发展阶段。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一个细节。还有拿石头堵庙门,为后文门里门外揭真相打了伏笔!真是一环扣一环,独具匠心啊!
来看第三部分。请朗读一下11自然段!
却说,林冲安于古庙中,见火起,想要开门去救,奈何就要开门时,听见有人说话,那人因为石头挡门,就在门外说,这里因为上文的铺垫就不会突兀而产生疑问。
林冲就在门里听,一场“隔门戏”就上演了!林冲听后是何反应?当然是怒气冲天!结果就该出手就出手了,手刃仇人!到这故事达到高潮就此也就结束了!
7、此处我们又看到林冲什么性格特点?
(忍无可忍,彻底绝望)。
8、那么这样的结果是林冲想要的吗?不是,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他们一定要置林于死地,更可气的是,还要捡几块骨头回去!那么他们为什么一定要置林冲于死地呢?想要林妻!为什么他们想要就要?因为他们是官府中有权有势之人,可以仗势欺人,林冲还不是平民百姓尚且受如此欺凌,况百姓乎?可见当朝的黑暗和腐败,英雄们都是忍无可忍,而被逼上梁山的。
小结:
本篇课文,在结构上是处处设伏,前后照应,可谓天衣无缝,拿金圣叹的话说就是“草蛇灰线”,一已贯之!情节上层层起伏,水到渠成!而在人物形象上,林冲由安于现状到奋起反抗,完全是被一步步逼出来的,在那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下,官府黑暗,陷害忠良,怎么会有林冲的好日子过呢?本来他有一个幸福的家,但是却被百般的陷害和破坏,最后导致家破人亡。“是可忍,孰不可忍”。最后终被逼得无家可归而走上梁山。
水浒的特色就在于对人物的描写上,刻画鲜明,性格各异!四大名著同为古典小说的典范,其特点是不同的,希望在阅读的时候要有体会!
板书设计。
酒雪火。
酒店草料场古庙。
(1—6)(7—9)(10—12)。
信息交通严势相逼手刃仇敌。
前奏发展高潮。
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忍无可忍。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十
教学目标: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
3.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学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
教学重点: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作品及作者介绍。
小说 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
作者 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安,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施作罗续。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对于施我们现有的资料很少。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代表作《水浒传》。
作品 《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水浒传》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中都曾提及。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元代出现了大批的水浒戏。这说明水浒故事是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完善的。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在小说里有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他们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本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而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推荐 《水浒传》的版本以很多,这里我推荐大家读一读金圣叹点评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安水浒传》。金圣叹是明末清出的理论评论家。他是当时的出名才子。他认为从古至今有六部书是天下才子必看的经典之作,他打算要逐一评点。《水浒传》是第五。其他的分别为《庄子》《西厢记》《离骚》《杜诗》《史记》。但是他没有完成他的计划和理想。后来因为复明祭庙的案件被斩首,很是可惜。我说的这部是由他腰斩过的,只有70回,但是这70回都是相当精彩的,在这70回里,他都加了评注,非常精到,可以帮助同学理解,许多地方经他点拨后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分析正文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快速的阅读或浏览课文,同时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
1.按地点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同时注意体会林冲的心理变化。
(可以按地点分大致为三部分:酒店1~6,草料场7~10,山神庙11~12)。
2.在酒店里都曾发生过什么事情?事和事之间有什么联系?酒店起了什么作用?
林冲在街上偶遇了曾经救济的李小二,由此就走进了李小二的酒店,开始了在困境之中的常来常往,也算开始了感情的投资。而来谋害林冲的陆虞侯和富安也恰是来到了这个酒店来商议此事。而恰好李小二于林冲相好,特意留心了这好尴尬的人,让自己老婆偷听打探消息。可惜的是听得并不清楚,却好为下文打下了铺垫。陆走后林冲进来了,李传递消息。林冲辞别也是在酒店。正是机缘巧合,正应了那句古话“无巧不成书”。李小二的出现为传递消息做了铺垫,陆富的出现为放火做了铺垫,一步一步,徐徐铺开来。林冲得了消息,发怒寻仇人,但是没几天也就懈怠了。等到分配他去看守草料场时,虽有疑惑但是也很乐意的去了。后来到李小二的店来告别,此处李小二的职责已尽,该谢场了,酒店的作用也到此为止。在酒店里为各路英雄开辟了一个战场,你来我往,同时也是信息交通的所在。在这里每个人物都露了面,出了场,开始为后文的发展打了个前锋。此处可以列为故事的前奏,事事铺垫好,紧锣密鼓敲起来,好戏还在后头呢!
3.请同学找找这一部分描写林冲的地方,看看他的性格是怎么样子的?
(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对仇人认识不清,复仇心理并不强烈)。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第一部分,下面我们继续上节课的内容。
去买酒的路上。英雄喜喝酒,况且天寒地冻。于是我们的林大侠就去买酒!大家找出有酒的地方!他们去草料场的路上,标明了“又没买酒吃处”,与老军说“你若买酒吃时有市井”,遥相呼应,使小说叙事周密,同时又为林冲出门买酒发现山神庙而躲过祸事打下铺垫。转眼差错之间,就可能不被烧死,这个酒可算推动故事向下发展的动力之一!
但是只是出门打酒就一定可以躲过祸事吗?不一定!他那破草屋不塌他就还是危险的!那么我们看看草屋是怎么塌的?因为风雪!大家找出对风雪的描写!在去往草料场的路上已然“彤云密布卷下一天大雪来”,天气的确不好!林冲去买酒时候已然是“那雪下得紧”,大家注意这个“紧”它特别形象的刻画出了当时的雪势。鲁迅曾评说“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花边文学大雪纷飞》)”。等到林冲买好酒,出小店时“到晚越下得紧了”,可见,这雪是越下越大,大到足以压倒草屋,所以草屋倒塌也不会很突兀,林冲因此而躲出借住,躲过祸事也就顺理成章!此雪亦是推动故事前进的动力之一!同时请同学想想这里的雪还营造出什么气氛?(烘托环境,渲染紧张气氛,催得情节也紧张起来!)。
5.草料场起火,其中有林冲的过失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大家找找看,林冲是怎样处置火的!林冲出门时,特意“将火炭盖了”,当买酒归来看到倒塌的草厅,又特意查看“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可见失火并非林冲的过失!林冲纯粹是被陷害和冤枉的!体现他的被逼。那么此火亦可算做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动力之一!
6.在这一部分里面,我们看看到林冲的什么性格呢?
(随遇而安,委曲求全)。
小结 有酒,有雪,有火,一步一步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故事已成“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此时正是小说的发展阶段。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一个细节。还有拿石头堵庙门,为后文门里门外揭真相打了伏笔!真是一环扣一环,独具匠心啊!
来看第三部分。请一位同学读一下11自然段!
却说,林冲安于古庙中,见火起,想要开门去救,奈何就要开门时,听见有人说话,那人因为石头挡门,就在门外说,这里因为上文的铺垫就不会突兀而产生疑问。林冲就在门里听,一场“隔门戏”就上演了!林冲听后是何反应?当然是怒气冲天!结果就该出手就出手了,手刃仇人!到这故事达到高潮就此也就结束了!
7.此处我们又看到林冲什么性格特点?
(忍无可忍,彻底绝望)。
8.那么这样的结果是林冲想要的吗?不是,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他们一定要置林于死地,更可气的是,还要捡几块骨头回去!那么他们为什么一定要置林冲于死地呢?想要林妻!为什么他们想要就要?因为他们是官府中有权有势之人,可以仗势欺人,林冲还不是平民百姓尚且受如此欺凌,况百姓乎?可见当朝的黑暗和腐败,英雄们都是忍无可忍,而被逼上梁山的。
小结本篇课文,在结构上是处处设伏,前后照应,可谓天衣无缝,拿金圣叹的话说就是“草蛇灰线”,一以贯之!情节上层层起伏,水到渠成!而在人物形象上,林冲由安于现状到奋起反抗,完全是被一步步逼出来的,在那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下,官府黑暗,陷害忠良,怎么会有林冲的好日子过呢?本来他有一个幸福的家,但是被百般的陷害和破坏,最后导致家破人亡。“是可忍,孰不可忍”。最后终被逼得无家可归而走上梁山。
水浒的特色就在于对人物的描写上,刻画鲜明,性格各异!四大名著同为古典小说的典范,其特点是不同的,希望在阅读的时候要有体会!
板书设计。
酒 雪 火。
酒店 草料场 古庙。
(1~6) (7~9) (10~12)。
信息交通 严势相逼 手刃仇敌。
前奏 发展 高潮。
逆来顺受 随遇而安 忍无可忍。
委曲求全 心存幻想 彻底绝望。
编辑短评:这篇教案显示传统的、正规的小说欣赏教学,对文本把握精准,挖掘深入,同时在资料上下了功夫。不足之处是:缺乏新理念、新教法;导入过慢,资料有堆砌之嫌。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十一
分析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内容与步骤。
1.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师介绍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提问: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把文中几处主要细节描写找出来,分析它的作用,然后总结归纳。举例: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十二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教学时数2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1.介绍作者和作品。
在预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简要介绍,再由教师补充。
施耐庵,生于12,卒于1370年,元末明初人。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
2.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预习提示介绍了有关情节的梗概,可让学生自己阅读。
3.分析林冲的性格。
教师:关于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课文的“预习提示”概括为“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下面,我们按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作具体分析。
提问: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提问: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提问: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第一点,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败落。第二点,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布置作业:
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十三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1.介绍作者和作品。
在预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简要介绍,再由教师补充。
施耐庵,生于1296年,卒于1370年,元末明初人。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
2.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预习提示介绍了有关情节的梗概,可让学生自己阅读。
3.分析林冲的性格。
教师:关于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课文的“预习提示”概括为“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下面,我们按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作具体分析。
提问: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提问: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提问: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二是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第一点,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腐败。第二点,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一个“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反”。《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布置作业 :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分析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内容与步骤。
1.分析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师介绍关于细节描写的知识: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描写手法。细致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提问: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把文中几处主要细节描写找出来,分析它的作用,然后总结归纳。举例:
(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总之,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明确: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直接描写风雪有三处: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沽酒回来,“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提问: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二是推动情节发展。第一点,烘托了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这时,林冲毅然决然地顺大路投东而去,奔上梁山,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第二点,情节的发展与风雪密不可分。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屋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林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为了避风雪,陆虞候一伙才直奔庙里来,等等,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
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练习三、四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读后感篇十四
一、了解《水浒》的写作背景与全书的梗概及艺术特色*。
二、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三、掌握重点词语。
【能力目标】。
一、理解环境描写的对刻画人物性*格与表现主题的作用。
二、学习小说应用伏笔与照应推动情节的方法。
【情感目标】。
一、在特定环境中正确评价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体会“官逼民x”的道理。
【课时】二课时。
【教学方法】速读法评鉴法(配合多媒体电一影观赏教学、文学评价写作)。
【重点与难点】。
一、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是重点。
二、理解环境描写的对刻画人物性*格与表现主题的作用。学习小说应用伏笔与照应推动情节的方法是难点。
第一课时。
一、结合注解指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与基本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水浒传》〗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是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h*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赤日炎炎似火烧,野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于王孙把扇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x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相关情节〗。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乃禁军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他们设计使林冲买了―把宝刀,又传高俅的命令,说高大尉要看那宝刀。于是林冲奉命带着宝刀去见高俅,没想到竞被他们诬陷为“行刺”,无辜被刺配沧州,路上,陆虞侯买通押送公人董超、薛霸,多次要杀害林冲,被鲁智深在野猪林解救。林冲一刺配沧州后被派去管理天王堂。不久陆虞侯又贿买沦州管营、差拨。调林冲去草料场,想借机烧死林冲。林冲被逼无路可走,终于走上了杀人报仇的道路。后来林冲辗转到柴进家,躲避官府追捕。由于官兵追杀很紧,柴进就把他介绍到粱山泊白衣秀士王伦那里。此后林冲加入到农民起义的队伍中。
二、小说欣赏要素知指导。
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社会主题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环境是塑造人物性*格与展开故事情节的关键。
环境:自然――――――――――――――――社会。
作用:反映社会风貌、揭示社会本质、暗示主题。
渲染特定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果。
三、思考与探究。
1、林冲本来是怎样的人?
2、他为什么会到草料场?为什么回目不叫“风雪草料场”?
3、影响林冲命运改变的有几个重要人物?
4、林冲为什么走上梁山?他不去行吗?
5、作者为什么要塑造林冲的矛盾个性*?
第二课时。
一、交流分享,谈谈自己欣赏的情节及理由。
1、风雪――环境描写的作用。
2、人物形象刻画的妙处――动作细节语言描写。
3、情节的曲折语伏笔、照应。
二、鉴赏林冲的形象与性*格。
武艺高强――富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
奉公守法――忍辱负重――逆来顺受――软弱善良。
林冲的才能和社会地位,使他养成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思想性*格。
他面对社会现实的黑暗,明知自己受了天大的冤屈,也自认是“罪囚”;尽管对李小二有恩,还“恐怕玷辱”,自惭形秽。
他去草料场,认为是“好差使”,想修理草屋、求神明庇佑等――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随遇而安,有服完刑后与家人一团一聚的幻想。
当他得知陆虞侯前来追杀时,愤怒寻找,要报仇,找不到人,就“心慢了”。得知火烧草料场真相后,终于醒悟,拼死抗争――思想性*格飞跃:彻底摆脱温良恭让的君子之风.走上反抗的道路。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深刻地揭示“官逼民x,民不得不反”的真理。
三、品读欣赏,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节选部分的回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也是贯穿这个情节的'线索。
试简析对风雪描写的不同角度:
〖直接描写风雪〗三处对风雪的直接描写。
初到草料场时写风起雪下。彤云密布,朔风渐起,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纷纷扬扬――雪花之大;“卷”――朔风之烈;―天――时间之长。
林冲出门沽酒时,写雪势。“那雪正下得紧。”
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紧”字,突出雪越下越大,渲染紧张的气氛,为下文情节做了有力的铺垫。
【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牡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伏笔铺垫。
林冲回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摇振”“被压倒”突出狂风之烈,雪势之大,也暗示下文情节的发生。
【描写人物动作不忘风雪】。
林冲“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
林冲出“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烘托环境险恶。
林冲回来时“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烘托忠于职守。
林冲到山神庙时“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用人物的动作衬托风雪。
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突出林冲时时处处处在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又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林冲性*格的突变做了有力的铺垫。
【小结】描写风雪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
烘托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林冲毅然投东而去,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二是推动情节发展。
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因为风大雪紧,草犀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杯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才能听到敌人的-阴-谋。为了避风雪,陆虞侯―伙才直奔庙里来。
四、探究思考: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反映当时的社会的什么本质?
〖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fu败〗。
林冲本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一一棒教头,有社会地位,生活较富裕安定,他妥协软弱,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可想而知。由此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fu败。
〖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x”。
《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五、细节欣赏。
1、林冲离开草料场的细节。
2、林冲到山神庙后的细节。
3、林冲杀仇人的细节。
4、林冲窥听仇人-阴-谋的细节。
六、实践与联系。
1、课外阅读《水浒》全书。
2、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最欣赏的《水浒》的一个情节或一个人物。
3、预习《装在套子里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38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