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3:24:27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通用15篇)
时间:2023-11-20 03:24:27     小编:雨中梧

总结是一种反思人生的方式,通过总结过去的经历和成就,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写一篇富有洞察力的总结需要我们关注关键问题和挑战。如果你对总结写作感到困惑,可以先看看以下范文,获取一些思路。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篇一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农村幅员广、基础差、产业弱、人口多、贫困重,仍是最现实最根本的问题。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推进全县乡村振兴发展,我们必须突出问题导向,综合对症下药,着力在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改革创新三个方面下足工夫、取得实效。

统筹规划,整合力量确保乡村振兴方向明、路径优。

立足实际,科学规划。“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必须坚持全县一盘棋,做好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整合力量、统筹推进。要根据全县各地农村农业发展现状,特别是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按照“特色发展、区域联合、全域联动”的乡村发展思路,着力打破镇(村)行政区划界限、部门行政职能界限,科学制定全县乡村振兴总体规划。要强化统筹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同步做好城市总体规划、乡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机衔接,促进城乡功能和空间融合发展。

优化布局、典型带动。要结合县委关于“一区四圈”的旅游规划,做好新村建设、特色产业布局。要坚持差异发展、扬长避短,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气候特点等,确定优先发展的重点方向,优化功能分区、产业布局。要加强示范创建及模式推广,结合脱贫攻坚引领区、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在有条件的乡镇先行试点示范,培育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典型,辐射带动全县乡村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强化领导,合力推进。要组建强有力的领导和工作机构,明确领导责任和工作任务,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具体问题。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管理,作为全县重点工作定期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及时完成。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落实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

聚焦重点,狠抓关键确保乡村振兴措施实、效果好。

突出三产融合,推动农业效益大增长。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助农增收的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根本导向,走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突出“牛、药、果、茶、菌”五大重点产业,推动各地产业连片规模发展,实现每个乡镇一个千亩产业园、一个万头养殖场目标,形成全县性的农业支柱产业。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机制,延伸、完善配套产业链,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一批特色优势农业品牌,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坚持农旅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宣汉旅游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旅游+精品农业、旅游+特色产品,打造一批特色旅游乡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突出基础配套,推动农村面貌大改善。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要目标,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施一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以“幸福美丽新村”和“四好村”建设为统揽,统筹推进“广厦行动”、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大力实施三化工程,全面开展农村院落整治,统筹推进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代办服务、环境治理、社会治安“五进村”。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按照“田成方、水成系、路相连、林成网”格局,加快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突出乡风塑造,推动农民素质大提升。把农民素质提升放在更加重要位置,加强农民思想文化教育培训,深入开展“诚信、守法、感恩”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加强群众道德约束和村规民约管理,大力宣传、引导和弘扬好家风,塑造良好乡村软环境。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计划,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统筹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农民生产经营能力。加强群众民主管理意识教育,引导参与村务管理,提升村务管理水平。

深化改革,强化创新确保乡村振兴机制活、动力足。

探索建立更具活力的要素市场。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为突破口,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思路,探索建立更加多元、更具活力的农村资源开发模式,充分激活农村要素市场。重点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制改革,鼓励各地多种方式盘活农地、小型水利设施、集体资产。健全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完善乡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合理安排农业农村各业各类用地,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优先满足农业农村发展需求。

探索建立更广渠道的引才机制。探索创新农业高层次人才聘用机制,充实农业部门专业人才力量。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力量建设,加强与农科院所开展合作研发、成果转化,激励更多优秀农业科技人才到一线创新创业。出台落实返乡下乡创业就业优惠政策,支持、鼓励在外宣汉人带着项目、资金、技术回乡创业发展。注重将优秀回乡创业人员纳入党员和村委后备干部培养,及时为村级组织输入新鲜血液。

探索建立更加多元的投入体系。建立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推广农村资金互助社、村级扶贫互助社试点经验,规范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鼓励发展农业互助保险。探索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篇二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目前,科学的顶层设计已经确定,全国上下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正在蓬勃展开。如何务实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伟大工程,既涉及到具体的组织方式,又关系到多方面的政策举措。各地应当从实际出发,创新思路,以问题为导向,系统研究,补齐短板,务求实效。从农村长期发展的历史和乡村建设的实践来看,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初始,切实把握好以下五个关键尤为重要。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规划先行。中央以乡村振兴战略统揽全局,又分阶段制定具体规划,其指导性、针对性很强。各地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状况不同,具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乡村振兴的地方规划,既要立足当前,解决存在的问题,也要立足长远,有前瞻性和操作性,使规划真正成为引领建设发展的龙头,切不可华而不实,不接地气,做表面文章,或者复制翻版,穿新鞋走老路,造成大量的无效投入,最终经不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因此,从实际出发,编制科学合理的地方规划,事关发展方向、发展全局和发展成效。

第一,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在乡村振兴规划方案编制时,各地要成立专项工作班子负责这方面工作,绝不能当甩手掌柜交由第三方服务,避免出现规划空虚、规划分割和规划随意,犯官僚主义错误。要以县域为单位,坚持城乡一体化规划,注重多规合一,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城镇与村庄布局、人口转移趋势、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资源配套、公共服务保障、土地整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等,要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土地集约,有利于公共管理提效、公共投资节约、公共服务均等。同时,要深入乡村一线调查研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规划方案符合实际,为群众所理解、拥护和支持。现阶段,对城镇与乡村布局规划特别要认真研究,从长计议,分清重点发展、历史保护和撤并调整的类别,再不能固有原点,盲目划线,浪费投资,留下遗憾。

第二,修定好《城市规划》。在新一轮《城市规划(2018-2035)》修编中,务必重视解决好之前因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城中有村、村中有镇的突出问题,处理好建成区、规划区与行政区之间的关系,不能让城市范围内的乡村与城区长期脱节。

第三、研究调整个别地方的行政归属。由于历史上的原因,有些地区的边界划分不合情理,造成个别地方在行政区域内处于“飞地”和“边地”,自然形成交通和公共配套方面的劣势,而且很难改变,当地百姓深受其苦。实施乡村振兴,需要在省级和市级层面研究化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域难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让“边民”转变为“郊民或市民”,去除长时间管理不到位、服务不到位和辐射不到位的边缘化现象,也为乡村振兴节约投资、节约成本和节约时效,让“洼地”和“边地”的百姓生活和生产条件真正好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好人民的吃饭问题事关国家安全和民族生命。乡村振兴的战场是在广阔的农村,实现农业振兴是根本,这也是我们长期面临的重大任务。

全力发展粮食主产业。围绕保供给的目标,重点保证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和畜牧业,以及渔业的生产,及时设定好供给结构,防止比例失衡,坚决反对国内少产进口补的错误思想,牢牢掌握粮食供给的主动权。要合理确定农产品的购销方式,保护好种粮者的积极性,让粮食产品的政策补贴远远大于其他产品;要鼓励和扶持现代化农业产业集团的发展,壮大国家粮食保障的主力军团;要进一步加快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要重视农业科学研究,研发和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种,生产更多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的高效优质农产品;要严控城市规模的盲目扩张和用地性质的调整,严守种植面积的耕地红线;要禁止各类毁田转型的经营项目,保护种植面积,保证粮食生产;要加大土地整理复耕力度,上调耕底保护红线的底线指标,最大限度利用好土地资源。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服务业。要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重点是要把农业做强、做精、做优。我国的农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短板很多,发展的空间较大。农作物的生长有土地、水源、气候环境等特定的自然条件,我们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在此基础上让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产品工业化生产有机结合,把农产品的产业链拉长,提供更多满足人民生活增长需要的附加值高的农业安全食品。在农产品集中规模生产的区域,重点支持创建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并从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保障。要加强农产品市场和流通环节的服务、管理和监督,建立高效便捷、安全规范的农产品交易体系。

努力发展各种特色农业。我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可用的粮食主产品耕地是有限的,而生产各类特色农产品的空间是巨大的。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各地要因地制宜,创新理念,发挥自然环境和特色产业优势,形成果、茶、药、林等等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创立众多有影响的地理商标和著名品牌,满足人民生活和市场消费的需求。

乡村设计,就是对乡村形态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经过建设改造后展示出优美的乡村画卷。在以前的农村建设管理中,村镇的规划管理非常薄弱,乡村设计更是空白,导致建筑风格平淡、呆板,村庄分散,布局无序,宅基地混乱,农田分割,土地浪费。如进行过乡村设计,并始终遵循,则现在的农村一定是各有特点,多彩多姿。所以,推进乡村振兴,必须高度重视和抓好乡村设计工作。在镇村布局规划确定之后,乡村设计是落实规划、指导建设、塑造乡村独特形态的有效抓手。通过规划与设计同步推进,引导和管控紧密结合,眼前与长远保持一致,就能打造出色彩斑斓、底蕴深厚的乡村经典。

开展乡村设计,必须加强区域统筹。县级政府要做好区域范围内的乡村设计统领工作,以乡镇为单位或特定区域为板块开展乡村设计,成立相关专业人员、乡土专家和群众代表参加的设计工作队伍,共同讨论研究设计方案,并作为今后建设管理的依据。乡村设计的方案要简单易行,最好以图纸或模型来展示发展的愿景。

开展乡村设计,必须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群众意愿。乡村设计是在现有自然历史基础上的设计,保护好自然肌理、生态环境、历史传承、文化习俗和建筑风格,并有条件地进行挖掘、创意和提升,凸显青山绿水,展望诗画田园,印记美好乡愁。

开展乡村设计,必须整合资源,拓展空间。乡村设计要注重区域整体思考,站在未来看现在,敢于撤并和调整现状,构思优美的生产和生活空间,释放土地开发利用潜能,扩大土地复耕面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人口集中居住,推动自然生态的修复和提升,使田野更壮丽、山川更秀美。

乡村振兴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振兴,必须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

一是要把广大农民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实施乡村振兴,中央有战略、有规划,地方也是层层有意见、有计划。现在的问题是,老百姓认识多少,有哪些想法,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只有全面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一起参与、一起研究、一起推进,划分好百姓与政府之间的事权责任,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才靠实、有特色、能务实,反之都难以落实。

二是要树立农民的主人翁意识。要通过基层党支部、村委会、专业合作社,把广大农民组织行动起来,增强大局意识、发展意识和奉献意识,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自发力量。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中,要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营造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的良好氛围,使他们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乡风文明方面有责任、有行动、有贡献。

三是要培养新型农民。农业永远是我国的生命产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将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带来划时代的历史机遇,这就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技术、懂管理、爱农业的人才投身到农村去,成为新型的创业农民,推进乡村振兴,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此,各级政府应及早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给新型农民的成长注入催化剂。

四是要破解乡村养老难题。农村人口现趋于大量向城镇转移集中,乡村人口的居住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老年人种田的现象正在快速消退,村庄空心化问题十分突出。推进乡村振兴,要以乡镇为单位研究落实老年村民养老服务方案,并与解决村庄空心化问题一并制定政策措施,统盘研究决策,纳入到工作规划中实施。

五是要选用好乡村领导干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这是乡村振兴伟大工程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历史证明,农村干部,特别是乡村主要领导干部不安心工作、作风不实或变动频繁,就很难做好具体工作。要实现乡村振兴一张蓝图绘到底,就要选配好政治素质高和领导能力强的干部,担任乡村的主要领导;要多渠道吸收和选用立志农村作为的优秀人才,充实乡村工作队伍;要保持乡村主要领导干部的岗位相对稳定,确保一茬接着一茬干;要实行可评估、可追究的领导干部考核机制,压实领导干部的工作责任和要求。

应该讲,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发展并不快,乡村面貌变化更不大。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乡镇工业起步较早的地区发展很快,尤其是抓住各类要素集聚的地区,现在已不是普通概念上的农村。但是,更广大的农村如今不可能,也不允许再走“村村点火,镇镇冒烟”的发展老路。农业始终是农村的本色,没有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农村的发展巨变有了明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必须落实好投入机制,发挥好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

首先,加速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过去的财政涉农资金都是按条线安排,名目繁多,投资散乱,使用分散,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去年底,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可至今还没有层层落实到位。各级财政的涉农资金应当分级切块,由各级政府扎口用于乡村振兴的规划项目,分别不同地区的基础状况,照顾安排支出重点,保证区域内的乡村振兴整体协调发展。

其次,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各级财政要设立乡村振兴引导资金,支持农业创新工程,促进农业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加大土地整理的投入,盘活存量闲置土地,优化农村空间结构;推进零散村庄的撤并和搬迁,支持农民居住集中区建设,改善公共配套服务保障条件。

第三,成立国有或集体投资开发公司。对于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配套项目、生态修复工程等等,要由政府性公司承担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的职能,实行统一组织、统一投入、统一推进、统一管理,否则难以保证实际效果。

第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支持农业产业集团,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资力度,整体打造区域特色板块,增强农业现代化的主导力量;吸引鼓励各类开发投资企业参加乡村建设,探索城乡组团发展的新路径,形成城乡互动、优势互补;引导农民创办各类农村经营实体,创新创业,开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老等特色产业,打造令人向往的城市后花园;明确政策性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扶持项目,确保涉农贷款专注于农民和农村,发挥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指示强调,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国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以高度负责的责任担当和扎实推进的工作成效,谱写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篇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发〔2022〕1号)文件精神,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专题学习教育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现结合xx村具体实际,制订xx村2022年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2022年基本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的指引下,牢牢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围绕三元镇“四个一”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2022年奋斗目标:xx村集体经济指标增速全镇争一流,综合考核位次继续争前列,努力呈现脱贫成果更加优化、农业产业更具特色、生态赋能更有活力、乡风文明更加浓厚、社会治理更趋成熟、民生保障更加有力、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的发展格局。

一、突出动态监测,“常态化”巩固脱贫成果。

(一)紧盯政策措施稳定。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依托,兜住民生底线,认真落实分类管理工作机制,规范管理公益岗位,带动当地就业,做到“就业一人、巩固一户、带动一片”,保障脱贫人口不返贫。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稳定帮扶政策,保持脱贫攻坚期间的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

(二)紧盯动态监测调整。认真落实网格化管理机制,定期核查,对监测户、边缘户和脱贫不稳定户的家庭收入状态、返贫潜在因素等实施网格化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情况,精准制定帮扶措施。继续坚持干部结对帮扶,持续发动社会、企业、合作社等帮扶力量,通过产业扶持、示范带动、政府帮扶等方式,实现脱贫巩固。

(三)紧盯产业项目进度。重点谋划好衔接资金项目,加快乡村振兴计划项目实施,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继续加大投入,强化技术支撑,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积极培育致富带头人,抓市场、促生产,帮助脱贫户就地生产增收。

二、突出特色产业,“精准化”发展乡村产业。

(一)持续壮大优势产业。以乡村振兴“擂台赛”为抓手,深入实施农业提质增效“6969”和“138+n”工程,紧紧围绕稻虾和经果林两大主导产业,着力提升空心挂面、稻虾、果蔬、蜂蜜、家禽、鸡蛋等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夯实农业设施基础,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二)着力夯实产业基础。积极推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建成中化技术服务map中心和中化3000亩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基地。着力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入库、申报和建设,加快土地流转进程,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加快“三品一标”认证,铸造xx特色农产品品牌。

(三)探索三产融合发展。深挖生态资源和特色文化,全面打造非遗民俗文化(挂面)村产业园,全力创建全羊宴、空心挂面品牌,全力培塑羊文化、挂面手工技艺传承。培育提升麻黄鸡养殖基地、蜗牛一米农场项目拉动经济增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电商发展,加速消费帮扶,实现xx产品走出去和农业产业的接二连三。

三、突出生态优先,“长效化”改善生态环境。

(一)加强环境资源保护。严格落实林长制、田长制、河长制工作制度,健全全村生态管理监管体系,强化管护责任、职责、整改、追究等环节,依托公益性岗位,职责认领到位,管护划分到位,巡逻落实到位,管理好一方水土。着力大气污染治理,推广秸秆还田,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环境。

(二)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三大革命”,完善绿化市场化运作管护体系,完善村域范围内的污水处理网络。严格遵守垃圾转运机制,推动垃圾分类。完善环保联动协调机制,妥善处置各类环境风险。

(三)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加大保护环境宣传力度,坚持“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大环保”工作格局,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营造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四、突出乡村建设,“全域化”推进乡风文明。

(一)努力提升生活品质。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完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路灯、公厕、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大力改变村容村貌,扎实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乱占耕地建房清理整治工作,全面消除房屋安全隐患,整治提升农村形象。

(二)全力打造乡村旅游。以“果蔬之乡、农创小镇”为主题,依托非遗民俗文化(挂面)村重点项目,发展乡村旅游,完善果岭旅游道路,争创星级农家乐。以中化技术服务map中心、蜗牛一米农场田园综合体为载体,积极争创市级以上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三)激发乡风文明实效。狠抓创城工作,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文明素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将文明创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广泛开展各类文明评选,积极争创文明村、移风易俗村、乡风文明示范村。

五、突出乡村善治,“规范化”构建治理体系。

(一)强化支部引领作用。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强化党支部在村内重大事项、对村民自治组织的领导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健全村党组织运行规则、议事决策程序、严实落地“三会一课”和党小组“板凳会”等制度,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政治力、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二)完善村民自治体系。进一步规范引导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加快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充分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正确引导和发挥村内德高望重的老人、党员、妇女等对象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性,为农村矛盾纠纷化解、公共服务开展和公益事业建设发挥协商协调等作用。

(三)大力弘扬法治理念。积极推进法律进村,利用“主题党日”、“板凳会”等活动平台加强法制宣传,提高村民学法用法、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的法治意识,健全农村依法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村民调解委员会,强化预防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营造村民懂法、守法、用法氛围。

六、突出民生至上,“便民化”提升幸福指数。

(一)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推广“皖事通”app和安徽政务服务网,引导群众使用长三角政务地图7x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提升服务地图访问量及办件量,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帮助群众解决难题。

(二)精准兜牢民生底线。继续推进稳岗就业,把实现群众收入稳定化放在突出位置。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健全退役军人服务、居家养老、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慈善救助、法律援助等保障体系,关心关爱妇女儿童、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

(三)切实维护安全稳定。常态长效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积极入户走访,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加强拥军优属、国防动员、人民武装等工作。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强化食品药品-§监管,持续巩固提升安全生产,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022年,xx村“两委一队”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谋发展,携手拼搏新征程,为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而努力奋斗。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篇四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结合全国总社“四社"创建工作,积极探索构建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平台和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以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系统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切实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全县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到2022年,全系统初步建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小农户服务带动水平明显提升,有效发挥为农服务主力军作用。

建设县域化、综合性的服务网络。在县域范围内构建惠农综合服务体系,充分整合各类为农服务资源,有效强化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产销衔接和生活服务等服务功能。

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围绕农业生产服务领域,培育现代农业服务企业、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联盟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造就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为农服务人才队伍。

构建市场化、可持续的服务机制。大力推广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代表的农业经营新方式,密切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探索形成以创业创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服务新机制。

形成全程化、规模化的服务能力。全系统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生产托管等服务面积力争达到14万亩,服务链条延伸到农技推广、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电子商务、产业链金融等配套环节,形成规模服务优势。

惠农服务平台主要以乡(镇)为立足点,依托基层社,打造集多种服务功能为体的综合性为农服务平台。探索利用现有乡(镇)、村经营服务网点,整合各方资源,打造镇域为农服务网络平台,然后再逐步整合镇域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县级为农服务运营中心。逐步形成县有运营中心、乡镇有服务平台、村有服务站点的三级惠农服务网络。

(一)加快三级惠农服务平台网络的建设。结合实际,认真谋划打造1家县级惠农服务运营中心。县级惠农服务中心要面向乡镇服务平台提供农资和日用消费品配送、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政务代办等综合服务;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承接县级运营中心服务项目,对村极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商品配送和综合服务支持,初步探索形成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网络,搭建与小农户之间的桥梁,实现惠农服务进村入户、直达田间地头。

(二)因地制宜强化乡镇惠农服务平台重点服务功能。县级社根据各乡镇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实际,加强乡镇惠农服务平台的重点服务功能建设。是在耕地集中连片、农业产业规模较大的乡镇,侧重建设惠农服务中心、新型庄稼医院、智能配肥中心等生产服务平台,强化农资供应、测土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生产服务功能;二是在粮食和鲜活农产品主产乡镇,侧重建设农产品烘干、冷藏、仓储、加工、交易等服务设施,强化商品化处理功能;三是在商贸集散地和人口集聚乡镇,侧重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或乡镇经营服务综合体,强化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文体娱乐、养老幼教、生态养生等生活服务功能。

(三)四措并举拓宽村级惠农服务平台建设途径。要依托农村综合服务社改造批。在原农资、日用消费品门店基础上升级硬件设施,配备信息化设备,增加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互助金融等惠农服务内容;二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批。利用合作社经营服务设施,承接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有关服务;三要开展“村社共建”新建批。由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或基层社牵头,联合村“两委”和各类经济组织,组织农民共同建设服务站;四要争取财政项目资金创建批。县级社积极争取财政资金,选择产业基础好、村集体凝聚力强的村或扶贫联系村建设批设施好、功能全、信息化水平高的示范服务站。

要发挥供销合作社首创优势,继续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动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经营主体向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延伸。

(一)打造各类托管服务中心。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依托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企业、农业服务企业、基层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围绕当地主导和特色农业产业生产服务需求,在2022年底前,谋划新建1家规模适度、功能适用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加快全系统庄稼医院改造升级,在2022年底前,全系统建设40家具备农资供应、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技推广、在线诊断等综合服务能力于体的新型庄稼医院。在县域建设智能配肥中心,依托具有产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建设配肥站、加肥站,面向小农户提供测土、配肥条龙服务。

(二)培育多元化托管服务主体。围绕玉米、水稻、小杂粮、人参等优势农特产业,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过程中,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优势,注重加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技推广机构的合作,构建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是以县级供销合作社为服务主体,整合资源,科学确定服务半径,瞄准耕、种、管、收、售全产业链提供服务;二是以基层社为主体,采取单独组建或与村委合作共建服务型合作社的方式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三是以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主体,充分发挥专业社的农业生产技术优势。四是以农资经营企业为主体,创新农资服务方式,利用农资经营渠道,提供按需送货、因地配肥、技术到户的条龙服务。五是组建农业服务专业化公司,开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烘干收储加工等服务。

(三)推广多种托管服务方式。依托各类托管服务平台主体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关键环节综合性和全程托管服务。大力发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积极推进土地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化经营主体向小农户拓展,服务范围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服务内容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转变。探索更多适应小农户生产特点、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农作物的托管服务形式,把农资、农技、农机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送到小农户身边,提供更多个性化、精准化的便捷服务。加强供销合作社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规范化建设,探索制定土地托管服务指导、服务质量监测、服务合同监管等管理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四)延伸托管服务链条。集成推广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引导开展农艺、农机、生物、管理等工作;延伸托管服务链条,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平台、商超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开展合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产后加工、包装、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服务;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农户共同组建产业化联合体,促进生产、加工、销售体化经营;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生产标准。组织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不断探索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方式,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助推小农户增收提供金融支撑。

建设涉农协同服务机制是供销合作社践行合作制原则和开放办社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实施“惠农工程”的重要制度保障。要加强供销合作社系统内部联合,加快推进与党政涉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的横向联合,努力实现协同服务、共享发展。

(一)加强系统内部协同。县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切实承担起发展供销合作社事业的领导职责,加大统筹力度,形成实施“惠农工程”的合力。如既往履行社有企业为农服务使命,将实施“惠农工程”作为推进社有企业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全力推进。要推进各供销社及社有企业间的联合合作,共同打造为农服务品牌。

(二)加强与涉农部门及有关单位协同。各供销合作社要切实强化为农、务农、姓农的办社宗旨,进步明确自身服务定位,主动寻求党政涉农部门支持,积极承担相关服务职责或政府购买服务,努力成为党和政府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公共平台和重要抓手。要加强与其他涉农企事业单位的联合合作,依托自身服务网络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推进网多能、网多用,提升服务的竞争力。

(三)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积极引导系统内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实施“惠农工程”,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促进规模型农业发展。要着力推进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服务对接,组织带动小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四)加强“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优势与村“两委”政治组织优势,积极探索将基层社建在村上,紧紧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与村“两委"共建特色产业、共育经营主体、共创服务平台,努力实现村级党组织强基、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收入增加和基层社得发展的多赢局面。

实施“惠农工程”是全国总社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培育壮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全系统推进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统认识,全力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实施“惠农工程”作为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特别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县级供销社负责统筹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并负责协调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实施“惠农工程”,整合“新网工程”资金、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加大组织实施“惠农工程”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能力强、效果好的项目支持力度,发挥项目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强各类为农服务主体建设,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小农户的能力。

(三)加强督导推进。加强对实施“惠农工程”及落实配套政策、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工作的指导,建立相应的工作督导和推进机制。

(四)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帮助小农户提升能力,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培育体系。县供销合作社主管和领办行业协会整合行业资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提供针对性强的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培训。“惠农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引进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面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和企业员工做好项目实施的配套培训。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篇五

xx街道认真贯彻各级决策部署要求,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头等重要位置来抓,紧盯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的工作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接续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街道下辖10个行政村,9个社区,现有脱贫困户107户293人。县人大代表41名,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人大代表们都能够积极参加,利用他们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广泛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在政策宣传、民意反映、提供致富信息、化解矛盾纠纷、帮办实事等方面,努力发挥各自的表率作用。

二、开展情况。

责任落实:

一是医疗保障方面。20xx年已为107脱贫户代缴城乡居民医保每人310元,合计金额9。207万余元,为所有16-60岁贫困户代缴新农保每人100元,合计金额1。24万元。xx-xx月脱贫户住院58人,报销比例90%,报销总金额为75。856149万元;为脱贫户申请临时救助7人次,解决临时救助资金1万多元,帮助脱贫户申请大病救助8人,大病救助金近4万元;在救灾救济等项目资金中,对脱贫户进行重点倾斜;街道卫生院深入村组,宣传慢性病医保政策,上门排查政策享受情况,分类建立排查工作台账,保证排查不漏人、不漏项,确保脱贫户门诊慢性病应鉴尽鉴、应享尽享。

二是义务教育保障方面。今年已为脱贫人口提供学前教育资助28人,金额4。2万元;义务教育阶段资助152人,金额8。2125万元;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免除学费、享受助学金18人,金额4。5万元;积极实施“雨露计划”,全街道共23户脱贫户得到“雨露计划”,补助金额6。9万元。

三是住房保障方面。街道对辖区内的所有农户的住房进行每月监测,重点对107户脱贫户进行房屋安全核验,未发现住房安全问题;对辖区内的空心房和没人住的危旧房全部排查,并张贴警示牌。

四是饮水安全方面。街道98%的农户是集中供水户,个别农户采用山泉水,但经过监测均符合安全饮水标准。街道107户脱贫户均获得饮水安全鉴定报告。

政策落实:

一是兜底保障方面。完善特困人员和孤儿等特殊人员供养制度,做到民政救助与巩固成果相衔接,资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重点优抚对象、孤儿、重度残疾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低保脱贫户2户4人;五保脱贫户15户18人)。实行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一站式”同步结算,提升对城乡贫困家庭医疗救助的时效性。

二是产业就业方面。积极组织脱贫劳动力参加招聘会,引导脱贫户就业。开展采集脱贫劳动力的个人基本信息、转移就业意向和职能技能培训需求等相关信息,及时更新务工信息,为工作开展提供依据。鼓励脱贫户自主创业,大力宣传最新产业奖补政策,已上报第一批产业奖补20户,金额1。489万元,第二批产业奖补12户正在申报中;上报外出务工交通补贴24人,金额1。16万元;设置公益性岗位18人,扶贫专岗19人,已发放工资9。9万元。街道充分发挥靠近县城的地域优势,利用城市产业发达、就业较充分,以产业帮扶为着力点,用足用活“产业扶贫信贷”政策,协调县邮储银行为街道脱贫困户提供5万元贴息产业贷款,共贷款80万元,贴息2。66073万元。

三、防返贫监测动态管理情况。

街道严格按照“三类人员”监测对象的纳入退出程序,把握对象筛查原则(基层干部排查、农户自主申报、数据比对筛查),今年行业部门推送需比对对象共16户,农户自主申报3户,其中脱贫户2户,其他农户17户,通过上户核对、家庭情况核查均不存在致贫、返贫风险。街道对703户“七类人员”开展动态化监测,每季度进行回访,建立工作台账。

四、问题整改情况。

对标20xx年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清单、全面排查、全面排查“回头看”、省级脱贫攻坚暗访督导发现问题一、二、三期问题清单,举一反三全面查摆认领整改问题,共排查出10个问题,整改10个问题,建立整改工作台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收集相关资料,进行销号管理。

五、帮扶责任体系方面。

街道成立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主任担任常务副组长,负责统筹协调和调度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乡村振兴办。同时在平时工作中也充分发挥驻村工作组、村书记、帮扶干部的主体帮扶作用,其中驻村工作组和村书记负责制定本村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对全村资料进行把关负责,对各类项目上报、验收等进行把关和指导协调;村书记负责全村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是工作第一责任人;帮扶干部负责按照上级要求,一方面填写好自身帮扶对象资料;另一方面要确实为全村发展出谋划策,协助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六、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情况。

1、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选派精兵强将担任驻村工作组组长,明确驻村工作组应从派驻村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细化任务清单,认真抓好落实。找准职责定位,充分发挥支持和帮助作用,与村“两委”共同做好各项工作,做到遇事共商、问题共解、责任共担。同时明确每名干部的帮扶责任、目标、完成的时限。

2、产业就业帮扶方面,鼓励脱贫户自主创业,大力宣传最新产业奖补政策,已上报第一批产业奖补20户,金额1。489万元,第二批产业奖补12户正在申报中;根据我街道各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需要,每个村都设有护河员和护路员岗位,一共18人,另外又根据各村需要设有扶贫专岗19人,通过就业帮扶一批。截至目前共落实贫困户就业公益性岗位37个。

3、为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督促脱贫户向自力更生转变。一是建立精神帮扶机制,确保精神帮扶工作常态化和长效化;二是在评选出正面典型进行推广,并给予其精神鼓励;三是对脱贫户开展了相关精神帮扶培训工作,激发了脱贫户的内生动力和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篇六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县决策部署,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头等大事,把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街接作为最紧追的任务,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治理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持续强化能力建设,努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开好局、起好步、见实效。

二、坚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在前期已制定出台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和帮扶机制的基础上,对照国家和省文件要求,及时健全我县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农村低收入群体监测和帮扶,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发生。

(二)强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聚焦搬迁安置区(点),从就业、产业和后续配套设施提升完善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提升16个安置区(点)综合管理服务水平,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确保搬迁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持续采取“劳务输出、本地岗位开发、技能培训”等方式,规范管理好乡村公益性岗位,确保脱贫劳动力多渠道实现稳岗就业,实现脱贫人口就业规模与上年度保持基本稳定的目标任务。

(四)积极应对后评估工作。中央已明确过渡期内每年评估一次,重点抓好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就业帮扶、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收入增长等评估重点内容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着重关注分散供养五保户的房子和人居环境问题,居住高山人群的饮水问题,以及因病因残收入骤减和支出骤增户的返贫问题。

(五)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全县2014年至2020年到村扶贫项目共1140个,投入资金3。1266亿元。全面摸清扶贫资产底数、现状、收益、存续、管护情况,全面完成确权登记,分类健全资产管理台账,纳入“三资”管理平台。重点针对检查出来的问题项目,按照“一项目一方案”的要求逐一会诊制定整改措施,指导责任单位限时整改到位,确保扶贫资产效益持续发挥到位。

(六)强力抓好到村项目建设推进和到户政策落地见效。对中央、省、市下达到县的衔接资金,严格按照相应资金管理办法和项目实施程序,强力抓好项目建设推进和资金拨付管理。对下达到村的衔接资金项目,强力抓好督促指导,从严抓好过程监管,确保按时开工、按质完工。对到户制定的“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帮扶计划,按照能快则快的要求,抓好调度和督促,强力推进,让脱贫人口,低收入人口早受益早见效。

三、扎实推进衔接过渡有关工作。

(一)抓好政策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过渡期内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原有政策不退出、投入力度不减少、帮扶人员不撒离,确保政策不断档、工作不脱节。参照国家和省市出台的衔接政策,结合我县实际,配套制定出台县级相应的衔接政策,确保不搞急刹车。

(二)抓好工作衔接。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组织开展好“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的编制工作,深化细化具体举措,确保能够落地落实。聚焦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五大振兴总任务以及乡村建设行动等具体工作内容,科学谋划衔接资金项目库,为改善群众民生福祉,推动农村全面振兴打实基础。

(三)抓好力量衔接。参照省市要求,科学做好扶贫部门向乡村振兴部门的改制,明确好人员力量分工,理清工作具体内容,理顺工作推进机制,建立起协调配合,无缝衔接,高效运转的工作运行机制,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

(四)抓好机制衔接。持续加强重点工作周调度通报和常态化暗访督导机制,层层传导压力,严实工作作风,坚决杜绝搞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发生,不断推动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序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一)指导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2021年基本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对有条件的村庄尽快编制村庄规划,对暂时没有编制规划的村庄,严格按照县乡两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用途管制和建设管理要求进行建设。

(二)重点抓好农村厕所革命。全面开展农村户厕摸底,及时发现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提升农村改厕质量。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科学选用改厕技术和产品,2021年完成改厕1000户以上。

(三)强化污水治理和垃圾处置。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动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完善生态美超市,2021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健全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市场化机制。推进“生态美超市”提质扩面。深入推进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

(四)打造美丽宜居村庄。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打造一批环境优、生活好、乡风美的美丽宜居村庄,充分激发乡村的主动性、创造性,2021年新建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18个。

五、统筹推进乡村治理。

(一)实出抓好重点区域治理。把易地搬迁安置点、城乡接合部作为乡村治理重点区域,着力加强社区治理、公共服务、基层党建、社会融入等工作,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重点区域治理体系。

(二)梯次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将全县182个行政村分为先行示范引领村、正常推进提升村、持续巩固攻坚村,做到先行示范引领村尽快突破,正常推进提升村自持续发力,持续巩固攻坚村奋力追赶,分类有序推进,确保如期实现乡村振兴。

(三)坚持和完善驻村帮扶机制。继续向45个出列村、2个示范村、2个后进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对任期已满的有序轮换,对新驻村的组织轮训。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篇七

摘要:“互联网+”是当今社会最热的议题之一,所谓“互联网+”就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提升生产力、优化生产要素、提高传统产业科技含量等途径来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最后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根据中國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1]。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正在给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习惯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正在改变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首次提出“互联网+”理念。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将“互联网+”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互联网+教育”就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与教育相结合,优化和集成教育资源,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应用于教育的各环节之中;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灵活、个性化教育的新型服务模式,以满足互联网时代人才需求,实现教育转型。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创新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党建思政和现代教育治理五个方面的“互联网+教育”模式。“互联网+教育”就是智慧教育,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影响,增强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的能力,教育他们逐步掌握从网络获取、传递、加工和处理各种有益信息的能力,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互相交流学习和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以达到学习和教育的目的。将“互联网+”的本质精神融入到教育领域,形成互联网时代新型教育形态[2]。

“互联网+”对传统行业显示出其强大的力量,不断促使其换代升级。当“互联网+”遇到教育的时候,尤其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模式的出现,已充分说明了“互联网+”对教育优势作用,互联网和教育的已高度融合[3]。

第一,“互联网+教育”有利于优化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由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而借助互联网技术,结合院校优秀教育资源,将院校最优秀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成果传播到四面八方,学生无论是在近处还是远方只要拥有网络及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均可学习知识。从而实现课程资源共享、网络资源共享、教学中难点问题解答的共享。

第二,“互联网+教育”适应学习者的要求。在传统教育中会出现老师和学生缺乏沟通和交流,学生经常处于被动接收的地位,不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互联网+”时代,学生是教育的“用户”,“以用户为中心”的思维贯穿于教学实施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可根据学生个人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开展针对不一样学员的个性化学习建议、指导教学和指导方案等。用户学习方式高度个性化,为个人兴趣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获取知识的途径多样化,“互联网+教育”使得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进行学习。教与学的多元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共享和交流,多元化的教育产品可以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第三,“互联网+”有利于教育的平等和自由学习。学校不再是学习者学习的唯一场所,学校的开放将是大势所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再是封闭的;教师的教学资源是共享的,学习者的学习思维是发散的。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学习者,学习不受年龄的限制,任何有学习需求的人都可以在互联网技术支撑的环境下进行自由、开放、平等的学习,并且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或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等[4]。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明确思路,扎实推进。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牢牢抓住“人”这个关键,尤其是贫困地区人才是最稀缺的资源。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乡贤返乡,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激励各类人才在广阔农村大地上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建设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其中,培养本土人才是重中之重,因为他们“懂农业、爱农村”,只有提高农民自身的知识水平、技术技能,才能更高效的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通过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平台优势:(1)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农民技术骨干实现科学化规模化种植和专业化生产、培养一批优秀的的农业经营管理者、农业职业经理人形成乡村产业体系,实现振兴乡村的首要任务即产业兴旺。(2)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让其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和农村建设中来;增强农民的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对基层腐败等现象进行有力监督,杜绝乡村内部公共事务无人负责,避免惠农资金、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的腐败问题,最终实现“法治乡村”建设。(3)对特色的乡村习俗进行传播交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乡村文化,增强乡村文化的凝聚力和民风约束力[5]。

在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利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中的发挥积极作用,将是未来趋势;本文分析和总结了“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和内涵,阐述了“互联网+教育”的优势。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通过“互联网+教育”方式为乡村振兴大力培育乡村人才。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篇八

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我一直紧紧围绕着我。xx发【20xx】1号关于推进农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项任务,努力推进我镇农村振兴。

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镇长领导的农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团队成员的具体负责,镇农业、农业经济、水利、农业机械、财政等部门共同调动工作人员。

今年以来,全镇新建农村经营主体11家;。

产业扶贫持续发展,产业带动1105户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271万元;。

农技部门积极宣传农技知识,提升农民秋种积极性。

加强新型农民、返乡农民的职业培训,努力培养照就一批致富带头人和高技能人才。今年返乡创业农民39人,到9月底全镇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达63人次。

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今年以来已经完成改厕任务900户;。

与扶贫广场、文化活动中心高度融合,打照精品公庄中心村。

近年来,随着堰东村、周岗村、公庄村等省级文化广场的建成,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活在我镇蓬勃兴起,共有腰鼓队、锣鼓队4支,龙狮队1支,广场健身舞队10余支,群众业余生活极为丰富,篮球队、乒乓球队相继组成,锣鼓队、篮球队还参加县级组织的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名次。移风易俗落到实处,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结合乡风文明建设,制定村规民约;。

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8个村已经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建立台账,搭建集体资产管理平台,适时开展股权设置、成员身份界定工作。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篇九

为全面推动乡村建设,不断探索新路径,以乡镇为主体开展示范村创建“谈思路、比创新、亮成果、树典型”比创,推出新举措、实现新突破,全力营造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以示范村创建带动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根据省《20xx年全省乡村建设行动工作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进一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成功经验,坚持“巩固一批、创建一批、提升一批”总体思路,滚动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示范村,以示范创建带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乡村发展能力、提升乡村建设成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快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以村庄分类布局成果为基础,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统筹谋划、综合设计、因地制宜推进示范创建村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决避免短期行为。

融合起来,发展好现代农业服务业;把一产和三产融合起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最大限度推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逐步实现生活富裕。

——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强化市县政府主体责任,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集体和农民等多方共建共管共享格局。注重彰显农民主体,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从改善环境到培植产业,广泛发动引导组织农民参与,赋予农民主动权,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

——坚持日常管护,长效管理。按照“合理区划、网格管理、定人定责、层层督导”原则,落细网格化管理模式,健全完善卫生日常保洁、垃圾清运、检查评比等制度机制,落实专职保洁队伍和专项经费,推动示范创建工作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

——坚持多措并举,改善观念。围绕建设善治乡村,不断健全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村规民约、群众评议、老干部监督等方式,引导农民群众转变生活观念、改进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三)工作目标。20xx年继续坚持“九有六无”创建标准,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示范村xxxx个以上,其中重点边境村119个、脱贫村295个。

(一)巩固20xx年示范创建成果。

1.建立省市县三级验收机制。对照“九有六无”标准,各地要在省级“千村示范”创建抽查验收前,视疫情防控形势适时组织一次自查核查“回头看”,县级自查全覆盖,市级复验比例不低于50%。省级计划在20xx年x月底,按照10%的比例进行抽查验收,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予通过并在全省通报。

2.建立常态化督导暗访机制。对20xx年度创建的示范村,采取暗访、回访等方式加强“事后”监管,县级注重日常巡检,对发现的问题,即查即改;市级采取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县(市、区)交叉互检等方式,不定期对“千村示范”创建成果进行检查;省级将从20xx年开始,对以往年度创建村不定期进行督导暗访,发现重大问题或明显反弹的,给予摘牌处理并在全省通报。

3.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做到“四有”:有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公共环境等管护制度;有队伍,建立相对固定且与工作量相匹配的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机制;有投入,县级建有常态化投入保障机制;有监督,充分发挥老员、老干部、老教师等群体及社会志愿力量作用,监督并维护巩固创建成果。

(二)滚动实施20xx年示范创建工作。

4.突出村庄规划。探索以乡镇、重要片区为单元的村庄规划编制模式,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杜绝短期创建行为,实现创建村规划编制全覆盖,并将报批后的村庄规划数据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5.突出整体布局。继续坚持以省会城市、市县城区周边及重点镇为中心,以国省干线公路、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活跃等区域为辐射,对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点串线、连线成片打造引领示范带、示范片区,注重凸显连点成线创建效果。

6.突出农民主体。紧紧围绕激发农民参与示范创建内生动力,在创建村全覆盖开展“干净人家”评选活动,全覆盖建立“道德银行”“爱心超市”,全覆盖建立“十户一组”网格化管理机制,全覆盖发挥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科技小院载体作用,着力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农民自觉参与示范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持续集聚示范创建合力。

7.开展“示范创建+”活动。集聚发展改革、司法行政、卫生健康、住房城乡建设、科技、水利、生态环保、林业草原、畜牧、农科院等省直有关部门合力,在“千村示范”创建村中打造一批具有单项或多项行业领域重点工作引领的示范村。各级乡村振兴部门要加强同妇联、团委、工会、科协等群团组织以及志愿帮扶等社会力量的沟通协调,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让更多资源向创建村集聚,不断提升创建工作社会参与度。

8.做好示范创建结合文章。充分结合村支部领办合作社、乡村旅游重点村、美丽村庄试点村、宜居农房改造试点村等试点建设行动,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推进共同创建;注重将“千村示范”创建与乡村建设行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十大产业集群”

发展和“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等有机结合,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将创建村打造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承载地。

(一)压实各方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推进示范创建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不断压实市县主体责任,确保“千村示范”创建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中省直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责倾斜支持示范创建工作,强化与同级乡村振兴部门的联合互动,共同开展好“示范创建+”活动,努力将示范创建打造成为部门重点行业工作的载体、平台和抓手,形成各具特色的样板和典型,引领带动乡村建设行动深入推进。

(二)加大投入力度。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完善财政投入、统筹整合、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的“千村示范”创建投入机制,切实强化创建资金保障。按照中央和省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规定要求,用足用好衔接资金中安排的10亿元示范村补助资金,撬动用好用活地方财政资金、政府债券资金、部门帮扶资金、金融贷款和社会资本,加大对重点边境村发展建设投入,力争将其建设成乡村振兴的示范村;并引导带动重点投向农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重大民生工程,重点支持集中连片、园区和全链条产业发展。以县级为平台,按照“统筹安排、集中投入、专款专用、形成合力”的原则,继续整合农业农村、乡村振兴、交通运输、农村水利、农村电力、医疗卫生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向创建示范村倾斜,省直相关部门要协同发力、优先支持,合力推进示范创建工作。

(三)落细推进举措。要高效运用“五化”工作法统筹推进落实,各市县要围绕职责构建、政策制定、进度安排、督促检查等重点工作任务,制定具体落实方案,建立创建村短板弱项、一户一策等任务清单,制作流程图、作战图,编制创建标准手册和创建及验收标准指南,制作村级创建推进模板和到户创建推进模板,明晰重点任务、细化责任分工、狠抓举措落细落地落实。

(四)强化宣传引导。在省乡村振兴微信公众号开设“千村示范”创建专栏,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介载体广泛宣传创建工作,突出示范引领,重点对探索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典型案例、经验做法,多渠道、广视角进行宣传推介,营造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和全社会关注参与的浓厚氛围。灵活采用现场会、推进会、培训会、观摩会等各种形式,充分展示创建工作成效,不断提升各级干部推动“千村示范”创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篇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村是乡村振兴示范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镇。位于xxx,是镇政府所在地,集镇贸易中心,全村总流域面积29.8平方公里。总人口1040户,3574人,主要以种植小杂粮,养殖猪、牛、羊,务工劳务输出,集镇贸易等经济收入,是“一村一品”先进村,全县退耕还林示范村。近几年村加快了建设步伐,各项指标稳步提高。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乡村振兴战略,把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建设的示范点,特制定此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系列***精神为统领,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决策部署,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不断巩固成果、追求卓越、示范引领,将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品牌。

二、奋斗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建设的奋斗目标,到2025年实现:经济繁荣,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将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村;环境优美,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美化亮化,实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将村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振兴建设先行村;人民富裕,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走在全县前列,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将村建设成为全县宜居村;力争半年左右使村的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镇第一,3年内达到县级前列。

(一)总体目标大力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生态建设战略,加快经济转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生态宜居建设两大目标,狠抓生态建设、产业强村等重点工作,让村的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社会建设更加和谐。

(二)具体要求。

1.产业发展目标:注重各项产业融合发展,将“xx”农产品发展成全省知名的品牌,xxx故居发展成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

2.村建设目标: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的风貌特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和谐宜居、生活富裕、美丽文明的特色村。

坚持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

三、主要任务。

推进生态宜居攻坚以上级乡村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指导,重点实施组织建设、文明新风培育、移风易俗、文明创建、文化引领五项工程,打造文明建设先行村,全面提升文化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富民产业,扎实推进文化繁荣发展。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村干部理论学习,并组织村干部走出去,把好的经验带回来。

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推进本村星级党组织创建。

从严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定期组织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

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围绕杂粮种植,猪、羊养殖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二)实施文明新风培育工程。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要求,不断灌注到群众的头脑之中。

积极倡导乡贤文化,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利用村内微信交流群平台,把诚信教育融入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努力提高广大移民群众的诚信素质。

(三)实施民主法治建设工程。

结合普法教育,在村集摊、广场设立“法律宣传栏”。

创新和加强治理手段,注重对影响本村稳定各种问题收集研判,及时采取果断措施进行整治化解。

(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

倡导婚事新办,反对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倡导厚养薄葬,引导简化丧葬仪式、缩小丧葬规模。倡导满月、乔迁、祝寿、庆生等喜事不办,推动形成文明节俭新风尚。

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等。

(五)实施文明创建工程。

深入开展“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评选活动,着力培育现代文明家庭。

深入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工程,着力落实上级的创建要求。

(六)实施文化引领工程。

修建幸福家园一处,村内图书室购置投影仪等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好文化设施作用,让农村文化平台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配备村文化专干,提高文化专干的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

深入开展文化、科技、教育等各类活动,让农民群众在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社会风气。

五、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以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系列指示为指导,以“产业强村”为目标,依托x。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x农产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鼓励移民群众积极参与产业经营发展。做大做强“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实现产业强村民富,为建设美丽富裕村奠定坚实基础。

2023年,实现村以“旅游、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产业升级发展,xxx纪念馆正式建成运营,“xxx”品牌农产品稳步推进。到2023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约2万元。

(一)特色种植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本村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大力发展杂粮、绿色农产品种植加深加工。到2023年底,杂粮种植面积5000亩,并建成深加工厂三间,新推500亩果树地,建设80亩果园用水井五口,建设1000吨果库1座,果园配套架设高压线1000米。特色种植产业可实现长期就业人数为3000人左右。

(二)特色养殖产业发展规划到2022年,完成羊养殖1000只、猪存栏500头,土鸡养殖2万只目标任务,新建养猪基地1处;养殖产业实现长期就业人数300人。

六、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天蓝、地绿、水美”指示精神,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化为村建设目标,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使村的水更清,天更蓝,地更绿,让群众的生活过的更舒适、更红火。统筹推进村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夯实全村发展基础。

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加强美化亮化工作,打造精品,努力建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

(一)大力提升生态绿化水平通村主干道路100%绿化,重点路段建有绿化;使生态环境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完善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加快建设污水排放管网改造,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加强亮化,提升村貌。完成污水处理厂、安全饮用水、变电站等项目建设。

主要实施:村内前沟邦畔2公里,生产道路硬化25公里。404户屋顶防水处理、入户道路硬化。水利农田改造80亩。新修太阳能路灯200盏。改造卫生厕所300余户。

(三)积极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创建生态村,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建设工程,落实河长制制度,对现有河槽进行整治,杜绝乱排乱放;坚决整治放牧、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

主要实施:乌龙河河段河槽治理,集摊环境综合整治。

(四)全面加强土地管理。

严厉打击、拆除侵私搭乱建,清理、修整有碍观瞻的废弃窑洞等。

加强日常土地动态巡查工作,将土地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

七、坚持落实“三变”改革政策2019年,全面完成“三变”改革,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一)基本完成农村改革相关资产资源的确权颁证工作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等进行确权登记颁证。

(二)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制定方案、清产核资、配置股权、制定章程、完善制度、强化监管等工作程序,积极开展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三)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利用村内现有种养殖、加工合作社,让农民以土地、劳务等形式入股,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篇十一

为深入贯彻中央、自治区、xx市和xx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精神,根据xx区委、区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工作部署,按照“保持风格、融入城市,以人为本、和谐共生,协调发展、全面振兴”的总体思路,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工作目标。

特色农业规模全面形成;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且自主生活;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稳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全面建立,文明风尚持续向好。

二、工作任务。

(一)实施党建提升工程。

充分运用建制性与非建制性、单独建与联合建等多种形式成立党组织,使各项工作始终在党组织的引领和管理范围内。

牢固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强化党员思想意识引导,使党员紧跟党组织步伐,服从党组织安排,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让农民发挥天然特长,探索职业农民的发展路径。

抓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全面加强村级纪检队伍建设,完善监督网络;

大力推进“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通过典型案例查处与曝光,加大震慑效用。

(二)实施产业融合工程。

支持杨家湾民俗度假村采取村民自发入股、自筹资金、自我管理的方式,全力打造集创意农业、旅游观光、特色餐饮、民俗度假为一体的农商旅产业融合新业态,形成产业发展品牌。2022年完成绿色果蔬采摘体验园、东梁民宿特色部落、民宿体验场所提档升级再建工程。

以每年1万亩的速度积极稳妥的推进土地流转,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发展水平;

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申请申报力度,三年申请奖补资金不低于3000万元。

强化村级财务管理,逐步化解村级债务,力争到2022年所有的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收入达到5万元。

(三)实施基础改造工程。

持续开展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力争2022年底实现“零危房”目标;

加快推进村级主干道亮化、绿化建设,完善配套设施,方便群众生活和出行;

积极推进“燃气xx”、富龙管网接入等项目,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四)实施生态治理工程。

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加大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宣传引导力度。

(五)实施服务供给工程。

打造农村文化精品,形成农民文化活动品牌。

2.改善社区服务。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帮残济困等各项民生政策;

持续深化办事“最多跑一次”“零上门”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让村民少跑腿、办好事。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的工作领导体制,成立xx镇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全面负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计划的落实。

(二)建立工作机制。各村、机关各站所要按照规划化内容自主认领工作并建立工作清单,全面实行清单制管理,明确时间进度、责任分解到人。领导小组要定期对照工作清单,开展工作督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督查考核。各村书记每年要向镇党委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情况。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纳入绩效考核制度,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为各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将考核结果作为考核评价村级班子、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篇十二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新农村,在当地调查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村今后5年的发展计划。

**村位于**镇西北部,距清**镇x公里,与**镇隔河相望,是**区的中心村。全村管辖**个村民小组,**户**人,常驻人口**人。国土面积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山林面积**亩。平均海拔高度在**左右,地势比较平坦,属于二高山气候,适用于烟叶、银杏、魔芋、贝母、五倍子、葡萄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村水、电、路、网、房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为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奠定了基础。全村共建**蓄水池x口,**m蓄水池x口,泵站x座,探索利用优质水源x处,基本解决了全村安全饮用水问题。**个村民小组级公路全面贯通,形成了外联流畅、内部循环的交通结构。电力、电信网络都实施了更新,大大满足了通信的需求。自20**年实施危险住宅改造以来,全村共改造农村危险住宅**馀户,全村居民住宅不仅解决了住宅安全问题,还满足了舒适美观的更高要求。

**村目前形成了以葡萄、银杏为主导产业,木瓜、厚朴、贝母等中药材为补充产业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全村两座高山。

地区种植葡萄**亩,高山地区种植银杏**亩母**亩,木瓜**亩,生态农业产业规模达**亩左右。

通过巩固扶贫成果,开展一系列乡村振兴项目,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坚持生态优先、产业繁荣发展思路,致力于创造环境优美、宜居的魅力**。

(一)巩固改善基础条件。

1、建设村级集中供水管理协会,规范全村生产生活用水,维护和改善供水条件。

2.完成全村电网改造升级,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电能。

3.规划新建和硬化村内产业路x公里。

4.规划路灯**盏,新建垃圾收集点**个。

5.完成《**村村建设计划》的编制。

(二)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1.**组规划建设标准化葡萄基地**亩**组规划建设模板型木瓜和茶叶栽培基地**亩**组规划建设贝母、厚朴、木瓜等特色产业栽培基地**亩。新建标准化农业综合型现场x座。

2.培育和招商引进农业专业合作社x家,为全村特色产业提供产销对接保障。

3.指导建设标准化农家乐和特色民宿x家,探索建设标准化康养模式。

4.围绕花天河流域发展特色景点x。

5.规划建设标准化山羊养殖基地x处。

(三)抓住乡风文明建设。

1.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制定村规民约,加强学习教育。让邻居互相学习,互相尊敬,和谐,提高人民群众的活力气氛。

2.建立健全村级图书室,丰富人民文化知识。规划建设村文化活动中心,增设文化娱乐设施设备,丰富儿童文化生活。

3.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加强垃圾管理工程,美化人居环境,提高大众文化品位。

4.组建一支文艺宣传团队,建设x个村级文化广场,积极宣传乡村文明和村规民约,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抓住基层组织的建设。

1、结合主题党日活动,促进支部凝聚力。村支部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全体村支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代表和村民骨干积极参加活动,组织学习十九大精神、帮助孤独老人、帮助困难群众等活动,加强组织。

的号召力,支持委员会的凝聚力。

2.切实开展三会一课,密切关系。定期开展三会一课活动,确保支部三会一课活动有效开展,通过支部明确村领导干部分工,通过组织生活找到各自的不足,通过党员大会找到不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集体发展。

3.频繁组织警示教育,保证班级清廉。通过支部集中学习、组织主题活动等方法,加强示范教育、警告教育和岗位教育,使村支两委员会各成员大脑紧张,掌握一定程度,为大众服务高效、清廉、清洁。

4.认真做好新党员培养发展工作,结合本村实际,吸收思想意识高、综合素质好的青年同志加入党组织,培养其成为优秀的后备干部力量。

(一)严格执行村务公开,规范村财务管理。村务公示是保障农村稳定的重要环节,我村严格执行上级四议两公示及相关规定,保障村民对村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实相关财务制度,堵漏洞,防范未然。

(二)做好计划生育服务,加强计划生育信息系统管理。建立完善计划生育信息台帐,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促进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保证质量完成上司提出的各项计划生育任务。

(三)重点关注五保、低保、残疾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特殊群体,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不定期访问爱护,解决特殊群体生活的实际困难。

(四)切实做好综合信访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全力调整矛盾纠纷、安全危险调查、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确保全村社会治安稳定。

(五)深化结对合作机制,持续稳定推进发展。继续深化正确的扶贫对策,在驻村工作队撤离后,建立稳定的工作协调和沟通机制。努力建立第一书记的长期机制,使第一书记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参与者。充分发挥帮助部门的优势资源,在项目建设和资金规划方面倾斜较多。

凡事预则立,预则废,五年工作目标确定,未来任重而道远。未来,我们将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不断创新发展,与时俱进,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力争将**村打造成环境优美、村民幸福、和谐稳定的美丽乡村。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篇十三

为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美丽乡村,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根据《20**年包保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经局务会专题研究,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思想,负责包保**镇**村、**镇**村的包保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按要求规划先行、盯住关键、形成合力、真抓实干、夯实责任,全力做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一)谋划布局,制定方案(2021年1月—3月)。

将和包保的两个村制定年度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职责,列出任务图、进度表,实施“挂图作战”。全面启动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二)宣传发动,全员参战(2021年4月—6月)。

驻村工作队将和包保村一起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制定完善“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等制度,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一起参与,做好春季栽花种草,搞好绿化美化工作。同时,确保村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发展、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补齐短板,积极推进(2021年7月—9月)。

这期间进行查漏补缺,对上半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改进。积极谋划,推进下半年工作,开展秋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行动,实施秋季花卉栽种工作。帮助村里做好“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的推进活动。

(四)真抓实千,实现目标(2021年10月—12月)。

加强文化建设,结合村屯历史禀赋,发掘文化内涵,将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之中,将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完善,形成长效机制,常态化保洁与管护工作得以加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乡村振兴包保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驻村工作队负责包保村的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明确目标任务,把握时间节点,突出工作重点,找准薄弱环节,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巩固整治成果,确保不出现反脏回潮现象。

(二)广泛宣传发动。

驻村工作队要与包保村一起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支部党员干部带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活动。落实责任,使乡村振兴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一)产业项目发展。

****村:积极帮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镇**村继续计划做好食用菌大棚种植、蓝莓种植、光伏发电收益收入。

**镇**村:积极帮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镇**村继续计划做好**村施工队、光伏发电收益收入。

(二)增加村集体收入。

****村:通过集体产业项目发展,争取在20**年经济收入10.3万元的基础上,力争有所提升。

**镇**村:通过集体产业项目发展,争取在20**年经济收入10.6万元的基础上,力争提升至10.7万。

(三)乡风文明。

大力开展“三好一庭院”“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的创建评比活动,真正让干净整洁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

****村:

1、包保单位市住建局计划带领20余人,到**村进行乡村集中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三次以上(20人x3次x150元/人/天=9000元)。

2、在村部两侧围墙制作文化墙85延长米。

3、为**村村部更换**村委会门匾3块。

4、产业发展积极帮助包保村发展集体经济,继续计划做好食用菌大棚种植、蓝莓种植、光伏发电收益收入,增加村集体收入。

5、包保单位市住建局与包保村一起做好乡村振兴宣传工作,按照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管理要求,走村入户宣传乡村振兴具体工作内容。

6、在村部的入口处建造一处“**村”的石头村标,提高**村整体形象。

7、从**村检查站开始到村部柏油路两旁撒种黑心菊花种(40斤),美化环境。

9、包保单位和**村计划栽花5000株。

10、包保单位和**村定期组织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清理主干道与辅路两侧环境卫生。

**镇**村:

1、包保单位市住建局计划带领20余人,到**村进行乡村集中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三次以上(20人x3次x150元/人/天=9000元)。

2、包保单位和**村定期组织开展乡村环境整治工作,清理主干道与辅路两侧环境卫生。

3、包保单位对**村2个文化广场进行修缮。

4、包保单位对村部西侧巷道进行铺设。

(一)局包保领导要主动到**镇和**镇包保村共同研究乡村振兴工作,加大资金帮扶力度。

(二)提高政治思想认识,夯实工作作风。落实好包保责任完成好包保任务,做到“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驻村工作队具体负责。

(三)积极组织实施春秋两季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栽种花卉行动,落实好日常各项帮扶工作内容,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完成材料报送工作。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篇十四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大任务,为亿万农民描绘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现代图景。现如今,各个乡村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等角度,推动广大干部群众推动乡村振兴思路更明、干劲十足。

一、工作要落实到决胜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中。领导干部要把脱贫攻坚当做当前的政治、的民生和最紧迫、最坚决的任务,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脱贫攻坚中,全面抓好脱贫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此次考核任务工作。

二、把__大精神落实好实践好发挥好。省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县委也制定了贯彻落实方案,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系统性、长远性和近期目标,要坚定不移把生态保护摆在核心位置,像对待生命一样呵护生态环境,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

三、把__大精神落实到从严管党治党各项举措中。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方略第一条是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最后一条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做好党和国家事业前提在于党的领导,保障在党的建设,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关键的理念,把抓好党建作为的政绩,全面压实“两个责任”,要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动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择不扣贯彻落实,要强化干部管理,持之以恒整风肃纪高压反腐,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作为的干部队伍。

四、把__大精神落实到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中。脱贫摘帽需要各乡镇各部门互相配合,一定要早部署早谋划,要趁着学习贯彻__大精神的东风,全力以赴、全面动员,亲临一线督促指导攻坚克难解决问题。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精神,全力抓好生态保护、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确保各项目标圆满完成。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篇十五

为了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城市创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畜牧部门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畜牧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只有推进猪羊禽全面均衡发展,才能实现产业兴旺目标,为此,畜牧部门重点制定了“突破生猪瓶颈、巩固羊产业、发展小家禽”的目标。

一是突破生猪发展瓶颈。确保全省“设施设备智能、治污工艺标杆、生态循环典范”的温氏生猪生态循环产业园9月份开工建设。二是巩固羊产业发展态势。以羊产业协会为依托、青贮饲料厂为保障,推进较大面积的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羊产业。三是推进小家禽稳步发展。在去年回马、蓬莱、卓筒井等贫困村建成50处乌骨鸡示范点的基础上,今年再新建50处乌骨鸡饲养点,形成回马、蓬乐路、智水片区的乌骨鸡产业带。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畜牧产业,推进畜牧产业兴旺发展。二、促进生态循环,努力实现生态宜居目标。不遗余力推进畜禽养殖场提档升级、做好畜禽养殖延伸环节的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畜牧产业和美丽乡村和谐发展、生态宜居的目标。

一是继续巩固禁养区整治成果。提高准入门槛,对选址不合法合规的,坚决不予审批,并引导业主在适养区从事畜禽养殖;压实网格化监管,做到即养即发现即处置,确保禁养区整治不反弹、不复养,实现禁养区全面禁养目标。二是全力推进畜禽养殖2.0版工作。全力推行“前端节水、终端密闭、末端循环”的畜禽养殖2.0版升级改造工作。上半年完成寸塘口河周边养殖场的升级改造工作,下半年到2019年6月底前完成其余7条县级河流周边养殖场升级改造;2019年年底前完成全县其他养殖场升级改造工作。同时,对不符合提档升级标准的,按照“动态评估、末位淘汰”机制予以淘汰。三是做好畜禽养殖延伸环节环保工作。畜牧部门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医废物集中处置纳入畜禽养殖环保范畴,于2017年8月与遂宁浩川公司签订集中无害化处理协议226份,2017年集中无害化处理4882头,今年1-3月集中无害化处理5828头;于2017年6月与县医院签订医废物集中处理协议,截止目前,已集中处置医废物1.7余吨。

一是加快推进技术革新。针对以前“猪-沼-果”、“干榨+沼气+储液池+种植”等较为落后的粪污处理工艺,畜牧部门按照“源头控制、处理有效、循环利用”治污思路,推行“前端节水、终端密闭、末端循环”最终实现零排放的新型治污工艺,探索出了畜牧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加大投入保障。通过项目资金引导、龙头企业出资撬动,指导并督促业主投入不低于总投资的20%,用于建设环保设施设备,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业主增收的三方共赢目标。今年,温氏、齐全、正邦等龙头企业将出资2000余万元用于养殖场升级改造工作,解决了环境保护治理资金难题。三是强化依法治牧。严格执行《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场日常监管的实施方案》,落实“辖区政府-畜牧部门-环保执法”多方联动机制;压实”主管部门包区、镇乡站包片、职工包场”的三级督导责任;发动群众加强日常监督,对举报属实的,按照县府办出台的《畜禽养殖污染环境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予以奖励;并同步研究推行“村规民约”制度约束小家禽下河。

畜牧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力量,2017年实现牧业产值19.0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45.63%,畜牧产业产联式帮扶贫困户户均增收0.34万元。今后要重点从技术宣传培训、新型主体培育、扩大带动面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畜牧产业扶贫力度,力争实现贫困户畜牧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60元。

一是加强专业技术宣传服务。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畜牧万家行文化巡演活动”、举办培训班、进村入户宣讲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广泛宣传畜牧科技技术。目前正在组织专业队伍录制畜禽养殖技术宣传录音,下一步将充分利用各村广播高密度播放,实现养殖技术宣传全县全覆盖。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深化产联式扶贫模式,想方设法解决贫困户资金难题、因户施策,充分发挥畜牧产业投资小、技术成熟、见效快的优势,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拓宽贫困户收入来源,丰富村集体收入渠道,帮助贫困村实现造血式脱贫。三是扩展产业扶贫带动面。去年,“温氏二次寄养”、“协会+合作社+村委+贫困户”养殖黑山羊、“公司+村委+业主+贫困户”养殖乌骨鸡等产联式扶贫,共帮扶贫困户330余户,户均增收3400余元,村集体收入约10万元。今年,将继续在蓬莱、隆盛、卓筒井、河边、智水等乡镇贫困村再建50余处乌骨鸡扶贫点,带动50余户贫困户户均增收9000余元。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结合全国总社“四社"创建工作,积极探索构建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平台和网络体系,初步形成以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主导、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系统由流通服务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切实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全县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到2022年,全系统初步建成综合性、规模化、可持续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对小农户服务带动水平明显提升,有效发挥为农服务主力军作用。

建设县域化、综合性的服务网络。在县域范围内构建惠农综合服务体系,充分整合各类为农服务资源,有效强化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产销衔接和生活服务等服务功能。

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围绕农业生产服务领域,培育现代农业服务企业、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联盟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造就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为农服务人才队伍。

构建市场化、可持续的服务机制。大力推广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代表的农业经营新方式,密切与小农户的利益联结,探索形成以创业创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服务新机制。

形成全程化、规模化的服务能力。全系统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业生产托管等服务面积力争达到14万亩,服务链条延伸到农技推广、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电子商务、产业链金融等配套环节,形成规模服务优势。

惠农服务平台主要以乡(镇)为立足点,依托基层社,打造集多种服务功能为体的综合性为农服务平台。探索利用现有乡(镇)、村经营服务网点,整合各方资源,打造镇域为农服务网络平台,然后再逐步整合镇域服务网络平台,建立县级为农服务运营中心。逐步形成县有运营中心、乡镇有服务平台、村有服务站点的三级惠农服务网络。

(一)加快三级惠农服务平台网络的建设。结合实际,认真谋划打造1家县级惠农服务运营中心。县级惠农服务中心要面向乡镇服务平台提供农资和日用消费品配送、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电子商务、政务代办等综合服务;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承接县级运营中心服务项目,对村极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商品配送和综合服务支持,初步探索形成县乡村三级惠农服务网络,搭建与小农户之间的桥梁,实现惠农服务进村入户、直达田间地头。

(二)因地制宜强化乡镇惠农服务平台重点服务功能。县级社根据各乡镇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实际,加强乡镇惠农服务平台的重点服务功能建设。是在耕地集中连片、农业产业规模较大的乡镇,侧重建设惠农服务中心、新型庄稼医院、智能配肥中心等生产服务平台,强化农资供应、测土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生产服务功能;二是在粮食和鲜活农产品主产乡镇,侧重建设农产品烘干、冷藏、仓储、加工、交易等服务设施,强化商品化处理功能;三是在商贸集散地和人口集聚乡镇,侧重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或乡镇经营服务综合体,强化商贸流通、电子商务、文体娱乐、养老幼教、生态养生等生活服务功能。

(三)四措并举拓宽村级惠农服务平台建设途径。要依托农村综合服务社改造批。在原农资、日用消费品门店基础上升级硬件设施,配备信息化设备,增加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互助金融等惠农服务内容;二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批。利用合作社经营服务设施,承接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有关服务;三要开展“村社共建”新建批。由乡镇惠农服务平台或基层社牵头,联合村“两委”和各类经济组织,组织农民共同建设服务站;四要争取财政项目资金创建批。县级社积极争取财政资金,选择产业基础好、村集体凝聚力强的村或扶贫联系村建设批设施好、功能全、信息化水平高的示范服务站。

要发挥供销合作社首创优势,继续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动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经营主体向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延伸。

(一)打造各类托管服务中心。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依托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企业、农业服务企业、基层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围绕当地主导和特色农业产业生产服务需求,在2022年底前,谋划新建1家规模适度、功能适用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加快全系统庄稼医院改造升级,在2022年底前,全系统建设40家具备农资供应、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技推广、在线诊断等综合服务能力于体的新型庄稼医院。在县域建设智能配肥中心,依托具有产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基地建设配肥站、加肥站,面向小农户提供测土、配肥条龙服务。

(二)培育多元化托管服务主体。围绕玉米、水稻、小杂粮、人参等优势农特产业,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过程中,发挥供销合作社系统优势,注重加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农技推广机构的合作,构建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是以县级供销合作社为服务主体,整合资源,科学确定服务半径,瞄准耕、种、管、收、售全产业链提供服务;二是以基层社为主体,采取单独组建或与村委合作共建服务型合作社的方式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三是以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主体,充分发挥专业社的农业生产技术优势。四是以农资经营企业为主体,创新农资服务方式,利用农资经营渠道,提供按需送货、因地配肥、技术到户的条龙服务。五是组建农业服务专业化公司,开展农资供应、农机作业、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烘干收储加工等服务。

(三)推广多种托管服务方式。依托各类托管服务平台主体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关键环节综合性和全程托管服务。大力发展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积极推进土地托管服务对象由规模化经营主体向小农户拓展,服务范围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延伸,服务内容由生产环节向全产业链转变。探索更多适应小农户生产特点、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农作物的托管服务形式,把农资、农技、农机装备等现代生产要素,送到小农户身边,提供更多个性化、精准化的便捷服务。加强供销合作社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规范化建设,探索制定土地托管服务指导、服务质量监测、服务合同监管等管理体系,提升服务质量。

(四)延伸托管服务链条。集成推广农药减量增效、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绿色生产技术,引导开展农艺、农机、生物、管理等工作;延伸托管服务链条,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商平台、商超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开展合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产后加工、包装、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服务;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农户共同组建产业化联合体,促进生产、加工、销售体化经营;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生产标准。组织社有企业和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创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依托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不断探索农村合作金融服务方式,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助推小农户增收提供金融支撑。

建设涉农协同服务机制是供销合作社践行合作制原则和开放办社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实施“惠农工程”的重要制度保障。要加强供销合作社系统内部联合,加快推进与党政涉农部门、涉农企事业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的横向联合,努力实现协同服务、共享发展。

(一)加强系统内部协同。县级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切实承担起发展供销合作社事业的领导职责,加大统筹力度,形成实施“惠农工程”的合力。如既往履行社有企业为农服务使命,将实施“惠农工程”作为推进社有企业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全力推进。要推进各供销社及社有企业间的联合合作,共同打造为农服务品牌。

(二)加强与涉农部门及有关单位协同。各供销合作社要切实强化为农、务农、姓农的办社宗旨,进步明确自身服务定位,主动寻求党政涉农部门支持,积极承担相关服务职责或政府购买服务,努力成为党和政府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公共平台和重要抓手。要加强与其他涉农企事业单位的联合合作,依托自身服务网络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推进网多能、网多用,提升服务的竞争力。

(三)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同。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要积极引导系统内外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实施“惠农工程”,充分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促进规模型农业发展。要着力推进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服务对接,组织带动小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使小农户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

(四)加强“党建带社建”、“村社共建"。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优势与村“两委”政治组织优势,积极探索将基层社建在村上,紧紧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与村“两委"共建特色产业、共育经营主体、共创服务平台,努力实现村级党组织强基、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民收入增加和基层社得发展的多赢局面。

实施“惠农工程”是全国总社对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培育壮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全系统推进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必须统认识,全力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实施“惠农工程”作为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要与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特别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县级供销社负责统筹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并负责协调县乡两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细化工作举措,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支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实施“惠农工程”,整合“新网工程”资金、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加大组织实施“惠农工程”扶持力度。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能力强、效果好的项目支持力度,发挥项目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强各类为农服务主体建设,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小农户的能力。

(三)加强督导推进。加强对实施“惠农工程”及落实配套政策、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等工作的指导,建立相应的工作督导和推进机制。

(四)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帮助小农户提升能力,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培育体系。县供销合作社主管和领办行业协会整合行业资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提供针对性强的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培训。“惠农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引进各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面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小农户和企业员工做好项目实施的配套培训。

根据全市“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20xx年行动计划工作要求和县委组织部《关于开展“强村带弱村”帮带活动的通知》,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按照“党建工作联动、产业增收联创、干部队伍联助、村级事务联促”的思路,通过优化党建资源配置,结对帮扶、以强扶弱,实现结对村党组织互通工作、解决问题、共同提高,推动工作薄弱村实现“有一个运转高效的村级班子,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有一条强村富民的好路子,有一套规范化管理制度,促进弱村党组织晋位升级”的“四有一促”目标任务。

通过综合考虑各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党建业务水平、档案规范、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因素后,拟定对幸福村党支部等6个党支部形成3队相互帮带对象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

1.党建工作联抓。结对村党组织通过每季度共同开展“我们的党日”系列活动、召开党建联席会等方式,加强学习交流,共同探讨党建工作经验与方法,研究村庄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和解决措施。特别是强村党组织要发挥自身党建工作优势,采取邀请弱村党员干部到村观摩学习、协助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计划、梳理检查村级各项制度等方式,帮助弱村在班子建设、落实党建工作制度、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支部规范化达标等方面规范工作流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党建工作。

2.产业增收联创。强村党组织要帮助弱村理清发展思路,共享实用人才、种养经验、市场营销等资源,帮助弱村制定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等规划,指导发展特色产业,切实解决弱村经济发展缓慢的问题。要组织发动本村产业带头人、致富能手通过“一对一”“一对多”方式,帮助弱村困难农户解决创业、生产等方面的困难。弱村党组织要主动邀请强村致富能手到村“现场说法”,学习先进经验,提高脱贫技能。

3.队伍建设联动。强化党建引领,按照干部队伍“共建互助、结对互帮”的思路,建立强村弱村干部结对关系。探索开展村干部交流挂职锻炼,通过强村弱村党组织书记交流挂职,选派强村干部到弱村担任党建指导员,选派弱村干部到强村挂职副书记、副主任等方式,把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复制到弱村,切实提升弱村“两委”成员综合素质。

4.村级事务联促。结对村党组织要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开展读书、文体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文化联谊活动,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要充分沟通交流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加强村级治理,促进乡风文明。针对困难家庭、失学儿童、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探索党员干部志愿服务机制,结合实际开展帮扶活动,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确定的强村要高度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党支部书记要树立“一盘棋”思想,高度负责,认真提炼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根据实际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扎实开展帮带活动。

各结对的村要理清本村存在的问题,各项工作中的短板,发展的方向,制定问题清单和整改措施。要认真落实工作要求,提前与结对村党组织沟通意见,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明确工作责任,确保结对村党组织通力配合、联动推进。

(二)提升工作实效。各村党支部要探索务实管用的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开展工作。要及时跟进,检视反思,看结对村党组织“帮”是否有务实的措施,“带”是否有明显的成效,党员群众是否认可,从中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研究解决。

(三)注重氛围营造。各结对党支部要注重总结工作经验,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并及时将好的经验和做法反馈至镇党政办公室。镇党委将在帮带活动中作用明显、效果显著的党支部在年终考核中适度予以加分。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扶贫解困,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大力转变干部作风,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推进“挂包帮”活动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制定本意见。

(一)协助抓好规划的完善和实施。根据三年工作总体规划,制定本年度开展“挂包帮”工作计划,明确具体抓手、落实具体举措,创造性开展工作。

(二)协助抓好以水利、交通为重点的基础实施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大力改善群众居住和生活条件,搞好农村沼气能源、通村公路、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帮助搞好项目编制,积极争取立项,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尽快改善发展条件。

(三)协助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引导群众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帮助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协助帮扶的广福创新村利用好各种平台和资源开拓市场,促进群众增收。

(四)协助抓好“两委”班子建设。协助帮扶的创新村“两委”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帮助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科技能人,引导大户回乡创业,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积极性。培养发展一批共产党员,从中培养“两委”班子后备人选。

(五)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成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突出农民增收核心目标,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新跨越。

(一)坚持挂点领导带头到基层。认真落实“四个特别”的要求,深入联系点调研,全年不少于2次,帮助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把联系点建设成示范点。

(二)切实转变作风。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引导机关干部做好包村工作,了解基层情况,增进群众感情,提高服务意识,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推动整个机关作风转变。

(一)认真落实“一把手”责任。局党委主要领导将切实履行好责任人的责任,坚持不懈地抓好本部门的“挂包帮”工作,做到不松劲,不懈怠,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二)做好下派干部工作,主动帮助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是的困难,使他们安心、顺心地开展工作。

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和提升农村环境品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根据《乡村公路路边环境治理百日攻坚行动方案》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农村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以垃圾分类示范、美丽村落和美丽庭院打造、“四好农村路”创建为重点,加强源头管理,实施系统整治,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清理整治农村公路及两厢环境突出问题,把___建设成幸福美丽宜居的新家园。

(一)政府主导,全民参与。街道切实加强对路边环境治理的领导,并充分发挥全体村民的主体作用。

(二)示范引领,确保实效。所有县道、乡道及通村公路以改善村容村貌为基本原则,落实各项治理措施,切实提升农村公路路边环境。

(三)健全机制,长效管理。实行集中治理与长效管护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改善人居环境与提高村民素质相结合,治理行动与宣传发动相结合。

(四)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各村(社区)负总责,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上下联动、协作推进,并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量化考核内容,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强大的治理合力。

(五)严格考核,注重实效。对村(社区)推进治理工作的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指导和月度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跟踪解决,务求取得治理工作实效。

(一)治理时限:20__年__月上旬至20__年__月。

(二)治理范围:全街纳入“路长制”责任制管护的所有农村公路道路两厢可视距离1000米以内。

(三)治理内容:全面治理全街农村公路及路边两厢环境,确保全街农村公路及两厢达到“十无”要求(无垃圾、无杂堆、无违建、无裸土、无滥呆、无毁损、无污物、无淤沟、无占道、无乱挂)。

通过全面治理,要求每个村重点整治1个组,每个组重点推选10户示范户,不断巩固治理行动效果,让广大村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农村环境治理带来的获得感。

(一)加快工作推进。街道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加强治理工作督查,督促各部门和各村(社区)落实工作责任,倒排治理工期,加快推进进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二)组织全面测评。街道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__年__月组织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测评。

(三)抓好典型示范。充分发挥好文明村、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典型示范作用,总结推广可操作、可复制的治理模式,为全街乡村环境治理深入推进夯实基层基础。

(一)建立统筹机制。实施“路长负责、村组实施”的联动工作机制,加快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高效有力的治理工作格局。由街道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领导全街乡村公路路边环境治理工作,各路长要牵头调度所联系农村公路路边环境治理工作,协调解决治理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各牵头单位要自觉承担整治工作牵头责任,抓好治理任务的逐项落实,定期向街道工委、街道办事处报告任务推进情况。各村(社区)要组织实施好治理工作具体事项,确保治理工作全面落实、取得实效。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相互协作,全力配合,形成推动治理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强化投入保障。按照“奖补高效示范”的原则,加大对全街乡村公路路边环境治理工作的投入力度。要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治理工作,发现和推广更多全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好做法好经验。

(三)广泛宣传发动。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织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全街乡村公路路边环境治理工作宣传报道,街道干部、支村“两委”和基层党员要深入群众做好宣传动员,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志愿服务组织的引导参与作用,挖掘和推介一批典型事例与典型人物,营造治理工作的浓厚氛围。

(四)严格督查考核。强化日常督查和测评考核,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对工作推进有力、圆满高质量完成治理任务的予以通报表彰;对工作拖沓不力、进度迟缓、不能如期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严格责任追究。将百日攻坚行动落实情况纳入街道对村(社区)的绩效考核内容,从严从实予以考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前提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曾经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的潜能,深刻地改变了我国农村面貌。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老化和减少,农村土地零散化、碎片化,土地产出低效化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并逐步滞后于现代农业的要求,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坎。近年来围绕落实农业农村改革部署,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改革主线,通过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创新经营体制的方式,我们在街道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街道村地处街道北面,距离城区2.5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19户,农业人口1781人,现有耕地面积1947亩,人均耕地约1.09亩。在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将耕地分级搭配,整田整土划割为若干小块分到农户,导致每家每户承包经营的耕地零散分布。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在家的“留守农户”接手耕种承包地,使地块分布更加零散。如村5组其中一户农民3.5亩旱地被划分成10余块,最小的一块地只密植了3株柑桔。分散的土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

一是难以进行机械作业,耕作效率低;

二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相互掣肘;

四是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难以有效运行;

五是对外土地流转涉及农户多,难以协商一致;

六是地块分割产生了较多不能耕作的边界,浪费了耕地资源。围绕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我们在街道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通过承包权入股、土地预流转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耕地的“团聚”和适度规模经营,劳动效率和经营效益也相应提升。

在村调研发现,虽然群众意识到了承包地散碎化的各种弊端,也有将土地“集零为整”的愿望,但缺乏系统性解决方案和具体路径,缺乏组织者。如农户间相互可以进行土地调换,但各怀心思,效果有限;外部业主整体流转集约经营因农户意见不一难以达成。鉴于此,我们在广泛调研、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试点的构想:以生产社为单位,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农户的耕地承包经营权全部入股,土地股份化,对农田进行集中整理,引进专合社、龙头企业进行成片经营。在具体探索过程中,我们分别制定了《村耕地成片经营试点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预流转协议》等,组织街道及村干部成立了工作小组,通过宣传动员并与村民们达成一致意见,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情况下,以书面协议形式,每户农民将所有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所在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和村集体资产公司完善入股相关手续,实现土地标准化整理和规模化经营。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街道以村为试点村,通过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吸引民间投资,以村集体资产公司为主要载体,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民”的互利共赢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血橙基地,切实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一)落实三权分置。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后,推进土地股份制改革,要坚持推进“三权”分置并行,落实好集体所有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这是开展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前提。在实践中,稳定农户承包权,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等用益物权权能;放活土地经营权,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推行由农民一次性出租让渡土地经营权向入股经营、合作经营等共享土地经营权方式转变,形成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机制。

(二)规范资源管理。街道村xxxx年注册成立市区社区集体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现有山坪塘、渠道、提灌站、村道、村级公益性房屋等集体资源资产进行清产核资,通过回收分散的集体资产,对村级“三资”开展集约化、规范化管理。对村集体经济共有人进行确认,为下一步村集体收益分配提供依据。按照“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思路,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村集体公司,集体公司聘请专合社和农村经纪人负责生产经营,通过把村集体资源资产折股量化组建村集体公司,并整合上级财政扶持资金和吸收民间资金,实现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三方合作和互利共赢。

(三)培育主导产业。

一是以区大规模绿化行动项目(混交林)为支撑,通过新栽苗、嫁接等方式,规范化种植塔罗科血橙1000亩。注入社会化资本,完成“伙儿山牌”血橙商标注册,通过电商平台开展前期市场拓展、销售。

二是林下种植蔬菜、芽菜等,并与公司签订蔬菜订单收购合同,培育近郊城市保障性蔬菜基地。

三是发展特色水产和肉牛生态养殖,利用嘉隆竹木专业合作社竹笋加工废料为牛饲料,牛的粪便作为种植血橙有机肥,实现种养结合、种养循环。四是培育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结合血橙、蔬菜种植、有机草莓等产业,融合新村发展和七洞湖休闲体验,打造村田园综合体品牌,建立1-2家星级农家乐、农业公园,形成轻纺园区和南观路农业旅游示范点。

(四)优化利益机制。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对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村集体公司争取区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90万元投入血橙种植项目,专合社吸收民间资金和技术,通过采取“村集体资产公司+专合社+农户”的股份合作模式,引导农户、村集体公司和参与“三变”改革的新型经营主体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联结和合作机制,确定村集体与合作社共占4成、入股农户占6成的初次收益分配方案,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股权收益分配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拟实施经营收益二次返利,切实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居民股东权益。同时,聘请本村种植大户、贫困户进行长期或临时性工作,以工资收入的形式回馈种植大户和农户。

(五)开展新村建设。加快“四好村”创建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着力实施农村房屋改造、风貌改造、环境整治、洁净亮化工程;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示范区内农房、道路及沿线人居环境改善逐步提升,适度统一,彰显特色;推进乡风文明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完善“一约三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反黑会),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院落等评比,开展法律明白人、法律进乡村等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活;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扶贫解困,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大力转变干部作风,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推进“挂包帮”活动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制定本意见。

(一)协助抓好规划的完善和实施。根据三年工作总体规划,制定本年度开展“挂包帮”工作计划,明确具体抓手、落实具体举措,创造性开展工作。

(二)协助抓好以水利、交通为重点的基础实施建设。坚持科学规划,大力改善群众居住和生活条件,搞好农村沼气能源、通村公路、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帮助搞好项目编制,积极争取立项,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尽快改善发展条件。

(三)协助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引导群众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帮助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协助帮扶的广福创新村利用好各种平台和资源开拓市场,促进群众增收。

(四)协助抓好“两委”班子建设。协助帮扶的创新村“两委”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帮助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科技能人,引导大户回乡创业,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积极性。培养发展一批共产党员,从中培养“两委”班子后备人选。

(五)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成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突出农民增收核心目标,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新跨越。

(一)坚持挂点领导带头到基层。认真落实“四个特别”的要求,深入联系点调研,全年不少于2次,帮助解决突出问题,努力把联系点建设成示范点。

(二)切实转变作风。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引导机关干部做好包村工作,了解基层情况,增进群众感情,提高服务意识,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推动整个机关作风转变。

(一)认真落实“一把手”责任。局党委主要领导将切实履行好责任人的责任,坚持不懈地抓好本部门的“挂包帮”工作,做到不松劲,不懈怠,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二)做好下派干部工作,主动帮助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是的困难,使他们安心、顺心地开展工作。

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新农村,在当地调查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xx村今后5年的发展计划。

xx村位于xx镇西北部,距清xx镇x公里,与xx镇隔河相望,是xx区的中心村。全村管辖xx个村民小组,xx户xx人,常驻人口xx人。国土面积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亩,山林面积xx亩。平均海拔高度在xx左右,地势比较平坦,属于二高山气候,适用于烟叶、银杏、魔芋、贝母、五倍子、葡萄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xx村水、电、路、网、房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为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奠定了基础。全村共建xx蓄水池x口,xxm蓄水池x口,泵站x座,探索利用优质水源x处,基本解决了全村安全饮用水问题。xx个村民小组级公路全面贯通,形成了外联流畅、内部循环的交通结构。电力、电信网络都实施了更新,大大满足了通信的需求。自20xx年实施危险住宅改造以来,全村共改造农村危险住宅xx馀户,全村居民住宅不仅解决了住宅安全问题,还满足了舒适美观的更高要求。

xx村目前形成了以葡萄、银杏为主导产业,木瓜、厚朴、贝母等中药材为补充产业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全村两座高山。

地区种植葡萄xx亩,高山地区种植银杏xx亩母xx亩,木瓜xx亩,生态农业产业规模达xx亩左右。

通过巩固扶贫成果,开展一系列乡村振兴项目,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坚持生态优先、产业繁荣发展思路,致力于创造环境优美、宜居的魅力xx。

(一)巩固改善基础条件。

1、建设村级集中供水管理协会,规范全村生产生活用水,维护和改善供水条件。

2.完成全村电网改造升级,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电能。

3.规划新建和硬化村内产业路x公里。

4.规划路灯xx盏,新建垃圾收集点xx个。

5.完成《xx村村建设计划》的编制。

(二)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组规划建设标准化葡萄基地xx亩xx组规划建设模板型木瓜和茶叶栽培基地xx亩xx组规划建设贝母、厚朴、木瓜等特色产业栽培基地xx亩。新建标准化农业综合型现场x座。

2.培育和招商引进农业专业合作社x家,为全村特色产业提供产销对接保障。

3.指导建设标准化农家乐和特色民宿x家,探索建设标准化康养模式。

4.围绕花天河流域发展特色景点x。

5.规划建设标准化山羊养殖基地x处。

(三)抓住乡风文明建设。

1.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制定村规民约,加强学习教育。让邻居互相学习,互相尊敬,和谐,提高人民群众的活力气氛。

2.建立健全村级图书室,丰富人民文化知识。规划建设村文化活动中心,增设文化娱乐设施设备,丰富儿童文化生活。

3.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加强垃圾管理工程,美化人居环境,提高大众文化品位。

4.组建一支文艺宣传团队,建设x个村级文化广场,积极宣传乡村文明和村规民约,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抓住基层组织的建设。

1、结合主题党日活动,促进支部凝聚力。村支部每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全体村支两委成员、党员、群众代表和村民骨干积极参加活动,组织学习十九大精神、帮助孤独老人、帮助困难群众等活动,加强组织。

的号召力,支持委员会的凝聚力。

2.切实开展三会一课,密切关系。定期开展三会一课活动,确保支部三会一课活动有效开展,通过支部明确村领导干部分工,通过组织生活找到各自的不足,通过党员大会找到不足,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集体发展。

3.频繁组织警示教育,保证班级清廉。通过支部集中学习、组织主题活动等方法,加强示范教育、警告教育和岗位教育,使村支两委员会各成员大脑紧张,掌握一定程度,为大众服务高效、清廉、清洁。

4.认真做好新党员培养发展工作,结合本村实际,吸收思想意识高、综合素质好的青年同志加入党组织,培养其成为优秀的后备干部力量。

(一)严格执行村务公开,规范村财务管理。村务公示是保障农村稳定的重要环节,我村严格执行上级四议两公示及相关规定,保障村民对村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实相关财务制度,堵漏洞,防范未然。

(二)做好计划生育服务,加强计划生育信息系统管理。建立完善计划生育信息台帐,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各项优惠政策,促进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保证质量完成上司提出的各项计划生育任务。

(三)重点关注五保、低保、残疾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特殊群体,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不定期访问爱护,解决特殊群体生活的实际困难。

(四)切实做好综合信访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全力调整矛盾纠纷、安全危险调查、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确保全村社会治安稳定。

(五)深化结对合作机制,持续稳定推进发展。继续深化正确的扶贫对策,在驻村工作队撤离后,建立稳定的工作协调和沟通机制。努力建立第一书记的长期机制,使第一书记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参与者。充分发挥帮助部门的优势资源,在项目建设和资金规划方面倾斜较多。

凡事预则立,预则废,五年工作目标确定,未来任重而道远。未来,我们将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不断创新发展,与时俱进,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核心,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力争将xx村打造成环境优美、村民幸福、和谐稳定的美丽乡村。

为进一步明确全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建设内容和目标,切实做好“美好乡村”创建村考核验收工作,按照《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任务分解方案》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争创对象为全区所有乡村,69个行政村。

“美好乡村”根据创建成效、示范引领等各类效应,将村庄创建目标分为五个等级。

(一)美好乡村精品示范村:精品示范村数量原则上不超过总创建村总数的30%,采用末位淘汰制。创建村超额完成《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考评标准》示范村各项指标要求,本村具有“可学性、可看性、可复制、综合性”等示范引领区域地位,在乡村振兴方面有引领示范项目、模范做法、独到模式等创建工作内容。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

(二)美好乡村精品村:创建村达到《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示范村分类区考评标准》示范村各项指标要求,产业发展初见雏形,乡风文明得到彰显,乡村治理有效可行,乡村建设美度适宜。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

(三)美好乡村整洁村:创建村全面完成《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大革命”行动方案》《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相关方案实施要求,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彩钢棚整治,村庄干净整洁,村容村貌靓丽协调;二是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井然有序,村庄产业有一定发展思路。

(四)美好乡村清洁村:创建村在村庄建设中一是完成“污水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村庄干净整洁;二是基本消除“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现象,村庄有序。

(五)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美好乡村”精品示范村创建成功的村庄为进一步提升示范引领效应,将“美好成果”源源不断的转化为“美好经济”,达到增强广大村民获得感为民富,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强,提升村庄人居环境为景美,形成村庄健康持续发展为人和,可以申请申报创建“美好乡村”经营示范村。

申报“美好乡村”创建的行政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村庄已编制完成村庄规划、创建策划、环境提升专项设计。

(二)村级组织廉洁务实,村级班子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高。

(三)美丽乡村经营工作思路明晰,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潜力大,经营有基础,村庄发展规划科学先进。

2020年度拟评选27个“美好乡村”,其中经营示范村3个,精品示范村4个,精品村5个,整洁村5个,清洁村10个。

参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

(一)宣传动员(2020年2月—2020年4月)。通过公示栏、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动员,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鼓励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积极申报。区振兴办根据当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下达指令性申报村庄目录,各镇(街道)向区振兴办报送指令性申报及自愿性申报村相关资料,区振兴办会同相关部门对提出申报的村进行初审,初步确定创建对象。

(二)创建推进(2020年5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确定创建对象,各镇(街道)对照创建目标精心组织、积极推进创建工作。

(三)考核验收(2021年1月1日—2021年1月31日)。区级相关部门对确定的创建对象开展考核验收,形成考核验收结果,报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审定。

(四)资金拨付(按进度)。分阶段拨付创建奖励资金(详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2020年度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副区长袁敏为领导小组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详见《市区乡村振兴“美好乡村”创建验收管理办法》(德市旌委办〔2020〕24号)相关责任部门)。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振兴办,负责统筹协调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开展创建工作;各镇、街道成立相应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具体创建工作。

(二)广泛宣传动员。创建工作要坚持面向群众,积极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参与进来,通过多种媒体渠道积极宣传,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三)全力推进工作。各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美好乡村”创建工作的重要性,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入推进我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切实做好各项工作。

规划以建设新时代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为总体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提出“全域美丽标杆、绿色产业高地、‘两山’转化样板、改革创新先锋、城乡融合典范”五大发展定位;以实施新时代鱼米之乡、新时代美丽乡村、新时代人文乡村、新时代善治乡村、新时代幸福乡村、新时代乐活乡村“六个乡村”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规划共10章,提出了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高质量发展乡村经济、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释放城乡融合发展新动力等七大重点任务。设立了36项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6项,预期性指标30项。以专栏形式明确了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发展、千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村电商发展“个十百千万”等13个重要任务事项,大部分指标目标值设定高于国家、省要求,确保湖州市乡村振兴继续走在前列。

规划还部署了一批重大工程,并对未来目标予以展望,预计到2035年前,乡村实现高质量全面振兴,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5:1以内,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走在前列,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到2050年前,乡村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高水平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近年来,湖州市在“两山”理念指引下,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在美丽乡村、产业融合、乡村治理、乡村改革等方面积累了大量模式经验,乡村振兴走在了前列;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连续六年居全省首位,成为全国第二个率先迈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级市,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当前,大和村集体经济薄弱,为民办事的能力不足,服务功能难以发挥。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实现乡村振兴,结合大和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整合土地资源、盘活集体资产、企业协作带动、扶贫政策扶持、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增加村级自身“造血”功能,构建集体经济发展、企业壮大、农民增收的共赢格局。力争通过一年的努力,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000元,农民收入有所增加。我村主要发展的产业有种植业以种植楠竹、杨梅、猕猴桃、水稻、勾藤等为主,养殖业以土猪、羊、牛、鱼、家禽为主,其中楠竹产业我村面积上万亩,可户平增收1000元以上。目前我村已成立了两个合作社,大和村种养专业合作社和文峰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其中大和村种养专业合作社有贫困户参与96户,文峰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里的县兄弟生态农庄与12户条件较差的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接,每年可为这12户贫困户增收1050元。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我村将以这两个合作社为基础,进一步发展壮大,整合全村贫困户和愿意参加的非贫困户,集中精力发展勾藤、猕猴桃、楠竹和养猪四大产业,目前我们已经发展了勾藤苗木20亩,准备种植100亩。为提高贫困户及普通群众的素质,我们计划农业局、农广校、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定期组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今年至少举办大型培训班4次以上,并将表现突出的优秀学员,送到市职业技术学院脱产学习。村集体收入则以用被淹的耕地入股电站,每年可为村集体收入5万元,另外还投入15万元到县兄弟生态农庄,每年可分红18000元。

(二)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多村自然资本加快増値,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努力做好秸秆处理,农膜回收等工作,积极主动参与以渠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

(三)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我村社会文明程度。乡风文明之根是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振兴要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为保障。一方面要不断优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坚持文化惠民思想工程,加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与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发展,全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广大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的重要平台和场所,对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以设备齐全、服务规范、群众满意度较高为标准,构建较为完整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村文化室、图书室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配套设施建设进度,真正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今年计划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一次五好家庭评比工作,以积极先进鞭策后进,以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工作。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48286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