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化学论文(优秀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4:55:40
学生化学论文(优秀16篇)
时间:2023-11-20 04:55:40 小编:ZS文王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避免同样的错误反复发生。如何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范文中的经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自己的经历和成果。

学生化学论文篇一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同时也是一门与生活最接近的科学。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应用于生活,这就需要不断搞好化学教学工作,然而在化学教学活动中的习题教学更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重点。如何让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对化学计算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更是每位化学教师比较头痛的问题,对此,我谈一点在习题教学中的体会:

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使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封闭的思维开阔起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和广阔性。同时,当多种解题方法在头脑中凸现时,学生自然会对它们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最佳方法,达到多中求快、多中求巧、多中求优的目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解题方法。如果认为哪一种方法自己更利于掌握,便可以应用这种方法进行解题。比较有针对性,充分结合了新课程的理念。例如,向100g25.2%的稀硝酸中加入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20.4g恰好完全反应,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题中涉及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常规解法:写出方程式,由消耗的硝酸总量为(100×25.2%)g进行求解。另一种方法利用最终溶质为nano3,其中no3-全都 来自hno3,利用守恒法,一步求出答案。如果没有一题多解的讲解,学生在解答此题时将浪费很多时间。

化学习题更能体现出化学这门学科"千变万化"的特征,只要我们将一个题目的已知条件、设问角度或求解目标稍作改变,便可得到一个"题簇"。题目变了,审题视角要变,思维方式也要变。但"题簇"里的各个题目牵涉到的知识点是相同的或相似的,其解题方法有相似的一面,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中考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反映某个(些)题目被老师"猜中"了,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老师讲过嘛,可成绩揭晓,傻眼了,怎么这个分数!显然,考中的题实则是一个变题,但学生不加思考,照搬老师所讲解法,结果出错。所以,教师在讲题时不能把思路局限于一个题目之内,要多行"一题多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做到处变不惊,应付自如。同时也能够由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以加强。例如,相同质量的co2和co中碳原子的个数比为多少?含相同质量氧元素的co2和co中碳原子的个数比是多少?粗看起来,这两个问题是一回事,但实则有差异,一个告诉的是物质的质量相等,另一个则是告诉物质中的某一元素质量相等。当然已知条件不同,故解法也就有差异了。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多多加强一题多变的练习,多多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其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发挥。

有些题跟常规题迥然不同,它立意新颖独特,乍一看缺少条件,无从下手,似乎"山重水复疑无路"了,但只要换一下脑筋,打破思维定势,用第三只眼以崭新的视角来审视它,就会找到特别的解题办法,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例如,现有c2h5oh蒸气和c2h6组成的混合例如,现有c25oh蒸气和c2h6组成的混合气体,已知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求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粗看无从下手,但仔细一分析,可知混合气体中碳、氢的原子个数比是个定值,而并不缺少条件,当然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

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和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开展,新题层出不穷,信息迁移题应运而生,现已成为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主要题型。这类题突破了大纲的限制,教师应引导学生先通过阅读题目给予的信息,理解、消化没有在课堂上学过的新知识,再运用它在新环境中解决题目中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充分理解信息,然后通过分析,利用信息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只要善于分析,能读懂信息,这类题的难度不大。

对于重要的、常作考点的知识点,应引导学生自编习题,然后作答。学生自己动手编题,能激发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同时也能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习题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对话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得以提高。例如,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co2的反应:co2+ca(oh)2=caco3↓+h2o 这是初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总复习时可要求学生自己编题,让他们或思考或议论或奋笔疾书,从而达到了巩固知识点的目的。总之,化学教学能否取得好的成绩,习题教学非常关键,只有充分利用上述各题型的讲解,充分运用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让学生融会贯通以后,才会达到"5×1>1×5"的效果,才会取得更好的成绩,才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题水平,才能够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

-->

-->

学生化学论文篇二

内容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对饮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他们想让食品更方便、更多样、更有风味、更有营养、更加的高级,而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仅仅利用我们的天然资源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渐渐开始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了。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营养。

正文:在日益经济化的社会中,各类非自然的新物质层出不穷,人类在享受这美好的生活的同时也在注意着对自己身体好坏的东西。尤其是在人类每日必须的餐饮方面。“美好火腿肠,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提醒着人们食品的安全,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是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一种非营养物质,添加剂的种类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是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得的天然物质。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是通过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缩合、聚合等合成反应所得到的物质。目前使用的大多属于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

响体内脂肪的消耗,造成脂肪堆积,容易肥胖;吃糖过多,还可以影响钙质代谢;吃糖过多,会使人产生饱腹感,食欲不佳,影响食物的摄入量,进而导致多种营养素的缺乏。除此之外,食用过多的糖可能会导致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对幼儿来说,可能会造成龋齿、近视、软骨症、消化道等疾病。这同样对人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所以,有的时候使用一定的添加剂是有益的。

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平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然了,任何东西都不能过多的使用,就算是再好的东西使用过度,也会对健康产生影响,上述所说的各种食品添加剂当然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要适中,适当。另一方面,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人类饮食文化进步的表征。食品工业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提高,使用食品添加剂品种也就越多。

天然品不等于安全,合成品不等于有毒。不要盲目迷信“纯天然”食品。食品的优劣,不能以所含成份是天然生成还是人工合成来衡量,天然物质并非全部是无害的,人工合成物质也并非都会有损健康。比如:人类食用的动植物,有些本身就含有有害的物质;欧美一些国家对我国的中草药就不认可;用于生产食品的油脂、调味品、面粉等原料本身就已经含有合成防腐剂;人类大量服用的西药都是合成化学品。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就是安全的。超量使用,即使是天然的,也可能适得其反。

决。参考文献:

1、文章类。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陆永健。

2、网页类:中国知网中国公众科技网百度。

3、书籍类:郝利平《食品添加剂》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学生化学论文篇三

生物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也是一门医学桥梁课,学好生物化学,对今后学习临床课程大有裨益;但对于大部分医学生来说,提起生物化学,都会皱眉头,流传的一句话是“生理生化必有一挂”,反映了生物化学这门课难学难理解的特性。但是,任何一门课都有学习方法,只要用心,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轻轻松松驾驭生物化学,让它不再成为一道门槛,而真正发挥桥梁课的作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学习第一章绪论时,要建立一种概念,生物化学就是生命的化学,研究的对象是有生命的生物体,那么第一个问题是生物体的物质组成是什么?(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生物化学的前四章就是阐述这些重要的组成物质;第二个问题是体内重要的物质是如何代谢的?(主要是糖类、脂类、蛋白质,这三大代谢);接下来第三个问题是代谢之间是如何联系和调控的?生命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遗传;第四个问题是遗传信息如何传递与表达?最后是两个专题生化(血液生化和肝的生化)。在整本书的学习中,一直要问自己这四个问题,把这四个问题弄明白了,生物化学也就学透了。

第一个问题如何学习。

第一个问题即组成生物体的生物大分子有哪些?进一步了解它们的化学结构、性质及功能。结构影响了性质及功能,所以在这四章的学习中,共同点是掌握每一种大分子物质不同的化学结构。可以把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种大分子物质,对比着进行学习,重点掌握它们的组成结构,进而理解其性质。酶是特殊的蛋白质,通过了解它的结构来认清它特殊在哪里,从而理解酶的特点以及酶催化的原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等等,还有一些特殊的酶如同工酶、酶原。第四章维生素,相对好理解,可以通过自学学习,掌握各种维生素的别名、功能、缺乏症。这前四章,记忆的内容相对较多,概念较多,蛋白质和核酸我们都可以把它们想象成“麻绳”;只是组成“麻绳”的元素不同,基本单位不同,所以功能也不同,要学会“解麻绳”。而酶,通过实验学习酶的活性,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等等,理解得会非常深刻。

第二个问题是重点(三大代谢是核心)。

在学习三大代谢时,记清每个代谢途径的概念,反应地点,反应条件,限速酶或者关键酶,能量变化[消耗多少三磷酸腺苷(atp),产生多少atp],启动物质、中间产物、生成物质分别是什么,能够描述每个代谢的过程。在三大代谢的学习中,尤其是糖代谢,是非常重要的;而糖代谢中三羧酸循环又是重中之重,可以说是本书的核心和重点,一定要清楚明白这个循环的概念和意义。另外,血糖和血脂都是临床上检测的生化指标,与健康息息相关,要掌握糖尿病的生化基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是必须掌握的。同样在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中,分别有血脂的来源与去路和氨的来源与去路。这三者要区别记忆,以免混淆。

第三个问题———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控。

三大营养物质在代谢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代谢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可以进入其他的代谢途径,而其中最重要的中间产物是乙酰辅酶a,它是三大代谢的联系点。而三羧酸循环之所以重要,由于它是三大代谢的共同通路。物质代谢调节的三种方式: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激素水平的代谢调节、整体水平的调节。第四个问题———遗传信息如何传递和表达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是如何把遗传信息进行传递和表达的呢?传递———通过dna转录合成核糖核酸(ran),表达———通过mrn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是生物体构成的最基本物质,蛋白质不同生物体表现亦不相同,正所谓结构决定功能。在本章中重点掌握遗传的中心法则,dna的复制,以及转录合成rna,最后是蛋白质的合成,这些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把这些过程合成动画效果在脑中时常演绎。自然就记住了。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是有方法的,掌握对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常常说学习的过程就是开始要把一本书读“厚”,而渐渐的要把书读“薄”;读“厚”是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求知,累积的过程;读“薄”,是掌握了这本书的精髓,书中最重要的内容凸显出来。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生物化学涉及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有些内容较为抽象难懂,如果课前不预习,可能上课时完全不知到老师在讲什么;生物化学的课时不多,但内容不少,有时老师在某些地方就会略讲,比如以前课程学过的东西或老师认为不太重要的内容。课前预习会让我们脑中有大概的印象,老师说到哪里都可以跟得上;对于预习时不理解的内容,在上课时会认真听讲,形成有目的的学习,记忆会深刻。

课堂认真听讲———巧做笔记很多学生上课时,埋头抄笔记,完全顾不上老师说什么,而老师也不会因为同学做笔记而停下讲课的进程,结果是笔记记得整齐认真,但完全搞不懂学了什么。生物化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需要在理解的情况下记忆,所以上课时一定要抬头看着老师,听老师讲解,要跟上老师的逻辑思维,必须集中精力去听,才能弄懂明白。上课老师提到的重点之处或者精华内容,在书上进行标注或者在笔记上注明。用笔记下不明白的地方比记下已明白的内容要重要得多。

课后的整理、复习与重现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很多同学忽视的地方。学完就撂,是很多学生的特点。课后整理笔记时,会把一堂课进行回顾,形成自己的学习心得,理解会非常深刻;如果有疑难或者不明白不会的地方,查资料、问老师或与同学沟通交流,这种收获会远远大于课堂所得。及时整理,会加深学习的记忆。不留问题到下堂课,不要积累问题,否则前面是小问题不懂,后面就会出现都听不懂了的结果。

学习要有框架结构,建立思维导图每个章节学完要进行总结,回顾这一章节的所有学习内容,可以画一张思维导图,先把所学这一章的每一小节凭记忆画出,然后向里面填内容,最后回归课本笔记查漏补缺。重要的知识点,比如限速酶、反应地点等都填充上,并用荧光笔标记。如果每学一章都画一副这样一张思维导图,对于学习了什么内容一目了然,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了自己脑中的框架,书本上的知识也就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中,被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如果说在书上记笔记是把书读“厚”,那么总结出思维导图就是把书读“薄”了蛋白质的化学和核酸的化学这两章,有很多近似的地方,容易混淆,可以对比着学习和记忆。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的分解代谢这三章也可以通过对比进行复习和学习。

理解+记忆生物化学的学习,一定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消化和吸收,否则单纯的记忆是不可能学懂的。理解是第一,但也不能忽视记忆。经常复习、回顾,是加深记忆的方法;还有对比记忆法,就如同上面所说类似的章节进行对比记忆;还有联想记忆法,比如糖代谢和脂类代谢都与临床疾病息息相关,可以通过临床案例进行联想记忆。总之,只要理解了,下功夫记忆不是难事,可以把思维导图时时拿出来看一遍,到了考试时,会轻轻松松考个好成绩。中职卫生学校的学生,今后要从事临床工作,生物化学是重要的课程,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建立四个问题,解决四个问题,达到对生物化学整体的把握和学习;通过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克服畏难情绪,跟上老师的逻辑思维,反复记忆,就会发现学好生物化学是非常简单的事。而生物化学和这些学习方法也会让同学们终生受益。

学生化学论文篇四

对于学生来说,“负担”不只是课业之“负担”,更有学习心理之“负担”,我们在提“减负”时,往往只简单的想到要减学生课业之负,而对其心理之负担往往忽视。学生每天要在课堂上坐六、七个小时,还有早晚自习等。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呆板,语言干巴无味,把学生的脑袋当作盛知识的容器,只管往里灌,学生的心理负担必然极重,对学习会感到厌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如果说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愉快的享受,那么一堂呆板枯燥的课对学生而言则无疑是一种痛苦的精神折磨,学生只有在下课后才会感到如释负重,假如真是这样,即使资料再少,作业再少,“负”也未必能减下来。所以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要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对中学数学教师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愉快情景,使学生乐于学习。

1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要倾注慈母般的爱,使他们振奋精神,愉快学习。

2当学生上课走神时不要批评,只用暗示,提醒或通过扼要提问使其注意力集中。

3遇到学生对问题答不上来或答错时,不要训斥、冷淡,应耐心启发,诱导并鼓励学生答对为止,帮助他们消除心理负担,进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4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促使学生知难而上,积极进取,在克服困难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大胆猜测,小心求证,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教师不但要教学生严格演绎思维证明问题,而且要教学生学会猜测问题。他说:“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结果是论证推理,是证明,但证明又是由推理,猜想等非逻辑思维而发现。”所以他向教师呼吁:让我们教学生猜想吧!

0÷(5-)=”

让同学们猜一猜这几个算式的结果各是多少这样大家的兴趣来了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对于种种答案教师没有直接肯定或否定而是因势利导引入新课。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补充最后学生总结出:“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三充分运用学习正迁移规律,达到“轻负担,高效率”的目的。

1

注重强化新知识的生长点,形成迁移动势,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思维处于积极主动、定向有序的兴奋状态之中。如在教学“绝对值”时,先复习“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再教学“绝对值”的概念。|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迅速地求出一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规律?由于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其中的规律,在这样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心理状态中,学生的能力自然得到发展。

2

要善于揭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新知识往往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在教学中,新旧知识的连接揭示得越充分,越有利与此于知识的迁移。

四结合具体情况,科学进行课堂评价。

学生化学论文篇五

摘要:中小学校美术教育目前在基础教育中仍然是一个最薄弱的环节,导致中小学校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全面发展受到严重抑制。在理论上、观念上、教学方法上等几方面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显然是发挥美术教育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美术教育;优化课堂;小学教育教学理论。

从我国学校教育的实质来看,艺术教育的开展还是极其薄弱的。如何才能使美术教育顺应时代要求,如何为培养新时代人才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是一个值得人们思考的大问题,也是美术教师面临的严肃课题。

当前,我国美术教育事业在理论上、观念上的缺陷,影响和剥弱了美术教育作用的发挥,“理论认识始终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大问题”。多年来,出于急近功利,满足于数字的提高和表面的繁荣,不仅仅在导向上出现混乱,在教学行政、教师方面也无所适从。社会的浮躁和对美术教育的偏见,助长了人们的“实利主义”观念。

由于对美术教育缺乏正确和深层的认识,美术课被降至可有可无的副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具体形象的运用和实际的技能操作少而不系统,在以考试为指挥棒的教育制度下,这种现象越演越烈,致使一些教育者断定“获得稳固和有用知识的唯一途径是理智途径,理智在其中得到训练和运用的唯一领域是文学和数学语言的领域”。学校教育中抽象的认识性的语言学习被放到优先地位,而感觉的身体的体验受到忽视,由于连续地在词语世界里生活,视觉意识的发展受到限制。

以上种种原因,致使我国中小学校美术教育虽然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历程,但始终没有突破性进展,不少青少年走向社会生活以后,“再通过自己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取得的.新的领悟,来冲刷教育给他留下的某些无用乃至有害的印记,从而为自己的发展寻找新的支撑点”。“美术教育的改革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革。因为对待美术教育方方面面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取决于教育观念”。转变学校美术教育观念的目的,是保障中国学校美术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的困惑、释然,改革保障和持续发展都有赖于教育观念的更新、确立,以及诸多智者实实在在的研究与实践。学校、家庭、社会美育不能继续满足于灌输“一技之长”,要更新观念而“由理入道”,重视以艺术理论培养审美能力这一重要环节。21世纪的美术目标不仅仅是整体性或全民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综合创作能力的通才或复合型人才。因此,加强学校美术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只要我们行动起来,勇于实践,善于积累经验,就一定能克服中小学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让中小学校美术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作为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担负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素养、增强美感体验,培养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启创造思维的重任。以往小学美术教学大多采用封闭落后的临摹式教学,以及变相临摹的模仿教学。虽然有些学生的作品能够在明暗、色彩、构图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准,但这样的美术教学会使儿童的思维形成定势,限制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和想象能力的提高。我结合自身对小学教育教学理论的探讨,提出小学美术课堂的优化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师在鼓励学生自由绘画的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进入联想绘画,结合已经学过的简单文字和拼音字母,看它们像什么,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藏在儿童心灵深处无意识积累的模糊印象。少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熟悉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懂得少儿艺术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针对低年级少儿能够在自己的情绪支配下随意表现主观意愿的特点,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为主,儿童把绘画当成游戏,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在加强少年儿童记忆力,开启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绘画创作的教学游戏中鼓励儿童自由表现,让游戏进入课堂,使学生乐于学习美术课程。

为了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教师要结合实际,针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要多给与学生与大自然交流的机会,到大自然中去汲取营养、寻找素材,让少年儿童对生活充满信心,以满腔的热诚去发现美、创造美。

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创新,对不同类型的作业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应允许学生作品别出心裁而不是千人一面。为了使教学效果显著,教师的示范非常重要,但掌握不好“度”则会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非常有限的空间。我们只要在学生作品中发现一点闪光的亮点就应当加以肯定,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逐渐发展。教师不要用成人化的眼光和思维评价儿童绘画作品。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知识,也是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一项内容。比如在高年级绘画理论教学中,作品的构图与语文教学中作文的布局谋篇很相似,教师一指点学生即可理解。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放一些轻音乐,感染气氛,放松学生大脑皮层的紧张状态,达到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作业的目的。如此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发展,丰富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总之,我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纠正把少儿绘画教学成人化的错误倾向,从传统的临摹教学逐步转向比较科学的以自然为师的写生教学中来,改变传统的模仿教学模式,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艺术教育途径的探索需要美育工作者共同努力,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道一.中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模式及推广对策研究[z].北京:教科规办,.

[2]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3]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光明日报出版社.

学生化学论文篇六

汽车制造业的工程师越来越仰赖喷丸强化技术来改善和提高汽车关键部件的'抗疲劳寿命,并将这一因素在轿车、卡车、摩托车等设计的最初就加以充分考虑和重视.该喷/抛丸强化技术和工艺的应用现亦含括几乎大部分发动机零件的设计中,包括:曲轴(去氧化皮和强化)、连杆(强化)、传动齿轮和其它轴类零件、齿圈、活塞,太阳齿和行星齿、板簧和圆簧等.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机械工程师英文刊名:mechanicalengineer年,卷(期):“”(4)分类号:u4关键词:

-->。

学生化学论文篇七

语文教学中,最令老师头疼的就是阅读和写作教学,低效高能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

方法多种多样,有一点我们应该清楚,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和文字的教学。而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读,“教学千法读为本”。所谓“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能读千赋能善赋”,就是要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必须咬定“读”字这一“根本”不放松。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另外一个重的方面,读是消化、吸收;写是把消化、吸收的东西转化为能力,经过再创造,表达出来,两者相铺相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优化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加大阅读背诵的比重,培养阅读成为习惯。

1、在每上新课之前,首先明确预习任务,严格执行。每篇文章必须读三遍以上,熟悉内容,把握大意。

2、其次,加大背诵范围。除了课后习题要求背诵的以外,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对于没有要求背诵的精彩片段,好的章节,或课外出现的文质优美的文章,也要有计划的背诵。因为背诵与写作是源与流的关系。叶圣陶先生指出“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

从记忆的规律上讲,初中正是背诵的黄金时期,机械记忆断不可少。很多语言大师讲起写文章来,都说得益于背诵。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巴金“我有200多篇文章储存在脑子里面”等,都启示我们:背诵能提高写作能力。

3,精讲多练。在教学中给学生熟读的时间,就是要精讲,少讲,对于那些示范性比较强的文章,让学生像牛儿吃草那样,先大口大口地吞下,再卧下来慢慢反刍、消化、吸收。

(二)、把读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

课堂上“读”尽量形式多样。在朗读指导中,让学生通过读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情感的变化等来揣摩文中字、词、句、段的含义,进而把握文章中心,体会遣词造句的奥妙和表达技巧,具体做法有:

1、美读感染法。

对课文的特点、字词、句子和段落,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字词,采用品一品、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等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3、语境品读法。

根据教学需要,结合上下文,从作者的身份、地位、职业、思想、处境、心情以及表达的目的和写作的背景,理解作品语言的具体含义、言外之意和深沉含义,从动态语言中获得语感。

4、联系实际法。

在学习课文语言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去体察语言的意蕴、情感、情感和韵味,以培养语感。

5、媒体直觉法。

利用多种媒体如:电影、电视、录像、录音、挂图等教学媒体,刺激学生反复地听、看,增强阅读理解的形象性,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感。

(三)、找准切入点,让写形式多样,挖掘学生的潜力。

1、让学生注意从文章中积累写作素材。

坚持做读书笔记,指导学生“随时收集,积累语言材料”。每读一篇文章,就把其中的名言警句、丽句佳段,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或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

2、对文章中重点部分、精彩部分,仿写、改写、即兴写相结合。

古人云: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所谓“偷”,即模仿。模仿要求不能抄袭,而应是借鉴。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模仿中领悟、探索,在模仿中创新,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个性和创新意识。

3、对文章的主旨结构点评,写作训练做到多种多样。

内容上,既有关系人类、国家、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主题;也有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既有对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也有对新时代、新风尚的探讨和思考;既有对凡人小事的讴歌与赞美;也有对切身生活的反思与认识。而这些教材给我们很多的范例。

4、就地选材,旁征博引。

针对每篇文章,在题目设计上,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学生自主选择。形式上,小作文、大作文、片段、整篇、单项、综合、随笔、口头、书面、训练、竞赛等,异彩纷呈,常变常新,以新促兴趣。

5、及时点评,让学生写有所得。

在批改上,可以由学生自改、对改、小组改;教师面改、批阅、宣读、张贴等,其中特别要强调学生自改,使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改变那种交卷完事的状况。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语文课学生有事做了,每堂课下来学生有收获了。我们不能够让语文学科停留在只开花不结果的阶段,也不能武断的认为语文学科的效果要很长时间才能体现的,让学生每节课有收获,“以读促写”以读的内容促发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写悟读”以写的效果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领悟,优化学生的读写能力,共同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学生化学论文篇八

摘要:从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出发,提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即课前预习、课堂组织、课后总结等,不断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培养。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面结合近几年教学过程和反思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自学能力是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学习方法,参考教科书及有关资料,独立钻研,自主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一个人多种智力因素的结合和多种心理机制参与的综合性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过:“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师生从心底意识到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虽然以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为主,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势在必行。曾经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讲得滔滔不绝,最终却发现收效甚微。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讲授上,上课成了表演。(化学教学论文)另外,许多教师担心学生的自学能力,唯恐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在课堂上教师从头讲到尾,只有灌输的过程,没有消化的过程,更谈不上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大而全”“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民主、开放式的做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把他们当成学习的主人,引导他们多参与教学,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而不是强迫他们学习,这样才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离不开阅读书籍与文献资料。教师应该有组织、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激发自学的乐趣和增强自学的信心。课前预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点、难点,促进师生互动,从而占领课堂。课前预习是由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好符合学生实际的'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教材,带着问题去探索知识,并理解、记忆、消化要掌握的教学内容,同时发现问题。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和解决问题,也使课堂上有更多时间进行各种练习,对课后归纳总结也大有帮助。例如,学习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焓变》这一节内容时,可拟定如下预习提纲:

1.重点。

(1)掌握常见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类型。

(2)了解常见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

2.难点。

(1)建立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观点。

(2)准确掌握热化学方程式。

学生根据提纲针对性地预习思考,将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写出比较有效的思考。接下来,在课堂教学中,预习提纲中的有关问题可以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解决,对于重点、难点问题则引导广泛的交流,达成共识。至于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才是教师在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讨论交流要避免草草了事或走过场,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每学完一节课后,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尤其是有疑难的地方。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过程也就是自学能力训练的过程,也有利于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学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生可以通过列表对比分析原电池和电解池相关知识,归纳出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最后,还要督促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并通过适当的习题巩固加强,让学生从知识的掌握过程逐渐过渡到知识的应用过程。就这样,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抓好课前、课堂和课后这几个环节,对学生进行从慢速度到快速度、从粗读到精读、从低要求到高要求、从扶着走到放手走的训练,逐步使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提高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最终是通过解题来体现的,因此,信息处理能力十分重要。经常会有学生反映听老师讲题时觉得思路很清楚,过程很简单,可一到自己做题时又无从下手,其实,这就是学生欠缺信息处理能力的表现。因此,在平时讲解习题的过程中,不要为了节省时间而草草读题,应该选择典型题目让学生仔细读题,指导学生标出关键字、词,引导学生敏锐地觉察“题眼”,发现题中“隐含”的条件,弃去“无用多余”的条件,抓住题目的实质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尤其是综合能力测试题,主要就是信息题。通过信息题的方式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随着高考命题改革的深入,可以预见高考化学试题将会进一步拓宽信息源,提高文本阅读和非文本(图像、图表、实验装置等)能力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精心备课,有意识、全方位地通过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信息处理能力。(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在平时教学中,要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的“双基”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主要是针对题干所给出的信息,加以分解、联想、迁移、转换,找出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的结合点,运用发散性思维解决新问题。也就是培养学生接受、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对新信息的加工、吸收和存储的能力,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打好坚实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倡导学生出了学校,从事工作之后做主动有为的人,要一辈子自学自励。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自学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只要我们身先示范,坚持不懈去实践,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给予他们继续学习和深造的动力就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0.

[2]马庆年。浅议化学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材教学,(4)。

[3]吴景环。化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究[j]。中学化学,(2)。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泉州外国语中学)。

学生化学论文篇九

感恩节源自美国。据说,感恩节的设立,最早是用来感谢北美印地安人的。感恩,在西方应该算是有比较长的历史了。在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古训。“感恩”的解释:“对别人所施的恩惠表示感激。”人们是因为得到他人的帮助受了恩惠而由衷表示感激,是出自对人类共通的一种本性的感激之心,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是一种自发行动。它既是一个系列的心理过程,又是一个行为过程,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绝非“感恩戴德”的臣民心理,因为从人格上来说,感恩者和被感恩者是平等的,只不过出于各种原因前者产生某种匮缺需要后者援助。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天生就是和贪婪,吝啬,冷漠对立。

“别让中国现在孩子成为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这是某政协委员在两会上的观点,建议中国设立自己的感恩节。“感恩教育”应势而生。这也许算是一个尝试,也使人们对年轻一代“多点人情味”有了些许希望。这不仅仅要求社会的警惕,也警告包括父母们在内的一群人,别再对孩子们的道德滑坡视而不见,因为他们关系到的是整个民族的未来。

二、学生缺少感恩心的现状。

作为一名职高的教师,,我敬业爱生,每逢农历“三月三”,都会自掏腰包给我班学生煮鸡蛋,但学生中总会有“这蛋不是土鸡蛋,不好吃”的说法;“中秋节”到了,给学生精心挑选的月饼,也有同学说:“这月饼不合我的口味”;我班一男生,由于自幼家境困难,父母被迫双双外出打工,无法照看他,后,父母接他到城里上学,在他父亲出差,母亲急性阑尾炎住院,需要人照看时,他竟然离家出走20多天,目的是为了报复父母当初没有照看小时侯的他,他现在就是要让父母难受等。像顶撞老师,学生不服家长的管教,要离家出走……这些种情况不仅仅存在于现在的职高,类似情况媒体上常有报道。

身边所见让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少了最基本的感恩之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和义务来培养学生的感恩心,于是我在班级里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让学生回家洗一次碗,体会一下做家务的`辛苦,也让学生了解家长们的感受。当即就有一部分学生不以为然,更不屑去做这样的事。第二天,只有小部分家长觉得这样的作业很有必要,他们难得看到孩子们主动要求劳动,并对他们的劳动加以了肯定。这样的结果让我大失所望,也没有达到我之前想要的基本教育目的。虽然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有所保留,可在他们的回答和对完成这一任务表现中也不难看出某些事实:他们觉得家务是家长理所应当的事,与他们无关,他们参与家务是额外劳动。

三、学生缺少感恩心的原因。

首先,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长辈们把他们当作宝贝,从来不让他们吃苦,而享受过度宠爱和溺爱的孩子有可能养成掠夺式的生活态度,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尊重他人、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与他人难以合作等等。而父母如果以民主、理性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孩子会变得富有爱心、开朗活泼、健康乐观。从小孩生下来一直到十二三岁,父母是孩子学习的第一榜样。如今,不少家庭急功近利,在孩子教育上重学习、轻品德,把分数、升学、上重点学校得至高无上,严重忽视品德教育、情感教育;加之,一些家长受自身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的限制,缺乏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不可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看待问题,也不会考虑别人的利益和感受,自然谈不上感恩。

其次,社会感恩教育缺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卡通、网络、新闻媒体等公共媒介中,只注重经济利益,忽略了对孩子的基础教育。

再次,学校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道德教育真正缺乏的是实效。与其先治国平天下,不如先修身齐家,因为直观的东西比抽象的东西更好理解。而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爱家、爱父母”也远比“爱祖国、爱人民”实际得多。

此外,孩子们在现实的生活中接触到的诸如文章开头所描述的事实,如果没有得到纠正和正确的教育引导,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对此种现象的认可性,以为原本就该如此。这些不良社会现象或多或少都对孩子们产生着负面影响。

四、学生缺少感恩心的拯救措施。

孩子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思想的完善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我们没有权利去责怪现在有道德缺陷的孩子们,但我们有义务去改善和挽救正在渐渐淡化的道德观念和日益冷漠的心。只有社会的各个部门都行动起来,社会中的每一份子都重视起来,我们的和谐社会关系才能建立起来,我们的未来才有希望。

(一)作为孩子最初教育者的家长们,应该以身作则,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

爱孩子,就要习惯让孩子干一些家务,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要让孩子了解家里的难处、父母的辛劳,从而珍惜眼前拥有的幸福,对父母产生尊敬、爱戴和感激之情。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是因为爱他才会为他付出这么多,让孩子了解父母生活、工作的压力和艰难。

我在家访、电访和家长会上特别加入了加强孩子们“感恩教育”的内容,描述了在完成感恩任务后学生的表现,并把班级调查的结果反馈给了家长,当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最不愿与自己倾诉时甚感失落。并和家长们协商在以后的学习教育中如何融入这方面的教育,家长们也表示会配合学校的活动,更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措施。如,在家里安排孩子一定量的劳动要求;有机会带孩子深入贫困山区,体会那里孩子生活的艰辛;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体会生活的辛苦等。爱的规矩,是需要从小训练的,不要让孩子觉得,所有的人为他服务,都是理所当然的。爱孩子要让孩子懂得体验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

(二)学校和老师要清楚基础教育固然重要,道德教育更不能松懈。

1.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一位合格的班主任,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中、思想上都要对学生加以关心和引导,但这并不表示班主任在生活中担当“保姆”角色。班主任要学会“偷懒”,平时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既能锻炼学生做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学生完成得出色时,班主任要及时鼓励,予以肯定。让学生明白“有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从中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老师的苦心。

2.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楷模。爱的传递永远不可能靠说教来实现,榜样的表率作用是最奏效的。教师的品格对学生构成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这力量绝非教科书、格言和道德说教所能代替的,它不是贴在墙上的豪言壮语,也不是写在纸上的名言警句,更不是挂在嘴上的信条。它体现在教师的品格之中,由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注入学生的心灵。教师必须随时随地加强自己的修养,以身立教。教育讲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感恩并不是简单的行为习惯养成,急于让孩子感恩而进行严格要求,急于将责任的担子压在孩子身上,都是不切实际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效仿的楷模。在品德教育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并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他人和社会的感激。

3.举行感恩活动,加强感恩意识的宣传。

(1)在班会课中结合社会中的感恩典型事例(这些典型事例都要求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展开讨论,在班级中树立感恩的基本意识。

(2)寻找身边值得感恩的小事,如班级卫生委员雷康晚自习后,默默无闻为班级关门窗,从无失责,确保班级教室里的财务安全;班里的盛灿炜同学长期负责了教室里黑板的保洁工作,确保老师上课舒心等等。对类似这样的同学予以肯定,这正是大家值得感恩和学习的鲜活事例。

(3)感恩从身边小事做起,明确自己在班级中的责任与义务。作为学生履行学生的基本义务,遵守学校基本规范;在班级大扫除中,要求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自己承包打扫任务,并对自己的劳动负责;要对保洁的同学感恩,不随地乱扔垃圾;要对帮助自己的同学感恩,多说谢谢。

(4)在周记中回顾和记录自己的感恩心得,发现身边的感恩事件。从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对感恩教育的接受程度。

(5)回报父母养育恩,为父母做一件事,如整理房间、洗碗、给父母捶背、为父母倒茶等,从中体验父母的的艰辛和不易。寻找父母身上让自己感动的东西,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付出。

(6)对同学对他人,可以开展“同学的爱”“同学给我的关心或帮助”等系列征文活动、演讲比赛;对老师,可以从“难忘师恩”作文比赛、黑板报出版、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感恩”活动。另外班级经常有意识地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篮球、接力等比赛,让学生懂得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克服自私、斤斤计较、不愿合作的缺点,感受爱和团结的力量,感受互相尊重、谦让、宽容、友好合作的快乐,激发感恩的情感。

同时,我们在开展感恩教育工作时,可以收集一些与感恩教育有关的传统故事、中外经典故事,在班团活动课、团队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感恩”的善根,使学生在故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启发道德的自觉,促使学生感恩心理的养成;可以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与感恩教育主题相关的古诗词或中外名人名言,以张贴在教室墙壁上,以朗诵比赛,以写感想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感恩的情结,积极营造出“感恩”的教育氛围,以氛围来影响人培养人塑造人;可以创设一些活动情景,用“心理换位”的方式让学生去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中,在亲身体验中感悟着“父母的养育恩、老师的苦口婆心教导、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帮助与友善”,引导学生在相互理解中体验“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美德。经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学生的“感恩”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学会感激,学会回报,学会做人。

另外,传统评价体系也做出适应性调整,在评比优秀的时候,那些虽然学习不优秀,但对父母很有孝心,喜欢帮助同学的学生,也应肯定其闪光的一面。学校在评优时就设立一些肯定品德优秀的奖项,如爱校之星、奉献之星、团结之星、勤俭之星等等。

(三)社会正面感恩教育必不可少。

第一,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赋予感恩教育的内容,比如儿童喜欢的动画片。

第二,在舆论方面造成正面的宣传,发扬二十四孝等传统思想中好的一面的教育,对于社会中出现的过河拆桥,落井下石等与感恩之心背离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批判和打击。

中国有句俗话:“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国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感恩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基础。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懂得付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回报社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感恩不但是美德,感恩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

五、结语。

我们社会、家庭、学校要意识到“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要把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玲.感动,班主任之友[j].,(2).。

[2]林云霞.系列活动促感恩,班主任之友[j].,(2).。

[3]笨子.孝道漫谈,班主任之友[j]2007,(5).。

学生化学论文篇十

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可以说是灿烂文化夜空中一颗最耀眼的星星,古诗教学从小学便开始了,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来,古诗教学可谓是大伤脑筋,烦恼有三:(1)学生极度厌烦,一怕学,二怕背。(2)小学生古代汉语基础薄弱,在理解古诗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3)古诗难讲,似乎难以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师生来说,古诗教学成了一件索然无味的事情。

面对这种情况,我与语文组成员几经商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终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那就是给学生一个自主的学习空间,彻底摆脱“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习成为自我发展的过程。

一、最有效的方法——诵读。

我们学习优秀的古诗,是要学生能从中华文学遗产中汲取营养,在愉悦氛围中发掘古诗中美的'因素,据此,我们找到了自认为最有效的方法——诵读。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得最明白,“曰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多诵读遍数,自然上口,久久不忘”。

第一遍可称之为“吟读”,学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揣摩其停顿、轻重、语气、节奏。这是基础。

紧接着高声朗读,力求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称之为“品读”。这是最重要的,只有读出古诗的情味,才能品出古诗之美。例如在教学古诗《乡村四月》时,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来。我让学生反复朗读,男女生读,对比读,最后读起来只觉得神采飞扬,摇曳生姿,尽情感受古诗的节奏之美、语言之美。同时我还采用了配乐朗读,如品读“雨如烟”(,课件播放着轻柔的音乐)师:江南现在正值四月,那细雨就这样悄悄地来了,像牛毛,像细丝;它轻轻地落在我们的脸上,抚摸着我的额头,抚摸着你的脸,它就这样细细地斜织着,密密地飘洒着,难怪诗人说雨如——(生:烟)。正好配清新悠扬的音乐,音乐在教室里弥漫,学生们的脑海里叠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沉浸其中,美不胜收。

二、理解诗意,方法多样。

古诗言约意丰,表现力强,沿用至今的名言警句很多出自古诗,所以在理解诗意时,我们可以采用很多方法。

1.了解背景,理解诗意。

学习古诗之前,我都会给学生留下预习作业,要求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在教学时,结合古诗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诗人在作此诗时,是因好友孟浩然要乘船东下去广陵,李白亲自送行,船走后,李白伫立江边,望着那孤帆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写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不舍和思念之情。

2.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是教学中的重点。例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时,要求学生将“绿”字换成另外一个字,是否更好?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让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学生知道了作者曾试用过“来、到、入、过、满”等字,使学生领悟到这些字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能动性,立刻可以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这句诗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

3.利用简笔画,理解诗意。

同语言、文字相比,画面更直观生动。所以在理解古诗诗意时,我会恰当选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教学“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句诗时,我将京口、瓜洲、钟山三个地点的关系,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方式呈现,这样一目了然,学生马上理解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句诗的意思也被自然而然地理解了。

4.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除此之外,在理解古诗时,学生最直接的方法便是结合书下注释自悟,滞涩处一般都能通过,剩下的那些疑难可在同学、老师的质疑、答疑中得到解决,为别人解答疑难后,学生会颇有成就感,兴趣岂不更浓。

三、感悟诗境,体会诗情。

古诗是最优美的思想传承的载体,朱光潜说古诗词的鉴赏要“知人论事”。古诗教学要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动于古贤之人情感之美,产生共鸣,产生向往,所以每一节课的最后,学生们都会谈感悟。教学《泊船瓜洲》时,诗人那种“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浓浓思乡情和无奈之感,深深感染着学生,学生们纷纷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及思念。

中华五千年浩瀚历史长河,优秀的古诗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我们,今天,它们不仅造访艺术家的书斋,也留连将军的马背,驻足科学家的案头。朋友远行,要说上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客人来了,托儿所的孩子会朗诵一段“白日依山尽”。可见,古诗——这颗中华民族的璀璨明珠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积极探索将美的诗文财富以美的形式传承下去。

学生化学论文篇十一

众所周知,工作涵盖了“备、讲、批、辅、考”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就是说,备课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相对简单,教师要想达到高效的教学,就应该立足于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之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地分析,并制订出周密的教学计划,指出教学重点及难点。

二、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1.利用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新课程理念下,就是要求学生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去认识丰富多彩的化学,勇于去探索化学的奥秘,帮助学生养成化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强烈愿望。

例如,在学习化学教材中的“化学研究些什么”中有一个“鸡蛋放入白醋”中的实验,从而老师就可以将这个小实验布置给学生回家里单独做,这样无疑就会调动学生的兴趣。

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状况进行提问,如:气泡是怎么产生的?在醋中,为什么鸡蛋会上浮后又下沉,循环往复?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认真阅读教材内容,观察实验并了解其中的奥秘。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而且设计实验正是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出特定的情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就能够把握住学生的兴奋点,以便调动学生的兴趣。

如:设计出精彩的引言、向学生讲述化学家的成长故事、化学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3.应用多媒体教学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点。

一般而言,对于初中化学知识,往往会涉及很多理论知识,如:微观粒子的结构、运动及变化,较为抽象,与宏观现象有着根本的区别。

由于多媒体有机地融合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内容,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而且生动的画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以动态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知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果。

例如:在讲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的时候,倘若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就能够很好地向学生阐述出水分子分解的具体过程,从而学生对于书本中所讲述的“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分解为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的知识就很容易理解了。

4.开展有效实验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保证。

从而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在课堂中要保证实验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同时要注意的是,实验一定要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够看到。

例如: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时候,在进行试剂添加的时候,一定要把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然后慢慢往下添加,在观察试剂逐渐有红色变化为无色的时候,提前准备好一张白纸,放在试管的后面,以便学生清晰地看到实验的变化。

5.学生有所收获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根本。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和回报是理所当然的。

所以,学生的收获也是衡量课堂教习有效性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深刻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

与此同时,教学的有效性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也逐渐由不懂变为懂,懂得少变为懂得多,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喜欢上化学课了。

也就是说,高效教学能够让学生得到充分展示,实现知识技能、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的有机结合。

知识与技能要在过程与方法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在过程与方法中培养,同时在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中不断升华。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实现初中化学的“高效教学”是很重要的。

笔者就从充分准备教材知识、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应用多媒体教学、开展有效实验以及学生有所收获阐述了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课堂质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时要注意的是,实现“高效课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从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学生化学论文篇十二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影响医学教师的发展,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高校医学教师肩负着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教学效果固然重要,但医学教师的职业态度、思想道德和个人修养都会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世界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除了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学习外,医学教师更要自觉地了解名人传记和模范事迹,自我鼓励。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辨明是非,才能辨别善恶,才能对照、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目前,我校新聘教师要先后通过教研室、学院及大学不同层面严格的考核,最终选择师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人才到教师岗位,革除忽视师德、只重学历的弊端。建议:第一,师德的表现应与工资、岗位和职称挂钩。第二,建立监督制度,结合行政与社会监督力量,明察暗访,并设立“师德信箱”,通过各种手段鼓励教师严于律己,以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近年来,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师资的新老更替,大批年轻教师被引进。由于缺乏教学经验,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厚积薄发,使得教学捉襟见肘,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存在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的现象。例如,本人所在教研室共17名在岗人员,其中35岁以下教师高达70%,因此,对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应格外重视。看法如下:第一,现有培训结束后每个人都会颁发一个证书,无关乎你培训表现、出勤等,纯属“走过场”。因此,建议加强培训制度法律化,通过立法的形式,把参加在职培训作为医学教师终身在职教育。第二,由年资高、经验丰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带教,要从最基本的做起,如,针对实验课的“基本操作及标准曲线法测定未知硫酸铜浓度”,不仅要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过程,还要“手把手”完成整个实验。课后,青年教师要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反思,如,写反思日记、观摩教学、讨论教学等,再与带教老师沟通,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第三,青年医学教师要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做好专业知识积累,保持与专业前沿同步。

教师教学工作本身需要良好的科研能力,这样才能去追求创新,“创造”良好的教学效果,以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研究意味着要在实践中探索,再反馈于理论,医学教师必然会科学地收集、分析并加工知识,最终达到科研促进教学的目的。具体看法如下:第一,相关部门应建立规范合理的科研管理体系、公正透明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措施。项目申报组织校内专家进行初审,提出修改意见并反馈,以便申报者及时改进。第二,大学应创造更多条件让中青年医学教师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参加继续深造,尤其对学科带头人和突出人才,保持优秀骨干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第三,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科研队伍,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来提高科技人才的培养速度,作为后备军,必须加大青年医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在影响学生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医学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又是一个专业队伍,相比其他任何因素,都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作为教师都不能妄自菲薄,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的完成各项任务,真正推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学生化学论文篇十三

“绿色化学”是顺应“美丽中国”主题的学科发展方向,也是促进化学学科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当下化学界对“绿色化学理念”的研究方兴未艾,笔者作为一名奋斗在教学一线的髙中化学教师,也在思索着如何将绿色理念融人到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实验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健康、绿色的化学意识和实验能力,引领着化学教学朝着更为绿色、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一、严格规范实验操作。

化学实验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实验的过程中操作应该非常严谨、科学,操作务必规范,那么,不规范的操作与“绿色理念”有怎样的冲突呢?实践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实验过程中的微小差错,都有可能造成不良的后果,轻则造成实验污染程度的加大,重则会导致安全事故.所以,严格规范实验操作是有序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的前提。

严格规范实验操作如何落到实处呢?

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最基础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这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强调与疏导,必须落实到实验每一个环节的操作中去,只有严格规范实验操作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还能节约不必要的实验耗费。

例如,我们在学生开始实验之前,应该要求学生认真地检查制备气体装置的密闭性是否符合要求,只有在确保合格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实验,如此做法可以有效避免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气体由泄漏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保证了实验的安全性,有效避免化学实验对学生人体的危害;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时需要闻气体,这个时候,应该提醒学生正确的操作方式,同时要求学生切忌太用力去吸气;实验选择容器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装置图,思考为什么不能选择敞口容器的原因,继而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实验的意识。

二、基于绿色理念优选反应物。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实验,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些污染环境的物质生成,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有时不可避免造成污染时怎么办?笔者认为,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对化学反应进行分析,思考有没有对环境污染更小的反应替代物,采取“两害取其轻”的方式降低污染,当然如果能够找到绿色无污染的反应物更好。

例如,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氣气的制取实验”,如果按照传统的实验方式,会有大量的氯气生成,就算教师有收集装置对氯气进行收集起来,但这些收集起来的氣气最终还是会排放到空气之中,造成污染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怎么才能让污染的排放减少呢?当下有很多教师在实验试剂上进行改进,以医用高锰酸钾片(通常说的pp片)作为反应物与浓盐酸发生反应制取氯气,这样考虑的出发点是什么呢?由于pp片有很高的密度,即使将其浸泡几个小时,也无法做到完全溶解,如此一来,pp片是固体与浓盐酸发生反应的接触面比起液体与液体的接触而言,效果要差太远了,大大减弱了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借此减少氯气的生成量,让整个实验过程变得相对而言环保一些。

由此可见,选择恰当的反应物,是实现绿色实验的有效手段。

三、积极推广微型实验。

与传统实验相比微型实验”能够明显减少药品的消耗,自然也就减少了污染的排放,是一种基于低耗减排的绿色实验理念而开发和设计出来的实验方式。

对于微型实验由于我们国内,尤其是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老师研究并不深人,很多老师讲微型实验片面地理解为“简单的减少试剂、药品的用量”,其实不然,微型实验不仅仅包括微量药品,还包括实验仪器等其他实验条件的的微型化,蕞终达到大幅降低实验成本和污染排放的绿色实验目的。

微型实验有个问题,那就是实验条件的微型化带来反应现象可观察度不够,怎么办?笔者认为为了提高实验的可视化,应该借助于投影仪等工具对微型实验的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处理。

四、努力在实验中做到废物利用。

在当前建设节约型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下,“循环利用”是重要的是环保理念和减少污染的方法.那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的绿色实验在想办法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有没有其他途径呢?笔者在实践中常常将“废物的循环利用”作为绿色实验思考的一个方面,并以此来实现绿色课堂的有效实现。

例如,在“银镜反应”中生成的银,我们可以将其与稀hn03进行加热反应生成agn03,如此一来生成物又可以用于下一次实验,实现物品的循环利用。

除此以外,废物利用也是节约消耗的一个重要方面,环顾我们的身边,废旧物品随处可见,这些物品有没有价值了呢?是否可以用于化学实验探究呢?笔者认为有一些还是有价值的,经过简单的加工改造,也可以变成不错的化学实验器具。

例如,“一次性针筒”经过消毒处理后,我们化学实验中可以用来替代量筒,塑料吸管更是随处可见,我们化学实验中可以将其用来代替移液管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借助于这些废旧物品来自制实验仪器能够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渗透了环保的思维与理念,同时,将这些随处可见、随处可用废旧物品拿来自制仪器还是一种意识上的渗透,能够大大增加学生的实验机会和提髙实验的便利性和可重复性,如果引导学生自制仪器,学生参与到制作过程之中,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在选材和设计的过程中,是知识创新和应用的过程,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有效之举。

五、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

从当前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的化学实验本身来看,有一些实验本身就是一定有污染的,这与实验手段和方法无关的,这时候怎么办?笔者认为“妥善地处理这些实验废弃物”也是充分体现绿色实验理念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地疏导学生,确保其能够养成科学处理实验废弃物的习惯与能力。

例如,在处理“实验废液”时,要求学生按照要求将实验倒入专门的、对应的废酸槽或者废碱槽,如果有些实验生成的废液不能倒弃排放怎么办?必须引导学生从其化学性质出发,思考如何处理?是搁置一段时间,还是再添加其他化学药品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污染小的生成物然后再进行排放等等。

总之,笔者认为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把绿色化学理念自始至终地贯彻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养成环保意识,形成环保能力。

学生化学论文篇十四

摘要: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大胆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要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正确处理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环境;因材施教;参与。

如何落实新课标的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这是摆在思想品德教师面前不得不思考的迫切问题。下面就如何贯彻新课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谈谈自己的一点浅显看法。

首先,要大胆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被他人关注,也渴望参与课堂教学。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课堂上,往往是教师问什么学生就答什么,教师不提问,学生就鸦雀无声。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提出“要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主动地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上网、去图书馆、实地调查、小组合作等方式收集资料,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教学方法;上课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组讨论;新课结束时可以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等。

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第三课第一框题《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时,我曾经在两个教学班作过对比。第一个班我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学生反应平平。第二个班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看中国对世界影响”的资料,结果这个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新课标的要求才能更好地落实,思想品德课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

其次,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更多地强调“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权威的化身,容不得学生冒犯,上课总是板着脸,笑容不多,学生对教师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不可能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只能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因此,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励学生,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回答,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努力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题《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我做了一个小调查,调查上网的学生人数以及上网对自身的影响。在调查前,我作了声明,对上网的同学一律不追究。因此学生非常配合,我也顺利地完成了调查。在讨论上网对自身的影响时,我加入到学生的分组讨论,也把我的看法告诉学生。结果这节课上得很成功。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会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听课效率,容易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之,过于严肃、单调的教学环境就会阻碍学生思考问题,最终也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要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采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这种模式不可能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实际上,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感悟能力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力求满足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包括对学生的提问、作业的设计、练习的布置等都要有针对性,而且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精神,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查阅资料、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第四,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课本的例子一般都滞后于现实,因此教师要关注当今社会发生的各种新闻,要在讲授新课时补充新的事例,把新的事例与课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思想品德课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框题《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时,我插入了当时轰动全国的湖北“佘祥林杀妻案”,以案说法,以此说明“人格尊严不可辱”。这样鲜活的案例既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课本知识,又能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同时也会使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这门课程。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选取典型案例,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能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就能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化作用。

第五,要正确处理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关系。

与旧教材相比,现在人教版新教材安排的活动内容很多。如何处理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一方面,如果教学过程不开展活动,那么新的教学理念就难以得到贯彻,教学质量也会大打折扣,教学很容易又会回到过去的老路上。但是,另一方面,如果教师在开展活动时不善于把握课堂时间和节奏,学生活动的时间过长,那么教学进度就会受到影响,教学内容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效果也不好。我们要尽量处理好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的关系。

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要处理好学生活动与教学进度之间的关系。开展活动时,要注意把握活动的时间、节奏、参与的人数。

总之,只要思想品德教师善于钻研,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思想品德课就能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就能越来越有生命力。

学生化学论文篇十五

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一直困挠圈内圈外人士。许多人寻思:语文教学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我们的语文教学怎么了?从教师到学生,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法,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手段,从测试到评估,进行细细思量,归根结蒂是语文课堂教学缺少应有的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做到师生双向交流,提高教学效率呢?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课应该给学生一个“开放性的课堂”。

一、应该树立正确的开放的课堂教学理念。

教师是“开放性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在整个课堂中起导演的作用,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角。师生的角色定位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作为教师,第一应该树立正确的开放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敢于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例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频率高;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这些无不说明是实施课堂方式的开放性的结果。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要强调以下几点:

1.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挖掘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构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更新教学观念,摆正教师、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按照素质教育要求,打好基础,培养较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2.改革备课方法,把传统教学的单一知识结构改变为认识和培养主体性人格双层的教学结构。以往撰写教案时往往把教学步骤、教师的提问及问题的答案作为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更多关注的是教学效果;教师抄写教案用时多,钻研教材用时少;钻研教法用时多,研究学生用时少;创新性语文教学要求把备课教案改为从学生自学开始,注重学法的指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把课文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找出疑点。这样,备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学法的指导上,既发展学生个性,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要强化集体备课,广集博采,充分发挥群体思维的作用。

3.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自主参与是学习个体使外部对象的活动内化的主要途径。同理,开放的语文课堂如果没有学生心理的内化,就无所谓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健康个性的形成。这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解放学生的身心,给学生时间、空间的自由,创设融洽的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课堂教学是个有机的动态系统,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外界有物质的、信息的交流,系统才有生命活力。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人文性,有几千年的`文化作为语文教学的大背景,有广阔无垠的大自然作为语文思维的空间,有充满想像的过去末来作为语文思维的空间。主要体现在:

1.语文学习空间和时间的开放性。

让学生的思维走出小教室,奔向社会生活这个广袤的天地。引导学生的思维突破教材限制,让他们去超市调查、去图书馆收集、去田野感受、去网上查询,与各种职业人员交谈。教师不能再依赖课堂,要向社会拓展,向生活渗透,向所有蕴含着真善美的文化领域开放。

2.师生关系的开放。

课堂教学中要营造民主的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愉悦的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常受情绪的制约,他们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易禁锢思维。所以,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尽量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和学生独自的见解,在教学中与学生多一份“协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的各种帮助,做到热情的为学生服务。

3.问题探究的开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教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启发学生设疑、质疑,特别是“于不疑之处有疑”,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在设疑、质疑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取而代之,要积极引导。问题较多可以分类归纳,逐个解决。

4.合作学习的开放。

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是开放思维和情感的最佳组织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科学引导学生读书,让学生更多地展示自己。凡属个人钻研不能理解的问题到小组里进行讨论;小组里也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全班去讨论。课堂上,教师除了点拨和导向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听说读写方面的活动,充分发挥群体优势,促进学生自主读书,自主交流。

学生化学论文篇十六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许多教育者只注重化学活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污染问题,使得我国的化学教育一直背离我国资源友好型社会建立的理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后果。而绿色化学则不同,作为我国化学专家与化学教育者关注的课题,将绿色化学融入日常的教育行为当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化学理念,还助力于我国,甚至世界的环境保护工作,更是提高未来国家化学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1.优化高职化学教材。绿色化学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所以,传统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高职化学教育的需要。而教育的质量对于绿色化学教育的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各高职院校应当以本校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教材的重新选择,使绿色化学教材得到优化与升级。化学教育者更应当定期对自己的绿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更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准。在我国高职院校现有的化学教材当中,绿色化学理念的体现点十分少见。所以为了建构学生正确的绿色化学知识体系,使学生的头脑知识含量跟上时代的步伐,各高职院校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对教材进行创新与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方便教师将绿色化学的理念综合性地融入日常教学与化学应用当中去。

2.提高教育者素质。在高职院校的化学教学当中,教育者的个人素质与价值观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学校要注重教育者个人素质的提高,培养教育者的绿色化学理念与可持续发展观,使其能够将绿色化学理念灵活地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日常的化学学习过程当中认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直接影响。另外,教师应改变实验方式,放弃粗放型的化学实验,进行绿色化学集约型实验。总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生绿色化学理念的`建立才能有希望。

3.规范教师实验行为。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化学实验演示的操作者是化学教育者,因此,其在进行化学实验演示时的行为规范对于学生未来的化学实验规范度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演示之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实验的每一个细节,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其中。只有教师的实验行为规范了,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确的指引。

4.加强高职课外实践活动的“绿色性”。课外活动的实践性对于高职院校的化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的化学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实践活动中,以此来提高学生在化学实践中的环保意识。比如说,引导学生进行废旧电池的回收,鼓励学生杜绝一次性用具。还可以在假期组织学生到化工厂进行参观,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重视绿色化学理念在未来化学道路上的作用。

综上所述,化学与环境污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化学教育与化学者绿色化学理念的建立关系更为紧密。环境的保护需要每一位社会大众的努力。作为化学教育者,更应当认清自己的职责,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入日常的化学教学工作中。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形象,使学生以教师为标准,进行自我提升,将绿色化学理念牢记于头脑当中。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50943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