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就是其中的一位。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这二十年时间里,是露天电影在乡下最为火红的年代,也是乡下人茶余饭后最为喜闻乐道的话题。到了九十年代初,随着电视机走进千家万户,露天电影,这种独到的娱乐媒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那段日子里,始是县电影公司的放映员带片下乡,紧接着每个公社都成立了自己的放映队。每年每屯放映的影片,多则才十几部,少则只有六七部。由于当时娱乐设备匮乏,屯子里的人,大都会无畏路途遥远,紧紧尾随放映队。看完这屯,看那屯。每部电影至少都要看上三到四遍。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的眼神、动作、讲话神态、语调,都了然于心。或台词,或动作,或表情,都会在一个阶段成为屯子里大人孩子们生活中的模仿热点。看完电影《地道战》,屯子里十几岁的孩子,则会在放学后,假日里,拉帮结伙,在屯边熬成河般大道边的壕棱上挖地道,机动灵活地钻上钻下。有的孩子在紧靠村口大道边的榆树上,头戴柳条帽,用土块偷袭路过的“敌人”。有的孩子打扮成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模样,把印在骨子里的英雄主义充分展现了出来。他们会轮番登上高坡,一副英勇无畏的样子,双手紧握木棒做成的爆破筒,大声呼叫:我是王成,我是王成,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静下心来,这些孩子私下都会对电影如何排演,如何摄制,有过猜想,有过探讨,有过渴望。有的说,等我长大了,有机会,一定要去电影制片厂看看,电影制片厂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他们是怎样拍出那么多经典好看的片子的。
我也不例外。始终想破解拍摄电影的一些秘密。
今年国庆节。早晨。儿子驱车载着我们全家从白城出发,历经四个小时的旅途劳顿,第一站,就来到久违了的位于长春市朝阳区红旗街的长春电影制片厂。
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大门横梁上,竖立着郭沫若先生书写的七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长春电影制片厂”。
走进大门,宽阔的路面上,镶有一块块错落有致的提示牌。提示牌上,寥寥数语,讲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世与今生。
1937年8月,株式会社满映画协会在这里成立,简称“满映”。它是伪满洲国管理电影摄制、发行和放映的专门机构。1945年8月15日,随着日本的投降,“满映”也就走到了它的末日。1945年8月,中共长春市委地下党员刘健民、赵东黎进入“满映”,组织张辛实等进步人士进行“权力”接收。同年10月1日,成立东北电影公司。1946年4月,中共中央东北局正式接收“满映”。1946年5月13日,东北电影公司迁往合江省兴山市,也就是现在的黑龙江省鹤岗市。1946年8月27日,延安电影团吴印咸等40余人到达兴山,参加中国第一个电影基地建设。1946年10月1日,东北电影公司更名为东北电影制片厂。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迁回长春。1955年2月28日,东北电影制片厂正式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
走进长影旧址博物馆,讲解员首先简略地介绍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历史过往。她自豪地说,长春电影制片厂先后拍摄故事片900多部,译制各国影片1000多部。译制影片的工作,还在紧张有序的进行。紧接着,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经典影片的导演以及主要演员,介绍了拍摄电影时使用过的各种道具,介绍了如何拍电影,如何拍字幕,如何生产译制片,如何配音等。
在介绍196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英雄儿女》时,讲解员说,这部战争片是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影片改编自巴金的小说《团圆》。这部电影不仅蕴含一定的思想性,而且,它还拥有着跨越时代的不朽力量,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的插曲《我的祖国》。这首家喻户晓的爱国主义歌曲,一直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让国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铭记历史,不辱使命。
来到电影《刘三姐》画展前,讲解员介绍说,这部由苏里执导的影片1961年出品的电影《刘三姐》。主演是当时只有十七岁的广西姑娘黄婉秋。观众印象中的黄婉秋不但扮相俊美,表演朴素自然,而且声音甜美,歌声也特别清脆悦耳。其实,最先确定演刘三姐的是十九岁的傅锦华。因为导演组看好了她的天籁之音。她的嗓音高亢嘹亮、干净、野性。执导苏里则认为,传说中的刘三姐人美歌甜。而傅锦华长得不够漂亮,脸型也不符合壮族美女标准,而且,唱歌时口型太大,很是影响刘三姐的形象。无奈的情况下,苏里只能在广西演员中挑选四人试镜,报文化部审看。四人中,就有已确定饰演小周妹的黄婉秋。老艺术家田汗慧认定黄婉秋很有灵力,长得也够漂亮,可以考虑她饰演刘三姐。苏里闻听后,再次让黄婉秋试镜,直接扮演刘三姐。没想到,上镜效果很满意。可是,苏里又犯难了。黄婉秋的唱歌形式不符合刘三姐。这时,他想到了最先决定任用的傅锦华。因为傅锦华的唱腔,非常符合这部影片。她的嗓音优美独特,既婉转清甜,又淳朴自然,还带有不受拘束的山野之气。是无可挑剔的。其实,刘三姐这个角色,傅锦华也是期待已久。落选后,她心里自然特别难受。当苏里找到她,让她为黄婉秋配唱时,傅锦华还是非常痛快地答应了下来。结果果真如执导所愿,傅锦华那独特的嗓音征服了广大的观众,丰富了刘三姐的人物形象,给与了刘三姐的独特灵魂。可以说,傅锦华为刘三姐锦上添了花。可是,问题还有,黄婉秋的普通话说的不好。导演又想到了配音张桂兰。观众听到的刘三姐的对话台词,都出于张桂兰之口。其实,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电影《海霞》中的小海霞,电影《五朵金花》中的副社长金花,电影《阿信》中的阿信等的配音都出自张桂兰。张桂兰的配音技巧纯熟。嗓音清脆,悦耳动听。微妙细腻,出神入化,让你不得不为她的声音而叹服。还有,黄婉秋虽长在漓江边,可她不会游泳,拍摄遇到急流险滩的时候,非常危险。执导找到了剧组里有个叫关秀的女演员。这位渔家姑娘,不仅身材与黄婉秋接近,而且,长得也很像。关秀也就成为了黄婉秋水上的替身。电影《刘三姐》急流中划过险滩的镜头,都是关秀完成的。
讲解员赞叹道,1961年,一部《刘三姐》,因人美、歌甜、景美而火爆海内外。当年电影《刘三姐》在美国放映,竟然打败了世界名著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长篇小说改编的电影《飘》的记录。不但在我国,即使是在欧洲,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只要是有华人的地方,他们都会很肯定地说,他们都看过电影《刘三姐》,他们都会唱几曲耳熟能详的《刘三姐》。
讲解员最后感慨地说,缘何过去的电影质量都特别高,主要原因,就是执导不轻易降低用人标准,尽力把作品做到最完美。其实,一部电影的拍摄成功,一个完美艺术形象的塑造,都会有很多幕后英雄在默默付出。
走进长春电影制片厂,走进了一部电影历史,走进了一部科普知识,走进了一部人文历史。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5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