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论文题目(汇总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8:25:05
财政支出论文题目(汇总18篇)
时间:2023-11-20 08:25:05     小编:LZ文人

典型代表了在一段时间内工作生活的表现和成果。切记总结不是简单的复述,而是要进行思考和分析。希望大家可以从总结范文中获得一些启发和提升,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财政支出论文题目篇一

我国公共财政体制下公共医疗卫生研究。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创新研究。

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我国财务管理人员培养模式研究。

预算权的宪政之维。

关于湖南株洲市财源建设的。

调查报告。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税收优先权初探。

财政支出论文题目篇二

摘要:行为经济学和财政学相结合为行为财政学,其借助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式对传统财政学进行修补和完善,使财政学更富有解释力。由于行为财政学在目前是一种全新的领域,其对于实践也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将通过分析行为财政学的构架,并对行为财政学进行研究,对国外行为财政学的有关理论进行总结,以达到进一步的解析行为财政学。

关键词:行为财政学;行为经济学;传统财政学。

前言:

在二零零二年的诺贝尔颁奖中,将行为经济学纳入经济学领域中,使这门新兴的科目得到热切关注。在随后的几年里,行为经济学逐渐向实际应用领域靠近,其中,行为财政学就是行为经济学与财政学相结合而出现的科目。行为财政学首先是由美国加州大学研究院院长提出的,此后,号召全球众多的经济学研究专家共同探讨此项目。在二零零六年,随着一本《行为财政学》书籍正式出版,向人们确立了行为财政学的诞生。

一、分析行为财政学的构架。

行为财政学与传统财政学的区别在于:行为财政学是以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分析对传统财政学进行修补和完善。其研究内容为行为财政学与财政收支和财政政策等有关;在研究方面,行为财政学将众多研究领域学科融入其中。

形式的概念在于是具有内在要素由外在表现出来的事物,形式就是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在财政学中,如果拥有相同的内容是由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则结果也会不同。在面对相同金额的税收和费用支出时,由于人们多具有躲避税收的心理,人们更想让此种支出是费用支出而不是税收支出。在研究财政学中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如果将一定的金额税收分为多个较小的税收,则纳税人对税收会感到负担沉重,这种情况根据心理学来说,就是人们没有将这些小金额税收在心理进行加总。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形式对于财政政策来说,具有其指导意义,政府可以通过改变称谓和分解税收来使人们的抵触心理降低。当然,其形式要素也会对财政产生一定的影响,形式要素最少具有三项负面作用:其一,政治缺少实质内容,只是在走形式,政府工作人员将时间和金钱花在形式上;其二是由于不同的外在形式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会使财政具有不稳定性;其三,如果人们倾向在形式上优越而没有实质内容的财务政策,则会使社会的整体经济水平下降。针对此三种负面影响,其研究了三种解决方案:第一,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让人们在生活中理性的看待财政;第二,构造激励制度,使行为向理性发展;第三,完善规章制度,使财政失误率减少[1]。

在行为财政学的领域中,无论是财政收支还是财政政策,都关乎两方当事人,即政府和纳税人。政府在制定财政政策时,需要考虑纳税人的意见。纳税人的意见对于财政政策来说有可能会遵守,也可能不遵守,这些意见会对财政政策的实施造成极大影响。因此,遵从要素是财政学的一个重要构架。部分学者认为:如果社会的.遵从要素太低,会使政府无法提供社会需求的必须品,从而造成经济无法发展。因此,需要研究哪些要素会影响遵从制度,就可以促使社会整体的遵从程度得到提高。在现实社会中,人们除了利己思想外,还具有利他思想等,公共物品的供给就是人们利他思想的最好诠释。因此,需要在利己思想外,以多种思维来看待财政领域中的遵从问题。

对于行为财政学研究内容所涉及到的领域而言,其主要原因在于两点:一是行为财政学研究领域与其他领域并没有明显的划分;第二是由于财政支出含有政策主导性,因此,以现有的行为财政研究很少涉及到财政支出,一般情况下均是以财政政策相结合来研究财政支出的。行为财政学的研究大部分是研究财政政策及财政收入。因此,对于财政收入来说,其相关研究主要在于两点:税收遵从的特征;税收信任。而在财政政策领域中研究的两种主题为:推行社会保障制度;调节财政的内在需求。

2.1税收遵从的特征。

以多种模型为基础,将纳税人的行为特征引入,以此获得四种税收遵从模式。第一种为:不愿意逃税,即在纳税人的主观中没有逃税的意识;第二种为:愿意但是无法逃税,即在纳税人的主观中有逃税的意识但在客观上没有逃税的条件;第三种为:愿意并且能逃税,但是不敢去实施,即纳税人主观意识中具有逃税意识并且客观条件足够,但由于法律的约束不敢逃税;第四种为:能逃税且愿意逃税,并且敢于逃税,即主观上有逃税意识,客观上条件也足够,而且已经具有逃税行为。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做了一项实验,其结果表明公平心理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即人们不仅关心自身的获得和损失,也注意他人的获得和损失,以此对社会公平进行对比。政府如果没有合理的提供公共品,则会使人们感到政府的不公,这就使税收遵从程度降低。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难确定公共品是否合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因此会造成对同一种公共品产生不一样的看法[2]。

2.2税收信任。

在税收领域中,税收信任的体现在于:信任博弈。在一项研究中,一位学者认为增加税收遵从程度,就要加强稽查率和处罚金额。但是在随后的论证研究中,根据研究数据表明:对于原本就具有税收遵从程度较高的纳税人,加强稽查率和处罚金额会使税收遵从程度降低。根本原因就在于信任问题,纳税人会认为政府不信任自己,因此就会导致原本税收遵从程度较高的纳税人采用偷税、漏税、逃税等方式进行抗争。

2.3推行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实施社会保障政策有两点原因:第一为外在因素,由于如今人们缺乏自我约束力,因此无法将收入和支出有效的平衡,而政府推行社会保障政策则是强制个人预留年老后的消费,从而使个人行为的偏差得到修正;第二为内在因素,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出于自我保护的机制。其目的在于稳定社会,如果没有社会保障制度,人们将会缺少约束性,使储蓄的汇入降低,退休后则会面对收入与支出的不平衡,这就需要政府来进行援助,为了防止此现象发生,政府建立了社保障制度[3]。

2.4调节财政的内在需求。

在未来,人们将会逐渐提高对自身的外在需求,而降低内在需求,对于金钱、权力、声望需求等注重,而对于亲人、朋友等需求降低,从而使人们做出错误的选择,这就会降低未来社会发展水平。由于内在需求降低,政府就需要将人们的未来效益偏差归入政策议程中,需要思考人民的内在需求,以长远目光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等,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降低未来效益偏差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结语:行为财政学将传统财政学的基本形成开扩,不仅在理论上是全新的领域,更在实际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国外行为财政学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这就使我国的行为财政学研究才刚刚迈入门槛。这就需要我国在借鉴国外研究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对行为财政学的研究和分析要做到全面、妥善,在实施时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及时的对政策进行修改,这样才能有利于国家平稳发展和社会进步。(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3]董勤发.浅议国际财政学[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8(29):8-11.

财政支出论文题目篇三

摘要:按照西方经济学对公共财政学专业及课程的研究,作为经济学的二级学科,公共财政学需要站在经济学的视角、运用经济理论和经济方法开展研究分析工作,应以政府行为及活动的研究为中心,兼顾对学生理论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公共财政;财政学专业;国内研究。

一、财政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国内研究两派意见。

国内对财政学的课程设置研究的方面,主要有两派意见:即强调财政学的综合性和强调财政学的专业性。有的学者认为,财政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应构筑一个主平台(理论课程体系),两个辅助平台(实践教学和实训),形成“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的学者提出,课外辅助教学比课内教学更重要,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的观点。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地方高等院校应该及时进行相应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改进,使之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及竞争能力,成为通晓专业理论与实务的复合型人才。河北经贸大学的张晋武认为基础理论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力量,但不能直接给学生能力,培养能力必须强化应用类课程建设。湖北经济学院的邓毅教授则认为,地方高校财政学专业应采取“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以保证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还有的学者认为,教育是一种有条件的行为,财政学课程设置必须因时、因势、因地、因对象进行。因时就是设置课程的时机,因势是开课要有对未来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因地就是要弄清你培养人才服务的地域性,因对象应是要考虑施教一方的条件和受教一方的基础知识能否吃得消。

二、财政学专业课程设置应体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张。

1.优化财政学课程体系结构。

财政学课程体系结构的优化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学科基础课程的数量比例和课时比例,充分体现财政学的多学科相融合的趋势。增加经济学理论课程的门数和教学课时,如加大《计量经济学》的课时量,增设《中级微(宏)观经济学》或《高级微(宏)观经济学》(针对硕士、博士层次),同时将反映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基本理论的课程纳入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当中,在选修课程中扩大反映上述学科理论发展以及分析方法创新的课程,如《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二是适当压缩财政专业课程门数或教学课时,或者将某些课程从必修课降格至选修课,为学科基础课的`教学留出课时空间。如取消《税务会计》,将《公债管理学》《税收代理与实务》《比较税收学》等课程作为选修课开设。三是新设部分财政实验课程或从现有课堂教学课时中划出部分课时进行实验教学。

2.整合现有财政学科各专业课之间的内容。

在维持财政主干专业课程基础上,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归并整合,避免单项课程内容交叉重复,扩大知识容量,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授课效率。如《税务管理》与《税务代理》可以合二为一,称为《税务管理与代理》;《国家预算》与《预算会计》联系紧密,部分内容存在较大程度的重复,建议合二为一,改造为《国家预算与核算》课程;《财税专题讲座》则改造为《财经专题讲座》以扩大其适用范围和突出课程内容的一般性与实践性,等等。

3.加强相关课程内容讲授的协调与分工。

在理论部分,授课的重点应该是基础理论的传授和分析思维与分析方法的训练;在制度部分,则应该将重点置于分析方法的运用和具体问题的解决。如对于《财政学》中的“国家预算”部分,只着重讲述预算的一般理论与分析方法,而对于预算的具体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可以不加介绍,留待《国家预算管理》中进行讲述,遵循从一般到具体的认知规律。

三、财政学专业课程设置应体现培养专业型人才的主张。

1.财政学专业课程设置应符合就业导向。

如果按计划经济体制设计课程,财政学就是为各级财政部门培养人才的专业;如果面再宽一些,再加上为财政理论研究奠定基础;或者相对于企业财务还可将财政拓展理解为为公共部门培养财务人员。这不但面向的岗位有限,而且从业还有如需报考公务员等其他方面的更严格的要求。对于一般院校财政学的大学毕业生,容易出现“上不着天下,下不落地”的困境。因此,应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将财政学专业定位于适合范围更广更有前景的企业税务规划人才方面。财政专业的就业方向是各级财政、税务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和研究机构。

2.课程设置应使人才培养更具可朔性。

随着大学教学改革的推进,现在大学培养出来的财政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变得更的广泛,主要是面向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具体包括:一是公务员。财政学专业毕业生的对口职位大都在财政局和税务局的税收规划、审计、财政管理等方面。二是银行业。财政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其全面的经济知识结构和对国家宏观财政的较好把握,所以在投资银行中财政专业的毕业生也是比较受欢迎的。三是财务会计。近些年来掀起的大型企业兼并的浪潮方兴未艾,各大公司纷纷进行合并,大规模的集团公司为了协调内部财务,一般都设有自己的财务公司。这种财务机构对财政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较大。四是考研。本科对财政学不是很有兴趣深入研究的同学在考研学科上可以选择相近专业。

3.课程设置应与全国税务会计相关的资格考试相关联。

时下,财政学专业的一系列专业知识已经成为了企业会计师、经济师、全国注册会计师、全国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多项国家重量级考试的必考内容,而且年年都有新内容,考试难度也不断加码。这对于财政学专业课程建设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四、结语。

财政学科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是财政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财政学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税务代理和税收管理知识,还是政府预算管理和预算会计知识,必须完全改革传统的“空对空”的课堂讲授方式,要应用现代科技改造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2]石丁.财政学课外辅助教学研究[m].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2.

[3]张晋武.一般院校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及质量保证[m].高等教育出版社,.

[4]王彬斐.我国高等学校课程结构优化改革研究[m].兰州大学学报,.

财政支出论文题目篇四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在资金监管不严格的情况下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我国施行了财政预算制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财政预算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各个时间节点申报单位的预算,对各单位的开支进行预算管理。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也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基于新的经济现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也要有新的改变。作者基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当前的现状,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是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收支管理的第一步,也是管理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收支的重要一步,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行政执行、行政监督服务于人民社会公共事业的职能部门,在开展各项工作时以维持单位日常运转为根本,强化预算管理、明确支出、细化用途,深刻认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本人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基于当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对新形势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1财政收入增幅总体趋缓。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带来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此外,还要应对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社会和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造成近些年我国gdp增速逐年放缓。在国家财政收入总体趋缓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做到精细化尤为重要。

1.2预算法治化。

在新形势下,《预算法》也为应对新形势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本次《预算法》坚持“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管理”的方针,下大力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上进行管理和监督,因此在新《预算法》正式实施之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必须要转变编制方式,对单位的财政收支做出更明确、更细致的测算,需要面对更多的问题,尤其是在预算细致的情况下,按照预算进行收支管理,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需要在新《预算法》的规定下进行合理、科学的编制,才能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1.3党风廉政建设加强。

自十八大以来,党内廉政建设加强,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八项规定”、抵制“四风”等一系列规定和措施。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的预警作用,自我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从源头上治理f败,促进廉政建设。

1.4预决算公开成为新常态。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进一步加强各单位预决算公开,单位预决算的公开,让单位所有的开支都公之于众,通过让社会各界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监管,来监督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面对预决算公开化的新形势,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积极的拿出应对方案,对可控的因素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不可控的因素进行科学估算,力求达到预决算的公开透明。

2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2.1在总体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加强预算管理是减小经济压力的重要手段。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都需要财政预算,把这些预算资金加起来会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现在经济增长放缓,行政事业单位这些庞大的财政预算又给国家财政增加了负担。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是当前国家财政状况下的总体要求,也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必要手段,对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有着重大意义。

2.2新形势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贯彻新。

《预算法》的重要体现新《预算法》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并将地方债务纳入预算管理,从源头上将财政资源配置做了有效的管理。从法律层面上更加细致的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管理上的相关事宜,从预算的编制到预算的执行最后到年底的决算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新《预算法》的颁布,象征着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的管理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在新《预算法》颁布的背景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既是符合《预算法》的表现,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上对国家法律的服从和支持。

2.3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是防止f败发生的先决条件。

在当前形势下,预决算公开是政府依法行政、廉洁履责的需要。预决算管理作为政府实施公共财政资金配置的核心内容,合法、公开、透明并接受社会广泛监督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预决算公开对于推动廉洁政府建设的政治意义不可小视。将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明细列于广大民众眼下,接受阳光监督,无疑会推动清明廉洁的政治风向。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编制要求,是按照基本满足本单位实际办公需要编制的,如果出现预算超标,开支不合理等现象,自然过不了民众监督这一关。因此,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还是践行党中央“廉政建设”的总体要求,同时也是净化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

2.4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是预决算公开化的必要条件。

财政预决算公开既是国家政治民主的重大举措,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当前形势下,我国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存在制度缺陷,导致财政支出不合理现象。预决算公开有利于促进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共同监督,从而促进我国政治民主生态的平衡发展。公民有权参与并监督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而预决算公开是公民实现这些权利的先决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新修订的《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公开的诸多环节做出了具体要求。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将财政预算管理纳入常规性的管理范畴。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不能简单地把其看作是数字金额方面的反映,预算是一种资源分配,预算执行者根据预测到的可能存在的问题、环境变化的趋势,将财政资金做出合理有效地分配。同时,预算管理也是一种控制手段,是过程中的控制,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通过对财政资金的规划、协调、限制以及鉴别偏差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调配。这不仅是对预算管理的重视,更是对单位自身形象的树立,树立单位一个健康、良好的形象。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意义十分重大,在本人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类工作问题,都是针对预算管理上的,但是新形势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应该从全局着眼,从预算管理的长远发展来看,因此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曹鲲,徐琴.中国的预算改革与廉政制度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3).

[2]齐勇,周普芳.加强军队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审计与理财,(12).

[3]陈玉梅.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0).

财政支出论文题目篇五

3.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4.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长效供给研究。

5.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不均衡问题研究。

6.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政策研究。

7.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研究。

8.中国金融业税收政策研究。

9.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研究。

10.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11.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12.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科学化管理研究。

13.我国税收立法权配置问题研究。

14.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15.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北京政府投融资研究。

16.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研究。

17.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运行机制研究。

18.转型时期中国居民消费分析及宏观政策研究。

19.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研究。

20.我国准公共品多元化供给研究。

21.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财税政策研究。

22.环境政策研究。

23.关于促进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及相关税政管理体制研究。

24.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25.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研究。

26.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政府角色转变研究。

27.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率研究。

28.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研究。

29.我国国防财政政策研究。

30.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31.中国公共卫生支出理论与实证分析。

32.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我国环境税有关问题研究。

33.转移支付、财力均衡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4.我国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35.住房保障税收政策研究。

36.城乡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研究。

37.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分析与改革路径研究。

38.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政府投入管理制度研究。

39.中国部门预算改革研究。

40.中国财政投融资资金运用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41.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约束机制研究。

42.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公共物品供给研究。

43.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改革研究。

44.中国房地产税收制度改革研究。

45.财政分权下的政府行为与环境污染研究。

46.云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

47.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

48.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49.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政策研究。

50.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研究。

51.中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转型研究。

52.促进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碳税政策研究。

53.中国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54.环境规制的经济效应研究。

55.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56.我国老年公寓发展问题研究。

57.社会保障筹资机制改革研究。

58.公共财政视角下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研究。

59.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60.城镇基本住房保障体系研究。

61.财政信息公开机制研究。

62.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

63.中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与结构的优化研究。

64.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

65.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

66.中等收入阶段中国减贫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

67.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

68.中国地区间税收与税源非均衡性问题对策研究。

69.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机理及效应研究。

70.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71.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研究。

72.中国增值税制度深化改革研究。

73.我国不动产课税制度研究。

74.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政策建议。

75.房地产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税负效应分析。

76.论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政府角色定位。

77.中央财政环境保护预算支出政策优化研究。

78.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集聚效应。

79.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80.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

81.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82.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研究。

83.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发展研究。

84.基于差度理论基础的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分层研究。

85.我国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贡献研究。

86.在我国推行绩效预算的理论与实践思考。

87.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研究。

88.地方政府融资及其风险分担机制研究。

89.公共预算权力配置问题研究。

90.股票融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

91.我国公共财政支出可持续性研究。

92.财政制度、经济增长与国家治理。

93.论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

94.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的制度研究。

95.公众节能行为的经济分析及政策引导研究。

96.我国个人所得税税率问题研究。

97.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财政支出论文题目篇六

2、当前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现象与策略。

3、分析如何把公共卫生管理运用在卫生监督工作中。

4、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5、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6、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服务社会化浅析。

7、构建农村公共设施基层管理模式的思路。

8、公共自行车智能管理系统的改进。

9、突发公共事件病区批量患者搬迁的流程管理与评价。

10、城镇化背景育公共服务管理浅析--以陕西省为例。

11、新闻媒体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积极介入。

12、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研究。

13、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

14、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关系论述。

15、新公共管理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的利与弊。

16、浅谈公共管理中的数字化城市管理。

17、关于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

18、新时期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19、包容性视野下的公共安全管理:维度分析与战略创新。

20、新公共管理理论视域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21、城市公共危机网格化应急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

22、基层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科学管理及服务优化。

23、浅析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24、公共治理视域下高等教育管理改革路径探析。

2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探究--以新公共管理为视角。

26、公共部门信息质量管理的基本问题研究。

27、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机构借助网络数字技术对非遗的保护机制研究。

28、城乡公共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设计及运行。

29、论自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30、探究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规制。

31、风险社会背景下公共安全管理教学改革架构。

32、关于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分析。

33、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34、浅谈基于gis的公共卫生管理与分析决策系统。

35、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

36、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企业专利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37、网络舆情参与对现代公共管理的影响。

38、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三维空间。

39、我国公共组织管理中人员激励问题的思考。

40、浅谈新公共管理视域下的社区警务。

41、“互联网+”时代的公共管理学科。

42、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生态化管理的优化路径探析。

43、论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44、法治视角下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研究。

45、档案部门参与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实现路径探析。

46、公共品视角的创客空间分类管理研究。

47、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下政府流程再造的路径选择。

48、公共危机管理视角下重塑政府形象的思考。

49、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50、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51、公共自行车租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52、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的功能定位研究。

53、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改进对策。

54、公共项目管理视角下民族地区特色文化教育问题探究。

55、公共政策排斥语境下网络预约出租车管理规范。

56、关于完善公共财政框架下部门预算管理的探讨。

57、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的途径。

58、试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新闻传播。

59、论公共政策导向的城市规划与管理。

60、政府管理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61、从经济绩效看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变迁。

62、谈小型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与利用。

63、风险社会与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长效路径。

64、构建公共场所电梯安全“全员管理”体系设想。

65、公共管理视角下促进会展业资源整合的途径。

66、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与评价。

67、公共科研平台事业编制与非事业编制人员趋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68、纽约地铁公共艺术的管理与运营研究。

69、公共卫生间水电节能管理控制器设计。

70、市开放式管理公共绿地的节约性设计探究。

71、关于我国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应对机制的研究。

72、公共卫生项目社会效应的.舆情分析方法探讨--以黄陂健康管理为例。

73、从中石油连续事故浅析辽宁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74、如何有效推动传统行政向公共管理转型。

75、防暴恐新常态下公共交通场所治安管理研究。

76、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责任伦理研究。

77、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研究。

78、新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与限度。

79、国外前沿公共管理运动与我国的政府绩效创新融合性探讨。

80、新公共管理影响下的我国绩效审计。

81、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8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育路径探究。

83、大数据生态法治新常态下的环境监管义务推进。

84、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救济及其机制的构建。

85、国外互联网内容管理的经验。

86、论“法治中国”视阈中司法公信力重建。

87、推进民事诉讼制度现代化需加强制度设计。

88、我国城市空间增长现状剖析及制度反思。

89、基于能耗视角的我国城市最优规模研究。

90、察形象与警察公共关系构建的实践意义。

91、监督管理过失理论核心问题探析--以日本刑法理论为切入点。

92、以法治保障对外投资和贸易助力“一带一路”战略。

9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浅析。

94、基于能量管理和可靠性约束的弹性微网集群。

95、继电保护动作评价方法及体系。

96、新媒体时代政务微信订阅号运营与管理解决方案研究。

97、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浅析。

98、公共关系视角下的档案用户类型探讨。

99、论信息化时代的档案管理。

100、北京城市地下管线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

101、高校公用房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102、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创新管理机制探讨。

103、社会组织对公共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

104、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实现。

105、浅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

106、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危机传播管理研究。

107、国外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108、面向产业链成员的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

109、关于绿色财务管理理念的探讨。

110、“三效益型”企业环境管理政策研究。

111、论人事档案管理的权利制衡。

11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113、论“混合式”公共风险监管法实施制度。

114、如何做好石油企业安全监督与管理。

财政支出论文题目篇七

3、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4、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5、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长效供给研究。

6、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不均衡问题研究。

7、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政策研究。

8、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研究。

9、中国金融业税收政策研究。

10、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研究。

11、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1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13、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科学化管理研究。

14、我国税收立法权配置问题研究。

15、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16、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北京政府投融资研究。

17、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研究。

18、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运行机制研究。

19、转型时期中国居民消费分析及宏观政策研究。

20、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研究。

21、我国准公共品多元化供给研究。

22、云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

23、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

24、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25、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政策研究。

26、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研究。

27、中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转型研究。

28、促进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碳税政策研究。

29、中国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30、环境规制的经济效应研究。

31、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32、我国老年公寓发展问题研究。

33、社会保障筹资机制改革研究。

34、公共财政视角下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研究。

35、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36、城镇基本住房保障体系研究。

37、财政信息公开机制研究。

38、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

39、中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与结构的优化研究。

40、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

41、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

42、中等收入阶段中国减贫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

43、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

44、中国地区间税收与税源非均衡性问题对策研究。

45、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机理及效应研究。

46、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47、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研究。

48、中国增值税制度深化改革研究。

49、我国不动产课税制度研究。

50、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政策建议。

财政支出论文题目篇八

我国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基于空间相关的城市公共设施价值估计方法研究。

可持续消费视角下的居民消费方式变革研究。

公共财政下我国妇幼卫生投入状况及其影响研究。

内蒙古牧区教育公共投入研究。

概论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论企业所得税对fdi流入的影响。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运行绩效研究。

我国银行税制的分析及改革研究。

论我国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中央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图们江区域开放开发研究。

我国政府行政成本控制研究。

论行政成本的扩张及其控制。

我国税收征收成本研究。

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财政政策研究。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工资充足性研究。

规范和完善我国财政分权体制研究。

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我国公共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转型时期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财政转移支付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难点和对策。

地方政府技术采购政策研究。

中国城市弱势群体社会救助研究。

税收优先权理论与实务研究。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行政法规制。

黑龙江省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财政支持研究。

民办高校筹资问题研究。

问题与对策:济南市政府采购监督制度探析。

东部地区乡镇政府债务问题研究。

农村公共产品筹资问题研究。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供给问题的研究。

政府转型的实证分析。

地(市)级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研究。

湖南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与创新途径。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公共财政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研究。

促进我国廉租房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论我国政府收费改革:制度分析、规模估计和政策建议。

我国财政法体系构建研究。

完善我国收入分配体制的财政思路。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现状与改革对策。

关于湖南株洲市财源建设的调查报告。

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投资绩效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财政支出论文题目篇九

3、山东省鱼台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

4、杭州经济开发区学前教育园际差异研究--基于六所幼儿园的调查。

6、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bot模式研究。

7、税制结构与经济增长。

8、流转税负担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

9、公共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10、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11、我国增值税税负转嫁与归宿研究。

12、基于财政透明度的财政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3、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投资效率研究。

14、我国政府卫生支出效率分析。

15、我国环境税征收的经济效应和制度设计。

16、浙江省政府间纵向转移支付效应研究。

17、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18、国外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经济学路径。

19、中国财政科技投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财政社会学源流与我国当代财政学的发展。

财政支出论文题目篇十

司法制度与职业道德课程以写论文方式考核,请同学们选择老师提供的以下题目中任意一题或者自主选题作一篇课程论文。论文成绩占考核成绩80%。阿布都热西提老师提供的选题,学生可任选一题:

1、试论我国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

2、论我国民事检察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3、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新构建。

4、试论我国法官职业道德建设。

5、论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及其保障机制构想。

6、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运用与规范。

7、论违法审判责任追究。

8、论法律思维与司法裁判。

9、论司法改革。

10、论司法公正。

11、完善我国法官选任制度的思考。

12、我国司法评价标准的建构。

13、论我国法官制度改革。

14、我国法官遴选制度简论。

15、法院困境与司法改革的出路。

16、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问题研究。

17、试论公证诚信制度。

18、论我国现代司法理念的架构。

19、论法官职业化。

20、论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21、论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

22、传媒与司法关系的现状与重构。

23、法律职业化与统一司法考试。

24、司法公正与舆论监督。

25、试论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

26、司法改革——司法公正的必由之路。

27、试论司法独立与媒体监督的关系。

28、法律职业道德的内化和养成29、中国检察官法律职业道德的培植。

30、中国法学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及其改革维度。

31、法学教育对法律职业道德意义的探讨。

32、法官、检察官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

33、浅谈对法律职业道德的认识。

34、试论法律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

35、试论法律职业精神及其培养。

写作要求:

1、论点明确、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论证清楚。

2、逻辑合理、语言流畅,行文规范,字数不少于3000字。

3、自选题目应当在课程学习(含自学)范围内。

4、遵从学术规范,引文必须采取脚注方式说明引文来源,发现不合乎学术规范者论文。

以“0”分计。

财政支出论文题目篇十一

根“目标任务制”考核模式,将考核的内容细分为关键业绩、重点工作任务、减分项、综合评价五类指标,从健康率、完成率、执行效率、工作量四个维度来实现对经营管理重点的差异性衡量,解决“考核什么”的问题。同时,将年度关键业绩指标、重点工作任务指标等进行分解、跟踪与监控,以便有针对性地加强内部绩效管理。指标的来源,见表1,指标的提炼,见图2、见表2。

从工作量评价、执行效率评分、健康率评分、完成率评分四个维度提炼指标,为后续指标责任分解、量化提供依据。

工作量评价是指按完成任务的数量及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执行效率评分是指按完成任务的速度进行评分;健康率评分是指设定目标值,在完成目标值的基础上按提升幅度计算得分;完成率评分是指设定目标值,完成目标值即得分。

指标按责任关系落实到相应科室或岗位,这是建立指标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责任关系的落实,解决了“考核谁”的关键问题。医院通过“一图一表”的方式将责任明确落实到相关的科室,即按专业科室考核的思路展开指标的责任分解与落责,以“月相图”的形式细分责任关联大小。通过科室管理责任系数表,解决了各科室承担指标责任大小与数量分布不平衡的问题。

3.3.1月相图。

月相图是指根据责任关系大小,从全圆、3/4圆、半圆及1/4圆四个数量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量化责任大小,见表3。

3.3.2管理责任系数表。

根据医院年初确定的医院重点管理经营方向,依据“多劳多得”的原则,按照不同科室承担指标任务的多少、责任的大小、风险的强弱等,从指标层级、权重、数量、责任关联四个维度来测算不同科室管理的责任系数,并且可以进行动态调整责任系数,见表4。

3.4指标的量化。

绩效指标如何量化一直是医院及科室绩效考核的`难点,医院运用“231量化方法”指导各级科室及员工进行指标量化,解决了“如何考”的问题,见图3。

3.4.1“二对”

根据指标量化程度将指标分为“绝对量化”和“相对量化”两种类型(2对)。“绝对量化”指考核指标本身具备数量关系的量化,如“患者投诉”指标转化为“患者投诉次数”等;“相对量化”指考核指标本身不具备数量关系而将其转化为可用数量关系来衡量,如:“服务态度”指标转化为“服务语言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次数”等,通过二级指标的方式进行量化。

3.4.2“三量”

包括比例量化、正面量化和反面量化三种量化工具。比例量化是指通过计算百分比衡量指标,正面量化是指通过计算正面数值衡量指标,反面量化是指通过计算反面数值衡量指标,见表5。

3.4.3“一细”

当考核指标本身不具备明显的数量关系时,需要对指标进行细化分解后再进行绝对量化。这种形式主要是运用“细化量化”工具,通过对考核指标进行一次、二次细化,并针对细化后的指标再进行量化,见表6、表7。

3.5指标的评价。

评分标准量化是决定考核过程和考核结果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关键性要素。评价方法具体包括占比计分法、区间计分法、累积计分法、倒扣计分法和列举计分法五种。这五种量化工具的内涵、灵敏度、量化公式和运用说明,见表8。

4未来改进的方向。

医院绩效指标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个建设过程需要持续改进,同时也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创新和实践,坚持不懈。进一步提升全员绩效管理应用的有效性,实现应用长效的目标,医院应对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这项工作进行再思考,整个建设过程中需要具有较大的透明性,应该尽量由每个成员对量化考核指标进行讨论,从而让医院职工更好地理解绩效指标体系建设的过程和目的,这也有利于整个绩效指标体系的实施过程。

基于上述认识,对下一步工作考虑如下:

4.1加强绩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针对理念、指标及评分标准量化工具的具体操作性较强的培训课程,通过任务模拟和现场演练等多种培训形式使绩效管理人员真正掌握绩效管理技能。

4.2加强现场指导力度。

人力资源部计划每月组织专人对各科室进行一次现场指导,通过现场指导可以极大减少各科室在量化管理过程中的人工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量化效率。

4.3动态调整,实现pdca良性循环。

根据年度经营与管理重点的不同,动态调整管理责任系数,缓解员工内部之间的矛盾,实现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4]张丽萍,张莹,刘莉.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探讨[j].中国病案,,8(2):46.

财政支出论文题目篇十二

中职教育日趋呈现“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多渠道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格局,各级财政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的相对比重逐年增大[1]。职业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中,事业性经费的比重较大,基础建设性经费比重较小,这将影响职业教育的后续发展能力;职业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中,人员经费比重大,公用经费份额小,公用经费依赖预算外经费补充,凸显了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常规性支出的严重不足,教育经费支出效用低[2]。中职教育的发展,对财政支出绩效指标的构建提出了要求。本文将探讨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的内涵、特征、构建原则和制度保障。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绩效既包含组织的过程行为,也体现组织行为的结果表现。公共教育支出绩效应该综合反映公共教育支出在目标、过程和结果等方面的节约、效率和效益三方面绩效,并体现为过程绩效和结果绩效两部分[3]。指标是指衡量目标的单位或方法。绩效指标是衡量组织为实现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输出的有效性的单位和方法。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中职教育活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和影响,其具有社会效益。二是包含中职教育的生产效率,即中职教育的教育过程和结果效率。

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具有引导中职教育财政发展方向的价值取向。绩效指标具有实质性开展绩效考评活动的评价功能,也具有引导提高考评对象绩效的功能。绩效考评是以国家相关政策为指向,包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是为其绩效考评服务,其目的是引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政府间接监管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的管理策略,促进中职学校依据现代公共财政的理论有效运作中职教育财政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是政府对中职教育财政投入的意愿,是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的目标。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内含的目标,使其具有评判功能,是考评对象的依据。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用来考评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的过程和结果的效率,其本质是通过文件规定用来考评的标准。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是为中职教育财政活动及其结果制定的准则,目的是保证中职教育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指向制定的,其将某一程度为考核标准。从评判价值和评判标尺上审视,其都具有相对性。一定时期的'评判价值是由政府期望中职教育财政支出所具有的效益决定。一定时期的评判标尺是由政府期望的结果决定。因此,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不是绝对合理的标准。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的相对性,决定了依据其考评结果的相对性。

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工具,其目的是促进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增强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可以分为内部过程绩效指标和外部结果绩效指标。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以上述目的为最终归宿,其要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平衡。通过相应的方法,将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进行协调,最终达到其目标。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各指标之间的协调,其本质是职业教育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一)价值指向性原则。

经济效率是中职教育财政支出指标的重心,社会效益是中职教育财政支出指标的本质属性。中职教育财政支出指标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是在以社会效益为背景的情况下评判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价值指向性。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的价值是以社会效益为基准的,其实质是政府行政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是以符合现行国家政策为表象,符合现行规章制度为具体体现。

(二)全面性原则。

中职教育财政支出指标是多元效应的综合统一,中职教育财政支出指标既要考虑中职教育自身产出与发展,还要考虑直接或间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中职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还要考虑其对社会效益的增强作用。目前,其社会效益体现得更为明显。中职教育的社会效益很难量化,难以进行测量。中职教育财政指标实践操作中是以显性特征为测量的元素,测量结果是量化或等级化的考评。中职教育财政支出指标的构建应该全面考虑各个显性特征,进行量化与定性描述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地体现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的本质内涵。

(三)适应性原则。

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的构建应该具有适应性。其适应性表现为适应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符合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能够在实践操作中方便简洁地应用。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是以一定价值为导向下的事实判断,其评判的标准应该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中职教育财政支出指标内部要具有协调性和统一性,能够适应对事实的综合判断。同时,中职教育财政支出指标要具有类别性和层次性,适应评判对象的多样化。

物力资源耗费指标、财力资源耗费指标和人力资源耗费指标,在中职教育财政经费支出中,可以用一定时期内中职教育财政经费中的配置结构、使用结构等支出量和使用效率来表示。物力资源耗费指标主要指固定资产耗费,包括教学设备耗费、图书资料耗费和体育设施耗费等。财力资源耗费指标包括基建投资利用率、事业费利用率等,其主要评价财政经费分类使用效率。人力资源耗费指标包括教职工的规模耗费、构成耗费及效率耗费,评价中职教育财政经费对教师使用绩效的影响。

中职教育财政经费产出指标包括学生培养指标、技术推广指标、社会服务指标。学生培养指标是指财政经费对中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数量和质量的影响。技术推广指标是指财政经费对中职教育或培训机构在技术推广方面的影响。社会服务指标是指中职教育财政经费对中职教育机构在保持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就业等方面的影响。社会服务指标具有隐性特征,在实施中具有难以量化的特征。所以,此类指标的使用应该是定量与定性的结合。

中职教育财政经费支出增长类指标包括物力资源耗费增长指标、财力资源耗费增长指标和人力资源耗费增长指标。物力资源耗费增长指标是指教学设备耗费、图书资料耗费和体育设施耗费的年平均增长率。财力资源耗费增长指标是指基建投资利用率、事业费利用率等年平均增长率。人力资源耗费增长指标是指教职工的规模耗费、构成耗费及效率耗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中职教育财政经费支出增长类指标是财政经费历年投入形成的结果,又是今后财政经费投入的重要依据,也是反映财政经费支出持续发展的能力。

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保驾护航。中职教育的发展需要一套完善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规体系。探索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法规是促进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需要在《预算法》、《审计法》、《职业教育法》中得到体现。各级人大对财政预决算的审查要将合法性审查和绩效结果审查并重。制定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规章,明确评价内容和方法,清晰相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中职教育财政拨款的方式需要建立绩效拨款模式。中职教育财政拨款模式的改革是中职教育绩效指标构建的政策基础。加强学校办学自主权,强化中职学校办学的效益。以财政拨款为杠杆,对中职学校的办学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督。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将中职学校的办学权利和义务紧密结合起来。政府主管部门通过绩效拨款的方式对中职学校进行管理,中职教育财政支出绩效指标是实施管理的重要依据。

政府应构建相关政策和提供相关服务,促进中职学校提供对外服务。中职学校需要将对外服务纳入正常管理中,根据市场的多元化需求积极开展对外服务。为了扩大经费来源渠道,吸收企业和社会资源投入中职教育,充分利用中职学校的教育资源,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职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职学校社会服务应该具有层次性和类型特征。政府需要规范收费标准,加强中职学校资产管理的配套制度建设,满足中职学校社会服务对财务管理制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任晓辉.中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与应用——基于上海a区案例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6).

[2]廖礼辉,陈敬良,沈有禄.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分析[j].教育与职业,(8).

[3]东北财经大学课题组,吕炜.我国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92).

财政支出论文题目篇十三

4、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中的政府责任。

5、论教育的双重外部性效应。

6、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和制度面临严峻挑战。

7、破解农村公共服务困境的治理之道。

8、北宋时期的钱荒与政府购买制度。

9、政府生命周期模型。

10、我国财政职能观评述。

11、清季厘金税率沿革述略。

13、财政科技资金管理使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14、财政基建投资效益审计分析评价初探。

15、预算会计改革若干问题探讨。

16、中国历史上的政府购买制度对农民经济的影响。

17、构建政府宏观农业投入机制的思考。

18、政府规模和财政分权、集权的适宜度。

19、我国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研究。

20、国外环境税实践及其启示。

财政支出论文题目篇十四

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为主,不以盈利为目标,因此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视不够,导致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认识到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性,明确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内容,按照相关流程做好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

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绩效评价前需要对所有业务量和资产数量进行全面排查,通过科学的评估和优化配置,防止出现国有资产长期闲置而导致资产浪费现象,并且通过国有资产清查工作,为后期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保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工作能够顺利、高效运行,必须做好如下工作:一,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重点对通用设备、房产、交通工具等进行清查,全面、准确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对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资产盘亏和盘盈现象,要查明原因,明确责任,进行处理,从而保证账实、账账以及账证相符。二,对国有资产清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汇总,及时发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原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在进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时需要从保障条件、管理能力和运行效果三方面进行,具体表现为:保障条件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服务或者公共产品时需要消耗的资产;管理能力通常是指优化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强化制度建设等方面的能力;运行效果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即行政事业单位利用现有资产提供公共服务或者公共产品,职能完成后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时存在不按照流程实施的现象,不仅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还影响绩效管理效率,造成严重的国有资产浪费。笔者根据自身的多年实践经验,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实施流程进行了总结,具体表现为:

(一)设定科学的绩效评价目标。

绩效评价目标是进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前提,通过设定科学的评价目标,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因此,在进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前,应该建立专门的评估机构,由评估机构的专业人员根据评价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评价目标,并且在实施评价过程中将该目标作为准则与导向,明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范围,例如,评价时间跨度、评价内容等。此外,为了保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目标能够顺利的实现,还需要创建专门的主管部门,由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的专家小组对评价机构的评价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二)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台账制度。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根据资产清查结果建立相应的国有资产台账,对实物固定资产的信息进行全面、准确以及详细的记录,主要包括单位实物资产分布状况、总量等,如果出现实物资产变动,则应该对变动原因、结果及时进行记录,以此实现对国有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即从国有资产的形成到报废处理的全过程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国有资产台账建立时应该针对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并且由各级财政部门对总台账负责。此外,根据国有资产总台账创设分台账,分台账主要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不同科室与部门创建,同时明确各个科室与部门的权责,以此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各个科室、部门资产的全面管理。

(三)强化信息核查与取证。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结果和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存在密切的关联。因此,在进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时必须做好信息核查与取证工作,不仅应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还应该做好实地考察工作,对所有的信息进行核查。同时,财政部门在对信息进行核查时还可以参考第三方提供的数据信息,这样可以实现对所有信息的详细和全面的分析与取证,显著的提高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此外,当信息核查与取证工作完成之后,还应该公开评价结果以及处理意见,这样能够及时、准确的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时应该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全面了解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严格遵循相关实施流程,设定科学的绩效评价目标,保证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时有章可循,创建健全的国有资产台账制度,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各个科室、部门资产的全面管理,强化信息核查与取证,及时、准确的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以此不断的提高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财政支出论文题目篇十五

3、我国财政政法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4、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改革研究。

5、公共财政的公共性与透明度问题研究。

6、财政分权与完善地方财政体制研究。

7、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

8、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9、中国财政科技投入效率研究。

10、中央财政环境保护预算支出政策优化研究。

11、财政转移支付法律制度研究。

12、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负担水平研究。

13、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研究。

14、财政政策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与影响效应研究。

15、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16、中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研究。

17、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的我国财政政策效应分析。

18、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环境污染问题研究。

19、中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20、中国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21、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

22、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财政投融资研究。

23、农村公共品供给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研究。

24、经济强县财政农业支出效益研究。

25、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26、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27、财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问题研究。

28、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

29、县级政府财政收支自主性研究。

30、日本财政赤字的经济分析。

31、财政政策的周期性及有效性研究。

32、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财政政策研究。

33、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研究。

34、调控型公共财政论。

35、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及其资金效率研究。

36、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财政支农绩效评价研究。

37、公共财政预算项目评审方法研究。

38、财政预算支出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

39、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40、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财政的预算管理改革研究。

41、中国粮食财政直接补贴政策对粮食数量安全的影响评价研究。

42、中国民生问题的财政投入研究。

43、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效率评价研究。

44、促进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发展的财政补偿研究。

45、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财政支出论文题目篇十六

我国公共财政体制下公共医疗卫生研究。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创新研究。

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我国财务管理人员培养模式研究。

预算权的宪政之维。

关于湖南株洲市财源建设的。

调查报告。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财政支出论文题目篇十七

3、中国财政科技投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财政社会学源流与我国当代财政学的发展。

5、关于中国财政学发展方向的思考。

6、中国公共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研讨会综述。

7、日本的近代地方自治研究综述。

8、gpa主要成员政府采购制度和法律规制探析。

9、物业税的静态一般均衡影响分析。

10、财政学基础理论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1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教育投入研究。

12、农村社会保障研究应关注哪些问题?--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研究回顾与展望。

13、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现状研究。

14、政府预算的民主性:历史与现实。

15、公共产品供给的差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原因解析。

16、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财政政策选择。

17、日本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模式及特点。

18、高等教育财政与管理:世界改革现状报告。

19、日本会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吗?

20、中国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

21、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决定因素分析。

22、试论清代内蒙古蒙旗财政的类型与特点。

23、转移支付制度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24、和谐社会与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

25、近代中国国内公债史研究。

26、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

27、财政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政策研究。

28、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中的政府责任。

29、论教育的双重外部性效应--兼论我国基础教育投资费用财政支付主体的确定。

30、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和制度面临严峻挑战。

31、解决农村公共服务困境的治理之道。

32、北宋时期的钱荒与政府购买制度。

33、政府生命周期模型--对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的重新阐释。

34、我国财政职能观评述。

35、清季鸦片厘金税率沿革述略。

36、高等教育财政的课题--向保证教育质量的财政转变。

37、财政科技资金管理使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38、财政基建投资效益审计分析评价初探。

39、预算会计改革若干问题探讨。

40、中国历史上的政府购买制度对农民经济的影响--以唐宋为中心的考察。

41、构建政府宏观农业投入机制的思考。

42、政府规模和财政分权、集权的适宜度。

43、我国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研究。

44、国外环境税实践及其启示。

45、我国水污染费改税:国外经验与制度构想。

46、环境保护费改税的分析与思考--以江苏省为例。

47、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48、财税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49、资源税改革对新疆地区的影响分析。

50、水资源税收制度构想。

财政支出论文题目篇十八

第二,结合我国财政概念的演绎历程:生产性财政、建设性财政、经营性财政、吃饭财政,来阐述目前我国构建的公共财政体系。

2.公共产品提供途径的新探索:基于私人提供视角3.中国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4.我国财政xxx性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注意:第四章中的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某一种(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等),强调如何优化规模与结构。

5.再论我国基础设施财政投融资制度的改革。

6.“三农”建设中金融支持体系:以农业发展银行为例。

9.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有效控制的途径。

注意:第一,论文在撰写过程中,一定要有统计数据。

第二,统计数据的截止日期2010年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57597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