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的种子读后感(汇总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0:14:13
安的种子读后感(汇总20篇)
时间:2023-11-20 10:14:13     小编:琉璃

读后感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也是提升个人阅读品味和思考能力的途径。在写读后感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引用和借鉴,但要注意保持自己的原创性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接下来是几篇读后感的范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一

导语:下面欢迎阅读一粒种子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一篇寓言故事。故事的名字是《一粒种子》。

从前世界上有一粒种子,这粒种子有核桃那么大,绿色的外皮非常可爱。听说如果把种在土里就会长出碧玉一般的芽来。开出的花就更没啦,不论是玫瑰花,牡丹花,菊花都比不上他。并且它还有浓郁的香味,不论是芝兰,桂花,都比不上他,可是从来没有人见过,因为世界上这样的种子只有一个。

国王知道啦,就让他的下人去找这粒种子。终于找到拉那粒种子,国王用白玉盆子来种这粒种子,可是一年,两年过去啦,那种子还不发芽,国王想了想,感觉这一定是骗人的,于是就从白玉盆中把种子拿拉出来,扔进拉皇宫的池子中。

后来种子随着池子的水流进拉小溪中,被一个捕鱼的老人捡到啦,老人见到了种子一看觉得是一个珍宝,于是就把种子卖给拉一个商人。

商人为拉好好种这颗种子选出拉三个人来轮流看管这颗种子,但是种子还没有发芽,商人生气地把种子给扔啦,种子像长拉翅膀一样飞起来。

他飞到拉一个农民耕的地里,农民看他特别的可爱,就把它种进土里,农民没有用什么特殊的方法,用的还是以前种麦田的肥料,过拉几天,这颗种子发出拉嫩芽,农民看到他脸上露出拉甜甜的微笑。又过拉几天,一颗活像碧玉的粗芽从土里钻拉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小树开花啦,花瓣是红色的,数不清有多少层,花蕊是金黄色的,而且还散发出拉新奇的香味,过路人不管是谁都要停下来看看,闻闻,走时身上还带有迷人的芳香。

是啊!我们就像那颗种子,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成为参天大树,因为世界上只有一颗,我们的爸爸妈妈就像文中说的国王和商人,他们一心只想把我们养大,总是溺爱我们从而使我们不能真正健康的成长,而老师才可以使我们长成大树,因为老师就是文中的农民,用最适合的方法让我们成长,那就是给与我们智慧,智慧就是我们长成大树的肥料,严厉的对待我们就像用剪子剪去多余的枝条,这样我们就可以成长为大树,就像文中的农民种的那颗种子一样成长为奇异的花卉。

今天,我读了《一粒种子》这篇文章。我得到了很大的感受。我觉得我们应该懂得:人人都不能自私这个道理。为什么国王、富翁、商人、士兵的精心照料都没能把这颗核桃一样大的种子养开花,可农民却把它养开花了呢?因为,国王种这棵花的目的是为了显露它的尊贵和权利。富翁中这棵花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高雅,把世界上的富翁都盖过去。商人种这朵花的目的是想发财。士兵的目的是想升官。他们都为了自己,怀着一颗自私的心去种这颗花,所以这棵花才不会发芽。而农民种这棵花,不是为了损人利己,而是怀着一颗和平的心,所以才会种出这棵美丽的花。

这一粒种子,它分别被国王、渔夫、富翁、士兵和农民发现了。其中,国王、富翁和农民则种下了这粒种子,但最后,只有农民种出了花。为什么呢?因为:国王、富翁和士兵都把这粒种子看得太重要了,总害怕有东西伤着种子。而农民呢?他把这粒种子和其它种子种在一起,用和普通种子同样的方法一样——该耕就耕,该锄就锄,该浇就浇,样样都做到了。所以最后只有他种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花。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不光是花,世间万物都需要风雨的洗礼才能长大。蝴蝶奋力地钻出茧子,是为了在花丛中飞的力量;雏鹰磨练脚爪,是为了以后的搏击长空;竹笋顶起石块,是为了变成挺拔的成竹……我们做人也是一样的,从小就要知道不自私不损人利己的道理。比如,从前,我过生日,妈妈总是给我买礼物。可是,妈妈过生日时我却没给过妈妈礼物。我渐渐长大了,知道了这是错误的,所以,我也要在妈妈生日时给她个惊喜。妈妈的'生日快到了,该给妈妈什么呢,我决定给妈妈做一张贺卡写上我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当妈妈看到这张贺卡时,妈妈非常激动,说:“我终于收到了儿子送给我的生日礼物,谢谢。”“对不起妈妈”我说,“我以前太自私了。”妈妈开心的笑着说:“儿子长大了!”

“五一”期间,我读了叶圣陶爷爷写的《一粒种子》这篇童话故事。

故事讲了国王得到了一粒神奇的种子,他把种子种在白玉盆里,浇着金缸盛着的水,每天早上亲自把盆子从暖房里搬出去,晚上又亲自搬回来。二年过去了,种子没有发芽。国王生气了,把种子扔了。后来富翁、商人、士兵得到了这粒种子,但种子还是没有发芽。最后,这粒种子被农夫得到了,农夫每天照常工作,没过几天种子开花了,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我们班里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就象叶圣陶爷爷笔下的国王,走路怕摔跤,吃饭怕噎着,独立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很差。而有的同学爸爸妈妈象叶圣陶爷爷笔下的农夫对待种子那样让自己的儿女去学去做,这样他们就会象那粒种子那样开花结果。我的爸爸妈妈就象叶圣陶爷爷笔下的富翁,让我学这学那,在双休日里兴趣班总是很多,我希望兴趣班少一点,这样就能挤出一点时间看看书看看电视或玩一会儿。

如果我是叶圣陶爷爷笔下的那粒种子,我一定要让农夫种,该耕就耕,该锄就锄,该浇就浇,那该多好啊!读过这个故事,使我想到了,我们每个人同样也不是完美的。一个人不可能拥有所有的美好品质和聪明才智,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正确看待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我们如果能够扬长避短就很好啦,不要因为自己的优点而骄傲,也不要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这样的话,我们就会很快乐了。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二

这是一本关于科学的植物繁殖的故事,一粒种子的旅行。我们人类,可以旅行,当我们想做长途旅行时,可以乘坐火车、汽车甚至飞机;当我们想做短途旅行时,可以骑自行车、摩托车或者直接步行。但是,种子也能旅行吗?它们靠什么旅行?阅读完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

有些植物有个特有趣的旅行方法:等到种子成熟后,会把种子抛到空中。这在科学上,叫弹射繁殖方法。当然,种子们想要长途旅行,那也没问题。种子宝宝们自然没有长途跋涉的能力,它们需要一位强壮的朋友:风。风可以帮助长得又轻又软的`种子们。比如:蒲公英、槭树、云杉,它们的种子就可以利用风力传播。

不过,有些种子更喜欢坐“出租车”——动物传播。比如樱桃、草莓、黑莓。它们那美味多汁的果肉吸引着许多动物,而当动物们吃完果肉,也就将其种子送到它旅行的目的地了。

原来种子们也可以旅行呀,它们的旅行还这么有趣,真让我大开眼界!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三

20xx年的暑假,我认真拜读了俞正强老师编著的《种子课》一书。这本书从什么是种子课;如何上好种子课;感悟学生发展;反思教师成长四个部分来阐述他的教学思想。读完这本书,自己对什么是种子课、如何上好种子课有了一定的认识,梳理如下:

一、什么是种子课。书中这样介绍种子课,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莳也若子”的课,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谓之“种子课”。“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谓之“生长课”。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例如《厘米的认识》是长度单位的第一节课,而长度单位又是计量单位八种类型之一,所以它就是一节种子课。对于长度单位的认识,课本会安排三个课时,即厘米的认识、分米的认识、毫米的认识等等。《厘米的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单位是一种规定;单位与整体的关系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同。学生无论学习什么长度单位都会将这两种经验进行迁移。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

二、如何上好种子课。俞老师认为上好种子课的前提是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在上好每一节数学课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思考哪些课是“种子课”。

(一)上好种子课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经验,琢磨他们知识理解的“内因”、“内在图式”。小学生他们的“内因”、“内在图式”大多隐于经验之中,教师只有完全了解学生“内因”、“内在图式”,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落在支撑点上,不至于浮在半空,如云无影。

(二)上好种子课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俞老师认为在教学中学生很多样,方法也很多样,但不管怎么多样,知识的结构、人的认知方式是有定式的,这个定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序”。要循序渐进,首先要明确“序”,并将“序”立起来;至于“材”的选择,一定要简单、朴素,有利于呈现数学的本义,千万不要给材料附加太多的行头,从而将数学淹没在修饰之中。

(三)上好种子课教师要让学生经历、体验与探索知识。俞老师认为探索是过程的最终目标,经历是基础,体验则是学生由经历走向探索的泵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把探索材料组织得有吸引力,同时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对探索材料的关注中不知不觉地经历这个过程,享受其中的乐趣,然后在学生意犹未尽的时候,教师及时带领学生进行过程整理。因为学生的体验一方面来自教师的有意识引导,另一方面是对经历过程所带来的情绪回味。在学生独立探索的时候,教师应把握的是让自己走出学生的具体学习过程,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欣赏、去指点就可以了。

一本好书需要你细细品味,了解其中的内涵和精髓,然后再去应用于你的教学。读完这本书,我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提升,相信我的课堂会让孩子们学得更有质量、教学过程更有魅力!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四

那是来自深深地上的一粒坚实的种子。它,破土而出,造就着不同寻常的绿色。它,是一株芽儿。

那微小的芽儿,长在干裂的泥土之中,虽然它的叶十分的脆弱,只是小小的,泛着微微的青黄。可它却在如此荒漠的一片土地之上,从裂缝中,直直地挺着茎干,可以分明地看出嫩绿的的茎干中充满了甘甜的水,所以看上去十分有力。它只有两片小小的叶,分别向着两端,整个儿呈向上的姿势。那缕阳光照射在它身上,它叶子里富有的叶绿素不断进行光合作用,促使它奋网力向上生长。那片荒废的土地里,它成了绿色的焦点!

在还没有那芽儿时,一颗种子被风儿无情地吹落在这里,落进了土地的一个裂缝里。逐渐地,它生长了,当它发现自己的变化时,它惊喜极了,原来它一直以为自己是一棵小石子。如今,它变了,它明白,如果没有水的滋润,它不可能完成一粒种子的使命。

于是,它拼命地向下扎根,越扎越深。当碰到嶙峋的石块时,它咬咬牙,继续向下寻找水源;当碰到长着尖牙的虫儿时,它义无反顾地扎根下去……根被割伤了,跟被咬痛了……它都忍了下来。终于,在若干个月后,跟寻找到了水。它成了生命的赢家。

根儿继续往下潜深,芽儿继续向上生长,它终于破土而出,高高的伸出头儿,望着那片属于它自己的蓝天,虽然其间有那么多的腥风血雨,体味过之后,它还是欣慰地笑了,笑得那么灿烂。

可以说,它征服了那片土地!

从一粒种子到开始发芽,再开始生长,最后突破而出,这期间,是那么漫长,那么艰辛。更何况,它的开始也是一个缺陷。但是,它挺过来了。

这场生与死的战争,它就是赢家!

新生的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五

《安的种子》讲的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它却蕴涵了很深的哲理。在隆冬时节,寺院里的老师傅分给三个徒弟每人一颗千年莲花的种子,并告诉他们这非常珍贵,让他们去把它种出来。拿到种子后,三个徒弟各有主张。徒弟本想第一个种出来!徒弟静想怎样才能种出来?徒弟安想我有一颗种子了。于是在不同的想法下他们有了不同的做法。本跑去找锄头,直接把种子埋在雪地里;静查找种植书籍,挑选名贵花土与药水,并为种子配备金花盆、金罩子和暖房等;而安却在大家忙于种莲花时坦然为寺院继续做着采买、扫雪、做斋饭、挑水等工作,照常做日常功课和散步……最终持不同心态的三个徒弟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本的种子没有发芽,他摔断了锄头不再干了;静的种子发芽了,但是为了保暖被金罩子罩住了,使它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没过几天就枯死了;安的种子在春天种在了池塘的一角,慢慢的生根发芽,并在一个盛夏的清晨轻轻地绽放了。

每每合上这本书,都会让我陷入深深地思考之中。作为孩子的家长,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呢?但是真正成龙的又有几个呢?家长们常常会说:“我的孩子天生不是那块料。”难道孩子一出生就已经决定了一生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当父母们饱含深情地望着刚刚呱呱坠的孩子时,不啻于得到了一颗千年莲花的种子。大家最终的想法都是希望看到自己的种子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么该怎么做呢?是违背自然规律地拔苗助长?还是水到渠成地自然生长?徒弟本、静、安正好代表了三个类型的父母:第一类是不顾孩子生长规律一味蛮干地家长,结果是他们只能有三分钟热度,干得快失败的也快。第二类是自作聪明的`家长,他们有知识有文化,与第一类家长相比更有智慧。他们对孩子呵护备至,并会想方设法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或学习条件,可最终大多数孩子还是会失败。因为家长们始终不明白温室里的花朵是无法经历暴风骤雨的。遗憾的是这样的家长比比皆是。第三类是胸襟博大、淡定坦然的家长。他们不会为孩子成长中的小荣誉小挫折而患得患失。他们会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看着孩子慢慢成长。这在我们现在这个浮躁而功利的社会中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经过反思使我看到自己的狭隘,我为什么不能做一位像徒弟安一样的母亲呢?现在我释然了,平和了更淡定了。比如我不再为女儿挑选大部头的书看了;不再为女儿不喜欢上兴趣班而烦恼了;也不再强迫女儿做她不喜欢的功课了……孩子需要顺其自然慢慢长大,任何的拔苗助长都会适得其反。现在我愿把这本书推荐给天下为人父母者共分享,愿天下每位父母都能种出千年莲花。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六

人类很幸运。如果我们想旅游,可以借助各种的交通工具,而植物的旅行靠的是种子,种子的旅行方法多种多样。

凤仙花的种子躺在蒴果里,只要一碰就快速收缩,种子会沿着弧线飞出去。凤仙花也叫“别摸我”。

老鹤草的种子利用“小勺子”来旅行,“小勺子”就像一个投掷器,把成熟的种子向四面八方抛出去。

有些种子用风来进行旅行。蒲公英随着风的方向就像降落伞一样在空中旅行。树木也是体型较大的植物,当它的叶子向下飘落时,风把它抓住,吹到遥远的地方。

有些种子更聪明,它们喜欢“坐出租车”旅行,紫花地丁、花雪莲、报春花。它们的种子上都有美味的含油附着物。这是蚂蚁的美食,它们拖着种子,边走边吃,随手把种子扔在某个地方。

牛蒡或者猪殃殃这类植物会借助动物旅行。只要有动物从它们身边跑过,它们就会用钩子紧紧地钩在这些动物的皮毛上。动物很快就察觉身上的不速之客,梳梳身上的毛皮,种子就落在地上生根发芽了。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七

初看到书的名字,以为讲述的是有关起始课的教法,深入的读下去,才感觉自己的理解是那么片面和局限。这本书的书名很有活力,种子给人一种生命力和萌动的感觉,有着生长的希望。

学生就像一颗种子,她带有太阳的能量,带有生长收藏的密码,带有春夏秋冬的记忆。因为是颗种子,所以她随时都在生长,随时都准备生长。但是,种子也会发不出芽,发了芽也可能夭折。

教师也像一粒种子,是一粒很饱满的种子,也有很强的发展能量。从襁褓中模仿着走上教学之路,慢慢地能独立上课,慢慢地能分清知识点、落实知识点,慢慢地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慢慢地知道承载知识学习的是哪些相关的经验与思想,慢慢地知道有些课该怎么上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听过俞正强老师的两次课,每次都给我很大的冲击和震撼感,让我有种大彻大悟的感觉,原来有的课还可以这样上,真让我大开眼界。在这本书里俞老师通过课堂实例或者课堂片段、知识点之间的架构,让我理解了什么样的才叫种子课,对比自己原来上的课,感觉自己对教材的把握不够,甚至是不对的。《用字母表示课》我上了好几遍,每一次都感觉有进步,看了俞老师讲解的课,我忽然感觉到我原来上的这一课,仅仅局限在用字母可以表示变化的数,可以表示数量关系或者公式。但是为什么数学家发明用字母表示数却说不清楚。我上的课仅仅算是照本宣科,学生具有了解题技巧,但缺乏对数学上字母的理解。如果学生跟俞老师上了这么一节课,我相信学生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会很轻松。

种子课,意味着生长课,“种子”们需要教师给的温度和雨露。我们老师怎样才能给予学生生长的力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了解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是一种学习准备,例题的设计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不仅能让学生潜移默化的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还能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虽然有些教学是建立在生活原型中,学生还是不解其意,原因是对学生学习起作用的是生活经验,而非生活原型。我们要用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教师从成人的思维回归到孩童时期的思维是件难事。这需要老师在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下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上一些准备课,或者让学生进行先期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何持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激发一下是不难的,难的是持续激发。在教学中,不仅要在教学起始阶段,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更下功夫的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对策,应用各种手段,不断给学生以刺激,增强学生由于过程消耗逐渐降低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法的指导要看每个教师的功力和经验,是一个需要教师积累的过程,而不是复制和模仿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寻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对自己定位、寻求方法、不断的努力、思考与反思,只有自身的功力达到了,教学才能游刃有余,名师才能出高徒,课堂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学生即种子,课程即种子,给以水分、阳光和雨露,才会有生长的力量,才能有花开的声音,作为一个教师,要修炼好自身,才能给学生清澈的水源,温暖的阳光和甜甜的雨露,才能看到遍野的绿色和丛中的花朵。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八

今天,我读了一本绘本,读完之后我深受启发。

这本绘本讲的是:老师父分给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千年莲花种子,让他们种出来。本很急躁,想第一个种出千年莲花,在不适合种子生长的冬天,就把种子种下了,种子由于得不到足够的温度,便冻死了。静为了能种出莲花,查找了很多关于种植莲花的书籍,还给种子用了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种子刚发芽的时候,他便用金罩子把幼芽给罩住,由于过度的保护,幼芽得不到阳光和氧气,便枯死了。安在拿到种子之后,和往常一样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当春天到来时,安在池塘的一角种下了种子,不久,种子发芽了。在一个盛夏的清晨,古老的千年莲花终于盛开了。

读完这本绘本我明白了:做事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等待,也要遵循大自然发展的规律,因时而动,静待花开。在等待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享受平凡的生活。

我觉得我的爸爸像故事里的安。他管理着一片很大的果园,他遵循大自然生长的规律,每天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在合适的时间里给果树打药、浇水、施肥、除草,静静地等待果树开花、结果。爸爸对我的要求不高,他没有让我做很多的课外题,也没有要求我考多高的分数,即使我没有考好,他也不会批评我。他说:“只要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成绩一定不会差!”

我要向安这种不急不躁,耐心等待的精神学习。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九

暑假里,我读了《小种子》的故事,被这粒细小的种子深深感动了。

一粒小小的种子躲过了炽热的太阳,飞过了冰山、大海、沙漠;逃过了馋嘴的小鸟和老鼠……这粒小种子很顽强,不管经历了多少磨难,都没有放弃,终于落在在大自然妈妈的怀抱中。

几个月过去了,冬雪化了,春天来了!

小鸟飞来了,太阳出来了,春雨落下来了。种子们开始长大了,我们的小种子长成的小植物飞快地生长着,但它的邻居长得更快,有的还开出了美丽的花了。小种子长成的植物没有心急,还是这样孤独地、努力地生长着,它长啊,长啊,一刻不停。阳光照耀着它,雨水滋润着它。它有很多叶子了,它越长越高。比人高了!比树高了!比房子都高了!

现在,它也长出了一朵花。附近的人们,甚至远处的人们都来看这朵花。这是他们看到过的最高的花,整个夏天,小鸟,蜜蜂,蝴蝶们不停地来拜访,它们也从没有看到过那么巨大,那么好看的花!

又是一个秋天到了,巨大的花失去了它的花瓣。它在风中摇晃着,一阵风吹来,果荚打开了,无数小种子从里面飞出来,随风飘去。大风吹来,把花种子们高高地扬起来,带到远方。有一粒特别细小的小种子,又要到哪里去呢?是不是又会有一个小种子的故事发生呢?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

妈妈说我就是一粒小种子,要展开翅膀迎着太阳,不怕风雨勇敢的飞翔,像那粒特别细小的种子一样克服自然界的各种困难,找到春天的沃土,发芽、开花、健康快乐成长!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十

今年暑假,学校布置了教师的读书活动,我是一名数学一线老师,所以我选择阅读了俞正强特级教师的《种子课》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也使我们多年未解的疑惑顿时解开,还给了我许许多多的启迪。下面谈一谈我对《种子课》一书的几点读书心得。

俞正强老师把课分为“种子课”和“生长课”。对课的这种分法他用“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来描述对“树”的态度。如果将某一知识系统比作为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过程表现为若干节“课”,那么一定有一些课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一定有一些课可以“置也若弃”,让学生充分自主。

什么是种子课?俞特是通过举例的方法来说明的。通过读这本书,使我明白了那些需要“莳也若子”充分理透脉络,即通常处于起点或节点的课,可以称之为“种子课”。种子课就是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其特点是需要深耕细作,不怕花时间,以深刻达成简约。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看成种子课,因为它是可供迁移的,如果学生掌握好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并能够充分理透脉络,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就会轻而易举,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与种子课相对应的是生长课,生长课就是“置也若弃”的课,通常处于点与点之间,是让学生充分自主的课。相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认为《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都可以看成生长课。同时,我认为“生长课”更适合使用导学案,适合“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理念的落实。

教师教的是人,教师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并不是流水线上的各种零件似的产品,教师的“产品”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是有生命,像一颗种子一样,能自己发芽、生长,只是,学生的发芽、生长,需要我们教师为其保驾护航,为其提供充足的养料及合适的生长环境。

有人认为学生是一张白纸,是等着我们去描绘,可以任意涂鸦的。事实上,学生绝非一张白纸,而是一颗种子,她带有太阳的能量,带有生长收藏的密码,带有春夏秋冬的记忆。因为是颗种子,所以她随时都在生长,随时都准备生长。

俞特认为,数学教学和打仗的道理是一样的;一定要打好关键的几仗,关键的几仗打好了,就形成势了,其他仗就会势如破竹般地获胜。种子课上好了,生长课就会轻而易举。可见,“种子课理论”带给了我们课堂改革的新方向。

急于表现对知识结果的了解,从而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失去耐心,更别提好奇心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千万要注意不要把“孩子”当“成人”。

支撑等量关系式理解的经验是一种可以概括为“互逆”的经验。而这种互逆的经验在学生的生活中十分普遍。比如从家向东走到学校,那么,从学校向西走回到家;上坡走到学校,那么走下坡回到家;等等,这些关于“互逆”的经验支撑了学生对等量关系式的理解。

而支撑等式性质理解的经验是一种可以概括为“守恒”的经验。比如一支队伍可以因为间隔不同而呈现不同长度,但其人数不变,由此体会到长度变了但数量没变,或者对同一对象虽然形态变了,但重量没变等,但这还不足以支撑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当学习个体的守恒经验从关于一个对象发展到两个或多个对象之间后,意义就不一样了。可是学生对这种“守恒”经验却很少。从而使得学生在某段时间习惯于用等量关系式解方程,而在之后的又一段时间内,习惯于用等式性质来解方程。这需要我们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允许孩子采用不同的解题依据,而不是想当然地省略某个阶段。

总之,读了《种子课》这本书,给了我们对课堂、对学生又有了一次新的认识和启发,我们愿再次细细地读,慢慢地品——《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在名师的指引下,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水平,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十一

春天来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种下了种子。不久,种子发芽了。安欣喜的看着眼前的绿叶。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轻轻的盛开了。

(我们的孩子,何尝不是一颗千年莲花的种子?对他灿烂盛开的祝福和期望里,我们是否给对了生根发芽的时节?是否武断的拒绝了滋养他的阳光和氧气?)。

每个孩子都是千年莲花的种子,尊重它原来的样子,郑重地给出等待,享受陪伴孩子的过程。

《安的种子》中,很显然,首先要意识到,当我们拥有一个孩子时,其实我们就有了一颗可以盛开的莲花种子。种子有它自己生长时间、生长条件,不是我们只含一句爱种子,种子自己就可以开花。我们必须在春天种下种子,在夏天看他盛开。孩子也一样,不要指望一个年幼的孩子向你一样成熟、像成人一样有自控力。成人有时候也没有自控力啊!种子,不是只种下去,就可以花开,孩子也一样,不要说撒手不管就说孩子可以自己成长为人。安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做父母的也一样,不断地的修行自己,才可以有资本去种种子,才可以等待花开。

在这急功近利的社会中,安的那份平和的心境,宛如一潭清澈平静的水,是多么难得。一天天长大的孩子啊,你总有一天也会得到“千年莲花的种子”,会为了各种“珍贵”的东西日以继夜、马不停蹄。

可是,无论如何,希望你记得安---这个你小时候听过的故事里的小和尚,记得他感激地把种子装进小布袋里、挂在胸前;记得他从容地去买东西、扫雪、做斋饭、挑水;记得他悠悠然散步的样子。他告诉你,要怀着希望、有所追求,但一定要淡定、顺其自然;同时,享受生活的过程,享受那些平凡琐碎的小事、享受等待。

祝福所有看到这个故事的大人和孩子,祝你们在某个盛夏的清晨,也看到千年莲花的盛开。享受每一个安然的等待,何尝不是生命的智慧?等待也是一种智慧。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十二

故事是这样的,冬天的雪花纷纷飘落的时候,寺院里的老师父给了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这是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非常珍贵,你们去把它种下去吧!”

本和静立即就开始行动了:本拿了锄头,把种子种到雪地里,因为看不到种子发芽而气急败坏;静则找来最好的花盆,查阅关于莲花种植的书籍和资料,用了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不久,他的种子发芽了,静把它当成了宝贝,用金罩子罩住。因为没有阳光和氧气,结果枯死了。静垂头丧气。

而安他把种子装在小袋子里,一直挂在胸前,然后像以往一样平静地为寺院扫雪、做斋饭、挑水,课后悠闲地散步。春天到了,安在池塘的一角种下了他的种子,有一天挑水时看到了嫩芽,到了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盛开了。

一颗种子,三种命运;一个关爱,多样诠释;一种教育,多种演绎。在教育的路上,迫于各种外界原因,我们有时候揠苗助长,像本;有时候过分宠溺,像静……毫无例外,无论哪一种所收获的结果,都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十三

最初见到《安的种子》是在微信的朋友圈里,故事中的三个小和尚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本性情急躁,急功近利;静性情细致,浮华不实;安性情平和,淡定踏实。

第一遍是我读,阳阳听,故事到一半,阳阳说:安真傻啊!怎么还不种他那颗种子,他想干什么?“春天来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种下了种子”,阳阳笑了:原来安是最聪明的,他的做法最正确。因为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再说莲花应该生长在水里。

第二遍是阳阳自己读,我听,读完后阳阳说:我知道了,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要学会等待。

朴素的画面,简单的文字,简单的故事,却有着可以让人受益一生的智慧。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里,安的那一份平和的心境,宛如一潭清澈平静的水,是多么难得。他感激地把种子装进小布袋,挂在胸前,从容地去买东西、扫雪、做斋饭、挑水、悠悠然去散步。他告诉我们,要满怀希望,有所追求,但一定要淡定,顺其自然。享受生活的过程,也得享受那些平凡琐碎的小事,享受等待。

静静地陪伴我们手心里的那颗珍贵的种子,陪他学习、陪他读书、陪他玩耍、陪他游戏、陪他哭、陪他笑……给他亲吻、给他拥抱,这似乎应该是成长的最自然的规律,或许那个被陪伴过、充分地淋漓尽致地玩过的孩子,时候到了,生命会得到最充分的绽放,会绽放出他人生的喜悦与丰饶。

我愿意为了这颗珍贵的种子的绽放顺应自然的规律而安静地等待。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十四

我今天看了一个绘本——《安的种子》。

绘本里,老师给力本、静、安三个人每人一颗种子。本想争第一、抢头功,第一个把种子种出来,就什么都不顾,竟然把前年莲花种子直接种在了雪地里,结果不适于种子生长,种子就死了。

静虽然思考过该怎么样种种子,但是静过于溺爱,种子无法适应,长出来的嫩芽也死了。

只有安顺其自然,该扫地时扫地,该打坐时就打坐,等到春天时,就把前年莲花种子种在了池塘里,种子就发芽,开出了美丽的花朵。

这三颗种子其实就像三个孩子,本、静、安就像三个爸爸,爸爸对孩子总不能给孩子吃速高剂,让孩子长得像一栋楼那么高吧?也总不能太溺爱孩子,让孩子啥也不懂吧?只有像本那样等待,在合适的时候做孩子需要的事情。

我从这本书中知道了,要学会等待。

最近爱上漂童书,儿子不喜欢看,就我自己看,碰到有满意的'句段,就用铅笔轻轻作个记号,读一遍给儿子听,请他帮我摘抄下来,但是,我没法摘抄,也不忍心去亵渎书中,悠然见南山,自然平淡中求人生真谛意味。看完之后,我憨畅淋漓,睡了个好觉,没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等纷扰;也没有计算今晚我得到了什么,感悟到什么......

安是个普通憨厚小和尚,却能种出千年莲花,没有豪年壮语,没有才高三斗,没有营养培植,没有华丽花盆,只是怀踹种子,心怀感恩,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在池塘里种下,然后慢慢等待发芽、吐叶、开花。顺其自然,就能期待奇迹。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十五

我们今天学习了《一粒种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他醒了,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很暖和,就把身子挺一挺。春风轻轻地吹着,他问蚯蚓:“外边是什么样?也这么黑吗?蚯蚓说:“外边不黑,很亮!”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春风在唱歌,泉水在唱歌,小鸟在唱歌,小朋友也在唱歌。种子听见外边很热闹,就说:“我要赶快出去!”他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他高声喊道:“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种子终于发芽了,他很高兴。

这篇课文讲了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种子发芽需要合适的温度,足够的水分,蚯蚓的帮助,还有种子自己的努力,他才可以发芽。我觉得种子之所以能发芽,是因为有合适的条件和他每天都一直努力往上钻。这跟我们学习是一个道理,需要妈妈的关心、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最关键的是你自己一定要努力,这样你才能学到很多知识,成绩也能提高很多呢!

这篇课文最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们要像种子一样有一颗追求光明的心、一颗努力向上的心,这样你会变得很快乐呢!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十六

《安的种子》是一本国产图画书,作者王早早大概是想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等待”故事。

老和尚分给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本是一个性子着急的小和尚,他想要第一个种出莲花,所以即便是在大雪纷飞的寒冷冬季,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将种子埋进泥土里。漫长地等待,依旧不见种子发芽,于是本选择了放弃。静是一个患得患失的小和尚,他仔细地挑选花盆,认真地从书中学习种植方法,但是由于过度保护,小幼芽得不到光照和氧气,最后死在了金罩子里。只有安,他将种子装进了小布袋里。然后和往常一样上街买东西、扫雪、做饭、挑水、散步,直到春天到来,才将种子种在池塘的一角。在盛夏的清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莲花在池塘中静静地盛开了。

古老的莲花种子,是一件多么“珍贵”的礼物。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有的像本一样,想成为第一个种出莲花的人,以最快的速度达成目的;也有人像静一样,前期做了许多努力,却因为没有遵循自然法则,而失去了成功的机会;只有安,虽然心中有所追求,但是懂得顺其自然,既不影响生活,也能享受等待。

希望每一个看到这本书的人都能像安一样,享受生活中平凡琐碎的小事,在“等待”之后,也能看到盛开的千年莲花。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十七

今天,我读了巜一粒种子的信念》。文章主要讲了小女孩因为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只好留在村里当老师,可是不到一周就被孩子们轰了出去,母亲安慰她,不要放弃。于是,她继续打工。可每一次都失败了。母亲每次也安慰着她,最后她成了成功人士。开了许多所连锁店。的成功源于母亲的鼓励和自己的.天赋。她使我明白了每块土地都需要适它的种子。的道理。

生活中,我也有这样的事。那年暑假,全家到了贵阳,妈妈给我报了兴趣班。妈妈给我先给报了游泳课。每天下午2:00上课,下午5:00放学,日复一日每天练,练了三周。可到现在连最简单的潜水还不会。妈妈安慰我,没事儿,你不会游泳,又不代表你做不好其他事儿。于是,妈妈又给我报了音乐课。可是我五音不全,一唱歌就让人起鸡皮疙瘩,后来,才学两天,老师都差点气吐了。老师亲自把我退学了,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虽然五音不全,但是仍然可以做其他事呀。妈妈便问我我想报哪个班,我思考了下,说我喜欢画画,于是妈妈给我报了美术班,我还得了班上小小绘画家的奖状,有了小画家的称号。这一切的一切源于我喜欢画画,妈妈也很支持我画画。

这让我明白了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适合的东西,不要以为自己一无是处。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十八

年初我在西城青少年儿童图书馆为女儿还借图书时,偶然从书架上找到一本国产绘本名叫《安的种子》。本想借来凑凑数,随便看看,谁知读后却欲罢不能。每读一回,都让我感触一回,犹如品茗一般回味无穷。人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已很少会被触动了,随之而来的多是世故、固执和自以为是。而恰在此时《安的种子》悄然走近我的视野,宛如一股清风吹进我的心灵,让从前执迷的自我发生了一场心灵深处的反思与变革。

《安的种子》讲的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它却蕴涵了很深的哲理。在隆冬时节,寺院里的老师傅分给三个徒弟每人一颗千年莲花的种子,并告诉他们这非常珍贵,让他们去把它种出来。拿到种子后,三个徒弟各有主张。徒弟本想第一个种出来!徒弟静想怎样才能种出来?徒弟安想我有一颗种子了。于是在不同的想法下他们有了不同的做法。本跑去找锄头,直接把种子埋在雪地里;静查找种植书籍,挑选名贵花土与药水,并为种子配备金花盆、金罩子和暖房等;而安却在大家忙于种莲花时坦然为寺院继续做着采买、扫雪、做斋饭、挑水等工作,照常做日常功课和散步……最终持不同心态的三个徒弟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本的种子没有发芽,他摔断了锄头不再干了;静的种子发芽了,但是为了保暖被金罩子罩住了,使它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没过几天就枯死了;安的种子在春天种在了池塘的一角,慢慢的生根发芽,并在一个盛夏的清晨轻轻地绽放了。

每每合上这本书,都会让我陷入深深地思考之中。作为孩子的家长,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呢?但是真正成龙的又有几个呢?家长们常常会说:“我的孩子天生不是那块料。”难道孩子一出生就已经决定了一生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当父母们饱含深情地望着刚刚呱呱坠的孩子时,不啻于得到了一颗千年莲花的种子。大家最终的想法都是希望看到自己的种子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那么该怎么做呢?是违背自然规律地拔苗助长?还是水到渠成地自然生长?徒弟本、静、安正好代表了三个类型的父母:第一类是不顾孩子生长规律一味蛮干地家长,结果是他们只能有三分钟热度,干得快失败的也快。第二类是自作聪明的家长,他们有知识有文化,与第一类家长相比更有智慧。他们对孩子呵护备至,并会想方设法为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或学习条件,可最终大多数孩子还是会失败。因为家长们始终不明白温室里的花朵是无法经历暴风骤雨的。遗憾的是这样的家长比比皆是。第三类是胸襟博大、淡定坦然的家长。他们不会为孩子成长中的小荣誉小挫折而患得患失。他们会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看着孩子慢慢成长。这在我们现在这个浮躁而功利的社会中是多么难能可贵呀!

经过反思使我看到自己的狭隘,我为什么不能做一位像徒弟安一样的母亲呢?现在我释然了,平和了更淡定了。比如我不再为女儿挑选大部头的书看了;不再为女儿不喜欢上兴趣班而烦恼了;也不再强迫女儿做她不喜欢的功课了……孩子需要顺其自然慢慢长大,任何的拔苗助长都会适得其反。现在我愿把这本书推荐给天下为人父母者共分享,愿天下每位父母都能种出千年莲花。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十九

一颗种子,三种命运;一个关爱,多样诠释;一种教育,多种演绎。在教育的路上,迫于各种外界原因,我们有时候揠苗助长,像本;有时候过分宠溺,像静……毫无例外,无论哪一种所收获的结果,都不是我们所期望的。

——题记。

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和全部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儿童之间的一条通道。”那什么样的“爱”才称得上“高尚纯洁”呢?我觉得,“适合”即是“高尚纯洁”。其实,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座快乐的城堡,每座城堡都需要知识的铸造。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我们,无疑就是帮助每个孩子用“知识”把他们自己的城堡建设的独一无二。但所有的孩子需要的“知识”是不同的,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有层次,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为每个孩子量身选择、传授。

绘本中,安有着一份平和的心境,宛如一潭清澈平静的水,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再去播种。当然,安的莲花开得也是那样美丽,那样惊艳。其实,孩子就是一粒千年莲花的种子,等待着适合的阳光雨露的恩赐,“可是我拿什么送给你,我亲爱的孩子?”这是各位家长和老师们一直冥思苦想的问题。因为时间总是那样白驹过隙,我们都希望在你那灿烂的时光,给你童年的幸福,让我们的爱与智慧和你同行,共同成长。

首先,我们教师不再是成批生产的“工程师”而是个性凸显的“裁缝”。教师是工程师,幼儿是没有生命力的钢铁,幼儿在教师的拿捏下成为一模一样的零件。在这个彰显个性的时代,我们成了“裁缝”,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倾注毕生所学,为幼儿在童年做一件终身受益的“衣服”。

其次,各位家长也要有点“虎妈”“狼爸”的精神,让孩子从小明白“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虽然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但并不意味着“物以稀为贵”,因此适当地放手,适当的摔打,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更是是一笔获益匪浅的财富。

或许,我们的孩子是铁树,不开则以,一开惊人;或许,我们的孩子是梅花,只有在适宜的季节才会凌寒独自开;或许,我们的孩子是大器晚成,大智若愚……探索那教育的真谛,静静等待那一朵朵花开吧!时间就在我们用心走过的每一天内,时间就在我们执着守望的童年里。要相信,为了孩子们微笑的花朵盛开的刹那,我们为之去付出,去努力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安的种子读后感篇二十

我们的孩子从来不拿自己妈妈和别人妈妈做比较。

所以,妈妈们,我们也不要对孩子说,“你看人家谁谁谁怎么怎么样,你看你……”

这句话最伤害孩子的心,每个人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自己不喜欢听的话,也不要说给孩子听。每个孩子都最爱自己的妈妈,在他们眼里,无论自己的妈妈有什么缺点,无论妈妈爱大吼大叫还是温柔体贴,都可以接受,都不影响孩子对妈妈的无条件接纳和无条件的爱。

妈妈们需要做的是,和孩子约定一个鼓励的动作,可以是摸摸孩子的头,可以是一个拥抱,也可以是一个拍手,只要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只要孩子有一个小小的更正,随时随地,鼓励一下,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而不是挑剔的眼光,让孩子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很重要。

有缘看到《安的种子》的人们――无论你是不是准备将它读给孩子听――也许都应该先找一个安静的角落,轻轻地念给自己听。然后想一想、再想一想:我们有没有得到过“千年莲花的种子”?!

这个标题写的非常的棒,回想起来,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确用了太多的比较,“谁谁家的孩子考试比你好”,“谁谁家的已经钢琴10级了”,“谁谁家的这次考入了北大”,然后末了再加一句“你怎么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这些已经习以为常的话,我们可能料不到对孩子的成长会有多么大的影响。

希望父母能从小种下一棵种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种子就好。虽然需要你的精心浇灌,但发展成什么样子是没有参考的,玫瑰有玫瑰的美丽,百合一样有百合的清新,哪怕是仙人掌必定也有他独到的一面,怕的就是拔苗助长,还等不及开花就夭折......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61022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