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有的人教学设计教案 有的人教学设计(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1:06:06
最新有的人教学设计教案 有的人教学设计(优秀9篇)
时间:2023-11-20 11:06:06     小编:书香墨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的人教学设计教案篇一

1、领会诗歌所表达的阶级感情和深刻哲理

2、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3、理解对比的写法

4、了解诗中议论的特点

5、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1、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理解内容

[两教时

第一教时

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文章,知道鲁迅先生怀着对祖国前途的深沉的忧虑、怀着对祖国人们的赤诚的爱,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用自己的笔,与帝国主义的附庸、与封建势力的余孽、与一切人民的敌人做不妥协的斗争。因此,他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当然也遭到阶级敌人的攻击与谩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

1、教师范读,学生划节奏,标重音,悟语气。

2、教师指导、学生齐读。

1、“有的人”具体指什么人?诗歌既然为纪念鲁迅而作,为何题目却是《有的人》?

2、诗人写出了这两种人各自的什么特点?

3、全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4、诗人写此文有什么深意?

臧克家:详见注释。

从“中华民国”这块招牌高高挂起之后,看到、亲身经历了旧军阀、新军阀的种种罪恶残暴的迫害,也悲愤地目睹了地主阶级和一切达观贵人为非作歹、欺压群众、视人民如草芥的种种情况,他们利用他们的走狗作吹鼓手,替他们歌功颂德,同时,还想在石头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为自己树碑立传,以期“流芳百世”。

鲁迅活着的时候,和逝世之后,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怕他、恨他,发动攻势“围剿”他,造谣侮辱、中伤他,连他的坟头都怕得要命。而人民呢,尊敬他、爱他,把他作为自己的代言人,作为阶级斗争的勇士、文化的旗手伟大的民族英雄。

1949年全国解放,臧克家回到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纪念日,全国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诗人目睹了人民群众的纪念盛况,深切追忆鲁迅先生,于是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和着以前郁积胸中的感情一齐迸发,就写下了《有的人》这首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感慨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从三个方面考虑:对比对象;对比角度;对比内容。他们的表现和结果。

为人民的人:

对人民——恭恭敬敬,全心全意;结果:人民永远记住他。

对人生——为革命,愿献身;结果: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对社会——让别人活得更好。结果:抬得很高,很高

反动派及剥削者:

对人民——作威作福,任意欺压。结果:把他摔跨

对人生——为自己,想不朽结果:烂得更早

对社会——使别人不能活,结果:下场可以看到

1、“有的人”指两种人、两种阶级,一种是鲁迅及以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另一种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那些剥削人民的人,诗人赞扬前一种人鞭挞后一种人。因为诗中通过揭露鲁迅的对立面——官僚地主阶级和一切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派,来衬托伟大的战士鲁迅的,因此,用“有的人”作标题,对全诗内容做了概括和提示。

2、见上分析。

3、对比手法表现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

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1、指名读。

2、完成练习一的第一小问。

3、明确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

第二教时

1、把第二节改为“有的人/欺压老百姓;有的人/为人民服务。”行不行,为什么?

答:不行,这样改,两种对立的人生观,两种对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表达得不形象,原诗反动者典型的动作和典型的语言非常形象的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残暴无耻。“俯下身子”的典型动作加上“当牛马”的贴切比喻,准确生动的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2、第三节中“把名字刻入石头”是什么意思?

答;为自己树碑立传,妄想流芳百世。

3、如何理解这一节的最后一句?

答: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并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深信革命的地下之火一定会燃烧起来。

4、如何理解第六节,“春风”,“野草”各指什么?

答: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想流芳百世,实际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遗臭万年;鲁迅以野草自比,(因为这一句鲁迅的《野草》)为了荡涤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一切,一但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绿。

5、最后一节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反复,起强调作用,评价鲁迅先生的伟大。

1、找出议论句。

2、分析议论的特点。

a、诗中的议论,是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的。

b、诗中的议论,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的。

有的人教学设计教案篇二

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了解本文运用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理解诗歌的深刻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理解诗歌的内涵。

合作、探究式,讲解式。

鲁迅像。

名人对鲁迅的评价。

鲁迅的诗歌,《死》中的片断。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 鲁迅的像

1、提问回顾

在前几篇文章中,我们对鲁迅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深入了解鲁迅,了解鲁迅的精神。我给大家搜集了一些资料,我想,同学们在看完这些资料以后对鲁迅会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2、教师出示课件中的资料,指名读资料。

3、读完以后有什么感想?

4、教师结合学生的感想,进一步讲解相关的内容。

5、鲁迅对生死的态度 学生看鲁迅《死》一文中的相关文字。结合其遗嘱回答。

6、鲁迅对自己看得很轻,但是别人呢?别人是怎么评价鲁迅的?

7、指名读名人评价鲁迅的文字。

8、从这些评价中可以看出人们对鲁迅的评价很高。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死后人们冠之以民族魂的称号。

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读诗,把握主要内容。

3、这首诗写了什么?

三、学习探究,领会内涵

生活死的意义。

活着却死了的人有哪些表现?死了却活着的人有哪些表现?结合诗歌来看看。

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结局?从中说明了什么?

四.深化认识,拓展教学空间

师生一起学习,讨论交流:

重点理解以下句子:

1、“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可他已经死了”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你觉得你所知道的人中,那些人虽然死了,但是他们还活着?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你觉得鲁迅先生是不是这样的人?为什么?教师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文章说。

2、“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教师课堂拓展 韩愈文章写得好,当时许多大户人家一旦死了人,就请韩愈写祭文,想借助韩愈的文章来留名后世,但是,他们终究没有能够。

3、“春分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看到这两句,你想到了那首诗?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的是草的生命力顽强。其实,这儿有更深层的意义。只有那些像草一样的低微的生命,才有顽强的生命力。鲁迅先生始终把自己当做一棵野草,他有一散文诗集取名就叫《野草》,也是这个意思。从全诗来看,那些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人,他们始终都把自己当做一棵野草。只有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才把自己看的高人一等。

四、总结归纳

本文运用对比的的手法,通过生与死两种不同的意义,对鲁迅的伟大精神做了高度的概括。在生与死的问题上,我国古代就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司马迁说到人的生死时说,“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学完以后,我们要认真思考。

五.作业:

背诵诗歌

搜集更多相关鲁迅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鲁迅。

有的人教学设计教案篇三

1.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教育。

2.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3.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1.通过请学生将诗歌中的“有的人”具体化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题。

1.同学们,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xx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自己的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臧克家先生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革命人民隆重纪念鲁迅的盛况。感受颇深,于11月1日写下《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2.文章题目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副标题)

二、走进作者和写作背景。

1.检查学生的资料搜集情况(关于鲁迅和臧克家)

2.根据学生的回答,简介鲁迅生活时代背景降低学习难度。

3.感知鲁迅作品《自嘲》《野草》。

三、初读知大意

1.师范读:诗歌中写了几种人?(两种人)

2.全诗运用了什么写法?(对比)

四、研读品内容。

(一)生自由研读

1.这两种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2、根据所写的内容与结构的不同,全诗可分为几部分?

(二)学生汇报,评议共进,教师相机点拨并梳理成果

学生讨论,明确:

1、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 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2、一种是有益于人民的人,一种是危害人民的人。

3、对人民的态度不同;对功名、荣誉的追求不同;对生命的意义的观念不同。

五、联系实际谈收获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六、总结

全诗热情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鞭挞了反动统治者。诗歌在表达上的突出之点,是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

七、作业(小练笔)

模仿本诗的格式创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有的人教学设计教案篇四

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1课时

多媒体课件

1、词语铺垫。

丑陋 渺小 鸿毛 卑微 唾弃 灭亡

美丽 伟大 泰山 崇高 爱戴 永生

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单汇报。

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

1、听读录音。(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老师。听,他来啦!)

2、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名练习第二小节,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结。)

3、学生自由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读出了诗的`味道!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

2、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

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类人?引读第一小节,这两类人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虽生犹死,虽死犹生)

3、对这两类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赞扬,热爱。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4、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两两对读,一人一句,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

5、师生对读,烘托诗情。

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我们更——痛恨,蔑视,憎恶。

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学生读诗找诗句。

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

4、让我们把深深的敬仰献给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齐读描写鲁迅的诗句。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打算做个怎一个什么样的人?

3、总结:读两句诗,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1、看课件资料,了解人们纪念鲁迅的活动及评价。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一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更激起了我们对先生的深切怀念。《有的人》是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的时写的,今年是鲁迅逝世75周年,也是鲁迅诞辰130周年,让我们深切缅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请你为先生献上真挚怀念词吧!(如果能试着运用对比的写法,用上课前积累的词语写几句诗,会更精彩!)

3、交流展示

总结鼓励: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是所有我看到的诗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人就从这节课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期待你们爱上诗歌!期待你们当中能够诞生杰出的诗人!

20*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虽死犹生 骑 人民恨

对比

虽生犹死 俯 人民爱

有的人教学设计教案篇五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学生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3、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合作学习。

理解两种人的含义

一课时

一、导入:

1、揭题

1949年10月,在北京一座普通的民居里,一位质朴的诗人写下了

这样一首朴素的诗: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位诗人就是

这首诗就是

(出示:《有的人》)一起读。

学生边演示边回答。(教师机调为监控转播)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

1、引入初读

师: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了,臧克家用短短的一句话两个词,死了活着,来评价鲁迅。

2、为什么说鲁迅先生死了他还活着?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这个问题读全诗,从诗中找答案。

三、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根据学习建议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1、明确学习目标:(齐读一遍)

2、师:今天我们利用电脑进行诗歌的学习,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准备怎样学习这一课?

生答:

3、师:老师给一些学习建议

学习方法:1、合作学习

2、对比朗读

学习建议:第一步:组长和组员讨论决定选感兴趣的一、二节学习

第二步:组员们分头独自学习,学习时请参考网页上的“课文学习”和“学习资源”

重点学习:(1)理解诗中含义深刻的字词。

(3)谈谈你的感受或启示。

第三步:组员们合作讨论感兴趣的话题,准备汇报。

建议汇报时多用这样的句式:

我们组学习的是诗歌的第 小节

我觉得……

我发现……

我是这样理解的……

读这句诗,我想到了……

四、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1、在汇报学习成果之前,说说全诗总写的是哪一节?

(1)学生汇报第一小节(板书:生命毫无价值、思想精神永驻)

师:每节的前一句的“有的人”指人?(反动统治者)

后一句的“有的人”指人?(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

师:该怎么读这两句?

(2)老师读一读,你们听听,老师对这两种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来朗读的?

老师范读第一小节。

学生回答:

第一句:轻蔑地、鄙夷地读……厌恶地、痛恨地读……

第二句:庄重地、惋惜地读……肯定地、赞颂地读……

师: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全班对比朗读第一节:左边的同学读每一小节的前一句

右边的同学读每一小节的后一句

(3)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

教师总结: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第一节都是先反后正。板书:对比

2、学生继续汇报其他小节。

(如第5节:

师:你们的朗读想告诉同学们什么呢?

(想告诉同学们对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痛恨;对那些一生为民,给人民作……赞美)

3、师:同学们的汇报非常精彩,由于时间的关系,其他小组在课外再交流。

生答:

师:我们以二、五小节为例,一起来读读这两个小节,我们要读出人民的爱和人民的恨,读出爱之深、恨之切。

对比朗读:男同学:2 女同学:

4、师:让我们再想想,有没有发现二、五小节的几句话还有怎样的联系?

(答案:第五节的第一句是回答第二节的第一句,第五节的第二句是回答第二节的第二句的)

师:那就让我们再次来告诉所有的人,告诉他们人民对待敌人和朋友的态度。

(再次对比朗读,两节诗歌一句一句的对比读,师生一起)

师:同学们,人民的情感是真实的、真诚的,就让我们通过真情的流露来怀念那些为人民做牛马、为人民服务的人吧。

男女对比朗读二七小节诗歌

5、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留下了这样的话:“赶快收殓,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鲁迅最后的遗言。“忘记我”,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鲁迅先生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民的心里。

让我们一起来深情地回忆他:齐声朗诵这首诗。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告诉我们的。 你还知道哪些“生”与“死”的名言。

有的人教学设计教案篇六

1、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教育。

2、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3、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一课时。

1、通过请学生将诗歌中的“有的人”具体化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题。

1、同学们,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xx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自己的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臧克家先生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革命人民隆重纪念鲁迅的盛况。感受颇深,于11月1日写下《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2、文章题目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副标题)

二、走进作者和写作背景。

1、检查学生的资料搜集情况(关于鲁迅和臧克家)

2、根据学生的回答,简介鲁迅生活时代背景降低学习难度。

3、感知鲁迅作品《自嘲》《野草》。

三、初读知大意

1、师范读:诗歌中写了几种人?(两种人)

2、全诗运用了什么写法?(对比)

四、研读品内容。

(一)生自由研读

1、这两种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2、根据所写的内容与结构的不同,全诗可分为几部分?

(二)学生汇报,评议共进,教师相机点拨并梳理成果

学生讨论,明确:

1、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 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2、一种是有益于人民的人,一种是危害人民的人。

3、对人民的态度不同;对功名、荣誉的追求不同;对生命的意义的观念不同。

五、联系实际谈收获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六、总结

全诗热情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鞭挞了反动统治者。诗歌在表达上的突出之点,是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

七、作业(小练笔)

模仿本诗的格式创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有的人教学设计教案篇七

课件:毛主席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师: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毛主席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课件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诵):“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自主研读。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结合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对鲁迅的了解以及课外收集的资6009;,谈谈理解和体会。(可以谈难理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深刻含义,也可以点评诗人的斟词酌句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

3、集体交流学习心得,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模仿本诗的格式写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3、根据本单元小课题研究情况,办一期手抄报:“走近鲁迅”。

有的人教学设计教案篇八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理解为什么题目不直接用副标题“纪念鲁迅有感”而是“有的人”?

朗读法自读自悟法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引出鲁迅

1、出示课件(鲁迅的头像)让学生结合课文谈鲁迅(板书鲁迅人民)

2、引出课题(板书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

4、教师配乐范读

引导读诗理解内容

1、“有的人”在诗中出现了八次,但它表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一种“有的人”指的是哪些人,另一种“有的人”指的是哪些人?(用诗中的语句来回答)

全诗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做了怎样的对比?

2、从哪些诗句能看出是诗人为纪念鲁迅而写呢?

3、如何理解截然不同的“有的人”

4、人民对截然不同的“有的人”的态度。

5、如何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6、怎样把这首诗读好。

7、你想对鲁迅说哪些心里话;你想对那些与人民为敌的人发出怎样的呐喊?

拓展延伸

1、理解为什么题目不直接用副标题“纪念鲁迅有感”而用“有的人”?

2、让学生用上“有的人”“奉献”“索取”“我们”写一些东西。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有的人奉献

有的人人民

有的人索取

有的人教学设计教案篇九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1课时

鲁迅的《自嘲》、《野草·题辞》等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鲁迅走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很多,有怀念,更有深深的思考。(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11月1日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正确。

2、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3、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试着读好这一句。

三、范读引领,指导朗读

1、听读录音。(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小老师。看,他来啦!听小老师朗诵的时候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停顿和重音)

2、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名练习第二小节,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结。)

3、学生自由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师:读出了诗的味道!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四、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

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

2、生汇报发现:对比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对比,2、3、4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对比朗读。

4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有的人”指的就是哪两种人?出示课件研读第一小节,这两种人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你能用两个词语概括一下吗?(板书:虽生犹死,虽死犹生对比)

3、对这两种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鄙视,赞扬,热爱。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4、师: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桌同学两两对读,一人一句,读二至四节,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

5、出示课件:请将诗歌二至四节中的`“有的人”用自己的语言替换成某一类人,小组讨论后,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板书:骑俯)

6、师生对读五至七节,烘托诗情。

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更——爱戴、敬仰、怀念……(板书:人民爱)损害人民利益的人,人民更——痛恨,鄙视,憎恶……(板书:人民恨)

六、研读品悟,升华情感

1.看课文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齐读),有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诗中却没有提到鲁迅的名字。诗人该不会忘了吧?你一定能从诗篇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学生读诗找诗句。

2、汇报读诗句。结合所学课文简单谈谈你的理解。(出示课件《自嘲》、《野草·题辞》)

3、感悟鲁迅精神:这首诗只是在赞扬鲁迅一个人吗?在我们的记忆中,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人也和鲁迅先生一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课件)

4、让我们把深深的敬仰献给那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人。引读描写鲁迅的诗句。

七、课堂小结,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怎样活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价值?从鲁迅先生光辉的一生中我们找到了答案,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一味索取,虽生犹死;甘愿奉献,精神不朽……)

2、你打算做一个怎样的人?(我愿做一株默默无闻的野草,做一头勤奋的耕牛,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3、总结:读两句诗,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

八、拓展训练,从容练笔

1、看课件资料,了解人们纪念鲁迅的活动及评价。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一定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也更激起了我们对先生的深切怀念。《有的人》是臧克家在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时写的,今年是鲁迅逝世77周年,也是鲁迅诞辰132周年,让我们深切缅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鲁迅先生。请你为先生献上真挚怀念词吧!(如果能试着运用对比的写法,用课前积累的词语写几句诗,会更精彩!)

3、交流展示

总结鼓励:同学们写的真好!你们的诗是所有我看到的诗中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我相信,很多同学就从这节课开始叩响了诗歌的大门。期待你们爱上诗歌!期待你们当中能够诞生杰出的诗人!

20*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虽死犹存俯记住人民爱

对比

虽生犹死骑摔垮人民恨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62829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