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并积极总结。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首先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范围。掌握这些技巧和方法,可以让你的文章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可和赞赏。
音乐欣赏课的感想篇一
不经意间,我随手打开新一期《中国音乐教育》。北京101中学章连启老师撰写的《课评之反思——参与“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录象评比”活动有感》一文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反复阅读,细细品匝那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刻内涵。章老师在围绕“关于不适度地强调学科综合的问题”的论述中对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实践及这次评比活动的部分课例谈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探究的主要对象不是音乐,而是音乐之外的其他艺术或人文学科——如舞蹈、美术、文学等。音乐成了学习其他学科内容的陪衬”。这不由得引发了我对前不久执教的音乐公开课《天鹅》的深层反思。
在那堂课上我将音乐、舞蹈、美术结合起来教学。在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时引导学生学跳芭蕾舞,而在欣赏圣—桑的《天鹅》时引导学生创作音乐想象画。特别是为了学生能画好《天鹅》,我还有意请美术老师在美术课上辅导学生画天鹅,并在公开课上让学生观看了一小段天鹅的生活录象,为的是让学生在创作音乐想象画时,能较好地画出天鹅的各种神态。的确,学生不负我望,果真创作出栩栩如生的天鹅,有的在戏水,有的在游泳,有的在飞翔,有的在洗澡……最后我还请学生从黑板上张贴的一幅幅天鹅图中评价出最好地表现乐曲《天鹅》意境的作品。我暗暗窃喜,“音乐与美术的综合”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专家们的话深深地启发了我。是啊,把音乐与美术结合起来是为了更好地拓展艺术审美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而欲达此目的,贵在把二者灵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切不可公式化。要学生把音乐形象描绘下来,教师应启发每个学生用各自独特的画面构思去表达同一音乐主题。当我们启发学生描绘一幅图景的时候,不应当无形地诱导学生一起去寻找同一种图解,而要鼓励他们去积极寻找各式各样的属于自己的图解。
通过这次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我真切地意识到我们教师要扎实有成效地开展课改,应深入学习理论,加强实践,并要学会反思,那样才能在正确的改革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音乐欣赏课的感想篇二
这学期我选择了《音乐欣赏》这门课,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对这门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解了更多种形式的音乐。
由于更深入的了解,我喜欢上了交响音乐,的确如老师刚开始时说的,没上课之前觉得交响乐都是绅士淑女欣赏的,觉得交响乐不是雅俗共享的,总感觉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去欣赏的话有点别扭。但是在老师的引领下,让我们一定程度认识了什么是交响乐(交响乐(symphony)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音乐家和我们都一样体念生活,他们有喜怒哀乐,我们也有喜怒哀乐,他们的喜怒哀乐表现在作品上,我们的喜怒哀乐亦会随着欣赏他们的作品释放出来,那时我们和音乐家们的灵魂就起了共鸣,互相倾听倾诉,心灵得到了很好的交流,于是我们心情也会因作品而改变,即使我们和音乐家的经历不一样都会有共同的感受如朋友。是的,音乐就是我们的朋友,此刻终于明法国大文豪罗曼-罗兰说:“艺术中没有进步的概念,因为不管我们回头看多远,都会发现前人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假如有人认为几个世纪的努力已经使我们进一步接近完美,那将是荒谬可笑。”她说的有一定的道理,艺术可以进步,需要对生活更深入的感悟才能促进艺术境界,但艺术境界如人的思维一样永无止境的!如今我们的艺术表示方式的确是进步了,多样了,但是那仅仅是工业科技的发展,艺术境界如果没经过生活更深入的反思感悟的话,还真的无法超越前人。工业科技技术是可以继承的有形资产,而艺术境界是无法复制的无形资产,遗漏了或丢失了就无法找回,更不用说继承超越。而如今艺术产量是增多咯,但是含量也要跟得上才是音乐等艺术境界的提高。白我们为什么喜欢明星,因为他们给予我们快乐及安慰!
艺术境界与生活体验感悟成正比的,或许我们没有音乐家艺术境界,当时艺术家的艺术境界比我们高时,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体会或者安慰更多,或者我们更深入体会我们情操肯定也得到某种升华,这是所谓音乐能陶冶情操的原因吧!
我们想提高欣赏交响乐的能力或者说艺术境界必须更用心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而我们不用心思考或者单纯地听,而不体念生活的话,或许能勉强感受到作品的灵魂,但想要超越领略的话,必须有更高的艺术境界,即对生活要有更深层次的感悟!而如今各种音乐堆积如山,听着耳根缭乱,再加上各种科技特效充塞着作品,让作品貌似精彩纷呈,却缺乏长久魅力:如某些流行曲总是“爱啊!恨啊!想念啊!”你敢说你是被它的“爱啊!恨啊!想念啊!”等感动的么?只能说被里面的元素震撼了你的听视觉,却根本不是被它苍白无力的“爱啊!恨啊!想念啊!”感染。即使震撼也只是感官上的震撼,不是心灵上的触动!那些作品挺久了就会腻,因为它不是震撼你的灵魂!
音乐欣赏这门课,也让我懂得了一些赏析音乐的方法与感悟;更让我懂得去体念生活懂得感悟生活有必要感悟生活!
班级:电子1034班。
姓名:任文丽。
学号:100602103401。
音乐欣赏课的感想篇三
今天教学的内容二年级的欣赏《快乐王子的小船》《进行曲》《俄罗斯舞曲》三首乐曲。
我提出问题:“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这首乐曲让我们联想到哪些场景”,同学们很认真的各个闭上眼睛,一边听还有个别同学手舞足蹈,我没有打扰他们。歌曲听完了,我说:“请你们说说你们听到了哪些场景。”有些同学马上举手说:“我听到美丽的城堡,里面住着王子和公主,他们在开舞会”:还有同学说“我听见王子和公主出去游玩回来了,他们的士兵在城堡门口迎接他们的到来”,还有“我听到这是猫和老鼠动画片里面的音乐”等等,我很开心,看到他们快速转动的脑袋。接下来我播放视频片段《快乐王子的小船》看到视频里面跳舞花朵,已经情不自禁小组、同桌开始讨论,这时我抛出问题,从这段视频当中,你可以发挥你的想象,在刚才的基础上,你还想到什么呢。
这次的小手更多了,城堡里有很多人,他们在开生日会;还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他们也来了;王子开着自己的小船带着我们也去了这个城堡,好多人很开心等等。看着他们满脸幸福的样子,真是不想打断他们,接下来让我们也驾着自己的小船,去我们向往的城堡吧!视频《快乐王子的小船》,先让我们观看视频,看看一会你打算表演里面的什么角色吧!大家看的很认真,早已安奈不住的已经在一边想一边比划的。接下来让我们小组站好吧,让我们也来学习下。大家很有序站好位置上,这时小组内开始讨论,你做什么,我做什么,你应该怎么做,等等。音乐开始,看着每小组都在认真的表演,歌曲里面的小小花甲虫,一朵小花。特别是最后一个结束的造型是最难的,要求小组内合作完成,每个人都是结束造型的一份子。有的小组已经急得的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在比划来比划去,都感觉不满意。
这时我提点下,组里间相互帮助,大家一起想,我们以前课堂上学过的动作,都可以加进来。过一会我过去在检查,都已经做好了,幸福和开心写在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那让我们跟着音乐再来一次吧。这次同学们更加有自信了,表演的都很好。很多同学表演完后说还想再表演一次,我也不想让他们失望,那我们再来一次吧,看着他们我也很高兴。音乐课,我们不能抹杀孩子们的天性,他们好动、好玩、喜欢模仿,那我们就把这些加到课堂中来,他们喜欢,我们老师更加喜欢。
音乐欣赏课的感想篇四
内容摘要:“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本文针对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与根据学生厌听音乐的现象,对如何通过音乐欣赏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进行了重开放式地提问题和重体验式教学法两方面的浅谈与描述。
关键词:音乐感受能力开放式体验式。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2就算是适合某位同学的强项思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会成为定向思维,出现智力偏向;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音乐欣赏课的感想篇五
音乐欣赏课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发展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两周的音乐欣赏课内容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音乐欣赏课不感兴趣,当我一播放欣赏歌曲的时候,这帮孩子听都没听就叫着:“老师,能不能不要听啊,好难听啊,能不能听流行音乐啊。”等等。我发现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让孩子懂得欣赏音乐,到学会听音乐欣赏,这一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值得思考,也是值得挑战的任务。
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内容大部分跟我们的生活及我们一些历史挂钩的,并且每一首歌曲都有自己表达的'内在涵意,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知道这个道理,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历史,懂得每首歌曲的故事背景和表达的意义,不能只让学生唱会歌曲就算交任务了。
如何在欣赏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音乐欣赏的兴趣,其中最有效的放飞是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愉快的音乐情境,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最简单、通俗、艺术化的语言叙述是我们在音乐欣赏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在欣赏课中,我们还可以运用引导法,把学生引入我们创设的情境中,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图片的引导、讲述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海洋里,跟着旋律作画,还可以让学带着问题去听音乐,这样也可以引起他们的主意力。
我想,这样的话应该就能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想象力、审美能力,上好音乐欣赏课是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的起点。
音乐欣赏课的感想篇六
"竖笛是步入音乐王国的桥梁竖笛是步入音乐王国的桥梁“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音乐教育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呢?清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极力推行变法维新,主张“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完学制”,于1898年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废八股,开学堂。康梁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当时世界文化大潮流的冲击下,科举制度取消了,学堂兴起来了。
学堂中设了唱歌课,称为“学堂乐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音乐课上只教唱歌的形式一直延续了90多年,久而久之,人们就把音乐课等同为唱歌课了。其实,这种制度和观念早已落后了,许多发达国家中,多年前器乐就进入了课堂,例如在美国和日本,每个中小学生都会演奏一二件乐器。
为什么要“让器乐进课堂”呢?21世纪是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各国经济、军事、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据研究,人的手、眼、舌、脑等各个器官的运动,能刺激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宜于智力开发。为了这个目的,日本专门有个“筷子中心”,提倡人们使用筷子吃饭,锻炼手的灵活性。而演奏乐器要比使用筷子复杂的多。演奏乐器并不是简单的器官体操,因为所演奏的'音乐作品是美的,因此孩子们会在欢悦的音乐体验中,受到美的陶冶。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和高尚的情操。
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早已有了“器乐进课堂”的规定,有些学校已将竖笛、口琴、电子琴、手风琴等乐器引进了课堂,有些学校还成立了民乐团、管乐团、交响乐团。然而就教育整体来说,能占多大比例呢?我粗略调查过天津市一个区和郊区一个县的情况,市区的情况还比较好,全校有一个班器乐进课堂的占学校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县的情况就比较令人遗憾了,有器乐活动的学校还占不到总学校数的百分之五。作为中国三个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市情况尚且如此,广大农村的情况则可想而知了。国家教委号召并要求“器乐进课堂”已经多年了,为什么进展这样缓慢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认识方面的原因外,乐器问题是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买太贵的乐器负担较沉重。那么什么乐器“进课堂”比较适合当前我们的国情呢?那就是竖笛。当前我国流行的塑料竖笛价钱便宜,造形美观,用清水冲洗不裂,风吹日晒不变形,笛头装有“微调”,可根据气温冷热变化调节音分。竖笛适合集体齐奏、合奏、重奏,并且坐、立、行走均可演奏。为适应课堂教学,天津市静海县盛兴乐器有限公司开发研制出系列教学用六孔、八孔、高音、低音塑料竖笛,它发音流畅,低音浑厚,高音清脆,转调离调符合我国传统演奏习惯,表达民族音乐很有韵味。在北京。天津的一些小学使用,效果很不错。可以预见,高质量的竖笛将成为广大青少年的亲密朋友。
学生通过竖笛可以更广泛地接触音乐,如合唱、合奏、管弦乐等。所以国外有些地方把竖笛看作是广大青少年步入音乐王国的桥梁,是有道理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呼唤着美育,愿“器乐进课堂”尽快发展,让艳丽的美育之花结出累累果实。
音乐欣赏课的感想篇七
音乐欣赏活动,是敏锐感受音乐活动和理性认识音乐意义的心理历程。而音乐欣赏教学,则是为实现这一历程而提供适宜的环境,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聆听和体悟音乐的过程。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教师只有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抓住他们的兴趣点,方能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明确小学音乐欣赏的目的,是吸引学生了解音乐,熟悉音乐,进而演绎音乐,创造音乐。下面是我在教学中感受较深的几种教学方式:
一、故事形式教学,拉近与音乐的距离。
每个儿童都喜欢听故事,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将音乐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教学,结合故事来欣赏音乐,结合音乐来编讲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鲜明的音乐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进行审美教育都具有重要作用。
以《抗敌歌》为例,在欣赏歌曲前先放一段抗日战争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而且让学生更加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再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作曲家黄自的生平,使学生理解他的创作目的。在欣赏歌曲的时候,学生就能更全面地理解作品,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表演形式体验教学,演绎音乐作品。
音乐表演是将作曲家的创作真正成为音乐,是将音乐作品从音乐符号变为音乐的过程,学生将在二度创作中提高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
表演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器乐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种角色扮演??教师可以根据音乐欣赏的内容进行选择,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时,主要是要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
在《动物狂欢节》的欣赏教学中,先由学生聆听音乐,对作品较为熟悉后,可以由学生。
自由选择扮演各种动物,如“狮王”、“大象”、“公鸡”、“母鸡”等等,或歌或舞,尽情发挥。学生在聆听音乐,理解音乐后,进而学会演绎音乐。
三、游戏形式教学,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音乐游戏具有愉悦性和互动性,是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底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但是,音乐欣赏教学毕竟不是唱游课,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好尺度,不能喧宾夺主。教师在组织音乐游戏教学时,还要注意将学生的活动面铺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
四、图谱结合教学,进行音乐的再创作。
曲式结构对音乐作品而言,就像是人身上的骨架一样,了解了曲式结构就知道了音乐作品的构成。小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往往是一理半解,借助图像可以将音乐理论浅显化、直观化,让学生一目了然。学生掌握了曲式结构以后,再根据曲式结构进行音乐创作就会容易多了。
《春天来了》是很简单带反复的三段体,aba结构。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看歌谱,他们很容易就能总结出歌曲的曲式结构来,教师可以将曲式结构用图形表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这种曲式结构进行旋律的再创作。学生从单纯的音乐欣赏中走了出来,提升到了音乐创作上来了。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的艺术,是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对音律、节奏来感受于人们的心理,使人们在感知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音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审美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良好的习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音乐新课程标准还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中,把“创造”作为专门一项予以阐述。可见,音乐新课程标准是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氛围开放自由;
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学生能否用心去倾听,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直接影响欣赏的效果与质量。要让听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首先从听入手,“听”包括“精听“和“泛听”。精听:指学生反复听,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和心灵去进行分析、感受、鉴赏,直到从中听出“味”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灌输性的讲述,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平等、开放的氛围。让孩子们在交流中提出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受音乐,并培养孩子们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有人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是富于想象的时段。用音乐的闸门,培养孩子们发散思维的能力。在教学欣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时,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使学生自主学习得到充分的发挥,我设计让学生聆听音乐后,思考音乐的感受,音乐中用了哪些乐器?分别表现了自然界的什么声音?让学生自己创造自制乐器来表现音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学生乐学。在欣赏《鳟鱼》时,我也是将两种不同形式的《鳟鱼》音乐让学生欣赏,一种是乐曲,一种是合唱。目的是丰富听觉、引发思考、激活课堂,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设计提问:这两首音乐表现同一内容,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这一提问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大家议论纷纷。接着,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乐曲是由多种乐器演奏的,气势恢弘,具有立体感;而合唱声音优美,具有感染力。这样使音乐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三、创设创造性课堂,组织创造性活动;
创作音乐旋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件较为困难的环节。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和挖掘创造思维的手段。课堂上我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创作兴趣与自信。在认识唱名do、re、mi、三个音后,我让孩子们玩“找朋友”的游戏,增进学生合作意识。请几位同学分别戴着画有do、re、sol的头饰找朋友,如两个“do”音在一起便是“do、do”,如两个do在一起而re站住一边,便是“do、do、er”。通过找朋友的方式创造出旋律,整理好用投影仪打出,让学生自己唱出自己编写的旋律。同时还选择一些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学生熟悉、喜欢的儿歌,辅导学生编配上旋律,让学生唱出来,选出编得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全班同学学唱,这样不仅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而且挖掘了学生即兴创作的潜能。
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图形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不同情绪的音乐也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如在欣赏《杜鹃圆舞曲》时,我启发学生:“从音乐中你想到什么情景?”鼓励学生把想象的情景说一说。接着再听,请学生用不同的图形来区分两段音乐主题,让孩子们在音乐中用图形和颜色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有的同学用了蓝色、红色。我问他们选择的原因时,他们说因为这些颜色都很明亮和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很相符。音乐、色彩、图形的结合给了学生很深刻的刺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在一种自由而富有感情的氛围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其思维也活跃起来,他们的色彩感觉、音乐感觉都得到发掘与提高,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在“聆听”中感悟秋韵。
一
在一次区级教学研讨活动中,老师们一起听了一堂音乐欣赏课《秋收》,执教老师亲切自然的教态,优美细腻的教学语言,深厚扎实的教学功底深深地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位师生。在华老师循循善诱的点拨与引领下,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沿着老师设计的轨道顺利地完成。这里撷取了其中几个小小的课堂片段:
随着音乐一起模仿男女不同的劳动动作,学生的动作很到位,只是注意力全集中在动作的正确与否上,而忽略了对音乐的感受。
片断三:学生欣赏《秋收》第二部分b主旋律,思考两个问题:“听了这段音乐后,你感觉农民伯伯仿佛在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有的说:“今年是个丰收年,丰衣足食,相信明年会更好。”有的说:“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师接着问:“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说是舒展明朗的;接下来,学生分别欣赏了用笛子、双簧管、弦乐合奏的b旋律,再分别说说笛子(清脆明亮)和双簧管(柔和圆润)的不同音色,以及弦乐合奏(澎湃激昂)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接着老师又进一步追问:“音乐从独奏到合奏的演奏形式,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于是学生又开始浮想联翩,师最后总结说:“笛子的音色清脆明亮,仿佛是孩子们在开心玩耍;双簧管的音色较圆润,仿佛描绘了老人们丰收后内心的喜悦;而弦乐合奏把这欢快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二
经过大家的共同探讨,执教老师重新调整了教学内容,以“听”作为本课重要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以聆听音乐为主,在聆听的过程中适时地加上老师的点拨,通过音乐要素的渗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经研究,对三个片断内容分别作了以下修改。
片断一:老师一开始就直接用话语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一首乐曲,请大家欣赏一下,欣赏时请思考两个问题。”老师点击鼠标,课件出示:
一、你认为乐曲可分成几部分?
二、你能听出各部分旋律分别用那些乐器演奏吗?接着,老师便播放《秋收》中第一、第二部分旋律,即a(板胡)-a(琵琶)-b(竹笛)-b(弦乐),并和学生一起静静地聆听音乐。学生欣赏完后,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有的说可分两部分,因为乐曲中有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有的说可分成四部分,因为两部分的旋律分别又重复了一次。在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学生都能说出琵琶和竹笛两种乐器,而板胡却说成是二胡,弦乐的演奏说成是很多乐器在演奏,于是,老师便简单介绍板胡与弦乐的知识。片断二:学生分别听赏一遍板胡和琵琶演奏的旋律,感受对比两种不同的音色后,老师出示a段旋律的歌谱,让学生跟着钢琴哼唱,熟悉旋律的进行,接着男生听到板胡演奏时便用“噔”哼唱,女生听到琵琶演奏时便用“嗒”哼唱,“噔”的发音较有力,而“嗒”的发音较柔和,通过哼唱,学生既熟悉了a段旋律,又领悟到了两种乐器演奏的不同效果。
律是在a旋律的基础上加音装饰和节奏拉宽,他们是母与子的关系。”接着又出示a与b旋律线,a旋律线较跳跃,而b旋律线较平稳。b旋律舒展明朗,第一次出现时用笛子独奏和弦乐合奏进行对比,第二次出现时用双簧管独奏和弦乐合奏进行对比,学生依次欣赏后,师问:“b旋律分别采用了那些演奏形式?效果如何?”学生分析后觉得:“独奏的音色个性鲜明,而合奏的音色较丰富,情绪更饱满。”在熟悉了a、b主旋律后,老师便要求学生完整地欣赏全曲,可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或颜色表示乐曲的结构,多媒体课件上随着音乐出示了《秋收》的曲式结构:“a(板胡)-a(琵琶)-b(竹笛)-b(弦乐)-a(板胡)-a(琵琶)-b(双簧管)-b(弦乐)-a(板胡)-a”(竹笛、板胡、琵琶)。
通过调整,老师们都感到整堂课的设计思路更顺畅清晰,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也比前一堂课扎实,华老师自己也感觉上得得心应手。后来,在大家的一致推选下,《秋收》代表区参加了市音乐会课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听课教师都对这堂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三
重要。
1、别让画面冲击了对音乐的聆听。
要想感知音乐的美,其主体必须具有审美感知、审美敏感度及审美素养等能力,例如:对节奏、力度、音色等基本音乐要素的感知,对主题、主题的发展、曲式结构等方面的把握。片断一中,如果老师一开始便用秋景图片呈现,学生关注的是美丽的画面,音乐在此时只是起了个辅助与陪衬作用,老师的本意是要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其实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造成一种思维定势。因为音乐具有不确定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哈姆雷特”,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都不同,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对音乐有不同的感受与见解。而老师直接以音乐导入,同时结合问题的思考,从曲式结构及音色上入手,既可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又能充分发挥他们对音乐的想象力,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会逐渐加强。
因此,在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中,要通过一些音乐技能的渗透,帮助学生逐步增强对各种音乐要素的敏感反应,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2、别因肢体语言削弱了对音乐的聆听。
主题是一部音乐作品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主题的掌握在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过程中居基础地位。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方便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
文章提要:音乐新课标阐明: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改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的学习,我把欣赏教学作为主要的改进之处,进行了以下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新课标阐明: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改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的学习,我把欣赏教学作为主要的改进之处,进行了以下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改进目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学生想像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态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
二、改进对策。
1、老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聆听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
2、根据欣赏重点,制定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掌握重点,设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活动方式包括听、动作、歌唱、演奏、表演甚至创作,老师应当活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深刻地感觉与理解。
3、以音乐为主体,讲解简明生动。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象,以音乐来教音乐。
4、欣赏教学应与其他教学内容相联系,且应反复多次聆听:音乐感受与鉴赏在课程标准上虽是单独列项,但是它与音乐的其他各个教学领域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欣赏时可作一些音乐感知能力的训练。演唱或演奏主题有助于音准和操作乐器的技能;乐曲中的乐理,若学生已学过,正好用来加强复习;若是与识谱(乐理)教学的进度一致,就是最好的现成教材;创作的理念也可运用在欣赏的过程当中,随时让学生发表自我的想法。每一个重要的主题,乐句或段落应多次反复欣赏,从感觉、反应、知觉等多反面来欣赏。
5、视听器材应多加运用且注意品质:丰富的软、硬件视听器材有助于欣赏教学的教学成效。录音带、vcd、录像带、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网络是基本的设备,配合教学所用的乐器图片、幻灯片、或实物可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具实效。因此,教师要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6、应事先录制欣赏的音乐:老师应事先录好上课欣赏的音乐,特别是需要反复聆听的片段,要事先剪接,记录位置,以免在课堂上手忙脚乱,耽误时间,影响教学效果。
7、老师本身就是最佳的被欣赏对象:老师随时在学生面前范唱或范奏,本身就是最佳的表演者。老师要注意到自己的每一次表现都应具有音乐性,做让学生学习研究的好对象。
8、欣赏的曲目应广泛:欣赏的曲目应尽量涉及到各种不同形式(如童谣、儿歌、民歌、进行曲、音乐故事、标题音乐等)、时期、民族、国家、作曲家,让学生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多听、多比较就有更宽广的视野,能培养敏锐的鉴赏力。
三、具体措施。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音乐新课标也明确提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1、随音乐做身体律动、画图。
(内容摘要: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情操。得法的欣赏,能有效提高音乐欣赏课的质量,正确的聆听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有效地实践听的艺术,达到音乐审美的目的)。
关键词:音乐欣赏有效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所以,在音乐教育中,发展学生的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努力开发学生的听觉,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培养出一批爱听音乐会听音乐的人。但是,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听”这一环节是极难把握的事情,由于欣赏效果的难以把握性和学生表现的难以控制性,确实出现了很多问题,比方,学生不爱听音乐,我们不知道也看不出来,很多学生在别人参与音乐的时候做些小动作,或者思想游离于音乐外,我们也无法全面把握。作为音乐教师,我们既不可能强按着学生好好地坐在凳子上,让他们竖起耳朵静静地聆听;也不可能把音乐强行让学生记下来,唱出来,或者把乐谱让学生抄出来;更不可能希望每一首欣赏旋律优美到学生自然就会喜欢。事实上,还是有很多的学生并不爱上音乐欣赏课,一些老师对于音乐欣赏也是放几遍音乐就草草了事,完全失去了音乐欣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于这个现象,结合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观察,我发现了音乐欣赏课中存在着的几个问题:
1、教师的问题。
很多时候,一个好的音乐作品,由于教师本身对音乐作品理解不够,所以无法开展欣赏教学,收不到好的欣赏效果。
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热情,更与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理念相差甚远,也就无法适应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形式的需要了。
2、学生的问题。
新课程的教学中安排了许多优秀的欣赏作品,有中国各地民歌,有世界民歌名曲,也有很优秀的器乐曲等等,这些作品是在最具有代表性的,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但往往学生对这些音乐不感兴趣,觉得音乐作品听不懂,很难理解其中所表现的意境,不明白作曲家想要表达什么。也不明白教师想要让学生做什么,更不明白他们在听音乐的时候能做什么。这样就比较被动了,好像欣赏就是为了老师而听,为了听而听,没有主动学习的劲头。
3、设备的问题。
优美的音乐需要与好的音响设备相匹配,而很多学校还是一台录音机和几盒教学用带,实在很难开展欣赏教学,即使是要重新听一遍,光是倒带子也要花上不少工夫,小学生的注意力实在有限,老师倒带的时间是他们最好的休闲的机会,等你整顿好纪律再开始上课,学生的兴趣也早就烟消云散了。在课堂上,录音机卡带了,录音机出问题了,坏了,声音太轻了听不到等小插曲也常常上演,明明老师刚刚营造好欣赏的氛围,由于这些突发事件的影响,足以使学生听赏的兴致全没。另外,由于一些小乐器的缺乏,导致学生多不能全面参与到音乐欣赏当中,各做各事的现象也存在。
4、教学目的不明确。
欣赏课到底是在欣赏什么?学生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有的教师不知道欣赏课该从哪方面着手教,通过一节课的教学要达到哪些教学目的。有的教师只是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一下作品的作者及创作背景,然后一遍一遍地让学生反复听,直到下课,这样的音乐欣赏课,怎么能够吸引学生,更不用说陶冶他们的情操了。
活中得以回味?这颗音乐的种子能撒到多广的土地呢?本人经过这几年的课堂实践的探索,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得欣赏教学的现状有了一点改善。
一、营造氛围,做好“引”线。
有句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意思是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入了门,那么学生就可以自由学习,自由把握了。但是关键还是在于有个领进门的前提。欣赏教学也一样,如果没有音乐教师领孩子们入欣赏这个门槛,学生是无法很深入地去发现音乐欣赏园地的众多奇葩的。那么多优秀的国内外作品,就等着我们带他们去好好地听,细细地听,深刻地听。所以说,教师是很重要的一个角色。领也是很重要的一样本事,是艺术。
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如果教师不做很好的铺垫,下面的过程将会很痛苦,学生痛苦,教师也痛苦。怎么铺呢?教师自已除了对作品本身有很好的理解,还要了解它的背景,年代,时代特点,甚至于作曲者当时的状态。在课堂上表达的时候,就不能这样了,可以根据讲相关的趣味故事导入,也可以猜谜导入、古诗导入,更可以用小小的律动引发学生的活动愿望。例如:在小学老教材六年级欣赏《春江花月夜》的时候,我用了诗画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张虚若的古诗《春江花月夜》,边介绍边讲解唐代的文化氛围,古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的审美等。然后根据诗来画画,让生画江,画春,画月,画夜;接下来了解一点中华民族乐器的基本知识。经过这样一场文化熏陶,学生自然而然会静下来,去注意聆听音乐的旋律,作品的意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低段,这样的做法就行不通,必须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抓住“趣”字进行欣赏。在一年级欣赏《玩具兵进行曲》的时候,我以游戏“听鼓走路”作引子进行欣赏前的准备训练,接着以故事导入,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听的兴趣,后面的欣赏过程就没什么问题了。
二、养成习惯,做到“静”与“思”
和方法。心静才能投入聆听,心静才能投入思考;有思考才会有感受,有思考才能得到更多的收获。
在每次音乐欣赏课前,我都会想办法让学生静下心来。在欣赏的时候,我会用问题或者是动作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如作品相关的常识、曲式结构,旋律、节奏和力度会对作品的表达有什么影响等。教师的讲解力求精简、生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的讲解应注意时机,应采用教师讲解为辅,学生聆听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样,既给了学生聆听的时间,又留足了思考的空间。在欣赏任何作品时,我都不会把作品框死在一个框子里。如作品《草原放牧》,聆听时,我让学生感受草原骑马的感觉,但并不是根据曲作者的意图,简单地介绍这段写了什么,那段写了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根据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器乐变化等,感受这一段音乐好像是在做什么,那段音乐表达了什么,这样的想象,留了空间,学生自由发挥,自由编创。思考,使得学生不是只对某部作品有了很好的把握,而是对类似的作品都有了分析的能力和想象的依据。
三、形式多样,全面参与。
小学低段的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
如欣赏《暴风雨》一课中,我让学生来聆听第一主题音乐,问:你觉得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你听到的“雨滴”的声音了吗?谁能来模仿一下。于是,学生们有的用铅笔盒,有的用嘴巴,有的用脚尖轻踩地板??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接着我又准备了一些小的打击乐器,让学生上来找一找,哪些打击乐器可以来模仿雨滴的声音。最后再让学生用这些乐器为第一主题音乐伴奏,没有乐器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模仿,在全体同学的共同参与下,课堂气氛退向了高潮。通过几遍的伴奏也让学生熟悉了主题音乐,了解了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在第二主题的学习中我采用了让学生跟着老师的钢琴来哼唱旋律,熟练以后再跟着音乐用“lu”来摸唱,边唱边感受暴风雨的场面。
熟悉并理解两个主题音乐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注意发挥。
“通感”的作用采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欣赏中来,从而让他们进一。
步地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大胆想象,激发创造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打开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想象的能力,通过欣赏教学要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在所有的欣赏曲中,我一般很少使用多媒体,多用语言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一年级欣赏《三只小猪》时,我仅用语言启发学生想象“小猪是怎么样的?谁能学一学它的动作和神态?”孩子们就有很多有趣的动作和表演。在欣赏《小青蛙》的时候,一听到二胡模拟的下雨声,学生们赶紧躲到了课桌底下,装作避雨的样子。这样生动有趣的例子还有不少。在对待音乐的时候,经过训练的学生们,已经会用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及身边的一切“道具”,创造出一片新的天地。他们快乐地学习,他们快乐地享受着听音乐的过程,他们也快乐地配合着教师的教学,达到最终的领悟与掌握。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五、提升业务,充分准备。
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及相关音乐设备的跟进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别的老师一起提升业务水平,加深他们对作品的理解。由于录音机等设备的不足,我们常常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的打击乐器,如啤酒瓶盖做的铃鼓等,让学生用小乐器参与音乐创作与音乐活动,以便加强学生对音乐要素的理解。同时,我也常常在课前做好工作,事先截取音乐的某个片段,如《彼得与狼》的前面部分,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的表演达到用最短时间理解音乐的目的。然后全面欣赏全曲。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可以让生完全听懂音乐。效果非常之好。
音乐欣赏课的感想篇八
音乐欣赏课是一门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培养审美能力和感受音乐表达的课程。在中职教育中,音乐欣赏课不仅重视音乐鉴赏技巧的培养,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人文素养。通过我的学习和体验,我深深感受到了音乐带来的愉悦和启迪。
首先,音乐欣赏课培养了我的音乐鉴赏能力。在课堂上,老师会向我们介绍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作品,让我们从外部条件和音乐形式等方面来理解这些作品。通过学习,我不仅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音乐,还能够欣赏它们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在我以前对经典音乐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音乐欣赏课开启了我对贝多芬交响乐的探索之旅,让我逐渐明白了这些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
其次,音乐欣赏课拓展了我的音乐知识面。通过学习不同流派和作曲家的音乐作品,我增加了对音乐的认识和了解。课堂上,老师会给我们播放不同国家的民族音乐,让我们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同时,老师还会向我们介绍不同的音乐理论和音乐知识,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音乐。这些知识的积累对我未来从事音乐相关专业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再次,音乐欣赏课提升了我的情感表达能力。音乐是一种最直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我慢慢培养了对音乐作品的情感感受和表达能力。课堂上,老师会请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听到的音乐,这锻炼了我们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另外,老师还会请我们找出与自己情感共鸣的音乐作品,并通过自由写作、绘画等形式进行情感输出。这些活动让我明白了音乐欣赏不仅仅是对音乐的感知,更是对自己情感体验的一种自由表达。
最后,音乐欣赏课增强了我的人文素养。音乐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传承者,通过学习音乐,我更深入地理解了人类文明的价值和内涵。在音乐欣赏课中,老师会给我们讲述不同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和历史背景,让我们理解音乐与社会、历史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些故事让我明白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每个民族、每个时代独特的文化象征和精神特征。
通过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和体验,我深深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教育功能。它不仅能够满足我们对美的追求,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感受音乐表达的能力。希望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能够继续坚持音乐欣赏,让音乐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给我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启发。
音乐欣赏课的感想篇九
1.树立爱岗敬业、投身教育的远大职业理想。投身教育事业并规划自身发展方向,这是每个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也是其人生理想中非常实在的一部分。中职学校青年教师一旦选择从事教育事业,就应当做到尽职尽责、爱岗敬业,从内心深处真正尊敬教师这一高尚职业,并且努力储备教师应当具有的专业技能知识。
2.承担责己责人、教书育人的职业责任。承担职业责任不仅是当代青年教师应当具备的品质素养,更是教师具备的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开展师德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使教师将教育教学作为心中的一份职责,同时还要做到关爱学生、教导学生。
3.具备终生学习、开拓创新的职业技能。青年教师是知识技能的传承者与弘扬者,并且也是传播文化知识的优秀传播者。因此,只有对新知识领域进行不断开拓与创新,充分满足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多元化需求,才能做到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创新是每个时代前进的必然驱动力,因而青年教师不应当墨守成规,积极开拓新教育时代的发展局面,同时还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与知识,从而适应未来教育事业中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4.坚持团结协作、廉洁育人的职业纪律。团结协作、廉洁育人不仅是每个青年教师应当坚持的职业纪律要求,更是教师团队共同努力团结的结果。教育事业的作用在于传播人类先进思想与知识,因而教师必须坚持团结协作的教育原则,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玷污教师这份光荣的职业。
1.部分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缺乏,教学投入不足。当前,有一些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将教育工作当成自身的普通职业,因而在教学时缺乏足够的.敬业精神,仅仅止步于传授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有的青年教师甚至将教育当成自身的一种副业,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2.育人意识淡薄,仅仅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单纯地进行知识传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较少,对学生思想教育与综合素质不闻不问,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一些青年教师在学生的生活漠不关心,对于有困难的学生也视若罔闻,没能真正履行作为教师应当肩负的责任。
3.一些青年教师自身素质较低,师德欠缺。当期中职院校中有部分教师师德欠缺,对学生的成长缺乏关爱,有的甚至打骂学生,允许学生上课接打手机,对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产生严重干扰。
1对青年教师师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完善创新。中职院校开展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做好师德教育工作。学校领导应当深入研究青年教师师德教育,在对我国传统优秀师德与品质进行挖掘的同时,还应当依据新时期环境对师德建设提出的各种新要求,有针对性地完善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内容,从而使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与时代同步。
2.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第一,青年教师应当提升思想政治觉悟,认真学习党的先进思想,并努力将其付诸实践;第二,青年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并掌握国家在《教师法》中关于教师的一系列规定与要求,将其中的理论思想要求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并在行动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第三,教师应当自觉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与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并主动培养职业责任感。此外,中职学校应当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相关师德建设的培训活动,培养其爱岗敬业与奉献精神。
3.建立健全科学的师德考评制度。要想使师德建设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应当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并且在结合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师德规范的基础上,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考评制度。在进行师德考核过程中,要坚持民主评价的理念,并将教师自身评教、教师互评以及学生评教三个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对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态度进行重点考察。其中的职业道德考评是重点内容。在考评时应当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将教师考评工作具有的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要在建立科学考评制度的基础上,将师德建设工作进一步量化与细化,并且依据师德建设要求构建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于一些品格高尚、表现出众的青年教师,应当给予一定的表彰,并将其列为教师榜样以激励其他教师。
四、结语。
师德建设是当前中职学校教育事业与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当前部分青年教师在师德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对学生的学习、发展以及学校建设产生不利影响。为此,中职学校应当完善师德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水平以及构建科学的师德评价体系,从而促进青年教师师德水平的稳步提升。
音乐欣赏课的感想篇十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如果学生缺乏音乐欣赏的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也就黯然失色。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音乐欣赏教学,上好音乐欣赏课。
一、激发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初中生正值青春少年,富有理想和追求,学习音乐的动机也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其次,可以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音乐欣赏课,利用其色彩鲜艳、图形生动、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像相互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同时,教师本身就是最佳的被欣赏的对象,老师随时的范唱、或形体语言的展示,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意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深入地理解音乐,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
二、用心聆听,感受音乐意境。
音乐艺术及欣赏教学的本质规律决定了欣赏教学的根本方法就是倾听。美国的艾伦・科普兰曾说过:“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欣赏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听,初听、复听、有目的地分段听等,都是以听为本。因此,要多听完整的乐曲,把学生带进乐曲的意境,从直接上感受乐曲的情绪。
三、展开想象,激发情感共鸣。
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是欣赏音乐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音乐形象不像图画那样直观、具体,它是通过听觉激起听者在情绪上的共鸣而使人产生联想。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启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比如可以让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用语言描述出来、或用画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在听一首新曲时,第一遍教师可不出示乐曲名称,让学生听后尽情地谈感受,努力地把他们体会的音乐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例如,学生在聆听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时,他们会联想到自然界各种鸟的鸣叫声,进而通过各种联想,想象到我国北方农村办喜事的热闹情景,体验到那种热烈的节日气氛和愉快欢欣的欢腾情绪。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和有意识引导,老师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在不脱离音乐的前提下,去感受音乐、展开想象与联想,最终达到自主地理解音乐的目的。
四、采用多种形式,积极体验和表现音乐。
德国美学家曼纽什曾说过:“欣赏者的任务不是对那些永垂不朽的'作品的赞扬和称赞,而是积极地参与艺术作品中,与之形成一种创作性的艺术关系,他们不应当仅停留于解释作品,而是努力去超越它。”因此,在音乐艺术面前,欣赏者要积极地去克服自己的被动接受性,满怀热情和自信心地参与其中,这样对音乐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音乐欣赏课如果单纯的依靠听觉、过多地讲述,这就使课堂沉闷、凝重。针对这一事实,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音乐并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演唱、演奏、表演等方式去表现音乐。例如,唱一唱欣赏曲的主要片段,或用乐器演奏,并熟悉背记音乐主题;或随音乐划拍、拍打节奏、听音乐做即兴音乐表演或舞蹈动作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采用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更加浓郁、活跃,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通过反复地听、想、唱、动体会音乐的美妙,才能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总之,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感受音乐的神奇魅力。让学生通过音乐了解到更多地域文化知识,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意境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她们对美的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在音乐鉴赏教育中得到不断的培养和提高。
音乐欣赏课的感想篇十一
(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六中学)。
音乐是一门艺术,初中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品味。如何上好欣赏课,不仅仅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师音乐素养的体现。这是关乎教学效果的大事,需要教师认真对待。怎样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做好新课的引入。
一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一个新颖的开头可以将教学有效地进行下去,而且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有意注意时间得到延长。新课导入不用太长的时间,几分钟就应该全部完成并进行到新课教学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在《电影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我这样设计开头:同学们都喜欢看电影吧?那么给你印象最深的电影是什么?电影音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部电影中的音乐?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最喜欢《闪闪的红星》,有的说最喜欢《上甘岭》,他们还即兴演唱了电影主题曲,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这样的开头方式给整个教学开了个好头,为后续的欣赏部分打下了基础。
二、教师要用富有激情的语言讲解音乐知识。
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中的语言非常重要。教师的声调要柔和,表情要自然,语言就会有感染力,娓娓道来的语言叙述,让学生流连忘返。比如在《电影音乐欣赏》的教学中,等学生将他们喜欢的电影和电影音乐都说完、唱完之后,我也把自己最喜欢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给学生介绍:这是一个1962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黑白电影,这是一部谍战片,故事感人,音乐迷人。你们听说过或者看过这部电影吗?那么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欣赏这部电影中的音乐。《冰山上的雪莲》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音乐,大屏幕播放电影片段和音乐。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在倾心聆听中,学生被音乐深深感染。然后教师进行讲解,这是男女主人公产生爱情之后的情节。教师出示音乐的旋律高度曲线,让学生想象这个符号,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进一步讲解旋律线,使学生对主题音乐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和认识。音乐对唱和对话之间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用说而用唱?这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之中。
音乐欣赏和语文的阅读是一样的,是一项具有个性化的活动,不同的人听音乐后,会有不同的感受,所以音乐的欣赏要提倡个性化。在欣赏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讲解作用,利用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音乐欣赏课的感想篇十二
教学。
反思”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
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音乐欣赏课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可靠性、可检测性、服务性、易操作性,初中阶段正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万万不可错过。
音乐欣赏课的感想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聆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情绪。
2、熟悉主题,培养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4、师生合作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2、师生合作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难点:在教师启发、指引下,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教学用具:电子琴、字母图片、打击乐器、乐曲主题旋律谱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课件:欣赏一组美丽的风景。
师:一组美丽的风景把我们带进了绿色的世界,谁能说一说你眼中的绿色是什么样的?
生:……(森林)。
师:森林?同学们你们到过原始森林吗?
如果能让我们亲身去感受原始森林的神奇,亲耳倾听大森林的声响,那一定很美!可是我想同学们包括老师在内,恐怕这个机会都不多。今天为了弥补这个小小的遗憾,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乐曲《森林狂想曲》,希望这首乐曲能给大家一种身处原始大森林的神奇感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走进美丽的大森林!
播放课件:《森林狂想曲》。
师:谁能告诉老师刚才你听到了哪些动物的叫声?
生:……(青蛙.小鸟.知了.猫头鹰.蟋蟀……)。
播放课件:5种动物。
师:谁能模仿一下它们的叫声?
生:……。
播放课件:乐曲与作者的简介。
师:《森林狂想曲》这是一首数码音乐作品,采用清新明快的民歌旋律为主题,加入森林中各种鸟鸣,构成一部有现代意味的森林狂想曲。鸟虫的鸣叫,动物的声息是在原始森林中采录的。台湾作曲家吴金黛利用自然之声的创作,使音乐获得自然之灵性。
师:下面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这首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有哪些?
生:……(笛子.小提琴.吉他)。
播放课件:3种乐器。
生:……。
播放课件:乐器的分类。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634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