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读后感(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1:31:03
朱子家训读后感(通用18篇)
时间:2023-11-20 11:31:03     小编:紫薇儿

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后对所读内容的总结和感悟,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故事和思想,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读后感是一种思考和回顾的过程,通过它我们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读完一本书之后,我觉得应该写一篇读后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记录下来。写读后感时,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观点进行思考和比较。以下是一些经典读后感的片段,希望能给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启发和灵感。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一

学校四年级第二学期的寒假作业就是背诵《朱子家训》。当我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原来以为是很枯燥的文言文,读后才发现全篇以偶句连成,读来如金玉落地,颇具韵律之美,不仅不觉得枯燥,令人爱不释手。反复吟读,更觉得蕴涵丰富,深意绵长。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这一句话仿佛让我在晨曦的薄雾中看到了一个在清扫庭院的淡淡人影,那青色的长衫在风中轻轻地摇曳着;仿佛让我在漫天晚霞中看到了一个静看落日的人影,那青色的衣衫上染上了绚丽的色泽,他在最后一缕阳光消散之后慢慢关上了门窗,把烦恼不安也关在了门外,在如水的月光中进入了梦乡,梦见了那只蝴蝶自在地在身边飞舞。这是一种多么规律、健康的生活状态啊,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这是多么闲适、安宁、平淡和朴素的生活状态啊。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一句话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样表明了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啊,浪费无疑是可耻的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需加温恤"……这些质朴的格言早已超越了文字,幻化为贤者心灵的法则。

有多少?怎样处理?那么我们就好好琢磨琢磨朱柏庐这句话吧!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这几句都表明对子孙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用好的教育方法才有用,不光要让子孙读好书,好读书,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淳朴的品质教化子孙才行,这样后代才能长盛不衰啊,否则只会使三代而衰这句话应验啊。

虽然有写话我读不懂,但它帮我寻找到一片灵魂的净土,教我如何在喧嚣的尘世里保留一点纯真,一点真诚,一点文化的坚守。总之,受益匪浅!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二

今年我们学校组织了“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经典诵读活动。我们四年级经典诵读的是《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是宋代朱柏庐写的,是交大家做人处事的道理,《朱子家训》里的一句话令我感受很深: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等到下雨了才想起准备雨具,不要等到渴了再掘井。读起这句话我突然想起了生活上老师留的作业我都是星期六日写,学完这句话以后我的作业都是星期五写完,不再等妈妈催促。还让我懂得了凡事要提前,和时间赛跑,做起事来才会应得心应手。鲁迅先生在桌子上刻一个“早”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可以早完成的尽量早完成。

我希望大家跟鲁迅先生学习,最后要号召大家多读经典,读好书,好读书,让我们和书交朋友,还让书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篇,就为大家呈现到这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希望大家暑假过的开心。

-->。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三

最近几天,我看了一本《朱子家训》。上面有很多话我觉得有道理。比如其中有一段,内容是这样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的意思是:吃一碗粥,一粒饭时,都应当想到它们来之不易;用半根丝半根线时;都要考虑到它们纺成时的艰辛。这句话很有道理,勤俭节约是一种好习惯,既要节约饭菜的物质,同时我们也应该节约水电等能源。

还有一句话也很有道理,这句话是这样说的,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祭祀是备供品向佛主或者祖先行礼,表示崇敬,而经书就是四书__《论语》,《孟子》,《大学》以及《中庸》,另外还有五经__《詩经》,《尚书》,《易经》,《礼记》和《春秋》,这可是儒家的经典书籍呢。这话的意思是说:先祖们已经去世很久了,但在祭祀他们时不能不虔诚;子孙尽管笨,但是那些讲礼仪文化的经书不能不读,因为四书五经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浓缩,虽然其中有些内容不是太适用,但仍值得我们

学习

有一句就是做人的根本: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但是大恶。别看这只有十六个字,可道理却不小。善表示做好事,欲的意思是希望;恶是做坏事的意思,恐,当然就是害怕了,它的全意是这样的:做了一点点的好事就希望别人知道,这不是真正的善行;做了坏事或错事,不知改正,补救,反而害怕别人知道,这种行为比做错事严重,这是真大恶。所以我们常说,做错了不怕,怕的'是没有认错的心态,不知悔改,这话是有道理的,这似乎还深奥了一点。

其中有一句我不赞成。这句是: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听不懂吧?我给你讲解讲解吧,庶乎是几乎差不多的意思,翻译出来的是这个意思:守本分,安于天命,顺天时,听天理。做人能像这样,也就差不多接近完美了。但是古人和我们不一样,古人讲安分守已,顺从天命,其实是种很消沉的做法。在现实

生活

中,我们更应该在遵从自然历史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进取,让自已的命运掌握在自已手中。

有一句话让我看出了作者博

的品德: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多助之。不懂肩挑?肩挑就是小商贩,而且是贫穷的。意思是:那些走街串巷的,挑着担子卖东西的小商贩很辛苦,与他们交易,不要占了人家的便宜。对那些分期失意的亲戚,邻居,应该亲切,温和。并主动关心,帮助他们。可见,作者确实是个博爱的君子啊。由作者注重小商贩的生活可以看出,当时那儿的社会风气一定是很不错。

总之,《朱子家训》告诉了我许多道理,比如要节约食物,祭祀上要真诚,读四书五经能长知识;要做善人,但善人是不求回报的;不能做恶人,但如果恶人再掩饰的话,那就大错特错,恶上加恶;每天都要靠自已,不能顺从天命,遇到路上贫穷的小贩一定要尽力帮助,与他做交易,自已不能贪小便宜。除了这些些,《朱子家训》还说了很多,在这也就不能一一列举了,这些都是先辈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道理,其中蕴藏着无限的智慧,对于现在我们的学习生活都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

-->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四

在很多年之前,就听说过“朱子家训”,但多年来总是脚步匆匆,从没有认真看过。随着年龄的增加,感觉自己能静下心来看一些想看的书了,于是就在闲暇时间认认真真读了家训,读后感触颇深,现把一点感想写出来,与各位分享。

由明末的朱柏庐编写的“朱子家训”,字虽寥寥数百,却通俗易懂,堪称儒家的经典之作,家训中不仅表达了正确的治家之道,更是蕴含了深刻做人和育人之理,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在我看来,虽然家训蕴理厚重,字字珠玑,但最能给我们日常工作带来启迪的则是下面这句话:“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闭门锁必亲自检点”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句话说得是居家过日子应该秉持的态度,与我们的工作风牛马不相及。但我觉得不是这样子的,世界上的事情很多都是殊途同归的,生活与工作也一样,必须要有一个好的习惯和态度。

居家应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工作中的每个早晨又何尝不是这样子呢?每早早来十五分钟,清洁自己的工作台面,为大家烧一壶开水,然后梳理一下工作思路,拟好每天的工作计划,你会发现,你自己不仅一整天心舒气畅,工作也可以有条不紊。相反,如果每天早上都是压点才到办公室,如遇突发或者较为急迫的任务,可以想象随之而来的凌乱无章。

同理,居家应该“即昏便息,关门闭锁必亲自检点”,难道我们的工作不应如此吗?每天下班晚走五分钟,把今天没有完成明日亟待完成的工作过一下,做好各种应急预案,把容易忘记的事项做好标识置于较为明显的地方,然后检查开关插座和门窗,然后安心离开。这样即使明早遇到突发事件,也可以从容应对。

当然,“朱子家训”带给我们的还有很多,比如让我们淡泊名利,修身齐家,又比如让我们勤俭持家,谦虚做人等,这些话都不是高高在上的大道理。仔细阅读,你会觉得好像在与一个睿智的长者进行促膝长谈。每一句话,或许都会对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想,这也许就是家训带给我们最珍贵的东西吧。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五

《朱子家训》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使儒家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自古的经典名言都是以理服人,用得教人。这里有名言警句,也有做人待事,也有人的心境。古人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做人要有分寸,懂得隐藏与收敛,并且不能轻易相信他人。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人,身旁的种种诱-惑很容易让我们在对与错、是与非中迷失方向。所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用刻意去与他人成为朋友,因为许多朋友是无意中找到的,那都是与自己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发翁。”自然界是公平的,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正如草一般,只能生长一个年头。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而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时间呢?在我看来,这个时候的年轻人是该用知识来充实自我的。学海无边而韶逝,或许不少人会认为时间还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给明天,下一个明天,再下一个明天……但时间过去了无论怎样都不会回来了。所以,现在就用功学习吧,别等老了再来后悔。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好精彩。于是我们匆忙穿梭于市井繁华,为了名与利奔走,身心疲惫,或许没有人想过也没有闲暇去想过要暂停一下脚步,更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寻着什么,他们就这样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认为他们想要或该拥有的东西。

然而,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拥有所有。

蒙特奎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追求幸福也就罢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

应该学会知足,知足常乐。在喧嚣奔走中留出一些时间,陪陪为自己操劳了半辈子的双亲,体贴关爱所爱的人,问候一下朋友……有时候,幸福就是这样。

“当忍耐三思”,“凡事当留余地”。

大禅师寒山和拾得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我欣赏这句话。都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心”字头上一把刀,倘若不处理好这心与刀的距离,我们便会受到伤害。忍让了,心胸就多一份宽厚,天地便多一分广袤。

中国优秀文化,优秀传统很多都包含在里面,如果一个民族缺失了自己的文化,而去捧读外国文化是非常可怕的。

东方悠久的文化,被我们曲解和遗忘得太多了,而在我们的周边国家却保存得很好。

要想中国在世界之林有一席之地,就要发扬我们的本土文化,让老外来学习我们。

有个美国教育家听说中国2.5亿学生在学英语的时候,带着一种嘲讽的表情,为什么?因为英语的变化太复杂了,大家都在保留自己语言中那种民族的东西不被人同化和影响。不要说我们的小学生了,就是我们的研究生,博士生也在花很大的功夫,很多时间学习一种不属于我们自己文化的东西。

记得曾看过胡适先生的一篇关于诵经的文章,说他在读私塾的时候,也是天天死背四书五经之类的文章,当时对他而言是颇为头痛的事情,好在人小只需要背会,不用理解,在走漫漫人生路的过程中,才发现那些枯燥的东西竟成了指点人生的明灯!

当然时代在变,可能古经中的一些内容不适合这个时代,但大部分还是有道理的。人生是有取舍的,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取舍。避开市井的喧哗,让我们读一读《朱子家训》,来审视心灵最底层的那一方空间!

假伊始,我开始着手做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一开始我把“读《朱子家训》写读后感”当作是一种任务,但是在认真阅读《朱子家训》之后,我发现,“任务”是我们对它的误读。

作者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强调勤俭生活、安分守己、宽容待人、不贪财色、少说多做、慎重择友、读书报国、以和为贵等方面,阐述了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其中,“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言辞”,“处事戒多言,言多必失”,“施惠勿念,受恩莫忘”,让我特别有感触。

钱财名利毕竟是身外之物,我们应该需求身心愉悦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生活品质,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一家人和睦相处,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不是物质极尽奢华但精神空虚。兄弟之间能够互相体谅,互相帮助是家庭团结友爱的保障。如果还能够做到长幼有序,不包庇,不徇私,那么这个家庭的幸福就能够长久。由这样的小家组成的社会,就能够长治久安,和-谐发展。

除了处理好家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通过帮助他人,回报社会,获得愉悦。但帮助他人并不是为了出名或者希望得到报答,而是通过这样的行为陶冶自己的情操,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曾经听一个同学这样说他决心读医的理由,“当我看到一个个身体欠佳的人通过我的治疗慢慢好起来,我觉得自己的存在变得很有意义;我努力学习的动力并不是毕业后能拿多少薪水,不是功成名就后能有多荣耀,而是不想看到病人承受着病痛坐在我面前,我却束手无策”。

可能当时会觉得这些像大道理,但是现在认真地想一想,我们的存在不仅是为了向社会索取,更多的是为了向他人、向社会付出。在付出爱、不求回报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满足和快乐。这些是名利无法带给我们的。

在热心为他人提供帮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宽容。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它不仅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才能够赢得多少人。这种宽容的智慧,就犹如一泓温情而透明的湖,让所有的一切映在湖面上,天方云色,落花流水,都蔚为文章。

我想,学校要教导我们的,不仅仅是如何成为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务工作者,不仅仅是如何履行医学生的誓言,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读书中受到启发,感悟人生,是让我们在人格的殿堂里闪烁耀眼的光芒,是让它的学子不光在医术上受人尊敬,更要在医德人品上令人赞叹。

这是我们进大学以来的第一份寒假作业,也是我们成人后的第一份心灵答卷。也许《朱子家训》被挂在第二餐厅墙壁上的时候,我们没有人去关注它,给予它崇敬的一瞥,但它却一直在那里,静静的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它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却终于让这群逐渐成长起来的孩子,久久的仰望着它,从心底涌出那些青涩的感悟。

这求学的20__年来,尽管我们学习了一些科学知识,但在为人处事上,仍然还懂的太少太少。一直生活在学校和父母、亲人的庇护之下,我们从来没有认真地考虑过,今后的路一个人该如何走下去,是时候学会放手了,是时候学会成长了。纵然不断成长的我们仍然,永远无法获得完美的人生,那就让我们学会接受不完美,学会欣赏和感激。或许长辈们还可以为我们再铺上那顺顺当当的十几年的路,但我相信,能够让这一辈子都走得顺当的只有我们自己,以及那颗善良质朴的心。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六

《朱子家训》是由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朱熹所著。全文虽仅有寥寥数百字,却全面阐述了朱熹关于做人的准则:仁、义、礼、智、信。可谓是字字珠玑,是朱熹治家、做人思想的浓缩。

《朱子家训》倡导家庭亲睦、人际和谐、重德修身。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是人生的起点,也是生活的港湾。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创造和睦的家庭生活,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是人们追求的亘古不变的目标。而朱熹的《家训》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指南。

“父之所贵者,慈也”。《家训》要求父母对子女要“慈”“教”。所谓“慈”,即父母要疼爱子女。父母对子女的爱必须是至善的爱。但是父母对子女千万不可溺爱,溺爱是害。如果子孙不肖,对其放纵是不行的,所以朱熹指出:“子孙不可不教也”。特别是当代社会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被父母乃至爷爷奶奶视为掌上明珠,一味迁就、百般疼爱,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的性格,根本不讲长幼之序,不懂礼貌。这种性格的养成,对孩子成长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因此,父母在对子女倾注慈爱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孩子的管教。使其懂得礼仪,懂得做人的道理。

“子之所贵者,孝也。”《家训》要求子女对父母要“孝”。所谓“孝”,是指子女要善待父母。朱熹强调的“孝”是真心实意的孝,是子女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而心甘情愿地付出。父母辛辛苦苦将子女养大,在子女身上倾注了无数无私的爱,而作为子女,一旦独立就应当主动承担赡养父母的任务,使其安度晚年,不仅在物质上关心父母,更应在精神上关心父母,在父母面前要和颜悦色,平常要多问寒问暖,问疾问安等。

我觉得在这篇家训中,还有一个十分有用的做人处事的道理。“慎勿谈人之短;切勿矜己之长”。这就是说在与人交往中,不要随便揭人的短处,背后说人家的坏话,伤害别人的感情,也不要因为自己有所长或工作有了成绩,就自我显耀而瞧不起别人,为人应当保持谦逊的本色,切不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当与人发生冲突时,解决矛盾的方法则是“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仇恨自己的人要用情谊来化解它,怨恨自己的人要用诚心去回报,用平静的心态、平和的方式去化解矛盾,切不可以仇报仇、以怨还怨,无论在什么环境下和与人发生不愉快的事时,都要做到“随遇而安之”,不能为一点小事就记恨在心,争个你高我低,甚至出口伤人,拳脚相见。在与人交往上,要做到“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别人有小的过错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之,别人有大的错误,也要做好思想工作,以理服人,用道理使他明白错误的地方,促其而改之。

读完《朱子家训》,所思所想远非上文所述的,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来自百年之前的老前辈给了我们一点点安慰,也许这些与世俗格格不入,但我不会认为它过时,它是鲜活的,也应当永远是鲜活的。它帮我寻找到一片灵魂的净土,教我如何在喧嚣的尘世里保留一点纯真,一点真诚,一点文化的坚守。总之,受益匪浅!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七

今天,我们读完了《朱子家训》,深有感触。

《朱子家训》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就像是一把钥匙轻轻地打开了我的“不明之门”,我一定会记住它的,并且把它利用在我的生活之中。现在,“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读了《朱子家训》这一篇教育的文章后,我思绪万千,不由得拿起笔写下这篇读后感。

《朱子家训》,是古代朱家培育子孙的经验之谈。它读起来像绕口令,读了以后又让人明白了深刻的道理,真让人回味无穷。

其中,我对“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和“勿损人利己,勿妒贤而嫉能”这两句特别感兴趣。生活中有的人,犯了错误也不改,还欺骗,甚至愈演愈烈。有长处又长埋于心中,不知施展自己的才华,这与现在的社会是格格不入。我想对这些人说:“不错应该改之,有长处应该善于表现、展示自己的才华。”还有的人,自己的成绩不好,他委嫉妒有才华的人,会做出损人利己的事情来。我想对他们说:“你这样做只是徒劳无功,你最应该做的急起直追,迎头赶上,加倍努力呀!”

我理解全文后,觉得应该把《朱子家训》广为流传,成为《世界训言》,成为每位公民做人、做事的准则。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八

《朱子家训》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使儒家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自古的经典名言都是以理服人,用得教人。这里有名言警句,也有做人待事,也有人的心境。古人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做人要有分寸,懂得隐藏与收敛,并且不能轻易相信他人。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人,身旁的种.种诱-惑很容易让我们在对与错、是与非中迷失方向。所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用刻意去与他人成为朋友,因为许多朋友是无意中找到的,那都是与自己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发翁。”自然界是公平的,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正如草一般,只能生长一个年头。时间在不经意间溜走,而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时间呢?在我看来,这个时候的年轻人是该用知识来充实自我的。学海无边而韶逝,或许不少人会认为时间还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给明天,下一个明天,再下一个明天……但时间过去了无论怎样都不会回来了。所以,现在就用功学习吧,别等老了再来后悔。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好精彩。于是我们匆忙穿梭于市井繁华,为了名与利奔走,身心疲惫,或许没有人想过也没有闲暇去想过要暂停一下脚步,更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寻着什么,他们就这样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认为他们想要或该拥有的东西。

然而,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拥有所有。

蒙特奎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追求幸福也就罢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

应该学会知足,知足常乐。在喧嚣奔走中留出一些时间,陪陪为自己操劳了半辈子的双亲,体贴关爱所爱的人,问候一下朋友……有时候,幸福就是这样。

“当忍耐三思”,“凡事当留余地”。

大禅师寒山和拾得有过这样一段对话。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我欣赏这句话。都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心”字头上一把刀,倘若不处理好这心与刀的距离,我们便会受到伤害。忍让了,心胸就多一份宽厚,天地便多一分广袤。

中国优秀文化,优秀传统很多都包含在里面,如果一个民族缺失了自己的文化,而去捧读外国文化是非常可怕的。

东方悠久的文化,被我们曲解和遗忘得太多了,而在我们的周边国家却保存得很好。

要想中国在世界之林有一席之地,就要发扬我们的本土文化,让老外来学习我们。

有个美国教育家听说中国2.5亿学生在学英语的时候,带着一种嘲讽的表情,为什么?因为英语的变化太复杂了,大家都在保留自己语言中那种民族的东西不被人同化和影响。不要说我们的小学生了,就是我们的研究生,博士生也在花很大的功夫,很多时间学习一种不属于我们自己文化的东西。

记得曾看过胡适先生的一篇关于诵经的文章,说他在读私塾的时候,也是天天死背四书五经之类的文章,当时对他而言是颇为头痛的事情,好在人小只需要背会,不用理解,在走漫漫人生路的过程中,才发现那些枯燥的东西竟成了指点人生的明灯!

当然时代在变,可能古经中的一些内容不适合这个时代,但大部分还是有道理的。人生是有取舍的,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取舍。避开市井的喧哗,让我们读一读《朱子家训》,来审视心灵最底层的那一方空间!

假伊始,我开始着手做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一开始我把“读《朱子家训》写读后感”当作是一种任务,但是在认真阅读《朱子家训》之后,我发现,“任务”是我们对它的误读。

作者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强调勤俭生活、安分守己、宽容待人、不贪财色、少说多做、慎重择友、读书报国、以和为贵等方面,阐述了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其中,“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言辞”,“处事戒多言,言多必失”,“施惠勿念,受恩莫忘”,让我特别有感触。

钱财名利毕竟是身外之物,我们应该需求身心愉悦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生活品质,达到修身养性的效果,一家人和睦相处,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而不是物质极尽奢华但精神空虚。兄弟之间能够互相体谅,互相帮助是家庭团结友爱的保障。如果还能够做到长幼有序,不包庇,不徇私,那么这个家庭的幸福就能够长久。由这样的小家组成的社会,就能够长治久安,和-谐发展。

除了处理好家人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通过帮助他人,回报社会,获得愉悦。但帮助他人并不是为了出名或者希望得到报答,而是通过这样的行为陶冶自己的情操,实现自我存在的价值。

曾经听一个同学这样说他决心读医的理由,“当我看到一个个身体欠佳的人通过我的治疗慢慢好起来,我觉得自己的存在变得很有意义;我努力学习的动力并不是毕业后能拿多少薪水,不是功成名就后能有多荣耀,而是不想看到病人承受着病痛坐在我面前,我却束手无策”。

可能当时会觉得这些像大道理,但是现在认真地想一想,我们的存在不仅是为了向社会索取,更多的是为了向他人、向社会付出。在付出爱、不求回报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满足和快乐。这些是名利无法带给我们的。

在热心为他人提供帮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宽容。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它不仅是一种雅量,文明,胸怀,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才能够赢得多少人。这种宽容的智慧,就犹如一泓温情而透明的湖,让所有的一切映在湖面上,天方云色,落花流水,都蔚为文章。

我想,学校要教导我们的,不仅仅是如何成为一位医术高明的医务工作者,不仅仅是如何履行医学生的誓言,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读书中受到启发,感悟人生,是让我们在人格的殿堂里闪烁耀眼的光芒,是让它的学子不光在医术上受人尊敬,更要在医德人品上令人赞叹。

这是我们进大学以来的第一份寒假作业,也是我们成人后的第一份心灵答卷。也许《朱子家训》被挂在第二餐厅墙壁上的时候,我们没有人去关注它,给予它崇敬的一瞥,但它却一直在那里,静静的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它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却终于让这群逐渐成长起来的孩子,久久的仰望着它,从心底涌出那些青涩的感悟。

这求学的12年来,尽管我们学习了一些科学知识,但在为人处事上,仍然还懂的太少太少。一直生活在学校和父母、亲人的庇护之下,我们从来没有认真地考虑过,今后的路一个人该如何走下去,是时候学会放手了,是时候学会成长了。纵然不断成长的我们仍然,永远无法获得完美的人生,那就让我们学会接受不完美,学会欣赏和感激。或许长辈们还可以为我们再铺上那顺顺当当的十几年的路,但我相信,能够让这一辈子都走得顺当的只有我们自己,以及那颗善良质朴的心。

如果“读《朱子家训》写读后感”还算是任务的话,那没有比这更令我为之倾服的任务,没有比这更意味深长的任务,没有比这更用心良苦的任务。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九

在我被各种社会关系弄得疲惫不堪的时候,我最喜欢闭上眼睛,念叨着所谓的冰心诀,道曰:“心若冰清,天塌不惊;万变犹定,神怡气静。忘我守一,六根大定;戒点养气,无思无为。上下相顾,神色相依;蓄意玄关,降伏思虑;内外无物,心若冰清。”我喜欢这些话,他们似乎真的将我的心冰冻,使一切烦恼和忧虑都消散殆尽,正是“无思无为”,“内外无物”。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十

我在寒假里读过《朱子家训》这本书,它是中华传世名著经典丛书,这本书是教我们如何做人的,它仅仅用了506个字,是由清朝朱用纯写成,书里每一个字都牢记在我的心中。

在这本书中,我记忆最深的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来不易;半丝半缕,恒年物力维艰。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节约。还有一句话是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这句话告诉我们偏重钱财,不孝顺父母,不会成为一个好孩子。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做人处事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我们不仅应该记住每一句话,更应该深刻理解每一字的含义,吸收其中丰富的营养,成为一个正大光明、知书明理、生活严谨、宽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十一

在学习这篇《朱子家训》之前,只是片面的知道是治家的格言,甚至可以说是陌生。通过学习,整篇文章言简意赅,内容丰富,不仅仅是讲诉了治家的方法,更是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

文章的开头就写“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让我感觉一种亲切塌实的感觉,进而似乎看见一种田园般的悠然生活,与世无争,恬然自若,每日清晨,趁着清露沁人的凉爽,持着扫帚将庭院打扫干净,要内外整洁;到晚上,便就着月色进入梦乡,关好门窗,将一天的烦扰都关在门外。用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粥饭思不易,丝缕念维艰”。这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张着我们为人正直,要以身作则。不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对贫困的人不得落井下石,而要雪中送炭。对人刻薄,自己也总究会受到别人的反击,不守伦理,很容易为人所弃,在对贫富上,讲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应该一视同仁。为人不搬弄是非,不说三道四就是一种道德操守,当然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难免一些八卦新闻的产生,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精神意识,整个社会风气将会越来越好。

回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这种自觉主要是体现勤劳,凡事都要自己亲自做,不要总是观望别人,在这同时要自觉的关心家人、别人、同事,自觉担当做事的责任。

文中写到“勿念口腹,而恣杀生禽”,这一句是指不能因为自己的贪念而随意地宰杀生禽,提倡我们应该持有环保意识。“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这句讲的是交友,与那些为人不良的恶少交往,长久必会被其所累,与老成有德人交往,危急的时候可以依靠,这也是孔子所说的交友之道。也是我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般了解评价一个人,只需看他身边有些什么人。其实,在处世为人方面,书上给我启发很更大。“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譖诉,当忍耐三思”这是教人不要轻信流言,要想到着也许是别人的陷害呢,要懂得三思而行,正所谓“兼听则明”,“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这句就是要人学会反省自己,不要一味怨天尤人。待人方面,“财诗惠勿念,受恩莫忘”对人好不要想得到回报,施恩不求报才是真善。但受到别人恩惠切不可忘记。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才是君子所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待人要学会宽容,学会给别人机会,“宽容”一直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一个宽容的人胸怀必定如大海一样宽广,这样的人才是平和的人,他的心才会常有安宁。为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人永远生活在妒忌的箭熬里,这不仅会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所以“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工作生活中,在团队里尽职尽责,团结合作,无私奉献是我们每个人积极遵循的职业素养。

我们都应该不断检点自己,不要嫉妒别人,取笑别人,不要爱财如命,不要算计别人……从自己做起,不拘小节,要做一个知书达理之人,做一个为人处世的低调者,要有自己的信仰,有为人风范。

在对待功名利禄的追求中,朱子倡导的是: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家身。读书是为了求学问而不是为了追名逐利,当官是为了家国天下,而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这样的追求现在已经很难实现了,现实总是无情改变人的初衷,再纯洁高尚的初衷在现实面前也在无数次的碰壁后变的面目全非。所以坚持自己的初衷是很难的事,而这种艰难必须由坚定的信念克服,道理讲千遍万遍不假,但是要把道理贯彻下来,那是不容易的事。时时追念自己的初衷,监守内心的阵地是一种可观有效的方法,所以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

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做事中不断总结和领悟,要有远见卓识,不要因为做事而做事,不要因为学习而学习,而是要不断提升自己。

读完《朱子家训》,所思所想远非上文所述的,还有着很多顿悟、感慨和启发。可还是围绕着自觉、自省和自悟,这三个方面的来阐述。它不仅仅是家训了,更是一部鞭策个人行为的箴言,以此在工作生活中训律自己,规范自己。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十二

这篇一百多字的《朱子家训》原来只是听说过,却从未看过。原来以为是很枯燥的文言文,读后才发现全篇以偶句连成,读来如金玉落地,颇具韵律之美,不仅不觉得枯燥,还令人爱不释手。反复吟读,更觉得蕴涵丰富,深意绵长。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从第一句我便有一种亲切塌实的感觉,进而似乎看见一种田园般的悠然生活,与世无争,恬然自若,每日清晨,趁着清露沁人的凉爽,持着扫帚将庭院打扫干净,把自己也收拾清爽,干干净净地迎接新的一天,当最后一束阳光被收走,便就着月色进入梦乡,紧紧的大门将烦扰关在门外,宁静的是梦中人。这是一种让人向往不已的生活状态,这样的生活需要一份怎样的心情去经营呢?君子的如水心态才能享有这样的安宁吧!

粥饭思不易,丝缕念维艰。这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正如那古诗所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是在物质已有很大发展的今天仍须大力提倡。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耗着大量的自然资源。现在石油煤炭的储蓄量已所剩不多,更需要我们合理利用,节约资源,使得人类的发展可以延续下来。

《朱子家训》中主张人要温和理智正直,不贪意外之财,不饮过量之酒。对贫困的人不得落井下石,而要雪中送炭。这种脉脉温情在古代和现代都是难能可贵的。对人刻薄,自己也总究会受到别人的反击,不守伦理乖僻古怪,很容易为人所弃,在对贫富上,讲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气节,对争诉,讲究温和甚至有点息事宁人的味道,但讲究的也不无道理,与人争诉,难免要结怨,结怨又易招祸灾即“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此话也有道理,但细想,似乎又有点古代士大夫明哲保身的味道:中国人身上根深蒂固的朱子理学,儒家孔孟之道让“明哲保身”这个词成了一个中性词。但为人不搬弄是非,不说三道四就是一种道德操守,现在有些杂志和八卦,又有研究说明,八卦也是现代人压力释放的渠道,所以不八卦,不多言,相当不容易,是要人有很高的自觉,非同一般的自律,否则是很难管住自己的嘴的。

比较有意思的是书中有一句“勿念口腹,而恣杀生禽”,这一句是指不能因为自己的贪念而随意地宰杀生禽,这句颇有环保意识。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这句讲的是交友,与那些为人不良的恶少交往,长久必会被其所累,与老成有德人交往,危急的时候可以依靠,这也是孔子所说的交友之道。这句对我的启发很大,对我而言。现在是一个即将跨入大二门槛的大学生,在交友方面有一种困惑,亦觉交友不易,“千金易寻,知音难求”啊!

其实,在处世为人方面,书上给我启发很更大。“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这是教人不要轻信流言,要想到着也许是别人的陷害呢,要懂得三思而行,正所谓“兼听则明”嘛!“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这句就是要人学会反省自己,不要一味怨天尤人。待人方面,“财诗惠勿念,受恩莫忘”对人好不要想得到回报,施恩不求报才是真善。但受到别人恩惠切不可忘记。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才是君子所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待人要学会宽容,学会给别人机会,“宽容”一直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一个宽容的人胸怀必定如大海一样宽广,这样的人才是平和的人,他的心才会常有安宁。为人不可存有妒忌之心,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人永远生活在妒忌的箭熬里,这不仅会伤害别人,更会伤害自己,所以“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庆心”。

在对待功名利禄的追求中,朱子提醒我们: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家身。读书是为了求学问而不是为了追名逐利,当官是为了家国天下,而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这样的追求现在已经很难实现了,现实总是无情改变人的初衷,再纯洁高尚的初衷在现实面前也在无数次的碰壁后变的面目全非。所以坚持自己的初衷是很难的事,而这种艰难必须由坚定的信念克服,道理讲千遍万遍不假,但是要把道理贯彻下来,那是不容易的事。时时追念自己的初衷,监守内心的阵地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吧!

读完《朱子家训》,所思所想远非上文所述的,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来自百年之前的老前辈给了我们一点点安慰,也许这些与世俗格格不入,但我不会认为它过时,它是鲜活的,也应当永远是鲜活的。它帮我寻找到一片灵魂的净土,教我如何在喧嚣的尘世里保留一点纯真,一点真诚,一点文化的坚守。总之,受益匪浅!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十三

《朱子家训》是一部儒家经典之作,以前听语文老师提过,但从未见其真面目,听说它几百年来都广为流传,而且能告诉人们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高尚的人,它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带着疑问,今天的班会课,我读得认真,听得仔细,课后,感触很深。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一句话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样表明了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啊,浪费无疑是可耻的,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作为青年学子,更应该珍惜拥有,懂得父母之艰辛。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饭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作者喜欢这种平淡、朴素、简单的生活,几只青瓦和陶土做的器具摆放在桌上,投下了一片阴影,而在碗里盛着赏心悦目的绿色,那蔬菜还滴着露的时候就从菜园里采摘下来了,新鲜极了,比油腻的鱼肉更美味。我想,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在一切向钱看的今天,这样舒心惬意的田园式的生活是很难实现的。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这几句都表明对子孙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用好的教育方法才有用,不光要让子孙读好书,好读书,还要以身作则,用自己淳朴的品质教化子孙才行,这样教育出来的子孙才能具有高尚的品质,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

《朱子家训》俨然是一部家庭教育的典范。"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作者希望子孙后代能理解作为一个称职父亲对家庭的操劳,他希望家庭永远是那么的和睦,这样社会安定,人人安居乐业,这样,才是真正幸福安乐的生活。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十四

《朱子家训》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得意不宜再往”,不可否认,欲望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它就像一株生命旺盛的草,只要有适宜的条件,便会恣意生长。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好精彩。于是我们匆忙穿梭于市井繁华,为了名与利奔走,身心疲惫,或许没有人想过也没有闲暇去想过要暂停一下脚步,更没有多少人能明白自己究竟在苦苦追寻着什么,他们就这样走着,得到着,得到自己认为他们想要或该拥有的东西。

然而,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拥有所有。

蒙特奎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追求幸福也就罢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应该学会知足,知足常乐。在喧嚣奔走中留出一些时间,陪陪为自己操劳了半辈子的双亲,体贴关爱所爱的人,问候一下朋友……有时候,幸福就是这样。

中国优秀文化,优秀传统很多都包含在里面,如果一个民族缺失了自己的文化,而去捧读外国文化是非常可怕的。东方悠久的文化,被我们曲解和遗忘得太多了,而在我们的周边国家却保存得很好。要想中国在世界之林有一席之地,就要发扬我们的本土文化,让老外来学习我们。

有个美国教育家听说中国2·5亿学生在学英语的时候,带着一种嘲讽的表情,为什么?因为英语的变化太复杂了,大家都在保留自己语言中那种民族的东西不被人同化和影响。不要说我们的小学生了,就是我们的研究生,博士生也在花很大的功夫,很多时间学习一种不属于我们自己文化的东西。

记得曾看过胡适先生的一篇关于诵经的文章,说他在读私塾的时候,也是天天死背四书五经之类的文章,当时对他而言是颇为头痛的事情,好在人小只需要背会,不用理解,在走漫漫人生路的过程中,才发现那些枯燥的东西竟成了指点人生的明灯!

当然时代在变,可能古经中的一些内容不适合这个时代,但大部分还是有道理的。人生是有取舍的,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取舍。避开市井的喧哗,让我们读一读《朱子家训》,来审视心灵最底层的那一方空间!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十五

《朱子家训》倡导家庭亲睦、人际和谐、重德修身。对每个人来说,家庭是人生的起点,也是生活的港湾。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创造和睦的家庭生活,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是人们追求的亘古不变的目标。而朱熹的《朱子家训》为实现这样的目标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指南。

“父之所贵者,慈也”。《朱子家训》要求父母对子女要“慈”“教”。所谓“慈”,即父母要疼爱子女。父母对子女的爱必须是至善的爱。但是父母对子女千万不可溺爱,溺爱是害。如果子孙不肖,对其放纵是不行的,所以朱熹指出:“子孙不可不教也”。特别是当代社会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被父母乃至爷爷奶奶视为掌上明珠,一味迁就、百般疼爱,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任性的性格,根本不讲长幼之序,不懂礼貌。这种性格的养成,对孩子成长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因此,父母在对子女倾注慈爱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孩子的管教。使其懂得礼仪,懂得做人的道理。

“子之所贵者,孝也。”《朱子家训》要求子女对父母要“孝”。所谓“孝”,是指子女要善待父母。朱熹强调的.“孝”是真心实意的孝,是子女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而心甘情愿地付出。父母辛辛苦苦将子女养大,在子女身上倾注了无数无私的爱,而作为子女,一旦独立就应当主动承担赡养父母的任务,使其安度晚年,不仅在物质上关心父母,更应在精神上关心父母,在父母面前要和颜悦色,平常要多问寒问暖,问疾问安等。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十六

《朱子家训》虽只有寥寥数百字,却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使儒家的'经典之作,几百年来,为世人所重。

自古的经典名言都是以理服人,用得教人。这里有名言警句,也有做人待事,也有人的心境。古人云:“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成,无意插柳柳成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做人要有分寸,懂得隐藏与收敛,并且不能轻易相信他人。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人,身旁的种种诱惑很容易让我们在对与错、是与非中迷失方向。所以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用刻意去与他人成为朋友,因为许多朋友是无意中找到的,那都是与自己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十七

这几天我看了几本书,其中我最有感触的就是《朱子家训》,作者朱柏庐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教育家。

这本书有《朱子家训》的原文、解释和一些小故事,从这里面教育我们要做个节俭、宽容、善良、正直的人。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是指教育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热爱劳动,增加责任心。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指每一粒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很不容易,我们不能浪费,吃饭时吃多少装多少,而且要把碗里的饭吃干净,不能剩。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是指别人开心的事,不能有妒忌心;别人有伤心的事,也不能有喜幸心,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是说做了好事希望别人看到,不是真正的善良,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帮助别人,而不是要得到别人的赞扬。

看完这本书后,我发现自己和这本书相比还有很多缺点。所以,我下定决心从今天开始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对有需要的朋友多给予他们帮助和关爱。

总之,《朱子家训》这本书就是教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大家都来看看吧!

朱子家训读后感篇十八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尽管我只是涉略了其中小小的一部分,却让我受益匪浅。利用寒假的时间,我重新精读了一下《朱子治家格言》,就让我懂得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仔细细数了一下其中的文字,发现古文极为精炼,仅仅五百二十二个汉字,却极为精辟的概述了人生之中修身养性,治家的合理理念,盖称为家教的不治之作。里面的的描写也极为细腻,小到打扫门户,户外洒水,内外整洁,整齐划一的'外在行为活动。还有“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的内心检点。而这,正好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要知道,现在的社会生活好了,铺张浪费的事情就多了。小的仅仅是浪费一点点粮食,但是如果浪费的人多了,就比如中国十三亿人口,每人浪费一粒米,加起来就是十三亿粒米,如果每一千粒米为一碗饭,那就是十三百万碗饭,够解决多少贫困人口的粮食问题了啊!而更大的是,有些人浪费的并不是自己的,有些人甚至挪用公款来维持自己萎靡的生活。这就是一种更加不正确的生活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我们要时刻谨记一饭一粥,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还有就是“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坚实洁净,泥土烧制的器具也可以比金玉材料更加好;只要饮食适度,家常便饭也可以比美味佳肴更加好。其实就是叫我们要学会约束自我,控制自己,保持廉洁自律,勿要因为一些金钱物质等财物而丢掉了属于自己而真正宝贵的东西。在朱子看来,还是精神方面的东西显得更加高贵。就比如朱自清不吃美国救济粮的崇高精神,在面临死亡的威胁的时候,在物质和精神之间他毅然选择了精神。这让我深受震撼。而这一片篇《朱子治家格言》让我更深层次的明白了这一点。

实话实说,这篇《朱子治家格言》让我明白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在家庭方面。就比如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在这篇文章中很好的体现了出来。我也确实开始慢慢地践行在生活之中,首先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拒绝奢侈生活,这些东西要从我们这一代人做起,从现在做起,首先提倡的就是光盘行动。我也学会了懂得体会家庭和睦幸福带给我们的快乐。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63693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