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全面地评价和总结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成果。结合案例和实例进行说明。总结是一个工作或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写总结前,我们要先进行思想准备,明确总结的范围和重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参考。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篇一
课文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全文共8个自然段,完整地讲述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全文可分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三个部分。
1、认读9个字。
2、默读课文,看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了解课文内容和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学生有过自己阅读较长课文的经历。本篇课文的难点是找出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由于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地表述也可以详细地解说。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好的分析概括能力,这也是检验学生以往学习成果的好机会。
自学讨论讲解。
本课书的教学紧紧围绕课后思考练习展开,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笔把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写出来。在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吗?今天我们就来看里面的一个故事,“用奇谋孔明借箭”。
二、扫除障碍,划分层次。
(一)学习认读字。
1、自己读一读课后生字,记一记它的样子。
“酌”,组词(酌酒)。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喝、饮)。
“骤”“蝗”
读一读这个句子:“骤雨飞蝗来战舰”大概说说它的意思。
(二)通读全文。
要求:自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联系上下文知道课文的大概意思能够读下来就可以了,不必咬文嚼字,明白每个字的意思。
1、自己读一遍。
2、指名读一遍,边读边质疑解疑。
(三)划分层次。
1、快速读一遍,看看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讲草船借箭的起因。
第二部分(3—7)讲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
第三部分(8)写出了故事的结果。
三、自主阅读,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孔明借箭能够成功的条件是什么?写出来,再与同学交流。(提示:到事情的经过部分去找。一是要找借箭过程中所必需的条件,二是指不可缺少的条件,即没有这个条件借箭的计划就不能成功。)。
(1)独立思考,完成习题。
(2)小组交流,互相启发。
2、集体交流。
(1)指名说,同学补充。
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是:江上有大雾(气象自然条件);鲁肃提供的船队、束草、军士(物质条件);诸葛亮对草船受箭的精心安排;曹军只射箭据敌而不出战赞(军事策略条件)。这四条缺少任何一条借箭的计划都不可能成功。
3、自己写的不完善的进行修改。
四、总结全文。
《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本课所讲述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知识的博大精深,思虑谋划的周全缜密。《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精深绝妙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去借阅。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篇二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草船借箭》,印象十分深刻。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周瑜羡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要设计陷害他,诸葛亮将计就计,用巧妙的方法取得了10万只箭。周瑜自叹不如。而是怀着嫉妒心,不折手段地区陷害人家。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是这样的人:看看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处处高自己一筹,便像疯狗一样想咬诸葛亮一口。读到这里,我非常敬佩诸葛亮,他能用自己的神机妙算得到10万只箭,并且让周瑜自叹不如。真不愧是一代才子!
今年暑假,我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其中令我感兴趣的是《孔明用计草船借箭》这一回。
这一回主要讲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但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结果是箭按时交给了周瑜,让周瑜输得心服口服。
在这一回里,在同周瑜的斗智斗勇中表现出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其实,诸葛亮的聪明不是一时的,而是平时日积月累的`结果。他懂天文和地理,才能算出天气;又算准了那天有大风,借助大风势顺水推舟,可以很快把他们送回来;他懂人心,打心理仗,也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鲁肃借船,知道曹操生性多疑,所以假装攻打曹营。几方面综合因素让诸葛亮的借箭计划得以成功。诸葛亮的成功是经过长期的苦读,潜心研究才能得到的。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篇三
教材综合:
1、本课节选自《三国演义》。节选自我国最早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是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xian4mi4)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
2、本文主要叙述诸葛亮利用江面大雾自曹军「借箭」的经过。
3、本文刻划人物入微: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自负与嫉妒,鲁肃的憨厚……无不性格鲜明。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字。
2.默读课文,看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3.写出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和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
教学难点(nandian):
写出孔明(xiechukongming)借箭成功的条件。
学情综合: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先生有过自己阅读较长课文的经历。本篇课文的难点是找出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由于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地表述也可以具体地解说。这就要求先生有很好的综合概括能力,这也是检验先生以往学习成果的好机会。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讲解。
教学理念:
本课书的教学紧紧环绕课后思考练习展开,放手让先生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让先生动笔把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写出来。在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先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准备: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四大名著吗?《三国演义》这部名著知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看里面的一个故事,“用奇谋孔明借箭”。
【设计意图:激发先生对我国历史名著的关注,兴趣】。
二、扫除障碍,划分层次。
(一)自学认读课文字词。
1、认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运用识字工具或交流查阅不认识的字词。
要求:自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知道课文的大概意思能够读下来就可以了,不用咬文嚼字,明白每个字的意思。
3、勾出难词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检测先生自先生字词的能力,对课文整体感知,锻炼先生总揽大意的能力】。
(二)全班交流通读全文。
1、由数名先生轮流朗读课文,教师随机校正。
2、出示生难词句,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在读中受感染和教育,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亲和力。】。
(三)划分层次。
1.快速(_kuaisu)读一遍,看看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2.按照事情(_an4zhao4shi4qing2)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讲草船借箭的起因。
第二部分(3-7)讲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
第三部分(8)写出了故事的结果。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令先生收集与三国故事、三国人物有关之作品。
(诗、词、曲赋、漫画、计算机游戏、歇后语、谜语、卡通、平剧、歌仔戏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承学习第28课用奇谋孔明借箭。(出示课件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自主阅读,深入探究。
a.交流搜集资料。
1.查阅指定收集的数据:
2.罗贯中之资料。
3.与三国故事、三国人物有关之资料。
4.三国演义一书之资料。
b.指名先生就预习所得说明本文出处源起。
5.教师归纳补充。
6.指名先生就预习所得说出作者之生平、时代背景、艺术成就。
7.教师补充说明。
c.根据旁注讲述全文大意。
8.教师朗读课文、先生循声诵读。
四、思考、问题讨论。
1.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孔明借箭能够成功的条件是什么?写出来,再与同学交流。(提示:到事情的经过部分去找。一是要找借箭过程中所必需的条件,二是指不可缺少的条件,即没有这个条件借箭的计划就不能成功。)。
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是:江上有大雾(气象天然条件);鲁肃提供的船队、束草、军士(物质条件);诸葛亮对草船受箭的精心安排;曹军只射箭据敌而不出战船(军事策略条件)。这四条缺少任何一条借箭的计划都不可(de0ji4hua4dou1bu4ke3)能成功。
2、周瑜说:「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就本文所述,孔明有哪些神机妙算?
五、综合活动:
1.全文归纳整理:
2.令先生思考全文脉络并指名先生画出全文结构。
3.教师修正补充,提示全文结构。
4.内容深究与鉴赏:
5.询问先生是否了解课文词句、文义,有疑问则提出。
6.令先生讲述全文主旨、各段要旨。
7.令先生讲述全文风格与特色。
8.师修正补充。
9.课后问题讨论(kehouwentitaolun)。
a.请先生回答。
b.教师补充。
c.形式深究与鉴赏:
10.指名先生说出本文四位人物(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之性格并指出刻划人物之文句。
11.指名先生说出本文情节推展之要害文句。
12.指名先生说出本文修辞。
13.应用练习:
14.指导先生应用下列词语练习造句:
a、怀才不遇b、失色c、半晌d、神机妙算。
15.学习效果考查:
16.令先生报告读后感并将心得记入笔记中。
17.令先生观察周遭人物并试着以简短话语描述人物性格。
六、总结全文。
《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是(_san1guo2yan3yi4_zhe4bu4ming2zhu4shi4)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本课所讲述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知识的胸无点墨,思虑谋划的周全缜密。《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精深绝妙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去借阅。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篇四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人物入手,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课文,理解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简要复述借箭的经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有条理地复述借箭的经过。
(一)引入课题
1.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2.指导学生说出本文叙述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板书:诸葛亮 神机妙算
(二)分组学习第一段
1.组内朗读第一段
提问: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小组汇报]
2.演示对话文字,分角色朗读,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从文字入手,了解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二段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演示语句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
提问: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果然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什么?
(四)紧扣神机妙算指导学生复述借箭经过。
1.默读课文。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再读借箭经过体会神机妙算。
3.观看演示。学生试着复述借箭经过。
4.指名边看演示边复述借箭经过。
(五)指导朗读故事结局。
1.推荐读结局部分。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齐读周瑜自叹不如的语句。
(六)小结:
诸葛亮能预测第三天的大雾,注意水流和风向的特点,了解鲁肃的为人,这说明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所以诸葛亮神机妙算。
(七)开放性问题引起学生读书兴趣。
提问:你们还知道《三国演义》中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其它故事吗?
(八)作业:
搜集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篇五
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语。
的是有创新精神。
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 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创新意识。
2. 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克服嫉妒心理。
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他的创新精神。
2课时
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
1.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根据《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改写的故事。(出示课题后齐读)
2. 简介背景:东汉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战之前发生的。
3. 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你还想知道什么?
如:怎样借?为什么能借到?
4.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了这个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讲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讲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讲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叹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来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因借箭而显示才干。通过学习,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基本把握了。请大家以“箭”来总结段意。
第一段,写周瑜让诸葛亮造箭;
第二段,写诸葛亮准备造箭;
第三段,写诸葛亮借箭;
第四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
学生归纳之后,教者充分肯定,并且相机指出: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的。
学习第一段。
(师生读书)
师:这一段对话的提示语太单调,怎么总是“周瑜问,周瑜说”呢? 我们学过的提示语中,常常有恰当地描写说话人的动作、神态等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译过来的,古人写文章用提示语一般很简洁,“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们接下去就来通过人物对话的朗读和揣摩,给文中提示语加一个确切的表示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词语,再读读这句话,更深地体会人物的个性特征.
(学生默读、思考)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理解关键词句,体会神机妙算。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用自己的话对课文中的人物做出评价。
【情感目标】。
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孔明的神机妙算和宽广的胸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用自己的话对课文中的人物做出评价。
教学难点:
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孔明的神机妙算和宽广的胸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写孔明向曹操借箭,结果满载而归。
老师:从这件事看出孔明怎么样?
学生:神机妙算。(师板书:神机妙算)。
二、走进文本,品读文本。
老师: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孔明的神机妙算?
学生1:(朗读课文中的句子)“当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面对面都看不清。”我从这里体会孔明神机妙算的。因为他以虚代实才能草船借箭,因为大雾漫天,能见度很低,所以敌人看不见他,当然他也用不着看见敌人,曹操怕江边有伏兵,就只能用远距离的武器防御,这样孔明才能草船借箭成功,这才能体现出孔明的神机妙算。
老师:朗读时突出雾大,突出“漫”字。(你觉得这句话中的哪个词体现雾大?)。
学生:指名读。
老师:先别忙着坐下去。我发现你挺能说的,你理解得非常不错。但田老师觉得咱们学语文,不仅要理解内容,还要把自己内心的感受读出来。你再试着读读这句话。(个别读)。
学生:(朗读)当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面对面都看不清。(要突出大的感觉)。
老师:是啊,孔明如愿以偿,这场大雾啊,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你是怎么知道的?
老师:好,你从这个地方体会孔明算准了。不错,但是田老师觉得还有一处更直接、更了当、更明白地告诉我们,孔明三天之前早算准这场大雾了。
老师:你真善于聆听文字背后的声音。(板书:通天文)。
老师:咱们全班再来一次,把孔明的胸有成竹,运筹帷幄这种感觉读出来。
学生:当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面对面都看不清。第一日不见孔明动静,第二日仍只不动,到第三日四更时分,孔明秘密地请鲁肃到船中。(全班齐读)。
老师:刚才咱们把前面一句和后面一句把它们联系起来,前面那句话是反映孔明的预测,后面那句话是反映事实的,这样一联系,就能体现他的神机妙算。谁再说说还有哪句话前后联系在起能够反映孔明的神机妙算。注意,是前后两句话,前面是孔明想的、预测的,后面是事实上发生的,这个看出孔明的神机妙算。
学生:我觉得还有“孔明笑着说:‘雾这么大,我料定曹操不敢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等雾散便回。”
老师:这是孔明预测的。
学生:还有就是“曹操听到擂鼓呐喊声,传令道:‘江上雾这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切不可轻举妄动,只叫水军弓弩手射箭阻挡。’”一开始孔明就预测到在大雾的时候,曹操不敢把他的兵派出来,到后来又写曹操在营寨里听到孔明他们的鼓声和呐喊声,就让弓弩手向他们射箭,从这里体现出孔明的神机妙算。
老师:是啊,孔明前面这样说,曹操后面果然这样做。
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挺有意思,前面孔明说“都督委托,自当效劳。敢问十万枝箭,何时要用?”孔明说“愿立军令状:三天不办好,甘当重罚。”都是孔明说。但是我们发现,只有这个地方在孔明说的前面加了一个‘笑’字,孔明笑着说。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孔明笑着说--(注意必须笑着读)(分组读一二、三四)。
学生:(齐读)孔明笑着说:“雾这么大,我料定曹操不敢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等雾散便回。”“曹操听到擂鼓呐喊声,传令道:‘江上雾这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切不可轻举妄动,只叫水军弓弩手射箭阻挡。’”
老师:你们研究研究看,你们觉得孔明他在笑谁?问问你的同桌看。(议一分钟)。
老师:孔明在笑谁?你说。
学生:孔明表面上是在笑曹操,因为雾这么大,笑曹操不敢出来迎战,其实应该深沉一点。同时他也是在笑鲁肃,前面说过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军出来怎么办?’孔明认为曹兵不会出来,也是在笑鲁肃。
老师:知已知彼,百战百胜。孔明是在笑曹操,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说明孔明对曹操了如指掌,笑鲁肃吃惊。(板书:知人心)。
老师:他还笑谁?
学生:为自己而笑,他非常满足、非常自信,对草船借箭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老师:你们还有要补充的吗?
学生:笑鲁肃,鲁肃吃惊地说:“倘若曹兵一齐出动,怎么办?”孔明后面回答了鲁肃。
老师:一指名读;二同桌读;三抽二名学生分角色读。鲁肃吃惊地说:“倘若曹兵一齐出动,怎么办?”孔明笑着说:“雾这么大,我料定曹操不敢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等雾散便回。”
老师:鲁肃吃惊地说:“倘若曹兵一齐出动,怎么办?”
学生:孔明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等雾散便回。”
老师:这回鲁肃放心了。其实也在笑周瑜。
学生:周瑜想害孔明,而现在孔明马上就要把十万支箭借回来了,马上就会有十万支箭了,他就觉得你周瑜肯定想不到这点。
师小结:如此谈笑风生,这一笑笑出了孔明的自信,笑出了孔明的大度,笑出了孔明的神机妙算,笑出了孔明的英雄本色。
学生:(齐答)神。
老师:妙不妙?
学生:(齐答)妙。
老师:我们看到孔明神机妙算。看到鲁肃愚笨,文中还有一处写鲁肃还怎么样?
学生:我还从第四自然段最后那个“只是不可叫都督得知,他若知道,我的计划就失败了。”还有第五自然段的那个“回报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孔明不让鲁肃告诉都督,结果鲁肃果然就没有告诉借船的事,证明他事先已经预计好了。
老师:将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是伪装:船两边放草把子,是为了受箭。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又顾全大局,可以信赖,特向他借船。孔明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向周瑜提借船之事。从这里可以向周瑜提借船之事。从这里可以看出孔明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胸有成竹。
老师:这说明他对鲁肃的为人也是--。
学生:了如指掌。
讲完以上部分,老师播放录相。
老师:你觉得孔明安排得怎么样?
学生:妙。
老师:妙在哪里?
学生:我还从七八自然段两句话“孔明下令船只头朝西,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们擂鼓呐喊。”就从孔明把船一字儿摆开,这个就能看出他的神机妙算。假如船是竖的过来的话,一条船就不可能受箭五六千支,横的一字儿摆开,才能受箭那么多。第八自然段“孔明又下令把船只掉转身来,头朝东,船尾朝西。”这也说明孔明的神机妙算。
老师:把船只“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大。军士擂鼓呐喊,既为了虚张声势,引曹军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目标和方向。
老师:曹操知道上当后追得上吗?从哪儿可以看出?
学生: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飞一样地放回二十多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孔明不但事先已预测好了气象,而且他也预测好了这个地理位置。(板书:懂地利)。
老师:孔明通天文,识人心,懂地利,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
学生:(齐读)孔明神机妙算,我不如也。
老师:孔明顾全大局联全孙权抗曹操,避免和周瑜发生正面的冲突,神机妙算,创造了军事战争史的一个奇迹。后人曾写诗对孔明进行赞叹:(出示诗:一夜浓雾漫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先自由读)。
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齐读。
评人物特点:
老师:《孔明借箭》这个故事中的孔明、曹操、周瑜、鲁肃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神机妙算、多疑谨慎、妒贤嫉能、诚实守信……。
三、拓展延伸。
学生:想。
老师:真的想知道结果?
学生:想。
老师:老师请同学们会去拜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四、板书设计:
通天文。
神机妙算知人心。
懂地利。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篇七
最近,刚刚学完了五年级语文下册28课《孔明借箭》,我禁不住拍案叫好,忍不住一写为快。
课文主要讲了周瑜因嫉妒诸葛亮的出色才能,一心想陷害诸葛亮,想以“十天内造不出十万支箭为由”把诸葛亮公道斩之。但诸葛亮不慌不忙,暗中同周瑜斗智,利用鲁肃给予的船只,趁着漫天大雾,向曹营“借箭”,巧妙取得“胜利”。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看到了周瑜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本性,也看到了诸葛亮的“通天文,晓地理,知人心”的神机妙算。
当我看到周瑜大言不惭地说:“先生之言,甚合愚意。但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支箭,以为应敌之具。此系公事,先生幸勿推却。”时,一面为周瑜的奸诈——为了除掉诸葛亮而不择手段,竟振振有词地说些什么“公事”,以防诸葛亮委婉拒绝,一面又为诸葛亮暗暗担心,害怕他会真的中了周瑜的计谋。当我读到“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时,又不禁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惊叹。
读完此文,我不禁感叹不止。诸葛亮足智多谋——他知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会盲目地做事,有远见。他知鲁肃,鲁肃为人忠厚老实,并非奸臣,便只向鲁肃借船;他知周瑜,虽身为一代帅才却嫉妒心强,便与他只浅识,不深交;他还知曹操,曹操可算“阴险狡诈”,却疑心重,便利用其这一弱点向其“借箭”……。
我真佩服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拯救天下黎民,就放弃了平静的田园生活,陷入了斗智斗勇的生活。我还敬佩他大公无私,为汉室江山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
我觉得做人就应该像诸葛亮这样,做到知己知彼,大公无私,但是不能像周瑜那样因嫉妒而生害人之心,这样最终会害人害己。(王延红)。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篇八
今天,我读了一篇作文,叫:《草船借箭》。
我想:诸葛亮真聪明,只不过别骄傲。世界上有一些人的记忆力超好,他们都不骄傲。希望我们的同学们也不要这样。我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现在就已经努力学习,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希望你能做到。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受到的启发更大:成功的人要再努力,成为世界最厉害的人。
读了《草船借箭》这骗课文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课文写的是诸葛亮很有才干,周瑜很妒忌,于是设下陷阱陷害他。诸葛亮不但没有拒绝,而且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军士、青布幔子,并吩咐不要告诉周瑜。诸葛亮在大雾天气向曹操借箭,顺利借到了箭。周瑜自愧不如诸葛亮。
到读到“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的时候,我想:诸葛亮怎么回事?明知是个圈套,怎么还答应周瑜呢?当读到“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有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用妙用。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的时候,我想诸葛亮要这些东西干什么?当读到“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的时候,我想曹操实在是太多疑了,最后造成看白白送箭给诸葛亮的结果。
读完这篇课文后,我想:诸葛亮真是聪明,巧妙地瓦解了周瑜的阴谋,顺利将十万支箭借到。我十分敬佩他。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篇九
诸葛亮,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千百年来,他是智慧的化身,而他的故事也不胜枚举——《孔明借箭》就是他智慧的精华!
文中,有一个名叫“周瑜”的人,处处刁蛮孔明,心胸狭窄。他等待时机,想报复孔明.
一次,周瑜将孔明叫到了大营,想至孔明于死地。于是,他绞尽脑汁生出一计——三日内让他造出十万枝箭,并且立军立状。这显然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诸葛亮却胸有成竹的答应了。
“天呀!十万枝箭三天完成,这也太不可能了。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怎能完成呀!”我情不自禁地产生了疑问。
而诸葛亮呢?却不慌不忙,先找鲁肃借了二十只船。而鲁肃也同样被孔明蒙在了“鼓”里,一时摸不着头脑。一天、两天,眼看军令状上的日期就要到了。那夜四时,终于,孔明在鲁肃的帮助下带兵起航了。
一出军营,空中大雾弥漫。果然,孔明要的就是这天气。诸葛亮让军士将船连成一串,浩浩荡荡向曹营驶去。逼近曹营,曹操得知了这个消息,心中疑惑不已。便以为是吴军搬了大人马。小心行事,派弓手前去射箭。
读到这里,我不禁为诸葛亮拍手称快,为他的神机妙算而鼓掌。“呵!看来,孔明和曹操也是一对老冤家了。曹操心里想什么,诸葛亮都知道。真是“知人心”,“知天文”呀!
话说,曹操派弓手射箭,箭如雨发。“恐怕这时,曹操还蒙在鼓里,在向一个个稻草人射箭呢!”我默默一笑,“啊!不愧是诸葛亮,这样的妙计都能想出。”
很快,船的一边射满了密密麻麻的利箭。孔明有令人将船掉头,头东尾西。“这一掉,可是神奇。”我赞叹不已,“掉一头,不仅可以使船上的箭射的更多,能达到十万余枝。而这一掉更使船队顺水而行,直回大营。”“看来,诸葛亮还是一个‘晓地理’的神人呀!”
当然,孔明顺利的将箭运回大营。不但不费一工一料还又蒙炸曹军十万枝箭!
看完故事,仿佛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了孔明神机妙算。诸葛亮是那样的`机智,他做的一切仿佛都是那样的神奇。而这神机妙算不是靠空名得来的,只有我们有着诸葛亮勤动脑的可贵精神,一些简单的小问题是容易解决的。而往往,我们总是觉得事情遥不可及时就不做了。哪像诸葛亮,神机妙算将这十万枝箭“借”回。
通天文、晓地理、知人心,这位神奇的军师,这百读不倦的《孔明借箭》会永远在人们心中熠熠生辉!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篇十
读完了《孔明借箭》这篇课文,我禁不住拍案叫好。为文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羡慕不已,为文中周瑜的妒贤嫉能感到厌恶,又为文中鲁肃的憨直朴实而欣赏。其实,不就是周瑜嫉妒贤能嘛!他绞尽脑汁想出种种计策来谋害诸葛亮,以显示他比诸葛亮聪明贤能。周瑜先叫鲁肃刺探诸葛亮虚实,鲁肃回报周瑜。周瑜便以造箭十万枝而且十天之内必须完成来故意为难孔明。十万枝箭?十天完成!那么多的数量,那么少的时间,十天之内怎么可能造得出来。可孔明胸有成竹的对周瑜说只需三天即可。我读到这不禁产生了疑问,三天造十万枝箭?这简直就是天方夜潭,根本不可能。但孔明神机妙算用草船利用大雾的掩护,又利用曹操生性多疑的特点,引诱曹兵弓弩手乱箭射之。果然,曹操真的如孔明预料中那样中计了,拱手白送了孔明所需的箭。此时孔明十分高兴圆满借箭而回。周瑜慨叹道:“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读到这,我为孔明的神机妙算而赞叹不已。他能够凭借小小的草船不费吹灰之力便借来了十万余枝箭,非常的了不起,令周瑜自叹不如,嫉妒不已而又无可奈何。读《孔明借箭》一文,让我得到了一个启示:一个人要多学习才能知识渊博,才能像孔明那样机智多谋,而且还要积极勇敢,只有理智的头脑才能指导实际行动达到理想的彼岸。如果只有勇敢而无智慧,便是有勇无谋。智慧勇敢缺一不可。其实文中的周瑜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人如果没有嫉妒之心是不会有所突破的,没嫉妒心你就不想超越,就会使自己停滞不前,没有发展。变嫉妒为上进是可取的,用嫉妒去害人,结果只会害人害己,如何掌控好嫉妒之心就要看各人修行了。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篇十一
今年暑假,我读了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其中令我感兴趣的是《孔明用计草船借箭》这一回。
这一回主要讲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但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结果是箭按时交给了周瑜,让周瑜输得心服口服。
在这一回里,在同周瑜的斗智斗勇中表现出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其实,诸葛亮的聪明不是一时的,而是平时日积月累的结果。他懂天文和地理,才能算出天气;又算准了那天有大风,借助大风势顺水推舟,可以很快把他们送回来;他懂人心,打心理仗,也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鲁肃借船,知道曹操生性多疑,所以假装攻打曹营。几方面综合因素让诸葛亮的借箭计划得以成功。诸葛亮的成功是经过长期的苦读,潜心研究才能得到的。
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
周瑜就以商议军事为由,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可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不信,就叫鲁肃前去探听。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就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一千多个草把子,并且叫鲁肃不要告诉周瑜,鲁肃答应了。
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叫鲁肃去取箭。诸葛亮把二十条船连起来,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靠近曹军水寨,擂鼓呐喊。曹操就叫弓手朝江中不久,诸葛亮又叫人把船尾朝西、船头朝东,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天快亮了,诸葛亮叫人把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要追也来不及了。
诸葛亮回到南岸,周瑜也来取箭了。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篇十二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人物入手,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借箭”的经过。
指导学生读课文,理解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简要复述借箭的经过。
指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并能有条理地复述借箭的经过。
(一)引入课题
1、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2、指导学生说出本文叙述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板书:诸葛亮神机妙算
(二)分组学习第一段
1、组内朗读第一段
提问: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小组汇报]
2、演示对话文字,分角色朗读,突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三)从文字入手,了解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二段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演示语句
“他不知道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这些材料。”
提问: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果然”是什么意思?可以看出什么?
(四)紧扣“神机妙算”指导学生复述“借箭”经过。
1、默读课文。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再读“借箭”经过体会“神机妙算”。
3、观看演示。学生试着复述“借箭经过”。
4、指名边看演示边复述“借箭”经过。
(五)指导朗读故事结局。
1、推荐读结局部分。
思考:你是怎么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学生回答]
2、齐读周瑜“自叹不如”的语句。
(六)小结:
诸葛亮能预测第三天的大雾,注意水流和风向的特点,了解鲁肃的为人,这说明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所以诸葛亮神机妙算。
(七)开放性问题引起学生读书兴趣。
提问:你们还知道《三国演义》中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其它故事吗?
(八)作业:
搜集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篇十三
本文出自于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本文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而成。讲述了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而以造箭为由陷害诸葛亮,诸葛亮神机妙算,巧用妙计向曹操成功借箭,有力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本文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对话精彩纷呈,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1.准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借助“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以研读故事起因为范例,初步学会用“抓重点,巧添加,换方式”的方法讲故事。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借助“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以研读故事起因为范例,初步学会“抓重点,巧添加,换方式”的方法讲故事。
一、板书课题,介绍故事出处;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简介故事出处: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是三国赤壁之战中很有名的一个桥段。
二、初读故事,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读文,夯实字词;分类识字,重点理解“妒忌,军令状”。
2.理清脉络,把握大意。
(按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大意)。
三、试讲故事,示范渗透方法;
1.默读一二自然段,想一想:你怎么给大家讲清楚故事的起因?
2.交流展示,教师随机引导。
预设:(1)从语言表达的'流畅,故事情节的完整,主要因素的把握等方面评价引导。
(2)依据学生的展示随机引导概括讲故事的技巧:抓重点,巧添加,换方式。
3.结合“技巧“,借助板书再讲故事。
四、学以致用,鼓励续编故事;
以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原则,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创编故事。
读
抓重点。
讲巧串联。
换方式。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篇十四
(课前诵读词:三国演义(卷首词)罗贯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事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读课题,谁来说说是谁向谁借箭?(板书:诸葛亮)。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起因是什么?(板书:忌妒、造箭)借箭的结果怎样?(板书:交箭、叹服)。
3、请同学们翻开书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板书:神机妙算)你从哪句话知道的?生读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4、针对“神机妙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或你想知道些什么?)(预测:为什么要用“神机妙算”?神在哪里?妙在哪里?怎样神?……教师择要板书问题。)。
[过渡: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写了借箭的经过?(6——9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6——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展示屏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读课文6——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词句中能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划出来,用心体会。
2、自学——然后(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
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可以过渡: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准了会有这场大雾的。引导学生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继续汇报: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情况二)生: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与“曹操听到……”相照应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师:(引导读重点句)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诸葛亮他在笑谁?(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还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自信的笑。)。
小结:你们看一个“笑”字,可以体会出诸葛亮善识人心。板书:识人心。
[师:借箭过程中,诸葛亮、鲁肃、曹操说话时各是怎样的神态,让我们来看录像体会。]。
师:看完录像后,你们能模仿他们的神态读他们的话吗?请同学们自己试试。
师:(试读后)让我们分角色读他们的话,(老师读旁白,请一个学生读鲁肃的话、男生读曹操的话、女生读诸葛亮的话)。
(师: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他算准了曹操不敢出兵、只会放箭如雨,这说明了诸葛亮不仅知天、而且识人。)再读周瑜的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5、4人小组合作:一人读句子、一人画图、另两人用文具盒或者钢笔当船,演示船头船尾的掉转方向。
6、请一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讲解。哪是曹军的水寨?哪是东吴?怎样掉转船头?为什么要这样做?(启发学生说出:多受箭、保持平衡、回来顺风顺水)从这儿你可以看出诸葛亮算好了什么?(算好了借箭的地理位置)(板书:晓地理)。
读句“曹操知道上了当……”体会神机妙算。
小结:好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当鲁肃告诉了周瑜诸葛亮借箭的经过时,(引读):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小结板书:刚才通过对借箭经过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他懂天文、识人心、晓地理三个方面;联系全文,你还能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到他的神机妙算?(生:算到了周瑜是故意陷害的;知道了鲁肃是忠厚老实的。知道了周瑜会怀疑、所以才把鲁肃叫上做见证的……诸葛亮真的是神机妙算。)让我们再读周瑜的话:“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读周瑜的话,试着从不同角度把句中的“神机妙算”换一个词来说。出示字条: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我真比不上他!”(解疑;擦去课前质疑时的问号。)。
2、师描述小结:诸葛亮神机妙算,他懂天文、借了长江的雾;晓地理、借了长江的风和水;识人心、借了鲁肃的兵和船,从而借到了曹操的箭。(完成板书:)。
3、再读课题:想一想,诸葛亮借了曹操的箭,那么有借就有还,他还要找机会还箭。师:你知道他什么时候去还吗?(《赤壁之战》去还箭)。
你们课外可以继续去阅读《三国演义》,课后召开一次“我眼中的三国人物”读书交流会。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篇十五
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串讲串问,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回来,生怕浪费一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每次涉及质疑问题,都是牵着他们走。可今天这次课堂上的两个小插曲,反而使我感到了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那么,我们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呢?通过《孔明借箭》一文教学,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安全的学习氛围。
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良好的民主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如当学生提出第一个疑问“借”用得不对时,我就进行纠正,他也许会有苦恼,也许会有被批评的不悦,而我并没有这样做,这就还给了学生学习的充分自由,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参与的乐趣,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能力比较强。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追求。“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学生由疑而问,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
三、张扬儿童创造的天性。
“疑”是创新学习课堂的主轴承,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往往只注重教育学生确信书上写的、老师讲的,如果有学生提出异议,就很生气,即使学生的意见是对的,也要顶回,其实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在上《孔明借箭》一文时,如果我直接批评了那位学生:“明明是草船借箭,有什么不对?”那样,学生就不会发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通过这个“借”字表达得淋漓尽致,当然更不会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如果我先告诉那个学生:“曹操就是生性多疑,是比不上诸葛亮的。”相信这个学生会很受打击,以后可能只会遵循所谓的“正确与否”,从此扼杀了儿童创造的天性。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孔明借箭》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主要讲述的是吴蜀联合抗曹时期,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借让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来陷害他,诸葛亮巧妙的从曹操那儿借来十万支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教学这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初读了课文之后,我把“孔明真乃神机妙算也,吾不如也”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组织学生自读课文,体会孔明的神机妙算。在学生体会后进行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孔明通天文、晓地理,能算天;了解鲁肃、曹操的性格,能算人;借箭的过程设计周密几个方面来体会孔明的神机妙算,并随机进行朗读训练。整堂课学生参与学习热情高涨,效果较好。但在感情朗读方面学生表现的不是很好。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篇十六
读罢课文《孔明借箭》,我禁不住为文章才细节的精彩描写拍手叫好,又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赞叹不已。
我是一个十足的绘画迷,尤其喜欢国画,国画中我最擅长“葫芦”、“葡萄”等写意画。可我有个粗心大意的坏毛病,画葫芦忘了勾葫芦叶的筋,画葡萄忘了画脐,画牡丹忘了画蕊.......总之,一幅画总要少些什么东西。在生活中我也是这样,比如老师让签午休条,我明明午休了却忘了签;美术老师让拿国画材料,我都准备好了却忘了拿......啊,粗心大意,这个坏毛病总是伴随着我。
我的粗心大意和诸葛亮的重视细节比起来,真有着天壤之别呀!我从中悟出:凡是重视细节的人,做事更容易成功。诸葛亮如果不了解鲁肃,就借不到船,怎能成功?如果不了解曹操,怎敢只带六百军士来曹操水寨,何谈借箭?在借箭的船上,他如果不和鲁肃饮酒,怎能看出船的倾斜程度,假如船一面的箭太多,船就会沉下去,和谈成功借到箭。这个道理和我的绘画是一样的,在画葡萄时,看得就是葡萄的脐,如果脐就没有点,和谈是一幅好画。在画葫芦时,看得就是叶子上的筋,如果筋就没有勾,何谈事一幅成功的作品。因此,我以后也要做个重视细节的人。
读完《孔明借箭》,不仅让我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敬佩不已,更让我明白了凡事都要注重细节,不能粗心大意,只有这样才能成功。这就是--注重细节才能成功。
孔明借箭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材分析:
课文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全文共8个自然段,完整地讲述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全文可分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三个部分。
教学目标:
1、认读9个字。
2、默读课文,看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和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
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学生有过自己阅读较长课文的经历。本篇课文的难点是找出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由于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地表述也可以详细地解说。这就要求学生有很好的分析概括能力,这也是检验学生以往学习成果的好机会。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讲解。
教学理念:
本课书的教学紧紧围绕课后思考练习展开,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笔把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写出来。在自主阅读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三国演义》这部名著吗?今天我们就来看里面的一个故事,“用奇谋孔明借箭”。
二、扫除障碍,划分层次。
(一)学习认读字。
1、自己读一读课后生字,记一记它的样子。
“酌”,组词(酌酒)。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喝、饮)。
“骤”“蝗”
读一读这个句子:“骤雨飞蝗来战舰”大概说说它的意思。
(二)通读全文。
要求:自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联系上下文知道课文的大概意思能够读下来就可以了,不必咬文嚼字,明白每个字的意思。
1、自己读一遍。
2、指名读一遍,边读边质疑解疑。
(三)划分层次。
1、快速读一遍,看看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讲草船借箭的起因。
第二部分(3―7)讲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
第三部分(8)写出了故事的结果。
三、自主阅读,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孔明借箭能够成功的条件是什么?写出来,再与同学交流。(提示:到事情的经过部分去找。一是要找借箭过程中所必需的条件,二是指不可缺少的条件,即没有这个条件借箭的计划就不能成功。)。
(1)独立思考,完成习题。
(2)小组交流,互相启发。
2、集体交流。
(1)指名说,同学补充。
孔明借箭成功的条件是:江上有大雾(气象自然条件);鲁肃提供的船队、束草、军士(物质条件);诸葛亮对草船受箭的精心安排;曹军只射箭据敌而不出战赞(军事策略条件)。这四条缺少任何一条借箭的计划都不可能成功。
3、自己写的不完善的进行修改。
四、总结全文。
《三国演义》这部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本课所讲述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知识的博大精深,思虑谋划的周全缜密。《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精深绝妙的故事,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去借阅。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643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