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热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3:59:09
2023年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热门19篇)
时间:2023-11-20 13:59:09     小编:琴心月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持之以恒的训练是成为优秀运动员的关键要素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参考。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对西方项目工程管理方面的借鉴学习,我国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成本预测也在为投标服务,通过成本预测,估计出企业在该项目中的成本进行投标。但现在各企业为竞标而打价格战的现象在中国是普遍存在的,各竞标企业为中标竞相压低投标价格。这一方面大大影响了各投标企业的现实利益,另一方面由于低于正常价格的中标价也为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

二、成本控制具体操作。

(一)投标阶段。

投标阶段由于投标方与招标方目标的不同,其实质上是两方通过对各自利益的权衡尽力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一个博弈过程。而且当前我国建筑工程市场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供求关系失衡的情况,在可预计的将来也将呈卖方市场。作为施工方,如何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中求得长久的生存,笔者认为一方面应当加强项目前期预算管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压缩成本,并尝试新工艺新技术,不为中标而过低报价。另一方面,稳步调整企业战略,适应微利保本的行业环境,在此期间把握机遇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二)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成本控制最核心的阶段。对于施工阶段的管理应当从影响工程项目质量的五大因素(施工有关人员因素;材料因素、机械设备因素、施工方法因素和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管理。施工人员方面,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及必要的管理技能,从技术上深入管理工程成本,并能够处理工程复杂的人际关系以保证各部工作顺利进行。材料方面应当做好内控制度,尽量做到材料的价格、用量的标准化,防止采购、施工、管理人员、浪费、管理不善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机械设备主要应当做好永久性设备及施工设备的租赁或者购买安排的采购、维修保养等工作。施工方法方面主要包括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对传统工艺做到精益求精、力求具体、精细、周全,在保证正常工程进度上能考虑到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理等,同时,应当稳步、适当引入新工艺新技术,以提高工程效率降低成本。环境方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有效拉动国内需求,国务院以国发[2012]19号文件印发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境产业成为了当前的发展方向,建筑工程应当将更多的环境因素考虑进来。

(三)结算阶段。

最后的结算阶段是否有正确完整的工程结算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影响很大。故在此阶段应当做到仔细检查各种资料是否完整,对存在问题的单据进行详细记录。一般情况下,中标价经各种变更及其它费用的调整形成最终结算额。故在向业主提出最终结算额前,项目部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一次成本分析,对结算中发现的如材料价格、数量、采购价等如存在的重大的问题要仔细查明原因。

三、主要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成本分析不够。

就国内企业整体情况来看,建筑施工企业大多没有对成本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基于此,我们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解决。第一,成本追踪。成本追踪是对项目发生的成本能够追根溯源,查清发生成本的原因,以判断其成本发生的合理性,防止被列入项目成本预算的成本费用被无效率使用或浪费。第二,成本诊断。成本诊断指对成本发生与预算不一致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研究。

(二)成本管理认识上存在误区。

现在在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一些对成本管理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成本管理是企业各个部门应当协同完成的任务,并不只是财务部门的责任。技术人员负责的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负责的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负责的材料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都与工程成本有莫大的关系,在企业,任何行为的发生都意味着成本的发生,企业追求的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最大利润最大化。这就需要工程项目分工协作。基于此,我们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宣传成本管理思想,使中层管理者及员工了解成本控制计划。第二,进行成本监督。企业各项费用支出是否真正发挥了效力需要通过监督进行保证。第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制约机制。

(三)成本控制不成体系。

当前大多工程项目是由项目经理负责制,而有的项目经理是不重视成本管理的,企业在施工前只是由项目小组汇报工程实施情况,没有明确的权利责任关系。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立成本控制体系对于项目工程管理在有效激励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我们当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选择合适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目前项目管理和施工企业管理应该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选择好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将是至关重要的。第二,理解和整合全过程施工项目管理业务链。对于一个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应该充分理解每项工作需要哪些前提条件才能开始,这些前提条件是哪项工作或哪几项工作的结果,同时此项工作又产生哪些结果,产生的结果又作为哪项工作或哪几项工作的开始条件。项目工作只有置于它的制约之下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严金海.中国的房价与地价:理论、实证和政策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1).

[2]胡晓斌.浅谈施工项目成本管理[j].陕西建筑,2010(10).

[3]王曦.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j].建筑,2008(10).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二

现阶段,国外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慢慢成型,很多企业都了解到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来说,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而且现阶段有很多的施工企业都将控制施工项目成本作为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在项目的经营活动中,如何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是需要重点分析的内容。

1国外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国外工程建设项目存在很多成本控制上的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工程建设发展,下面我们来重点了解。

1.1市场因素变动过快。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快速变动是一个重要的特征。尤其是现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管是施工工人的工资标准、施工队伍还是原材料上都在进行不断的变化,甚至有些连工程项目和施工条件也在不断的进行改变[1]。因为目前市场上各种因素的不断改变,给企业发展造成了不少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控制成本的难度大大增大。所以要求项目成本控制也能随着市场因素的改变而进行相应的变化。

1.2成本控制方法选择不当。

在建设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成本控制方法的选择是个很大的难题。因为现阶段有很多建设企业所选用的成本控制方法不当,造成成本控制的效果不是很好,而如何正确的'选择成本控制方法,首先必须要对围绕盈利进行选择,不要仅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考虑,这样选择出来的成本控制方法在一定成本上会造成成本控制难度的大大增加,最后有可能造成成本控制工作失败[2]。

1.3成本控制标准不当。

在现阶段,一般国外工程建设项目基本都通过市场行为对建设施工队伍进行选择,而市场行为也就是常说的招投标。因为一般的竞标价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压的非常低,如果在制定成本控制制度时把竞标价作为成本控制的标准,那么建设企业就会因此形成较大压力,甚至有时还会因成本的原因导致很多机会白白丧失掉,在一定程度上使成本大幅度增加,进一步加大了建设企业的压力。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三

摘要: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更迭与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极大程度的带动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erp系统的出现,提高了企业各方面的管理能力及协调能力,成为企业发展,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是企业发展的新方向。石化产业的企业运作,有着物料、产品规格、工艺等繁多的特点,运用erp系统管理,能极大程度的提升企业的管理协调度,以及企业在物流管理,采购管理方面的能力,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利益。因而如何合理的应用epr系统技术于石化产业管理,是石化企业面临的巨大问题。

关键词:erp系统;企业发展;物流管理;采购管理;石化产业。

erp技术合理正确运用能极大程度的提升企业自身的效率,能使企业各个方面都得到有效的提升,我国运用erp技术的企业不再少数,可真正使用erp系统达成实用效率最优的企业却少之又少。石化产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程度较高,能否正确的使用erp系统是一个石化公司能否提升物流管理效果,实现现代化运作,面向世界的一个直观重要的因素。企业对于erp系统的运作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达到创造效益的新高度。

1erp系统概述及其辅助层面。

erp源于英文首字母缩写,汉化意义为企业资源计划,作为21世纪最为优秀的企业管理系统,很多企业都运用该系统,但是运作程度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是因为erp系统本身相当复杂,实施难度较大。其次就是很多公司根本没有透彻的了解erp系统以及它和所辅助的层面的关系。合理的运作erp系统,才能使企业效益最大化。erp系统的辅助层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与企业内部的集成。erp系统以最优化企业利益为基础,采购管理层面为原点,深度调动各部门积极性,提高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在此前提下,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通过宏观资源的筛选,选择企业达成最优化利益效果的有效最短途径。从而使企业选取最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模式,获取优良的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erp系统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公司员工的工作方式,以及企业的运作流程,继而推动企业上下通过最优路径达成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其次就是erp系统与企业外部的集成。erp系统通过对已有企业外资源的整合,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最优社会资源,极大程度的改善了传统企业模块运行较慢的问题。例如erp系统在企业供应链模块的集成方面,从市场竞争,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出发,从供应商出货,信誉度等多个模块,排选合作关系。有力的增加了供应方的竞争,最后使企业得到最优供货利益,同时也加强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优化了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与供应端合作共赢的经济环境。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四

(三)目标成本法的核心工作。

(一)原理上。

(二)定价方式。

(三)核算方式。

(四)实施程序。

(一)制定管理方法,加强成本意识。

(二)精化核算单位,制定控制措施。

(三)模拟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

(四)全面推行成本控制管理。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五

上文已经对国外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下面我们来重点探讨如何有效的加强成本控制。

2.1事前成本控制。

企业在项目建设工程中要想获取可观的利润,那么在其竞标之前就必须要提前预测国外工程建设项目,对其成本进行全面准确的预测,不仅如此,还要在基础比较合理的情况下对工程中的竞标价进行确定,以此来使企业利润得到一定的保障。

(1)人工费工作人员除了要将市场调研工作做好之外,还要对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特点进行分析,最后将总结出来各部分的人工费用进行相应的核算[3]。

(2)机械费在整个工程建设的项目成本核算内容中,机械费作为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核算机械费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根据机械的不同而进行相对应的核算。

(3)管理费用管理费用,一般包含项目部的管理以及现场的管理两个部分,现场的管理主要是根据管理人员、气候状况、现场环境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等条件来进行核算。

(4)材料费在所有的价格因素中,材料费用是变动最大的,也是变动中相对较大的一个因素。而在材料价的变动中一般是以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动而进行变动,如果要保证材料价格比较合理的话,工作人员就必须要对市场进行认真的调研。对市场行情进行一定的把握后再对材料价格进行合理的确定。

(5)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对国外工程项目的规模、性质、地理环境以及施工合同中的要求必须要严格执行,对施工方案合理的制定一般包括施工工期、施工费用、施工方法以及施工条件等方面。再则就是要依照施工现场中的条件以及施工要求对施工中所需机械进行合理选择,最后就是要针对施工方案中的要求对施工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使工程的项目建设可以顺利完成。

(1)合同控制在成本控制中,合同控制作为一种常见的控制方式,主要是将合同控制建立在资源基础上,对于双方的成本控制都有很强的约束力,最后将成本控制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进行具体落实,以此对施工的进度以及质量进行不断的加强与控制。

(2)施工过程成本控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建设人员必须要依照制定好的计划成本以及成本预测和每个项目中的成本核算,对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以及会计核算的要求需严格遵循。对项目成本形成过程及对成本高低有影响的因素进行认真分析,对经营管理的模式不断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成本得到有效降低。

2.3事后成本控制。

工程建设后期,对于成本控制,建设企业必须要进行非常系统的总结,对每个企业所适合的成本控制措施进行分析,以此制定与企业实际相符的成本控制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的建设项目提供成本控制的依据,这样不仅能有效增加投标竞争中的把握程度,还能明显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广度与深度。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寻求最大化的经营效益,是国外工程项目施工中成本控制的主要目的,以价值原理为导向,将动态控制和科学决策进行有效结合,对成本控制中所有相关措施进行认真落实,这样就能有效控制项目施工的成本,促进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祝雪锋.项目成本管理及挣值法成本监控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14(05):144~145.

[2]常青,陶庆.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问题[j].价值工程,,13(07):69~70.

[3]白桦,尹海伟.海外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问题探讨[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14,03(07):20~21.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六

金融危机以后,制造业成为了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我国也面临着制造业的变革。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力争用短时间进入制造业的强国行列。一直以来,制造业都在我国的经济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因为成本管理不善的原因而导致的资源浪费,阻碍了制造业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开始采用“目标成本法”,它能够帮助企业在保证实现预期利润的前提下,加大产品研发、设计阶段的投入,保证产出的产品质量,而不是一味的试图降低制造产品的成本。

“目标成本法”最初是由日本制造业提出的,它是以市场为导向设定目标的成本,一种全过程、全人员、全方位的成本管理方法,涉及到了制造业整个运行体系中的多种运行成本,包括设计成本、制造成本和营销成本等。目标成本法的可以避免制造业在成本规划和企业规划之间造成的成本膨胀,满足制造业的战略发展。在我国,由于受到技术、法律以及管理人员等因素的限制,目标成本法并没有在制造业的各个环节进行应用,只是在局部采用作业成本法,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公布,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会选择目标成本法,来不断完善、改进自身的制造技术和管理体制,以便跟上中国的制造业的发展和企业自身的发展。

二、制造业目标成本制定与完成的步骤。

(一)以市场为导向确立目标成本。

对于制造业的企业来说,应该依照目标成本法先预定产品的目标成本。在预定目标成本时要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调研确定企业应该研发制造的新品,每种新品都要以开发经理为中心,编制新品的开发提案,包括新品的规格样式、目标售价和预计销量等。在制定目标成本阶段,需要跨职能部门,结合包括生产、采购、业务、会计等部门人员,分解成本,把降低成本目标分解到产品的各个构件上,在满足产品性能的同时,运用价值工程降低成本。目标成本管理法与一般的预期利润不同,它是通过自身分析来确定产品的价格,不考虑社会价值。可是由于市场的多变,企业要想精准的计算出产品的销售价,进而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确定预期目标利润。

利润是企业的根本,任何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都是把利润最大化。制造业企业应首先规划和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利润,我国企业现阶段通常的做法是统计历年的利润数据,然后运用加权平均法得到企业想要的利润结果。制造业产品的目标利润是随着产品的市场价格确定的,一种产品的市场价格一经确立,随之也确定了产品的`目标利润。确定好目标利润也就等同于帮助企业制定好了未来发展规划工作,确定目标利润的步骤主要包括:第一,结合历年的获得情况。企业在制定目标利润之前,应该收集和整理企业历年的获得情况,结合相关的销售信息进行整理,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第二,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做到知已知彼。企业想要确立目标利润首先要认清自身产品的长处,同时对比竞争对手的产品,依据市场行情从而确定预估的销售量,只有这样才会使预定的目标利润相对合理;第三,结合预期销售价格。排除市场之间的竞争,销售价格的高低决定了销售量的多少,所以企业还要结合预期的销售价和销售量来确定目标利润。

三、制造业目标成本管理的控制流程。

(一)目标成本事前控制。

目标成本执行前的控制就是对目标成本进行的前期规划工作,明确企业的成本目标,用于指导成本目标管理的执行。事前控制有利于企业明确管理和执行的方向,为企业成本目标的达成提供保障,并以此为前提,确定好各项业务的工作安排和任务目标,做到责权利的界限清晰,实现企业效益和利润的最大化。

(二)目标成本事中控制。

目标成本的事中控制对于企业目标成本控制管理来说,是其最重要的环节。在成本实际执行过程中会与目标成本出现偏差,这就需要企业及时应对,根据实际情况对成本实施有效控制和调整,让企业成本回归目标成本范围内的轨道上,紧紧围绕目标成本进行生产经营,使企业成本能够合理控制,利润水平得以有效保障和实现。

(三)目标成本事后控制。

企业要持续的稳定发展,就需要不断盈利和稳定客源,目标成本控制管理也要及时进行修订和适应。事后控制就是在企业销售产品实现利润后,要积极收集销售信息和客户意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生产适时的产品,保持产品的市场需求和竞争力,进行事后成本差异分析,并合理修订企业目标成本,使其更具可执行性。

四、制造业目标成本法的完善措施。

(一)施行以激励机制为目标的目标成本法。

为使目标成本法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得以有效实施,企业既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目标成本进行测算和预估外,更要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为目标成本管理的控制和实施提供动力。想让企业员工发挥积极性必须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建设来实现,将员工利益与成本管理目标进行紧密联系,这样既能提高员工主观能动性,又能提升企业目标管理效果。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激励机制更多的还是采用绩效考核管理,合理的绩效考核,可以让企业针对员工的自身贡献和工作业绩对工资进行适当调整,保证员工公平合理的享受待遇。

(二)完善实践运用中的目标成本法。

企业目标成本法的实施是依据当时企业的自身实际和市场状况进行的,一旦确立和实施也只能说仅适应当时的条件,并合理有效,但是在实施和运用一段时间后,随着实际环境的变化原有的目标成本法将不再适合或适应性降低,无法为制造业成本管理合理规划和设计,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调整、优化和完善。制造行业是以生产制造为主体的产业,生产运行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利用目标成本的实现保证企业利润目标的完成。目前,我国制造企业的成本管理仍是一项复杂而繁琐的工作,加强目标成本法的应用是企业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在实践运用过程中的不断优化,将降低企业人、财、物各项资源的浪费,实现利润最大化。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盈利发展,也只能这样才能使社会稳定进步,为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作者:周海燕单位:江西杰浩硬质合金工具有限公司。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七

所谓建筑经济发展,就是在建筑过程中,随之产生的经济费用的使用情况,若想要能够很好地控制其发展态势,就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

从目前我国建筑经济成本控制情况分析,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这就需要管理者提高意识,找到症结之处,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分析情况,具体问题具体措施,从而体现成本管理在建筑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本文通过对具体建筑经济的大环境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当中的成本管理的基本模式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提高措施,希望微薄之论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更多的管理者能够意识到控制成本管理的重要之处。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施工企业方面就必须提高对于成本管理的意识,管理者在分析企业自身经济发展情况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成本管理的问题,并找出存在的不足之处。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八

在传统的石化物流管理和采购管理当中,物料的采购、运送等需要通过复杂繁琐的各部门协同调度工作,如果部门间协调力不足,很容易出现责权分配不清等复杂问题。利用erp系统很轻松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将erp系统统一规划入物资装备部门,通过该部门统筹帷幄的现代化管理办法,进行有效的责任划分,明确责任的主体。erp系统在采购管理模块(mm)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石化产业的此模块大致包含三个小模块:一是预配购物料信息模块;二是采购管理;三是供应商管理。在前文已经讲到erp系统在供应商选择式优化,然而在预配购计划与采购计划中,其作用也是相当显著的,可以有效集成mm模块内的`生产计划,财务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以明确的数据分析得出最为优越的预采购计划或是采购计划,有效的调动了可用资源,降低了库存并压缩了成本。与此同时也进一步实现了价格的透明化管理,减少了传统购置中的人为性及随意性,确保增值环节处于受控状态。这样一来不仅高效的整合了可用资源,使其达到最大化的利用率,并且通过物料需求综合平衡的功能,宏观控制了各业务需求计划平衡统一且科学的采购决策,规范了采购模块框架,运用强有力的计划力及内部控制力,实现了对预选供应商的控制,有效的强化了石化采购管理的有效性,高效性。

3结语。

erp系统是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因此详细了解其运作流程及其与企业各个层面的运作关系,才能够更好的达成erp系统同企业内外层面的整合,为企业的利益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当然erp系统毕竟只是辅助系统,人为的干涉对其运作效率有极大的影响,因而在运用类似erp这样的高质高效的管理系统时,也要注意培养企业员工实际的操作力及执行力,确保erp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从而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协调运作力,进而达成增长企业利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能.基于erp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毕海花.中小制造企业采购问题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

[3]在石油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2,(2).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九

(一)将作业成本管理应用到客户盈利能力分析上的意义。

由于客户的行为习惯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不同的客户对于企业资源的消耗量也是有所不同的。在制造企业拥有的所有客户资源中,只有一部分能够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带来帮助;而另一部分客户则不能起到这样的效用。[1]而将作业成本管理法应用到制造业的客户盈利分析中的最大优势在于,作业成本管理法能够对不同客户对企业盈利的贡献率进行分析与揭示,从而为企业服务的侧重与各种决策的下达提供必要的参考。作为一种成本分析工具,作业成本分析方法可以对制造企业的作业水平进行灵活的定义,并最终计算出企业的计量成本,从而为制造企业提供各种产品、客户以及企业资源等方面的相关信息。通常来说,作业成本管理法通过对企业利润表中的各种期间费用,如采购费用、销售费用等进行精确计量,之后再根据企业用户资源消耗量比例的大小来将这些成本分配给客户,从而为制造企业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客户信息。[2]通过对客户信息进行分析,最终控制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

(1)区分不同服务成本客户特征。要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应该对企业的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以满足客户的不同服务需求。而企业许多活动作业的最终实现也是以满足企业客户需求为动力的。例如,制造企业常常会采取配送、促销等方式来吸引和留住客户。而企业的一些客户往往对产品包装、交货方式、售后服务等有着比较独特的需求。因此,不同客户之间对企业资源成本消耗的程度是不一致的。[3]甚至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是销售同一种制造产品,客户的盈利能力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2)对不同服务客户成本的盈利进行分析。作业成本系统提供了服务于不同客户的成本。制造企业的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将企业客户划分为高成本客户与低成本客户的方式,来分别计算他们的盈利性与亏损信息。在以后的服务中根据客户盈利性的不同来为其提供不同的服务,从而保障企业的盈利。并且企业还需要不断对客户进行分析,努力将低盈利客户转变为高盈利客户。

(一)制造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应用作业成本管理方法的意义。

(二)制造业产品开发成本的计算与控制。

在企业产品设计开发阶段,产品项目的费用成本一般包括两大方面,即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而作业成本管理方法能够很好地对产品项目的间接费用进行系统的归集与合理的分配,然后根据分析与计算将各个项目的.作业中心费用进行汇总,并通过各种产品之间的关联程度,将成本费用科学的分配到产品中去。并且,制造成本法还可以对制造业产品设计与开发阶段的产品项目作业是否能够盈利进行分析与预测,从而判断出该项目能否增值。若增值则可以继续研发,而若不能增值则需要对其进行优化或直接否定这一产品设计。从企业的生产源头控制好企业的成本。

(一)制造业在环境成本管理中应用作业成本管理方法的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水平与科学技术水平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然而随之而来的人口增长问题以及能源危机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也因此显现,并呈持续恶化的趋势,这不仅会阻碍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还会危害人们的健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环境成本这一概念应运而生。该方法主要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环境成本核算与环境成本控制这两大方面。而企业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环境成本因素在产品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高。而作为决定企业环境污染治理决策投资多少的重要影响因素,准确的环境成本归集成为了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而将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应用到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中则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提高企业环境成本归集计算的准确性,为企业环境污染治理正确投资决策的制定与下达提供良好的信息依据。

(1)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环境成本是指企业为满足国家环境质量标准而在生产、运营中发生的与环境相关的支出,包括环保设备处理污染物而需要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废弃物处置成本、报告监测成本等。[5]一般情况下,人们可以笼统的将环境成本分为两类,即直接环境成本与间接环境成本。制造企业传统的环境成本核算方式将企业的环境成本全部归为制造费用,根据运作工时的多少来对制造企业各个机组的环境成本费用进行分配。而这种分配方式极易出现误差,将一些环境效益较低机组的环境治理成本低估,将一些环境效益较高机组的环境治理成本高估,从而扰乱制造企业相关环境成本决策的制定与下达。而利用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对制造企业的环境成本费用进行分配则能够很好地避免这一问题,企业可以根据造成环境成本的作业的情况来对企业的环境成本资金进行分配,从而有效减少影响企业环境预防污染以及环境治理等决策的因素,提高各种环境污染治理决策下达的准确性。

(2)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在环境成本分析中的应用。企业将环境成本分析的重点放在对环境成本效益的分析上,而这主要是通过相关考核来实现的。利用作业成本分析法,企业能够清晰的对环境与成本之间的联系进行揭示,从而准确的分析出环境成本所能带来的利润效益。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作业成本管理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分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推进制造企业成本管理的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2]王广宇,丁华明。作业成本管理——内部改进与价值评估的企业方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3]曹晓雪。流程作业成本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徐风菊。基于abcm的企业成本管理集成系统研究[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

摘要:当前,工业制造业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制造业的管理方式仍稍有落后,这致使制造业企业出现了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工业制造业成本较高,利润较低。制造业企业要想在经济浪潮中立足,须利用好管理会计这一工具,完善其在企业中的推广及运用。

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企业生存面临两大问题,即发展与竞争。企业要想长远生存下去,实现可持续发展,则应完善其内部管理,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而做到这两点的关键则在于企业所掌握的信息。传统会计有两大分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负责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利于决策的信息,而管理会计则主要为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提供有利于决策的信息。当前,工业制造业作为我国企业的主体,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制造业的管理方式仍稍有落后,这致使制造业企业出现了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制造业成本较高,利润较低,甚至还产生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因而,制造业企业要想在经济浪潮中立足,必须利用好管理会计这一工具,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利于各项决策的信息,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20世纪70年代,我国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了管理会计的概念。自此之后,管理会计开始在我国企业中得以运用,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随着工业制造业技术的精深以及生产程序的复杂化,管理会计在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简单概括,管理会计在工业制造业企业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管理会计有利于提高工业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管理会计主要运用作业成本法这一工具来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这一管理会计工具的运用在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较好地避免企业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现象发生。第二,管理会计有利于改善工业制造业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管理会计主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来改善制造业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这与作业成本法一样都是管理会计所运用的重要工具。在全面预算管理下,制造业企业的各部门乃至各人员都会涉及其中,以便于管理会计对企业的各环节进行预算,对制造业企业的各项资源进行更为合理的调配,改善企业的资源利用率。

(一)经济体制环境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下,该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法制经济的特点。在这一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行为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管理会计要想为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提供确实、可靠的信息,则需保证其市场条件是公平、灵敏的。当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与经济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税法》、《证券法》等。但是,从完整程度来看,我国与经济相关的法律体系还不是很健全,仍需进一步的完善。正是由于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使得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的经济体制环境不够完善,而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

(二)缺少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在科技进步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会计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逐渐摆脱了手工会计的时代,转而向高效率的信息系统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工业制造业企业中所应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大多仍是针对财务会计的特点进行设计的。尽管管理会计在工业制造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但会计信息系统中缺乏与之相关的信息系统模块,或者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

(三)管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无论是从事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都是比较考验人的能力的。特别是进行管理会计工作,对人的实践能力的要求会更高。然而,由于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时间不长,实质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属于管理会计师的队伍,大部分管理会计工作仍由财务会计师来承担。但反观西方国家,管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都较高。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身为一名管理会计人员,除了要掌握充足的会计理论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具备管理头脑。换言之,管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高于财务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人员要有战略思维,要懂得抓住机遇,要能够创造性地去分析、解决问题。

(四)管理会计工具的实际应用与理论脱节。

20世纪70年代,我国才从西方国家引入了管理会计的概念。自此之后,管理会计开始在我国企业中得以运用。但至今为止,我国所推广的管理会计理论仍大部分是借鉴西方国家的,并没有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我国实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环境,制定出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特点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正是因为管理会计工具在西方国家与我国的具体应用环境不同,导致管理会计工具在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控制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企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仅仅是停留在管理会计理论的表面,而没有去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运用恰当的管理会计工具。

(一)完善经济体制环境。

要改善管理会计在我国工业制造业企业中的运用现状,首先应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应用环境。通过前文可以知道,当前我国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下,该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法制经济的特点。在这一体制下,企业的行为要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管理会计要想为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提供确实可靠的信息,则需保证其市场条件是公平、灵敏的。因此,我国应健全现有的与经济相关的法律体系,使得企业能够做到有法可依,以此来保证市场信息的真实可靠。市场信息真实可靠,管理会计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时制定的报告才能更具有应用价值。

(二)完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当前我们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工作生活也因此更加便利起来。信息化在企业中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例如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但目前制造业企业中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仍主要集中于财务会计层面,涉及管理会计的系统模块较为缺乏。这一现象导致制造业企业重核算而轻管理,管理会计工具应有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因此,本文认为,制造业企业应完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依托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工具的效果。并且,企业还应及时更新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有关的软件,使其适应企业经营活动的`变化,提高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了高端的人才,企业便抓住了发展的先机。因此,企业要想充分实现管理会计工具的效用,就要拥有足够的高素质人才。管理会计工具只有在这些高素质人才的手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然而,当前我国拥有注册管理会计师的人员较少,影响了管理会计工具效果的发挥。对此,国家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来鼓励、支持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而对于有能力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应从国外或国内积极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对于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管理层也应鼓励财务人员去学习与管理会计有关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建立起恰当的管理会计模式。

(四)管理会计工具的理论应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制造业企业在实际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时,不能一味地注重于理论层面,要将理论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在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时,应注意总结实践经验,同时结合西方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创造出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管理会计模式与体制。对于较为复杂的管理会计工具,在企业的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进行简化,以增强管理会计工具的可操作性。与此同时,制造业企业还应根据其具体的生产过程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管理会计工具。最后,制造业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时,应将其普及到各个部门,并且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而不仅仅将管理会计看作是财务部门的专属工具。究其原因,管理会计人员进行分析、报告所需的资料是涉及各个部门的,需要各个部门来提供。

参考文献:

[1]田倩,刘洪凯,胡仿迪.管理会计工具在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6(02):82–85.

[2]管程程.管理会计在制造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7(14):125–126.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一

摘要:成本控制关系着一个企业的生存和盈利,不论怎样类型的企业都应当关注其成本管理工作。在机械设备日常管理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漏洞,部分陈旧、老化的机械设备甚至会造成重大事故的发生,这些因素都在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成本。本文将对机械设备使用、维护中成本管理、控制工作进行分析,以期找到合适的策略节约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关键词:设备选购;成本核算制度;施工机械。

近些年我国在施工及工厂产业链运转中机械设备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机械设备为经济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与此同时机械设备的成本管理工作也逐渐被提上了日程。机械设备成本控制方面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它总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和制约,探究、分析出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就能很好地节约成本,帮助企业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提高经营效益。

1提高设备成本重视程度,全面开展机械设备成本管理工作。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现代工程建设要求的提高,机械化施工被广泛应用到了各工程项目中,通过各种类型的施工机械的应用,有效减轻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施工的规范性、精确性,有利于保证施工质量满足相关规范、设计要求[1]。施工机械作为工程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管理情况也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关系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必须要提高设备成本重视程度,从设备购置(建造)开始到报废处置均要做好各项费用的管理工作。例如在工程开始阶段,可以参照和以前施工条件、结构相似的工程,利用成本评估方式分析得出需要预测的工程项目的预算成本,以便购买适合工程使用的产品设备;在设备的使用上要注意设备性能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维修,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增加额外成本;及时报废维修成本过高的机械设备等。通过全面落实机械设备成本管理工作,有利于提升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的整体水平,为企业发展中机械设备更新、施工成本制定等提供有效的经验支撑,促进施工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2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制度,为成本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良好的制度能够为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规范,保证企业的运作活动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进行。成本控制依据过于简单和表面化会导致部分企业机械设备成本管理工作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企业很有必要设立可操作性强的制度,具体如下:

3增强设备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培训、考核。

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者、管理者均是人,因此对施工机械设备成本管理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在相关人员的管理上,包括操作人员、维修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在施工机械设备相关员工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培训和考核两方面:

(1)要制定出完善的业务技术培训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确保工作人员掌握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工程机械领域中微机技术、电液控制技术等均得到了广泛应用,此类技术较为先进,要想用好、管好、保养好这些机械,发挥机械效率、控制机械使用成本,则必须保证相关人员全面了解机械设备的技术特性、使用性能等,实现科学操作、维修养护与管理。

(2)定期培训,包括短期集中培训、分期轮训等方式,主要是根据员工实际工作需要,按职务层次确定培训内容,以业务知识为主,根据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发展需要,更新员工知识体系,通过培训要求管理人员业务知识水平提升,实践能力增强;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具备必要保养、维修能力,做到“四懂、三会”,即懂机械原理、构造、性能、用途,会操作、维修、排除故障;维修人员则是做到“三懂、四会”,即懂技术要求、质量标准、验收规范,会拆检、组装、调试、鉴定。

(3)在员工的薪酬方面,应制定出完善的的绩效考核制度,让薪酬与绩效挂钩,多劳多得,鼓励员工在工作中开动脑筋,大胆创新,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4及时淘汰落后设备,增加工程所需的关键设备。

在日常工作中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实时的监控,闲置设备要定期检查,确保设备的完好率。

(1)建立对设备进行可靠性、操作性强的分析调查的.规范流程,将单位所有的机械设备都纳入监控的范围内,监察机械设备的性能和运作状况,一旦发现设备老化、性能异化时要及时维修或更换,及时淘汰落后设备,这样就能够避免施工、生产过程中发生故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或浪费。

(2)在设备的选购上也应当把好关,按照施工的实际需要选择实用性强、性价比高的机械设备,确保设备选型的科学、合理。在保证减少设备老化带来损失现象的同时,也要尽量避免因为选购的设备不适用而导致的闲置浪费现象。及时淘汰落后的机械设备能够保证企业保证其生产效率,在单位时间内安全、高效地完成施工及生产任务,同时也能杜绝因为设备老化而导致施工、生产停工的现象发生。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水平影响着生产任务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成本管理在机械设备管理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文章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能在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的同时实现工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细节决定成败,机械设备在一个企业的生产链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对其成本进行管理能促使企业将成本控制落到实处,促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较好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付红霞.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成本管理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

[2]张昱.机械设备管理及维护保养技术浅析[j].工业设计,2015(08):89~90.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二

现阶段国内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家房地产政策深入改革,给房地产企业都带来较大挑战。通过控制成本就成为房地产企业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环节,房地产企业利润是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差额。

我国正通过多种手段来控制市场房价,房地产企业不能通过销售收入来实现经济效益,成本控制就成为了最有效的选择途径,有效的成本控制可以为企业减少费用支出,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提供重要保证。

2.1房地产实行成本控制保证其生存和发展。

房地产首先要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中生存下去,然后才能谋求发展,这是任何企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企业的“收”和“支”大体平衡,支出可由收入弥补。支出得到节约,企业积累相应增加,这是房地产企业实行现代成本控制要达到的新要求,它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2房地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是成本控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房地产企业想要取胜,其重要武器是低成本,而企业降低成本的最有效途径是实行成本控制。

2.3可以促进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髙。

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能保障有效控制企业的成本,对改进和提髙企业其它方面的管理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1对成本控制存在错误的认识。

我们只有极少数的房地产企业实行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全面成本控制,其它大部分企业都还没有实行。很多房地产企业存在错误的认识,有些房地产企业认为设计阶段是成本控制的重点,其它阶段对成本控制的影响不大;有些房地产企业认为提供材料和设备是最重要的成本构成。

3.2缺乏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

根据财务部门的决算报告,这是传统的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由于业务人员提出报告的时效性相对滞后,这种核算体制不能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在企业成本控制中相对缺乏,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不能对症下药,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企业成本。

3.3没有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体系。

很多房地产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处于粗放状态,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体系十分有限。有些房地产企业虽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成本控制制度,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形同虚设,一些房地产企业没有相对应的部门岗位职责与权利,即使兑现了也是受奖不公,受罚不服。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给以后的成本控制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房地产企业的责任权利相结合是否有力是职工所关心的。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三

价值工程,又称价值分析,是一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科学,它通过对产品的功能分析,研究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去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因此,应用价值工程,既要研究技术,又要研究经济,即研究在提高功能的同时不增加成本,或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不影响功能,把提高功能和降低成本统一在最佳方案之中。

长期以来,从学校教育开始,就把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分成两个学科。在实际工作中,更把提高质量看成是技术部门的职责,而把降低成本则看成是财务部的职责。由于这两个部门的分工不同,业务要求不同,因而处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也会不同。例如:技术部门为了提高质量往往不惜工本,而财务部门为了降低成本又很少考虑保证质量的需要。通过价值工程的应用,则能使产量与质量、质量与成本的矛盾得到完美的统一。

由于价值工程是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的管理技术,需要多方面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数据,也涉及到许多技术部门(如设计、施工、质量等)和经济部门(如预算、劳动、材料、财会等)。因此,在价值工程的应用过程申,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把有关部门组织起来,通力合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价值工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关于价值工程的定义,尽管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都大同小异。比较简单的定义应该是:价值工程是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使产品或作业达到适当的价值,即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其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活动。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把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价值工程的目的是力图以最低的成本使产品或作业具有适当的价值,亦即实现其应该具备的必要功能。因此,价值、功能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价值=功能(或效用)/成本(或生产费用)。

用数学公式可表示为:v=f/c。

上述公式给我们的启示是:。

另一方面,又提示产品的生产者和作业的提供者,可从下列途径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

(1)功能不变,成本降低;。

(2)成本不变,功能提高;。

(3)功能提高,成本降低;。

(4)成本略有提高,功能大幅度提高;。

(5)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下降。

为了对上述公式中的价值、功能和成本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需要说明如下:。

(1)价值不是从价值构成的角度来理解的,而是从价值的功能角度出发,表现为功能与成本之比。

(2)功能是一种产品或作业所担负的职能和所起的作用。这里有一个观念间题,专门用户购置产品或作业,并非购买产品或作业的本身,“而是购买它所具有的必要功能。如果功能过全、过高,必然会导致成本费用提高,而超过必要功能的部分用户并不需要,这就会造成功能过剩;反之,又会造成功能不足。

(3)公式中的成本,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成本,而是产品寿命周期的成本。例如: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应从可行性研究开始到保修期结束,其寿命周期成本也应包括这期间的全部成本。

(二)价值工程的核心---功能分析。

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对产品或作业进行功能分析。这就是:在项目设计时,要在对产品或作业进行结构分析的同时,还要对产品或作业的功能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必要功能和实现必要功能的最低成本方案(工程概算);在项目施工时,也要在对工程结构、施工条件等进行分析的同时,还要对项目建设的施工方案及其功能进行分解,以确定实现施工方案及其功能的最低成本计划(施工预算)。

(三)价值工程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

在应用价值工程时,必须有一个组织系统,把备专业人员(如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施工管理、材料供应、财务成本等)组织起来,发挥集体力量,利用集体智慧来进行,方能达到预定的目标。组织的方法有多种,在项目建设中,把价值工程活动同质量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不失为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根据价值工程的工作标准,结合项目施工的特点,施工项目的价值工程工作程序可分以下四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

1.对象选择。

价值工程的应用对象和需要分析的问题,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可从下列三方面来考虑:。

(1)设计方面:如设计标准是否过高,设计内容中有无不必要的功能,等等;。

(3)成本方面:主要是寻我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途径,应选择价值量大的工程进行重点分析。

2.组织价值工程小组。

价值工程小组的建立,要根据选定的对象来组织。可在项目经理部组织,也可在班组中组织,还可上下结合起来组织。

3.制订工作计划。

价值工程的工作计划,其主要内容应该包括:预期目标、小组成员及分工、开展活动的方法和步骤等。

(二)分析阶段。

收集资料。

(2)技术资料:含项目的设计文件、地质勘探资料以及用料的规格和质量等;。

(3)经济资料:如项目的随工图预算、施工预算、成本计划和工、料、机费用的价恪等;。

(4)业主单位意见:如业主单位对项目建设的使用要求等。

2.功能分析。

即对项目实体进行系统的功能分析,如分析项目的每个部位、每个分项工程,甚至每道工序在项目施工中的作用。

3.功能评价。

即对工序、分项工程、部位进行功能评价,求出其成本和价值,

备考资料。

(三)方案创新和评价阶段。

提出改进方案。

目的是寻找有无其他方法能实现这项功能,如混凝土工程有无新的配合比或掺用附加剂,深基础工程有无不同的开挖方法等。

2.评价改进方案。

主要是对提出的改进方案,从功能和成本两方面来进行评价,具体计算新方案的成本和功能值。

3.选择最优方案。

即根据改进方案的评价,从中优选最佳方案。

(四)实验与验收阶段。

(1)提出新方案,报送项目经理审批,有的还要得到监理工程师、设计单位甚至业主的认可。

(2)实施新方案,并对新方案的实施进行跟踪检查。

(3)进行成果验收和总结。

由于价值工程扩大了成本控制的工作范围,从控制项目的寿命周期费用出发,应结合施工,研究工程设计的技术经济的合理性,探索有无改进的可能性。具体地说,就是应用价值工程,分析功能与成本的关系,以提高项目的价值系数;同时,通过价值分析来发现并消除工程设计中的不必要功能,达到降低成本、降低投资的目的。

乍看起来,这样的价值工程工作,”对施工项目并没有太多的益处,甚至还会因为降低,投资而减少工程收入。如遇这种情况,可以事先取得业主的谅解和认可,对投资节约额实行比例分成。一般情况下,只要不降低项目建设的必要功能,业主是乐意接受的。

(一)对工程设计进行价值分析的必要性。

(1)通过对工程设计进行分析的价值工程活动,可以更加明确业主单位的要求,更加熟悉设计要求、结构特点和项目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从而更利于施工方案的制订,更能得心应手地组织和控制项目施工。(2)通过价值工程活动,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为用户节约投资,提高功能,降低寿命周期成本,从而赢得业主的信任。大大有利于甲乙双方关系的和谐与协作;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社会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通过对工程设计进行分析的价值工程活动,对提高项目组织的素质,改善内部组织管理,降低不合理消耗等,也有积极的直接影响。

(二)确定价值工程活动对象。

结合价值工程活动,制订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实现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1)通过价值工程活动,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佳施工方法。

(2)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材料使用的比选,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通过代用、改变配合比、使用添加剂等方法降低材料消耗。

(3)结合施工方法,进行机械设备选型,确定最合适的机械设备的使用方案。如:机械要选择功能相同、台班费最低或台班费相同、功能最高的机械;模板,要联系结构特点,在组合钢模、大钢模、滑模中选择最合适的一种。

(4)通过价值工程活动,结合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所在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对降低材料的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进行分析,以确定最节约的材料采购方案和运输方案,以及最合理的材料储备。

(三)案例。

某施工项目的价值工程活动及其成果如下:。

1.制定提高价值的方案。

根据用户对项目建设的要求,应用价值工程原理,制定提高价值的最佳方案,即在满足必要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

2.绘制功能系统图。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确定功能目标,绘制功能系统图。

3.计算功能比重因子。

根据上述功能在分部工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原始数据由技术部门提供),计算各种功能在分部工程中的比重。

4.修正功能比重。

5.计算功能系数功能系数=分部工程得分数/施工项目总得分数。

根据分部工程功能作用分析表和功能作用修正表提供的数据,计算各分部工程的功铑系数。

6.计算成本系数和价值系数。

成本系数=分部工程预算成本/总成本。

7.确定价值分析的对象,制定政迸措施。

凡价值系数小于l者,均可作为价值改进对象,诊断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8.成果验收和总结通过以上价值工程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如下。

(1)不仅实现了主体结构和装饰工程的满足功能、降低成本、提高价值的目的,而且促进了所有分部工程的技术和经济管理,使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从总体上提高了一步。

(2)促进了技术进步。如:。

1)推广sj83卡具式硬架支模新工艺;。

2)使用“四合一”混凝土新级配;。

3)推广se-l环氧树脂水溶性涂料和喷涂新工艺等:不仅提高了工效,加快了进度,又降低了消耗。

(3)提高了经济效益。根据该施工项目的竣工成本分析,与施工图预算对比,共计节约水泥4it、钢材4・14t、木材l9m3、砂石578t、统一砖4・50万块,节约金额17万元,降低成本9・2%。

(4)赢得了社会信誉。

1)用户满意;。

2)在优质工程评比竞赛中获得系统内第一名。

更多建筑类经验免费阅读下载请访问:/。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四

[摘要]本文在分析作业单元及其与责任中心的区别的基础上,对作业成本责任的分解和成本责任流的形成进行了探究,并进一步探讨了成本责任流在责任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作业成本作业单元成本责任流责任成本。

一、作业单元及其与责任中心的区别。

自埃里克・科勒教授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早探讨作业成本会计以来,在以哈佛商学院罗宾.卡普兰教授和库珀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学者的推动下作业会计已成为现代管理会计系统的热点。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所著《高级管理会计》将作业成本法(abc)的基本理念和特征总结如下:abc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是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而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其基本理念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作业又导致间接成本发生,作业是产品和间接成本的中介。作业成本法在指导思想上纠正了在当今高新科技迅速发展、间接费用大量增加的背景下,再按照传统的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分配间接费用会严重扭曲产品成本的缺陷。

作业的载体是作业单元,它是指企业内部的部门或个人,它与企业的组织机构相适应,是承担企业活动的组织或岗位,它有自身可以控制的成本发生,能够清楚地承担成本责任。任何一个作业单元中责权利都能够紧密结合。作业单元是从事作业的活动主体,它对应于企业组织结构,具有不同的层次,根据职能可以分为管理作业单元和生产作业单元。管理作业单元控制本单元费用的支出,同时其作业对生产作业单元的成本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设计部门是一个作业单元,它除了控制设计费用的支出之外,它的设计结果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如果授予作业单元对于单元内的资源消耗的控制权,是不是作业单元就相当于一个作业为联结体的责任中心了?应该说,作业单元概念有别于责任中心的概念,它不一定必须可以独立核算。比如,采购环节购进了劣质材料,其价格和采购成本符合采购作业单元的责任成本要求,但是在后续生产环节,由于材料质量问题出现了成本损失,那么,从采购这一作业单元,直至发生质量事故的单元,其间各个作业单元的成本损失都是由采购作业单元累积成本责任的偏差造成的,即采购作业单元的成本责任并没有在采购环节完结,它随着物流和工作流而向下游传递。而这种累积责任造成的损失一旦发生,有时采购作业单元是负担不起的,也就是无法进行经济核算,只能以其它形式追究其责任,这是作业单元与责任中心的本质区别之一。因此,作业单元是责任成本管理中责任中心概念的拓展,是动态管理理念的体现,成本责任在各个作业单元间的传递形成成本责任流。

二、成本责任的分解与成本责任流的形成。

广义的成本责任是指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作业单元,根据其管理权限和管理范围所应承担的一定的经济责任,这种经济责任是与企业的费用、支出、利润相关的。狭义的成本责任是指对作业单元承担活动后,结果偏离正确性的一种过失性成本度量。成本责任是与作业单元相联系的,它是分析、评价与考核成本的一组可度量、可评价的指标集,是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目标相一致的目标,是作业单元为履行责任而进行作业的结果的正确性标准。例如企业的采购成本总预算是企业活动的目标,材料采购运输成本预算就是一种成本责任。

根据以上的定义,成本责任可以用函数的形式简单描述为:

cr=f(a,ac,crb)。

其中,cr(costresponsibility)表示成本责任,a(activity,)表示作业,ac(activitycell)表示作业单元,crb(costresponsibilitybenchmark)表示成本责任指标集。

只有企业的每个员工都来努力完成好自己的责任,避免损失的发生,企业才会有竞争力,只有成本责任清晰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正确甄别和确定成本责任、将成本责任分解到具体的责任单元是实施成本责任流管理的关键之一,科学的成本责任管理体系对企业成本管理创新的可操作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对一个产品或生产项目而言,成本责任是伴随着产品生命周期而发生发展的,随着产品生产流程的变化,成本责任也会发生转移。作为一个完整的事物运动流程,成本责任需要进行分析、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奖惩,以体现责任的约束作用。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内成本责任的产生、分解、转移、分析、考核以及与之相关的`奖罚等处理流程就形成了成本责任流。成本责任流是由不同成本责任元根据上下游关系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传递成本责任的成本管理活动流程。成本责任元对应于作业单元,是成本责任流的基本构成单位。就责任成本来讲,以动态管理的观点来看,某一个作业单元的责任成本不仅存在于本单元,而且以累积成本的形式存在于其下游各作业单元,即责任成本存在传递和流动的现象。通过上下游作业单元间成本责任的传递机制,成本责任随着业务流程而流动起来,各作业单元之间由此联结成一个整体。

成本责任流由成本责任元、定位和结构三要素构成。成本责任管理要求责任元清晰,定位准确,结构合理。成本责任元由责任承诺、责任活动、责任评价结果组成,它本质上是责任成本分解、作业、责任约束及奖惩等活动的最小结构单位。定位是对成本责任根据作业单元进行分解的活动,也是成本责任被分解后所处的不同层次。它为实现对成本责任的考核提供条件,是成本责任流实现正确流动的前提,是使成本责任在不同的作业单元层次上与相应的作业单元实现准确对应的活动。如果立足于整个系统并且从经营期的起始点长期地看,则所有成本项目都应该是可控的。所以可以从企业整体出发,在不同层次上把企业总的成本责任分解成不同作业单元的成本责任,从而实现成本责任的定位。

成本责任流理论对责任成本控制理论进行了拓展,它以动态管理的思想,结合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先进制造技术,力求建立基于信息系统支持的成本控制体系,以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它的基本出发点是从强化人员责任管理人手,以信息技术支持为依托,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为目标,建立全员、全面、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由于成本责任是企业活动(作业)和企业组织(作业单元)的函数,是企业对组织和人员实施的一种约束。责任依附于企业活动而产生,并建立于企业组织基础上,企业活动以及企业组织都具有层次结构,因此责任也具有层次结构。对外部,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承担企业责任;对内部,企业责任由企业内部的各组织单元来承担,这种组织单元可以是对应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单位或部门,也可以是根据企业成本责任定位要求重新划分的作业单元,即承担成本责任的组织单元不仅要适应于企业的组织机构,还要满足能够划清成本责任、能使责权利紧密结合等成本定位要求。无论是班组还是个人,只要能满足建立作业单元的成本定位要求,也可以成为一个作业单元。因此,我们可以相应建立两种模式的成本责任结构,即把企业各组织单位承担的责任称为部门责任,部门责任落实到不同岗位的人员,形成企业责任―部门责任―岗位责任的层次结构;再一种就是企业责任―各层次作业单元责任的层次结构。这样的成本责任划分方法适应了组织现代化企业生产进行责任成本管理的需要,为许多先进管理模式所采用。

在上述模式中,我们可以结合应用标准成本和目标成本来实施企业的成本责任承担机制。标准成本模式是在提高效益和减少浪费的前提下预计作业单元标准成本;目标成本是把成本目标从企业目标体系中抽取和突出出来,并围绕它开展各项成本管理和其它管理活动,以指导、规划和控制作业单元成本发生和费用支出。此外,还可以采用成本企划的方法。成本企划本质上是采用“倒推”确定目标成本,主要着力点是帮助企业在开发设计新产品的同时引入成本控制思想,或者对原有产品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更有市场竞争力。我们可以将企划的成本划分到作业单元层次,通过以作业量代替生产工时作为成本分摊的依据,适应先进制造技术生产环境的成本控制方法的要求,将企划成本定制到作业层次。标准成本制、目标成本制与责任成本制存在着某种共同联系,成本企划为责任成本管理中责任成本的确定和分解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作业成本法为分摊成本和划分责任中明确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针对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作业成本与标准成本制、目标成本制相结合,使责任成本制深入到作业层次,创立适用于作业成本法的责任成本管理模式,是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4]oec方法的实际运用,道可道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五

价值工程,又称价值分析,是一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科学,它通过对产品的功能分析,研究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去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因此,应用价值工程,既要研究技术,又要研究经济,即研究在提高功能的同时不增加成本,或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不影响功能,把提高功能和降低成本统一在最佳方案之中。

长期以来,从学校教育开始,就把质量管理和成本管理分成两个学科。在实际工作中,更把提高质量看成是技术部门的职责,而把降低成本则看成是财务部的职责。由于这两个部门的分工不同,业务要求不同,因而处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也会不同。例如:技术部门为了提高质量往往不惜工本,而财务部门为了降低成本又很少考虑保证质量的需要。通过价值工程的应用,则能使产量与质量、质量与成本的矛盾得到完美的统一。

由于价值工程是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的管理技术,需要多方面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数据,也涉及到许多技术部门(如设计、施工、质量等)和经济部门(如预算、劳动、材料、财会等)。因此,在价值工程的应用过程申,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要求,把有关部门组织起来,通力合作,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价值工程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关于价值工程的定义,尽管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都大同小异。比较简单的定义应该是:价值工程是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使产品或作业达到适当的价值,即用最低的成本来实现其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活动。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把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价值工程的目的是力图以最低的成本使产品或作业具有适当的价值,亦即实现其应该具备的必要功能。因此,价值、功能和成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价值=功能(或效用)/成本(或生产费用)。

用数学公式可表示为:v=f/c。

上述公式给我们的启示是:

另一方面,又提示产品的生产者和作业的提供者,可从下列途径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

(1)功能不变,成本降低;。

(2)成本不变,功能提高;。

(3)功能提高,成本降低;。

(4)成本略有提高,功能大幅度提高;。

(5)功能略有下降,成本大幅度下降,

为了对上述公式中的价值、功能和成本有一个正确的理解,需要说明如下:

(1)价值不是从价值构成的角度来理解的,而是从价值的功能角度出发,表现为功能与成本之比。

(2)功能是一种产品或作业所担负的职能和所起的作用。这里有一个观念间题,专门用户购置产品或作业,并非购买产品或作业的本身,”而是购买它所具有的必要功能。如果功能过全、过高,必然会导致成本费用提高,而超过必要功能的部分用户并不需要,这就会造成功能过剩;反之,又会造成功能不足。

(3)公式中的成本,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成本,而是产品寿命周期的成本。例如:工程项目的寿命周期,应从可行性研究开始到保修期结束,其寿命周期成本也应包括这期间的全部成本。

(二)价值工程的核心——功能分析。

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对产品或作业进行功能分析。这就是:在项目设计时,要在对产品或作业进行结构分析的同时,还要对产品或作业的功能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必要功能和实现必要功能的最低成本方案(工程概算);在项目施工时,也要在对工程结构、施工条件等进行分析的同时,还要对项目建设的施工方案及其功能进行分解,以确定实现施工方案及其功能的最低成本计划(施工预算)。

(三)价值工程是一项有组织的活动。

在应用价值工程时,必须有一个组织系统,把备专业人员(如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施工管理、材料供应、财务成本等)组织起来,发挥集体力量,利用集体智慧来进行,方能达到预定的目标。组织的方法有多种,在项目建设中,把价值工程活动同质量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进行,不失为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根据价值工程的工作标准,结合项目施工的特点,施工项目的价值工程工作程序可分以下四个阶段实施:

(一)准备阶段。

1.对象选择。

价值工程的应用对象和需要分析的问题,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可从下列三方面来考虑:。

(1)设计方面:如设计标准是否过高,设计内容中有无不必要的功能,等等;。

(3)成本方面:主要是寻找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的途径,应选择价值量大的工程进行重点分析。

2.组织价值工程小组。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六

文章探讨了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在房地产中的作用,提出了现阶段我国房地产行业经济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如何发挥建筑经济成本控制管理在房地产中的作用,发挥房地产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保障我国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目标就是用最小的支出取得最大的收益。施工企业在管理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范围很广,相互之间管理关系复杂,建筑经济成本管理质量直接影响企业创造的利润,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七

1、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概念。所谓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就是指在建筑企业的整体运营过程中做好建筑工程的成本预算、施工规划、成本控制以及各项投入的分析审核等工作以达到降低建筑施工的整体成本并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管理措施或制度。唯有全面了解并掌握这些成本管理的各项内容才能做到对建筑工程投入的方方面面了然于胸,实现建筑资源、资金的合理配置,实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2、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原则。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主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可控性原则,是指要对建筑工程所涉及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能够进行有效地调配和控制;二是权责分明原则,是指在建筑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划分明确,根据其成效进行奖惩的原则;三是开源节流原则,这是指要在成本管理中引入新技术新设备以达到降低投入、减少损耗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工和原材料的成本越来越高,企业建筑资金的支出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没有好的经济效益也就难以带来技术、设备上的更新,最终会导致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日益下滑。因此,注重建筑经济成本管理,改善一些落后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整体成本控制的理念和意识有利于企业实现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从而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当前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只着眼于施工过程中的原料及能源控制而忽视了在施工设计中新材料的使用规划以及原料、设备采购的成本控制,从而造成前期准备资源上的浪费现象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建筑资金的有效利用;二是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传统“粗放式”的建筑企业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现代化,所以其在管理内容及制度上往往会存在着漏洞和缺陷,不能完全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无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及核心竞争力。

(一)在企业员工中全面普及强化成本控制意识。

当前,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缺陷其根源在于企业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不强,不能够有效地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实现建筑资源、资金的合理配置,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浪费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要重视企业员工成本控制意识的普及与强化,为此在建筑企业内部要首先建立起良好的成本管理体系,让企业员工在成本控制上有章可循,并且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良好的成本管理体系是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其次,企业要做好高管、施工管理及施工人员整体成本控制意识的培训工作,提高其成本控制意识就要从实际工作中出发,同时要建立起成本控制奖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当中来,在企业内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从而可以实现企业的“节流”。

(二)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

建筑施工过程的成本管理是整个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其中涉及到施工人员的选择、建筑材料的使用及设备的采购与管理等方面,这些方面所产生的费用都是建筑资金的最直接的支出。对于一个建筑企业来说,如果在施工阶段没能做好成本控制,施工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施工过程中各种不合理的支出与浪费现象就难以杜绝,最终影响到的就是企业建筑资金使用的效率。因此,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必须要重视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要在施工的各个过程中都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成本管理中要重视的另一个问题,不能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了质量,企业发展的社会名片就是其工程的质量,而且,做不好质量管理造成的各种“返工”还是会在整体上增加了建筑企业的成本投入,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去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四)加大材料管理力度,降低损耗。

建筑是一个耗费各种材料设备的巨大工程,有效地材料管理能够降低损耗,这对于成本管理相当重要。材料管理不仅要包括建筑材料的采购、存储及使用,还要包括相关建筑工程设备的采购、管理及使用。因此,事先的采购计划、中期的管理措施及后期的使用原则等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保证建筑资金在这些方面上的投入做到科学、高效。

三、结语。

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才能在技术等各方面遥遥领先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建筑行业领域内的成本管理是提高企业效益的一个关键之所在,但成本管理并不意味着盲目地缩减开支,而是要合理地进行各项建筑工程的投资以达到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及企业经济效益的双赢。因此,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必须要提高企业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及其成本管理能力,在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来控制施工成本,做好质量管理,有效地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3]程四云.《基于市场经济的建筑经济成本管理分析》.科技经济市场.20第01期.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八

本文全面的介绍了电网经济运行的经济效益,系统的论证了电网经济运行的措施,希望能让读者从中得到一些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社会的用电量和用电强度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程度,当然,由于其中不合理的电网结构、电网调度、变压器运行、电网配置、电容补偿等因素,导致了电网运行中出现了电力的大量损耗,对于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都带来的不利的影响对。所以,电力经济运行这一实用性强、技术难度大的节能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初探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论文篇十九

新农村建设项目是重要载体,能否实现项目建设科学有效管理,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项目管理好了,人心所向、利国利民,项目管理不好就会弱化民生改善,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给国家造成严重损失。新农村建设省补项目设立以来,梅河口市能够按照省办的要求,积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办法,抓住节点,严格把关,务求实效,对新农村省补项目进行规范管理,操作过程中在抓法上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选村申报节点,把好项目准入关。

根据《吉林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选定工作方案》精神,我市省级重点村按照点面结合、集中连片原则选点布局,重点向国省公路沿线和旅游线路的行政村倾斜;向村屯内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基础较好的行政村倾斜;向村三委班子团结,战斗力强,能带领村民发家致富的行政村倾斜;向农民自主投入、自主建设、自主管理积极性高、意愿强烈的行政村倾斜。省级重点村的确定,严格履行村例会、乡镇预报、市新农村办核实、省办审批四项程序。在申报过程中,坚持“三会、一公开、两核验”工作法。先由村党支部会、村民委员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将决议在村里公示7天,确定无异议后上报所属乡镇。所属乡镇通过实地查验确定切实可行后报送市新农村办;市新农村办会同市财政局进行实地复验合格后,报送省新农村办待批。这种方法,既避免了重点村选定不合民意、不切实际的盲目性,也为省补项目顺利启动和有序实施奠定了基础。

二、抓住施工建设节点,把好工程质量关。

质量是工程项目的生命,项目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为全面做好新农村项目建设工作,我市建立了项目建设预决算、招投标、工程监理、跟踪检查等制度。建设项目开工前,由重点村聘请资质部门做出项目预算,报请市财政局进行评审;工程完成后,由施工单位聘请资质部门做出项目决算。重点村所有项目全部履行招投标手续。由重点村出具预算评审报告及相关材料到市政府采购办或选定的招投标公司统一招标,竞标公司中标后要在网上公示三周后确定无异议,方可开工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多种监督方式。市新农村办定期和不定期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点村村民代表组织成立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对建设项目进行全程监督。项目建设的.受益农户对工程质量进行主动监督;有条件的乡镇还聘请了有资质的单位或部门对项目实施第三方监督。以上方式,有效封堵了工程质量方面容易出现的漏洞,使新农村省补项目真正成为老百姓的放心工程和满意工程。

三、抓住检查验收节点,把好建设规模关。

新农村建设省补项目实行村、乡(镇)、市、省办四级验收制度。建设项目完工后,施工单位做出项目决算,报请市财政局进行决算评审,评审完成后,村项目建设监督小组按照施工方和村里签订的工程合同或协议对项目的工期、质量、特别是建设规模等完成情况首先进行自验,如实填写村级项目验收单,自验合格后,由村委会向乡镇政府提出复验申请,所在乡镇验收合格后,形成项目验收报告,向市新农村办和市财政局提请总体验收,市新农办、市财政局组成联合验收组对工程进行全面验收。验收时,在对工程进行实地认定和测量的基础上,查验项目建设的相关材料。包括项目预决算报告,招标书、投标书、项目实施期间的工程监理记录,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的影像资料等。验收完成后,重点村要将项目建设的所有资料归档立卷,同时上报市新农村办备份。市新农村办出具验收报告,报请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项目建设现场核查。通过采取“四级”联动的验收办法,保证了工程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杜绝了串项、改项、建设数量不足、异地建设等现象。

四、抓住资金运作节点,把好拨付使用关。

五、抓住建后管理节点,把好设施维护关。

市委、市政府把省级重点村基础设施建后维护作为新农村建设一项常规工作来抓,每年春秋两季环境整治动员会上,市领导都对这项工作进行重点强调。要求对破损的围墙、大门、边沟、道路、广场等基础设施进行修缮,对歪斜的路灯杆进行扶正,对掉漆脱落的墙栏进行喷涂,对设施上的小广告和污渍进行彻底清除。各乡镇都安排专人主抓和落实这项工作。通过强化基础设施维护,既美化了环境,又确保了公共服务设施持续发挥效益,同时还避免了一些重复建设。

梅河口市通过项目的科学管理、资金的规范使用等措施办法,实现了省补项目100%开工建设,100%保证工程质量,100%按期完成,100%拨付建设资金,100%交付使用的五个100%预期目标,强力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68091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