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教学设计课(精选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6:16:03
村居教学设计课(精选12篇)
时间:2023-11-20 16:16:03 小编:BW笔侠

总结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让我们更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分析和评估自己的表现和成果,找到不足之处。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值得学习的总结样本,供大家参考。

村居教学设计课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案点评: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教学中,从旧知导入,即复习了所学知识,又点明本课又是一篇写春天的诗。结合图片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意,为有感情朗读做准备。

加强课堂训练意识,重视读与说的结合,突破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师的传授,对课文的重、难点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讲解,但教学效果却未必令人满意。本教案设计是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进行说话训练,从而突破难点。

村居教学设计课篇二

1、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美景。

2、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古诗。

3、引出诗题,介绍作者。

1、学生自读。

2、教师检查,正音。

3、出示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4、指导书写。

你认为其中的哪个字最难写?应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5、反复朗读,正确连贯认读。

1、分小组讨论。

2、汇报,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重点理解:草长莺飞、拂、堤、醉春烟、纸鸢。

3、同桌互说诗句的意思。

4、集体交流。

5、再读全诗,读出感情。

1、自读诗句,再现画面,练说。

2、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

3、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背诵全诗。

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改编成一个小故事,添加到自己的成长档案袋里。

村居教学设计课篇三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抓住“醉”字研读文本,展开想象,感悟田园生活的美好意境。

3.通过对词的朗读和感悟,体会作者对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闪耀着夺目的光彩。今天我们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先来读几首古诗。(课件出示高鼎的《村居》、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袁枚的《所见》、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学生齐读这几首古诗)。

2.读了这些古诗,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呢?

(都是关于乡村田园风光和儿童无忧无虑生活的诗。)。

3.南宋词人辛弃疾有一次外出,也看到了一处美丽的田园风景,不禁感慨万千,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词《清平乐村居》。(出示词)。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辨析“剥”的读音,说一说“蓬”在这里为什么不读轻声,知道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是哪几个字押韵的。)。

2.古代的词都是可以用来合乐歌唱的,因而在读的时候除了押韵之外,还非常讲究节奏和谐。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词,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

3.课文读好了,但是知道这首词写的是什么意思吗?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结合自己的预习尝试着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

4.要能准确地说出词意,必须先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师生共同讨论“吴音”、“媚好”、“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

5.谁来说说这首词描写的情景?

1.同学们,读一首好词,就像品一杯香茶,只有用心品味,才能品出其中的芳香。面对这迷人的田园风光,面对这样的一家人,你能用书中的一个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吗?(板书:醉)。

3.结合学生的回答展开相应的讨论。

(1)为乡村美景所醉。

这里有什么样的美景?课文中用了“茅檐、溪上、青青草”三个词勾勒出了乡间的田园风光,其实乡村的景色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具体地讲一讲。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2)为夫妇恩爱所醉。两位老人有可能在亲热地交谈什么呢?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3)为儿子的勤劳孝敬而醉。

两位老人还会陶醉于什么呢?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两个儿子一边劳动一边在想些什么?

正是孩子的勤劳孝敬才使老人陶醉于这幸福之中啊!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4)为小儿子的天真顽皮而醉。

两位老人还会陶醉于什么呢?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抓住“卧”字想象小孩子一会儿躺卧,一会儿趴卧,一会儿睡卧的姿势,体会其天真顽皮的特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4.同学们,现在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这是怎样的一家人吗?

(和和美美、天伦之乐、幸福安康、和睦温馨、其乐融融……)。

5.这么美好的环境,这么闲适的生活,这么甜蜜的亲情,即使不喝酒,也肯定会被深深地陶醉的,因为“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和老人一起陶醉于眼前的一切。(学生有感情地齐读整首词)。

1.此情此景,使老人陶醉了,更使在这里流连忘返的辛弃疾陶醉了,于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词。不过,这首词仅仅是表达对农村平静安宁生活的赞美吗?让我们来走近辛弃疾。(出示辛弃疾资料让学生阅读)。

辛弃疾是我国宋朝的一位著名词人。他21岁就参加了抗击金人的义军,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后来担任过很多军职。这期间他写出了大量的词作,词中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热情,表现出了极高的文学成就。他极力主张南宋王朝抗金北伐,并提出了很多的主张、政策,可惜都没有被采纳。到了他42岁的时候,却因为谗言陷害被解除了职务,退居到现在的江西省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这里,辛弃疾度过了他人生最为艰辛的20年。《清平乐村居》就写于这一时期。

2.当时金兵南下,黄河以北的大片国土陷于金兵的铁蹄蹂躏之下,征战沙场二十多年的作者在前线看到的是百姓的流离失所,看到的是百姓的生命朝不保夕,看到的是百姓的血泪生活,如今看到眼前的安静和谐的乡村生活,他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展开讨论)。

3.教师小结:。

是啊,要是没有战争,祖国统一,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过着这样安宁幸福的日子该有多好啊!这就是辛弃疾,一个一生都在忧国忧民的辛弃疾。

让我们带着辛弃疾的美好愿望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1.辛弃疾的词以豪放著称,与苏轼同为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并称为“苏辛”。这首词并不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现在我们来读一首代表他豪放词风的词。(师范读)。

村居教学设计课篇四

1、利用网络展示文、声、色的动态效果,创设诗词学习的氛围,在读中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2、通过网上教学和学生网上冲浪,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培养他们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网络的演示性、丰富性、拓展性进行诗词教学。

一、原型启发,感知词文。

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

2.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交流:

3.出示课文。“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

4.听课文范读,找找哪些词该重读?(边听做记号。)。

5.是否学过相似的“词”?形式上有何特点?(点击网页)(《卜算子咏梅》;分上、下阕)。

6、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学生按要求读。)。

7、检查自读的效果(请生评议;学习好的方面,读给同桌听。)。

二、分组互动,自悟词意。

1、根据你的经验,读懂一首词有哪些方法?

交流:查字典;小组讨论;看图理解;看看有关注释理解。

3.上阕交流:(1、指读上阕。2、找出描写的事物3、理解意思,教师补正(……带着酒意,操着吴语,谈得很亲热。哪家的白发夫妻二老呀!)4、说说从中感受到什么?5、小组赛读上阕。)。

4、下阕交流:(1、指名读下阕。2、找出描写的主要对象3、理解意思,听教师补正(……最可喜的是小儿,在河边伏着正剥莲蓬取莲子吃呢。)4说说下阕写什么内容,给你什么感受。(下片四行是一句话,写这家三个儿子的活动充满生机。)。

5、理解全词。(连起来说词意:自己练说,互说,指名说,评议。)。

三、朗读成颂,领会诗情。

1.请同学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感觉到词中、画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指名学生说,并讲为什么。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2.老师也感觉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最有情趣,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先展开想象,然后小组内讨论一下,等一会请同学上台表演。(指名学生表演,其它同学补充)。

四、再现诗境,指导吟诵。

1、边看图画,试着背诵。

五、拓展学习。

1、学生自主合作拓展学习。(1、学生自由组合利用网络内容“诗人简介”、“辛弃疾全集”、“佳句欣赏”进行拓展学习。2、交流:要求: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交流所学内容。学生交流。(如:诗词朗诵、我来介绍、名句讲解等)。

六、总结延伸。

1、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2、把今天学到的内容介绍给家长听。

村居教学设计课篇五

1.采用古诗配画、赏画吟诗的形式把幼儿带入诗情画意的境界,激发孩子对古诗的兴趣。

2.通过古诗新唱的方法,让幼儿加深对古诗内涵的理解。

1.画:咏柳、惠崇春江晚景。

2.简笔画,毛笔,字卡。

3.背景音乐、课件。

一、欣赏图片,理解古诗内容,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咏柳、惠崇春江晚景。

1.边出示图画边让幼儿猜猜这是画的哪一首古诗。

2.集体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咏柳、惠崇春江晚景。

1.图文并貌地理解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边画边念儿歌,把孩子带入诗情画意地境界。“早春的二月,田野里长满了绿幽幽的青草,小黄莺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嫩绿的柳条轻轻地拍打着堤坝,啊!春天陶醉啦!”“你们知道我画的是什么季节吗?”

4.“春天真是太美了,还有一句好听的诗句呢,我们一起听: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老师有感情地朗诵加动作)“你听到了什么?情用刚才的话来说说?”

5.仔细听第二遍: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边朗诵边出示字卡。

1.谁能把字卡放在相应的图片下面?找找、圈圈。草、莺、柳、堤。

2.我们一起把这句好听的诗句演一演,说一说。练习2~3遍。

3.图文并貌地理解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那么秀丽的春景加上儿童在放风筝真是令人陶醉,我又有两句诗句送给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我们一起就来欣赏这位高鼎老爷爷给大家带来的《村居》。

2.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朗诵一遍,把你们刚才的感情加进去。

3.你们朗诵得真好,有的儿童还用了动作了,现在一起吟诵给后面得老师听好吗?

活动反思:

《村居》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诗句以极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春景图,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

我在教学中首先从古诗的题目入手,让幼儿理解《村居》的含意,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农村居住时亲眼看到的春天的情景。那么诗人看到了什么呢?通过欣赏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如:小草、黄莺、杨柳、儿童、纸鸢等画面,借助这些画面来学习诗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在教学活动中重点不是要让幼儿学会背诵古诗,而是利用幼儿与诗歌之间的共鸣点,唤起幼儿对诗歌意境的感受。整首诗歌中最能引起幼儿共鸣的是最后两句,由于诗句描写的是幼儿的游戏和生活场景,由于贴近幼儿现实生活就能使幼儿产生共鸣感,它所传达出的欢快与喜悦也是最能打动孩子。孩子在喜欢上这首古诗的前提下再来理解、朗诵古诗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村居教学设计课篇六

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是清代文人高鼎所作,从题目可知许的内容为诗人在乡村的所见所感,是一首风筝诗,描写了春光明媚,丽日和风,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快乐的放风筝的情景,诗歌就像一幅画美丽的通俗画。

教学理念:

以读为主,以评价促发展,在读与评价相结合中感悟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了解生字组成词语的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大意,在朗读、感悟中想像。

诗中描绘的情景。

情感目标:

借助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田野春光的美好和农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珍惜童年的美好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诗篇的语言美,情景美,达到熟读成诵,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课件,初识意境。

师:今天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同时观赏老师为你们作的画,好吗?

(师放古筝乐,按诗句描绘的景物顺序展现画面)。

1、整幅诗课文插图。

2、草长莺飞。

3、拂堤杨柳。

4、水泽散发的雾气。

5、儿童欢乐放风筝。

6、回归整幅诗文插图。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景致?

生:我看见了翠绿的草地。

生:我看见了黄莺在飞舞。

生:我看见柳条在随风飞舞(摆动)。

生:我看烟雾,不是水雾。

生:我看小朋友在放风筝。

生:……。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国清朝诗人,高鼎坐在他居住的草堂内看到此情此景,仅用了四句话就写下了这千古传颂的《村居》课件演示古诗内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文,感知意境。

1、释题:在乡村居住,作者高鼎,清朝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

2、听录音读。

3、自由读,要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读后检查。

4、出示生字卡片。

师: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宝宝。

生:旧字加偏旁,寸加木字旁变成乡村的村。

生:顺口溜,一木一寸交朋友合在一起叫山村。

生:……。

5、指导书写,生描红、临写。

6、指导朗读、正音。

三、细读诗文,感受意境。

1、师:请同学边读边观看画面,哪些词的意思自己理解,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分别做上记号。

2、师: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在组内提不懂之处,依靠大家的力量解决问题。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蒸发的雾气,拂堤:柳枝很长,下垂着,像抚摸着堤岸。

纸莺:风筝。

3、师:根据你对诗文的理解,能说一说诗文的大意吗?

生:叙述诗意(大概诗意)。

(早春二月,正是青草生长,黄莺飞舞的时候,拂堤岸的杨柳,就像陶醉在迷人的春色里一样,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到家里,赶忙趁着春风放起风筝来)。

四、吟诵诗文,品评意境。

师:请同学们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同桌间互读诗文。

生:练读,相互纠正。

师:请你推荐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读给大家听。

生:吟诵诗文。

师:谁能再评一评,通过他的吟诵,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建议吗?

生:评价。

(1)他晃着头,我感受到柳树在风中摇摆很美、

(2)他的笑得再开心些,就更能体现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兴奋心情。

师:那你能来试着读一读吗?

生:有感情的吟诵。

师:谁来给他评一评。

生:他读的声音很响亮,要是把醉春烟读得慢一些会更好。

师:你的意思是把醉春烟这几个字读的声音再拉长一些(师范读前两行话)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从老师的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柳树在飞舞,整座山村到处是雾气……。

师:谁愿意来试着再来读一读。

生:试读,同桌比读、男女赛读。

五、赏读诗文,进入意境。

师:放古筝乐曲,吟诵古诗,生闭眼想像画面。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在你的头脑中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见风筝飞得很高,美极了。

生:我仿佛听见黄莺在歌唱。

生:我听见小朋友在欢笑。

生:……。

六、欣赏画画,升华意境。

1、回放课件,生齐诵诗文。

2、诗人写出了我们儿童生活的乐趣,你喜欢这首诗吗?

看画面,练背诵。

七、拓展作业,张扬个性。

1、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2、为古诗配画。

3、吟唱诗。

以上任选一题。

板书:

村居。

草莺飞醉春烟儿童学。

拂堤杨柳早春竟放纸莺。

村居教学设计课篇七

《清平乐·村居》描写的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读着这首词,顿觉清新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浓郁的生活情趣洋溢在字里行间。从那充满灵气的诗句里,我们可以窥见古代儿童的生活场景,一经诗人的生花妙笔,就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虽然事隔千年,却犹如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一种亲切感,也油然而生。

1、通过学习,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与美好;

2、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一、揭题入课,粗知宋词

师:亲爱的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一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色彩明丽、清新的水墨画,是一曲婉转动听的歌曲,也是一段绵长悠远的内心独白。今天我们一起徜徉于乡间溪畔,去看看爱国词人辛弃疾笔下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师:板书课题)

师: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谁来说一说古代的“词”?(备注:词是我国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曲子词”或者“长短句”“诗余”等,盛行于宋代。特点是每首词都有有词牌。词牌与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有些在词牌下另有标题或者小序,表明主题或写作的缘由。在音韵上,词和音乐紧密结合。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村居”中“居”字的含义(课件出示:《论语》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居字,古注有居家、居官、居心三种讲法。家有家政,居家以孝友治家,不能懈倦。居在官位,所得的俸禄,都是由人民纳税而来,更不可懈倦。就居心而言,无论治家治国,心都要公正而无倦。只有立志为民,才能居之无倦;只有诚意正心,才能行之以忠。)

二、自主初读,吟品词韵

1、自由朗读,读通读顺

师:请同学首先自由读词,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师:词一般分为上阙和下阙,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另外,古人写词,是把感情、内容和节奏结合在一起,推敲出来的。所以,读词还要讲究平仄。平,就是第一、第二声,读得舒缓。仄就是第三、四声,读得短促。请同桌之间两个人分为上、下阙再练习读读。

2、出示词语:茅檐、相媚好、锄豆、剥莲蓬、亡赖、翁媪

学生自由认读、指名读并齐读

3、师:古人颂诗时往往还会加上动作,比如摇头、用手击掌,脚还会打着节拍,我们再来读一读。(指名读,评议)

4、师:回忆一下,原来我们理解诗意时有几种方法?(生:借助工具书、借助字典、根据生活体验理解、借助书下注释、可以问同学或老师等)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式理解这首词的含义。

5、比较发现,初品词意

吴音:指吴地的地方话。作者写这首词时,是在江西上饶,此地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

翁媪:老翁、老妇

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目及太平盛世景,胸怀报国壮志心。

师:谁醉了?(课件出示问题)

师:词中的“翁媪”是什么意思?他们是怎样“相媚好”的?(同桌之间扮演翁媪逗趣)

师:指名读上阙,边读边想象,有怎样的一幅画面映入脑海?

6、指名读下阙,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

重点理解亡赖:同“无赖”,亡,这里指顽皮、淘气。

师:“无赖”是贬意词的,为什么在这里作者却用“最喜”呢?

师:你们在家淘气时,父母是怎样说你的?

生:叫我淘气包,烦人精,说家快让我给拆了。

师:是啊,当父母唤你为“淘气包”时,这看似批评的话语,实则是在喜爱啊!所以诗中运用反语,表达了最喜欢这个淘气剥莲蓬的孩子。让我们带着这种喜欢读词的下阙。

三、品读赏析,感悟意象

1、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知不觉读了这么多遍。你仿佛都看见什么了?(指名交流,并放课件溪水之声,再读此诗)

2、如此美好的家园,如此“安居乐业”的生活,真的让人留恋忘返。于是,辛弃疾一时兴起,信笔写下这首词。让我们随着音乐,一齐朗读吧!(课件音乐)

(课件出示词: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4、师:《破阵子》是我们曾经在课外积累时背诵过的词,我们首先一起来复习一下。(齐读)指名回答:通过读,你体会出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精忠报国、奋战杀场、豪放不羁)

课件出示:师配乐朗诵

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备注: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齐之历城人(今济南),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城(今山东济南)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他从小就受到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的教育,立志恢复失地,报效祖国。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史。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辛弃疾68岁那年,当宋帝想请辛弃疾出山声援,而当命令到达铅山的时候,辛弃疾病已沉重。九月十日,辛弃疾怀抱着他那始终不能实现的政治抱负与世长辞了。)

师:读过了诗人的两首词之后,你体会到辛弃疾胸中的仅仅是对和平生活、安居乐业的向往吗?(学生交流)是啊,期盼着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居安思危”的情怀充满了诗人的胸膛。

师:带着对“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来背诵《清平乐·村居》。

师:带着对词人爱国执着精神的敬佩,我们再背《清平乐·村居》。

板书:

清平乐·村居

(南宋)辛弃疾

居家:家居乐业

居官:居安思危

居心:精忠报国

村居教学设计课篇八

一、创设情境,构建阅读话题。

1、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美景。

2、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古诗。

3、引出诗题,介绍作者。

二、初读全诗,读准读通。

1、学生自读。

2、教师检查,正音。

3、出示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4、指导书写。

你认为其中的哪个字最难写?应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5、反复朗读,正确连贯认读。

三、自学全诗,解词释句。

1、分小组讨论。

2、汇报,你弄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重点理解:草长莺飞、拂、堤、醉春烟、纸鸢。

3、同桌互说诗句的意思。

4、集体交流。

5、再读全诗,读出感情。

四、深化理解,领悟诗情。

1、自读诗句,再现画面,练说。

2、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

3、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4、背诵全诗。

五、拓展练习。

把《村居》这首诗描写的内容改编成一个小故事,添加到自己的成长档案袋里。

村居教学设计课篇九

一、情景渲染。

1、导语引入,播放cai课件,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唤起感知。

2、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景象,说说感受。

3、在这么美丽、这么可爱的春天里你最想干什么?

4、听老师的范读,说说古代的小朋友在春天里最想干什么。

二、目标展示。

1、简单介绍作者和释题。

2、这节课我们就来读读、背背、说说这首古诗。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生字。

2、检测读音。(多种形式检测)。

3、自由读、同位读正音。

4、汇报、检测。

四、悟读古诗。

1、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你会用怎么样的心情来读呢?(配乐)自己在座位上练读。

2、汇报。(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说说自己仿佛看到的景象,鼓励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3、生生交流。(鼓励学生离开座位找别人读,交流感受)。

4、汇报。

5、这么美的一幅春景图、这么美的一首诗,能把它背下来吗?

五、扩展。(时间不允许的话,留到下节课)。

1、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到大自然去观察了我们身边的春天,请你把自己的收获拿出来吧。

2、教师拿一位学生的画打出大屏幕,即席作诗。鼓励学生也进行创作。

(因为是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只要学生能抒发自己的感受就行,不作诗体、压韵等各方面的要求,能写一行的写一行、能写一句的就写一句,不作限制。)。

村居教学设计课篇十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卷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该。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村居教学设计课篇十一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三、学习生字。

1.正字音。注意“趁”是翘舌音,前鼻音,“纸”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

趁:走字底,最后三撇要写得短而倾斜。

纸:右边是“氏”不要加一点,易和“低”字相混。

3.学生自由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4.出示要求认读的四个字。开火车读。

四、感情朗读,了解诗意。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其他同学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春天的乡村还有什么迷人的景色呢。我们继续读。

5.全班读第二句。

6.看课件师配音说:看,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7.谁再来看着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8.学生看课件自由说。

9.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10.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河堤/杨柳/醉/春烟。)。

11.全班齐读一二句。

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

2.老师解释“纸鸢”就是指风筝。

3.四人一小组去读这两句,读完后互相讨论:读了这两句后,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4.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男女比赛读。

6.小组派代表说说,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五、背诗练说。

1.自由背诵。

2.小组比赛背诵。

3.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你好像看到什么情景呢?请你说给同桌听。

4.指名上台说。

5.小结:诗人短短的几句诗就写出了乡村春天的美丽景色。他写得好,你们也说得很好。

4村居。

草长/鸟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教案点评: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教学中,从旧知导入,即复习了所学知识,又点明本课又是一篇写春天的诗。结合图片让学生初步理解诗意,为有感情朗读做准备。

加强课堂训练意识,重视读与说的结合,突破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师的传授,对课文的重、难点往往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讲解,但教学效果却未必令人满意。本教案设计是通过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口头表达,进行说话训练,从而突破难点。

村居教学设计课篇十二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能背诵和默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1、给文配画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教时。

(生自由读,师指名读。)

师:读了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首诗有两个题目。

生:我对刘丹同学的回答有意见,没有两个题目,宋词是一种可以配曲子唱的词,前面的那个“清平乐”是词牌,后面的“村居”才是词的题目。

师:你懂得真多!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知道的吗?

生:我昨天预习时也不明白,后来上网查阅资料,才明白。老师,词牌还有很多呢:“醉花阴”、“浣溪纱”、“虞美人”也是的,对了,还有李白“明月几时有”的那个叫“水调歌头”!

师:谁愿意大胆站起来读读?

师:读得真响亮,同学想给你提点小意见,接受吗?

生:翁媪(wengao)读错了!

生:我觉得词和诗一样,要读出节奏来,郭洋的节奏不清楚。

师:你来示范一下好吗?

生: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师:真好,诗词只有把节奏读正确,才有独特的音韵美,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首词,你的脑海里有了怎样的几幅画面?

生:我看到了低低的茅檐下,有老爷爷、老奶奶在聊天。

生:我看到那户人家的大儿子在田里锄豆。

生:还有一幅画面,二儿子在全神贯注地编织鸡笼。

师:“全神贯注”用得好!

生:最有意思的是小儿子趴在溪头剥莲蓬。

师:能展示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吗?

生:老师,我最喜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我用画画的方法表现:夏天的乡村,草木丰茂。一条小溪在青翠的小草间蜿蜒而过,溪水淙淙流着,好象唱歌给出溪边的小草听。溪边有一座茅屋,屋檐低低的,还晒着几个大红辣椒。(众人笑)是的,我去过农村,见过的。

生:老师,我和同桌合作,想演演那对翁媪。(“老伴啊,今天我喝多了!高兴啊,你看豆子眼见一天天大起来,到秋天我们就要准备大袋子喽!”“老头子,我也开心,我们就喝个痛快……”

师:真不错,演戏有天赋,老师仿佛走进了乡村,听到了老人间朴实无华的对话。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语言真美,将来也是个大词人!

生:我喜欢“剥莲图”,我用朗读欣赏法学的。

(生声情并茂朗读后,评点:我觉得“卧”用得最好,把小孩子的天真烂漫、自由自在游戏的情景写出来了。)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72460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