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优质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7:22:07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优质23篇)
时间:2023-11-20 17:22:07     小编:LZ文人

一个好的教案应该包含清晰的教学目标和合理的教学步骤。提前准备好教案编写所需的各种资料和参考书籍,为教学备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相信这些教案范文会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一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1、师:“分乡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3)生尝试计算。然后说一说,你打算买哪两样?一共要付多少钱?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3、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你最想买的文具的价钱的?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3)师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5)观察、思考:在小数加法中,怎样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

(6)引导学生两式比较。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

(1)谈话导入例4提出问题: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2)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4)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的过程。

(6)师生总结:计算小数减法的方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1、完成p9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3、用数学:练习二十二第2题,学生独立解决。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我会算。(完成p97页第3题)。

(1)课前测量自己的身高。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身高,并写下来。

(3)独立完成第3小题。

(4)指名汇报交流。余生帮助评价订正。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完成p97页第4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

(2)指名提出问题,师板书。

(3)生独立完成板书出来的问题。

(4)全班汇报交流、讲解订正。

2、完成p98页第5题。

(1)生读题后指名复述题意。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3)全班汇报交流。

(4)师生小结方法。

1、生独立完成p98页第6题。

(1)指名看条形统计图说数学信息。

(2)生独立列式计算。

(3)集体反馈、汇报交流。

2、学有余力学生完成p98页思考题。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老师总结。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二

1、通过具体情景,使学生懂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3、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实物投影仪,情景图。

1、完成第一个问题指名学生列出算式:0.7+0.6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计算可以用以下方法计算0.7米=7分米0.6米=6分米7+6=13分米=1.3米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只要学生说的对,就给与表扬。

2、完成第二个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己的理由。

教师出示:你知道1米比0.3米长多少吗?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做法。

教师板书:可以:1米=10分米3米=3分米10分米-3分米=7分米=0.7米也可以用竖式:

自主练习1、2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是让学生说己的做法。

练习3题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集体解答。

练习4题,学生独立连一连,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连?

选做题:39页5、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会算。(完成p97页第3题)。

(1)课前测量自己的身高。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身高,并写下来。

(3)独立完成第3小题。

(4)指名汇报交流。余生帮助评价订正。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完成p97页第4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

(2)指名提出问题,师板书。

(3)生独立完成板书出来的问题。

(4)全班汇报交流、讲解订正。

2、完成p98页第5题。

(1)生读题后指名复述题意。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3)全班汇报交流。

(4)师生小结方法。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p98页第6题。

(1)指名看条形统计图说数学信息。

(2)生独立列式计算。

(3)集体反馈、汇报交流。

2、学有余力学生完成p98页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四

1、通过具体情景,使学生懂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3、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感知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实物投影仪,情景图。

1、完成第一个问题指名学生列出算式:0.7+0.6学生分组讨论后进行计算可以用以下方法计算0.7米=7分米0.6米=6分米7+6=13分米=1.3米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只要学生说的对,就给与表扬。

2、完成第二个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己的理由。

教师板书:可以:1米=10分米3米=3分米10分米-3分米=7分米=0.7米也可以用竖式:

自主练习1、2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是让学生说己的做法。

3题学生提出问题然后集体解答。

4题,学生独立连一连,并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连?

选做题:39页5、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五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1、师:“分乡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3)生尝试计算。然后说一说,你打算买哪两样?一共要付多少钱?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3、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你最想买的文具的价钱的?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3)师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5)观察、思考:在小数加法中,怎样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

(6)引导学生两式比较。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

(1)谈话导入例4提出问题: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2)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4)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的过程。

(6)师生总结:计算小数减法的方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1、完成p9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3、用数学:练习二十二第2题,学生独立解决。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我会算。(完成p97页第3题)。

(1)课前测量自己的身高。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身高,并写下来。

(3)独立完成第3小题。

(4)指名汇报交流。余生帮助评价订正。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完成p97页第4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

(2)指名提出问题,师板书。

(3)生独立完成板书出来的问题。

(4)全班汇报交流、讲解订正。

2、完成p98页第5题。

(1)生读题后指名复述题意。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3)全班汇报交流。

(4)师生小结方法。

1、生独立完成p98页第6题。

(1)指名看条形统计图说数学信息。

(2)生独立列式计算。

(3)集体反馈、汇报交流。

2、学有余力学生完成p98页思考题。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老师总结。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六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和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小数加减法只涉及到一位小数,重点是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算法迁移到小数加减计算中,理解算理与算法。

成功之处:

1、文具店”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出示文具店买文具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根据学生的回答列出多个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算式。

2、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掌握知识。如何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呢,我引导学生把小数放在具体情景中(以元为单位),列竖式时,先理解0.8元和0.6元等表示的含义。如果出现数位不同,空缺的数位就是0,换成相同位数的小数,这样一来学生对齐数位就容易多了。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后交流总结算法。

3、设计练习,巩固知识提高计算能力。数学课特别是计算课往往比较枯燥,由于本节课的内容简单,所以在练习中我重视练习的设计体现多样性和层次性。

4、结合主题图提出很多问题,理解掌握了计算方法后,自行运用知识解决其他的数学问题。

5、中不仅有生活情境中解决问题,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还涉及基础的练习和竞赛的内容,增强了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热情,积极参与。在练习活动中运用知识,提高能力。

不足之处:

1、学生尝试计算后,个别孩子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算法,大多数学生处于听的状态,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很少。

2、练习题中如果设计到判断改错题会更好一些,这类题目比较直观有效。

3、今后要重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分乡文具超市”开业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主题图:看图,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商品信息?(指名说)。

(3)生尝试计算。然后说一说,你打算买哪两样?一共要付多少钱?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3、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你最想买的文具的价钱的?

(2)生汇报交流、师板书。

(3)师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是相同的,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5)观察、思考:在小数加法中,怎样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

(6)引导学生两式比较。生从自己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

(1)谈话导入例4提出问题: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

(2)组织学生讨论:该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

(3)引导学生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4)这个竖式怎样计算?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的过程。

(6)师生总结:计算小数减法的方法。

3、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三、实践应用。

1、完成p9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做在课本上,允许个别学生用竖式计算)。

3、用数学:练习二十二第2题,学生独立解决。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八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现在男女生进行一场比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找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整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是什么?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

2.说一说。1.28元表示元角分,0.03元表示元角分,2.50元表示元角分,3元5角表示元。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谈话: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好好表现好不好...

1.谈话引入:“家家文具店赶在六一节开张了,很多小朋友都在购买优惠商品,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课件热闹文具店)仔细观察,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收集信息。

3.例3.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一共多少钱?(该怎样列式,该怎样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4.例4.一支橡皮头铅笔比一支铅笔贵多少钱?(你会计算吗,该怎样列式,你能用小数直接计算吗?)。

1.2-0.6=0.6元(学生回答怎样列式,用小数列竖式计算,一生板演,学生说一说计算要点。)。

5.试一试。任意选两种物品,先求它们单价的和,再求它们单价的差,并与同桌交流。

6.讨论:想一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要注意什么呢?

7.教师小结。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当十”,只是小数加减法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算一算:

0.6+0.9=0.9+0.3=1.9+0.4=7.8+1.1=。

1.1+2.8=2.6+0.8=3.9+2.5=6.2+3.9=。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内容?

2.教师:这节课有很多很多同学表现得非常棒,只要你认真去学习,努力发现和积累,你一定会有很多很多的收获,一定会越来越聪明。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过程,理解掌握笔算方法,同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锻炼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新知。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我注重了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两个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练习的内容注意了回归生活,“购物小票”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知道了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了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不足之处:练习设计还有一些欠缺,有些问题的解决还是没有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出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九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的例题、“想一想”,第42~4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二、新授:

1、操作学具:

讲述:同样是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剩下的个数也不同。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图片你替桃,分别演示一下三只小猴吃桃的情况。

2、教学例1:

讲述:请大家把书翻到下面写着“42”的那一页。这页书上面的两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把看到的告诉同桌。

指定三人说图意。并提问:要算“现在有几人”,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等于多少/为什么等于0?指名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

3、教学例2:

交代:投影出示两盆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提问:谁能算出“两盆一共开了几朵花”?列出算式。

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

一盆开了5朵,另一盆一朵也没有开,所以。

5+0=5。

左边一盆开右边一盆一朵两盆一共。

的朵数也没有开的朵数。

4、教学“想一想”。

讲述:刚才大家算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比一比。

(出示0+3和3-0)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计论说说怎样想的,再填在课本上。

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

提问:0+3为什么等于3?3-0为什么也等于3?

5、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都和几有关,谁能有一句话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刚才“老三”把桃都吃光了,晚餐什么出没有了。所以它就出去找食物。后来它发现了两棵树,就印在我们书上,看“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小组检查订正。

2、“想想做做”第2题。

先独立完成,做完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再列出算式。

4、“想想做做”第4题(口答)。

讲述:根据刚才看到的,谁能把每组题整好队,按顺序说一说。

小组讨论,交流。

四、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关0的加、减法怎样算?

安排学生相互说说,再告诉大家。

一、教学后记:这节课的学习情况较好,学生能掌握0的加减法,也能明白其意义。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十

法教学开始,我运用解说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了雅典奥运会的情境,真实、亲切,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回味雅典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创造的辉煌成绩,感受竞技运动带给人类的无穷乐趣。同时体会小数加减计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若不学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学不行。有了这种感受,学生才会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过程中我将所有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我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学生在这种人格平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从而更自觉地承担学习任务。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十一

二、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两张面积不同但方格数相同的长方形图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各一个。

学具:三个面积大小不同的长方形,1平方厘米及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设计图纸。

三、三维教学目标、策略选择。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怎样简单地测量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能灵活地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

过程与方法:动手操作,并且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式的方法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这是一堂概念课,必须把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生动,易于让学生接受。因此在此教学设计中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让学生多感官地感知面积的含义及面积单位产生的意义和如何准确地使用。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同时培养合作能力。总之,整堂课的教学策略选择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师:两块玻璃有大有小(板书:大小),我们就说这两块玻璃的面积一块大一块小。(板书:面积)。

二、感知体验,建立概念。

1、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

(1)师:在我们身边的每个物体都有面,有的面大一些,有的面小一些。

(3)看一看师:看一看黑板的面,课桌的面相比,怎样?

(4)想一想师:生活中的物体,你还能比一比哪些面的大小?

(5)归纳: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的表面)我们把书表面的大小叫做书面的面积,把黑板面的大小叫做黑板面的面积。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1)出示:

(2)归纳:看来只有象a、b、c这样封闭的图形才能判断它的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的图形)。

3、归纳面积的意义。

师: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面积?

三、操作探究,认识单位。

1、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请学生从信封里取出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下面请同桌合作,一起来想办法比较一下。

(1)用重叠法可区分出a与c,b与c的大小。

(2)a和c无法用重叠法判断大小,怎么办呢?

a、请同桌合作,可利用手头的工具,尽量想办法比较出a和c的大小。

方法之一:在信封里有一些小正方形,利用这些正方形来判断。

共可以摆10个正方形。这样就可以比出b的面积大。(鼓励学生选择方便易行的方法来摆)。

假如把小正方形换成小圆片来量,你觉得用哪个合适?

b、如果手头没有小正方形怎么办呢?看,米老鼠想了个好办法。出示:

你知道他是怎么比的吗?

原来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面积的大小。

2、用统一的面积单位。

师: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这儿有两张图片,请两个同学上来看数里面有几个方格,再把所看到的方格数告诉大家,请大家猜猜谁看到的图形大。

(1)师:你们为什么会猜错呢?

(2)归纳:看来数方格时必须统一方格的大小,没有统一的标准就不能正确地比较和测量出面积,因此国际上就规定了一些统一的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3、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介绍平方厘米。

a、师:请大家拿出所剪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这么大一个正方形我们就说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板书:平方厘米)谁来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出示1平方厘米的意义)。

b、师: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c、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书中74页第1题的长方形面积有多大?

d、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大小,你有什么感觉?

(2)认识平方分米。

a、我们用一个大一些的面积单位就可测量课桌面的大小,这就是平方分米。(板书:平方分米)。

b、拿出所剪的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出示1平方分米的意义)。

c、用手势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d、同桌合作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大小。

e、若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教室地面的大小,你有什么感觉?

(3)认识平方米。

a、我们就得用一个比平方分米更大的单位来测量教室的地面,那就是平方米。(板书:平方米)。

b、想想多大的正方形面积应是1平方米?(出示1平方米的意义)。

c、出示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

d、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能站下几名同学。实际测试。

4、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三个常用的面积单位,它们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5、巩固运用。

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________。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________。

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________。

四、思维拓展。

学了今天的知识,米老鼠设计了几幅漂亮的图案,我们一起来看看。

1、数一数这两个图案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2、请你当小小设计家,来设计图案,并说说你设计的图案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有些什么收获呢?

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意义,了解面积是有大有小的。

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使学生充份感觉“面”的存在,又通过物体表面大小的比较,使学生理解面积的第一层含义。

通过这一环节的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明白只有封闭的图形才能比较面积的大小,使学生理解面积的第二层含义。

在上面两个层面理解的基础上,以出示板书为线索,鼓励学生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让学生知道:要想精确地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应选择小正方形来摆合适。

此环节设计富有童趣,学生因为思维的定式想当然地认为方格数多的图形面积就大。通过猜错的经历,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需要有统一的面积单位。

五、教学片断实录。

片断一: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1)出示:

师: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图形,这些图形有大小吗?你能分辨他们谁大谁小吗?

生1、我觉得按面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a、d、b。因为把d还没连接的两个端点连起来就可以看出d比b的面积大。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显示连法1。)。

(请其余学生对生1的方法发表意见,许多学生都赞成生1的说法。)。

师:按照你的思路,除了这样连线外还可以这样连(出示连法2),这样看来d的面积就比b小了。(生1觉得连法2有道理,发现自己的想法不成立,服气地坐下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说出各种连法。)。

生2:连接的曲线还可以再往里凹,这样d的面积就更小了。

生3:其实连接的曲线也可以向外凸,可以使d的面积比c还大。(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显示连法3。)。

(请学生小组讨论,到底怎么比较d的面积,d能不能比较面积的大小。)。

生4:其实刚才的连线都是把d变成封闭图形,d实际上不是封闭图形,它不能比较大小。

生5:只有封闭的图形才能比较大小。

(2)归纳:看来只有象a、b、c这样封闭的图形才能判断它的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封闭的图形)。

片断二:1、比较面积的大小。

师:请学生从信封里取出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下面请同桌合作,一起来想办法比较一下。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用重叠法可区分出a与c,b与c的大小。请学生演示重叠法的比较方法。

(2)师:为什么不用重叠法比较a和c的大小呢?(学生充分说明其理由)。

请同桌合作,可利用手头的工具,尽量想办法比较出a和c的大小。

生1:先将a与c重叠,再将多余的部分用剪刀剪下进行比较就能比出大小。

生2:可以利用袋子里的小正方形,把它们分别摆在a和c上面,看哪个摆的小正方形多,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师:生2能利用手头的这些小正方形来摆,这个方法不错,我们请他来演示一下。(请生2在实物投影仪上摆放,在生2摆放过程中师指出手头只有10个小正方形,要在a、c上都放满不够,怎么办?生2表示先摆完a,再重新摆b。)。

生3:老师,我认为可以同时将a、c摆起来,而且很清楚。(请生3上来摆)a一行摆3个,可以摆3行,共9个小正方形。b一行摆4个,可以摆2行,共3个小正方形。可以看出a比c的面积大。

生4:……。

师:刚才几个同学都想到了了不起的方法,你认为谁的方法最巧妙?请说说你的理由。

六、教学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由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又是学生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整个教学活动,注重多种感官参与、多种手段并用,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逐步抽象,在学生脑海里形成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表象,最后建立起明确的概念。通过探索活动,学生经理数学致使“再创造”、“再加工”的过程,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找到科学的方法,不时地享受着观察、思维、想象带来的快乐,感受着数学的独特魅力。整堂课,学生在“做”中学数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体验着数学的趣味性、实用性,体验着成功的喜悦。数学教学说到底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从这节课我深刻体会到,我们不应该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而应力争把外显的感知内容转化为内在的思维对象,在学生的思维深处不断激起创造的火花。

执教:温州市广场路小学杨速。

设计:温州市广场路小学杨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会算。(完成p97页第3题)。

(1)课前测量自己的身高。

(2)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身高,并写下来。

(3)独立完成第3小题。

(4)指名汇报交流。余生帮助评价订正。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完成p97页第4题。

(1)看图读题,明确题意。

(2)指名提出问题,师板书。

(3)生独立完成板书出来的问题。

(4)全班汇报交流、讲解订正。

2、完成p98页第5题。

(1)生读题后指名复述题意。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3)全班汇报交流。

(4)师生小结方法。

三、实践应用。

1、生独立完成p98页第6题。

(1)指名看条形统计图说数学信息。

(2)生独立列式计算。

(3)集体反馈、汇报交流。

2、学有余力学生完成p98页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老师总结。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十三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2页例1及做一做。

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在此基础上,本课时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例1以本单元主题图的买书情境为线索展开教学,自然引入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学习,重点解决的是列竖式时小数点应对齐的问题,突出计算的算理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夯实基础。

(二)核心能力

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的过程,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培养迁移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发展数感。

(三)学习目标

1.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学习重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五)学习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小数加减法(例1)》名师教学课件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想一想: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请你任意写出几个一位数加减法的算式,并进行计算。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导入

(1)口算,并说出口算的方法。

2.5+0.9=1.2-0.5=

7.8+1.6=4.7-2.8=

11.7+2=8.6-5.3=

1.2+0.8=7.5-2.5=

(2)列竖式计算

3685+279=3685-279=

师:你能说一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预设:

生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师:同学们已经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记在心了,如果换成小数的加减法,你们还有办法解决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课题)

2.学习例1。(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法

出示购书情境:

预设:

(2)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能先估一估买这两本书小丽要花多少元吗?

预设:

生:

因为两本书的价钱都往小估了,所以小丽买书的钱会比10元多。

(3)师:“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学生独立尝试,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预设:

生1:

生2:

生3:

预设:

生1:都是用加法解决,结果相同都是10.74元。

生2:前两种方法是把小数加法转化成整数加法进行计算的,第三种方法是直接用小数进行计算的。

预设:

生: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6)教师: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

预设:

生1:在学习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生2:6.45表示6个一,4个十分之一,5个百分之一;4.29表示4个一,2个十分之一,9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得到10个一。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7)师: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呢?

预设:

生:喜欢第三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简单,并且所有小数加法都可以这样计算。

小数减法

出示:《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1)教师:关于小数加法,同学都会计算了。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学生独立解决。

预设:

小数点对齐。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

(2)教师:在计算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

生1:和小数加法相同,竖式计算时都要将小数点对齐;

生2: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3)教师: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我们注意的吗?

预设:

生1: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即每一位都是在求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差。

生2: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比较内化,突出算理

快速口算:5+20.5+0.20.05+0.02+

5-20.5-0.20.05-0.02-

你有什么想法?

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

无论是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还是分数加减法,本质都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加减,计算时,必须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巩固练习。

(1)口算:

练习十七第1题。

(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98+0.5612.53+4.676.07+4.89

5.64-1.787.2-0.815.62-7.46

强调:在计算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根据小数的性质划掉。

(3)下面是小明的体重统计图。

(1)小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多少?

5.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列竖式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然后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问题:如果小数部分的数位不同,怎么进行计算呢?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试一试。

(三)课时作业

1.计算并验算。

3.64+0.4821.56+6.747.85+9.19

41.2-15.68.24-3.5611.65-7.39

答案:4.1228.317.04

25.64.684.26

解析:【考查目标1】正确列出竖式计算并验算,注意计算的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

2.小丽家两个月的电话费和上网费如下表,把表填完整。

答案:略。

解析:认真观察表格,分别计算出4月、5月两种费用的总数和每项费用两个月的总数。

3.解决问题。

(1)杯里的水有多少千克?

答案:0.95-0.35=0.6(kg)

解析:【考查目标3】认真观察,第一幅图中空杯子的质量是0.35千克,装水后的质量是0.95千克,用0.95千克减去0.35千克就是杯子的质量。

答案:2.5-1.5=1(千克)2.5-1×2=0.5(千克)

解析:【考查目标3】认真分析题意,先算出减少的质量就是一半蜂蜜的质量,再算出一整瓶蜂蜜的质量,用总质量减去蜂蜜的质量就是瓶子的质量。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十四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2页例1及做一做。

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在此基础上,本课时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例1以本单元主题图的买书情境为线索展开教学,自然引入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学习,重点解决的是列竖式时小数点应对齐的问题,突出计算的算理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数位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夯实基础。

(二)核心能力。

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的过程,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培养迁移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发展数感。

(三)学习目标。

1.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索、交流讨论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数位相同的小数加减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四)学习重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五)学习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

(六)配套资源。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想一想: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请你任意写出几个一位数加减法的算式,并进行计算。

(二)课堂设计。

1.复习导入。

(1)口算,并说出口算的方法。

2.5+0.9=1.2-0.5=。

7.8+1.6=4.7-2.8=。

11.7+2=8.6-5.3=。

1.2+0.8=7.5-2.5=。

(2)列竖式计算。

3685+279=3685-279=。

师:你能说一说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吗?

预设:

生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师:同学们已经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熟记在心了,如果换成小数的加减法,你们还有办法解决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板书课题)。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十五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利于学生的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究。在实际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选取了学生熟悉的、具有一定联系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生活素材来开展教学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呈现两名同学在书店购买图书的全过程,引入小数的加减法。通过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课伊始,通过情境的创设,有目的`地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当学生在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决时,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算法。在学生的汇报中追问:“怎样才能保证相同的数位对齐呢?”学生马上就会说出只要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自然是水到渠成,并且印象深刻。由于有了之前对整数加减法的认识和探究中适时的点拨,学生很自然地实现了从整数加减法到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迁移。

多媒体课件。

出示教材71页主题图。

师:星期天,小丽和小林相约到书店买书。小林买了一本词典,小丽买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和一本《童话选》。

师: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情操。在小丽和小林买书的情境中,还蕴涵着许多的数学知识,让我们一起去探究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根据主题图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小丽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

(1)课件出示两本书的价钱:《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童话选》4.29元。

(2)列式:6.45+4.29。

(3)比较这道题和以前学习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整数加减法在列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

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生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借1当10,然后再算。

师: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否同样适用于小数加减法呢?请同学们按照课堂活动卡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4)学生汇报。

生1:通过讨论,我们小组发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应该是一样的,要保证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在列竖式计算时,百分位上的5要和9对齐,十分位上的4要和2对齐,个位上的6要和4对齐,计算结果是10.74元。

生2:通过讨论,我们小组发现:在计算小数加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实际上就是小数点要对齐,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

师:同学们的发现很有道理,能够通过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类推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真了不起!的确是这样,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一定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保证了相同数位对齐。

(1)根据这两本书的价钱再提出一个减法问题。

预设。

生:《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2)独立列式解决这道题。

(3)学生汇报。

生1:我列的算式是6.45-4.29=2.16(元)。

生2:计算小数减法时,相同数位相减,不够减的时候要向前一位借1当10,然后再算。

师: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4)教师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升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特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十六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现在男女生进行一场比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找学生说出计算过程,整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是什么?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问题?

2.说一说。1.28元表示元角分,0.03元表示元角分,2.50元表示元角分,3元5角表示元。

3.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谈话: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好好表现好不好。。。

1.谈话引入:“家家文具店赶在六一节开张了,很多小朋友都在购买优惠商品,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课件热闹文具店)仔细观察,你能从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收集信息。

3.例3.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一共多少钱?(该怎样列式,该怎样计算,你是怎样想的。。。)

4.例4.一支橡皮头铅笔比一支铅笔贵多少钱?(你会计算吗,该怎样列式,你能用小数直接计算吗?)

1.2-0.6=0.6元(学生回答怎样列式,用小数列竖式计算,一生板演,学生说一说计算要点。)

5.试一试。任意选两种物品,先求它们单价的和,再求它们单价的差,并与同桌交流。

6.讨论:想一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要注意什么呢?

7.教师小结。

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当十”,只是小数加减法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算一算:

0.6+0.9=0.9+0.3=1.9+0.4=7.8+1.1=

1.1+2.8=2.6+0.8=3.9+2.5=6.2+3.9=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内容?

2.教师:这节课有很多很多同学表现得非常棒,只要你认真去学习,努力发现和积累,你一定会有很多很多的收获,一定会越来越聪明。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经历小数加减法的笔算过程,理解掌握笔算方法,同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锻炼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新知。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进程中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我注重了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两个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练习的内容注意了回归生活, “购物小票”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知道了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了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

不足之处:练习设计还有一些欠缺,有些问题的解决还是没有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出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十七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单元共有两个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个内容是在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计算做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难点:总结并理解算理。

教学用具:

二、说学情。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小数,了解了小数中各个数位的含义,并且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很清楚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所以对于这个知识的学习并不会感到困难。

根据我区的教学实际设计如下内容。

1、教学模式:三段一思。

2、教学方法:因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内在的联系所以采用迁移类比法引入,并根据这个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因为这个内容简单清晰,所以通过学生的自学,同桌互查,小组内交流展示完全可以学的会。

四、说教学程序。

一段:学什么(共有两个环节)。

(1)学生用竖式计算。

(2)你是怎样计算的?(说算理)。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计算探索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列竖式计算。

学习目标就是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任务,这样的设计既简练又易懂。不但包括学习内容,又包括学习方法,还有学习要求。

处理方法:自己读后指名读,这样目标就清楚了。

二段:我来学:(共有四个环节)。

1、用情境导入法出示——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2、出示:文具超市里的三种文具学生说出名称和价格:

卷笔刀:0.8元,橡皮铅笔:1.2元,绿铅笔:0.6元。

3、出示自学提示:

(1)根据已有信息提出一个加法问题和一个减法问题。(口头提出问题)。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先独立计算,再同座互查。

(3)小组讨论: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试着总结出计算方法。

(4)时间为10分钟左右。

设计理由是:首先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然后在通过独立学习,同伴互助、小组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4、学习后一个或两个小组板前展示,老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点拨和强调。

三段:我来用。

因为本课内容需在计算的基础上总结计算方法(算理),所以安排以下有基本算理练习、典型的错例分析练习、解决问题练习等系列练习活动。

1、填空: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将()对齐,也就是(),再从位算起,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先自读再自己填完整,然后齐读。)。

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5+2.4=2.97.5+1.5=8.03.2-1.6=2.6(给出竖式,判断)然后列出正确的竖式。(先独做再小组检查)指名说说每道题错哪了,应该怎么做。

3、列竖式计算。

98页3题选4道题(同桌互查后说出结果,错的改过来)。

4、解决问题:《动脑筋》6.8元《童话故事选》3.4元。

(1)《动脑筋》和《童话故事选》一共多少元?

(2)《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互查。投影展示讲评,各组长检查一下有错的吗?如果有改正过来。

5、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一件上衣:27.9元一条裙子:54.6元一条裤子:38.7元。

四段:我来思。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

板书:

小数点对齐,从末位算起。

学生板演。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十八

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口算、笔算和简便运算。

2.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巩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有关知识。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计算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估算意识和使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意识。

3.借助生活情境,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能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口算、笔算及简算。

三、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口算下面各题。

1.1.7+3=13.5c5=22.6+4=15.5c5=。

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板书:数位对齐,从末位算起。

2.3c1.25=7c4.88=18c4.6=0.6c0.37=。

这一组口算与上面的一组口算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被减数末尾补零后,再计算。

3.12.65-2.78-7.22=14.2+5.55+4.45+5.8=。

5.79+2.88-1.79=9.65-1.43+0.35=。

解答这组口算,我们运用了什么知识?

板书: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性质、“带符号搬家”……。

做完这些口算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做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严格按照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去做。

(二)运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运用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运送水果。

苹果1.06吨香蕉0.74吨西瓜0.925吨荔枝100千克。

1.10.70.90.1。

(1)这四种水果质量各不相同,请你估计一下,四种水果能放在载重量为2.5吨的货车上,一次运走吗?看谁的速度快。

数据单位不同,怎么办?(板书:统一单位,进行换算)。

你怎么那么快的?(选用估算解决问题,精确到十分位)。

看来我们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结果的时候,可以用估算提高计算速度。

如果不能一次运走,哪三种水果能同时运走?

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

苹果+西瓜+荔枝2.5吨。

1.1+0.9+0.1=2.12.5。

苹果+香蕉+荔枝2.5吨。

1.1+0.7+0.1=1.92.5。

香蕉+西瓜+荔枝2.5吨。

0.7+0.9+0.1=1.72.5。

为什么三种办法中都有荔枝?

(因为荔枝的质量比较轻,可以忽略不计。)。

(2)竖式计算你选择的三种水果有多重。

展示学生竖式:

苹果+西瓜+荔枝2.5吨。

1.06+0.925+0.1=2.085(吨)。

苹果+香蕉+荔枝2.5吨。

1.06+0.74+0.1=1.90(吨)化简1.9。

香蕉+西瓜+荔枝2.5吨。

0.74+0.925+0.1=1.765(吨)。

可以分两次竖式相加,也可以一次加,但要注意数位对齐,结果化简。

如何验证我们计算的是否正确,可以验算。

请你选择一种方法验算。

2.计算价格,合理选择超市。

看投影:老师准备买以下商品,并从海报中得到以下信息(规格、品牌相同):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十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09~1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九第1~2题。

1.让学生经历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一位小数加减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探索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视频展示台,挂图,小正方体等。

一、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

1.情境引入

教师:小明的妈妈今天到菜市去买菜。买肉用去6元5角,买蔬菜用去3元4角。

(教师边讲述,边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学生1:妈妈今天一共用去多少钱?

学生2:买蔬菜比买肉少用多少钱?

学生3:买肉比买蔬菜多用多少钱?

3.解决问题

(2)合作探索算法。

教师:这两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元,5角减4角等于1角,合起来就是3元1角。

减法那样,用竖式计算的。

6.56.5

+3.4-3.4

9.93.1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呢?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与整数加减法一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后才能相加减。

4?尝试练习

二、进位加和退位减

1?情景引入

教师:学校举行运动会。跳远场上,几个运动员正在进行着激烈的比赛呢。(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

2?提出问题

教师: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1:张明跳了多少米?

学生2:朱红跳了多少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3.解决问题

(1)点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2.2-0.3=2.2+0.9=

(2)你们会计算吗?请先自己算一算,然后再与同桌交流。学生先独立尝试探索算法,然后与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

4?讨论,明确算理

(1)这两道题与前面两题(例1)比较,有什么不同?

(2)十分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十分位上相加满10,怎么办?

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3)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后作答。

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小数点要对齐;当十分位不够减时,要从个位退1,在十分位加10再减;当十分位相加满10 ,要向个位进1。

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

更清晰的认识和掌握。]

三、巩固练习

1.第111~112页练习十九第1题和第2题

以上两题由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第111页课堂活动:做游戏

先同桌的两位同学一起游戏,然后可以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

四、课堂总结

(略)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二十

1、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处理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能教熟练地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法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

3、进一步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2、列竖式计算。

二、专项练习。

1、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2题。

第1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漏了进位。5加7等于12,写2进一。

第2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小数点没有对齐。就是数位没有对齐。

第3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忘了退位。从个位退一后,整数部分只剩下9。

2、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这是一道估算题,注意的问题:

1)独自审题,并解答问题。

2)说说解答方法。

3)引导他们用估算解决问题,掌握估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21.8元看成22元,14.5看成15元。22加15的和是37,3740,所以40元够买。

第二种方法:把整数部分先加起来,21+14=35。由于小数部分的和不可能超过2,所以他们的和一定小于40元。

4)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3、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4题。

这是一道小数加法题。目的在于通过本题解决过程考察、评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4、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5题。

这是一道培养学生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学生通过练习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可以找出新问题,激发探索精神。

第(1)题:用加法计算。

第(2)题:用减法计算。

第(3)题:先找小于5元的食物,然后进行计算。

第(4)题: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设计。

1、列竖式计算。

1.9+2.87.4-5.835.8+9.712.8-9.7。

56.2-27.853.47+4.2563.7-37.823.1+61.3。

2、解决问题:

1)萧萧到超市买东西,花了18.6元,还剩下13.9元。萧萧带了多少钱?

2)朗朗带了50元,买了2本书,还剩下32.8元。买这二本书共花了多少元?

六、板书设计。

练习课。

1、口算。

2、列竖式计算。

1、课本第9页“练一练”的第2题。

第1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漏了进位。5加7等于12,写2进一。

第2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小数点没有对齐。就是数位没有对齐。

第3题:判断结果:错误。

原因分析:忘了退位。从个位退一后,整数部分只剩下9。

教学后记。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二十一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3、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生活实际问题,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探究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对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

课件

老师想考考大家:咱班这是多少名同学?1位老师我加48位同学,等于多少人?

生1:49人。

生2:49人。

生思考。

师:大胆说,说错了也没关系。教室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

生1:不能相加,因为他们的单位不同。

生2:不能相加,因为他们的单位不同。

师:是的,只有单位相同的量才能直接相加。

我们先聊到这,现在可以准备上课了吗?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数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在买东西的时候不但会遇到小数,而且还会遇到用小数计算的问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小数的计算,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

师:以前学过什么加减法?

生: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生:十以内的加减法。

师:也就是整数加减法,对吗?

师: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整数加减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师:怎样把相同数位对齐的?

生:末位对齐。

师:看到今天的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生: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一样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法

1、初步探索,理解算理

(1)课件出示有价格的商品。(水彩笔元,笔记本元一本书元,)

师:这里有三件商品,谁来读出三种商品的价格

根据这些信息,你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买一支水彩笔和一个笔记本一共多少钱?

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买一支水彩笔和一本书多少钱?

买一本书和一个笔记本多少钱?

一本书比水彩笔贵多少元?

......

(2)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许多问题,下面我们先选择其中一个一起来解决。

买一支水彩笔和一个笔记本一共多少钱?

谁能列出算式?+=?(板书)

你能试着用竖式算一算这道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一生上台板演

学生独立计算,师巡视:计算完了,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师:来看黑板上这个同学算的,你有什么要提醒他的吗?

同伴提醒了,赶快填上吧)

师:你同意他这样写竖式吗?你们也都得这个结果吗?

师:诶!同学们,那像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加你们感觉陌生吗?

生:以前用过。

师:什么时候用过呀?

生:加法。

师:什么加法?

生:整数加法。

生:不一样。

师:有没有一样的地方?

生:有。

师:那哪不一样呀?

生:数不一样。

师:没错,数变了,不是整数啦。那就从你计算的方法来看,整数加减法也是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加或者减。

师:是不是基本的方法感觉一样?

生:是。

师:那哪不一样?

生:数是小数。

师:有同学已经看出它是小数,说吧,差别在哪?

生:有小数点。

师:差别就在小数点上,是吗?

生:是的。

师:我们把小数点盖上,就变成了整数相加了,但要记住算完数后要点上小数点,小数点点在哪呢?和上面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

学生列竖式解答。

指生板书。

师:那我们大家一起交流交流。(手指黑板)是这样写的竖式吗?都得这个结果吗?

生齐说:是。

生:小数加减法要小数点对齐。

师:他说的你们听清楚了吗?你们同意他说的吗?小数加法要怎么样?

生:小数点对齐

(生:数位对齐。

师:对吗?

生:对。

师:怎样的数位对齐呢?如果我就把末位对齐了。(指8)这是什么位?

生:百分位。

师(指2):这呢?

生:十分位。

师:百分位对着十分位,不也叫数位对齐吗?

师:究竟应该怎么说?)

生:相同数位对齐(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师:计算小数加减法,怎样能快速的把相同数位对齐?

生答:小数点对齐。

生答:可能会算错。

师:可以结合这道题来说说。

6在什么位?表示什么?8在什么位?表示什么?

师:6、8有什么不同?

生疑惑。

师述:他们的计数单位不同。(板书:计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在加减法中,要想两个数字直接相加减,这两个数字得怎样?

生:记数单位相同。

师:通过讲道理明白了这道题为什么不能末位对齐,得小数点对齐了吧。

师: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实际上就是确保了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只有在相同数位对齐的情况下,相同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2、迁移到小数减法,深化算理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不光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还找到了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同时也明白了它背后的道理。

同学们,如果老师拿20元买这两样,够吗?还剩多少钱呢?再帮老师算算吧!学生列竖式解答,选取不同的做法板演。

20

-6-6

4

此处一生板演错误。

师:同样都是20-6,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你们觉得哪个是正确的?

师提问正确的那个学生:20没有小数点啊,你是怎么把相同数位对齐的呢?:

提醒余生:把整数化成小数后再计算。

余生台下及时订正。

出错的学生上台订正。

师:这是小数加减法中一种非常复杂且容易出错的情况,今天刚开始学,出错是很正常的,倒是这位同学的错题给了我们重要的提示。我想这节课收获最大的就是这位同学了,看,她把一道不会的题很快就学会了,真了不起!

3、验算

我们计算的结果正确吗?怎样验算?

生说

小结: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4、总结计算方法

a.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

b、从低位算起,按整数加减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与横线上方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交流,大家不仅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还明白了方法背后的数学道理,有了这些理解,相信你们一定能够灵活而准确的解决各种不同的情况。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进入闯关游戏,看看你们掌握的怎么样。

1、勇闯第一关:摘取智慧星。

课件显示:=

+=

=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巡视指生板书)想想自己的算法。

生:小数的性质

师:的确。当小数加减法计算结果小数的末尾出现0的时候,我们要对计算结果要进行化简,向横式汇报的时候,写最简结果就可以了。(师划掉学生竖式及横式末尾的0)这也是数学简洁美的一种体现。

哎,刚才计算的第一题中结果中也有0,这个0能不能去掉啊?

【师:计算第三题时,百分位上没有,你是怎么算的,能把5直接落下来吗?】是:其实,小数加减法并不难,只要我们能正确的运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把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就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此时小结下课。余下内容由于时间问题没有处理。

看看你得到了几颗智慧星?

2、勇闯第二关:火眼金睛。

课件出示:3

+3—8

98

学生判断后进行评析。

3、勇闯第三关:走进生活

集体交流解决方法。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现在还有什么疑问吗?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二十二

课本第52页。

1.掌握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90%以上。

2.体会使用计算器工具进行计算更简单,更快捷,初步学会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3.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计算器上暗处纯小数的简便方法,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课件。

一、口算热身。(3分钟左右)。

算一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共8题。

0.2+0.8=0.76-0.36=。

5+4.8=6.9-0.5=。

5.4+3.6=7.72-6.52=。

3.6+2.1=9.1-1.1=。

二、自学例3。(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3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教材例3情境图。

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

2.尝试用计算器计算。(你遇到什么问题?)。

3.对照书本第52页例3的提示,自己的方法不同在哪里?怎样按键更简便?

4.模仿练习: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4.75+12.63=。

7.03-0.895=。

0.268+3.87=。

导学要点:

在计算器上输入小数,可以按照顺序依次按键。

用计算器再算一遍,进行检验。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你是怎样在计算器上输入买铅笔的钱数的?

2.小数部分是0的小数还可以怎样按键?

4.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练习。(15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第52页试一试,用计算器计算并验算。

点拨:可以直接利用例3的`得数来列式计算,也可以用100一次减去每种商品的金额。

2.第52页练一练,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同桌互相核对计算结果。

提醒:

要按照运算顺序连贯地进行计算。

(二)比较练习。

1.完成第53页练习九第1题。

每桌南边的学生用笔算或口算进行计算;

每桌北边的学生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完成第53页练习九第2题。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填表。

示范:

用上月余额减去9月2日买米、油等的金额等于9月2日的余额。

点拨:

用上次余额减去本次用去的金额就等于本次余额。将两次收入相加等于合计。

收入,7次支出相加等于合计支出。

(三)探索练习。

第53页练习九第3题。

用计算器计算上面三题。

思考:这三题有什么规律吗?

用计算器完成第四题。

(四)应用练习。

第53页练习九第四题。

先列式,再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创编练习。

1.小马虎在计算1.86加上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

果得到2.19,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答案吗?

2.用计算器计算,探索规律。

1122÷34=。

111222÷334=。

11112222÷3334=。

111111222222÷333334=。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教案篇二十三

1.以图书大厦购书为场景,选择小数位数相同的数提出相关问题。

2.通过计算相关问题总结小数计算加减法的法则。

3.计算时注意结果末尾有0要化简。

4.在具体的小数计算中发现计算法则,感受成功体验。

通过计算相关问题总结小数计算加减法的法则。

出示图片:图书大厦购书场景,在幼儿图书部,几种图书的价格:

(1)小数位数相同的图书价格。

《童话故事》6.62元《科学家的故事》2.75元。

(2)根据它们的价格提出有关加减法的相关问题,先估算结果再独立列式解答。

(3)学生展示交流,探讨计算方法: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还可以怎样想?[目的:理解为什么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6.62+2.75=9.37(元)6.62-2.75=3.87(元)。

(4)计算4.37+2.937.54-6.840.45+2.58。

三、巩固练习:

1.口算:p37第1题。(起始课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

0.4+0.3=0.32+0.15=2.6+1.2=。

2.9-1.3=0.58-0.23=8.5-2.7=。

0.52+0.24=9.6-5.9=0.47+0.25=。

2.用竖式计算(最最基础的为主):

(1)0.5+0.5=0.01+0.99=3.6+5.4=。

1.6-0.9=2.3+1.7=2.9+3.7=。

(2)3.47+5.38=4.54+2.79=6.1-5.4=。

2.25-1.95=4.37+2.93=7.54-6.84=。

4.23+2.93=0.45+2.58=3.82+6.93=。

3.改错: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对于计算教学的起始课的新授部分时间可以控制在15分钟,也可以适当延长。然后进行大量的基础练习。基础越牢,后面的生长性知识越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对于难一点的题目训练可以分散到每个例题后的第二课时去处理,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练习的时间,只有自己做的才能真正感悟的计算的方法。对于变式题、有难度的题目可以放在整个体系的训练(单元的整理复习)中来完成。在计算题的教学时一定要掌握每个例题的训练点,每一个例题的一个新知点新在哪儿,把每个小点把握到位,才能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和效果。训练题的设计一定要有层次,新授课时,题目的难度要适可而止。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74757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