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实用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9:00:22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实用22篇)
时间:2023-11-20 19:00:22     小编:QJ墨客

报告应该根据受众和目的进行针对性的撰写和呈现。报告的结论应简洁明了地总结主要发现和建议,为读者提供决策依据。以下是一些专业领域报告的样本,可供你参考和学习。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一

课题名称小学学科作文教学研究。

课题类别市重点资助课题。

课题承担人钟传t。

承担人。

所在单位福田区莲花小学。

开题时间:4月15日。

地点:福田区莲花小学四楼小礼堂。

报告人:钟传t。

高天明(教育学博士深圳大学教授)。

徐素倪(福田区教研中心副主任)。

李竹修(福田区语文教研员)。

参会人员:莲花小学课题组成员、福田区小学语文科组长、骨干教师。

二、开题报告要点: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简况;研究目标、实现目标需研究的问题,针对问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进度、预期成果、组织分工、经费分配等(3000字以内,可加页)。

学科作文: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历程,让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为学习而写作--介绍美国的一种写作实验方案》一文中介绍: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的教师正在探讨一个新的课题--把写作作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工具。他们认为:写作不但是写作课上的练习,而且是学习其他课程的一种手段。写作应该成为跨课程的学习工具。写作是“书面上的选择”。(作者使用“选择”一词。意在排除像抄书这样的书写活动)包括记录要点、列出纲目、记下观察情况、表达感受,它们和写散文、写故事等的写作行为是一样的。每一个写作者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他们正在学习的东西,写作练习实际上是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方法。他们认为:语文教师和各科教师相互配合,只要方法得当,就能成功地运用写作这一手段去促进学习。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和聂恰耶娃强调作文训练与各学科教学的联系。他们认为: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作文形式。同时,他们还要求让学生在各个学科中寻找丰富的写作素材。他们认为:作文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而且应该成为加深理解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研究目标、实现目标需研究的问题,针对问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见附页)。

课题主持人签名:钟传t4月15日。

三、专家评议要点:对开题报告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800字以内)。

专家组通过审议开题材料、查看相关资料、听取主持人报告、课题组答辩,对课题开题报告进行了可行性评估,形成一致性意见:

小学学科作文教学研究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切入点,开辟了新的写作资源,形成跨学科教学理念,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内涵。该课题的研究开创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新路子,是一个颠覆性的新的教学实验,指导学生用另一种视角看世界,了解世界,提升了学生生命的成长素质。课题主持人从开始思考学科和作文整合,并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实验,取得了丰厚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科作文理念,在国内类似的研究不多,通过中国知网搜索,仅有两篇关于学科作文的论文,其中一篇是莲花小学课题组的文章,该课题从作文的基本特征出发,从学生的作文困惑入手,符合新课改精神。该课题采用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恰当适用,课题研究方案切实可行,课题预期研究成果令人期待。为了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确保课题顺利达成课题目标,专家组建议:

1、进一步明确学科作文的内涵,从学生、学科、作文三个层面切入,准确定义学科作文的概念。

2、课题研究目标高了一点,整合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学科整合的方式,形成作文教学的合力这是可行的,但形成大语文、大作文教育思想不是一个实验周期可以做到的。课题需解决的问题不能太多,应该少而精。学科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放到下一个研究周期进行,学科学习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更是理论性强,作为小学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

3、应该加强个案研究,选好个案研究对象,及时收集个案的信息,不断分析总结,确保课题实验数据真实、有效。

组员签名:

组长签名:

四、重要变更:根据评议专家意见,对课题研究所作的重要调整(可加页)。

根据专家评议意见,结合课题实际,课题组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讨论,对课题研究作出适当的调整:

1、关于概念界定:学科作文: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历程,结合语文课标要求的年级作文训练点,教会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

进一步明确学科作文要结合语文课标的要求,兼顾学生的作文训练要求,把作文训练要求和学科内容结合起来。

2、关于课题研究目标:第一个目标删去“形成大语文、大作文教育思想”。对应的研究问题删去两个:(4)学科作文教学策略研究;(6)学科学习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

重新调整为:

研究目标:

整合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学科整合的方式,形成作文教学的合力;转变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强调作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师作文教学的研究能力。

让学生逐步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积累学科生活素材,善于把握课堂上精彩内容。能在各科的学习中有意识地把作文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能把各科学习中的见闻、感受、思考、想象、困惑、探索、研究用文字如实记录,在快乐作文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实现目标需研究的问题:

(1)作文教学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研究;

(2)学科作文教学的一般流程研究;

(3)各学科作文形式研究;

(4)学科学习和作文关系研究;

3、研究方法突出个案研究、行动研究,把方法顺序重新调整为:个案研究、行动研究、调查问卷、文献研究。

课题主持人签名:钟传t09年4月16日。

五、所在单位意见。

完全赞同专家组意见,课题组认真务实地重新调整了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

单位盖章:

09年4月17日。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二

杜祥培男副教授湖南农业大学教务处长。

谢根生男副教授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科处长。

龚德良男副教授郴州师专计算机系室主任。

吴振峰男副教授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网络系主任。

赵雄辉男副研究员湖南省教科院高教所副所长。

龙迪辉男中教高级长沙市教科所所长。

黄海春男中教高级常德市教科所所长。

苏沙平男中教高级湘潭市教科所所长。

彭天文男中教高级衡阳市教科所所长。

王以平男中教高级邵阳市教科所所长。

七、课题组成员分工。

1、理论研究组。

主要任务:分析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状,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探索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由全面质量管理、全程质量管理、全员质量管理和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组成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系统。

主要成员:黄宜锋、易志勇、肖云龙、葛天普、丁文平、薛剑刚、王建军、周国辉、伍春辉、龚德良。

2、标准体系制定组。

主要成员:李倡平、常思亮、邵汉清、苏沙平、郑定子、易海华、赵雄辉、王江清、刘甫会、沈小强、杜祥培。

3、试行实施组。

主要任务:通过试行省级规划课题的全员质量管理、全程质量管理、全因素质量管理模式,带动各市州、各学校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主要成员:卢国良、罗慧、彭天文、蔡子文、佘长保、龙迪辉、王以平、罗晓明、黄沛华、黄海春、王志海、汪华明、刘协平、曾立民、谢根生、唐亚唯。

4、信息网络组。

主要任务:开发、完善、试行质量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含开发课题申报系统,信息收集、储藏、发布系统)。

主要成员:李倡平易志勇、吴振峰、龚德良、张光铎、于康林。

八、课题成果及完成人。

(一)主要成果。

1、《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常思亮、肖云龙、邵汉清负责,质量标准体系制定组全体成员参与。

2、《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研究与应用》研究报告。黄宜锋、易志勇负责,总课题组全体研究人员参与。

3、《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手册》。李倡平、罗慧、薛剑刚、王建军负责,总课。

题组全体研究人员参与。

(二)阶段性成果。

1、论文。

(1)省级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管理的思考。主要撰稿人:黄宜锋、易志勇、伍春辉。

(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基本规律及发展趋势。主要撰稿人:李倡平、罗慧。

(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构建。主要撰稿人:常思亮、易志勇、沈小强。

(4)实施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主要撰稿人:、肖云龙、易海华。

(5)其他论文待定。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三

在新世纪,中国高校学生面对世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将发生新的革命性突破,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面临严峻挑战。

世界各国确立道德教育目标的共同特点是:追随时代,适应信息社会。各国都把爱国主义教育,合格公民教育,个性品德教育作为最基本的目标。

美国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精神,能为国家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合格公民。1994年12月,为了实现《美国xx年教育目标法》中规定的8条教育目标,美国又制定了《美国联邦教育部战略规划》,确定了四项实施重点,其中两个重点之一是:帮助所有学生达到具有挑战性的学业标准,以使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公民,并为继续学习和到生产部门就业做好准备。

日本则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心为目标,培养发展民主社会和国家,为和平的国际社会做贡献的日本人。1996年7月16日,日本第十五届中央教育审议会公布第一次咨询报告《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报告》把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什么生存能力呢《报告》中说:"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孩子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主动做出判断和行动,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并且能够自律,善于和他人协调,善于为他人着想,感情丰富和充满人性。同时,健康身体也是不可缺少的。"。

法国的道德教育目标是教育学生成为有目标,有理想,有责任感的国家公民。法国学校道德教育采取以下公民道德课为主,以其他各科为辅的方式进行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4)爱国主义教育。各年级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5)伦理道德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爱,勇敢,荣誉,正直,正义,宽容,仁慈,善良的品德。

英国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主要反映在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道德教育教材中。这类教材与宗教有联系,但又与宗教有本质的不同,它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使学生掌握各种生活技能,编制新颖,生动活泼。其道德教育内容包括10个方面:

(1)有关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及个人义务责任;

(2)有关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3)有关就业中的工作制度,雇主关系;

(4)有关商品社会中的消费问题;

(5)有关婚姻爱情及家庭问题;

(6)有关学习名人英雄的情操;

(7)有关各行业的职业及职业道德;

(8)学习文化传统和各国优秀文化;

(9)参与社会事务及福利事业;

(10)有关暴力,吸毒,酗酒,凶杀,死刑,性解放,核战争等问题。

德国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主要有:

(1)个人行为的道德教育,包括礼貌,诚实,正直,纪律,劳动习惯等;

(2)人际关系的道德教育,如群体观念,助人为乐,尊重他人的劳动,协作精神等;

(3)社会和职业的道德教育,包括社会公德,爱护公物等。在学校教育中,这些道德教育内容主要是通过宗教教育和公民课实施的。同时,性教育也是德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四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鄞江中学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地处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薄弱的鄞西农村。为摆脱困境,学校从1983起开始实施美术教育的改革,并于同年成立了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家价值。

二、研究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美”,是指以美术教育为原始切口和主要载体的美育结果,即学生在学校受全面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享受美、感悟美、创造美,让美成为所有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形成素养以得到终身受益的享受。

“所有学生”,是指全校的每一个学生,而不仅仅指美术专业班的学生。作为一所具有美术教育特色的学校,她的每一学生都应享受优质的美术教学资源,因为他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接受良好的美术教育。

“精神动力”和“生活方式”,是指学生主体对学习和生活的认知态度、价值理性、核心动机、审美习惯等在一定时空、相关人际、抽象客体、物象客体中的作用性反应中所呈现的状态。本课题重点关注学生的在校生活阶段的各种状态,也适当涉及非在校时段和将来的生活预期。为此,贴近生活实际的美术教学,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将使他们改善生活的逻辑结构。

“特色美术学校”,是指在以美术教育为特色的学校群中,再以一定的内涵发展的方式区别于该群体的学校。本课题研究所追求的正是以“全体性而非选择性、生活化而非专业化”为特色的“美术特色学校”。

三、研究目标。

全员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而是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格素质,使全体受教育者掌握美术史论的初浅知识,习得形象感知、形象思维、形象想象、形象表现等多种美术能力,提高审美修养。简言之,学校全员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应当是通过美的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影响和改善社会的精神风貌和物质环境。

因此,我们认为建设农村特色美术学校的目标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明确学校定位,确立合乎社会和地区需要、合乎学校现状和前景的办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不断推动学校“以美兴校,形成特色”战略向前发展,由“美术特色学校”转向“特色美术学校”,由注重部分学生转向注重全体学生。

2.立足学生发展,建构“以美术熏陶为经线,以生活方式为纬线”的教育框架,依托本地的人文资源,结合本地市场的需求,开发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精神生活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使美的教育渗透到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以促进学生和谐个性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其将来的生活质量。

3.优化师资队伍,完善培养机制,通过专业教师的创作机制和进修体制,充分挖掘全体教师的潜力,加速锤炼,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引领和指导学生的校园生活。

4.尝试建立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农村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特色美术教育的管理体制,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活动项目等提供系统的支持与保障。

5.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和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美术人才培养的选拔机制、有效途径、具体方法和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6.以美术特色教育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带动学校音乐和体育特色的发展,从而使学校逐步走上一条立体化、综合化的发展道路。

这几个部分的目标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但最终还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四、课题的实施。

(一)打造一个能充分感知的生活化的“美”的环境。

1.不断完善专业教学设施。,学校投资新建了3660平方米艺术馆,内设12间画室、2个展厅(教师作品展厅和学生作品展厅)、1间精品收藏室、1所400平方米的陶艺工作室,多个教师工作室等,各类美术教具一应俱全。校园内的环境布置突出了特色美术学校的特点,学校被评为宁波市“园林式校园”,安置了八位现代科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和四大发明等16座雕塑。学校还在图书大楼内开辟了美术专用阅览室和作品展览厅。为更有利地开展艺术活动,又将在教学大楼1―5层大厅安置陈列橱,并拟于20xx年对艺术馆进行改造。(负责人:徐惠银)。

2.主办《中国水彩》杂志。由中国美协主编、鄞江中学主办的水彩方面唯一的国家级刊物《中国水彩》20xx年落户我校,至今已出版了46期,并将继续主办下去;《中国水彩》成为学生接触高雅艺术的最好载体。

7.关于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

9.关于开题报告得的范文。

10.关于开题报告的相关要求。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五

三、课题概念界定。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成果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成果质量有关的研究工作质量及其组织工作的质量管理;(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信息公布、成果推广等环节的质量管理;(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员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者、申报立项评审者、课题组组长、开题论证者、中期检查者、结题鉴定者、省级评奖和信息公布者等人员的管理。使以上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人人有责”质量管理的观念。(4)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控因素质量管理,即对影响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课题质量标准、课题经费、研究进程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目标管理。(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能够量化的尽可能数量化。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研究。

(2)国内外科研课题管理的动态与趋势。

课题研究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依据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的理论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标准)构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4、省级规划课题质量信息管。

理系统开发(包括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课题申报系统、课题信息储存、管理、发布系统以及课题库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1)制订文件。

(2)组织培训。

(3)分组实施。

(4)反馈、分析、整理信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文件。

2、邀请有关专家作全面质量管理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的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3、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建构新()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模式打好基础。

4、通过座谈、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研究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意见。

5、将研究成果及时在湖南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活动中进行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六

(5)其他论文待定.

七,课题研究步骤及内容。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xx年3月----xx年11月)。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2,收集国内外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理论文献和有关资料.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xx年11月----xx年6月)。

1,继续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2,调查了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含考察学习),补充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研究的有关数据,了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规律及特点;探索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

3,采取座谈会,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研究专家和专业人员的意见.

4,逐步完成相关论文并公开发表.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xx年7月----xx年12月)。

1,完成《信息时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研究》课题。

2,完成阶段性研究论文.

3,成果提交鉴定,验收.

八,经费管理。

资料费(购买与收集相关的资料)500元.

调研差旅费(赴外地考察)1000元.

小型会议费(进行方案论证,专家座谈等)1500元.

学习培训费1000元.

开题,结题鉴定论证费1000元.

以上5个科目经费预算合计为5000元.由于该项目属非资助项目,故经费来源主要靠学院科研经费资助.

主要参考文献。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美】e.拉兹洛著《决定命运的选择》三联书店..6。

沉壮海《有效德育过程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xx.4。

张瑜《努力探索网络德育的有效途径》中国高等教育xx(18)。

程建平《发掘有效载体讲求德育实效》安徽教育xx(4)。

马超《20世纪90年代我国德育理论研究新进展》上海师大学报(哲社教育版)xx(1)。

潘玉腾《现代思想道德教育要发展人的主体性》福建师大学报(哲社版)xx(1)。

檀传宝《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年第2期。

10)程胜《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探微》江西教育科研xx(4)。

11)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研究xx(5)。

12)杨启亮《在失落中探索学校德育的求是精神》教育发展研究xx(9)。

13)詹万生《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反思与构建》教育研究xx(9)。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七

一、开题活动简况:

二、专家评议要点:

侧重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建议,限0800字字评议专家组签名:

三、

重要变更:

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立项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可加页课题主持人签名:

四、开题报告:

即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的完整的研究方案,限05000字,可加页课题主持人签名:

五、所在单位审查意见与建议单位公章:

年月日日六、县(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意见与建议公章:

年月日注:1.须在开题后1个月内上报开题报告。

2.课题编号为课题的立项批准编号。

3.在报送开题报告的同时,请将电子版发送至市规划办邮箱。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顺市新抚区凤翔路737号)邮编:

113008。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八

三、课题概念界定。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成果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成果质量有关的研究工作质量及其组织工作的质量管理;(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信息公布、成果推广等环节的质量管理;(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员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者、申报立项评审者、课题组组长、开题论证者、中期检查者、结题鉴定者、省级评奖和信息公布者等人员的管理。使以上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人人有责”质量管理的观念。(4)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控因素质量管理,即对影响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课题质量标准、课题经费、研究进程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目标管理。(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能够量化的尽可能数量化。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研究。

(2)国内外科研课题管理的动态与趋势。

课题研究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依据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的理论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标准)构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4、省级规划课题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包括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课题申报系统、课题信息储存、管理、发布系统以及课题库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1)制订文件。

(2)组织培训。

(3)分组实施。

(4)反馈、分析、整理信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文件。

2、邀请有关专家作全面质量管理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的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3、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建构新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模式打好基础。

4、通过座谈、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教育研究专家和管理专家的意见。

5、将研究成果及时在湖南省“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活动中进行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六、课题组织机构。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设立顾问小组。

1、顾问小组。

聘请下列领导、专家为课题组顾问:。

熊川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申纪云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湖南省教。

张学军湖南省教科院院长、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

黄中益湖南师大教授、省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2、课题组。

课题组负责实施并完成课题研究工作。

组长:黄宜锋(主持人)男、中学高级湖南省教科院副院长。

副组长:李倡平男、副研究员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

副组长:易志勇男、中学高级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副主任。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九

在新世纪,中国高校学生面对世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将发生新的革命性突破,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高校学生道德教育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面临严峻挑战。

世界各国确立道德教育目标的共同特点是:追随时代,适应信息社会。各国都把爱国主义教育,合格公民教育,个性品德教育作为最基本的目标。

美国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精神,能为国家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合格公民。1994年12月,为了实现《美国xx年教育目标法》中规定的8条教育目标,美国又制定了《美国联邦教育部战略规划》,确定了四项实施重点,其中两个重点之一是:帮助所有学生达到具有挑战性的学业标准,以使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公民,并为继续学习和到生产部门就业做好准备。

日本则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心为目标,培养发展民主社会和国家,为和平的国际社会做贡献的日本人。1996年7月16日,日本第xx届中央教育审议会公布第一次咨询报告《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报告》把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作为21世纪日本教育的发展方向。什么生存能力呢《报告》中说:"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孩子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思考,主动做出判断和行动,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并且能够自律,善于和他人协调,善于为他人着想,感情丰富和充满人性。同时,健康身体也是不可缺少的。"。

法国的道德教育目标是教育学生成为有目标,有理想,有责任感的国家公民。法。

国学。

校道德教育采取以下公民道德课为主,以其他各科为辅的方式进行的。其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人权教育。人权教育在法国公民道德教育中占有核心地位。如在小学阶段要求使儿童懂得做个新的公民,必须尊重人身安全,尊重人类尊严及自由表达的权利,同时还应承认人一人之间存在差别;(2)民主生活。通过建立民主生活,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关于民主的良好体验,进而形成民主作风,这也是法国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3)国家政体。公民道德教育还包括在学生中系统地传授有关国家政治制度及其合理性的知识;(4)爱国主义教育。各年级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5)伦理道德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爱,勇敢,荣誉,正直,正义,宽容,仁慈,善良的品德。

英国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主要反映在自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道德教育教材中。这类教材与宗教有联系,但又与宗教有本质的不同,它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使学生掌握各种生活技能,编制新颖,生动活泼。其道德教育内容包括10个方面:(1)有关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及个人义务责任;(2)有关个人与他人的关系;(3)有关就业中的工作制度,雇主关系;(4)有关商品社会中的消费问题;(5)有关婚姻爱情及家庭问题;(6)有关学习名人英雄的情操;(7)有关各行业的职业及职业道德;(8)学习文化传统和各国优秀文化;(9)参与社会事务及福利事业;(10)有关暴力,吸毒,酗酒,凶杀,死刑,性解放,核战争等问题。

德国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主要有:(1)个人行为的道德教育,包括礼貌,诚实,正直,纪律,劳动习惯等;(2)人际关系的道德教育,如群体观念,助人为乐,尊重他人的劳动,协作精神等;(3)社会和职业的道德教育,包括社会公德,爱护公物等。在学校教育中,这些道德教育内容主要是通过宗教教育和公民课实施的。同时,性教育也是德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道德教育内容方面:世界各国都根据信息时代特点,把培养学生民族意识,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帮助学生掌握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品德能力等作为道德教育的重点。在道德教育途径和方法方面:各国都已改变了道德教育靠专设课程传授的片面做法,发展到各学科教育,校内外活动教育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道德教育模式。

中国在道德教育观念上,从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对现代道德教育性质与功能问题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道德教育是"阶级斗争工具"转向道德教育是促进人的德性现代化的教育,把人的德性发展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中国部分高校在确立道德教育目标时,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逐渐将传统性目标与时代性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改变了重传统道德教育而缺乏时代感的倾向。

中国在道德教育内容的选择上,由以前的"政治挂帅",跟政治风向转,逐渐把系统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道德能力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改变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的倾向。

中国在选择教育途径和方法时,亦由以前的形式主义,课堂灌输,逐步将系统教育与分层次教育;专门课程教育与学科渗透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口授教育与活动教育结合起来。改变重说教,轻活动;重理性,轻实践;重校内教育,轻社会教育;重当前,轻未来和教育形式单调枯燥,脱离实际,一刀切等传统的陈旧做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鉴于目前已经发生变化了的社会大环境,与时俱进研究信息时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问题,对高校来说,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怎样更新道德教育内容,引导高校学生正确认识文化多样性和各民族文化传统的特征,正确认识全人类利益和民族利益的关系,是信息时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

道德是指人们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等观念,以及同这些观念相适应的由社会舆论和人们的信念来实现的行为规则体系。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具有教化力,环境力,觉悟力,它从教育入手,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荣辱与是非观念,从而达到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效果。道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世风,为国家,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理想和道德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高校学生有了自己的理想,才会自觉运用道德和法律来约束自己,理想的破灭常常也伴随着道德的沦丧。理想,道德教育就是价值观念,伦理关系的教育,在塑造什么样的人,用什么价值改造社会方面起着最为直接,最为根本的作用。通俗地说,道德就是行为规范,它包涵在目前大力倡导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以德治国之中。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本课题将以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我国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具体实践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我国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规律,借鉴国外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的结合,探索一条信息时代我国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成功之路。

探索我国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成功之路,不仅对我国高校学生道德教育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我国高校学生道德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我们将当代国外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比较和借鉴,引入,消化和应用,无疑也会发展和丰富我国的道德教育理论。

本课题组的研究人员与高校学生接触密切,对高校学生道德教育情况比较熟悉,并在有关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具备了较好的研究基础。由于在同一单位,很方便对课题的问题进行及时研究,研究内容与承担的专业技术职务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联系紧密的特点,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鉴于本课题的跨学科性,课题组人员既熟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又熟悉现代信息技术,有两位课题组人员曾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课题组负责人即图书馆负责人,图书馆馆刊辟有"教育"专栏,每期刊有道德教育的有关信息资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平台,图书馆信息资料部有专人收集高校学生道德教育有关信息,掌握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研究前沿动态,充分和翔实的课题研究资料,为课题的研究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1、中国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历史变迁。

(1)建国初期高校学生道德教育(1949—1965)。

(2)"文革"期间高校学生道德教育(1966—1976)。

(3)改革开放期间高校学生道德教育(1977—xx)。

2、信息时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特征(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1)道德教育内容逐渐更新。

(2)不同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并存。

(3)国际合作精神教育。

(4)传统文化道德教育。

3、信息时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难题。

(1)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冲突。

(2)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

(3)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的冲突。

4、信息时代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新思路。

(1)尊重学生的道德主体性。

(2)将中国道德教育与世界接轨。

(3)将传统道德教育与现代接轨。

(4)将道德理论教育与现实接轨。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案例调查—理论探索—对策研究"的思路进行。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道德教育理论和道德教育的研究文献资料。

2、通过座谈,访谈,书面调查等形式,广泛听取道德教育研究专家的意见。

3、对高校学生道德教育中遇到的问题,运用逻辑推理,理论诠释和联络推导,以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重点,进行专题研究。

4、将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在有关教育刊物发表,并将有关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十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是个体适应信息化社会生活的基本生存能力,也是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培养中小学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我国在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中小学领导、教师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和积极探索研究的课题。

信息素养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包括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表达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协作意识的能力。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是目前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措施。

由于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与城市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建设上。事实上,只有农村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拥有一定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才可能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同时发挥后发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因此重视对培养农村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十多年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在课程目标和理念、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编写、教学设备更新、教学方法研究和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成绩。当然,在发展的道路上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农村,设备配置不到位,普及程度不到位,不能很好地让农村中小学生全员接受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些教师知识结构老化,师资配备不均衡。农村老教师的知识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需求,有的设备闲置,有的学校还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更谈不上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与提高。

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教育最终要通过教师贯彻实施到学校教育当中去,,国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提出并组织起草编写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提出了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把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列入教师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教师信息素养是教师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0开始,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陆续开展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教育部师范司制定了《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重点是要提升教师在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设计能力,期望通过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辽宁省对于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展开了很多方面的工作,对于在职教师已进行了信息技术一、二级培训、同时还开设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各市进行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农远工程教师的培训等,都是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不同方面的培训。尤其是农远工程的实施,把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通过信息化方式,从城市传输到农村、从发达地区传输到落后的地区,能够解除广大农村及偏远落后地区的新课程教育资源匮乏的燃眉之急,以资源共享促教育均衡发展。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使得教育信息化设备第一次真正的走进了每一所农村中小学校,走近了我们每一位教师。这就为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奠定了基础。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在我国,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研究也随着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开展而取得了较大进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不断出现新突破。在这种大环境下,城市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有了一定的进展;在农村虽然教育发展面临重重困难,但人们也已然认识到影响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信息素养问题,特别是与现代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更是农村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中需要格外关注的问题。因为只有农村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拥有能适应发展需要的高水平师资力量,才可能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合格人才,促进教育和地区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差距。为此,教育部明确提出:要重视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培训,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使用能力的培养。因此,了解、分析城市、农村地区教师、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及其特点,探究其深层次影响因素,结合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策略就成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价值体现。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对信息素养这一概念全面的理解以及分析来讨论中小学生信息素。

养的时代特征。同时通过对辽宁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的调查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了解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理性的分析,从分析中寻找和了解问题,从而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城市、农村不同地区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深层次影响因素。

2.探讨目前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小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有效途径以及实施策略,为更好地培养不同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提供一定的依据。

3.如何培养教师信息素养,使教师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设计,改变传统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4.通过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建设研究,提出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建设的标准和实施建议。

5.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是当今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也是实施新课程,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研究的重点是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方式与教学效果和在课程改革中所起的作用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的影响。

6.通过研究探索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量化评价方法,为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改善策略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进而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缩小贫困地区与经济较发达地区差距并最终实现城乡全面发展做出一点有益的探索。

(二)课题研究内容。

1.信息素养的基本问题研究。

(1)信息素养的概念。

国外的有关界定、我国的界定、信息素养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区分(信息素。

养与计算机素养、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信息素养与科学素养、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信息素养与媒体素养等。)。

(2)信息素养的流派(计算机文化论、计算机工具论、信息与微电子教育、多媒体文化、超媒体文化与网络文化、信息素养等)。

(3)信息素养的特点(信息素养的普遍性、信息素养的操作性、信息素养的发展性)。

2.目前我省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有关问题研究。

(1)中小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2)不同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现状。

(3)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硬件环境建设(包括机房设备、网络建设等),软件环境建设(包括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等)。

(4)领导重视程度,具体措施研究。

3.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

(1)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的内容。

信息意识情感、信息知识、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交流能力、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能力、信息伦理道德修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2)目前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研究的数据统计、调查的结果及分析、中小学教师对于信息素养的认识程度、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情况、中小学教师对于培养信息素养的看法、目前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不足之处。

(3)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及途径。

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具体措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应具备标准;加强中小学教师在职期间培训,校本”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创造条件。

4.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关问题研究。

(1)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比较研究。

(2)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研究。

(3)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研究。

(4)信息技术课程学业水平评价研究。

5.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

(1)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方式研究。

(2)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效果研究。

(3)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所起的作用研究。

6.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与培养策略研究。

(1)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方法研究。

(2)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

从调查实际分析出发,并与教育理论密切结合,提出关于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量化评价方法。

村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量化评价方法,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进一步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高度重视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提供依据。

三、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实验课题必须符合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指导精神,遵循课题《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目标,推动我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发展。

2.科学性原则。

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以教育信息化的思想、

方法来加强对实验课题的管理。首先,各实验点校在实验课题的立项上,要从本单位的信息技术教育实际入手,以信息技术教育学科为主,进行科学论证,保证课题的科学性;其次,实验课题的组织管理、实施要科学化,要加强过程监控、实验数据和文档资料的管理。

3.组织性原则。

课题要统一组织,加强管理。各实验学校要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开展活动。课题组的所有成员要有全局观念,认清所从事的实验工作在整个课题研究中所处的位置,顾全大局,圆满、顺利地完成实验研究。

(二)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把课题分为几个子课题进行研究。每一子课题都要有一名课题负责人,组织安排课题的研究方法和进程,制定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同时要注重成果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实验研究的各子课题间相对是独立的,相互又是融合的,统一在总课题下。所以要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统帅各子课题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以我省的基础教育为基地,在已掌握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调研、分析,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再与不同地区进行交流对比,确定课题的研究重点和切入点,制定研究方案,进行专题的研究。在研究的开始和进程中,各市子课题组可以建立广泛的联系,相互沟通,探讨研究,争取做到成果互补,资源共享。在研究手段上,我们要充分利用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网站()开辟一个本课题的专题栏目,与各地研究人员进行讨论,交流;还要建立qq群(qq号:223680083)加强联系。

1.根据不同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和问题的调查问卷、师生座谈、个别访谈和课堂教学观察等研究中获取的信息来了解全省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情况。

2.通过对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理性的分析,能够从繁复的现象中寻找和了解存在的问题,从而为进一步分析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深层次影响因素、形成改善策略提供思路。

3.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有其自身特点,信息素养之不足可以通过适当的措施加以改善,关键在于寻找更有效的措施。

4.评价作为一种行为导向,其科学性、有效性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发展有重要影响。通过对不同地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可以探索更有效的中小学生信息素养量化评价方法。

5.通过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各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可以为有针对性地提出城市、农村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另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研究法、调查法(测试、问卷、访问、座谈)、文献法,实验法、比较法等,其中以实验、调查、应用研究为重点。

四、实验的组织和实施管理。

(一)实验的组织。

总课题组是由有关行政领导、信息技术教育专家和信息技术教研员等组成;。

实验点校的课题组应由学校领导、信息技术教育负责人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组成。

课题顾问:袁跃张国林李兆君肖连富白春章。

课题主持人:叶金霞吴晓阳。

课题组成员:高国军王建群张晖闫铁莹董德宝。

袁利寻海东田露王双孟繁海。

赵书阳张杨刘明娟王英杰林玲。

鲁东董玲刘巍王春梅刘兰芳。

李来鹏。

(二)实验的实施管理。

本课题由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信息技术教育研训部承担组织实施管理。

1.各实验点校均可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独立开展实验工作,实验点校间可互相参加会议和活动,也可参加全国同类的会议和活动。

2.各实验点校要在课题组的指导和协调下,互相学习,协作攻关,成果共享。

3.各实验点校要更换课题负责人,应征得本人同意并向总课题组提出书面申请。

4.总课题组要对实验点校课题进行检查指导,建立管理档案、加强资料管理,组织成果汇报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评选优秀成果。

5.各实验点校课题主持要按阶段写阶段实验报告报送总课题组,连续两次不报者,视为放弃实验处理。

6.总课题的研究成果包括各实验点校课题的研究成果,发表时除注明总课题组成员外,同时应标注有关的各实验点校成员。各实验点校研究成果出版时,要征求总课题组意见,并统一标注总课题组名称和课题组成员。

五、实验的实施步骤。

本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在较大范围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其它研究方法,力求详尽了解辽宁省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基本状况。通过对全省中小学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水平等方面问卷调查和深入细致的访谈工作,获取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阶段:以市为单位统计分析各地区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分析影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深层次因素;对省内不同学校学生信息素养水平进行差异性比较,对影响中小学学生信息素养的各外部因子和内部因子做相关分析;同时根据得出的结论,撰写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根据前期研究成果,对辽宁省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问题做归因分析并尝试建构有较强针对性的适合不同地区中小学生特点的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模式,分析应用策略并尝试在实践中检验其实际效果,最后写出研究报告。

具体时间安排:

1.20xx年3月下旬召开课题开题会,总课题组安排实验工作及研究任务,并布置签订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协议书。

2.20xx年4月,实验点校根据总课题组的课题实验方案,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组建课题组,选择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明确研究任务,填写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协议书,上报总课题组。

3.20xx年4月—20xx年3月进行第一阶段实验。在此阶段,总课题组要调研、了解情况,进行指导。20xx年4月份,各实验点校上报第一阶段实验总结报告,总课题组组织召开阶段成果汇报会,总结经验,积累资料,评选阶段优秀成果,推广典型,准备和布置下一阶段实验任务。

4.20xx年4月—20xx年3月,在总结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实验。各实验点校分别对承担的子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形成信息技术实践研究的理论依据,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20xx年3月各实验点校上报第二阶段实验总结报告,课题组组织评选阶段优秀成果。

5.20xx年4月—20xx年6月,各实验点校提交最终实验研究报告、论文等实验成果。课题组组织专家评价、验收;同时撰写最终课题研究报告,编辑出版论文集;向规划办上报实验成果,申请验收、鉴定。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一

一、背景分析: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实现课程价值,体现课程理念和性质,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需要,是实施现代教育、教学思想、与时俱进与世界教育潮流同步的需要,是发挥地方教育、教师优质资源,是创新、发展体育教育的需要。体育教育的资源是学校体育的核心,也是全国性课程改革的新教育名词和研究内容。体育是一种世界性的通用文化,给予人类健身、娱乐、教育等方面的需求功能。花样跳绳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校有4名体育兼职师,期中体育专业教师2名,11个教学班,结合我校大课间活动的开展,我们确立开发花样跳绳校本课程。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要创新,就必须关注个性,关注差异性,关注每个学生。结合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我校以由点到面再到尖为出发点,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教学的中心是体育课,上好体育课势必要有一套科学的、学生感兴趣的体育与健康课本。我校将根据《体育与健康教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目标,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兴趣、爱好的特点,构建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程。

三、目的。

1、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

2、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实现学校课程的创新,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的品位。

四、原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智慧和审美道德的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展其特长。

6、趣味性原则校本课程要尽可能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的。

1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尽可能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

1、科学性原则重视体育学科在校本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2、民主性原则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要创造机会,鼓励师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3、针对性原则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和办学特色出发;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从教师的专长出发。

4、多样性原则校本课程开设的多样性程度越高,学生选择余地就越大,学校在培养多样化的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的需求方面,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5、人文性原则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内容。

一、二年级学生跳绳兴趣的培养,三——六年级学生花样跳绳技术、技能的培养。

六、方法。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七、组织与实验步骤。

1、教师每学期应认真书写教案。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如表演、竞赛、参观、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学期结束上交学校。

八、对象学校全体学生(11个教学班)。

九、人员与分工全校体育老师。

十、时间开发时间: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12月。

1、组织发动,宣传学习,召开师生大会,讲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课等,归档,成果展示。

十一、成果展示。

1、老师教案、案例、论文、档案等。

2、学生成果展示。

十二、教学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2、鼓励每位具备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师自主申报开发课程,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3、根据教师所申报课程,对学生兴趣、特长、需求进行调查,确定开发项目。

4、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5、组织实施、落实实施计划。

6、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7、课程开发教师应有:个人申请、开发纲要、过程记载、学生花名册、点名册、评价体系、实验报告及总结等。

8、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的管理。

9、加强校本课程档案建设,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二

1、课题名称: 促进学生方式变革,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研究。

2、课题的提出背景及目的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以往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1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其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1。有感于农村中学在学习方式上依旧停留在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的层面上,不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从教育自身需要出发,从学生发展出发,从学校的可持续性出发,提出本课题。

(2)课题提出的目的及意义: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这1课题的研究旨在解决教育实践和教育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建立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的联结点,反映现有实践和认识的广度与深度,反映向未知领域探索和前进的广度与深度。其义在于: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1。“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环节,也是各门课程实施的基本理念之1。这种理念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多元化地获取知识,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教学大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教学内容和,使得教师的教学只能用“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进行。今天,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积极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了更多的空间,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充分自主,有效合作,适度探究”等学习方式,将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充分自主引导发现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是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充分自主是还学生学习主动权,在学习中充分激活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本课题的研究,是新课改的需要,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是教师转变传统教育观的需要,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3、课题研究的内容:

(1)概念的诠释、界定:

在本课题的名称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学习方式”“变革”“多样化”。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学习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变革是指对本质的改变,本课题中所说的变革,是针对学习方式而言。多样化是指在原有的基础上,出现多元的分化。

(2)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内容: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大都是以被动接受为主,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让学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很少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导致出现了课堂单调,气氛沉闷;学生茫然,漫无目的;教师困惑,苦于导学的现象。这都是学习方式单1所带来的弊病。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表现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等多个方面。这些方式不是单1的、孤立的存在,而是和谐的、互补的发挥效用。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式将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不可限量的潜在收益。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强调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课文阅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又发现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阅读量不达标,有许多学生不能主动去阅读课外书籍。

2我们的语文教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缺乏更是一个重要因素。学生所获得的课外阅读经验严重缺失。

3学生课外阅读缺乏指导,只看些订阅的报刊,作文书,对于经典名著的领悟,望而却步,也很难坚持写读书笔记。

鉴于我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况,我们确立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2纠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误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享受阅读过程。

3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

4全校开展读书活动。

5家校共建,建立班级阅读库。

6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我们研究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可直接影响着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

教师自己对阅读充满着欲望,必会潜移默化使得孩子也热爱课外阅读推荐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让他们的童心被喜爱的故事浸染,利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让孩子喜欢上“书”这个充满趣味与想象的东西,真切地感受阅读的成功与快乐。一旦他们把阅读不再动作沉重的负担,他们就会热爱语文,从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循环。

(1)创建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

我们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多渠道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打造书香学生,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并营造书香家庭,让家长也参与其中,这非常重要。通过立体式的互动交流,营造家长,孩子,教师全员参与的氛围。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自觉阅读兴趣,唤醒家长的亲子共读意识,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2)各年级语文实验教师互相合作,选择课本中经典的文章,设计拓展性阅读指导方案,进行共享,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3)课题组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使读和写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4)科学地利用好学校的图书馆,强化管理,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倡导学生以及家长,少买一样玩具,少吃一次零食,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图书,并和班级同学共享,成立班级图书角。这样,学校和班级互相配合和补充,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手边时时有书可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又完整的知识。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5)各实验班级确定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认真填写课外阅读记录卡,每学期根据学生实际,分年级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会,评选小书迷,读书笔记评比,读后感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6)创造平台,引导学生积极进行阅读评价。开好阅读交流课,体验阅读的成就感,并适当加以引导,捕捉学生阅读交流的共性体验及时地予以点评和鼓励。以读促写,架起阅读和作文的桥梁。教师引导和要求学生积极作文,将自己阅读的体验和心得用观后感的形式表达出来,也保证学生鉴赏实践课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7)通过加强教师课外阅读的指导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课外阅读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

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指出:“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

1997年2月,克林顿提出“美国教育行动”,其目标就是让每一位儿童都能阅读,每一位成年美国人都能进行终身学习。

20xx年,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

日本文部省把20xx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

针对此现状,我们期待“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能取得以下成果:

1制定学生阅读指导课常规。

2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经验交流会,并有大量作品呈现。

3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论文在市级获奖。

4学生能将阅读成果运用于课堂学习中,使减轻语文学习负担成为现实。

5建立教师阅读指导教学视频资源库和内部发行教师阅读教学指导论文集。

1人员结构。

本课题组人员人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其中有国家级、市级、区级优秀论文获奖教师等等。所有人员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都很高。

2资料准备。

我校有校园图书室,收藏了多样的的课外阅读类书籍,这些将是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料准备的最大保障。

3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问卷调查法。

(2)经验总结法。

(3)学习成果展示法。

(4)教育观察法。

4经费保障。

我校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学校成立科研组,由中心小学教科主任组织牵头,学校给予本课题研究正规活动经费保障。

(一)规划实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1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及对目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分析,使每位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并决心将这种理念转变成为具体的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行为。

2确定实验班级、实验教师和对照班级。

3确定研究人员,研究人员强化课外阅读指导理论的学习。

(二)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做好开题及相关工作。

2多渠道收集适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主要是拼音读物和绘本读物等)。

由课题组成员通过上网寻找、到儿童书店寻找、向学生或家长做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适合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以备研究之用。

3制作问卷调查表和《小学生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及童心读书卡。

4开展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语文水平统一测试。

第二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

1氛围营造。

2提高巩固。

(三)、总结和成果展示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1阅读成果展示。

2实验总结,资料归类,成果结集或制盘。

4推广研究成果。

组长:全面负责课题工作。

副组长:负责收集、归档研究资料,负责课题组会议的人员召集,负责通讯联络,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组员:负责保障课题研究的经费,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适时调整研究方向,从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组员:负责制作和印制各种调查表格、文本及摄像、照相事务,课堂调查材料的整理及典型案例展示,进行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评价和激励机制的研究。

组员:负责课外调查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及典型案例展示,进行亲子阅读和建立班级阅读库的尝试研究。指导中心本部的老师的研究工作。

组员:进行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策略的研究。

组员:张秀琴、徐年华负责摘录并借鉴和提供先进案例、研究成果,进行课题数据分析。进行课题研究的开题和结题工作。

报名参与的其他语文老师同时开展本校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工作。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十四

在西方科学教育的变革发展历程中,探究学习的思想由来已久。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大量研究表明,探究学习的确在学科知识系统传授方面效率较低,但在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是有较大优势的。在20xx年3月正式出版的我国理科各科国家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国家标准促进探究式学习实施的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主题中设置了“活动与探究建议”,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科学探究是化学新课程标准中五个一级主题之一,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强调课程结构要增强学生探究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出教材要有利于学生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正确的物质观,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2、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而探究性活动与更是一个新事物。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做好探究性教学对于搞好化学新课堂程改革,落实新的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3、义务教育的化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本技能。乐于动手完成各种化学实验,继而愿意为化学研究努力奋斗,最终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化学科研人才。

课题的名称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要研究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探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探究性学习(inquiry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由于课题研究的时间有限,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学会探究,提高探究教学的效率以及在初中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课题研究的主体。

中学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建构、发展、完善与落实。

1、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和促进学习发展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操作模式,让学生学会探究,提高探究教学的效率。

2、适当选择2-3典型个案例研究,以探究性教学为主线,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与处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与的能力,并最终能独立提交比较完整的研究报告,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

3、及时发现学生在进行化学探究课堂中时会出现的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

1、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探究。

3、精心设计教学,提高探究教学的效率。

4、初中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的一些误区。

1、查阅文献资料,参考优秀教学案例。

2、问卷调查,对九年级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调查,了解学生探究能力的状况和水平,研究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3、个案研究分析,跟踪某一具体的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活动,通过个案分析来学习探究能力的一般规律,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化学探究教学的效率。

4、进行经验总结,通过教学过程的跟踪研究,提炼初中化学探究性课堂教学中的一些误区。

本课题研究的时段为20xx年5月——20xx年6月,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课题申报阶段。

确立研究对象、收集信息、查阅资料、制定研究方案、递交“个人课题”申报表。

第二阶段(20xx年6月——20xx年4月):课题深入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课题结题阶段。

专家指导,提炼成果,总结结题,巩固提升成果,调整研究方法和方案,推广应用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完善档案袋,结题。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本技能,使学生快乐的学习。

2、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达到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学习方式得到转变,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

3、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探究性学习真正服务于教学。

1、研究中产生的相关课后反思、随笔、教育教学叙事、教学设计、课件、教具、图片资料等。

2、分析课题研究过程的不足及改进方法。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五

沃尔夫冈?阿?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出生于萨尔茨堡,是18世纪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重要代表人物,也是世界音乐史上少有“神童”和多产作曲家。莫扎特一生创作了700多部作品,他著名歌剧作品有《魔笛》、《唐璜》、《费加罗婚礼》等。

《魔笛》是集歌唱剧之大成作品,在安绍石编译《西洋歌剧名作解识》中,其研究动态是从体载上和各个唱段一些风格,比如,帕帕盖诺和帕帕盖娜维也纳风格民谣调和意大利喜歌剧音调,还有塔米诺和帕米娜意大利风格咏叹调和德意志风格等等。《魔笛》是以德奥歌唱剧形式为主干歌唱剧,同时也保留了意大利正歌剧、喜歌剧因素。其中,夜后花腔、萨拉斯特罗宣叙调,塔米娜动人咏叹调,帕帕善诺排萧和歌声等等,这些艺术特点、演唱风格、技巧等,成为国内音乐专业人士研究方向。作为一个声乐专业学生,选择这个题目有利于自己对歌剧了解,对某个时期,某个作家作品演唱风格和演唱技巧处理一些了解。

选择这个题目也是为了使大家了解音乐大师莫扎特和其重要歌剧作品,和怎样去欣赏业部歌剧做一个简单了解。

1、莫扎特歌剧《魔笛》艺术特点、演唱技巧、风格。

2、对夜后花腔、塔米娜动人咏叹调、帕帕善诺排萧和歌声演唱技巧、风格进行分析。

步骤:1、参考相关资料。

2、对谱子一些特点进行分析。

3、总结提出个人看法思考。

进度安排:

1)11月查询要关资料。

2)11月28日确定研究方向,继续查询相关资料。

3)12月写开题报告并作好开题答辩。

4)20xx年1月开始正文写作。

5)20xx年3月中旬接受中期检查。

6)20xx年4月修改完善文稿。

7)20xx年5月准备参加论文答辩。

[1]《音乐笔记》。

[2]《青年必知艺术知识》。

[3]《西洋歌剧名作解说》。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十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很荣幸能参加潍坊外国语学校全国根基教育基地揭牌和根基教育开题会,并作为家长代表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各位家长朋友,向悉心哺育和关心我们孩子成长的辛勤的园丁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是老师将知识无私地传授给我们的孩子,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是老师将爱无私地奉献给这些雏鹰,使他们展翅飞翔。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学生的品格教育。作为家长我来谈谈我的几点感受,说得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家长应该积极配合老师和学校,注重品格教育。

孩子的优秀品格应该从小培养,一方面家长要引导孩子,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感悟道理,学习品德,做到往下扎根,向上结果。另一方面学校的教育也很必要,外国语学校的根基教育就非常有特点,整个校园不管是教室课堂的布置,还是学校的大环境,到处都有根基品格教育的影子,同时外国语学校小学特有的寄宿制集体生活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十分感谢学校老师对孩子的精心教育,同时也感受到身上的重大责任,所以,我们家长一定全力以赴参与到学生的品格教育中来,密切配合老师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务。

其次,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通过良好的家庭关系,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很重要。我们要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根基品格养成的氛围,父母要以身作则,成为品格的榜样;还要和孩子建立起爱的关系,通过爱的桥梁把自己的优秀品格传递给孩子。

各位家长,教育是一份责任,教育是一门艺术。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也不能缺少家庭的关怀,让我们共同携手,齐心协力为孩子的成长导航。

以上所说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外国语学校的各位领导和老师付出的辛勤劳动。

谢谢大家!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七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以下是开题报告课题研究价值: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应该包括以下九大要素: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xx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能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某省“九五”重点课题《初中语文活动课研究和实验》的研究方案指出,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活动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情况和语文教学要求,对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目标体系。2、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安排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确、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3、根据初中各年级语文活动课目标内容和初中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语文活动教学模式。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课题研究成果预测即研究过程可能出现哪些情况、问题?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有什么对策?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教育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没有完成。在开题报告中设计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确将来用什么表现研究成果,以便从开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积累材料、构思框架、进行分工,以利于研究成果的顺利问世。同时也有利于课题管理者据此对课题进行检查验收。

课题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在方案中,要确定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去做。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明确合理,让每个人了解自己的工作和责任。当然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如果课题组成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难以得到批准立项。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和设备条件,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设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要加强管理,监督使用。

(1)名称要准确、规范。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1)研究的目的一般从三个方面阐述:

教育科研目标,阐述要探索、研究、总结什么科学规律;。

育人目标,阐述课题研究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工作目标,阐述课题研究对整体工作的促进作用。

(2)意义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

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

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实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1)研究范围的限定。

a、对研究对象的界定。总体范围和正确选取研究对象的样本。

b、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界定。要下比较明确的定义,可以使该课题研究在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使课题思路明确清晰,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便于别人按照研究者规定的范围来理解和评价研究的合理性。

2)研究的内容。

研究课题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有了具体的研究内容,就可以依据研究内容设计更为具体的研究方案。

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和“怎样做”

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广东省高考英语效率课堂建模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七、课题研究程序。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九、保障措施。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十八

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研究。

教育专心于未来。教育是若干年后什么都去掉,留下的积淀——真善美。因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地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在为未来奠基。

时代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学生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问题。德育教育已提升到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而作为德育教育最基础的内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少先队员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抓好日常生活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精神的时代要求,是重中之重。

1“习惯”,是指人对于某种刺激的“固定性反应”,久而久之形成的类似于条件反射的某种规律性活动。

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并逐渐稳固下来的。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都是习惯性的。因而习惯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绝对的影响。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2、养成教育,一课题的界定般物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

从广义上说,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养成教育单指人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少年儿童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xx市人民路小学是淮北市首家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学校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德育、少先队工作方面积极探索。鉴于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家长重智轻德较为普遍的情况,进一步加强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很有必要。

反观现有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现状,我们认为:

(1)学校生源比较复杂,来自城区、矿区、农村等不同家庭的孩子行为习惯有较大差距。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应更具针对性、层次性。

(2)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途径较为简单,缺乏评价与反馈。我们认为: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新形势下寄宿制学校学生行为习惯教育的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校管理工作的高效、优化,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能促进学生发展,适应新时期的挑战和要求。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目标:

1、结合时代要求和少先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寄宿制、小班化办学体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利推广。

2、通过研究和实践,引导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深入理解道德规范,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研究和实践,优化班主任队伍,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二)研究内容:

1、探讨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2、探讨家校社会多维立体的教育途径和策略。如何将本课题研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调动家长、社会教育积极因素。

3、探讨优化班级管理、提升学校德育成效的科学、系统的方法。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理论方面,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有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班杜拉和西亚斯的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儿童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发展问题。实践方面美国更加注重“自然教育”,引导孩子“自我成长”。

我国心理学界有一些学者关注儿童教育研究。如早期的陈鹤琴,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而“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前三者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

近期不少专家从行为习惯入手研究少年儿童德育,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如由中国科学院的王极盛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主持的,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等。实践方面,北京怀柔区、大兴区开展了文明礼仪调查研究、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研究,山东潍坊市探索了网络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作用研究等等,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总的来看,在寄宿制学校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

(二)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

本课题为应用基础研究,在强调应用性的同时,也注重一定层次的理论探索。着眼于寄宿制、小班化学校儿童的日常行为,着重进行有关小学生在学习、做事和做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与实践,以使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其健康人格的培育奠定基础。

(1)创新方面。

依据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构建创新养成教育途径和模式,将养成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中,多层次、全方位的进行跟踪教育,突出成长为主的教育理念。

(2)理论意义。

(3)应用价值。

本课题着手与途径和模式的实验和探索,侧重于应用实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途径是:密切结合我校寄宿制办学实际,通过个案研究以及一系列具体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形成新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方法。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努力探索出寄宿制学校班级管理中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新观点、新方法和新途径。

(一)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1、领导支持,课题研究有经费保障。

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大力支持,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环境支持、经济支持。良好的教学条件和领导的重视、指导,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基础保证。

2、资料丰富,研究有理论支撑。

学校有藏书丰富的.图书室、6万册图书的电子阅览室。既有班主任工作理论着作,又有新颖生动的光盘资料,还有时效性较强的《班主任之友》、《少先队工作》、《辅导员》等刊物杂志,使课题研究的展开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背景。我们课题组拟推荐筛选专题学习材料,供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3、课题组成员结构合理,学习、研究氛围浓厚。

参研12位教师中有五位小学高级教师,两位为市教坛新星,4位参加全国十一五或相关课题研究,成绩突出。年轻教师均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教研后劲足。班级管理经验较为丰富,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二)研究方法与路线:

1、行动研究法。

主要包括问卷调查法:针对家庭教育方面、教师设计的与课题实施内容相关的系列问题。通过家长的问答,更进一步地、全面地了解学生习惯的现有发展水平。

2、个案研究法。

对学生个体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3、观察法。

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学生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记录,思考研究,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研究资料。

4、问卷法。

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的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参考研究等。坚持课题的理论研究、课题的实验研究和群众性教研活动三结合的研究办法。以理论研究为先导,以实验研究为中心,以广大教师参与的研究活动为基础,以班队会课堂为主渠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研究学生、探索方法、总结经验,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积极探索新时期背景下,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养成教育模式,营造积极进取、健康成长的氛围。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十九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下辖3区9县,面积1。72万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区。临沂城水资源丰富,纵贯南北的沂河、柳青河、青龙河和横穿东西的祊河、涑河等5条河流在中心城区交汇,位于临沂城区段的沂河橡胶坝长1248米,为世界之最,已被列入世界吉尼斯记录,上游形成的沂蒙湖水面130万平方米,湖水碧波荡漾,面积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xx年被国家水利部评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过去由于只注重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工作被忽略,市区滨河地段杂草丛生,1片荒芜;挖沙船到处挖沙,使河边变得坑坑洼洼,脏乱不堪;1些不法单位拉来建筑垃圾倾倒在沂河及涑河沿岸的堤坝上,许多工厂将废水也排放到河里,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污染严重,无法饮用。不少居民也将生活垃圾倾倒在这里,使河边变成了垃圾场,1到夏天,熏人的气味扑面而来,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城市形象。

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扩大城市建设规模,合理利用充足的水资源,同时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临沂市政府决定投入巨沂资规划建设临市区内的滨河区域。

在上述情况的影响下,我这次所报的毕业设计课题为“临沂市沂河沿岸(局部)景观设计”,所以滨水空间的规划、绿化和景观设计是这次课题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

水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因素,自古以来就被赋予多种属性,被当作理想人格的的1种象征,使得其在性、情、景、意交融中充满了生命的灵性;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水逐渐成为1种根源性的隐喻,是代表自然与城市“合1”的最好模型。可以说水是古代除了封建礼制以外,对城市规划特色形成起作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其作用从饮用、灌溉、运输发展到现在的提供活动、景观的载体,故滨水空间的性质也在不断变化。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当前进入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建设也陷入了不断趋同、特色危机重重的窘境;在工业化时期几近湮灭的水的特性再次成为刺激城市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这次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城市与水的“骨架”与“血肉”关系,因地制宜,融合水与空间、文化的时空联系,塑造出城市的特色与个性,使城市绿化面积扩大,景观更加秀丽宜人,市区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最终形成“水在城中游,城在水中立,水体与绿地相互依托并融为1体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滨水生态城市”而贡献1份力量。

实验方案:

通过对课题所涉及的地区进行实地测量考察,以及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对设计的方案进行综合严密的验证。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风水分析、构图分析、植物配置几大方面展开工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设计理念:沂河贯穿临沂市区,是离城市公共密集地区较近的生态系统之1,是。

城市向乡村延伸,乡村向城市渗透的区域,这种渗透体现的是1种人与自然的对话,在本方案中,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1为设计理念。

设计原则:a、生态原则:维持沂河生态环境是进行城市建设的基本门槛。

b、适应自然和社会运动周期的原则:关注人的活动周期和季节。

变化,创造出适应季节变化的景观。

c、经济原则:通过设计对环境的改造,创造更舒适的生活环。

境,实现其使用价值,同时也带动周围的土地升值。

风水分析:风水上讲究,曲生吉,直生煞,在本方案中,以曲线(主路)来化解直线带来的煞气。

构图分析:本方案设计设计地段位于沂河和其最大支流枋河交汇处,河道比较弯曲,因此在设计中,以北斗7星为主构图元素,根据人文和地理将其分为3个区域:

a区:古文化区,临沂市是1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古称琅琊,距今已有24xx年历史。闻名中外的汉代帛画和《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等,就出土在临沂市银雀山下。我国许多历史文化名人,如春秋时期的曾子、子路,战国时期的荀况,东汉珠算发明家刘洪,西汉经学家匡衡,3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诸葛亮,东晋书圣王羲之,南北朝文艺批评家刘勰,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等,有的出生于此,有的在这里生活过,都留下了难以湮灭的印迹。

b区:自然生态区,以沂河自然风光为主题,以生态亲水公园为中心,形成适合休闲娱乐的场所。

c区:沂蒙革命精神区,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3万沂蒙的优秀儿女献身疆场。车轮滚滚的支前队伍、送子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红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台儿庄战役、孟良崮战役记下了这1段光荣的革命业绩。

植物配置:从人性化、乡土性、生态原则3方面进行植物配置。

中国建材出版社出版,汤振宁编著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1书,以大量实景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北京,上海,韩国等地的1些优秀河道景观设计,本书内1些优秀设计作品的作者分别为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和设计经验的专业人士,使该书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同时该书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给我这次所做的课题提供了很多的参考。

上林国际文化有限公司编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滨水区域景观规划》1书,挑选了如“广州市番禹区桥河——河两岸城市设计”,“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滨海生活服务区设计”等34个典型滨水区域,对照其不同的设计思路历程,阐述了滨水景观规划的设计着眼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细节的解析,使我对滨水景观设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比如该书中强调的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审美心理学等要素,因此在这次设计中、使我深入地去了解人们的.生理特点、行为心理和视觉感受等方面对景观的设计要求,以便于做出更好的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沈蔚、李竹等编著《室外环境艺术设计》1书介绍了环境艺术设计这门涉及生态、园林、建筑、结构、材料、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的实质是以现实条件和自然环境为基础,人性化地对环境进行科学和艺术改善及创造,使之更适应于人们生活、工作和休闲等各种社会生活和人文交流,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的文明进步。阅读该书使我了解了景观设计的元素、手法、进行的基本程序、表达的方法,以及设计的实施,尽可能实现它的功能性、艺术观赏性、科学合理性、经济性。通过学习和研究此书,使我对景观设计有了更专业的认识。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卢新海、杨祖达编著的《园林规划设计》介绍了园林设计的要素、方法、步骤等具体的内容。内容包括中外园林、园林设计的基本理论、园林设计的原则与依据、园林设计的依据,园林设计的依据、构成要素的规划与设计及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其中我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优秀手法,布局形式,依据与原则等给我的设计带来很大的启发。

实施这1工程将使城市绿化面积扩大,景观更加秀丽宜人,很好地改善市区人们生活环境现状,整体上提升临沂市的城市品位与城市形象,同时通过设计重塑环境,关注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建设1个概念明确的公共滨水地带,完成城市公共空间主体向沂河沿岸的过渡,创造并完善城市的公共服务支持体系,为人们提供1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二十

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强调了语文的生活化和积累的重要性,而课外的“大语文”则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迁移,只有通过有序的,科学的语文课堂学习,学生才能把生活当做语文,处处有语文,有章可循,有法可学,有知可用。那么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区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已全面展开,并且在逐步深入,区教研室中学语文组特别注重全区语文教师的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各种各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全区语文教师在百忙中严格要求自己,挤时间,找时间,苦练基本功。教研室首先从“课堂教学”做为突破口,通过“公开课”、“特色课”、“研讨课”、“说课”、“优质课”等形式,不断锻炼语文老师的课堂能力,使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受益匪浅。但是关于语文课堂艺术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都还比较零散,没有系统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死搬硬套,邯郸学步而不得其要领。如何把语文课堂艺术系统化,具体化,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把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灵活机智的艺术的带领学生在语文课堂遨游成为了我们迫切要研究的课题,这就迫切地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研究。基于此咱现状,我区开展了“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的课题研究。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语文课堂不能没有艺术,否则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是对课堂艺术重要性的强调。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喜欢语文,走进语文,融入语文,那么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理念。一直以来,我们一直在高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是不知所措。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充满个性的个体,面对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问题的课堂,为了掌握和调控课堂,语文教师往往小心翼翼的去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不敢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怕出现自己无法调控甚至无法收拾的局面。于是便想方设法在“新理念”下依然独霸课堂,牢牢地控制课堂,让学生在自己预设的套子中钻来钻去,而少了一份课堂思想碰撞的精彩。课堂艺术的研究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感受,主动去体验,而教师则要艺术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全面而有深度的形成智力挑战,挑战学生的思维假定,进行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课堂艺术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新课标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研究。通过课题形式进行探究,一定会使理论体系更具体,更明确、更易于运用和操作。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学生有时并不是不喜欢语文,更是不喜欢语文课,语文课被我们的语文教师给上的索然无味了。课堂艺术则首先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艺术性的让学生在课堂兴致勃勃的去思考,去阅读,去创造。课堂的艺术从各个环节艺术性地激发学生兴趣,处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和入手,巧妙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激活动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治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

(三)、有利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质量,传统教学的模式是固定化的,单一而单调的。课堂教学艺术则要打造精品课堂,要求教者潜心研究教材,先学后教,先体验再传授,这样便于教者能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和接受的程度,并且推敲各个教学环节进而选择和优化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精彩异呈。

(四)、有利于教师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主题,也是教师课堂的永远追求,因为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便也永无止境。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充实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语言,灵活自己的思维,以充满激情而又流畅的语言去震撼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博学多知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灵活机智去调控课堂,所以唯有教师素质的提升才能有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断发展。

课堂教学的艺术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理论研究广泛探讨的课题,对它的本质认识有众多见解:有的人认为教学艺术是娴熟的教学技术,有的人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规律性与个性的统一,有的人认为教学艺术首先是爱的艺术、鼓励的艺术、影响人的艺术,有的人认为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等特点,有的人认为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是“活、情、疑、趣、变”。(钱威《关于“教学艺术”的争鸣》)但无论怎样众说纷纭,课堂教学艺术归结为一点就是“乐教乐学”。它的艺术性就是因文、因人、因时而异,不拘一格,善于应变。

著名教育学家苏格拉底在教学中用对话、体温、暗示、诘难、归纳等方法,激发学生思维,以使之主动寻求答案,即称之为“产婆术”,乃是一种高超的艺术。他的方法主要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讽刺。他经常与各种人谈话,讨论人们所感兴趣的问题。他在与别人谈话中,装着自己什么也不懂,向别人请教,让人家发表意见。他这样做是为了引导人们发现自己认识中的矛盾,意识到自己思想的混乱,怀疑自己原有的知识,迫使自己积极探索,寻求问题的答案。第二步是产婆术。这一步的作用是,在对方发现自己认识的混乱并否认原有的基础上,引导他走上正确的道路,从而逐步得到真理性的认识,形成概念。

现在我国在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上已有一定成果。20xx年,我国著名特级教师、深圳辅导学院教科所所长、中学高级教师刘显国主编了《课堂教学艺术丛书》,他从教师的备课艺术、开讲艺术、板书艺术、语言艺术、提问艺术、组织教学艺术、来年系设计艺术、课堂结尾艺术、大呢感作了专题讨论,集中研究课堂教学艺术,这种艺术又集中体现在教学的内容美、教学的结构美、教学情感美、板书艺术美、课堂气愤美、教学语言美、教学节奏美等艺术美的形式。他所总结的课堂艺术形式比较全面,艺术美要真正体现语文的课堂上,不仅仅是想象或单单理论的阐述,更重要的还是具体的实践证明。

新课改向我们展示的全新的理念,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学生观、质量关、人才观,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立足校本培训,使老师们尽快地转变观念,全身心投入课改,真正走进新课程。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主渠道,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这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客观要求,而且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内容严密、方法得当、有章可循;其艺术性体现在它必须具有创造性、表演性、审美性和技巧性等四个显著特征。追求教学艺术,旨在优化课堂教学,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1.创造性。语文教学艺术的主要特征在于创造,主要体现在:

(1)超前思维。备课时,教师必须从课文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着手,对课的导入、过程、结尾等进行有目的地分析、判断和推测,从而得到预见性的认识。此外,在制定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乃至整个初中阶段的课堂教学计划时,对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超前思维,以便在行动之前及早看到潜在的有利因素、困难因素和各种机会,更加清醒地采取对策。

(2)应变机制。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几十颗思维着的头脑,尽管教师在课前作了慎密的构想,但“偶发事件”时时会找上门来。因此,教师必须随机决策,巧于应变,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3)创新方法。初中语文课的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在不断变化。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就有不少新课文,即使是教过几十遍的同一篇课文,也永远是新课。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新方法,创造新方法。

(4)讲究效率。要减少无效劳动,尽可能把完成同一教学任务的单位时间降到最低限度。学生看书可解决的,就不必动笔;练两次可掌握的,就不必重复第三遍。教师讲述语要精当,要知道,讲课中输出的无效信息、次要信息、多余信息越多,浪费的课堂教学时间就越多,教学效率就越低。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单位时间内教学的信息量过多或过少,都是低效率的教学。

2.表演性。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它任何表演艺术。

其特征主要体现在:

(1)仪表风度。教师在课堂上的衣着打扮、言谈举止、表情态度等对学生有着极大的示范作用。因而教师应朴实、整洁、稳重、端庄、潇洒、活泼、热情、善良、和蔼、谦逊、文雅并富有个性,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印象。

(3)感召效应。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种种表演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情感和理智,对其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发展。

3.审美性。课堂教学中充满着美,教师和学生既是美的感受者、欣赏者,又是美的创造者。审美性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体现在:

(1)情感转移。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一项重要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就是能做到作者、教者和学生三位一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做到导之以情,情理一体。

(2)多样统一。应做到知识、智力、能力训练的统一,听、说、读、写训练的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统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的统一等。

4.技巧性。即力求把语言教活,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会用。它包括启发的技巧、批评的技巧和训练的技巧。这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磨砺而成的。教学技巧越丰富,越熟练,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越高。

本研究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重点探究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教学艺术。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内容:

a、沟通学生心理的艺术,课堂艺术其实就是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艺术。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仰视教师,敬畏老师,无形之中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一道隔膜。学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创设和谐课堂,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便显得无为重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平等民主参与的一员,放松而轻松地去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b、课堂导入的艺术。开头要恰到好处,切忘千篇一律,好的开头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是成功的一半。开场道白,犹如乐器定调。奥地利乐团指挥韦勒说,这个调定得如何,将决定全部演奏的成败。语文课上攫人心魄、富于魅力的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

c、提问的艺术。

所谓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说,也是提问的艺术,提高方式的巧妙与笨拙,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成败。唤醒学生读书,思考的欲望,许多时候必须借助课堂上的巧妙提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说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巧问“的”巧“,主要表现在提问的时机恰到好处,难易把握准确,有较强的启发性,当然提问不能满堂问,不能用提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恰时提问,提出符合中学发展水平的问题,我们提倡“深题浅问”。

d、课堂对话的艺术。

阅读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隐性的,是不需语言,靠心灵的理解和体验去交谈的。这就需要教师作为平等的一员去参与,民主地让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以致产生思想的碰撞而激溅智慧的火花。在平等交谈中,让学生摆脱被“牵“的处境,拓宽思维空间,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鼓励,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点拔,善于调控,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导课的艺术,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激励者,就不能硬“牵”和强制,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教师越是导之有方,学生的主体作就越能充分发挥,课堂对话就越民主、平等、和谐。

e、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语文教师就是要用语言来感染学生。语文课堂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能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和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同乐同悲,语言要么高昂,要么激愤,要么低沉,要么沮丧……其次课堂语言应该是丰富的,富有文采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再次课堂语言应该是简练的,不能嗦嗦,开宗明义,一针见血,恰到好处。

f、课堂结构的艺术。

课堂结构艺术主要表现在课堂结构的序列性和波动性组合设计上面。课堂结构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信息交流的组合形式及序列。课堂教学的序列性要求师生信息交流程序清晰,步步紧扣。如果课堂上只有序列性,它给予主体的刺激和振奋就会减少,学习主体精神上的满足程度就会降低,课堂就会出现沉闷。这就需要一种波动性来调节。教师通过波动性,把课堂教学从直线引入曲线,从平衡引入不平衡,从沉闷走向振奋,然后又走向序列。教师要从学生心理出发,寻找突破口,设计波动点,把信息交流活动从一个高潮引向另一个高潮。

g、教学方法的艺术。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组合,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堂教学艺术。方法艺术要因文而设计,因人而设计。但不管怎样,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融合下面几种教学方法:(1)传授知识和训练思维相结合。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讲课文时,一要善于设疑、启疑、激疑,善于启发学生质疑、析疑、辨疑。学生要在一系列的释疑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二要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尽量多地提供学生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训练语文能力。三要精心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在解题中训练思维,培养思维的习惯。(2)传统教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学习语文的特点重在感悟、领会,因此传统的诵读、背诵、评析指点等方法不能少。但现代教学呼唤教学手段的改革,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把传统教法与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语音室、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手段结合起来。(3)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那么这种学法指导本身又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很广,包括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各个学习阶段。但学习方法指导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要把学法指导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h、课堂激励的艺术。

课堂激励能够树立学生自信,激发学生的自信,但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能够唤醒学生激励学生。激励的艺术就是给学生自信的艺术,也是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而和谐的课堂的艺术。

i、板书的艺术。

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板书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板书作为一门艺术,它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运用板书有助于提纲挈领,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的表达能力。板书艺术的正确运用,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过程,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是教师教案由制定到实施的有效体现。好的板书,能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给人以艺术美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智力,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幅精美的文章结构图,它是文章结构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板书,可以指导学生从“视读”学写作,理解、掌握课文的行文线索、层次结构、表现方法,理解作者的逻辑思维和形成思维过程,指导学生审题立意、编拟提纲,增强写作能力,真正实现“以读导写,以读促写”。精美的板书设计,具有强有力的示范作用。许多学者认为,一名教师的“硬功”之一,就是先要会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所谓“漂亮”,就是字要写端正大记,匀称清秀,同时,板书设计要规范合理。只有教师养成了这样良好的习惯,给学生以“规矩”,才能使学生“成方圆”。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良师出高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就有这样的感受,听一位优秀教师的课,欣赏优秀教师优美的粉笔字,简直就是一种多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2、课题研究的方法。

a、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教育家的经典名著,学习其思想理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b、研究观察名师的经典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艺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实理论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经典课堂。

c、实验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用自己的实践去践行理论,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去上每一节课,让专家进行评课、议课。

d、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提供素材。

e、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理论和实践为一体,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性强的体系。

预计突破的难点:

1.教师的课堂语言的规范性;

2.导入提问的变化性;

3.师生对话交流的和谐性;

4.激励与点拨的统一性;

5.课时结构与板书的巧妙性;

6.个性风格形成的多样性。

五、研究工作的步骤及成果形成。

准备阶段:20xx年9月:确定备课方案;成立课题实验组织机构,确定优秀语文教师来担任实验教师;确定研究计划和最终目标。

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开始实施课题:

1、20xx年9月课题开题:a)讨论研究课题实施策略;b)撰写开题报告。

2、制定并落实教学方案:课题组的老师每人设计两个课案,资源共享。

3、20xx年10月—12月:a)开始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学活动b)整理“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优秀课例、论文。c)邀请专家指导课题。d)举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展示课(全区)。

4、20xx年1月—2月:课题阶段总结:a)每人完成一个教学经验总结,一个最能代表自己水平的教学方案评分析。b)整理资料。c)完成课题阶段总结报告。

第二阶段20xx年3月—6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

1、20xx年3月—5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方法同上)。

2、举行“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展示课。(全区)。

3、20xx年5月:课题总结:整理材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论文、报告、课堂教学案例集等。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二十一

二、开题报告要点: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简况;研究目标、实现目标需研究的问题,针对问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进度、预期成果、组织分工、经费分配等(3000字以内,可加页)。

学科作文: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历程,让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

《为学习而写作——介绍美国的一种写作实验方案》一文中介绍: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的教师正在探讨一个新的课题——把写作作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工具。他们认为:写作不但是写作课上的练习,而且是学习其他课程的一种手段。写作应该成为跨课程的学习工具。写作是“书面上的选择”。(作者使用“选择”一词。意在排除像抄书这样的书写活动)包括记录要点、列出纲目、记下观察情况、表达感受,它们和写散文、写故事等的写作行为是一样的。每一个写作者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他们正在学习的东西,写作练习实际上是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方法。他们认为:语文教师和各科教师相互配合,只要方法得当,就能成功地运用写作这一手段去促进学习。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和聂恰耶娃强调作文训练与各学科教学的联系。他们认为: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作文形式。同时,他们还要求让学生在各个学科中寻找丰富的写作素材。他们认为:作文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而且应该成为加深理解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专家组通过审议开题材料、查看相关资料、听取主持人报告、课题组答辩,对课题开题报告进行了可行性评估,形成一致性意见:

小学学科作文教学研究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切入点,开辟了新的写作资源,形成跨学科教学理念,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内涵。该课题的研究开创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新路子,是一个颠覆性的新的教学实验,指导学生用另一种视角看世界,了解世界,提升了学生生命的成长素质。课题主持人从20xx年开始思考学科和作文整合,并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实验,取得了丰厚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科作文理念,在国内类似的研究不多,通过中国知网搜索,仅有两篇关于学科作文的论文,其中一篇是莲花小学课题组的文章,该课题从作文的基本特征出发,从学生的作文困惑入手,符合新课改精神。该课题采用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恰当适用,课题研究方案切实可行,课题预期研究成果令人期待。为了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确保课题顺利达成课题目标,专家组建议:

1、进一步明确学科作文的内涵,从学生、学科、作文三个层面切入,准确定义学科作文的概念。

2、课题研究目标高了一点,整合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学科整合的方式,形成作文教学的合力这是可行的,但形成大语文、大作文教育思想不是一个实验周期可以做到的。课题需解决的问题不能太多,应该少而精。学科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放到下一个研究周期进行,学科学习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更是理论性强,作为小学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

3、应该加强个案研究,选好个案研究对象,及时收集个案的信息,不断分析总结,确保课题实验数据真实、有效。

四、重要变更:根据评议专家意见,对课题研究所作的重要调整(可加页)。

根据专家评议意见,结合课题实际,课题组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讨论,对课题研究作出适当的调整:

1、关于概念界定:学科作文: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历程,结合语文课标要求的年级作文训练点,教会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

进一步明确学科作文要结合语文课标的要求,兼顾学生的作文训练要求,把作文训练要求和学科内容结合起来。

2、关于课题研究目标:第一个目标删去“形成大语文、大作文教育思想”。对应的研究问题删去两个:(4)学科作文教学策略研究;(6)学科学习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

重新调整为:

研究目标:

整合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学科整合的方式,形成作文教学的合力;转变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强调作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提升教师作文教学的研究能力。

让学生逐步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积累学科生活素材,善于把握课堂上精彩内容。能在各科的学习中有意识地把作文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能把各科学习中的见闻、感受、思考、想象、困惑、探索、研究用文字如实记录,在快乐作文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实现目标需研究的问题:

(1)作文教学与学科教学的结合点研究;。

(2)学科作文教学的一般流程研究;。

(3)各学科作文形式研究;。

(4)学科学习和作文关系研究;。

3、研究方法突出个案研究、行动研究,把方法顺序重新调整为:个案研究、行动研究、调查问卷、文献研究。

科学小课题开题报告篇二十二

教育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在英语学习中,口语学习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英语口语评价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为了能够探索和总结出一系列更科学、更有实践价值的教学规律及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英语课堂教学,我们学校参加了基础教育(小学)英语教学评价试验项目,进行小学英语口语评价课题的研究。

1、实现英语评价体系科学化、多样化。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评价体系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有效的口语评价研究将改革传统的小学英语评价方式,填补小学英语测试中口语检测的盲区,通过对口语评价的题型、形式、程序及口语评价的标准的研究,使小学英语学科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完整。

2、通过口语评价,促使师生重视英语口语的训练,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本质是交际。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授给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应明确让每个学生开口说英语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课题研究通过对口试内容的提炼、整合,精选适合口语交际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说英语的氛围,鼓励学生多说英语,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3、通过多样化的口语检测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检测时拟通过两人结对、互相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英语解决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发展。

1、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在研究进行之前,要面向实验班学生,组织问卷,了解口语评价状况,了解现存的问题,寻找可行的策略途径。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为研究提供依据,并针对研究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2、文献资料法。通过著作、报刊、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实践的研究现状,吸收借鉴先进理念,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既培育课题组教师素养,又给课题研究以有力的支撑。

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师教学实际,重实践研究,在课堂中、在课外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展开研究,形成符合我班学生且又符合实际的口语评价方式。

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过程中,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经验交流与总结,积极撰写有一定价值的经验论文,采取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的策略,定期进行分析。最后汇总阶段成果,形成整体实验成果。

1、差异性原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达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注重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的过程。

2、激励性原则: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3、主体性原则:要充分尊重和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英语教学是基础性教学,学生所学的内容都很有限,而学生口语交际内容也局限于其学习内容,因此在进行口语评价时,会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1、确定每节课前5分钟为口语交际时间。在这一环节,将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个人表演或对话。个人表演可以是英语歌曲、话题讲述(如衣服颜色等)等;对话主要根据学生所学内容设计情景,师生或学生间进行对话,或者让学生自主选择话题后,由学生课前准备,课上表演,其他学生看后作出评价。

2、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用英语交谈。在课堂上,尽可能的用英语进行教学,也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练习口语。同时,也鼓励学生在课后结合实际生活进行英语交谈,而不是只限于简单的问候。对于那些不敢开口说英语或者害怕说错了丢脸的学生,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性格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水平开展活动,也能让他们互帮互助。

3、我们还创设英语角,每次设定一个主题,如谈论某物、谈论某人、打电话、购物、问路等,让学生进行情境对话或者角色表演,还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如唱英语歌、竞赛,玩游戏等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提供若干资料,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并对学生表现出的创造意识给予积极的肯定和表扬。

5、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在开展活动时,鼓励每一个学生都会取得成功,对于表现不理想的学生,也不立即予以批评,可以多给他们机会。同时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在班上建立互帮小组,让口语较好的学生给予他们帮助,让他们获得成功,体会到成就感。

6、在班上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互相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让他们了解自己,为将来的学习提供参考,而通过学生互相评价,给学生提供互相学习与比较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我、合作互助。

7、在学习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在学生自评、互评之后,我将会作出小结,表扬爱学习、肯动脑、胆子大的学生,鼓励学习有进步的学生,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8、随着课题研究的进行,我也将要求自已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掌握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更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做到与时俱进。

2、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的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学会主动地学习。

4、教学实践中证明,对学生实施口语评价,给了学生更多的发展个性和展示自我的机会,有效地激发和保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学习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

1、它促使我改变以往片面地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观点,促使我更深入地去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客观地评价,从而更好地去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新评价机制也促使我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主动挖掘教学资源,发挥自己的潜能,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测评,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为他们的长期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如何处理班额太大的问题?由于我们学校每个班级基本上都又80多个学生,课堂上的40分钟往往无法保证每个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交流英语。

2、学生阅读量小的问题,市面上适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较少。

3、学生的英语学习和使用环境都有限。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77814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