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中的教学活动要贴合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请大家仔细阅读下面这份示范教案,了解教案的编写和运用方法。
数轴教案华师大版篇一
(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分析。
数与形是数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方法,而数轴是数形结合的高度统一。数轴是新人教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再介绍的。通过数轴的学习可加深学生对有理数概念的理解,并为后面引出相反数、绝对值的概念,学习有理数大小比较、有理数运算法则、平面直角坐标系等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七年级学生,此阶段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而且富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还是较容易出现理解局限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a、知识技能:
1、理解数轴概念,会画数轴。
2、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
b、数学思考:
1、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2、通过数轴概念的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c、解决问题:会利用数轴解决有关问题。
d、情感态度:通过数轴的学习,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而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重点、难点(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我确定为:数轴的概念。
因为:只要数轴概念真正理解了,画数轴、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等也就容易了。
本节课教学难点我确定为: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
因为:七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刚开始萌芽。
教有教法,学有学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下面谈谈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五.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
1、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学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为新课标和新理念认为,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了“情境—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确定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互相讨论,一步步地掌握数轴的概念,并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轴概念,从而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并派代表发言。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肯定与评议,从而突出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启发者、引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的形象。
2、学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思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告诉学生,学习数学不是简单模仿、机械操练,而是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成功的一半。
六.教学准备。
老师:要充分备课,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教具。
学生:要认真预习,准备直尺或三角板。
七、教学过程分析。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和思维的主战场。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
通过对已知知识的回顾复习,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新知识。
(二)、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为了使学生明白数与形的对应关系,初步认识数形结合的美妙之处,我设计了:
观察温度计的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数与形的对应关系,为学习数轴概念埋下伏笔。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温度计分小组讨论观察,共同发现数与形的对应关系。
接下来,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随后我提出问题:“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学生小组讨论后再派代表回答)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们认识到:考虑东西方向的马路上一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既要考虑距离,又要考虑方向,从而需要用正负数描述。
前面几个活动之后,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已有所体会,为此我让学生:
再次观察所画情境图、温度计。
并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将其抽象成一条直线。
这样,就把正数、0和负数用一条直线上点表示出来。
(三)、学习概念,解决问题。
通过刚才的观察、比较,我引出了新课:
1)学习数轴的概念。
我先进行讲解:
一般地,在数学中人们用画图的方式把数“直观化”。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当然这条直线必须满足以下三点要求:
(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通常以向右为正方向。
(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
再画数轴。
师生共同归纳画数轴的步骤,要求学生独立画出数轴,并互相交流,老师巡堂并参与交流使学生弄清如何画数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画数轴,交流和反思,使学生真正掌握数轴的概念。
3)在数轴上表示右边各数:
4)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下一个活动,填空:数轴上表示-2的点在原点的边,距原点的距()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边,距原点的距离是()。
通过填空,老师引导学生做出课本第12页的归纳。
课堂练习:
1)课本第12页的练习1、2题。
2)强化练习:
(1)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整数。
(2)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的整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数轴的概念;强化练习是为了培养学生用数轴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画数轴的步骤:
1.画直线;
2.在直线上取一点作为原点;
3.确定正方向,并用箭头表示;
4.根据需要选取适当单位长度。
作业:课本第17页习题1.2第2题;学生用书同步训练。
设计意图:通过适量的练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应该给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多做同步训练。
八、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我通过五个活动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指导学生操作、观察、引导概括,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数轴教案华师大版篇二
这一节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数轴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推导,及不等式的求解。同时,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起点,而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重点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家乡的地图尝试画出自己家相对沙墩中学的位置,让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平面问题可以简化为具体的直线问题来研究。
3、让学生仔细观察温度计,对比学生所画图形与温度计的区别,学生会发现,温度计上有0刻度,0刻度以上为正数,0刻度以下为负数,那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来表示有理数呢?从而引出课题――数轴。
数轴教案华师大版篇三
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体会到转化的思想。对于求解较复杂的方程,注意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的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
2、难点:求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去分母时,有时要添括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
2.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二、新授。
例1:解方程(见课本)。
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一般要通过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等步骤,把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转化”成x=a的形式。解题时,要灵活运用这些步骤。
补充例:解方程(x+15)=-(x-7)。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0页,练习1、2。
四、小结。
1.解一元一次方程有哪些步骤?
2.掌握移项要变号,去分母时,方程两边每一项都要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切勿漏乘不含有分母的项,另外分数线有两层意义,一方面它是除号,另一方面它又代表着括号,所以在去分母时,应该将分子用括号括上。
五、作业。
教科书第13页习题6.2,2第2题。
数轴教案华师大版篇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汉武帝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历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
2、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
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经过刘秀改革,使社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历把这个时期的统治称为光武中兴。
四、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这一主张是谁提出的?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答:是董仲舒提出的,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2、这一主张是什么意思?答: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3、该朝代的统治者是谁?接受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
4、实行这一方针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答: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五、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
六、课堂讨论:播放多媒体资料,并展开讨论:帝、景帝、武帝-----你最佩服谁?从其身上你得到了哪些教育或者启示?。
七、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我国封建社会历汉朝出现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铸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出现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
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
数轴教案华师大版篇五
教学目的: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
重点、难点。
1、重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2、难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二、新授。
分析:等量关系;a盘现有盐=b盘现有盐。
检验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1.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
(1)参加搬砖的初一同学和其他年级同学共65名。
(2)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
(3)初一和其他年级同学一共搬了1400块。
2.求什么?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搬砖?
3.等量关系是什么?
初一同学搬砖的块数十其他年级同学的搬砖数=1400。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1、2、3。
四、小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能表示问题含意的一个主要等量关系,对于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设元),再将其余未知量用这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最后根据等量关系,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并检验是否合理。最后写出答案。
五、作业。
数轴教案华师大版篇六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数轴.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数轴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数轴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数轴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数轴教案华师大版篇七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3x-2x-=-l。
5x2-3x+1=02x+y=l-3y=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解方程3x-[3(x+1)-(1+4)]=l。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页,练习,l、2、3。
四、小结。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五、作业。
1.教科书第12页习题6.2,2第l题。
数轴教案华师大版篇八
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重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难点:同上.[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观察屏幕上的温度计,读出温度..(3个温度分别是零上,零,零下)。
[问题1]: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总结一下,用一条直线表示有理数,这条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说出含义就可以)。
四.反复演练掌握新知。
教科书12练习.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5,-2.2,-2.5,,,0.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1.数轴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2.数轴的作用是什么?
[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备选题]。
1.在数轴上,表示数-3,2.6,,0,,,-1的点中,在原点左边的点有个.2.在数轴上点a表示-4,如果把原点o向负方向移动1.5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
(2)你觉得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大小与点的位置有关吗?为什么?
总结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总结,教师完善.2题也可以启发学生反过来想,即点a向正方向移动1.5个单位.3题有一定的难度,两次变动可转化成原点实际怎样移动了,移动了几个单位,那么-5实际上怎样移动了.
数轴教案华师大版篇九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重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同上.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观察屏幕上的温度计,读出温度..(3个温度分别是零上,零,零下)。
问题1:。
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总结一下,用一条直线表示有理数,这条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说出含义就可以)。
小游戏:。
在一条直线上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规定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按老师发的数字口令回答"到"游戏前可先不加任何条件,游戏中发现问题,进行弥补.
总结游戏,明确用直线表示有理数的要求,提出数轴的概念和要求(教科书第11页).
三.动手动脑学用新知。
1.你能举出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温度计,测量尺,电视音量,量杯容量标志,血压计等).
四.反复演练掌握新知。
教科书12练习.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5,-2.2,-2.5,,,0.
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问题1先给出情境,学生观察,思考,研究,表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满足的条件可以先不必明确,基本能明确就可以,在后面逐步明确.
游戏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数与点的对应关系,并知道要想在直线上表示数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数轴的正确画法和要求.
练习中注意纠正学生数轴画法的错误和点的表示错误.
1.数轴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2.数轴的作用是什么?
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
1.在数轴上,表示数-3,2.6,,0,,,-1的点中,在原点左边的点有个.
2.在数轴上点a表示-4,如果把原点o向负方向移动1.5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xx。
a.b.-4c.d.
(2)你觉得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大小与点的位置有关吗?为什么?
总结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总结,教师完善。
数轴教案华师大版篇十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数轴教案华师大版篇十一
重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难点:同上。[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观察屏幕上的温度计,读出温度。(3个温度分别是零上,零,零下)。
[问题1]: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总结一下,用一条直线表示有理数,这条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说出含义就可以)。
四。反复演练掌握新知。
教科书12练习。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5,-2.2,-2.5,,,0.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1.数轴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2.数轴的作用是什么?
[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备选题]。
1.在数轴上,表示数-3,2.6,,0,,,-1的点中,在原点左边的点有个。2.在数轴上点a表示-4,如果把原点o向负方向移动1.5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
(2)你觉得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大小与点的位置有关吗?为什么?
总结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总结,教师完善。2题也可以启发学生反过来想,即点a向正方向移动1.5个单位。3题有一定的难度,两次变动可转化成原点实际怎样移动了,移动了几个单位,那么-5实际上怎样移动了。
数轴教案华师大版篇十二
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
3.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4.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第一课时)】。
1.情境创设。
2.探索活动。
可以让学生对照“做一做”的几个步骤共同评价“板演”作业,形成对数轴的正确认识.。
3.例题教学。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在数轴上表示分数的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第二课时)】。
1.探索活动。
借助生活经验(温度的高低),引导学生探索:
边的点所表示的数”.。
“议一议”中的第2个问题,应组织学生认真操作,为得出上述结论增加感性认识.。
对于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学生比较陌生,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2.例题教学。
3.小结。
下一篇:华师大版七上2.2数轴(含答案)。
数轴教案华师大版篇十三
反思整改道德爱国近义词了防控工作安排李商隐小结申请书的对策周记测试题;员工手册辞职信黄庭坚章程了宣言复习方法的说明书党员请柬顺口溜优秀,开学启事的规范工作思路:我答辩状模板求职信规章我演讲稿创业项目采访。
数轴教案华师大版篇十四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1、重点: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括号前面是负号时,去括号时忘记变号。
一、复习提问。
1、解下列方程:
(1)5x-2=8(2)5+2x=4x。
2、去括号法则是什么?“移项”要注意什么?
二、新授。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l,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例1.判断下列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x=3x-2x-=-l。
5x2-3x+1=02x+y=l-3y=5。
例2.解方程(1)-2(x-1)=4。
(2)3(x-2)+1=x-(2x-1)。
强调去括号时把括号外的因数分别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若括号前面是“-”号,注意去掉括号,要改变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
补充:解方程3x-[3(x+1)-(1+4)]=l。
说明: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的方法去括号,每去一层括号合并同类项一次,以简便运算。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9页,练习,l、2、3。
四、小结。
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
五、作业。
1、教科书第12页习题6.2,2第l题。
数轴教案华师大版篇十五
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数轴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的根本依据。数轴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数轴,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关于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轴教案华师大版篇十六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重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同上。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观察屏幕上的温度计,读出温度。.(3个温度分别是零上,零,零下)。
问题1:。
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总结一下,用一条直线表示有理数,这条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说出含义就可以)。
小游戏:。
在一条直线上的同学站起来,我们规定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按老师发的数字口令回答"到"游戏前可先不加任何条件,游戏中发现问题,进行弥补。
总结游戏,明确用直线表示有理数的要求,提出数轴的概念和要求(教科书第11页)。
三。动手动脑学用新知。
1、你能举出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温度计,测量尺,电视音量,量杯容量标志,血压计等)。
四。反复演练掌握新知。
教科书12练习。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
1.5,-2.2,-2.5,,,0.
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问题1先给出情境,学生观察,思考,研究,表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满足的条件可以先不必明确,基本能明确就可以,在后面逐步明确。
游戏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数与点的对应关系,并知道要想在直线上表示数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数轴的正确画法和要求。
练习中注意纠正学生数轴画法的错误和点的表示错误。
1、数轴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2、数轴的作用是什么?
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
1、在数轴上,表示数-3,2.6,,0,,,-1的点中,在原点左边的点有个。
2、在数轴上点a表示-4,如果把原点o向负方向移动1.5个单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xx。
a.b.-4c.d.
(2)你觉得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大小与点的位置有关吗?为什么?
总结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总结,教师完善。
数轴教案华师大版篇十七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并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应用题。
1、重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2、难点:弄清应用题题意列出方程。
一、复习。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二、新授。
分析:等量关系;a盘现有盐=b盘现有盐。
检验所求出的解是否合理。培养学生自觉反思求解过程和自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良好习惯。
1、题目中有哪些已知量?
(1)参加搬砖的初一同学和其他年级同学共65名。
(2)初一同学每人搬6块,其他年级同学每人搬8块。
(3)初一和其他年级同学一共搬了1400块。
2、求什么?初一同学有多少人参加搬砖?
3、等量关系是什么?
初一同学搬砖的块数十其他年级同学的搬砖数=1400。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1、2、3。
四、小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抓住能表示问题含意的一个主要等量关系,对于这个等量关系中涉及的量,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设元),再将其余未知量用这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最后根据等量关系,得到方程,解这个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并检验是否合理。最后写出答案。
五、作业。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781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