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沉淀教学经验和分享教学心得的重要方式之一。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需要与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相匹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教案-加几篇一
西师版数学教科书第69~71页的单元主题图,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和练习十三第1,2题。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
1.在生活情境中理解“9加几”的口算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感受口算9加几有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多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并用完整的语言来概括其思考过程。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小棒20根,(或小圆片20个)。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或20个小圆片)。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谈话法、主题图导入、复习回忆导入法等。
谈话法:同学们,今天起我们来学习第5单元的知识,有信心学好吗?
学生会说有踢足球的,有做游戏的,还有跳绳的。教师进一步问:大家能不能根据这幅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然后指名回答。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分别给予肯定,然后点题。同学们所提的这些问题中多数都要用到我们第五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知识,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9加几”。
由主题图的情境引入,既有利于学生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又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
复习巩固导入法。
师:学新内容之前,我出几道题目考考你们,看谁完成得又准又快。
1、复习10加几。(课件出示复习题)。
10+1=10+4=10+2=。
10+5=10+9=8+10=。
9+10=。
指名回答,回答正确后教师点出答案。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给予鼓励指导。
2、复习数的组成:分一分。
指名学困生回答。
师问:9加几等于10?板书:9+(=10。
启发谈话:我们把9+1等于10换一种说法,可以说成是9和1凑成10.这节课我们要用9和1凑成10的方法,也就是“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题。(板书课题:9+几)。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导入法适合班级情况不太好的情况或者计算练习不够的班级。有教师提出“在课前复习阶段可以先行练习让学生圈出10朵红花等活动”,目的是渗透“凑十法”。我以为不是很妥。仔细分析本课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主题图中明显突出了“算法多样化”这一思想,这很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所以在下面新课教学中,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饮料,摆一摆,想一想9加4等于几,其目的也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究,预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出现“从1数起”、“接着9数”、“凑十”等多种方法,如果课前过于强调“圈十”,学生有了这一强烈刺激,恐怕在探究9加4等?的环节中很难出现多种方法了,这与新课程及教材意图不符。当然,当学生在探究中得出“凑十”方法后,教师确实应该强调“圈十”这一过程,并指导学生动手圈一圈,让学生有个明确的表象。
以下教学接着上面的主题图导入法来开展教学。
教师:大家所提的数学问题中有2个涉及“9加几”,我们就先解决饮料瓶数问题(课件呈现主题图中饮料图)盒子内有9瓶饮料,盒子外有3瓶饮料,如何求饮料的总瓶数?请同学们想想怎么列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9+3。
教师:谁来说说结果是多少?(继续板书:9+3=12)。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9加3等于12的?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饮料瓶,摆一摆,看看你能用哪些方法计算9加3。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或者小组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然后全班交流。
师:哪一位同学说一说你的算法?
(1)把9看作10,10+3=12,3—1=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红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2):接着往后数3个,10,11,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蓝衣服小女孩的方法。
(3)9和1组成10,把3分成1和2,先用9加1得10,再用10加2得12。多媒体课件显示教科书上小男孩的方法。
教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鼓励学生大胆说。
学生:我这样算……。
学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例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师小结算法。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算法算起来又快又准?同桌之间或者小组之间说一说。(师注意组织课堂中的小组讨论,避免一个孩子说其余的都在玩的情况出现)。
谁到展示台上演示这种算法?
指名演示,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适时评议。
师:我们可以把这种算法写出来,大家注意看。(有的教师认为应该让学生自己思考写出算法,这个观点我不同意,费时费力难度不是一点的大)。
师:先把3分成1和2,再把9和1凑成10,最后10+2得12.师边写边示范。
师:这个方法就是叫做“凑十法”。你们学会了这种方法吗?下面再来试着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吧。
课中活动。
唱歌:青蛙跳水歌。
1只青蛙跳下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跳下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跳下水,6只眼睛12条腿。
4只青蛙跳下水,8只眼睛16条腿。
【设计意图】消除课中的疲惫现象,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利于学习后面内容。
数学教案-加几篇二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直观操作活动,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在具体的计算中,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cai课件,小棒。
教学活动设计修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有几瓶牛奶。
(现在一共有几瓶饮料?)。
2、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汇报你们的想法。
3、根据这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怎么列?
9+5=。
你能说说9加5可以怎样算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可以指出凑成10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
观察小结:“凑十法”就是把没有学过的9加几变成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计算。
二、做一做,说一说。
1、“9+3=”可以怎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想法。
请学生汇报,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
2、请学生自己摆一摆,算算“6+9=?”
观察书上的图,圈一圈并填出得数。
并问学生:虚线框是做什么的?
3、圈一圈,算一算。
请你也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练一练的第一题。
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拆大数或拆小数都可以。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随机报题。
9+2=9+5=。
9+8=9+6=。
9+9=4+9=。
选择1-2道题,学生所以说算法。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5题。
(1)第2题目的: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
(实施方法:仔细看图后,所以说图意,独立完成。)。
(2)第3题:通过登山游戏,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一样。
(实施方法:小组竞赛后核对答案,交流发现规律。)。
(3)第4题目的:结合毛毛虫图进一步理解进位加法。
(学生读懂题意,再结合示意图,填出结果。)。
(4)第5题:联系学生生活情境,获取数学信息,再运用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读图,获取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四、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有几瓶牛奶(9加几)。
9+5=9+3=6+9=。
作业设计。
课后反思。
数学教案-加几篇三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99面的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同学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身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同学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同学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同学初步观察、比较、笼统、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同学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同学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局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同学自身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竞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同学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同学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9+6等于多少呢?自身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同学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同学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同学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同学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同学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俺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俺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第99面的第1、2题。
同学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同学,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协助,也可以让同学借助学具学习。
数学教案-加几篇四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三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数学教案-加几篇五
教学内容:
96-98页(9加几)。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99面的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教具:
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生学具:
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第99面的第1、2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数学教案-加几篇六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计算时,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一、情境导入,提出学习目标。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
9+29+59+49+9。
9+79+69+89+3。
2.拍手游戏。
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
教师拍9下、1下、5下等。
3、提出学习目标。
(1)自学课本第101页的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式。
(2)计算时,能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3)能运用9加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和“做一做”,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质疑。
2、全班展示。
(1)例题展示。
生1:9+5=可以把5分成1和4,9和1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2:9+5=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凑成10,再算10加4等于14。
生3:我认为9+5=把9凑成10的方法比较简便。
……。
(2)“做一做”展示。
生1:通过观察图,我看到了地上有9个南瓜,同学们又抱来了6个。
生2:我知道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南瓜要用加法计算。
生3:可以用9+6=15(个)。
生4:也可以用6+9=15(个)。
……。
3、小结:在计算9加几时,可以把9凑成10,也可以分9把另一个加数凑成10。我们要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选择凑十的方法,使计算更为简便。
三、拓展延伸。
1、练习十八第1—3题。
2、思考题。
同学们排成一排,我的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数学教案-加几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激发学生对贫苦儿童悲惨处境的同情,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追求。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读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的过程,体会小女孩的美丽心灵和黑暗现实之间的反差,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4、理解虚幻的童话故事中所蕴涵的现实意义,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并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1、体会小女孩一次次擦然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想和她悲惨生活的联系。
2、体会文中字里行间特别是最后三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文中字里行间特别是最后三个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课件。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师: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小女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请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已的感受。
二、品读课文,寻找“美丽”、感受“幸福”:
(一)寻找“美丽”。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三大段,了解小女孩几次擦然火柴,每一次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幻影。
明确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建议:
同桌交流共同完成以下问题:
“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怎样看到的?为什么会看到?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阅读第5—10自然段思考讨论如何填写表格。
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
学生开始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朗读并汇报读书感受。
1、理解“温暖”;
出示:“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1)小女孩有成把的火柴为什么不敢抽出来一根呢,后面又写到她终于抽出来一根呢?
(2)指导朗读: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对于一个寒冷的人大火炉出现在面前会多么舒服啊,你能读出那种舒服的语气来吗?然而火柴熄灭了她的手里只剩下一根火柴梗。
从小女孩看到的东西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现实怎样?她渴望什么?
(3)完成填表格:火炉、寒冷、温暖。
(4)你能说一说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幻象吗?(小女孩光头赤脚走在寒冷的雪夜里,长时间受冻挨饿,已经神志不清了,频临死亡了,所以就出现了幻象。这种幻象是与小女孩的现实需求联系在一起的,现实她冻得手脚发僵,幻觉中就会出现使自己获得温暖的大火炉。)。
2、理解“食物”:
过渡:寒冷驱使小女孩擦然了第一根火柴,饥饿又迫使小女孩擦然了第二根火柴。
出示:“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更妙的是,这只烤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1)这是什么样的烤鹅?你能给“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缩句吗?你体会到了什么?(因为当时是丹麦的大年夜所以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更因为小女孩饿极了,所以她才会看到烤鹅。)。
(2)引读课文:对一个饥饿的人来说,这真是妙极了。把美妙读出来。生朗读。
(3)填写表格。
3、理解“快乐”:
过渡并导读:然而,火柴熄灭了,她只看到了……小女孩多么失望啊,刚刚拥有的幸福转瞬间熄灭了,但小女孩没有放弃对对美丽的渴望对幸福的追求,又一次擦燃了火柴。
课件出示:“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在向她眨眼。”
(1)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圣诞树)。
(4)引读:火柴熄灭了她看见——。
出示: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从圣诞树写到一颗星星的陨落,这暗示着什么呢?出示句子:“唯一疼她的奶奶活着的时候告诉过她:一颗星星落下来,就有一个灵魂要到上帝那儿去了。”
“上帝”
是什么意思?“到上帝那里去”是到什么地方去?
4、理解“关爱”:
多么可爱的女孩啊,然而她的生命就要如这颗星星一样陨落,在她生命即将结束时她也是最幸福的时刻她看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
课件出示“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1)小女孩看到了什么?
(2)什么样的奶奶?
(3)指导朗读课文:
小女孩内心此时强烈地渴望着奶奶的疼爱,于是他急迫地呼唤着:“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
句子中的四个感叹号加重了感情,表达了小女孩强烈的渴望,朗读时要将小女孩急切的心情表达出来。
5、体验“幸福”:
过渡:“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所以小女孩立刻擦然了一整把火柴希望把奶奶留住。
课件出示:
“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个地方是什么地方?这样的地方小女孩来说,存在吗?(板书:残酷的现实)。
你从三个“没有”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能用相同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结果小女孩怎样了呢?
出示“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角里带着微笑,她死了,在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的火柴梗。”
(这里是安徒生爷爷匠心独运,用这样的手法能引起读者深思,体会出蕴含在这个凄美故事中的苦,也鞭挞了当时社会的罪恶。)。
(二)感悟“幸福”、体验“不幸”。
1、议一议,对比体验“幸福”。
学生畅所欲言。
2、点明实质“不幸”:
师总结:
小女孩所要的“幸福”,只能在冥冥虚幻中得到,这是什么现实!(可以说说小女孩的处境。)。
句中的两个幸福,第一个“幸福”是指小女孩临死前在幻觉中得到的;第二“幸福”个表明小女孩死了,自然感觉不到寒冷、饥饿、、痛苦,当然彻底“幸福”了。此时安徒生爷爷为小女孩鸣不平,为小女孩向世界控诉:“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从“谁也不知道”这几个字中读懂了什么?
(人们对小女孩之死漠不关心。人们缺少爱心。人心太冷酷了……)。
三、总结表达方法:
出示画面一副是小女孩和奶奶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的图片,另一幅是小女孩冻死街头的图片。
对比观察画面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篇文章安徒生爷爷在开头写小女孩赤脚光头走在大年夜街头卖火柴是实写,而接下来擦然火柴所产生的美好幻景则是虚写。这种写法就是虚实结合,既表现了小女孩内心的美好渴望,也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残酷的现实。
让我们再一次看看哪些是小女孩的幻象,哪些是现实存在的吧。学生结合板书回答。
指出:不管她想象到什么都是因为她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这些东西,这些都是基于现实的想象。
四、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安徒生爷爷在这篇文章里用了凄美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卖火柴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五、升华情感,点拨提升:
1、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你喜欢文中的小女孩吗?
2、我们21世纪也有这样的小女孩吗?如果有你打算怎么办?
3、和小女孩相比你觉得自己幸福吗?怎么理解:“幸福”?
安徒生爷爷关于幸福有这样一段话:“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
同学们幸福其实很简单,老师想对你们说:“只要你们充满渴望,不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就能得到幸福。即使遇到困难,只要不放弃也能在寒冷中拥抱温暖,在饥饿中得到满足,在恐惧中创造安宁,在孤独中拥有关爱,在痛苦中享受快乐。只要我们每个人坚守心中那份对“幸福”的执着与追求,我们都能谱写出美丽的童话!”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擦燃火柴美丽的幻景残酷的现实渴望。
第一次火炉寒冷温暖。
第二次烤鹅饥饿食物。
第三次圣诞树痛苦快乐。
第四次奶奶孤独关爱。
第五次飞走冻死幸福。
无比憎恨。
深切同情。
数学教案-加几篇八
1.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境,通过操作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思考,归纳“9加几”的计算规律。
1.教师:,桃子,光盘。
2.学生:小棒。
一、复习。
1、(1)师:听说一(2)班的小朋友非常聪明,老师想来考考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在做挑战任务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下热身运动。
10+1=10+5=10+8=10+4=。
10+3=10+7=10+6=10+2=。
2、智慧比拼。
看来十加几的算式难不倒小朋友,那我们就进入下一个环节智慧比拼。
你能马上算出每幅图中三个数的和吗?看谁能答得又对又快。
二、新课讲解。
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猴妈妈发现小猴最近表现很好,它买了小猴最喜欢的水果奖励给小猴子,你们知道是什么水果吗?(桃子),恩,是桃子。猴子看见桃子可高兴了。(出示)。
(1)师:仔细观察图,桌子上的桃子是怎么摆的?
指名回答。
师: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师:要求一共有几个,就是把9和4合起来,该怎么列式?)。
生:9+4=13。
师:很好,你也把得数算出来了,那我们现在来验证他算的对不对?
和你的小伙伴讨论一下打算用什么办法验证?教师巡视。
讨论:你们打算如何验证9+4=13这个得数是否正确?
生1:我是数数的方法算的,9、10、11、12、13。
(生2:我是这样想的:10+4=14,所以9+4=13。这位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假设全部放满,就是10+4=14,现在缺一个,所以用14减去1得13。)。
生3:我是从盒子外面拿一个到盒子里,就成10个,加上外面的三个,正好是13个。
师:拿一个?怎么拿?请你到前面来演示着说一说。
生:先拿一个放进盒子里,补足十,再想“10+3=13”。
师:这个方法很新颖!这位同学刚刚从外边4个中拿走了几个?(1个)他把这一个放哪里了(给9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凑成10)?10加3得13。我明白了!
师:你们的方法还真多!你比较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数数。(可能是你对数的方法比较熟)。
生:拿进去一个,凑成十的方法。算起来很简便。(你真会思考)。
师:说了这么多解决的方法,谁能用数学。
算式来表示?
生:9+4=13。
师板书:9+4=13。
(多提几个人说说凑十法的过程,然后全班一起说)。
(1)谈话:小猴在你们的帮助下吃到了桃子,猴妈妈又买了些花奖励给小猴和你们呢(出示“试一试”)。
师:你知道一共有多少朵花吗?该怎么列式?(9指哪边的花?7呢?)。
生:9+7。
师:你会计算吗?先圈出10朵,再计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思考过程写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师:要把7分成几和几?7为什么不分成3和4或2和5呢?
(2)师:我们今天学习的加法题都有什么共同地方?
都是9加一个数,得数也都是十几。
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9加几,计算时都是把第。
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然后拿9和1凑成10,10加几等于十几。
师:你想试试其他的9加几算式吗?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再放一块就是10块了,你能看图说说小猴的算法吗?
小猴为什么搬1块到左边?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你能根据这些,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学生做,教师巡视。
指名回答,全班齐说。
2、“想想做做”第2题。
(1)师:像这样摆的过程我们也可以在书上把它圈一圈。先圈出10根再计算。
(2)学生做,集体订正。
(3)圈出10根后,右边剩下几,得数就等于十几。
3、“想想做做”第3题。
9+1+1=9+1+4=9+1+8=。
9+2=9+5=9+9=。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想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认识“凑十法”就是用上面式子的连加来计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师:下面我们来做“蚂蚁搬家的游戏”,出示。
指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你能按顺序说出9加几的算式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9+1=10。
9+2=11。
9+3=12。
9+4=13。
9+5=14。
9+6=15。
9+7=16。
9+8=17。
9+9=18。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一个数,得数都是十几,并且个位上的数比加上的数少1。
四、挑战自我。
出示题目:
9+()159+()17。
想一想:
1、()里能填哪些数?
2、()里最大能填几?
数学教案-加几篇九
教学过程:
一.认识凑十法。
1、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明了图意。
师:同学们,学校召开了运动会,你们看,多热闹啊!
2、你从图上看到多少人在做什么运动呢?(请学生到屏幕上指述,教师相机贴纸:踢毽子有9人,跳绳的有三人,跳远的有7人)。
3、学生看放大的饮料图上,生说出图意:
师:谁能说说这幅图什么意思?
生:箱子里有9盒饮料,箱子外有4盒饮料,一共有多少盒呢?(引导学生说出算式:9+4)。
师:那么究竟怎么算呢?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摆摆算算.(板贴小棒图,然后巡视)。
4、生汇报计算方法。
师:刚才老师看见很多同学都在认真地摆小棒计算,现在请小朋友出来当小老师,指着小棒图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请学生到黑板指小棒图,师归纳出接数法,数数法,凑十法)。
(板贴三种方法,凑十法排最上面,十字用红笔标注)。
5、重点学习凑十法.
师:同学们,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那一种呢?(生发表意见)。
(师演示整个凑十计算过程,完成数字图。)。
师:(缓述)9+4,(手指着4)把4根分成1根和3根两堆(手指小棒,在在4的下面写出分成),将分出来的1根和左边的9根小棒圈起来,再将数字图的9和1用线连起来,写上10,(手指10和分出来的3),10加3得13.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能认真看和听,现在请同位指着数字图互相说说用凑十法想的过程.(同位互说一次)。
6、一生到黑板指述。
同学们说得真认真,现在老师请了一位小老师出来指着图说一说想的过程。
6、质疑。
师:这位小老师说得不错,我想考考你,为什么要把4分成1和3呢?
(直接请出来的学生回答)。
师:哦,是为了凑成十.你真会思考,掌声!
(二)运用凑十法。
过渡:通过观察,对9+4的凑十方法大家都说得很清楚,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就是9+几(马上板贴课题)。
1.重回主题图。
师:你还能提出其他用9加几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指事先贴在黑板的三张纸条,老师相机指图补充)(相机板书9+3,9+7)。
2.完成例2。
师:其实9+3,9+7就是例2所要表达的意思,现在请你独立完成98页例2的两道题目.(看谁动作快)。
生:一生到投影机口述两道题的想法,要声音响亮.)。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现在请你任选其中的一条把你的想法告诉同位,看谁声音响亮.
三.凑十法。
过渡:同学们的声音真响亮,今天我们学习9加几,黑板上已经有9+3,9+4,9+7,你还能举出其他9加几的算式吗?..
1.指黑板上的9加几算式,(师指得数个位上的数和9加几的几画弧线口述:这两个数关系怎样?(得数个位上的数比9加几的几少1)。
过渡:刚才我们算9加几都是用凑成十的方法变9加几成10加几来算的.它的方法是怎样的呢?(板书方法二字)我们来一下.
师:师指数字图的4说,把4分成1和3,就是拆小数,拆成1和几(板书拆小数),然后将1和9合起来凑成十(板书凑成十),最后10和分剩的另一个数相加得13.(板书得十几)。
2.生质疑.
学到这,你还有什么不明白吗?
过渡:既然都明白了,现在老师带你去逛水果店,想去吗?水果店的阿姨碰到了难题,你愿意帮帮她吗?现在请你打开98页,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3.完成练习.
师: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做完了,一看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站投影机前说自己的解题过程,核对答案)。
师:这位同学表现不错,顺利帮水果店的阿姨解决了问题,真棒!有一位小朋友在跟妈妈逛超市的过程中碰到了计算问题,想请你们帮帮他,可以吗?请你赶快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吧.
生:生投影汇报第2题答案.(看看这位同学能否顺利帮小朋友解决困难.
师:同学们表现这么棒,老师特别想和你们玩开火车的游戏,要上火车得有车票才行,想玩的快快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四.巩固凑十法.
已知9根,师报一十几的数,让生猜老师手里有几根.
师:这个游戏老师玩得很开心,我还想和你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你们想吗?
已知9根,师报一十几的数,让生猜老师手里有几根.
师:还想不想玩一个知多少的游戏呀?(9人加几人)。
五.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凑十法,方法是(指板书说),同学们学得很棒!下课!
数学教案-加几篇十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课件出示)写算式。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
8、7、6加几是在学生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实现知识的迁移过程。教学的第一步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接着让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初步体验“凑十法”。8加几的计算方法与9加几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用“凑十”的方法来解决,初步实现知识的迁移过程。然后让学生直接看算式算出结果。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和以上的感知、体验、比较,学生会很自然地用“凑十法”来计算8、7、6加几的这些算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体验“凑十法”的简便性和适用性。然后设计8加9的计算,意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同时进一步理解“凑十”的方法。最后,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亲身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采用买公园门票的情境导入新课,体现了数学同日常生活的联系。学生学得有趣,认为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真正体验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再结合9加几的方法,逐步体会“凑十法”的算理,同时渗透“加法交换律”的思想。注意了巩固练习,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数学教案-加几篇十一
一.认识凑十法。
1、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明了图意。
师:同学们,学校召开了运动会,你们看,多热闹啊!
2、你从图上看到多少人在做什么运动呢?(请学生到屏幕上指述,教师相机贴纸:踢毽子有9人,跳绳的有三人,跳远的有7人)。
3、学生看放大的饮料图上,生说出图意:
师:谁能说说这幅图什么意思?
生:箱子里有9盒饮料,箱子外有4盒饮料,一共有多少盒呢?(引导学生说出算式:9+4)。
师:那么究竟怎么算呢?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摆摆算算。(板贴小棒图,然后巡视)。
4、生汇报计算方法。
师:刚才老师看见很多同学都在认真地摆小棒计算,现在请小朋友出来当小老师,指着小棒图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请学生到黑板指小棒图,师归纳出接数法,数数法,凑十法)。
(板贴三种方法,凑十法排最上面,十字用红笔标注)。
5、重点学习凑十法。
师:同学们,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那一种呢?(生发表意见)。
(师演示整个凑十计算过程,完成数字图。)。
再将数字图的9和1用线连起来,写上10,(手指10和分出来的3),10加3得13.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能认真看和听,现在请同位指着数字图互相说说用凑十法想的过程。(同位互说一次)。
6、一生到黑板指述。
同学们说得真认真,现在老师请了一位小老师出来指着图说一说想的过程。
6、质疑。
师:这位小老师说得不错,我想考考你,为什么要把4分成1和3呢?
(直接请出来的学生回答)。
师:哦,是为了凑成十。你真会思考,掌声!
(二)运用凑十法。
过渡:通过观察,对9+4的凑十方法大家都说得很清楚,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就是9+几(马上板贴课题)。
1.重回主题图。
师:你还能提出其他用9加几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指事先贴在黑板的三张纸条,老师相机指图补充)(相机板书9+3,9+7)。
2.完成例2。
师:其实9+3,9+7就是例2所要表达的意思,现在请你独立完成98页例2的两道题目。(看谁动作快)。
生:一生到投影机口述两道题的想法,要声音响亮。)。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好,现在请你任选其中的一条把你的想法告诉同位,看谁声音响亮。
三。凑十法。
过渡:同学们的声音真响亮,今天我们学习9加几,黑板上已经有9+3,9+4,9+7,你还能举出其他9加几的算式吗?..
1.指黑板上的9加几算式,(师指得数个位上的数和9加几的几画弧线口述:这两个数关系怎样?(得数个位上的数比9加几的几少1)。
过渡:刚才我们算9加几都是用凑成十的方法变9加几成10加几来算的它的方法是怎样的'呢?(板书方法二字)我们来一下。
师:师指数字图的4说,把4分成1和3,就是拆小数,拆成1和几(板书拆小数),然后将1和9合起来凑成十(板书凑成十),最后10和分剩的另一个数相加得13.(板书得十几)。
2.生质疑。
学到这,你还有什么不明白吗?
过渡:既然都明白了,现在老师带你去逛水果店,想去吗?水果店的阿姨碰到了难题,你愿意帮帮她吗?现在请你打开98页,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3.完成练习。
师: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做完了,一看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站投影机前说自己的解题过程,核对答案)。
师:这位同学表现不错,顺利帮水果店的阿姨解决了问题,真棒!有一位小朋友在跟妈妈逛超市的过程中碰到了计算问题,想请你们帮帮他,可以吗?请你赶快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吧。
生:生投影汇报第2题答案。(看看这位同学能否顺利帮小朋友解决困难。
师:同学们表现这么棒,老师特别想和你们玩开火车的游戏,要上火车得有车票才行,想玩的快快完成做一做的第3题。
四。巩固凑十法。
已知9根,师报一十几的数,让生猜老师手里有几根。
师:这个游戏老师玩得很开心,我还想和你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你们想吗?
已知9根,师报一十几的数,让生猜老师手里有几根。
师:还想不想玩一个知多少的游戏呀?(9人加几人)。
五。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凑十法,方法是(指板书说),同学们学得很棒!下课!
数学教案-加几篇十二
1、从现实生活出发,以学生熟悉的到公园玩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得有趣,认为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
2、“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供算法多样化。”根据《课标》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通过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摆一摆,动脑思考,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探求、体验、归纳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教师强调出最基本的计算方法的同时仍然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允许学生灵活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3、在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同时注意在通过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同时渗透“加法交换律”的思想,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又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个性化发展。
4、鼓励学生运用迁移规律,解决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教案-加几篇十三
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同时,使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想像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教科书第88页的例5、例6,及做一做。
教具、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11~19,小棒20根。
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师:(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
生:这是13。
师: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
(学生摆,教师巡视。)
师: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生:可以列10+3=13。
生:可以列3+10=13。
生:可以列13-3=10。
小组讨论,民主评议
[满足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自己探究。]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数卡,想请小朋友摆一摆小棒、写写算式,好吗?
生:好。
师:那么,小朋友们就要听老师说清要求了:
1.每组四个小伙伴讨论一下,找出你们最喜欢的数,找一个代表来前面把数卡和汇报卡拿回去。
2.先在桌上用小棒摆出这个数,然后根据小棒图写出四个算式,写完后把数卡和汇报卡贴在黑板上。
注意:如果不摆小棒也会写,你们这一组就可以直接写出来算式。(学生到前面争先恐后地拿数卡,8张数卡拿完后,剩下的小组随意写,也写自己喜欢的数。)
[体现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师:写的一样的小组,比一比,谁的汇报卡写得漂亮,把谁的贴在黑板上。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对程度较差的小组进行辅导。)
3.讨论活动结果。
[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下学习,在评判的同时,加深印象。]
生:(略)
生评(略)(从字体上评,从对错上评。)
师:被淘汰的小组不要气馁,向别的小组学习,继续努力,下次还有机会。
师:我们看一看这些算式都有什么规律?
生:都是用10去加的。
师:这就是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出示课题)
总结归纳,再次引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认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我们还可以分一分类,可以怎样分?
生: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加法算式,一类是减法算式。
生说。
[再次体现教学形式的开放性,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取的名字不做过多评价。]
师:减法家庭里的每个成员也应该有一个名字呀。大家都愿意给他们取名字。那你们告诉我,你们取的名字。
生:
[渗透统一思想,知道有些事物统一起来比较方便。]
解决计算问题
师:今天,加法家庭和减法家庭的成员要向我们小朋友挑战,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用语言巧妙地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在最后几分钟调动学生的情绪。]
师:请看。(出示口算卡片)
11+2 13-2 10+7 14-4
11+3 13-2 11+2 8+10
生算(对有困难的学生稍加辅导)。
师:小朋友们真棒,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接受挑战,都是小英雄。我们这一节课以胜利告终。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安排的是10加几和相应减法的口算题,一方面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教学中通过摆1捆小棒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13,3+10=13,13-3=10,13-10=3。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为了使学生感兴趣,同时避免计算教学的枯燥,在设计教案时,我做了以下几点。
一、发挥小组活动的功能,活跃课堂气氛。
例5中,一图四式是学生已有的经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是新内容,对于能力强的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现象,而对于能力差的学生仍然会接受较慢。因此,我安排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教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不但面向全体学生,让不懂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懂,而且也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的要求。
二、教学形式开放,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中,我尽可能增大学生的自由度,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选择。
(1)在摆小棒时,不再指定每一小组必须摆什么,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去摆。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他们的愿望。
(2)给减法家庭的成员起名字,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给他们一个无限的空间去任意飞翔。教师并不对起的名字做过多评价,保护学生的想像力。
(3)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尊重学生的选择。在每一小组都贴上汇报卡后,黑板上显得过于复杂,这时,让学生自己安排,选择认为最好的汇报卡。在选择的同时,既让学生感受了整洁美,又加深了学生对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印象,并且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总之,本节课所设计的多种活动都是力争使每个学生学得主动、轻松并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教学说明:本节课例6的计算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的数,不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不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教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在教学中教师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例5、例6的形式,而是依据本节课教学情况,对教材进行大胆改革,将加、减法各部分名称的教学融入例5教学中,使整个教学融为一体。
2.给小组合作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3.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开放性。
在小组合作时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去实际操作,汇报结果时由学生自己评判,教师给予充分肯定。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十分紧凑,过渡自然,充分发挥了各种教学手段的整体功能,使每位学生都在积极的状态下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学效果良好。
数学教案-加几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具准备。
主体图、小棒。
教学重难点。
掌握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课件出示)写算式。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
课堂小结,画龙点睛(略)。
数学教案-加几篇十五
1、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通过比较,让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凑十法”。
2、口算9加几,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提出可以用“凑十法”计算,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通过观察思考,归纳“9加几”的计算规律。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合作交流法。
1、口答.
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4可以分成几和几,5可以分成几和几.
2、口算。
9+1=()9+1+2=()9+1+5=()9+1+3=()。
9+3=()。
用摆小棍的方法计算得数。
因为9+1=10,所以算9+3可以先把3分成1和2,9+1=10再加2得12。利用凑十法。
归纳“9加几”的凑十法方法:
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另一个数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课本上第98页做一做第一题,先说做法,再动手圈圈,计算出来。练习十七的第1题、第3题、6题(找朋友)。
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1、第一个加数都是9。
计算,引出课题“9加几”
2、得数个位上的数字比第二个加数少1。
追问这个1到哪去了?(想到1+9凑成10)。
出示卡片9+()=169+()=129+()=149+8=()。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动手、动脑、动口研究了“9加几”,学会了“凑十法”,找到了其中的规律。现在都能很快进行口算了。瞧,我们学习的“凑十法”多有用啊!聪明的孩子,你能不能试着用“凑十法”解决“8加几、7加几”呢?请小朋友们课后一起研究一下吧!
板书设计:
9+3=12。
提示:用凑十法计算简便。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去超市买东西,提出要花的钱数,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2展示的是“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会计算9加几,知道“凑十法”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调整了教材的呈现顺序,力争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教师出示小黑板例题,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的方法,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得数。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以使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样的。同组内进行交流,再让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和想法。教师通过9+3重点说明“凑十法”的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凑十”的思维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凑十法”是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必须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但是学生应该会“凑十”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凑十”的计算方法。做一做时再通过圈一圈、看图计算和算一算,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凑十”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本节课我们将例1、例2融为一体,从儿童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用数字表示的算式,并引导学生摆一摆、算一算,使知识的过程呈现得很自然。这样处理,完成了教学的必要环节,但又不拘于教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再加工、再创造。
总之,在整堂课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造自己。我会继续努力、进步!
数学教案-加几篇十六
鱼尾人。
一、学习要点。
本课是第九单元的“9加几”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第96--98页。
课本创设了校园内各项体育比赛的场景,为9加几的计算方法准备了丰富材料。练习编排从具体到抽象,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
教学目标重点是:通过算法多样化,使学生较熟练口算9加几掌握、运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从生活中提炼数学,培养学生计算意识,教育学生多参加有益的体育活动,提高体素质。
教学难点:掌握9加几中的“凑十法”。
教具:课件或例1图片若干份。
学具:两种颜色的`小棒和图片。
二、教学过程。
(一)数乒乓球。
出盒子里的9个白球和盒子外的3个黄球。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问什么?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
2、引导或抓住问题“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请学生向其他同学展示数的过程。
学生操作解决问题,大概归纳为以下三种方法:
(1)点数,一个一个数出结果。
(2)接着数,盒内有9个,从9起接着数出结果。
(3)“凑十法”盒内有9个,放进1个黄球凑成10。
3、比一比,想一想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直观的实物操作中初步感受凑10,从具体到抽象的同时创设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运动场上的故事。
你们平时做哪些体育运动?多做运动有哪些好处?
展示例1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翻书96页。
1、你看到了什么?小组内交流,再请学生发言。
2、引导观察图中左下角的数饮料图。
“在他们之前别的同学拿过饮料,看一看,数一数,还有多少盒?”你是怎么知道的?
把你数饮料的方法与小组同学说一说。
请学生汇报小组交流结果,并指着图片说。
如果要最快看出,“还有多少盒?”,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合适?
学生发言讨论,复述“凑十”过程,并在图上用连线的方法标识出“凑十”。
3、谁能根据“还有多少盒?”列出一道算式?
请学生快速答,教师板书:9+4=。
谁知道得数是几?你能在图上指着说吗?抓住“凑十”过程,逐步板书:
9+4=。
1013。
4、请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9+4的计算过程,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数学教案-加几篇十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数学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平的提高。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生:还有13盒没送,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二、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四、课外作业:把你算9加几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数学教案-加几篇十八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数学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学数学的意识。在学习中互相带动学习心理水平的提高。
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每人准备小棒18根。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生:还有13盒没送,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
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
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二、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四、课外作业:把你算9加几的方法讲给爸爸妈妈听。
数学教案-加几篇十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上课伊始,我采用“快速填数”、“快速抢答”的复习形式,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所复习的内容是本节课知识的停靠点,有利于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来探索学习8、7、6加几的进位加法。接着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探索出8+5和5+8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凑十法”的简便性。然后鼓励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完成8加几的其他式题和7、6加几的一些式题。之后我引导学生回忆如何“凑十”,再教他们唱“凑十歌”。“凑十歌”的教唱,不仅把课堂活动气氛再次推向高潮,而且使学生在活泼愉快的学唱中掌握了“凑十法”的关键。在巩固练习阶段,我设计了帮动物园的阿姨找小动物和送小蚂蚁回家的情境,将“做一做”的3、4题由简单的计算,变成助人为乐的事,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又复习了8、7、6加几的计算方法,更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行了德育渗透。
本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1、注重知识的迁移。
首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中初步感知“凑十法”。然后借助已有经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十”的表象,并通过交流理解和掌握“凑十法”。最后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2、注重创设生活情境。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为了能够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创设一些学生喜欢而又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吸引学生。如在复习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设计了“快速填数”、“快速抢答”的复习形式;在新课开始创设了去公园玩要先买票的情境;在巩固练习时设计了“找小动物”和“送小蚂蚁回家”的情境,这些情境的设计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3、注重学生初步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关键处、在学生有话想说的地方,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如,根据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后,让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在学生独立操作学具计算8+5后,又让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的,怎样算的。通过相互交流,学生不仅能相互启发,体验算法多样化,而且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与倾听能力。让同桌互相交流,这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起始环节,学生在相互交流将逐渐形成合作意识。
4、注重德育渗透。
在巩固练习时,设计了“找小动物”和“送小蚂蚁回家”的情境,渗透了助人为乐的德育教育。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786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