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期今后改进和发展。总结不仅要总结过去,更要展望未来。这些范文是根据通用原则整理而得,可供大家参考。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一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艺术。著名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我们认为,用辩证的观点,对课堂提问作逆反处理,应该说是一种比较聪明而新颖的方法,恰当地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即以中学语文教学为视角,对“辩证与逆反”的提问艺术进行讨论。
深与浅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接受状况。若问题的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挥。所以对一些过于艰深的问题,我们不妨作比较浅易的处理。例如,教《故乡》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话具有深刻的哲理,”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可以从浅处进行提问:鲁迅先生所指的“路”,只是简单的地上路吗?(当然不是。这路还包含人生之路,社会之路。)那么“路”和“希望”之间有何联系呢?(路是靠人走出来的`,希望也是靠人奋斗得来的。)那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呢?(希望本是没有的,只要我们为之奋斗,便有了希望。)这样,一个深奥的问题解决了,像这样的提问,我们称之为“深题浅问”,所谓“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是也。
与上述情形相反,有些问题尽管重经,但看似浅显,往往为学生所忽视。我们提问时就要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才能得其三昧。例如《祝福》中写祥林嫂改嫁后,夫死子殇,再回鲁镇时,“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这里似乎没有问题,浅得很,稍不留意就滑过去了。但我们如果深入探究,就可见作者的匠心。一为什么改嫁后的祥林嫂,人们并不改称她为“贺嫂”或“贺六嫂”,却仍叫她祥林嫂呢?鲁迅先生特别另作一段而突出之,难道仅仅是陈述鲁镇的礼仪习俗吗?通过讨论,学生便知晓、这正表现了旧社会对改嫁妇女的鄙视与奚落。“仍然”二字,意味深长,蕴含着浓厚的封建道德色彩,也为后文所谓“二夫阴间争妻”埋下优笔。像这样的提问,挖掘文字深层内涵,我们称之为“浅题深问”,亦即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一字未宜忽,语活悟其神。”深题浅问,要化难为易、举重若轻,忌肤浅粗糙、浅尝辄止。浅题深问,要选准切口、探幽索微,忌无中生有、牵强附会。
直与曲为人贵直为文贵曲。语文教学也要避免直来直往地讲析与灌输,要让学生“跳一跳”而后摘到树上的果子。就课堂提问而言,要善于转弯抹角、改头换面,留有思考的余地。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十分讲究这种“曲问”艺术,他在执教《愚公移山》时,有两个典型的范例:一是“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钱先生没有直向其意,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稍感疑惑之余,顿悟“且”为“将近”意,愚公还没到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二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钱先生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吗?”这样就使“孀”“遗”二字之义迎刃而解。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曲问便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艺术魔捧,通过它,产生了“错综见意,曲折生姿”的功效。
[1][2]。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二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我们认为,用辩证的观点,对课堂提问作逆反处理,应该说是一种比较聪明而新颖的方法,恰当地运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即以中学语文教学为视角,对“辩证与逆反”的提问艺术进行讨论。
深与浅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尚不丰富,认知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因而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接受状况。若问题的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挥。所以对一些过于艰深的问题,我们不妨作比较浅易的处理。例如,教《故乡》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话具有深刻的哲理,”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可以从浅处进行提问:鲁迅先生所指的“路”,只是简单的地上路吗?(当然不是。这路还包含人生之路,社会之路。)那么“路”和“希望”之间有何联系呢?(路是靠人走出来的,希望也是靠人奋斗得来的。)那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呢?(希望本是没有的,只要我们为之奋斗,便有了希望。)这样,一个深奥的问题解决了,像这样的提问,我们称之为“深题浅问”,所谓“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是也。
与上述情形相反,有些问题尽管重经,但看似浅显,往往为学生所忽视。我们提问时就要引导学生作深入探究,才能得其三昧。例如《祝福》中写祥林嫂改嫁后,夫死子殇,再回鲁镇时,“大家仍然叫她祥林嫂”。这里似乎没有问题,浅得很,稍不留意就滑过去了。但我们如果深入探究,就可见作者的匠心。一为什么改嫁后的祥林嫂,人们并不改称她为“贺嫂”或“贺六嫂”,却仍叫她祥林嫂呢?鲁迅先生特别另作一段而突出之,难道仅仅是陈述鲁镇的礼仪习俗吗?通过讨论,学生便知晓、这正表现了旧社会对改嫁妇女的鄙视与奚落。“仍然”二字,意味深长,蕴含着浓厚的封建道德色彩,也为后文所谓“二夫阴间争妻”埋下优笔。像这样的提问,挖掘文字深层内涵,我们称之为“浅题深问”,亦即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一字未宜忽,语活悟其神。”深题浅问,要化难为易、举重若轻,忌肤浅粗糙、浅尝辄止。浅题深问,要选准切口、探幽索微,忌无中生有、牵强附会。
直与曲为人贵直为文贵曲。语文教学也要避免直来直往地讲析与灌输,要让学生“跳一跳”而后摘到树上的果子。就课堂提问而言,要善于转弯抹角、改头换面,留有思考的余地。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十分讲究这种“曲问”艺术,他在执教《愚公移山》时,有两个典型的'范例:一是“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钱先生没有直向其意,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稍感疑惑之余,顿悟“且”为“将近”意,愚公还没到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二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钱先生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吗?”这样就使“孀”“遗”二字之义迎刃而解。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曲问便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艺术魔捧,通过它,产生了“错综见意,曲折生姿”的功效。
直题须曲问,曲题也可直问。例如《孔乙己》一文的最后有句话:“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看似矛盾的话,就是一个很“曲”的问题,我们不妨这样直问:为什么说孔乙己“大约”死了?(无人关注过孔乙己的生死,“我”也没有得到孔乙己死了的确切消息。)为什么说孔乙己“的确”死了?(孔乙己的性格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注定他必死无疑。)结论:鲁迅用看似矛盾实则精当的语言,揭示出封建社会和科举制度的罪恶。可见,通过直问,理清是非,晓畅易懂、达到“减头绪、立主脑、脱窠臼”的目的。
直题曲问,要独辟蹊径,以曲求伸,忌故弄玄虚、艰涩隐晦。曲题直问,要平中见奇、简洁明了,忌袋底抖尽、一览无余。
零与整课堂提问要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思考的欲望,刺激和诱发学生探索的触须不断地深入与拓伸。因此,我们对一些庞大复杂的问题,为了避免学生失去兴趣,就要拆成几个小问题。例如教《祝福》,关于作品的题旨这个大问题,我们可以分几步来提问,逐层剖析:a.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家,祝福时她有怎样的表现和精神状况?b.祥林嫂第二次进鲁家,祝福时她的表现和精神状况又如何呢?c.祥林嫂在捐门槛后,祝福时她的表现和精神状况怎样?d.祥林嫂最后是在什么样的心境中惨死在祝福声中的?这样提问,让学生抓住“祝福”这个特殊时节,把握课文的线索,认识到祥林嫂“舒畅愉快――疑惑苦闷――痴呆麻木――凄惨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由此进一步认识到“祝福”所寓含的主题及社会意义。宋人周辉云:“文章所以奇者,能以多为少。”整题零问,也就是这个道理。
反过来讲,一些简单零碎的问题,如果多次机械提问,则会使学生感到乏味,甚至可能挫伤其思考的积极性。我们提问时,要善于抓住关键,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教《马说》,有许多问题可问,不如总提一个问题:唯物主义观点是先有物质后有认识,而韩愈却说先有伯乐“识马”而后有“千里马”,这是不是错误的唯心主义观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涉及对全文内容和结构的理解。再如教《祝福》,在剖析祥林嫂心态变化后,可以提出“祥林嫂是怎么死的?冻死?饿死?自杀?还是……”这个似拙实巧的问题,从而又一次带出对课文的细致研究。清人李渔说:“意则期多,字推求少”,零题整问,也正是如此。
整题零问,要由远及近、循序渐进,忌支离破碎、杂乱无章。零题整问,要厚积薄发、以约求丰,忌笼统架空、纲目脱离。
需要指出的是,课堂提问的深与浅、曲与直、零与整,不是绝对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要善于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因情而异,随机而变,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注[l]见《陶行知文集・创造的儿童教育》。
[2]见《礼记・学记》。
[3]见《语文教学二十韵》。
[4]见袁枚:《随园诗话》。[5][7]见李渔:《闲情偶寄》。
[6]见周辉:《清波杂志》。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三
论文摘要:文明,时代的标志,人的思想、行为、精神与灵魂之凝聚,而文化则是文明进步的基石。于是,滁州公路人有了“筑路先育人。育人先塑魂”的行业之训。
论文关键词:公路文化;内涵;作用;主要途径。
公路行业多数单位是编制,然而单位无论是称谓还是机构性质在西方国家都是没有的,单位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作为机关的附属物存在。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段加快和单位改革的日益深入,单位市场化运作势在必行,而公路文化建设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要素也将日益凸显。
与国外文化的迅猛发展相比,中国的公路文化研究显得滞后而薄弱,而对即将面临市场化改制的公路行业来讲,文化将是以个新的课题。公路行业文化,亦可称之为公路文化,是指行业内为维护生产,生活,学习持续而共同遵守的非制度化的行为规范和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忠于职守的价值观念。
一、公路企业文化的内涵。
(一)流动性文化。
公路文化是流动性文化由公路所具有的连接四通八达的地域空间和公路的发展史所决定。近年来公路的大量新建,特别是以来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扩内需,公路迎来了大建设大发展的黄金期,增强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科技流的流动性,充分发挥了公路传播动态文化的作用。
(二)环境文化。
环境性是由公路沿线景观设计、生态状况决定的。现阶段的公路建设,在提供高质量的公路实物和服务质量的同时,在公路的建、管、养中要有强烈的环境意识;在创造一道风景线的同时,要尽量做到不对周边自然环境造成损坏。
(三)服务文化。
公路行业目前正处在向“以人为本,打造和谐交通”的服务型时代转变,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和“畅通”是公路行业向服务型转变的首要任务。公路行业要在建、管、养、执法等每个环节都建立起安全服务的意识,以向社会提供“安全、畅通”的公路服务为宗旨,建立“以人为本”的特色文化。
(四)社会公益文化。
社会公益性是由公路的社会公共产品属性决定的。公路作为交通基础设施之一,理应由政府无偿提供。虽然目前国家财力不足,公路建设实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但公路从本质上讲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属性不变。
二、公路文化的作用。
公路作为我国的单位组成部分,公路文化同样在公路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激发公路员工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公路的竞争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其他单位文化不同,公路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还担负着实现社会效益的使命。因此,在构建公路文化时,必须根据公路的特点,塑造富有时代特征、凸显公路特色,能为员工理解和接受、能容纳全体员工利益和要求的全新价值观。
三、建设公路文化的主要途径。
(一)积极宣传营造氛围。
文化的推广,通过宣传被人们所认知和接受。公路文化的建立在初始阶段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同时更要讲究宣传、教育的方式,使之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达到使员工乐于接受的目的。使公路文化从实践中来,推广应用于实践中,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领导作则全员参与。
单位领导者在真正深刻理解公路文化的功能和意义的基础上,还必须有坚决施行和培育文化的决心和手段,必须身体力行,做一名名副其实的文化建设带头人。在文化建设中,必须发挥每位员工的力量,形成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团结群众、全员参与、全员进取的良好局面,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为实现单位的目标竭尽全力。
(三)树立榜样典型引导。
榜样人物使公路文化的价值观“人格化”,使舆论引导具体化,使广大干部、职工的行为规范化。榜样的行为被员工仿效的过程中,在过程中就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在选树过程中,只有将真正先进人物、具有群众威信的人物选出来作为榜样,选树榜样工作才能与公路文化建设、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选树榜样的目的是要学习榜样。
(四)完善机制制度引导。
公路制度文化所包括的法规、经营制度、管理制度等是不同员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操守。制度的.落实过程,也就是文化建设的过程。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按照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促使不同文化朝着个陛化的方向发展,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
四、建设科学合理的公路新文化。
文化的宗旨就是为社会服务,为员工创造和谐的生活、工作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在建设公路文化时应按照“人文”思想,尊重人、关心人,做到以人为本,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一方面,公路单位要对自己的员工做到以人为本;另一方面,公路单位要对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到以人为本。
(二)建设具有“独特个性”的公路文化。
文化虽然都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核心,但它在各个单位所采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单位从创立、生存到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采用的推动经营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同。所以,在建设公路文化时,都必须以自身的特点为立足点,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富有时代特征、凸显公路特色、具有鲜明个性的公路文化。有选择地学习有益的理论、方法和经验,避免盲目追赶或照搬,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建立和发展具有本单位特色的企业文化。
(三)建设体现“公路人”特点的文化。
单位精神是单位价值观的核心,是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用以指导实践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生存和发展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因此,公路要注意培养和提炼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实际的“公路人”精神。一方面,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追求,上下一致的共同目标;另一方面,要有人人自律的行为规范,同甘共苦的和谐氛围。
(四)建设鲜明的公路“服务”文化。
公路行业的产品就是服务,由于是替政府实施管理与收费,单位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交通行业或服务行业。而事实上,单位所从事的工作是向过往车户提供可以顺利通过的公路设施、通行条件及相关服务,并以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因此,公路完成收费任务是责任,提高服务水平是根本。在构筑公路服务文化时要着重体现优质、文明、高效的原则,不断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时刻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和“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把文明服务真正融人到一言一行中,力争使优质服务体现在公路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文明、优质、高效、全程的服务。
五、结束语。
当前建设公路和谐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召唤,公路单位作为社会最重要的主体,容纳了数以亿计的劳动者,对创建和谐社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人心齐、泰山移”,管理的灵魂在于凝聚人心,人心齐在于有全员耳濡目染、行业带头人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能统驭全局、与时俱进的现代公路文化,它应该赋予公路员工职业精神与文化传统之神韵,蕴含高科技时代管理精神的精髓。总之,加强现代公路文化建设,建设科学合理的公路新文化,才能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使公路单位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四
摘要:水彩画艺术以水为脉,以彩为体,依于境而固于神,兼容西方的色彩造型和东方的用笔、气韵于一体,贯通中西,囊括古今。水彩画艺术表现的核心在于水与色彩的协调与配合,文章对水彩画的水色视觉表现技术进行了创新性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五
[论文摘要]中华民族传统祖国是“三位一体”的意义结构体,“天下”为体,故土家乡是根基,政治国家是保障,伦理文化是支撑,是“乡土之国”、“中国”、“中华”的有机统一。
中华民族在相对封闭隔离的内陆生存环境中,在自然经济、政教合一的宗法农业社会,在认识改造自然社会、创造中华文明的实践话动中,对个人与民族国家的价值关系长期思索、反复定位,历史地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了“三位一体”的祖国的意义结构。所谓“一体”指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天下”),“三位”指村社共同体(乡土)、多民族共同体(“中国”)和伦理型的民族文化(“中华”)。其中,村社共同体是基础,是联系个体的情感心理纽带,多民族共同体(国家)是调控个体社会生活的政治保证,而人伦文化则是调节整合个人和民族国家的价值关系的精神支撑。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构成有机整体。
一、“天下”: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象征。
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始终构成其所热爱的祖国的价值内核,维护和发展祖国的根本利益也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这种价值理念不断内化,历史地积淀成“天下”人文观念。
人们一般地把“天下”理解为实体性的空间地理概念,但在儒家的话语系统中,“天下”具有特定的人文内涵。总的来说,民众是“天下”的主体力量,民族是“天下”的最高意义。“天下”具有神圣性,其利益不可侵犯。是故,“天下”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象征,“天下”是传统祖国的根本意义所在。
首先,民众利益是“天下”的基本意义。“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尧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为天下位天下也。”“天下”是“天下”民众的“天下”,而不是君主一人的私利。所以,天子的职能不是剥夺、占有“天下”利益,相反,天子是为天下民众的生存而治理天下的。是故,在天下、国家、君主的价值序列的选择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黄宗羲认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经营者,为天下也。”他批判君主专制独裁,说“岂天下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强调“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王夫之也倡导“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总之,儒家特别是明清之季的启蒙思想家都认为民众是“天下”的主要力量,民众利益比君国利益更重要,但没有也不可能确立人民主体论的政治观。
其次,民族利益是“天下”的最高意义。王夫之以“天下之大公”为最高价值尺度,阐释了爱国主义的价值序列的层次性。指出了民族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价值,高扬了民族爱国主义的信仰。他说:“有一人之正义,有一时之大义,有古今之通义,轻重之衡,公私之辩,三者不可不察。以一人之义,视一时之大义,而一人之义私也;以一时之义,视古今之通义,而一时之义私矣;公者重,私者轻矣,权衡之所自定也。”“一人之义”“一时之义”与“古今之通义”都是在“公”的层面上按照价值普遍性的大小从低到高的排序。也就是说,以“天下之大公”来衡量三者,个人的正义最低、君主国家(“一时之大义”)利益次之,民族利益(“古今通义”)最重要。当三者发生矛盾冲突时,“不可以一时废千古,不可以一人废天下”,而应该舍小义,取“大义”,全“通义”。这就是说,民族利益是“天下之大公”的体现,从而是“天下”的最高价值意义,“天下”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象征。顾炎武曾经严格区别了“国”与“天下”。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致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国”指一家一姓之王朝,是一己之私利,而“天下”则是不因王朝更迭而永恒存在的民族及其整体利益。两者在价值序列的选择上,显然是“天下”重于。国家”。“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由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超越时空界限的民族爱国主义宣言书,对民族整体利益的自觉认识和维护,成为“祖国”观念的价值核心。
再次,“天下”人文观成为社会正义原则,具有神圣的价值意义。“天下”既然是永远高于专制国家的价值理想,是衡量现存国家合理性的最高尺度,对于现存国家始终具有批判超越性的一面。这样,它就取得了与中华民族的祖国在价值观念上相契合相对等的地位和意义。不妨说,它是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象征,是传统祖国之根本价值意义所在。因此,它构成中华民族传统祖国观念的价值之源和意义之本。
二、村社:中华民族的“祖国”原型。
中华民族在形成之早期,不像希腊等为代表的西欧社会,经过了私有财产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社会分工和交往扫荡了氏族公社的血缘残余,以地域性的社会组织进入了文明国家阶段。相反,它没有经历私有财产充分发展之阶段,而由氏族进入国家阶段,这样,国家就保留着大量的氏族残余。农村公社就成为中华民族生息繁衍的社会基础。我们民族自觉不自觉地把村社共同体看作是生养自己的最直接最具体最现实的“祖国”原型,几千年来积淀成深厚的恋土思乡的情感,成为中华民族难以拂拭的集体无意识。所以,我们认为,故土家乡是我们民族祖国观念的基础和纽带,是产生“中国”和“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前提。
1.公共土地构成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价值本源。维系氏族共同体的物质力量是农村公社的公共土地。公社成员对属于每个人的公共利益的维护和追求,成为他们认同、归属该共同体的价值前提。虽然说专制君主剥夺了共同体成员的这种神圣的公共利益,但中华民族始终把“公天下”作为其追求的价值理想。一部沉重的散发着原始民主精神的大同思想史,正是对这种公共利益的价值理想追求的历史体现。所以说,乡土情结的价值指向乃是农村公社的公共土地,公共土地构成中华民族共同利益的价值本源,村社共同体是传统祖国的价值原型。
2.自然血亲情感是中华民族伦理文化的基础。古代的农村公社,是时间上的血缘和空间上的地缘相统一的社会复合体,其所传播的文化信息实质上仍是自然血亲人际情感。儒家的礼乐文化是建立在“仁”的根基上的。“仁”不是一种外在性的强制的规范,而是个体自觉的人性意识。儒家的仁学思想是以宗法农业公社的自然血亲人际情感为文化心理纽带的。这种“群体至上”的利他性道德意识,表明了公而忘私,先人后己的质朴敦厚无私无虑的人际情感。它由父子、夫妇、兄弟推至朋友、邻里。即由家族推及宗族社会,自然成为个体成员的人生归宿。因此说,自然血亲情感构成中华民族伦理文化的情感心理纽带。"。
3.乡土意识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意识的原型。在古代,由于战争、内乱或者种族压迫,生活在一定地域的公社成员被迫迁徙他地,客走他乡。生活的艰难困苦和异乡异俗,常常勾起人们思念家乡故土的情思。在中华民族漫长的文明历程中,逐渐积淀成炎黄子孙的思乡情结。思念家乡故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主义情感,不管是伟人圣贤,还是凡夫俗子,无不如此。刘邦称帝后,还归故乡沛县,和父老乡亲引吭高歌雄浑慷慨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他那“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的肺腑之言,道出了我们民族那种难以拂拭的乡土情结。如果把它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联系在一起,乡土意识便溶入了丰富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从而升华为一种高尚的国家民族意识即爱国主义精神,因此说,乡土意识构成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意识的原型。
总之,中华民族把村社共同体理解成自己所热爱的祖国的原型。原始公社的公共土地、人际情感和乡土情结,分别构成传统祖国的价值本源、情感纽带和民族国家意识的原型。中华民族之传统祖国观念,从起源和基础来看,它首先是乡土之国。
三、“中国”:多民族的共同体。
作为“乡土中国”政治化的历史产物,中华民族把自己的“祖国”理解为多民族的共同体,凝结为“中国”这一概念。“中国”之指谓,并不侧重于种族之血缘意义,而是强调政治之大一统和文化之大一统意义。政治大一统有两层意义。其一是对民族内部而言,实行家国同构、君国交织的专制统治。亦即专制君主既是国家的象征,也是民族的象征。其二是对于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言,专制君主是“天下共主”,“中国”与其他民族是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作为政治大一统形态的“中国”,要求个体成员忠君爱国。由此,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实践中,君与国的交织纠缠,衍生出复杂而矛盾的价值观念,甚至使忠君与爱国演变成二律背反的历史悲剧。
四、“中华”:伦理型的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在本质上把“祖国”看成是具有高度发达之伦理文化的“礼仪之邦”。对祖国的认同和民族个性主要是文化的认同和文化个性。这就历史地凝聚成一个观念即“中华”。元人王元亮云:“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若从炎黄算起,中华文明具有六、七千年的光辉历史。它以汉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融合了中华民族其他各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在汉化和胡化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形成了群体至上的伦理型文化。中华文化把群体至上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强调个人利益应服从于国家民族利益。在义利、公私、群己关系上,崇尚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先人后己”,“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群体至上”的价值取向和人生信条,极大地凝聚了中华民族,民族的整体利益被整合成中华文化的价值核心,为个体在爱国主义实践中正确处理民族、君主国家、家庭和个人之间的多维价值关系提供了思想依据。中华民族把自己的祖国诠释成群体至上的伦理型文化实体,这与世界其他民族相比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
中华文化崇尚天下一家,世界大同,反对民族压迫和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于来自周边民族的侵扰,总是先以和平方式来化解矛盾,迫不得已,才奋起还击,这叫做“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在对待周边民族的态度上,反对以血统种族标准贬低、污辱文化落后的民族,而倡导用宽容的文化标准衡量民族之先进与否。这种酷爱自由、追求和平的人文情怀,为加强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平等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持,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又为中华民族维护和发展祖国的根本利益提供了鲜活的精神动力。所以说,“中华”是中华民族传统祖国观念的灵魂和统帅,是中华民族立足发展的精神依据。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在创造古代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祖国观念。它以“天下”为根本意义和最高尺度,以村社共同体为价值原型和情感纽带,以多民族国家(“中国”)为政治依托和政治保证,以人伦文化(“中华”)为精神统帅和思想灵魂。是“天下”之国、乡土之国、政治之国和文化之国的有机统一体。在这个一体三位的意义结构中,既有明确的价值主体和价值指向,也有深厚的历史根源感,既有现实的政治依托,也有超现实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底蕴。这就为民族传统爱国主义的历史展开拓宽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内容,确立了神圣崇高的理想目标,注入了鲜活充足的精神动力,从而有力推动了传统爱国主义的发展进程。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六
我国都有那些传统艺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这节课先出示故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讨论,故宫的建筑风格以及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1)大屋顶、金黄色的琉璃瓦的艺术美感和实用性。
(2)为什么采用木结构的建筑体系。
二、将同样是通过人物形象表现理想美的题材作品进行比较:将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希腊雕塑的代表之作《米洛斯的阿弗萝蒂特》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去体会不同的风格及其艺术美感。
三、古希腊和我国魏晋时期,中西美术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质:在魏晋时期,中国绘画观念就已经深深奠定了“神”的表现重于“形”似紧密联系。将中西风景画----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霍贝玛的《米德尔哈尼斯的道路》进行比较,中国山水画和西方油画各自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技法上去分析作品,引导学生从表现手法上去比较中西方人物画的异同。通过引导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学习方法的理解。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七
从那些优秀的国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绘画是十分重视空白表现的,中国画并不同西方绘画那样用颜色把所有的空间都填满,而是在画面中留有足够的空白。以下就是。
所谓的这些空白,并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有象征性地指某些事物,它可以指水面、天空、烟霞、云雾等等,只是没有用笔墨将它们的形状具体地描绘出来。画面中虽然缺少了这些实景的描绘,但那种云烟缭绕、雾霭蒙蒙的虚幻美却带给了人们更加强烈地心灵震撼。由此可见,留有空白,对构图和情景塑造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南宋著名画家马远最善长截景式构图,他在画面中常对一些复杂的自然景象进行高度概括,剪裁大胆,取舍也非常得当。他在画面上常表现出山之一角或水之一涯的局部,其他的自然景物大多都省略不画。明代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提到:“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或绝望直下而不见其脚,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此边角之景也。”在这种边角之景的画面中,留有大面积的空白来凸显他所描绘的实景,实景与空白处的对比使画面的意境也更为深远。正如他的代表作:《寒江独钓图》,由于画家的精心安排,画面中空白的运用恰到好处地突出了老翁的孤独与寂寞,使整幅画面笼罩在萧条、孤冷的氛围中,使画面的意境与题目达到合二为一的境界。这幅作品恰到好处地说明了空白的存在可以更好地突出你所要表达的主体。
回想一下我们欣赏过的西洋画,它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是它所呈现给我们的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写实,西洋画的整幅画面都被色彩填满,描绘的景物也是所取范围之内的实景,西方绘画的这一特点与他们思想理念的认识是一致的,他们对“虚”和“实”的理解就是:“虚”就是虚,是完完全全的虚;“实”就是实,是实实在在的实。而中国太极思想认识的“实”不是绝对的实,“虚”也不是绝对的虚,而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从这一理念认识的不同就可看出,中西绘画完全属于两种不同的绘画体系。中国画注重画面要有虚实,这样才有意境,这也是受我们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的影响。画面中的实处与虚处相互呼应相互结合,方显笔墨的婉转与灵动,此时的虚处早已不是单纯的空白,而是实处。画面中有被遮挡的部分虽然没有显现出来但并不是说不存在,而是跟显现出的部分一样内容丰富,与实处的笔墨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绘画艺术一直都在追求意境的传达,而最能体现画面意境的应当就是虚实在绘画作品中的体现。
-->。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八
摘要:工程造价总是受到设计意图的制约。本文通过对施工图内容不同角度的分析,阐述了全面理解施工图与准确做好工程造价工作的关系。
关键词:施工图;设计;造价。
1前言。
设计文件是造价工作的基础。但是设计人员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一般是根据功能构成来命名和组合图纸,施工方式的同异、材料的归类计算并不是其考虑的重点。这就要求造价人员在解读施工图时既要从自己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和综合,又要从设计的角度来推敲,理解设计的意图,科学地研究分析工程消耗的人工、材料和机械等,以使工程的预期目标能以最为经济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现。
2构配件名称的歧义。
施工图中同样功能的构配件会有同样的名称,例如外墙门窗顶处外伸板均注明为“雨蓬”,室外台阶和室内楼梯地面高差段均注明为“踏步”。我们在进行施工图预算时往往是按照施工图中标准的构配件的名称,进行定性分类计算。但是由于构配件的多样性,使得名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外延伸缩性相当大的概念,从而有可能产生内涵上的模糊。
2.1名称的多重含义。
同一个名称的多重含义与名称的不明确性有关。例如平板,可以是楼板的延伸,也可以是仅起装饰作用的构件,其受力与施工是明显不同的。再如办公楼门厅人口外有柱的顶板,施工图上也常常标注为“雨棚”。所谓雨棚,顾名思义,就是悬挑于门、窗顶部起挡雨遮阳作用的一种薄板,因其外挑长度受一定限制,总荷载比较小,故板较薄,体积相对较小。而门厅外有柱的大雨蓬板,其功能虽然是挡雨遮阳的作用,但从结构上分析,其跨度较大,有主次梁的设置,板的投影面积大,总体积也较大,这样的板只能属于有梁板的范畴。雨棚相对于有梁板,体积较小,而模板接触面大,故模板连接件、支撑件的'摊销量比梁板摊销量大,因此在计算分析时应考虑名称的实际意义。
2.2名称与含义的交叉。
这与设计的定义界限不严格有关。例如铝合金玻璃窗与铝合金玻璃幕墙,这两者的用材与构造有很大的区别,但是铝合金窗通过连接件拼装也可以做得相当大,而在较小的面积上做玻璃幕墙并不经济。这样施工图上所注的玻璃幕墙有可能在构造和用材上只需要普通窗的做法就能满足要求,其实际含义就是玻璃窗:相反,有些需要较严格的防水、防火、抗风、节能要求的大玻璃墙部分虽注为“c-xx窗”,还是需要玻璃幕墙的做法才能达到设计的目的。
3计算规则、定额与设计的协调。
3.1计算规则、定额的范围无法囊括设计的多样性。
有些构造分层做法计算规则,定额中没有,例如楼板的混凝土后浇带,定额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究竟是按平板还是按零星项目考虑。还有些构造分层做法是根据实际情况对标准图进行了修改,也超出了定额的范围。在屋面工程中,我们常常要考虑到不同部分材料和构造的统一,如上人和不上人的屋面中防水层和绝热层做法要求一致,设计根据所选标准图做法重新组合,绝热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替代施工时容易积水的水泥膨胀珍珠岩层,这就需要造价人员对定额结合具体设计进行分析和调整。
3.2同样的材料、做法和构配件因位置不同而产生差异。
工程各部分总是相关联的,因此也就不可能有绝对的同一。例如玻璃是常用的建筑材料,其在外围护结构部分时要考虑不同朝向节能的具体要求;建筑物外开窗的玻璃在七层和七层以上时还要满足安全性要求,易遭受撞击、冲击而造成人体伤害部位的玻璃也必须采用安全玻璃。根据玻璃种类的不同,相应的门窗幕墙隔断等的构造节点就有相应的特殊做法。这些会在设计文件中不同部分有体现,造价人员应全面结合说明、门窗表和标准图集来看图纸,否则就可能产生偏差。
再如在框架结构楼梯间处的转角平台处往往会增加几根构造柱,图纸中一般标注为gz(构造柱),这个构造柱的施工顺序是先砌墙后浇柱,还是先浇柱后砌填充墙?就设计的角度而言,此处的构造柱实际需要考虑施工期间不可预见的瞬间作用,应按结构柱考虑,其对于周转材料的消耗,远大于一般的构造柱。因此确定一个构件的准确名称,既要看图中的标注,又要认真体会其实际所起的作用。
3.3定额中所注的材料品种、规格可能会与设计有所不同。施工过程中所供应的材料品种、规格及质量也可能与定额规定的有差异,这都需要造价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换算,同时还要注意在结算签证时的调整。
4设计说明和相关施工知识。
在施工图说明中,最后一句话往往是“本图未详尽处,请按现行相关施工操作规范施工”。另外,根据制图深度要求,某些部位可以不处处注明;可只标明大面积材料做法,不标细部做法;只标总体尺寸,不标具体尺寸。这就要求我们造价人员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熟悉一定建筑构造和施工操作规范方面的知识。
例如洗涤间、卫生间的板底及墙身防水抹灰,设计上没有注明时,我们就不要漏了抹防水砂浆一项。再如墙面干粘石,按其工艺要求,其阳角要用水泥砂浆抹角线、抹门窗套,计算时就不要漏了。水泥砂浆装饰线条一项:为保证墙面无接槎,整体一致,墙面要在门窗下口或1.5m高处分格或压条,也不要漏了压条。分格一项:干粘石墙面不耐污染,为防止地面污染墙面,在室外地面至室内地面或0.3m高度范围设水泥砂浆墙裙,干粘石不应该一算到底,而要分开列项计算。
5施工图中其它不确定因素。
施工和安装方法往往不在施工图中注明,但有时在套用定额时会有问题。这时候也需要造价人员从设计的意图方向来加以把握,与设计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
例如某走廊吊顶为铝合金龙骨包铝合金条板。安装有嵌入、无缝、留缝等几种做法,这在定额上价格相差很大。而无论施工图还是所选用标准集图都没有安装的说明。造价人员可以根据设计效果考虑经济因素向设计人员提出合理的建议。
装修方面,由于装修材料的丰富多样,装修方法的千变万化,施工图在构造方面经常会留有非常大的余地。总的来说,无论业主还是设计者都会希望在较为经济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意图,因此造价保同应该在面层材料与骨架材料之间寻求最为经济的平衡点。
6结语。
工程造价工作,所涉及的专业和内容十分复杂,需要仔细深入的态度和全面的知识。一份造价的准确程度,不仅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的经济效益,而且也直接反映了一个单位的整体技术素质。因此,在考虑专业的独立性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把造价看作一个工程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设计、造价、施工的过程中力求最佳的效益和整体目标的实现,这才是完成一份工程造价工作的意义所在。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九
摘要:文章以巴赫弦乐作品《恰空》为例,分析布索尼的改编版本,重点论述《恰空》的改版对巴赫音乐的创新理解与阐释,对二度创作的更新认识。
j.s.巴赫(1685―1750)是巴托克时期著名的德国作曲家,说起巴赫弦乐作品的钢琴改编作品,最典型也是最成功的要数17所创作的《六首无伴奏小提琴组曲》中第二首的恰空舞曲。
恰空是一种结构严谨的曲式:乐曲在三拍子的基础低音之上,不断的反复旋律线条和变奏。早在巴赫时期,恰空是一种流行于西班牙的舞曲,巴赫把恰空作为基本的框架,以一个四小节的主题为基础,发展出六十四个变奏,即使对当代小提琴家的精湛技艺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这首《恰空》是一部最为著名和演奏较难的作品,也是巴赫所有作品中最有激情的一部。然而由于小提琴很难完全做到多声部同时演奏,并且在单独演奏时只具有旋律性,略显得单薄,所以在古典和浪漫时期,有许多作曲家将它改编为钢琴版本,其中尤以布索尼所改编的恰空舞曲最为著名。
对于巴赫恰空舞曲改编得最成功,也是最富争议的钢琴改编版本出自于意大利作曲家布索尼(ferrucciobenvenutobusoni1866―1924)。布索尼是一位风格多变的作曲家,早年一直没有能够建立起作为作曲家自有的风格,但是他不停地改编包括巴赫在内的伟大音乐家的作品,也留下了一大批优秀的改编作品。这些改编作品当然都是级别相当高、难度大的作品,过多的改编作品也使得布索尼差点把自己给埋没了。
相对于其他改编作曲家,布索尼在改编他人作品,或用他人作品主题变奏作曲的时候,考虑的结构太复杂,音响构成也非常复杂,原来就已经将一个音乐空间做得相当庞大,同时在这个空间内填满了音符,使得不仅是演奏变得困难,就连欣赏和分析也变得困难,这就给演奏者和欣赏者带来另一个问题,巴赫心中的恰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根据那个年代的记谱习惯和演奏习惯来说,巴赫没有也不会对演奏做什么明确的说明。不但如此,同时代大多数作曲家都不会有这样的习惯,理由是即兴演奏的空间变得全没有了。原谱没有太多的对于演奏的条条框框的限制,也是促成日后有那么多改编曲的另外一些缘由。
布索尼也正是将他所经历的浪漫派晚期的音乐创作特征与巴赫的音乐进行融合,最终将恰空舞曲成功改编成为近乎完全独立的钢琴曲。布索尼的这个改编曲虽然有些偏离了原作风格,比如:原作的恰空主题并非鲜明,而是通过音乐的流动过程中的和声混合来体现的。但是改编曲中四分音符上的恰空主题在背景上十六分音符的和声衬托下显得相当突出,且光彩夺目。而这种强调主题并且多次重复渲染的做法,确实也并非巴赫原作应有的风格。倒是非常符合后期浪漫派复调音乐流派的习性。布索尼在恰空改编曲里用尽各种应有的技巧,旋律左右的装饰也是极其复杂和饱满的,让人听起来的感觉就是相当充实的感觉,也才有人曾用“厚重的和声”来形容布索尼的这个作品。
有人说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是相当节约音符的作品,以至于相当多的音乐业余爱好者们都能够连续地弹奏下来。然而,由于过于简洁,对于展现其音乐性缺乏信心,使得许多音乐专业人士好像对莫扎特的作品也觉得难以掌握。而布索尼的.许多作品却是恰恰与其相反,布索尼除了将原曲中不太明显的恰空主题加工得醒目三分,同时还把和声部分做的更是复杂,几乎填满了音符。布索尼改编的《恰空》曲是一个偏离巴赫原作风格的作品,似乎布索尼从来没有准备在改编作品中继续维持所谓的巴赫风格,而从布索尼对于恰空主题的“强化”处理与和声的“密实”处理上显然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并且,布索尼不仅在填充着空间,而且还在扩展着空间。
对于小提琴演奏的原版来说,布索尼将很多小提琴演奏方法钢琴化,比如将小提琴连续小连弓技巧被改成左右手快速和弦交错构成的旋律,在全曲的结尾,还将原谱中小提琴的单一和弦加上了一个钢琴最低音的尾音,模仿教堂钟声,以表现最终人的心灵的净化。
巴赫的音乐实际上包含了后来音乐发展的所有可能性和广阔性,它不仅仅含有热衷于旋律、情感、音效的19世纪的音乐信条,也包括热衷于细微处理、冷静客观、单纯透明的古老而纯粹的音乐信条。这两种信条的融和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艺术:敏感而客观、热情而冷静、内容丰富而形式统一。从巴赫之后的作曲家对于他的作品的改编中我们不难发现,巴赫的作品只是一种启示,他的作品不应该也不会仅仅局限于某种乐器、某种风格、某种演奏方法之中,任何对于他的作品的演奏、改编的尝试都会获得独特的效果。既然作曲家都可以对如此著名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为什么我们在演奏作品的时候却必须遵循某个版本,某位演奏家的所谓示范演奏呢?巴赫的作品在音乐学院的教学和演奏中似乎已经被下了教条,不按照版本演奏或者标满了表情记号的乐谱版本来演奏就不是巴赫的作品,而音乐本来所具有的灵活性丧失殆尽,演奏变得毫无创造性可言。
所以,我们不应该用限定的眼光去审视巴赫的作品,对于现代乐器的改进,应该更多地将它们运用到对巴赫作品的演奏和改编中,而不是排斥地认为巴赫的作品就应该是某个样子。当今在兴起的爵士巴赫正是一个例子,雅克路亚乐队将原本看上去平淡的巴赫作品用爵士音乐的手法改编和演奏得轻松幽默,那些晦涩深奥的主题旋律变得通俗优美,这种二次创作不仅没有破坏巴赫作品的内涵,反而是对巴赫音乐新的理解和阐释。
因此我们可以说巴赫的音乐是广阔而平静的海洋,包容而不排斥一切。
参考文献:
[2]蒂姆・道雷著《巴赫传》团结出版社。
[3](美)亨德里克・威廉・房龙著《巴赫传》河北教育出版社.7。
[4]杨燕迪《孤独的超越:钢琴怪杰古尔德传》,上海音乐出版社.4。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十
摘要:水利水电建设具有一定的政治及社会意义。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水利工程的兴建具有规模大、工期长、投资多、建筑物独特性和施工复杂性等特点,与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保护相结合而形成国民经济命脉。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政治意义;社会意义;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水利水电工程自古以来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古有大禹治水,因势利导、科学治水,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描上重重的一笔;今有三峡大坝、南水北调工程,在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方面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但三峡工程的建设在水利界和其余各界中掀起了轩然大波,部分专业人士认为三峡大坝的建成将会使国民经济步上一大层台阶,而生态专家多认为三峡大坝的建设对周边山体边坡、植被以及河床的演变均有不利影响,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所以我们在大力兴建水利工程的同时,须全面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两相权衡以达利益最大化。
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政治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业社会的国家之一,古往今来,中华先祖均以治水为治国安邦之本。水利关乎到农业的稳定及发展,而农业是立国之本,关系国计民生。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粮食问题尤为突出,而水利设施的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给农业丰收情况提供了安全保障。“十二五”期间,在国务院批准的重点基础项目中,水利水电工程用地达23.3万公顷,占比近30%。由中央对水利水电建设的政治支持态度,可见党和国家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以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绝对是可观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因我国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和地理条件而长期存在,而就本国国情而言人均占有量及667平方米平均占有量极少的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除此以外,兴水利除水害的任务依旧十分艰巨,是振兴中华、建设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社会意义。
自古以来,水在人民心中的地位都是相当高的,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最好的是水,只对万物有利而不求回报。随着社会需求的改变,水利水电建设工程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建成在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能有效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历史上的防洪治河可分为五阶段:避洪、限洪、防洪、调洪和用洪。古时运河上修建水柜用以蓄洪济运,后演变为现今的水库,利用一系列的水工建筑物以完成防洪、调洪和用洪的一条龙任务,从而达到消洪灾、兴洪利的作用。在发电方面,水力发电相比较于火力发电等其他传统发电模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水力发电直接利用水能,几乎没有任何污染物的排放,并且水力发电成本低,虽然水电站建设初期投资较多,但相较于火力发电后期燃料费用及污染处理费用而言,能够在资金和环境效益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除此以外,水力发电操作灵活,投入运行速度快、效率高,能在几秒钟之内完成增减负荷的任务,适应电力负荷的需求而不造成能源损失。水利建设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农田水利和航运工程的发展,农田水利建设从最初的用其所长而兴利,到后来的补其所短以除害,紧接着是变短为长、变害为利,发展成用有余补不足,到现今的全面平衡发展,都是水利事业进步与发展的产物。人工渠的开挖和渠化水平的提高,将内河航运与海运相连接,逐渐形成一个即将遍及全国的水运网。总而言之,水利事业的战略规划由简而繁,由粗而精,由点及面而扩至全局;战术上科技水平由低而高,由粗而全到分而细以至精而专。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各地区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有效地避免了用电紧张的局面,进一步降低了自然灾害对农业以及人民生活造成的伤害。
3协调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虽然水利建设带来了众多效益,但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从三峡建设之路的崎岖便可见一斑。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一个地区的微气候、土壤环境、水质水温、森林、植被均有一定的影响。土壤沼泽化、地下水位下降致使土壤沙化,水质污染程度加深,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等等这些影响都是水利建设中不可避免的考虑因素。同时由于水利工程的规模一般较大,占地面积大、工程量大,那么库区附近的居民搬迁以及文物古迹的损坏均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评议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并且就这些影响全面协调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刻不容缓。我们必须总结施工过程中的教训和不足,扬长避短,在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体制的同时,自省解决管理体制上的不足,全面协调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充分落实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保护生态环境,调动一切可调动因素支持水利事业的发展,使环境保护和水利事业共同健康发展,从而到达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姚汉源.中国水利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21.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十一
在马克思研究领域,有大量著述讨论马克思是否有伦理学的问题。马克思本人推动了这一争论,或者说,起码预见到了这一争论的可能性。在《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的序言中,他希望能够避免读者对他描述资本家和地主的方式可能产生的误解。他说,他决不希望用“玫瑰色”来描绘他们。但是,在这部著作中,他继续指出,“这里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时。
二、马克思论现代世界的“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
马克思去世后出版的早期作品《18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最著名的概念是“异化劳动”(en-tfremdetearbeit)。“异化劳动”所描绘的是现代工人与其劳动产品、生命活动、其他劳动者和整个人类相异化的状况。马克思在这里谈到的异化是一种深度形式,而不只是黑格尔思想中辩证自我发展过程中的永恒特征“外化”(entaiisserung)。在这些手稿中,马克思的分析充满着强烈的道德色彩,这是在他后期作品特别是《资本论》中所罕见的,当然此后并非绝对没有出现过。马克思在此毫不留情地谴责了当时产业工人的极度堕落,直率地引用了几位法国作家和其他人用生动细节表达的类似观点。他还用好几页的篇幅详细论述了资产阶级社会中金钱的力量,并且结合歌德《浮士德》和莎士比亚《雅典的泰门》中的段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金钱颠倒了人类正常的价值观,将美德变成罪恶,罪恶变成美德,等等。与关注工人堕落的论述相比,这些引文更能表明马克思保持着对世界中恶的强烈感受,而不只是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三、马克思与基督教传统:对话与差异。
虽然马克思非常鄙视利用基督教为大规模剥削正名的极端伪善做法,更不齿一些“成功”资本家自称基督徒的行为,但他还是尊重基督教传统的某些要素,这从他引用托马斯·莫尔和马丁·路德的作品可以看出来。不过,如果说马克思对恶的理解有着隐藏的、不为人知的理论基础的话,应该归于他受到的古典学训练,特别是他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崇拜—在上述引文的前面几行他称其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以及亚里士多德对过度的谴责。这一主题贯穿于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并且在《政治学》中尤为突出。在柏拉图哲学中,这也是重要的内容。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公开指责高利货极其违反人性,因而是不道德的。众所周知,这种对高利货—即对货款任意收取利息,这种利息远不及当今的高额利息—的强烈否定态度,也是中世纪教会以及托马斯·阿奎那等教会哲学家的.观点。这也导致了在前资本主义时期和资本主义早期的欧洲,富有的犹太人往往是放货者,因为他们不受教会规定的限制。
四、结语。
在我看来,马克思在思考罪恶的历史中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他以不可思议的直觉,抓住了他那个时代以及当今时代仍居于主流经济制度核心位置那个恶的原则的种种含义。这一原则就是追求个人的物质利益凌驾于其他一切目标之上,并且,归根到底是最道德的。虽然有人会认为马克思熟悉的资本主义形式是简单而粗糙的,而非如今的复杂形式,但这一看法只是在有限范围内成立。例如,马克思熟悉当时叫做“股份公司”的现象,并预见了其扩张和演变;他预知了我们所说的“全球化”,在《资本论》第3卷开篇把它看作是阻止利润率下降趋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资本论》第1卷结尾部分他非常激动地预测了英国政府在爱尔兰犯下的骇人罪行,美利坚共和国的诞生以及爱尔兰人移民美国。马克思去世后的130多年里,关于“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列宁)和“晚期资本主义”(哈贝马斯和其他人)的讨论盛行,以马克思之名发动了最为剧烈的政治变革,20世纪以前资本主义从未涉足的大片地区完全融入资本主义结构,当然还有马克思从未想到的技术进步—至少就我们目前所能知道的马克思想法而言;但是资本主义制度意识形态基础的核心原则本质上并没有变化。马克思在其大量脚注中提到的他那个时代经济学家的观点与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拥护者给出的口号并无二致。因此,尽管尘世与天国的很多事物超过马克思哲学想象的范围,这不足为奇,但是,他揭露了处在早期现代生活核心位置的堕落和“颠倒混乱”状况,今天仍旧如此。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十二
1.1优化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在培养体育院校艺术人才方面,院校管理人员要想真正培养艺术类人才,就首先要从院校的培养方案入手。培养方案主要包括艺术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以及课程设置和就业方向等,其中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要从社会和项目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体育艺术专业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北京体育大学中的表演专业在培养目标的设置上的内容包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熟悉体育理论和表演学理论,熟练掌握当代体育表演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体育表演和形象塑造设计组织和编导能力。从这一培养目标中可以看出,体育院校在进行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时应该考虑到其复合型知识结构问题,注重突出体育艺术专业的实用性。在课程当中也可以增加实践性教学课程,以便培养学生实际技能能力,像是武汉音乐学院在舞蹈主修方向的培养目标当中就有增加艺术实践的内容。因此,体育院校在设置艺术类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该将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强能力、宽口径、厚基础和从事艺术体育工作作为目标定位,从这几个方面对培养目标进行设置。
1.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突出教学特色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体育艺术课程体系应该充分体现体育艺术特点,符合体育艺术的知识结构,坚持体育和艺术相融合的原则,从而能够构建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体育艺术课程体系。体育院校在课设体育、艺术欣赏课、艺术概论等基本课程的同时还应该增加艺术体验和艺术实践的课程,通过这些实践性的课程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好学生能力和知识传授之间的关系,将各个学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实现各学科教学资源之间的共享,提高人文社科知识在整个体育艺术课程中的地位。同时,体育院校在建设相应课程体系过程中,还应该注重突出自己院校的特色,将学习、应用、总结和创新这几个环节的内容一一做好,并增加自己院校的特色,从而形成符合院校实际的体育艺术课程体系。
1.3加强课程改革,创新教学策略例如可以减少部分运动专业的课程,增加突出艺术特色的课程,例如体育美学、艺术概论和音乐欣赏等课程。也可以增加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像是体育绘画、课件制作等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不断加深原有课程体系的改革,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突破以往以理论知识为教学核心的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创新,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掘。另外,在教材的编制上,应该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删减,组织人员进行新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方案的制定,编写相应教材,同时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适度增加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积极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自身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体育艺术人才。
1.4借鉴教学经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体育院校中的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是体育和艺术相互融合的要求,因而体育院校的管理人员应该更加重视体育艺术类的课程方案设计,认真研究艺术类专业在体育院校发展的方向性和现实性,做到既与同类艺术院校专业有区别,又能够积极吸取和借鉴艺术院校的教学经验,从自身体育院校的教学条件出发,制定符合自身院校发展情况的人才培养方案。当前,体育院校中的艺术专业发展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对人才培养的方案、模式等都还在摸索当中,不同的院校在层次和教学条件上不同,因而在人才培养上也不能按照一个标准进行培养,这就要求各院校从自身情况出发,并由相关管理部门牵头,将体育类专业人才和体育院校中的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区别,并可通过研讨会的形式,相互进行借鉴,以不断提高自身院校的办学水平,更好地突出体育院校中艺术类人才的培养特点。
1.5结合市场需求,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培养人才需要依据市场的角度,从市场的需求出发,不断满足市场对于体育艺术类人才的需要,从而使得体育艺术类人才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从而实现体育艺术类人才的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从发展的眼光看,高素质的人才与健全的市场经济机制将会相得益彰。社会实践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及实践环节上不断改革创新,教学训练效果良好,培养出了大量优秀人材。如在教学方式上,改被动实践教学为主动实践教学;改变单一的实践形式,适度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践内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结合媒体,建设人才培养的品牌。
2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院校中的艺术类专业是应社会发展需要出现的,是体育和艺术融合的表现,是艺术和体育教育内在联合的结果,因而为了推动体育艺术的发展,促进体育院校的不断前进,在培养体育艺术人才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体育院校中艺术类专业发展的方向性和现实性,制订更加符合社会和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从而不断为社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体育艺术人才。因此,深入研究体育院校体育艺术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创新体育艺术人才培养策略,是今后体育院校在体育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重大目标与课题。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十三
今年9月初新学期开始后,全国小学生和初中生将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目前消息是从起始年级开始,各种版本教材将陆续退出舞台。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为你解答。
温儒敏,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
02为何要编写“部编本”教材?
“部编本”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除了语文,还有德育和历史。
现有的语文教材编写出版还是“一纲多本”,小学有12种版本,初中有8种版本。
“部编本”教材力图在多种教材并存的情况下,起到示范作用,促进教材编写质量的提升。
目前江苏省已通知秋季学期从起始年级起全面使用部编新教材,苏教版将停用。
03“部编本”内容有何变化?
“部编本”的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当兼顾时代性。
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
这不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
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04写作部分,“部编本”如何安排?
“部编本”力图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
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照顾到教学顺序,让老师能够落实,克服随意性。但也注意到避免应试式的反复操练。
写作课的系列努力做到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有可操作性。初一两个学期一共12次写作课,每个单元1次。
分别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与想象,写出人物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每次都突出一点,给予方法,又照顾全般。
和以往教材比较,现在的编法是希望有一个系列,更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比较有“抓手”,比较方便教学实施。
05‘’部编本”是如何编写的?
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是全国申报遴选、教育部聘任的,编写组主要由三部分人组成。一是学科专家,包括一些大学教授、作家和诗人,二是优秀的教研员和教师,三是人教社的编辑。前后参加编写组的有60多人,另外还有外围的各学科的咨询专家、学者,人数就更多了。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从2012年3月8日正式启动,到现在5年多了。以往教材编制都由出版社来实施,请个主编,搭起班子,最多也就用一二年。
教材编写经过复杂的程序,包括确定大纲和体例框架、拟定样张、选文、进入具体编写等。起始年级初稿出来后,先后经过14轮评审,还请100名基层的特级教师提意见,最后才提交给教育部。
包括此次教材大换血在内,自白话文兴起的百余年来,语文教材已经经历了七次大变,每一次的改变无不围绕古诗文的占比拿捏。
除去不同阶段的时代背景,可以说,走到今天,语文教材该怎么编的主要争议,在于如何看待古诗文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即便在当前新教本变动大局已定的当下,仍有人对文言文占比的大幅提高颇有微词。
在一些语文教育工作者看来,古诗文的表述方式和所涉内容大多脱离现实生活,一来实用性不强,二来佶屈聱牙,既不利于老师向低龄段学生的教学传授,也可能影响学生自如地表达主张。
以教学实用主义而言,这些说法自有道理。然而,实用层面的合情合理不过将语文学习放在了“掌握一门语言”的特定语境之下。在许多教学者眼里,语文或许是一门应试课程,在大多日常使用者眼里,语文或许也可以是一种生存的言语技能,可之于国家,语文教育是国民教育,也是文化教育。
语文之所以时而被称为“国文”,在于其对文化的承继。
某种程度上,中国的古诗词就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古诗文在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一如英国语文教材中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日本语文教材中的俳句。
它们犹如民族文化的基因密码,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经由这条记录在册的“时间之河”,我们各自摸索着民族发展、走向未来的道路。
客观而言,在过去的一段时间,语文教材的地方编写,一定程度地造成了表面上品种多样,却难言清晰价值观、文化观的教学局面。甚至以地方化、特色化代替了系统而全面的语言文化知识的梳理、整合、教授。
以“部编本”改革为契机,大幅提升文言诗文的占比,其实是让语文教育回归“中国化”的正途。
文档为doc格式。
-->
-->。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十四
摘要:本文将对中职生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人文关怀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并对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人文关怀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文关怀;中职;班主任。
随着全国各大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不断扩招,中职生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中职学生基于在初中阶段学习不断受挫,甚至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歧视,自卑感强,加上一些社会、家庭等原因,他们的行为习惯不佳,大多数中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低。同时,他们缺乏社会及家庭、朋友的关爱,自控能力差。解决中职学生的教育问题,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班主任用人文关怀的理念去指导班主任工作,要针对其心理和行为特点,开展人性化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分析。
者,班主任有责任也有义务阻止和改善这种状况。班主任要在日常管理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帮助中职生认清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二、人文关怀在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班主任是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以及教育工作中的主要力量,班主任往往自身拥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专业知识丰富,在教导学生学习、就业方向方面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经验。但是,中职班主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由于中职生在初中的学习阶段受挫,对学习往往没有浓厚的兴趣,针对这种现状,班主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再者,班主任作为中职生的领路人,要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完善学生的人格,帮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亦师亦友的关系,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教学以及日常工作中重视人文精神,更好地引导中职生学习、规划。此外,基于中职生的心里行为特点,人文关怀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针对中职生自信不够、缺乏勇气和自制力差的情况,人文关怀能够让班主任和学生很好地相处。中职班主任要掌握中职生的心理变化,给予适时的鼓励,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切实做好对学生的服务工作,只有将人文关怀融入平时的管理教学中才能转变中职生的现状,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逐步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生活环境。
三、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人文关怀。
在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中体现人文关怀,构建适合中职生学习、生活、就业的工作模式需要大量的实践和总结,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论述分析。
1.进行爱的教育。现实中,大多数中职学校普遍使用“高压式”的教学方式,但是效果却不明显。这也是对人文关爱的回避,容易导致学生的精神紧张,并不能很好地接受认可班主任。再者,对学生充满爱心,是教育成功的前提。要时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对于事物的处理要以理服人,对于有叛逆心理的中职生要充分注重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以情感人。经常找学生谈心,慢慢改变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重新对生活和学习充满期望,意识到这是属于他们的青春,不能虚度。
2.要尊重学生,发扬民主精神。很多教师往往以学生听不听话来界定他们是不是好学生,但这是错误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班主任要创造一个相对宽松民主的环境,很多时候学生接触到新知识的途径要比教师多,所以很多时候教师要多听学生的意见,和学生达成共识,这样对班级工作的开展以及教学都有很大的帮助。集体的力量不能忽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无论学生对错,班主任都要进行人性化的引导,同时适时召开班会,集中民意,这样才能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加热爱学习和生活。这一过程要求班主任要有一定的耐心,中职生不同于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他们有时会有些偏激,所以要耐心地开导和帮助。中职生这一学生群体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和帮助,而人文关怀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工作中的人文关怀不仅关系到中职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更关系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友军.用“心”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02).
[2]谭洪波.对中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04).
[3]陈华.浅谈如何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11,(03).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十五
1.1引言。
荔枝(litchichinensissonn)属无患子科,古称荔枝、离支、丽支,果实成熟时果皮红艳诱人,故又俗称丹荔;果肉(实际上是荔枝的假种皮)为白色、半透明、香甜多汁、柔软而脆[3]。
荔枝为广东四大名果之一,俗有“岭南果王”之称,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多种滋补养颜效果,一直被视为“果中珍品”。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荔枝最早的国家,已知有100多个品种。
目前,亚热带地区气候和土壤合适的地方都有荔枝种植[4],我国荔枝栽培主要在广东、海南、广西、四川、福建、云南、台湾等省区。
在国外,越南、老挝、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波多黎各、菲律宾、毛里求斯、马尔加什、南非、古巴等也产荔枝,但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我国引入栽培的[5-6]。
2007年广东荔枝种植面积400万亩,产量达到96万吨,2008年种植面积413万亩,产量达到91万吨,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面积为全国种植面积的一半[7]。
但是荔枝不耐贮藏,采后短时间内极易发生褐变和腐烂变质,加之产量的大幅增加与贮藏、运输和市场方面的制约,往往造成大量鲜果因未及时处理而败坏,屡屡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所以,开展荔枝精深加工,开发荔枝功能性食品已迫在眉睫,这对于提高广东省农业生产效率,推动荔枝产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阐述了荔枝及荔枝果肉多糖研究现状、国内外多糖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2荔枝及荔枝果肉多糖的研究进展。
荔枝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据《开宝本草》记载,荔枝可止渴、美容。
花(治喉痹肿痛)、果壳(治血崩)、果核(行气散结、祛寒止痛)均可药用,荔枝果肉则是岭南佳果之一,适量食用,有补脾、益肝、养血、悦颜之功效[8]。
结合本课题我们主要讨论有关荔枝果肉营养成分和果肉多糖功能的研究概况。
1.2.1荔枝果肉营养成分。
荔枝果实中含有大量的糖分、维生素c、磷、钙以及少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等营养物质,荔枝果肉中矿物质元素含量也较丰富。
研究认为荔枝中的酸主要是苹果酸、琥珀酸和柠檬酸[9],而另有报道在荔枝果肉中采用相同的方法没有发现琥珀酸[10]。
荔枝果实的糖/酸比较高,存在品种差异,妃子笑为65.7,糯米糍高达92.3[10]。
chyau等[11]发现荔枝果肉的香气成分由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形态组成,游离态气味成分主要有三羟基-2-丁酮(30.1%),香叶醇(15.6%)等;结合态气味成分主要为香叶醇(73.7%)和香叶醛(7.95%)。
刑其毅等[12]用冷冻收集法收集到的荔枝果肉头香水溶液研究荔枝香味成分,鉴定出34种香味成分,主要成分有醋酸、异戊醇、醋酸甲酯等。
除色氨酸外,含有人体所必需的4种氨基酸;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高达44%,其中天冬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蛋氨酸含量较高[14]。
有关荔枝果肉的功能性有效成分的研究,国内外都有报道。
日本学者minakata等报道荔枝果肉提取物在抗诱变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shela等[15]研究发现荔枝鲜果中总的多酚含量为3.35mg/100g鲜果,五倍子酸的含量为307.2ug/100g鲜果,这些成分可能对人体有保健功能。
第二章不同荔枝品种多糖含量及不同干燥方法对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1引言。
荔枝品种是由来自一个实生单株的营养繁殖系的群体组成。
通常认为生产种植广、栽培面积大、产量较高、适应性较强、品质较好的品种为优良品种。
荔枝品种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且遗传组成基本相同,遗传性状稳定。
其中作为商品性生产栽培面积2000亩以上的主栽品种就有26个,包括:三月红、白糖罂、白蜡、状元红、园枝、大造、进奉、妃子笑、黑叶、怀枝、桂味、糯米糍、挂绿、雪怀子、红糯、香荔、尚枝等[2]。
目前还没有关于荔枝多糖含量与品种差异的报道,而且荔枝在品种上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及多名的现象比较严重。
所以,本章从广东省果树研究所荔枝资源库中选取经果树所专家鉴定的在广东省主栽的21个荔枝品种,研究其活性成分,以期弄清楚广东地区主栽荔枝品种间多糖含量的差别,为后续研究材料的选取提供依据。
荔枝生产季节比较集中,不容易保藏,所以大量荔枝需要通过加工消化。
目前,荔枝加工主要是荔枝干,占全部荔枝加工品的80%以上[3]。
传统荔枝干的加工方法主要有日晒法和火焙法,这两种方法加工的荔枝干风味较淡,果肉颜色较深,烘干过程干燥不均匀等。
微波干燥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微波辅助干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4]。
研究发现微波干燥与传统干燥方法相比较提高了干燥速率,减少了干燥时间,提高了工业产量和产品的品质[5-7]。
目前,微波干燥技术已被应用到农产品的干燥技术的研究中[8-12],在果蔬产品干燥方面,分别对荔枝[13]、龙眼[14-15]等进行了微波干燥研究。
2.2材料与方法。
2.2.1荔枝原料。
荔枝为采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新鲜荔枝。
所采摘的荔枝大小、形状和成熟度尽可能保持均一。
中熟品种包括:丁香、桂味、鸡嘴、青皮、田岩、水晶球6个品种;晚熟品种包括:糯米糍、红糯、玉荷包、挂绿、怀枝、尚枝、雪怀子7个品种。
干燥方法试验采用荔枝品种为黑叶,采自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新鲜荔枝。
所采摘的荔枝大小、形状和成熟度尽可能保持均一。
2.2.2主要试剂。
试剂名称规格产地和生产厂家。
重蒸酚分析纯北京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正丁醇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
氯仿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
牛血清白蛋白分析纯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考马斯亮蓝g-250分析纯北京鼎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没食子酸分析纯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
中心硫酸亚铁分析纯西安化学试剂厂。
碳酸钠分析纯汕头市光华化学厂。
葡萄糖分析纯广州化学试剂厂。
第三章荔枝果肉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38。
3.1引言……………………………38。
3.2材料与方法………………………38。
3.3结果与讨论……………………………42。
3.4本章小结…………………………………58。
参考文献………………………………58。
第四章荔枝多糖分级沉降制备、纯化及结构表征……………62。
4.1引言…………………………………62。
4.2材料与方法……………………63。
4.3结果与分析…………………69。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艺术的来源论文篇十六
摘要:在接触、理解人类世界的过程中,我们若能成功地掌握意义构建的方式和特点,我们也就能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交流目的或识别出他人的交流目的。以一篇汉语商业广告中的名词为例,运用经验观中的两大理论工具:原型理论和隐喻来分析阐释名词的运用,旨在具体展示意义是如何在人们的认知理解过程中构建起来的,从而成功地实现了交流目的。
关键词:意义构建;经验观;名词;原型;隐喻。
1引言。
在最近的里,语言学领域发生了大变化:一批新的认知科学家出现了。关于语言是什么和语言如何从认知角度发挥功效的问题,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处理模式。莱考夫(1987)把这一批人称为认知科学界的第二代。关于认知科学,它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数学,心理学,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和人类学。为了更好的了解第二代学者在语言学方面作出的成就,我们有必要简要回顾下第一代认知界的学者们对此作出的理论贡献。第一代人推崇的是生成语法,相信人的大脑可以比作是计算机,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找出大脑的软件是什么,执行人们言行的程序是如何进行的。该观念主导认知科学界多年,它还促成了几个新学科的形成,如计算机语言学,语言的数学模型,大脑的数学模型,形式语言学。他们的哲学理论基于以下信念:大脑和身体是相互独立地在做功;语言实质上是一种象征符号,用来表征周遭世界的万事万物的特殊符号。
然而,尽管第一批学者在认知域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人们依然没有充分、清晰地认识到认知理解活动的操做过程具体是如何进行的。认知究竟是什么,它是如何运作和发展的以及人类认知活动遵循的共有原则是什么,这些仍是语言学家们面临的挑战。本文因此试采用经验观中的两大理论工具,从分析意义的构建过程入手简单涉猎以上问题。而经验观中的两大理论基石:原型理论和隐喻理论正是第二代学者的突出贡献。
2经验观。
对于第二代认知语言学家来说,他们新模型的建立基于以下认识:语言很大程度上是隐喻性的;隐喻在人类的思想中发挥着主要作用。这种新的研究方法即认知语言学,它主要关注人类是如何思维的和语言是如何在认知理解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在通往认知科学的新道路上有两种趋势:一种是更加关注思维是如何体现的;另外一种关心的是在大脑这个舞台上认知理解中的映射和整合。merleau—ponty,一个现象主义学家,针对人的肢体是如何影响和控制人的思维的问题发展了一整象主义哲学。他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家低估了人类肢体本身的重要性及对哲学思想的重要性。“他们(指第一代)没有认识到具体的肢体特征是影响人类思维方式的”。人的思想与肢体是密不可分的;能够感知的大脑是具体化的肢体,通过肢体接触而获得的感知是人类认识周围世界的初始阶段,所有的感知实质上是属认知的。
人们从未全面整体地认识过事物,他们只是从肢体接触的角度来看待、认识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特点。肢体在周遭的环境中践行,亲历这种动作并对其产生回应,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构成了身体的经历,经验过程。而我们的思想则是呈现于具体的日常生活的经历之中。“人类大脑中的信息20%来自于与外界的`直接接触,而余下的80%的信息是先前关于周围世界的种种经历的记忆的过滤沉淀部分”。
正如ungerer和schmid所描述的,认知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一种方法,它基于我们对世界的种种经历和我们感知、概念化世界的种种方式之上,这实际上就是经验观理论。经验观认为在回顾和探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种种逻辑规则和制定客观定义,不如寻求一个有操作性的、更实际的路径。通过给事物添加一些属性,如“快捷的飞机”、“舒服的飞机”,人们便把有关于坐飞机的经历的一些感想和印象加添在了词语里面。当首次看到一个类似飞机的新事物时,曾经接触飞机的丰富经历便会大大地帮助我们识别、认识该事物的特点。看到一个新发明的有两个类似翅膀的路上交通工具,我们会说:“像飞机样的东西”。这是因为人们的大脑里已预先有了一架典型的飞机模型,和标准的飞机结构一对比:它像飞机。另外,经验观中的词语用法似乎比逻辑观更胜一筹,经验观中的词语提供了一个更丰富,更自然的意义描述。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类对世界的共有经历同样存储在人们日常的语言中;从人们表达多种多样的思想和观点的语言方式中,我们可以采集到共有经历。简而言之,经验观的主要论点总结如下:
(1)思想不能脱离肢体孤立存在。即连接概念系统的结构是源于肢体的经历,在经历之后,概念系统才有了意义。
(2)思想是想象性的,想像也不能脱离肢体。原因在于那些非直接源于经历的种种概念系统是隐喻的产物,而隐喻或认知意象又都是建立在经历上的。
(3)思想以格式塔为特征,而不是原子的。
(4)语言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本身不是一个自给系统。因此,描写语言必须考虑认知过程。
(5)语言结构与人类的概念知识,肢体经历和话语功能有关,并以此为基础。
(6)意义并不只是客观上的真值命题,实际上与人类的主观意识、无限的知识网络密切相关。
3名词。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而语言又被认为是用句子进行的交流或交通。从这个意义上说,词汇就是进行交流或交通的设施或工具。面对繁芜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只有有了便利的交通工具,人们才能顺利、快捷有效地生成活动、完成活动。词汇是人们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基本手段,由句子构成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自由的、无限的,是以词汇相对有限的或约定俗成的意义的确定为前提的。更为复杂的是词汇意义又兼具模糊性、可变性和不稳定性特点。
词汇中的名词,语言的主要支柱之一更是在人们的社会交流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名词通常大体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具体名词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质或事物,如桌子、月亮、树,这些都是可以凭我们的肢体感官观察到的、感知到的,大脑能具体描述的物体。第二种则是指那些由人的思想、心理或情感主观性地体验、想象、创造出来的事物,例如“爱情”、“理论”、“神仙”。我们可以发现抽象名词的意义较具体名词更加地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从某种角度说,抽象名词是基于对具体名词的体验和解读的。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本身;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第二性的;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能动反映,或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而意识与物质或客观世界的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人类全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通常称之为辩证唯物)。
4一商业广告的解读。
在找到了理论基础之后,现在我们便可以应用原型理论和隐喻来解读一篇汉语广告词中的名词的用法,从而具体阐释经验观是如何帮助名词建构意义的。
题头:总有一卡适合你!神州行,我看行!(旁边图片:葛优身着西装,竖一大拇指)。
正文:编辑老葛说:“我接电话比打电话多,用神州行,实在!”
村长老葛说:“我用的是神州行,话费便宜信号好!”
工人老葛说:“在外地打工,想家的时候我就用神州行!”
居民老葛说:“这神州行阿,打进打出都轻松,用着舒坦!”
爱旅行的老葛说:“神州行,漫游起来真不差!”
退休老葛说:“图个实在,我一直用神州行!”(旁边图片:身着工作服的葛优;身着家居服的葛优;头戴旅游帽,身着旅游鞋的葛优;身着整洁白衫的葛优…)。
我是葛优,银幕上我演老葛,生活中我还真用的是神州行。电话多呐,弄个神州行套餐,少呐,用没月租的,还有这卡那卡什么的…多啦…你要是也在考虑,听我一句:神州行,总有一卡适合你啊!
摘自一广告手册,,4。
4.1原型角度看意义构建。
无穷无尽的、千形百态的物体构成了我们生存世界的物质基础。其中最容易为人们肉眼所捕捉的物体有人类、动植物和日常用品如书本、桌椅、汽车、房屋等。在正常情况下,人们很自然地、轻松地能够对这些物体进行识别和分类。然而,我们自身也被万般迥异的现象包围。“我们如何用所掌握的有限的语言意义把这众多的不同的事物一一清楚地表达出来;我们的交际对象为什么能成功达成意义,即使在没有明确分界线的事物之间,如颜色中的“红色”与“橘黄色”;“绿色”与“蓝色”。经验心理学家通过观察试验发现:人们通常以最为焦点的那个颜色或称为原型的颜色为参照来对比描述其它颜色。在研究物体的形状类、动植物类及人造物体类的观察也发现类似现象,如鱼类和抹香鲸:关于抹香鲸是否是属鱼类的,人们通常依据一个典型的鱼的典型特点如鲤鱼的特点来比照和划分后者的属性。典型特点之一:鱼类动物非哺乳喂养后代而哺乳喂养是哺乳类动物的典型特征,因此抹香鲸属于哺乳类更合适。这里的参照物鲤鱼是一个典型的鱼类动物,也既是鱼类的原型。
针对上述人类的行为现象,原型研理论是目前最具解释力的。原型理论最先是受哲学、人类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后来发展为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石并成为当代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原型理论关于划分类别和定义类别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角度和新方法:归属到同一类别的各个成员之所以能够被识别和细分并不是因为彼此具有共同的特征,而是由原型或典型成员与边界成员间的家族相似性决定的,类别与类别的界线是模糊的。简单的说:原型理论里面的原型就是某一类属中最显著的那个成员,或最具代表性的、类属特点最清晰的那个成员。很显然这不是原型的定义,我们应该从认知角度看待类别和原型:原型是大脑中的一种意象代表,是作为认知参照点的。事实上,根据该定义适用的领域不同,具体说原型是一种意象或图式,抽象说它就是某类别的代表或理想化代表。认知上的原型类别里面包含好成员、坏成员(即典型性成员、非典型性成员)和边界成员(其类别属性是模糊的)。我们应注意到不论类别中的成员是好成员或坏成员,它们都与人类丰富的经历和经验密切相关。一旦人们在原型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分类和识别,那么我们的语言交际理解活动就变得有现实可能性、现实可行性和便利性。反过来,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铺就了有效分类世界万物的道路。结果必然是认知理解活动过程中的意义构建程序有很大的操作性。
至此我们就能很容易地找出上面广告中的原型性的名词,相对的说是一些具体名词。涉及到职业的如下:编辑老葛,村长老葛,工人老葛,居民老葛,爱旅行的老葛,退休干部老葛。众所周知,高商业含金量的广告都是目的明确,直指顾客兴趣的。它们一出场就力求用最少的力气和最见效的方式把人们的目光立刻吸引到产品上,因此广告词语的使用必须能吸引注意力,激发购买欲,创造可信度和促成行动。这则广告是在大力宣传移动通信的又一种新途径:采用一种新的手机卡业务。在中国,众多的人口为通信业务带来了巨大商机,如此多的人必然会大量地用到移动电话。同样,在中国有众多的行业,众多的行业上也必然有众多的、形形色色的工作人员。说到教育,首先映入大脑的是“教师”、“学生”;说到出版社或杂志,我们会立马想到“编辑”、“记者”。在人们熟知的每一个领域里,我们都能很轻松地说出某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成员的名称,而这恰恰就是原型成员,每一类属中特点最清楚的那个成员。为了达到促销和成功表达意图的目的,该广告选择了我们周围的一些常见行业(也即常见类属)里面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些行业是为普通老百姓所熟知的,有些就是我们自己的职业,我们在每天的生活中从事它、经历它。因此在这个单向传递、交流信息的广告语中,对于它里面列举的某些职业名词我们并不会感到陌生和不解,也就是,读者或消费者在理解它的词语意义和语句含义上不存在理解障碍。再换句话说,上面的广告词成功地在我们的大脑中构建起了意义。
这则广告为什么没有首先列举一些其它行业哪,如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相对的说是一些抽象名词。这些其实是与职业类中的边缘成员有关的。当谈论职业的时候,我们首先是指那些司空见惯的、流行的行业,如工人、教师。涉及到职业,这些工种比起那些什么家之类的更具普及性和代表性。为了快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立即产生可信度,这则广告就很聪明地、自然地选择了一些普通职业作例说明。借此,该广告透漏出一关键信息:每一行业中的人都满意使用这种新的手机业务;这种业务覆盖了中国大多数行业,非常流行。
最后,我们再看一下广告词旁边的图片:每列举一职业,著名演员老葛就装扮出该职业人员的典型衣着穿戴。例如,说到爱旅行的老葛(旅行迷老葛),老葛立马又一典型的装扮:就是头顶旅游帽,身穿休闲服,脚踏运动鞋。我们很难想象得出一个穿着西装革履的人士到处观光旅游。很明显原型理论在这里又得到体现和应用。
4.2隐喻角度看意义构建。
亚历士多德认为,隐喻是属语言的,不是属思想的;他还认为日常用语里没有隐喻,隐喻是文学语言的范畴。然而,第二代认知学家把隐喻看作思想性的。隐喻是关于人类如何概念化世界的和如何进行活动的。“隐喻是关于概念的;概念的重要性表现在它们帮助人类建构感知周围世界、与周围世界或周围的人交流的过程。隐喻所捕捉到的范畴性不是体现在语言中,而是思想中”。隐喻处理的是两个概念域,并跨域映射。日常用到的抽象概念如时间、变化、状态、起因和目的其实都是隐喻性的。对于大多数抽象概念,人们一般用具体术语对其进行再次概念化,而解读这些的思想或模式又是建立在人类的感官系统上的。概念隐喻理论提供了一个从具体概念域来了解抽象概念域的机制,使得抽象概念域的认知理解活动变得简单易行。
从某种意义上说,具体概念域相当于本体,相应的抽象概念域相当于喻体。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体验、了解、应用另一概念域的意义来表达本概念域的意义,这种表达方式就是隐喻地构建起来的。借此,词语的字面意思不仅成功地传递到听者那里,与某些特性、意象和属性相连的内涵意义也被听者捕捉到。一句话,意义的构建,包括字面意义和内涵意义或隐喻意义最后都能有效地形成在人们的头脑中,即正确的认知理解活动完成。所以,看到人类通常用本质上具有隐喻性的概念系统来进行言语交际活动时,就不感到奇怪了。
看例子:广告词中的概念隐喻有“神州行”中的“行”、“套餐”、“打工”、“打进打出”中的“进”和“出”、“月租”和“漫游”(这里理解成“漫游费或漫游信号”)。通常意义上,名词“行”指走或跑的动作或行为,是可以观察到、演示的。换句话说,这个名词是个具体名词。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他们还未使用和经历这项新业务。为了新业务在消费者头脑里能迅速扎根,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同时也为了强调这项新的手机卡业务带来的影响之大、流传的速度之广和程度之深,广告者在用词上巧妙地运用了隐喻手法:通过借用表达人们日常行为的普通词汇形象地隐喻出了该业务的流行度。同样,具体名词“套餐”和“漫游”(有人认为这已是通信行业的专业术语,但本质上也是源于具体名词的隐喻性的)在此也发挥了隐喻作用。我们知道套餐原是指饭店或食堂推出的一种食物系列,顾客付款一次就可以买到荤素搭配、汤饭齐备的餐点。具体的荤素菜和汤饭,顾客依据个人口味在规定的价格下自由选择。广告者为了向有不同需要的消费者指明该服务业务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手机卡类别时,“套餐”这个词是最合适的隐喻措辞。又如“漫游”,它本是指漫无目的的游逛,随人们的意愿想去哪就去哪,也是我们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活动。在这里,通过该词的隐喻意,消费者即使对这事物相当陌生,也能很快意识到这项新的业务可以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与任何人保持联系。这就是这项业务的优点,让消费者意识到这点正是该广告的目的。
5结语。
通过解读上述商业广告语中的部分名词的用法,我们可以涉猎到意义构建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即经验观中的原型和隐喻理论。二者在解释日常言语交流活动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成功地掌握意义构建的方式和特点,也就了解了认知理解活动是如何发生的,也就能指引我们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交流目的或识别出他人的交流目的。
参考文献。
[1]@lak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chicagoandlondon:theuniverstyofchicagopress,1980.
[2]@ungerer,f&schmidh.j.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archpress,.
[3]@陈嘉映.约定用法和词的定义[j].外语学刊,2007,(5).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800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