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化学论文(实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21:13:25
学生化学论文(实用19篇)
时间:2023-11-20 21:13:25 小编:笔砚

写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过去的行为和决策,从而提高未来的表现。在撰写总结时,我们需要全面回顾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不可偏颇。下面是我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学生化学论文篇一

摘要:从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出发,提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从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即课前预习、课堂组织、课后总结等,不断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培养。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确立以学生为中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下面结合近几年教学过程和反思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自学能力是学生自觉地运用科学学习方法,参考教科书及有关资料,独立钻研,自主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一个人多种智力因素的结合和多种心理机制参与的综合性能力,也是衡量一个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过:“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师生从心底意识到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虽然以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为主,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势在必行。曾经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讲得滔滔不绝,最终却发现收效甚微。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讲授上,上课成了表演。(化学教学论文)另外,许多教师担心学生的自学能力,唯恐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在课堂上教师从头讲到尾,只有灌输的过程,没有消化的过程,更谈不上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大而全”“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民主、开放式的做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把他们当成学习的主人,引导他们多参与教学,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而不是强迫他们学习,这样才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离不开阅读书籍与文献资料。教师应该有组织、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激发自学的乐趣和增强自学的信心。课前预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重点、难点,促进师生互动,从而占领课堂。课前预习是由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好符合学生实际的'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目的地阅读教材,带着问题去探索知识,并理解、记忆、消化要掌握的教学内容,同时发现问题。课前预习有利于学生上课专心听讲和解决问题,也使课堂上有更多时间进行各种练习,对课后归纳总结也大有帮助。例如,学习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化学反应的焓变》这一节内容时,可拟定如下预习提纲:

1.重点。

(1)掌握常见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类型。

(2)了解常见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

2.难点。

(1)建立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观点。

(2)准确掌握热化学方程式。

学生根据提纲针对性地预习思考,将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写出比较有效的思考。接下来,在课堂教学中,预习提纲中的有关问题可以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解决,对于重点、难点问题则引导广泛的交流,达成共识。至于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才是教师在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讨论交流要避免草草了事或走过场,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每学完一节课后,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尤其是有疑难的地方。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过程也就是自学能力训练的过程,也有利于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学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生可以通过列表对比分析原电池和电解池相关知识,归纳出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最后,还要督促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并通过适当的习题巩固加强,让学生从知识的掌握过程逐渐过渡到知识的应用过程。就这样,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抓好课前、课堂和课后这几个环节,对学生进行从慢速度到快速度、从粗读到精读、从低要求到高要求、从扶着走到放手走的训练,逐步使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得到提高。提高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三、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最终是通过解题来体现的,因此,信息处理能力十分重要。经常会有学生反映听老师讲题时觉得思路很清楚,过程很简单,可一到自己做题时又无从下手,其实,这就是学生欠缺信息处理能力的表现。因此,在平时讲解习题的过程中,不要为了节省时间而草草读题,应该选择典型题目让学生仔细读题,指导学生标出关键字、词,引导学生敏锐地觉察“题眼”,发现题中“隐含”的条件,弃去“无用多余”的条件,抓住题目的实质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尤其是综合能力测试题,主要就是信息题。通过信息题的方式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利用信息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随着高考命题改革的深入,可以预见高考化学试题将会进一步拓宽信息源,提高文本阅读和非文本(图像、图表、实验装置等)能力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精心备课,有意识、全方位地通过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信息处理能力。(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在平时教学中,要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的“双基”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主要是针对题干所给出的信息,加以分解、联想、迁移、转换,找出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的结合点,运用发散性思维解决新问题。也就是培养学生接受、吸收、整合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发挥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对新信息的加工、吸收和存储的能力,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打好坚实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倡导学生出了学校,从事工作之后做主动有为的人,要一辈子自学自励。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自学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只要我们身先示范,坚持不懈去实践,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给予他们继续学习和深造的动力就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0.

[2]马庆年。浅议化学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材教学,(4)。

[3]吴景环。化学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究[j]。中学化学,(2)。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泉州外国语中学)。

学生化学论文篇二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人民的收入水品及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在住房问题上,人们的品位更高了,更加讲究装饰美观了,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对居室进行装修。随之而来的却是日益严重的室内装修污染,以及对人们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轻者将会造成身体不适,重者可能使身体产生一定的病变,甚至是死亡。

1四种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1.1苯。

1.1.1苯的来源。

苯是一种无色、具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态有机物。苯和苯系物主要是指甲苯和二甲苯,主要用作装饰材料、人造板家具中的黏合剂和油漆、涂料、溶剂或稀释剂[1]。在装修过程中,会大量用到上述含有苯及苯系物的材料,其具有挥发性,常以蒸汽状态存在于空气当中。

1.1.2苯的危害。

苯可以引起人体中毒,又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中毒是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引起的,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兴奋或酒醉感及头痛、头晕、恶心、步态不稳,重症者可昏迷、抽搐,严重时可因呼吸及循环衰竭而死亡,同时伴有黏膜刺激症状。慢性中毒开始时齿龈和鼻黏膜处有类似坏血病出血症,并伴有头晕、头痛、乏力、失眠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苯中毒经治疗后是可以恢复的,若造血功能完全被破坏,则可发生致命的颗粒性白细胞消失症。女性对苯及同系物危害较男性敏感,可引起女性月经过多,经期延长,自然流产率和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增高。也有报道苯对孕妇和胎儿发育也有影响。《室内空气质量卫生标准》中规定室内空气中苯1h浓度限值为90μgm3[2]。

1.2甲醛。

1.2.1甲醛的来源。

甲醛(hcho)亦称蚁醛,是最简单的醛类,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可燃、无色及有刺激性的气体,易溶于水、醇和醚。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做福尔马林。甲醛具有较强粘合性,有防虫、防腐、加强板材硬度的功能,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装修材料中。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源于人造板材,如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等。其释放非常缓慢,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研究表明室内甲醛的释放期一般为3至15年[3]。

1.2.2甲醛的危害。

甲醛对眼睛有刺激作用,空气中含有甲醛0.6mm/m3时,眼睛产生刺激反应,而在含甲醛10ppm的空气环境里停留几分钟就会泪流不止。此外,甲醛对人体皮肤也有很强的刺激作用。高浓度甲醛会引起皮肤肿胀、发红。长期暴露在低浓度甲醛中,会抑制汗腺分泌,使皮肤干燥,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

甲醛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导致病变,甲醛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影响。对使用脲醛树脂较多的家庭和不使用合成纤维板材的家庭的成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生活在甲醛浓度为0.01mg/m3~3.1mg/m环境的人群,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症状的人明显多于不使用合成纤维板材的家庭中的人。甲醛是原浆毒物质,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会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况下,可引起鼻炎肿瘤。国际卫生组织(wh0)已于2005年3月将甲醛确认为致癌物。此外,当甲醛浓度在o.12mg/m3~1.2mg/m3时能致肝功能、肺功能、免疫功能异常[4]。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以引发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症、新生儿体质降低、致畸;严重者甚至引起鼻腔、口腔、咽喉、消化道和皮肤的癌症[3]。

1.3氨。

1.3.1氨的来源。

氨(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强碱性气体。室内的氨主要来源于混凝土添加剂,如“早强剂”、“膨胀剂”,以及北方冬天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添加的“防冻剂”。

1.3.2氨的危害。

氨具有特别强的刺激性,对人体粘膜、眼睛以及皮肤都有很大的伤害。氨经常会附着在眼结膜或皮肤粘膜上,造成炎症,甚至腐蚀皮肤及粘膜,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短期内吸入过量的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浓度过高时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稍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室内空气质量卫生标准》中规定室内空气中氨的浓度限值为0.2mg/m3[2]。

1.4氡。

1.4.1氡的来源。

氡气是为无色、无嗅、无味的惰性气体,具有放射性。建筑材料和装修材料是室内氡的最主要来源,如砖头、水泥、混凝土、玻璃制品、地砖石材等。空气中的氡气随时都在衰变、减少,但是石头以及由石头制成的一切材料如砖头、水泥、石材、沙子等又随时都在空气里补充释放新的氡气,所以,在空气流通良好的条件下,两者之间已达到某种程度的平衡,也就是室内空气中的氡含量基本会处于一个恒定的比率,而当氡气进入室内而无法排到室外时,它将不断的在室内积累[5]。

1.4.2氡的危害。

2.1采用合格装修材料。

由前文可知,室内装修污染物都是来自于装修材料,所以,要防治装修污染,就应该从购材做起。在购买装修材料时,不要为了省钱而选择含污染物多、毒害性大的材料,应该选择一些绿色环保,含污染物少的材料。此外,应当从建筑装修的源头抓起,生产厂家应该严格执行国家的规范标准,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督,规范建材市场,提供绿色合格的环保产品,坚决避免不合格产品的上市[1]。

2.2加强通风。

室内污染物大多是存在于空气当中的,加强通风,可以有效减少有害气体在室内的积蓄。特别是刚装修完的房屋,更要注重通风,最好是通风半年以上再入住。这是因为刚装修的房屋,污染物含量高,而且某些有毒物质释放时间较长,比如甲醛。最简单的通风方式是自然通风,每天尽量多开门开窗。让室内空气流动,将室内有害气体排到室外。但是这种方式受限制最大,现代住宅从节能的角度出发。对于有暖气或空调的房间,就不能经常开门开窗,因此住宅“新风系统”就成为“健康住宅”的必备设施之一,这种“新风系统”可以让住宅不开窗,24小时保持室内空气新鲜[7]。

2.3种植植物。

自然界中,有许多植物都能够吸收某些特定的毒害气体,在室内养植一些植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室内有毒气体含量,降低污染程度。常见的植物有:一叶兰、虎吊兰和吊兰、芦荟、兰花、桂花、腊梅、常青藤、玫瑰、桂花、紫罗兰、石竹和各式各样的仙人掌类植物。经研究,海芋、虎尾兰、绿萝、绿宝石、肉桂、佛肚竹能够吸收居室内甲醛。海芋吸收甲醛的能力最强,其他依次为绿萝、虎尾兰、绿宝石、肉桂和佛肚竹[8]。

2.4使用化学物理方法。

近年来,装修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每个人都应当引起重视。对装修污染的防治问题上,应该是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双管齐下。在装修时,可以选择一些绿色环保的材料,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室内保持通风、种植一些能吸收毒害气体的植物以及物理化学方法分解吸附有毒气体等方法来减少污染物,以达到最大程度降低其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1]李树生.室内装修污染控制方法探索[j].中国市场,2015(7)。

[2]周敏.居室装修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云南环境科学2005,24(2):50—51[3]何奕南.论室内装修污染与预防[j].福建建筑,2001[4]董春利.甲醛的来源及危害[j].商品与质量,2011(12)。

[5]韦启明.室内装修污染问题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3)[6]郭艳芹,王永伟.装修污染的危害及预防治理方法[j].科技论坛[7]李银华.装修污染探源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7(18)。

[8]陆平平,张吉光.盆栽植物净化装修室内甲醛效果测试[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9(3):51~53[9]刘鹤仪,张吉光,彭景平.室内装修污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j].绿色科技,2012(7)。

学生化学论文篇三

语文教学中,最令老师头疼的就是阅读和写作教学,低效高能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清楚,得到阅读和写作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国文的目标。”

方法多种多样,有一点我们应该清楚,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和文字的教学。而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读,“教学千法读为本”。所谓“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能读千赋能善赋”,就是要告诉我们: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必须咬定“读”字这一“根本”不放松。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另外一个重的方面,读是消化、吸收;写是把消化、吸收的东西转化为能力,经过再创造,表达出来,两者相铺相成。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优化学生的读写能力。

(一)、加大阅读背诵的比重,培养阅读成为习惯。

1、在每上新课之前,首先明确预习任务,严格执行。每篇文章必须读三遍以上,熟悉内容,把握大意。

2、其次,加大背诵范围。除了课后习题要求背诵的以外,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对于没有要求背诵的精彩片段,好的章节,或课外出现的文质优美的文章,也要有计划的背诵。因为背诵与写作是源与流的关系。叶圣陶先生指出“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

从记忆的规律上讲,初中正是背诵的黄金时期,机械记忆断不可少。很多语言大师讲起写文章来,都说得益于背诵。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巴金“我有200多篇文章储存在脑子里面”等,都启示我们:背诵能提高写作能力。

3,精讲多练。在教学中给学生熟读的时间,就是要精讲,少讲,对于那些示范性比较强的文章,让学生像牛儿吃草那样,先大口大口地吞下,再卧下来慢慢反刍、消化、吸收。

(二)、把读带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

课堂上“读”尽量形式多样。在朗读指导中,让学生通过读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情感的变化等来揣摩文中字、词、句、段的含义,进而把握文章中心,体会遣词造句的奥妙和表达技巧,具体做法有:

1、美读感染法。

对课文的特点、字词、句子和段落,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字词,采用品一品、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一比等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语言运用的妙处,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3、语境品读法。

根据教学需要,结合上下文,从作者的身份、地位、职业、思想、处境、心情以及表达的目的和写作的背景,理解作品语言的具体含义、言外之意和深沉含义,从动态语言中获得语感。

4、联系实际法。

在学习课文语言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去体察语言的意蕴、情感、情感和韵味,以培养语感。

5、媒体直觉法。

利用多种媒体如:电影、电视、录像、录音、挂图等教学媒体,刺激学生反复地听、看,增强阅读理解的形象性,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感。

(三)、找准切入点,让写形式多样,挖掘学生的潜力。

1、让学生注意从文章中积累写作素材。

坚持做读书笔记,指导学生“随时收集,积累语言材料”。每读一篇文章,就把其中的名言警句、丽句佳段,分门别类地摘录下来,或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

2、对文章中重点部分、精彩部分,仿写、改写、即兴写相结合。

古人云: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所谓“偷”,即模仿。模仿要求不能抄袭,而应是借鉴。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模仿中领悟、探索,在模仿中创新,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个性和创新意识。

3、对文章的主旨结构点评,写作训练做到多种多样。

内容上,既有关系人类、国家、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主题;也有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既有对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也有对新时代、新风尚的探讨和思考;既有对凡人小事的讴歌与赞美;也有对切身生活的反思与认识。而这些教材给我们很多的范例。

4、就地选材,旁征博引。

针对每篇文章,在题目设计上,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学生自主选择。形式上,小作文、大作文、片段、整篇、单项、综合、随笔、口头、书面、训练、竞赛等,异彩纷呈,常变常新,以新促兴趣。

5、及时点评,让学生写有所得。

在批改上,可以由学生自改、对改、小组改;教师面改、批阅、宣读、张贴等,其中特别要强调学生自改,使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改变那种交卷完事的状况。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感觉到:语文课学生有事做了,每堂课下来学生有收获了。我们不能够让语文学科停留在只开花不结果的阶段,也不能武断的认为语文学科的效果要很长时间才能体现的,让学生每节课有收获,“以读促写”以读的内容促发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写悟读”以写的效果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领悟,优化学生的读写能力,共同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学生化学论文篇四

内容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对饮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他们想让食品更方便、更多样、更有风味、更有营养、更加的高级,而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仅仅利用我们的天然资源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渐渐开始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了。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营养。

正文:在日益经济化的社会中,各类非自然的新物质层出不穷,人类在享受这美好的生活的同时也在注意着对自己身体好坏的东西。尤其是在人类每日必须的餐饮方面。“美好火腿肠,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提醒着人们食品的安全,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是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一种非营养物质,添加剂的种类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与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是利用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为原料,经提取所得的天然物质。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是通过化学手段,使元素或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缩合、聚合等合成反应所得到的物质。目前使用的大多属于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剂。

响体内脂肪的消耗,造成脂肪堆积,容易肥胖;吃糖过多,还可以影响钙质代谢;吃糖过多,会使人产生饱腹感,食欲不佳,影响食物的摄入量,进而导致多种营养素的缺乏。除此之外,食用过多的糖可能会导致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对幼儿来说,可能会造成龋齿、近视、软骨症、消化道等疾病。这同样对人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所以,有的时候使用一定的添加剂是有益的。

和营养缺乏、促进营养平衡、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当然了,任何东西都不能过多的使用,就算是再好的东西使用过度,也会对健康产生影响,上述所说的各种食品添加剂当然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要适中,适当。另一方面,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人类饮食文化进步的表征。食品工业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提高,使用食品添加剂品种也就越多。

天然品不等于安全,合成品不等于有毒。不要盲目迷信“纯天然”食品。食品的优劣,不能以所含成份是天然生成还是人工合成来衡量,天然物质并非全部是无害的,人工合成物质也并非都会有损健康。比如:人类食用的动植物,有些本身就含有有害的物质;欧美一些国家对我国的中草药就不认可;用于生产食品的油脂、调味品、面粉等原料本身就已经含有合成防腐剂;人类大量服用的西药都是合成化学品。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就是安全的。超量使用,即使是天然的,也可能适得其反。

决。参考文献:

1、文章类。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陆永健。

2、网页类:中国知网中国公众科技网百度。

3、书籍类:郝利平《食品添加剂》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学生化学论文篇五

有一位中学校长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归属与落脚的地方,新课程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天地,但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却有无数个‘结’等待着我们去解。”

针对这种现状,作为常年战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要彻底改变一味“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时代是在继续不断地发展,做一个现代人,保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教育应是动态的、接受熏陶的。人才不是教出来的,应是酿造出来的。”我在对传统教育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同时,努力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使学生处于最佳投入状态,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现代教育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的单调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进行教学活动,使应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知识易于理解。实验资料表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1.0%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40.0%是通过听觉,83.0%是通过视觉。因此,我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例如:在讲《化学肥料》这节课时借用网上的视频资料,使这些没有农村生活经验的孩子能通过直观的影像和声音了解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充分利用直观的实验教学,给学生一个手脑并用的课堂。

陶行知先生的手脑相长歌:“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在教学中不仅不能忽视实验教学,而且不能以观看多媒体课件演示代替实验教学。学生对化学充满了好奇心,希望亲手动一动、做一做。

如在讲授“氢气的性质”时,让学生亲自用氢气吹肥皂泡。在学习铁的性质时,我们将教材中铁钉生锈演示实验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回去做,到了上这一节课时,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让学生与自己所做的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和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通过亲自实验,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

3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一个平和乐于接受的课堂。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传统教学注重“师道尊严”,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俗话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所以作为教师我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不搞一言堂,不惟我独尊,经常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并提倡学生向老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情舒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之个性得到释放,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在课内和课外总是会冒出许多“奇思妙想”,常常不合时宜地讲出来,还在课堂上经常和老师同学因为对问题的见解不同发生争执,惹得大家都很讨厌他。在化学课堂他又是“故伎重演”,我没有制止更没有斥责,而是耐心的帮他解除疑惑,课后又单独找他谈心,肯定他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适时的提出问题。使他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更高了,提的问题也很有深度了。也乐于接受老师和同学的见解了。通过平等交流,改善了师生关系。给学生一个平和乐于接受的课堂。

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学生才会积极思维,才会学得主动,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学问”:有学必有问,问来自疑,“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在备课中,我随时换位思考,预想学生的提问,时时扮演学生的角色:“假如我是学生,会想哪些问题?”课堂上运用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探讨与追求的热情。在每一节的导言设计中,力求简洁、生动、扣人心弦引领学生的大脑思维,选择运用生活常识导入、复习导入、新闻热点事件导入等方式,迅速自然地切入课堂。

比如在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时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的变化,产生问题:探讨如何检验氢氧化钠变质?我适时的运用恰当的语言引领学生探讨选择不同类别的物质进行检验,同时趁热打铁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氢氧化钠全部变质和部分变质的方法,给学生一个兴趣盎然的课堂。

5努力挖掘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给学生一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课堂。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启蒙学科,本来就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在第八单元三个课题的知识编排就体现了这个观点,金属材料知识来源于生活,接着走入化学研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最后回归生活谈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联系实际,用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讨论。

比如讲空气的存在联系“风吹草动”“红旗飘飘”等自然现象,讲《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联系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温室效应产生的危害,煤气中毒等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学生一个包含丰富生活的化学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作为一名战斗在课改一线的教师,要深刻领会陶行知思想的精髓,使学生在生动、直观、活跃、轻松的生活化的化学课堂中获得知识的生成和生长,还学生一个“给力”的化学课堂。

学生化学论文篇六

: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生物化学作为护理、助产等医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针对基础知识水平薄弱的职业院校学生,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一线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从教学氛围、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生物化学的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通识具有“通才博识”之意,因此,通识教育又称“通才教育”或“博雅教育”。20世纪20年代以来,通识教育逐渐引起全球教育者的关注,大多数学者认为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拥有生活中都要用到的知识、技能以及处事的态度”,“是以学问本身为目的,以人本身的精神心灵为依归,关注的是完整的人,关怀人的自身,是要塑造人格的完美,不是职业科目的训练,也不是为知识而学习”,也就是说,通识教育首先关注的是“人”的培养,其次才将学生作为职业人来培养。这也告诉我们:职业院校在培养适应社会一线工作的技术型人才的同时,也要将学生塑造成为各方面均衡发展的人。正是认识到了通识教育的优点,国内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且重视程度逐年加大。山东省菏泽家政职业学院以人为本,以培养适应一线岗位发展的“完整的人”为目标,也尝试将通识教育理念引入护理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以期达到改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生物化学是医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拥有一定的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对探索生命的奥秘以及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生物化学具有概念多、符号多、结构式多、代谢途径多等特点,学生普遍感觉内容繁杂、难学,找不到重点,给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高职院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不足,再加上学习状态不稳定、方法不得当、学习积极性欠佳等,最终导致生物化学成为众多学生甚至教师公认的“难啃的硬骨头”。因此,在通识教育背景下,改变生物化学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是众多一线教师关心的焦点问题。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就高职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谈几点体会。

1.把握通识教育理念的本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通俗地讲,通识教育的理念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心胸宽广、为人善良,能对不断变化的事实做出正确判断的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和谐、自由、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至关重要的,而营造这样的课堂氛围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温馨的情感环境和活泼的语言环境;另一方面为学生创建自信的环境及自主学习的空间。另外,在温馨的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给他们留下足够的空间去思考、质疑,让学生切实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利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总之,在和谐、活泼、自由的课堂氛围下,师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采用“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实施的大体步骤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即课前,教师要把所讲内容制成短小的音频、视频或多媒体课件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学习、发现并试着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课堂上,采用提问或者学生自由回答的形式对课前所学进行汇报,教师进行点拨。学生如果无法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疑难点,可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讨论,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结果答疑解惑、纠正归纳。这样的课堂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课后,教师需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尤其是重点、难点及容易犯错的知识点,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复习、查阅,这对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来说,好处是很大的。这种“以学定教”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课堂的利用率和学生的参与度,避免了时间的浪费。

3.教学内容需紧密联系生活。

生物化学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授课时往往会出现教师越讲越深、学生越来越听不懂的情况,这就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课程难度大、趣味性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受影响。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生物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生命的孕育,个体的产生、成长、衰老、死亡,再到一些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无不蕴含着生物化学知识。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备课时,教师应注意将授课内容与学生感兴趣且能感受到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讲课时,用蕴含课程内容的生活现象导入主题,用生物化学原理解释生活现象,加深理解。例如,在讲解蛋白质化学时,可以用时下流行的烫发现象导入新课,让学生讨论烫发的原理,进而引出新课——蛋白质的结构与理化性质,用蛋白质空间结构及变性、复性的知识点来理解烫发中蕴含的生化原理;在讲解糖代谢时,先让学生试着解释“剧烈运动后,全身酸疼”以及“经常不吃早餐,上午易出现头昏心慌、四肢无力、精神不振,严重时出现休克”的原因,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导入新课——糖代谢之无氧化及血糖的重要性。总之,在讲授时,尽量做到将生物化学知识融入到生活现象中,使生物化学原理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这样学生就不再把生物化学当做一门遥不可及的“高大上”课程,而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浅显易懂的课程,从而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用所学理论指导实际生活的能力。

4.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有效途径,更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好机会。为了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以及科学严谨的态度,我们采用了“四步走”的模式:第一步,将精心组织的实验中所涉及的重要仪器或者关键步骤录制成小视频,让学生提前预习,强化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第二步,根据实验指导,每位学生需要用所学的理论将自己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操作等内容的理解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轮流向大家展示。第三步,针对学生展示的结果,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和纠正,强调关键点。第四步,记录实验结果,让学生对结果进行计算并加以分析。通过“四步走”模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大大加深了,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逐步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上了一个台阶。

总之,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我们一改往日的培养学生“学了什么、学了多少”的目标,而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处事”作为重心。在此前提下,为了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模式、教学氛围等方面做了调整,并针对这一系列调整在学期末进行评教,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给予肯定的意见。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需要一线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1]纪谦玉.通识教育的理念应是全面发展与创新思维——以钱伟长教育思想为例[j].教育探索,2015(8).

[2]范伟.转型发展时期应用技术型院校通识教育的反思[j].成人教育,2014(22).

[3]欧盛锦.提高卫生学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4]朱颂成.生物化学——作为通识课的教学实践[j].生命的化学,2014(5).

学生化学论文篇七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我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也时时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开放的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只有开放的课堂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给学生一个崭新的、真心想去探究的天地,让学生想学、乐学,增强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多说多练。

当今社会,不可能不与人打交道,而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要打交道就要用到语言,所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进行《詹天佑》一课教学时,我首先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用投影播放一些詹天佑的事例,让学生自己总结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我们应该学习詹天佑的精神吗?你以后打算怎样做?学生反响热烈,说得很全面,而且都能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说,说得很好。

在本堂课结束前,我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如果你们都是外宾,来到中国参观、旅游,当你们经过青龙桥车站去八达岭时,听说了詹天佑的事迹,你想说什么?可以用你知道的各国语言来说。这种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很好的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效果。

随后,我就安排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受写一篇小练笔。事实证明,学生课后练笔的内容很充实、很丰富,达到练笔目的。

二、运用活动,丰富课堂。

每节语文课,我都利用讲正课前的两分钟,安排学生进行一分钟演讲或是背诵好句好段。要求有感情,背得流利,看谁表现得最好。并指导学生,很多好词、好句都可以适当地引用到我们的作文中,会使我们的作文更加出色。学生之间为了看谁表现得更好,也互相较劲儿,都很认真地准备。这一举措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提供了增色的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在语文练习课时,我给学生提出辩论题目,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成正反两方,自由辩论。一次,正方的观念是应该多看电视,反方的观点是不应该多看电视。结果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两方都能举出一些实际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场面很热闹,但也真实地表达了学生的心理,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效果很好。随后,我就让学生根据辩论场面写一篇作文,详细描述一下辩论时所听所见所感。因为学生亲身参与其中,都很有体会,又都很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学生此次作文都写得很有深度。

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我让学生扮演小记者,对其他学生进行采访,学生小记者可以自选问题。我最没想到的是,平时一说话就紧张脸红、结结巴巴的同学竟然能够非常流利的接受采访,而且能联系以前课文中的人物,说想当一个那样的科学家。还有学生说:“我们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时,我就想以后也当一个科学家,我想去别的星球考察,看能不能找到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辩论后,我让学生把此次辩论形成作文,要对每个人的神态及语言进行细致描写。听说写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多种手段,创造激情。

在进行《小珊迪》一课的教学时,我便运用了音乐来渲染气氛,学生边听悲惨的音乐,边听教师读课文,都沉浸在悲痛之中。这是我便适时启发:如果小珊迪生活在今天,会是什么样呢?你如果见到了小珊迪的弟弟,你会怎么做呢?每位学生都能淋漓尽致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我就适时小结:不同的社会制度,生活的差距很大,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因为我们有优越的社会制度。学生体会很深,同时也受到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随后,我便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想形成读后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逐层训练,步步加深。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从词到句、从句到段、从段到篇地进行训练。首先是让学生收集好词,多是四字词语,然后把这些词中有联系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加入一些自己的话连词成句,再把有联系的句子找出来,试着用连接词把这些句子连成一段话,最后用扩展的方法把这一段话变成一篇短文。完成后,学生在全班交流,读出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讲清修改原因与修改办法,使得学生脑口并用,协调发展。

五、多方积攒,获取更多素材。

我们北方四季分明,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美。春天,我让学生观察远方山上的树木,看一下树木是否是同样的绿色,并让学生说一说能找出多少个不同的形容绿色的词语;夏天,我让学生讲讲自己旅游时爬山的感受,学生竟然想到了课文《景阳冈》,用到了“使因平生气力”、“一步一步挨了上来”这样的语句;秋天,北方逐渐变冷,树木叶子枯黄,纷纷落下。我便引导学生想一下我们学过哪些表现秋天的诗句,然后试着自己口头作一首。学生的诗作虽然不是很合辙押韵,但是对他们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冬天,学习《第一场雪》后,我便让学生想一想文中联想的句子,并让学生试着说说有关雪花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在小组议一议,下雪后,外面的景物有什么变化,这样大家共说、共议,取得了共同提高的效果。

六、注意观察,引导发散思维。

平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班级的窗台上有很多花,我指着一盆龙爪说:“这盆花,我们每天都能见到,对龙爪你了解多少?”有的学生积极发言,有的学生却不出声了,然后我点评:平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事物,了解身边的事物。随后,我接着问:“从你们各自的角度,看到的龙爪是什么样子的?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这一下,学生的意见不统一了,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所看见的龙爪的姿态自然不一样。为了让学生发挥得更好,我又提了一个问题:“看到龙爪,了解了龙爪的特点,你想到了我们学过的那篇课文?”。果然,有的学生就想到了《落花生》一课,说:“虽然龙爪长得不是很好看,但龙爪的作用却非常大,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我看时机成熟了,就让学生以《窗台上有一盆龙爪》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出所料,学生都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七、听读结合,共同提高。

在培养学生说写能力的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听读的能力。我经常给学生读比较好的文章。第一遍读完后,我让学生说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二遍读完后,我让学生回答都听到了哪些修辞方法;第三遍读完后,我让学生说出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并讲明原因。

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听别的同学怎么说,是不是跟自己想法一样,相同在哪里,不同在哪里,谁说得比较全面。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能把自己想的和其他同学说的结合起来,能够更全面的理解问题了。

在课堂教学中,各种形式的读也显得尤为重要。我不但让学生在课前多读,在教学中,我也采取了多种方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分小组读等。同时,我也注重指导学生分层次读:通读――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精读――找出文章中写得好的地方,同时找到问题;略读――从文章主体部分找出问题答案。这样一来,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对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有很大作用。

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觉得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学生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大舞台,才能有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学生化学论文篇八

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可以说是灿烂文化夜空中一颗最耀眼的星星,古诗教学从小学便开始了,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以来,古诗教学可谓是大伤脑筋,烦恼有三:(1)学生极度厌烦,一怕学,二怕背。(2)小学生古代汉语基础薄弱,在理解古诗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3)古诗难讲,似乎难以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师生来说,古诗教学成了一件索然无味的事情。

面对这种情况,我与语文组成员几经商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终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那就是给学生一个自主的学习空间,彻底摆脱“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习成为自我发展的过程。

一、最有效的方法——诵读。

我们学习优秀的古诗,是要学生能从中华文学遗产中汲取营养,在愉悦氛围中发掘古诗中美的'因素,据此,我们找到了自认为最有效的方法——诵读。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得最明白,“曰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多诵读遍数,自然上口,久久不忘”。

第一遍可称之为“吟读”,学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揣摩其停顿、轻重、语气、节奏。这是基础。

紧接着高声朗读,力求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称之为“品读”。这是最重要的,只有读出古诗的情味,才能品出古诗之美。例如在教学古诗《乡村四月》时,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来。我让学生反复朗读,男女生读,对比读,最后读起来只觉得神采飞扬,摇曳生姿,尽情感受古诗的节奏之美、语言之美。同时我还采用了配乐朗读,如品读“雨如烟”(,课件播放着轻柔的音乐)师:江南现在正值四月,那细雨就这样悄悄地来了,像牛毛,像细丝;它轻轻地落在我们的脸上,抚摸着我的额头,抚摸着你的脸,它就这样细细地斜织着,密密地飘洒着,难怪诗人说雨如——(生:烟)。正好配清新悠扬的音乐,音乐在教室里弥漫,学生们的脑海里叠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沉浸其中,美不胜收。

二、理解诗意,方法多样。

古诗言约意丰,表现力强,沿用至今的名言警句很多出自古诗,所以在理解诗意时,我们可以采用很多方法。

1.了解背景,理解诗意。

学习古诗之前,我都会给学生留下预习作业,要求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在教学时,结合古诗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诗人在作此诗时,是因好友孟浩然要乘船东下去广陵,李白亲自送行,船走后,李白伫立江边,望着那孤帆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写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不舍和思念之情。

2.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意是教学中的重点。例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时,要求学生将“绿”字换成另外一个字,是否更好?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让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学生知道了作者曾试用过“来、到、入、过、满”等字,使学生领悟到这些字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能动性,立刻可以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这句诗的意思也就不言而喻了。

3.利用简笔画,理解诗意。

同语言、文字相比,画面更直观生动。所以在理解古诗诗意时,我会恰当选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教学“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句诗时,我将京口、瓜洲、钟山三个地点的关系,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的方式呈现,这样一目了然,学生马上理解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这句诗的意思也被自然而然地理解了。

4.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除此之外,在理解古诗时,学生最直接的方法便是结合书下注释自悟,滞涩处一般都能通过,剩下的那些疑难可在同学、老师的质疑、答疑中得到解决,为别人解答疑难后,学生会颇有成就感,兴趣岂不更浓。

三、感悟诗境,体会诗情。

古诗是最优美的思想传承的载体,朱光潜说古诗词的鉴赏要“知人论事”。古诗教学要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动于古贤之人情感之美,产生共鸣,产生向往,所以每一节课的最后,学生们都会谈感悟。教学《泊船瓜洲》时,诗人那种“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浓浓思乡情和无奈之感,深深感染着学生,学生们纷纷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及思念。

中华五千年浩瀚历史长河,优秀的古诗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我们,今天,它们不仅造访艺术家的书斋,也留连将军的马背,驻足科学家的案头。朋友远行,要说上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客人来了,托儿所的孩子会朗诵一段“白日依山尽”。可见,古诗——这颗中华民族的璀璨明珠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应积极探索将美的诗文财富以美的形式传承下去。

学生化学论文篇九

xx省从xx年开始实施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新课程改革,其目的也就是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的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从初中化学到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无论从教学容量还是教学难度上讲,都是一次巨大的飞跃,所以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化学很轻松也很有兴趣,但一上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以后由于容量太多、难度太大,都渐渐的对化学失去了兴趣。而此次新课程改革降低了高一化学的难度,其教材的宗旨是内容广泛但都点到为止,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保持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有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呢?为此,就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本人进行了一次调查。

1问卷调查。

1.1问卷内容设计此次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代表性,问卷是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主要精神进行设计的,有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种形式。内容分为二部分:一是调查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作用的认识;二是调查学生学习化学的具体情况,包括学习的方法、手段等。

1.2调查对象。

由于本人着重研究的是高一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我只分析了高一学生统计数据(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表见附录一和附录二)。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2份,占被调查学生的94%。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高一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存在一些问题,但相对以前旧课程的学习而言也有很多明显进步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在学习化学的兴趣上有较大差异。

很感兴趣。

感兴趣。

兴趣一般。

不感兴趣。

理科。

20%。

53.6%。

21.7%。

4.7%。

文科。

4.3%。

31.9%。

51%。

12.8%。

但调查表明,只有8.5%的理科学生和4.3%的文科学生经常做到“课前预习”,11.1%的理科学生和6.4%的文科学生经常做到“课后复习”(见表2);只有51.5%的理科学生和23.4%的文科学生对老师批改过的作业能做到“认真订正错误,及时弄清原因”;只有16.2%的理科学生和6.4%的文科学生会及时整理复习听课笔记,而有51.1%的理科学生和72.3%的文科学生的学生是在临近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才整理复习笔记。

表2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情况。

经常。

偶尔。

从不。

课前。

预习。

理科。

8.5%。

60.9%。

25.1%。

文科。

4.3%。

44.7%。

51%。

课后。

复习。

理科。

11.1%。

67.7%。

10.6%。

文科。

6.4%。

66%。

27.7%。

2.3比较注重实践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

21世纪的理想人格应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统一,科学理性与价值关怀的统一。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调查表明,经过这一年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做实验的兴趣大大提高,有84.7%的理科学生比较喜欢或很喜欢做实验,在文科生中这一比例也高达61.7%;有70.6%的理科学生和63.8%的文科学生在实验课外的时间比较想进入实验室做自己想做的实验;而习惯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去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学生的理科学生占65.5%,文科学生占55.3%。

2.4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了知识的深化以及学习的深入。调查表明,70.2%的理科学生和85.1%的文科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讲授为主,直到学生听懂为止,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不必讲得太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讨论(见表3);在课堂讨论问题时,大多数的学生没有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见表4),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表3学生希望的课堂教学形式。

应该以教师讲为主,直到听懂为止。

教师不必讲得太细,应多让学生讨论。

理科。

70.2%。

19.8%。

文科。

85.1%。

14.9%。

表4学生课堂主动性的发挥情况。

经常。

偶尔。

没有。

课堂主动提问题的习惯。

理科。

6.8%。

54%。

34.9%。

文科。

4.3%。

27.7%。

68.0%。

3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新课程实施中的现状3.1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学生化学论文篇十

对于学生来说,“负担”不只是课业之“负担”,更有学习心理之“负担”,我们在提“减负”时,往往只简单的想到要减学生课业之负,而对其心理之负担往往忽视。学生每天要在课堂上坐六、七个小时,还有早晚自习等。如果教师教学方法呆板,语言干巴无味,把学生的脑袋当作盛知识的容器,只管往里灌,学生的心理负担必然极重,对学习会感到厌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如果说一堂生动活泼的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愉快的享受,那么一堂呆板枯燥的课对学生而言则无疑是一种痛苦的精神折磨,学生只有在下课后才会感到如释负重,假如真是这样,即使资料再少,作业再少,“负”也未必能减下来。所以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要让每堂课都有新鲜感,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对中学数学教师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愉快情景,使学生乐于学习。

1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要倾注慈母般的爱,使他们振奋精神,愉快学习。

2当学生上课走神时不要批评,只用暗示,提醒或通过扼要提问使其注意力集中。

3遇到学生对问题答不上来或答错时,不要训斥、冷淡,应耐心启发,诱导并鼓励学生答对为止,帮助他们消除心理负担,进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4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促使学生知难而上,积极进取,在克服困难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大胆猜测,小心求证,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认为:教师不但要教学生严格演绎思维证明问题,而且要教学生学会猜测问题。他说:“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结果是论证推理,是证明,但证明又是由推理,猜想等非逻辑思维而发现。”所以他向教师呼吁:让我们教学生猜想吧!

0÷(5-)=”

让同学们猜一猜这几个算式的结果各是多少这样大家的兴趣来了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对于种种答案教师没有直接肯定或否定而是因势利导引入新课。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补充最后学生总结出:“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0”

三充分运用学习正迁移规律,达到“轻负担,高效率”的目的。

1

注重强化新知识的生长点,形成迁移动势,使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思维处于积极主动、定向有序的兴奋状态之中。如在教学“绝对值”时,先复习“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再教学“绝对值”的概念。|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才能迅速地求出一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规律?由于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其中的规律,在这样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心理状态中,学生的能力自然得到发展。

2

要善于揭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新知识往往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规律的。在教学中,新旧知识的连接揭示得越充分,越有利与此于知识的迁移。

四结合具体情况,科学进行课堂评价。

学生化学论文篇十一

新一轮课改实施以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传统的语文课相比,又增添了多媒体设施,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变化多端。近年来,笔者听了许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语文课,这些课在展示新课改带来的新观念、新方法方面深受学生的欢迎,也得到同行的好评;无论采取什么方法,不变的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培养。读写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步入社会获取信息和表述自我观点的有效手段,具备了读写能力,将终生受益。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语文课堂学习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首先,让学生明白阅读意义和阅读目标。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要先提出一些问题,或讲述与课文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或介绍作者奇特的人生经历等,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当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时,阅读兴趣也就产生了。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新课标在阅读方面的要求,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诵读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必须使学生理解阅读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进而明确自己的阅读目标,让学生首先成为“知之者”。

其次,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去,从而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初中教材语文课本中,有散文、说明文,有神话故事、童话故事,有小说、戏剧,还有内容丰富的文言文、古诗等,教师应根据不同的体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如对小说类课文,可采用表演式教学法,指导学生根据文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朗读。对认知类课文,可让学生查阅资料,摘抄有关记载,在掌握大量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等。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最后,建立课堂评价机制,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读完课文后,让他们谈一谈读后感,或者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并指出其好在哪里,这样学生就会有一种获取知识的满足感。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指出读的过程中哪些值得肯定,好在什么地方。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相互激励的效果。再次,是教师范读。教师的范读,能使学生感觉到自身阅读能力的不足之处,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当然也可以采取分组推荐的形式,举行朗读比赛,教师还可以引领学生:齐读,个别读;轻声读,大声读;快读,慢读……长文章还可以跳读,短文章还可以背诵。不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剧本,都能把充分的阅读作为基础,读出文学味来,读出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科学规律、作者情感来,读出对作品的理解来。如朱自清的《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周敦颐的《爱莲说》……不需太多讲解,读透了,自然就理解了,让学生在相互竞争的氛围中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个难点。训练花的时间多,学生们不会写作文,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与老师教不得法有很大的关系。笔者发现一些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极具随意性。给学生一个作文题,三言两语指导一下,接着就让学生完成习作,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鉴于扩大课外阅读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老师应该结合课文让学生巧练笔。另外,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弄清文章的内容,再通过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就解决“写什么”和“为什么写”的问题,即“语言文字――内容――思想感情”的过程。再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这个阶段侧重于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教学中,要认真落实文章的中心结构、写法,突破重、难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即“思想感情――内容――语言文字”的过程,也就是说让学生在阅读中悟写。

先读后写,读写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通过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巩固和检验。阅读是为了更好的写作,写作是阅读的巩固和发展。读写结合,不限于读什么就写什么,有时也可以先写后读,有时也可以结合作文,让学生更好地促进阅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把阅读与仿写、扩写、改写等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在阅读基础上的创造性发挥,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仿写、扩写、改写,从一句话到一段话,再到一篇文章,需要学生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并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段和写作技巧,生动形象的对事物进行具体描绘,这将使学生的视野不断得到拓展。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一种方法,往往不只是一次练习就能掌握好的,只有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读写结合,在反复交替的训练过程中逐渐强化和内化,才能掌握一时难以掌握的东西,最终转化为能力。就教材而言,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教材,编选了许多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章,既有现代文,又有文言文。这些文章各有特色,很多都是经典作品。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读后感,或者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的片段,并指出好在哪里,哪些是值得肯定的,哪些在写作中可以借鉴。这样教师就可将课堂的读与写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从阅读中获得知识,而且能从阅读中悟到写作方法,将从课文中学到的精炼、优美、生动的语言及写作技巧运用到写作实践当中去,在不断阅读、分析、模仿和创新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

例如,每篇课文中都有一些优美、整齐的句子或段落,可让学生对照这些典型的句段进行仿写,学会如何用句组段,这样对写作很有好处。另外课文后面的练习题大部分都安排了写作内容,可用三至五分钟完成。如果每节课都能抽出几分钟时间进行练习,学生很快就会学以致用。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可以提高读写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总之,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师必须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自学自练,自悟自得,读写结合,练出成效。

学生化学论文篇十二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阶段的学习是枯燥而又漫长的,由于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严谨的学风和沉重的课业压力,学生长期在低沉的课堂氛围中,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作为理科综合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习的深入,困难的问题会比较多。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摆脱传统课堂的教师独舞的情况,形成学习互助合作的形式,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了,对于课堂的实效性是有效的促进。

2、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

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为了某一个课题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解决问题。小组中的成员能够各司其职,每个人都能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能够主动的去思考,在遇到困难时候,会寻求帮助。

二、小组合作学习给我们带来的副作用。

1、小组合作学习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作用。

我们不得不承认,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每一个体,学生能够从群体的帮助中解决困难。但是,无论是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也好,还是其他化学也好,还是要以独立学习为主。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看到,一些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但是一遇到考试,学生的成绩总是很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考试中没有了他人的帮助,之前建立的只不过是"伪实力"。在小组学习中,一些学生的惰性强,不去主动思考,而是共享他人的探究结果。

2、小组合作学习容易走向偏颇。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有的教师却将它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小组合作学习使用的频率过高。无论某个课题是否具有讨论交流的价值,教师都会让学生进行此种模式,这就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很多学生借助于小组合作的机会讨论与课题无关的话题。造成了上课资源的浪费,上课的效果便十分不理想。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使用建议。

1、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度"。

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教师根据学情状况来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使用时机。比如,当学生的精神状态不够高涨的时候,便可以采用,用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要选择科学而又恰当的探究课题,要难易适中,教师所设置的课题要有讨论的必要,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深度,让学生享受交流的过程。

2、教师要加强监督引导,并给予评价。

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看客"。教师需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对于各组交流的情况进行把握。对于交流中所迸发出的好的观点,要记录下来,对于一些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跑偏现象要及时的纠正,防止上课资源的浪费。在合作学习结束后,教师要给与及时的评价。对于合作学习效果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于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小组,要给与指正。很多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便开始进行课程,缺乏评价。这就导致了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可能会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

四、总结。

身处一线的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规避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问题,从而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学生化学论文篇十三

在中学的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是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能够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和化学现象的掌握,所以其在化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实验课程的开设率就是对化学教育教学质量产生影响的一个因素,从实际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的实验课程的开设率还处在相对比较低的一个发展阶段,能看出这一问题对学生的综合成绩造成的影响。另外就是在中学的化学教师的学历结构上也呈现出不合理结构现状,教师的职称结构总体上是偏低的。

1.2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的主要问题分析。

中学的化学教育教学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还有着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其中体现比较显著的就是化学的教材问题,多年来化学教材的编辑者试图对基本的要求进行降低,主要是考虑到为学生减负,但是具体怎样将负担降低,在教育系统过程中是比较抽象的。另外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没有将责任感以及工作的激情得到充分的体现,缺乏对学生的耐心教育,而在实际的教学方法上也比较单一化,课堂的教学质量相对较差,有的还是将黑板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仅仅依靠着提问来加强化学知识的了解。还有体现比较显著的就是中学化学教学在化学史教育层面相对比较缺乏,很多化学老师对化学史的内容都是一知半解,往往只注重高考和升学率,有的对化学史的教育都没有提及,从具体的表现上主要是缺乏专门化学史的课程设置,由于化学史是对化学的发展历程进行呈现的,能够将化学的系统脉络理清,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激发,但实际中没有这一内容的设置。再者是中学的化学教育教学在思想教育层面相对比较缺乏,同时也在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教育上比较缺乏。

2.1中学化学教育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的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就是教育观念的落后,传统教育中对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知识的传递,但在当前的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这一观念显然已经不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没有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所以造成了学生的学习不主动不积极。还有就是在评价机制的发展上比较固化,创新的方面没有得到有效体现,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动力上就不充足,逐渐会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还有就是应试教育思想的根深蒂固,当前正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时期,但应试教育依然是当前的主要教育教学的模式,所以这对中学化学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有着严重阻碍。

第一,针对中学化学教育教学要能多方面进行实施措施,首先要对中学的化学教育教学问题得到充分重视,从而形成社会的合力。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以及学生本身,都要能够重视起来,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提升,学生要从根本上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第二,要能将绿色实验引入到化学课堂当中来,在通过化学实验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要将环境保护的意识传输到学生的思想观念当中。这样就能在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又能够将环保意识得到加强。

第三,要和化学的教材紧密结合,将价值观的教学和情感态度教学有机的结合,充分的将新课程标准对中学化学的教学要求得以实现。通过兴趣教育以及意志教育等方式手段加强化学教学的策略实施。将情感态度在化学教育教学中进行融入,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追求上进行引导,要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一把双刃剑,科学的利用能够造福社会,并要和实际相联系,进而增强化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第四,对教学的绩效考核体系进行加强完善,从而来提升工作的热情,对老师在实际工作中的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问题要采取适当的`手段方法进行改善,对教师实施师德教育,进而来增强职业素质以及自身的责任感。将老师的绩效考核体系的建设要进一步的完善加强,采取奖惩措施对教师的不负责行为采取控制手段,以此来提升老师在教学上的质量保障和工作的积极性。

第五,要对化学的实验教学力度进行强化,同时也要保障经费的充足,为化学的实验教学提供经济的支持。实验教学能够对学生的化学概念形成以及实际的理解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并能对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对实际中的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得到增强,故此在实际教学中要对实验教学结合实际加以有效调整。

3.结语。

生活中的化学与中学的化学教育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两者是相互照应的,将中学课程中的化学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应用是最终的目的。所以针对中学的化学教学问题要能充分的进行分析探究,只有将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才能更有效的在生活中得到应用。

学生化学论文篇十四

案例教学法比如我们在讲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时,先给大专学生讲讲疯牛病,疯牛病的起源,发病机制,让大家对此产生兴趣,开始讲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开阔了大专学生视野,提高了大专学生的学习热情,完成了教学任务。

教学做一体化比如我们在讲血浆脂蛋白时,把这次课安排在实验室,让学生自己采血,自己测测血浆中甘油三脂和胆固醇的含量,再给大家讲血浆脂蛋白的种类、功能等,让大专学生在做试验中产生思考,在思考中看自己的测定数据。真正做到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任务介绍教学法在讲核酸时,先让大家熟悉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罗莎琳德·xxx和威尔金斯,在课堂上给大专学生他们发现dna双螺旋的过程,其中的有趣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同时知道一些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为科学奉献终身的思想。

多媒体动画比如我们在讲酶的作用机制时,采用多媒体动画,让大专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酶的作用机制。

学习方法是否科学,首先受教师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制约。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研究与研究学生结合起来。我校大专学生特点:(1)活跃;(2)独立;(3)求知欲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讲课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由讲改为导的教学模式。

复习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的最主要的先修课程有机化学,在学习相应章节时,要提前复习有机化学的相应章节。

写小论文在重要章节的学习前,给大专学生布置写小论文的作业,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大体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做题给学生发参考习题,学生通过做题掌握重点、难点,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协作学习每一章节讲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一章得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其终身学习的基本素质。

个别指导针对不同大专学生,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指导方法,爱动手的,给机会在课堂上给大家演示试验;爱演讲的,在课堂上给大家讲一讲医学上的小故事。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综上所述,学好生物化学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是学生学好生物化学的直接引导者,通过在课堂上的授课及课下的沟通和联系,促使学生更愿意主动学好生物化学,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科研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化学论文篇十五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许多教育者只注重化学活动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污染问题,使得我国的化学教育一直背离我国资源友好型社会建立的理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后果。而绿色化学则不同,作为我国化学专家与化学教育者关注的课题,将绿色化学融入日常的教育行为当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化学理念,还助力于我国,甚至世界的环境保护工作,更是提高未来国家化学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1.优化高职化学教材。绿色化学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所以,传统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高职化学教育的需要。而教育的质量对于绿色化学教育的成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各高职院校应当以本校的教学能力与教学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教材的重新选择,使绿色化学教材得到优化与升级。化学教育者更应当定期对自己的绿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与总结,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更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准。在我国高职院校现有的化学教材当中,绿色化学理念的体现点十分少见。所以为了建构学生正确的绿色化学知识体系,使学生的头脑知识含量跟上时代的步伐,各高职院校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对教材进行创新与改革。只有这样,才能方便教师将绿色化学的理念综合性地融入日常教学与化学应用当中去。

2.提高教育者素质。在高职院校的化学教学当中,教育者的个人素质与价值观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学校要注重教育者个人素质的提高,培养教育者的绿色化学理念与可持续发展观,使其能够将绿色化学理念灵活地运用到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日常的化学学习过程当中认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生存环境的直接影响。另外,教师应改变实验方式,放弃粗放型的化学实验,进行绿色化学集约型实验。总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学生绿色化学理念的`建立才能有希望。

3.规范教师实验行为。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化学实验演示的操作者是化学教育者,因此,其在进行化学实验演示时的行为规范对于学生未来的化学实验规范度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演示之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实验的每一个细节,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其中。只有教师的实验行为规范了,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确的指引。

4.加强高职课外实践活动的“绿色性”。课外活动的实践性对于高职院校的化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的化学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将绿色化学理念融入实践活动中,以此来提高学生在化学实践中的环保意识。比如说,引导学生进行废旧电池的回收,鼓励学生杜绝一次性用具。还可以在假期组织学生到化工厂进行参观,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重视绿色化学理念在未来化学道路上的作用。

综上所述,化学与环境污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化学教育与化学者绿色化学理念的建立关系更为紧密。环境的保护需要每一位社会大众的努力。作为化学教育者,更应当认清自己的职责,将绿色化学的理念融入日常的化学教学工作中。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形象,使学生以教师为标准,进行自我提升,将绿色化学理念牢记于头脑当中。

学生化学论文篇十六

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一直困挠圈内圈外人士。许多人寻思:语文教学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我们的语文教学怎么了?从教师到学生,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法,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手段,从测试到评估,进行细细思量,归根结蒂是语文课堂教学缺少应有的开放性。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做到师生双向交流,提高教学效率呢?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课应该给学生一个“开放性的课堂”。

一、应该树立正确的开放的课堂教学理念。

教师是“开放性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在整个课堂中起导演的作用,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角。师生的角色定位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作为教师,第一应该树立正确的开放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敢于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例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频率高;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这些无不说明是实施课堂方式的开放性的结果。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要强调以下几点:

1.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挖掘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构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更新教学观念,摆正教师、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打破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按照素质教育要求,打好基础,培养较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2.改革备课方法,把传统教学的单一知识结构改变为认识和培养主体性人格双层的教学结构。以往撰写教案时往往把教学步骤、教师的提问及问题的答案作为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更多关注的是教学效果;教师抄写教案用时多,钻研教材用时少;钻研教法用时多,研究学生用时少;创新性语文教学要求把备课教案改为从学生自学开始,注重学法的指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把课文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找出疑点。这样,备课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学法的指导上,既发展学生个性,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次,要强化集体备课,广集博采,充分发挥群体思维的作用。

3.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自主参与是学习个体使外部对象的活动内化的主要途径。同理,开放的语文课堂如果没有学生心理的内化,就无所谓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和健康个性的形成。这就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解放学生的身心,给学生时间、空间的自由,创设融洽的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课堂教学是个有机的动态系统,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外界有物质的、信息的交流,系统才有生命活力。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人文性,有几千年的`文化作为语文教学的大背景,有广阔无垠的大自然作为语文思维的空间,有充满想像的过去末来作为语文思维的空间。主要体现在:

1.语文学习空间和时间的开放性。

让学生的思维走出小教室,奔向社会生活这个广袤的天地。引导学生的思维突破教材限制,让他们去超市调查、去图书馆收集、去田野感受、去网上查询,与各种职业人员交谈。教师不能再依赖课堂,要向社会拓展,向生活渗透,向所有蕴含着真善美的文化领域开放。

2.师生关系的开放。

课堂教学中要营造民主的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愉悦的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常受情绪的制约,他们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易禁锢思维。所以,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尽量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和学生独自的见解,在教学中与学生多一份“协商”,为学生提供尽可能的各种帮助,做到热情的为学生服务。

3.问题探究的开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好教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启发学生设疑、质疑,特别是“于不疑之处有疑”,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在设疑、质疑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取而代之,要积极引导。问题较多可以分类归纳,逐个解决。

4.合作学习的开放。

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是开放思维和情感的最佳组织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科学引导学生读书,让学生更多地展示自己。凡属个人钻研不能理解的问题到小组里进行讨论;小组里也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全班去讨论。课堂上,教师除了点拨和导向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听说读写方面的活动,充分发挥群体优势,促进学生自主读书,自主交流。

学生化学论文篇十七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之中,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途径进行探讨。

实验是体现化学学科特色的关键活动,是沟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的桥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发展技能。但是,化学实验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以绿色化学理念为指导,结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目标和内容,研究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途径。下面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就中学化学实验绿色化途径阐述几点建议。

一、实验试剂的绿色化。

1.减少试剂用量和试剂浓度。通常情况下,学生都误认为,实验药品越多现象越明显,且对用量没有清晰的概念,因此往往超量使用药品,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增加废弃物,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实验时,老师一定要强调药品用量,如试管取用溶液时,一般一个手指到两个手指高的用量就可以了。减少试剂用量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用小规格的实验仪器,如用小试管代替大使管,用点滴板代替试管。这样试剂用量自然会大量减少。另外,教师需要对药品浓度尝试摸索,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药品浓度。如在离子检验时,离子浓度0.1%就已经足够了。

2.化学试剂回收和重复使用。化学试剂的回收和重复使用,是绿色化学理念下使用药品的基本准则,是实现实验绿色化的重要途径。如碘萃取实验后的萃取剂四氯化碳,有毒,不可以直接倒入下水道,应该经过浓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分液处理后再循环使用;h2o2分解制取氧气的实验,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锰固体废弃物。有老师建议将半干的二氧化锰粉末沾在水泥球上,晾干后进行实验,不仅实验效果非常好,而且回收利用十分方便;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氢氧化钠溶液、粗盐提纯后得到的盐都应该回收起来再利用。通过重复利用化学试剂,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避免浪费。

3.用生活用品替代化学试剂。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化学用品,用生活用品替代化学试剂进行实验,有利于拉近学生和化学实验之间的距离、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关实验时,可以用食品加工中用的苏打和小苏打粉代替;用废旧电池中的锌皮制取氢气;用食用醋代替醋酸除去水垢等。

二、实验装置的绿色化。

1.实验装置的串联。化学实验的串联是指将多个实验系列化,组合在一起进行,不仅可以避免有害气体的溢出造成的环境污染,还会节约实验时间,使实验更加绿色化。如氯气的准备、除杂、干燥及其性质(漂白性、强氧化性)的实验;二氧化硫的制备及其性质实验;乙烯的制取及其性质实验均可以设计为串联实验。另外对于这些有毒气体的实验,我们应注意装置的密封性和尾气吸收。

2.实验装置微型化。微型化学实验,是指实验仪器和试剂微型化,是一种新的实验模式,是实现实验绿色化的重要途径。普通的中学化学实验都是在试管、烧杯中进行的,实验药品消耗量大,微型实验可以在滤纸上进行卤素元素的置换实验、可以在点滴板上进行离子反应和离子检验的实验、可以在w形管中进行氯气的制备和性质实验。相比于传统实验,微型实验不仅可以取得比传统实验更好的实验效果,而且操作简便快捷、节约资源,减少了废弃物排放,有效弥补了很多学校课程资源不足的情况,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开展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3.用生活用品替代部分实验仪器。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是实验课堂重要的资源,如果善于发现和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同样是重要的实验器具。用日常废弃物制作的小型化学实验仪器,具有简便、直观、药品用量少等优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技能和创新意识。如用一次性注射器代替量筒、装药片的塑料穴膜板代替点滴板、用筷子或者吸管代替玻璃棒、用矿泉水瓶代替烧杯进行各种实验。每学期可以举办“废弃物在化学实验中的再利用”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

三、实验废弃物处理的绿色化。

化学实验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实验“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教师在每次学生实验结束之后,都应该监督学生做好相关实验的收尾工作,并在平时教学工作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实验废物处理的必要性和方法,师生共同努力建设绿色化实验室。

四、运用现代化手段,拓展化学实验绿色化的研究空间。

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给学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促进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仿真实验平台是一种化学试剂零投入、废弃物零排放的实验方式,为危险性大、重污染的实验找到了更好的出路。如锂钠钾铷铯的结构与性质关系实验、氯气和氢气混合爆炸实验等,出于学生安全的考虑,教师一般不可能让学生做这些实验,在仿真实验室,学生只需要一台电脑,就可以自主操作这些实验,而不需要死记硬背实验现象和结论。以锂钠钾铷铯的结构与性质关系实验为例,我们可以同时看到这五种金属和水反应的现象,方便对比,这是演示实验和教师播放视频的时候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当点击同时演示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铯与水反应非常剧烈,发生了爆炸并能听到爆炸声,铷反应也非常剧烈,瞬间完成,其他几种金属反应剧烈程度相对较小。整个过程非常逼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碱金属元素性质规律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弥补教师嘴上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不足。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首先树立绿色化学观念,积极探索新课改下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传统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改进,实现环境保护和实验效果的双赢,实现环境保护和学生实验技能提高的双赢,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输送高素质人才。

学生化学论文篇十八

化学教学和生活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和化学反应就有关联,在教学中使用绿色化学思想,可以让学生掌握环境污染的原因,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还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价值。本文分析了绿色化学思想的特点以及其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以及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且还在不断加重,特别是化工生产污染问题更是严重,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困扰,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让。针对这一问题,出现了绿色化学思想,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化学生产中因不规则的技术和设施使用而生产出的有害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该思想是想通过节省资源、使用无污染的化学材料,达到减少社会生产和工业生活造成环境污染的目的。其具有三点特征,首先是要使用绿色无污染的化学材料,在工业生产中原材料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因此只有使用绿色无污染的材料,才能保证工业建设中不会给环境造成污染。其次是要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最后是保证化学活动产生的物质是可以被回收利用的,化学物质无处不在,可以在生产活动中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给环境及人们的健康带来损害,因此实施绿色化学思想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化学物质,为建设绿色环境提供保证。

在化学教学中,教材中并没有明显的体现出绿色化学思想,而是隐含在教材中,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教材进行二次整合,掌握教材的内容,从中挖掘出其中的绿色化学思想、素材等,并将其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

在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硫和氮的氧化物”时,教师需要注重课堂导入内容的设计,这对于教学成果也具有很大影响,好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学习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时就可以将使用多媒体将新疆和青海交界处的“魔鬼谷”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为学生进行解说,学生还会好奇为什么叫它“魔鬼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告诉学生其所以会被这样称呼,是因为经常会发生电闪需鸣风雨交加把人畜击毙的事件,但是其中的农作物却不受影响,生长状况良好,有经验的农民说是“雷雨发庄稼”,说到这学生会感到好奇,专注于教师的讲解,想知道具体的原因,这时教师就可以导入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带领学生一起打开魔鬼谷的魔盒,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的效果[1]。可以先从空气中成分最多的元素——氮元素开始,游离状态氮元素和土壤中的硝酸盐,因此会有氮元素是生命元素的说法。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工业生产中生产硝酸的过程,分析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对环境的影响,氮是一种惰性气体,但遇到高温情况下,会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是天然的'化肥,因此谷中的农作物、植物生长状况很好,这会吸引很多牲畜来进食,遇到糟糕天气时就会发生上面的事情。在这个导入事例中,让学生了解到了相关的知识,在了解二氧化氮是天然化肥,以及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之后,教师再提出减少它们造成的污染的方法,其中就体现出了绿色化学思想。教师可以以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成分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例,学生都知道汽车尾气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去除其污染的方法,这样可以有效的让学生们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学生会有成就感,更加愿意去学习化学。

2.2.1规范实验操作,减少污染。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在演示化学实验时,要规范自己的操作,体现出绿色化学的思想,例如在结束实验后,就可以将废弃掉的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器材要放在规定的地方进行清理,减少污染[2]。

2.2.2实施微实验,降低成本。

除了要将实验中废弃的材料进行回收再利用之外,还需要满足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要实现低能源、低消耗。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少的使用实验剂量,从而减少污染。比如在学习制造氯气时,为了减少污染,就可以使用微视频、多媒体等手段,将其制作方法、实验步骤、现象以及结果等通过这样的方法展现给学生观看,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也将绿色化学思想渗透到教学中,新的教学方法,也会让学生感兴趣。

2.2.3改进实验,封闭实验。

化学中有一些实验是有毒的,比如氯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氟化氢、硫化氢、一氧化氮等气体都具有毒性,还有一些酸,如硝酸、硫酸等,苯胺、硝酸化合物等,都会产生污染,因此在进行此类实验的时候,就需要保证实验室是封闭的,能够尽量的减少污染。另外,在试验中,尽可能的不用或少用挥发性的有机物,例如浓盐酸、浓氨水以及甲醛等,绝对不要使用风险试剂,例如嗅水、汽油等,在实验中要将绿色化学的思想渗透到各环节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当前对环境保护的问题,人们都非常重视,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是非常必要的,既是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又是实现我国绿色环境的要求,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化学教学需要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减少化学材料的使用,减少污染,因此教师应该从生活中以及教材中多去挖掘有效的化学教学素材。

[1]宗允涛:“铜与硝酸反应”的微型化实验设计与创新[j].实验教学与仪器.20xx(01)。

[2]李伟: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实验教学中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2].考试周刊.20xx(60)。

学生化学论文篇十九

目前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有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如对瘤体控制较弱、作用靶点不明确、临床研究重复性差等等。随着医学的发展,传统中医辨治模式在中医肿瘤临床中越来越暴露其局限性,如何进一步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医药在肿瘤中的临床疗效,笔者认为需要改变目前中医肿瘤临床辨治模式,现简要探讨如下。

1目前中医肿瘤临床辨治模式的现状。

1.1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在肿瘤中的应用就是通过四诊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以中医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综合,判断肿瘤的证型,然后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优点是有利于认识肿瘤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能揭示患病机体的个体差异性,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其缺点是:其一,证候只是反映肿瘤病某一阶段的本质,即证的重点在现阶段,而病的重点是全过程,过分地强调辨证论治,只考虑疾病的阶段性,不考虑疾病的全过程,则会影响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变化规律的把握,有以偏概全之嫌。其二,传统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病例资料,但对于一些早期肿瘤患者,如早期的胃癌、胰腺癌、肾癌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又如一些肿瘤术后病人,肿瘤指标异常增高但患者却无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针对这类病人,临床上常常会出现无证可辨,因此辨证论治无从谈起。

1.2辨病论治辨病是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论治是根据“病”的诊断结果,直接施以特异性的治疗方法。肿瘤临床中的辨病论治一方面揭示了不同肿瘤病种的差异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从全局认识肿瘤,从而为治疗提供方向。其缺陷是:其一,只重视辨病,强调对疾病病理改变治疗的针对性,忽视了同一患病个体或不同个体在肿瘤整个病程中动态变化的差异性,即忽视了中医的辨治思维,如同为胃癌或肺癌或食道癌患者,机体的正邪斗争程度不同,那么治疗上扶正与祛邪的主次亦应不同。其二,中医的病名大多是根据单一症状或体征而命名,如水肿、黄疸、胃痛、泄泻等,它仅仅描述了一定的'症状或体征,但对该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和预后,不能作出简明确切的阐述,也不能让患者通过该病名,对自己所患疾病的性质和预后有一定的了解。如结肠癌、结肠炎、结肠结核、结肠息肉都可归属中医学“腹痛”范畴,但这些疾病性质不同,严重程度不等,预后各异,且根据传统辨病结果有可能造成误诊。

1.3辨症论治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可以是病人异常的主观感受或行为表现,如呕吐、泛酸、胃胀、腹泻、便秘等,也可以是医生检查病人时的异常征象,如腹块、腹水等。肿瘤临床的辨症论治即针对临床表现予对症处理。一方面,对于肿瘤临床急症,如呕血、咯血、急黄等急症可迅速截断病势,挽救患者生命。另一方面,癌症患者因疾病本身或因治疗引起的不适症状,并非单独出现,常常是多个症状同时出现,即所谓的症状群,如:咳嗽-呼吸困难-乏力、疼痛-乏力-睡眠紊乱、恶心-食欲不振-便秘等。而目前对症状群的干预,可利用症状群内的协同作用,通过干预主症从而达到缓解多项症状的目的。因此,在肿瘤临床中,可针对癌症患者的主要症状,在辨证基础上随症加减,体现治疗的灵活性,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从而减轻患者的主要痛苦,提高疗效。然而,症状毕竟只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孤立的现象,未必能完全反映疾病和证候的本质。且同一症状可由不同因素引起,其病理机制不尽相同,可见于不同疾病和证候,如在肿瘤患者中常见的恶心呕吐症状,可以因肠梗阻或化疗或肿瘤脑转移等引起,因此若机械的治疗恶心呕吐,则难以抓住疾病本质,不但难以取得良好效果,而且有可能贻误病机。

1.4病证结合论治病证结合论治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即以西医疾病诊断为纲,以中医辨证为目,因中医学强调宏观和整体,西医则比较注重微观和局部,因此病证结合是将两种医学优势互补。辨病侧重于对疾病病理变化全过程的认识,辨证侧重于对疾病现阶段病情的认识,强调机体的功能状态对疾病反应的差异性。在明确西医疾病基础上,辨中医之证,使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认识更加深刻,并且治疗也更具针对性和特异性。然而其缺陷在于不利于中医辨病体系的自身发展,有导致单纯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的机械化倾向。如上所述,目前中医肿瘤临床中的辨治模式各有长短,而肿瘤是一种慢性复杂性疾病,传统辨治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肿瘤临床的需求,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现代中医肿瘤辨治模式,以充分发挥中医药在肿瘤诊疗中的作用。

2构建现代中医肿瘤辨治模式的思路。

2.1审因论治因,指病因,中医治疗讲究“治病必求其本”,抓住病因的治疗就是抓住了根本。陈无择在《三因极-病证方论》中提到:“凡治病,先须识因;不知其因,病源无目”,也强调了病因辨证的重要性。中医肿瘤临床中注重对病因的治疗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如对原发于胃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约90%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关,对病变浅、hp阳性的胃malt淋巴瘤首选抗hp治疗。从肿瘤临床实际情况来看,行气活血、化痰散结、补益等常规治疗方法难以奏效,甚至无效,因此气滞、血瘀、痰凝、正虚只是癌毒在酿生发展过程中由于患者体质、病灶部位、疾病阶段及其所致具体脏器功能障碍乃至合并其他疾病的不同而呈现的兼见病机并非肿瘤病机的本质,所以癌毒才是肿瘤治疗的核心问题。

2.2西医诊病与中医辨病相结合借助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如血常规、生化、d-二聚体、肿瘤标志物、ct、mr、ect、pet/ct、内镜检查、基因检测,认识机体的结构、代谢和功能特点,对疾病的病因、病理深入认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以及临床表现特点进行把握;同时在肿瘤临床中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的病例资料进行辨病,古有“最难调治者弦脉也”,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认识到弦脉在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定上有一定的意义。

2.3突出症状辨治症是诊病、辨证的基本元素和主要依据。肿瘤患者在其病程中常伴随疼痛、疲劳、气短、咳嗽、恶心呕吐、口干、胸腹水、腹泻、便秘、厌食、失眠、出汗、手足麻木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在晚期肿瘤患者中更常见,且这些症状并非单独出现,常以症状群的形式出现,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期,随着肿瘤治疗理念的改变,肿瘤症状控制越来越受关注,中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在对症治疗上优势明显,除了常见的中药汤剂口服,还包括中医外治法、中药灌肠、针灸、耳针等等。如中药外敷缓解肿瘤病人肠梗阻、消化功能紊乱所致腹胀、腹痛;榄香烯乳注射液胸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胸腹水;针灸防治癌性疼痛;中药熏洗治疗手足综合征及中药保留灌肠防治放射性肠损伤等等。实践证明中医药在肿瘤临床中在缓解癌性疼痛、疲乏、改善恶病质、减轻焦虑抑郁等症状控制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有实用性强、疗效明确的优点。因此,突出对症状的治疗,将改善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并在一定程度可将对症状的控制转化为生存优势。

2.4继续发挥辨证论治的优势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医个体化治疗的精髓,构建现代中医肿瘤临床辨治模式并不是摒弃传统的辨证论治,而是要继续发挥其优势。中医辨证论治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是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收集的资料,明确肿瘤类型、判断肿瘤的病因病机、确定肿瘤的病位、辨清虚实寒热,通过辨证分型来确定治疗法则,再组方用药。同时应在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结合肿瘤患者的体质、年龄、遗传因素等,在辨症、辨病的基础上对疾病进行整体性把握。如对于肿瘤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炎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整体表现首先确定汤证,再针对肿瘤、糖尿病、冠心病、肾炎等疾病的特点在汤剂中加减药物以治疗。

2.5加强转化医学研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医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应用于中医药肿瘤研究中,使得中医肿瘤在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对中药及其成分干预肿瘤的研究,对单药有效成分的筛选,对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类中药抗肿瘤药理的研究等,且已有部分科研成果在临床中应用,如康莱特注射液、人参皂苷rg3、榄香烯乳、华蟾素等,但相对于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仍显不足,因此应及时掌握最新科研动态,加快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3结语。

肿瘤是一种慢性复杂性疾病,传统辨治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肿瘤临床的需求,而笔者所提倡的现代中医肿瘤辨治模式,应注重审因论治,西医诊病与中医辨病相结合,突出症状辨治,继续发挥辨证论治的优势,同时加快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由此将最大限度提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医药在肿瘤临床中的疗效。

4参考文献。

[4]汤钊猷.现代肿瘤学.3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631。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81942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