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退耕还林自查报告范文(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1:06:21
乡退耕还林自查报告范文(15篇)
时间:2023-11-21 01:06:21 小编:HT书生

编写报告需要充分了解所要讲述的内容,并有能力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在开始撰写报告之前,应该明确报告的目标和受众,以便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通过这份报告,我们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该领域的研究工作。

乡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一

上级下达我县退耕地造林配套荒山造林4000亩,我县将任务落实到三个乡镇。一是保质保量完成了造林任务,全县共实施荒山造林4000亩,占计划的100%;成林面积750亩,成林率18.7%。完成国家投资80万元,符合工程资金管理使用规定,充分发挥了国债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工程建设自查整改工作正稳步推进。

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属国债投资项目。为把工程建设抓好、抓出成效,我们严格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工程建设原则,认真把握好“林权是核心,给粮是关键,种苗要先行,干部是保证”等几个关键环节,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技术的综合措施,把工程建设落到实处。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把宣传工作作为了工程建设的第一道工序来抓,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意义、目的,宣传退耕还林政策和技术要求,宣传《森林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法律、法规,使退耕还林工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县林业局组织了宣传车、印发了宣传资料,县人民政府组织召开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动员会,使工程建设做到了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板报有文、横幅过街、标语上墙,统一了各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把投身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变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加强领导,协调配合。为加强对工程建设的`领导,县人民政府及时调整了“退耕还林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由县长同志任组长,副县长同志任副组长,农办、林业、粮食、财政、水电、审计、监察、公安、国土、农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工程建设重大问题决策把关和监督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林业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处理工程建设日常事务。领导小组成员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积极配合、协同工作,各乡镇亦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指挥机构,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负责辖区内工程项目管理。

(三)落实任务,明确职责。为确保退耕还林工程按计划顺利实施,县林业局将工程建设任务及时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在此基础上,县人民政府与工程建设乡镇签定了“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制定了奖惩,县林业局与各乡镇林业站签定了退耕还林工程质量责任书,实行双向目标管理。

(四)搞好规划、科学设计。为切实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县林业局组织规划设计队的工程技术人员顶高温、战酷暑,熬更守夜,加班加点对退耕还林工程进行详细的作业设计,按规划设计施工,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进行逐山、逐土、逐地块规划设计,坚持没有设计不施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经设计,绝不允许轻易变更,切实保证工程建设质量。

(五)严格管理,统供种苗。按照严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的各项管理制度,保证工程建设规范有序地进行。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工程监理制,积极配合监理人员工作,从工程作业设计、施工作业、检查督促、种苗建设等各个环节接受工程监理人员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二是认真贯彻落实责任制,大力调整林业结构,增加林农收益,提高了退耕还林的经济效应;三是种苗实行“一签两证”制度,加强检疫检验,严把种苗质量关,确保了壮苗造林。

(六)严管资金,专款专用。工程资金严格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封闭运行,实行报帐制,一支笔审批,县财政局搞好监控管理,保证不挫支和挪用工程资金,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七)以法治林、巩固成果。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重点是栽,关键是管,重栽轻管将使工程造林成果毁于一旦,为此,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了《森林法》、《退耕还林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严格以法治林,加大执法力度,把退耕还林工程纳入法制建设轨道,从重、从快、从严查处各类毁林案件,以巩固工程建设成果,对复耕反弹、破坏苗木影响工程质量的进行查处,打击了违法和犯罪,有效保护了退耕还林成果。同时,按照“林权是核心”的要求,正组织各镇乡对去年的退耕还林地颁发林权证,以完善管理,保护退耕还林农户的合法权益。

尽管我们对退耕还林工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但由于该项工程是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面宽量大,对照工程标准检查,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连续4年冬春季干旱,大部分小班造林保存和成活率降低,特别是xx年冬季和xx年春季我县部分乡镇出现饮用水困难,县委、县府甚至安排消防车运送饮用水;二是部分乡镇面积较零星分散,未做到集中连片;三是该工程建设未拨专门的工作经费,部门工作压力大。

-->

-->

-->

-->

乡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二

根据省林业厅《关于开展20xx年度退耕还林工程退耕地还林阶段验收工作的通知》(川林函〔20xx〕1069号)文件精神,以及内江市市中区天退办《关于20xx年度退耕还林工程阶段验收的通知》内市区天退办[20xx]1号文件,伏龙乡党委、政府形成由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实施,农业中心干部和涉及退耕还林的村、社干部为成员,对全乡退耕小班进行逐村、逐社、逐地块的自查。现将实施自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自查验收的主要工作。

(一)自查验收范围与内容。

自查验收的范围:国家计划安排的20xx年退耕地中的生态林;

自查验收的内容:退耕地面积、林木保存情况、工程管理等情况。

(二)自查验收方法。

1、退耕还林逐村逐社逐小班逐户检查,查清每户合同面积、实际栽植面积、保存面积、合格面积、不合格面积、政策兑现情况等。

2、提出整改措施。将自查清理的情况按工程项目分小班逐一记录,对不合格的小班逐个整改,包括落实地块、补植措施、需苗种类数量、整改时间等。

二、自查验收的主要结果。

此次自查涉及20xx退耕还林生态林工程,因我乡人均耕地面积少造成小班零星分散,耗人力物力较大,经过全乡各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自查工作于4月10日全面结束。4月13日区林业局组织造林科的同志再一次对我乡退耕还林进行核查。

(一)基本情况:

20xx年度共实施退耕地还生态林704.73亩,其中水口村260亩、大湾村109.58亩、新祠堂村335.5亩。

(二)自查结果。

1、造林面积保存、合格情况。

我乡20xx年度退耕还林任务704.73亩,上报完成704.73亩,保存面积704.73亩,核实面积704.73亩,核实率100%。保存面积中:合格面积704.73亩,全乡平均合格率100%。

2、管护情况。

管护到位,严格执行政策。我乡严把补贴兑现前的地块检查验收关、对验收情况及时告知农户,如果不合格,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农户利用造林季节补缺补差。补贴兑现中对补贴农户张榜公布,将国家的退耕还林现金补助和生活费补助及时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增强了农户管护的积极性。

3、林权证发放情况。

全乡共704.73亩生态林的林权证发放率为100%。

三、林业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造林不合格面积存在。

1、由于连年干旱等自然灾害和退耕还林农户不按合同规定履行相关义务,不加强管理,不注重投入,部分林木长势差。

2、存在小班移位现象。由于工程造林小班面积小、个数多,部份小班存在移位现象。

3、存在部分间种现象。

四、整改办法。

1、补植补造。即对面积减少部份和不合格部份进行补造或重造。

(1)补植时间。

一阶段:20xx年2月:在前期自查清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摸排情况,落实好造林地块、种苗资金,做好苗木预订、造林劳动力准备等工作。

二阶段:20xx年3月中旬:完成所有造林工作。

三阶段:20xx年4月,对补植补造进行全面检查,形成较为详细的成果资料。

(2)补植面积:全乡退耕还林不合格面积173亩,均需补植补造。

(3)补植方法:原则上在原小班内补植补造。如果不在原小班内,而进行置换造林,则乡政府要落实土块;二是退耕还林必须成片规划。

(4)补植树种:在选择树种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既考虑林业产业化发展,又注重林产品市场需求。退耕还林补种原则上与原小班树种相同。此次补植补造树种及数量为:巨桉:1.9万株,110株/亩,可造林173亩。

2、关于小班移位的问题,由区林业局组织技术人员全面清理,重新绘制上图,形成退耕还林成果资料。

3、对部分间种现象积极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严格按照退耕还林政策办事,保证退耕还林地的质量。

4、加大对造林地抚育管护的工作力度,提高造林质量。为提高造林质量,巩固造林成果。

乡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三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东邻贵阳市和遵义市,南接安顺市和六盘水市,西与云南省昭通市交界,北与四川省泸州市接壤,是川、滇、黔三省要冲。全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下辖一市七县一区,总人口740万人。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02亿元,财政总收入69.5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5.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6元。

一、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成效。

截至2008年,我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工程造林308.9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08.4万亩,荒山造林200.5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共计投入17.87亿元,其中中央投入17.15亿元。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实施,我区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生态效益较为显著。2002年开始到2005年连续四年年均造林任务都突破6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占全区造林总面积的94.56%,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28.42%提高到2008年的37.68%,平均每年递增1.2个百分点。有关监测数据表明,全区年均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每平方公里5446吨下降到现在的3389吨。

二是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我区退耕还林工程受益农民达31万人。据统计,退耕农户平均获得补助4425元。特别是高寒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退耕还林补助已成为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贫困程度。凡是有退耕还林任务的农民,不仅有了可靠的粮食供给和现金补助,而且还能腾出富余劳动力从事多种经营、副业生产和外出务工,开辟新的增收渠道,较大幅度增加了收入。

三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我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认真落实各项配套措施,积极培育后续产业,大力发展舍饲圈养畜牧业,开发绿色食品,发展乡村旅游,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初步实现了退耕还林与农业生产的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2006年,我区大方县被列为国家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试点县。2008年,毕节、威宁、赫章等三县市也随后被纳入试点范围。规划建设基本口粮田24475亩,总投资158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244万元,地方投资337万元。截至目前,共完成坡改梯2765亩,土壤改良18875亩,建蓄水池375口,拦山沟1300米,机耕道1200米,生产便道4500米,引水渠15.02公里,整治山塘2座,排洪渠200米。整个项目区共有1万户、39445人受益,其中退耕户8357户、32035人,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基本口粮田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原来的受淹地、干旱地变成了现在的受益地,大大增强了退耕还林地区群众的信心和决心,实现了退耕还林工程退得下、稳得住、老百姓能致富的目标。

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实施中,我区各县市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采取了坡改梯、水利设施、土壤改良(包括石灰改土、绿肥种植)、田间便道等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措施,使项目区土地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人均基本口粮田由0.2亩增加到0.45亩;粮食及经济作物单产大大提高,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如赫章县古达乡水营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退耕地里种植405亩优质桃树,工程实施后农户户均收入已增加到3.5万元左右;大方县黄泥塘镇年种植辣椒500亩左右,工程实施后,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农田灌溉得到基本保证,亩均产量由原来的1800斤提高到2500斤,每亩增加经济收入约1600元。

三、

一是有效整合各类支农项目资金,大力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在实际工作中,统筹安排好各项基本农田建设资金,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可用于农田基本建设的资金,以及安排在退耕还林重点区域内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其他支农资金,只要有条件与退耕还林结合的,都尽力做到了统筹使用。通过加强中低产田(土)改造和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增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粮食单产,促进了基本农田保护,努力做到“树上山,粮下川”,基本实现了退耕农户基本口粮自给。

二是积极发展后续产业,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我区在重点退耕还林区整合了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沼气、石漠化综合治理、草地畜牧业、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资金,使退耕还林工程与生态移民、劳动力培训转移、农业综合开发、扶贫攻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后续产业培育,大力推进退耕还林与发展生态畜牧业相结合,全面实现封山禁牧、舍饲圈养,逐步改变传统放牧方式。进一步优化畜种结构,大力推行科学饲养管理,搞好繁育技术应用和疫病防治工作,推进畜牧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目前项目区舍饲圈养牲畜存栏量1605万羊单位,建设棚圈面积879万平方米,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同时积极探索林草发展模式、林药发展模式、林果林菜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

三是大力加强农村新型能源建设,减轻使用传统生活燃料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采取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和农民自筹相结合的方式,搞好退耕还林重点地区的农村新型能源建设。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加强节柴灶、薪炭林建设,适当发展小水电,多渠道满足农村生活能源的基本需求。

四是突出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区域劳动力专业培训,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竞争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我区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以阳光培训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等为依托,以退耕还林工程区富余劳动力继续就业作为培训为重点,扩大培训范围,丰富培训内容,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集约化经营的温棚蔬菜、花卉、畜禽养殖等产业转移,向乡镇企业转移,向城镇转移。

四、几点建议。

一是结合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财力普遍薄弱的实际,建议进一步加大对西部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项目中央补助标准,减少或取消配套资金,充分调动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实施工程的积极性。

二是鉴于基本口粮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议其它项目能够配套实施,如小额信贷扶贫项目等,通过项目配套实施,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和增加粮食产量,达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

三是高度重视后续产业的发展,在加大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建设的同时,加大相关后续产业如草地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

通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退耕还林农户对补助期满后“粮食收入低,吃什么,经济来源少”的思想顾虑,为解决农民生存与发展问题奠定了好的基础。我们将大力弘扬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毕节试验区精神,尽心尽责,艰苦奋斗,确保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这一浩大工程真正成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利民工程。

乡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四

实施“两免一补”政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有效办法;是保证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重大战略举措。

我校校委会高度重视“两免一补”工作,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意识,要求各处室各年级要从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高度,从体现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关心的高度,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从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两免一补”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两免一补”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确保“两免一补”工作落到实处。现将我校秋季落实“两免一补”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两免一补”政策落实情况。

省委、省政府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施“两免一补”工作的基本思路,即:先免书费,再免杂费,后补生活费,分步实施,三年到位。我校去年(秋)确定“两免一补”人数140人,每人补助杂费60元,共计6400元;20春确定“两免一补”人数120人,每生补助杂费110元,书费61元,共元,年秋季确定“两免一补”人数200人,其20人被确定为补助生活费。为切实做好“两免一补”工作,我校在乡教办的统一领导下,密切配合,精心组织,认真抓好落实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为使“两免一补”政策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王以林同志亲自担任组长,副校长刘教丰同志任副组长,各处室主任任成员。基本上做到了政策具体,责任明确,进一步分清了各处室的职责,狠抓落实。

(二)健全机构、精心组织。

及时成立了红城中学“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各班选送的贫困生进行评议、审查,发现有违反“两免一补”规定不符合贫困生要求的'学生,一律予以清除。制定和修订“两免一补”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贫困学生资料档案,负责对全校“两免一补”工作的部署指导和督促检查。同时,加强对“两免一补”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确保熟练掌握相关政策措施。

(三)规范流程,加强管理。

一是成立了“两免一补”评审领导小组,由班主任、教师代表、贫困生家长代表、群众代表、学生代表等成员组成,严格把关。二是坚持“三公示”,即公示贫困生界定标准,公示贫困生评审情况,公示评审结果。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进一步规范免费教科书发放流程,保证资助名额分配,贫困生评定,教材选择等各个环节都做到公开透明,使之成为一项“阳光工程”。三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建立自下而上,具体到每一名贫困学生的动态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全校所有贫困生都纳入管理系统,定期更新,动态管理。

(四)明确要求,及时发放。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印发《贫困学生调查表》,让各校明确帮扶的对象,并根据调查情况制定分配方案,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红城中学2005年享受“两免一补”救助的贫困生200人,共发放免费教科书9科,32种,3850册。

(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监督检查。

实施“两免一补”政策是一项“阳光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我们为此进行广泛宣传,充分利用文化长廊、广播室、校园网等媒介,对“两免一补”政策及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让这项政策的意义和内容为社会各界特别是贫困学生家庭全面准确地了解,让这项工作为当地党委、政府了解和支持。同时加强监督、检查、规范操作流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身上,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乡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五

为了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快推进我县农村能源建设步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按照佛坪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下达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项目(第一批)建设任务和投资计划的通知》(佛发改发[2011]108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编制了佛坪县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服务“三农”,通过发展农村沼气、节柴灶,为农户提供优质清洁能源,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保护森林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升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工作原则:农村能源项目建设要坚持与新农村示范建设及农村清洁工程相结合,与主导产业开发相结合,与农村改厨、改圈、改厕相结合,与农民增收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生产和生活并重,建设和管理并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要求,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项目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政策引导、农民自愿,突出重点、集中连片”的原则。

二、建设任务及建设内容。

农村户用沼气:2010年我县将在全县两个镇两个村,按“一池三改”要求,建设50口容积8立方米的旋流布料墙沼气池,配套改厨、改圈、改厕,确保建池成功率和使用率达到100%。具体建设任务是:长角坝镇沙坝村20户,袁家庄镇肖家庄村30户。

节柴灶:2010年我县将在全县三个镇三个村,按照节柴灶建设项目标准和要求,新建或改建节柴灶200户。具体建设地点是:长角坝镇沙坝村80户,袁家庄镇黄家湾村80户,十亩地镇凤凰村40户。

三、建设标准及质量标准。

(一)建设标准。

1、农村沼气建设项目以“一池三改”为基本模式,即户用沼气建设与改圈、改厕和改厨同步设计,同步施工。“一池三改”的建设标准是:

(1)沼气池:建设容积为8立方米,统一建设旋流布料自动循环高效沼气池。

(2)改圈:圈舍建成太阳能暖圈,要建在沼气池之上,与沼气池相通连,水泥地面,混凝土预制板圈顶,在寒冬季节,要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充分利用太阳能,提高圈内温度。

(3)改厕:厕所与沼气池、圈舍相结合,安装蹲便器,科学设计厕所、圈舍的排粪通道,要与沼气池进料口相通。

(4)改厨:厨房内的沼气灶具、沼气调控净化器、输气管道等安装要符合相关标准。厨房内炉灶、厨柜、水池等布局要合理,室内灶台要砖垒,台面要贴瓷砖,或者购置专门灶台。

2、节柴灶建设项目与农户改厨同步进行,同步施工。节柴灶建设标准是:(1)节柴灶外形为一字型或t字型,主、副烟道设计合理。(2)厨房为永久建筑,面积不少12平方米,地面硬化,墙面刷白或贴瓷砖。(3)节柴灶灶面、灶身贴瓷砖,灶台高度75cm。(4)厨房内厨柜、水池等布局要合理,混凝土台板长大于1.8米,宽不小于50厘米,高度75-80厘米,双层,贴瓷砖并安装推拉门或防虫、防蝇网。

(二)质量标准。

项目建设及施工必须执行《农村家用水压式沼气标准图集》(gb/t4750—2002)、《农村水压式沼气池质量检查验收标准》(gb/t4751—2002)、《农村家用水压式沼气池施工操作规程》(gb/t4752—2002)、《农村家用沼气管路设计规范》(gb/t7636—87)、《农村家用沼气管路施工安装操作规程》(gb/t7637—87)、《农村家用沼气发酵工艺规程》(gb/t9958—88)、《家用沼气灶》(gb/t3606—83),以及《沼气生产国家职业标准》等。

四、补助标准、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式。

(一)补助标准:按照省、市有关精神,国家对每建成1口沼气池并实行改厨、改圈、改厕的农户补助1500元。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扣除支付技工工资、建池材料、灶具及配件、钢模维修及调运费之后,补贴给每个建池户现金530元。国家对完成节柴灶改灶及改厨的农户,每户补助400元。

(二)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1.建设户用沼气池50口,平均每口投入0.4万元,项目总投资20万元,国家专项资金投入7.5万元,地方配套0.75万元,农户自筹11.75万元。

2.建设节柴灶200户,每户平均投资800元,项目总投资16万元,国家专项资金投入8万元,地方配套0.8万元,农户自筹7.2万元。

五、物资与资金管理。

(一)物资调运采购及管理:项目建设所需钢筋、进出料管等材料由项目实施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程序统一招标采购;灶具及相关配件按农业部要求由省上统一采购;水泥、砖、沙、石由农户自行采购。县上采购的物资要按政府采购程序办理。

物资发放实行项目负责人签字制度。先由技术工人和技术鉴管人员实地勘查,放线以后给农户开具领料通知单,农户持签定的领料通知单到项目实施单位领取材料,领料清单由项目负责人和农户双方签字方可领料。

(二)资金管理:项目实施单位要设立农村能源建设项目资金专帐,实行专账专人管理,严格实行专款专用,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要加强资金监管。项目实施部门要积极落实配套资金,以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六、实施步骤。

项目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与技术培训阶段(2010年10月底前)。组织技术人员与乡、村干部深入农户家中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确定建设户做好前期备料工作。组织30名技工参加一次沼气池建设实用操作技能培训和节柴灶操作技能培训,培训重点是沼液沼渣分层提取、自动冲厕、冲圈、新型节柴灶施工工艺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为项目全面实施奠定技术基础。

第二阶段:全面启动与实施阶段(2010年10月—2011年5月)。从4月份开始,我县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将正式全面启动。组建技工队,全面负责沼气池的建设,建设工作按照整村推进,集中建设的方式进行。第三阶段:检查验收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2月)。2011年10月起各镇开始对本镇实施的沼气和节柴灶项目进行初验,初验率达到100%,认真做好用户档案,初验结束后,将用户档案上报县农业局。镇财政所及时到农业局拨回节柴灶项目补助资金,以“一卡通”形式兑现农户。项目镇在资金拨付20个工作日内将兑付清单上报县农业局(能源办)入档。各镇项目补助资金全部兑付农户后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农业局抽调专人组成验收工作组,深入项目村,依据档案,逐户检查验收,检查率100%。县上自查自验工作结束后将申请省、市分别验收。

七、项目实施单位。

项目由县农业局(能源办)和各镇人民政府负责实施。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全面推进以户用沼气建设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工作。以户用沼气建设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工作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之一,是改善村容村貌,全面治理农村“六乱”和改善农民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措施。为了切实加强我县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县上将成立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农业局、发改局、林业局、财政局、卫生局、扶贫办、环保局的主要负责人和各镇镇长组成。农业局负责项目的技术培训,物资、资金管理及项目督导、监管工作。各项目镇的镇长为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负责宣传动员、任务落实、组织协调,安全生产管理及补助资金兑付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资金拨付和资金监管工作,确保专款专用,补助资金足额到户。同时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建设过程中,要动员各方力量,把扶贫开发、移民搬迁、农村“三改”、地方病防治、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整合起来,向项目建设区倾斜,形成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农村能源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积极宣传,加强培训。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建设工作变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农户使用技能的培训,2011年将再培训持证技工5人,培训农村新能源使用明白人50人,培训农民数1000人次。确保建池成功率达100%,使用率达96%。节柴灶建设合格率100%。

(三)综合利用,提高效率。充分发掘沼气、沼液、沼渣“三沼”综合利用潜力,把“三沼”综合利用与促进养殖、药材、粮油、蔬菜、果业等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相结合。研究和引进新型高效沼气综合利用的技术规范,2010年我县将重点推广沼液自动冲厕、冲圈和沼液、沼渣分层自动提取等新技术、新工艺。积极拓展“三沼”应用范围,推广沼气增温、沼气肥、沼液浸种、叶面喷肥、病虫害防治、沼渣育苗、育秧、种菇、养鱼等综合利用技术,使沼气真正成为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纽带。

(四)加强督办,检查验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实施单位要坚持不定期对工程进度、质量等进行督促检查,保证项目建设各个环节不出问题。各镇要以村为单位,认真组织自查自检,发现问题,限期整改,确保建设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附件:

2、佛坪县户用沼气池“一池三改”投资预算表。

乡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六

xxx乡地xx市北部,幅员面积52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xxx村、xxx村、xxx村、xxx村)21个村民组,613户2265人,有劳动力1124人,现有耕地面积2100亩。

20xx年度上级下达我乡的退耕还林面积503.5亩,涉及三个村,13个村民组,185户,39个小班,分别是xxx村250亩,29户,14个小班;xxx村245亩,155户,21个小班,xxx村8.5亩,1户,4个小班。

根据上级安排及电话通知,乡政府立即召开自查核实验收会议,成立了自查验收小组,由分管林业的副乡长任组长,乡林业员任副组长,各驻村干部、各村主任为成员。历时十五天,对上述两个村的.退耕还林地块、面积、树种、管护等情况对照作业设计进行逐块逐户自查核实。并将核实验收结果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无任何异议。

通过全乡十五天自查核实,20xx年度退耕还林合格面积503.5亩,但个别地块存在问题:

1、一村二社、四社有牛、羊践踏现象;

2、由于气候原因个别地块保存率欠缺;

3、个别村社抚育、管抚差。自查验收组立即召开会议。

乡退耕办对存在的问题迅速督促限期整改,确保全乡退耕还林停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为了加强退耕还林的管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确保退耕还林成效。白羊乡党委、政府根据退耕办的要求,对白羊乡2002至2006年度的退耕还林地块、面......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仅供参考,大家......

乡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七

为全面掌握我市2008年、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实施情况,准确查找问题,切实整改,扎实推进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项目建设,并了解2010年项目安排(部署)情况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根据国家发改委、监察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粮食局《关于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联合检查的通知》(发改西部〔2010〕564号)和省发改委、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农委、省审计厅、省统计局、省林业厅、省粮食局《关于转发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联合检查的通知》(黔发改农经〔2010〕744号)相关文件精神,我市发改、监察、林业等10委(局)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4个联合检查组,确定了检查内容和检查方式。于2010年5月6日至7日,对我市7个项目工程县进行了综合检查,现将我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有无违反国家政策安排退耕还林任务的情况。

通过自查,我市2008—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基本农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补植补造五大板块建设中,均严格按照《退耕还林条例》、《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等有关规定,安排落实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区域内,退耕户受益率均达到相关要求。其中:基本农田建设工程中,退耕户覆盖率达到了60%以上;农村能源建设工程中退耕户覆盖率达到了100%;生态移民工程中退耕户覆盖率达到了100%;后续产业发展工程中退耕户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补植补造工程退耕农户覆盖率达到了100%。

2008年除田间便道工程完成总工程的87.3%和种植业完成86.3%外,其余工程都已经全部完成(详见附表一)。

由于我市去冬今春严重干旱,加上实施方案批复下达时间较晚,部分项目招投标工作还未完成,部分区市县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工作正在制定培训计划,导致部分项目实施进度缓慢。其中:基本农田建设工程大部分区市县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农村能源建设省柴节煤灶还在进行集中采购程序,沼气池建设完成了10.3%,碳薪林建设完成了82.7%;生态移民工程完成了49.6%;后续产业发展中各子项进度均达26%以上;补植补造工程完成88.%,(详见附表二)。

通过自查,我市各工程区(县、市)巩固成果专项资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均在上报的县级规划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规程的相关规定,按照下达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等进行科学合理编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基本能按照省发改委、林业厅、省农委和省水利厅《关于2008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和《关于开阳、修文等87个县(市、区、特区)2009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文件批复的实施方案进行实施,但仍然有个别区县没有严格按照方案实施,有擅自调整建设地点的现象发生。各项目板块建设均按照国家相关工程管理规定,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管理项目,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各项目单位均抽调了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指导、严格质量标准,严格督查验收,并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广良种选育等技术成果,提高科技含量。同时,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确保了我市巩固成果专项资金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

三、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

(一)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1、2008年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项目总投资3973.5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543.5万元,地方配套及投工投劳折资1430万元。完成资金总投入3845.2万元,占任务计划数的97%。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481.8万元,占任务计划数的97.6%,地方配套及投工投劳折资1363万元,占任务计划数的95.3%。

2、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项目总投资3419.49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2544.3万元,地方配套及投工投劳折资768.32万元,县级自筹工程管理费106.87万元。完成资金总投入834.572万元,占任务计划数的24.4%,其中,中央专项资金648.173万元,占任务计划数的25.5%,地方配套及投工投劳折资186.399万元,占任务计划数的24.3%。

(二)补助资金兑现情况。

1、2008年补助资金兑现情况。

2008年度我市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兑现面积4.1847万亩,完成政策补助资金527.27万元。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我市严格加强检查验收,在验收合格的基础上,及时兑现政策补助资金,兑现方式均采取“一卡通”方式兑现。我市2008年度政策兑现工作已全面完成,兑现率100%。

2、2009年补助资金兑现情况。

极大损失,部分退耕地块保存率和成活率达不到验收合格标准;二是部分退耕农户对完善政策补助相关规定不理解,不愿意续签完善政策补助退耕还林合同。截止目前,我市2009年兑现完善政策补助资金412万元,兑现率55.97%。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市将加大受灾地块的补植补造力度,进一步宣传退耕还林完善补助政策,争取及时兑现完善政策补助资金。

(三)资金管理情况。

通过检查,我市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方面,严格执行财政部等6部委局办印发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财农[2007]327号),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专项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规范核算,封闭运行,检查中没有发现挤占、挪用、截留、克扣等违规使用资金情况。

四、项目管理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部门责任。

我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工作,为加强组织领导,按照省相关文件要求,明确了发改、林业、财政、农办、农业、水利等各相关单位部门的职责分工,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及年度实施方案的编制进行精心安排部署,并以筑发改[2009]88号文印发了《关于做好贵阳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项目信息保送工作的通知》,加强了信息报送工作力度,进一步明确了县级各相关部门的职责。

(二)完善各项制度,规范项目管理。

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报帐制、公示制和涉农资金备案制,确保项目规范运行,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

(三)健全档案管理,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多,建设周期长,建设规模大,为此,我市要求要加强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对有关工程建设的相关文件、初步设计方案、阶段性项目建设。

总结。

检查验收资料资金审批和审计报告工程监理报告技术资料图片照片统计数据和录像资料等,要分门别类地归档保存,严格管理,按照项目法人单位有项目总材料,项目实施单位有项目子项材料的原则,分类规范归档,即:综合材料(含各类批复文件各类上报文件资金文件公示材料备案材料各阶段总结单项检查验收资料县级验收资料项目总竣工验收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审计报告等);技术资料(含可研报告实施方案各子项的技术设计有关图表等);招投标资料(含招投标所有文件公告投标单位材料最后签订合同等);工程监理材料(含监理公司情况监理合同工程监理所有资料等);信息资料(含月报旬报所有表格文字材料简报等);监测资料(含各种统计数据图片照片录像资料和各种监测材料等)。

五、项目建设的自查验收和联合复查情况。

为了切实抓好我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我市发改,林业、财政、农业、水利等市级部门多次组织联合检查组,对我市2008度、2009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接续产业发展、补植补造项目的目标任务落实、建设进展、质量、资金使用及管理等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工程县、市、区及时整改。

我市已要求各工程县、市、区对2008年度巩固成果专项资金建设的竣工项目,及时启动竣工验收相关程序,并将竣工验收报告及时上报,市级相关部门将组织联合复查组,对工程进行复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报省级验收。截止目前,我市工程县、市、区已完成部分建设板块的验收工作。

六、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的效益分析。

巩固成果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将改善退耕农户的生产和生活现状,提高退耕农户的收益。

一是通过农田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可使9901亩耕地的肥力、抗旱能力及耕地条件等得到切实改善,提高单产和复产指数,每亩耕地粮食亩产量预计比项目实施前提高50余公斤,项目区可增加粮食495000多公斤,提高了退耕农户收益。项目区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增加了退耕户收入,比如:清镇市红枫湖镇莲花村、鼠场村发展蔬菜种植,每年每亩比原来增加了7000元收入。

二是通过能源建设项目的实施,我市将建成沼气池1843口,涉及退耕农户1843户,按修建一个容积为8—10立方米左右来估算,全年产沼气380—450立方米,可解决3—5口人的农户家10—12个月的生活燃料,节煤1500公斤。我市全年将为退耕农户节煤27645吨左右,按每吨500元计,将为退耕农户节约燃料成本138多万元。建成省柴节煤灶5466个,每个比普通回风炉省燃料40%,每年可为退耕农户节约燃料成本160多万元。

三是通过生态移民项目的实施,使不适宜居住地的退耕户搬迁到了交通、就医、就学等都较为方便的地方,有效的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四是通过加强对退耕农户科学技能培训、经果林种植、退耕还林地块进行补植补造等有效措施、合理规划林种、树种,适地适树,长、中、短效益相结合的方式,发展有特色的经果林、速生丰产林、中药材和花卉的生产,大幅提高退耕还林地块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解决退耕户吃饭、增收等长远生活问题,使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

五是通过补植补造项目的实施,使退耕还林造林工程全面达到合格标准,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有效遏制了工程区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提高了林地生产能力,切实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

七、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1、部门协调不够,认识不到位。

部分工程县部门之间协调不够,对巩固退耕换林成果政策认识不到位,导致建设项目组织松散,工程进度推进活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

2、持续干旱,受灾严重。

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4月,我市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项目中的补植补造和接续产业种植业建设带来极大损失,2008年、2009年巩固成果补植补造项目受灾11.9万亩,种植业(含薪炭林)受灾0.7万亩,受灾面积达67%以上。

3、项目进展缓慢,效益不能尽快发挥。

2009年度工程建设总体进展缓慢,巩固退耕还林效益不能及时发挥。一是巩固成果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批复下达时间较晚,涉及多个子项目需要招投标,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需要制定培训计划等,延缓了工程进度;二是去冬今春连续特大干旱,使季节性强的补植补造、接续产业种植业等建设项目不能按计划实施,影响了工程整体进度。

4、配套资金不足,工作实施难度大。

8、2009年省下达的计划中,中央专项资金仅安排工程直接费和劳动力转移培训费,而工程直接费属补助性质,投资标准低,项目建设中涉及的方案编制费、招投标费、工程监理费、检查验收费等前期费和相关工作经费在中央专项资金未作安排,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解决难度大,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

5、资金管理有待加强,涉农项目资金备案不够完善。

检查中发现部分工程区(县、市)在资金拨付方面存在未按进度拨付工程建设资金现象;部分工程县未严格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农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的意见》(黔委厅字〔2008〕68号)文件规定,对涉农资金项目进行备案和公示。

6、工程决算不及时,影响了工程竣工验收。

2008年工程大多数子项目都已经完工,但实施单位都没有及时进行工程决算,影响了整个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

(二)对策建议。

1、进一步项目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工程进度。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强、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只有各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并且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对待,精心组织实施,才能共同抓实抓好项目建设工作。下步将进一步加强行政监管力度,强化行政推动,协调各相关部门建立健全项目监管制度,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形式,根据各部门的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等规定加强对应指导和督导监管力度,制定出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排出工作时间表,督促各县、市、区限期完成,并解决好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效果。

2、进一步加强资金的规范管理,落实好涉农资金备案工作。

严格执行财政部等6部委局办印发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财农[2007]327号),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严防资金的挤占、挪用、截留、克扣等现象,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益,并严格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农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的意见》(黔委厅字〔2008〕68号)文件规定,做好涉农资金的备案制、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

3、调整2010年计划,增加受灾地补植补造任务。

建议省级部门将2008年、2009年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项目建设的补植补造、接续产业种植业受特大干旱影响造成保存率和成活率较差的地块,纳入2010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实施内容,重新进行补植,相应调减2010年计划建设任务。

4、明确配套资金比例,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鉴于该项目实施期长,任务重,建议省级相关部门加大地方投入,进一步明确各板块工程建设项目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省、地、县配套比例,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乡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八

2.重庆市梁平竹子研究所,重庆梁平405200)。

实施退耕还林,是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德政工程”。自重庆市梁平县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工程进展顺利,国土绿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退耕农民的收入得到一定增加。如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退耕还林的关键所在,是梁平县乃至全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退耕还林工程的基本情况。

截至2008年底,梁平县累计完成国家计划内退耕还林面积3.00万hm,其中坡耕地退222耕还林1.17万hm,荒山造林1.60万hm,封山育林0.23万hm。退耕还林涉及全县30个乡镇和两个国有林场,93806万农户,332571人,41.9%的农民受益。

2境,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全县退耕地造林合格1.11万hm,占94.9%,较整改前提高了264.9%。1.17万hm退耕地成林后,可提高梁平县森林覆盖率6.2%。同时,通过退耕还林整改,退耕还林市级、国家验收有望顺利通过,确保国家直补资金到位。目前,国家已投入直补资金2.0亿元,退耕农民人均获得补助600余元。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发展不平衡,产业意识不强。

少部分乡镇充分认识到了通过建设产业基地来有效促进农民致富增收从而达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目的的现实意义,将竹产业等产业列为了重要农业产业来谋划、来培育,狠抓各项工作落实,收到了明显成效。但部分乡镇产业意识仍然很差,重视程度不够,只为了完成县里下达的任务,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为了完成退耕还林整改而应付了事的不良局面,从而影响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导致补植补造任务完成的效果不理想,管护工作不落实,经营管理效果差。

作者简介:赵月明(1965-),男,梁平县林业局局长,电话:***。温中斌(1972-),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竹类方向研究,电话,***。

12.2抚育管护不到位,生长缓慢。

2竹发笋率超过20%的面积不足一半,超过50%的面积不足333.33hm。这既有管护任务重、国际金融危机对蚕茧价格影响等原因,更有重视不够、抚育管护资金短缺的原因。

2.3科技支撑力量薄弱,缺乏示范带动。

目前,梁平县在退耕还林经营管理上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业主制”、“大户”等模式,创新了管理机制,奠定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管理的基础。但在竹子培育上却缺乏亮点,抚育措施停留在最基本的窝抚上,经营管理简单粗放,没有大面积开展施肥、竹林结构调整等集约经营管理措施;没有建立高效培育示范基地,各地经营管理水平比较一致,无法进行横向比较,缺乏集约经营的积极性,缺乏带动作用,不利于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不利于经营管理水平整体提高,不利于竹子的产业化开发。

3.1抢抓政策机遇,用足用活林业政策。

《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对退耕还林政策做了最新完善,主要内容是在原先的补助政策到期后,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一是对原先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再延长一个周期,生态林8年、经济林5年。二是在延长期内,从粮食补助资金中拿出一半对退耕农户进行直接补助,每年每亩补助现金105元。三是每亩退耕地20元生活补助费,直补到户,与管护任务挂钩。四是从粮食补助资金中拿出一半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梁平县巩固成果专项资金总量为14220万元。梁平县要抓住机遇,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与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相结合上狠下功夫,有效使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远近结合,统筹兼顾,实施相关项目,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3.2立足特色资源,倾力打造竹产业。

大力发展惠及广大退耕农户的后续产业,持续稳定地增加退耕农户的收入是退耕还林成果得以巩固的重要举措。梁平县应坚持立足本地竹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竹产业基地,培育龙头企业,带动退耕农户增收。

梁平县是重庆市竹林面积最多、竹种最丰富、竹材产量最大的区县。全县现有竹林面积222.40万hm,其中,成片竹林2.20万hm,各类竹材总重量100万t以上。现有竹林中,200722年以来新造1.06万hm,低产低效竹林近1.20万hm。全县年产竹材20余万t,竹业年总产值3.3亿元。梁平县应把竹产业作为退耕农户增收的首要后续产业来抓,利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大力实施新造竹子经营工程、低效竹林改造工程。要一如既往地推行新造竹子的补植补造及“三个一”(除草、松土、施肥)抚育管护工作,再实施三年,将1.062万hm新造竹子培育成高效笋材两用林。同时,从2009年开始大面积实施低效竹林改造,2每块竹林连续实施3年,用3~5年左右时间完成全县1.20万hm低效竹林改造任务,提高竹林产量100%以上,达到每亩竹林纯收入500元以上,最大限度增加竹农收入。同时,努力延伸竹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小径竹重组竹板材、竹炭、造纸等竹加工业,竹笋、林下菌类等竹食品,竹帘、竹编等竹工艺品,培育龙头企业,形成特色产品,大幅度提高竹业产值。

在倾力打造竹产业的同时,梁平县应因地制宜地发展蚕桑、花椒、板栗、梁山柚、油茶作者简介:赵月明(1965-),男,梁平县林业局局长,电话:***。温中斌(1972-),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竹类方向研究,电话,***。

2等区域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林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全面提高退耕还林经济效益。

3.3注重工程质效,着力推行五项机制。

3.3.1建立“政府把关、部门实施”的工作机制。

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任务按项目进行分解,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个部门负责、一套方案实施。逐项建立规范化台账,明确任务要求和建设期限,坚持“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位,计划到月,责任到人。

3.3.2建立“政府统筹、资金整合、群众自筹”的投入机制。

按照“政府统筹、目标管理、集中使用”的要求,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资金和有关农业项目资金集中捆绑,统一调度,重点投入。完善竹产业资金补助政策,将新造竹子抚育管护及低效竹林改造纳入补助范围。建议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项目资金重点倾斜于竹资源及蚕桑培育,实行每亩竹子(含蚕桑)抚育管护补助100元/a、每亩低效竹林改造补助100元/a的产业补助政策,实施三年。同时,坚持“谁拥有、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积极发动项目区群众及业主自筹部分工程资金。

3.3.3建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典型示范”的建设机制。

工程建设过程中,重点推行业主负责制,实行“业主负责、社会监督、施工监理、建方自检、严格验收”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建设的设计、招标、施工进行全方位监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受益区乡镇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参与监督活动,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采用年度检查和竣工验收相结合的项目检查验收办法,严格检查纪律和标准,实行“谁检查、谁验收、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

3.3.5建立“集中管护、优化服务”的长效机制。

确立“工程建设与管护同步走”的管理方针,实行各级领导和督查人员包片负责的后期管护责任制,全面推广“专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经营管理模式,走集中经营管护的路子,创新管护机制和经营模式,确保抚育管护措施真正落实到位。通过建立示范基地、送科技下乡、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举办技术讲座等形式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尽快提高退耕还林经营管理的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农民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特别是竹产业开发中的收入,达到持续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作者详细地址:重庆市梁平县梁山镇人民东路8-1。

作者简介:赵月明(1965-),男,梁平县林业局局长,电话:***。温中斌(1972-),男,工程师,主要从事竹类方向研究,电话,***。

乡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九

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根据西部办《关于适当调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我局会同农、林、水项目建设单位,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了我县2012—2015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调整意见。现随文报来,请审查。

一、农村能源及后续产业发展规划调整意见。

1、农村能源项目: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沼气项目在有建设条件的地区和农户得到普及。同时,随着国家对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的实施,我县农村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入户率达86.4%,具备了实施太阳能热水器项目的基本条件。据此,建议将“户用沼气”项目在今后规划中变更为太阳能热水器项目。

2、设施农业:随着我县设施农业建设力度的加大,设施农业面。

积和效益逐年增加,为提高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物价上涨等因素,设施农业建设的投资成本也越来越高,因此建议在今后的项目建设中提高对设施农业项目建设的国家扶持标准,以更好的推动我县设施农业的发展。

二、林业规划调整意见。

1、增加退耕还林抚育管护建设项目。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抚育管护一直是我县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由于无管护资金来源,除天保工程区和重点公益林外,在全县退耕区没有建立一个护林点,也没有固定的护林人员,幼林抚育也没有开展。尽管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以及关于封山禁牧的有关文件,县委、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文件和规定,但由于资金缺乏,在对退耕地的管护上只能由退耕户自己来管理,而荒山造林一直处于无人管护的状态。目前严峻的管护局面,已对巩固工程建设成果构成极大威胁。建议今后通过增加资源管护项目、建设基础设施以及加强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使工程建设成果切实得到巩固。

乡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十

我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补植补造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较好完成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目标任务。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我镇地处大山之中,自1999年退耕还林实施以来,完成退耕还林面积共计7650.8亩。经过对我镇前村、沟村两个村的实地勘查,结合实际,以及农户的种植意愿。按照“实地适树”原则,自xx年秋季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核桃林工作,该项工作涉及我镇2个村,地块为1999年以来的退耕还林地共计2559.4亩,其中前村1483.4亩、沟村1076亩。依照亩均补植嫁接核桃苗4株,共计栽植嫁接核桃苗木10237株。

镇党委、政府抓住我县为全省核桃产业发展重点县的有利契机,对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核桃林产业发展工作高度重视,并在镇、村干部会议上重点强调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核桃林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专门成立了由班子成员为组长的自查自验工作小组,分别对我镇涉及退耕还林地补植补造核桃林重点展开自查。

经过对我镇两个村xx年度秋季实施的2559.4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核桃林进行全面、严格的检查。我镇巩固退耕还林补植补造经检查验收合格,做到“栽植一片、成效一片”,在保证种苗成活率的情况下,加强对核桃林幼苗的抚育管理,以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产业化发展的成果,请县退耕办进行核查验收。

乡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十一

xx县退耕办:

根据《退耕还林条例》及退耕还林工程相关政策规定,为了明保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在迎接县林业局年度核查前,我处对10个村(社区)的退耕还林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我办历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涉及5个年度,10个村(社区),总面积为11710.14亩,其中生态林7546.54亩、经济林为4163.6亩。

1、苗木保存率方面。经06年特大旱灾后,我处的退耕还林苗木普通较差,存在大面积补植任务,按照《退耕还林条例》的要求,和村(社区)均统一进行补植,截止08年11月底,全面完成了补植任务。重点以引时业主与农户合股的方式,将官峰、观音岩、宝林三个面积最大的村栽植巨桉,栽植面积为8000亩,包括三个村的全面退耕还林。

2、面积保存方面。经07年xx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对我办进行核查后,对面积减少的小班,进行了易地重造976.3亩,并取消340亩,经自查,我处的退耕还林的面积保存率为100%,没有发生任何侵占退耕还林地的现象。

3、管护方面。为确保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各村(社区)成立了专业管护队伍,落实管护人员和资金,定期进行除草施肥松土,采退耕户与专业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日常管理,同时监督业主进行自行管护,经自查,我处的退耕还林管护率达到85%以上。

4、政策兑现方面。按照退耕还林的直补政策,历年的政策兑现为100%。

5、林粮间种方面。我处仍然存在少数林粮间种现象,但没有在退耕地种植高杆粮食作物,没有严重影响苗木生长,为此我处正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制止。

以上为我处对历年退耕还林工程的自查情况,为了使我处的退耕还林工程在果得到有效保护,请林业局进行核查,提出整改意见,确保08年的退耕还林直补政策及时兑现到农户手中。

乡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十二

芦溪县位于江西省西部,萍乡市的东南部,320国道、浙赣铁路复线横贯东西,319国道纵穿南北,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全县总人口27.4万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带,全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层深厚,适宜各种油茶、毛竹、中药材等植物的生长。

由于外出人口的不断增加,土地利用率逐渐下降,造成要求退耕的山区坡耕地面积不断增加,据统计,全县已有3000余公顷的坡耕地要求退耕。

国家下达我县20xx年退耕还林计划3万亩,20xx年计划5万亩。20xx年,全县完成退耕还林任务30050.2亩,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00%,其中:退耕地造林15000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5050.2亩;树苗成活率达90%。通过省级检查验收,我县20xx年度完成的退耕还林工程各项指标均达到上级要求。20xx年,全县完成造林面积4万余亩,并即将申报省级检查验收。从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落实情况来看,钱粮补助基本得到兑现,责任合同全部签订,林权证正在发放之中。

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在我县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涉及面广,范围大,管理难度大,人员少,资金不足等问题。

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在我县全面实施完后,将使全县的森林覆盖率提高0.5个百分点,使林种结构得到合理调整。从生态效益方面看,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县的全面实施,将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水土保持,水力资源的保护以及促进我县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1、社会效益。

我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项目时,结合我县的实际,从宣传到设计,按照适地适树、调整种植结构与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尽量安排毛竹、油茶、中药材等高效品种为我县的退耕造林树种,目前在已完成的造林面积中近3万亩为毛竹、油茶、中药材树种,而且都是严格按生态林的.设计要求造林,确保8年后国家停止补助时,这些造林地将为农民创造一定的收入。从社会效益看,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的实施完成,一方面将达到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实现稳得住、能致富的目的,另一方面将加快我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与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2、经济效益。

我县素有栽培油茶和杜仲的传统,油茶和杜仲的栽培基础较好。退耕还林前我县原有油茶面积约11万亩,杜仲面积5000亩,20xx年退耕还林新增油茶面积2.4万亩;去冬今春新增杜仲面积1800亩。油茶和杜仲工程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在我县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20xx年5月14日。

乡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十三

根据××县鲁退字[20xx]4号文件《××县退耕还林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当前退耕还林工作的紧急通知》,我乡x月xx日接到通知认真组织安排部署,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展开对各退耕项目村立进五天到地块的自查工作,报告如下:

尽管退耕还林工作是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和长远利益,但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乡政府干部职工一条心共同努力,共同奋斗齐抓共管,把退耕还林工程抓得更好,抓得更实在努力奋斗,为产业发展奠基础,带好产业老大哥,我们虽然以上做了不少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改进。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程,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成立了检查组,主要领导组长、分领导及副组长、林业站及相关单位为检查组成员,办公室设在乡政府综合办由蔡飞负责办公室表格录制,整理文档。由林业站及相关人员及各项目村组成。

1、层层落实责任制,林业站是实施退耕还林工作技术机构负责全乡技术指导工作。各村主任是退耕还林第一责任人、护林员、村民小组长为直接责任人。

2、强化护林人员的管理,加大巡山护林力度,确保工程健康有效的发展;明确护林人员管理,责任到人、分片包干;加大宣传力度,把退耕还林政策深入群众心中,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1、退耕农户的思想意识浅薄,造成只种不管,一部分退耕地块立地条件较差,严重干旱缺水,给林木成活造成严重影响,使群众年年造林不见林,只见草,不见树的情况。

2、科技含量技术跟不上稍,立地条件好的地方施肥,修剪技术管理不到位,援长了挂果的时期,影响了生产效益。

3、护林员责任心不强,拨一下动一下,监管力度不够,村、组干部责任心不到位,此项工作需要全民的关心支持,齐抓共管,没有谁种谁管谁受益的主见思想。

5、工作经费没有来源,造成下村干工作私车公用的原因,工作及其被动,希望各级领导慎重考虑以上几点,我们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让我们的工作更加腾飞速进,更加秀丽,家园更加美丽,群众更加实会。

乡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十四

同志们:

全市林业两大工程工作会议刚刚结束,区委、区政府紧接着召开全区两大工程总结表彰暨秋栽动员会,目的就是按照市上会议的安排部署,对今年的两大工程建设和秋季植树造林活动从思想上再动员、从措施上再细化、从力量上再加强,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推动全区林业更快更好地发展。下面,我就推进两大工程建设和秋季植树造林工作讲以下三点意见:

一、近年来我区实施“两大工程”情况回顾。

自年国家启动实施退耕还林试点工程和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全区上下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坚持把两大工程作为“绿山富民”的重大措施来抓,全党动员、全民参与、同心协力、艰苦奋斗,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目标任务。四年来,共完成退耕还林万亩,配套荒山造林万亩,营造生态公益林亩,对万亩森林资源实施常年管护。顺利通过了国、省、市的多次检查验收。全区人民在工程实施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今后实施“两大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概括起来为“五个特点”、“六条经验”、“六个问题”:

(一)五个特点:一是广大干部群众从认识上对这两项工程有了明显转变,出现了干部群众争着要任务的喜人局面。二是我区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走多种经营发展生态农业的路子,已成为川东北丘陵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新方向和有效模式。三是坚持全员动手、全民参与、全社会办林业的原则,形成了分户退耕与大户承包治理相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良好局面,充分调动了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尤其是培育能人大户承包荒山荒坡和对退耕地“承租反包”进行开发式经营,涌现出了一大批退耕还林大户,有效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四是逐步走上了按流域推进、规模连片治理的轨道,涌现出了一批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好典型。五是认真总结出了一条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造林整地的好做法、好经验,使造林质量明显提高。

(二)六条经验:一是领导重视是搞好林业工程建设的前提。实践证明,哪个乡镇的领导重视,哪个乡镇的工作就扎实,成效就显著。只要我们各乡镇领导和干部的认识上去了,工作就上路了,群众的工作也就好做了。二是种子苗木是实施退耕还林的物质基础。退耕还林,种苗先行。我们通过大力发展订单育苗、就地造林,实行严格的苗木调运交接制度,边起苗、边调运、边栽植,努力做到适地适树,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三是抓质量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核心。遵循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实行科学造林,把质量作为工程建设的生命线来抓,努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这是我们的目的所在。四是实行个体承包、综合开发,是加快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步伐的有效途径。五是及时兑现补助粮款是实施退耕还林工作的根本保证。退耕还林获益最大的是农民,但最大的阻力也是农民,农民没有口粮不可能退耕还林的。如果粮款政策兑现不及时,或者供应的粮食质量有问题,农民首先不会怀疑是我们哪个地方出了差错或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而是怀疑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是不是改变了,这将影响其今后的积极性。六是加强管理管护是工程建设稳步推进的关键。“三分造,七分管”,林草植被管护工作的好坏,事关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成败。在加强管护责任落实的同时,要把退耕还林与农民的吃饭、烧柴、增收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做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三)六个问题:一是有些乡镇规划不尽合理,不严格按作业设计施工,随意变更作业设计,地块过于分散,既没有突出整体效益,又给组织实施和管理管护等各项工作带来困难。二是部分乡镇的造林整地工作还有待改进,有的整地不扎实,造林不规范。三是部分地方政策宣传不到位,退耕还林粮款兑现不够及时,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导致部分群众上访。四是前段时间持续高温干旱,致使造林成活率降低,加重了补植补造的任务。五是退耕后复耕现象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加之补栽补植工作普遍抓得不力,特别是各乡镇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视退耕还林、轻视荒山造林的想法和做法,致使造林保存率不高。六是重点轻面,有个别乡镇领导依然我行我素,重视“路边工程”,“形象工程”,工程整体质量达不到要求,等等。

同志们,各位要针对成效及问题认真自我剖析:既要看到成功的一面,增强发展的信心;又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在工作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狠抓落实,不断巩固和扩大“两大工程”建设成果。

二、进一步加快“两大工程”的建设步伐。

乡退耕还林自查报告篇十五

xxx乡地xx市北部,幅员面积52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xxx村、xxx村、xxx村、xxx村)21个村民组,613户2265人,有劳动力1124人,现有耕地面积2100亩。

20xx年度上级下达我乡的退耕还林面积503.5亩,涉及三个村,13个村民组,185户,39个小班,分别是xxx村250亩,29户,14个小班;xxx村245亩,155户,21个小班,xxx村8.5亩,1户,4个小班。

根据上级安排及电话通知,乡政府立即召开自查核实验收会议,成立了自查验收小组,由分管林业的副乡长任组长,乡林业员任副组长,各驻村干部、各村主任为成员。历时十五天,对上述两个村的退耕还林地块、面积、树种、管护等情况对照作业设计进行逐块逐户自查核实。并将核实验收结果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无任何异议。

通过全乡十五天自查核实,20xx年度退耕还林合格面积503.5亩,但个别地块存在问题:

1、一村二社、四社有牛、羊践踏现象;

2、由于气候原因个别地块保存率欠缺;

3、个别村社抚育、管抚差。自查验收组立即召开会议。

乡退耕办对存在的'问题迅速督促限期整改,确保全乡退耕还林停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88702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