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读后感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2:11:04
知青岁月读后感大全(18篇)
时间:2023-11-21 02:11:04 小编:紫薇儿

读后感可以激发对书籍的兴趣,促进个人成长与进步。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需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要深入理解所读内容,把握其中的核心思想和主题。其次,要注意情感的表达,通过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展现对所读内容的认同或者思考。还要注重文字的表达和句式的变化,用恰当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来丰富读后感的表达方式。最后,要注意结构和条理,让读后感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层次感。以下是一些独特而有见地的读后感,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示。

知青岁月读后感篇一

读完《***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我深受触动,对***总书记的充满了崇敬与敬佩之情。全书生动地反映了***总书记在红色基因传承中、艰难困境磨砺中、丰富革命实践中、复杂国际斗争历练中成长的过程,给人启迪,激人奋进。

这是一本生动的榜样教材。《***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向我们展示了***总书记青年时代知青岁月中有“三个最”,即***总书记在知青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在农村待的时间最长”。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接受了最艰苦的磨练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才能铸就伟大的品格和坚强的毅力。我们学习这本书,通过了解***总书记追寻真理、脚踏大地、植根人民的成长历程,进一步深化对***总书记这一新时期党的领袖、人民领袖发自内心的崇敬与爱戴,进一步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融入血脉、植入灵魂,化为坚定的信仰信念和自觉行动。

这是一本信念成长的重要教材。《***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以***总书记在青年时期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锤炼意志品质、如何加强自身修养的过程,从初到梁家河时尚带迷茫的15岁少年到离开梁家河时满载收获、从容坚定的青年,这一段“七年成长”向我们展示了有中国特色的“党性修炼之道”。我们学习这本书,从这一个个真实故事、一件件历史细节中,向***总书记学习怎样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进而寻找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强大走向强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答案。

这是一本做好群众工作的指导教材。我们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紧密联系群众,最大的危险就在于脱离群众。《***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为我们全景式地展现了总书记当年“与群众坐在一条凳子上”“与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经历,是一本总书记“手把手”教我们做群众工作的教材。我们学习这本书,学到了***总书记融入群众、植根群众、造福群众的群众工作方法。

对理想的追寻,对信仰的笃定,对理论的精研,是总书记成长过程中的鲜明特质。在长期艰苦磨难、曲折奋斗的过程中,***总书记锻炼形成了坚强的意志品格、踏实的奋斗精神。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学总书记讲话,就是学真理,是早学早受益、深学深受益、长学长受益。我们要善于从***总书记的“人生历程”中学习领悟***总书记的“思想历程”,从源头上深刻理解***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要把学习《***的七年知青岁月》《***总书记的成长之路》与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以此进一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第一,要自觉行动起来。***总书记的知青岁月和成长历程告诉我们,我们所绝对服从的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选择。我们每一位党员都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自觉。始终对党绝对忠诚,坚决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绝对权威,把总书记嘱咐的每一件事情都办好、落实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第二,要提升思想认识。学习***总书记的成长经历,我们要注重从总书记的成长经历中汲取理想信念、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等精神养分,努力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以***总书记为榜样,树立正确价值观、成长观、政绩观,努力践行好干部标准,成长为祖国需要、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第三,要做到学思践悟。学习《***的七年知青岁月》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我们要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内涵实质和工作方法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思想指导实践,推进工作,不断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承者、弘扬者、践行者。

知青岁月读后感篇二

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代。之后,人生历程中拉开的差距,除了所处的不同客观环境、客观条件影响外,很大程度上与青年时代的主观世界、主体努力与人格状态不同直接相关。***同志之所以在今天能担任我们党的总书记,并明确为全党的核心,应当说,与他在陕北延安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辛磨炼、积极努力,以及之后的历练密切相关。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村民王宪平一语中的:“***是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的。”曾任延川县革委会通讯组组长、1975年采访过***的曹谷溪说:“陕北七年是***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曾任延川县文安公社党委书记、县教育局局长的白光兴也说:“入党、提干、上大学都是***奋斗的结果。”这些亲眼看见***在梁家河插队锻炼且成长的人这样来评价***,充分展现了***真实的知青岁月和成长历程。读完《***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出版),***知青岁月的整体形象,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有追求。

大部分人不同程度上都会有艰难困苦的人生历程。艰难困苦可以成就一个人,它可以锻造你的心智和心志,也可以毁害一个人,它可以成为摧毁你的借口,究竟如何,关键看你的人生态度。要么在困境中崛起,要么在困境中毁灭。***是在困境中崛起的人。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他有追求,志存高远。曾任延川县文安公社知青专干的刘明升说:“近平立志办大事,不搞形式主义。”与***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王燕生说:“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在梁家河7年,***立志办大事,要给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这种毅力和决心,是一般人少有的。他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这就是养成了他胸怀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这就决定了他所走人生道路的不同。***后来返回北京,又有了有前途的工作,但他反而放弃了看似更平坦舒适的道路,下沉到基层,沉到社会实践的最前沿去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走得很充实。这是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有大使命感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为什么?这与他“为老百姓办实事”的信念和抱负直接相关。一句话,在农村7年,***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这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7年知青岁月,是***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对他整个成长、成熟、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之所以能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一是与他这7年努力拼搏、自强不息、刻苦锻炼有关,他不甘于平淡生活,认为人活一世,要做一番事业,要在“修齐治平”方面有所作为,这是他成长的内因;二是外部因素。如党组织的培养,家庭与环境的影响,陕北老乡的关怀教育,等等。今天,***总书记的“有追求”,主要体现在“为民族担当”“为人民担当”“为党担当”。

能吃苦。

在困境中生存和生活,首先意味着要经受苦难。能吃苦者,就能经受苦难的考验,能磨其心志,苦难会成为他人生成长的教科书和难得的精神财富。怕吃苦者,会整天处在抱怨之中而不可自拔。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就是说,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和担子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们的内心痛苦,使他们的筋骨劳累,使他们经受饥饿,使他们受到贫困,通过这些来使他们内心警觉,使他们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们原来所不具备的才能。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何毅亭在书中提到,***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把7年最珍贵的青春岁月,留在梁家河这个山沟里。7年艰难困苦的知青岁月,为***担当党和国家大任,奠定了坚实的人格基础。延川县梁家河村民张卫庞、吕侯生、刘金莲说:“近平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1969年在延长县插队的知青孔丹说:“陕北七年,他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这些朴实的话都是真实的写照。***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一开始要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应当说,这四关过得很艰难。就是说,要找出一条从梁家河走出的路,对那时的***来说,实在太难了。如果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得不到升华,就会处处怨天尤人。别人是从零开始,而***要从负数开始。然而,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没有消沉,他不对身边的人抱怨什么,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苦闷,反而比较坚强,能吃苦,能顶住压力,这使他度过了这四关,也使他的精神得到了升华,思想得到了提升,认识得到了提高,这就是:贴近黄土地,贴近农民,下决心扎根农村,立志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今天,***总书记的“能吃苦”,主要体现在他为民族、党和人民的事业夙夜在公、竭尽心力。

爱学习。

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学习能改变命运。这是不争的事实。与***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戴明说:“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另外两个与***一起到梁家河插队的知青赵华安、张春富也说:“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到梁家河插队期间,装满了两个箱子的书。他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他读的书有政治、历史,有文学、哲学、军事,他还注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经典古籍。政治能帮助他明确政治方向,哲学能帮助他抓住事物的矛盾、本质、问题、重点,历史能使他看到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并从中汲取历史智慧,文学能丰富他的精神世界,了解五彩缤纷的人生。他读书注重分析对比,力求知其所以然。当今,***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之所以具有哲学的眼光、底蕴和智慧,之所以能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之所以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就与他注重学习、读书有关,与他“厚积薄发”的积累有关。而这,对他今日治国理政,尤为重要。今天,他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建立在他对中国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担当大任,不仅需要劳其筋骨,还要博览群书,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好比领导干部完成工作任务是过河,而过河需要船,需要桥,这里的“船”和“桥”,就是思想方法,就是工作方法。这种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既从实践经验中来,也从学习、读书中来。***说得好:“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办实事。

只有心里想着、装着群众,才会想着为群众办实事,进而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为群众做实事,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无论是在当知青的时候,还是在当大队书记的时候,***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人民服务。要为群众办实事,就要先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了解当地实际情况。一个党的工作者,只有真切了解基层群众的疾苦和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的艰难,才能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才能够有正确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当***越来越多地了解当时农村的落后与老乡生活的艰苦,就越激发他为群众做实事的激情。***说:“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他认为,是陕北人民收留了他,爱护他也保护了他,他要为民办事。

***曾自述:“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通过调研研究了解实际情况后,***就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并脚踏实地去做,去苦干实干。***在梁家河的7年,靠自己的苦干实干作出了一番成绩。他带领干部、群众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磨坊、办沼气。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从刚到梁家河才几天就去吊唁一位老党员过世的母亲,到对智力有点缺陷的灵娃之包容、关心;从把“娘的心”针线包送给村民张卫庞,到帮助果农提高苹果产量质量;从把好点的粮食分给老乡吃,到对贫下中农、老人、儿童、残疾孩子的真诚相待;从倾其所有把一切有用的东西给讨吃老汉,到慷慨助他人,目的都是为了让群众过上美好的生活。这样,久而久之,就养成了***的为民情怀。***认为自己“就是个普通农民”,还经常说他是“老陕”,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这说明他已经完全把自己融入农民之中了。当今,***总书记之所以三番五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要把人民作为我们力量的源泉”,之所以经常到那些贫困地区体察民情,与他这7年知青经历所培养起来与人民的深情有关,与他在梁家河插队所形成的为民情怀直接相关。近几年,***总书记一再强调扶贫要攻坚、扶贫要精准,就是因为他曾经就是一名农民,他懂农民。1969年到延川县段家疙瘩大队插队的知青陶海粟说:“为群众做实事是***始终不渝的信念。”与***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黑荫贵说:“我和近平一起到四川学习办沼气。”延川县梁河家村民石春阳说:“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梁家河村民武晖也说:“近平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这些都道出了***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的务实精神和开拓精神。正因如此,***入党、当村支书、上大学,“大家都拥护他”。

重辩证。

***所读的书,最多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唯物辩证法。***认为,简单孤立地谈论问题的一个方面而不顾其他方面,是片面的。如果认为辩证法仅仅是一个“斗”字,就把整个问题简单化了。***强调,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还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处理各种矛盾,做各种细致的工作。他做群众工作很注意方法,也很人性化,从不采取强势、高压的做法,总是尽量做思想工作,认为把人的思想做通了,心理疙瘩解开了,事情也就顺理成章做好了。***看问题,习惯从多方面考虑,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方式,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反复推敲,互相印证,而不是简单地只从一个方面刻板地考虑问题,更不自以为是。这使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雷平生说,***对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较多思考。当今,***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树立辩证思维,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就与他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注重学习唯物辩证法有关。

敢担当。

敢担当才能办大事,敢担当才能成伟业,敢担当才能为人民。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之所以能解决过去长期想解决但没有解决好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但没有办成的大事,就与他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和气概相关。

梁家河村民梁玉明说:“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做事情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一旦担起责任,就有自己的想法,就敢干事,敢干大事。敢于担当与具有战略定力有关。不论大事小事,***遇事总是沉着淡定,始终保持情绪上的冷静,因为他认为,做大事者要具备冷静的心态和自控能力,这样即使事务再紧急,也可以条分缕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当今,***总书记治国理政,具有敢于担当和战略定力的品格,就与他在梁家河7年知青岁月所养成的担当精神和战略定力是直接相关的。

知青岁月读后感篇三

中青在线讯(通讯员李京京)4月24日上午,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团总支与共青团中央社会联络部团支部联合召开《***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座谈会。民政部党组成员、社会组织管理局(社会组织执法监察局、社会工作司)局长詹成付,共青团中央社会联络部部长刘爱平出席会议。

詹成付对共青团中央社会联络部团支部来交流座谈《***的七年知青岁月》表示欢迎,他指出,学习《***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总书记走向社会的起点,认真读好这本书对于学懂、弄通、读透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上山下乡的时代不会重来,但认真阅读书中故事,仍然能够想象出***总书记在陕北高原7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领略那个时代的真实风貌,体会其中折射出的高尚精神品质。

刘爱平介绍了全团充分利用《***的七年知青岁月》这一生动教材,围绕对青年进行思想引领这一主责、主业开展的一系列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况,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她认为,年轻干部应当把青年***作为学习榜样、人生导师,保持学习状态、葆有为民情怀、勇于经受磨炼,自觉树立健康、正确的成长观。要切实增强对***总书记作为党中央核心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更加自觉地维护核心、拥戴核心、追随核心。

书中的很多小故事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被反复提及,例如初到梁家河村面对“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大关;因为家庭原因在入团、入党、上大学等问题上受到不公正对待和种种考验;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书籍并与实践相结合;到四川认真学习建沼气池并回来帮助全村建设;带领村民打地坝、挖井、办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和磨坊;离开梁家河后不忘接济乡亲等等青年***在困境中自强不息、珍惜光阴读书学习、不怕吃苦敢于吃苦、勇于担当善于谋事、心系百姓多干实事、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精神品质给参会者带来了深刻的启发与触动,整个会议过程气氛热烈,与会同志均受益匪浅

大家纷纷表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认真学习***总书记不谋私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常记于心、知行合一,树立与党和人民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知青岁月读后感篇四

50多年前,上山下乡的浪潮席卷整个中国。一趟从北京奔赴延安的列车上,所有孩子都在哭,只有一个15岁孩子例外。多年后,***回忆道:“当时车底下我的亲属都说,你怎么还在笑啊?我说我不走才得哭啊,我不走在这儿有命没命我都不知道了……”家人听罢破涕为笑。苦难,恰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一半是痛苦,一半是机遇。那一年起,他历经孤独、无援、害怕、委屈、受挫、痛苦、挣扎……跟他一起插队的知青孔丹说:“陕北七年,他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要想融入农村,首先要成为农民。在那个年代,这意味着要适应猫狗猪等牲畜身上的跳蚤,吃惯难以下咽的野菜团子、黑米糊糊、玉米糁子,学着捻毛线、织袜子、缝衣服和被子,要干的农活从窑洞牲口圈里铡草到担麦子一样不落……同行的知青很快就得出“共识”:陕北很苦,延安更苦,延川极苦,梁家河最苦。这还不算。适应这样的苦,别人是从零开始,而他却要从负数开始。父亲习仲勋受迫害、挨批斗,被下放到河南,母亲当时也受着审查,而他的成分是“黑帮子弟”。这样一来,知青的两大出路——征兵、招工——对他来说都已断绝。他承受着比其他知青大得多的心理压力,也面临着更难以想象的困难。黑暗的日子总是难熬,可却从没有压倒这个瘦小的男孩儿。据与他一起插队的知青戴明回忆,他虽然年龄最小,抗压能力却比较强。每天下地干活回来,吃完饭就看书,天黑了就点上煤油灯看。凑着那点儿亮光看书,因为离得太近,煤油烟经常熏得他脸上、鼻子上都是黑的。他几乎从不对身边的人抱怨什么,更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苦闷,埋头干活,埋头读书,用锄头和汗水贴近黄土地、贴近乡亲父老。苦难不仅让他了解了农村的不易,更让他把农民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窑洞里,***有一次跟村里的王宪平拉话:“我饿了,乡亲们给我做饭吃;我的衣服脏了,乡亲们给我洗;裤子破了,乡亲们给我缝。咱梁家河人对我好,我永远都记着。”被时代命运裹挟,却从未被束缚。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面对“黑帮子弟”身份带来的精神压抑,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实磨难,以及生理上的种种劳累病痛,他曾经有过迷茫、有过彷徨,却从没有放弃最初的理想。与***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王燕生说:“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七年知青岁月,从一个孩子到支部书记,他带领梁家河村民征服了苦难。苦难滋养了他青春的生命,将他的青春蕴育得丰厚而坚实。若干年后,他早已走出梁家河,仍时常怀念起那段岁月。他在文章中回忆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在不知不觉中他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学习的榜样。近五十年后,在***曾就读的八一中学,学生们有着另一种创举——于2016年12月发射成功首颗中学生科普小卫星。像是一种传承,他们的平均年龄恰好是15岁。同为八一中学学生的我,17岁那年填报高考志愿时写下了“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踏上了开往军营的列车。离家前,父亲对我说:“你们这代人其实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吃苦’。年轻时候吃点儿苦,以后是你一辈子的财富。但凡想出点成绩就得‘自找苦吃’。”我不太理解:自找苦吃?有这个必要吗?直到走进军校,我遇到了这样一群人——17名本科学员,每年假期都翻山越岭,带着同学们筹集的书籍、文具和衣物,赶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正安县班竹村,跟着村支书挨家挨户走访困难家庭,对孩子们进行物质、精神上的帮助。他们坚信,“有梦想的地方,不论多么偏远,都会迎来希望的阳光。”一位仅比我大一级的学长,毕业分配到了新疆,他的朋友圈永远都是简单和平静。大年三十,他在岗执勤,踩着积雪,喝着大风,没有回家,没有抱怨。执勤归来,他在朋友圈写下“作为边防军人,我有的只有枪、马和狗。但是我们站在这里,守在这里,扎根在这里。这里的大门很牢固,边境很稳定,国界很安宁。请大家放心,祝大家新年快乐。”今年四月,他牺牲在巡逻的路上,牺牲后,战友们在他qq空间发现了内森黑尔的名言:“我此生唯一遗憾的是,我只有一次生命可以奉献给我的祖国。”一位年轻的教员,不仅是3d视频制作的技术大神,还精通英语、韩语、日语等多种语言。身在课堂、心在战场的他经常“自找苦吃”,主动申请到特种部队代职,和部队官兵一起跳伞;多次赴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国家执行维和任务,多次遇险。有一次炮弹在距他不到五米处爆炸,怕亲人担心,侥幸生还的他对此只字未提。部队从来不缺喜欢“自讨苦吃”的年轻面孔:在边防,在海岛,在大家看不到的战火硝烟处,在灾难发生时他们也害怕但转过身就上演最美逆行,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总是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对于他们而言,缺少磨炼的人生,总会略显空白。走过一些路,才懂得辛苦;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艰难;趟过一些河,才明白跋涉。2016年,我报名参加新华社组织的重走长征路大型网络直播活动,被选中担任主播。一路上,我们穿草鞋、吃生米、喝辣椒水、背着炊事班的大锅行军……边体验边感慨奇迹的不易。80年前的他们,脚下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新生,是奇迹,是足以照亮整个民族的希望。跟随他们的脚步,我渐渐懂得了苦的真谛,才认识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背后的真正含义。历史洪流,滚滚向前。我们每个人之于历史长河,犹如沧海一粟般渺小。回望来路,星辰浩淼,唯有执着坚守信念、勇于直面“苦难”的年轻人,才拥有点亮寰宇苍穹的光芒。青年军人不能忘记一路走来,不能忘记苦难背后的精神力量,不能忘却用先烈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信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如今,一批批有志青年涌入军营,正成为部队基层建设的主力军。翻看十九大代表名册,“时代楷模”王锐、女子导弹连连长何清清、“国际军事比赛-2016”中勇夺1金2银的班长杨叶……他们激情满怀,敢闯敢为,甘之如饴地为祖国为人民挥洒着汗水,在各自岗位上绽放光芒。拥抱苦难,接受滋养,让梦想的种子发芽,覆霜且冒尖的嫩芽定能苏醒整个春天。我们正值青春,今日阳光正好。战胜苦难,方能砥砺成长;有所作为,方能不负军装!让我们循伟人足迹,与时代同行,用双脚丈量基层的厚度与宽广,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能量,为了民族和祖国的荣光,绽放我们属于时代的青春的光芒。

知青岁月读后感篇五

最近一段时间,我学习了《***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通过学习,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到***同志成长为我党领袖的历史必然性,进一步增强了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自觉性。

这种坚韧不拔的政治追求,这种对待“苦”与“难”的人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勤奋好学善思——“从不放弃读书学习”。《***的七年知青岁月》,再现了习总书记在黄土高原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书中通过采访村民、知青,大量的披露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期间读书学习的经历和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青年***热爱学习、善于思考、注重实践的品质。正因为他一直注重勤学善思,后来到各个领导层级和领导岗位上,他都要求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心系人民群众——“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习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他与当地社员群众共度时艰、水乳交融的七年。七年中,习总书记把自己当做“普通农民”而不是“知青”,真正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儿子”,与梁家河的父老乡亲在思想情感上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我们要学习总书记融入群众、植根群众、造福群众的群众工作方法,时刻树牢群众观点,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在组织、依靠、发动群众中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扎扎实实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而不懈努力。

知青岁月读后感篇六

1969年1月13日,青年***背负行囊,乘上一趟知青专列,奔赴陕北延安农村,开始了上山下乡的艰苦历程。从此,他迎来了人生的一个新起点。

尽管有着不同的境遇,但如今我们同样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以一个新排长的身份,来到新的单位里,去适应新的生活,并将开始一段新的征程。上山下乡就是要走进人民群众,上岗下连则要是融入一线官兵。同样是从基层出发,然而一经比较就会发现,我们是幸运的。当年黄土高原山沟里的“四大关”已成为了过去,成长在新时代里的我们又赶上改革强军的好时候,优越的生活条件、良好的部队环境、无限的发展可能……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这些,更没有理由辜负韶华,消磨大好青春。

新的起点,正当立志。初到梁家河,***还是个十五岁的少年,但短短几年里,他就迅速成熟起来,能够不负众望勇挑大梁,带领农民改变生产生活面貌。“我现在就是个普通农民”,他完全让自己融入农民之中,把自己看作是黄土地的儿子,心系人民福祉,忧心群众利益,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人生理想——为老百姓办实事。

再看我们,从院校走向部队,从学员走上岗位,正当朝气蓬勃、踌躇满志,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来。这不也正是应当立志之时吗?“一人立志,万夫莫敌”。有志者往往能在前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无往不利,因为有了目标,也就有了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在部队这样的特殊环境里,更是需要信念坚定、不移其志,牢固树立起为强军事业奉献青春的理想信念,如此方能够路越走越宽、志越磨越明。

扎根土壤,笃行践志。七年知青岁月里,***吃了许多苦,受了不少罪,但这段人生历练也是他一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如果说陕北的农村是曾经养育过***的土壤,那么部队基层将是我们成长进步的摇篮。唯有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去苦干实干,才能有深厚的经验积累与扎实的实践基础,在一步一个脚印中稳步前行。

***在梁家河的事迹是有口皆碑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更在于他的“敢说敢做敢担当”。修厕所、办沼气、打水井……他所干的每一件实事,都源于他所亲身体会到的农家之苦,源于他平日里的观察与思考。这也是我们应当学习、体悟并效法的。置身基层,只有走到战士当中去,才能知道他们关心什么、需要什么,才能理解他们、亲近他们,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去、把问题抓到点子上。也只有了解了战士的生活,弄清了连队的状况,才能读懂“基层部队”这部大书,在本职岗位上干得明白、干出风采,在践志逐梦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默默“蹲苗”,潜心砺志。***插队有三“最”:他是“老三届”中年龄最小的知青;他去的陕北是插队知青中条件最艰苦的的地方;而他却是全国知青里插队时间最长的极少数人之一。他不急不躁、不慌不忙,白天干活、晚上读书,在那里一待就是七年。这种任随“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淡定,这种能够“埋头苦干,无问西东”的坚持,也就是不忘初心了。

当下,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淡定与坚持。匹夫之志尚不可夺,更何况新时代军队里的一名军官!也许部队现实与我们的期望之间会存在落差,也许困难与逆境会让我们受苦、受挫,但若信念不移、初心不改,这些终将成为砥砺自我的磨刀石,成长提高的垫脚石,行稳致远的铺路石。

“强军漫道真如铁”,我们要拿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劲头,迎难而上,激流勇进,在砺志之中感悟军旅人生,让我们的梦随强军梦圆!

知青岁月读后感篇七

每个岗位,无论大小,都能干出一翻成绩。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七年,靠自己的苦干、实干作出了一番成绩,他带领干部、群众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磨坊、办沼气等等。为相亲们办实事,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作为经发局的一员,更多的是要如何服务好企业,真正为企业办实事,知企业所需、解企业所困,要多跑企业,更加接地气,不搞形式主义,求真务实。事无大小,真抓实干,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敢说、敢做、敢担当。

最后,我用习总书的一句话来与大家共勉:幸福都是用劳动创造出来的,我们当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作为人生指针,校正坐标、找准位置,撸起袖子加油干,创造属于自己充实而又充满希望的未来,也为港区建设、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知青岁月读后感篇八

习近平爷爷说过:“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的宝库。我们只有不断地从书本中汲取知识,才能不断成长。

这个假期,我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的部分内容,深深为习爷爷青年时期如饥似渴读书、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所敬服。在回忆当年知青岁月中的读书生活时,习爷爷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当时的习爷爷白天干活随身带着书,充分利用收工、放羊、吃饭的点滴空闲读;晚上则点起煤油灯挑灯夜读他凭着顽强的毅力学习了大量的文化知识这一点是当时的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也是今天许多人做不到的。

如果当时习爷爷没有这样努力地读书,学习知识,他能够成为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吗?习爷爷的成功事例告诉我们,读书可以让我们聪明;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许多知识;读书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读书可以实现我们的梦想。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认真读书,努力学习。特别是我们这些少年儿童,更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要实现梦想就要认真读书,努力学习。

知青岁月读后感篇九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土地上同乡亲们一起劳动、生活。刚到梁家河插队要先过“四大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关既要克服身体的种种不适,更要在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上得到转变和升华。而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别人是从零开始,而习近平要从负数开始。他的经历或许在我们及更年轻的同志难以想象,总书记经历过磨难,也得到了锻炼;倍尝了艰辛,也赢得了真诚。我们今天的工作,尤其是在经发局面临着事务多、人手少的困难,但与____在在梁家河的经历相比已显得是多么微不足道,我们只有从思想真正意识到,无论做什么事都会遇到困难,所谓“无奋斗、不人生”。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作为经发局的一员,我们也有自己的使命,要立足本职,不怕困难,敢于担当,做好每一件事。

知青岁月读后感篇十

近日,我认认真阅读了《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使我接受了一次全面的党性修养和心灵的洗礼。该书生动反映了******在艰难磨砺和丰富实践中的成长历程,直观展现了******青年时期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深刻揭示了******成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的深厚历史逻辑、实践基础、人民意愿。作为一名基层组织人事干事,今后,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锤炼工作作风,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发挥作用。

把学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与学******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把学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与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历史脉络、实践根基和精髓要义,更加深刻地领悟******成为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增强敬仰核心、信赖核心、跟随核心、维护核心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把学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与坚持砥砺党性修养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是当年“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七年的艰苦岁月,******坚守梁家河,在养育了中国革命的黄土地上,经受了曲折经历和艰苦磨砺的考验,始终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始终怀抱“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豪迈情怀,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要进一步从******的成长经历中汲取理想信念、为民情怀、担当意识、奋斗精神的丰厚养分,****总书记为榜样,更加自觉地向******看齐,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坚守本色,更加自觉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和坚强捍卫者。

把学习《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与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锤炼工作作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插队在贫瘠的陕北黄土高原,这是全国1600多万插队知青中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最为艰苦的地方之一。对此,******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艰苦劳动中,与群众一起放羊、铡草、挑粪,冬天冰凉刺骨的泥水照样蹚,劳动中手掌起泡流血也在所不惜,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了种种考验,历经了七年的磨砺成长。在闭塞荒凉的黄土高原,******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同时,从没忘记学习和思考,坚持博览群书,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山上放羊时学,干活休息时学,曾为借一本书能跑30多里路。读马列、读历史、读政治、读文学,积淀了丰厚的文化素养、知识素养、道德素养和理论素养。当今时代,我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已经大为改善,更要学******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赤子情怀,不断磨炼意志、品格和能力,不断加强各类知识的学习,勇于经受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形成拼搏奉献、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知青岁月读后感篇十一

在单位的统一安排组织下,我认真学习了《***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通过学习接受了一次全面的党性修养和心灵的洗礼。全书包括“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部分,用真实的采访实录讲述了***总书记在延安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讲述了他如何适应农村、务实工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过程。读书的过程中使我深切的感受到了青年***成长过程中的不易和历练,字里行间中,遥不可及的大国领袖一下子变得亲切具体、可触可感。这部书,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是所有团员青年不可或缺的“枕边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有以下几点感想:

在当今社会,有很多青年团员、党员没有理想信念,对人生道路很迷茫,这就要求我们要学习习总书记,做共产主义理想的忠实信仰者,坚定实践者,更应该“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习总书记青年时代,书很少,很多时候是有什么书就读什么书;而我们现在书多了,想读什么书就有什么书,但参加工作以来我总是以工作忙、应酬忙的借口,很少能静下心来读书,读书学习越来越快餐式、碎片化、浅层次。针对这一问题,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青年抓学习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今后我要结合青年***读书学习的事例,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真正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中打牢自身成长的根基。

现在我们单位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刻,作为一个基层管理人员,更应该立足本职岗位,敢于做事,勇于拼搏,更好的贴近基层、服务群众,为联社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知青岁月读后感篇十二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个青头小伙成长为具有坚韧品质和人民情怀的国家领导人的成长史,更是一个基层党员干部锤炼党性、锻造心智的生动范本。这部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采访实录,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总书记,从曲折的少年时代,到奋斗的青年时代,辗转中国大部分地区沉淀、历练,直到十八大以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继往开来,成就一段史诗般的励志人生,传递出充满人生智慧和担当的榜样力量。

树立冥冥之志,不渝理想信念。艰难困苦是人生的常态,在困难中崛起还是毁灭,取决于一个人持有什么样的信念。习近平是在困境中崛起的人——“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与习近平一同插队的知青王燕生说:“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在梁家河的7年知青岁月中,习近平离职为老百姓办大事、为群众做实事,在“黑帮子弟”的政治污蔑中保持清白内心,坚持追求真理和进步,始终对党充满信心、对百姓充满责任心。为了这个理想信念,他先后8次写入团申请书,先后10次写入党申请书,历经周折入团入党,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路途上有了响当当的理由与身份。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这颗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决定了习近平未来的人生都是在胸怀天下、济世为民的信念和抱负引领下踏实前进,当身边不断有同伴因为畏惧困难而离开、因为享乐贪欲而堕落,他还能从容坚守并不断奋发有为。

培养学习意识,终身不懈上进。知识改变命运,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在这本采访录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总书记的勤思好学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要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材,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总书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他的行李很简单,却很重,两个普通箱子里装满了各种书籍,且涉猎广泛,政治、历史、文学、哲学、军事……他的精神世界因这些书变得丰富精彩,他的人生境界也因这些书变得博大厚重。想想我们总说工作忙、事情多、没时间看书,那习近平呢?知青的日常劳动繁重不堪,知青的生活环境艰苦恶劣,但在这种境遇下,他并没有借口放弃读书——在劳作休息时读、在夜深人静时读,在田间读、在破屋中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他甘之如饴。当我们惊叹于习总书记在各类讲话中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叹服于他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满哲学底蕴和政治智慧,我们还应该看到在每一天国事活动结束后,他注重读书、勤于思考的坚持。“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他以自身做表率,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厚积薄发”。

7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人生经历中十分重要的起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的根脉源头。他的领袖魅力、思想魅力、人格魅力从梁家河溯源,他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梁家河发轫。通过还原这段历史,我们清晰看到一个全面的、生动的、历史的总书记,也更加理解那些夙夜为公背后的执着追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一个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总书记将带领我们矢志不渝奋斗下一个五年。五年,于我一个年轻党员和基层干部而言,是满怀理想、坚定信念、学习本领、求真务实的五年,习近平这座熠熠生辉的坐标,将时时刻刻激励我、鼓舞我——青春恣意、淬炼成钢;激扬斗志,始于脚下。

知青岁月读后感篇十三

《苍茫岁月》作者是中国散文学会第二、三届理事,中国散文与旅游文学研究会第二届副秘书长——郭保林,其实说到这些头衔,我们对他还是觉得很陌生,写上面的话只是觉得这点应该还是能够突出他的实力的,对于我个人来说还是比较喜欢这类的著作,所以对他评价这么高自然就不那么奇怪了。

在《苍茫岁月》这本书上,郭保林不是单纯地在写历史,也不是单纯地在写文学,他是以散文的文体写历史,因而就不像只是在读其中的一项,总是感觉少了一些什么,会枯燥得多。它是一种文化精粹。不失真假,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历史的风采。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好像是喝着绿茶晒太阳,很舒服,不用费心去理解苦涩难懂的语句,没有压力,只像是一阵又一阵的柔和的煦风迎面吹来。然后赶着坐着的思路去探索历史,怀远历史。

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是一个过去的时代所留下来的印迹,是下一个时代或者当代的一面明镜,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历史是必要的,也是充满智慧的。但是,一直以来我觉得很多人不是当代的.人士都是没有资格撰写历史的,因为一个环境是由那个时代无数种因素才营造出来的,没有身在那个环境,很难感同身受,也很难站在比较客观的立场上去说话。因为,人都是有主观思维的,并且容易受其影响,而因此传写出来的历史事件就没有足够的可信度,也不够力量,不能使人信服,或者即使是令人信服了,也只是误导众生。

《苍茫岁月》一书中,有奔腾的史诗,有落日满亳州的曹操家族陵园,有杨贵妃和三郎的威慑唐朝的爱情故事,有卓文君勇敢捍卫自己的婚姻的英伟事件,有唐伯虎才华横溢的风流帐,堪惜流年的胡适的爱情悲剧……马蹄声阵阵,山河壮威,天地开阔,气势宏伟这是描写古代边塞的场面,。作者在书上面带领着我们翻过一页又一页发黄的历史书卷。读这种书还是有收获,不单止有助于我们了解多一点的历史,当然只是作为参考,就像上面所说的,历史是不能随便抒写的,哪怕只是有点责任感的人都应该遵从这样的规则。

知青岁月读后感篇十四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这本书是真实反映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岁月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题实录。七年的知青岁月不仅仅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也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书一出版,即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最近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感触颇深。这本书采用了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受访者的亲身经历,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也学到了甚多。

一要稳扎稳打、吃苦耐劳。在七年知青岁月里,别人做事从“零”开始,青年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将自己的青春贡献给了黄土地,贡献给了农村。不管多累多苦,青年习近平总是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一步一步地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关”。“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年轻干部应该将心沉下来,将脚步慢下来,扎根人民,贴近现实,将自己的青春贡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二要勇于担当、为民谋福。“敢说、敢做、敢担当”,这是梁家河的乡亲们对青年习近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领导风格的一致评价。当年,总书记做事“有决心、有毅力,轻易不说出口,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他就坚持到底”。打坝、办沼气、办代销店、办铁业社,等等,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办法克服。特别是在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搞副业是有风险的,很容易被扣帽子。但是,只要群众需要、对集体有利,总书记就会在严谨把握政策的基础上,带领大家坚决地干。这就是一种担当。新时期的年轻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定不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三要保持上进,坚持学习。在闭塞而荒凉的黄土高原,青年习近平从来没有放下过书本,放弃过思考。“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碰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碰到自己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年轻干部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真正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中打牢自身成长的根基。

知青岁月读后感篇十五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党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很大程度上来自他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由此而来的深邃理论思考。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无疑是他人生经历中十分重要的起点。

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系列举措以及他自己对知青岁月的回忆来看,七年知青岁月为他治国理政思想树立了“以人民为本”的方向。在陕北农村,习近平与农民朝夕相处,建立起了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树立了为人民办实事的理想。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立足点,为民、惠民、富民是治国理政思想的出发点。这绝非空谈,也绝非易事。梁家河的经历让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根基深深扎在中国最广阔的土地上,扎在最广阔的人民群众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扎根七年,从来没有忘记当年的农村朋友,他深深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农村的真实情况。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举措都非常务实,着眼于解决一系列民生问题和发展问题。

梁家河的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实践的开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讲道:“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他最先提到的“实际”“实事求是”都是实践的具体体现。唯有实践,才能认识到实际;唯有实践,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从最基层的村支书干起,从为人民办好事的具体实践做起,不断扩大实践范围,不断深化实践层次,不断在实践中务实自信心,并把这种自信心提升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我们现在是一名学生,但应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青年不是某个年龄段,而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青春,是理想,是奋斗,是磨砺,更是成长。是不是青年,不能光看岁数,更要看走过的路,做过的事。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李大钊的一番话,是对青年人的勉励。今天的青年,站在“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的历史节点,更当努力思索,自己所追求的人生是什么样,自己所参与建设的中国未来就是什么样。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作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党同人民群众,一起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我们党同人民群众一道,赢得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正逐步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党始终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实处。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的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的疾苦。

处在大学时期,我应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在工作方面应该多与同学沟通交流,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在学习方面应该勤学广识,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铭记心中,去充实、丰富自己的知识,学好专业技能,并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用知识的风帆来鼓动心灵之舟,使自己迈向人生的成功之旅,时刻应该记得自己的初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知青岁月读后感篇十六

1969年至197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插队期间,同乡亲们一起劳动、生活,和乡亲们成了一家人。作为知识青年,习近平有文化,有思想,敢担当,能做事。任梁家河村支书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建设沼气池,解决了当地缺柴烧的问题;还办了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以及磨坊等,切实解决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问题。当年与习近平一起劳动、生活的知青和村民们,讲述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梁家河村民说,“无论近平当年是我们村的支部书记,还是现在全党的总书记,他的心一直都在我们老百姓中间。”

七年知青生活,决定了习近平总书记完全能够回答好、解决好“当代中国之问”。究其原因,其一是感情最深。与人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生活经历,使人民始终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居于最高地位,也使得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群众的衷心支持中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其二是国情最清。习近平总书记从梁家河这一学校“毕业”后,基层是什么样、群众在怎么想、事业该怎么干在他心中都清清楚楚。其三是积淀最实。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学习、阅读并不是在象牙塔里进行的,而是在广阔天地中,与学习“无字之书”同步进行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在湖南开展农村调查的经历一样,能够实现最为厚实的积累。这些积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岁月中,与新的实践进一步结合,产生了改变中国、影响世界、指引未来的重大思想。

通过学习,我心里对习总书记充满了崇敬和爱戴之情,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带领和团结广大群众奋战在脱贫攻坚的一线,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要把政治自觉与行动自觉结合起来。坚决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树立正确价值观、成长观,努力践行好学生干部标准,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通过学习,我将严格要求自己,将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与加强自身工作相结合,查找自身不足,边学边改,边改边做合格共青团员。我将从实际出发,立足岗位,主动作为,敢于吃苦,勇于挑担,立场坚定,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

如果不喜欢,那就去改变,如果改变不了,那就去适应。如果做不到适应,那就只好回避。如果连回避也做不到,就只有放手。一般的状况是,能干的人会选取改变,懒惰的人会选取适应,懦弱的人选取回避,勇敢的人选取放手。

知青岁月读后感篇十七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笔者深深为习近平主席青年时期如饥似渴读书、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所敬服。在回忆当年知青岁月中的读书生活时,习近平主席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习近平主席读书,可谓“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在梁家河插队7年间,没书可看了他就四处借书,哪怕要走十几里山路;白天干活他随身带着书,充分利用收工、放羊、吃饭的点滴空闲读;晚上则点起煤油灯挑灯夜读……就是以这样的毅力和坚持,习近平主席当年读完了所能借到的所有书籍。反观现在我们的读书条件,阅览室,窗明几净;书架上,琳琅满目。可一提读书,一些学生却总说没时间。时间都去哪儿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一些学生把大把时间都空耗在闲聊中,浪费在游戏里,却不愿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有调查显示,中国国民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仅为4.58本,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们都应像习近平主席那样,抓紧大好时光,见缝插针地多读书,读好书。

习近平主席读书十分注重方法,“他看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不但比较几种说法的同异,也推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习近平主席读书,一方面,看一本书时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同时寻找相关书籍作为佐证,从不同侧面了解分析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形成独到见解和观点,经过反复论证、消化吸收后归纳进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读《共产党宣言》时,习近平主席找到著作的不同译本,分析其不尽相同的理解和各有侧重的翻译,在分析对比中真正学深悟透。我们只有像习近平主席那样分析对比地去读书,才能提高读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掌握知识间的关联,也才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

习近平主席对一些重点书目,总是花功夫认真研读。比如他在读苏联军事著作时,将《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重要战役》图册摊开铺在炕上,对照文章仔细寻找一个个文中涉及的不熟悉的地名,熟悉之后又进行“兵棋推演”复盘,力图从纷繁杂乱的战役经过中总结出两军对垒所展现的战略思维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之处。这告诉我们,“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成学”,如果不下功夫认真揣摩仔细研读,就不可能深入领会书中的精髓要义,不可能深刻把握精神实质,不可能深度理解精华内涵。只有定下身来读书,静下心来钻研,像习近平主席那样联系个人成长去读书,联系工作实际去读书,联系客观规律去读书,才能在读书中提升自我,在钻研中掌握真理,在提炼中升华认知。

习近平主席读书涉猎极其广泛,既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又读中外历史著作;既读中国古代文学,又读世界经典名著;既读军事理论,又读国际政治。广泛的阅读不仅带给习近平主席思维的拓展、视野的开阔和心灵的滋养,更带给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惊人学识和兼容并包、胸怀天下的宏大格局。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读书是一个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读书带来的知识储备让我们受益终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孜孜不倦的精神、高效的方法和辩证的思维,更将伴随我们的成长,产生愈来愈重要的影响。“学不可以已”,多读书、读好书,带来的只有益处。

知青岁月读后感篇十八

最近,我有幸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这是一部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起来的一本采访实录,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这本书既是一部青葱少年的成长史,又是一部干事创业的奋斗史,还是一部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从政史。

1969年,不到16岁的习近平到陕北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大队插队落户。习近平是当时下乡队伍中“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他戴着“黑帮子弟”的身份走进知青队伍里的,被扣帽子、被歧视,忍受着各种各样的不公。除了生活环境的恶劣和劳动强度的困难外,习近平的父母当时还处于被迫害、审查中,他本人也背负着“黑帮子弟”的压力,知青的两大出路——征兵、招工,对他来说都几乎不可能实现。七年知青岁月里,他从不会做饭、不会干农活的北京知青,成为乡亲们眼中能挑一二百斤麦子走10里山路不换肩、“有知识、点子多、吃苦耐劳的好后生”。

习总书记曾说过,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即使插队生活艰苦,劳动强度大,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没有放弃过学习,在其他人都将精力专注于满足口腹之欲时,他痴迷于阅读和学习。

在繁重劳动之后,在低矮昏暗的窑洞里,他研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了大量军事、国际政治著作以及历史著作。“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这些话正是他从自己读书学习经历中得出的深刻认识。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进,我们更应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努力学习,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习总书记曾说过,青春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更应该脚踏实地,珍惜一切锻炼自己的机会,遇到困难不害怕,不放弃,积极面对,勇于经受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成长。

总书记把“老实做人,扎实做事,不事张扬,只求实际,勿忘人民,甘做奉献,鞠躬尽瘁,奋发有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我会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更加自觉地向总书记看齐,树立正确价值观、成长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将来为建设更美好的中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90535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