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5:57:14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通用20篇)
时间:2023-11-21 05:57:14 小编:HT书生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而总结是提升学习效果和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总结是对过去的一个回顾和总结,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篇一

教师是幼儿教育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提升幼儿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有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

1.1改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有助于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从传统灌输式教学中转变出来,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教师将围绕幼儿主体素质的'发展,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挖掘幼儿学习潜能,促进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1.2培养教师自我学习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将为全园师幼搭建学习的平台,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也将促进教师自我学习能力发展。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实现自我提升与自我发展,培养教师自我学习能力,将自我学习内化为一种内在需求。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篇二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飞快发展,给所有教育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变化。目前网络技术的飞快的普及,最重要的是多媒体技术的形成,为当下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一些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基本能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不可替代的,计算机、教育是信息技术课题的主要组成部分。但计算机教育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

1.引导式教学,一般来说,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加之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說本来就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帮助和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教授“认识计算机”这一内容的过程中,并没有事先就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给学生讲解,而是先从计算机的功能入手,向学生提问:你们心中的计算机都能够做些什么?这时候学生们都积极的举手回答,“看电影”、“玩游戏”、“听音乐”、“看网页”……之后我再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播放了一些有趣的动画,演示了他们刚才提到的种种功能,学生们都对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顺势将计算机发展历程的动态图片在多媒体上播放,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学生还讨论了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教学效果非常好。通过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内容转变为生动直观的知识,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到了知识。

2.任务驱动式教学,所提到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表达的是在教授知识点前,老师安排一些和学生平常学习生活有关的一些作业,从而让学生能在实际学习当中更方便掌握学习内容。比如说笔者在讲授word文档这一内容之前事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作业,要求学生每个人或者每两个人为一组制作电子报纸,报纸内容可以是任何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一节内容学习完之后进行评比并颁发奖励。在每一节课的教学时,我又将这个任务分成很多小的部分,例如学习到word中的图文混排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的word文档,其中包含了图片插入、艺术字等方面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自己制作的电子报纸上加入这些内容。正如我所愿,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将学习当成了一种乐趣,不断的进行各种新的尝试,对于我所教授的内容也能很快的掌握。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快的掌握计算机技能,真正的让学生学到了东西。

3.组织引导式教学,在某些时候,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而言,组织和引导教学能力比实际教学能力还要重要得多。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式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不能任由学生玩游戏、聊qq、上网页,如果教师无法有效的组织教学,那么课堂就是涣散的,是无法顺利展开教学活动的;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构建一个知识体系,例如将信息技术知识理论做成一个网页,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点击相关链接进行学习。这一点很多教师都没有做好,绝大多数初中信息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要求学生自己去网上搜索相关的学习资料,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初中信息技术所占的课时并不是很多,学生能够自己去学习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因此将涣散的知识点做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对于教师来说,我们的主要教学任务并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如何自己去学习和理解知识,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4.作品展示,学习成果评价,由于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应用软件的.使用,因此,作品是初中信息技术课学习成果之一。如,“电脑发展简史”这个活动就是通过制作一份介绍电脑发展史的电子杂志,学习使用文字处理软件和电脑发展历程。各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本组的作品后,各组的发言人在全班介绍作品制作过程及其特点,介绍在作品制作过程中最大本组成员最大的收获,同时,也要指出作品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其余组的同学对作品进行打分评比,评比时必须要求指出作品好的地方与不好地方,对于不好地方必须给出纠正意见。最后,每小组分别讨论,评比“最好作品”,命中率高的小组可以获得“优秀奖”。教师为获奖小组颁发奖品和加分。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学习正确认识自己和正确认识他人。当他们公正地评价别人时,自己也可以得到应该的奖励。

与初中其他课程比起来,信息技术还没有系统完善的教学经验供我们直接使用,如果我们要发挥出初中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就必须要从教师自身出发,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善于借鉴其他课程的好的教学经验,将一些可取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加以利用,同时按照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1]王坦,高艳.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j].教育探索,1996(1).

[2]张卫平.江苏省金坛市河头小学[j].新课程理念下合作学习的新取向.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篇三

内容提要: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任务化的学习环境中,将小学信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能力。通过信息技术课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能自觉地,有效地使用各种基本的信息工具,进行简单的信息加工处理,并能使用这些工具去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正文内容]上海市教委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教师应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技术,指导学生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并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使现代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校大力提倡利用校园网进行语文教学。在语文。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篇四

一个国家的兴衰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信息技术是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所教授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从本质上来看应该属于一个过渡的阶段,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适合时代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一方面,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信息技术和初中其他课程存在较大的差别,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加之信息技术教师还要辅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计算机比赛之类的活动。同时,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时候会涉及到很多知识领域,这就要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做到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另一方面,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但是注意必须要有一个度,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并不是说必须要牺牲教师自身的威信来构建的。如果教师在学生心中没有威信,那么教师是不能有效的控制好课堂教学的节奏的。因此教师必须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威信正是来源于此,要让学生能够心服口服的跟你学习,就必须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样才能够让课堂教学氛围在不失活泼的同时也保持良好的纪律性。

众所周知,初中信息技术应该是整个初中学科中实践性和创造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它属于一门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兴科学,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旧是选择过去的那种填鸭式教学方法,不仅会让本来直观生动的信息技术知识变得非常抽象,而且还会让学生感觉不到信息技术课程的乐趣,从而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选择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一)引导式教学。

一般来说,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加之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本来就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帮助和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教授认识计算机这一内容的过程中,并没有事先就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给学生讲解,而是先从计算机的功能入手,向学生提问:你们心中的计算机都能够做些什么这时候学生们都积极的举手回答,看电影、玩游戏、听音乐、看网页之后我再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播放了一些有趣的动画,演示了他们刚才提到的种种功能,学生们都对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顺势将计算机发展历程的动态图片在多媒体上播放,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学生还讨论了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教学效果非常好。通过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内容转变为生动直观的知识,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到了知识。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

所谓任务驱动式教学指的是在教授知识点之前,教师布置一些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任务作业,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比如说笔者在讲授word文档这一内容之前事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作业,要求学生每个人或者每两个人为一组制作电子报纸,报纸内容可以是任何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一节内容学习完之后进行评比并颁发奖励。在每一节课的教学时,我又将这个任务分成很多小的部分,例如学习到word中的图文混排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的word文档,其中包含了图片插入、艺术字等方面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自己制作的电子报纸上加入这些内容。正如我所愿,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将学习当成了一种乐趣,不断的进行各种新的尝试,对于我所教授的内容也能够很快的掌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快的掌握计算机技能,真正的让学生学到了东西。

(三)组织引导式教学。

在某些时候,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而言,组织和引导教学能力比实际教学能力还要重要得多。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式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不能任由学生玩游戏、聊qq、上网页,如果教师无法有效的组织教学,那么课堂就是涣散的,是无法顺利展开教学活动的;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构建一个知识体系,例如将信息技术知识理论做成一个网页,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点击相关链接进行学习。这一点很多教师都没有做好,绝大多数初中信息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要求学生自己去网上搜索相关的学习资料,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初中信息技术所占的课时并不是很多,学生能够自己去学习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因此将涣散的知识点做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对于教师来说,我们的主要教学任务并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如何自己去学习和理解知识,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和初中其他课程比起来,信息技术还没有系统完善的教学经验供我们直接使用,如果我们要发挥出初中信息技术的学科优势,就必须要从教师自身出发,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善于借鉴其他课程的好的教学经验,将一些可取的先进的教学手段加以利用,同时按照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篇五

地理学科本身是一门自然学科,蕴含了非常丰富的自然客观事物与发展规律,而我们学习地理知识,不仅要掌握基础地理知识,更加重要额的是要将知识与自然事物联系起来,灵活运用知识,掌握世界各个地方的人地关系、人文特征与生产发展。基于初中地理教学的目标,传统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灌输式教学方法会阻碍学生由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认知,而这点是不利于初中地理学习的。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融合,以直观生动的形象,符合初中学生认知规律,能够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打造高效初中地理课堂。例如,在学习海陆变迁、大气运动、降水变化这些知识时,在内容上都比较抽象,传统的讲述方式很难让学生掌握这些抽象的知识,如果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空间的概念,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不断丰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建构知识体系。

直观的感觉观察能够比口头讲解与描述更加可取。传统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师通常会采用挂图、地图册以及课文中插图进行教学,即使将这些内容放大投影在大屏幕上,还是静态的,不利于学生观察,无法帮助学生产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感受。而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立体真实的学习环境,能够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气候这部分知识时,地理教材知识只是简单的介绍了不同气候之间的差异,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不利于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能够将不同国家的气候特征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直观欣赏到气候之间存在的差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观察完视频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将自己的观点表达给其他同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果。

三、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读图是学习初中地理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读图,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读图教学中,教师更加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读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读图思维,形成直观形象的感知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读图才能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概括、判断与推理,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地图”这部分知识时,关于“地形图的判读”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通过引入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对地形图进行讲解,如可以引入山谷、山脊、陡坡、缓坡等等这些基本地形特征,并在地形图上将等高距标示出来,然后借助立体切割切割的方法将两个山顶之间的高度直观形象的呈现给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展示这一过程,能够打破传统教学局限性,避免因为过度使用挂图教学而让学生学习疲惫,而且内容繁多,无法将重点知识凸显出来等等弊端。又例如,在学习“地形图的绘制”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当中的闪烁功能来凸显山顶、河流、山谷、陡崖,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觉,从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地理空间事物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四、延长知识储存期限。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几乎是多年没有改变的,例如,中国地图以及世界的地形图、地图图解、表格,尤其与教科书相互配套的影响资料,一直都没有更显,即使有微小的变化仅仅体现在文字表述方面。因此,教师可以将相同的信息储存在u盘或者光盘之中,只要配置了对应的设备就能够随时进行使用。同时需要建立对应的教学信息系统,这样能够让地理学习资料、教学资料形成共享,为地理教学设计提供更多的素材。这样教师在备课时,能够快速的提取相关的资料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课堂教学方法,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知识储备的期限延长,很大程度上还能够降低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信息技术的融入,不仅能够储存基础地理教学内容,例如,地图、地形图等等之类的能够,还能联网储存更多练习题、期末测试题等等,这样也能够剩下更多的时间,让教师从事更多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身为初中地理教师,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的融合,不仅仅只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体现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思想、行为等等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挂念,让自己能够从传统教学中真正解放出来,成为一名游戏的初中地理教师。

参考文献:

[1]赵振雄.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初中地理教学的方法探微[j].亚太教育,,(34):35.

[2]翟晓斌.简析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学科的整合应用[j].求知导刊,2016,(11):114.

[3]李颖.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整合教学例谈[j].学周刊,2016,(08):89.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篇六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传统的教学理论对学生认识迁移的能动性估计不足,以为学生脑子里是一张白纸,如果教师不讲清道理,做出示范,学生就无从练起。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教师认识到这种观点不适应培养高素质的新人,特别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型能力,它的缺陷很多。其一,讲解缺乏针对性,很容易导致满堂灌;其二,容易使学生刻板地按照教师的模式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不利于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三,这种教学方法的信息流通是单向的,信息反馈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和随时调整教学计划。为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创新,我校开展了“学—议—导—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可惜,自从代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以来,学校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生源差,学生看课本内容都很困难,教学进度完不了,只好又恢复了老套的教师讲的教学模式。可是教学质量低,效果不好。学校领导和老师都很着急,一直在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自从去年学校学习清徐二中的教学模式以来,针对我校的学生各种情况,不改革势必会被淘汰,固坚定了教学模式改革的信念,初步在初中实行了改革,小见成效。今年全体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老师及教学领导又观摩了新绛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的学案教学,促动很大,上下齐心协力又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大力推广。此时又激发了我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学生中探索的激情。

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反馈”的主要特点是:

(一)根据学生个性的差异,学习基础的差异,教师灵活选择适当授课方式、授课态度,以做到“因材施教,学有所长”。

(二)让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一般是让学生通过看新课的内容,先试着领会并做从未讲过的新课的练习。不理解的小组合作交流达成共识,再不理解的教师针对学生“卡壳”的地方加以讲解;同时各小组派学生代表要展示学习成果。展示中其它小组可提出本小组不同的见解。教师也要做适时点拨。

(三)当堂反馈,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问题,而且还会自己解决问题,直至让学生掌握最好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及正确的学习规律,即学——议——导——测,最后反馈。得益于教学模式的改革,我以前所带的初中班级的成绩与初一同年级的班级比较均分高出好多。下面我来谈一谈“先学后教,当堂反馈”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好处。

学生先学更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过去我认为教师课讲得越多、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好,掌握的知识就越牢固,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更高。可我没想到,这样做会造成很多学生只是被动学习,不愿主动的学习,当然也造成了不动脑的习惯,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讲得多反而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先学后教,当堂反馈”却不是这样,平时老师需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后就尝试着做一做新课的练习,不会的再看例题的解答或四人小组讨论,基本能较好完成练习题。这个过程是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学会了。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大,课堂效率更高。

后进生问题是长期困扰教师的老大难问题,虽然目前有许多转化后进生的经验,但能做到大幅度收效还不容易。“先学后教,当堂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解决了后进生问题。学生先学反而能缩小差距、转化后进生,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教师在课堂上重点对学生“卡壳”的地方有针对性的加以精讲,便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辅导后进生。

2、小组学生互相讨论的过程,实际上是好学生帮助后进生的学习的过程。

好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基本都明白了,而后进生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清楚,通过与好学生讨论、交流,自然也就明白了。在这个环节上我做了大量工作,首先我建立“一帮一”制度,即一名好学生必须帮助一名后进生,而且要出成绩。这样的'规定,后进生当然无可非议,好学生及其家长就有意见了,我从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使得好学生及其家长的想法有了大的转折。他们明白了能把别人教会自己才是真会,且能进一步加深自己对习题的理解,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022班李楠(年级最后一名)同学在一次自学完课堂内容时,我请她起来回答问题,她都回答对了,这时在座同学的眼光都是异常惊讶。很小一件事,课后我及时抓住它进行正面教育之后,好学生也发现了后进生的潜力,充分感受到当小“老师”的乐趣,积极响应“一帮一”制度。从此我们的后进生有大幅度的转化,不及格人数明显减少。解决后进生问题光靠老师一个人是不行的,要充分发动好学生都来帮助后进生,转化效果就会非常明显。

3、后进生在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种紧迫感,别人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好所学知识,自己也不敢落后,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

4、这种做法能增强后进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了后进生自学的能力,他们进步就会明显,就会与班内中等学生去抗衡。

“先学后教,当堂反馈”是一种很适用的教学模式。这与学校倡导的“学—议—导—测”教学环节相吻合,完整地体现了我们五十四中学的教育理念:抓基础教学,巩固课堂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当堂反馈”的学习潜能。因为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讲出来。所以,我坚信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只要努力探索,锐意改革,拼搏进取,就会为新的数学教育改革开辟一条新路子,开创一个新局面,新天地。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篇七

摘要: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本文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创设情境和激发兴趣的工具,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建构主义理论。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起点,是当前我国教育部门正在着力建设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整合(integeration)即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发挥最大效益。课程整合就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机联系、成为整体的过程。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广大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改革。

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相整合,就是以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同时,培养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表明: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者要获得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人际间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因此,建构主要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把“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和首创精神。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电教媒体,大量涌进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主动建构信息意义提供了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所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广播功能和游戏功能,根据小学生爱美、喜新、好奇、求趣的特点在学生终端进行图象、动画、视频、声音等信息传播,勾划出图文并茂的情境,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和阅读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例如,在教学《雪被子》一课时,在计算机房上课时先播放计算机课件中的视频,再现我国北方冬天的景象,把学生带入了北方,使学生知道北方的冬天是寒冷的,真正使学生了解在大雪纷飞的岁月,大地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而下面的麦苗却暖烘烘的,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情境的引导,使南方很少经历过严寒冬天的学生明确地看到了北方冬天的情景,在头脑中建构出一幅清晰、美丽的画面。

(二)人机互动,自主发展。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新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刻反馈。这种交互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充分体现主体作用。现代认知理论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在计算机的交互环境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和水平选择时间、内容、进度和学习途径,从而使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如进行《中华名山》的教学时,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加上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就可利用人机交互式教学。(1)借助图文并茂的电子读物游名山,重点选择一份学习内容阅读、提问。(2)调阅与该学习内容有关的各种资料,理解重点词句,自我释疑。(3)组织学生探讨有关问题。(4)完成对该座名山特点、名胜古迹、文人赞誉等方面的摘录,输入电脑。(5)学有余力的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这样,整个教学过程,从内容的选择到效果的检查都可以按照个别化方式进行,因此既可以增大每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又可以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主体教育的思想。

当然,学生的自主性应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读书时,可按自己的习惯和速度进行;自学时,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时,可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合适的题目等等。

(三)主动探究,协作学习。

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换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传统cai只强调个别化教学,但随着认知学习理论研究的发展,人们发现只强调个别化是不够的,在学习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例如对疑难问题求解或是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采用协作式学习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协作学习中,学生通过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如《雪被子》全文学习时,先让学生自由阅读全文,将不懂的问题输入计算机,这对以后主动进行意义建构培育了动机。这时,在网络上老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的不同层次的问题,然后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对于较简单的问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资料库”来解决;对于一些贯穿全文,能够体现重、难点的问题,则利用网络技术传播到其他学生的机上,分小组组织辩论,彼此交换意见,让学生个体的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诚然,网络式的教育技术为学生的协作提供了可能。而教师在学生协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应用网络技术强化监控、调节、促进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群组管理功能,将学生依实际分成若干小组,指导学生协作;利用监看监听功能,可对每位学生所观看的材料、聆听的声音和学生说话的内容进行监听和监视,以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为进行有效,讲评创造条件;利用广播功能和学生终端,可向全体学生提高典型个案,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形式实时讲评,及时修改。从而大面积、多层次、多形式地组织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

(四)发展信息能力,进行知识迁移。

社会的进步要求我们具有现代化的素质修养,具有发现、提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收集处理信息数据,发现和提出问题等都应成为我们教学中应该培养的目标。同时这也是21世纪语文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即通过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使学生能运用语文能力和信息技术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信息能力。在运用计算机软件教学时,不仅可以让学生进入信息技术创设的学习环境,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更能积极引导学生超越课本、软件提供的资料,从事学习活动。如教学《中华名山》,在利用虚拟网络阅读描写喜马拉雅、泰山、井冈山等的文章后,还应激励学生到课外这一更广阔的天地去查阅有关中华名山乃至世界锦绣河山的篇章。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且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迁移,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阅读者。

与此同时,由于学生从小就有机会在internet这样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翱翔、探索,并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将得到关于信息能力方面的最好的学习与锻炼,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信息能力的符号21世纪需求的新型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网络进行教学必将成为一种趋势。随着创新教育改革的发展,研究性学习的兴起,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被广泛认同。这还有待于我们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加速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化之路。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实践探索(网友来稿)]。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篇八

内容提要: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任务化的学习环境中,将小学信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读写训练,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不单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对语言信息的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能力。通过信息技术课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信息技术丰富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载体和传输渠道,为语文学习提供了新的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学生能自觉地,有效地使用各种基本的信息工具,进行简单的信息加工处理,并能使用这些工具去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正文内容]上海市教委颁布的《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更好地养成收集、处理信息的习惯,提高语文能力。教师应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技术,指导学生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搜集、处理和运用信息,并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交流,使现代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校大力提倡利用校园网进行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于校园网络平台提供强大的交互能力,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学生在登录因特网的计算机上,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他们面前展开的是一个广阔无垠的知识世界,他们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自己探索,解惑创新;合作研讨,共享成功。学生的信息素养大为增强,信息科技知识、技能和语文能力明显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也正在加强。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识字能力。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因为识字是小学生逐步掌握书面语言,培养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现在使用的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试验教材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年级识字1300个,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众所周知,汉字本身较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纷繁复杂。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更为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效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一)运用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直观演示。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直观演示指导学生看画面,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教学七十三课《学上网》,“网”字时,屏幕上出现一张大大的网,慢慢地缩小,成了一个“网”字,此时无声胜有声,字的音、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学实践证明,直观演示识字,学生的印象特别深,掌握的生字比较牢固,教学效果较好。2.游戏法。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一年级孩子好玩,百玩不厌,故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例如:(1)小猫钓鱼。画面上一只小猫在钓鱼,水中小鱼在游来游去,每条鱼身上有一个生字。钓上一条鱼,指定一个学生读字。读对了,鱼会安然地进水桶。反之,鱼就溜回水中。(2)打气球。气球飞起来了,每个气球上有一个生字。请一个学生起来读,读对了,气球就会爆炸,生字掉下来,掉一个生字得10分,十个读对就100分。它也可以作为全班的练习,游戏开始,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操作,结束后,教师用大屏幕展示同学的学习情况。(3)贴苹果游戏。a:电脑上出现一棵苹果树,下方有本课的生字。指定一个学生报字,其他学生就将报到的生字贴到树上。b:苹果树上有很多带有字的苹果,让学生摘下苹果,组成词语放在下方的篮子中。(4)找朋友。画面上左方有带有汉字的食物画,如:小虫、竹叶、青草、萝卜,右边有几种带有汉字的动物画,让学生分别读出各种动物和各种食物的名称,然后帮助动物找出它们各自喜欢的食物,相对应地连在一起。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连一连,贴一贴,猜一猜等活动,不时产生一种新鲜感,增强了识字欲望,充分激发了他们的识字兴趣。(二)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识字空间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看图识字。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青、请、蜻、清、情、晴、睛”一组字时,第一幅画面先出示基本字“青(青草、青蛙)”,第二幅画面仍先出示“青”字,然后让学生结合屏幕上显示的小河流水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清水的“清”字在“青”的基础上加什么偏旁呢?学生会很快地答出加三点水旁,教师在“青”上用鼠标一点,一个活灵活现的三点水旁就飞了过来,与“青”字组成了“清”字。操作时也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以同样的方法教“蜻、情、晴、睛”几个字。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制作课件时可把偏旁部分做成红色。一组教学完毕,大屏幕上再次出现这一组字的整体内容:清(清水)晴(晴天)青(青草)蜻(蜻蜓)睛(眼睛)情(心情)请(请坐)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观察,这组字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一组字。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自己总结出记住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尤其深刻,在以后就不会混淆了。学生逐渐地了解、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形声字的特点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被学生认识和掌握,并逐渐学会运用这一规律自己去识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校园网是一个识字的“海洋”,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识字信息。学生通过网络这一信息仓库,及时而主动地去认识各类字,在无意中扩大了识字空间。阅览课上,我们充分利用电脑的优势,开展网上识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低年级阅读素材库中的生字,短文。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图文结合,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巩固生字。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实施了个别化教育,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因材施教。以往学生对新字的组词范围较为狭小,而网络大大拓展了他们识字、辨义的空间,学生可以一下子学习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生字。另外,网上信息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生动的识字环境。学生在平时上网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大量丰富的生活词汇。他们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联系实际,培养独立识记生字的能力,提高识记效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后,教师可以打破以往先集中识字,再学课文巩固识字的教学模式,借助于多媒体把识字与学课文融为一体,在学课文中识字,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理解、运用所学的字词。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有趣的气氛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一批批常用汉字,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由此,学生对课外阅读也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些学生已开始阅读简单的课外读物了。通过网络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游戏活动有机结合,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使学生更轻松、更快乐、更主动地走进课堂,更热爱快乐的语文课。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一)运用媒体,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二期课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社会要求必须具有很强的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而这正是被传统语文教学所忽视的重要环节。正是基于这种世界范围内的深刻变革,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上了日程,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并在“教学设备”中对学校的硬件建设作了具体的要求。(二)运用媒体,丰富课堂教学。校园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有教师在上《军神》一课时,先请同学看教师事先搜集的一段文字和图片,看看学生能从中捕捉到哪些信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再深入学习课文,品词品句,中间插播电影片段――特殊的手术,使学生感受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最后是拓展延伸,教师布置了两项作业:1、刘伯承还有很多尊称,你能从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在认真研读的基础上,说说每个尊称的含义吗?2、从网上搜集有关刘伯承的故事,在十分钟队会上交流。通过上网查找有关资料,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黄山怪石》一文,文中作者尽管非常详尽地描写了黄山的奇石、怪松、云海与温泉,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游览过黄山,没有深切的感受,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先通过观赏《黄山怪石》录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黄山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铺路架桥。然后通过引导学生登录教师课前制作的专题网页,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自查、讨论等形式,尊重学生个别的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一节课接近尾声时,学生已有倦意,教师却要对本课进行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此时,发挥校园网的优势,给学生以新的刺激,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例如:在《拔苗助长》一课的结束环节,教师先让学生欣赏事先制作的图文并茂的动画课件,然后将画面定格于“禾苗都枯萎,种田人无可奈何”。教师转而向学生提问:“你想对这个人说什么?”让学生从中表达锻炼能力并理解成语故事的内涵。语文教学还应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外,把学生带向知识的海洋。校园网中有大量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故事和科普知识等,它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也为思维训练拓展了时空。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有教师在上《琥珀》一文时,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琥珀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课中让学生利用搜集的资料,穿插演示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琥珀的形成,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理解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课后延伸,学生利用搜集的图片和文章,进行排版和粘贴,制作成电脑小报和知识卡片。对于学生的作品,师生一起进行网上评比。对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尝试说明,阅读教学在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语文阅读的“认读―理解―鉴赏―评价”的能力养成过程,必然会与信息处理的“判断―选择―整理―处理”过程相整合,为学生提供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双重智力支持。我们必须给予网上阅读模式更多的关注,并使其与传统的语文阅读形式结合起来。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写作能力。(一)营造氛围,激发写作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激发学生的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练笔的积极性。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营造一个毫无顾忌、放胆作文的和谐氛围,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敢说真话,敢于表现个性。让他们真切地体验,自由地抒发。多媒体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具有图象直观、色彩鲜明、音响逼真、动静结合的特点和优势。以往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出一个作文题目或一段材料后学生们便静坐下来冥思苦想,这样难以激发灵感,收效不大。将信息技术或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运用于作文教学中,有效的缓解了这一矛盾。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整理与本节作文训练主旨有关的文字、图象、声音等相关的资料,将枯燥的材料、题目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库”,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为动笔写作打下基础。学生在电脑房里上作文课时,再也见不到学生“咬笔头、皱眉头”的情景,学生个个思想集中,精神抖擞,兴趣昂然。(二)运用多媒体,优化作文教学1.发挥多媒体优势,培养观察能力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怎样才能解除他们的苦恼?对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观察。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人的许多感知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得来的。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感知事物、认识事物,把众多的表象,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使之按照特定要求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表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是至关重要的。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既能演示静态图像,又能模拟动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时空限制,展示课堂内不易看到或不可能看到的事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把多媒体观察目标集中统一的特点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观察,把观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抓住事物的特点,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与能力。2.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想象能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作文教学中,一个教师怎样才能像一位高明的导游那样,顺理成章地把学生引入到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联想去欣赏美、体验美,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呢?我认为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优势去想象,教师须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创设这种情景,而运用多媒体就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3.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训练思维方法在语文教学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发展思维与发展语言是统一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是思维活动后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只有说得“清”才能写得“通”。而现代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在练习说话时,教师借助课件,创设情境,在观察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复述课文,编故事、想象说话等多种训练表达方式,启发学生动脑,合理想象,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强化语言与思维的训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写作就是人们把客观事物的表象和对其本质特征的认识,用文字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写是说的语言表达形式,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检阅。小学生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虽然有一定的说写基础,但把握不好尺度。通过声、图、文并茂的情境引导,激发学生去说,然后再将心里想的,准备说的写出来,培养学生写的能力。(三)巧用多媒体批改、评阅作文以往批改作文是语文老师最辛苦的工作,往往是根据作文要求、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感触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评判。在作文课教学中以网络信息技术设备为工具,会使作文的批改、审评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如:进行作文批改时,教师可将范文录入word文档中,再通过投影大屏幕进行点评、修改,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也可以同时看到。在运作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word的剪接、复制、粘贴、删除等工具对文章进行修改,使字句的增删、段落的重组变得轻松自然,并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师生协作意识。学生的作文训练也可通过视频投影仪、大屏幕投影等供全班师生一同阅读、分析、修改,达到作文批改、评阅的较高境界。传统的讲评课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进行评议,由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较短,所以效果很差。重视培养学生自改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实施作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采用计算机教学手段批改作文,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充分的感知。教师每次批改作文时,都将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优美文章选出1―2篇,将一些具有共同性的典型病句、错别字汇集在一起,经过精心设汁,制成课件,通过教师点拨、交互式练习,让学生修改,其他同学直接观看,这就比传统的课堂教学要节省时间,速度要快得多。然后学生再对照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改,同学之间相互交换、检查、评论,在改正别人不足之处的同时,学到别人的长处。在自改过程中,我还组织学生开展“文章病院”、“小医生会诊”等活动。这样修改,不仅使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作文修改的全过程,也锻炼了学生的认识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网络的互动性使语文学习更为快捷、方便。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开阔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展了学生的“视域”。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原来划一被动的“不得不学习”变为了主动、多样的“要求去学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及“发现学习”。它将改变学生的交流方式,使他们从封闭的师生小圈子走向一个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我们把校园网作为教学的工具、教学的资源、教学的环境,把握好网络学习运用的时机和限度,就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使语文教学达到优化。综上所述,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说写能力和自改能力上都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是优化作文教学和实施素质。

上一页[1][2][3]下一页。

教育的有效手段。参考文献[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3[2]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3]马迎春:强化教师信息素养,促进学科课程整合[j],网络科技时代2002.(8)[4]许静: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菊苑2002.(9)[5]杨明全:实施新课程中教学观点与学习方式的转变[j],中小学教育2002.(10)[6]《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陈至立[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

上一页[1][2][3]。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篇九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地理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没有太多深奥的理论,教材上的内容学生都能看懂,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而且不断的有新的内容需要及时补充。在此背景下,论文在充分研究学生及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经验例举教学案例,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国际贸易地理》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它是研究世界各国(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域分布和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属于社会科学,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这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是随着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经济贸易联系进一步加强而产生和发展的。国际贸易地理主要是通过对世界各国(地区)地理环境的研究,分析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部分学生在中学学习世界地理的时候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人文地理环境包括政治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社会地理环境、文化地理环境、人口地理环境等等。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开设国际贸易地理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部门结构、主要工农业产品的分布与发展方向及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市场特点、商品结构和交通运输网络、风俗习惯、商业惯例等,以便在对外交往过程中,更好的与对方融为一体,为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服务。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中没有太多深奥的理论,教材上的内容学生都能看懂,但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而且不断的有新的`内容需要及时补充。所以,在国际贸易地理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人文地理环境的学习上,在具体讲课时,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努力改变过去照本宣科,只重知识传授,不重启发引导,忽视创新的“填鸭式”教学方式。

一、积极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

一些访谈节目,如《对话》、《艺术人生》,收视率较高,深受观众喜爱,其成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内容紧贴生活实际,有“卖点”;二是形式新颖,适合人们的“口味”;三是方法高明,主持人不知不觉牵着观众“鼻子”走,让观众在谈笑中获益。如果教师有节目主持人的眼光和手法,不留教育痕迹的传道授业,教书育人,就要改革之前的教学方法,那么,互动式教学方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所谓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优点有发挥双主动作用、体现双主导效应、提高双创新能力、促进双影响水平。我在教学中,在第一堂课,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学以及该学科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我给学生一个主题―谈谈自己的家乡。首先,将学生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分组,在小组中各成员相互交流汇总自己家乡的乡土地理材料,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位同学发言。当同学们神采飞扬地介绍自己家乡的同时,我适时的对该地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资源环境及经济状况进行点评,这样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并为自己的家乡而自豪。最后,我在总结时将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整理思路,联系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由点及面,取得理想的效果,也改变了学生认为国际贸易地理等于中学的世界地理的错误想法,引导他们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去认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捕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国际经贸活动与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研究,以前学生在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的学习过程中,较少涉及到这个问题,但这是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个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也在加速恶化,环境问题也和经济问题一样成为世界问题,教育学生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国际经贸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今年上半年的教学中,刚好遇到哥本哈根气候环境大会的召开,我让学生每天关注大会的进展,并且让学生下去查资料,了解什么是温室效应、什么是京都议定书、什么是cdm以及各国政府和人民面对世界环境问题的态度。之后,我专门用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同学们不仅阐述了自己对当前世界环境问题的认识,也讨论了自己的看法,表明了立场,同时也让同学们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环保教育。

三、不断充实新的内容,保持与时俱进。

由于我们使用的教材受出版时间的局限,有些内容和数据往往是三、四年之前,甚至更早。所以在备课时,应注意不断补充一些最新的资料。特别是对于《国际贸易地理》这门学科而言,更应使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活力。比如讲到欧盟的时候,将其成员国进行更新;讲到美国汽车产业的时候,将因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而申请破产保护的汽车公司作为重要的案例纳人到授课内容中。另外,将教材中需要更新的数据提前布置学生自己查找更新,当然,我自己在备课的时候也做好功课。

四、通过分类教学,提升学习效果。

在学习主要国家的贸易地理时,我将这些国家分为超级大国―美国、发达国家(一)―欧盟四国、发达国家(二)―日本、发展转型国家―俄罗斯与印度、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巴西和新加坡、农矿资源出口大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几种类型,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授课。通过这种授课方式,加上课前要求学生做一定量的功课,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能很好的区分并掌握各国对外贸易的特点。最后,通过这部分的学习,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学期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或者我国内某一地区的地理环境状况谈谈其对外贸易的发展。

通过《国际贸易地理》三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充分意识到结合课程及学生特点设置课堂的重要性,同时,要使上述教学方法顺利进行并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求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配合,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真正做到互动式的教与学。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篇十

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借力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式转变,优化知识呈现方式,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使幼儿园教学更加贴近幼儿学情。

3.1优化知识呈现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而且能够融声音、视频等多位为一体。幼儿园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知识呈现方式,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知识输出方式。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贴近幼儿形象思维丰富的优势,弥补幼儿抽象思维不足的劣势,从而提升幼儿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2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时代,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幼儿园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育教学资源,通过适度的拓展,丰富课堂容量,拓展幼儿园的视野。目前,不少幼儿园教师课堂教学内容比较薄弱,往往是一本教材,缺乏拓展意识,信息技术的运用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使课堂内容丰富起来,幼儿的视野立体起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提升幼儿园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篇十一

摘要:文章基于当前发展形势,从学生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分层设计、课堂分层设计、教学评价分层设计四个方面对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设计进行了简要介绍,并探讨了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实践。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在经济条件、接触计算机的时间、自身兴趣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学习这门课的效果。分层教学能将学生的个性考虑在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分层目标的设计强调以学生主体,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性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划分为若干层次。教师要依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表现、阶段考核成绩、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例如,将学习成绩较差的、自制能力较低的、对基础技术的把握和理解有所欠缺的划为基础组;学习成绩良好的、基础能力处在中等水平的、有积极主动和自觉性的划分为提高组;将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具备对知识有良好把握能力的、接收能力强的学生划分为拓展组。同时,每位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周期性测验,对状况发生改变的学生进行调整,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和位置。

教师在备课期间要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对基础组来说,可以采用强化基础知识练习的方式,达到独立操作的目标;针对提高组的学生,要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拔高训练,不仅要求把握基础知识,还要求学会对一个类型题延伸扩展,学会举一反三;对于拓展组来说,教师可以对其严格要求,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对延伸知识进行讲解,强调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

课堂分层设计是基于对场地和班级人数的考虑,对课程进行合理化的设计。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度较高的学科,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教师可以先进行课程的理论知识讲解,学生把握后进行实际操作,利用合理化的课堂时间分配,对不同组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答疑[1]。对于基础组学生,要求他们熟练运用课堂讲授的基础知识,并做强化练习,巩固知识;对于提高组来说,对基础知识熟练把握的同时,要求进行一定的变化训练,提升能力;对于拓展组的学生,可以为其准备一些特殊的、具有提高意义的难题,用来开阔思维,锻炼能力。

由于进行了分组教学,评价标准自然也不能相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避免采取统一的标准。评价标准的设置既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考虑学生课堂的实际表现和作业完成状况的'因素。在活动中,针对基础组的学生,以激励式的鼓励为主,肯定他们的能力,对他们的进步给予肯定和支持,激发信心,调动兴趣。对于提高组来说,要在给予正面评价的同时,指出他们能力的不足,敦促其改正缺陷,提出合理化建议,达到进一步提高;对于拓展组的同学要采取高标准严格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更加谨慎和仔细的运用技能,不断打磨他们的能力,激发竞争性,提高自身素质。

第一,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时,要遵循公平原则,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分配。教师对层次的划分要依据各个学生的能力和日常表现等因素制定,并不断地依据课堂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2]。

第二,学生层次的划分需要有流动的变化,教师要密切注意小组人员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分组情况调整,将学生安排到适当的位置,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并依据不同的小组设置差异化评价标准,另外,不要进行隔离教学,避免对学生造成伤害。

第三,分层教学是教师主导下的教学设计理念,并不意味着将教学活动完全交给学生,教师需要实时注意学生间的交流,对反馈的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价和指导,给出中肯的意见,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建立良好师生的关系。同时,在正确看待学生性格和个体化差异的基础上,利用他们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资源整合,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实现班级内部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提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收获学习的喜悦。

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务必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因而,教师必须采用分层教学法,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差异,因材施教,进行资源合理化分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提升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2]杨晓宁。浅析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j]。学周刊,20xx(9):49—50。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篇十二

语文是个工具性学科,是我们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可以说语文对于其他各门功课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和提高作用。比如学生在做一道数学证明题时,如果他没有很好的理解能力——读的能力的话,他就会走弯路,就会遇到困难。如果已知条件他不能够读透彻,那么他就很难做好。因此,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课程不仅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更是训练和培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课堂。目前进行的新课改运动是一场较彻底的教学改革运动。怎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在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只有从更广阔的视野去思考,去探索,求得正确的回答,才可能在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迈出真正的、坚实的一步。

1激发学生兴趣,是语文教学的首选方法。

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学习认知的特点,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引入课文之前可以用相似的乐曲开篇,以诉说方式引起学生联想。在教学中,有许多课文能够激发学生的感情共鸣。如讲《荷塘月色》前,先给学生听一段《思乡曲》,让《思乡曲》的旋律跳跃在学生的耳畔,使学生沉浸到一个寂寞、感慨万千的环境中,营造出与《荷塘月色》相应的气氛。然后通过朗读可以“声入心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学生朗读兴趣,而且增强了学生理解课文中朱自清是怎样描写心情、环境的。此外,还有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适当开设欣赏课,提高鉴赏能力,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喜爱诗歌的兴趣等多种方法。

2语文教学必须遵循美的原则,按照美的规律进行。

要充分体现出语文教学中美的三维结构:教学文本所蕴涵的美、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美和教学对象所感受的美。这三维结构又表现出复杂的审美关系:主要有教师从文本中感悟体验出的审美关系;学生自己对文本所感受体味出的审美关系;学生又以教师为中介间接认识理解的审美关系;学生从教师教学艺术手段中享受体验出的审美关系;教师又从学生的反馈反思中发现的审美关系等等。在这一系列的审美关系中,学生是审美的主体,他们既是美育的对象,又是美的接受者和感悟者,更是最终体现出美育效果的反应者和实践者。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美育功能,必须以育人为目的,从塑造人才出发,运用种种方法,采用种种途径,使广大学生真正能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美、感受美、热爱美、享受美、创造美,真正成为美的精灵、美的化身,在他们的灵魂深处激发美的火花,在行动实践中显示出美的光华!

3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要切实掌握字的形音义。汉字在语文教学中很重要,它既是形体单位,也是读音单位(一个音节)。现在不少中学生写错字形,读错字音,都是在“字”这个单位上出了问题。我们如能切切实实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肯定会大有裨益。词语的误用常常也同字义(语素义)有关。语文教学要讲求科学性,讲清字的形音义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学生语文水平不高,与字词句教学未能落到实处有很大关系。

阅读能力在语文训练中十分重要。特别是处于现代社会,不只要求人们读懂文章,而且要求很高的速度。可以设想,在效果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甲用一个小时读了一篇万把字的文章,而已只用了半个小时,那么可说乙比甲的效率要高出一倍。吕叔湘先生在《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文中举例说陆志韦先生当年教他们心理学时曾提出一个问题:每天看报要用多少时间?这个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恐怕不太好回答,因为这往往要根据当天事情的多少来定。可是陆先生说,应该每天看20分钟的报,要在这20分钟里把报的全部内容都看进去,并指出这需要经过训练。这件事对我们很有启发。

4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多元化思维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接受美学认为,作品的形象和意义不是作者创造的,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应该允许读者对作品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我国受“师道尊严”传统思想的影响较深,在多数教师和家长的眼中,具有独立见解、敢于发表反对意见并向老师的结论质疑,敢于说“不”字的学生,往往被视为坏学生,要受到斥责。长此以往,恶性循环,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器,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缺乏富有个性的创造,一个个都是机械化的产物。黄全愈博士说:“创造性是鼓励出来的,是培养出来的。它需要生长的环境……允许蓝色的太阳、方形的太阳出现,才能打破千篇一律的常规举动。”学生答出与教师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答案应不应该算错呢?是该鼓励还是该指责呢?培养与扼杀仅一步之遥,稍不注意便会收到不同的效果。阅读教学中切忌教师跳出来将自己的想法见解和盘托出,这样学生会有依赖性,懒得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根本没有创造性可言。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任意驰骋的天空,发挥他们想象的舞台。我认为在教学中也不必将与课文有关的时代背景都要交代清楚,这样做会使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思维跳不出作者的“意图”框架。在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名导演,起引导、抛砖引玉的作用,应把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去理解、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将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学生。

总之,任何事物都具有其自身的规律,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有规律可行,也只有按规律去教,按规律去学,才能达到教师顺手、学生得法的目的。教师应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兴趣并有意识地扩大知识面,培养他们分析、思考、欣赏等方面的能力。要让学生会更喜爱我们的母语,更热爱自己的祖国,更好地更有效地学好其他各门学科,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只有这样,我们中学语文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才会使素质教育的路越走越宽广!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篇十三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实施案例式教学,需要紧扣数学案例的内在特性,设计和开展有的放矢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感悟,简要论述新课改要求下如何利用数学案例特点,开展小学数学案例教学策略活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案例式教学;策略。

运用数学案例是数学教材知识体系的有效“承载体”,同时是数学知识结构复杂内涵的“展示台”,更是教师展示教育教学意图的“表现物”。数学案例教学是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数学案例教学活动已经摆在小学数学教师面前,成为小学数学教师重点教研的课题之一。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学科之一———数学,以其具有的较强思维型、显著抽象性和深刻逻辑性等特性,决定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将案例教学作为重要抓手之一。案例式教学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在具体教学活动进程中紧扣数学案例的内在特性,设计和开展有的放矢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现简要论述小学数学案例教学策略运用中如何结合数学案例特点开展有效教学活动。

一、紧扣数学案例概括性开展教学,让小学生深刻掌握教材要义。

数学案例是教材要义内涵的生动体现,也是数学知识复杂关联的有效概括。案例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学生主体逐步形成良好的分析解答问题的技能,另一方面更好地加深和巩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内涵的理解和掌握。笔者发现小学生要实现数学案例分析和解答活动的有效、有序开展,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学知识根基和素养。因此,在案例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数学知识讲解融入案例讲解活动全过程,引导小学生通过数学案例这一“媒介”,对涉及的数学知识点进行再次回顾和分析,深度窥探和感知数学教材知识点的深刻内涵,逐步形成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的数学认知体系,逐步建立起深厚的数学素养根基。如“认识负数”教学中,该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小学生需要对“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等有准确的掌握和运用。在案例讲解环节,教师设置“如果张军向北走40米,记作+40米,那么李刚走“-40米”,表示他向()走了()”数学案例,组织小学生进行探究分析活动。小学生通过题意分析感知该案例涉及的知识点,此时,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小学生“回顾”该案例遇到的数学知识点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从而让小学生借助数学案例这一抓手,实现对数学知识点的进一步巩固强化,为有效探析解决案例积淀深厚知识“根基”。

二、紧扣数学案例探究性开展教学,让小学生获得动手实践锻炼。

案例:李红和李明骑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反方向行驶,0.5小时后相距47.5千米,李红每小时行驶42.5千米,李明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学生解析:根据题意,已知李红和李明之间的距离应该是李红行驶的距离与李明行驶的距离之和。现在知道李红行驶的距离,根据路程公式就可求出李明的行驶速度。教师指点:该问题解答的关键是抓住同一地点相反方向行驶这一条件,同时准确利用路程公式。学生完善修改,合作归纳解题思路。教师点评:解答此类型问题时,要根据题意准确画出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及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行解答。在上述案例教学活动中,小学生始终处于案例解析的“前沿”,时刻承担解答问题的“主责”。学生探究实践活动贯穿在教师组织的案例讲解进程之中,小学生承担了问题条件的感知、案例思路的探究及问题解答的“任务”,其数学动手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和推导能力等得到深刻锻炼和有效提升。通过以上案例教学活动可见,教师在小学数学案例式教学活动中要抓住小学生好奇求真的特性,紧扣案例探究实践特定,将案例教学过程有效延长和丰富,融入小学生数学探究实践环节,让小学生获取充分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机会,以此促进和提升小学生动手探究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紧扣数学案例分层性开展教学,让小学生整体获得发展进步。

小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分析思维、智力发展等方面的差距客观存在,决定了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任何环节、任何活动之中,都必须加以关注和有效解决。数学案例具有显著的分层性特点,解题要求的难易程度就是生动、显著的“佐证”。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运用案例式教学策略时,应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抓住数学案例的分层性特点,对学习优秀、成绩优良、后进潜力的三类学生群体,设置出一一对应的解题任务和要求,使他们都有锻炼和发展的时机,并组织他们组建合作学习小组,互助互学,从而使不同学习群体在不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和进步。

四、紧扣数学案例发散性开展教学,让小学生数学思维更加灵活。

问题:王叔叔家离公司2.05km,他每天上下班都要往返两趟,每周(按5天计算)下班共需走多少千米?小学生进行问题解析:每天往返两次,就是走2×2=4次家到公司的路程,先依据每天走的路程=次数×家到公司距离,求出每天走的路程,再依据每周走的路程=每天走的路程×天数即可解答。教师指导予以强调。小学生开展问题解答活动(过程略)。在此基础上,教师对上述问题进行“加工”,设计出如下案例:变式:学校买来足球和篮球各11只,每只足球售价125元,每只篮球售价75元,学校买球一共用去多少元?组织小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和解答活动,以此锻炼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提升他们的解题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案例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数学知识点之间的深刻联系,利用数学案例的发散性特点,设计和变化出其他解题要求的数学案例,组织小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分析活动,以便训练他们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实施案例式教学时需要充分运用数学案例的内在特性,并将案例特性融合在具体教学之中,科学组织教学、精心实施讲解,提升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宋春艳.浅谈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特征和教学策略[j].好家长,2014.

[2]袁世超.新理念新方法新课堂———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a版,2013.

-->

-->

-->

-->。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篇十四

在实际教学中是与计算机网络密不可分的。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断定,计算机网络是当今大至高等院校、小至小学及幼儿教育中,是它们的主要教育教学的方向。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注重教学实践教育,计算机网络的手段和方法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

1.1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计算机网络可以增强学生的新鲜感,而计算机网络上有很多知识是传统纸媒无法比拟的,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大大提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质量。例如,教师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视频演示时说明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在教室学习加强对所接收的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的主题的理解,彻底了解后,并可通过实际操作电脑,并由此学会并巩固知识,毫无疑问,这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1.2劣势。

网络软件的开发不够全面,在一些问题上尚未制定发展不健全,不具备可操作性的教学软件或软件;教师备课太麻烦,课件某些话题很可能是不成熟的技术或设备太旧,多媒体教室建设,利用网络在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导致高昂的经济代价,这对于一些学校,也可能是更加繁重,如果国家不补贴,在一定程度上,一些城镇学校根本就买不起;实践教学只能在其他教室中使用基本上不能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

2.1不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具备专业素质高、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视。在当代教育中,学校与教师应当对人文关怀予以高度重视。然而在实际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不够重视,依旧采取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特长无法充分展现出来。由于不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也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2.2学习效率不高。

许多计算机网络开展教学实践必须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而理论课和实践课是单独的,并没有采用“教学综合性”的方针,这样一问题明显表现在课堂上,其中教师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教学媒体,使学生学会理解理论知识,第二天来了,在培训室,在实践过程中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很多学生不记得了,教师曾无奈再次解说,无形中占用了学生宝贵的训练时间,实践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效率很低。

3.1转变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不挂科,能够顺利毕业就是教学的目的,从而忽视了对知识掌握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少之甚少,从而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要想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其前提条件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创新能力。教师还需要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社会岗位中的需求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职业定位,并将职业导向理论引进到教学过程中,以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改变以往以教学为主的观念,从而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观念,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就业导向等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不仅需要转变以往单一的讲授教学方式,还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是教学中心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2丰富学生的网络知识。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转型,中国的信息化社会,互联网在社会各方面迅速蔓延,在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多使用互联网。有必要把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使学生获得足够的积累和提高,更要注重理论与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教学,改变了计算机网络实训实践学生的理解,当然,认真学习理论,积极实践锻炼,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网络实践能力。教师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你可以选择一个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建设和实践内容划分为生活中的例子,使计算机网络更加生活化教学、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网络的实践、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

3.3突出主体性和专业作用。

教学计算机网络的各种专业发展课程占不同的比例,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是不同的,教师要区别安排实践课程涉及的网络设计和实施,以满足不同专业要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适度增加教育和实用性的难度,而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教学和实践,可以进行基本的网络知识学习。

在信息化的时代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因此,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出来,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便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篇十五

:随着网络科技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能已经作为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基础。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应用性的人才的主要基地,理所当然地承担着培养学生实用技术的重任,其中计算机网络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的基础和重要学科,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篇文章主要针对提高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相应的探析,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加以解决,切实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利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多便利,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提供应用性的技术型人才重任,培养高职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力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提高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质量。

在新时期,计算机网络教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被引入到高职教育体系中,其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构建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构架,进而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教学是一门新型学科,在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严重降低了高职计算计网络教学的有效性。

(一)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组合课程,是由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学科。[1]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原理、体系结构以及各层协议等,并能够深化这些知识,将其应用到实际中,从而增强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仅仅是做到了前半部分,对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理论教学,而没有注重计算机网络实践的教学。但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论性太强,仅仅是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学生往往会感到很吃力。比如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史、网络体系的构造以及数据通讯技术等,这些理论性的内容让学生无可适从,久而久之就对该门课程丧失兴趣,进而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

(二)缺乏相应的硬件教学设施。

计算机网络教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必须要结合实际,充分结合实际操作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也只有将理论和实践联合教学,才能够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但是就目前的高职院校来说,一方面由于学校重视理论,轻实践,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经费不足,没有引进相应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设备。比如网络实验室和网络设备等,由于缺乏相应的硬件设备,学校就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没有得到足够的实践锻炼,不利于高职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

(三)缺乏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我国实施计算机网教学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具备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师也不多。[2]目前任教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教师大多都是年轻教师,他们不仅没有深厚的理论素养,更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够胜任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同时,由于高职院校种种条件的限制,缺乏对计算机网络教师进行统一的培训,从而导致学校没有专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实施教学,降低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有效性。

当前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太过于理论化,生硬死板的理论教学让学生望而生畏,不利于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归根结底就是理论教学的比重过大,甚至全部都是理论教学。所以,要想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够进行相应的实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此,学校可以积极地和社会企业展开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和平台,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有效性。

(二)加强高职院校硬件设备的建设和实训实验室的建设。

计算机网络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所以,高职院校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加大经费投入,构建完善的实验实训室,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实践操作。[3]在构建硬件设施的过程中,也要将实验室进行详细的分类,比如硬件实验室、仿真实验室以及虚拟实验室等。从而在进行相应理论实知识的教学的时候,能迅速地确定实训对象。比如在硬件实验室中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设备的连接、安装、测试、综合布线等操作,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掌握原理,增强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有效性。

(三)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实施高职院校生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主体,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经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所以,高职院校要努力构建高素质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师资队伍。不断引进人才,定期地组织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4]同时,建立职称考核目标,让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通过提高自己的职称来增加自己的理论素养,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掌握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进而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学校和相关的教学工作者能够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摒弃传统的一味理论教学的方式,增加实践教学,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操作机会,同时加大学校硬件设备和实验实训室的构建,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进而全面提高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有效性。

[2]陈萍.提高教学有效性——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158+160.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篇十六

有人说:“计算机是最有耐心的朋友”,这句话道出了学生们在网络世界中畅游的心声。网络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只有灵活、合理地运用网络正确地引导,让学生们自主地去学习,让师生之间及时地交流,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和上课的质量。以下谈谈我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网络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才能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每次上课前,精心准备好上课的主题是非常重要的。如word2000课程的学习,如果只是机械式教学,先输入文字,文字格式的排版等,学生们学习时就较枯燥和被动,课堂的气氛很沉闷。为此,我改变了教学模式,课前事先准备了很多设计好的电子海报,动态的文字效果、精心装扮的版式,让学生欣赏“垂涎”一番,然后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导入,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他们所爆发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是难以估量的。当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后,通过具体的练习,讲解操作的方法和注意点,然后再适实地布置一些练习的操作任务,通过网络评阅学生的作业,点评一些好的作品。这样,师生能和谐地融为一体,进而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指法练习和窗口操作等是很枯燥的,有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有一定的基础;有的学生却从未接触过电脑。如果上课时一味地讲解、示范、讲解,有基础的学生自然会感到乏味,总会不由自主地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对计算机的兴趣就会降低,影响以后的学习,甚至影响课堂纪律,影响其他同学。于是,我改变了网络教学的方式,而采用了分小组学习的方式。把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挑选基础较好的同学当组长,每节课先检查组长的练习情况及操作的速度,并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稍难的练习让组长做,重点培养他们,并让他们负责辅导本组的学生,通过这种方法调动了基础好的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其他学生感到踏实,没有压力,愿意去学,在班里形成互帮互助的好风气,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网络教学虽然突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但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学生也存在着严重的学习依赖性。在网络教学中,我们可以边讲解,边示范,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每一步操作,然后进行模仿式学习。我发现每次示范完毕,让学生操作时,很多学生都是依葫芦画瓢,不愿思考,不愿变通,被动地接受知识,失去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性识别与判断,失去了主动追求知识的乐趣,学习的兴趣也就不会持久,知识不会巩固,有些学生一紧张就会忘记得一干二净。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两种措施:其一、引导学生们自己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操作失误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我先留时间让学生自己预习新知识,自己先动手上机尝试操作一下,并通过网络讨论操作的失误,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老师求助。其二、我在每节课上总会精心地设计操作题目,力求内容新颖、实用,让学生多练多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们相互促进,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职业学校的课程是多样化,而又专业化的。例如,电子课程的学习中,必须先打好电工和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能够自己动手做电子实验,并要能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进行电子线路的设计,电子模拟实验等。因此,必须我们先给学生上一段时间理论课,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这不但可以巩固已有的知识,也可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如此而已,循序渐进,这样将理论知识转化实际技能,学生一定能学到应有的操作技能知识。

职业教育的精髓就是使学生们获得一技之长,寻求到能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职业,所以职高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对于计算机课程,如果一个学生不懂得如何去学,如何去运用学过的知识,那么他就没有创新能力,就会被瞬息万变的社会淘汰。我在教学时,总是提醒学生要多动手,勤动脑,不要完全按照老师教的方法、步骤,要大胆、创新。如网页制作课程的学习,在课堂里我只是引导、启发、指导学生如何去完成一个网站的设计,并不示范怎样制作一个完整的网站,而是提供部分素材让学生自由发挥,给他们最大的“空间”,大部分学生都能主动上网查找信息,积极地思考,按老师教的方法大胆创作,而我对他们的作品都给予充分的肯定,不强求太高的标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网站也就越做越有新意了。

一言以蔽之,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真正做到利用现代化工具进行有效的教学,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更爱学、更乐学。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篇十七

手风琴弹唱技能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是一项非常实用的基本功。手风琴乐器轻巧、携带方便,具有音色优美、和声丰富、表现力强等特点,在小学音乐课堂及群众文娱活动中被广泛运用。作为一件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乐器,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2]尤其对于广大的农村小学来说,条件相对简陋,绝大多数都没有钢琴。手风琴价格相对便宜,便于携带,不失为小学音乐教学非常实用的乐器。

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器乐教学大多采用以往本科师范院校的教材体系和教学模式,主要强调钢琴教学,即便开设了手风琴课程,往往只重视手风琴练习曲和独奏曲的训练,而忽视了手风琴歌曲伴奏和弹唱能力的训练,所以,培养出的音乐专业毕业生在器乐演奏方面不能适应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因此,改革现行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器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加强高师音乐教育的手风琴学科建设和教学研究,[3]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手风琴课程教学时间往往相对较短,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果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独奏能力上,显然是不适合的。通过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教学的不断改革与实践,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歌曲伴奏和弹唱能力上,进一步增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教学的针对性,注重培养和训练师范生从事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

一、精心选择弹唱训练内容。

一是内容选择的针对性。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手风琴弹唱训练的主要内容应该是中小学课本上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歌曲,这样最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小学少儿歌曲弹唱《我们多么幸福》、《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等,中学歌曲弹唱《五月的鲜花》、《少年壮志不言愁》、《歌声与微笑》等。

二是内容选择的实用性。实用性主要是指所训练的内容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走上教育教学工作岗位能够用得上。因此,在选择内容时应当紧密结合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进行。

三是内容选择的可操作性。在选择弹唱训练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难易程度适中。不应当过难,这样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也不应过于简单,否则学生容易产生厌怠心理,从而影响训练的实际效果。

四是紧密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弹唱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将弹唱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及简易少儿歌曲弹唱作为必学内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并能够实际运用。在此基础之上,再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且与必学内容相关联的拓展内容,这部分内容只要求部分基础较好且进步较快的学生掌握,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灵活设计弹唱训练方法。

手风琴弹唱不同于单纯的弹奏或演唱,它是两者的有机结合。弹唱的训练方法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训练的成效,因此,应当精心设计手风琴弹唱的训练方法。根据实际,可以将集体讲解、小组示范与单个辅导有机结合。讲解应当做到抓住重点、简明扼要,示范应当做到声情并茂、准确清楚,辅导应当做到因人而异、耐心细致。

一是简明扼要的集体讲授。一般情况下,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课往往以集体课为主,因此,集体讲授必不可少。集体讲授应该做到简明扼要、抓住要点,主要是对基础理论和基本要点进行简要提示,要求语言精练、准确,条理清晰。

二是声情并茂的小组示范。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弹唱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把握整体弹唱要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集体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在讲台上进行示范,势必会造成后面的学生看不清,也听不到。如果一对一地单个进行示范,时间也不允许。因此,最好采用分组示范的方法,这样既能提高示范效率,又能让学生看到、听清。

三是因材施教的个别辅导。在训练手风琴弹唱技能过程中,不同学生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在训练时应当加强个别辅导,在要求标准上也不能搞一刀切,应当因人而异,真正在训练过程中实施因材施教。

三、科学安排弹唱训练步骤。

刚开始进行训练时,应当先分手训练,最好先单手弹奏旋律,边弹边唱旋律乐谱。结合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合理安排手风琴弹唱训练的步骤。可依次采用:右手弹奏旋律,同时演唱乐谱;右手弹奏旋律,同时演唱助词;右手弹奏旋律,同时演唱歌词;左手弹奏和弦,同时演唱乐谱;左手弹奏和弦,同时演唱助词;左手弹奏和弦,同时演唱歌词,最后进行双手弹奏伴奏,同时演唱歌词。这样安排比较符合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当然,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灵活处理,如果学生的手风琴弹奏基础比较好,可以根据实际进行适当简化和调整。

四、合理编配弹唱伴奏形式。

手风琴弹唱与手风琴伴奏不同,应当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适当改编和艺术处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弹唱能力。例如,在训练手风琴弹唱《我们多么幸福》时,可以作如下改变和艺术处理。在歌曲的结尾,为了加强结束感,可以对原谱进行适当改编,将原谱中的最后几小节进行灵活编排,延长倒数第三个音,由原来的两拍改编为四拍,使之与后面的两个四分音符形成鲜明的.长短对比,大大增强了歌曲弹唱的结束感,提高了弹唱的艺术表现力。五、积极拓展弹唱实践途径手风琴弹唱技能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才能不断地进步和提高。

一是经常组织学生之间的小组交流活动,在小组交流学习活动中互相取长补短,互相促进。

三是引导学生将手风琴弹唱运用到教育实习和见习活动之中,在实际运用中查找不足,不断改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愿望。

总之,手风琴教育者应该“积极丰富自身的知识架构,不断更新和完善原有的知识体系”。[4]应当紧密结合培养目标和就业职业能力需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弹唱训练内容,灵活选择训练方法,积极拓展弹唱实践途径,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紧密结合职业需求,突破以往非师范化的教学模式,[5]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和创新训练方法和训练模式,不断提高手风琴弹唱能力训练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2011.10.8)[r].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702/201110/xxgk_125722.html.

[2]申波.对现代手风琴音乐表演的文化思考[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3(1).

[3]刘红洲.关于加强高师小学音乐教育专业手风琴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陕西教育,(4).

[4]余冰.多元文化视野中的中国手风琴音乐[j].中国音乐学,(1).

[5]王增刚.对高师音乐专业手风琴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3).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篇十八

论文摘要:在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今天,高师的教育教学仍处于传授专业知识、训练教学技能的低层次状态,师范生的学习也多为被动接受式。而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向,要求教师率先自主发展。师范生自主学习体现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诉求,确立成为自主型成长教师的学习目标;掌握实践性知识学习策略、自我反思的学习策略、学习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等自主学习策略;形成勇于实践、善于思考、勤于总结的学习习惯。

论文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师范生;自主学习;教师教育;自主发展。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由课程被动的接受者、实施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由无私奉献者成为教育创造者,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体、学生发展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实现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此,教9币的自主发展是社会发展、国家发展、教育发展、学生发展、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高等师范教师教育的现状反思。

教师的自主发展要靠教师教育来完成,包括职前与职后培训两个阶段。在职前教育,特别是高等师范教师教育,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培养目标以掌握知识、形成教学技能为主。

高等师范教师教育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形成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是正确的,它是培养目标的最基本内容。但这种培养“技术熟练者”的教师教育观,应为“反思性实践者”的教师教育观所代替,因为前者只能培养适应教学的`教师,而难以适应社会、教育的变革。

(二)培养方式以传授式为主。

师范院校采取大学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是普遍现象。但从实习过和毕业后的学生反应来看,教师传授的知识在实际中能用上的并不多,还需要学习大量有用的教育教学行为。这说明教师实践性知识及教学行为是不能靠“教”来完成的。

(三)师范生的学习以被动接受式为主。

由于师范生本已习惯中小学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进入高师又没有改变,继续按这种方式学习。因此在以后的教师人格、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等方面都会受到挑战。

依据上述情况,本人认为,师范生学会自主学习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基础。作为准教师的师范生,理应在职前阶段学会自主学习,为其职后乃至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而自主学习不能完全靠学生自主完成,还要靠教师的指导、引导,即教学的有效干预。基于此,在新世纪,培养师范生的自主学习,应成为高师教师教育首要任务。

二、高师师范生自主学习问题的理论诠释。

高师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提高自主学习意识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它包括对教师职业的自觉意识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选择。高师教师教育是一项职业定向教育,要学生明确自己未来的的职业就是教师,对教师职业产生自觉意识。在对教师职业的功能、特征、要求等了解的过程中,增强对教师职业的兴趣、热爱等情感。既然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做教的专家,那么,首先应是学习的专家。而学会自主学习,则是通向学习专家的有效途径。

(二)明确自主学习目标。

目标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师范生建立“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获得发展”的思想,明确自主成长型教师是自我追求的目标。自主成长型教师的素质结构有:教育观念、知识、能力、人格等四方面。教育观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学习观、学科教育观等。知识包括:普通文化知识、教育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实践性知识等。能力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等。人格包括:道德人格、心理人格等。

(三)掌握自主学习策略。

掌握自主学习策略是关键。它包括实践性知识学习策略、自我反思学习策略、学习资源的管理与开发的策略。师范生自主学习在认知策略上主要体现为实践性知识的学习策略。实际有用的、在实践中能够形成的知识是实践性知识,这是师范生缺乏的、教师教育忽略的知识。而实践性知识只有在教育教学情境中方能获得。因此学生自己组织和参与教育教学实践、积累个人经验、研究他人经验是实践性知识的学习策略。

在元认知策略上主要体现为自我反思的学习策略,这是师范生需要加强的。改善教学行为要运用自我反思的学习策略。即要在“两字一话”、教态、语言表达、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提问设计、应变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在学习资源的利用策略上体现为管理与开发策略。师范生可利用大学的学习资源,对教育教学有用的资料进行积累、分类管理,为将来的教学提供储备。同时主动开发自己熟悉的中学老师、优秀教师资源,求得他们的帮助。在大学教师、中学优秀老师的专业引领下,获得主动发展。

(四)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自主学习习惯是基础。它包括勇于实践的习惯、善于思考的习惯、勤于总结的习惯。师范生只有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中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才能保障其终身学习与未来的自主发展。

三、高师师范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探索。

尽管大学师范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他们对教师职业领域的了解与理解是肤浅的。同时,自主学习理论表明,教师有效的教学干预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师范生在大量教育教学行动中进行自主学习。

(一)在四年的教师教育活动中确立成为自主成长型教师的学习目标。

在师范生入学的第一年,通过入学教育、参观中学、参与实习总结大会、聆听中学优秀教师报告等活动,进行教师职业理想教育,提高对教师职业的自觉意识。在以后的几年,通过多元化、多种方式的教师教育活动,如课程学习、教育见习、观摩教学录像、课堂讨论、教育实习等,让学生了解教师专业发展与自主学习的关系,明确自主学习的内涵与意义、自主学习的途径与方法。逐步确立成为自主成长型教师的学习目标,即把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理想的教育贯穿于整个的四年学习时空。

(二)通过课例分析,学习实践性知识课例分析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观摩课堂教学录像。它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典型课”、新课程理念下的“研讨课”。针对不同课,在教师的语言表达、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提问设计、应变、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二是教育见习,即到中学观摩课堂教学。观摩后请授课教师介绍授课思路、设计要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交流、互动。在交流、互动中把理论与实践的知识整合,内化为个人经验。

三是聘请课改专家做专业引领。在第二种方式中,除授课教师与学生互动外,还请课改专家以课为例,讲授如何看课、评课,以什么理念设计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等知识。

(三)通过记录成长过程,学习自我反思策略。

一是记录试讲过程,即记录下教案设计、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写下自己的反思,如优点、不足、改进措施等。

二是记录微格教学,即记录下教案设计、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写下自己的反思,如优点、不足、改进措施等。

三是记录教育见习活动,记下心得与思考。

四是记录观摩的课堂教学录像,记下心得与思考。

五是记录教育实习活动,搜集与整理优秀教师教案,记下心得与思考。

总之,师范生为自己做成长记录袋,记录下四年的成长过程。学会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四)通过试讲评课、微格教学,形成教学技能。

教师多创设教学平台、教学机会,让学生试讲、说课、评课,组织微格教学、精品课教学大赛等,形成教学能力。聘请优秀教师和教研员针对学生的讲课、说课、评课进行现场指导。教师要创新实践性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中形成教学能力。

(五)通过撰写论文,学习教育教学科学研究。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他们关注在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学会抓住问题进行研究。教师也可提供研究方向、题目,为其研究提供参考书目、研究方法,指导撰写科研论文,并解决学习中的疑惑。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篇十九

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是一种学生把自己置身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学生一旦被置身于主人地位,学习也就变成了自己的事情。心理学告诉我们,外在的学习积极性根植于内部的学习动机,这种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就能自我决定、选择、调控、评价和反思,学习的结果就会是有效的。自主学习的特点决定了它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

情景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合作学习策略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也是教师为使学生达到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在小组中实施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策略是指以学习小组为主体的一种学习活动的方法,它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强调学习共同体中各因素的互动合作,注重对小组团体评价。合作学习不等于一般的小组讨论要成为真正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必须是休戚相关,彼此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分享资源,而且彼此互相学习。因此,合作学习不只是将学生置于小组中,更重要的是促进整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更注重优化合作、细化任务、科学评价。

探究教学策略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科学研究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试验、操作、调查、收集处理信息,以及表达、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它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探究教学策略就是学习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比如:我在教学《韩信巧布背水阵》一课时,我在简介《楚汉战争》和韩信平生以后,先让学习朗读课文,说出主要内容,接着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基础,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然后,我引导学习提出探究性学习课题:韩信是怎样部署背水阵的,作战的经过和结果怎样?指名学生汇报后,学生认识到:韩信是一个熟悉兵法、足智多谋、胆大心细的人。

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策略是否有效,要看学生是否有效参与、互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教学策略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组织形式、方法、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因此,教师要灵活选择和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篇二十

计算机网络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因此计算机网络使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并且它可以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乃至日后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非常重要,使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本文主要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方法、实验环节和考核方法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针对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模式作了深入探讨。

目前,计算机技术这一现代化科技手段,已经作为现代化科技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并且被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技术支持,现如今我国计算机专业也经开展了许多的后续基础课程,越来越多的课程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师生间的会话以及生生间的讨论和协作活动,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中的交互已经被认为是开展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有力支撑。

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中,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与国外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局限性,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和信息技术水平正处于发展中阶段,相比较于世界上其他国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并且在教材的编写方面,不能够适合我国现在的国情发展,实验条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现如今,在我国的教育过程中,在学生与教师等两个方面就可以看出我国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计算机网络课程并非是那种简单容易的小儿科知识,在研究生中能够找到对计算机网络精通的技术性人才都是少之又少,我国一部分研究生在通过多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及通过不断的实践运用,才能够真正学会了计算机网络;然而一部分本科生则是以片面的理解去反映:“计算机网络课程太简单”,但当其接触到实际的时候,其便会发现自己对很多的技术性概念理解的还不够彻底,动手能力也相对较差。然而作为计算机网络的授课教师,要想着有限定时间里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及原理讲清楚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并且要结合实际情况,并非易衷这些情况表明,社会迫切需要较好的计算机网络教练。

想要编写出一本关于计算机网络的较好的教材,我们深感其责任的重大。如何去应用有限的篇幅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全貌系统而又全面地介绍体现出来,并且我们编写本书的目的能够让读者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体系结构、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网络应用研究的基本方法。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计算机网络的技术与标准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发展速度迅猛,其技术水平的发展速度用爆表来形容也不为过。

通过对我国计算机网络教学领域及课堂教学实践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到,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把教材中的基本原理讲清楚并且能够具体地说出来,学好计算机的关键就是在于是否能够将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完全理解,并且要结合实际去进行操作,理论与实际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将二者相互结合,但是教材的编写不同于网络产品的说明书,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并且可以对学生的复习和自习提供有利的帮助,能够使读者的眼界更加开阔。

(一)充分利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只是教师应用板书的形式及简单的幻灯片演示的形式进行教学,很难得到预想的教学效果。然而随着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已经成为了现代化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看得到做得到”,让学生能够在直观上看待知识理论,加大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管能动性。可以将一些理论性、片面性的知识做成flash动画的形式,让抽象的算法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减少学生的理解难度。例如,在tcp的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crc校验等理论课程。如今这种教学方法已经在教学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被动变主动。

在我国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只能够在教师的教导下被动学习和接受知识,并且不去思考问题。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深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逐渐取缔,如今的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负责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自主的对问题进行探索,并且可以通过和其他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的方式进行探讨和研究,既能够完成知识的学习,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增强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

在现今课堂上,很少见到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习的现象,而导致这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及教师平时上课的授课习惯。显然,这中教学模式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当代的教学发展的需求。对于目前这种师生之间交流不足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如下几点措施来进行改善,同时也可以将课堂气氛搞得更加活跃:

首先,每节课前,将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告诉学生,并且提出几个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解答,这样做可以促进学生在上课前做好预习,让学生们都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在学习中开拓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求知探索精神。

其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提问,提高学生的求知意识和探索精神,并且要让学生之间互相进行讨论,增加学生互动交流时间。课堂中,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各小组内部讨论,最后由负责人进行总结。针对问题,再由学生踊跃回答或者教师给予解答。教师只起到引导学习的作用,让学生们都能够自主的提出问题,并且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来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评论,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思考性。

最后,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对于那些教学课程中比较简单的知识内容可以由学生来进行讲解。在培养学生能够大胆发言的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们必须认真预习,并深刻理解课程内容后才能把课讲好,这样做既能够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并且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又增加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

(一)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是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高科技产物,他可以将文字、照片等信息快速的进行传递,在时间和速度上都要远远超过于邮政通信等信息传递方式。电子邮件可以在几秒钟或几分钟的时间里将信息投递到对方的信箱中,并且电子邮件的信息是用键盘来进行输入的,摒弃了传统手写的方式,从而使信息的保存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在传统的信息群发工作中,必须要将信件内容复制成多份,并且要分批量进行发送投递,对方接收的时间也不是很统一,而电子邮件可以将一封邮件同时发送到多个邮箱当中,从而避免了传统群发信息的复杂程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时间。现如今,电子邮件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给学生下发作业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对学生的作业及问题做出解答和指导,使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因此,现如今电子邮件也经成为现代化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重要的交流的重要方式。

(二)聊天室。

聊天室是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中又一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它可以在互联网中实现文字、图像和声音的相互传递,使其在互联网中能够准时进行相互交流,并且可以通过简单的图形来进行交互,因此,聊天室更具有实时性。在聊天室中,所有的参与者都不会受到系统的权限限制,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在聊天室中,参与者可以针对公开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聊天室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在聊天室中提出问题供大家进行讨论和研究,也可相互之间聊一聊在学习中和在生活中发生的趣事,和大家一起分享。聊天室中很少有学生会提出专业的学术问题,然而更多的是情感发面的交流,通过聊天室的交流,可以使学生的人际关系及人生态度都有很大的提升。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即时信息交互系统。

即时信息交互系统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又带上了新的巅峰,在聊天室的基础上,即实信息交互系统现在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在早期qq,msn得到了广大人们的一度追捧,现如今即时信息交互系统发展的越来越快,其形式更加多种多样,例如微信、陌陌等,在现代化教学的过程中,即时信息交互系统可以使教学内容实时同步,并且能够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让彼此之间时刻都能够感受到对方的存在。

(四)讨论区。

讨论区是以bbs技术为主要支持的,并且其中包含了多种多样的界面形式,起作用的本质就是能够实现实时交互。万维网作为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根据地,其上面的讨论区更是精彩万分,其中包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等多种网络多媒体信息话题供人们交流,并且可以实现线上实时交互。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讨论区常常被用作实时交互系统来进行使用,但是讨论区与聊天室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讨论区不支持点对点的交互,如果想要实现一点对一点的交互,在讨论区中可以引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另外讨论区和聊天室一样,都是没有权限的限制,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并且在讨论区上的内容可以长期保留,学生和教师可以反复阅读,相关的话题和知识内容都会永久性保存,便于学生和教师的查阅。因此,其具有组织管理功能。

结论:现如今,随着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互联网教学已经成为了当代最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互联网教学是互联网技术与教学课程完美结合的产物,并且在开展的过程中,对我国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起到了推动作用。虽然我国目前有许多家网络院校都已经停止招生,但是,并不能够说明网络教学的不好,只是在网络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还没有得到解决,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及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交互模式还不够完善,技术还不够成熟。随着我国在计算机网络教学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必将成为现代化教育领域的主导者,成为指导实践的有力武器。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96773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