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7:41:04
长城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时间:2023-11-21 07:41:04     小编:紫薇儿

总结是一种对自己成长轨迹的记录,可以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证明。写总结时,要注重适当运用图表、数据等可视化工具,以增强总结的说服力和可读性。总结是一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的方式,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长城教学设计篇一

初步形成强烈的民族意识,激发爱国情感,让伟大的抗战精神深度激荡学生的内心世界。

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学习历史的方法,初步培养根据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的事实以及抗日战争中几起典型战役,初步了解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事迹。

初步了解抗日战争中重大的历史事件与人物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意识。

激发同学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意识,立志为强大祖国、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

在教法选择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

论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法用《义勇军进行曲》音频、视频的播放及日军屠杀平民图

片的出示,激发学生的愤慨之情和爱国之心,促使他们深层的思考。

在学法指导上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归纳各界人士抗日爱国行动。同桌之间在自主、合作的

方式下,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这首歌我会唱,你们会唱,在场的老师也会唱,应该说是中国人都会唱!这就是——(播放国歌)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全体起立!

2、请坐!身为一个中国人,当雄壮的国歌声在你耳畔响起时,你的感受如何?

3、同学们,这振奋人心的歌曲,你们知道它的原名是什么?又是谁创作的呢?

是的,(屏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原名是《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最危险的时候

1、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大屏幕上:这是一张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形势图:

(!)同学们,看了这张地图,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

(2)同学们,咱们泱泱中华面临灭亡,中国人民将沦为亡国奴(屏显:亡国奴!)!这就是——(师手指板书)“最危险的时候”。

2、令人愤慨的事情还在后头呢!侵略军一路南下、西进,所到之处,犯下了滔天罪行,课前我们已经搜集了这方面的资料,谁来说一说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都做了些什么?(指名全班交流,师相机点评,屏显有关图片)

3、(播放视频)让我们一起回到1937年12月,去看一看南京大屠杀那段悲惨的历史吧。这段视频是一个当时日军的随军记者记录下的镜头,里面的文字和录音摘自他的日记,请注意看、仔细听。

同学们,听了刚才的交流,看了这段历史片段,你又想说些什么?

从你们的话语中,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感受到此时你们心中充满了对日本鬼子的仇恨。但光是仇恨是没有用的,如果你就是南京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一名中国人,你愿意做亡国奴吗?你愿意吗?你愿意吗?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是的,孩子们!面对敌人,我们只能选择战斗,不惜一切代价地战斗、奋勇反抗!

1、国难当头,不愿做亡国奴的音乐家站起来了,田汉、聂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创作出了催人奋进的《义勇军进行曲》。全体起立,让我们唱响这鼓舞中华儿女英勇抗战的.号角!

(播放国歌)

筑起血肉长城

2、音乐家们站起来了,还有哪些人也站起来了呢?他们又是用怎样的方式支持、参加抗日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100页,好好读一读书上的内容,然后交流。3、看,全体中华儿女,不论年龄、身份、职业,不管身在何处,这时都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筑起血肉长城!(板:

)赶走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让我们一起高呼!

(1)在这场全民参战、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看,这些人物你们熟悉吗?(屏显图片)这是抗日英雄——(屏显名字)

(2)这几个人物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呢?请你简单地介绍一下他的事迹。(结合课前下发资料学生介绍主要事迹,师一句话点评。)

(3)除了这几位著名的英雄人物,你还知道哪些抗日英雄?(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抗日名人——)

(5)是啊,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中国人民不甘做亡国奴,他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板:),筑起了一道血肉长城!

如果你就是当时抗战热潮中的一分子,你会做些什么?可以在小组里先交流一下,然后全班交流。

1、同学们,全体中国人民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整整8年的抗战,我们与日军进行了16万多次(屛显)的战斗,打了许许多多胜仗。这节课,我们先走进两次被载入史册的战斗。

(1)平型关大捷

a、观看录像

c、交流(关键词:勇敢

团结)

d、师:是的,虽然八路军的武器比日本人差多了,但我们的战士却打得很勇敢,平型关战役整个过程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学们,如果说平型关战役是打响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第一枪的话,那么更为惨烈的战斗还在等着中国军民,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台儿庄,去见证那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台儿庄战役吧!

(2)台儿庄战役

a、视频呈现结束后的战场

b、台儿庄上空火光弥漫,尸体遍地,运河水都被染红了。“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

c、今天的台儿庄上空,还回荡着英雄们的豪言壮语。最高指挥官李宗仁将军对手下将领说——(屏显)

张自忠将军说---(屏显)所有第二集团的战士背后写着——(屏显)

d、这就是我们不屈的民族,这就是我们坚韧的民族。在爱国将领的感召下,所有战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师手指板书),筑起血肉长城。(屏显歼敌数)

(真是大快人心,我们中国人扬眉吐气了;中国人真了不起;中国人真是团结,打得鬼子落花流水。)

3、对!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民族!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屏显)(屏显)9月9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向中国政府递交了投降书。

4、抗战胜利后,有人对抗日战争中双方的损失做了统计,请看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谁来给大家读读这张表?从这张表上,你知道了什么?有何感想?(胜利来之不易;我们中国人在抗日战争中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对呀,这胜利是建筑在无数的中国人民的血肉之躯上的。

让我们再次读课题,读出中华英雄们的万丈豪情!

1、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和平安宁的生活是无数的先烈用鲜血换来的,而他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师手指板书)的精神已深深地刻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在和平年代里,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继续发扬光大。

2、看,(屏显图片)在抗洪抢险中、抗震救灾中、抗击旱灾时、共抗雪灾时,我们一如既往地发扬着(屏显图片)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战精神!

胜利前进

3、正是由于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我的国家才度过了一次又一次难关,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我们的祖国才得以昂首阔步地前进!(板:)

1、同学们,此时此刻,当国歌声再次响起的时候,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让我们再次奏响国歌,全体起立!唱国歌!(播放)

国歌听完了,你能来谈谈此时你心中的感想吗?

(对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请记住你们胸前的红领巾,它就是先烈们的鲜血染红的!)

2、同学们,无论你身处世界上哪个国度、哪个角落、哪片天空,只要唱起我们的国歌,都会向着世界传递出一个民族的最强音:(出示字幕,定格)“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长城教学设计篇二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朗读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

走进文字中体会作者在联想中所表达的感情,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搜集长城相关资料,教师准备长城的相关课件。

多媒体演示:鸟巢、水立方、五棵松篮球馆等图片

生:欣赏交流

师:这些蕴涵高科技、环保、人文内涵的现代化建筑让中国人为之骄傲,现代人真了不起。

多媒体演示:北京故宫、天坛、颐和园、长城图片

生:欣赏交流

师:古代劳动人民同样了不起,他们创造了建筑史上的一个个奇迹。毛主席曾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游览长城。

自读课文交流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长城远景图 学生给图起名(长龙、蜿蜒盘旋、气势雄伟……)

引导:借图理解蜿蜒盘旋、崇山峻岭

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句

2、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会)

引导:列数字的准确 打比方的形象

3、指导朗读

资料补充: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到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万里长城。

生:交流内心升腾的情感

4、渗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和例数字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远处)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

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两米多高、五六匹马并行)

3、长城除了建的高大坚固,在构造上还有什么特点?

生:(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在长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垛口,城台,城墙还很宽,便于奔跑)

多媒体演示长城构造

4、这些构造向我们传达了什么讯息呢?

(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了解20xx多年前秦始皇修筑长城)

5、有感情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

交流:此时,你内心又升起怎样的情感?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2、仅三个字就拉近了我们与长城的距离。再读“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问:此时,你又会想些什么?

3、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点名朗读)

“数不清的条石 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要抬到高高的八达岭上”

4、激情:此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点:长城与其说是由一块块砖石组成,不如说是由一个个劳动人民的血肉之躯筑成。难怪作者感叹到: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学生朗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个伟大的奇迹,你理解了么?(学生发表见解)

长城教学设计篇三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两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嘉峪关谱写。

不朽创造奇迹天堂杭州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

奇异的景象、

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5自己的话说一说、

6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诗篇。

不朽有哪。

8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9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10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11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12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

(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

(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

(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

生评议、

15指名读,

生评议、

16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

(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

5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6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7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8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9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10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

11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

2、课后作业、

长城教学设计篇四

阅读“文章选读(一)、(二)”,了解长城的价值和长城文化的内涵;对文章内容能作深层次理解,会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了解长城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自读选文。

图文结合感知长城形象,了解长城文化内涵。

1、交流课前搜集的长城图片,并对图像进行解说,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习兴趣。

2、揭示学习目标。

(一)、默读选文。

(二)、分发练习设计,完成学习。

1、说说下例句中加点的“构造”各指什么。

(1)、万里长城的构造。

(2)、城墙的构造,在明朝以前,大多是土筑或石砌的……。

(3)、现以明朝所筑的居庸关至八达岭这一段长城为例,来说明它的构造。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长城各部分构造的特点。

(1)、城墙墙身;。

(2)、城墙顶部;。

(3)、墙台和敌楼;。

(4)、烽火台;。

3、请举例说明长城的军事功能。

4、选文(二)作者认为:

(1)、今天“万里长城已经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这里所说的“实用价值”是指什么?

你认为今天它还有没有实用价值?

(3)、作者对秦始皇持什么态度?秦始皇造长城的历史教训是什么?

(4)、作者认为长城里面有人,有着令人永远难忘的人的活动,“她使你深思,给你启发。”请说说长城能给人们哪些启发?你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三)、讨论交流,答案不强求一致,但要言之成理。

1、自读选文(二)和参考资料。

2、从网上查找关于长城的最新资料。

教学内容:专题长城。

长城教学设计篇五

《长城》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十七课的内容,这篇课文的后两篇课文分别是《颐和园》、《秦兵马佣》,这三篇课文共同反映一个主题:中国的“世界遗产”。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这篇课文的知识目标:识记生字词不难解决。但技能目标: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情感目标:认识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激发民族自豪感,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自读自悟观看图片的方法,以学生的“读”为主线贯穿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议、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

一、创设情境引导读——初识长城。

1、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2、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引读课文)。

3、交流阅读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结合课前的预习,学生反馈)。

二、介绍长城以及秦始皇:(课件出示)。

1、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两千一百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下令修筑长城。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蜿蜒一万两千余里。

2、看照片,认识秦始皇。

三、课件出示长城的示意图,了解长城途经哪些省份。

四、出示生字词,认读: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垛子屯兵堡垒凝结气魄雄伟智慧。

五、作业超市:

1、查阅长城的有关资料,写一篇长城的导游词。

2、熟读课文。

一、创设情境引入:

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1、(情境体验激发兴趣:多媒体演示,观看游览长城的视频。)。

2、交流阅读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作者是怎样赞美长城的?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学,在书上做上批注。

二、组织交流,讨论,重点赏析深入读——品味长城。

1、学生自读自悟,深入阅读课文,体味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了很深的感悟。

2、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引导学生抓住“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感受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

(2):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学生上台画简笔画,出示课件的图片。

四、投入情感悟读——倾动长城(课件出示方砖图片)。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读---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说说读后的感受。

6、小结: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7、指导感情朗读全文。(要求读出劳动的艰辛,读出非凡的创造,读出由衷的赞叹。)。

五、自由抒发激情读——赞美长城。

1、通读全文引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激发民族自豪感。

2、心里话大声说。高呼对长城的由衷赞美。

3、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到时,会有很多的外国朋友来到我们国家,他们大都会来参观我们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创作一篇长城介绍词。

请两名学生读导游词。

六、知识拓展延伸读——深识长城。

快速默读课后“资料袋”,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兴趣。

教师激情讲述,出示其它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让学生大声读出它们的名字。

七、作业超市:(出示课件)。

1、自主交流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教师适当追问资料搜集的办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多搜集相关资料。

2、自主或小组合作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建立专用的资料袋,为后面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准备。

《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通过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种处理还是比较恰当的。

课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在让学生学习这两个特点时,我尝试先从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如学习长城的长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谈感受,再抓住语言文字“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对于“一万三千多里”课文中仅仅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我感觉太单薄了,于是我设计了从两方面入手理解这个词语。一是抓住课文中“从东头的三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让学生到地图上去找一找长城经过的省市,让他们感受这个数字有多长。二是补充资料,曾经有一个人徒步走长城,共用了508天。这样这个数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学生心中厚实起来了。

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时,我通过板画先让学生了解了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这为学生理解后面“劳动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笔。抓住“条石、城砖”补充浇筑的东西来感悟长城的高大坚固。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特别是“两三千斤”,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小朋友重,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肩抬手扛着这巨大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岭上劳动是多么艰难的事,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

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有的说似乎看到了许多人抬着一块巨石艰难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说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悬崖,有的说似乎还能看到监工用皮鞭抽打着劳工,有的说似乎看到有人眼里噙着泪,还要在劳动,通过学生的说,我感到学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了。

在课的结尾,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面对这万里长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写得还是比较精彩的。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学生的朗读仍需要加强指导。学生在朗读时不能通过自己的语气来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细致。

2、对课堂的生成处理不是特别妥当。在给长城题词时,有一学生说:“长城,你永远都不要倒啊!”我只是敷衍了事,没能抓住这一契机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如果能继续引申:“长城真的不会倒吗?”接着介绍长城的破损情况,引发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长城,效果会更好。

3、对引导学生理解长城的巧妙设计时处理得比较肤浅。在引导学生了解了瞭望口、射口、城台的时候,应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它们的作用,这也是我今天教学中的一个疏忽之处。

长城的教学结束了,但这一课给我的触动也是比较大的,从我个人来说,我是比较喜欢这类的课文,喜欢它的大气,喜欢它的简洁明了,这也是今天对这一课反思很多的原因之一。

长城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词,会写15个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1、学习完整表达,有理有据。

2、学习本节课的写作顺序。

3、培养学生坐姿端正,认真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喜不喜欢旅游啊?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一处名胜,你准备好了么?用你的坐姿告诉我。它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就是长城。(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要试着用一段话概括出你眼中的长城,开始。

1、刚才大家都读得特别用心,老师这里有几组生词谁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领读(你读得可真准,如果声音再响亮点就更好了)。

同桌读、单人读(别着急,让他思考一下他肯定能读出来,我们等等他好么)、

齐读(大家的声音真响亮,如果再干脆点就更好了,再来一遍)。

2、蜿蜒:虫字旁,形声字。

垒字写法:撇折、点;上面大下面两个小;下面的土字大。

3、刚才让大家读书的`时候提了个什么问题?谁来说说?

都说呀会读书的孩子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这个词是?

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板书:奇迹)。

三、精讲。

为什么说是一个奇迹,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把你感触最深的地方用括号括起来,并简单地在旁边概括出你惊叹他的原因。

谁来把你的赞叹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注意要先告诉大家在课文中的哪一段。

(一)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略)全长13000多里。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长)。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有多长吗?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长城长么?谁来,读出你的惊叹。

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围绕操场跑上35000圈。你说我们的长城长不长?来,我们一起再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2、大家看咱们课本里的图除了长还怎么样?(板书:弯弯曲曲)。

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板:蜿蜒盘旋(把话说完整)。

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美呀,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

美中有气势,来,同学们一起读。

是呀,看着如此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这是一个奇迹?

(二)二段。

1、说说你的感受(板书:高大坚固)。

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而且可以五六匹马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同时作者在这一段还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2、请同学们细细的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会儿啊请你做小导游,来介绍一下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画出来,思考每一部分都有什么作用。谁来试试,老师说过,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错了也不错,看谁最勇敢。

4、大家注意看瞭望台和射击口,为什么这样设计?

是啊,像长城这样“长”而“高大坚固”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在以此由衷地赞叹:

(三)三段。

2、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哪些词语最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

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的感觉吗?指读。

4、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年累月,女生读。

这样的工程也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男生读。

小结: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这样的雄伟工程世界少有,这样的艰巨工程靠人力完成,历史罕见,这样的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绝无仅有!这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长城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板书:长城和运河。

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正确朗读课文。

检查自学情况。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出奇景呢?

讲读。

比较:a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b我看见一个奇异的景象。

你觉得长城怎样?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讲读。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长城教学设计篇八

1、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介绍的两种不同的景象。

3、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4、培养学生对长城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初步了解,从而激发起对祖国的热爱。

5、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

通过课文的阅读,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两种不同的景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激趣引入

1、(出示课件)师生一同进入情境——“戈壁滩上古长城”。

2、引导学生说自己看明白了什么。

3、学生开始自己读课文。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为更好地学习课文打基础。

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小组互相解决。

2、引导学生说一说明白了什么。(在这个环节中其他学生通过自己课下搜集到的资料可以补充或提问题)

3、在对课文理解的同时,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

4、读生词、生字。

5、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要求孩子认读生词和生字,是帮助学生在课文的语境中认识生字新词,有利于记忆。

书写生字

1、重点指导“城”、“箭”、“脸”、“蓝”四个生字。

2、其他生字学生独立书写。

观察教师的范字书写,是写好字的基础学生已经能够在田字本上很好的写字了,但是要求孩子写规范。

课内延伸

1、让孩子课下去搜集有关古长城的其他资料。

2、把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在“小本本”上。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孩子们能够对祖国的文化有更深远的认识,更增进孩子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长城教学设计篇九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生字、词语的理解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学生互助的形式解决。

2.学生提取文字信息的能力已比三年级有了突破。在拓展阅读的时候学生通过提取有用的信息对课文进行延伸理解。

3.学生喜欢有挑战性的写作,因而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书写题目:比如设计广告语、写导游词等。

认知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的13个生字及“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了解长城的构造和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长城的主要构和造特点。

3.了解长城的悠久历史,能够向他人简要介绍长城的历史和在军事上的价值。

能力目标:

1.学习图文对照观察法,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法,形成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及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

2.读懂课文,理解关键词句的作用、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通过阅读,形成抓住关键词句,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小练笔,深化主题,激发社会责任心,民族自豪感,号召更多的人来保护世界遗产。

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讨论交流法、整合学习法。

多媒体课件。

共2课时。

:第2课时。

(略)。

教学目的:本节课主要是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扫清字词障碍,了解长城相关知识和世界遗产。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阅读背景资料。(了解长城和世界遗产)。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四、质疑,解决本课词语的意思。(通过查字典、资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词语的意思。)。

五、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第二课时:

1.把看图、学文、想象结合起来,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法,形成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一、复习导入。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

2、出示长城远景彩图,让学生用打比方的句子说说长城像什么。

二、浏览课文。

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长城的?

三、精读课文。

(一)远看长城。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2、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突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列出数字“一万三千里”对说明长城的长有何好处?

3、指导朗读。

(二)近看长城。

1、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你从哪儿知道的?对应着课本上哪一幅插图?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写出了长城的什么特点?

4、指导朗读。

(三)长城上联想。

1、站在长城上作者想到了什么?

2、你从哪里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

(3)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从“多少”、“才”你体会到了什么?

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第三自然段。

(四)赞美长城。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指的是什么?

2、教师小结: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因为它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长城也是世界史上的一个奇迹,所以我们应该爱护长城。

4、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两段。

四、写话寄情。

1、出示领导人的题词。

2、你也来学学这些名人,给长城写几句话。

3、为长城写广告语。

远看像长龙。

近看高大坚固。

联想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

地位伟大的奇迹。

长城教学设计篇十

1.会读“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等词语,指导书写“垒”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在阅读中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

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听说昨天就在这个大教室里,你们学习了颐和园这一课是吗?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肯定知道了颐和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今天再让我们一起走进《世界遗产名录》的另一处景观——我国的万里长城。请坐好,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

3、检查生字词。

指生分行读,及时正音。

4、理解屯兵,指导书写垒。

二)初读课文。

2、总结写作顺序。

三)细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1、师:远看长城,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指导学生读出“长”

总结写作方法:一个数字就让我们清晰的感受到了长城的长。

2、师: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觉得它怎么样?

知道读出雄伟,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并积累词语。

像一条长龙:你感受到了它的样子,还有吗?

第二自然段:

2、同位看图介绍。

3、全班交流。

学习了这一段,你觉得这样的长城你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板书:高大坚固。

是啊,古代劳动人民凭着他们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这珍贵的世界遗产。

同学们,再来看长城:远看,长城它——蜿蜒盘旋。

近看,长城它——高大坚固。

第三自然段:

2、指导读出劳动人民劳动的艰苦。

4、这是作者的感受,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会发出什么样的感叹?

5、难怪作者会说:——这样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不只是作者会说,每一个见到长城的人都会说——这样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四)总结拓展。

正因为它的伟大,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感受到了长城的'伟大,其实关于长城的图片、故事、传说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同学们感兴趣,课下自己去搜集一下,并可以把这些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做成《我的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看,这是我们学校的一位同学去年学习完这组课文后做的,相信咱们同学们会做得更有趣、更丰富。

《长城》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气魄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采用的是检查预习导入,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我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长城的了解,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共享,虽然没有热火朝天的议论,但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了碰撞,达到了生生互动的效果。而且可以让教师的引导具有方向性,通过检查了解学生在预习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以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细读品味环节,从远看长城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我是从长城的长度和长城蜿蜒的姿态两个部分入手,运用了地图和图片,同时也理解了“崇山峻岭”、“蜿蜒盘旋”的含义。这个环节的教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长城就像一条气魄雄伟的长龙,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时,我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将自己读懂的与同学交流,其他同学可以针对他的发言进行补充,还有学生补充了很多课外的知识,书本知识与拓展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我觉得这一环节很好的体现了“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见解和主张,并敢于对别人的见解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从而形成课堂讨论的氛围,达到生生撞击的目的。这个环节的设计,大面积地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见解,并且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在了解了它的特点之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再次叩问文本,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比如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个重点句,我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多少……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血汗和智慧。如:“数不清”、“两三千斤重”(工程浩大);“没有……没有……”(设备的简陋);“无数……无数……”、“一步一步地”(条件艰苦)。多种形式反复读,引导学生体会无数古代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付出的血汗,在品词悟句之后,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体会长城建筑的不容易。

最后让学生去发出自己的感叹,进行句子联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铸成这()的长城。学生从自己发出的感叹中,感受到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结晶,并且对全文是一个回顾。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人文价值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

在这节课的结尾,我引导学生可以打开“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做成“我的世界遗产之旅”。

语文课离不开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但在课堂中感觉语言点有了,但是如何有层次的训练,让学生的语言与情感在一次次地提升中达到高潮,仍需我继续探索。

长城教学设计篇十一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4个词语。

2、给文章分段,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用摘录法归纳段意。

一、谈话揭题。

谁见过万里长城?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

二、学习首尾两段。

1、出示第一段。说说哪些词语读重音?为什么?

2、出示最末一段。

(1)指名读。

(2)说说你有什么问题?

三、自学课文。

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文。

1、开火车读词语。

正音:鸭绿江、了不起、为了、成为、得用。

字形:魄、嘉峪关、御、巍。

2、指名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按课后第2题分段。

首段与尾段有什么作用?

3、引读。

4、用摘录法归纳大意。

五、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

2、作业1—3题。

1、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2、能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3、熟读课文,读出感情。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理解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一、复习巩固。

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比较句子。

(1)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建筑物。

(2)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建筑物。

(3)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

通过比较性朗读,体会意思的不同,说说差异。

2、背诵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课文的第二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看图或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长城的气魄雄伟的?用“。”圈出来。

[板:像一条巨龙。

气魄雄伟长、宽、高。

赞叹](穿插自己的经验)。

2、说说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应该怎样读?

3、为什么说长城“坚强、刚毅、庄重”呢?

(作者把长城当作了民族之魂)。

齐读最后一句,重点词读出重音。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么长、这么高的长城,不是几年,几十年可以完工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填表:

历史时间离现在多远怎样筑长城长城当时作用。

战国时期。

2、集体校对、订正。

五、巩固练习。

1、用“赞叹”、“巍然屹立”造句。

2、作业本4、5题。

[板书:19、万里长城。

像一条巨龙。

气魄雄伟长、宽、高。

赞叹。

1、熟读课文,能默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3、用“巍然屹立、智慧”造句。

4、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了解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教学难点: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一、复习巩固。

1、根据板书来说说长城的气魄雄伟。

2、说说长城的建筑史。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思考:你从哪里看出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的呢?

(找出书上有关句子)。

2、汇报:

(1)“如果……可以……”[板书]。

地球的周长有多长?(约4万公里)。

4万公里的墙需要多少石料呢?

联系长城现在的景观、长度再说说长城的工程浩大。

(2)施工艰难你从课文哪个地方可以看出呢?

[板:得用多少巧妙的方法。

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

为什么要用很多种方法?

师补充:用作长城外壳的条石,整齐,但非常重,每块重达1吨多,它们是怎样从采石头场被运到崇山峻岭之顶的呢?就是在我们拥有巨大马力起重机的今天,这恐怕还是一个难题。我们的祖先到底用了什么方法呢?这还是一个谜。

相传明朝修建嘉峪关时,工匠事先计算用砖的数量极为精确,竣工时只剩下一块砖,现在这块砖仍然放在嘉峪关的小楼上,是古今建筑史上计算用料精确度的顶峰。

说说你的感受。

(4)朗读指导。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说说段意。

(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作者为什么不用这句话作为结尾呢?

3、汇报。

(“巍然屹立”、“万里”写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第二句强调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用“血汗”和“智慧”修筑起来的,写了这两句使第三句话更显得“理直气壮”)。

4、感情朗读。

19、万里长城。

工程浩大如果……可以……。

施工艰难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

得有多少人为之付出血汗和智慧。

长城教学设计篇十二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34个词语。

2、给文章分段,了解课文大意。

3、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4、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起民族自豪感。

学习生字词。

用摘录法归纳段意。

一、谈话揭题。

谁见过万里长城?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城?

二、学习首尾两段。

1、出示第一段。说说哪些词语读重音?为什么?

2、出示最末一段。

(1)指名读。

(2)说说你有什么问题?

三、自学课文。

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文。

1、开火车读词语。

正音:鸭绿江、了不起、为了、成为、得用。

字形:魄、嘉峪关、御、巍。

2、指名朗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按课后第2题分段。

首段与尾段有什么作用?

3、引读。

4、用摘录法归纳大意。

五、巩固练习。

1、抄写词语。

2、作业1—3题。

长城教学设计篇十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也往往是多元的。”教《长城》这一课,教师、学生都要主动提前搜集资料阅读,这样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整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1、了解“世界遗产”。

2、多媒体课件。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课时。

一、揭题。

1、板书:长城。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本图片)这就是长城。我们知道,“长”指物体形状的长度,“城”特指城墙,那么多长的城墙才被称为“长”城,这长城又是什么样的“城”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学课文《长城》。

二、初读课文。

1、边读边画课文中的生字词(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到不漏读、不错读。

2、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抽读。

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峻、峪、屯”等。

2)根据自己的预习,你弄懂了课文中的哪些生字词语的意思。(指名反馈)。

重点指导“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理解。

三、字面理解课文,师生合作。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感悟语言、运用语言。以言语学习为宗旨,教师引领学生从感悟语言的表达形式入手,到领悟语言表达的精妙,丰富语言仓库的储存。

师范读课文,学生完成以下问题。

1)听了师的朗读,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可以从课文中找词语,也可以说自己想出来的词语。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长城?

由远到近,整体到部分(板书:远——近)。

四、再读课文,图文结合。

1)哪幅图和哪个自然段分别是作者远看、近看长城的?

2)指名读图文相对应的自然段。

师指导学生读难以读通的句子。

五、小结。

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长城,明天我们再具体了解它的形态、结构及作者的联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一、激情导入。

对,是长城。毛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必须认识长城,了解长城。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深入了解长城。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课题。

2、看图。师:请同学们看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3、课文中的哪一自然段描述了图上的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

4、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作者的观察点离长城近还是远?)(换成长蛇好不好?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板书:远看一条长龙)。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成语中有望子成龙、龙腾虎跃、龙马精神。蛇就差远了,虎头蛇尾、蛇鼠一窝。

5、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

6、看图识“万里长城”。(体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步行要花多少时间?(大概67天)。

7、指导朗读。同学们,你们能用那些词语形容长城?(在朗读中体现出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放开品读。通过读,使文本意旨触摸学生的心灵,让文本语言激荡学生的精神,引发情感共鸣,产生感想,走进文本认识长城、体验长城的气概。

1、长城由哪几部分组成呢?(城墙、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画示意图,让学生标出垛子、瞭望口、射口。在图片上指出城台。城墙的外沿是哪边?即敌人进攻的方向。

2、城墙顶有多宽?(体会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像很宽的马路。举例说明五、六匹马可以并行,相当于教室的宽度。)。

3、瞭望口、射口和城台有什么作用呢?

4、学到这儿,同学们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拓展烽火台在军事上的作用)。

5、八达岭上的这段长城,可以用课文中的哪个词语形容?(板书:高大坚固)。

师:高大坚固的长城,成为北方游牧民族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从而保护了华夏文明世代传承,生生不息。请同学们齐读第二自然段,再一次体会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过渡句:毛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知道我们班有没有登上长城的英雄好汉?

站在长城上,你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的联想。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导”的过程,更关注学生课堂内外学习的状态,促进师生在课堂上积极有效、积极互动,把学生一步一步引向深入,让学生感悟到怎样才是课内外结合。

1、体会几个动词,用词语代替“很自然地想起”

()在长城上,()着脚下的方砖,()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站、踏、扶”说明作者身临其境。可以用“情不自禁、不禁、油然而生”代替“很自然地想起”。

2、体会修长城的艰辛,古代劳动工具的落后,加上地形的险峻,更加突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生根据搜集的材料或课文的句子,汇报自己想到的画面。

联系“崇山峻岭、一万三千里”理解。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智慧与力量)指导朗读。

3、具体分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才、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体会修建长城的艰辛,表达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

4、指导朗读。理解、初读、指名读、示范读、配乐读。

四、总结:师: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什么是奇迹?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各国领导人对长城的赞叹。(展示)。

这也是长城毫无争议地、顺利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之一。

五、拓展。

(设计意图)教材只不过是教师和学生的凭借,应该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把学生引向更开阔的天地。

1、长城的近况,呼吁保护长城。

2、课外收集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

长城教学设计篇十四

《长城》是教科版语文四年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不妨看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登长城,一起去看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长城!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读准词语。

出示: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屯兵、堡垒、凝结、气魄雄伟、瞭望、血汗等。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全文内容的段落。

3.提问: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或者段落。

(三)、分析课文。

1、学生交流体现“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的句子或者段落。

2.分析第一段。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这句体现了长城的长。学生通过朗读反复体会长城的长。

“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用以激发学生朗读激情。

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之外,长城还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到?理解体会长城的“蜿蜒盘旋”。

理解“蜿蜒盘旋”的词意“弯弯曲曲的延伸”。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感受“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分析第二段。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长城的结构,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从长城巧妙的设计,以及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构造,进而体会“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分析第三段。

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怎能不睹物思人?怎能不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呢?了解修筑长城所处的年代。

体会“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这句话。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难。

找出体会劳动人民修筑长城艰难的词语:数不清、两三千斤重、一步一步、陡峭的山岭等。

通过指导朗读体会劳动人民修筑长城困难重重。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创设意境来帮助学生走进那个年代,理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是多么地不容易。反复地朗读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在学生情感步步提升地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欣赏长城,赞美长城。

1、欣赏长城的视频,直观形象地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拉进长城与学生的距离。

2、用一句话来抒发自己对长城的赞美之情。

3、拓展名人对长城的赞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以色列前总统: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4、全文情感的升华。

与作者一起赞美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自豪之感!

长城教学设计篇十五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词,激发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挂图,多媒体。

1课时。

1.师:我们的祖国像一条巨龙,似一条绸带,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师: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3.师出示课件,认识长城和运河,指明说看到了什么。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2)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杭州 嘉峪关

(2)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联系句子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子。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自学后讨论。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

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生评议。

12.齐读。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5.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6.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7.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8.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9.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1.师:作者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2.为什么会把长城和运河称作“人间奇迹”呢?

3.生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4.指名汇报交流。

5.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6.生齐读这两句话。

1.师:学了这首诗歌你都明白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2.指名汇报并质疑。

3.师小结。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学习写介绍长城运河的短文。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奇迹 长城——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像巨龙)

运河——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像绸带)

长城教学设计篇十六

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两课时教学过程。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

(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

(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

(4)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

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嘉(jia)峪(yu)关扶(fu)智慧(hui)气魄(po)。

(2)看图理解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条石:长方形的石块。方砖:正方形的砖块。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射口:射击用的口子。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

3、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

4、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

(1)一条龙(2)高大坚固;(3)结晶;(4)奇迹。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

(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

(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

(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麽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

(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

(1)读后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

(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

(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4)小节这一节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

(1)人民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

(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

(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

(1)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表达拉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美)。

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一句话。

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

长城远景观察长城近景血汗联想人民智慧雄伟赞美工程奇迹。

paisheningjiezhihuijianguchengqiangyuhangyuan()()()()()()。

1、这一断长城建筑在八达岭上,高大艰固,是用具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

2、城墙上铺着方砖,向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399741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