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说课稿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8:40:15
江南说课稿大全(16篇)
时间:2023-11-21 08:40:15     小编:翰墨

被总结的过去是我们人生故事中重要的一页,值得我们回味和总结。选择重点和关键信息,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总结。以下是一些团队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南说课稿篇一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大家辛苦了!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忆江南》――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教学目标为:

1.会写“谙”这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3.学习通过看注解,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抓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重点诗句,想像诗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1个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背诵优美诗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时间控制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四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配乐江南风景图,将学生带入情境。随后揭开课题,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朗读好的代表示范朗读诗歌,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诗歌画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日出江花红胜地红,春来江水绿如蓝。”想一想江边的花为什么会红胜火,江水为什么会绿如蓝呢?提示学生眼睛看着文字,嘴上说着语句,脑海想像画面(太阳很红,花儿在太阳的照射下,更红了,胜地过了火焰。美丽的江水绿得很纯净,如同蓝草一般)。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诗歌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想象诗句画面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诗句。让学生由抽象的转化到具体可感的画面上来。我借助多媒体展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诗歌情境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诗句,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图画,引读课文,使。

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祖国山水的无限热爱。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优美的意境陪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作业1:请大家背诵默写这首诗;2:摘抄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时间控制1分钟)。

忆――江南好――景美。

最后,我谈一下设计这样的教学思路,首先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我始终把“朗读”和“背诵”这一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想象,逐渐达到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目的。其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处处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体验情感,真正把学生融入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只是在适时处指导、引导,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体现了知识是自己学会的这一理念。再次,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抓住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悟、品、诵、拓展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创新,真正受到美的熏陶。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江南说课稿篇二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会写“谙”这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3.学习通过看注解,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抓住“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重点诗句,想像诗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一句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背诵诗歌。

难点(一句话):结合具体诗句想象诗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1个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背诵优美诗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时间控制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四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配乐江南风景图,将学生带入情境。随后揭开课题,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朗读好的代表示范朗读诗歌,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诗歌画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日出江花红胜地红,春来江水绿如蓝。”想一想江边的花为什么会红胜火,江水为什么会绿如蓝呢?提示学生眼睛看着文字,嘴上说着语句,脑海想像画面(太阳很红,花儿在太阳的照射下,更红了,胜地过了火焰。美丽的江水绿得很纯净,如同蓝草一般)。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诗歌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想象诗句画面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诗句。让学生由抽象的转化到具体可感的画面上来。我借助多媒体展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诗歌情境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诗句,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图画,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祖国山水的无限热爱。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优美的意境陪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作业1:请大家背诵默写这首诗;2:摘抄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江南说课稿篇三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忆江南》。

一、说教材:

歌曲《忆江南》的词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歌《忆江南》,是诗人晚年回忆江南风景时所写的,原作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诗风格清新,语调轻松活泼,像一首动人的民歌。曲作者戴于吾先生为该诗配上了优美、婉转的旋律,更加表达了诗人热爱江南美景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情感目标:通过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与赞美。

3、创新目标:在欣赏、体验、合作、探究、等音乐活动中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对江南文化有感性的认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忆江南》。

教学难点是:

1、指导学生准确地演唱一字多音,并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如画般的甜甜的江南。

2、了解中国五声调式及民间常用手法:“鱼咬尾”。

四、说教法、学法:

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学生通过看江南舞——赏江南景——诵江南诗——唱江南曲,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展开教学,让学生感受江南的音乐,了解江南文化。

五、说课前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舞蹈用具油纸伞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音舞激趣。

首先我给学生带来一段富有江南特色的古典舞——《梦忆江南》,一下子就让学生感受到江南的优美、委婉,清澈与灵动,接着让学生赏江南景,品江南诗,感受诗人对江南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二、初赏歌曲,借“境”生情。

三、学唱歌曲,细“味”感受。

1、首先,我通过范唱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韵味儿。然后采用引导、对比,来解决本课的一字多音,音断气不断等教学难点。

2、在歌曲处理方面通过对歌曲的力度对比、强弱变化,让学生充分体验江南音乐语言的柔美。并把《忆江南》的其他两首词也加上旋律,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有感情的去演唱。

3、通过唱歌谱,了解中国的五声调式及民间常用手法:“鱼咬尾”。这也是我解决本课教学难点的措施之一。

四、欣赏探究,融入艺术。

本环节首先我让学生听赏不同版本的《忆江南》,接着让学生带着问。

题欣赏音乐电视《忆江南》,然后小组讨论:江南音乐如此之美,这与哪些元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欣赏、讨论、探究中感悟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五、二度创编,集体展示。

六、课堂小结。

美丽的江南诗一幅画、一首诗、一曲歌、一段舞,江南好,能不忆江南?让我们对着美丽的江南,赞叹一声:江南,我爱你!

江南说课稿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水墨画的作画技巧大胆构画江南民居并进行合理布局。

2.领略江南民居层叠、黑白相间、错落有致的建筑风格。

3.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江南民居的特点。

难点: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江南民居的特点。

教学设计:

一、观看视频。

1、观看视频,感受江南民居之美。

(1)师:老师拍了很多房子的照片,你们想看吗?

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照片里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白墙、黑瓦、高高低低、屋顶)(2)引导学生观察房子间的遮挡现象。

师:学生们看一看,你能数出这里有几幢房子吗?提问:为什么会数不清楚呢?

小结:许多的房子层层叠叠,互相遮挡,有的我们只能看见一部分,所以数不清。总结:这些黑白相间、高高低低、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房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江南民居,美丽极了。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想不想也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江南民居的形象?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水墨画、探究水墨画的表现方法。

三、简单认识水墨画。播放水墨画简介。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的画。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水墨画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水墨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讲究笔墨神韵。

四、学习水墨画技法。

逆锋用笔效果——所画线条凝滞苍劲、两边毛糙。

2、教师讲解范画中的用笔情况。

五、学生作业。

1、教师: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把这些江南民居都规划在景区的这块空地内,摆一摆,让他们紧紧地靠在一起,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2、用水墨画的形式大胆的勾画你眼中的江南民居。

六、展示评价,领略江南民居之美。

江南说课稿篇五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的朱志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少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锦绣江南.。

我的说课分为三个环节:1.说教材。

2.说教学法。

3.说教学过程首先我就从说教材开始我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锦绣江南,风光秀美,人文荟萃,这里的富饶美丽,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映射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江南的音乐,如果江南的山水般秀丽柔美。本单元引领学生比较集中的感受我国民族音乐重要代表之一的江南音乐的魅力。本节课就要从《无锡景》和《紫竹调》中去感受。

1.无锡景:在江苏无锡的一个茶亭里,游客面对着万顷碧波,憩歇品茶,一位少女在一把二胡的伴奏下唱着“我有一段情,唱畀啦诸公听„„”幽雅清脆的歌声为游客们助兴,也为迷人的太湖胜景增添了美色。这就是传统民歌《无锡景》旧时演唱的情景。全曲生动地介绍了无锡城的历史、风光与特产,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特色。曲调在我国传流甚广,有多种变体,所唱题材内容也十分广泛。在江浙一带有时又唱《苏州景》等题材。

2.紫竹调:《紫竹调》是江南地区的民歌小曲、爱情小调,也是上海地方戏沪剧与滑稽戏的基本曲牌、常用曲调。《紫竹调》轻松活泼,婉转流畅,不仅悦耳动听,而且歌唱性强,所以一直是上海人不同时期的“流行音乐”。民乐中不仅有二胡、古筝、笛子版的《紫竹调》,还有民乐合奏曲《紫竹调》。抒情、悠扬、委婉的民间小调,极富江南乡土气息。

下面就是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a.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无锡景》。

通过学习江南民歌和江南丝竹音乐,增强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和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江南丝竹中乐器的欣赏和《无锡景》的演唱。

二.说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2.提问法3.比较教学法4.多媒体教学法。

综合以上教学方法,下面开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1.导入。

老师:好的,不知道也没有关系,那么现在老师就播放其中的一段视频给大家欣赏一下,大家听一听。(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前欣赏重点内容,加深映像)老师:好的,大家说,唱得好不好听啊?学生:

展示曲谱,老师:同学们刚才也听到了,在电影片段中,那些阿姨演唱的歌词是不是和老师给大家的谱子上不一样啊?同学:

器乐介绍完了,现在大家就仔细欣赏这首《紫竹调》4.创编活动(课后作业)。

请以《美丽的江南,我的家》为题,发挥出自己的想像力,创编出各种形式的节目,下节课来给大家表演5.结束课堂(播放《无锡景》)。

同学们,江南的民歌和音乐体现了锦绣江南的风貌,表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进一步去接近和了解江南的民歌和音乐,领略其中无穷的魅力把!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江南说课稿篇六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忆江南》这一首词。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领学生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而《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

二、说目标。

依据单元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新课标要求及词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三、说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四、说教学法:

本首词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27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学习目标,学情等,着眼学生发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读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读,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受到情感的熏陶。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感、美读意境,提高欣赏古诗词的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意境,解题入情。

1、同学们,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处处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今天,就先让我们一块走近江南,去领略它的美景。(课件播放配乐江南风景图,)。

2、欣赏完江南美景,学生畅谈感受,并交流赞美江南美景的古诗词。

3、歌咏江南的诗词颇多,但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板书课题:忆江南。引导学生理解“忆”,了解“词”与“词牌”。教师配乐范读这首词。

[设计理念]: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利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音乐配以美丽的画面,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初读释义,感知促情。

学生采用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指导读出词的节奏,并试着说一说这首词的大意。(注意“蓝”的理解)。

[设计理念]:初读感知是深入感悟的基础,本首词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首词,因此要指导读准节奏,并初步感知词的大意,为深入感悟做好铺垫。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1、品读一、二句。

这首词中的哪个词点出了诗人忆江南的原因?(板书:好)。

(1)读着这个“好”字,你们会想起哪些江南的美景?(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如: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草长莺飞、小桥流水等)。

(2)道不完的江南美景,白居易却只用一个“好”字来赞美!这个“好”字,用得多妙啊!我们细细品读1、2句吧!

(3)重点理解“风景旧曾谙”的“谙”字。

感受古典诗词语言精妙,并朗读品味这两句话。

2、品读三、四句。

在这么多江南美景中,让白居易印象最深,觉得最“好”的,究竟是什么呢?(课件出示3、4句)引导学生发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并品读体会这两句写的好在哪?(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借助比喻“红胜火”和“绿如蓝”,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

(2)是啊,多美啊!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配乐朗读。

(3)这两句词啊,我们越读越有味!这味道,其实不仅仅来自风景,还来自词句本身的魅力,真是“朝霞与江花争艳,江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多美的风景啊!(板书:景)江南如此美丽,怪不得白居易深深叹道——江南好!

3、品读第五句——反问句。

江南如此之好能不忆江南?(板书:忆)学生品读反问句。

[设计理念]:以“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词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读,并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进而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最后,以反问句为归宿点,引导学生体会浓浓的思念之情。

(四)结合资料,深入悟情。

诗人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

1、师生共同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诗人写作背景资料。

2、师:读了这几段文字,你对这首词有了哪些新的理解?(板书:情)。

3、教师引读:是啊——。

江南人民对诗人如此的爱戴,让诗人。

——“能不忆江南?”

诗人对江南人民如此深切的思念,让诗人。

——“能不忆江南?”

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的眷恋之情,让诗人。

——“能不忆江南?”

诗人心中那忘不掉、抹不掉的江南情结,让诗人。

——“能不忆江南?”

江南好,那是一幅幅令人难忘的江南美景图!因此,白居易深情地回忆着??请大家回读全词!

江南好,那是一道芳堤,六井清泉,因此,白居易低低地沉醉着??接着读全词)江南好,那儿还凝聚着一帮朋友,一方百姓的情啊!因此,白居易痴痴地想念着??(再读全词)。

4、小结升华:是啊,这红胜火的江花上,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藏着诗人白居易深深的情啊!这真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诗人忆的就是这份“好”啊!(完善板书:将“好、景、忆、情”四字用线连成一个大圈。)。

[设计理念]:“情到深处方知浓。”了解诗人的背景资料之后,相信大家对这首词会有更深的体会。诗人忆的不仅是江南景,还有江南人、江南情。在反复几次的感情回读中,那份情将更深,那份意将更浓。

(五)拓展赏词,浓情延续。

1、诗人在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好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收束全词。但这一句“能不忆江南?”却勾起了他对江南的无限怀念之情,于是便又写下了另外两首。

大家请看:请大家读一读这两首词,你又读到了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2、融入你们的这些感受,请大家再次朗读这三首词。(配上悠扬的音乐)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画面,值得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里。请大家将这组千古绝唱《忆江南》背一背吧。

六、说板书。

附:板书设计:

忆江南。

好忆。

“好、景、忆、情”四字用线连成一个大圈,使本首词内容的精华所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

江南说课稿篇七

《忆江南》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领学生走进祖国的万水千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但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各人对故国国土和优美事物的无穷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课本中是初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文体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开端感觉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辟学生的视野,感觉故国江山的优美。教学初志:中国事一个诗的国家,历经千百年而传诵至今的古代诗歌更是国之宝贝。小学语文课本中共有四十首古诗必要学生学习、掌握,新大纲也提出每学年背诵良好诗文不得少于二十篇。由此可见,使孩子们潜移默化的迷恋于此中从而熏陶孩子们的情操是很紧张的。同时我力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表现《语文课程尺度》的四个根本理念即:一是造就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发掘语文教育的人文内在;三是提倡自主、互助、探究的学习方法;四是设置装备部署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依据单元目的、学生的认知程度、新课标要求及词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简直定为:

1、开端了解词这种文学文体。

2、能准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明白词的意思,想象词所刻画的画面,领会词中表达的情绪。

4、造就学生具有开端观赏本领和富厚的想象力,引发热爱古诗词的情绪。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凭据词所刻画的风景,想像画面,领会词中表达的情绪。

2、有情感地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三年多的学习履历,已经积聚了肯定的诗词,对付学习古诗也有了肯定的方法。因此,对本课的教学,老师让“读”始终贯串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觉古诗词柔美精深的语言笔墨的和富厚的人文内在;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索;在读中受到情绪熏陶得到头脑启示。

三、说教法和学法。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我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示范读,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一首古诗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我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

诗重情感,诗重想象,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显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睁开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眼前目今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读着这柔美的诗句,学生的情绪就悠然而生。再通过睁开想象,把好像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觉,用自己的诵读转达出来,从而化语言笔墨的标记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本首词语言简练,笔墨精致,短短的27个字蕴含着富厚的头脑情绪内在。凭据本课内容特点,学习目的,学情等,着眼学生生长,提倡“自主、互助、探究”的学习方法,注意引导学生读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读,学生在重复诵读中,感觉柔美精深的语言笔墨,受到情绪的熏陶。使学生学会品读语言、诵读情绪、美读意境,进步欣赏古诗词的咀嚼和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赏歌导入新课。

语文教材中古诗都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玩味其中因此我课前安排学生欣赏《忆江南》歌曲,并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古诗词教学要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利用课件播放优美的音乐配以美丽的画面,可立即使学生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之中。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第二板块:读出词中美景。

[一]读通词句感受节奏美。

1、初读诗词,说一说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3、再读诗词,读准字音。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连贯,读流利。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扫清语言上得障碍,关键的地方要反复地读。在反复的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

4、教师指导读好“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句子中间的停顿。

小学语文的古诗,语言十分简洁、精美,这也是古诗最大的特点之一。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以及古诗语言的精炼美,凝练美。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是最能表现语言美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我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理解、体悟、情感升华的基础,这一环节很重要,需要时间长,老师要巡视指导、点拨,不可浅尝辄止,浮光掠影。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二]品读词句感受风景美。

1、引导学生弄清“忆”是什么意思?(回想、缅怀)墨客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3)男女生互助读。在明白内容阶段,只有让学生重复吟读,互助读、比拟读细致咀嚼,才气让学生确当代生活、情绪、理念与古代人的生活、情绪、理念相融合,并得以升华,与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体验孕育发生共鸣,进而得到美的享受。

2、云云风景,作者是听别人说的呢?照旧自己亲眼看到的呢?你从哪儿知道的?明白“旧曾谙”的意思。

3、读着“江南好”三个字,引导学生去回想以往学过的关于写江南的诗句。

4、学生齐读一、二句。

第三板块:体悟景中蜜意。

1、引导学生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并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入境,在想象中悟情,在想象中朗读,并使学生在重复朗读中咀嚼语言,想象情境,领会人物心情,进而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绪。末了,以反问句为归宿点,引导学生领会浓浓的缅怀之情。

2、墨客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此时老师出示资料,学生在相识墨客的配景资料之后,信赖肯定能对这首词会有更深的领会。墨客忆的不但是江南景,另有江南人、江南情。在重复频频的情感回读中,那份情将更深,那份意将更浓。

3、江南景致奇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墨客又怎能忘记?在明白了墨客表达的头脑情感的底子上再次引导学生齐诵本诗。

第四板块课外拓展赏词。

保举学生在课外读一读白居易的《忆江南》另两首诗,加强学生的课外积聚。

江南说课稿篇八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忆江南》,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演示)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

《忆江南》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中的诗词课,本单元以春天为主题,从春天的声音、美丽的景色、春天的快乐等方面,让学生感受春天,欣赏春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词能够感知江南春天的美,并且初步具备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为以后学习古诗词,鉴赏诗词的意境美打下夯实的基础。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也尚浅,不能够从字理行间中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美。如果光凭教师的一味讲解,形式比较枯燥,不能焕起学生对江南美的向往,针对这一点,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图片、视频、音乐把学生带进江南美丽的情境当中,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感悟词的词句美、韵律美、意境美,对于学生较难掌握的生字“曾”,我也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记忆字形,淡化识字难点。并以此字进行知识扩展,使学生了解当时写作背景,为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做好铺垫。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分析,结合新课程理念,我分别从以下三方面拟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忆江南》一诗,认识“谙”、“景”“胜”三个字,识记“忆”字,指导书写“曾”字。

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感悟诗意。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对江南春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感悟诗意,体会诗词的词句美、意境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通过3个环节完成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初步感知江南的美。

我先播放flash动画,让学生欣赏江南的风景图片,因为生活在北方的孩子没有去过江南,不了解那里的景色,所以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了美丽的江南之中,从小桥流水人家、江边绿树红花,感受江南水乡独有的特点,为感悟江南的美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先自己朗读诗词,读准生字的读音并初步感知这首词所写的内容。

(二)巧学生字,感悟词的词句美。

在学生对诗词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我通过读诗句,学生字,感悟诗句意境等形式进行逐句教学,对于本课字形较难记的“曾”字,我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在字形的记忆上,我设计了识字小儿歌,先让学生掌握了字的结构,再通过课件演示字的'笔顺,使学生对这个字的书写顺序记忆非常深刻,另外,学生理解了它在诗句中的意思是“曾经”之后,我播放了白居易曾经在江南修筑白堤的录像片,此环节的设计意在使学生了解到当时白居易当时在那里做官时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并与那里的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所以白居易写这首词不仅是想念那里的景,更想念那里的人,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后,能学生更好地感悟词的意境。

接着学习文中的重点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这句的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促讲,图文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自己读,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打出图片,看图读,再通过两组对比图片对比读,通过对比鲜明的图片不仅从颜色上给人强烈视觉冲击,还从中感受到江南春天的生机勃勃,再引导学生在诗句中找到“红”、“绿”两个字恰当地写出了江南春天独特的美,感受诗人用词持准确性,而学生也在理解的逐步深入,朗读水平也逐渐提高。教师要做出适当的评价,我对于朗读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朗读一般的学生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逐步提高朗读能力。

(四)听音品析,感悟词的意境美。

二年级的学生对读词的节奏掌握不够准确,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配乐朗读,培养学生的韵律美。之后,我播放了歌曲《忆江南》,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词的一个特点就是当词可以吟唱的特点,通过多媒体的设计打破了课堂中原有的那种只凭借教师的一味讲解,而学生却听的茫茫然,不知所措的局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还使学生从优美的旋律和美丽的画面,再次感受江南那如痴如醉的美景,产生共鸣,唤起学生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也想亲自去畅游一番,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讲完本首词之后,我出示了几张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先出示自己的感受,根据感受自己试着写诗句,虽然学生写出来的诗句很稚嫩,有的甚至也谈不上是诗句,但是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浓了,为今后学习古诗词和鉴赏诗词的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1、通过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尝试,有助于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词的意境美,而且当看到图片时有自己的感受。

2、在应用时还要注意恰当,课堂上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手段,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工具性。要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它的辅助下高质高效地完成语文任务。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江南说课稿篇九

《江南》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这首诗共七行。诗句的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写鱼儿在下面戏水嬉戏。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古诗。课文后面田字格里的3个字是本课要学会的生字。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游戏活动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生字,能借助拼音读课文、儿歌等,同时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知识。

三、说教学设计理念。

1、说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识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背古诗。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一年级学生学习更在于兴趣。因而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多媒体课件以及图片辅助教学,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呈现形象直观的`教学。其中也安排了游戏学习及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来贯穿于整堂课的学习。使课堂形式丰富有趣,也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创设和小伙伴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为两课时,这里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我主要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江南》歌曲、美景图片。

(在观看了图片后,教师因势利导的进入新课,带学生去江南旅游)。

(二)朗读训练。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播放《江南》范读让学生欣赏。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性)。

(3)同桌读(通过两人互读,帮助纠正字音)。

(4)指名读(让学生试读,教师加以指导,纠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5)齐读(在集体的朗读下,进一步帮助个别学生纠正字音)。

2、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教师有效的范读,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给学生一个模仿的榜样)。

(2)学生模仿教师练习读(给学生时间练读,充分发挥儿童爱模仿的天性)。

(3)指名读、检测(检测学生的朗读、针对不足加以引导、纠正)。

(4)齐读(集体读古诗,训练学生读出节奏)。

3、师生对读、赛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1)a、教师与学生对读;b、男、女生对读(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古诗)。

(2)快慢赛读。

(教师与学生赛读,通过快慢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读古诗时的快慢)。

(3)轻重赛读。

(通过轻重赛读,让学生感受读古诗的轻缓)。

(4)快乐读。

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融入到情景中,快乐的朗读。

4、背读课文,演背古诗。

(1)生试背古诗。

让学生边背边想像池塘里的美景,感悟鱼儿嬉戏的快乐。

(2)贴背。

让学生边背边贴图片,完成一幅美丽的江南图。

(3)读背。

让男同学充当荷叶,女同学充当荷花,指名同学来当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边演边背古诗,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得到升华。

(三)趣味识字。

1、贴卡片识方向。

让学生找出教室的“东”“西”“南”“北”用生字卡片贴在相应的位置。锻炼学生的方向感和动手能力。

2、游戏--采莲。

是让学生上台扮演采莲的姑娘、小伙子、荷花、莲叶、小鱼,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生字、背诵课文、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

3、巩固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依次读生字,同学们掌声表示鼓励。本环节也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认读生字。

五、拓展、结课。

1、播放更多的江南美景图片。

带学生观赏,游览江南,与开课时的观赏相呼应。让学生在从开始欣赏美景进入学习,则再次欣赏美景完成学习,让整堂课都被江南的诗情画意所包围。

2、学生学着鱼儿游出教室。

再次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充当鱼儿游出教室,让课堂知识融入生活。

江南说课稿篇十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充当的是指导者、帮助者和探路者的角色,并且强调师生间的协作与对话。

二、教材分析。

《江南的冬景》选自苏教版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是“谛听天籁”板块中的第一篇课文。本专题旨在让学生于阅读中陶冶性情,培养审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本文是郁达夫南迁杭州之后写下的散文名篇,作者从各个角度描写了江南的冬天,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散文,而且在第三专题中又进一步学习了散文的鉴赏方法与文体特点,所以对本文的写作特点较易把握。

2、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浙江人,生于江南长于江南,所以对江南的冬景有切身的感受,便于感受江南暖冬的自然之美。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提高朗读技能,掌握本文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与小组讨论,体验江南秀美冬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境界,激发热爱生活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

一是提高朗读技能,掌握本文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二是陶冶性情,提升审美境界,激发热爱生活之情。

六、教法与学法。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为:诵读法、情境法、提问法和研讨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和悬念法。

教学时数:1课时(我将以一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文的教学)。

七、教学过程。

导入:用ppt展示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春天的江南是如此的光彩夺目,那么冬天的江南也别有一番风味吧!让我们走进郁达夫的.散文,一起来领略一下江南的冬景吧!

然后我将用ppt介绍郁达夫的生平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接下来我将运用“整体感知――咀嚼鉴赏――拓展延伸”的三板块教学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本文。)。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设疑讨论,咀嚼鉴赏。

学生在上述过程中已经完成对文章主体的把握,下面我将结合学法指导,紧扣问题展开,安排学生小组朗读并讨论以下问题:

(1)请同学们给文章分一下段落,并说说每段都写了什么?

这一问题我会让学生小组充分讨论,如果学生出现莫衷一是的情况,我再加以适当的点拨,最后得出结论:1―4为一段,写了北国的冬天,江南的冬天与晚秋,还有闽粤的冬天;5―9为一段,分别写了“江南的植物、寒郊散步、寒村微雨、江南雪景、江南的旱冬”第10段单独成段。

我将具体分析曝背谈天与江南雪景。

(2)第一段中,作者不仅写了江南的冬景,还写了北国和闽粤的冬天、江南的晚秋,这里用了什么手法?(对比)。

(3)在江南雪景中,作者对雪景没有做实景的描绘,只是引用了一些诗句,在频度诗句的时候又写出了雪趣。这里又用了什么手法呢?(虚实结合)。

(4)作者通过对比与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了江南冬景的什么特点呢?

(明朗、可爱、迷人)。

3、拓展延伸,化虚为实。

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课后写篇描写家乡冬景的散文,写出自己的情感。

(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而写作时最好的研习,只有不断地进行语言实践,才能对文本的精微之处有独到的体验,才能真正把握文本,达到自由的境界。)。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江南说课稿篇十一

《哀江南》是戏曲,是清代戏曲的压卷之作,是借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其作者孔尚任和同时代的洪升,被并称为“南洪北孔”。本文是本剧的最后一出,由戏曲中的人物——苏昆生所唱的七首曲词组成,旨在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

地层的裂变,总是让人们体会到自然的伟大,而历史的巨变,容易让人们产生盛衰无常的感慨。尤其是那些亲眼目睹了历史巨变的人,对此更是有切身体会。局中之人苏昆生,面对物是人非的现实场景,产生了巨大的情感落差,发而为黍离悲声。这种感触,不是苏昆生独有的,而是那个变幻的时代产生的民族悲声。《哀江南》之所以引起强烈的共鸣,那是因为这种民族悲声里,包含着千百年来志士仁人的对历史的兴衰的探索。也正是这个原因,《桃花扇》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写男女爱情故事的戏曲。

七首曲词,六首侧重写景,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和今非昔比、时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以此抒发亡国之痛。曲词可以用三册的鉴赏诗词的方法来赏读。诗词鉴赏的重点,往往落在表达技巧和精炼的语言上。

二、教学目标。

本篇《哀江南》是安排在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的第四册,而第三册里刚学过古典诗词,高二学生完全有能力用诗词鉴赏的方法鉴赏、品评文中的曲词。

据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三点:

1、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法。

2、理解曲词中所表达的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

3、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叶圣陶先生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谈到阅读教学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透彻领悟了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和情景交融的写法,亡国之痛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所以,本文的重点就是赏析情景交融的写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其中的一至六首曲词,都是借景抒情。学生在分析情景关系上有一定基础,所以,六首,课堂上重点赏析一首,其余的让学生同桌间配合,选取一首,鉴赏情景交融的写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这样,做到了在教师导读之下,学生的真正的自读。同时,应该看到,七首曲词是一个整体,特别是前六首,应该是一个具体描写南京城的整体,所以,应该看到,这些地方对南京具有的代表性。六首曲子唱尽了南京的方方面面,而且,宫殿、秦淮河这样的昔日繁华、热闹的场景,如今的凄凉、冷落,自然包含了今非昔比、感时伤世的情感。所以,应该指导学生看到六个景点其实上是一个协调、有机的整体寄怀了作者“兴亡之感”。

三、教学步骤。

当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本课是自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只起主导作用。具体来说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相互商讨,进行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

第一步,让学生课前自读全篇,以获得对本篇的总的感受。

第二步,课堂上让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先是在同桌间,然后是在全体学生间交流,让学生各抒已见,互作点评。其中,学生合作、交流的内容有两块,前六首有许多相似处,所以重在求同,便于“举一反六”,前六首和第七首在抒情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应注重求异鉴赏。

第三步,让学生联系以往的怀古题材的诗词,品评他们的主题。从而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这本篇的主题。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生的分析和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上的设想,所以,如此来制定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整个的教学过程,我是按“理解·鉴赏·巩固”三大块来组织的。

第一块理解阶段:这部分包含了课前的预习、课堂导入和剧情的简介。课前的预习要求通读全文,选背其中的一二首,实际上是为要求学生熟悉文本,为课堂上的鉴赏预热。采用“清代戏曲双璧”导入,是因为作品的特殊的文学价值,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自然衔接到作者和剧情的简要介绍。我们对文中的“兴亡之感”的理解,应当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第二块鉴赏阶段:是本节课的重头戏。我打算分两步走,第一步,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相互商讨,共同来鉴赏第一首曲词《北新水令》。其中,教师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就应该说是对阅读教学中的引导,教师应该像“有经验的演员”那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作品最关键、最能激发学生想像创造的部位。第二步,是学生自由鉴赏的阶段。具体作法是先给学生五分钟时间,同桌之间选取一首曲词交流,探讨。探讨的问题围绕本文的教学重点——借景抒情的手法和形象生动的语言。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同学之间互作点评。学生是这部分课堂的主要角色,教师只是学生发展的关注者,教师的关注,或是及时纠正学生思维上的的偏差,或是提醒学生向深处探究。语言文字是我们走进作者情感世界的一座桥梁,在这部分的鉴赏中,学生可以水到渠成地理解曲词中所表达的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

第三块巩固阶段:这既包括课内的比较:《哀江南》一曲和以往所学过的怀古题材的诗词作品有何异同,也包括了课后的背诵。这一部分旨在延伸教材内容,拓展研究课题,同时,也是落实和检测课内所学。

对整个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评价的:从理解到鉴赏,再到巩固的三大板块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上由浅到深的规律,整个的设计较科学。同时,我预计到:学生在自我鉴赏时可能会出现卡壳的时候,所以,我也准备了一些应急方案,比如,准备一些描写秦淮河繁华的诗作,便于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印象。

江南说课稿篇十二

苏教版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必修模块中的第四个专题是“像山那样思考”,该专题是按照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自然的思维顺序循序渐进编排的,它分为三个板块:谛听天籁,感悟自然,湖山沉思。本专题编排的意图在于加强关于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激发珍爱自然的情感,提升精神境界。

说教材。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必修模块――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一篇课文。第一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自然之美和表述自然之美。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是: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因而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

基于以上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如下两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是感受和欣赏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二是学习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体味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总体安排以发现美、感受美、表述美为线索,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说教法。

一课前预习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关键语句。

2、初步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

(1)江南的冬景总体特征是什么?“明朗的情调”的“明朗”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着用画面概括。

二课堂教学环节。

1、导入。

可以从老舍的《想北平》一文导入。在老舍笔下,普普通通的“草花儿”、“墙上的牵牛”、“翩翩的蝴蝶”以及“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平的风景自然而美丽,那么,江南的冬景又是一番什么景象,由此带着学生走近郁达夫的写景散文《江南的冬景》,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的美景。或者以画家刘海粟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的话语导入,他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

2、解题。

从文题上方板块的标题入手。“谛听天籁”!“籁”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谛听天籁”?

明确:“籁”是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谛听天籁”不只是谛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由此可见,学习本文,就是通过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展现给我们的江南冬天的美景。(说明:此处主要目的为交待学习目标。)。

3、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从文中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区域界定在哪里?

明确:江浙一带,而非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区域。(第六段)。

(2)找出描绘江南美景的段落,或问作者选取了几幅画来描绘江南冬天的美景。

明确: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

曝背谈天图(2段)午后冬郊图(5段)农村冬雨图(7段)江南雪景图(8段)旱冬闲步图(9段)。

(说明:此为对江南美景的整体感知,为下一步具体分析作好铺垫。)。

4、品味赏析。

郁达夫是如何写出江南特有的冬天之景?是如何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的?让学生从感性的.角度任选一幅,进行分析(这里主要选取5、7、8段)。

午后冬郊图。

a、主要明确:

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景物特点:色彩明丽而有生气。

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b、教师总结:

借鉴色彩学中关于色彩具有动静感和冷暖感的原理,描摹色彩,表现情感。一般来说,越暖越亮的色彩,画面越热烈,动感越强;而越冷越暗的色彩,画面越沉闷,就越显得静。文学作品是以文学作画,根据主题表达和抒情的需要,在构图和选择色彩词时,就必须与作品的情境和氛围相契合。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几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

农村冬雨图。

a、主要明确:

所写景物:长桥、杂木树林、乌蓬小船、酒客、细雨、灯晕。

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b、教师总结:

前面说过,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在这一段中,作者也是在刻意地为画面着色:白雨、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乌篷,红黄等。而色彩点染造成的远近虚实的层次,又使自然景色有了一种若隐若现、氤氲流动的朦胧美。

过渡:雨是天地的精灵,雪是天地的洁白肌肤。江南的冬雪,虽然没有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长城内外,惟余茫茫”的恢宏气度,但却如粗犷中略带羞涩的村姑,亦别有一番情致。

a、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描写雪景的段落进行比较(投影)。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写雪景的一段。

明确:《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b、这些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讨论。

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想象可进行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c、明确: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所用手法:引用诗句、避实就虚。丰富的意象给人以美的想象与联想。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另可投影举例郁达夫的《雨》,加深体会。)。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郁达夫《雨》)。

写景总结:

明确:无论是哪一个写景段落其实是多种表现手法的有机融合。

5、简要分析第一至四段、第六段。

明确: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6、了解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明确:此文写于郁达夫移家杭州,营造“风雨茅庐”,准备过起名士般隐居生活的时候。

7、文章最后总结:

写好一篇写景文的秘诀是什么?

明确:写好写景散文需要做到三个字,即“悟”“摹”“情”。所谓“悟”,就是谛听天籁,感悟自然之美。所谓“摹”,就是一要抓住景物特征,二要用恰当的形式表达(首先语言风格要符合景物特征;其次采用适当的写作手法,可描摹色彩,构筑色彩丰富的画面;可动静结合,写出自然界的迷人景象;可以虚实结合,使文章意韵丰富……),最后要融入“情”即情景交融。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江南说课稿篇十三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开云KY官方登录入口 语文必修模块——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第一篇课文。第一板块主要体现了对自然纯美的注视,重在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因此,课堂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有所收获。

《江南的冬景》一文比较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征,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是: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抒情性强。因而学习此文,不仅能够得到审美熏陶,而且能够得到语言艺术的熏陶。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欣赏自然之美,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兴趣,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与文本之美的能力。

基于以上思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如下两个方面确定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一是感受和欣赏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二是学习写景状物的表达技巧,体味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

说教法。

一、课前预习要求。

1、在默读领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表达文章的关键语句。

2、初步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

(1)江南的冬景总体特征是什么?“明朗的情调”的“明朗”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课堂教学环节。

1、导入。

在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中,我们学习了老舍的《想北平》一文,在老舍笔下,普普通通的“草花儿”、“墙上的牵牛”、“翩翩的蝴蝶”以及“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平的风景自然而美丽,那么,江南的冬景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郁达夫的写景散文《江南的冬景》,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的美景。(板书课题)。

2、解题。

明确:“籁”是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天籁”就是指大自然所发出的各种声音。“谛听天籁”不只是谛听大自然发出的各种声音,它还含有欣赏大自然的景色之意,由此可见,学习本文,就是通过研习文本,欣赏文学作品展现给我们的江南冬天的美景。(说明:此处主要目的为交待学习目标。)。

3、速读课文,思考问题。

(1)从文中看,郁达夫笔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江浙一带。(d6)。

(2)找出描绘江南美景的段落,你最喜欢哪一段,给大家读出来。

(3)学生从感性的角度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试作分析,并概括本段大意(画面大意),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一并提出来。然后你再读。

明确:写了屋外,写了植被,写了江南的雨,雪,无雨无雪时冬郊的闲步。

曝背谈天图(d2)。

午后冬郊图(d5)。

寒村微雨图(d7)。

旱冬闲步图(d9)。

(说明:此为对江南美景的整体感知,为下一步具体分析作好铺垫。)。

4、品味赏析。

(1)大家集体读,你认为郁达夫传神地写出了江南之冬景了吗?郁达夫是如何写出江南特有的冬天之景?是如何做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的?(这里主要选取5、7、8段进行分析)。

(2)午后冬郊图。

a、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然后自主分析,主要明确:

所写景物: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乌桕籽、杂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所用手法: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b、教师总结:

借鉴色彩学中关于色彩具有动静感和冷暖感的原理,描摹色彩,表现情感。一般来说,越暖越亮的色彩,画面越热烈,动感越强;而越冷越暗的色彩,画面越沉闷,就越显得静。文学作品是以文学作画,根据主题表达和抒情的需要,在构图和选择色彩词时,就必须与作品的情境和氛围相契合。

本幅画面关于景物色彩对比特点的赏析比较重要,可补充以下几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赏析:丛柳滴翠,黄鹂和鸣,白鹭横空,青天如洗。黄绿交融,青白对比,有声有色,鲜明生动。面对美景,诗人心情恬静欢快,胸怀舒展开阔。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赏析:秋山苍翠欲滴,山巅白云缕缕,枫叶火红耀眼,晚霞鲜艳夺目。晚霞与枫叶相映,暮霭与寒山共色。冷色清新纯洁,暖色热情奔放,透露出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振奋喜悦的心情,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旷达的`感受。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茫茫长夜与一灯渔火对比。)。

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气的明丽的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

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其实刚才看的屋外曝背谈天图是如此,下段的寒村微雨图也是如此。(说明:既是总结,也是过渡。)。

(3)寒村微雨图。

a、学生自由朗读体会,然后自主分析,主要明确:

所写景物:小桥流水人家、孤村细雨烟树、乌蓬茅屋酒客。

景物特点:色彩素朴淡雅,意境朦胧悠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感受:情调悠闲,胸襟洒脱,得失俱亡,宠辱不惊。

所用手法:淡笔素描,略加点染。

b、教师总结:

前面说过,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这样就让让文章更有诗情画意。在这一段中,作者也是在刻意地为画面着色:白雨、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乌篷,红黄等。而色彩点染造成的远近虚实的层次,又使自然景色有了一种若隐若现、氤氲流动的朦胧美。

(4)点名学生朗读,细细体会。

过渡:雨是天地的精灵,雪是天地的洁白肌肤。江南的冬雪,虽然没有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长城内外,惟余茫茫”的恢宏气度,但却如粗犷中略带羞涩的村姑,亦别有一番情致。

a、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一定还记得描写雪景的这段(投影)。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默看写雪景的一段。

明确:《济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诗句、避实就虚地写江南的雪景。

b、这些诗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前后左右互相讨论。

从古人的诗句来领略江南冬雪的美妙: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生活的悠闲,友情的深厚)。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美丽的雪景,怡人的酒香)。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夜深人静后的温暖)。

(说明:这首诗历来解释不同,主要分歧是在对“归”的理解上。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这一点不必与学生说明。)。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雪后冬晨的惊喜)。

在学生想象还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想象进行了归纳整理,进而再现出江南雪景优美图景:日暮时分,瑞雪纷纷,寒意森森,佳酿既陈,炉火正旺,与老友围炉对坐,推杯换盏,暖意融融。更深人静,瑞雪已停,月下梅花,投影于路,阵阵酒香,沁人心脾。偶尔传来几声犬吠,乃是行人叩门投宿。清晨破晓,孩童雪中嬉戏,忽一孩童跑来,报告惊喜发现:“前面村口,深雪之中,一枝红梅,傲雪怒放!”

c、明确:江南的雪不是苦雪,而是令人欣喜,让人感觉温暖的美好时光。

所写景物:围炉对酒、月映梅花、美酒飘香、柴门犬吠、行人投宿,雪中红梅,凌寒怒放。

景物特点:色彩浓淡相宜,对比强烈。

作者感受:淡雅高洁、优美宁静。

所用手法:写意传神,表现精髓。

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写法,是郁达夫散文常用的笔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旧诗,以补散文里没有说尽的余意,没有抒发的情愫,使文章在整个行文上显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另可投影举例郁达夫的《雨》,加深体会。)。

我生长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暝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雨秋风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辞,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郁达夫《雨》)。

(6)写景总结过渡:

a、明确:刚才我们比较详细地分析了文章的写景部分,我们还需知道的是无论是哪一个写景段落其实是多种表现手法的有机融合,比如:……画家刘海粟曾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

b、最后请大家把我们刚才分析的较有感情地再读一遍。

5、简要分析第一至四段、第六段。

明确: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包括: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弱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景,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说明:此处顺便提及,不是本课教学重点。)。

6、了解自然之美与心灵感受的关系,品味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

明确:此文写于郁达夫移家杭州,营造“风雨茅庐”,准备过起名士般隐居生活的时候。

7、文章最后总结:

写好一篇写景文的秘诀是什么?

明确:写好写景散文需要做到三个字,即“悟”“摹”“情”。什么是“悟”呢?那就是谛听天籁,感悟自然之美。怎样“摹”呢?一要抓住景物特征,二要用恰当的形式表达(首先语言风格要符合景物特征;其次采用适当的写作手法,可描摹色彩,构筑色彩丰富的画面;可动静结合,写出自然界的迷人景象;可以虚实结合,使文章意韵丰富……),第三要融入“情”即情景交融。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三、文本小结,拓展延伸。

1、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声调平和、叙述节奏徐缓,有利于作者对描写对象进行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实现景物描写的绘画美。郁达夫曾说过:“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同学们要学会去发现自然的美,欣赏自然的美。

2、投影《与朱元思书》(初中已学),让学生课后选择《江南的冬景》中的一段写景文字,比较二者的异同。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文章的景物意境之美,二是写景状物的技巧。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板书。

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曝背谈天图(d2)。

午后冬郊图(d5)。

寒村微雨图(d7)——“悟”“摹”“情”

旱冬闲步图(d9)。

江南说课稿篇十四

《忆江南》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中的诗词课,本单元以春天为主题,从春天的声音、美丽的景色、春天的快乐等方面,让学生感受春天,欣赏春天。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象。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词能够感知江南春天的美,并且初步具备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为以后学习古诗词,鉴赏诗词的意境美打下夯实的基础。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也尚浅,不能够从字理行间中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美。如果光凭教师的一味讲解,形式比较枯燥,不能焕起学生对江南美的向往,针对这一点,我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当中,通过图片、视频、音乐把学生带进江南美丽的情境当中,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感悟词的词句美、韵律美、意境美,对于学生较难掌握的生字“曾”,我也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记忆字形,淡化识字难点。并以此字进行知识扩展,使学生了解当时写作背景,为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做好铺垫。

基于以上几方面的分析,结合新课程理念,我分别从以下三方面拟订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忆江南》一诗,认识“谙”、“景”“胜”三个字,识记“忆”字,指导书写“曾”字。

技能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感悟诗意。

情感目标:体会诗人对江南春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感悟诗意,体会诗词的词句美、意境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喜爱之情。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通过3个环节完成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初步感知江南的美。

我先播放flash动画,让学生欣赏江南的风景图片,因为生活在北方的孩子没有去过江南,不了解那里的景色,所以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了美丽的江南之中,从小桥流水人家、江边绿树红花,感受江南水乡独有的特点,为感悟江南的美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先自己朗读诗词,读准生字的读音并初步感知这首词所写的内容。

(二)巧学生字,感悟词的词句美。

在学生对诗词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我通过读诗句,学生字,感悟诗句意境等形式进行逐句教学,对于本课字形较难记的“曾”字,我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在字形的'记忆上,我设计了识字小儿歌,先让学生掌握了字的结构,再通过课件演示字的笔顺,使学生对这个字的书写顺序记忆非常深刻,另外,学生理解了它在诗句中的意思是“曾经”之后,我播放了白居易曾经在江南修筑白堤的录像片,此环节的设计意在使学生了解到当时白居易当时在那里做官时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并与那里的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所以白居易写这首词不仅是想念那里的景,更想念那里的人,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后,能学生更好地感悟词的意境。

接着学习文中的重点词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这句的教学中我采用以读促讲,图文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自己读,然后借助多媒体课件打出图片,看图读,再通过两组对比图片对比读,通过对比鲜明的图片不仅从颜色上给人强烈视觉冲击,还从中感受到江南春天的生机勃勃,再引导学生在诗句中找到“红”、“绿”两个字恰当地写出了江南春天独特的美,感受诗人用词持准确性,而学生也在理解的逐步深入,朗读水平也逐渐提高。教师要做出适当的评价,我对于朗读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朗读一般的学生给予鼓励,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逐步提高朗读能力。

(四)听音品析,感悟词的意境美。

二年级的学生对读词的节奏掌握不够准确,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配乐朗读,培养学生的韵律美。之后,我播放了歌曲《忆江南》,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词的一个特点就是当词可以吟唱的特点,通过多媒体的设计打破了课堂中原有的那种只凭借教师的一味讲解,而学生却听的茫茫然,不知所措的局面。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还使学生从优美的旋律和美丽的画面,再次感受江南那如痴如醉的美景,产生共鸣,唤起学生对江南绚丽春色的向往,也想亲自去畅游一番,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讲完本首词之后,我出示了几张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先出示自己的感受,根据感受自己试着写诗句,虽然学生写出来的诗句很稚嫩,有的甚至也谈不上是诗句,但是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浓了,为今后学习古诗词和鉴赏诗词的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1、通过语文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尝试,有助于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词的意境美,而且当看到图片时有自己的感受。

2、在应用时还要注意恰当,课堂上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手段,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工具性。要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它的辅助下高质高效地完成语文任务。

江南说课稿篇十五

本课是一首古诗,选自《汉乐府》,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这首诗共七行两句话。诗句的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的情景。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

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儿童们乘船采莲的情景,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古诗吧。

课文后面安排有要求认读生字表、会写字表及朗读、背诵的要求。“背诵课文,会背了,把小鱼涂上颜色”的要求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课后的第二项出示的是一幅情境图,以学习伙伴形式出现,小朋友对话框里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得到启发,说说小鱼是怎样做游戏的。在会写字表中,还出示了两个要求掌握的新笔画“竖弯钩”“竖弯”。

本课的是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认识“江、南、可、采、田、间、东、北”8个生字。会写“田、东、西、北、鱼”5个字。学习新笔画“竖弯钩”“竖弯”。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江南水乡的美景。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及词语卡片和多媒体课件。

二、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1)出示课题后,认读“江、南”。注意读准后鼻韵母。

(2)结合对课文的朗读和感悟,出现“可”“采莲”“田田”“间”“东”“南”“北”等词语。认读“可、采、田、间、东、北”等生字。

2.生字的识记。

(1)本课生字中涉及平舌音,前、后鼻音等,要注意读准字音,“采”是平舌音,注意不要把“南”读作“l2n”。

(2)可利用熟字加上或换一部分的方法,识记生字。如:沙—江,日—田,门—间。

(3)也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3.生字的巩固。

(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生字,然后借助拼音自己读,巩固认记生字。

(2)用开火车读的方式,巩固认记生字。

(3)用做找朋友游戏的办法,巩固认记生字。利用课后“词语花篮”,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词语,丰富语言,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补充填写在“词语花篮”中的空花朵里。

4.写字指导。

“田、东、北”是既会认又会写的字,可在认读过程中相机指导书写,“田”字共五笔,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竖、横折、横、竖、横”;“东”字五笔写成,笔顺为“横、撇折、竖钩、点、点”,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左边的点写成撇,不要把右边的点写成捺;“北”字共五笔,笔顺是“竖、横、提、撇、竖弯钩”,要把左右两部分写匀称。注意不要把第四笔写成竖弯钩,应是撇。学习新笔画“竖弯钩”;“西、鱼”是已经会认的字,“西”字共六笔,笔顺是“横、竖、横折、撇、竖弯、横”,学习新笔画“竖弯”;“鱼”字共八笔,笔顺从上到下,最后一笔“横”要稍长,托上。

三、朗读、背诵指导。

1.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几遍,做到读正确,读通顺,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还可让学生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组成的。老师也可通过范读、领读,告诉学生朗读时要做到声音响亮,吐字清楚,并能注意重音和停顿,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到规律。

2.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求学生带着对江南的喜爱之情,读出莲叶的美,读出鱼儿的可爱。一、二句写莲叶的美,可用舒缓,感叹的语气读。后面五句写鱼儿游戏,用活泼的语调读,一句比一句读得稍快。

3.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背诵。同桌或学习小组之间互相检查背诵效果。

四、感悟、理解。

1.图文结合,整体理解。课文里的插图画的是莲花塘里几个儿童坐在小船上采莲的情景。可结合诗句指导看图。先联系前两行,观察几位儿童是怎样采莲的'。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再联系诗的后五行,进一步观察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在观察的基础上还可让学生说一说,把观察到的画面和诗句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

2.读中感悟。诗的前两行写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何”表示感叹,;“田田”是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诗的后五行是写莲叶间的鱼儿,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又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北面。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东、西、南、北”则写出了鱼儿在水间飘忽不定、逗人喜爱的样子。这首诗形象鲜明,节奏感强,诗句的意思不必一句一句讲解,只需对难理解的词语略加点拨即可。老师应在指导朗读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江南水乡美的意境。

五、实践活动。

读读“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再启发学生观察插图,自己说两个词语并填在空花朵上。

六、教学时间。

本课可安排2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见到过采莲吗?谁采过莲?能给同学们说说采莲的情况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的诗歌。

(二)出示课题。

结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认读“江、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几遍,做到读正确,读通顺,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画出本课生字。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组成的。

(四)自学生字。

1.看拼音读生字。

2.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本课一些生字的构字规律,记忆生字。

(五)朗读感悟。

1.指导朗读。

3.看图,结合诗的后五行说说:鱼儿在荷叶间是怎样自由自在地嬉戏的?

4.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结合插图或播放多媒体课件,展开联想,体会江南水乡美的意境。

5.指导背诵课文。

(六)巩固练习。

1.口头填空。

鱼()莲叶间:

鱼()莲叶(),

鱼()莲叶(),

鱼()莲叶(),

鱼()莲叶(),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本课生字的。

(七)指导写字。

结合写字,教学新笔画“竖弯钩”“竖弯”。指导学生在《写字》本上写字。

(八)扩展练习。

让学生独自或在别人的帮助下,另选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试着念一念,在班上交流。

汉乐府原是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它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叫做乐府。

词语解释。

何:本课表示感叹,惊讶的语气,相当“多么”的意思。

田田:形容莲叶茂盛的样子。

江南说课稿篇十六

唐代的江南道范围很广,包括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大面积地区,但它的经济文化核心还是在江南东道,包括今天的苏南、皖南、浙江治所在苏州,所以后来文化意义上的江南实际上泛指这些地区。

江南民居多为厅井式民居。

江南民居的主要特征是院落小而高,类似于井口,所以叫做天井。天井占全宅用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到十二分之一,远小于四合院中的庭院比例。反映出天井在这里最重要的功能是采光通风而不是户外活动。另外部分房屋做成敞厅以通风纳凉,敞厅成为日常活动中心,不受雨季影响。

江南民居天井。

它跟北方单栋房屋相对独立不同,厅井式的各幢房屋相互联系得比较紧密,屋面搭接联署,空间相互连通,产生了较为丰富的建筑屋面和内部空间。而且住房多为两层,楼上作为卧室,避开第一层的潮湿,获得干爽的居住条件。

苏州民居。

苏州民居可以作为江南厅井式民居的典型代表,苏州地区雨量充沛,水网交错。

明清以来经济文化发达、人口稠密,城区内形成了很高的建筑密度。

苏州城区典型的大宅院仍然是坐北朝南,沿着中轴线布置多进天井院落。但它的面阔只有北京四合院的一半左右。进深相似,而且有四到六进天井,所以整体布局显得比北京四合院狭长、幽深。

正落,也就是家宅的主体,从大门起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门厅、轿厅、门楼、大厅、正房等。建筑之间有很小的天井相隔。大门对面建造影壁,围合成一个宅前的空间。大门进来第一进天井是过渡空间,有轿厅、账房、家塾等。第二进通常是主天井,正对大厅,是日常待客、聚会的主要场所。大厅的外观造型考究,内部的陈设雅致精美,它的整体造型和装饰效果是富丽雄伟,居全宅之首。

退思园二楼走廊及院内。

大厅与轿厅间相隔处常有装饰性很强的砖雕门楼来炫耀主人的财富和风雅。

因为主天井比较横长,所以常用漏花墙隔成三个小院,既使小院的尺度亲切,又增加了空间层次。

第三进天井正对着两层楼高的上房,也叫做女厅,是日常起居室和多间卧室。楼梯在堂屋后的屏门内,这样的上房可以设一进、两进或着多进,这要看家庭财力和人口情况而定。围绕着上房建有高大的封火墙,使它独立的形成一个比较私密的禁区。

在上房前面的公共活动区域里面,各厅堂的前后门窗都是可拆卸的落地长窗。夏季可以长开不闭,使厅井中有凉爽的穿堂风流动。遇到节庆活动需要,还可以卸掉长窗,使厅井联成一片,大大的拓展了活动空间。这也是厅井式民居适用于江南潮热地区的一项重要措施。

此外,大型宅院的正落两侧还可以有平行的边落轴线,边落轴线上排列花厅、书房、园林以及戏台等,为居住休闲创造了一方舒适优雅的环境。

针对苏州的特殊环境,民居建筑也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一是布局紧凑、楼高两层,密度大、占地少、沿街面宽小,适应了明清以来苏州地少人多、地价昂贵的社会需求。

天井高深,减少了太阳辐射,拔风采光效果良好,夏季凉爽宜人。

纵长的民居序列间,通常会留出很窄的夹道,称为避弄。具有交通、巡逻、通风和防火的作用。

建筑密集会带来火灾的隐患,木构房屋容易延烧成片,所以大部分民居砌出高耸的马头墙以阻隔火势蔓延,围墙高耸,使得天井更加的高深。

这样更能避开夏日阳光直射,阻挡湿热的季风。在夏天非常明显,天井里阴凉蔽日,非常舒适。虽然冬天有些冷,但江南的冬季不长,多穿些衣服,用点暖手炉之类的保暖措施也还过得去。

建筑密集,四周又围墙高耸,很难向外排水,所以住宅的屋面排水都处理成内排水。

雨水最后由天井暗沟汇集排出去,这种“四水归堂”式的建筑屋顶处理也是江南民居的通行原则。

苏州民居很重视生活空间的园林化,即使在非园林的宅内也常用园林手法营造出与自然相通的空间景致,不仅调节了小气候,也美化了景观和心情。“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正是江南人对自然环境喜爱和亲近的表现。

马头墙产生出各种轻巧秀丽的形式,脊饰简洁而线条流畅。

正脊相应分为三段,端部轻巧起翘,加上灰瓦白墙,门窗纤细空透,木构不施彩绘,再配之以自然鲜丽的植物,江南民居的素雅秀丽尽显其中。

苏州是河网密布的水乡。

水巷也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渠道,大户住宅往往前街后河,前街进人,水巷进货。民居常在后门水巷边设私用码头,可以停船、取水。有些小户民居临河建宅,有靠水、跨水、面水等灵活布置。这种小宅的平面大多不规则,顺应街道水巷而建。主体建筑或也有天井院,靠水一面建码头或挑出近水的磴道,可以淘米、洗菜甚至登船。

这种小宅也可以建成两层,上层住人。底层可向河浜自由的出挑,形式灵活多样。

有句古诗描写江南水乡“人家尽枕河,楼台俯舟楫”,说的就是这种情形。与苏州民居相比,其他一些江南民居也有厅井式民居的基本形制特征。但随着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建筑构成和细节上又有较多的创造。

徽州民居。

徽州明清时期商业发达,地少人多。民居也常建两层楼,井窄楼高,遮蔽炎炎夏日。平面规整经济,节约用地。还有四水归堂。住宅四周都有高大的封火墙。但是它与苏州不同。首先,徽州人的宗族观念强,常常聚族而居形成村落。因为山间盆地比较狭窄,村落里面建筑密集,一般徽州民居的规模都不大。按当地的习俗,孩子长大成人后就应当努力到外面去经商做官寻求发展,自立门户。所以民居的小户型居多,大型住宅比较少。徽州地区三面环山,仅西南留有缺口,依风水之说,住宅应当面向这个气口。而且由于冬季太阳高度角的缘故,房屋偏西南才能使冬季阳光深照到房间之内,所以,虽然受到山水道路等多种因素的限制,但是只要有条件的民居都会朝南偏西一点建造正房。布局上徽州民居以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单位。一般正房较长,两厢开间窄、进深浅,正房下层明间为敞厅,是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正房上层的明间为祖堂,供奉祖先牌位。左右为卧室。楼梯设在堂屋屏门后。楼上有廊道串通。在结构上,徽州民居的穿斗式构架中,混合有抬梁式屋架。所以用料比一般南方建筑粗大,而且梁架略有雕饰,仅刷清油露出本色。这与苏州民居的纤秀、素简、栗褐色的梁架是很不相同。

在外观上,徽州民居白墙灰瓦,不作彩绘,用色淡雅清新。墙门上方常贴有垂花门式的砖门罩,封火墙做成马头墙、弓形墙、云形墙等多种样式。内部的木装修玲珑精致,尤其是入清之后的门窗阑干雕刻得繁杂富贵,透露出较浓的商人气质。空间上,徽州民居十分重视庭院绿化和小空间的处理。在入口、天井、侧院、后院、二层挑廊的地方,还有挑窗等地方经常可以见到巧妙的空间设计,这些都是徽州民居中常见的特点。

浙江民居。

浙江地区夏季湿热,民居也以厅井式为多,其中著名的东阳民居出檐深、进深大,采用敞厅、小天井。

不同于苏州和徽州的设计特点:一是标准平面的运用,东阳民居的平面通常以正房三间,两厢各五间的三合院为基本单元,当地人称为十三间头或三间两插式。

扩展方式可以是上下重叠,楼下会客、楼上起居休息。也可以前后串联数进院落,前院会客宴友,后院生活起居。还可以并联供族中多户人家居住。

二是东阳民居正房厢房的山墙都做成封火山墙,彼此隔绝纵横交错的山墙的组合,形成了动感很强的特色造型。黄岩、温岭一带的三合院也采用十三间头平面,但它的正房、厢房屋顶是连在一起的,而且厢房用歇山顶,做成了另一种五凤楼的形式。

三是因为东阳民居的正房与两厢拉开了距离,围墙又比较矮,所以天井院比苏州徽州的民居都要显得舒展通畅。

四是东阳民居的木雕运用非常醒目,主要用在迎面视觉要点上。

浙江东阳庐宅肃庸堂比如柱梁之间的撑木、格扇门窗、套叠的棂格以及裙板、前廊轩顶的各种花饰,表现出十分精湛的雕刻技艺。

但是整体效果却显得有点过于繁琐,视觉美感上倒不如苏州和徽州民居的清新淡雅。

此外,东阳的宗族观念也很强,同族的住宅经常连在一起,联房通脊的大宅院很多,而且与祠堂、牌坊等组合修建在一起,形成了聚族而居的村落和聚落。

总的看来,江南地区的厅井式民居与北方的合院式民居在空间构成上十分接近。都采取三合、四合院的形式,上房三到五间。明间为堂屋,用来祭祖、待客等。生活习惯、空间组织方式与北方汉族的相去不远,但是不同的是,江南民居的天井高耸而窄小、出檐大,遮阴纳凉,适合江南夏季炎热潮湿的气候。而且它的厅堂开敞,利于产生穿堂风,改善小气候,同时创造出凉爽的半室外空间,利于家庭的活动。建筑单体互相联署而不孤立,而且经常建有二层楼,有廊道联通,由此产生了较为丰富的空间层次。江南的厅井式建筑经常采用穿斗式构架,构造灵活,以适应不同的地形、环境和材料来源。从建筑角度上江南厅井式民居或可看成是合院式民居在江南环境下的演变和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01410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