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和方法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进步和成就的关键,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问题和挑战。高质量的总结要求我们深入思考并总结出精华部分。下面是一篇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浪之歌教学设计及课件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这首诗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全诗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小节,写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部分即第二小节,写长江的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检查处学效果。
(1)出示词语:
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荡涤:洗涤。
尘埃:尘土。
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乳汁哺挽涤埃灌溉。
2、指导写字:
乳:左右基本等宽。
汁、哺、挽、涤、埃:左窄右宽。
灌、溉:左窄右宽,因笔画较多,写时要紧凑一些。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
你人母亲的情怀。
引读。
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1)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精读第1节:
(1)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雪山”在祖国的最西部,“东海”在祖国的最东部,长江能从祖国的最西部走来,向祖国的最东部奔去,说明她源泉是无穷的。)。
指导朗读:这两个分句我们该怎样读?哪些词提示了你?
(第一个分句要读得柔和一些,因为长江是“走来”,第二个分句读时要让人感觉有气概,因为长江是“奔去”。)。
(3)默读第1节,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指导学生看地图,并联系实际想象体会“哺育、挽起”的意义。
指导朗读:这一句我们要读得很深情。
(5)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要读出“赞美”“依恋”的感情。
(6)齐读第1节。指导背诵第1节。
6、精读第2节。
(1)听录音,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它有母亲的情怀?
(2)交流: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远古”是指很遥远的古代,长江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时间跨度很大,长江永远不会停息,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指导朗读第一句:“走”、“奔”句与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对比读,体会长江的宏伟气势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灌溉花的国土”:祖国的领土那么大,长江能将它们一起灌溉,所以说它是“无穷的源泉”。
“推动新的时代”:长江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力量是无穷的。)。
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具有母亲的情怀?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母爱是纯洁的、神圣的,长江像母亲一样滋润着祖国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母亲的力量是巨大的,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对新时代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师引读:所以,“我们——赞美长江……”
(4)指导朗读第2节。
(5)指导背诵第2节。
四、练习朗读全诗。
1、同学们,作者从空间和时间上歌颂了长江,学完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呢?
2、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去赞美长江,表达出我们对这位伟大母亲的依恋之情。
3、练习朗读。
五、学唱歌曲。
教后随笔:
在完成练习册“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把每们同学说出的好的句子都按序写在黑板上,并在句子后面写上“作者某某某”,以此激发同学们发言的热情。这一招果然奏效,人人都争着说,气氛很是活跃。对于新接手的这个班来说,要使他们比较踊跃地发言是挺难的,总觉得我们之间有些隔阂。现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他们放开胆子说,我也可以看到他们真实的水平。
浪之歌教学设计及课件篇二
知识与技能:
1、朗读、想象、感悟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
2、读中探究发现时局特点,感受拟人、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并能模仿某一句段进行创造性想象仿写。
过程与方法:
1、善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学会正确的解决与评价。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会欣赏现代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依恋之情,并在朗读中产生共鸣,进而升腾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善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尝试解决与评价。
1课时。
一、导入。
(用激情而又自豪的语调):长江,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它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有多少作家、作曲家赞美了它啊!今天,老师这儿就有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我们来学习一下。
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活动:自由读诗。
谈读后的收获。
师引导。
预设:
作者写文章时豪情满怀;诗词中的“你”指长江,把“长江”比喻成母亲,富有诗意。
第一段主要从地理特点的角度描写长江,歌颂她一泻千里、滋润两岸的气概。
第二段主要从时空的角度描写长江,赋予长江一种象征意义: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向前发展。
三、有感情朗读。
学生活动:学生读诗,另请学生评价。
预设:
朗读指导。
注意节奏,重音和语调:
节奏重音(以第一节为例)。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换起/高山/大海。
师范读:
四、学贵有疑,读出疑问。
学生活动:
小组内先交流学习的疑问或困惑,再向全班交流并请其他小组同学回答。
师适时引导。
预设:
1、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
2、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3、诗歌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五、谈收获、话感受。
请用:本节课我收获了——、我感悟到——、我看到——、我学习到——、我觉得——、我认为——、我应该——……说一句话。
六、我也要写诗。
请模仿本诗,以“班级之歌”为题写一首小诗。
浪之歌教学设计及课件篇三
课时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读准字音,会正确书写。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读懂第一段,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行句子训练。
重点:
1、学会11个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1、生字:整、奔、器。
2、会根据课文内容提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一个停电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说话。
2、说说发电的方法。
3、揭示课题。
二、讨论学习方法。
1、小朋友,你们想怎样学这篇课文?
2、讨论学生字的方法,教师归纳板书。
三、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2、反馈。
你能选出你认为最难的字来教教大家吗?
字音难点:整、应、奔。
字形难点;整、奔、器、建。
你能把这么多的生字都读出来吗?指名读。
四、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反馈,指名读各段课文。
3、你们想学会些什么?根据课文内容提问。
教师板书。
4、读课文,在课文中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可以一个人自学,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找好朋友商量。
可以选择一个问题,也可以选择两个问题。
5、反馈。
6、小结。
五、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要专心听,比一比,谁听懂得多?
2、汇报,听懂了什么?
3、比较句子。
浪娃娃多。
浪娃娃多得数也数不清。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指导朗读第二句话。
4、质疑。
5、指导朗读第一段。
六、练习(机动)。
照样子写话。(题略)。
浪之歌教学设计及课件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理解“贪玩、应该”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懂得人们可以利用海浪来推动发电机发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堂课所学内容。
上一堂课我们一起来到海边,领略了浪娃娃的贪玩,谁能告诉大家浪娃娃是怎么贪玩的?
二、学习第2自然段。
海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这么贪玩,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你是海妈妈,你会怎样去教育你的孩子呢?请你自己先说一说。
你们教育得真不错,我们看看课文中的海妈妈是怎样教育他的孩子的?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交流:贪玩的浪娃娃变得()。
2、小朋友说得真不错,那么你是从课文哪些词语或句子看出他的变化呢,请你好好读一读3、4自然段,然后选择一个方面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3、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a、就向、奔去、奔跑、欢叫、哗哗、哗哗――浪娃娃爱做好事、浪娃娃变得更加高兴。
b、浪娃娃听了妈妈的话,连忙向海岸奔去――听话。
c、两个“!”――爱做好事。
师:浪娃娃会做好事了,他的心里多高兴呀,你能高兴地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吗?
4、、浪娃娃终于能做好事了,他做的好事是――(推动机器发电)。
浪娃娃如何推动机器发电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放录像)。
科学家真聪明,能利用浪娃娃冲击水轮发电机,推动机器发电,这种发电方法就叫做“水力发电”,你还知道科学家能利用什么进行发电吗?(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光能发电……)。
四、想象说话。
1、在科学家的帮助下,浪娃娃推动机器发的电终于被送到了各个城市、乡村、学校,还有小朋友的家中。为了感谢浪娃娃,有一天,电公公带着浪娃娃走遍了这些地方,浪娃娃看到自己发的电给人们带来方便、带来欢乐、带来幸福时,急急忙忙跑回家,高兴地把自己看到的告诉了妈妈,那他会怎么说呢?请大家各选看到的一个方面同桌互相说一说。
集体交流。
2、原来自己能给人们带来那么多的好处,浪娃娃的心里更高兴了,让我们高兴地来读一读课文3、4自然段。
五、明理。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同学们都很喜欢爱做好事的浪娃娃,老师也很喜欢,我想人也是一样,只要你多为别人做一些好事,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你。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作业》。
2、选做题:把《浪娃娃》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把浪娃娃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
浪之歌教学设计及课件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词语。
2.反复诵读,注意读出感情和节奏。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在读中感受诗中浪的形象。
2.深刻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
四、课前准备:查字典解决字词,搜集作者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语:。
许多美好的事物都会让人浮想联翩,现在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海浪的图片,欣赏之后,请你来形容一下在你的眼中与心中,海浪是的形象以及你的感受。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在他的散文诗《组歌》中为我们塑造了关于海浪的全新的形象,那他的想象与你的想象是否有一些相通之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浪之歌》。
2.检查预习作业。
读准字音。
炽热执拗憔悴馈赠夜阑人静彻夜不寐。
关于作者及本文。
纪伯伦,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
3.整体感知。
(1)学生听配乐朗诵,边听边想象课文展现的画面,体会诗的美好情韵。
(2)请大家自由朗读,模仿录音,注意语言流畅,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初步感知诗中浪的形象。
(3)思考:诗人在作品中把浪塑造成了一个什么形象?
运用拟人手法,塑造了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首先是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接下来,这个女性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寂静的夜晚,大地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她辗转反侧,难以安眠。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在这里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形象。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也是对更广阔的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
(4)海浪深情地爱着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表达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有时候诗人还可以借助诗来表达更深刻的内涵,这时我们就要结合诗人当时的写作背景。
熟悉诗人的都知道,诗人长期与故土别离,旅居异国,身老他乡。所以他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寓深厚的恋情。那么这首诗中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忠贞不渝的热爱。
(5)我们对诗歌的情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了,现在请大家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带着感情朗读,并且思考下面的问题:作者笔下的海浪是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具体语句来说明。可以用如下句式来表达:。
我选的句子是(文中语句)我从中看到了一个的浪,我的理解是:。
例如:我选的句子是“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我从中看到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浪,我的理解是:潮涨时,浪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无论何时,浪始终依恋着自己的情人,和他不离不弃,这体现了浪的忠贞。
(6)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有了生命,有了灵气,他深情地爱着自己的情人,他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让我们带着深情的语气,舒缓的节奏再次朗读课文,感受诗人笔下全新的海浪的形象。
女生读1-4节,男生读5-6节,齐读7节。
4.诗人这种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仁爱博大的胸襟不仅体现在这首《浪之歌》中,在《组歌》的其他几首中都有惊人的表现。让我们带着纪伯伦的深情来欣赏课文节选的第二首《雨之歌》。
(1)用深情的语气和舒缓的节奏朗读课文,初步感知雨的形象。
(2)品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旁边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六、作业:。
课下阅读《组歌》中其他三首,用旁批形式写下自己的评析,并摘抄诗中的佳句。
浪之歌教学设计及课件篇六
这两首散文诗,语言清丽流畅,句式整齐匀称,字里行间充溢着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也渗透出深厚的理性内涵。如此富有诗意的美文,需要精心设计、有序指导学生美读。在美读中尽享语言的独特魅力,激发和谐的情感共鸣,在美读中获得语感的、情感的、美感的熏陶,在美读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步骤】。
一、学法简介,导入课文。
美的散文诗需要美读。通过美读,体味诗的音乐美,品味诗的画面美,感受诗的语言美,体悟诗的情感美,从而得到审美的享受。现在,让我们美美地读《浪之歌》!
二、配乐诵读,体味诗的音乐美。
1、播放配乐朗诵,学生轻声和读。注意节奏、停顿、重音,尤其是韵脚的处理,标明韵脚,把握节奏。
2、全班配乐齐读,要求抑扬顿挫,体会诗在辞色、声音上的美感,读出诗的音乐美。
三、想像诵读,品味诗的画面美。
同学们带着想像诵读,品味浪的生活图景,用我读出了这一幅美丽的画面领起,描述诗中的画面。
四、自由品读,感受诗的语言美。
这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语言婉约清丽,极具美感。自由品读,找出你认为美的词句,具体品析,用美,美在________的句式表述。
学生发言交流,教师总结评点,重点突出:
1、用词之美:
文中一组拟人化的动词,如搂抱、亲吻、拥抱、扑倒等,生动贴切地描绘热恋中的浪与海岸相亲相爱、难舍难分的情态;一组成语,如碧海丹霞、长吁短叹、纹丝不动、死里逃生等,言简意丰,让人产生无穷联想;一组叠词,如相亲相近、相离相分、紧紧、嘻嘻哈哈,富有韵律,极具音乐的美感。
2、写句之美:
文中一组由语意对举与反衬组合的精美对称句,如第二、三段,对比鲜明,具有对称的美;第五段的排比句,层次分明地表现星空、美人鱼、礁石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浪的守护者形象。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子,如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等,或在语意层次上显得丰富而有气势,或形象准确地传情达意,显出独具特色的语言魅力。
五、深情演读,体悟诗的情感美。
学生饱含深情演读,体悟文章字里行间渗透的情感。读后思考:
1、作者笔下的浪是怎样的形象?
(用给浪填充修饰语的方式,把握浪的个性及喻义。如热情洋溢的浪、无比忠诚的浪、温柔善良的浪、守护人世间的浪等)。
2、作者借浪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重点品味文章最后两段表达的感情)。
六、学生学法实践:运用以上美读法,自主学习《雨之歌》。
1、用配乐诵读的方式,读出文章的音乐美。
2、带着想像诵读,用我读出了这幅画面。
的句式描述诗中的画面。
3、从用词、写句的角度,品味文章的语言。重点品读叠词、拟人句的妙用。
4、用深情演读的方式,体悟文中的情感。重点理解结尾一段的含义。
七、学法小结。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作者简介(见《教师教学用书》)。
2、课文扩读材料:
《美之歌》、《花之歌》、《幸福之歌》。
【使用建议】。
《组歌》共包括课文与以上三首散文诗。这五首散文诗情思交融,婉约清丽,晶莹剔透,诗中的一组形象既给人审美愉悦,又寓含生活哲理,显示了纪伯伦散文诗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教学,可与课文联读,帮助理解浪、雨形象的情感内涵,体会纪伯伦散文诗个性化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浪之歌教学设计及课件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师生收集大海对人类有贡献的资料,浪花图片、生字卡。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贴浪花图片,大家看这是谁来了?小浪花非常可爱,它就像一个顽皮的娃娃,在大海**的怀抱中快乐地生活。你们可别小看它,虽然它的年龄小,但本领可大了,不信你就读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
2、轻声读课文,对照课后生字表,在文中圈出生字,并将带生字的词多读几遍。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认为自己读得通顺的句子,可两个人一起读读。
(读法的多样性,不仅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识字。
1、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
2、抽读生字卡。现在我们开动智慧火车,看看谁能把这些生字读准。
3、做游戏:采摘“聪明果”。
教师出示“智慧树”,“树”上结满了“聪明果”(果子覆盖着生字)“聪明果”有几种颜色,你喜欢哪个就摘哪一个,但是一定要将字音读准,这个苹果才能归你。
(通过采摘“聪明果”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识字效率。)。
四、写字。
1、认识新的笔画“乛”“亅”,并向学生介绍书写方法及名称。
2、指导“了”“子”,在认识新的笔画之后,让学生自己书写这两个字,再写给同桌看看。
3、在书上将其余生字描一描。
(指导书写时,可以根据生字的特点,有教有扶有放,让学生在评比过程中,互相借鉴,将字写得更漂亮。)。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谁愿意为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
3、浪娃娃在**的怀抱里快乐地生活,他们多高兴呀!你们在什么时候最高兴?
二、诵读第2、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3自然段,海妈妈向浪娃娃提出什么要求?浪娃娃是怎么说的?
2、浪娃娃听了**的话是怎么做的?浪娃娃的话应该重点读,注意这里有三个感叹句。
3、理解“做好事”,你们知道浪娃娃可以为人类做哪些好事?
教师介绍有关海洋运输、海洋捕捞、海洋资源待一些资料。
三、指名读第4自然段,你们知道了什么?介绍潮汐发电。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对简单、易懂的内容以读代讲。课前学生收集丰富的资料,课上交流,这样学生通过自学、互学,海洋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另外,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所见到的东西来理解,使教学更贴近生活。)。
四、诵读评价。
1、学生自由练读,认为自己读得好就奖励自己一颗星星。
2、要以在小组内分角色练读,你们能把浪娃娃的心情读好吗?
3、指名配乐朗读。
(读的形式多样性,既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又可以使学生懂得评价他人朗读的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朗读能力提高得更快。在读的过程中也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
第三课时。
一、自由读课文,读得好的同学可以奖给自己一颗星星。
二、练习。
1、出示生字。
做位们海湾清。
他你住浪江河。
大家说说通过观察这些字,发现了什么?
2、出示词语,照样子说说。
跑来跑去____来____去____来____去。
说不完听不____看不________不____。
3、在学过了《浪娃娃》之后,大家对大海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你想对大海说什么吗?可以向大海问一问,说一说“大海,大海,你……………?”
(让学生自由想象,表达,培养其民散思维及表达能力。)。
三、写字。
1、教师范写“女字旁”,特别强调第三笔的书写方法。再出示“好”“妈”,并请同学们独立书写,注意要先看清它们的模样再写,要写得漂亮。
2、出示“几、机、电”。大家听听生字朋友的要求:请同学们独立练习写写,然后把你写的字给小组的同学看看,比一比谁写得好,奖励他一颗星。没写漂亮的要帮他改一改。
浪之歌教学设计及课件篇八
认知:
1.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爱自己的祖国。
2.知道我国的国名、首都、国庆节。
情感:
1.产生自己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2.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分析:
热爱祖国教育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居“五爱”教育第一位。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对小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教育。这是道德启蒙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本课提出要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教育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坚持不懈,反复进行,由浅入深,不断加深。在启蒙教育阶段不可要求过高,本课按课程标准要求,只进行最低层次、最浅层次的教育,即:“,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应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以“爱”贯穿全课,要采用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特点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1.给学生丰富的感性材料。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插图和照片,教师还可提供相应的挂图、幻灯、录像,使学生通过生动的直观形象材料,产生对祖国的爱,产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采用一些艺术形式,如唱歌、朗诵诗歌等,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引导学生用歌声和诗歌朗诵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本课教学的知识点较多,但在教学中要认真落实,使学生切实记住。
本课内容丰富,插图、照片也不少。在教学中要组织安排好,使教学层次分明,结构紧凑。
第十一课。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爱自己的祖国。
2.知道我国的国名、首都、国庆节。
情感:
1.产生自己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2.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大中国》这首歌吗?会唱吗?下面咱们就来一起唱一遍。
1.放音频:《大中国》下载。
同学跟音乐唱。
提问:你知道这首歌是唱什么的吗?
师:中国是我们的家,我们都是中国人。
板书:
2.看书。(“听一听”中的图片)。
提问:这些都是中国人吗?那他们为什么长得都不太一样呢?
小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虽然民族不一样,但我们都是中国人,是一家人。
二、学一学(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出示图片。(“课文”中的图片,先不出示民族图。)。
1.说一说:图上画的是哪的景色?你知道关于长城的情况吗?
小结:万里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像一条腾飞的巨龙,所以有人说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
2.提问:为什么说中国是我们的祖国?
小结:我们都是中国人,生活在中国这快土地上。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再往上一辈一辈的人都生长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个国家里,所以,中国就是我们的祖国。
板书:中国是我的祖国。
3.学生四人一组说说:我国还有哪些美丽的地方,美丽的景色。
请同学到前边一边举着自己找的图片,一边给大家讲解。
老师也拿出准备好的图片:黄山、长江、黄河、桂林山水等向同学做简要介绍。
小结: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仅有许多名胜古迹,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风光。
师:同学们,看完这些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4.请同学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贴图。(“课文”中各族小朋友手拉手图)。
1.提问;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师:他们和我们一样,都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中国,觉得生活在祖国的怀抱里幸福快乐。让我们一起唱《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2.放音频:《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同学边唱边表演。
小结:我们和全国各民族的小朋友一样,生活得非常幸福快乐,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我们都爱自己的祖国。
板书:我爱我的祖国。
3.读儿歌:
中国是我的祖国。
我爱我的祖国。
过渡语: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是怎么诞生的吗?
三、听一听(使学生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节)。
放视频:《开国大典》下载。
1.说一说:
你们知道是谁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吗?
在宣布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说我们的新中国叫什么名字?(我们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是哪一天成立的?
教师:新中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一天。
2.小组交流:
国庆节是哪一天?为什么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师: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因此,我国将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3.出示投影片。(“听一听”中的图2)。
提问:这一天就是10月1日国庆节,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情景?人们在干什么?
小结:每年10月1日国庆节时,全国各民族人民都通过各种形式来庆祝祖国的生日,表达高兴的心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天安门前更是鲜花盛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到处都是一派喜气洋洋的场面。
四、看一看(使学生了解首都北京)。
出示课件。(场景一:中国版图)下载。
1.说一说:红色五角星的位置是哪?
2.小结:红色五角星的位置是北京,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3.说一说:你们还知道北京有哪些著名建筑吗?
4.同学边说老师边出画片。(北京西客站、亚运村、中华世纪坛等。)。
5.小结:北京首都除了有刚才我们看到的新华门、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有闻名于世的故宫;具有现代气息的北京西客站和亚运村;繁华的王府井和西单文化广场;还有数不清的高速公路、立交桥、高楼大厦、公园。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全国人民都热爱北京。
五、说一说。
看书(“说一说”中的填空)。
1.同学在书上填写。
2.同学读。
小结:
我国的国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我国的国庆节是10月1日。
过渡语:让我们用一首美丽的小诗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吧!
六、诗歌总结。
1.读诗歌:
我爱鲜花,
我爱白鸽,
我爱万里长城,
我爱长江黄河,
我爱我的祖国。
2.总结:让我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让我们都来用行动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探究活动一。
一、找找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画片,办一期“可爱的祖国”展览。
二、举办一次“我骄傲,”的主题竞赛活动。
活动形式:
同学自愿组合成三个小组,由三位同学组成评委会,现场抢答。
题目:
1.你知道祖国的“世界之最”吗?(说对一个加10分,说得越多越好)。
2.说说你知道的为国争光的中国人?(说对一个加10分,说得越多越好)。
3.你会唱赞美祖国的歌曲吗?(会唱一首加10分,唱的越多越好)。
4.你知道我国的风景名胜都有哪些吗?(说对一个加10分,说得越多越好)。
5.我国有多少个民族?你能说出几个吗?(说对一个加10分,说得越多越好)。
6.你知道“中国”这个名称的来历吗?
7.为什么说我们是中国人?
三、办一期“祖国的世界之最”展览。
浪之歌教学设计及课件篇九
1.认识“梧、桐、掌、枫、松、柏、装、桦”8个生字。
2、会写“桐、枫”2个生字。
借助图片认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四种树的名称并能熟练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树的名称及其主要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认识五种树的名称及其主要特点。
教法:情境教学法、朗读法、思维导图法、讲授法。
学法:观察、讨论、合作交流。
课件。
一、激趣导入:
出示谜语:像伞不是伞,整天土里站。(树)。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儿歌,这首歌里就藏着许多树的名字,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板书课题:树之歌)。
二、初学儿歌。
思考:你从音频中听到了哪几种树的名称?
2.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3.交流识字方法。
4.课件出示要写的字。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认识它们的?
三、巩固练习。
1、摘星星。
2、读一读。
梧桐手掌枫树松柏绿装桦树。
四、精讲实练。
1.课件分别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图片。
2.说说这些树有什么特点,你是根据什么来认出这是哪一种树的?师相机板书小结。
3.请同学们看着黑板尝试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课文前两句。
4.口头练习。
杨树(),榕树(),梧桐树叶像()。
枫树秋天叶儿(),松柏四季披()。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及其它们的特点,希望以后同学们在生活中见了它们,能准确叫出它们的名字。
六、作业布置。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桐树)(梧桐)梧桐——梧桐树叶像手掌。枫:(枫树)(枫叶)枫叶——秋天到了,枫叶红了。
浪之歌教学设计及课件篇十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丰收之歌》
2、通过读歌词掌握歌曲节奏
3、音乐活动“颗粒归仓”
4、分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歌曲律动 教学目标
1、通过《丰收之歌》的学习,学会用欢快的歌声、热烈的舞步来表现丰收时的喜悦之情。激发学生胡学习兴趣,并且明白歌舞形式是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之一。
2、通过摘果子活动对秋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经过节奏练习更好的掌握歌曲节奏。
3、在“视,听,唱,动”的音乐活动中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景,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通过感受丰收欢庆喜悦的场面,体会劳动的价值,从而要养成劳动的好习惯。
1、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2、能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
:电钢琴、多媒体课件
:书本、复习学过的音乐知识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白雪公主的故事吗?知道作者是谁吗?今天的老师就带领你们到安徒生的家乡,素有童话王国之称的丹麦去走一走看一看。带问题欣赏丹麦金秋果园丰收画面。
2、师:丹麦迎来丰收之年,欢乐地人民唱起了丰收之歌。同学们,让我们感受一下欢乐地丰收气氛吧。(出示板书) 3、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高兴 兴奋 欢快)下面就让我们学习这首歌曲。在学习之前我们先看看歌曲的节奏。
1、南瓜丰收了,根据不同的果实按节奏读歌词。师范读,拍手拍腿打节奏的方式。
2、根据刚才的节奏,试着把苹果运回家吧。让学生试着自己读,并展示。
3、师即时的指导鼓励,(给学生发放奖品)
【设计意图】节拍教学是学生最不喜欢的环节,于是本节课针对这一点,通过摘果子,读歌词让学生体验学习节奏的乐趣。
1、跟老师逐句学唱歌曲.
2、师做指导性纠错,生再唱。
3、情绪和情感的提示,生有感情的再次随琴声演唱。(感情好有奖励)
4、师:太精彩了,有了你们的助兴,今年肯定还会是一个丰收年。听,丹麦人民的丰收之歌又唱响了!
5、请你随音乐轻轻的唱一唱吧!(熟的同学可以用洪亮的声音,不熟的同学可以轻生唱)
【设计意图】学会一首歌不难,但要让学生唱出歌曲的情绪,唱出歌曲的演唱要求,却有点难。《丰收之歌》的演唱重点是学会用欢快歌声表现丰收时的喜悦之情,为了把歌曲的高潮部分演唱的更好,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参观田园果园的形式演唱歌曲。
: 1、师:我们在田野里丰收了果实,在歌声中又收获了知识,回顾上节课学的知识,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 二分音符 认识音符。看老师这里有三个大仓库。
2 、再次用歌声庆祝丰收的喜悦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收获音乐知识,改变了以前枯燥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五、载歌载舞庆丰收
1、分组表演: 舞蹈组 乐器组 歌唱组分组表演。
2、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并分组表演。
3、播放《丰收之歌》歌曲,载歌载舞,师生互动表演。
【设计意图】分组表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得合作意识,通过学跳丰收舞,让学生亲身感受丹麦传统的庆丰收方式,并在体验和表现中获得欢乐。并且明白歌舞形式是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之一。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生自由发挥)相信,你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一定会实现自己的丰收愿望,让我们随欢乐的音乐拍手走出教室吧。
板书:
丰收之歌
节拍:2/4拍情绪:欢乐地
演唱方法:跳跃的,有弹性的
课后,我收到了许多积极的反馈意见。有的老师认为,这节课的导入设计很好,不知不觉中把学生们带入了主题。结尾的设计也较为出色,使学生们体会到丰收背后的辛勤劳动。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教学中的讲解、释疑、归纳和强化,教学中通过学习学会歌曲,以及教学中通过节奏训练掌握已学会的知识,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已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音乐学科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又使音乐学习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也就是说:音乐的学习原则是不能依靠描述、讲授的,必须要依靠审美主体的自身体验。在课堂中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轻松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并使本课顺利进行。课标中强调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为达到这目的,我在教学设计上尽量做到以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并且结合直观形象,让每个孩子在模仿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师生共同体验,享受了音乐美。全部教学的活动以学生为本,师生共同参与,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首位,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会歌曲,唱好歌曲,完成了教学任务。
浪之歌教学设计及课件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描写雪景的句子,感受语言美;
2.勾画描写江南雪和北方雪的语句,能准确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明确作者情感倾向;
3.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重点:
把握江南雪和北方雪的特点,明确作者情感倾向,领悟本文表达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品味。
教学准备:
1.要求学生预习,扫除阅读障碍;
2.搜集关于《野草》及《雪》的写作背景等资料;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
朗读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看到我手中的这根粉笔,你会想到什么?
生自由表达。
师:本来就是一根普通的粉笔,经过大家的联想和想象,它竟然有了这么多丰富的内涵,已经不再是一根普通的粉笔了。其实,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经过作者的艺术处理,某些自然景物也会超脱固有形象,表现出更多的意味。当然,同样一种事物在不同的人看来,被赋予的.意义可能大不相同,比如刚刚我们对粉笔的认识。再比如自然界中的“雪”,在被贬的柳宗元笔下是“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传达出幽冷孤寂的心态,而在盛唐岑参笔下则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现的则是积极乐观的心态。
2.(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雪》一文,探讨一下作为文学战线上的革命斗士——鲁迅借助“雪”表达了什么意思。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配乐)。
要求学生听准字词读音;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找出描写南方雪和北方雪的段落。
2.检查听读效果。
(1)投影出示生字词。
处子磬口脂粉奁目光灼灼。
指名读音。
(2)明确写南方雪和北方雪的段落。
三、研读课文。
1.赏读“江南的雪”
(1)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重点品味“滋润美艳”“青春的气息”“处子的皮肤”“闹”等词句,从而为体会江南雪的特点做好铺垫)。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
(2)指导朗读。(语气温婉)。
自由练读。
指名读,评读。
(3)设问:江南雪有什么特点?
学生结合词句品评,明确江南雪的特点。
(投影)江南的雪滋润美艳。
2.赏读“朔方的雪”
(1)要求勾画出描写“朔方的雪”的词语。
(2)交流,明确。
(投影)如粉如沙。
朔方的雪蓬勃纷飞。
升腾闪烁。
(3)指导朗读。(语气异常刚劲、果决)。
学生练读。
指名读,点评。
齐读。(定要读出气势)。
(4)你觉得作者更喜欢哪个地方的雪呢?请用“尽管,但是”来表达。
学生口语交流。
(引导学生把握描写雪罗汉时的情感变化。关注转折连词“但是”所起的作用)。
启发:了解艺术形象的寓意可以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
(投影出示:《雪》写作背景)。
学生讨论明确课文主旨。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生华)。
板书:江南的雪——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朔方的雪——充满斗争精神。
4.结合全文,理解关键性句子。
(投影出示)“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学生在把握全文主旨的基础上,讨论交流,突破此句。
(赞美坚守自我、完全献身、坚强奋斗的精神。学生把握语句意向即可)。
四、总结全文。
1.文章主旨。
2.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五、布置作业。
1.阅读《野草》中的《秋夜》。感受自然景物描写中写实与象征的不同。
2.搜集写“雪”的诗句,品评诗人透露的思想感情。
(设计目的:课堂上教师渗透阅读方法的目的,正是为了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能活学活用。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的阅读引向课外,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积累生活体验。这样,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落实了课标精神。)。
浪之歌教学设计及课件篇十二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知儿歌内容。(重点)。
(1)听音乐。
(2)过渡: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们认识身边的哪些大树呢?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的结构和各自的特征吧!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我会认的字和词语。
3、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4、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1、边读边想,每小节写了什么?
第一小节:描写了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特点。第二小节:描写了枫树和松柏的特点。
第三小节:描写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喜好。第四小节:描写了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提示:本文是一首儿歌,让我们了解一些树木的特点。
初学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1、抄写生字。
2、给带点的字选正确的音。
3、选字组词。
浪之歌教学设计及课件篇十三
1.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木”字旁,并能列举学习过的生字。
1.会认识14个新字,会写10个生字,并能正确组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2.板书课题。
二、初学儿歌,学习检查生字。
1.借助拼音,将儿歌读通读顺。
2.指名读儿歌,相互帮助正音。
3.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在小组内互相考查。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梧(梧桐)(梧桐雨)。
枫(枫树)(枫叶)。
松(松鼠)(松树)。
柏(松柏)(柏树)。
装(装修)(装饰)。
桦(桦树)(白桦)。
耐(耐心)(忍耐)。
守(守护)(守卫)。
疆(疆土)(新疆)。
银(金银)(银色)。
杉(水杉)(杉树)。
化(变化)(化学)。
桂(桂树)(桂花)。
5读一读,记一记泡桐白桦云杉翠柏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6.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p18,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木”字旁书写注意事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三、再读儿歌,理解意思。
1.全班齐读儿歌。
2.你读懂了什么呢?
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材分析:《树之歌》是人教版教材,第二单元识字第二课,本单元全部是识字课,本课程的主题是“树木”。本课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
浪之歌教学设计及课件篇十四
1.教师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学生画的画,请一两位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树,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喜欢的树长在哪里,长得什么样,为什么喜欢它。
2.小组交流活动:我喜欢的一棵树。
3.配合优美的乐曲,教师课件出示插图导入新课,用甜美的声音朗读《杨树之歌》。
1.初读诗歌。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2.学生自由展示,教师听读正音,相机引导认字。要求:选读自己读得最流利的小节,可以个人读,也可以合作读。
(一)品赏第1小节。
1.教师语言渲染:“杨树长在蓝蓝的天底下,他们的根扎在绿色的大地上,多么像一位位精神抖擞的小伙子哟!你们听,他们在风中唱起了歌。”
课件展示杨树摇头晃脑边笑边唱的动画形象。
读一读第1小节,读出杨树的快乐心情,怎么快乐就怎么读。
2.学生自由展示。
教师引导:把自己想像成一棵快乐的杨树,读出快乐的感觉。
教师关注学生朗读时的情感态度,鼓励带表情读,比较朗读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及时鼓励。要注意学生朗读时对“哗啦啦、欢快、响亮、悄悄地”等词语的个性化处理,不必强求一致。
3.教师用鼓励的语言引导:小杨树们,配上动作表演读,读出你们快乐的感觉吧!
(二)品赏第2小节。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教师引导学生看图体会诗歌意境:“请大家欣赏一下课文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2.播放一段悠扬的轻音乐,教师引导:闭上你的.眼睛,想像你就是图上的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或者就是你自己,来到了大杨树下,做着你喜欢的事情,听听杨树快乐的歌。
3.听到杨树的歌了吗?他的歌里唱什么,怎么唱?小组互相说一说后大班交流。
4.多种形式读第2小节:教师引读。小组读。个人读。比赛读。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本小节明快的节奏和喜爱杨树的感情。
6.再读第2小节,想一想:老爷爷、老奶奶、小弟弟会对大叶杨说什么?
(三)品赏第3小节。
1.轻声读第3小节,展开想像,读完后说说你觉得诗中写的什么最美?
2.把你读诗时想像到的用油画棒画一幅简笔画。
3.利用投影仪交流:展示并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上的景物。
4.引导学生美美地读一读第3小节。
5.积累词语:金色的()翠绿的()金黄的()
1.教师语言渲染:“孩子们,许许多多的大叶杨美化了我们的环境,他们默默地为人类奉献关爱和欢乐。我们再一起有感情地读读《杨树之歌》,表示我们对他们的热爱吧!”
2.配乐朗诵。
鼓励学生课后再听听自己喜欢的树在唱什么歌,写下来,或者,把自己编的大叶杨的歌词写下来。
本课要认的字较少,教师可引导互检。宜在写字指导上下功夫。学生观察写字,自评互评,教师再作示范。
浪之歌教学设计及课件篇十五
2、通过读歌词掌握歌曲节奏
3、音乐活动“颗粒归仓”
4、分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歌曲律动教学目标
1、通过《丰收之歌》的学习,学会用欢快的歌声、热烈的舞步来表现丰收时的喜悦之情。激发学生胡学习兴趣,并且明白歌舞形式是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之一。
2、通过摘果子活动对秋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经过节奏练习更好的掌握歌曲节奏。
3、在“视,听,唱,动”的音乐活动中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景,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通过感受丰收欢庆喜悦的场面,体会劳动的价值,从而要养成劳动的好习惯。
1、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2、能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
讲解分析、示范引导、学生练习、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等。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电钢琴、多媒体课件
书本、复习学过的音乐知识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白雪公主的故事吗?知道作者是谁吗?今天的老师就带领你们到安徒生的家乡,素有童话王国之称的丹麦去走一走看一看。带问题欣赏丹麦金秋果园丰收画面。
2、师:丹麦迎来丰收之年,欢乐地人民唱起了丰收之歌。同学们,让我们感受一下欢乐地丰收气氛吧。(出示板书)3、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高兴兴奋欢快)下面就让我们学习这首歌曲。在学习之前我们先看看歌曲的节奏。
1、南瓜丰收了,根据不同的果实按节奏读歌词。师范读,拍手拍腿打节奏的方式。
2、根据刚才的节奏,试着把苹果运回家吧。让学生试着自己读,并展示。
3、师即时的指导鼓励,(给学生发放奖品)
【设计意图】节拍教学是学生最不喜欢的环节,于是本节课针对这一点,通过摘果子,读歌词让学生体验学习节奏的乐趣。
1、跟老师逐句学唱歌曲.
2、师做指导性纠错,生再唱。
3、情绪和情感的提示,生有感情的再次随琴声演唱。(感情好有奖励)
4、师:太精彩了,有了你们的助兴,今年肯定还会是一个丰收年。听,丹麦人民的丰收之歌又唱响了!
5、请你随音乐轻轻的唱一唱吧!(熟的同学可以用洪亮的声音,不熟的同学可以轻生唱)
【设计意图】学会一首歌不难,但要让学生唱出歌曲的情绪,唱出歌曲的演唱要求,却有点难。《丰收之歌》的演唱重点是学会用欢快歌声表现丰收时的喜悦之情,为了把歌曲的高潮部分演唱的更好,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参观田园果园的形式演唱歌曲。
1、师:我们在田野里丰收了果实,在歌声中又收获了知识,回顾上节课学的知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认识音符。看老师这里有三个大仓库。
2 、再次用歌声庆祝丰收的喜悦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收获音乐知识,改变了以前枯燥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
五、载歌载舞庆丰收
1、分组表演:舞蹈组乐器组歌唱组分组表演。
2、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并分组表演。
3、播放《丰收之歌》歌曲,载歌载舞,师生互动表演。
【设计意图】分组表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得合作意识,通过学跳丰收舞,让学生亲身感受丹麦传统的庆丰收方式,并在体验和表现中获得欢乐。并且明白歌舞形式是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之一。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生自由发挥)相信,你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一定会实现自己的丰收愿望,让我们随欢乐的音乐拍手走出教室吧。
板书:
丰收之歌
节拍:2/4拍情绪:欢乐地
演唱方法:跳跃的,有弹性的
课后,我收到了许多积极的反馈意见。有的老师认为,这节课的导入设计很好,不知不觉中把学生们带入了主题。结尾的设计也较为出色,使学生们体会到丰收背后的辛勤劳动。教学过程中的导入,教学中的讲解、释疑、归纳和强化,教学中通过学习学会歌曲,以及教学中通过节奏训练掌握已学会的知识,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已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音乐学科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又使音乐学习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也就是说:音乐的学习原则是不能依靠描述、讲授的,必须要依靠审美主体的自身体验。在课堂中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轻松的语言,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并使本课顺利进行。课标中强调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为达到这目的,我在教学设计上尽量做到以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并且结合直观形象,让每个孩子在模仿中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师生共同体验,享受了音乐美。全部教学的活动以学生为本,师生共同参与,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首位,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会歌曲,唱好歌曲,完成了教学任务。
浪之歌教学设计及课件篇十六
1.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2.在反复诵读中,把握雨的形象,理解诗歌主题。
3. 欣赏文章精妙的语言,学习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1.在诵读中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2.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
3.体会文章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诵读法(朗读和细读相结合)、合作探究法
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心听一听雨打万物的声音,你听到雨对你说些了什么?可以用一个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用所学过的诗句来传递心语。(多媒体播放下雨的声音)
生:“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师:这是清新之雨。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师:这是喜悦之雨。
生:“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师:这是相思之雨。
师:雨自古以来就倍受青睐,一千多年前唐代大诗人王维就对雨一往情深,吟咏了《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全班齐读这首诗)(多媒体播放这首诗)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一下著名诗人纪伯伦用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灵演奏的《雨之歌》。
师:哪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作者简介?
生:纪伯伦,黎巴嫩哲理诗人,代表作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组歌《浪之歌》《美之歌》《花之歌》《幸福之歌》《雨之歌》。
师:这位同学的吐字准确,声音响亮。
师:看投影上的生字,看看应该怎样来读,哪位同学来读一下?(投影显示生字)
生:天穹 千山万壑 璀璨 镶嵌 行程中了 翱翔 盛气凌人 纤细 心扉 酷肖
生:惟妙惟肖。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还记得这个成语。
(配乐朗读《雨之歌》)
生:第一位同学声音比较响亮,语速比较缓慢,语气比较轻柔。
师:但是第一位同学的在读第三段时“昂”“挺”“绽开”应该加重语气来读,读出雨水滋润花草的功力。
生:第二位同学读第5段时,“隆隆”“鸣锣开道”加重的语气,读出了大雨来临之前那中隆重的气势。
师:这位同学从重音上评价,抓住了朗读时的技巧。
生:第三位同学读第8段排比句时,声音层层递进,读得柔美动听。
师:但是这位同学在读第7段“轻轻地”时,语气还应再轻柔一些,这样纤细的手指敲击窗户的动作就会自然呈现出来。
师:通过倾听,你听到了一首什么样的雨之歌呢?用文中的话来说说。
生:这是一首欢乐的雨之歌,因为雨给大地以滋润。
生:我听到是一首奉献之歌。
生:我听到的是一首爱情之歌,因为雨给云彩和田野传情。
师:从这几位同学的感悟中,我们体会到雨是一位传情的使者和奉献者的形象。(板书使者和奉献者)
师:透过雨的形象,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心灵。诗中美的形象描绘,也源于诗人优美的语言和感受,有人说这首诗歌美在诗人用词之妙,美在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美在语句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更美在诗中散发着哲理性的光辉。(投影:慧心赏雨)
小组合作,选取一段或者几段,进行赏析诗词佳句。小组派代表,一人朗读所选择的段落,一人进行诗歌赏析,。
生:我们赏析的是第一段,这一段用了比喻,拟人修辞,写出了雨丝闪亮细密的特点。
师:这个小组抓住雨丝细密的特点进行赏析,晋朝张协在《杂诗十首》中说:“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形象地写出了雨丝密集如丝线的景象。我们以前学过的朱自清《春》描写春雨的句子:“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全班齐背描写春雨细密的句子)
生:我们组赏析第二段,这一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雨的形态如珍珠,晶莹剔透,“偷”字写出其珍贵,滋养着万事万物。
师:这个小组从词语的角度来赏析,(板书语言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样的雨别有风韵地滋润着天地万物。
生:我们分析第三段,这一段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还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雨滋润万物的能力,雨的哭泣坠落促成了万物的欢乐,这体现了无私的奉献精神。
师: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样的滋润之雨哪个能不喜欢呢?
生:第四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在这里雨成了传情的使者,为云彩和田野送去浓浓的爱意。
生:云彩会对雨说:“下去告诉田野,我在天上天天注视着你,我很想你”。
师:这位同学的想象力真丰富,说出了云彩的相思之苦。
生:云的一生是从雷声开始的,以彩虹挂晴天终结。人的一生和雨的开始结束有着相似之处,人出来到人间时,周围是热热闹闹的景象,在物质世界中人们追名逐利,但是在离开之时,还是一无所有。
师:是的!雨的.一生是从隆隆的雷声开始,它的开始时隆重的,盛大的,绚烂的。它的结束以彩虹挂青天终结。可以说它的结束是静美的,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泰戈尔说过:“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轰轰烈烈地活,完美而盛大地活,活出自己绚丽的风采,然后像落叶一样安静美丽却义无反顾地扑向大地的怀抱。
生:第六段运用了拟人,把雨写成了鸟的形象,“吻”“拥抱”写出了雨对万物的滋润,富有情味。
师:分析得真好!
生:是柔弱的女人形象。敲击的是忧伤的乐曲。敏感之人才有的心扉。
生:我认为是母亲的形象。
师:敏感的心扉是多愁善感之人拥有的,作者有,中国也有这样的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雨滋润着万物,启迪我们很多很多,爱生活,爱亲人,珍惜生命历程中的每个阶段。
生:第八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出了雨水的循环。但是我们组不大明白为什么爱情和雨水有相似之处。
师:雨的循环滋润万物,生生不息。爱情在人类世界中也是一个循环过程,它也是从感情的建立开始,成熟于彼此的了解,最后获得心有灵犀的默契,这是甜蜜而幸福的感觉。同样它也滋润了生命,传递了生命的力量,使之生生不息。这么解释明白了吧!
师:美丽的雨之歌让我们都有所感悟,你也来试试,展开自己的想象,利用自己的表达能力,选择你喜爱的大自然的某一事物,如花、草、彩虹、雨雪等,采用第一人称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进行仿写。
生:读自己创作的句子。
师:点评。
师: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雨的柔情似水,希望同学们也能用一颗敏感的心感受万事万物。
【本文地址:http://www.pourbars.com/zuowen/14078176.html】